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牵挂为话题800字

以牵挂为话题

800字 高一

何为牵挂?

每当想起这个词,我的脑中总会闪现许许多多的画面。牵挂是什么?牵挂是贾宝玉和林黛玉的儿女情长还是梁山伯与祝英台之前的悲欢离合呢?牵挂是傅雷一封封家书还是朱自清父亲那矮小的背影呢?牵挂是“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的大气还是“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的豪迈呢?

牵挂,是真情流露的亲情。

在傅雷的家书中,我感受到一个父亲对儿子的深情,却也感受到不可抗拒的威严,从傅雷对儿子的关切中我明白,也懂得,牵挂有时无需千言万语,只要那最简短的真情流露,仅仅一封包含家庭琐事和饱含父亲对儿子的谆谆教导的书信,便可看出真情,想到这,我不免想到朱自清的父亲,他那一点儿也不健壮的身躯,那笨拙的动作,那憨憨的走姿。有时候,牵挂用不着只言片语,仅仅那怀揣着的视为珍宝的“橘子”,也可将深沉的父爱诠释得淋漓尽致。

牵挂,是真诚付出的友情。

友人之间虽毫无血缘关系,可那颗不掺杂私心杂念的真心所带给挚友的牵挂,该有多么暖心。“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朋友啊,让我的牵挂遣散你心中的孤独吧,让我的温暖融化你心中的寒意吧……朋友……“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我的朋友,你的好意我也将铭记于心,我的朋友,牵挂是“丝”,我们的友情绝不会被割去。

牵挂,是刻骨铭心的爱情。

贾宝玉和林黛玉之间的爱情,超越了男女之欢,也超越了众生,也许是前世的木石前盟,才有了今朝相知相惜的牵挂。在宝玉遭父亲毒打时,黛玉不敢探视,只站在院子里静静凝望着宝玉的病情如何,黛玉对宝玉是无声的牵挂,无需任何做作的行为。

“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叹人间,美中不足今方信。纵然是齐眉举案,到底意难平。”纵然宝玉已与她人举案齐眉,让林妹妹伤透了心,可他却一如既往地牵挂着自己最爱的人,在黛玉死后,毅然决然地出家超度。宝黛之间的爱情,刻骨铭心,超越众生。

人有七情六欲,正如刘墉先生所说“因为爱,所以牵肠挂肚,因为牵肠挂肚,所以爱。”

以路为题的记叙文

800字 高一

走进无人的甬道,方能品味生命之美。

——题记

又是平常的一天,早起,洗漱完毕,吃过早餐,夹起公文包,扶好眼镜,匆匆来到办公室,瞥见窗台的一抹新绿悄然绽放,他心里萌生了一个大胆的念头:何不踏遍文明发祥地,谱一曲新的文学篇章?这个念头像浪花一样打着旋,冲得他兴奋得发昏。

他要为自己的愿望整装待发,决然辞去舒适的高薪教师职业。他要以一个真正的文学者,以至诚心灵领悟至纯风光谱写灿烂又宝贵的文化史书,以满腔热血写下衣袂飘飘。

他把路踩在脚下,他就是余秋雨。

他的文字是震撼的,在鱼尾山屋与渔樵相处的宝贵瞬间,慨叹潮起潮落,春花秋月;在挪威的崇山看林间波涛,层林尽染;在大西洋原始小岛上,倾听祖先流淌着中华热血的流浪史,他清楚最颠沛流离也最疏狂;他走在古人被贬的文人学士走过的荒漠,寻找历史漫漫遗留的脚步,极写大漠壮美又凄凉的风光。

他漫步在英国一丝不苟的笔直大道上,不辞万苦地追溯这个国家根源的沧桑,再与我国对比,取精华,去糟粕,教国人大国的度量;他透过“谢家门孔”看一个朝代,看一个父亲的责任与担当;他还纪录了古人向友人的诉说:“问人生,到此凄凉否?”他一直走在那个时代的前沿,走那么多绝美又危险的路,山路、田间小路、沙漠之路,水路,菩提树下的路。

他贴地游行数万公里,一举一动牵动世人的心,凤凰卫视报道他的事迹后,曾向他提供资金,助他走出一条世人未曾走过的路。他边走边想,把稿子寄到了巴金老人的绿色油桶里,请他赐教,那时老人已卧病在床,仍教看护逐字念词念句,就此读完了他的样书——《文化苦旅》,世人的惊叹是他独自前行时最大的温暖。

他站在山巅上,“五湖四海皆一望”,尽管他隔绝了一切通讯渠道,默默忍受行路的危险,提防歹徒抢劫,却仍然遭到众多非议。那样强烈的抨击与质疑,那样源源不断的非议和过激的言论,丝毫激不起他内心的半点波澜。

他用生命在走他的路,前方是初升的旭日,后方是魑魅迷离;他低着头走着,保持内心的谦逊;他昂着头走着,人不可无傲骨。或许他会回头冷眼睥睨藏在黑暗里的人。“举世皆浊我独清,举世皆醉我独醒。”回过头,再走脚下的路,尽头……

“不如敬岁月一杯酒,且祝山河与共的从容。”

——后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高一
800字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