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行走中读书
书,是人类宝贵的财富。我喜欢读书,喜欢在书的海洋中遨游,更喜欢在行走中读书。
我喜欢的书有很多种,有历史书、文学书、古代诗歌集——说到这些“有形”之书,我觉得,历史书给人一种厚重感,通过读历史,我们可以清楚的了解中国古代历史发展的脉络,了解中国古代灿烂的文明。读文学书,我们可以和主人公一起品味人生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开怀地笑,痛快地哭,经历跌宕起伏的人生。古代的诗文集也是我所喜欢的,李白的《将进酒》让我感受到豪迈奔放,“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如此的豪情万丈,震撼人心;白居易的《琵琶行》,让我感到细腻忧伤,“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是茫茫江浸月”,如此地温婉哀伤,直击人的心灵。
除了这些“有形”之书,我更喜欢一种“无形”之书,这种“无形”之书,需要用脚步去丈量,用眼睛去发现,用舌尖去品尝,这就是另一种意义上的读书,即,在行走中读书。
也许有人会说,你说的不就是旅行吗?没错,大自然本身、名胜古迹本身、大好河山本身,不就是一本本的书吗?江南烟雨中,白墙黑瓦的徽派建筑是一本书;黄山顶上,热情好客的迎客松是一本书;西子湖畔,十大景观所赋予的人文内涵是一本书——它们让我领略了大自然的神奇,读懂了能工巧匠的智慧,体会了当地的风土人情,当然,也让我们用舌尖“读”出了美味。
说到这里,很多人会觉得这种“读书”方式很轻松、很惬意。其实,要真正读懂一个地方并非如此简单,走马观花式的闲逛,只能让你了解表象,如果真的要把这本“书”读好,除了需要你静下心来,用心感受、用心领悟外,最基本的还是要多读“有形”之书,比如一个地方的历史、文学、诗歌等等,这样,才能对这个地方有一个全面的、深刻的了解,也只有这样,你才有资格说你读懂了这个地方,进而才能真正把这个地方深深地印在你的记忆深处。
“腹有诗书气自华”,朋友,除了读“有形”之书,我们也要学会在行走中读书,去读祖国的大好河山,去读古人留下的灿烂文明。
我的家乡
我的家乡在浙江,那是一个风景优美的地方。
那里有景色秀丽的千岛湖,有古色古香的乌镇,还有山清水秀的西湖。最吸引我的当然是那山清水秀的西湖了。顾名思义,西湖就位于浙江省杭州市的西面。
西湖有十景最为奇特。春天的时候,漫步在苏堤上,万物复苏,鸟语花香,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色,让人流连忘返,这正是“苏堤春晓”这一景观的内涵所在。如果你在夏日造访西湖,湖面上碧波荡漾,池中的荷花、荷叶随风摇摆,像婀多姿的少女在风中翩翩起舞,你会不由自主地想起“曲苑风荷”这一景观。如果你在秋日的夜晚驻足西湖,泛舟湖上,月光下的西湖如诗如画,举头望月,让人思绪万千,“平湖秋月”说的不正是这种景象吗?如果你在冬日行至断桥,恰逢雪天,你会看到一派银装素裹的景色,白茫茫的天地间,一桥一人,意境十足,这正是“断桥残雪”这一景观的由来。以上只是西湖十景中的四景。其实,西湖的每一个景观都是如此迷人。正如宋代诗人苏轼有诗所云:“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浙江省风景秀丽的地方还有很多,西湖只是一个代表!我爱浙江不尽尽因为它有西湖,更因为它有我童年里最美好的回忆!
