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泽旅游杂记
中午时分抵达会泽县城。旅馆的窗外是一新建的广场,广场的中央是一巨型铜钱雕塑,“嘉靖通宝”四个大字,镌刻在铜钱上,向我们透露出会泽昔日的辉煌与荣耀,钱眼的正对面是会泽县政府新建的办公楼。一座斜桥穿过钱眼,安顿停当,咱也去钻他一回钱眼,那可是大钱眼,小钱眼咱不去钻,如此巨大的钱眼,人生能有几回钻,此时不钻还待何时?钻钻钱眼,沾点财气,回去以后,发点小财。拿工资吃饭,发大财是指望不上了,钱嘛,好东西,多咱不嫌多,少咱也不嫌少。
吃完饭出发去大海草山。开始的路程还十分的顺利,虽然是一条弯道极多狭窄的崎岖山路,但路面是柏油,下山的车,上山的车就在这条狭窄的公路山穿梭。大约经过一个多小时的盘旋,到了山门,又是一片拥堵。你来我往的车辆互不相让,汽车喇叭声,叫骂声此起彼伏,什么叫狭路相逢勇者胜得到了最好的诠释,司机们无论是专业的,还是业余的,都想急着往上抢,那阵势就像去晚了景点会蒸发掉一样。
进了山门是一个观景台,停下车做短暂的休息。打开车门,一阵湿湿的冷气扑面而来,赶紧到后尾箱找出衣服穿上,冷的是空气,湿的是雾气。天气也不太好,大海草山的海拔2570—4017米。大海草山就是一大片的草山,依山势修了一条环形的公路,公路走完,景点也就走完了。汽车继续前行,柏油路没有了,代之的是山上的土路,汽车行驶过程中卷起漫天飞舞的黄尘,在尘雾中滚滚向前,尽管车窗紧闭,隐隐地还是感觉到黄尘的味道。山上没有固定的停车场,汽车散漫地停在路边,弃了车步行上草山。公路边的山上到处都是人,回头往公路上看,一路都是车。山上还是冷,从停车的地方到旁边的草山,不远的一段,竟走了好一阵,而且胸闷气喘,估计是高山反应,高山反应以前在我身上从未发生过。走到一个稍微平坦一点的地方,一屁股坐在湿润的软绵绵的草地上,大口地喘着粗气,调匀气息。几分钟以后,感觉才好些。虽已进入深秋,草还没有枯萎的迹象,依然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草长的还算是均匀,10厘米左右吧,草还带着湿气,凉凉的,润润的,弥漫着雾的芳香,偶尔还有一两朵,圆圆的白色绒球的蒲公英点缀在草丛里,摘一朵,拿在手上吹一吹,白色的花绒飞呀飞,吹蒲公英的小女孩成了吹蒲公英的叔叔。
坐在草山上,眼前是红红的,有阳光的地方是红亮。天是那么的低,有云层的地方天空有些浑浊,泛着红土一样的暗红色,仿佛一伸手就可以触到天穹,气温仍然很低。山影忽隐忽现,大雾飘过,山体全笼罩进去了,连我也在雾中,成了雾中人,脸上凉凉的,雾在风的催动下,快速地移动,仿佛听到雾从耳边、从脸颊滑过的声音。不一会大雾消散,山影重现,有阳光的地方依旧泛着红光,薄雾袅袅依然缭绕山巅,依依不舍,忽起忽落,久久不忍离去。
“那是在春天的时节,小鸟儿们在歌唱沿着远处婆娑的海港,
我不经意间竟迷失了方向
画眉鸟柔和的唱着歌,还有那娇媚的紫罗兰竞相开放
看着多情的恋人们低语,我停下了脚步……”
CaraDillon那天籁梦幻般的声音从云端,从雾霭里飘然而至,无字的一段吟唱渐渐地又随云雾飘散,克雷吉山岗(CraigieHill)幽怨缠绵的曲调和那凄婉的歌词,如泣如诉,这首歌正好符合此情此景下的意境。
在这壮阔的,壮阔这个词似乎也不是那么恰当,此情此景,怎一个“噫兮乎”壮哉了得!人在自然面前的确是很渺小,渺小到你不知身处何处,雾来雾去,幻化无穷也就是一霎那间的事,还没等你反应过来已经是过雨云烟。参禅悟道须有闲心才行,奔波劳碌中也只能是暂时平息一下心中的躁动,我不知道那飘来的大雾,它从哪儿飘来,又要飘到哪儿去,山那边又是什么样子。我力图睁大我本已深度近视的眼睛,穿透迷雾,洞悉山那边的情景,雾反而迷糊了我的眼镜,即便是眼睛睁得再大也无济于事。
在漫漫黄沙簇拥和阳光的照耀下赶往下一个景点,时间虽然才下午四点多,已经有了黄昏的感觉,太阳也如同夕阳一般刺眼,拉下车上的遮阳板,还得眯缝着眼睛,在黄尘和阳光的缝隙间辨认前方的道路,手灵活地转动方向盘,右脚在刹车和油门之间快速地移动。此时下山的车比上山的时候少多了,车速也可以稍微地放快一些,刚刚学到的转弯技术也正好实践一番。
