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秦始皇
今天,历史课上,通过学习了“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的措施”,我进一步了解了我国第一位统一中国的皇帝——秦始皇。
以前,我在电视上看过由现代人扮演的那高大威猛的秦始皇,他给我的第一印象就是:冷酷、残暴。
因为我看到他为了修建阿房宫和骊山墓,动用了70多万人,使大批农民脱离生产,田地荒芜。又看到他焚书坑儒,民间除了医药、种树等书籍以外,所有的《诗》、《书》和百家著作,一律烧毁。而且第二年,许多书生对他进行指责,他就以诽谤罪活埋了400多人。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焚书坑儒”。由此可见,他是多么残暴啊!
可是,学了这一课后,我看到了他的优点---善于治理国家。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建立了中央集权,为了使国家富强,他采取了许多措施。
废分封,立群县,这是第一措施。他把以前周朝建立的分封制废除。在中央,设立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丞相协助皇帝处理国家政事,太尉掌管军事,御史大夫负责监察百官,他们互不统属,都对皇帝负责。在地方,他建立了群县二级行政机构,群下设县。群的长官称群守,县的长官称县令。
车同轨,书同文,这是第二措施。我们设想一下:如果秦始皇在游行的时候,坐着一辆大而美观的马车,几乎把路给占满了,连别人摆的摊子都给撞倒了,那他的面子岂不是被丢光了。再说了,就算没撞到别人,要是来到以前别的国家,比如说燕国或齐国,人家路要是比较窄的话,那秦始皇岂不是要丢掉车子,而自己走路了吗?我想这是不可能的。书同文,我们也设想一下:如果秦始皇派一个大将军(从以前别的国家招降来的)到边疆去抵御匈奴,与他们僵持了很久,最后“弹尽粮绝”。于是,大将军写了一封信(当然用的是自己的文字),叫一个部下把信交给秦始皇,希望他能运些粮食来增援。秦始皇接到信后,傻眼了,因为他看不懂大将军的信,秦始皇马上召集所有大臣进行研究。可是,等他们研究出来,仗都打完了。由此可看出:统一文字的重要性。
统一度量衡,这是第三措施。这对秦国经济的发展至关重要。之所以要统一度量衡,我个人认为还有一个简单的道理:避免缺斤少两的现象。
此外,秦始皇还修筑长城,虽然在修筑过程中死了成千上万的人,但是如果不修的话,匈奴来犯,还是会牺牲这么多人,甚至还不止呢!
总而言之,我觉得秦始皇功大于过。同学们,你们觉得呢?
晒两首诗吧
如果有一天
如果有一天回到童年
我想当个骑士,以极其优美的速度穿过树林
也或许是牧羊人,沿着河畔寻找草的下落
还可能是童话家,用最新鲜的叶子跟人交谈
我要养一只狗
给它起和我一样的名字
我们盲目而结实地生长
晒太阳,藏猫猫,对陌生人保持警觉
我要在地上种满晚霞的根须
让灰尘和阴影无法降落
一切都会安静下来
黑暗吸走鸟鸣和虫吟
月亮越过蓠芭
慢慢的,把光芒化掉
倘若有雨,梦就从镜子后面逃出来
折射在水上,形成波浪
我和孤独相爱
遥远的风,把青黄的稻穗
吹出鲜艳的果实
我要把泥巴和水带到我的青年、中年和老年
用它们养育我的孩子,孩子的孩子
如果有一天
可乐、果冻凝结了道路,炊烟和锄头
泥土长眠,心在怀念中生锈
啊!这感觉很苦
也很有味道
冬夜
我热爱这样的夜晚
热爱和我怀着同样心情的
树木,河流,地铁和戏院
热爱丝绸般细腻的静,热爱
从天而降的光芒覆盖在灰色的屋顶
还有麻雀。像一群胆小的巫师
没入无人的街
用翅膀收紧黑暗
它们的轻和缓,与飞翔形成呼应
空气湿润,不知是霜降还是露水
风干得仿佛泥巴
张着惊呼的嘴,回旋向上
暖暖的灯火深处
普洱和啤酒花的碰杯
像是衰老和青春的一次相遇
对于生命,我没有太多的要求
只要能在这样的夜晚
独自沉醉
或是,跟谁谈谈幸福
相关推荐
-
秦始皇话说秦始皇统一了六国后,该杀的也杀了,该焚的也焚了,该改革的也改革了,百无聊赖,这时大臣李斯给他献上了一策——上网。秦始皇一听勃然大怒,吼道:“李斯,你好大胆子,竟敢让本君去打鱼,这不是羞辱朕吗!来人,把这厮拖出去五马分尸!”李斯早已被吓得魂飞魄散,哆哆嗦嗦地解释道:“皇……皇上,皇上饶命,老臣决非此意,微臣所指的‘网’是‘因特网’,用它可以在电脑上聊天、玩游戏、查阅资料等等。”“是吗?”“微臣不敢欺骗皇上,的确如此。”“那还不快给朕弄来。”李斯接连来了几个“Yessir!”。事不宜迟,李斯赶紧派人远渡重洋到一个叫什么美利坚合众国的地方搞了一台双核处理器的电脑,还有高达2G的内存,这下把秦始皇“秦总”乐得眉开眼笑,直夸李斯“你太有才了!”并把国库一半的黄金赏赐给他,李斯一看钱已到手,半生无愁,便告老还乡,避免了后来《史记》上写的杀身之祸。从此,秦始皇迷上了网络游戏,不理朝政。某日,秦始皇在打怪宵时遇到了一个叫“我是老大我怕谁”的人,秦始皇看他那小样儿不顺眼,上前骂了他几句:“老子乃统一六国的秦总,你个小毛孩儿却有如此之大的口气呀,真是岂有此理!”说着主动进攻和他过了过招。没想到ft己45级的萨满竟被其秒杀。他见此人如此不凡便问道你是何方妖槳报上名来,谁在罩着你?”“大爷我是熊猫阿宝,就住在和平谷,小秦我看你是活腻了,跟我玩,你算哪根葱。”这下秦始皇得知是功夫熊猫,连忙道歉说我是你的超级粉丝哦,《功夫熊猫》我看了五遍,你真是太厉害了,你大人不汁小人过,饶了我吧。”好话说遍,直到阿宝消气之后才急忙开溜,此时秦始皇知道自己威风不比当年,怕阿宝马上带领“中原五侠”来砍他。经过了PK事件后秦始皇决定不再玩网络游戏而转战其他领域。弹指一挥间,千日飞逝,迷恋网络已久的秦始皇早已不是皇帝了.沦为了阶下闪。原因是他被野心家用15盘盗版游戏光碟换走了王位:如今他已是妻离子散,光棍一条,正沿街乞讨呢。不过,他命不该绝,后来遇到了指明前程的道士。从此远离网络,卧薪尝胆,嵛发阁强,经过一番的畓斗后,又终于坐上了他的“秦总”宝座。800字 初三
-
歌颂秦始皇任你风华绝代任你坐拥万里江山任你此夜后宫无数任你手掌雄兵百万任你横扫六国任你一统皇天任你王城与天齐任你金银堆山积任你成绩震古烁今任你铸就长城奇迹成皇一战伏尸百万血染青天黎民多难长剑冲前为谁而战最后得到了江山最后失去了红颜最后触动了上天最后毁于一了旦100字 初三 写人
-
