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浪费
《舌尖上的中国》是一部介绍中国式美食的纪录片,为人们解开了中华美食文化的终极秘密,中国菜肴琳琅满目,花样繁多,丰盛而可口,吸引了世界各地的美食爱好者。我们为中国美食而自豪。
而在这样一个美食王国,接踵而来的是食物大量浪费的问题。中国人在餐桌上浪费的粮食一年高达2000亿元,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我国还有一亿多农村扶贫对象、几千万城市贫困人口以及其他为数众多的困难群众。富人在餐桌上大肆浪费,穷人却连大米都吃不起,公款浪费更是极其严重。无论如何,富有绝不代表你就可以浪费,奢侈不会带来任何好处。节约饮食是每个人的责任和义务,节约是为了地球,为了需要帮助的人,道德的价值是不可估量的。当你为面子浪费时,你的道德就已经倒塌了。可曾想过,也许你浪费的食物,这是挽救他人的生命之粮。
面对“舌尖上的浪费”,习近平主席呼吁全社会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用行动践行核心价值观,广大群众也对此做出了回应。不难发现,有许多饭店已经开始要求顾客打包,在菜单上表明饭菜数量,贴上宣传标语,发展点菜提醒服务,为顾客免费打包。,人人迈出一小步,社会则迈出一大步,这需要每一位公民的参与和努力。
节俭是一种远见,是一种态度,是一种选择,是一种创造。在生活中我们更应该节约每一种资源。水资源、煤炭资源、土地资源更是来之不易。点滴之处先节约,它是朴素的美德。
古人云:“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杜绝舌尖上的浪费,让勤俭成为一种习惯,在生活的细微处闪光吧。
不惑的青春,不变的情怀
秋高气爽,丹桂飘香;岁月如歌,情深谊长!
金秋十月,喜逢中国海洋大学九十华诞之际,港航九零迎来了二十年相聚时刻。最美好的瞬间曝光,最美妙的节点交汇;幸福和泪水共聚集,快乐与感动相叠加。
一曲海大颂,无限故园情;有朋远方来,万众齐欢腾!
这个五彩缤纷的深秋,令人沉醉,更让人回味。翻看一张张青涩的照片,旧时的记忆,似波涛澎湃,搅动着我们的脑海;往日的情怀,如春潮涌动,撞击着我们的心房。忆往昔,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曾几何时,港航九零声名远扬,七四耦合筑就辉煌,先进班级为校争光。海大的老式课堂里有我们师生的温情,操场上有我们矫健的身影,图书馆有我们徘徊的脚步,寝室里有我们爽朗的笑声……时光飞逝,往事如烟,岁月的风雨暗淡了历史的痕迹,却抹不去心中的记忆,这激情燃烧的岁月已成为我们永恒的慰藉。
二十年前毕业季,真情相送泪别离。承载着老师们的期望和同学们的祝福,我们驶向四面八方,开启了新的人生航向。弹指一挥间,时光的车轮碾过历史的尘埃,收获一串串惊喜 ,留下一幕幕精彩。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二十年风雨,磨炼意志,催促成熟,成就了我们的事业,也滋润了我们的生活;二十年旅途,我们跋涉前行,谱写出一曲曲动人的乐章,描绘出一幅幅精美的图画;二十年岁月,每个人都创造了属于自己的一段历史,嬴得了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这正是,百舸争流千帆进,百花齐放万木春。
今天,我们欢聚一堂,短暂相叙;明天,又各奔东西,长久分别。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襟。同窗四载,永结金兰!我们虽身处五湖四海,聚少离多,但我们的心田如广袤的大海,永远相连;我们的友情似陈年的老酒,无比香甜。海大港航永远是你心灵深处最宁静的港湾,孤寂疲惫时,停泊靠岸,如同住进温暖的家园;幸福快乐时,你我分享,仿佛沐浴梦幻的春天!
同学们,在这个有梦的时代,让我们扬起理想的风帆,劈风斩浪,驶向远洋;在前进的旅途上,我们互励共勉,协同奋进,续写灿烂,再创辉煌!