又一个道路两旁停满了车的所在,在一块从山间凹下去的平平的草地上,散落着几顶蒙古包,蒙古包旁边是一个烟雾缭绕的挤满人的烧烤摊,尽管阳光明亮,仍感觉不到太阳的温度。刚才我们是在山上俯视山下,现在我们从山下仰视山上。天很低,山更高了,山上的草还是红红的,有了阳光的照射,亮亮的冷冷的亮,尽管有那么多人,已然是静静的悠悠的,没有一点嘈杂。仰望对面的山,静得没有一点杂质,天空也有些蓝了,阳光红也似乎有些和暖,不似先前那么冷。山脚下几条老牛,几只羊在悠然自在地吃着草,这是一个非常精美的蒙太奇长镜头:一个骑马的人从画外入镜,我们只能看到人和马的背影,骑马的人、牵马的人、羊、老牛、草地、山坡、阳光,马驼着人,慢慢地悠哉乐哉地向着有阳光的地方,山的那一边走去,马越走越远,离阳光越去越近,看不清了,甚至有些模糊,像是一首诗,一首散文诗,一个诗化的电影镜头。此时画外响起《布列瑟农》的旋律,马修·连恩那略带沙哑沧桑的声线把你带向了更遥远的地方:“流云从我的身边飘飞而去/那一轮月亮正在升起/所有的星星我都留在身后/如钻石般点缀你的夜空。”只不过此时月亮要换成太阳罢了!
我们住的地方是在新城区,第二天一早我们开始对老城区主要景点的寻访,在这旅游尚未完全兴起的地方,想必是古建筑一幢挨着一幢,至少应该有不少明清时期的建筑,汉唐时期的建筑肯定是不会有了。会泽城里除了新建的街区道路稍宽外,老城里的街道依然很窄,或者还是原来的巷子,这些巷子在旅游图上均未标识出来。巷子里人车相拥,本已狭窄的街道更加狭窄了。城里没有高层建筑,大多是一层,部分两层,古建筑保留的并不多,偶尔有那么几幢两层、一层的房,房顶上的屋瓦长满了瓦沟草,直挺挺地对着天空,风吹过仅仅是摆摆头,就当是掸去头上的尘灰。“钱王之乡”的大红灯笼在风中摇曳,红得耀眼,红得醒目。用土夯筑的墙体在风霜岁月的剥蚀下,已经变得凹凸不平,就像是一个古稀老人的脸,青砖砌就的院墙也披上了一层干枯的已经变黑的苔藓外衣,地面是青石铺的路面,长期的踩踏已十分的光滑,下水道的盖子也是一枚枚的“铜钱”,街心花园音乐喷泉那随音乐转动的巨大的“嘉靖通宝”,是不是意味着“赚钱赚钱”,要转才有钱啊。历史上的会泽,它是生产钱的地方,勿须赚钱。城里人流熙熙攘攘,商业的气氛还不是很浓,让人明显的感觉到,城市正在向现代蜕变,街上的行人安详从容而悠闲,在旭日温暖的阳光的映照下,依然保持着小城的和谐与安宁。温暖的阳光,悠闲的生活是云南的一个普遍的特点。
从踏上会泽寻访之旅的那一刻起,对会泽就有一种一见如故的感觉,我们随便走进一家民居,有一定年代的木板瓦房,土坯砌的墙,院子里的各种花草树木,青石凿的井栏,散放在井栏边的系着长长的井绳的水桶,在自家院子里尽情享受早晨阳光的老人,老人的脸也像阳光一样的灿烂,幸福和满足写在老人的眼睛里、额头上、嘴角处。与老人攀谈,笑容满面,回答你的各种问题,完全不怯生。当问起当地的历史与文化,诸如会馆、铸钱局,老人的回答是自豪的,我们就住旁边啊,没啥稀奇。是啊,对他们来说,这确实是没啥稀奇,这些历史,这些文化,都是他们的祖先创造的,他们也是主人啊,自家的东西总得谦虚一下吧。
如果钱币、会馆让会泽人骄傲,那么唐继尧也是会泽人的另一个骄傲,也是云南人的骄傲。1923年唐继尧捐资创办了“东陆大学”,即今天的云南大学,云南大学会泽院以创建人唐继尧的笔名“会泽”命名,会泽院是云南大学的标志性建筑,于1923年4月20日奠基,1924年落成,是典型的法式建筑,设计考究,做工精良,气势恢宏。1987年,会泽院被云南省政府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从民居出来,参观了唐继尧故居。故居虽经修复,仍保持着原貌,一幢不显眼的三进的院子,虽然庭院深深,但又十分的朴实,毫无奢华之感,甚至有些小气。唐继尧44岁在昆明病逝,现静静地躺在昆明圆通山的万绿丛中。
