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读三国
古有四大名着,但我独爱三国。
少时读三国,觉得好深奥(对于看惯了童话的我来说),初读三国心里是怀着好奇而看的,因为我四大名着除此之外都看过了,想看看三国是怎么个演义法。看的时候,记得第一句话是‘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在现在看来也是很有道理,只不过当时看的时候就不能理解了。
我那时极度崇拜刘备刘玄德,觉得他就是三国最伟大,最好的人了,而曹操曹孟德却被我想做了无恶不作的大boss。现在想起来,颇为好笑,看来罗老先生对我看待三国人物有很大的‘功’劳啊,他使我在一段时间内,对刘备的失败耿耿于怀,那时认为刘备的结局太惨了,于是就把怒火发泄到可怜的司马懿上去了,呵呵,很幼稚吧。于是,在那段时间里我对三国的看法是:褒刘、贬曹、中吴。
而到初中后,吧三国演义又仔细看了一遍,觉得这本书有些地方太过夸张了,有结合历史想了想——这本书太过褒刘了,不公平!所以我去了书店淘来了另一本改变我对三国看法的书:《三国志》。
这本书对我后来阅读三国历史造成了非常大的影响,翻开书,看到的一章是《三国志·魏书·曹操传》。我看了以后,竟佩服起他来了。曹操乃宦官之后,他心里何不是忍辱负重?自从他刺董卓失败后,就有人说他是‘乱世之奸雄,治世之能臣’,所以刘协帝就对他心存猜疑了。
后来他‘挟天子以令诸侯’,更是成了众诸侯讨伐的对象,我想,曹操有可能本义是想‘邀天子以命诸侯’的,心里还是想着复兴汉室,但经过一些有心人改了之后,曹操便背负了恶名,而他也不是说了句‘宁教我负天下人,不教天下人负我’吗?所以,应该是从那时候起,曹操便知道汉室复兴基本上不可能了,既然不可能,那就自己来做!
曹操手下的文臣武将极多,文有荀攸、郭嘉更有司马懿,武有典韦、夏侯淳、张辽等人,有怎么多的人才,本因是他结束乱世的,可是曹操还是有些狂妄自大和冷血,做事太过偏激,竟把徐州屠城,以至于他一直不得人心,在这一点上他往往不如刘备。可惜天下最后竟是被他的首席军师司马懿夺去了,可惜了一代枭雄!
抛开其他的不说,曹操亦是一名诗人,精通兵法,写下无数诗词,这也是我所佩服的地方之一,可惜他生于乱世,若是生在盛世,那他也不会被世人所唾弃,而是名留青史,真是命运弄人!
另一位让我佩服的,则是张角了,本来我是很讨厌他的,因为是他的黄巾军挑起了乱世,三国演义上也只有寥寥几字描述他。不过深思,大汉已衰,民心早已不存,若他不起义,历史上肯定也会有人代替他的,只不过他做了第一人罢,
我佩服他的号召力,也佩服他为推翻腐朽汉朝而作出的努力,还佩服他的黄巾军的战斗力,里面大多是穷苦人民,所以,他们为了在乱世中生存下去,就只有推翻汉王朝,视死如归!所以说是一个很有力量的战斗队伍。我相信,张角的本义是想推翻黑暗的汉王朝,给广大农民百姓带来幸福,+也正是因为如此,他可以借信仰之力快速召集大规模的军队!
但他总归还是失败了,被朝廷军队和诸侯群起而诛之。由于农民起义的局限性;由于他太小看了汉朝,他小看了汉朝的贤士良将,最重要的是他小看了天下所有的野心家!
也正因为他,天下的诸侯都坐不住了,大丈夫在世,谁不想坐拥一地之主?何况朝廷也是腐败无能,所以,乱世也正是从这个时候开始拉开了序幕:诸侯争霸!以至于张角死前,大呼:‘吾必找天谴,大汉亦不远矣!’
张角这个人,我打从心里是佩服他的,别的诸侯都不敢动,只有他为了中国广大的穷苦百姓而揭竿而起!所以结果虽然是败了,但从某方面来讲,却是胜利了!
以上也就是我对三国的浅读了,也许再读一两遍后,有会有新的体悟了。不过,我还是要感叹三国时期有多少人才被埋没在历史的长河之中,又有多少人抓住了这乱世而名留青史。
一首诗正好诠释了这段曲折的三国史:‘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这也许就是三国真正吸引我的地方吧!
爸爸,我想对你说
爸爸,我首先要对你说声谢谢!因为你每天都送我去上学,不管是晴天还是下雨,就是连补课,你也都早早地起来送我。记得有一次,天非常热,我要求你送我去补课,于是你放弃了在家休息的机会,顶着大热天送我。还有,你也总是知道我喜欢吃什么,需要什么,而且你总是给我做,给我买。真的,我很谢谢你。
爸,你也对我的学习抱有了很大的希望,虽然我的成绩不会差,但是你对我管教得仍然很严格。于是你和妈妈经常买一些课外书来给我看。我也认认真真地把它们看完。但是,我在看这些书的时候你却都没看见,更多的时候你看见的是我在玩,在看漫画。而且不知从什么时候起,你变得爱打人了,以前在我做错事的时候你虽然也教训过你的儿子,但那都只是随便骂两句或是轻微打一下我的手,可现在不同了,你对我的要求越来越高,越来越严厉,而惩罚的方式也越来越残忍。
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一个下雨的晚上。那天作业虽然挺多的,但是大部分我都在学校里写完了,回到家不出一个小时就写完了。于是我就开始悠哉悠哉地看漫画了。不料你却过来视察。当你发现我正躺在床上看漫画时,你先是有点生气地问我:“为什么不写作业?”我理直气壮地说:“当然都写完了!”,但你还是不肯罢休,说:“要把精力放在学习上。”但我却顶撞了一句:“作业都写完了,怎么把精力放在学习上?”然后你就怒发冲冠地大吼大叫,接着就上前要来打我。我被你扇了好几个巴掌,血都被你打出来了,而你却当作什么也没发生。那次也许是你打我最重的一次,爸爸,你知不知道,你对我的心灵造成了多么大的伤害啊!一直以来,我对你真的是又爱又恨。
爸爸,也许我真的是错了,但我的学习成绩已经达到你了的要求,只是多玩了一会儿啊。爸爸,难道你忘了,好多时候我都是学到10点钟才去睡觉,为了学习功课,为了自己能考出好成绩,我一直都在努力,爸爸,这些你为什么都看不到呢,为什么你只看到我在玩,在看漫画呢?你骂我狠铁不成钢,你骂我没出息,你骂我为什么不能像别人家的孩子那样能样样都精通,你甚至骂我丢了你的脸。可是爸爸,我再笨再没出息也是你生的啊,早知道你的女儿不能如你所愿,你为什么要把我生下来?难道在你的棍棒下就能打出一个成材的女儿了吗?
