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板的变迁
清晨,我从睡梦中醒来,东方露出的鱼肚白宣告着新的一天到来。沐浴着晨曦,我来到学校,走进宽敞明亮的教室,映入眼帘的是雪白光滑的墙壁,整齐崭新的桌椅,铮亮平整的地板。我坐在座位上掏出课本,习惯性的抬头看了看讲台,眼前是一块多功能的“白板”,它和教室的一切组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天花板的灯明亮地照着,让人赏心悦目。我一天的学习生活就这样开始了,老师们通过讲台前硕大的“白板”开启我们探索知识的大门。对于黑板这个学习的窗口,我这个农村娃从入学到现在,目睹了它十年来发生的巨大变化。
读小学一年级时,我们的黑板是一小块木板,是真正意义的“小黑板”,在上面刷了一层黑油漆,再用一个H支架将它支撑起来,老师就是通过这简陋得不能再简陋的黑板给我们传授知识。上课的时候,老师一边写一边擦,一块黑板写不了太多的东西,遇到知识点特别多的时候,地需要反反复复的擦,又因为小学生做笔记太慢,老师只得停下来等我们抄完,一节课下来学到的知识根本没多少,光抄写就浪费了我们不少的时间。我时常听到老师抱怨:黑板太小,在上面写很浪费时间,把字写小点吧,后面的学生又根本看不到。
于是,拥有一块大黑板成了我们那个时候的奢望,转眼间,我升入了三年级,我们的这个愿望实现了,教室换了一块黑板,是“小黑板”的四五倍,称为绿板。我的梦想总算成真了,但是,随之而来的一个问题就是:粉笔灰充斥着半间教室,老师在大黑板上写的多了,粉笔灰也多起来了,那时候擦黑板的是一块破布,擦完黑板,时间久了抹布上的粉尘也积淀得多了,为了能把黑板擦得干净些,老师和学生擦黑板都要把抹布抖几下,于是“美丽”的粉笔灰也随风起舞。
“一身的粉尘”是对那时候教师的真实写照,一节课下来,老师手上沾满了粉笔灰,衣服上时不时也挂点彩。“苍苍白发”代替了一个小时前还一头乌黑的头发,受这“乌烟瘴气”的影响,学生们也因此离讲台远远的,谁也不想坐第一排。每天在黑板下方的地板上、课桌上、书本上,总是有一层粉笔灰,我的小学时光就是在这五彩的粉笔灰中度过了。
进入了初中,黑板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电子白板与计算机投影仪配合使用代替了传统的黑板加粉笔的教学形式,进行无尘书写,自由触摸使用。电子白板一改以前教学的单调,变得五彩缤纷,黑板不仅仅是老师书写知识的天地,还是老师给学生展示各种内容丰富的图片,视频等教学素材的平台,通过这块黑板,我们能学习的东西更多了,学习的兴趣更加浓厚了,黑板成为一个连接世界、连接知识与智慧的多媒体。时不时老师还让我们在这块黑板上展示我们课前准备的素材、互助学习的成果等。
短短十几年,黑板经历了由黑到绿、由绿到白的变化,它不再是那个贫穷时代老师和学生的尴尬,而是一群追求强国梦的人施展抱负的平台,成为响应习主席中国梦实践的号角;短短十几年,教学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一支粉笔、一本书、一块木制黑板的教学已成为历史,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开始走进学校、走进课堂,多媒体教学已普及,现代化的教学工具使教学质量有了很大的提高,现代化的教学方式,已经进入了各个班级。
70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各个领域都取得了巨大进步。小小黑板的变迁就像在讲述一个故事,也像一部纪录片,由单调的黑白卷演变成集音乐绘画于一体的综合媒体。这不只是黑板的变迁,更是时代的进步,而我们是时代的幸运儿,是成果的受益人,我们也将是推动未来时代进步的主力军!(尹珍校园文学)
邂逅那一缕村光
“醉”甜故乡水,“醉”美是乡音,水甜乡音美——胜似玉液琼浆,好比人间仙乐。
——题记
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下一地的碎影,微风吹过,袭来一股淡淡的花香,不由让人停下脚步,细细嗅来,那一缕香气竟如此熟悉,如此亲切。它缥缈似梦,我似乎多年不见,恍惚回到了故乡。离别家乡较多岁月,乡愁似袅袅炊烟般萦绕我心,剪不断,也理不清。
春风和煦,百花盛开。正值清明时节,背上行囊,踏上列车,前往我时常在梦中邂逅的故乡。踏上回家的路,我心潮澎湃,思绪万千,不知门前的花是否开得如当年那般灿烂,小狗阿黄还能不能认出我来。在平坦的道路上,列车安稳地向前行驶,耳畔播放着悦耳的旋律,如此安逸舒适的情境,把我带入了甜美的梦乡。“苒苒,快点,要迟到了。”小伙伴姚梦依又在催我上学。我很不情愿地睁开眼,天刚好擦亮,起床后见地上凹处积满了水,撒了一地的落叶,估计昨夜是又吹风下雨了。我们走在泥泞路上,虽然小心翼翼,但身上还是溅了不少泥水,沿着弯曲泥泞的小道艰难跋涉,终于来到教室了。一间房屋,用几块木板分成两个部分。这边,王阿姨正在吆喝着做生意;那边,孩子们认真地念着:“鹅,鹅,鹅,曲项向天歌……”我也跟着正念得起劲,却被司机叫醒了。不知何时,我竟在车上睡着了,睡梦中还回到了儿时的生活。