江西会馆位于唐继尧故居旁边,是目前会泽恢复得最好的一个会馆,已经完全对外开放。江西会馆又称江西庙、万寿宫,建于清康熙五十(1711)年,是一个融儒、道、释为一体的文化建筑,是江西人在会泽文化认同的标志。会馆最有特色的建筑是门楼戏台,其结构、布局和造型设计与北京颐和园和内德园大戏台十分相似。我们撇开讲解员干巴巴的例行公事般的讲解,徜徉在那深宅大院中,高高的院墙,挡住了外面的烦嚣,独享那一份安详与宁静。我们完全沉浸在会馆建筑的飞檐斗拱,雕工精美的画栏屏风,漫步在院内的青石板小径上,阳光从院墙和房檐的缝隙间,滑过树梢在青石板的小径上,在墙壁上印上了斑驳的影子,与青砖外墙的黑色苔藓共同讲述着一个远去的辉煌故事。这里曾经商贾云集,车水马龙,仿佛看到戏台上精彩的演出,听到议事厅商谈经商大事的商人们爽朗的笑声。这里的一棵树,一株草,一块砖,每一个雕刻,都承载着一个远久的故事,这故事仿佛又在眼前,用手可以触摸,用心可以感受。
在会泽铸钱局是不得不去的地方。去铸钱局的路,是一条背街,行人稀少,倒也还清净,阳光也显得分外的亮堂。在街边的院墙下,有位老人坐在马甲上认真地阅读一本厚厚的书,我凑过去看了看,是一本会泽编写的关于会泽历史文化方面的书,老人看书的神态十分的泰然,不时发出会心的微笑。和老人简单的交谈中,不难发现书里定有老人写的文章。在自家开的一个副食品小铺子里,一位戴着老花镜做针线活的老奶奶,非常的慈祥,一双三寸金莲摆在她坐的草墩前,我惊叹时光已经到了21世纪还能看到三寸金莲。已经走过了,我又走回去,对着老奶奶说:老奶奶,我能给您拍张照片吗?老奶奶的回答很有意思:你拍吧,反正又不要钱。在我心里除了感激,那就是感谢了。旁边一位大婶抱怨老奶奶:您要把腿并拢,腿叉开拍出来的照片不好看。这就是一种礼仪,这就是一种文化,在不经意间透露了出来。
经过找寻,我们找到了铸钱局,但在铸钱局让我们有些悲哀的失落。我们参观的铸钱局叫“宝云”铸币新局,在铸钱局参观除了我们一行,没有其他的游客了。在这里确实让我们失望,完全变成了一个塑钢厂,到处堆放着白色的塑钢窗,仅剩下了一个铸币炉也被塑钢包围。铸钱局大殿的后墙的窗户也是一枚枚的铜钱,但透过窗户看到的也是一摞摞的白色塑钢窗,穿过钱币看到的白色塑钢与风中摇曳的“钱王之乡”的大红灯笼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尽管如此,原来的建筑还是保留了一些,还能隐约地看到当时的情形。
文化就如一个独行者,也像在风中傲然挺立的瓦沟草,人们似乎遗忘了它的存在,也不知道它们曾经历了怎样的风和雨。但一个地方的文化往往也是在不经意间体现出来,尽管它已经失落了,甚至已经湮灭,你只要愿意去发现。文化也犹如在咸亨酒店里唯一站着穿长衫喝酒的孔乙己,他的举动虽有些怪异,但无时不在告诉人们我孔乙己是文化人。在会泽街边读书的老人,店铺里的三寸金莲,井沿边上享受阳光的老人,斑驳凹凸的墙壁,巍峨的会馆,衰落的铸钱局,无不在向你昭示着会泽曾经的繁荣与辉煌,就是这些苦苦地支撑着一种文化,虽然孤独但它毕竟存在。历史的延续与文化的传承需建立在一定的经济基础之上,会泽曾经有过辉煌,相信今后也会再度辉煌。
会泽草海行
黄花点点,铺在羊只四周
风中轻轻摇曳
似有袅袅童音
羊只点点,散落草海各处
影相随,露沾须
随走随停随啮
拈黄花芬芳一下
抚羊背交流数语
蛙跃蝶舞,青春无限
拥不尽满眼的绿意
吸不够沁脾的清新
流连,流连,流连……
远山又在呼唤
小径殷勤相邀
我且疲且奋且难择
相关推荐
-
杂记今日雨声淅淅,一滴一滴的打在屋檐上,从屋檐上滴落,又有新的打在屋檐上,如此循环,不得终果。沏一壶清茶,品一缕茶香,抿一口清茶,插一朵珠花,细细摊开佛经,一字一句细细的品读佛经的禅意。透过字里行间,我可以看到佛祖慈悲的胸怀,以及那天下苍生的困扰,可我却无能为力。江南山水无限好,西湖美景尽入怀。江南,那个我向往的地方。绿水青山,秀丽巍峨,特别是西湖,那里葬着一代名妓苏小小。世间如此喧闹,窗外汽车的杂声透过玻璃,好似要穿破我的耳膜。如此喧闹的尘世啊,哪怕是西湖美景,也是会沾染到尘世的烟尘吧!茶香缕缕,茶意纷纷。此刻人间,又有谁能静的坐下来品一壶清茶,抿一口清水,静坐看人间百态,万物变化,丛林小景,雨中画卷呢?大自然赐给我们的美景是多么美丽,淅淅沥沥的小雨打在窗沿上,雨天过后的草丛,被小雨洗刷过的绿草,一场大雨洗过,这个世界都是明亮的,美丽的,焕然一新的。可是如此美景,又有何人来赏?我低头望向我前面的那一套茶具,嘴角勾了一勾,脸上笑意不减。窗外,一株桃花开得正盛。400字 高一 散文