爸爸,你生养了我,我非常感激你,你希望我成大器所以对我严格,我不怪你,但你对自己女儿的教育方法我不能接受也已经不能承受,在我心目中的父亲形象应该是和蔼可亲的,可现在我非常怕你,怕做错了什么事被你打,所以有时我学会了撒谎,而且我觉得自己对你变得越来敏感了。爸爸,听听你女儿的心里话,我恳求你把你的教育方法改一改吧,我不希望你还是坚持“棍棒之下出孝子”那句老话,我已经无法忍受了。爸爸,当你把我打得遍体鳞伤,奄奄一息,那时你的女儿才是一个真正没用,没有出息的人!爸爸,醒醒!
相关推荐
-
读三国《三国演义》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每个人多多少少有所了解。《三国演义》是一部波澜壮阔的浩瀚诗篇,是一个激情飞扬的婉转华章。读之,荡气回肠;品之,意犹未尽。一壶老酒,一部书籍,是一种快意的享受!其实,这讲述的是曹蜀吴间的古代战争,“领导人”可以说是“爱美人更爱江山”。刘备阀吴的经历可见一斑。一次,刘备攻打东吴,东吴预感会遭受灭顶之灾,便把在东吴的刘备的孙夫人作为一剂清凉之药还给刘备。我想,刘备在得知这个消息的时候,口里中会有些许的哽咽,但是他是一国之君,是蜀国百姓的“领导人”,虽然心里发怵,但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公子多情,江山如画,一个是自己的夫人,一个是偌大的领土,这在内心中该如何平衡?我想应该是理大于情。事实就是他没有停止阀吴的步伐,雄狮百万战东吴。可惜的是他有点盲目自信,没有听军师诸葛亮的话,最后被东吴新任大都督算计,最终兵败。就像现代打仗有参谋,古代打仗有军师或者都督,领导人有领导人的“战略领导力”,军师各为其主,讲究的是一个“智”字。诸葛亮是蜀国的军师,是一个高深莫测的智者。而且诸葛亮极具创造性。赤壁之战,因为曹军水师不善于船上作战,曹操听人建议,把攻打吴蜀联盟的战船连在一起,稳如陆地。东吴大都督周瑜和刘备军师诸葛亮比拼智力,各自在手上写破解之计谋,结果两人都写了一个“火”字。那一刻,两人有瞬间的惺惺相惜,但是周瑜心胸狭隘,容不得别人比自己强。这不,听到诸葛亮可以“借东风”之后,他开始刁难诸葛亮。他以缺少弓箭为由,让诸葛亮老在三天之内造十万支箭。诸葛亮立下军令状,但他没有老老实实造箭,而是开始了极具创造力的草船借箭。那日天有大雾,诸葛亮利用曹操多疑的特点,他让众多草船开到曹军的领地附近,命令船上的军师摇旗呐喊。曹操以为有敌军来攻打己方,但是有大雾看不清,于是命令弓箭手射箭阻挡。诸葛亮闲坐船中,与鲁肃开怀畅饮。他不一会儿让船的另一面受箭,最终,诸葛亮“受”到了十万多支箭,满载而归。三国多交兵,受苦最深的其实还是老百姓。三国是一个充满刀光剑影的时代,铁马冰河,折戟沉沙。战争爆发,有多少百姓陷入水深火热?有多少家庭妻离子散?“让世间和平,让百姓安康”理应成为一句永远的口号!“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动乱的三国让我们反思的是珍惜现在的和平,珍惜现在的舒适,爱中国,爱亲人,为实现伟大中国梦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点评:语句通顺,句意流畅,言辞优美,叙写形象、生动、鲜明,语言表达能力较强。详略得当,主次分明,思路清晰。精挑细拣,素材似为主题量身定制。情节曲折,叙事过程有一定的起伏感,体现了情节的曲线美,引人入胜。1000字 初二 读后感
-
二读三国说看名著那是一个多,有很多如《孙子兵法》、《水浒传》、《红楼梦》、《三国演义》、像这一类的古典名著数不胜数。在我看来,还是《三国演义》更好,我不知道我是第几次读这本书了,但是每次读完都让我回味无情,想起三国里每一个人都让我懂得许多许多,如慎重的孔明,让我懂得做什么事都要三思而后行,不能盲目从众,还有以礼相待的刘备,让我懂得了与人交往要以礼相待、礼貌在先,还有傲慢的关羽,让我懂得了无论做什么事有多大成就都不要太傲慢、太骄傲,否则会永远干不成大事,《三国演义》里的人物形象描叙的精妙绝伦,更是一本教育的宝典。读书就是为了学习,我读《三国演义》学到了许多许多课外所学不到的东西,《三国演义》中要说谁最聪明也就孔明了,他那过人的才华比谁都高,我相信每个人只要坚持不懈的努力就能达到这样的境界。在以前有那么多能人,有知识的人是那么的数不胜数,而当今的社会为什么没有这么多聪明能干的人了呢;因为世界在发展,人也逐渐变得懒惰了,不再有那么多的人喜爱学习了,而把学习当做一种任务,一种做给人看的虚假动作。我读《三国演义》让我明白了做人要时刻勤奋,做到活到老学到老,《三国演义》中人人都时刻学习着,我们只要努力学习回报国家,国家一定会强大起来。500字 初二
-
三国如果你问我最喜爱的文学名着是什么?我的答案只有一个:三国。三国的文学价值虽不及红楼,但罗贯中笔下三国的腥风血雨,实在让人回味无穷,不能自已。读三国,就好像是品咖啡,醇香浓郁,无穷回味。从曹操崛起到三国归晋,俨然就是一本宏伟的小说,生、死、分、并,崛起到没落拥有到失去,全化成灰烬,只给人留下了无穷的思绪……读三国,又好像看家庭,阴谋、诡计、联合、死敌,就如同一个家庭的悲欢离合兴起没落,让人时而咧嘴,时而落泪,心酸与笑脸并存,又是一番回味……有人说,《三国》是罗贯中为刘备写的家书,我不否认。但刘备却是算的上个英雄,虽然只是我个人的意见,甚至有人说他是个小人。但我认为,他忍辱负重,一心为国,称的上是个英雄。起码……他懂得自己应该做什么。三国,一部宏伟的巨作,让许多人回味,在历史的纷争中热血彭湃,《三国》我的最爱。350字 初二 议论文