相关推荐
-
行走在雨中雨滴轻轻地跌落在鬓角,又向下滑去,滑过我光洁的脸颊,与上面那丝泪珠融合在一起,最终投向了大地的怀抱。我漫无目的地行走在雨中,流着悲伤的泪水,心头悸动……雨水打湿了衣衫,浸透了我那颗悲痛的心脏。我不为所动,继续向前走去。我走着,那张慈祥又熟悉却已不存在的面孔又浮现在眼前,泪珠终究没有坚持住,又与雨水融合在一起,落了下去……我的奶奶去世了。这个质朴又慈爱的老人,终没能战胜罪恶的病魔,为自己简单平凡的一生画上了一个不太圆满的句点,永远离开了这个令她留恋的世界。然而,我还是不能接受这个事实。我不相信她已经与我们永别了,就在前天她还与我开着玩笑呢。但那只能是一场梦罢了,就像一个泡泡,轻轻一碰便破碎了,跌入了残酷的现实。该到的事情,一定会到。我必须去面对它,去接受它,去接受那巨大的悲痛……奶奶爱穿紫色的衣服,远远看去,就像一朵盛开的紫丁香,可如今,这朵紫丁香凋零了。那慈祥的神态也一去不复返了。她一直都十分宠我,总是给我讲最爱听的老故事;给我炒最爱吃的土豆丝;跟我说最朴素的人生哲理……我十分爱她,她也十分爱我。“要好好学习,将来考上清华、北大,奶奶等着呐!”曾经玩笑般的约定,与奶奶一起化作了尘土。奶奶终究没有遵守诺言,看着我考上大学,在我小学时便离我而去。奶奶,你真是个“大骗子”啊。奶奶的一生,普通到不能再普通。在一个普通家庭中长大,又像平常人那样结婚,生子。再慢慢地变老,得病,去世。她断不了对这个世界的依恋,最后却只能遗憾地走向另一个世界。泪水和着雨水落入土地,成为了大地的一部分。我抬起头,擦干脸颊上的雨和泪,止住了哭泣。在这个冷雨霏霏的春日,灰暗的街道上,一个孤独的人儿,继续向前走去。650字 五年级
-
行走在书籍中一提到书,很多人都会很不耐烦,书中那些复杂的情节,冗长的句子,真是令人烦不胜烦,还不如电视来得爽快。其实并不是,书中有许多精彩的故事,和优美的诗词美句,可以帮我们提高写作能力,也可以开阔我们的眼界。虽然常看电视的同学反应机灵,能说会道,还可以快速回答许多问题,可这些同学却很肤浅,遇到问题不能深入思考,因此长犯下一些错误。虽然现在的错误小,但以后可能会酿成大错。而常阅读书籍的同学虽然反应迟钝,被别人称为“书呆子”,却能三思而后行,有着更长远的打算。虽然读一本书要肯上几天,被拍成电影后只需要看几分钟,但电影中省略了许多精彩的地方,所以看影视作品只能算是大致浏览了书中的内容,极易滞于肤浅。随着科技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同学抛弃了书籍,开始选择电视机。所以,我希望同学们能够重视书籍,行走在书籍的道路上。丁立梅的《暖爱》让我感受到人间真爱,雨果的《巴黎圣母院》让我懂得了什么是真正的美,罗贯中的《三国演义》让我明白了三国时期的历史纷争。我和三毛去眺望大漠星空,和徐志摩去寻找那个接着丁香怨的女孩。书,载着我,到天涯海角。在书中我真切的感到读书的乐趣。450字 五年级
-
行走在勇气中人的一生短暂而又漫长,其生活历程更不平坦,虽然人人都希望时时顺利,但这是不可能的。无论什么职业做什么事的人,每个人都会在生活、学习或工作中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挫折。有这样的一个故事,在美国有一个人,他二十一岁时,做生意失败;二十三岁时,角逐州议员落选;二十四岁时,做生意再度失败;二十六岁时,伴侣去世;二十七岁时,一度精神崩溃;三十四岁时角逐联邦众议员落选;三十六岁时,角逐联邦众议员再度螺旋;四十五岁时,角逐联邦参议员落选;四十七岁时,提名副总统落选;四十九岁时,角逐联邦参议员再度落选;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屡战屡败的人,在他五十二岁时,他终于获得了成功,当上了美国第十六任总统!