-
杂记人活在世上,其实,真的很不容易。幼小的时候,生活就像太阳,,往我们每一处都散满金光。在家,不用干活,写作业,连上学都只是去玩。虽然中国小孩上课总有很多限制,比如双手叠放在胸前,就这样麻木地端放了很久,但仍是自由人。有时候,别人骂了你,你也不会太在乎;别人打了你,你也不会憎他一世。我们还是真正的我们。我们的童年记忆,从不装载过多的悲伤。遗忘总是说忘,就真的忘了。步入懵懂的青少年时期,脸上的笑容改变了,或是没了笑容了。在初中里,有好多规章制度需要遵守,有好多家庭作业需要完成,有好多人际关系需要处理。叛逆,是我们的写照,也是我们被禁锢了太久的反抗。我们企图去违反规章制度,不写作业,粗暴对待别人。但现实总像一个守重犯的。重犯若逃跑,挣脱,他便恶狠狠地往他脑袋上,肩膀上,腰背上敲上一棍。直到犯人奄奄一息,如哈巴狗一样降伏卧地。让我们最苦恼的,都不是以上那些,而是大大小小的考试。考得好固然是好,但不会有人说,对自己的考试结果最满意。因为我们是人,有野心也贪婪。考得不好就最惨了。我们或许担心父母的责备,或者有愧于父母的好,或许会放大自己的自卑心理,或许会沮丧放弃,一蹶不振。三年后,还是中学,不过,是高中生了。高中的我们。可以说是自由的,也可说是不自由的。自由是因为老师不那么爱管我们了。上课铃声响了,老师最后一个进来;铃声又响了,老师第一个出去。面对坏学生上着课呼呼大睡,托头分神,欠交作业,成绩糟糕。老师也会生气,但很少发怒,甚至像晾咸鱼一样把我们晾在一边。他们说,“革命靠自觉”。不自由,说来也简单。依旧堆积如山的功课,依旧如期而至的考试。依旧不太愉快的人际,不能遗漏的是---高考。没有什么会一成不变的。因此,高中的我们渐渐变成熟,稳重了。我们不会当面说别人丑;不会为了糟糕的成绩而绝望,也不会回家海域年事渐高的双亲面红耳赤争吵了。我不能再写下去了,因为接下去的征途,我还未踏上。都活了十几年,怎说也得给人生交篇论文吧。但我不会写,于是,我请教了大人。林清玄说:“常想一二,不思八九”。纳兰性德道:“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郭斯特说:“梦想还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800字 高一 记叙文
-
沁园春会泽金江东岸,以礼河谷,乌蒙之巅。瞰金钟古城,人杰地灵;高楼大厦、鳞次栉比。八街九陌,华灯璀璨,堪比秦汉夜郎都。沐秋阳,品盐水石榴,安享天伦。历史文化名城,仰古圣先贤早铺陈。忆清末民初,东陆主人;联袂蔡锷,护法护国。统领八省,兴教安民,千秋功绩任评说。新时代,看英才辈出,大展宏图。(注:唐继尧号东大陆主人,他创办的东陆大学即云南大学前身)20181008于会泽150字 高一 诗歌
-
成长杂记我在静寂的孤单中转了又转,却最终走不出那个深潭。而最初带我走进的不过是开始的那份简单。到底是败给了成熟,还是输给了童真,我真的不敢妄下结论。我只是怕,这小小的答案,会纠结我更多的梦幻。我还是我,会微笑,会啜泣,会冷嘲,会热讽,只是很少再表露真实的自己,因为我知道有些东西究竟不会被需要,但是伪装却非要不可,原因很简单,一眼就被被人看穿的才是真正的败类。我们走向成熟,走向崎岖,走向一条默认的道路,却没有句点。我们习惯微笑,习惯礼貌,最终一个人却不敢再哭。承受不住的时候就躺下好了,受力面积大的压强会小一些,便骗自己压力也会小一些,但是同时你给了更多人看低你的机会。你笑着说,我不在意,却再也找不回最初的欣喜。茫然的望着天空,你说雨滴的坠落是因为天空承受不住他的质量,你说眼泪的滑落是因为心灵承载不住他的质量,那现在呢,最初的那份执着也随之陨落,这次,是谁的承载不住。一直都会有自知之明,不是我的东西,我不会去追,因为我怕追久了,心会累。而我在乎的东西,只是一直的陪伴,勇敢还有自我。只是我曾经拿过无数来参照自己,回想起来才知道自己是多么蠢。