相似题目
-
舌尖上的浪费中国人在餐桌上浪费的粮食一年高达2000亿元,被倒掉的食物相当于2亿多人一年的口粮。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我国还有一亿多农村扶贫对象、几千万城市贫困人口以及其他为数众多的'困难群众。这种“舌尖上的浪费”引起人们的关注。“舌尖上的浪费”有民间的,更有官场的。人们去餐馆吃饭,点完的饭菜吃不完就直接废弃在饭店;同时,公款吃喝之风盛行,大行其2013年岁末年初,名目繁多的宴请活动开始增多,由此造成的浪费也不可小觑。在蛇年春节即将来临之际,大力倡导节约理念,狠刹浪费之风,势在必行。道。据统计,中国人在餐桌上浪费的粮食一年高达2000亿元,被倒掉的食物相当于2亿多人一年的口粮。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我国还有一亿多农村扶贫对象、几千万城市贫困人口以及其他为数众多的困难群众。这种“舌尖上的浪费”触目惊心,令人痛心。所以,作为中小学生我们一定要珍惜粮食,我们要对得起农民伯伯辛辛苦苦为我们种的粮食。光盘行动我们一起施行吧。400字 小学 议论文
-
舌尖上的浪费自古以来,中国便是美食大国,中国人爱吃,会吃,痴迷于吃,所以也便有了“民以食为天”之类的俗语,但是,中国人真的能算是“吃货”吗?我倒不这样认为。最近,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做了一部大型的纪录片,是有关于中国人的吃这方面的,叫做《舌尖上的浪费》,素闻“舌尖上的美味”,哪来“舌尖上的浪费”?奇特的标题将我吸引。从不关注CCTV1的我竟也看的津津有味,新闻中的调查是针对一个省,只是一个省,就有百分之二十左右的食物被浪费,而在这百分之二十中,餐馆的浪费就占了绝大部分,在记者去餐馆做调查时,餐馆的负责人几乎都是用相同的口吻说着这件事:去餐馆吃饭的的大部分都在意于面子上的问题,吃不完时打包带回家的人很少,而人们点餐时又会点很多的菜,似乎在他们的心中,吃饭完后剩的多多的,就会让别人有好感,会给自己涨面子,可是,这是明晃晃的浪费啊,浪费并不光荣,浪费可耻啊,与其他发达国家相比,我们这个“发展中”国家的人,本质上差不到哪里去,只不过国人差了一点自觉,多了些许虚荣,有的人,月薪并不高,但是为了请客撑面子,一顿饭就会花去不少钱,剩下的日子有的节衣缩食,有必要吗?实在是划不来。但,这还算好的,这种人浪费的是自己的钱,有些人,公款私用,名义上是公司单位的这样事那样事,实则全是自己的私事,不是自己腰包里出来的,用起来不心疼,有的一顿饭吃几千块算少的,吃到上万也不稀奇,但是,如此巨额的食物,吃进肚子的,究竟又才多少?,调查结果显示,每年浪费的粮食,够两亿人吃一年,或许还有剩余,所以,请大家爱惜粮食,别让“舌尖上的美味”变成“舌尖上的浪费”。650字 初二
-
舌尖上的浪费中国人在餐桌上浪费的粮食一年高达2000亿元,被倒掉的食物相当于2亿多人一年的口粮。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我国还有一亿多农村扶贫对象、几千万城市贫困人口以及其他为数众多的困难群众。这种“舌尖上的浪费”引起人们的关注。“舌尖上的浪费”有民间的,更有官场的。人们去餐馆吃饭,点完的饭菜吃不完就直接废弃在饭店;同时,公款吃喝之风盛行,大行其道。 节庆时节,聚会增多,请人吃饭一定要多点菜,不然觉得丢面子。往往造成请客的点得不少、赴宴的吃得不多,一桌宴席有一半会被浪费。 有调查显示,一个人每天至少消耗粮食一公斤,而一个中等规模以上城市一天就要浪费掉64000公斤饭菜,64000公斤饭菜能至少满足6万人一天的口粮。 多数人认为,在餐厅就餐把吃不完的饭菜打包回家,是一种当下所提倡的节约行为,他们表示会把吃不完的剩菜打包回家。而部分人则认为,打包剩菜得视情况而定,都是亲朋好友餐后打包大家习以为常,但生冷菜品是否会变质,与不熟的人共同用餐,对他人的身体健康状况不熟悉,又没有使用公筷,这样的情况不会选择打包。部分市民会因“菜没剩多少”、“嫌麻烦”、“碍于面子”,很少把剩饭菜打包带走。 我认为人们这样做是不对的,因为有一首古诗这样写道: “锄禾日当午, 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 粒粒皆辛苦。” 有谁知道人们碗里的米饭每一粒都是农民辛辛苦苦种出来的呢?是啊!我们每天都吃着又香又甜的大米饭,碗里吃不了就倒了,一点儿都不觉得在浪费,真是无所谓,难道真的不知道“粒粒皆辛苦”的诗意吗?现在我们不妨想想农民是怎样在地里为庄稼除草松土的。一位农民正在地里铲除草已经忙到中午,热汗滴到了苗下泥土里的情景。我们就这样浪费地倒掉了,一点也不珍惜农民的劳动成果。 所以我呼吁从现在开始大家要珍惜粮食,爱护。尊重农民的劳动成果!!!650字 六年级 叙事