睡眼惺忪的我下了车。好美啊!这是我的故乡吗?映入眼帘的是一派新农村景象。许是自己睡昏了头,用手揉了揉眼睛,再次确定,这就是日日牵动我心弦的家乡。
放眼远眺,曾经那条狭窄的泥泞路变成了柏油马路,宽阔,笔直,一望无际,来来往往的车辆川流不息。街道两旁青树翠蔓,蒙络摇缀,枝叶在风中沙沙作响,似乎在歌颂着新生活。“乱花渐欲迷人眼”,我若脱笼之鹄奔向草坪。瞧,那白玉般的花苞徐徐绽开,鹅黄色的花蕊悄悄地探出脑袋,犹如刚刚降生的婴儿带着满满的好奇,打量着眼前新奇的世界。
望着远处,蜿蜒曲折的连户路贯通着乡村里的一户户人家。“阡陌交通、鸡犬相闻”,三五只白鸽不时的停落在屋檐上,一切都显得那么和谐。我被一群儿童的嬉戏声吸引住,下课了,孩子们在校园里跑着、追着、赶着。曾记得,儿时的我也在那嬉戏打闹过,只不过当时那还是长满杂草的荒地。如今,校园里新建的教室宽敞明亮。田野里也不见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身影,用泥土堆砌的土墙被推倒,盖起了新楼房。河堤也扎好了,沿着河流修了水泥小径,成为人们午后闲逛的地方,乡民们的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夜色朦胧,万家灯火犹如黯黑的天幕上缀满的点点繁星,调皮地眨着眼睛。微风吹拂,树叶摇曳,虫儿在草丛中窃窃私语。坐在窗前,双手托着下巴望着夜空中闪烁的星光,我想,明晚的村光会比这星辰更加闪耀。(尹珍校园文学)
相关推荐
-
变迁最近,我有机会读了一本好书。我想应该是其他同学很少读到的书——《东光县志》。这本书优美的文字、丰富的图画,把我带到了过去的岁月。我的爸爸参加工作那会儿,现在的光明广场还是一个大水坑,其周边是绿油油的田地,还有许许多多破旧的小土房,一家好多口人挤在一个二十多平方米的屋子里。弯弯曲曲的土路又窄又洼,人们的穿着单调土气。那时候吃饭是有什么吃什么,吃饱就行。而现在,一片片土地上高楼拔地而起,直插云霄。宽阔的马路干干净净,笔直地伸向远方。人们穿得整整齐齐,特别时尚,吃的都是些绿色食品,要什么有什么。住的是一百二十多平方米的房子。正在我感慨万千的时候,爸爸走过来,接了一杯矿泉水,说:“是呀,这三十年的变化真是太大了,就说这水吧,我小的时候,喝的都是河水,你爷爷为了一家人一天的用水,得跑到很远很远的地方去挑水,一挑好几趟。再后来,生活好了一点,好几户人家打一口井,每天都是手压肩担。再过上两三年,家里有了自来水。到了你们这一代,喝的都是矿泉水、纯净水。”爸爸喝了一口水,接着说:“再说这电视,我小的时候,经常挤到邻居家里去看一个9寸的黑白电视,人特别多,能把门挤破了,但都津津乐道。再过两年,时兴14寸的黑白电视,你爷爷攒了一年的钱,咬咬牙换了一台日本进口的,但来看电视的人越来越少了,人们都有自己的电视了。再后来,便换成了彩电。到现在,人们看的都是大彩电、大液晶、大屏幕。”听了爸爸的话,看了书里的文章,我真是感慨万千。“啪”,合上书,虽然只看了一部分,但已让我思绪良多。现在人们的工作越来越忙,精神越来越好,穿的越来越时尚,吃的越来越讲究。总之一句话,时代进步了,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好了,家乡的景色更加美丽了!是啊,家乡的水在变甜,家乡的屋在变大,家乡的路在变宽·····从家乡的变化中,我看到了未来,看到了一个伟大祖国的缩影!750字 初一 写人
-
变迁喜欢天边的一抹蓝不羁,自由,洒脱在那片向往里梦,是美好的人,是善良的景,是空灵的物,是精致的少了现实里的那份残酷酒,舞,醉,月,诗,文最具诗意的事物全徜徉在那片蓝里偶尔抚琴而坐和着音符望着世事的尘埃叹一声花开花落拣尽空白回想往事总会有什么心酸过期的糖果小小的鞋子缤纷的气球飘落的花瓣在脑中沉淀徘徊空旷的小巷是我最为熟悉的路路旁的蒲公英树上的知了停留的鸟儿至今还挂在树梢的风筝都是内心的一份难以割舍的记忆或许这就叫做——变迁200字 初一 抒情散文
-
变迁儿时的印象总是很快乐,蓝蓝的天,白白的云,绿绿的草,还有那群始终围在身边,永远手牵着手的好伙伴。岁月在我们的心中似乎不能镌刻下任何苍白的痕迹。可是时光的转轮从不为谁的幸福而停止转动,它依然执着的走着,也带走了我的,我们的,那么多的……很久没有联系我的小学同学了,准确的说,是最好的朋友。在异地他乡,你,还好吗?自从上了初中,我们便身处两地,他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成都七中,而我因为种种原因仍然留在上小学的城市。我们的友谊没有经得住时间的考验,渐渐的疏远了。性格孤寂的我没有再找到好朋友,每天看到班级中手牵着手,说说笑笑的几个人时,一种强烈的孤独感包围着我,死死的纠缠着我,我试图摆脱,却总是无法远离它。每每这时,我便回想起了他,那个过去与我是朋友,现在与我是陌路,未来与我无法预知的他。小时侯,我们也总是说说笑笑,就连上课也笑个不停。老师说:“我上课讲一句,你们两个就要笑三下。”我觉得他很有幽默细胞,可是他总说我才是世界上最搞笑的人。不过现在,我恐怕是世界上最不搞笑的人了吧。时光带着我的,我们的,那么多的,一起往前飞。有时会因为飞得太猛,而丢了什么,欢乐的时光,青春的伙伴……我们不知疲倦的飞,到达目的地时才发现,自己丢了那么多。永远,无法捡回。450字 初一 抒情散文
