黛玉,你好吗?
月高风清之夜,写罢作业,翻开那本精巧的《红楼》,一个弱女子向我走来,她消瘦苍白的脸,在灯光下显得格外柔弱,她轻吟“侬今葬花人笑痴,他是葬侬知是谁”,我心一动,不禁迎着她走去,“黛玉,你好!”
如此纯洁精致的女子,总是惹人怜爱,何况是她。如果女人的心是最容易碎的水晶,那么她的心就是座水晶宫;如果女人的心是洁白的飞雪,那么她的心就是覆盖着晶莹透亮梨花似雪片的乡村。
黛玉,我不得不诚实地告诉你,小时候,第一次听你的故事,我并不喜欢你,那时的你尖锐、刻薄,小心眼,我曾经怀疑,你值得宝玉如此痴恋一生吗?
可是当我渐渐长大,我才真正理解了你的诗、你的梦,我才发现我误会了你,你能谅解我吗?
你幼年丧母,从小就寄人篱下。你处处小心,生怕被人耻笑,你没有宝钗的“韶华休笑本无恨,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的俗气,却只想着“嫁与东风春不管,凭尔去,忍淹留”的心声。你深深地爱着宝玉,这一点我们看得如此清楚,可你为什么不敢有一丝的表白呢?你处处尖刻,语带讥诮,表达着对宝钗的不满,你太爱流泪了,你活在自己所设的枷锁中,连我都为你心疼。
黛玉,你永远都是我眼中的一道风景,你不是花园里的一株芙蓉,而是大观园里的一根湘竹,清清冷冷地立着,你不是贾府中的小姐,而是大观园里的潇湘妃子。凡尘俗世牵挂不了她,一旦美丽信仰消失,你就如娥皇女英一般追随信仰而去。千般红颜,万般才情,都是点缀你纯净心灵的钻石,也正是因为这些,你才变得更加倾城。
多愁善感的心境,孤高自傲的性格,决定了你的悲。你从小体弱多病,尝尽了各种痛苦,然而上天还是没有放过这棵“降株仙草”,让你在流尽了自己的最后一滴眼泪后,抱病身亡。
你去了,满载着愁思与哀怨,不知在那孤冷的地下,你是否依然流泪?
合上书,我的心碎了,不禁发自肺腑地问候一声:黛玉,你好吗?
我喜欢的季节
春天一棵棵嫩草争相萌芽。夏天一树树知了争相欢叫。秋天一片片红叶争相挥洒。冬天一片片雪花争相飘落。但在记忆的深处,我最喜欢的,还是秋。记得秋天的风,凉爽而惬意,为落叶送去温馨的问候;记得秋天的叶,华丽而轻盈,为天空添上绚丽的色彩;记得秋天的天,湛蓝而宁静,为世界带来了纯净的风景。
漫步在林荫小道,一片片泛黄的落叶在空中飞舞着,遮住了我的视线,伸手,一片凋零的落叶落在了手心,鲜绿的颜色稍稍褪去,微微泛黄,金色与绿色交织着,那一根根神秘的脉络,那黄中带绿,绿中带黄的色彩描述了无与伦比的美丽。秋天的枫叶也极为迷人,火红的枫叶布满了枫树,显得格外妖艳。一阵微风拂过,枫叶仿佛变成了耀眼的燃烧着的火焰,散发出血红的光芒,似乎要照亮整个天际,一片片妖娆的“红蝴蝶”飘扬着,飞舞着。让人感觉整个世界只剩下了红色,一片片枫叶好像一只只大手抚摸着,抚摸着整个世界,它是秋天最美的花,鲜艳中透出高洁的气质,热烈中透出温婉的练达,最终,它们化归尘土,静静地睡去,它们用自己的生命来点缀,让秋天多出一抹鲜艳的红。
秋天的天也蓝的迷人,蔚蓝色的天空。在深秋晴朗的时节,一尘不染,晶莹透明。湛蓝的天像一望无际的平静的碧海,强烈的白光在空中跳动着,宛如海面泛起的微波润红的娇阳为晴天添加了一抹色彩。偶尔,会下一阵秋雨,秋雨不是春的细雨绵绵,也不是夏的瓢泼大雨,秋雨飘飘洒洒,像一片幕布,无边无际,朦朦胧胧,晶莹的雨水洗净了大地。雨后,瓦蓝的天空被擦拭得更加明亮,宝蓝的天空,朵朵霞云在澄清的天上飘舞,天是那么蓝,像被过滤了一切杂色,瑰丽地熠熠发光,蓝得宁静,蓝得纯洁,明净而深邃。
我爱秋天,爱它的叶,爱它的天,爱它的一切。
五年级:刘靖轩
相关推荐
-