关于秦始皇这是一支两千年多前的威武之师,他们之中每一个人,无论将军,还是士兵,都高大、魁梧、相貌堂堂,威严的军服,整肃的纶巾,还有挂在身上的剑,握在手中的矛,更把他们衬托得英勇无比。金碧辉煌的铜车马固然精美绝伦,但那金银无一不是横征暴敛而来;场面宏大的兵马俑固然堪称奇迹,但不免令人想起那施工过程中的累累白骨。敢问“天下第一暴君是谁?”“秦始皇”!徭役、苛捐之重;盘剥、压榨之重,也许没有超过秦王朝的了。秦始皇大兴土木,建造阿房宫,修筑秦始陵墓,单从这墓葬中就不难推测出这千古一帝的丧事,不知要铺张多少?而在七国连年征战,秦王统一霸业后,百姓哪能拿出如此多的财富,来满足统治阶级骄奢淫逸的需求呢?由此可见,当年的阶级冲突必定是极其激烈的。中国历代的统治者不知为什么都那么重视他们的“身后事”,一个个还在盛年壮年的时候,就急急忙忙搜金刮银,自掘起一个比一个更加奢华的坟墓。难道他们真的相信尽其所能带走的金银珠宝真能保证他们纵情享乐吗?在这一点上,秦始皇比其他所有的人都更加贪婪、甚至在他的基业未稳之时,就在骊山脚下找到了这块风水宝地,为自己修造地宫,这修造耗费了全国老百姓多少财富,历史已无法查清,秦始皇的用心何其良苦,他是想永远高踞于这半天之上,让千秋万代人永远匍伏在他脚下朝拜,正是这强烈的统治欲,驱使他日夜兼程,赶造出成千上万个兵马俑,向他三呼万岁,秦始皇在死后还要继续奴役他们。可是,历史的发展规律继续演进着,只有短短的十年,阿房宫就被冲天的火焰烧成灰烬,火光中,农民起义队伍正在乘胜进攻,占领了“固若金汤”的秦国都城。这不可一世的秦国,倏忽一瞬就被埋葬掉了;这想做万世的千古一帝,最终还是短命而亡了;在史册上,没有哪一个皇帝能够长久地奴役人民,他们个个自以为是历史的主宰者,却不知就在他们强迫人民俯首称臣时,已成为世人永久的嘲笑对象……750字 初三 叙事
-
咏秦始皇任你风华绝代任你坐拥万里江山任你此夜后宫无数任你手掌雄兵百万任你横扫六国任你一统皇天任你王城与天齐任你金银堆山积任你成绩震古烁今任你铸就长城奇迹成皇一战伏尸百万血染青天黎民多难长剑冲前为谁而战最后得到了江山最后失去了红颜最后触动了上天最后毁于一了旦河南商丘宁陵县实验中学初三:何迪150字 初三 抒情散文
-
不见当年秦始皇昔日雄伟壮观的秦长城,今朝也只剩下几墩石块。昔日指挥千军一统神州的嬴政,今朝也只落了个尸骨无踪的下场。于是不仅有人微叹,烈日风沙,暴雨疾风,也许用不了千年百年,只几载年华,秦长城的遗迹就会消失于宇宙中了罢。然,秦时长城的消逝,以代表中华精神的消逝么?不。还有明长城。接受了千年的风雨洗礼,它依然蜿蜒在神州大地上,少了少时风茂,多了几分沧桑,几分雄壮,几分深沉,也让人,多了几分沉思。我们的民族魂,我们的中华情,以正如这明长城一般,经风霜而如凤凰涅磐。万里长城今犹在,因艰难的洗礼而更加坚固。不见当年秦始皇,因为我们拥有了更优秀的君主。站在长城上,顿时豁达了,亦更加深思了……250字 初三 书信
-
秦始皇功过秦始皇的统一措施:1建立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度,大权独揽,中央设丞相、御史大夫、太尉,称为“三公”。“三公”由皇帝任免,绝对服从和执行皇帝的命令。在地方建立郡县制,将全国分为36郡,每一个郡有守(等于省长)、尉(等于边防区司令)和监(等于监察专员)各一,郡下设县,郡守、县令由皇帝直接任免。2统一度量衡、货币和文字,所谓“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字”。中国的文字在战国时代已有分歧的趋势,自此以篆为标准。度量衡的单位也标准化,车轴的长度也随着划一。全国有声望的家室12万户,一律迁居于国都附近,以防止地方力量再起。除了秦军所用的兵器外,其他一律没收销毁,铸成12尊庞大的铜人,放置在皇宫之前。3统一法律。据《史纪》《汉书》的记载,秦法仅死刑就分为戮、腰斩、车裂、坑(活埋)、凿颠(凿破头脑)、抽胁、枭首,并推行连坐法和族诛,实施严重的刑法,以镇压人民。4“焚书”、“坑儒”,除了医药种树之书,其余尽行烧毁,焚书后引起儒生的不满,前212年,秦始皇又进行“坑儒”,活埋儒生460人。……秦始皇收养了许多占星学家和炼丹的术土,当中有两人有秦始皇聘任寻求长生药物,他们没有觅到药物,反而散布流言,指斥秦始皇性情燥急,不符合长寿的条件。皇帝大怒之下令卫士在都城里挨户搜索。上述两个人未寻获,可是被捕者460人,他们或是与这两人有交往,或是在卖弄相似的方式。最后这400多人全被活埋。5为了抵抗匈奴的入侵,秦始皇派大将蒙恬率30万大军北伐,于前215年收复河套地区,设置44县。因怕匈奴在再次入侵,秦始皇征发农民,把战国时秦、燕、赵三国长城连接起来,筑成西起临洮(今甘肃岷县),东到辽东的近万里防御线,史称“万里长城。”评价秦始皇的功过1完成了统一,结束了诸侯割剧的局面,有利于人民的生活安定和社会生产的发展,推动历史发展,反抗外来侵略,捍卫国家主权和民族利益。。2建立了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国家,在全国推行郡县制度。3统一了货币,度量衡和文字,开创了幅员辽阔的秦帝国,促进了民族各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与繁荣,巩固国家统一,调整政治措施,保持社会安定,促进各民族的融合与团结。4建立了封建专制主义制度,压制了人民的思想5焚书坑儒,摧残文化6实行暴政,大兴土木,建阿房宫,修骊山陵墓,耗费民力;法律残酷,最终促成农民大起义,使秦朝灭亡。总体评价:秦始皇在中国建立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在我国历史发展长河中,树立起一块新的里程碑,其功绩是伟大的。但是,秦始皇横征暴敛,农民被迫把收获物的三分之二上交赋税,还要负担沉重的遥役,被征去修阿房宫、陵墓、筑长城达200多万人。秦始皇的暴政,给自己种下覆灭的恶果。一、关于秦统一中国的主要原因问题并诸侯,吞天下,天下为一.秦自商鞅以来一直贯彻执行的军功爵制度,使全国上下军民都纳入了战争的轨道,而且这种多等级制吸引着每一个人来发挥自己的最大能量.这种制度之所以有威力,关键在于它是由国家不断进行财产和权力再分配的基本形式,各级爵位的实际利益是落实在土地,赋税,徭役的分配以及个人身份升降等等之上的.秦的统治者是怎样利用土地,租税,爵位等等调动臣民的战斗力,"使天下之民要利于上者,非斗无田"的.用经济手段调动了臣民的力量,打了胜仗又使秦国获取了更大的利益,如此循环,这就是秦强和秦始皇完成统一的基本原因,并吞诸侯的秘密基础.秦始皇统一中国之功是卓著的,但认为秦始皇统一代表了人民的要求,是为了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等观点,则是站不住脚的.