这个人就是林肯。作总统的林肯有着如此坎坷的路途,作为世界闻名的大文豪马克•吐温也同样有着不凡的人生。他曾经经过商,做过打字生意,办过出版公司,结果亏了30万美元,但他没有就此颓废,而是鼓起勇气,振作精神重新走创作之路。他很快摆脱了失败的痛苦,利用自己的天赋开辟了文学创作中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通过这个故事,我想你一定会明白了成功是需要坚韧的毅力和非凡的勇气的。一个人经历一些挫折并不是坏事情,在我们成长的道路上,有坦途,也有坎坷;有鲜花,也有荆棘。在你伸手摘去美丽的鲜花时,荆棘同时会刺伤你的手。如果因为怕痛,就不愿意伸手,那么对于这种人来说,再美丽的鲜花也是可望而不可及的。成功永远属于挑战失败的人。550字 五年级 记叙文
-
行走在消逝中消逝,是一个令人怅惘的词语,它可以标志着国家文明的消亡,也可以表达人离去的悲伤。可是消逝又是一个进步的词语,正因为那么多的旧事物“消逝”了,才会使新事物的出现成了必然。行走在消逝中,我看到了淘汰与取代,落后和发展,在此中体会人生的意义。古人向来是喜欢写悲的,这悲就是消逝。“无可奈何花落去。”写花瓣凋零,春将消逝。“满地黄花堆积。”写故人离去,寂寞愁苦。“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写国将灭亡,无法挽回。读罢这些我体会到因为出去秋来花落花开是自然的规律,生老病死是人生的必经阶段并且历史也正像这滚滚的春水一样不可倒流。所以消逝是不可避免的,无论在漫漫人生或是历史长河中。面对这些,我们应该有旷达的胸襟,要有“门前流水尚能西。”的傲气,“铁马冰河入门来。”的豪气。行走在古人的“消逝”中,我体会到应该用积极乐观的心情来面对消逝。我们所生活的时代正处在飞速发展的时期,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消逝越来越快,前几年流行的东西现在几乎看不见,书趋向于电子而不是纸质,手机更新速度越来越快。但同时也有很多人还留恋着逝去的美丽,比如说逝去的楼兰古国,曾经茂盛今不在的秋风散叶。我们之中就有许多怀旧的人,他们向往着只有书信的往来,怀念着像孔夫子坐的牛车一样的悠闲。但我要告诉他们,消逝不但是不可避免的,而且还是必要的,楼兰古国的消逝是中原兴盛的开篇,秋叶归根为的是第二年更好的成长。由此看来,消逝的东西并没有完全消失,只是换了一种更加进步的效果呈现在我们眼前,而这个过程其实就是社会人类向前发展的表现,我们不用再质疑短信代替书信,汽车取代牛车。我相信时间是最好的筛子,他会留下最合适的,然后使落后的消逝,而这正是必须的。如果没有离去消逝,我们或许会少一些分别的怅惘。但你有没有想过,如果没有时间的消逝,我们根本没有机会去回忆,只留下现在的无趣。没有历史的消逝,人们也根本不会有揭开秘密真相的快乐。如果没有消逝留下的回忆,我们根本不会有看照片时心里流露的甜蜜。我很庆幸我们拥有消逝,至少我们还有活着的印记。所以我认为,不能没有消逝的存在。我认为消逝是合理的,是有重要意义的,我们不能因为过去的辉煌而蒙蔽了双眼,留恋逝去的而束缚我们的脚步,相反,我们应该着眼于不远的未来,向着希望和明天前进。而我将继续地体会古人的思想和现代的发达,一直行走在消逝中。900字 五年级 议论文
-