-
舌尖上的浪费对于舌尖上的浪费,我们也是议论纷纷。虽然各国都开始了光盘行动,但是仍有人浪费粮食,而且人数越来越多,我现在要对浪费粮食的人讲讲浪费粮食有啥坏处。粮食是我们最基本的需求,如果没了我们就无法生存。有些人因为菜做的不好吃,就不吃,最后就倒了,有些人因为点的菜太多才吃完一盘菜就不吃其他了……而有些老人特别节约,就吃剩菜,吃已经过期的食品……照这样的速度,一年大约浪费2000亿吨粮食,足够20亿人一年的粮食了。现在梁浪费的数量还在上升,最后可能我们的粮食已经用光了,到时候我们就会无法生存,而且粮食少了,其他生物也由于没粮食导致死亡,最后人们一点粮食也没了,植物也死了,地球也会毁灭。现在各中介绍美食的节目上还出现,“光盘行动”所以我们也要节约粮食。粮食是我们最基本的需求,如果没了,我们就会毁灭。让我们珍惜并节约粮食吧!300字 六年级 说明文
-
舌尖上的浪费中国人在餐桌上浪费的粮食一年高达2000亿元,被倒掉的食物相当于2亿多人一年的口粮。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我国还有一亿多农村扶贫对象、几千万城市贫困人口以及其他为数众多的困难群众。这种“舌尖上的浪费”引起人们的关注。“舌尖上的浪费”有民间的,更有官场的。人们去餐馆吃饭,点完的饭菜吃不完就直接废弃在饭店;同时,公款吃喝之风盛行,大行其道。节庆时节,聚会增多,请人吃饭一定要多点菜,不然觉得丢面子。往往造成请客的点得不少、赴宴的吃得不多,一桌宴席有一半会被浪费。有调查显示,一个人每天至少消耗粮食一公斤,而一个中等规模以上城市一天就要浪费掉64000公斤饭菜,64000公斤饭菜能至少满足6万人一天的口粮。多数人认为,在餐厅就餐把吃不完的饭菜打包回家,是一种当下所提倡的节约行为,他们表示会把吃不完的剩菜打包回家。而部分人则认为,打包剩菜得视情况而定,都是亲朋好友餐后打包大家习以为常,但生冷菜品是否会变质,与不熟的人共同用餐,对他人的身体健康状况不熟悉,又没有使用公筷,这样的情况不会选择打包。部分市民会因“菜没剩多少”、“嫌麻烦”、“碍于面子”,很少把剩饭菜打包带走。我认为人们这样做是不对的,因为有一首古诗这样写道:“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有谁知道人们碗里的米饭每一粒都是农民辛辛苦苦种出来的呢?是啊!我们每天都吃着又香又甜的大米饭,碗里吃不了就倒了,一点儿都不觉得在浪费,真是无所谓,难道真的不知道“粒粒皆辛苦”的诗意吗?现在我们不妨想想农民是怎样在地里为庄稼除草松土的。一位农民正在地里铲除草已经忙到中午,热汗滴到了苗下泥土里的情景。我们就这样浪费地倒掉了,一点也不珍惜农民的劳动成果。所以我呼吁从现在开始大家要珍惜粮食,爱护。尊重农民的劳动成果!!!六年级:徐旖琳650字 六年级 叙事
相关推荐
-
杜绝舌尖上的浪费当五星红旗迎风招展,胸前的红领巾随风飘扬,我们骄傲,我们是中国人!我们在祖国的怀抱中成长,可大家为祖国担忧过吗?我曾经看过一则公益广告中的警示语:一年中全国人民浪费的食物可供全球两亿人吃一年!我被深深的震撼了! 我们中国地大物博,可耕地面积不到世界耕地总面积的百分之十,更有13亿人口,偏远地区不知有多少饥肠辘辘的人。 日常生活中最浪费的就餐方式要数吃自助餐了!大家为了把本钱给吃回来,不顾个人的饮食量,就餐时大多人会大吃特吃:有的肚子胀得像个皮球,可仍硬撑着把食物塞进到嘴里,有的看到好吃的吃不下了还继续不停往桌上拿,一副不吃回本誓不罢休的架势,有的实在吃不下,丢下一堆食物走了。其实,这些不良的饮食习惯都是间接的浪费。 有一次,我和妈妈请一位阿姨出去吃饭,妈妈为了表示对阿姨的欢迎点了许多菜。就餐完毕,我示意妈妈:“妈妈,剩下的菜我们打包带走吧!”一向节俭的妈妈看了看阿姨说“这点菜我们就不要了!”桌上五花八门的剩菜,深深刺着着我的眼!《悯农》是人人皆能吟诵的诗句,粮食是农民伯伯汗水的结晶,可又有多少人爱护粮食呢?! 记得有一次,我见爷爷将我掉在地下的面包拾起来,吹吹上面的灰尘,就一股脑吃了。我赶忙上前对爷爷囔到:“不能吃,吃了会生病的!不讲卫生不是好爷爷!”爷爷笑咪咪的摸着我的头说:“爷爷身体棒,不要紧,虽然我们现在是不愁吃不愁穿,可依然要爱惜粮食,那是农民辛辛苦苦种出来的呀!”听着爷爷的话,想想刚刚被吃掉的面包,我的眼睛模糊了! 我想起学过的课文《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在漫漫长征途中,负责殿后的战士没粮食了,连野菜和树皮都寻不到,不知多少人因饥饿昏厥甚至死亡,彭德怀见到如此情形,含泪将自己心爱的坐骑——“大黑骡子”杀掉给战士们充饥,使大家及时补充体力,顺利度过草地。大家在浪费的时候可曾想过死去的革命先烈,心里就不会愧疚吗?现在有一种“光盘”活动,正是提倡杜绝舌尖上的浪费。爱惜粮食,从我做起!我参加了,下一个会是你吗?800字 初三 议论文