我们认为,秦始皇统一后所实行的政策,从本质上与主流看,是他争取统一过程中实行剥削政策的继续和发展.且看秦统一后的事实是怎样反驳上述观点的吧.二、从社会实际效果来检验秦始皇政策,措施的意义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又实行了一系列与这种统一相辅相成或为了巩固中央集权统治的政策,措施.例如,始皇二十六年,"分天下以为三十六郡,郡置守,尉,监";"收天下兵";"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字";"徙天下豪富于咸阳十二万户".二十七年,"治驰道".三十一年,"使黔首自实田".三十四年,"焚书".三十五年,"坑儒".与此同时,北征匈奴,筑长城,南戍五岭,五次巡游等等,显赫的事件排满了秦始皇的日程表.有相当多的历史学家在自己的著作中和讲堂上,几乎众口一词,无不称赞秦始皇的这些政策,措施,认为它有利于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但是人们常常向历史学家们提出,赫赫的秦朝何以短祚经济文化的发展又表现在哪里秦始皇既然作了那么多顺应历史发展的事业,为什么在他活着的时候发生了农民暴动,而死后不到一年就爆发了全国性的农民大起义这风云突变,如何解释我们究竟用什么样的标准去衡量去分析秦始皇的政策与活动呢我们认为,评论历史上一种政策,措施及其制定者的功过时,主要应根据当时的历史实践进行综合考察.应该说,秦始皇所采取的政策,措施,其中有一些是有利于经济文化发展的.然而是什么原因没有能够使这些政策,措施发挥作用,成为维系秦王朝长治久安的纽带,反而被淹没在愤怒的声浪中呢这就说明,一种好的政策的实施不是孤立的,必须有相应的措施,政策予以保证.如果有一些与之相反的政策或举动,双方不仅会有抵消作用,而且力量大的一方势必压倒另一方.任凭错误的政策和行为无限度泛滥,好的政策,措施就会黯淡无光,甚至根本失灵.车同轨,修驰道,统一度量衡等等措施,照理讲应有利于经济文化的交流,特别是对商业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但秦始皇用强大的中央集权和严密的队伍组织控制人民的迁徙自由,奉行比重农抑商更为严峻的"除末"政策,谪发贾人戍边,压制商业,使驰道不是通往经济繁荣,文化交流的康庄大道,而主要成为秦始皇吸吮人民血汗的大动脉和调兵遣将,运输军需,押送囚徒的干道."书同文字",这无论如何评价,它本身是符合文化发展规律的.但文字毕竟只是交际的工具,文化的内容却要广泛的多.秦始皇奉行"以吏为师"的政策,要人们只学法律,这就不是发展文化,而是窒息文化了.书同文变成了秦始皇推行封建文化专制的工具."使黔首自实田","上农"政策和徙民垦荒等,对进一步巩固封建私有制和提高农民生产的积极性本应有积极意义,但秦始皇却滥用民力,头会箕敛,使农业生产力发展的可能性完全遭到破坏."焚书""坑儒",十几年来几乎都说是秦始皇反复古,反分裂,坚持改革,维护统一的一项重大措施.评价更高者则认为是一次具有反复辟性质的政治思想革命.事情果真是这样吗还是对事情的过程与效果进行一番考察吧.始皇三十四年,秦始皇置酒咸阳宫,博士七十人上前祝寿.仆射周青臣进颂说:"他时秦地不过千里,赖陛下神灵明圣,平定海内,放逐蛮夷,日月所照,莫不宾服,以诸侯为郡县,人人自安乐,无战争之患,传之万世,自上古不及陛下威德."秦始皇听了喜形于色.没料到博士淳于越迎头泼了一瓢冷水.他建议应分封子弟功臣为枝辅以防大臣篡权,警告:"事不师古而能长久者,非所闻也."又指出周青臣"面谀以重陛下之过,非忠臣".秦始皇让群臣讨论淳于越的意见.随之,李斯发表了著名的"焚书"议,当即得到秦始皇的准许,付诸实行.就李斯提倡"师今",反对淳于越"师古"而论,无疑是对的.但考察一下事件的全部就会发现,出发点是对的,而落脚点却大谬.从焚书内容看,把非秦纪的史书和"诗书百家语"统统烧掉,显然过了头.那种认为焚书是为了统一,把百家争鸣同统一看成是格格不入的观点是不符合历史事实的.法家主张统一,儒家如孟轲,荀卿等又何尝不主张统一淳于越的建议尽管迂腐,其心还是向着秦始皇的."统一"不应是"统死",特别在思想上更不能"统死".禁绝百家,以吏为师,从根本上窒息了人们的思想,堵塞了对事物进行探讨之路,扼杀了文化的发展."焚书"的直接结果,是把秦始皇的极权推向了更高峰.焚书之时已是秦始皇统治的晚年,当时社会危机已明显暴露出来.在这样的时刻,就是从秦朝统治阶级的利益出发,也应该让臣下七嘴八舌,寻求对策.可是焚书却完全堵塞了言路.对统治者来说,没有不同意见,就没有比较和选择,也就失去了应变的能力.秦朝只好沿着秦始皇那些极端政策更迅速地向覆亡滑去.所以"焚书"决不是秦始皇政治棋盘中的一步好棋.关于"坑儒",我们许多同志把它看作是"焚书"的继续或镇压反革命之举.为了分析这一历史公案,不妨把"招祸"那段文字摘引出来,弄个水落石出.侯生,卢生相与谋曰:"始皇为人,天性刚戾自用,起诸侯,并天下,意得欲从,以为自古莫及己.专任狱吏,狱吏得亲幸.博士虽七十人,特备员弗用.丞相诸大臣皆受成事,倚办于上.上乐以刑杀为畏,天下畏罪持禄,莫敢尽忠.上不闻过而日骄,下慑伏谩欺以取容.秦法,不得兼方,不验辄死.然候星气者至三百人,皆良士,畏忌讳,谀不敢端言其过.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上至以衡石量书,日夜有呈,不中呈不得休息.贪于权势至如此,未可为求仙药."首先分析一下"坑儒"是不是"焚书"的继续.从卢生,侯生的议论看,与"焚书"事件无关.相反,他们是在焚书之后更加受到重用.秦始皇曾说:"吾前收天下书不中用者,尽去之.悉召文学方术士甚众,欲以兴太平."接着便讲如何器重方术之士等等.事情是这样的乖戾,受青睐的方土也起来批评秦始皇了!秦始皇火冒三丈,勒令追查,结果把那些心怀不满的儒生一并拿来问罪,很显然,儒生是被株连受冤的.其次,就事件的性质而论,卢生侯生等方士求仙药是荒唐的,而他们不正是投秦始皇之所好吗如果秦始皇能够翻然悔悟,不再迷信鬼神,杀了这些方土也算有些道理.然而他并没有迈出这一步.试问,有权的迷信家杀掉无权的迷信家能算是革命家吗再则,就其内容来讲,侯生,卢生对秦始皇的批评基本上是切中要害的,没有言过其实的诬罔谩骂之语.而秦始皇却以"诽谤我,以重吾不德"为借口,搞了一场"坑儒"奇案.从社会效果看,如果坑儒之后带来了文化的新发展,我们完全可以从另外的角度来评价秦始皇的这一粗暴行为.