黛玉,你好吗?_750字作文网专稿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月高风清之夜,写罢作业,翻开那本精巧的《红楼》,一个弱女子向我走来,她消瘦苍白的脸,在灯光下显得格外柔弱,她轻吟“侬今葬花人笑痴,他是葬侬知是谁”,我心一动,不禁迎着她走去,“黛玉,你好!”如此纯洁精致的女子,总是惹人怜爱,何况是她。如果女人的心是最容易碎的水晶,那么她的心就是座水晶宫;如果女人的心是洁白的飞雪,那么她的心就是覆盖着晶莹透亮梨花似雪片的乡村。黛玉,我不得不诚实地告诉你,小时候,第一次听你的故事,我并不喜欢你,那时的你尖锐、刻薄,小心眼,我曾经怀疑,你值得宝玉如此痴恋一生吗?可是当我渐渐长大,我才真正理解了你的诗、你的梦,我才发现我误会了你,你能谅解我吗?你幼年丧母,从小就寄人篱下。你处处小心,生怕被人耻笑,你没有宝钗的“韶华休笑本无恨,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的俗气,却只想着“嫁与东风春不管,凭尔去,忍淹留”的心声。你深深地爱着宝玉,这一点我们看得如此清楚,可你为什么不敢有一丝的表白呢?你处处尖刻,语带讥诮,表达着对宝钗的不满,你太爱流泪了,你活在自己所设的枷锁中,连我都为你心疼。黛玉,你永远都是我眼中的一道风景,你不是花园里的一株芙蓉,而是大观园里的一根湘竹,清清冷冷地立着,你不是贾府中的小姐,而是大观园里的潇湘妃子。凡尘俗世牵挂不了她,一旦美丽信仰消失,你就如娥皇女英一般追随信仰而去。千般红颜,万般才情,都是点缀你纯净心灵的钻石,也正是因为这些,你才变得更加倾城。多愁善感的心境,孤高自傲的性格,决定了你的悲。你从小体弱多病,尝尽了各种痛苦,然而上天还是没有放过这棵“降株仙草”,让你在流尽了自己的最后一滴眼泪后,抱病身亡。你去了,满载着愁思与哀怨,不知在那孤冷的地下,你是否依然流泪?合上书,我的心碎了,不禁发自肺腑地问候一声:黛玉,你好吗?黑龙江省安达市任民中学九年一班初三:李景750字 初三
-
追忆黛玉初读《红楼梦》,一眼,便爱上那花团锦簇的大观园。爱那万芳竞艳的怡红院,爱那竹影幽幽的潇湘馆,爱那“冷”得透骨的蘅芜苑,爱那群天真烂漫,貌若天仙的哥儿姐儿……爱那里一切的一切……在读《红楼梦》,我几度寻觅大观园里的美好。可再见到的,却只有那吞金的痛,跳井的苦,青春出家的悲凉与绝望……这一切,大概是因为我已不再无虑、天真吧!而从此,便一发不可收拾地爱上了那个荷着花锄,立在花冢悲怆叹息着:“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的女子——林黛玉。爱她的美。“两弯似蹙非蹙笼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她那娇弱跹柔的美,是那样充满超出凡尘的灵气。是啊!她本就是世外仙姝,她是带着前世的仙缘来到这个世界上的。只有这种傲然脱俗的美,这种“具不足之症”的风流态度,才能一压群芳,名列金陵十二钗之首。爱她的才。“半卷湘帘半掩门,碾冰为土玉为盆。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这样纤美的字句,这样通灵的文章,只有她黛玉能挥笔写下。她通《四书》,晓五律,一举诗社夺魁再结桃花社,正是她诗才横溢的最好“佐证”,一曲《高山流水》觅知音,不又是对她才华的最美赞歌吗?更爱她的痴。“眼空蓄泪泪空垂,暗洒闲抛更向谁?”她来到这世上,便是为了还泪。那一滴滴,一串串的辛酸血泪,注定是还给宝玉的。而她对宝玉的爱,也就像那泪珠儿一般,源源不断。为了宝玉,她敢于与他一起成为反对封建礼教的叛逆者;为了宝玉,她能在贵妃眼下帮宝玉写诗;为了宝玉,她心死泪尽而逝,为了宝玉……此等痴女子,怎不让人又敬又爱?如今,泪痕犹在,斯人却已成为追忆。黛玉啊!此刻,花又将飞,薄命司中,是否有会传来葬花人的悲声:“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黛玉啊!你的逝去,不能逝去我对你的爱!我将永远爱着你!600字 初三 书信
