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翁亭小记
安徽省滁州琅琊山上因为有了醉翁亭,使得这座原本普通的山闻名于世。从亭中流淌出的“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欧阳修爷爷这千古名句,成为一个传奇的旅游胜地。
今年秋季的一个双休日上午,妈妈带我去了一趟琅琊山游玩。清晨,湛蓝的天空万里无云,好像被清水洗过一样。在驶往琅琊山的旅游大巴上,我和妈妈有说有笑,加上导游阿姨风趣幽默的话语,更增添车内明热闹气氛。从南京到滁州琅琊山的路途并不远,汽车行驶了一个多小时便到达琅琊山下。下车后,导游阿姨领着我们走过古朴的山门牌时,我看见“琅琊山”三个大字苍劲而飘逸,从导游阿姨嘴中得知,这三个字和醉翁亭三个字,都是大文豪苏轼爷爷的真迹,这字真漂亮,苏爷爷不仅写了一手好文章,也写得一手好字。
我们沿看蜿蜒的石板路走着,路两旁是挺拔的参天大树,一棵棵大树像一位位威武的解放军战士,守护着浓荫苍翠的琅琊山,这些大树像披了件绿色大衣,一片连着一片的绿,仿佛把四周的空气都给染绿似的。走了没一会儿,我终于看到了向往己久的醉翁亭。醉翁亭占地1000平方米,整个亭子像一只即将腾飞的白鹤,亭子依山傍水,亭台小巧别致,清澈的溪水声,树上乌儿的鸣叫声,给醉翁亭一种幽静的韵味。
导游阿姨告泝我,当年,欧阳修被朝延贬到滁州时,他特别喜爱琅琊山的灵气。经常在办完公务后,他便到山上来游玩。一天,欧阳修和一位和尚下棋,突然天空下起大雨,他和老尚以及在旁边观看下棋的人,被这场大雨浇成落汤鸡。于是,有人提议在这里兴修一个亭子,这样即可以避雨,也前来该处游玩的人提供休息的场所。
不久,当地人在便在山上建了一座亭子,亭子建好后,取个什么好名字让当地人犯了难。一天,欧阳修喝醉洒后来到这里,他醉熏熏地望着亭子沉思一会后,为这座亭子取名为‘醉翁亭‘,并写下他那篇脍炙人口的《醉翁亭记》。我站在亭子西侧的宝宋斋,望着室内两块石碑上,镌刻的《醉翁亭记》全文。此时,我心中有种想喝酒的冲动,想知道当初欧爷爷是如何在醉酒下,写出这篇传世之作的。
回家路上,琅琊山上古树,小桥,溪水,亭阁和寺庙等,构成了一幅醉翁亭的山水画卷,留在我的记忆里。
五年级:肖泽青
醉翁古中聚
环古皆楼也,其西南诸湖,人杰地灵,望之蔚然而深秀者,古中也。路行六七里,渐闻孩童嬉戏而徘徊在路上之间,热闹也,湖回路,有楼翼然临于湖上者,古中也。作楼者谁?山之僧柯庆明也。名之者谁,我也不知道也。才哥与同学来饮于此,饮少辄睡,而年又最低--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同学聚会欢乐也。球场之乐,得之心而寓之球也。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古中暝,晦明变化者,古中之朝暮也。食堂发而幽香,草地秀而繁阴,微风高洁,夕落而昏出者,古中之秀丽也。朝而往,暮而归,古中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至于打球者于球场,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老师的儿子也。古中暖阳,温馨而惬意,拿钱买酒,人欢而酒洌,食堂煮菜,杂然而前陈者,宴酣之乐,非丝非竹,投篮中,扑克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爱困的人,颓然乎旁睡者,才哥睡也。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各回个的家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同学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大树之乐,而不知人之乐:同学知聚会之乐。而不知道才哥心中之不舍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才哥也。才哥谓谁?古湖张泽铭也。8月27日,不平凡的一天,难以忘记的的一天,8月27日,在经历过3年的相处后,分开几个月,又重新聚会的一天,聚完还要等好久好久才能再聚的一天。8月27日,九二的每个人都忘不了的一天。在以后的日子,九二的同胞们会各奔东西,但没事,不要叹息,有了无奈的离别,才会有下一次更好的聚会,再次祝愿九二的每一个兄弟,姐妹--以后能好好的。期待多年后的相聚,期待学业有成的你们,期待,期待。各自安好。九二,下次再见。
福建漳州南靖县南靖县第四中学高一:高一一班张泽铭