事实上却不是这样.秦始皇以反复古为名走到了极端的文化专制,一怒之下又杀了那么多人,这难道能称得起是革命吗综上所述,秦始皇所采取的某些政策,措施,就单项推论,似乎无可非议;然而却被另外一些政策,措施所抵消,失去了它应有的作用,或起点不误,落脚点却走到了起点的反面.这是问题的一方面.另一方面,任何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政策,措施的贯彻执行,都必须有一个基础.这个基础,就是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社会上的各个阶级,阶层,特别是占人口绝大多数的直接从事物质资料生产的劳动人民,能够进行起码的正常的生活.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这篇著名悼文中说过:"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所以,直接的物质的生活资料的生产,因而一个民族或一个时代的一定的经济发展阶段,便构成为基础."没有这样一个基础,想从事任何其他活动都是根本不可能的.秦始皇恰恰从总体上无情地破坏了这样的基础.他的破坏来自两个方面:首先,秦始皇好大喜功,他超越战后秦朝物资匮乏,人丁稀疏的现实,不惜动用大量民力财力,进行一系列浩大的工程.古长城,如龙腾蛇伏,绵延万里,巍巍壮观.它所表现出来的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伟大力量和无穷智慧,仍为今天的人们所叹服.然而,这却又是秦始皇不顾"秦之初灭诸侯,天下之心未定,痍伤者未谬"的现实,不顾百姓之急,不养老存孤,一意"筑长城亭障,堑山堙谷,通直道,固轻百姓力"的罪证."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管呕哎哑,多于市人之言语."唐人杜牧的这篇名作《阿房宫赋》,自然带有艺术的夸张.但为修阿房宫和骊山墓,动用"隐宫徒刑者七十余万人",那是司马迁清清楚楚写在《史记》中的.新近发掘出来的秦始皇陵兵马俑,浩大的规模,威武的气派,也足证史记之不误,杜牧之合理.始皇二十八年,"为驰道于天下,东穷燕齐,南极吴楚,江湖之上,滨海之观毕至".这驰道,路宽五十步,每隔三丈树以青松,坦坦荡荡,这在交通很不发达的古代,也算得上是空前的交通设施了.然而这又耗费了多少民力!另外,"秦每破诸侯,写放其宫室,作之咸阳北坂上,南临渭,自雍门以东至泾,渭,殿屋复道,周阁相属",这又耗费多少的民力!还有戍五岭,击匈奴,又是百万之众.不论上述这些工程,活动的性质如何,是它们的总和把人民淹没在大规模徭役,兵役的苦海里.试想,一个连简单的再生产都不能维持的朝代,无论怎样用第一个统一的王朝或某项事业有什么伟大意义来为它辩解,它也是没有继续存在的理由的.其次,秦始皇是一个少见的暴君,他"刚毅戾深,事皆决于法,刻削毋仁恩和义",刑罚之严使人没有伸屈之地,真是跋前后,动辄得咎.我们一触及秦代的历史材料,成千上万的刑徒,罪人便映眼而来.刑徙,隐宫者,黥首者,被谪者,各种各样的"罪人",无处不有,无时不见,平均一,二十人中就有一名罪犯."赭衣塞路,囹圄成市"绝非虚言.整个秦王朝简直成了一个大囚场.范阳令"杀人之父,孤人之子,断人之足,黥人之首,不可胜数",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而范阳令这种人物的出现,恰恰是秦始皇行苛法的必然结果.就这样,秦始皇统治下的秦王朝成了一个刀光剑影,随时都可能身首异处的恐怖世界,这哪里还谈得上去贯彻推行那些有利于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政策,措施呢宫廷的狂欢作乐遮盖不住挣扎在死亡线上千百万人民的呻吟;周青臣之流的颂扬遮盖不住众生的愤怒!面对着"男子疾耕不足于粮饷,女子纺绩不足于帷幕.百姓靡敝,孤寡老弱不能相养,道死者相望","丁男被甲,丁女转输,苦不聊生,自经于道树,死者相望"的惨景,纵然用玫瑰的颜色来描绘秦始皇的这些政策,措施,又能说明什么问题呢在分析秦始皇的政策,措施时,我们还应当充分估计到秦末农民提出的"天下苦秦久矣"这个口号的意义."苦秦久矣"这个"久"字的含义究竟是什么呢"四人帮"及其御用史学家认为,秦始皇统治时期,"黔首安宁","黔首是富",老百姓像生活在天堂里,根本无苦,苦只是到了秦二世时才出现的.这显然是一种别有用心的胡说八道.有一些好心的同志也觉得秦始皇统一中国功劳大,把这个"苦"字算到秦始皇的头上,似乎感到有点与心不忍;如果把它从秦始皇账上一笔抹掉,又感到是严重地歪曲历史,于是乎就采取了一种轻重笔法,把秦始皇统治时期的农民之苦轻描淡写,一笔带过,到秦二世和赵高时期就尽量说重.这种好心,当然也不能准确地解释历史.贾谊在《过秦论》中说过:"陈涉,瓮牖绳枢之子,?隶之人,而迁徙之徒;才能不及中人,非有仲尼,墨翟之贤,陶朱,猗顿之富;蹑足行伍之间,而崛起什伯之中,率罢散之卒,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影从,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贾谊的偏见我们暂且不论,但陈涉振臂一呼,天下响应,只能是矛盾长期积累的结果,"苦久"的大爆发.陈胜,刘邦关于"天下苦秦久矣"这个口号的提出,能使我们从阶级斗争的总和中去认识秦始皇的统治,去更深刻地分析秦始皇各项政策,措施的实际意义.我们这样来分析秦始皇的政策,措施,是不是要全部否定呢当然不是.我们评价历史,不仅要从当时历史的总和进行考察,而且还要从历史的总过程来考察.秦始皇的一些举动,尽管使一些好的政策,措施失去了影响当时社会的机会,但这些好的政策,措施在历史的长河中还有一定的历史地位.因为秦始皇的某些活动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历史客观过程的必然性,这种历史必然性之树所结的果实是不会因为秦朝的灭亡而消失的.只要这种历史必然性还在起作用,秦始皇的某些政策,措施就会作为历史遗产而影响后世和启发来者的头脑.秦始皇建立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制度,由于是集中地反映了地主阶级的利益,所以尽管被秦末农民起义及以后的农民起义多次打乱,但封建统治者一旦得势,总是千方百计把它恢复和健全起来.