-
林黛玉通灵宝石润芝草,洞入红尘滋烦恼。三生夙愿聚无多,哭断肝肠犹恨少。50字 初三 诗歌
-
赠黛玉玉言怜惜玉,悲欢情多悲。泪洗鸳鸯帕,曾与谁葬花?怨天不眷玉,单看黛香忧。身虚才忧重,只争宝儿心。怡红楼外望,潇湘馆里哭。留落美名享,心却早凄凉。阆苑仙葩怨,美玉无瑕伤。曾知几多折,只替玉苍茫。明明已脱尘,谁笑谁痴狂。梦中惊醒后,独为无缘伤。100字 初三 写人
-
品读黛玉一开始,读黛玉、黛玉,只是觉得十分有韵味,忍不住多看几眼,多读几声,多读几遍就对她又多了几分怜惜。黛玉、绛珠……。怜惜黛玉,又不免嫌起了宝钗,其实她那样的容貌,那样的性格,那样的品行又不免讨人喜欢。在那个风雨夕,她才微吐苦衷 :“我是一无所有,吃穿用度,一纸一草,皆是和他家的姑娘一样,那些小人岂不又不多嫌的。”我心中一颤,那样的女子,那样的黛玉,敏感而又孤独。世人多说她性刁,她只不过是那副伶牙俐齿谈笑间说了几句“刁话”便惹得人嫌。世人都说她整天无病呻吟、哭哭啼啼。可他们忘了你的泪是为谁掉。你是绛珠,为报滴水之恩还他一世的眼泪。可那又怎样?木石前盟终究抵不过金玉良缘。昔日你俩共同葬花,现时你却形单影只;昔日你为他哭红双眼,现时他娶了别的女子。洞房花烛夜,一墙之隔,两心咫尺天涯,你在哭,他在笑。当他揭开盖头,你终了了你的生命。你的爱情,在那样的社会,终究是一场梦,一部悲剧。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 。你是绛珠,本是仙草应是质本洁来还洁去。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怜?若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你的爱情,我终究是学不来。400字 初三 散文
-
林黛玉林黛玉,她有着与生俱来的美貌和后天得到的才学,透过飘垂的秀发,清澈干净的双眼是脱俗的单纯,但那胭脂香味中举手投足倾斜下的,却是淡淡的阴郁,秋风中她迎风而立,混杂着她凌乱的思绪和无奈。见残花落泪,观落叶伤感。或许,这就是林黛玉的真实写照吧。看见了花落而触景生情,自己,似花一般无依无靠,飘零不定。最终,泪水静落,那样地悄无声息。凄美的语调中,传来一句葬花吟: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可怜黛玉这朵“残花”,不喜欢封建,不喜欢循规蹈矩。但,她无依无靠,只有凭自己,这,也就铸造成了她那不同世俗的思想。黛玉的花季已过却迟迟不开,她这样苦苦的盼等,换来的是什么?是不被世俗理解的无奈,是孤冷和寂寞……孤身病榻中的黛玉已经无泪可还,知音的琴弦已断,焚稿的诗魂已葬。就在自己情缘泯灭之时,一身傲骨的黛玉,孤零零的来,又孤零零的去。就这样,林黛玉成为了封建社会最完美的祭品。伴随着泪的咸苦,在飘飞的花瓣中消失……残花,泪,上演了她的一生,一个凄美的人生,她的悲伤或许正如她说:“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450字 初二 议论文
-
