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象山花岙岛700字

游象山花岙岛

700字 五年级 记叙文

在浩瀚的东海之滨,有一座风光秀美奇特的小岛——花岙岛。岛上绿树成荫,山清水秀,峰峻石怪。我与妈妈慕名前来,领略象山花岙岛的风光。

我们早早地出发,汽车驶了两个半钟头,伴随着一声欢快的长鸣,便到达驶往花岙岛的港口。顿时,一阵浓浓的海鲜味交杂着远处花岙岛淡淡的草木味扑鼻而来,我们乘坐着船,来到了花岙岛。

步入花岙岛,四周都是绿树成荫的山,千姿百态,偶尔有几座小土房屹立在空地上。水声飘来,时断时续,别有一备风味。沿着弯延的小路,水声越来越响,越来越清晰,越来越动听。驻足细听,哗哗哗,隆隆隆,有时高昂急促,有时平缓低沉,有时又悄悄无动静,那简直就是一曲民族乐队交响曲。不,那比乐曲更动听,组合得那么自然,那么绝妙。令你不得不佩服大自然的奇妙。

走过山的角,那茫茫大海蓝色与黄色交错在一起,显得特别有一番滋味,顺着小路继续向前,眼前突然出现了一座绳索桥。我拉着妈妈兴冲冲地跑上前,远远地看见牌子上写着“石林”二字。

疾步奔上前,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石林的央壁,它呈半弧状,顶端向里卷,又高又宽,可是遮阳挡雨,天然休息的好地方。央壁时高时低,凹凸不平,深处有几只大洞窟,大小不一,这央壁经历许多年的风吹雨打,变得异常光滑。

过身,便是时涨时落的潮水,它象冲击着礁山,发出“隆隆”的声响,最令人叫绝的便是海水中间屹立着的“块块石头”,有足足百平方米大小,称之为“石林”。只见其中怪石嶙峋,千姿百态,美不胜收,它们气势雄伟壮观,是各种细表条状石头密密麻麻靠在一起,排列有序,长短不一,从侧看像雨后拔地而起的春笋,似倚天长剑,临海之鹤。 这“石林”实际是侏罗纪晚期的中心式火山岩浆的通道路,四边或六边形的石柱群是致密的黑色细粒玄武岩,是火山岩的重要原生构造。

游览了石林,我们又欣赏了花岙岛风光秀丽的大佛头山,有着独特风姿的海鸥岛以及抗清民族英雄张苍水兵营指挥部的遗址等等,都令我大饱眼福。

游览了象山的花岙岛,我不禁概叹道:真是祖国东海之滨上的一颗璀璨的明珠!

看不见的竞争力

500字 初三 议论文

亚洲在市场经济的战场上跟着西方跑了一百年,而我希望我们不是在后面追,而是能超越去想。我多么盼望站在北京的街头,看到的不是满眼的香奈儿、阿玛尼、宝马、奔驰……而是我们自己的品牌。这是我梦想中的北京,这里有过齐白石,有过曹雪芹,有过沈从文,这个城市的文化底蕴是最厚重的,它一点都不输给巴黎、纽约。

大家都知道《清明上河图》,一个画家受命去画他的城市,表现其中的繁华。其中有一个画面,出现在画卷快结束的地方。一个做大官的人进城,前有开道车,后有随护。城门口有一群叫花子,其中有一个没有腿,做官的人回头看了他一眼。看到这个地方,我就觉得这个画家真了不起,因为他关注到了生命存活的艰难,并透过这种艰难,让欣赏者去发现美。

唐朝人喜欢画牡丹。我曾在二月间到日本皇宫里看过牡丹,全部用草围着,上面还撑一把伞,因为牡丹受一点风吹雨打就会凋零。宋朝以后,画家们发现牡丹的美不能体现生命顽强的竞争力,就开始画梅花,于是王冕的《南枝春早》成了传世名作。如果说唐朝创造了牡丹的美,宋朝发现了梅花的美,那么我们这个时代若用花来象征,可以找到什么?

唐的文化、宋的文化为什么有厚度?因为它看到大的,也关心小的。杜甫挤在难民里面逃难,写出“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如果这十个字变成千古绝唱,我觉得不是因为诗的技巧,而是诗人心灵上动人的东西:他看到了人。同样是那捧白骨,很多人走过去却都没看到。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题目

相关推荐

五年级
记叙文
7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