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堂吉歌德》后有感1000字

读《堂吉歌德》后有感

1000字 初三 读后感

高一(7)班陆颖

在没有看一本书前,我们很难对它作出议论;但在看过一本巨作之后,我们更难对它作出议论。

————作者

一提起塞万提斯我们便很自然而然的想到了《堂吉歌德》,而书中那两位一高一矮,一瘦一胖的游侠骑士形象更是家喻户晓。塞万提斯已被当作经典作家而名垂千史,《堂吉歌德》以其独特的文学美丽影响着一代有一代的读者。

对《堂吉歌德》的理解与认识各个时期是不相同的,在塞万提斯那个年代,他所表现的深刻内涵并不为人所了解,自然,他被认为是一个平庸的诗人;但随着时间推移,人类文明的发展,《堂吉歌德》所展现的广阔的社会画面和流溢出丰富思想使我们不得不感叹。他的成功在于他把自己的生活经历,那个时代饿文化氛围及西班牙丰富的文化传统有机结合。

在阅读《堂吉歌德》时,我们更应该注重作者在书中所流露的情感,他的思想的闪光点。塞万提斯出生在一个并不富裕的家庭,他的父亲是一位善于吟作歌谣的不得意的外科医生。为了养家糊口,经常来往于当时西班牙的几个大城市。塞万提斯自幼跟随父亲,过着动荡的生活,也许就在那时,使他对西班牙的社会氛围有所了解。

塞万提斯爱好文学,为了广泛阅读拉丁经典著作和其他著作,在当时的红衣主教阿括维瓦手下当了一名随从。这样方便他浏览世界不同的名著。他受到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想熏陶,对古代光辉文化艺术有深刻了解。这样,他便能在《堂吉歌德》中借主人公之口,对文化教育,贵贱等级`清廉公正`自由平等问题发表精辟论述。

一五七零年,正直信奉伊斯兰教的奥托曼帝国在土耳其人率领下重整旗鼓,向欧洲国家大举进犯。怀着一腔爱国热情的年轻的塞万提斯参加了西班牙驻扎意大利的军队。一五七一年十月七日,在著名的雷邦多海战中,不幸负伤,左手致残。但在伤愈后的几年里,他继续服役,参加多次战斗,受到西班牙国王腓利普二世弟弟堂胡安嘉奖。一五七五年在万提斯携带多封推荐信,其中有堂胡安写给国王的推荐信,满怀着对美好未来憧憬,乘“太阳号”兵船启程回国。不幸的是,船在海上遭到海盗袭击,被劫持到阿及尔。直到一五八零年,塞万提斯才被他的佳人和西班牙三位一体会教士赎回。

塞万提斯回国后处境艰难,他就在这一时期开始从事文学创作,他的第一部小说《迦拉泰》就是这个时期的作品。此后便孕育出了《堂吉歌德》,很不幸的是,塞万提斯在一六一六年四月二十三日,因患水肿病在马德里自己的家中去世。

塞万提斯深深扎根于西班牙文学传统之中,吸取了文学复兴时期的不同体裁小说特点基础上,、对社会各个阶级人物进行深刻描绘。他对人物刻画细致入微,故事主人公把磨房的风车当作三头六臂的巨人,于是便不顾一切的冲上去,结果被先导在地,使人觉得荒唐可笑。

也许就连塞万提斯本人也没有想到《堂吉歌德》竟能获得如此巨大的成功,他本人被福楼拜和托尔斯泰等作家誉为“现代小说之父”。

如果有一本书是一本好书,它应该想酒一样,愈陈愈烈,而塞万提斯所写的《堂吉歌德》比“xo”更加强烈,因为它直接揭露了人的本性。

读《复活》有感

1000字 初三 读后感

不向命运低头

----读《复活》有感

吴菲

复活?是哪种性质的复活,是生命,即肉体的复活!还是……?是精神,灵魂的复活!小说讲的是贵族青年聂赫留朵夫和农奴私生女卡秋莎·玛丝洛娃这两位曾经心灵纯洁的青年,由于家庭背景,社会现实,个人的遭遇,精神,思想的溃烂,在这两种对立思想的激烈斗争下,“精神”复活了的这样一个过程。

女主人公的遭遇是当时社会的代表,被人抛弃,失去亲子之后被主人撵走。走出那个“家”后,正如书中所说:“她遇到的一切人,凡是女人都把她当作摇钱树;凡是男人,从上了年纪的警察局长到监狱男看守,个个都把她看作玩乐的对象。对于任何人来说,除了寻欢作乐,除了肉体上的淫欲,世上其它一切都是无关紧要的。”她在这样的社会压迫下,自暴自弃,吸烟喝酒,从中可看出,当时社会作风的糜烂,似乎当时的女人充当的角色就是玩物,阶级分层是那么的明显,低层的女人是如此的不堪一击,脆弱!

而作者开始塑造的男主人公----聂赫留朵夫还是当时官僚阶级的代表之一,与女主人公成鲜明的对比。可是当他与卡秋莎在法庭上意外重逢后,埋藏在他心里最深处的那个纯真的天使出来了,就这样纯真,善良与兽性般的思想进行了激烈的斗争。前者胜利了,对卡秋莎所做的事,他有浓厚的犯罪感,为了卡秋莎的案子,他四处奔波,不辞辛苦。为的就是赎罪。对此,我震撼了,在那样的社会下,精神的复活是需要多大的勇气与毅力啊!人没有彻彻底底的,人的变就在一念之间,要么是万丈深渊,要么是人生路的充实。他做到了,源于他心中本有的淳朴,善良。在他解决土地问题上,为赎罪所做的一切及他与政治犯交流的过程中,体现了他对沙皇专制制度的不满。

看了这本小说,结合其背景,让我觉得当时俄国的沙皇专制与我国的封建制度有几分相似之处。生活在这样制度下的人变得冷酷无情,阶级性强,面对他人悲惨的遭遇无动于衷,或是应该的。《复活》书里所提到的牢狱里的许多人,都是被那些权势的人随便安个罪名,就要忍受身心的折磨,浪费光阴甚至是生命。在官场上,人人趋炎附势,戴上极其虚伪的面具;而低层的穷苦人民只能更加贫苦,社会如此的不公平,又有多少人能站起来反抗?没有,大多数人只是默默地承受着他们认为他们应有的宿命,甚至失去性命也只能默认。其中,小说里提到的一个人克雷里卓夫----南方一个富有地主的儿子,让我钦佩。他成绩优异,本是一位科学家,偶然的他接触了革命宣传,目睹革命者受残酷刑法,他因此参加了民意党,四处奔波,被捕做牢后还患上了肺痨病。在生命即将结束,他不后悔,宁可牺牲自己的生命,为的是尽自己的一份力,毁灭那个充满罪恶的社会制度,他生活在这样的家庭背景,受家庭思想的熏陶,还有如此正义,明智,勇敢的行为!试问:在当时又有几人能做到?

勇于向这种制度挑战是胜利的!在这种制度下,精神复活了也是胜利的;在这种制度下,彼此发自内心的爱是难能可贵的,是“复活”的前提!只有爱才能感动人的心田,才能呼唤出埋藏在心底的那份纯真与善良!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题目

相关推荐

初三
读后感
1000字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