曾经我受不住别人的冷言冷语,如今我眼中找不到别人眼中的自己,曾经我会认真的对待我生命里的每一个人,甚至是过客,而现在,我只会留下一句,你走我不送,你留我必惜。小时候哭着哭着就笑了,长大后笑着笑着就哭了。只不过,哭泣时,我常会仰起头,会发现整个世界由模糊到清晰的过程。誓言太假就成了谎言,谎话太假就成了笑话。所以有时候,我不会说许诺,誓言一类的话。我总是会说,时光无情,一切会变,包括自己。不是说说而已。一路走来时间打败了多少天真,抢走了多少欢笑,失去了多少曾经。都知道会说留下的才是最好的,那又怎能阻挡消逝的岁月呢,所以我不敢轻易许诺,没有勇气看时光打磨生活的圆盘,更怕自己不能兑现,所以只是淡淡说一句,安好,在我看来胜过无心的誓言。750字 高一 散文
-
冬日杂记是夜,冬雨至宁,其恰于余得闻高数成绩之翌日,天愈寒。余初至宁,以宁之天气与家乡无异,故冬渐至,不以为意,今日始尝宁之冬也。寒雨扑地,万物凋零,落叶铺毯,群鸟绝迹。是雨,肌肤触之若冰寒;是风,行走迎之如刀割。遂悔未携充足之衣物,亦有叹焉。初,未得宁冬之寒,不备衣,终悔之。学尝异此乎?自入学,屡自松,或卧于床,或谈于房,或长途于电话,或颓废于网吧。每日抽身于玩戏之中,未有学也。然以为考试皆为易也。及至终,入考场,见题而悔,惜斯悔晚矣。夫人之本性,皆乐玩而怠学,于大学之中,益甚。未有试,终日玩也,及试,悔之晚矣,其可哀矣。古人云:“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人立于世,必有居安思危之警耳。余未从也,及至今日之悔也。故自今日,余必有更耳:于课堂之上,当倾心而听之,动笔而记之。于课后之时,当全力而复习,做题而巩固。拒网吧,决小说,避与同学之嬉戏,改与睡眠之相栖。改却所溺,狂奋一月,不求成绩之终显,但求心灵之渐安。寒风呼啸,冬雨连江,犹有道旁之松,直立如故,青翠如故,不畏艰难,不惧严冬,挺拔生长。。。。。350字 高一 演讲稿
-
杂记有那么一群孤单的人,用各自的方式挥霍自己的寂寞,如果,寂寞是可以挥霍的。放假的日子,大多数时候在家上网,会有陌生人,在简单的问候之后,问foronenight?寂寞是所有人的标签,只是不需要用这样混乱的方式了结。走过影楼的时候,去应聘化妆助理,不多的几句话,决定以及被决定可以来上班,第一天的时候,向每一个人介绍,你好,我是新来的化妆助理,不知道自己应该做些什么,还好每一个人都很友好,原来的化妆助理叫小梅,18岁的小女孩,我跟在她的后面学习做事,化妆助理每天要做的事情很多很杂,化妆师化妆的时候要在一边协助,递东西,帮客户换婚纱,帮新郎打底妆,把弄脏的婚纱清洗干净……看起来平凡无奇的女人,在妆容之后,眼角眉梢都是满满的妩媚和幸福,有的时候也会想,什么时候自己才可以坐在化妆台前,幸福的任人摆弄。闲暇的时候,听小梅,阿权她们聊梦想,聊要如何一点一点的起步,然后最后实现自己的梦想,听着这些,恍如隔世,梦想这个词渐行渐远,已经过了爱做梦的年纪,有的人喜欢提来世,幻想在来世的时候,去实现一些事,为什么不是今生,你还能动,你还活着的时候?也许是因为那种被现实磨折的无力感,她们屈服了,我也逐渐屈服,要达到梦想的高度,很难,所以逐渐动摇,成为芸芸众生里最平凡的那一个。带着微微的不甘心。寂寞是因为,我们坐在一起,说了很多话,却并不能彼此明白,好像每一条路,都只可以自己一个人孤单的走,某天心血来潮,和糖租了单车去游山边的村庄,阳光很温暖,风很大,在凛冽的风里,我把自己裹得像西伯利亚女子,在某条小路,看见两个老人携手前行,在老的时候,可以执子之手是一件很幸福的事,但是很多人没有得到,这个世界诱惑太多,感情变得脆弱。以前觉得迎风前行,至少是一件很意气风发的事情,现在感觉到的,确是风里前行的那种阻力,像是灵魂也要腾空而起。750字 高三 散文
-