-
变迁早上阳光灿烂,妈妈要我和她一起回老家,我不乐意,妈妈就对我说:“家乡的变化可大了,路也不在是以前的泥泞的小路了。”我不相信,就勉为其难地答应了妈妈。我们在离老家不远处下了车,我的脚踮着地,生怕又踩进烂泥坑里,等我站好了,一看真是熔光焕发呀!百鸟齐鸣,鲜花盛开,绿树成荫。“好美的景象啊!”我不禁赞叹到。“那个脏池塘到哪去了?”我默默地想到。啊!那个脏池塘现在干净多了,水清清的,连里面的鱼游来游去都能看到,这里也是人们洗衣服的好地方。我都被这景象迷到了,都忘记去奶奶家了。踏进家门,一看,彩电,冰箱样样齐全,破旧的沙发也换成新款的了。我愣一会儿,突然想起奶奶要做饭,我赶紧去问奶奶木柴在哪里,奶奶笑嘻嘻地说:“孙子,你到厨房看看。”我跑过去一看,电饭锅摆在柜桌上,豆浆机也在那摆着……我出来笑着说:“奶奶,咱家也赶上新时代了呀。”奶奶笑着说:“你来的路上,没有看见水泥坑吧。”原来是这样,来的时候只顾欣赏风景,连踩在脚下的新修的水泥路都没在意呀。家乡的变化真大呀。我越来越爱我的家乡了。400字 初一 叙事
-
变迁早上阳光灿烂,妈妈要我和她一起回老家,我不乐意,妈妈就对我说:“家乡的变化可大了,路也不在是以前的泥泞的小路了。”我不相信,就勉为其难地答应了妈妈。我们在离老家不远处下了车,我的脚踮着地,生怕又踩进烂泥坑里,等我站好了,一看真是熔光焕发呀!百鸟齐鸣,鲜花盛开,绿树成荫。“好美的景象啊!”我不禁赞叹到。“那个脏池塘到哪去了?”我默默地想到。啊!那个脏池塘现在干净多了,水清清的,连里面的鱼游来游去都能看到,这里也是人们洗衣服的好地方。我都被这景象迷到了,都忘记去奶奶家了。踏进家门,一看,彩电,冰箱样样齐全,破旧的沙发也换成新款的了。我愣一会儿,突然想起奶奶要做饭,我赶紧去问奶奶木柴在哪里,奶奶笑嘻嘻地说:“孙子,你到厨房看看。”我跑过去一看,电饭锅摆在柜桌上,豆浆机也在那摆着……我出来笑着说:“奶奶,咱家也赶上新时代了呀。”奶奶笑着说:“你来的路上,没有看见水泥坑吧。”原来是这样,来的时候只顾欣赏风景,连踩在脚下的新修的水泥路都没在意呀。家乡的变化真大呀。我越来越爱我的家乡了。广东汕尾陆丰市陆丰市东海新龙中学初一:吴佳岳400字 初一 记叙文
-
家境变迁我有一个和睦而又温馨的家。我有一位慈祥贤惠的妈妈,我有一位正直爽快的爸爸,一位年迈的爷爷,一位常年在外打工的哥哥,他们都是我最亲,最爱的家人。然而,就在我们一家人过的和和睦睦的时候,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降临到了我们这个温馨的家庭,这场突如其来的大灾难一下子打破了我们这个平静的家庭。那天清晨,我一早洗漱完,吃了妈妈做的温馨早餐,就去上学了。这天风和日丽,马路两旁的花果树,绿油油的,有的桃树杏树还有少量的花朵,仍然释放着清香扑鼻的香气。啊!清晨,一路的阳光送我走进了学校。中午,马上放学了,我们的班主任——李老师,严肃的对我们说:“今天下午,召开家长会,记住,不要让你们的家长来迟了。”说完,李老师还统计了下午家长会的家长人数,接着,“叮铃铃”下课铃响了,李老师让我们赶快回家。在我回家的路上,就听到周围的人在窃窃私语,议论纷纷。不过,我还像往常一样连蹦带跳地跑回家,走入院子中的一刹那,我觉得各个屋里安静的好像如宁静的夜晚一样。我心里是这样想的:“是不是爸爸到田间劳作还没有回来?是不是妈妈还在后院喂猪,羊,鸡,狗?’’我带着各种猜疑和疑惑走向厨房,一瞬间,我被眼前所看到情景,惊呆了。我看见炕边有沾满血迹的卫生纸,炕上已被翻得杂乱不堪,看到这些,我不由自主地胡思乱想,眼睛湿润了起来,我拿起扫帚,慢慢地打扫地下的卫生纸,整理炕上的杂物,被褥。我刚刚收拾完,就听见有人叫我,我赶紧拭干了眼泪,但是止不住我的眼泪,我走出厨房,一看是我们邻居家的同学说他妈叫我去家吃饭,我怎么也不肯去。一会的时间,他奶奶又来我家,让我去他家吃饭,我也不好拒绝,我只好答应去他家吃饭。我漫步走进他家,他家做的是臊子面,阿姨给我端了一碗,慢慢地吃着,阿姨把奶奶叫了出去,说了好半天,又进来后,我问阿姨:“我们家今天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并且家里有那么多沾满血渍的卫生纸,一个人也没有?”阿姨吞吞吐吐地说:“你——爸爸,今天早晨起来给羊砍树枝时,不小心从树上掉了下来,你爸爸已被120急救车送到了玉门镇的医院。”阿姨说完,我再也吃不下去饭了,我伤心地对阿姨说:“阿姨,我先回去写作业了。”