-
三国如果你问我最喜爱的文学名着是什么?我的答案只有一个:三国。三国的文学价值虽不及红楼,但罗贯中笔下三国的腥风血雨,实在让人回味无穷,不能自已。读三国,就好像是品咖啡,醇香浓郁,无穷回味。从曹操崛起到三国归晋,俨然就是一本宏伟的小说,生、死、分、并,崛起到没落拥有到失去,全化成灰烬,只给人留下了无穷的思绪……读三国,又好像看家庭,阴谋、诡计、联合、死敌,就如同一个家庭的悲欢离合兴起没落,让人时而咧嘴,时而落泪,心酸与笑脸并存,又是一番回味……有人说,《三国》是罗贯中为刘备写的家书,我不否认。但刘备却是算的上个英雄,虽然只是我个人的意见,甚至有人说他是个小人。但我认为,他忍辱负重,一心为国,称的上是个英雄。起码……他懂得自己应该做什么。三国,一部宏伟的巨作,让许多人回味,在历史的纷争中热血彭湃,《三国》我的最爱。300字 初二 议论文
-
读《三国》有感今天,阴雨绵绵。我闲得无聊,走到家中老旧的书桌面前,读起了三国演义,顿时,有感于怀。三国演义这本书可以说是精彩纷呈,每一个人物的神态,思想,动作,精神都写得淋淋尽致,这本书把曹操的奸滑,刘备的仁义,孙权的善劝描写的惟妙惟肖,深刻而不反复,真实而不现实。它是百年以前,三国时期的见证,是罗贯中老先生一生的心血。我个人认为,书中说刘备的仁义,不如说是假仁假义,因为刘备刘向庞统说:“操以急,吾以宽;操以暴,吾以仁;操以谲,吾以忠;每与操相反则事可成”这句话是他内心深处藏着的一句大实话的确曹操在当时是公认的汉贼与汉贼相反就肯定是英雄所以刘备的“仁义”是通过曹操的“奸诈”对比出来的。若他真的仁义,就不应该赖着荆州不走,若他仁义,他就不应该在汉献帝死后称帝,若他仁义,他就不改装着把自己的儿子阿斗摔在地上。因为古人云虎毒不食子。罗贯中老先生书中刘备的仁义,只是曹操衬托的。刘备不善于打仗,他最擅长拢略人才,擅长哭,哭,已经成为他的一种精神上的武器。曹操,是这本书中奸诈的代表,乱世之奸雄的他说出了具有他个人代表性的话,宁教我负天下人,休叫天下人负我。他胸怀大志,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正是最好的见证,曹操性格多疑,但是,他疑人不用,用人不疑,他十分豪爽,但又嫉妒英才,杨修就是因为自作聪明,才被曹操所杀。我个人认为曹操聪明绝顶,又愚不可及;狡诈奸滑,又坦率真诚;豁达大度,又疑神疑鬼;宽宏大量,又心胸狭窄。可以说是大家风范,小人嘴脸;英雄气派,儿女情怀;阎王脾气,菩萨心肠。我认为孙权亦是一代英雄,世人大多来争论曹操、刘备,而很少提到孙权,其实他很有才干!在三国演义里,他充当了一个犹豫不决,总是听周瑜与张昭的意见,认为他没有曹操的霸气,刘备的仁义。但他可以与曹操刘备成三足鼎立之势,当然不可小觑。孙权15岁被举为孝廉、秀才,可见其才;年仅二十六岁,孙权就继承了哥哥孙策的位置,在二十七岁时联合刘备在赤壁大战中大败曹操,奠定了自己的霸业,可见其能;孙权劝学与吕蒙,可见他饱览群书,实际正是如此,他予历史、文学各方面都广泛涉猎。曹操一句“生子当如孙仲谋,刘景升儿子若豚犬耳!”这是最大的证据证明了孙权之能,向曹操一代枭雄,都能让他对敌人发出如斯感叹。三国是一个风云变幻,沧海横流,英雄辈出,令人神往的时代,不知多少盖世的英雄在那里大显身手,叱咤风云。在三国演义这本书里,我读到的不仅仅是一场场惊心动魄的决战,它更是人生的哲理。900字 初二 应用文
-
读三国,论三国“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这就是《三国演义》中最著名的一句。我最近在看原著版的《三国演义》,对里面的人物评头论足。现在,我就来说说诸葛亮吧!诸葛亮是大家认为三国里最聪明的人物,我也是这么认为的。他巧借东风,烧的曹军几十万大军焦头烂额,大败而归。大摆空城计,吓得司马懿十五万大军落荒而逃。但是他毕竟是人,不是神,他也有犯错误的时候。例如“三气周瑜”。他逞一时之快,气死了周瑜可却使吴蜀联盟石沉大海,而且也让年轻又有才智的陆逊当上了大都督成为了蜀国最大的威胁。还有他六出祁山,他完全可以不用事事都来操心,可以放手的让姜维出主意作战,这样既可以让诸葛亮多活几年,也可以使姜维得到更多的锻炼。但是他事事都操心,结果死了,蜀国也就灭亡了。说完诸葛亮,我还要说刘备。曹操说刘备是英雄,可是我却并不赞同,因为我觉得他最多只算得上枭雄。他热爱老百姓,在老百姓处于危难的时候,他不抛弃老百姓,我欣赏;他在关羽死后嗷嚎大哭,我敬佩。可是他也有缺点,他太软弱了。当他寄人篱下的时候,诸葛亮三番两次的请求刘备夺荆州,刘备不忍心夺。最后刘表要将荆州托付于他,他不要。最后荆州被刘琮所得,献与曹操。而且他义气用事,关羽、张飞死后他咬牙切齿的要报仇,谁的话也听不进去。最后被烧的焦头烂额,大败归来。不仅自己病死白帝城,还使蜀国的兵力跌入了低谷。真是损人不利己啊!在三国中我最欣赏的人物就数曹操了。有人说他十分奸诈,我却认为这是智慧。当年吕布打得曹操落荒而逃,可是他利用自己的智慧在白门楼生擒吕布。在与马超对战时割须脱袍,可是他最后用了反间计打退了马超。在华容道向关羽求情,别人说说他不是大丈夫,我认为不对,因为大丈夫能屈能伸嘛!这就是我心目中的三国人物。650字 六年级 议论文