林黛玉我喜欢林黛玉,可能很多人都不禁嗤之以鼻,觉得不过又是个随波逐流的人罢了。第一次看《红楼梦》,看完了,和旁人无异,不过是个体弱多病,身世凄惨,又寄人篱下而无法得到自己希望的爱情的古代姑娘。第二次再看,也许是受众人看法的影响,只觉这是个性格孤僻,言语间不失尖锐,待人薄凉的女子。时隔两年,又见红楼梦,似乎又多了些人不喜黛玉,不论是因说的人太多或是审美孤僻,这一次,我眼里的黛玉虽不曾变样,却又有了些许不同。在性格孤僻的背后,是寄人篱下时的不安和忐忑;200字 高一 议论文
-
疑黛玉之“高”世人皆以颦卿为十二金钗之首,吾甚疑之。问曰,何以以颦卿为首哉?论相貌,不及元春;论宽厚,不及宝钗;论才干,不及探春;论聪慧,不及湘云;论悟性,不及妙玉;论精明,不及凤姐。或曰:人皆以为是,故吾以为然。(此乃人云亦云者,不足信尔)或曰:悲其身世,故怜之;(亦不可信)或曰:黛玉高尚无瑕,故爱之。然其真无瑕哉?非也。比其于宝钗:论才情,黛玉宝钗不相上下,然二人甚异:宝钗怀才,谦逊和蔼;黛玉恃才,孤高傲物,不可一世,总愿“大展奇才,将众人压倒”(选自十八回)做诗时“或抚梧桐,或看秋色,或和丫鬟嘲笑”待后来“提笔一挥而就,掷于众人”由此可窥其傲其骄。论为人,宝钗体贴周到,不记人过,处处为人着想;黛玉自私刻薄,喜揭人短,傲慢无礼。故有庸人云:宝钗精通世故,巴结权贵;黛玉纯真高洁。此真乃千古奇冤!邢氏何权之有,然宝钗助之;湘云何势之有,然宝钗知其苦,暗帮之;凤姐有权有势,孰见宝钗亲之?况何为纯真哉?出口伤人,不顾他人颜面,挖苦嘲笑,只图己一时之快,岂能曰为纯真。笑哉!若论胸量,宝钗为海,黛玉为溪。众所周知,黛玉心胸狭窄,不能容人,犹妒宝钗,实为小人之心。见宝钗悲则窃喜,闻美宝钗之言则怒,知宝玉探宝钗则醋意大发。而宝钗闻其挖苦之言不愠不怒,谈吐怡然。待黛玉有难,不记前嫌,软语相劝。及黛玉亡,人盖以其为宝钗之过,大谬也。此乃颦儿气量小所至,何干宝钗?又有人云宝钗热衷仕途,黛玉轻视名利。此乃肤浅之谈。古之社会,报效国家,实现自己的志向理想,除科举有又何路?难道非要像黛玉般沉湎于花前月下,唧唧我我,不劳而获曰视名利为粪土耶?故轻视名利实为黛玉胸无大志所至,然世人皆赞之,悲哉!人无完人,黛玉非但有瑕,其瑕甚矣。然何至厚黛薄钗如此,怪哉!600字 高三 议论文
-
我眼中的林黛玉弱质纤纤,风韵淡淡,林妹妹便以这个形象走进我的视野。不知道如何直视这个世界,只能自己努力抬起骄傲的头,任凭寂寞、疼痛似紫色滕曼一样在身后纠缠蔓延。别人都说她似只刺猬,拼命地用刺来保护自己,而我认为,她,不过是只蜜蜂,蛰了别人又何尝没有伤到自己?一袭白衣进了贾府,便奠定了她一生的色调:白。她如一片白色羽毛,飘然而至,又随风而逝;她如一场晶莹小雪,轻舞而落,又见阳而化;她如一朵清雅百合,沁心而爽,又香消而逝。然而,她那短暂却苍白的生命却有着夺目的红,那是她用尽显血染红的啊!海子说过:“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当温暖的微风吹拂脸庞,她的心也会如小小的雏菊一般绽开,可她从不打开心房,让人欣赏;当明媚的阳光翩然而至,她的眉也会如弯弯的新月一样迷人,可她从不轻抬下颌,让人凝视。我不知道,她为什么只愿缩在冬天的角落里,而不愿过身去,迎接春天;我不知道,她为什么小心翼翼,而不愿试着去改变,或许命运的轮盘会被惊动;我不明白她为什么冒死追逐,而不愿停下仰望。但我清楚的是,她在用灵魂唱歌,在用生命作画。她想用透明的灵魂照亮黑暗的长路,她想用纤细的手指剥开自由的窗扉。浮华之景,樱色飞舞,有那氤氲之气,似雾非烟;桀骜之红,铮然而立,唯有赤色染天,映乾坤。靡靡之音,喧然袭来,化为醉人之酒,醉人离意;涟漪清水,醒人净浊,实为幽歌一曲,席慕荣。看,那是她殷红的血之红;听,那是她幽长的魂之歌。500字 高三 议论文