-
告别“舌尖上的浪费”人们都说中国是“舌尖上的中国”,天下美食尽囊口中。可谁又知道,在这耀眼的光环背后,“舌尖上的浪费”是多么触目惊心。据中央电视台公益广告:我国每年在餐桌上浪费的粮食800万吨,价值高达2000亿元,被倒掉的食物相当于2亿多人一年的口粮。由此可见,“中国式浪费”是多么严重。有人说,中国是一个特别注重人情面子的国度,历来讲究“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当你恳求他人为自己办事或者答谢有恩于自己的贵人时,往往在饭店请客,在这种场合,往往都要讲排场,特意用经济实力来表示所谓的真挚和诚意。不管什么意图,总之尽情地发挥着,表演着。豪华的饭店,丰盛的餐桌,美味佳肴,山珍海味,凡所应有,无所不有。宾客之间,觥筹交错,尽量点更多的菜,剩下的也不打包带走,似乎只有这样的“剩宴”才能显出自己的热情和大方。这就是人们常说的“中国式浪费”。可是当我们如此奢侈浪费的时候,是否想过世界上还有多少人在挨饿?就拿我们学生来说,国家施行“蛋奶工程”,本意是为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可是有很多学生不去珍惜,用鸡蛋来“练靶子”,用牛奶“打仗”,而且玩得不亦乐乎。据调查,全球每年有1.28亿人死于贫困,更有甚者,全球每隔6秒钟就有一个儿童被饿死。可能就在我们扔一个鸡蛋的时间内,就有一个儿童因饥饿而死去。放眼国外,不少富裕国家的国民,几乎把节俭意识贯彻到了所有的生活领域,养成了富而不骄,富而不奢的习惯。在美国,参加聚会,去饭店吃饭时,吃完盘中的食物是对厨师的赞赏,是对食物的肯定,相反,如果剩饭菜会受到处罚。在德国的食堂吃饭,不管男女老少,盘子里的食物全都吃得干干净净,颗粒不剩。德国总理默克尔出访期间,住的是普通套房,吃的是自助餐。这些做法和美德,难道不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吗?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每一粒粮食都是来之不易的,我们都应当从自身做起——不做“必剩客”,争当“光盘族”。如果吃不了,那我们就“兜着走”。700字 初三 记叙文
-
舌尖上的新年年来了,年味浓了。除夕将近,家中便已做好了迎新的准备。一进家门,准能闻到阳台上挂着的腊肉的香味。近观,一根根泛着红里透黑的色泽,显然已经成熟,空气中弥漫着一股干香的气息,让人垂涎欲滴,真想咬上一口。终于盼来了除夕。年夜饭之前的一两个小时,爷爷奶奶就已经在厨房间忙碌起来。不一会儿,饭菜的味道已充满了客厅的每一个角落,填满了每一寸空气中。六点整,我们一家人围坐在圆桌旁。平时吃惯了鸡鸭鱼肉,我对蔬菜还是情有独钟。我的眼前是一盘“菜娃娃”,她们浑身散发着翠绿的光泽,清新可人,周围还点缀着几块白中微黄的豆腐,看上去素洁、淡雅,真可谓“一清二白”。我迫不及待地夹起一颗“菜娃娃”,脆脆的,还带点甜味。虽然没有大鱼大肉的“重口味”,但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这时,一盆热气腾腾的糯米糕端了上来。我夹了一块,轻轻一咬,黏黏的、软软的、甜甜的、香香的,热乎乎的,一直暖到我的心底,温润着我的心房。散发着淡淡香味的糕,在屋里飘撒开来,润酥了大家。糕即为“高”,寓意步步高升,这是人们对美好未来的期盼,是对新年的美好祝愿。今晚的“重头戏”羊肉终于登场了。灯光下,肥嘟嘟的羊肉泛着点点亮光,是那样诱人,搭配着几颗碧绿的香菜,煞是好看。奶奶说,这是乡下二姨婆家自己养的,绝对好吃。要知道,我们海门的山羊肉可是闻名遐迩的。说时迟那时快,我瞄准一块羊肉,果断下手。顿时,鲜美的肉汁充斥于口腔中,肥而不腻,酥而不软,刚刚好,很有嚼劲。一块下肚,还意犹未尽。奶奶在旁边还一个劲地催着我多吃几块。我知道,奶奶把她的爱都盛在了这满满的一碗羊肉中。年夜饭中,还少不了馄饨。虽然平时也吃,但过年的味道不一样。这不,这几个馄饨在奶奶秘制的汤料里是那样的饱满可人。一个个就像是金元宝,象征着新的一年财源滚滚。我夹起一个,滑溜溜的,晶莹剔透,一口吞下。咦,怎么是甜的?原来我吃到了一个糖粉馅的。奶奶说这可是个好兆头。我眯着眼砸吧着嘴,糖甜到了我的心里,年也钻进了我的心里。年年过年,总少不了美食。包子、年糕、花生、糖果……这些虽然平时也吃,但唯有到了过年,才感觉到有年的味道。当代社会,人们越发忙碌,但每每与家人坐在一起,吃一顿年夜饭,才能体会出浓浓的年味,给人以年的记忆。新年,藏在舌尖,更藏在心底!900字 初三 记叙文
