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侯祠游玩_650字650字

武侯祠游玩_650字

650字 初三

能攻心则反侧自消,从古知兵非好战。

不审势即宽严皆误,後来治蜀要深思。

——题记

武侯祠,乃三国遗迹,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悠久历史。走进它,宛如穿越了时空,回到了一千多年前的那个乱世。

跨过门坎,映入眼帘的是一钟巨大的鼎伫立杂那儿。一看,呵!好大的气派!它的结构与其它的鼎没有什么特殊的地方,但他的巨大使它释放出一种豪放的气息。刚走几步,便来到三国文化陈列馆。其中有各式各样的人物陶器,书法作品,更有那人工模仿制造的古栈道。做得惟妙惟肖,令人惊叹。仿佛已经亲自来到了那里。走出文化馆,接着跨进一道门后,便是那文臣廊和武将廊分别在左右两侧。武将廊在左,文臣廊在右。两边挂满了蜀国任务的肖像,如董晕,姜维等。接着是汉昭烈庙,里面供奉着蜀国帝王刘备的像。他头带皇冠,身穿龙袍,两眼微睁,一副帝王的气派。接着便到了真正的武侯祠,因为前面都是三国其它人物,而这里才是供奉诸葛亮的地方。

门前有一副千古流传的对联,就是我题的记。能攻心则反侧自消,从古知兵非好战;不审势即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虽然它已时隔多年,但它对于我们现代人同样适用。因为它正表现了“攻心为上”这一计策。武侯祠里的诸葛亮手持羽扇,端坐在椅子上,那种油然而生的气势让人肃然起敬,对这位“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蜀国重臣表示崇高的敬意。抬头仰望屋顶,有八个字:淡泊名志,宁静至远。不也揭示了人间的真理吗?看淡名利,静下心来,就能达到超凡脱俗的境界。实与陶渊明的“心远地自偏”有异曲同工之妙。

武侯祠一游,令人深深感到震撼。孔明的精神,意志,心境,不是用语言能够表达的。它需要我们自己去品味,沉思。正如“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

人生的选择_750字

700字 初三

莎士比亚说:“生存或者灭亡,这是一个问题。”在此的前提是什么?人生不是在做选择题。谁能给我一个理由?一个生存或者灭亡的理由?

事实上,人一辈子也说不了几次:“给我一个理由!”不仅仅是因为它是一个祈使句,因为它是我们表达中的潜台词。“为什么?”有人说,这就是潜台词,“给我一个理由”就潜伏在里面。当然它的意思也随着人们的语气的变化而变化,有人不屑一故、有人热情、有人激动、有人平静……从某种意义上来讲,特别是感情细腻丰富的、对语言很敏感的人;或是入世太深、熟谙世道的人,听说话的人的口气就知道“来者”善与不善。语气决定了人的态度。

别人总是不会答应平白无故的事,随之而来的一句“为什么”,反而会让别人下不了台——因为有些事是不便明说的。举一个俗一点的例子:送礼是从来不问为什么的。送礼者的潜台词更是不便明说了。

“有什么事明来!”如此爽快的确是好,但是某些事是不可能“明来”,也就是“暗里”。客客气气地用潜台词说话做事,会腐蚀一切。而相反,“暗里”的互相嘲讽,勾心斗角是现代人普通的把戏。然而,某些人天天紧张地提防别人找把柄嘲笑自己,却从来没有静下来想一想自己做了什么。有句话说的好:身正不怕影子歪!

我想我的语调还是比较温和。在我看来,随口一句的“理由”,有意或者无意地让别人产生了一丝丝误解。人总是人,每天摆出一副得力不饶人的样子,自己也不可能会舒服到哪里去。将心比心,如果别人对你没有好脸色外加斜眼相对,你又会如何想呢?有些事情是没有理由的,多问所谓的“理由”,并不是表现出了你的好奇心,反而增加了你自己的负担。就像王蒙说的“不设防”一样。凭什么“不设防”?为什么要设防?“不设防”没有理由,让理由见鬼去吧。

还记得有人说过:活得傻一点,单纯一些,反而成了一种强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初三
650字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