-
三国烽火连天,汉室倾颓,天下混乱,群雄并起,无数豪强,逐鹿中原,三国无双!桃园三结义,刘备关羽张飞三兄弟,一个原本卑微的存在,若不是因为这一场混乱不堪的战争,他们最终也只会默默无闻的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也许他们一辈子根本就不会遇见其他影响历史的人物,中国历史也根本就不会看见他们的身影,只不过战争真的发生了,他们也相遇了,所以历史也有了波澜起伏,这片历史也发生了改变,他们也被我们铭记在心了!也许他们就是一个个普普通通的百姓,因为历史而彼此相遇,所以历史不一般了!刘关张在我们心中位置最高的人就是关羽,一个义薄云天的化身,一个忠勇的代表,所以很多的人在结拜的时候就会拜当年的关羽,每一次烧几柱香,喊几句义薄云天的话语,关云长千里走单骑啊,振奋人心啊,虽然几千年过去了,可是关羽的地位也没有变化!这就是历史的沉淀,悠悠千年历史文化,总会有一些人被人铭记在心,而这些人已经被无数人铭记在心了,他们就是英雄!350字 初一 议论文
-
读三国,品人生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泪。三国已走进了我的生活,他就像一位年长的智者不倦地教导我如何处世做人。读这本书我明白了,做人要不耻下问,不可以貌取人。当初刘备兵败,若非他有着谦逊爱才的品质,博大的胸怀,如何得到卧龙孔明的出山相助?没有诸葛亮,后来怎么会有刘备的雄起?当初庞统想投靠东吴失败后去投靠刘备,而刘备却因庞统相貌丑陋拒绝,若非刘备及时悔悟,以真诚打动庞统,恐怕永远失去了一位谋臣。没有了这两位决定刘备命运的谋臣,就没有了赤壁之战的胜利,也就不会轻易地取得巴蜀。读这本书我明白了,做人要顾全大局,不要妄自尊大。当初关羽就是因为太过自负,没能顾全大局,结果激怒了孙权,最终不仅失去了荆州,更丢了自己的性命。读这本书我明白了,对待他人要温和。这事可有来头,要由张飞说起。当初他醉打曹休为关羽报仇时,由于下手太酷,导致失去徐州,另外还丢了小命,哪一件都是坏事。“善待别人就是善待自己。在生活中与人要和平相处,否则最后落个众叛亲离,哭都找不到地啊……读这本书我明白了,做人要隐忍,控制情绪,不可冲动。刘备为关羽报仇一事就是被冲动冲昏了头脑,率领几十万大军,硬是被人家东吴一把火烧了个一扫光。所以说,为人要常怀一颗平常心,“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是真谛。读这本书我明白了,做人不要轻言放弃。赤壁一战,势单力薄的孙刘联盟,面对百万曹军,没有气馁,一把火将老曹烧得没了脾气;夷陵之战,同样是一把火,吴国把蜀国的家底全部烧光。无论什么时候,都不要轻言放弃,相信奇迹就会发生在下一刻。学习亦是如此。做人亦是如此。读三国如品人生,它或甘或苦,书写着人生的大戏!600字 初三 议论文
-
读《三国》有感读罢>之后,让我对三国人物有了渐渐的认识,我觉的曹操这位孤独的三国的一代霸主,让我觉的有许多的悲凉。让我不禁萧然泪下,毕竟他的背后有着太多的无奈和辛酸。有很多的人认为曹操是一代枭雄,可是并不其然。在三国这个乱世之中,纷纷扰扰战火边垂,董卓的残暴无度人们为了逃避战乱和皇朝的黑暗统治下,疲于奔波,这时应当有人揭竿而起,曹操这位位功臣以七星剑刺杀董卓而打开了三国的乱世。诸侯纷纷起义,终于打倒了董卓,后来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来帮助他完成霸业。他收罗许诸,郭嘉等一批骁将和智士,来帮助他从丞相逐步走向魏朝的开国先帝,这不是因为他拥有贤臣名士所得的。在看刘备他年轻之时十分仁义,更兼有关,张,赵,黄,马之勇和卧龙诸葛亮的智谋,取得大业应不难,他还拥有大汉皇室的血统,可是由于他晚年急燥,导致蜀国一步步走向灭亡,诸葛亮空有一身智慧,可惜后主不明事理,使的诸葛亮心有余而力不足。一颗巨星在五丈原坠落。导致诸葛亮死去。关,张两员虎将真可真为是死的悲壮,他们虽有冲天之翼可却冲不出敌人所布的天罗地网。最后起死于58岁。导致汉中王悲愤成疾,死于白帝城。450字 初三 议论文
-
浅谈三国人物——诸葛亮_450字在书中,在人们的心里,诸葛亮永远给世人留下仪表堂堂,神机妙算,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儒将形象。虽说《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有些半人半仙了,但能让他坐上这么高的位置并受到这么多人的爱戴,必是有他自己的魅力所在了。一自然是他的神机妙算。从他借剑时能准确算出大雾,便知他不光熟读兵书,而且能上通天文、下知地理。二是诸葛亮的知人善任。也是借箭一文中,诸葛亮利用鲁肃,而且敢用鲁肃,也说明了诸葛亮早已在鲁肃的言行之中了解鲁肃的为人,知道他忠厚老实,才能用他。诸葛亮了解到曹操的性格多疑,也给这次行动成功增加了把握。这也同时说明了诸葛亮的一个能力。又是在草船借箭一文中,诸葛亮能够以平和的心态接受周瑜的为难,并有条不紊的布设草船借箭一事,更能见诸葛亮的做事条理性和对知识的运用。但是,人无完人,晚年的诸葛亮北伐几次,未得一寸土地,实属劳民伤财之举。六年级:刘子曈作文网专稿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350字 六年级 议论文