-
舌尖上的记忆亦或是山珍海味,亦或是粗茶淡饭。我舌尖上的记忆,最难以忘却的,确实面条。面的做法颇多,种类也不少,诸如拉面,手擀面,刀切面,凉拌面……每一种,都又有各种配菜,鲜味十足的虾,翠绿色的青菜,嚼劲十足的牛肉,每个人都有自己喜欢的口味,我最喜爱的,是舌尖上感受到的亲切的味道。母亲做的面,看上去朴实无华,但每次都是一碗热气腾腾的面条,色泽鲜亮的汤里,盛放着一根根面条,面上总会有一个荷包蛋,在我吃过的食物中,这是最令我感到亲切,最美味的面了。冬日里,从寒冷的外面回到家中,一碗面条下肚,甚是满足,身上没有了一丝寒意,原本冻到麻木的手也舒缓开来,头上竟渗出了些许汗珠。夏天,天气炎热,她便会做一些凉拌面,先用清水煮过面之后把面捞出,过冷水。这时的面,不沾,且口感也很弹滑,其次,做卤,比如肉末茄子卤,把茄子切成丁,放些肉末,盐等调味品,煮好。卤不咸,佐以一些黄瓜条,拌着面条,吃上去又是一番风味。凉爽的面条仿佛驱散了夏日的炎热,每一口面吃下去,都能感受到母亲对我的爱。后来,我看到饭店里的炒面总想尝尝。于是我便央求母亲,她经不住我的央求,为我做了炒面。面条的做法与做凉拌面时一样,再把煮到八九分熟的面条放入锅中,放入一些小辣椒,肉丁,青菜等,出锅后,端起热气腾腾的面条,扑面而来的是微微的辣气和面条的香气,令人垂涎欲滴,夹起一口细细品尝,味道刚刚好。母亲总是最了解我喜爱的味道,并包容着我的任性,为我做各种我想要吃的食物。一次,我向母亲抱怨,为什么她总是给我放这么多的配菜。她告诉我说,这是为了给我更多的营养。我便慢慢地理解了她。食物,往往承载着一种情感。我舌尖上最深刻的记忆,就是母亲做的面,可能这不是最美味的,但是在我心中,这就是最美味的。吃的是面,也吃的是母亲的关心,爱护,对我细心的爱。舌尖上的记忆,最爱不过如此。750字 初三
-
舌尖上的记忆深巷中,一竿扁担,一团炉火,一个风箱……伴随着“砰”的一声火炉边的孩童开心的地捂住耳朵,一颗颗香脆的爆米花出炉了。——题记小时候总听外婆说,在她的童年时期,常闹灾荒,粮食匮乏,没有什么可以吃的东西,对爆米花的记忆更是少之又少,一年之中只有在过年时才能吃到肉食,玉米在当时是稀罕之物,在那个年代填饱肚子都很困难,所以很少有人会将玉米做成爆米花。吃上爆米花,那时极为奢侈。想到这儿,外婆总会露出笑容,一口泛黄的牙齿记录了当时外婆苦难的生活。身为50后的外婆至今还回味着当年偶尔可以吃到爆米花的快乐与幸福。“砰”的一声,玉米爆开了。“每人都有份咯!”中年师傅解开爆米花机后长长口袋上的绳子,一股香味扑鼻而来。小小的女孩就忙不迭地拎着口袋冲上前去,每次总要买上一“炒”,等不及都装进口袋,就抓起一大把往嘴里一捂。妈妈总是不厌其烦向我讲述她小时候买爆米花、吃爆米花的情形。妈妈的童年刚好吹起了改革开放的春风,经济的开始飞速发展,这濒临黄河的港城大丰也焕然一新。爆米花,成了当时人们最好的零食,大街小巷中不乏炒制爆米花的师傅和徒弟,就算是身在偏远农村的母亲也能时常尝到美味的爆米花,村中许多调皮的男孩还向老师傅讨要手艺,想要长大后靠卖爆米花赚钱。身为70后的母亲每当想起吃爆米花的经历都会情不自禁地咽起了口水,但那早已成为了舌尖上的记忆。“买爆米花咯,香喷喷的爆米花!”循着声音,我和母亲来到了路边,一位老人正坐在炉旁。眼前的这位老人约摸六十几岁,古铜色的脸上布满了皱纹,眼神关注着眼前的炉火,右手有节奏地摇着火炉,左手用风扇轻轻扇着炉火,在他的眼中仿佛只有那燃烧的火焰。在他的摇动下,炉中的玉米粒奏出了富有节奏感的旋律。一滴又一滴的汗珠从他的面颊旁滑落。五分钟后,爷爷用了一只大布袋套在了炉子上,伴随着“砰”的一声,爆米花出炉了,一阵香气扑鼻。爷爷告诉我,现在人都爱吃那些不健康的零食,也没有年轻人愿意学做爆米花,也许在不久的将来,这门手艺可能会失传。身为00后的我们不再在意这没有零食好吃的爆米花了。多少年后,我可能再也不能吃到这香喷喷的爆米花了,这一切可能只成了舌尖上的记忆。800字 初三
-
舌尖上的童年我们中国是个讲究“吃”的国度,英国人一见面就谈天气,而我们打招呼则是问:“您吃了吗?”今天我们就来说说舌尖上的这些美味吧。尤其是童年记忆里那舌尖上的美味,不管长到多大个子多高的时候,都会印象深刻,永远难忘呢。从古至今,都是如此哦。诗歌里的舌尖美味清扬姐姐记得形容刀削面的一首民间顺口溜:“一叶落锅一叶飘,一叶离面又出刀。银鱼落水翻白浪,柳叶乘风下树梢。”当然,这个顺口溜可比不得名人的诗作啊,古代很多诗人、文人就用诗歌记录下了当时的饮食文化,我们一起去尝尝吧。扬州鲜笋趁鲥鱼,烂煮春风三月初。白菜青盐糙米饭,瓦壶天水菊花茶。——明·郑板桥青青竹笋迎船出,白白红鱼入馔来。鲜鲫食丝脍,香芹碧涧羹。——唐·杜甫无竹令人俗,无肉使人瘦,不俗又不瘦,竹笋焖猪肉。