杂记原谅过去,不代表过去没发生过。直面现实,不代表我不在乎。珍惜未来,不代表未来会很美好。快乐是什么?外表、内心、他人、自己。什么才是重要?伤害是什么?外在、自欺欺人、伤、痛、疤、痂?幸福是什么?亲情、友情、爱情、恋情?那个是重点?寂寞是什么?孤独、冷默、沉静、无欲无求?那个是真?缘分是什么?真实、虚假、博大、占有?那个是真正的属于我?爱情是什么?真、假、伪、善、恶?需要的是那个?无语的时候再多,思想也会有所起伏。坚强的心灵再强,感情也会受伤。不要以为痛只有会哭的人才拥有,不落泪的伤更深。春的绿色代表希望,但它与失望成正比。夏的花开代表朝气,但它与寂寞为伴侣。秋的果实代表收获,但它的成熟代表凋零。冬的雪白代表纯洁,但它不代表单纯。世界万物都有美与丑,不要因为可爱就喜欢,不要因为丑陋就远离。任何事情都有变数。自认为不变的,是因为周遭种种让你变的慢了。所以眼见不一定为实,耳听也不一定是虚。相信什么不是一定,否弃什么也不一定是对。世间的各类都有归属,不要强求,由它,由性,由缘,由定。杂而不乱,粗而不糟,细致的一切都因有对比。落魄的不代表永远,成功的不代表永恒。要学会感谢,那一丝丝的感动,也代表你的心在动容。500字 高三 散文
-
杂记羸弱的热力抽出最后一丝心中的呓语万丈狂澜吞噬了一切世俗它的冰冷触摸到每寸肌肤甚至是旖旎的发丝它的足迹印上了烙痕在来袭时踏上心儿纹摄的魅力.它是一年四季的末班车,在车愆期到来时,还带来了怏然的冷却.冬好像是墓地的使者,不断地撕咬着干裂的幸福,它用惟有的一滴汗水,重重地垂入阴暗的苍穹,一声痉挛后的长哮,鸟儿惊惶离开树木地催化,不知所措地四处逃寻一个安身的角落,带来雨的电掣和风的挣扎,袭卷残存的温暖.屋外,一片混沌,那丝柔美颠沛流离,居无定所,最后来到了教室内.屋内,讲台后老师正在黑板上写着一个个数学公式,讲台前是一面面凹透镜的发散,这个班的同学似乎都是带眼镜的,流流美好在屋内茸茸地飘浮,赤诚的求学心拥抱着阳光.屋外,雨水戛然而止,狂风漫出,天的远处,蒙蒙地露出了花儿的向往.屋内,溢满了安祥的笑.原来是莘莘学子的血脉拭去了冰冷的痕迹.350字 五年级 散文
-
杂记我做梦,梦到儿时。我身处某城的路口旁,穿着破衫,蹲在地上,密麻地写着甚么。风便嚣来,卷起四周的灰土涌向上空去了,苍凉得袭人。可眼前人仍戴着高帽,低头大步走着。我抬头张望,寻向那些戴着雕着牡丹月季的高帽的绅士们。“哎,先生,您……”“唷,您可……”他们见我,却不曾摘掉高帽,用手擎着,扣在胸前。而未等我话落,便去了。我披着破衫,接着在地下写些甚么。我见一条狗踱来,似人直立着,到我身前端详。“此解二。”“啊呀!您可……这……”我不知所云,“坐!,这笔给您,请,请,请。”“罢,罢。这万万不可,你尚还留童稚,我则愧不如人呢!”它转身走了,一如逃。我惊醒,再不曾见它。250字 初三 散文
-
杂记再次来到,是因为你的话语。忘记上次来的是什么时候,也忘了刚开始注册、写文、去聊天室是什么时候。毕竟隔的时候太久。或许如果没有你的提醒,我也已经忘记了。我从不曾回味从前,不是因为我不想,而是我已记不起。会不会觉得我冷血呢。其实在写这篇文的时候好乱,好像有好多话要表达出来,但是却又说不尽。不知何时,自己会变成这样。上了初中,怎么反而越感寂寞。初一,懵懵懂懂的和大家玩,却未曾熟悉任何一个人,所以根本不懂。初一下学期,开始与大家有分歧。或许是因为自己不喜欢别人这样做,又或许是自己的想法有问题吧。暑假,去当了所谓的“义工”,当了一个暑假。在这暑假其实我也不知道自己有没有学到什么。暑假里面,班里有一半的同学去了补习班、提高班、预习班什么之类的。而我呢,就每天去着那同一个地方当所谓的“义工”。直到开学,我才发现自己落后这么多啊。就连C同学也快要超过我了。当时才知道自己开始比别人差。这就是所谓的输在起跑线上了吗?为此,自己上课一直很认真的听,对于物理这门新科目,自己也对此不得不很感兴趣。幸好的是老师是个好老师,所以对物理这门科目也还很喜欢。我最记得那一次,第一次的物理测验,55分。为此物理老师还叫我聊了几句。之后,自己一直很抓紧,从那次的55分,一直到七十多分,再到中段考的95分。没错啊我是有进步的。但是别人也在进步我真的好不甘心。但是每次的不甘心,自己却又不肯更多一份心在学习上,不肯再用心一点去做好每一件事,所以一直拖呀拖的就一直比别人差。我真的好讨厌这样的自己。说过如此多次的改变自己,却因为自己多了一份惰性与少了一份决心而一次次淋熄了心中说过要进步的火焰。我不知如何改变自己。