说完,我便回了家——下午一点半,我背起书包,走出家门,一看别的孩子都是让自己家长骑着自行车送到学校的,可是我的家长都在医院,我只好步行上学。到了学校后,我把该交的作业都交好后,我一直坐在自己的座位上,回想着当时的情景,转眼间上课铃响了,各位家长都坐在自己孩子的旁边,李老师见我旁边没家长,就走来问我:“小红,你的家长呢?”我便忍不住哭啼起来,老师和蔼的说:“别哭了,慢慢说。”我说:“我爸爸他——今天从树上掉下来了,妈妈陪爸爸去医院了。”李老师听完帮我拭干了眼泪,便走向讲台了。李老师走后,我前面同学的母亲问我:“小红,你家长怎么没给你开家长会啊!”我只是说:“我爸妈去镇上了!”这次家长会期间,对我来说简直就是度日如年。终于熬到了下午,放学后,我比往日都走得快了许多,我回到家中,看见姨姨来了。大概一个月后,爸爸从医院回来了。首先,我发现爸爸瘦了,妈妈脸上的褶皱多了,也显得憔悴了许多。经过许多热心人的帮助,经济上也有了明显的改变,逐渐妈妈的脸上出现了笑容,爸爸也很高兴,不再像刚出院那样愁了,我也从中懂得了许多道理。要感恩那些帮助过我的人。从那以后我就暗暗发誓:“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刻苦学习,刻苦钻研,长大后要有所作为,感恩亲人。”总之,今后的我要好好学习,长大后为祖国贡献自己的微薄之力,让妈妈回到以前,让爸爸摆脱阴影,重新获得人生的乐趣。初二:32057321200字以上 初二 叙事
-
泉州变迁这一年我依旧看到她华丽的在枝头绽放,人们说她宛如一抹天上降落人间的圣火,在繁茂的花枝上纵情燃烧。从她扎根于这片南国大地至今已有千年,她与这座她生活的城市一起经历了风风雨雨,从繁盛到衰落,从战乱到和平,从衰败到复兴。这里的人们叫她“刺桐花”,把她看作热情与吉祥的象征,人间幸福美好的代表。“闽海云霞绕刺桐,往年城郭为谁封”,有人说盛放枝头的她开在春天,生如夏花,亲近阳光,树姿优美。这座她生长了千年美丽古老的城池,当春风吹拂大地,百花怒放时,我知道,她只希望用她的娇艳花姿点缀她最深爱的土地,用如火的热情去点缀这座城市,点燃这座城市的激情。泉州,这片刺桐花扎根了千年的土地,时光流逝、生命轮回,正因这片土地一直给予她母亲般的温暖,让她对这座城市的爱,早深植于她的骨髓。泉州经历了千年的风雨,有过繁华,有过萧条,犹如广袤的平原上那株随风飘零的蒲公英,摇摆不定;又似波涛汹涌的大海中的一叶扁舟,起起伏伏。那些过去与现在的记忆,在年迈的老者脑海里渐渐模糊,在尘封的档案里也仅仅是一堆冰冷的文字,但我知道,那些记忆之于刺桐,却是生命力流动的血液,跳动的脉搏,是铭刻在她年轮里永恒的烙印。无论花开花谢,刺桐只求时刻注视这座她深爱的城市,在她的年轮里记录下这座城市一点点的变化,见证她一步步的复兴!过去的泉州只有斑驳陆离的街道,摇摇欲坠的危楼旧屋……还有一条穿行城内,垃圾肆虐,臭气熏天的内沟河。在我的记忆里,最难忘却的就是那条曲折蜿蜒地穿行的内沟河,那是泉州城的防洪排涝系统,但从它建成至今就因水道狭窄,年久失修,淤泥堆积,每逢台风暴雨,山洪暴发,加上海潮顶托,就会形成内涝。那些沉积在沟底的污泥就会随水流蔓延到岸边,如果不小心沾到污水,不及时清洗将会引发皮肤过敏。在这时,生活在周边的居民出入都要“惊险万分”的在砖头临时搭起的“独木桥”上摇晃一番。尤其是在酷暑时节,那小小的水沟中飘着大片各式各样的生活垃圾,散发出阵阵刺鼻的恶臭,还会“招揽”成群的苍蝇、蚊子。这样的环境对于那些住在水沟周边的人们来说宛如地狱,令他们苦不堪言!我也曾自那条内沟河边走过,那种刺鼻的臭气,甚至让她感到头晕目眩!而这些对于生在河边的刺桐而言,犹如生在地狱!她是一棵树,她需要充足的水源,当别的花草树木在优美的环境中恣意繁衍时,她却只能在恶臭的水沟边残喘。每当夏日来临,这里的蚊虫就日益增多,它们在水中繁衍下一代,成千上万的蛆在水中蠕动,那些被丢弃到水里和岸边的垃圾在高温之下腐烂,发臭,引来许多苍蝇蚊虫,而这里也成为它们“生育”下一代天然“产房”。每遇炎热的天气,内沟河水量少,沟底的垃圾混合着淤泥直接暴晒在太阳下,内沟河都会臭上一阵。当成千上万的蛆在水中蠕动,当刺鼻的臭气随着微风扑面而来时,每个途经此地的人都会掩鼻叹息,匆匆而过。曾经有几名厦门来的游客想要参观泉州的木偶艺术博物馆,但却被流经该街的内沟河的恶臭味逼得不愿再前行一步。这是多么讽刺的事实啊!一条臭水沟竟让那些古老的历史文化难以光芒四射,竟让那些追寻历史文明的脚步不敢前进!纵使刺桐花开得再娇艳,比起那些弥漫空中的臭气,也形同虚设,在这样的沟边生长,她那“华丽的舞台”也不可避免的被“灰暗的布幕”所遮挡。为了彻底解决市区内涝,还市民一个良好的人居环境,历届市委、市政府在整治市区内沟河的工作上都下了大工夫。十年前市政府决定整治多条沟渠,这之中也包括这条“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内沟河。在那段时期,干部群众齐心同力,即使是在烈日当头,臭气冲天,他们也没有任何怨言,所有人都一心一意为改变内沟河的面貌,改善生活环境而努力。