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是经济文化交往的工具和经济文化发展所要求,所以这些措施便作为历史遗产为后来的人们所继承和应用.长城在以后民族斗争中,作为防御工事还起过作用.戍五岭是推进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中的重要的历史一环.当然,这种影响和作用不是秦始皇的政策,措施原生形态的简单再现,而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在新的基础上,作为历史的因素起作用.总之,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所采取的政策,措施及其活动,有的符合历史发展的规律,有的则违反历史发展的规律.但是后者力量大于前者,破坏了推行那些正确政策,措施的社会基础,造成那样一种令人毛骨悚然的严峻形势,对此秦始皇是要负责的.在以往的著述中,几乎总是说秦的统一有利经济文化发展,符合人民群众的要求等等.这种把统一说成是绝对好的观点是不符历史事实的.在阶级社会里,统一总是同一定的政治内容联系在一起的.封建的统一比封建的战乱有可能为经济文化的发展提供一个相对稳定的政治环境,但封建的统一的中央集权也可能为统治者胡作非为,阻碍经济文化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工具.因此封建的统一同经济文化的发展之间并没有直接的必然的逻辑关系.秦始皇统一中国比扰扰嚷嚷的战国是个进步,但统一之后,由于秦始皇统得过死,凭借极权强行搞了那么多违背历史发展规律和超越当时人民负担能力的活动,反而窒息了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使广大农民丧失了起码的生活条件.因此,对统一要进行具体分析.三、从英雄到孤家寡人秦王朝从胜利到走向灭亡的历史,也就是秦始皇从英雄转变成孤家寡人的历史.对于秦始皇的这种转变,要从历史客观现实的变化和他本人品质的结合上来说明.秦始皇是个幸远儿,他是在统一果实成熟了的时候来到果园中的.这里我们先引几段当时人对当时形势的看法.长平之战后,国子劝齐合纵抗秦时说道:"秦伐魏取安邑,伐赵取晋阳,伐楚取鄢郢矣.逼三国之君,兼二周之地,举韩氏取其地,且天下之半.今又劫赵魏,疏中国,封卫之东野,兼魏之河南,绝赵之东阳,则赵魏亦危矣."一说客对韩王说:"秦之欲并天下而王之也,不与古同,事之虽如子之事父,犹将亡之地;行虽如伯夷,犹将亡之也;行虽如桀纣,犹将亡之也.虽善事之,无益也.不可以为存,适足以自令亟亡也."李斯入秦后,第一次与秦王政谈话也说到:"今诸侯服秦,譬若郡县.夫以秦之强,大王之贤,由灶上骚除,足以灭诸侯,成帝业,为天下一统,此万世之一时也."从以上事实可以看到,统一航船的桅杆已经露出地平线,已为人们的目力所及了.但是,秦对东方六国战争的艰难性所造成的严酷的现实,使那些与上述论调持相反态度的游说之士,仍有活动的场所.例如,秦王政十年,齐王建入秦称臣,就遭到即墨大夫的反对,主张联合三晋及楚,"如此,则齐威可立,秦国可亡".即使在秦灭亡六国的前夕,顿弱在向秦王政献离间六国之计时也还说:"天下未尝无事也,非纵即横也.横成则秦帝,纵成即楚王."事实上,东方六国也常常在重大战役上战胜秦军,使秦始终不敢等闲视之.例如,魏安厘王三十年,即秦王政即位的前一年,无忌回到魏国,率领五国兵攻秦,大败秦军于河外,秦大将蒙骜退走.秦王政即位的第六年,韩,赵,魏,卫,楚共击秦,取寿陵.赵王迁三年,即秦王政十四年,赵国大将李牧在肥垒(今河北藁城一带)大败秦军;第二年,李牧又打败秦军于番吾(今河北灵寿县南).至于秦始皇对楚国的战争,就更加艰苦.你看,果子已经成熟了,然而想摘取它又是这样的艰难.这就说明,秦始皇必须兢兢业业,小心谨慎,方能争取战争上胜利.否则,稍有大意,就会招致失败,甚至前功尽弃.现实就是这样的矛盾.而恰恰是这种不时有漩涡出现的历史潮流,成为造就秦始皇这个英雄人物的基础.人们常常说,"时势造英雄".那么是什么样的时势才能造英雄呢一般地说,要具备这样两个特点:即宜人之势和逼人之势.秦始皇善于在这样的风浪中游泳,他在宜人的形势中善采其"宜",在逼人的形势下善克其"逼",表现了一个英雄人物的品格.第一,他敢于作出灭亡六国的战略决策.当时,秦始皇面临着两种抉择:有人建议他勿灭六国,免盛极而败;有的则建议他一鼓作气,统一天下.他自己也提出过"山东之建国,可兼与"的疑问.历史上常常有成熟的时机而被决策人物放走的事例,造成历史性的错误,人们为此而长叹.例如长平之战后,秦本可以一举而灭赵,白起就曾这样主张过,但是由于秦昭王的犹豫,这个时机悄悄从秦国那些达官贵人们的身旁溜走了.秦始皇也面临着这个问题,即像李斯所说的那样:"今怠而不急就,诸侯复强,相聚约纵,虽有黄帝之贤,不能并也."我们决不能把李斯的话视为危言耸听之论,因为当时的确是胜负未卜的.在这样的历史转折关头,处于决策地位的人物决而不决或决而不当,常会使历史走一段或长或短的曲折之路,这在历史上是屡见不鲜的.秦始皇在进行统一这个问题上英明果断,当决而决,正表现了他的雄才大略.第二,军事进攻与政治上的分化瓦解配合得巧妙得当.我们纵观秦灭六国的过程,秦始皇采取了远交近攻,集中兵力,先易后难,中间突破,后扫两翼,最后灭齐的方针,在执行中又及时抓住可乘之机.灵活机动地变通主攻方向,在军事进攻的同时,配合以政治上的分化瓦解,两者结合,得心应手,加速了统一的进程.第三,善于和敢于竭尽全力进行决战.秦灭韩,赵,魏,燕,有过艰苦的战斗,也遇到了一些挫折,但总的说来,秦军是一种势如破竹的格局.1200字以上 六年级 书信
-
给秦始皇的一封信尊敬的秦始皇陛下:您好!我觉得您为中国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你灭掉六国,结束了春秋战国的混乱分裂局面,使中国复归统一。您统一王朝,在这个统一王朝的管治下,让许多不同文化的民族不断接触交流,渐渐融合起来,是中华民族日渐壮大,也让华夏文化的内涵,更为丰富。您在政治方面,确立皇权,国家的政事皆由皇帝裁决,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设三公九卿,中央官员由皇帝任免,不得世袭。行郡县制度,把全国政权收归中央,有效控制每个地区。在经济方面,统一货币,货币的统一,有利于商业贸易。统一度量衡,度量衡的统一,便于课税,并有利经济发展。奖励农工,促进农业生产。在文化方面,统一文字,从此,各地有了共同的文字,不但促进了各地文化的交流,更加强了全国的团结和统一。在交通方面,修筑驰道,便利巡行和交通,以咸阳为中心,沟通全国,道路的规格一致,统一车轨的距离,便一车可通行全国。开凿运河,配合军事行动和交通需要,有利于农田灌溉,鸿沟的疏通便利了秦代的水路 交通。谢谢您,让中国有这么大的变化。让我们现在有这么多受益的地方。也让我们在很多方面方便了许多。400字 四年级 书信