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北宋·苏轼白水豆腐 朱自清说起冬天,忽然想到豆腐。是“小洋锅”(铝锅)白煮豆腐,热腾腾的。水滚着,像好些鱼眼睛,一小块一小块豆腐养在里面,嫩而滑,仿佛反穿的白狐大衣。锅在“洋炉子”(煤油不打气炉)上,和炉子都熏得乌黑乌黑,越显出豆腐的白。这是晚上,屋子老了,虽点着“洋灯”,也还是阴暗。围着桌子坐的是父亲跟我们哥儿三个。“洋炉子”太高了,父亲得常常站起来,微微地仰着脸,觑着眼睛,从氤氲的热气里伸进筷子,夹起豆腐,一一地放在我们的酱油碟里。我们有时也自己动手,但炉子实在太高了,总还是坐享其成的多。这并不是吃饭,只是玩儿。父亲说晚上冷,吃了大家暖和些。我们都喜欢这种白水豆腐,一上桌就眼巴巴望着那锅,等着那热气,等着热气里从父亲筷子上掉下来的豆腐。550字 二年级 议论文
-
浪费“浪费”“节约”“吝啬”这几个词大家都听说过吧!今天我就来说说对这三个词语的看法。 浪费。这个词语在当今的生活中十分常见,因为现在生活条件好了,人们花起钱来就开始大手大脚的了。什么该买的不该买的,统统搬进家。到最后别无用处,这就是浪费。难怪俗话说“浪费是极大的犯罪”。 节约。什么叫节约?节约就是不该做的事件不做,正所谓“地利之生物有大数,人力之成物有大限。取之有度,用之有节,则常足;取之无度,用之无节,则常不足。”人人都懂得这个道理,然而却没有几个人能够做得到。 吝啬。我们都学过《临死前的严监生》这篇课文。文中的严监生都已奄奄一息了,还在为两茎灯草费油而担心。这不是典型的吝啬吗?虽说浪费不好,但吝啬也不该。生活中这样的列子有很多,希望我们能够做到“消费但不浪费,节约但不吝啬”。那我们的生活定会过得充实!350字 三年级 议论文
-
舌尖上的中国2观后感每逢周五,对于“吃货们”来说,必不肯错过21点准时端坐在电视机前守候收看《舌尖上的中国2》。这个一档关于吃的记录片,最近特别的“热“特别的”火”,要是谁没有看过的话,哈,一定会被人笑话”out了"。对于“小吃货”的我来说,怎好错过,如此“饕餮盛宴”呢,为了更好地收看《舌尖上的中国2》,我还特意温故了一遍《舌尖上的中国1》。我记得有一集是介绍杭州的一道名菜---西湖醋鱼,让我对西湖醋鱼有了深入的了解:西湖醋鱼作为杭州派别中的代表菜,要选用西湖的鲲鱼作原料,烹制前一般先要在鱼笼中饿养一两天,让鱼儿排泄肠内杂物,除去泥土味。厨师烹制时火候要求非常严格,三四分钟是烧得恰到好处的时间。烧好后,再浇上一层平滑油亮的糖醋,胸鳍竖起,鱼肉嫩美,带有蟹味,道鲜嫩酸甜。肉滋别具特色。仿佛透过屏幕,我已经闻到了它的酸中带甜,外焦里嫩,肉质鲜美,恨不能马上咬上一口尝尝,·····看到这里,我都忍不住的流下口水来。作为一部“高,大,尚”的美食纪录片,搜罗到中国从南到北的万种美食,不仅仅是美食,还有感动的瞬间,总有触动泪点的瞬间。舌尖上的中国,不仅是在介绍中国传统的美食,还是在介绍美食所承载的文化:不仅是美食的视觉盛宴,而且还是一次精神的盛宴。最有感触的是在《舌尖上的中国2》中:追逐花期的养蜂人:跋山涉水采集野生香菇的老汉:特别是一个叫白马占堆爬上高高的树上取蜂蜜的那一段,看着取到蜂蜜时品尝时的甜,更多让我感受的是苦涩,他们的辛苦:还有那些手工割麦的麦客们····舌尖上的中国,不仅牵挂着我们的味蕾,也在不经意间触动我们的泪腺,我原来还对《舌尖上的中国2》的广告词有所怀疑,不甚理解,为什么要准备好纸巾擦口水和泪水。直到看了以后,才有所明白·····感动和幸福其实是一体的,有过感动我们才会发现,幸福弥足可贵:简单而淳朴,真实也感动。650字 六年级 议论文
-
杜绝浪费说起“光盘”,很多人都以为是VCD碟片。而我所说的“光盘”其实是指珍惜粮食,把饭菜吃完,杜绝浪费。“光盘”行动是去年由网友发起的。一时间,“光盘行动,从我做起”的“光盘”行动就像一股清风,吹遍了整个中国,当然也刮到了我们学校。这不,食堂墙壁上张贴了“珍惜粮食”“节约光荣”等标语,负责分饭菜的阿姨们小心翼翼地盛着饭菜,每个班里还专设了“光盘”行动管理员。“这不是存心为难我吗?为什么要开展这样的活动呀?”我望着盘子里的肉串和白菜抱怨着。因为学校里的饭菜没有一样是我喜欢吃的。于是,我想偷偷倒掉。我端起饭菜正想离开,忽然,脑海中闪过在电视上看到的非洲孩子那饥饿而瘦弱的样子。他们每天只有很少的粮食可以吃,有的甚至吃草根和树皮,经常饿肚子。和他们相比,我是多么的幸福啊!“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看着食堂墙壁上张贴了的标语,我又不禁想起了一幅反映湘西农村小学生生活的画面:冒着炊烟的厨房边,扎小辫的女的孩高兴地说:“我有午饭吃了”……孩子们对午餐的热盼,折射出“光盘行动”的现实意义:我国仍有超过1亿的贫困人口,全世界饥饿人口超过10亿!