-
读《三国》有感“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提起这首词,人们都会想到四大名着之一的《三国演义》。《三国演义》,全名是《三国志通俗演义》,是明代文学家罗贯中编着而成的。由题目可知,这部小说是依据《三国志》写的,但是不像正史那样庄重,而是古代的白话文小说。长长的假期终于让我再一次啃完了它——罗贯中的《三国演义》,虽然在小学时就已看过它一两遍,但都是粗略的阅读,没有细细品味,自然也就没什么收获,现在细细地品味文章内容,觉得这真是一本值得一看再看的好书。《三国演义》刻划了近200个人物形象,其中最为成功的有足智多谋的诸葛亮、义胆忠肝的关羽、粗中有细的张飞、忠厚老实的刘备、勇谋兼备的赵云、狡诈多疑的曹操、忌贤妒能的周瑜等等。这本书以三国时期魏、蜀、吴三个统治集团相互斗争为主要描写内容。讲述了从东汉末年时期到晋朝统一之间发生的一系列故事。在这本书里,我喜欢的人物有诸葛亮,刘备,曹操,关羽,张飞等。先说“卧龙”诸葛亮,国家的统治需要忠臣,需要一个能够为国家为人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忠臣,这就是诸葛亮。诸葛亮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神机妙算,足智多谋,而且一生谨慎,鞠躬尽瘁。他火烧新野,借东风,草船借箭,三气周瑜,智料华容道,巧摆八阵图,七擒七放孟获,空城计,以木偶退司马懿,锦囊杀魏延,这些是常人所想不到的。我没想到这样的一个大人物在书中描绘的却很简单:身长八尺,面如冠玉,头戴纶巾,身披鹤氅。再说刘备,作为一个优秀的政治家、军事家,他的优点是多方面的:爱民爱材、宽厚仁义,待人公正真诚。他十分注意自身品德人格的修养,树立贤德之君的风范,临终时仍不忘留下遗诏告诫刘禅:“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能服于人。”正是这个基本政治理念,使得刘备一生受人敬重,成就了刘备的一生霸业。曹操在《三国演义》中被称为奸雄。虽然为了突出刘备的仁义,他被写成奸诈之人,但他的军事才能仍没被抹杀。他是三位霸主中最有才干的,魏也是三国中最强盛的,他奠定了魏国的基础,后来晋国才能统一天下,所以他是一位真真正正的英雄。他说刘备与他是并世英雄,说得刘备都不敢听,但他没有杀刘备,虽然刘备已是他的瓮中之鳖。这使我感到了曹操的大度。也是周瑜做梦也像不到的,周瑜嫉贤妒能,一心只想除诸葛亮和刘备,目光短浅,气量狭小,非英雄也。这也与曹操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关羽降汉不降曹、秉烛达旦、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华容道义释曹操……他的义,他的忠,他的英雄气概让人敬佩。粗中有细的张飞,可怜他一世英雄,竟在醉酒熟睡时被范疆和张达不明不白地杀害,我真为他鸣不平。赵云品性忠良,直言敢谏,有贤者之风,能体恤民情,慈爱百姓,他的高风亮节至今仍为人们所称赞。《三国演义》中的人物各具其态,有长有短。上几人给了我很深的感受,他们很值得我学习。看完三国演义,才感觉到中国文学的博大精深,也感受到作者的写作能力,罗贯中把所有人物都描述的栩栩如生,如:关羽的义、张飞的直、诸葛亮的忠及曹操的奸等……让读者随着剧情的发展而起伏,《三国演义》属于章回小说,故事具有连续性,让人有一直想看下去的心理,而不会觉得枯燥乏味,故事编排得宜,紧张刺激,使人仿佛身临其境,所以,《三国演义》真是一本值得一看再看的好书,每阅读一次,就感觉多了一次不同的体验,文学素养也提升了许多。1200字以上 初三 书信
-
读《三国》有感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话说东汉末年,宦官专权,政治黑暗,人民痛苦不堪。为了维持正义,使老百姓尽早摆脱这种水深火热的生活,各地区纷纷组织起义。其中规模最大的一支完全由农民所组成的起义军就是由张角所率领的黄巾军。张角自称天公将军,他的两个弟弟张宝和张梁则自称地公将军和人公将军.他们打着“苍天已死,黄天当立”的口号。这支由农民自发组织的起义军虽然获得了一些小的胜利,但由于是各自分散作战,没有统一力量,再加上张角已死,最后还是被一些地方的势力集团所击败,从而导致了起义军的最后灭亡。但它动摇了东汉集团的统治,也为其它起义军打响了一炮。在这之后,主要有曹操、孙权、刘备、袁绍、张锈、马腾、公孙瓒、刘表和刘璋等主要势力。经过了地方势力与地方势力的吞并和统一,终于形成了魏(曹操)蜀(刘备)吴(孙权)三足鼎立的局面。其中曹操与袁绍所打的官渡之战堪称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的经典战役。