-
幸福着的林黛玉在红楼梦中,黛玉不仅没有与宝玉终成眷属,反而伤心而死.这样的结局确实出人意料.也许这样的结局并非曹雪芹本意.也许黛玉确实应该泪尽证前缘.她牵挂着宝玉,思念着宝玉,把她全部的热情献给这一知己.如此深深的牵挂与思念,何尝不是更加的高贵而神圣呢?可是高鹗并没有这样写,他让黛玉最终带着愤恨,气极而死.一点也不像那个高贵圣洁的林黛玉,而像一个情场失意的落魄女子.尽管如此,黛玉仍然是幸福的.她在贾府彻底衰败之前离开了这个是非之地.否则以她的承受能力,很可能受不了这么大的刺激.况且宝玉也并非是一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给不了脆弱的黛玉保护与安慰.所以,黛玉留在他身边也是得不到幸福的.能带着回忆离开他,就是一种幸福.宝玉只会说几句好听的话,甚至连痴情都谈不上.看着宝钗的下场,不得不说黛玉是幸福的.如果黛玉没死,那谁能想象得出黛玉洗手煮羹汤时的情景?穿着破烂的衣服,甚至还要靠别人的救济生活.此时的黛玉一定本色全无.到那时黛玉还会一如既往的深深爱着宝玉吗?宝玉对不起宝钗,承受不起生活的压力而一走了之.对待黛玉,也不过如此.所以说,早亡既是林黛玉的不幸,又是林黛玉的大幸!450字 初三 议论文
-
品黛玉“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随着歌声的散入空气中,我不禁发现我已与黛玉在一起。黛玉,你虽带有些任情,却是一个不会迷失自我的人。在那样的社会,封建主义的道德标准,封建主义所谓的正统文化,那时所谓的虚伪的道德规范,它们改变了宝钗,使她变得城府幽深,使她失去了对自己的幸福的追求,成为别人利益的牺牲品;它们改变了王熙凤,使她成为了一个趋类附势的人,成为权势者的开心果,卑微者的主宰者……,但它们没有改变你,你还是你,你不理会封建主义捍卫者的要求,毅然每天早起必拿着书看,完全不理会“女子无才就是德”这一句警术语,而且你看见《西厢记》的“词句警人,馀余满口”,就默默记诵完,全不曾考虑这不是封建阶级所认同的“正经书”。黛玉,你是一个对理想执著的追求者。也许由于父母双亡,处于寄人篱下的生活环境;也许由于身体的瘦弱,病魔的缠身;也许由于宝钗有一个与宝玉相类似的玉……,你也许会伤心,你也许会放弃去与宝玉相结合,但实际上,你没有放弃,没有放弃对你们纯洁爱情的追求,即使触犯了贾府统治者,触犯了封建主义的道德标准……黛玉,在你葬花的时候,也许在别人眼中是一个多愁感的人,但我却认为你是一个感情丰富的人。在那样冰冷的社会,你对生活是用情去对待,用心去体味。也许由于这样,你会感受到一些东西,而使自己不开心,但你却感受到生活中的喜怒哀乐!黛玉,与你相伴,品读你,我受益匪浅,谢谢有你的陪伴。“一个是水中月,一个是镜中花,想眼中有多少泪珠儿,怎禁得秋流到冬,春流到夏……”故事虽悲,可是黛玉你却不悲,因为你的心活在我的心上。650字 初一
-
黛玉啊紫鹃在床头哭得厉害,而此刻的你,已奄奄一息。墙的那边,锣鼓喧天,张灯结彩。贾宝玉面对的是盖着红盖头的宝钗姐姐。黛玉啊,你若早知道自己是这样的结局,当初,你还会进贾府吗?那年你才十四岁,母亲因病去世,体弱多病的你,怎能经受如此打击?所以,你也重重地病了一场。之后,你的父亲林如海反复考虑,把你送进了贾府。你的命运由此发生了改变。“脸若银盆,眼似水杏,唇不点而红,眉不画而翠。”连王熙凤都直夸没见过如此标致的人儿。贾宝玉见了你,惊讶道:“这位妹妹好像在哪见过!”你和宝玉一见如故。