每年因饥饿死亡的人数达1000万,每6秒就有1名儿童因饥饿而死亡。看来,“舌尖上的浪费”理当再少些。“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是外婆教我的第一首诗,小时候我也帮助父母做过一些农活,可是哪里知道粮食来之不易?如今长大了,就应该自觉成为一名“光盘族”了……让我们都拒绝浪费,懂得珍惜。我为“光盘行动”叫好,也不禁由此深思:拒绝浪费并不难,只需从吃饭开始。那种“浪费点不算什么”的观念只有及时改变,餐桌上的文明才能形成。“光盘行动”之所以引来广泛共鸣,正因为它承载着现代公民的责任担当。从这个角度看,吃光盘中餐,不仅是一种美德,更是一种责任。一粒粮食,一滴汗水,浪费的是粮食,丢掉的是中华民族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让我们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光盘”,从我做起!750字 初二 议论文
-
资源浪费江宁区桃红中学七(1)班 邓醒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上,有很多资源被白白的浪费了。例如:没有吃完的饭菜被倒掉、许多小朋友画画都是一张纸上画几个就扔掉了、有些人洗一件衣服就开洗衣机……在我们学校我每天都能见到资源的浪费,就是没有吃完的饭菜被倒掉。常常同学们就会打满满的饭,不管自己吃不吃得完,心里想的是:多大一点后面的人就吃不到了,他们就要到食堂打了。所以每个人都会大许多饭,唯独最后几个人只能打一口饭。因为饭桶里面的饭只剩一点点了,而那些打饭打的多的人的饭往往会倒掉。因为他们根本吃不掉那么多的饭。倒掉的饭就会浪费了。因为这样的浪费,令我们的母亲中华人民共和国浪费了许多不应该浪费的金钱,这些金钱是有的人家一辈子也赚不到。现在大家都忘了李绅的《锄禾》“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同学们,我们一定要珍惜资源,不要浪费资源“从节俭变得奢侈容易,从奢侈到节俭则很困难”所以我饿每年要珍惜资源。江苏南京江宁区陶吴中学初一:邓醒400字 初一 议论文
-
珍惜粮食,拒绝舌尖上的浪费人们常说“民以食为天下”,这句话可一点都不假,吃饭是人类生存的第一需要嘛!现在人们的生活水平是越来越好,可是现在浪费粮食的现象也是随处可见,“节约粮食”也渐渐被大家忽视和淡忘了。我国的人口众多,已经高达十四亿人口了,而我国的耕地面积仅占世界耕地面积百分之七,百分之七的耕地却要养活占世界百分之二十二的人口!这我完全想不到。在这个世界上,足足有十亿人口饱受饥饿的折磨,在全球各地,平均每年因饥饿而死亡的人数可高达1000万,这是一个多么触目人心的数字啊,如果全中国每人浪费一粒米,堆积起来可不是一个小数目,那些米又可以帮助多少缺粮食的地区呢?假设我们每天的食物减少浪费百分之五,就可以救活超过400万人!小时候,我们嘴上常常挂着:“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首古诗,可是我们到底有没有做到呢?农民们每天都要在田地间来回忙碌,播种,施肥,除草……我们吃的每一粒米,都是由他们的辛苦劳作而成的,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爷爷更是因为以前中国缺少粮食,和他的团队一起发明了杂交水稻,而我们却还在因为浪费几粒米而感到不以为然。我看到这里,又想到每天我吃完饭后碗里残留的那数十颗米粒,不禁感到无比后悔。现在大家都提倡“光盘行动”,我们更应该从自身做起,不浪费每一粒粮食。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吧,珍惜粮食,拒绝舌尖上的浪费。550字 五年级 说明文
-
舌尖上的_不知不觉,高一已在我们的记忆里悄然离去,带走了一丝少年的轻狂,高二的生活也接近了尾声。站在高二的尾巴上,回想着高二的生活,高二特有的味道,强烈地刺激着我的味觉,忽地触到了酸酸甜甜的滋味……草莓味的高二告别了略带懒散的高一生活,亲切而又新鲜的环境,各具风采的老师,同学奋笔疾书的身影,一波又一波的冲撞着我的眼帘,于是常常有种酸酸的感觉,使我禁不住地流泪,有些失落,有些胆怯。草莓淡淡的酸味就如同我的高二生活。苦柚味的高二到了高二下学期,教学的进程更是一天天地加快,每天都忙忙碌碌,每天的时间都似乎很快的逝去,我常常感到一阵的无奈。唉,苦柚,入口的苦涩让我无以下咽,正如我的高二生活。薄荷味的高三体育课上,男生们在球场上挥汗如雨,在竞技中体会那份刺激和快感。女生则大多选择运动后坐在草地上,或看书,或三三两两的聊着天,在交流中收获友谊的快乐。在教室里,操场上,在同学们的眼神中,分明是属于我们的青春在跃动。哦,清新的薄荷味,我们的高二生活!西瓜味的高二在高二,虽然学习很紧张,但我感到的是充实,虽然也会感到压力,也会因成绩的退步而郁闷,但是总有同学会让气氛变得轻松不已,感到快乐。西瓜,甜甜的滋味,一如充满希望的高二!我用舌尖收集下我高二的点点滴滴,多彩的高二,多味的高二,在充满水果味的泡泡中,我快乐着……550字 高二