我喜欢跟男生玩,不是因为我有怎样的心理。而是我觉得那些人都太虚伪。我是一个大大咧咧、直话直说从不修饰或掩饰自己的人。因为我不喜欢,我就是讨厌虚伪的为。或许就是因为这样,我和班里的女生的关系,很僵。就和那么几个好。我和男生玩得很好,就像兄弟一样,不畏忌任何。我在她们面前把自己捧得很高,很骄傲。因为我想让她们知道,她们不是什么,没有她们我也过得很好啊。我一度想过,是否自己的交友能力有问题呢?但为何我在网上交友又如此的好呢。暑假,在游戏里认识了一群朋友,其实也不能说交那种朋友没用啊。最小的也初中了,最大的也成年了。来自不同地方的我们聊了很多,关于学习、经历、经验……每个人身上也有值得我们学习的东西的。尽管是个不出色甚至读不了书的人。因为在他身上,也一定有一些值得我们去借鉴的经验的。就这样,一个暑假和他们过了。开学了,玩游戏的次数渐渐减少。也有人渐渐隐退,聊天的次数少了,出现的次数少了。周末,也各干各的事多,很少玩。但是总忘不了他们。有一些什么有趣的事情、难过的事情、怨恨的事情都会在那说。毕竟同龄人的世界会好聊。但我从不会和班里的人说或者其他人说。因为我觉得,我说了别人也只是当作笑话。其实有时,在学校会因一些小事,悟到一个很大的理。或许真的,找一个好朋友、好知己很难,所以我必须要学会一个人承担。不论什么事,既然没有人会与你共同分享承担,为何不早早的学会自己承担呢。这篇文很乱,但也敲了二十多分钟甚至半小时。没什么,就是难得抒发一下自己的情绪。1200字 初二 散文
-
泽泽别哭再次被当作小屁孩被忽略掉了,于是我很快离开了那帮人。我从那间云雾缭绕的热闹房子里出来时已经是下午两点多。天是灰矮低沉的一片,正下着不大不小却多少有些令人心烦的雨。我迈出门去,左边经过一小群人。领头的是两三张欢愉的笑脸,眉眼都夸张地挤在一起;后面不近不远地跟着一张病怏怏的脸。他戴着帽子面无表情眼神凝重,与前面几个人明亮的色彩形成强烈反差,像是就要溶进这个城市阴郁落寞的背景里去了似的。那天泽泽就那样带着一身疲倦,手插着兜耸着肩晃着瘦高的身体从我面前一闪而过。我没想过泽泽的脸上也会浮现那种郁郁寡欢的神色。我先前单以为他属于那种每天都可以笑得很灿烂而且略有些不逊与玩世不恭的类型。气温从那一场秋雨之后骤降,又骤然反弹,极像小孩子瞬息万变的心思。几天后某个阳光明媚的下午,泽泽拉起我走在那些半黄半绿的槭树下,心有戚戚然。我抬头看见阳光翻越枯萎蜷曲的秋叶,随走动而明明灭灭。泽泽忽然就红了眼圈,开始微微抽泣。于是我慌了,慌得只剩下会机械的迈步,想张嘴又不知说什么好。世间一切温情的话语那一刻仿佛都被我脑子里慌乱的海潮冲刷得一干二净,了无痕迹。我一直呆呆的举手无措,又不明就里不知如何劝起。我很想帮助这些不轻易把我忽略掉的人们,可是我竟然木讷到只能陪他们安静地坐坐,安静地听他们讲自己悲伤的故事。泽泽,别哭。我不知道怎么办好了。泽泽不知道他潸然泪下的时候变成了怎样的一个让人心疼的孩子。他总会仰面躺在租来的房间窗上看着天花板安静地哭泣,任由泪水泛滥直到泪流满面。在我苍白贫乏的想象里,泽泽的房间只有四面光滑的白墙、一扇窗、一张书桌、一张床,床上蜷缩着一个暗自啜泣的少年。整间房子孤寂,简陋并且空旷。泽泽在电话里坦然地讲述自己心碎的经历,语气波澜不惊。可我忽然有些后悔。我不知道这样残忍地把他心上结了疤的伤痕再一刀一刀挑开是对还是错。另一边泽泽的声音从电话里丝丝缕缕地渗透过来,由于信号的关系,听上去总好像在微微颤抖抽噎。我心里忽然就冒出这么一句话来。泽泽你别哭,要不然我又该不知道怎么办了。在看不见泽泽的时候,我总喜欢把他想象成一只乖乖的大布娃娃。他总是茫然无助地站在繁华的街道与熙攘的人流中央 却还是一脸的寂寞,就像在等待有人拥他入怀。这时我就会忘了泽泽其实是那个比我高很多衣履光鲜的大男孩。我们去上网、吃东西然后唱歌。泽泽把面前的东西一口一口安静地吃掉,流露出小猫一样温顺而拘谨的神色。然而他又和梓铭两个人把KTV里面的气氛推得很High。那些本来就充满激情的歌被他们唱得群魔乱舞活力迸发。可是梓铭走掉之后,就只剩了些清淡的旋律在空荡荡的房间里辗转折射;某种莫名的寂寥从房间阴暗的角落里开始蔓延,无声无息地扩张一直到爬上泽泽的面庞。