行走在诗词雅韵中岁月如纱,伴着天边寥落的寒星,诗词似笔,画着骚人傲然的风骨。透过尘封千年的史书,伴着晨曦,呷一口清茶,执一卷诗词,行走在诗词雅韵中,感受历史尘烟下地诗词所散发的淡淡墨香与典雅。行走在思乡的静夜里,愁绪纷飞,一诗一词满是思念的味道。初冬的月光,隐着一丝愁绪,淡淡的如流水一般,透过窗静静泻在房间举头望明月,和李白一起轻呤“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的孤寂。孤酒残灯,不眠之夜,与高适一同感受“故乡今夜思千夜,霜鬓明朝又一年”的寂寞。行走在归隐的雅居中,悠然自得,一句一词尽是淡泊的悠然。在落英缤纷的桃源深处,望着倦飞知返的鸟,望着涓涓细流的泉,同陶渊明一起发出“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适。在山丘之上,走过步步铺着青苔的台阶,欣赏着惹人醉的青葱绿意,与刘禹锡一起唱到“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的优雅。行走在别离的烟柳中,离殇浓浓,一词一字满是不舍的味道。“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送别的歌声不断在不同的地方唱响。晨雨湿润的土地之上,新芽抽出的树枝之下,透过那别离的酒,与王维一同轻呤“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的不舍;在河畔之边,与李白同唱“桃花潭水深千尽不及汪伦送我情”的感动。行走在诗词雅韵中,轻拂中华历史的尘烟纱帽,咀嚼古往今来的悲情愁怀,让人在在墨色与书香中被点亮。500字 五年级 散文
-
行走在消逝中(转载)记得德国人说过:一个人年轻时候不激进,是没有良心;年老时候不保守,是没有大脑。中国也有句谚语:人不风流枉少年。可见年龄改变性格是个规律。岁月流金,苍茫的月下你看到明天的太阳,他回想昨夜的星辰,而你的明天是他的昨夜。秦时明月与今同,汉关万里成废土。沧桑百变无可寻,只念当年李将军。一个人的魅力来自活力,也来自阅历。一个民族的魅力来自强盛,也来自传统。没有长城和故宫,北京无非是一块风扬沙尘的黄土;没有东坡和乐天,西湖就成为与其他湖没有差别的一汪绿水。从欧洲回来的人每每感叹人家保存得完美的小镇,古旧的石头房子,清洁的鹅卵石路面,郁郁葱葱的老树,使人感觉到时光缓缓地流逝,美好的东西一点一点地沉淀,一层一层地积累。行走其间,发思古之幽情,想着我们的生命就这么在人类中延续着,心里会陡然觉得自己的珍贵。小时候常常笑话祖母的一些落后举动。比如她会在每餐前打起一碗饭供着,说是要感谢上天让我们不饿着;她会细心地把有字的纸和垃圾分开,说要敬惜文字,让我们读书有灵气些。而现在,当我们挥霍着粮食,疏离着文字的时候,上天就在不知不觉地惩罚着我们。每一条水系都被我们行走时扬起的灰尘污染,蓝天皓月果真只留存在唐宋的诗词中,当每一座城镇都变成一式的水泥森林时,我们还能辨认出自己的家乡吗?我们是行走得太快了,为了轻松,丢弃了许多许多本该随身携带的宝贝,疏忽了沿途的绿树和清泉,最后我们会发现自己这么着急地赶着,原来是走到了荒原。当然,得与失总是相伴而行的。猴子抱着一堆玉米棒子,随走随丢,最后拿回家的只是那么几根。猴子不会反省,人类必须思考。泰戈尔说过,越谦卑,就越接近伟大。基督则说,如果不变成小孩,想进天堂就好比骆驼要穿过针眼。西方有人认为要拯救人类,药方在三千年前的孔夫子那里。那一轮照着人类行走了千万年的明月,你可知道我们得到了什么,又丢失了什么吗?750字 初一 散文
-