相关推荐
-
醉翁亭记山环滁州以竞秀态,琅琊深秀渐闻水声,一片碧波环绕的醉翁亭已化作乐趣的统一,已留下雨打风吹的痕迹,深深地刻下了当年醉翁的足迹。与民同乐,乐在山水,领会在心。山水相映之美,将绿水与青山环绕。树的绿是没有边缘的,仿佛在向四周扩散,连空气中都弥漫着绿的气息。水的秀不在于是怎样清澈,而是倒映着天空与山的影子,这绿色与蓝色调和,勾勒出另一片天地。酿泉水在山间倾泻,弥漫着酒香的诗情在酿泉水中流淌,与水一道迎面倾泻而来。人醉在景中,仿佛是人正在水汽中弥漫。与民同乐,乐在宴酣,畅爽在酒。在溪水中捕鱼,用泉水酿酒,这是生活中最真、最醇、最清新的滋味。野味山珍,杂乱摆开,美酒前陈,游戏欢乐,没有拘束,撇开身份,这就是太守的酒宴。没有名贵的酒菜,没有拘束人的礼节,有的仅仅是一派欢乐祥和的景象,一片热闹轻松的气氛。于是,连滁州的人民都这样轻松地生活,快乐地游玩,酒气弥漫了整座城市。与民同乐,乐在其乐,以人为乐。朝暮变换之美,树林禽鸟和鸣,在这一派自然之景中,太守与游人共同欢乐。人民因视与太守同游为荣幸而快乐,而太守却以人乐而乐,将醉与乐统一,从中便得到了精神的升华,于是便练就了醉翁与民同乐的旷达。四季更迭,朝暮变换,伴随着日升日落,云归云散;花开花落,水落石出,无穷尽的变化,变化着的角度,一同演绎着无穷的乐趣,将山水之秀丽发挥到极致。三乐归一,便是与民同乐。乐到极致,终归还与山水。550字 五年级 散文
-
醉翁亭记读完《醉翁亭记》,任谁都得发出一声惊叹吧!近千字的一篇古代散文,却勾勒出如此美景,怎叫人不惊叹呢。文中,浓墨重彩地渲染出一个山间清妙,小溪傍山,珍禽飞鸟,无不令人咋舌。一句“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更是让人倍感逍遥。文末,又详写了众人玩乐的场景,设想,倘若没有这众人,这《醉翁亭记》不就少了一份热闹,而在这醉翁在乎山水之间,不也少了份亦师亦友的情义在弥漫了吗。再完美的事物也永远及不上人间的真情呀!让我们走出醉翁亭。小学将要毕业,在班主任的生日会上,同学们干了许多的搞笑事,到最后都忘了吃生日蛋糕,这生日蛋糕可不一般,三层奶油,一层黑巧克力,各色水果,光是看,就让人垂涎三尺。因为我住得和老师比较近,所以由我送老师回家,但是,在路上,一辆摩托车如公牛般发疯地朝我冲来,一下就把我手中的蛋糕撞倒在地,蛋糕“血涌不止”,喷挤出来的奶油四处飞溅,我不幸中了几弹,可我哪还顾得了这些,则要去把蛋糕端起,突然耳边响起了老师的声音:“别动!”我以为老师会批评我,看着老师脸上焦急的神色,手中因急得发颤而抖的纸巾,我明白:我错了。老师之后说:“你都脏成这样了,还碰它干嘛再好的蛋糕,我也不要了!”那烂了的蛋糕,变了,变成了和老师一样美的花。再想想,还是生日,不是别人的,而是我的。那天,我被罚打扫卫生,本来想和同学开个party的,但是这样还怎样开呀!这时,我看见另一人拿起了扫帚,是我的好朋友,我笑着问他:“我被罚,你打扫卫生干嘛,不回家吗”“有难同当!”灰尘也变成了花,和朋友一样美的花。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更在人间真情中!让我们走出醉翁亭吧。点评:语句通顺,句意流畅,言辞优美,叙写形象、生动、鲜明,语言表达能力较强。脉络分明,层次感强,叙气说井然有序,纤毫不乱。情节波折性较强,于平常之中生意外,能引起读者的注意。750字 五年级 读后感
-
醉兰亭天朗气清,吹面不寒是惠风,牧童横吹短笛,轻笔描绘深情,会稽山阴群贤毕至,散香凝露登兰亭。青山绿水鸣,逸少饮酒词墨腾,曲水流觞,一序无尘谁及故园情?几度暗香盈袖,醉兰亭-——题记-执笔勾勒飘若浮云的《兰亭序》,矫若惊龙的变化是如此繁华落尽的美丽。我不知道多少文人墨客醉于你惊世的容颜,这一醉又是几个千年,我用思绪追溯你的曾经,那是永和九年的春日,你泼墨涛于晴空,寄幽情与天地。墨色染透卷轴,挥毫一幅行云流水翰墨千秋。在崇山峻岭之间,茂林修竹环绕,一弯碧水之间漂浮着不问世事的放浪形骸,一觞一咏无不在浅吟低唱着旷达的游目骋怀。清酒洒落于华裳,你向千年之后凝望。你用水的清雅来渲染墨色的芬芳,墨香屡屡,群山苍翠,兰亭描殇。清风为伴,修竹为友,虽借生花妙笔却无法描绘你的模样。此地高朋满座,盛友如云。溪边漫舞伴着灵动的泉水,一身飘飘仙骨昂然而立于逍遥之间,斗酒千篇,醉于此间。面对如此盛况,你,怎么能无动于衷,是谁笔走龙蛇写尽世间沧桑?是谁放怀天地纵情于曲水流觞?是谁用苍劲的点画成就这一醉就是千年的兰亭幽香?没有丝毫疑虑,是你,王羲之,尚韵,尚意,尚风神超然,尚飘逸之气的绝妙之笔。一缕沁人的墨香,一次深情的邂逅,一场风雅的聚会。文人雅士用手中的竹毫抒发心中最浪漫的诗篇,挥洒今生至纯至美的情愫。