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行650字

知-行

650字 六年级 议论文

我认为,知,是知识,是学习,是探索,是认知。行,是旅行,是实践,是所见,是行动。

孔子认为有“生而知之者”、“学而知之者”和“困而学之者”。他既重见闻,又重思索,并主张知行结合,学以致用、言行一致;墨子把认识的来源归结为“闻之见之”,主张“口言之,身必行之”;孟子主张人有“良知”、“良能”,认为人的道德认识是先天的;老子持“不行而知”的观点,主张“不出户,知天下”;庄子则根本否定人们认识的必要性和可能性,主张“齐是非”,“辩无胜”。荀子明确提出“不闻不若闻知,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

知的一种表现方式,是读书。一本好书,不仅是先人们的智慧结晶,还包含了他们的认知,对世界的理解。为什么这么说,是因为学习也是一种知。而读书,就是学习。学习书中先人的见解,琢磨他们的观点,揣摩他们的思想,吸收书中的精华,丰富自身。书,承载着作者不同的心情。或宁静,或激动,或沉寂,或……而我们看书,就是在他们的想法里畅游,与他们创造的人物交流,甚至看见他们所看见的。这就是读书。

读书和学习,包含了知的所有。

行的一种表现方式,是旅行。人生的意义,在于行动。如果固守在原地,不去看看奇妙的大千世界,那么,无论读再多的书,眼界也始终有限,视野也不能真正的开阔。所以,行,也同样重要。我们要把从书中学到的,运用到生活中,让知和行互补互助,将知的积累应用到现实世界的改造中,为社会创造出财富,以及这个创造过程中体现的精神。

知和行更重要的,体现在人生。人生,其精神之一在于探索。人类从婴儿起便开始探索,探索说话的方式,日常的行为,并学习。人生,其精神之二是实践。把所想及所得实践在现实生活里,取得成功,证实想法,这是知和行在人生中的意义。

学习,认识,实践,再学习,再认识,再实践。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这就是知行。

我要知行并重去书写,去描绘,去创造我的精彩人生!

我在读书中得到快乐

550字 初三 记叙文

书是一位充满智慧的老人;书是一把万能的钥匙;书是你前进时的强大动力。我喜欢书,我爱读书,当我每读一本书我就像重走了一遍人生。都能给我的生活、学习中带来启示与感悟。

读书的时候,我跟着书里的感觉走。书里的主人公难过时,我也会闷闷不乐,而主人公高兴快乐时,我也会高兴地手舞足蹈不亦乐乎。可能是我天生就喜欢这个feel吧!

妈妈总是说我是“疯子”,因为我每次看到新书的时候我就是不吃饭、不睡觉也要看完,如果不看完我总是心里痒痒的。也因为这个“怪癖”让我养成了讲信用的好习惯。如果我答应了别人的事情的时候我就会遵守承诺,我在读书中学会了诚信。

我是一个小吃货,但在美味的食物和书的面前,我会毫不犹豫的选择书。因为我在书中所得到的“营养”远远多于在食物中所得到的。我是一个蛀书虫,我所有的书几乎都被我毁容了,这是因为当我没书看的时候,我就会拿出以前的书再重复看,我每重新读一遍就有不同的理解,让我对事物有多方面的见解。

我从书中学到了许多,学到了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雄心壮志;学到了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广阔胸怀;也学会了杜甫“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远大抱负。在书中,我与他们成为了挚友,在书中,他们给予了我知识。

通过读书,让我受益颇多,让我的文才有所提高,开阔了我的视野,让我的知识面得到扩宽。让我在书的海洋里自由翱翔。尽情享受书带给我的幸福。

暖暖的阳光,捧一杯香茗,读一本好书,享受书带来的快乐!我在书中得到快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六年级
议论文
65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