-
致秦始皇的一封信尊敬的秦始皇:您好!我是二十一世纪的一名平凡的不能再平凡的中学生。自从了解学习了您的历史以后我感悟极深,特此向给您写这样一封跨越历史的信,来表达我一点微不足道的见解。从学习您的历史后,我了解到您经过长期的努力最终横扫千军,一统六国,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朝,定都在咸阳。再说您的名号,本名嬴政。我好知道您的名号是您的得力干将李斯几经斟酌给您想出来的。上古时期“三皇五帝”,并自称为“始皇帝”,后代称其为二世,三世皇帝……以至千秋万世,幻想秦朝统治万世无穷。但是,您也曾明白么?这种封建制度必定不能长远另外,您为了安定北边,维护国家的统一采取了积极防御的策略。您又任命大将蒙恬负责修筑了西起临洮、东到辽东的城防—长城!蜿蜒盘踞在山坡上长达万余里。这是那些成百上千的劳动人民汗水、泪水、血水和智慧的结晶。但是,您可曾知道他们曾经是用生命劳动。没日没夜,起早贪黑的拼命劳碌。那看似无比雄伟的万里长城下面是那些劳动任命的尸体啊!您又可曾知道那个凄凉美丽的故事—孟姜女哭倒长城的故事。这就要拜您的压迫所赐了。当然,您的名自然千古流传。但是,谁又会记得那些默默工作的劳动者?对此,您是否也才能够追悔莫及过?自然,无可挑剔的完美并不存在,那些喜欢做梦的心只不过是和现实隔开了一个永远难以企及的距离。对于一个潇洒的灵魂,这一切都只是一种执着的固执,在生命的每一程,都有他独到的意境和你无法触摸的未知,只有当你把视野投向尚未到达的地方,才会知道,即使生命终将落幕,但在最后的收获中,也有酸楚的喜悦。昨天已是历史,翻开这一页,如果可以,我相信:您一定可以痛改前非,用正确的方式方法去创造您的丰功伟绩。此致敬礼 二十一世纪的我;XXX 2014年3月21日初二:张俊霏点评:很有创意的文章,总结了秦皇的功绩:统一六国,建立中央集权制度,筑长城。然后站在今天的视角,用孩子纯真的眼光批判了秦始皇伟大背后的污点:“当然,您的名自然千古流传。但是,谁又会记得那些默默工作的劳动者?对此,您是否也才能够追悔莫及过?”这种思考非常有价值,能够看出作者是一个富有人文情怀的人,所以文章的结尾格外富有深意:“您一定可以痛改前非,用正确的方式方法去创造您的丰功伟绩。”$(".zkC p:last").css("margin-bottom","0");$(".btn_li a:last").css("margin-right","0");点评老师:马娟娟900字 初二 书信
-
看我的“许泽然,你的篮球打得好棒哦,可不可以教教我,收我做徒弟啊?”叶雨茉一脸暧昧的对许泽然说。“对不起,我很忙,而且我已经有徒弟了。”许泽然冷若冰山,丝毫没有被校花的热浪所袭倒。“啊?不要用这种理由回绝我嘛,我知道你是不想影响我的学习,才不肯答应的,对不对?我知道你是喜欢我的,对不对?你对我可真好!”叶雨茉还是自我感觉NO.1。“我没骗你。江涵景,对不对?”许泽然突然把声音提高了好几分贝,对远处的江涵景喊道。“恩。”江涵景也不知道是中了什么邪,竟然鬼使神差地回答了。叶雨茉如剑般的目光顿时扫射过来,狠狠地瞪了江涵景一眼,掉头走了。“这个人是谁?竟然有这么大的本事,能把许泽然给搞定?”周围的女生议论纷纷。江涵景现在还不知道,她已经惹了大麻烦了。“小景,你惨了。”一边的易雨蓝紧张地摇着江涵景说。“我惨了?我怎么惨了?”江涵景被弄得二丈和尚摸不着头脑。“你不知道许泽然的为人吧?他可是以冷酷和帅气闻名,从来不主动和女生说话的。可尽管这样,喜欢他的女生还是可以用好几辆大卡车来装。他今天竟然主动和你说话,这说明了什么?”“你不说,我怎么会知道啊?”江涵景还是一脸迷惑。“哎呀,你真笨,这都看不出来!他是喜欢你呗!我刚才不是和你说了吗?”“啊?难道你刚才说的是真的吗?我还以为你是开玩笑的呢。可是,我会有什么麻烦呢?”“你------这还用我解释吗?叶雨茉一直在追求许泽然,但许泽然总是对她很冷漠,所以得到许泽然一直叶雨茉是所追求的superstar。现在我们这些在场的人,凡是有眼睛的,都看得出许泽然喜欢你,那你不就成了叶雨茉的头号情敌了?”“那------那我怎么办啊?”江涵景一下子着急起来。“你放心吧,我既然是你的朋友,我就一定会帮你的。”易雨蓝信誓旦旦地说。“看来只要这样了。”江涵景一脸无奈,看了看远处的江有俊。此时的江有俊哪里还管江涵景的死活啊,正瞪着许泽然,像要吃了他似的。这时,江涵景又发现了一道目光,而它的来原,真是江涵景倾慕的那个帅男生—叶天宇。“小景,你怎么了?无端端地脸怎么红了?”一边紧观战况的易雨蓝忽然发现明溪有些异样。“哦,我……我没什么。”江涵景只觉得心跳加快,头晕一下下地袭来。他……是在看我吗?不知道他是不是喜欢我,我心里一点把握也没有唉。他应该是在看我吧,好希望是这样子。800字 初三 书信
-
我看荣辱在我还不能完全明白这两个字的含义时,可以确信的是,她们的读音在我的脑海里已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还记得,因为要大声地读“荣”(róng),每个小朋友都将嘴巴变成了O形,不自觉地伸直脖子,挺起胸,好像要把体内的热量毫无保留地传送出去。而读“辱”(rǔ)时,则闷闷地,还真有些费劲。为了尽量不让声音漏出,每个人都噘起小嘴,掩蔽着双唇,想方设法阻挡声音的外漏。全班五十多人,读“辱”时,声音却很弱,一点也不洪亮。老师说过,读上声时要抑扬顿挫,可是这个字却怎么都上扬不起来,真奇怪。幼时的语文无非就是读书写字吧。还记得,语文老师手把手地教还不会拿笔的我们写字。一撇一捺、一竖一横,老师一个一个笔画地分解,左中右、上中下,老师细心地讲解每一个字的结构。“荣”,草木的结合。上面的草字头,象征着欣欣向荣、枝繁叶茂;底下的“木”就是一棵大树。“木”的枝干笔直挺拔,根须更是发达,紧紧地抓住地面,在土壤里愈来愈强壮。我坚信,它永远不会倒下,它会永远地屹立在那片土地之上。“辱”,乍一看,便觉得构字不协调,明显的上大下小、上繁下简。一个“寸”字想要支撑住整个字的重量显得有些吃力。它只有一点立在地面,就像是在走钢丝,一不小心就会有跌倒的危险。