清酒一杯接一杯,华章一篇连一篇,激扬文字,醉卧兰亭,翠影叠瀑,快哉!快哉!修竹万山,白鹅飘浮于水面,尽舞身姿翩然,倒映在一池春水之间。好一幅生趣盎然,曲颈向天,在碧波里展开的画卷,鹅儿的风姿啊,恰似画中的洛神,正如人间的谪仙。这一切都伴着春日的花香飘入书圣的眼帘,穿越悠悠岁月千年,我仿佛看到你擎笔急书的姿势镌刻在会稽山前。你缱绻的笔在帛纸上垂钓峥嵘岁月,那微醉的紫毫勾勒出的连绵沉醉了一池的俏雅华章。千年的沧海桑田,云卷云舒,几世岁月的沉积,潮起潮落,都没能掩盖你的星月般的光华,在今日会有一口齿不清的伶人来践踏《兰亭序》你绝美的容颜,或许是对你风采的神往,抑或是对名利的狂热,用没有丝毫韵味的嗓子来撕扯你的隽秀婉约,情字何解,怎么吟唱你都不对,而他,周杰伦,独缺对兰亭的钟情与理解,雾涣风月,亦敢为题序等你回??悲夫!!一曲醉人的《兰亭序》被如此吟唱,手书无愧,众生无罪,天下第一的流水行云的墨迹,无惧人间是非。逸少的水墨,书圣的神韵,羲之的超然。醉卧兰亭间,一缕墨香,一段传说,一池春水,互相诉说着情缘。一缕墨香醉了那滴朝露,一段传说隐约如画,一池春水碧波摇曳着《兰亭序》绝色的容颜。你细看,行云的点画中间,哪一笔不是一幅春雨杏花清新隽永的江南笑颜。这迷人的季节,向之所欣尽在俯仰之间,我怎能不沉醉于此间…1000字 五年级 散文
-
小记拾起散落的红叶回忆绕成的一个圈寻不见一枚支点手臂已坠落身侧苦视那寒冷的桌面碧水似将我包容我已转不回起点五年级:曹瑞琪作文网专稿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50字 五年级 散文
-
亭亭荷花作文盛夏之时,荷花开了,亭亭玉立。荷花,中国十大名花之一。以往多少文人墨客为她挥洒文思,赞她高洁,在我心中荷花不仅外形甚美,而且内在颇为无邪。靠近夏日荷塘,一股幽幽的清香萦绕鼻间,久久不散,深入心扉。抬头间,满目的荷叶,绿绿的,蓬蓬的,颇有“接天莲叶无穷碧”之景。粉里透白,白里渗粉的荷花在荷塘内显得极光耀眼,似星辰,如粉晶,确有“映日荷花别样红”的韵味。荷花,水生植物,性喜相对稳定的平静浅水,湖沼、泽地、池塘是其适生地。荷花正如周敦颐的《爱莲说》中所说的“莲,花之君子者也”。她不爱像牡丹一般高贵得生活在世人的眼中,也不爱像菊花一般隐逸在陶渊明心中,更不爱同蜡梅花一般傲立于白雪之上,“凌寒独自开”。她只愿在热情如火的夏日里留下自己纯洁的倩影。花叶清秀,花香四溢,沁人肺腑,这就是荷花,有着迎骄阳而不惧。“出淤泥而不染”的气质,“濯清涟而不妖”的精神。所以她是人们心目中真善美的化身,吉祥丰兴的预兆,更是佛教中神圣纯洁的名物,也是友谊的种子,佛教以莲花象征弥陀所居的净土,因莲花吉祥清净,能悦众心。其次,莲花有四德:一香,二净,三柔软,四可爱,她美似天仙,不可方物啊!荷花有清心醒脾,补脾止泻,养心安神明目,补中养神等药用价值。另外,她还能作为食用的上好材料。常言道:“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讲得就是那莲子了。莲子虽苦,其药用价值也是不可小觑的,这不就正应了古人云:“良药苦口利于病”之意吗?吃它可以用来强血,隆血压,何乐而不为呢?她的花瓣晒干后也能用于制成食品,香而不腻,甚合心意。荷藕,大家肯定都尝过,是不是味道超爽呢!荷花,她有着多种的花型,如单瓣的,复瓣的。她有多样的花色,如白色的,粉色的,深红的,淡紫的。她充满了神秘的美,令人移不开眼。亭亭荷花,幽幽清香,窈窕身姿,这已不再是用语言文字所能畅谈的美了。不必说她的生活环境,也不必说她的价值极高,单是那娉娉之姿,就够人神往了。750字 五年级 状物
-
丰碑醉翁亭去琅琊山,缘于最近一次文学笔会。那日天气阴晦,从合肥动身时,车窗外不时有几丝梅雨飘忽,潮湿着人的心情。当汽车进入滁州地界,天乍放晴,云散日出,我们一行笔会的朋友欢呼雀跃,心情豁然开朗。谈笑间,就到了琅琊山麓,望见山门牌坊以及巨幅镂花门额上镌刻着苏东坡书题的“琅琊山”三个大字,一对威武的巨大石狮镇守在大门两旁,颔首迎宾。知道琅琊山,是因为宋代文坛盟主欧阳修的《醉翁亭记》,在中学课本中读过,也无数次在课堂上给学生声情并茂的讲解,并透过文字想象,由想象而神往。琅琊山古称摩陀岭,相传西晋时琅琊王司马睿率兵伐吴曾寓居于此,及其称帝后,后人改称摩陀岭为“琅琊山”。导游小姐插科打浑,一句“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引起客人哄然大笑。但依我看来,琅琊王该也是一个懂得山水和亲近山水的人;钟灵毓秀,莫非琅琊王先沾得了几分山水造化,才有后来的发迹。行走在琅琊山古道上,山路实则是一道峡谷,两旁茂密的树木渐次伸展到隐约的山峰,无涯的绿。据史书记载,自唐刺史李幼卿之后,唐、宋诸多文士名人如相继出守滁州,修筑城池楼馆,开发山川名胜,传下众多名篇佳句。文以山丽,山以文传,琅琊山声名日隆,文人墨客、达官显贵,纷纷前来探幽访古,题诗刻石。置身于无限的山光水色之中,一处处人文景观历历在眼,何等惬意!此刻,踏在无数先贤名士走过的古道上,树木葱茏,遮天蔽日,恍惚进入时光隧道,自身也成了远古先贤的一员。500字 初三 写景