曹操当时兵力远不及袁绍,只有7万大军能与袁绍作战,而袁绍却有70万大军。俗话说得好,“知己知彼,百战百胜”。曹操正是利用袁绍的弱点来掩饰自己的弱点。而袁绍身边本来都是文臣武将,但他却一意孤行,不听许多良言,终究酿成大错—他失去了许多文臣武将,更不幸的是,原来在他身边的这些人都投靠了曹操。曹操也正是采纳了袁绍旧部谋士许攸的建议才打败了袁绍,从而统治了整个北方。曹操乃一代枭雄。他的优点便是爱广交天下豪杰,这也成为他日后为何有如此多的谋士和大将的缘故了。但他有着一个致命的弱点—多疑,这个弱点常常被诸葛亮和周瑜所利用。在火烧赤壁逃到华容道上便可以体现出来。还有,一个侍卫过来给曹操盖被子,曹操竟然杀了这个侍卫,醒来后只好以是梦中杀人为借口下了台阶,并厚葬了这个侍卫。相比之下,孙刘两家虽然没有曹操那种富裕和奢华的生活条件,但同样为我们演义了一出非常精彩的大戏。蜀国当时的地理位置要比吴国差,北方有曹操的阻挡,东面又是自己的盟国,南方又有南蛮的搔扰,可以说整个国家都被包围成一小块了。但毕竟刘备有一位智谋超人的军师—诸葛亮,才得以使这个国家有继续发展下去的余地。人人都说诸葛亮好,说他如何得尽忠,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仍然想着国家的安危……总之,历史上是批评者少,赞扬者多。当然我不是说我反对这些赞扬,因为他的优点太多了,在此不免也对这位“智圣”提一些意见:一、刘备在临死前曾千叮咛万嘱咐地跟诸葛亮说千万不要重用马谡,他只不过是“纸上谈兵”而已,但诸葛亮还是派他守街亭,结果马谡还是不听诸葛亮之言,结果只能让诸葛亮迫不得已使用“空城计”来赶走魏军。如果万一司马懿用一队小人马去打探虚实,诸葛亮岂不是“一世英名,毁于一旦”?二、诸葛亮没有把该用的人用到该用的地方上去。1、明知道像马谡这类人只适合用于一起研究军事、讨论问题,却把他也作为一位将领来看,害得连自己也只能自贬三级来重新树立威信。2、其实像魏延这样的人很会带兵打仗,但诸葛亮对其一直存有戒心,因为“观其脑后有反骨,久后必反”所以不会让他打一些大仗,或许真像他说的,若丞相听我一句话,早就攻破长安了。但我想你一个诸葛亮智力还会笔他差吗?魏延想要做什么,诸葛亮还会不知道?我料魏延就算有这颗心,也没这个胆。所以我认为在用人这一点上还不是很恰当,很合理。在诸葛亮死后,就没有什么可拿地出手的大将了。真可谓“蜀中无大将,廖化当先锋。”我想这也是诸葛亮死后遗憾之所在吧。虽然姜维也是有能力,但他在很多方面都不及诸葛亮,只落了个尽心而已。而刘禅和孙皓真可以说是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只不过刘禅是到了“乐不思蜀”罢了。最终,以司马政权的胜利而结束了这场历时70年(从公元190年算起,到公元280年结束)的天下大乱。真可谓“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暗淡了刀光剑影,远去了鼓角争鸣。眼前飞扬着一个个鲜活的面容。湮没了黄尘古道,荒芜了烽火边城。岁月啊,你带不走那一串串熟悉的姓名。兴亡谁人定啊,盛衰岂无凭啊。一页风云散啊,变幻了时空。聚散皆是缘啊,离合总关情啊。担当了身前事啊,何计身后评啊。长江有意化作泪,长江有情起歌声。历史的天空闪烁几颗星,人间一股英雄气,在驰骋纵横。历史永远不会退色,他时刻警戒着人们。以史为诫,做个智者吧!1200字以上 高二 读后感
-
读 《三国》有感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话说东汉末年,宦官专权,政治黑暗,人民痛苦不堪。为了维持正义,使老百姓尽早摆脱这种水深火热的生活,各地区纷纷组织起义。其中规模最大的一支完全由农民所组成的起义军就是由张角所率领的黄巾军。张角自称天公将军,他的两个弟弟张宝和张梁则自称地公将军和人公将军.他们打着“苍天已死,黄天当立”的口号。这支由农民自发组织的起义军虽然获得了一些小的胜利,但由于是各自分散作战,没有统一力量,再加上张角已死,最后还是被一些地方的势力集团所击败,从而导致了起义军的最后灭亡。但它动摇了东汉集团的统治,也为其它起义军打响了一炮。在这之后,主要有曹操、孙权、刘备、袁绍、张锈、马腾、公孙瓒、刘表和刘璋等主要势力。经过了地方势力与地方势力的吞并和统一,终于形成了魏(曹操)蜀(刘备)吴(孙权)三足鼎立的局面。其中曹操与袁绍所打的官渡之战堪称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的经典战役。曹操当时兵力远不及袁绍,只有7万大军能与袁绍作战,而袁绍却有70万大军。俗话说得好,“知己知彼,百战百胜”。曹操正是利用袁绍的弱点来掩饰自己的弱点。而袁绍身边本来都是文臣武将,但他却一意孤行,不听许多良言,终究酿成大错—他失去了许多文臣武将,更不幸的是,原来在他身边的这些人都投靠了曹操。曹操也正是采纳了袁绍旧部谋士许攸的建议才打败了袁绍,从而统治了整个北方。曹操乃一代枭雄。他的优点便是爱广交天下豪杰,这也成为他日后为何有如此多的谋士和大将的缘故了。但他有着一个致命的弱点—多疑,这个弱点常常被诸葛亮和周瑜所利用。在火烧赤壁逃到华容道上便可以体现出来。