在那一百天的艰苦“战斗”中,堆积已久的垃圾被“驱逐出境”,成千上万的蚊虫被杀虫剂和消毒水“绞杀”,沉积多年的污泥被卡车“送走”。人们开始重筑沟壁,修葺栏杆,种植花草树木,一扫内沟河多年不变的肮脏景象,还它一个整洁干净的新面貌。内沟河自从上世纪90年代进行整治以后,就成为市区的一个重要景观。整治后的内沟河一改旧容换新颜,古城内外,长渠如练碧波荡漾,绿树繁花掩映两侧楼宇,经过疏浚的清新河道、水系展现在市民面前,再现了泉州市区“清泉随地涌、处处有花蹊”的历史风貌,大大提高了城市的生态环境质量,明显地改善了市民的居住、生活环境。现在刺桐花也不用在臭气污水中艰难度日,清清的水流自她身边流过,蝴蝶、鸟儿在刺桐树上栖息休憩,人们在她的繁枝茂叶下乘凉聊天,杨柳同她一起随风摇曳……一条小小的沟渠代表了泉州人生活环境六十年来的巨变,曾经的断壁残垣被高楼大厦取代,今天的泉州人在优美的环境中悠然自在的享受生活乐趣,品味人生真谛……六十个春秋流逝,这片南国沃土的变化不仅仅在此……这是一条长达2500米的街道,商店林立,各类商品令人眼花缭乱,商业气息与文化氛围奇妙地交织在一起。“南国多雨天,骑楼可避风”,中山路浓缩南国建筑风格,是中国仅有的保存最完整的连排式骑楼建筑商业街。它那骑楼式建筑是闽南文化和东南亚文化相结合的产物,体现着泉州侨乡人民和海外侨胞共同珍视的历史价值和情感色彩。中山路的历史可以追溯到盛唐时期,那时泉州成为武荣州的州治,并建设了州治的府衙、六曹都堂暑和参军厅等行政建筑。府衙前的南大街,就是现中山路的一部分,被设为市,并严格管理。随着宋、元时期泉州社会、经济的繁荣发展,泉州成为东西方贸易的主要中心之一,被马可波罗称为“东方第一大港”,那时的中山路“可容十四匹马齐驱”。但是在历史终归是历史,繁盛的街市也会有萧条败落。到了明、清,朝廷闭关自守,海外贸易萎缩,泉州渐渐失去其“东方第一大港”的地位,中山路逐渐退化,到清末时,街道宽度被减小到一丈多宽,不免有几分惋惜。也许,就像历史的轮回那样,清政府在衰退后被推翻,新的革命力量的诞生,给中山路注入了新的生命力。民国初年,泉州中山路由南洋华侨投资改造成为骑楼街道,建筑形式明显受到南洋的影响。这种骑楼建筑是别具一格的,风雨天挡风避雨,炎夏酷暑遮阳纳凉,骑楼下的顾客们这家进、那家出,有如闲庭信步,十分方便自在。在经历了战争和文革的洗礼之后,中山路得以保存了下来,住在这里的老泉州人,把被战争破坏的房子或渐渐老去的房子,进行翻新,虽然加入不少现代味,但还是保留了骑楼式的味道。早时的临街店铺,门面是一块一块的木板,显得古朴简陋;后来变成了玻璃门,廊柱也涂红漆绿;再后来又变成了金属门窗、柜台,一到晚间霓红灯闪闪烁烁异彩纷呈,恍若性感歌星的媚眼吸引过往的顾客与行人……在我幼小记忆里的那条狭窄、颓败的中山路早已消失了。“传统并时尚着”用这个词来形容现在的中山路所展现出来的风土人情和文化传统,实在是再贴切不过了。在这条街上,你可以遇见各个历史阶段的东西,比如穿木屐的老人,手工食品商店,南洋风格的建筑,百货商店……放眼那些铺子,华丽的装潢和那耀眼的射灯,总在第一时间抢夺了你的眼球,再扬起那动感十足的音乐,踩踏着节拍,让人有着一股想要进门逛逛的冲动。不过在这一片时尚华丽中,总有些一颇为个性的小店,你能淘到泊来的外国货,或者民族风情十足的小装饰品。最重要的是在中山路上能边走边逛边吃,走在这独一无二的排式骑楼,品尝着各种奇奇怪怪的小吃挺多的,以前没几间,后来越来越多了,走累了,就找间小店进去歇一歇脚,喝点饮料,吃点东西,怎不是一种乐趣呢?春夏交替的时候,有淹渍的酸桃,秋风吹起,便有担担子的板栗子。美丽的刺桐就在这样繁华的街市盛放,低垂的枝头挂满了火红的花朵,静静的看着人群从树下经过,用她繁茂的枝叶为来往的人们遮阴挡阳。这一切是同刚解放时的泉州有着天壤之别的,那些颓败萧瑟不再,有的是霓虹闪烁,异彩纷呈,置身其中,这能仿佛让我看见了千年以前“东方第一大港”的蓬勃活力…这个享有“海滨邹鲁”之誉的美丽城市经历了千年的风雨,走过了多少泥泞,穿越多少荆棘,才拥有今天富强繁盛的景象,勤劳的泉州人用他们的双手创造出一个与曾经的“东方第一大港”相比,“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魅力泉州!今天,坚强的泉州人把刺桐花奉为他们的城市市花,而刺桐也将永远的守护这个古老美丽的海滨城市,用她的如火娇艳去点缀这个正在腾飞的城市,让泉州更加灿烂辉煌……1200字以上 高三 叙事
-