-
雨中游醉翁亭周日上午,我和爷爷奶奶去滁州琅琊山了。那天天气还好,天空中稀稀拉拉的飘着毛毛小雨,既不冷也不热,爽极了。我们走进琅琊山大门,来到醉翁亭,只见亭子的屋檐上写着“醉翁亭”三个字,在旁边的墙上写有著名散文家、诗人欧阳修的介绍。在介绍的最后几行中,我终于发现了欧阳修最有名气的代表作--《醉翁亭记》,这使我顿时眼睛一亮,我想这附近一定有卖此书的,我要留心一下,一定要将《醉翁亭记》买回去好好看看。一会儿,我们又进了一间屋子,那里有两个雕像,其中一个便是欧阳修。根据我的猜测,那位手捧着书、乐呵呵的老者应该就是他了!往前走,可以看见面前有花有草,还有碧绿的大树。在密密麻麻的草棵旁,有一条弯弯曲曲的小径。再往前走,地上的绿色已逐渐消失,映入眼帘的是铺满青砖的地板,那地板大概因年代久远的缘故,变得很疏松了。后来,我们来到一个小商店,那里的小玩意儿挺多的,有水壶、对头小猪、魔方等,我从中挑了一本《醉翁亭记》。350字 小学 写景
-
雨中游醉翁亭周日上午,我和爷爷奶奶去滁州琅琊山了。那天天气还好,天空中稀稀拉拉的飘着毛毛小雨,既不冷也不热,爽极了。我们走进琅琊山大门,来到醉翁亭,只见亭子的屋檐上写着“醉翁亭”三个字,在旁边的墙上写有著名散文家、诗人欧阳修的介绍。在介绍的最后几行中,我终于发现了欧阳修最有名气的代表作--《醉翁亭记》,这使我顿时眼睛一亮,我想这附近一定有卖此书的,我要留心一下,一定要将《醉翁亭记》买回去好好看看。一会儿,我们又进了一间屋子,那里有两个雕像,其中一个便是欧阳修。根据我的猜测,那位手捧着书、乐呵呵的老者应该就是他了!往前走,可以看见面前有花有草,还有碧绿的大树。在密密麻麻的草棵旁,有一条弯弯曲曲的小径。再往前走,地上的绿色已逐渐消失,映入眼帘的是铺满青砖的地板,那地板大概因年代久远的缘故,变得很疏松了。后来,我们来到一个小商店,那里的小玩意儿挺多的,有水壶、对头小猪、魔方等,我从中挑了一本《醉翁亭记》。点评:语言平滑晓畅,刻画细致,描写生动;句意含蓄委婉,暗含深意读毕如酒后余香,不绝于口。景物描写传神逼真,遣词造句贴切得体,景随情生,情景交融,呈现在读者面前的恰似一幅生动传情的写生画。文章融情于景,边绘景边抒情,善于运用打比方的手法,使文章生动具体。500字 三年级 写景
-
烟雨醉翁亭--何为写景作文:烟雨醉翁亭--何为幼时背诵欧阳修名篇《醉翁亭记》,辄为之神往。那四百来字的文章用了二十一个“也”字,那统率全文首句“环滁皆山也”的非凡笔力,那“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成为生活语言中的常用典故,在在都使人心折。去秋我应邀首次到滁州,终于领略了一番文中历历如绘的琅琊山胜景,觉得这一片名山名水早被欧阳修写完,不知该从何处落笔。想不到今年十月我又有滁州之行,以醉翁亭命名的首届散文节就在那里举行。不同于上次秋阳明丽,这次是秋雨连绵。同行的市委宣传部长举伞笑着说,《醉翁亭记》写尽琅琊山的四季景观,以及山间晨昏晦明的变化,惟独没有着笔于雨景。这一"点评"使我憬然有所悟。那天驱车出城,在琅琊古道下车步行。湿漉漉的宽阔青石板道长约二里许,道旁两侧,浓荫蔽空,如入苍黑色的幽寂之境。时或可见古栈道的车撤,使人想像遥远的岁月。行经一座绿苔斑斑的古老石桥,举首可见林木掩映的亭台楼阁,有一组苏州园林格局的建筑紧靠崖壁下,这就是传誉古今的醉翁亭所在地。醉翁亭在宋朝初建时,其实不过是一座孤立的山亭。史载九百多年前,欧阳修被贬滴到滁州任太守,为琅琊山的秀丽景色所迷醉,在职约两年三个月时间,感怀时世,寄情山水,常登此山饮酒赋诗。琅琊古刹住持增智仙同情欧阳修的境遇,尤钦佩他的文才,特在山腰佳胜处修筑一亭,以供太守歇脚饮酒。欧阳修时年仅四十,“自号曰醉翁”,即以此亭名为醉翁亭,其传世之作《醉翁亭记》盖出于此。雨中走向醉翁亭,恍如进入古文中的空灵境界,有一种超越时空的幻异感。过了古桥,骤闻水声大作。原来连日多雨,山溪水势湍急,水花银亮飞溅。小溪流绕过一方形石池,池水清澈澄明,此即欧文中所说的“酿泉”。掬水试饮,清甜无比。不知道这立有碑刻的“酿泉”是否即太守酿酒之泉。将近千年以来,沧海桑田,历经变迁,最早的醉翁亭只能存于欧文之中了。然而,山水犹在,古迹犹在,醉意犹在。