行走在书海中漫漫人生道路,漠然回首,发觉已走了如此长。书一直陪伴着我,每一次阅读,都是对知识的浇灌,对心灵的洗涤,对精神的滋养。童年,我刚学会认字时,便对童话书爱不释手,《安徒生童话》便成了我的最爱。轻轻抚摸它充满童趣的封面,生动活泼的文字触动了我幼小的心灵。读书的种子已经在我心中萌发了幼芽,吸引我眼球的不仅是那精美的插图,更是那一篇篇生动有趣的文章。海的女儿的悲惨结局,使我伤感;碗豆公主的圆满情节,让我为之欢喜。上了小学,我对世间的一切都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我不再局限于童话书,我更想要看到更加精美的文章和波澜起伏的情节。在同学的推荐下,我开始爱上了《绿山墙的安妮》,生动优美的语言深深地吸引了我。书中人物的悲欢离合,都让我设身处地地思考她以后的生活,为人物的遭遇捏一把汗,替她伤心,替她开心。上了初中,我已经变得越来越成熟,对知识的认识也越来越多,对事物的思考也更深一层。我喜欢上了《狼王梦》离奇的情节,以动物狼为主要人物,书中母狼的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之心,不惜牺牲自己,牺牲自己在孩子心中的地位,我不禁为母爱的情怀而感动。我不单单是看书,更是收获了满满的精神滋养。现在的我,情感愈来愈丰富,对事物认识更深刻。读书不单纯是看情节,更是让大脑的紧张压力得以片刻放松,远离这喧闹的世界,在书的海洋中自由遨游。白纸黑字,一个个印刷体蕴含作者多少心血,饱含了作者多少情感。这背后又有多少故事,都需要我们们通过读书来了解、来充实、来体会。读书犹如览胜,山川之神秀,江河之绮丽,林木之葱郁,尽收眼底。读书犹如探宝,高山之灵芝,深海之珍珠,地下之金石,尽收囊中。读书充盈着我,使人生道路变得更加有趣,不再无聊、枯燥。恍惚间,行走在书海中,与书为知音。书记录着我的成长,书香伴随着我成长。“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书已经成为了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行走在书海中,我真的懂得了好多……750字 六年级
-
行走在绿色的流年中一团翠绿的火,在枝头燃烧着。安静的燃烧着。——题记春季。嫩绿。老家是南方的一座山城,一到阳春三月,万物都焕发着清新的味道。春季的午后,最喜搬着自己的小凳子到香樟树下听老人讲故事。老人一口泛黄的假牙。笑起来,眼角便堆积起岁月的痕迹。双眼很小,但却黑亮的发光,似乎其中藏着许许多多令人惊心动魄的故事。春天,香樟树抽出新芽,釉质的叶片上溢满了年少的故事。老人总爱讲孙悟空的故事。那时的我们虽听过很多次,但仍张着嘴歪着头痴痴地看着老人。尔时吹过一阵风,带来几片嫩绿的树叶,于是绚丽了三月,迷离了记忆。夏季。翠绿夏天的香樟树是很茂盛的。远远望去,像是一团绿色的火在燃烧着。或许是习惯。当太阳快落山之时总会带着椅子到那棵树下,那个老人,那些故事……夏天的傍晚,依旧燥热难耐。想静静坐着听老人讲故事根本不可能。于是,围在老人身边的孩子时而跑去玩弹珠,时而跑去捉迷藏,待耍累了,再回到老人身边。月光被翠绿的树叶切割成不规则形状,投在地上,老人脸上,恍惚间看到了老人的目光暗淡了……秋季。墨绿或许是重重的山阻挡了秋的步伐,老家的秋天总来得特别晚。于是,满城的树叶都没有一个过程叫“变黄”。老人身上的衣服渐渐变多了。身边围着的孩子却慢慢少了。“放学去听老人讲故事不?”“不去。好无聊”……是啊,无聊。因为老人只讲孙悟空。孩子们都长大了,听腻了。就连树上的叶子也听腻了,慢慢地都少了。只剩下老人一个人,仍每天摇着蒲扇到树下,等待着是否有小孩再来听他讲故事。等着等着,扭开身边的水壶,一缕轻烟氤氲在秋气中,嘬一口老茶。待茶凉了,仍没人来,于是又摇着蒲扇走了……冬季。凋零山间的冬季,一片萧瑟,树叶全落了。一地的败叶,一地的落寞。老人呢?没来了。孩子呢?长大了。故事呢?停了……树呢?依旧长着,一团绿色的火,在枝头燃烧着。安静的燃烧着。缓缓的,从嫩绿到墨绿……750字 初三 散文
-