泉州变迁这一年我依旧看到她华丽的在枝头绽放,人们说她宛如一抹天上降落人间的圣火,在繁茂的花枝上纵情燃烧。从她扎根于这片南国大地至今已有千年,她与这座她生活的城市一起经历了风风雨雨,从繁盛到衰落,从战乱到和平,从衰败到复兴。这里的人们叫她“刺桐花”,把她看作热情与吉祥的象征,人间幸福美好的代表。“闽海云霞绕刺桐,往年城郭为谁封”,有人说盛放枝头的她开在春天,生如夏花,亲近阳光,树姿优美。这座她生长了千年美丽古老的城池,当春风吹拂大地,百花怒放时,我知道,她只希望用她的娇艳花姿点缀她最深爱的土地,用如火的热情去点缀这座城市,点燃这座城市的激情。泉州,这片刺桐花扎根了千年的土地,时光流逝、生命轮回,正因这片土地一直给予她母亲般的温暖,让她对这座城市的爱,早深植于她的骨髓。泉州经历了千年的风雨,有过繁华,有过萧条,犹如广袤的平原上那株随风飘零的蒲公英,摇摆不定;又似波涛汹涌的大海中的一叶扁舟,起起伏伏。那些过去与现在的记忆,在年迈的老者脑海里渐渐模糊,在尘封的档案里也仅仅是一堆冰冷的文字,但我知道,那些记忆之于刺桐,却是生命力流动的血液,跳动的脉搏,是铭刻在她年轮里永恒的烙印。无论花开花谢,刺桐只求时刻注视这座她深爱的城市,在她的年轮里记录下这座城市一点点的变化,见证她一步步的复兴!过去的泉州只有斑驳陆离的街道,摇摇欲坠的危楼旧屋……还有一条穿行城内,垃圾肆虐,臭气熏天的内沟河。在我的记忆里,最难忘却的就是那条曲折蜿蜒地穿行的内沟河,那是泉州城的防洪排涝系统,但从它建成至今就因水道狭窄,年久失修,淤泥堆积,每逢台风暴雨,山洪暴发,加上海潮顶托,就会形成内涝。那些沉积在沟底的污泥就会随水流蔓延到岸边,如果不小心沾到污水,不及时清洗将会引发皮肤过敏。在这时,生活在周边的居民出入都要“惊险万分”的在砖头临时搭起的“独木桥”上摇晃一番。尤其是在酷暑时节,那小小的水沟中飘着大片各式各样的生活垃圾,散发出阵阵刺鼻的恶臭,还会“招揽”成群的苍蝇、蚊子。这样的环境对于那些住在水沟周边的人们来说宛如地狱,令他们苦不堪言!我也曾自那条内沟河边走过,那种刺鼻的臭气,甚至让她感到头晕目眩!而这些对于生在河边的刺桐而言,犹如生在地狱!她是一棵树,她需要充足的水源,当别的花草树木在优美的环境中恣意繁衍时,她却只能在恶臭的水沟边残喘。每当夏日来临,这里的蚊虫就日益增多,它们在水中繁衍下一代,成千上万的蛆在水中蠕动,那些被丢弃到水里和岸边的垃圾在高温之下腐烂,发臭,引来许多苍蝇蚊虫,而这里也成为它们“生育”下一代天然“产房”。每遇炎热的天气,内沟河水量少,沟底的垃圾混合着淤泥直接暴晒在太阳下,内沟河都会臭上一阵。当成千上万的蛆在水中蠕动,当刺鼻的臭气随着微风扑面而来时,每个途经此地的人都会掩鼻叹息,匆匆而过。曾经有几名厦门来的游客想要参观泉州的木偶艺术博物馆,但却被流经该街的内沟河的恶臭味逼得不愿再前行一步。这是多么讽刺的事实啊!一条臭水沟竟让那些古老的历史文化难以光芒四射,竟让那些追寻历史文明的脚步不敢前进!纵使刺桐花开得再娇艳,比起那些弥漫空中的臭气,也形同虚设,在这样的沟边生长,她那“华丽的舞台”也不可避免的被“灰暗的布幕”所遮挡。为了彻底解决市区内涝,还市民一个良好的人居环境,历届市委、市政府在整治市区内沟河的工作上都下了大工夫。十年前市政府决定整治多条沟渠,这之中也包括这条“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内沟河。在那段时期,干部群众齐心同力,即使是在烈日当头,臭气冲天,他们也没有任何怨言,所有人都一心一意为改变内沟河的面貌,改善生活环境而努力。在那一百天的艰苦“战斗”中,堆积已久的垃圾被“驱逐出境”,成千上万的蚊虫被杀虫剂和消毒水“绞杀”,沉积多年的污泥被卡车“送走”。人们开始重筑沟壁,修葺栏杆,种植花草树木,一扫内沟河多年不变的肮脏景象,还它一个整洁干净的新面貌。内沟河自从上世纪90年代进行整治以后,就成为市区的一个重要景观。整治后的内沟河一改旧容换新颜,古城内外,长渠如练碧波荡漾,绿树繁花掩映两侧楼宇,经过疏浚的清新河道、水系展现在市民面前,再现了泉州市区“清泉随地涌、处处有花蹊”的历史风貌,大大提高了城市的生态环境质量,明显地改善了市民的居住、生活环境。现在刺桐花也不用在臭气污水中艰难度日,清清的水流自她身边流过,蝴蝶、鸟儿在刺桐树上栖息休憩,人们在她的繁枝茂叶下乘凉聊天,杨柳同她一起随风摇曳……一条小小的沟渠代表了泉州人生活环境六十年来的巨变,曾经的断壁残垣被高楼大厦取代,今天的泉州人在优美的环境中悠然自在的享受生活乐趣,品味人生真谛……六十个春秋流逝,这片南国沃土的变化不仅仅在此……这是一条长达2500米的街道,商店林立,各类商品令人眼花缭乱,商业气息与文化氛围奇妙地交织在一起。“南国多雨天,骑楼可避风”,中山路浓缩南国建筑风格,是中国仅有的保存最完整的连排式骑楼建筑商业街。它那骑楼式建筑是闽南文化和东南亚文化相结合的产物,体现着泉州侨乡人民和海外侨胞共同珍视的历史价值和情感色彩。中山路的历史可以追溯到盛唐时期,那时泉州成为武荣州的州治,并建设了州治的府衙、六曹都堂暑和参军厅等行政建筑。府衙前的南大街,就是现中山路的一部分,被设为市,并严格管理。随着宋、元时期泉州社会、经济的繁荣发展,泉州成为东西方贸易的主要中心之一,被马可波罗称为“东方第一大港”,那时的中山路“可容十四匹马齐驱”。但是在历史终归是历史,繁盛的街市也会有萧条败落。到了明、清,朝廷闭关自守,海外贸易萎缩,泉州渐渐失去其“东方第一大港”的地位,中山路逐渐退化,到清末时,街道宽度被减小到一丈多宽,不免有几分惋惜。也许,就像历史的轮回那样,清政府在衰退后被推翻,新的革命力量的诞生,给中山路注入了新的生命力。民国初年,泉州中山路由南洋华侨投资改造成为骑楼街道,建筑形式明显受到南洋的影响。