人们是不愿《醉翁亭记》中抒情述怀的诗画美景在人间消失的。想必是为了满足远道而来访古寻幽者的愿望,现在的醉翁亭发展为“九院七亭”,又称“醉翁九景”,都是历代根据欧文中的某些意境拓展兴建的,远非囊时"太守与客来饮于此"的山野孤亭可比。例如门楣上题着"山水之间"和"有亭翼然"这一类小院,其名皆取自欧文。这组建筑中,多半又以"醉"与"醒"为主体,后者如“醒园”和“解醒阁”,似乎欧阳修常常喝得烂醉如泥,非醒酒不可。其实未必如此,这位太守自己说得很明白:“饮少辄醉”,“颓乎其中者,太守醉也”,我看都是一种姿态。他的本意"在乎山水之间也",即使带有一点醉眼朦胧中看人生世相的意味,实际上也是十分清醒的。今之醉翁亭位于正门的东院,是一座典雅的飞檐亭阁。亭侧的巨石上刻着篆书的“醉翁亭”三个大字,碑石斜卧,宛然似呈醉态。斜风细雨,在亭内亭外徘徊良久。旋即到亭后的“二贤堂”。这“二贤”有几种说法,一种较为可信的说法是指欧阳修和苏东坡。这里有一座新塑的欧阳修高大立像。屋外漫步时,忽然觉得,有些古迹还是"虚"一些,回旋的余地大一些,更能激发思古之幽情,归根结底这也是爱国主义的感情,我如是想。从“二贤堂”向西至“宝宋斋”,进入明建砖木结构的狭小平屋。屋内有两块青石古碑,嵌于墙垣之间,高逾六尺,宽约三尺。两碑正反面刻着苏东坡手书的《醉翁亭记》全文,每字足有三寸见方。"欧文苏字",勒石为碑,稀世珍宝,何等名贵!然而在那灾难的十年间,竟有愚昧狂暴之徒以水泥涂抹古碑上,铁笔银钩,几不可辨。这两块巨型碑石,既是历史文明的见证,又是野蛮年代留下的印证。游人驻足而观,无不为之长叹。虽然近年来另建六角形仿古“碑亭”一座,将“宝宋斋”中的古碑加工拓印后另立碑石于此,然较之原件逊色多矣,成为永远无法弥补的缺憾了。首届“醉翁亭散文节”开幕式的会场,设在碑亭后侧的解醒阁内。解醒阁是仿明代建筑,与醉翁亭各处一端,一醉一醒,遥相呼应。是日也,来自南北各地的散文同行们济济一堂,大有为散文事业扬眉吐气之概,是一次难得的盛会。有几位老朋友未能如期赴会,未免遗憾。会上相继发言时,我只管眺望廊檐外的美景。琅琊山的层林幽谷,浓淡深浅多层次的绿色,在烟雨迷离中化为漫天绿雾,令人目迷神驰,酩酊欲醉。忽发奇想,这次冒雨游醉翁亭,上溯近千年,当人们追踪当年欧阳修在琅琊山与民同乐的游迹,岂不是介乎时醉时醒或半醉半醒之间,才能约略领悟其中的况味么?醉翁亭院墙外,迎面一片森森然的参天古木,树冠巨大如华盖,俯临着奔流不歇的山溪。据植物学家鉴定,这片榆树迄今只见于琅琊山上,人称“琅琊树”或“醉翁树”。我以其树名寓有纪念意义,随手采撷一片带回来。何为(1922—)浙江定海人,散文家、剧作家。有散文集《青戈江》、《织锦集》、《小姑窗集》、《何为散文选》、《北海道之旅》等.1200字以上 高三 写景
-
亭亭复亭亭荷叶五寸荷花娇,贴波不碍画船摇。相到薰风四五月,也能遮却美人腰。眼前飘过一群身着青色百褶罗裙、腰间系着一根金丝线绣成的束腰、穿一双明艳粉红绣鞋的女子。她们低头间有着含羞;抬间间有着风情。安静时如幽兰之姿、有一种超然尘世的神情,她们幽静的与木桥相依伴;舞动时如鸿羽飘旋、明眸顾盼的神情,曼妙风情点亮碧水蓝天。空气中到处流淌着她们的清香,说不出的赏心悦目。她们是谁?是人间不食烟火的女子吗?是尘缘未了、情爱未断、落入凡尘的仙女吗?世间会有美丽娴静、清丽超俗的女子,可在她们的面容上依然还能寻到一丝世间的尘气。世间会有容貌绝色,如同仙女一样的女子,可她们倩影始终还差几分仙逸之气。世间的女子怎么能够比上她们?她们到底是谁?春天花儿喜欢绽放。桃花可以在一夜间烂漫,盛开在塘边、在斜坡、在路上甚至在你家的庭院前,大胆张扬着她的明艳、妩媚,妩媚中带着几分妖邪之气。几分妩媚、几分妖邪就吸引了诸多文人的目光,连风流英俊的才子崔护都没有逃过桃花的妖艳,结了一段桃花缘,更是误了功名。“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梨花也可以一夜绽放,梨花依然也可以象桃花一样开得喧闹、开得纷杂。一点、二点、三四点连不知名的小花都可以在春天开得惹人怜爱。但不是所有的花都开在春天,不是所有的花在春天都有着一张明艳、妖媚的面容。荷花在春天只会悠闲的打开她的心事,就算身边桃花再艳、梨花再美,丝毫都不会影响她的心绪。在春天她将心事慢慢发芽,然后找到适合自己的季节开放,开得飘逸、开得纤尘、开得孤傲。当春天花儿生命殆尽时,属于荷的花季就到了!夏是炎热、浮澡的,可荷花依然开得那么静谥。满眼碧绿,点点粉红、阵阵青烟,缕缕幽香。荷就这样亮相于夏日中,唤起人们的暇想。一池夏荷就是一幅中国写意花卉画:笔墨灵动、细腻传神,画风恬静淡泊,意境悠远。