学雷锋,做有道德的人600字

学雷锋,做有道德的人

600字 初一 叙事

说起雷锋,大家可能再熟悉不过了,他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楷模,伟大的领袖毛泽东曾亲笔为他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雷锋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而我身边就有个活雷锋。

不知什么时候,小区里多了位“清洁工”。因为他姓陈,所以大家都亲切地称他为“陈老伯”。

天刚蒙蒙亮,陈老伯就拿着一把大笤帚,扫着地上的垃圾纸屑。他扫得那样专心致志,仿佛除了扫地,一切事物都不存在。每当我从他身边经过,他总是冲我微微一笑,笑容是那么亲切,使人从心底滋生一种温暖的感觉。

我原本以为陈老伯当清洁工只是为了赚钱而已,但是当我问他为什么选择清洁工这个工作时,陈老伯和蔼地笑了笑,回答说:“你误会了,我并不是清洁工,而是一个整天无所事事的老头儿。我看见小区这么脏,反正闲着也是闲着,倒不如做点有意义的事。”听了陈老伯的话,我羞愧地低下了头,心想:老伯年纪这么大了,还想着大家的生活环境,我为什么就不能为社区做一点贡献呢?

正好过几天就是雷锋日,不如帮一下灾区的灾民。说干就干,我召集了我的伙伴,制作了一个红色的箱子,再用笔写上“捐款箱”三个大字,来到小区中心。一个同学抱着箱子,我和几个同学高声说:“叔叔阿姨们,灾区儿童的处境非常可怜。请伸出你们的援助之手,给他们一片蓝天,给他们一个充满爱的世界!”听了这番话,很多人纷纷慷慨解囊,连平时最小气的王叔叔也捐了二十元。

什么是道德?是“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的作风。其实要做一个有道德的人很简单,但只有道德是不够的,还要在道德的基础上更上一层楼——拥有和雷锋一样的奉献精神。我们不仅要拥有奉献精神,还要把这种精神传播给其他的人。

初一:师晓敏

环球之旅——中国希望行

1000字 六年级 记叙文

12月3日——也就是第一个世界残疾人日——从昆明发车开始爱心之旅的美国残疾人丹弗·巴尔,5日来到了贵州。

今年40岁的丹弗·巴尔,1981年在非洲因意外事故,失去了双腿,但他凭着坚强的毅力,借助假肢重新学会了行走。为了向世人证明残疾人不是负担,同样可以创造奇迹,也为激励其他残疾人坚定地生活和工作,他怀着一颗爱心,于1990年9月驾驶单摩托车开始了使世人震惊的环球旅行。在其后两年多的时间里,他的足迹遍布全球四大洲38个国家,行程8万余公里,历尽了艰难。

丹弗·巴尔到达中国后,为了支持中国的“希望工程”,与北京青年影视制作中心合作,发起了昆明——北京“丹弗·巴尔中国希望行”。下面介绍的是丹弗·巴尔在贵州之行的活动情况。

写满了签名的作业本

到达贵州的当晚,丹弗·巴尔一行即来到了普安县高兴小学。这里的同学们在听说今天将有一位美国残疾人驾驶摩托车到来时,都非常高兴,从下午直等到了日落。在暮色中,丹弗·巴尔双手紧紧握住了孔校长的手,孔校长指着身旁的十几名学生说:“这些同学都曾因贫困而失学,在得到‘希望工程’的救助后,回到了学校,现在都很愉快。”为了给丹弗·巴尔一份纪念品,学生们在一个用过的作业本上签上了各自的名字,赠送给了丹弗·巴尔。丹弗·已尔激动地拿出带来的100本新作业本,深情他说:“这是我对学校孩子们的一点心意,请收下。现在,我更加喜爱贵州了。”

他捐了20元钱

12月7日上午,丹弗·巴尔一行来到了安顺灯泡厂,参加了为“希望工程”签字募捐活动。丹弗·巴尔首先向捐钱箱投进了20元人民币。他说:“虽然我是募捐的发起人,但同时也要作为一个普通人为‘希望工程’出力。”尽管丹弗·巴尔双腿残疾,但仍靠假肢支撑站着举起“希望工程”宣传画很久很久,深受感动的厂里职工们纷纷上前签字捐钱,不一会儿,捐了100多元。

欧菊小朋友

12月9日黄昏,台江县水井小学的苗族同学们迎来了丹弗·巴尔及其一行。同学们拿出苗家特有的米酒,向丹弗·巴尔连敬了三杯。曾因父母双亡而失学,得到“希望工程”救助后回到学校的六年级女学生欧菊,给丹弗·巴尔佩戴上了苗家的花带。当丹弗·巴尔听说欧菊回到学校后,成绩优秀,还当上了班长,非常激动,高兴地与欧菊小朋友在火把的映照下合了影。丹弗·巴尔参观完学校就要离去了,欧菊和同学们打着电筒送他到路口。面对此情此景,丹弗·巴尔激动他说:“我会永远记住充满了希望的你们。”

再见贵州

12月10日,是丹弗·巴尔在贵州的最后一天。路上,丹弗·巴尔一改他以往快速行驶的习惯,缓慢地前进着。经过三穗、玉屏、铜仁,丹弗·巴尔也停下了三次。临近湖南凤凰县时,他停下车很长时间回望着贵州连绵起伏的群山。他说:“贵州的大山里充满了希望,我真想多待几天。”丹弗·巴尔在最后告别时说:“我一定要把贵州的‘希望工程’传递到我下一步将要经过的地区和国家,并为此做出自己力所能及的努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题目

相关推荐

初一
叙事
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