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增加,对这两个字又产生了更多的理解。“荣”,并不是炽热的红色。它应该是绿色或是黄色。说她是绿色,因为与本义“枝繁叶茂”相得益彰,全国人民都希望祖国能够繁荣昌盛,就像一株大树,用繁茂的绿色遮风挡雨。说她是黄色,因为无论是“荣光”,还是“光荣”,无一不在闪烁着太阳般柔和暖煦的黄色光芒。它不耀眼,甚至重要得不常被人察觉。就这样,默默地为这个世界奉献着。“荣”就是这样的黄色,朴素无华,它具有一种素养,它不张扬。“辱”,是白色、灰色。白色,多么冰冷,苍白得没有丁点血色。它是待人的冷漠,是对法律纪律的无视,是做了耻辱的事后的不予承认。这样的白色,是冬天万里的雪白,连黑色的炭都不曾送来。灰色没有黑色的深沉稳重,带着些许轻浮。就像是一个不屑的眼神,一次允许自己堕落的纵容。真希望,在暴风雨前,灰云携着这灰色一同匆匆划过天际,消失,永远。“荣”和“辱”是两个厚重的、道不完的深沉汉字。希望,它们深藏在每个人的心底。800字 高三 书信
-
我评秦始皇。秦始皇是对中国历史发展有影响的“千古一帝”。但他任然是一个功大于过的人。秦皇扫六和。战国末年,秦军实力已远远超过了其他六国,统一天下时机成熟。秦王嬴政执掌大权后,制定克敌取胜之策略,积极进行灭亡六国之战的准备--借助六国间的矛盾,离间了齐、楚两个大国与其他六国的联盟,使得其他六国昔日之“合纵”终成为今日之“连横”,经过秦王十年征战,天下皆定矣。长平之战。长平之战发生在战国后期。秦军攻打赵国长平。赵军统率本是名将廉颇,由于廉颇一直坚守,秦军难以攻下,便散布谣言让赵王使用没有作战经验、只会纸上谈兵的赵括,赵括的一次全军出击,使得赵军的40万大军全盘歼灭,便无力抗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秦王嬴政从秦国的国君成为统一秦王朝的最高统治者后,认为“王”远不能显示自己的地位,于是在众多称号前,用“皇帝”来取代了“王”这一称号,他自称为“始皇帝”。并把自己处于至高无上的地位,拥有绝对的权力,并在中央设置了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分别管理行政、军事和监察。秦始皇废黜了分封制,全面推行郡县制。这样,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在秦朝建立起来了。统一货币、度量衡和文字。战国时期,各诸侯国都有自己的货币和度量衡。秦统一全国后,规定了以秦国圆形方孔的“半两”铜钱为全国通用货币,各国原货币一律停止使用。还颁发了全国通用的长度、容量和重量的计量标准,统一了全国的度量衡制度,解决了赋税的征收和贸易带来的不便,又用隶书字体为全国通用字体。秦的暴政,焚书坑儒。公元前213年,有人提出恢复分封制的主张。却被丞相李斯严厉反驳恢复分封制的主张。并借题发挥,指出儒生们总是说三道四,反对国家的号令。并对秦王说如不严禁,轻则影响法律的贯彻执行,重则危及国家政权的巩固。并建议把《秦记》以外的民间收藏的《诗》《书》及百家著作全部收缴销毁。秦皇便进行了全国范围的“焚书”。由于秦皇要长生不老,听信了方士的话,让他们去寻找长生不老药,却被方士欺骗,秦皇便下令追捕,把反对他的儒生与方士数百人在咸阳郊外的渭水河边上活埋了,这是历史上的“坑儒”。这愚蠢而残暴的“焚书坑儒”不能不说是秦王思想上的一个误区。秦始皇虽有雄才大略,却又过于残暴,也只可以说成一个过大于功的“暴君”。我的发言完毕,谢谢大家。800字 初一 抒情散文
-
有关秦始皇的作文秦始皇,灭六国,灭六国,废封建,实郡县,统一货币度量衡,但是焚书坑儒,兴土木,筑长城,建阿房宫,其一生可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这位秦始皇,历史上的霸主,有功也有过,到底应如何评价他呢?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是我国历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伟大事件。它扩大了中国的疆域,基本上奠定了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版图;它结束了数百年来无休止的掠夺、兼并战争,创造了一个国家统一、社会安定的环境,为中华民族的发展及各民族经济文化的交流提供了极为便利的条件,大大有利于社会经济和文化的繁荣昌盛:它实现了春秋战国以来许多杰出思想家提出的大一统思想,留给人们宝贵的思想遗产。因而,秦始皇作为这一事件的最大功臣,被冠上了种种光环,“振长策而御宇内”,成为了后人心目中一个具有远见卓识的、雄才大略的伟大英雄、“千古一帝”,载入了光辉的史册。虽然秦始皇的功绩很大,但他也是在历史书上留下残暴的一面,他为了加强封建统治和思想控制。竟发布焚书令,除政府外,民间只准留下有关医药、占卜和种植的书,其他书都要烧掉。和咸阳活埋儒生,是历史上的“焚书坑儒”。还使用残忍的秦政,草菅人命。他还动用大量人力物力,兴建豪华的阿房宫和巨大的骊山陵墓。秦始皇在位十三年,其残酷统治绝不只是坑杀四百多个儒生。他制定的刑罚有榜掠、鬼薪、镝、弃市、戮车裂、抽筋、活埋、磔等二十余种。依靠残暴的威力,他大规模地强迫人民进行奴隶式劳动。当时,全国人口不过二千多万,按三分之一计,青壮年劳动力不过七、八百万人,被役使的竟达三百万。他在咸阳修宫馆三百处,外地有四百处。在咸阳城内修建阿房宫,可容纳妇女一万余人,内可装五丈高的旗子。雷声隆隆,宫车过也;渭河胀腻,弃脂粉也;明星莹莹,梳妆镜也;绿云绕绕,梳晓环也……楚人一炬,可怜焦土。为修建这一宫殿,动用七十万人,造成大量死亡的悲剧。更大规模的是他的皇陵,今天全世界都在赞美中国的秦俑,人们在旅游西安时,有多少人会想到建造巨大秦陵牺牲的大量农奴呢?总的来说我认为秦始皇是一为过大于功的皇帝,虽然他为历史做了不可磨灭的功绩,却是做了更大的破坏,为后世留下了无数的遗憾.800字 高三 写人
-