一池夏荷就是一曲中国丝竹民乐:池边柳树丛中的鸟鸣;池中的蛙声;徐徐清风似柔柔之手拨动青梗的声音;采莲少女坐在船间穿行荷叶间摇桨的声音;石桥上翩翩男子悠扬的笛声;偶尔有斑驳的月光拂过荷叶跳出了几个更动人的音符。一池夏荷就是一段中国汉唐古典舞:池中风姿绰约的人影、气韵流畅的风影、若实若虚的月影,引得无数众人感叹、赞许不绝。荷花凭借她的风姿自古以来得到了多少名人雅士们的青睐与赞颂,所以我一直不敢用笔墨去赞荷的风姿、颂荷的纯洁。从中国最早的诗集《诗经》到战国时期楚国人屈原的《离骚》;从汉乐府《江南曲》到南朝萧衍的《夏歌》都载入了关于荷的诗词。进入隋以后荷文化逐步进入了兴盛时期,咏荷诗词俯拾即是。众人皆知的唐朝王昌龄的《采莲曲》;千古难求的咏荷佳作北宋周敦颐的《爱莲说》;一直到近代朱自清的《荷塘月色》。诗人们把不同时期、不同姿态、不同感悟的荷带进我们的视野。不一样的时期、不一样的环境就会开出不一样的荷,不一样的赏荷者自然就会在心中开出不一样的荷。我依然清晰的记着:江南西子湖畔的荷。我始终认为江南的荷是不同于其它地区的,或许因为江南独有的水榭楼亭、黛瓦青墙、长街曲院就让江南的荷花蕴藏了无限的心事。那怕只是一荷一叶这样的轻描淡写,依然也能把荷的风骨诠释的淋漓尽致。西子湖畔处处映入眼帘的是一幅“接天连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动人画面,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景致,在西子湖畔中到处可以捕捉。江南的一抹抹烟雨也能唤醒荷的一段段爱情故事,故事中的点点滴滴都会碎成一湖青荷。江南的一抹抹烟雨就把荷的爱情系在了西子湖畔,一系就是千年。纵然一系千年,荷却愿永远沉醉在西子湖畔不愿醒来,江南的风情这一刻也就停留在了这里。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也开、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一池亭亭夏荷,一池亭亭秀莲,一池亭亭西子。1200字以上 高三 写景
-
《醉翁亭记》部编版九年级上课下注释11、《醉翁亭记》部编版九年级上课下注释①选自《欧阳修全集》卷三十九(中华书局2001年版)。欧阳修(1007-1072),字水叔,自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吉州水丰(今属江西)人,北宋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②【环滁】环绕着滁州城。滁州,在安徽东部。③【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树木茂盛,又幽深秀丽的,是琅琊山。蔚然,茂盛的样子。④【峰回路转】山势回环,路也跟着转弯。回,曲折、回环。⑤【翼然临于泉上】(亭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一样,高踞于泉水之上。临,居高面下。⑥【太守自谓也】太守用自己的别号(醉翁)来命名。⑦【意】意趣,情趣。⑧【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于心间,寄托在酒上。⑨【林霏开】树林里的雾气散开。霏,弥漫的云气。⑩【云归而岩穴暝】云雾聚拢,山谷就显得昏暗了。暝,昏暗。?【晦明变化】意思是朝则自暗而明,暮则自明而暗,或暗或明,变化不一。?【野芳发而幽香】野花开放,有一股清幽的香味。芳,花。?【佳木秀而繁阴】好的树木枝叶繁茂,形成浓密的绿荫。秀,茂盛。?【风霜高洁】指天高气爽,霜色洁白。①【负者】背着东西的人。②【休于树】在树下休息。③【伛偻提携】老年人弯着腰走,小孩子由大人领着走,这里指老老少少的行人。伛偻,弯腰曲背,这里指老人。提携,牵扶,这里指被牵扶的人,即儿童。④【洌】清。⑤【山肴野蔌】野味野菜。蔌,菜蔬。⑤【陈】陈列,摆开。⑦【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宴中欢饮的乐趣,不在于音乐。醋,尽兴地喝酒。丝,弦乐器。竹,管乐器。⑧【射】这里指投壶,宴饮时的一种游戏。把箭投向壶中,中多者为胜,负者按照规定的杯数喝酒。⑨【弈】下棋。⑩【觥筹交错】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觥,酒杯。筹,酒筹,宴会上行令或游戏时饮酒计数的筹码。?【苍颜】容颜苍老。?【颓然乎其间】醉醺醺地坐在众人中间。颓然,原指精神不振,这里形容醉态。①【阴翳】形容枝叶茂密成荫。翳,遮盖。②【鸣声上下】指飞鸟上上下下鸣叫。③【乐其乐】以游人的快乐为快乐。④【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醉后能够同大家一起欢乐,醒来能够用文章记述这事的人。⑤【谓】为,是。⑥【庐陵】庐陵部,就是吉州(今江西吉安)。800字 高二 叙事