还有,一个侍卫过来给曹操盖被子,曹操竟然杀了这个侍卫,醒来后只好以是梦中杀人为借口下了台阶,并厚葬了这个侍卫。相比之下,孙刘两家虽然没有曹操那种富裕和奢华的生活条件,但同样为我们演义了一出非常精彩的大戏。蜀国当时的地理位置要比吴国差,北方有曹操的阻挡,东面又是自己的盟国,南方又有南蛮的搔扰,可以说整个国家都被包围成一小块了。但毕竟刘备有一位智谋超人的军师—诸葛亮,才得以使这个国家有继续发展下去的余地。人人都说诸葛亮好,说他如何得尽忠,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仍然想着国家的安危……总之,历史上是批评者少,赞扬者多。当然我不是说我反对这些赞扬,因为他的优点太多了,在此不免也对这位“智圣”提一些意见:一、刘备在临死前曾千叮咛万嘱咐地跟诸葛亮说千万不要重用马谡,他只不过是“纸上谈兵”而已,但诸葛亮还是派他守街亭,结果马谡还是不听诸葛亮之言,结果只能让诸葛亮迫不得已使用“空城计”来赶走魏军。如果万一司马懿用一队小人马去打探虚实,诸葛亮岂不是“一世英名,毁于一旦”?二、诸葛亮没有把该用的人用到该用的地方上去。1、明知道像马谡这类人只适合用于一起研究军事、讨论问题,却把他也作为一位将领来看,害得连自己也只能自贬三级来重新树立威信。2、其实像魏延这样的人很会带兵打仗,但诸葛亮对其一直存有戒心,因为“观其脑后有反骨,久后必反”所以不会让他打一些大仗,或许真像他说的,若丞相听我一句话,早就攻破长安了。但我想你一个诸葛亮智力还会笔他差吗?魏延想要做什么,诸葛亮还会不知道?我料魏延就算有这颗心,也没这个胆。所以我认为在用人这一点上还不是很恰当,很合理。在诸葛亮死后,就没有什么可拿地出手的大将了。真可谓“蜀中无大将,廖化当先锋。”我想这也是诸葛亮死后遗憾之所在吧。虽然姜维也是有能力,但他在很多方面都不及诸葛亮,只落了个尽心而已。而刘禅和孙皓真可以说是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只不过刘禅是到了“乐不思蜀”罢了。最终,以司马政权的胜利而结束了这场历时70年(从公元190年算起,到公元280年结束)的天下大乱。真可谓“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暗淡了刀光剑影,远去了鼓角争鸣。眼前飞扬着一个个鲜活的面容。湮没了黄尘古道,荒芜了烽火边城。岁月啊,你带不走那一串串熟悉的姓名。兴亡谁人定啊,盛衰岂无凭啊。一页风云散啊,变幻了时空。聚散皆是缘啊,离合总关情啊。担当了身前事啊,何计身后评啊。长江有意化作泪,长江有情起歌声。历史的天空闪烁几颗星,人间一股英雄气,在驰骋纵横。历史永远不会退色,他时刻警戒着人们。以史为诫,做个智者吧!1200字以上 初三 读后感
-
浅浅爱·第三章“小舞你知道吗?今天来了个转学生,男的耶,我听说长得超帅!”一进教室南宫陇月便拽着景若舞道。景若舞翻个白眼道:“得了吧,你就知道看帅哥!”南宫陇月道:“不是啦,我听说这次真的超级超级帅啊!我们去看看好不好!”景若舞无奈:“好啦好啦,斗不过你。”“让我找找在哪呢?找到了在那里!”南宫陇月指着一群女生包围的地方大叫,然后拽着景若舞跑去。“让一让,让一让!”南宫陇月喊着,景若舞不耐烦地说:“你这样弄到什么时候,我来。”说罢对着前面的人冷冷道:“让开!”果然,原本闹哄哄的一群人全都安静下来了,呆呆地看着她。她嫣然一笑,似乎很满意这样的效果,拉着南宫陇月向前走去,所有人自动让出一条路,渐渐地,她们看到一个约一米八七的男生,褐栗色的短发,脸上带着一副墨镜,让人看不清他的眼睛,高挺的鼻子,樱花似的唇瓣,白皙的皮肤,全身散发着冷漠的气息,让人不敢轻易靠近。他似乎也愣住了,呆呆地看着景若舞。他从来没有见过那么好看的女生,瀑布似的头发长达腰间,漂亮的脸蛋上有着一双蓝宝石般的眼睛,俏挺的鼻子,樱花似粉嫩的唇瓣忍不住要让人咬上一口,白皙的皮肤。高挑的身材高达一米七六,虽然也散发着冷漠的气息却比他多了一丝神秘,让人忍不住想要靠近她。突然,景若舞道:“怎么?看够没?该走了吧?”南宫陇月愣了好一会儿,才缓缓道:“好…好像没……”全场晕倒一大片,景若舞拉着她就走,边拉还边说:“不行,没看够也得走。”全场看着他们两个的背影,好半天才反应过来,纷纷大叫:“天啊!要迟到啦!惨啦!”“今天我们班将转来一位新同学,掌声邀请他作自我介绍。”平时古板而刻薄的班导一改前状,激动地脸上出现了一丝绯红,仿佛自己还是十八岁的青春少女。班里掌声一片,帅气的男生走上台,早早把墨镜摘掉了,原来他的眼睛是琥珀色的。一走上台尖叫声不断,可他的反应却是大家始料未及的。他缓缓吐出几个字:“尚彦轩。”然后转头对班导说:“说完了。”南宫陇月低声的对景若舞说:“小舞,有没有觉得他像极了当时的你?”当时班导让他们每个人自我介绍的时候,景若舞也是这样缓缓说出自己的名字便回座位了,然后全场也是震惊一片。“恩。”景若舞轻应一声。班导从震惊中回来了,道:“那…那你就坐在……景若舞旁边吧,唔,刚好有座位。”景、若、舞……尚彦轩在心中慢慢琢磨着她的名字,眼睛望着她,不知道在想什么。然后缓缓走向她旁边的空位坐下。“好,现在我们来讲一讲这题……”班导又开始讲课了,尚彦轩低声对景若舞道:“你叫景若舞?”景若舞看了他一眼,缓缓道:“恩。”“我叫尚彦轩。”“哦。”“我可以向你要你的手机号码吗?”“……”“是多少?”“……”“说嘛。”“……”不论尚彦轩再怎么问,景若舞都是以沉默回答,就这样死缠烂打到了中午。“小舞,吃饭去。”南宫陇月不顾某人死命的说,叫景若舞去吃饭。景若舞立马道:“好!走吧。”说着就动身走向食堂,尚彦轩还是一路跟着她,景若舞只好黑下脸,道:“我说你看起来冷漠的要命,本质怎么就那么啰嗦?”尚彦轩道:“那倒不一定,我只对我感兴趣的人啰嗦。”景若舞头上立马多了三条黑线。南宫陇月见尚彦轩如此卖命,趁着景若舞去洗手间的时候,毫不留情地把她给‘出卖了’。泛同情心是其一,经不起‘美男计’是其二。景若舞回来后见尚彦轩不缠着她了,便觉得奇怪,问南宫陇月,南宫陇月也是支支吾吾的,只好不问了。初一:黎落1200字以上 四年级