宝玉问你有没有玉,你说:“玉是稀罕的东西,哪能人人都有?”于是宝玉抓起项上的玉就往地上砸去,说:“妹妹没有的东西,可见不是什么好的东西。我也不要有。”病塌上的你,可依稀记得,当晚你为了宝玉掷玉的事,还掉了很多眼泪吗?“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多愁善感的你,总觉得落花躺在地上可怜,须是埋进土里才好。于是,每当落花之期,你都会小心翼翼地将花瓣收集起来,埋进土里,还伤感地痛哭一场。如今,花锄犹在,但它的主人还能再用它来葬花吗?“花落水流红,闲愁万种。”寄居贾府,虽说因为老祖宗的照顾而衣食无忧,但寄居别人篱下的你总免不了悲伤。在金碧辉煌的贾府里,各怀鬼胎,尔虞我诈,勾心斗角的故事每天都在上演。身处这样的环境,孤苦伶仃、无依无靠的你该用多大的勇气去消除那些忧愁啊!“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你不停地咳着,还吐了很多血。在宝玉掀开宝钗盖头的那一刻,你终于疲惫地闭上了眼……黛玉啊,我始终无法接受你离开的事实,所以一直愣愣地看着你的香帕——那上面,该有多少你流过的眼泪啊!来生,你还会进贾府吗?650字 初二
-
读黛玉林黛玉金陵十二钗之首,住潇湘馆,称“潇湘妃子”,绛珠仙草转世,她有倾国倾城的容貌,孤标傲世,兼有旷世诗才,可惜红颜多薄命,为爱流尽了泪,香消玉石陨。她才华横溢,在初结海棠社时,以《咏菊》《问菊》《菊梦》三诗夺魁。“孤标傲世携谁隐?一棵开花为底迟?”更是将菊问得无言以对,同时又是她自身性情的体现。她贴心下人与紫鹃以姐妹相称,试问贾府中有谁这样做?凤姐自私冷漠多的只是使唤下人,宝钗虽深得下人心,却只因她圆滑世故所驱并未将下人平等相待,虽说香菱学诗时住处较宝钗更近,但她却向黛玉请教,因为黛玉待人更为真诚。她性情孤傲,叛逆,不似宝钗般做作,在周瑞家最后送她珠花时,她直抒胸臆,“我就知道么!别人不挑剩下的也不给我呀!”让本对她不上心的周瑞家一声儿也不敢言语。在宝玉被打过后,宝钗送药,并虚情假意地劝宝玉改邪归正,虽说黛玉只是将两眼哭肿得如桃儿般并无过多说词,却比宝钗的说辞真实太多。宝钗善柔黛玉善钢,宝钗用曲,黛玉用直,宝钗徇情,黛玉任性,宝钗做面子,黛玉绝尘埃,宝钗收人心,黛玉信天命,正是如此,黛玉不得姊妹,不得于舅母,不得于外祖母曲高和寡,在外人看来,黛玉尖酸刻薄善妒,但在我看来,这仅是她自我保持的一种方式罢了,于她而言,父母双亡,独自寄宿在水深火热的贾府是痛苦的,“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而她唯一可寄托的仅有视为知己的宝玉,她在乎宝玉,可宝玉多情,“三月香巢已垒成,梁间燕子太无情。”对于生活感情的不顾,她只能吟唱“依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堆出于岸流必湍之,行高于人,众必非之”黛玉终是遭算计,在宝钗成大礼的晚上,焚稿断痴情,泪尽气绝,身边仅有紫鹃、探春、李纨三人。650字 六年级 写人
-