读《秦始皇传》有感寒假里,我阅读了张分田编着的《秦始皇传》,本书详细的记述了秦王朝的历史文化传统,特别是秦始皇在位期间一系具有深远意义的政治经济,法律制度,思想文化以及工程军事方面的成就,客观的评价了这位千古一帝的功勋与不足,肯定了他在中国历史乃至世界历史上无与伦比的卓越地位。在几次阅读后,我从自己的思维角度出发,深刻的思考了秦始皇为何能在短短的实际执政不到三十年的时间里建造了首个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完成华夏大一统。秦始皇是我最景仰的古代人物,我认为它是一个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英雄。中国历史悠久绵长,皇帝也多如牛毛,但是出类拔萃的只有可怜的几位,多数属于庸碌之辈,而我以为,除了秦始皇其余那些所谓明君圣主,没有一个胜过他的,都是在他建立的政治基础上做少许的修整,后辈的那些皇帝几乎是完全的继承了他的衣钵,可以说尽管大秦帝国存在的时间甚短,但也可以说一直存在下去了,只是朝号更换,本质上没有变动,从这个意义上来来说,他不愧是始皇帝。所谓“明法度,定律令,皆以始皇起。”,秦始皇对中国进行了一定的改造,对中国人进行了改造。他领导的秦国正是一个厉行严刑峻法,限制官吏特权,实行一统的国家。秦始皇在中央创建皇帝制度,实行三公九卿,管理国家大事。地方上废除分封制,代以郡县制,同时又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对外北击匈奴,南征百越,修筑万里长城,修筑灵渠,沟通水系。由于工程大多浩大,耗费人力物力巨大,所以得罪了六国旧贵族和百姓,自然留下了千古暴君的骂名,但实际上,秦始皇留下的却是一个保护了中国农耕民族的军事工程和一个近乎完美的政治体系。秦始皇不是太残暴而失天下,而还是因为太仁慈和信任这个官僚阶层而失天下。他未能在统一之后及时的将李斯革除,从而酿成死后其叛变倒戈,未能扶立扶苏,致使二世为赵高所用。而其因看中赵高的法律才识委以信任也是后患。所有的这些,都断送了“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的梦,断送了大秦帝国的前程。作为一个普通人,对秦始皇的了解除了《秦始皇传》,最早的印象是来源于初中的历史课本,他是一位暴君的地位在我的心中曾不可动摇过,但在深入了解后,才发现他是一个刚毅坚韧,君临天下的英雄,一个无人能及的英雄。初一:旧年800字 初一 读后感
-
秦始皇兵马俑之兵器导游词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秦始皇兵马俑,今天就由我来为大家讲解这里出土的兵器。我叫周祺云,大家叫我周导好了。首先,我给大家介绍一下。秦始皇兵马俑出土的兵器主要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进攻型兵器。进攻型兵器又分为短兵器、长兵器和远射程兵器。短兵器主要就是秦剑;长兵器主要是矛、铍、戈、戟、殳;远射程兵器主要是弓弩和弓箭。第二种是防御型兵器,主要是盾和甲胄。现在请大家仔细看展柜里的这些兵器。左边第一把兵器就是秦剑。兵马俑的俑坑里总共就出土了24把这样的秦剑。秦剑的全长大约在90。2厘米——95。5厘米之间,比一般的剑要长,为什么要加长呢?英国的理查·波士顿曾经说过:“在短兵器格斗当中,刺比砍更具优势,因为刺更逼近对手。”剑加长,更利于刺出,攻击力更大。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听说过“刺死砍伤”这个成语?从这个成语中,我们能清楚地体会到,刺比砍更致命。大家如果看过电影《荆轲刺秦王》的话,可以回想一下最后秦王杀死荆轲的场景,就是拔出腰间的秦剑刺死了荆轲。请大家再看下一件,这件兵器叫秦钺,也是属于短兵器。在秦俑坑里出土了1件,在文官俑坑里出土了4件,一共5件。《说文解字》有这样一句话“大者称钺,小者称斧。”意思是形状大的叫秦钺,形状小的叫斧头。我们继续往前走,现在展示在大家面前的是套甲胄,是防御型兵器。请大家仔细看一看甲胄的甲片,有没有什么发现?是的,这套甲胄身体部分的甲片是上层压下层的,而两条胳臂的甲片是下层压上层的。秦人为什么要这样设计呢?原来呀,这样设计可以在作战中方便行动呢!你们说,秦人是不是很聪明呢?可见,秦始皇可以统一天下,靠的不仅仅是武力,还有不可缺少的智慧啊!好了,今天我们关于秦始皇兵马俑之兵器的介绍就到此结束了。感谢大家的聆听。下面的时间大家可以继续去参观一下长兵器展柜和远射程兵器展柜,可以拍照留念,也可以去购买您想要的纪念品,但请注意安全,不要乱扔垃圾,保持馆内卫生。祝大家游玩愉快,期待我们的再次见面,再见!800字 六年级
-
我看英雄英雄,多么光辉的称号!但是,这一称谓总又有些悲凉的意味。“末路英雄”,“英雄当折磨”,“乱世英雄”,不管多大能耐,顶多也只是“卫冕之王”,远不及王者那般有着流芳千古的丰功伟绩,于是乎,不少人的偶像都是王者。而我,却敬仰着英雄。我看英雄的勇。千年前,千古第一帝嬴政在中原大陆上建立了庞大的秦帝国。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但这样的盛况却如昙花一现。崇尚法家的大秦,惹怒了天下百姓,但却都敢怒不敢言。民怨已达到了骇人的高度,却没有一个人有所作为。陈胜吴广毫无畏惧的挺身而出,揭竿为旗,斩木为兵。大秦的黄金时代已过,但秦国铁骑的锐气未减,国库未空,陈胜吴广却不对此顾忌,勇敢地做起了前无古人,后有无数追随者的“大计”。他们虽然失败了,大汉的光辉湮没了他们,但他们的勇气却足以流传千古。我看英雄的智。东汉末年时局动荡,无数好汉登上了历史的舞台。诸葛亮就在此时横空出世。两表酬三顾。他的前后出师表劝诫了君王,以感人肺腑的真挚感动了千古的读者。一对足千秋。他的隆中对分析了天下局势,使弱小的西蜀也有了问鼎天下的实力。先帝恩,深似海,少主弱,泪满襟。然,出师未捷身先死,功业未建,病魔已侵身。他带着无数的后悔离开了。虽可悲,但他的大智已将蜀国载入了史册。我看英雄的忠。蒙古的铁骑在踏遍了欧洲之后,南下冲向了宋。懦弱的宋,在锐不可当的攻势之下不堪一击,从边疆到旧都全部沦陷。将领放弃了,帝王放弃了。但有一个人却仍在苦苦抗争。身世浮沉的文天祥,南宋最后的名将,一个赤诚的忠心,激励着他在做自已毫无希望的最后斗争。干戈寥落四周星之后,他被俘了。走上刑台,忽必烈来劝降,宋帝来劝降,他也不投元。最后一刻,他朝南拜了三拜,以示忠诚,毅然赴死。他的忠心献给了前代,震撼了后代。……天空中没有痕迹,但鸟儿已飞过。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更兼智勇忠义仁。英雄,虽然不一定是成功者,但他们是跨时代的引领者。他们虽然熄灭了,但光辉,仍能照亮一个个伟岸的背影。800字 高中 议论文
-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