-
三国观后感这段时间每天晚上都在看三国,其实我平时挺少看连续剧的,因为我总觉的看连续剧很浪费时间,而且现在的连续剧基本上都跟老太婆的裹脚布一样又长又臭,真让人受不了,如果确实碰到好看的我也很少有耐心全部看完,基本上都是看几集然后直接在网上看最后一集,哈哈,让人很无语吧?这次却是个另外,非常神奇,自从三国播出之后我一集没赖下,每天准时守候在电视机旁,把能推的应酬都给推了,即使我那帮兄弟拉我去喝酒我也坚决不去。其实我之所以这次会这么入迷的看三国,完全是因为自己历史实在太烂了,想给自己补补。在这之前我对三国的历史了解差不多就用六个字:“魏、蜀、吴、刘、关、张”来形容,别人若是问我其他的谁跟谁我真是一概不知,因为除了以前历史书上读的那几个故事,其他的我都没去了解过,《三国演义》的书实在太厚了,又是文言文,根本看不进去。其实我跟《三国演义》这本历史小说还是有那么一次邂逅,但有缘无分,是这样子,高中时我一同桌经常抱着一本三国的书,他给我讲了一个故事是赵云在长坂坡单骑杀入曹营救阿斗的故事,说的那是神乎其神那,口水都碰了我一脸,现在想想都还有点恶心。。。那时我觉得三国故事确实好看,所以决心把他那本抢来看看,谁知看了十几页就快睡着了,因为都是文言文的,那是最怕的就是文言文了,哪里还敢看啊,所以那之后就再也没看过了。这次刚好三国重拍上映,机会难得啊,我承认自己比较懒,看电视比看文言文的书轻松多了O(∩_∩)O哈哈哈~我本想把全部看完再写这篇有感的,不过到今天晚上为止已经差不多快结束了,讲的是三国三大战役中的最后一站“彝磷之战”,刘备VS孙权,以刘备失败而告终,刘备病死白帝城,从此蜀国元气大伤,三足鼎立局面确立。基于后面的故事对我来说并不是非常有吸引力所以就先写写,不然怕到时候想写时没感觉了。三国里面我最佩服的人是曹操,可能大家对曹操的形容最多的是“治世之贤臣,乱世之奸臣”,而民间所传是那个“大白脸”的大奸臣曹贼。我个人认为曹操绝对是个英雄,长篇历史小说《三国演义》里面,因为文学上的需要歪曲事实,表现出明显的贬曹笔法,我想之所以后世很多文人都喜欢骂曹操,最重要的原因是因为觉得他“不正统”,认为他“名为汉臣,实为汉贼”,照我说这些文人是自诩清高,口是心非,其实他们很多人心里肯定是对曹操佩服的不得了,举个例子,就像我们读初中或高中的时候,老师说不能早恋,辩论赛时很多学生都不赞成早恋,说早恋怎么怎么不好,其实我想那些人在骨子里都是想谈恋爱的,说不定他们冠冕堂皇的在说时已经在对某女生YY了。东汉末时期,天下动荡,群雄逐鹿,诸侯割据,天下人民生活在水生火热之中,而此时的汉朝早已名存实亡,按照历史规律来讲这种情况下就需要一个强权来一统天下,曹操有抱负,他能够“挟天子以令诸侯”只能说明他聪明,有谋略,“时势造英雄”,曹操是那个时代的需要,是时代造就了他,我想即使没有曹操这个人也会有其他的人来取代他。而世人一直以他篡汉为名对他口诛笔伐,这其实就是人“虚伪”的一面!后世文人骂曹贼不是不敢真实表露自己就是为了迎合封建统治阶级的需要,是为了给人们带上精神枷锁,要人们做顺民,不得造反。个人认为曹操胆识过人,谋略出众,有治国安邦之才,说其有帝王之气绝不为过;曹操爱惜人才,唯才是举、知人善任;也许有人说曹操爱猜疑,我想人们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曹操那句“宁我负天下人,也不让天下人负我”这句话,我们暂且不说这句话的真伪,即使曹操说过,从道德层面来讲是有瑕疵,但我觉得即使是真的那么在那个动荡的战争年代,弱肉强食,曹操能够说这句话说明他真的适应那个时代,是个强者。其实每个人都有弱点,曹操并非神人,要知道圣贤也有犯错的时候何况是他。我们不能单单从他性格上的一点瑕疵而否定这个人。我喜欢曹操除了他那杰出的政治才能,军事才能外很重要一点是他的诗词。曹操的诗词真可谓气吞山河,不说别的,就说他那《短歌行》就足以让天下文人敬佩的五体投地,我想若不是有王者之风是绝对写不出如此有气魄的诗,最后就让我们一起再来欣赏一次他的这首诗吧!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沈吟至今。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宴,心念旧恩。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1200字以上 观后感
-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