这种骑楼建筑是别具一格的,风雨天挡风避雨,炎夏酷暑遮阳纳凉,骑楼下的顾客们这家进、那家出,有如闲庭信步,十分方便自在。在经历了战争和文革的洗礼之后,中山路得以保存了下来,住在这里的老泉州人,把被战争破坏的房子或渐渐老去的房子,进行翻新,虽然加入不少现代味,但还是保留了骑楼式的味道。早时的临街店铺,门面是一块一块的木板,显得古朴简陋;后来变成了玻璃门,廊柱也涂红漆绿;再后来又变成了金属门窗、柜台,一到晚间霓红灯闪闪烁烁异彩纷呈,恍若性感歌星的媚眼吸引过往的顾客与行人……在我幼小记忆里的那条狭窄、颓败的中山路早已消失了。“传统并时尚着”用这个词来形容现在的中山路所展现出来的风土人情和文化传统,实在是再贴切不过了。在这条街上,你可以遇见各个历史阶段的东西,比如穿木屐的老人,手工食品商店,南洋风格的建筑,百货商店……放眼那些铺子,华丽的装潢和那耀眼的射灯,总在第一时间抢夺了你的眼球,再扬起那动感十足的音乐,踩踏着节拍,让人有着一股想要进门逛逛的冲动。不过在这一片时尚华丽中,总有些一颇为个性的小店,你能淘到泊来的外国货,或者民族风情十足的小装饰品。最重要的是在中山路上能边走边逛边吃,走在这独一无二的排式骑楼,品尝着各种奇奇怪怪的小吃挺多的,以前没几间,后来越来越多了,走累了,就找间小店进去歇一歇脚,喝点饮料,吃点东西,怎不是一种乐趣呢?春夏交替的时候,有淹渍的酸桃,秋风吹起,便有担担子的板栗子。美丽的刺桐就在这样繁华的街市盛放,低垂的枝头挂满了火红的花朵,静静的看着人群从树下经过,用她繁茂的枝叶为来往的人们遮阴挡阳。这一切是同刚解放时的泉州有着天壤之别的,那些颓败萧瑟不再,有的是霓虹闪烁,异彩纷呈,置身其中,这能仿佛让我看见了千年以前“东方第一大港”的蓬勃活力…这个享有“海滨邹鲁”之誉的美丽城市经历了千年的风雨,走过了多少泥泞,穿越多少荆棘,才拥有今天富强繁盛的景象,勤劳的泉州人用他们的双手创造出一个与曾经的“东方第一大港”相比,“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魅力泉州!今天,坚强的泉州人把刺桐花奉为他们的城市市花,而刺桐也将永远的守护这个古老美丽的海滨城市,用她的如火娇艳去点缀这个正在腾飞的城市,让泉州更加灿烂辉煌……1200字以上 高一 记叙文
-
世事变迁记得当我背负“自费”的名号走进这座高手如云的中学时,我曾十分自信地对父母说“前200名,小KS。”那是一种怎样的轻狂我已经不再了解了。我们的学校算是属于那种地地道道的学校,有着优秀的名声,优秀的老师,所以也就引来了优秀的学生:然后便有了更优秀的名声,更优秀的老师。但是我不够优秀,所以是自费生。每年学校都会有1000多名新生,其中有250左右是正取生。他们都各县的顶尖高手,在这摩拳擦掌,互相比拼。我则若无其事坐在一旁看其针锋。高一那一年我们就是度过的,然而高一那一年我们也似乎过得特别开心。记得那时我们班就是学校“地狱高中”的典型“地狱模范”――有着极严格的班规,极严厉的老班,极勤奋的学生。可我们宿舍的人都是一群可爱的活泼的学生,我们不属于这。所以我们就像是几粒虽不是很坏,但的确也是挺坏的老鼠屎。我们晚上会在宿舍开PARTY,我们会在路上一群人大声唱歌,我们会在班上大声喧哗,直到全班同学想拿西红柿来砸我们。偶尔静下心来,翻翻还挺新的书,无数的陌生感一齐涌上心头。然后猛地对自己说,我一定要把它学好,我要开始努力学习。继而努力勤奋上几天,信心全无,被打击得变成一个干瞥的苹果,毫无生气。失望?无奈?烦躁?悲愤?该有的都有了,就差信心了。而后就拉上最好的朋友,猛聊上一个晚上,临别时还未忘留赠言:好好学习,天天向上。这还不够,带上几位受苦受难的同胞姐妹一起站在宿舍的阳台上发狂,“五星红旗迎风飘扬......”带着异样的语调,带着异样的心情,企图掩饰内心的失望。直到整栋宿舍楼的灯在瞬息间全部灭掉。......我们继续我们的疯狂,勤奋的学生继续努力地学习,井水不犯河水。他们晚上会看书到很晚,第二天又会起得很早,依旧会在你未到操场之前找一个有亮光的地方静静地抓紧时间看书,一分一秒也不错过。我还记得我问过坐在我身后的一位勤奋的男生,“你天天看书不会累吗,不觉得无聊吗?”他很迷茫,不知道该如何回答我的问题。只是在沉默了很久以后吐出了三个字“不知道。”我也不懂该如何去形容他,只是他的那份坚持一直让我觉得很内疚。不久后开始段考。期考。结果很差,离目标还有好一段距离。但是班上的情况却很好,得了全年纪第一。试卷发下来那天,我们一共鼓了8次掌,8个老师一个夸一次。掌声不断地响起,只是那不是为我拍的。不懂该如何去形容那种挫败的心情。只是从小到大,从来没有如此失败过。于是决定开始努力学习。那一次是真的努力了。每天中午只睡半个小时,傍晚匆匆搞好内务,就又匆匆赶到教室看书,下完自习又匆匆赶回来洗衣服,稍作休息一躺到床上,鼾声立起。是的,太累了!每天都是简简单单的三点一线――教室,宿舍,食堂。如此枯燥,无味。其实那才是真的高中生活,只是那是我到了高一下学期才真正体会到。再段考,很好。放假七天。每天拼命地看电视,上网,听歌,颓废。感觉很好,想一直这样下去。回到学校,没了电视,网络,歌,可依旧颓废。和同桌一起沉沦,一起等待放假。再期考,很砸。高二分班,意外地走进了A班。某晚和同桌,前后交换了学号,心里凉了半截,一个1号,一个11号,我?75号。沉默。开始努力,像上次一样。意外发现宿舍门前有一石凳,有一路灯。晚上便和朋友拿出书本一直看到很晚。某晚听到同桌对友人说,“看书好烦,怎么办?”忽然觉得世事变迁,曾经我也问过别人类似的问题,可是现在我已经有答案了――是一种动力,一种永攀高峰的信念让我努力,让我无法拒绝,让我摒弃所有的坏习惯。现在每晚依旧看书。寂静的夜晚,清凉的夜风,我想我还是喜欢夜晚的,所以我离不开了它了。1200字以上 高三 叙事