-
醉翁之意不在酒每一次的秋游不管目的地是哪里,总能引起一阵阵暴风——一声声刺耳的尖叫。而对我来说,其实有着“非凡的意义”。早晨来到学校,同学们正热烈的讨论着,炫耀着包中那挨挨挤挤的零食,或其和他同学进行交易。车子上,同学们的嘴唇都在勤奋地劳动着,不是在高谈论阔,就是在往自己嘴里塞东西。空气中混杂着牛肉干、薯片、泡泡糖、棒棒糖的味道。地上都是亮闪闪的包装纸。在休博园顶楼的露台上,正举行着盛大的“美食宴会”,一块块五彩缤纷的垫布热烈的绽放着,上面精致的饭盒组合成了漂亮的图案。俗话说“醉翁之意不在酒”,我吗,秋游之意不在游,在于吃。我端端正正地盘腿坐在垫布上,那正经样儿像是做一件关系到国家的大事一样。“撕拉”一个零食包装盒打开了,露出了一个诱人的鸡腿;“刺啦”一声,包装打开了,露出了白白胖胖,有丰富的馅料的三明治;“刺啦”,甜饼盒子打开了,露出了撒着丰富巧克力豆的,甜甜的,软软的甜饼……场地上“撕拉”的声音此起彼伏,在我听来是优美的音乐。仔细看这些食物,比如三明治,外面的面包洁白无瑕,番茄鲜红鲜红的,在阳光下闪闪发光,生菜叶子又嫩又绿,上面附着一层浓浓的色拉酱。这些食品不仅外观好,味道那自然不错,我拿起一片小番茄味的薯片,一声脆响,土豆味和番茄味便弥漫在我的口腔中,酸的味蕾、甜的味蕾、咸的味蕾同时运作起来,一股清新的香气开始霸占我的味蕾了。大致看看就这么些零食,要是再分的细一些,那就多了,薯片有上好佳的,有乐事的,有番茄味的,有原味的……巧克力有德芙的、有健达的,有白的,有黑的……吃完了自己的,意犹未尽,只好厚着脸皮到人家那儿“蹭饭”了。叶音那儿有着小巧玲珑的寿司,王雯怡那里有有丰富汁水的果冻……可以举行一次小型零食展示会了!不知为什么虽然在家里也吃得到这些零食,但在秋游时吃是最好吃的。我觉得着是分享的快乐。在家里一个人吃,食不知味,没有人与我分享美味;而大家一起吃,看到大家满意的表情或对食物的赞美我都会感到有一种得意的心情。“醉翁之意不在酒”,我秋游的目的就是吃。800字 六年级 记叙文
-
成语故事:醉翁之意不在酒【注音】zuì wēng zhī yì bù zài jiǔ【出处】醉瓮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宋·欧阳修《醉瓮亭记》【解释】原是作者自说在亭子里真意不在喝酒,而在于欣赏山里的风景。后用来表示本意不在此而在别的方面。【用法】作分句;形容人的行动与言语【结构】复句式【相近词】醉翁之意【押韵词】回春妙手、免开尊口、低头倾首、捏脚捏手、进可以攻,退可以守、呼朋唤友、决命争首、白发相守、随风倒柳、拳不离手,曲不离口。【年代】古代【谜语】沛公舞剑【英文】thedrinker'sheartisnotinthecup【法文】avoiruneidéedederrièrelatête,unearrière-pensée【语文同步】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欧阳修《醉翁亭记》初中四册·课文·28【成语故事】北宋时期,滁州太守欧阳修在县城西南风景秀丽的琅琊山“酿泉”边的亭子里,经常约朋友一起喝酒,他给这个亭子取名“醉翁亭”,经常喝得酩酊大醉。因此他作散文《醉翁亭记》:“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成语示列】松坡果乐此不倦,我也可高枕无忧,但恐醉翁之意不在酒,只借此过渡,瞒人耳目呢。★蔡东藩、许廑父《民国通俗演义》第五二回【其它使用】◎ 到前一种酒店里去的自然是为了口腹的享用,后一种的顾客,却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假定这些喝酒的都是"名士",那么就得替他们在"名士"上面,加上"风流"二字的形容了。◎ 越是有点钱的女人对钱越是敏感,她们总怕别人接近她们是醉翁之意不在酒。◎ 暂不论其是否"醉翁之意不在酒",但其宣称的20多种图书销售渠道、30多种宣传方式,全方位、立体式、高投入、高风险的大手笔运作,还是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熊腊庆知道黄科长醉翁之意不在酒,看望他是假,要那套三室一厅住房是真,但黄科长不明说,他也不点破,于是打着哈哈,说:"难得难得。【词类符号】名词; 时间名词; 方位名词; 处所名词;人名; 姓氏; 名字; 地名; 机构名; 其他专有名词; 动词;联系动词;能愿动词;趋向动词;形容词;区别词; 数词;量词; 副词; 代词;介词; 连词; 助词;叹词; 拟声词;习用语;缩略语;前接成分;后接成分; 语素字; 非语素字。800字