-
舌尖上的爱炊烟在屋顶上升起,犹如一缕缕轻薄的丝绸在风中飘荡……时光似乎又回到那个温暖的下午,暖暖的阳光照射在窗台的一角,厨房里咕咚冒泡的锅洋溢着幸福的味道……系着围裙的奶奶在热气腾腾的厨房里忙碌着,把一棵大白菜一层层地剥开来,又把最外面的几层菜叶放在一旁,只留下一颗小小的白嫩菜心。又取来另一棵大白菜,仍然如此,只留下小小菜心。我有些不解,奶奶笑了笑,眼旁的鱼尾纹淡了下去,摸了摸我的头说:“菜心是白菜中最好的一部分,最有营养,而外面的菜叶,保护了菜心,却饱经风霜。”看着奶奶慈祥的笑容,一种伤感突然袭上心头。是啊,奶奶就是外层的叶子,我就是受保护的菜心,奶奶为保护我不受伤害,饱经风霜,风吹雨打……奶奶手脚麻利地取出一整块牛肉,又用刀切成一片片,然后放下刀去热锅炒菜了。趁着这个空儿,嘴馋的我悄悄地快速拈起一块牛肉塞进嘴里,窃笑了起来。见奶奶没发现又拈起几块牛肉塞进口中,这次可没那么走运了,恰好被奶奶抓了个正着。奶奶用手中的小勺敲敲我的脑门,嗔怪道:“小馋猫,又偷吃!”可却没有一丝责怪之意,还边说边拈起一块牛肉塞进我鼓鼓的嘴里。奶奶把牛肉推进锅里,加进各种调料,用铲子不断翻炒,再盖上锅盖,焖了几分钟,关掉火,举起锅,倒进碗里。奶奶撩起围裙擦了擦手,拿出筷子夹起一块牛肉递到嘴边吹了吹,放在我的嘴里。我享受地闭上眼睛,熟悉的味道回荡在唇齿间……550字 初中
-
舌尖上的美味舌尖上的美味秋风起,蟹脚肥,秋天正是吃螃蟹的好时节。10月2日,爸爸值班回来买来了8只大闸蟹,它们呈灰绿色,如我手心般大小。最引人注目的是前面两只大钳子,张牙舞爪地摆动着,威风凛凛。我十分兴奋,嚷着让妈妈快点烧螃蟹。大约过了20分钟,厨房里飘来了阵阵蟹香,螃蟹出锅了,这时,它们的颜色变成了橘红色,很诱人。阵阵香味扑鼻而来,馋得我直流口水。我迫不及待地抓起一只螃蟹,“哎呀,烫死我了!”我边叫边甩手。爸爸瞧我这猴急的样,笑着说:“心急吃不了热豆腐。你别急,慢慢来。”片刻后,螃蟹没那么烫了。我马上拿起一只螃蟹,掰开蟹壳,黄灿灿的蟹黄展现在我的面前,油亮油亮的。我忍不住添了一口,“真鲜,真好吃呀!”妈妈帮我在蟹壳里倒了一些醋。我蘸了一点儿醋,咬了一口蟹黄,油而不腻,甭提多鲜美了!顿时,我食欲大开,三下五除二,很快就把蟹壳消灭得一干二净了。我抹抹嘴巴上的油,拿起圆鼓鼓的蟹身,用力一掰,饱满的肉暴露在我面前,白白的、嫩嫩的,真馋人。我轻轻地咬、慢慢地品,软中带劲,太好吃了。吃完蟹身子,我开始对付蟹脚。我拿起一只大钳子,用力一掰,使劲一咬,嘴巴一吸,一大块肉滑进了嘴里。我细细嚼着,悠哉游哉,一旁的爸爸笑呵呵地说:“你真是一个小吃货。”终于,一只螃蟹被我吃完了,嘴里还留着丝丝鲜香。我咂咂嘴吧,意犹未尽。秋天是个丰收的季节,在这美好的季节里,有许多美食正等着我们去细细品尝呢。550字
-
舌尖上的青海早就听说青海的景色很美,但当我到了青海后才发现青海的美食和景色竟也不相上下。一到青海,当地的叔叔就把我们接到一个隐藏在防护林中的野炊基地。一下车,迎接我们的是洁白的哈达和三杯酒。这三杯酒可是大有名堂呢!叔叔告诉我,这三杯酒叫“下马酒”。在古代,人们没有汽车,只有骑马去拜访远方的朋友。因为旅途十分遥远,所以客人到达时会很劳累,于是主人就会用这三杯“下马酒”来迎接客人。这三杯酒,可不能是普普通通的酒,必须是地道的白酒或青稞酒呢!喝完了“下马酒”,我们就被带到一张准备好的大桌子前坐下。好客的当地人先端上一盘青稞面饼,再端上一盘“狗撒尿”,然后再捧上一大盘凉皮,这样开胃菜就上齐了。我认为其中最有意思的就是“狗撒尿了”。它之所以叫这个奇怪的名字,是因为它在做好类似于麦糊烧一样的皮后还要再淋上一层酥油,而淋酥油的样子就像狗撒尿了。在开胃菜之后,我们把肚皮都敞开了。当地人紧接着端上了主菜——全羊宴:羊肠、羊肚、羊排、羊腿……一切与羊有关的美食应有尽有、一应俱全。就拿羊排说吧,这里的羊排色泽晶莹剔透,远远的,一股清新的青草味钻进了我的鼻孔,让人迫不及待地想尝尝。我抓起一块羊排,塞进嘴巴,酥软中带着韧劲,极其可口,就着特别酸特别浓稠的自制酸奶我一口气就吃了个肚儿圆。青海的美食真让我流连忘返。在回家的路上,我还一直请求爸爸明年再带我去品尝青海的美食呢!550字 四年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