傲骨黛玉——《红楼梦》读后感开辟鸿蒙,谁为情种?都只为风月情浓。趁着这奈何天,伤怀日,寂寥时,试遣愚衷。因此上,演出这怀金悼玉的《红楼梦》。一场红楼梦,道尽了整个世俗变迁,悲欢离合。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好一似食尽鸟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阅完这一世界,最令我欣赏的,无疑是那傲骨黛玉。本是绛珠仙子的她,因在即将枯萎之际得神瑛侍者灌以甘露,高山晶莹的她,怎能受人之恩惠而不报?闻神瑛思凡意欲红尘,便要以一生的泪水交换,换他的回头是岸。黛玉前生仙体,以神水灌溉,纤尘不染,纵使来到这污浊的凡间,仍是那般傲骨决然,尘世的喧哗,红尘的纷乱,她冷眼旁观;仕途之道,名利之诱,她视若粪土;外人的冷眼,旁人的耻笑,她依旧风轻云淡;贾母的宠爱,宝玉的钟情,她也只当过眼云烟。因她深知,自己不过是这里的匆匆过客,过去后,一切皆是虚妄。可怜清洁常遭浊欺,白莲常染污泥。她那一身孤臣孽子的风范,我行我素的性子,丝毫不被这个世事所容纳。“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紧相逼”这这句诗就是黛玉那寄人篱下的悲苦无助的最好写照。轻灵毓秀的黛玉,却无人知心;春夏秋冬四季她与别人逆行,独来独往,寂寞孤行;春与宝玉共葬落花,秋独品诗词卧菊榻。她那满腹才华,就算自认红尘得意的宝钗都愿常来亲近,与黛玉共结金兰之谊;连那才艺非凡的妙玉都不禁在莤纱前驻足,聆听那飘渺琴音。闲暇时,黛玉便与她的知心笔墨之友互诉衷肠,将那剪不断的愁绵,道不尽的相思,尽数挥洒于纸上。与她相互知心的红尘公子,却看不透众人那笑谈之中的金玉良缘,看不懂这世事的丑恶,空使黛玉伤情逝世。看,那焚稿的痴情已消于九霄天外;听,那知音的琴弦已断;望,那木石前盟的缘分已散。傲骨黛玉孤零零地来,孤零零地走,正如她说的那样“质本洁来还洁去。”傲骨黛玉,是这个红楼梦真正的精神支柱。650字 五年级 议论文
-
秋·黛玉秋黛玉我可以拿宝钗喻冬,可以拿湘云喻夏,可以拿李纨喻春,却唯独把秋留给了你,黛玉。秋,给人忧郁寡欢的感觉。自古以来,人么常常在秋天思念家人、故乡,以秋景寄托悲伤。这浪漫的金秋就似你,颦儿,和你一样美却透着些许高傲。是秋天吧!你登舟别父,初进贾府,孤独的像落叶一般。可是你看见了他,那双眼睛,那双不笑也含情的双眸,一次一次的在你脑海中浮现。你轻声一笑,那苍白的脸上多了些红晕……也是秋天,姑苏的父亲溘然长逝,你似乎注定要在那大观园的百花丛中强颜欢笑;你又似乎注定了清泉一般的高洁最终要被世俗尘封。你的宝哥哥说:“女儿是水做的。”我想这句话用来形容你是很合适的。多少次,你在那大观园中独自啜泣?是为了什么?思念故乡、亲人?为自己的命运感到无奈?还是自己的情怀无人理解?有人说你太娇气,不如宝姑娘好。你就为此郁郁寡欢,日渐消瘦。其实,不必如此。因为,我理解你。那个表面美丽大方的宝姑娘,其实心里有太多计谋,深不可测。他与任何人的关系都很好,就连那挑剔的赵姨娘也忍不住赞扬她。而在这充满现代文明的社会中,也许只有这样的人才能满足大家。而你——黛玉,不能。在那幽静的潇湘馆,传出了哀伤的琴声。你又弹琴了,全然不知另一个秋正悄然而至。而今年,你脆弱的仿佛像一阵风,融在寂寞的秋里随它而逝。是你不喜欢八面玲珑,还是你稀世的才貌招人妒嫉?是你的心无所忌让人无为刁钻,还是你的天性敏感让人猜疑?所以最终贾母选择端庄娴淑的宝钗而让你含泪而亡。那个秋天,因你,颦儿,而充满了寂寞、悲凉。好奇怪,你的生命像秋天中的一个个片段,演绎着最凄美的伤感。风,好凉。命运的确摇曳不定。又一个秋,颦儿,是你又一次跌入凡尘吗?秋,好悲。“春花委地有人葬,秋叶落尽无人收”。你,带着无限的凄凉走了,有谁能理解你?人们说你: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命中注定,你有无尽的秋,好悲,好凉……650字 初二 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