-
翰墨涣曲水,酒香醉兰亭默然拂过兰亭的雕梁画栋,拂去上面累积着的尘埃,瞑着眼,仿佛回到晋朝岁月。午后的太阳悠悠悬于当空,树影斑斓中有落英缤纷,落在曲溪里恣意地旋转。氤氲的雾气,涣着甜黄酒酣畅的香气,与空气中的芳草香冗杂在一起。几处蒲团前的青瓷酒盅在曲水中打着转,在阳光下质感如玉,那是文人墨客在以文会友。贤才雅士云集于这午后恬然的兰亭,以曲水流觞,轮流赋诗,抒发壮志情怀。酒盅碰撞发出清脆的声响,与名流高士吟诗论议的声音相和,浮萍与簌簌的水花,倒映着青袍锦带的曲水微漾,沉鳞在水中略过小小的影子,为水色增添了一抹明红。作诗完毕,众人提议让集会的召集者为这次集会抄录的诗集作序。一位着青袍者从蒲团上站起,步入兰亭,众人跟随其后,信步走入兰亭。那人执酒在手,一饮数杯,坐到书案后,远望曲水之上的净空,略一思索,小童端过笔墨,他借着微醺的酒气提笔挥毫,如走龙蛇:“永和九年,岁在癸丑……”墨香渲染开去,荡漾在曲水的流音之中。黛字饱满流长,蕴秀的笔锋带着一种无言的劲道,在他的腕下流转,宣纸绵长,字字珠玑。四座皆惊,屏住呼吸,不敢大声言语,生怕惊扰了这有灵气的墨字。待他最后搁下笔,檀香的笔架轻轻摇动,雅士们才纷纷惊觉,执酒相贺,他爽朗地哈哈大笑,又饮酒还礼。时光与墨香似乎驻留在了那个时刻,那个晋朝的暮春下午时光。潇洒的字迹与爽朗的笑声,凝固在千古历史的冰晶中,凝固在淡墨飘香的兰亭里。现在,当我再次漫步于兰亭,看树荫剪碎的午后阳光投射下来,听曲水流淌的淙淙之声,仿佛仍能体会当时王羲之喷涌的心绪。那是只属于那日的潇洒,是泼墨般的魂,它就藏于兰亭之中,在兰亭的飞檐里,瓦当中,任意一处,等你来发现。拂去绍兴兰亭的灰尘,拂去历史的尘埃,我感叹那兰亭的文化流长之久,至今仍有当年的醉意。啊,这正是——。点评:语句通顺,句意流畅,言辞优美,叙写形象、生动、鲜明,语言表达能力较强。详略得当,主次分明,思路清晰。精挑细拣,素材似为主题量身定制。感情浓烈,如火山喷发,汩汩而出,能深深打动读者。全文清新秀逸,亲切委婉,朴素而不落俗淘,值得借见。800字 初二 散文
-
《卖炭翁》南山上有这么一位老人,认识他的人都绝对他只能用一个“惨”字形容,父母早亡,无儿无女,老伴十几年前也离他而去了,现在只能靠卖炭为生,真可谓“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所以老人每天只能没日没夜地砍柴烧炭,巨大的工作量压垮了他的身体,黑炭染黑了他的十指,炉火熏红了他的眼睛,烟灰把他的脸盖得面目全非。但天气渐暖而且炭商很多,这炭又能卖多少钱?只可勉强糊口而已。老人花白的头发因长久不洗打了结,从白穿到黑的衣服补了又补,几件完全不相配的衣服胡乱穿在身上。人们经常看到身穿单衣的老人向上天祈求天气更寒冷些,天冷炭才卖的出去呀。也许是老人感动了上天,这几天气温骤降,老人高兴地直抖。当天夜里下了一场大雪,鹅毛大雪真像是柳絮因风起。第二天,居民们起床看时,好一片银装素裹,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在干净的雪地上,还有一行深深的车轮印,一行牛蹄印,一行步履蹒跚的人脚印,那是卖炭老人披着毛毯,踩着厚厚的雪,赶着那头早就不适合拉车的独角老牛,带着自己所有的积蓄—千余斤炭进城卖炭去了。一牛一车死赶慢赶终于在晌午到达了市场,但老牛已经累得直翻白眼,大口大口地喘气,老人也是饿了一个晚上一个早晨,前胸贴后背,于是一牛一人坐在泥泞里休息。这时,传来了一阵马蹄声,马背上坐着两个雍容华贵的人,谈笑着过来了,原来是宫内太监。老人连呼不好,一下子爬起来,牵着牛就要走,可还是被太监发现了。一个太监眯着眼走近,“老头儿,你这炭,不错呀。”老人吓得忙说,“不好不好,您还是别‘买’了。”太监打个哈哈,“哪里呀。”说罢把牛鼻环儿拉过来,疼得牛直眨眼。老人上前一把抱住炭车,嘴里连叫,“不,不。”太监一把把他推开,沉着脸说,“老不死的,不想活啦?这可是皇帝的命令,想不想要脑袋了?!”老人坐在地下说:“可钱,钱……”另一个太监嘻嘻一笑道:“钱吗,这不给你了么?”说着把半匹红色薄绸和一丈有花纹的丝织品扔给了老人。老人急了,“钱,钱……”太监骂道:“死老头,给你点儿东西不错了,别得寸进尺。”说罢拉着牛回去了。老人呆在那里,半响,才回过神来。突然,他嚎啕大哭起来,那是他二个月的粮食钱呀!苦宫市也!800字 初三 记叙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