-
铜钱的变迁铜钱是中国古代人民必不可少的通行货币。它们最初的形态是铜贝,随之发展成为布币、刀币、圜钱。方孔钱(圜钱)战国中期便已出现,在秦始皇统一以后被广泛使用,直到民国初年才废除,使用时间长达三千多年。商最原始的铜币是铜贝,它是公元前1345年8月盘庚迁都以后铸造的货币。该货币形质精美,粗看犹如真的海贝,显示出了商朝时期高发达的铸币水平。这种货币使用起来非常方便,得到全国人民的赞扬。周西周后期(约公元前800年)出现了最初的布币,这种布币是由农铲变化而来的。初期的布币形质厚重,还未脱离原始的铲子形状,直到战国中后期,此币才愈见缩小,还铸上了文字,活像个裤衩。公元前771年齐国的大王为了发展经济便废除了原来的钱币,铸行了新的钱币——刀币。此刀币锋利无比,当作钱币来用,还真有点不适合,稍不留神就会伤及人命,可是该刀币铸造精美,文字由刚劲有力的大篆拼凑而成,龙飞凤舞。现在经过千年的腐蚀刀口渐渐地钝了,此刀币受各大书法家的喜爱,是个不可多得的书法艺术品。直到公元前221年刀币和布币才被废除。而后在公元前475年魏王铸行了圜钱,圜钱的最初形态是共字钱和垣字钱,早期的钱穿孔较小,0.4cm到0.7cm不等。该钱制造古朴,能体现出魏国的民风纯朴,以及魏国的发达。这钱一直使用到公元前250年才被废除。公元前360年,商鞅变法以后,秦国铸行重一两十四铢和重一两十二铢,公元前336年秦朝铸行半两,直到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了中国,半两钱便在全国通行。汉至三国秦朝灭亡以后,汉朝沿铸秦朝的半两钱,直到公元前118年,才废掉半两钱,铸造五铢钱。该钱直径2.5cm,重4.5g到3.8g。早期五铢钱制造精美,百姓们拍手称快,认为此钱是非常好用的。到王莽以后晋朝之前,那时候政治腐败,社会黑暗。官员们小到地保,大到皇上,个个勾结营私,贪财好色,长久以来几乎找不到一个明君和清官。于是币值混乱:有的以一当十,有的以一敌百,轻则足以在水中漂浮,重则无法带到商业街上买东西,只能切成十来块,分着使用。几百到几千枚铜钱还不足以买一两米。真是民不聊生啊!隋、唐隋朝统一了以后,国家的货币又统一了下来,而且继续沿铸五铢。直到唐武德三年(公元621年),唐高祖下令废除五铢钱,铸行开元通宝。该钱由唐代大书法家欧阳询所书,字体为八分隶含篆体。此钱看上去笔划沉稳,颇有一股天子之气,犹如唐高祖正坐在你的眼前,与你面面相觑。而中唐月痕开元一改唐早期开元的沉稳风范,笔划变得疏朗,犹如一位年轻的女子,在翩翩飞舞。晚唐开元又一改唐早、中期的沉稳和疏朗,字体变得模糊不清,糊里糊涂,邋里邋遢。特别是会昌开元,文字平夷臃肿,是粗糙钱币的典型范例。由此可见唐晚期战争频发。五代十国五代后梁的开国皇帝朱温于907年灭了唐以后,便不铸行铜钱了。虽然十国时期还在铸铜钱,但那个铜钱铸得实在太粗糙了,历史上称为下等币。唯有后周世祖柴荣铸造的钱币甚为精美,据说这种钱币是一个药到病除的好药材,专门治小儿惊风、头痛、湿疹,小儿麻痹症,肚子痛和感冒、发烧、鼻炎、天花。在清时期天花流行的时代,此钱身价颇高,十来锭银子才能买到一枚。宋到宋朝,宋太祖于960年又开始铸行铜钱——宋元通宝。该钱模仿周元通宝(柴荣铸造的钱币),虽不能治病,但也是异常精美的。后来的宋太宗赵光义于公元990年农历正月初五铸行的淳化元宝——真、行、草三书御书钱,笔划犹如龙飞凤舞,品甚可佳。到宋微宗崇宁元年,微宗亲自用瘦金体书写崇宁通宝和大观通宝,他书写出的崇宁、大观、政和、宣和铜钱各个制造精美,简直能互相媲美,堪称钱币书法之耀眼的明星。因此,这些钱币照样是书法家不可多得的艺术珍品。南宋时期,宋高宗亲自书写绍兴元宝,淳熙元年(公元1182年),发行了纪年钱和纪地钱,比欧洲还要早三百多年呢!元元朝所造的大元通宝、至正元宝和至大元宝,文字令人难以琢磨,经本国人民研究了将近一个世纪才被证实元朝铜钱上面的文字是元朝蒙古族创立的巴思巴文。明明朝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铸行洪武通宝,洪武通宝是面值钱的祖先。嘉靖元年(公元1522年)铸行嘉靖元宝,该皇帝痴心妄想欲求立刻成仙,结1200字以上 高三
-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