泥泞中的行走太阳躲进了云层,天灰蒙蒙的,风中似乎也夹杂着一丝寒意。我拖着疲惫的身体,迈着沉重的脚步,揣着一颗忐忑不安的心走出了校门,心里满是惆怅——考试失败。脚像是被栓了铁链一般,动弹不得,每一步都走得如此艰难。为了不让眼泪涌出,我仰起头看天空,它却对我噗嗤笑起来,或是在笑我这狼狈的模样吧。突然,一个声音彻底将我从自己的世界拉回现实,原来是母亲在呼唤我。这声音亲切而悠远,又如同针尖刺向我的心,愈发让我不敢正视母亲的眼睛,而母亲满满的笑意更让我心乱如麻。母亲骑车载我回家,我坐在后面的座位上,目光呆滞,有种被全世界遗弃的落寞。一草一木,此时在我眼中都显得黯淡无色。回想起在学校的日子,我真的很努力,为了不让父母失望,我不断要求自己使自己更优秀,可结果却事与愿违。我的脑海里不断浮现出母亲以我为豪的画面,渐渐地,泪水模糊了双眼。又拐到了另一条小路上,与其他道路不同,这条路显得有些泥泞。风真凉,拨乱了我耳边的头发,也拨动着我那颗受伤的心。路两边长着两排野桃树,开着粉红色的花朵。大多数已经散落在地上,铺满一地,空气中氤氲着淡淡的芳香。由于太泥泞,出于安全考虑,我只能步行走过这段小路。刚一迈开脚,差点就失去平衡,我小心翼翼地走着每一步,跨过每一个小泥坑。为了能够走出去,我只能奋力向前。终于,走了出来,双脚沾满了泥水。回头望去,一条弯弯曲曲的小路上,留下了深深浅浅的脚印。清风徐来,无数凋零的花瓣,洒落在泥泞的小路上。我恍然大悟,人生就像那条曲折充满泥泞的小路,那些泥泞便是对我们的磨练和考验,又何必在乎所谓的成与败。回望来时路,那些努力的痕迹便是我最好的证明,我知道我已经跨过了那个坎儿。上了车,我轻轻地靠在母亲的肩膀上,格外的温暖。太阳正沿着亘古不变的轨迹缓慢移动,把一抹金色涂在了那条小路上。回头看着那抹粉色逐渐淡出我的视线,我闭上眼睛,轻轻嗅着,温暖又芬芳。750字 初三
-
我在读书中成长“当你需要帮助时,书会伸出援助之手;当你感到痛苦时,书会为你抚平伤口;当你在布满荆棘的人生之路上迷失方向时,书犹如一座灯塔,为你指明航程……”这是我写在自己读书笔记上的一段话,因为我深深地爱读书。可是,并不是每个人生来就喜欢读书的。上小学时的我,就是最头疼读书的一个,每次捧起书,看着那毫无生气的方块字,我总是大喊没意思。后来,我是怎样喜欢上读书的呢?这得从一节语文课前活动说起……那是小学五年级的时候,一次语文课前活动要搞成语接龙游戏,每个同学必须依次回答出一个成语来。“气象万千”“千军万马”……同学们一个个都顺利地过了关。轮到我了,这时我的脑子却嗡嗡直响,同学们都用焦急的目光看着我,后面的同学急得直跺脚,“马,马大哈!”不知怎的,我一下子冲口而出,直到同学们都哄堂大笑,我才知道自己闹了个大笑话,又羞又恼,恨不得在地上找条缝钻进去。老师走过来拍拍我的脑袋说“没关系,以后要注意多看书,才能积累知识呀!”于是,我便暗暗下了决心,一定要多读书,懂好多好多的知识。渐渐地,我真的喜欢上了读书,因为书给我带来了无穷的乐趣。我曾为卖火柴的小女孩的命运做过祈祷,为狼牙山五壮士的悲壮殉国流过眼泪,为诸葛亮的雄才大略钦佩不已……我深深地陶醉在书的海洋中了。那是一个深秋的黄昏,我在一次期中考试中成绩很糟。放学了,我带着满腹的痛苦和绝望回到家中,透过模糊的泪水和昏暗的灯光,我看到了书架上的那本书《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读后,体会到主人公保尔那种不向命运屈服的顽强斗争的精神,激起了我的勇气,一股巨大的力量注入我的体内。是呀,难道自己遇到这样一点小小的挫折便要一蹶不振吗?我重新打开了试卷,认真分析了其中的错误,为自己制定了今后的学习计划,我对自己说:“我一定要像保尔一样,做一个人生的强者!”终于,我在期末考试中一举夺魁。这,都是读书给我的智慧和力量呀!读书给了我知识,读书给了我乐趣。750字 四年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