泽泽不笑不说话的时候就完全是一个沉郁得揪心的孩子,不像梓铭只是端坐着就能让人感觉兴高采烈。我看着泽泽瘦削的侧脸,他正在认真地唱笔笔的《只剩我一个》,唱到一半又毅然地把这首歌切换掉。我知道他想起了一些平平仄仄的过去。回家之后去我倒在床上恍恍惚惚的便睡着了。我做了个诡异的梦。梦里有梵高《星夜》般遍布黄色和蓝色漩涡的夜空,四下里耸立着巨大的如同火柴盒连结起来的多彩而疯狂的摩天轮和过山车。我在一座雄伟得令人窒息的蓝色透明建筑物里乘纵横交错的扶手电梯不停息地在一个迷宫样的空间往来穿梭,整个场景迷乱而绝望。醒来之后天已经黑了。我扭开台灯,侧躺在床上发呆。眼前椅子上挂了一件米黄色的风衣。它与这房间苍白的光线、阴晦的背景默默组成了一幅抑郁的图画,感觉上像是那些斑驳昏黄得褪了色的记忆。没来由地我想起泽泽印着泪痕的面容。泽泽啊,你别哭。忘记那些悲伤,我会一直在你身边。1200字以上 高三 散文
-
扬州杂记一、我的扬州情缘很早以前,我对扬州的印象仅缘于一则家喻户晓的民间传说。传说源自坊间的明、清小说,说隋炀帝有个美若天仙的妹妹叫杨琼,荒淫的炀帝对她动了歹念,其妹誓死不从,忧愤自尽。为了掩盖真相,炀帝将其尸体运送到扬州安葬。后来在杨琼坟前长出一株奇异的花,洁白如玉,花香袭人,人们就将其称为琼花。后来,炀帝为了去看琼花,丢掉了江山,被处死于扬州。历史的真伪无从考据,不过有一点可以说明隋炀帝是被冤枉的,据考证在炀帝被处死时扬州还不曾有琼花。上一代的人,因为常去江南逃荒讨生活,大都去过苏州、杭州,但很少有人去过扬州,虽然扬州离我们那里并不远,在泰州升格为地级市之前这里还隶属于扬州。因此,小时候对扬州的印象既陌生又遥远,总觉得那是一个美丽而神秘的地方。长大后读到了不少历代文人咏诵扬州的诗句,对扬州才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唐代诗人李白的“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为扬州贴上了厚重的历史标签,每年春天,扬州的国际经贸旅游节就是用“烟花三月”冠名的。还有:杜牧的“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徐凝的“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在扬州”、宋人殷芸的“腰缠十万贯,骑鹤下扬州”……等等,都使没去过扬州的人生出无限的憧憬与向往。到了上世纪60年代末,毛泽东发出了“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很有必要”的号召,我们那里来了十几个扬州知青与插队的居民。后来其中的几个扬州的知青嫁给了当地的小伙子,村里人与扬州的来往也日渐频繁起来了。那时去扬州的路可不大好走,先要从我们那里坐半天的轮船到兴化,再从兴化转乘夜班船去扬州。记得那一趟班船是从北边的建湖开往镇江的,晚上九点多停靠兴化码头,一百多公里的水路要走一整夜,到扬州时天就亮了。那时,兴化只有一条砂石公路通高邮,每天也有五、六个班次的长途汽车,目的地只有一个——六圩,途经扬州。六圩在扬州南边,与镇江隔江相望,到了那里就能搭到火车了。因为汽车票价是乘轮船的三倍多,所以大多数去扬州的人都选择坐船。记得好像兴化到扬州的船票只有一元多一点,汽车票是三块六。我有一个内弟也谈上了一个扬州知青,结婚后接连生了两个可爱的女儿,可怜的内弟媳原以为从此就要当一辈子农妇了,万万不曾想到十多年后竟然还有回城的机会。在大批知青回城的大潮中,有许多在农村结婚生了孩子的人选择抛弃农村中的配偶和子女只身回城。我的内弟媳却宁愿当一辈子农民也决不丢下她的家庭。后来政策放宽了,她终于也回到了扬州,同时还将两个女儿的户籍也一并迁走了。内弟的户口虽然一时没法一起过去。但一家人却从来没分开过。他们先是在她父母的住宅旁边用油毡搭了间防震棚,记得那条巷子叫观巷,离东关街和琼花观都很近。巷子本来就不是太宽,再在边上搭了间棚子就显得更狭窄了,不过当地的居委会也没说什么,可见得那时对回城知青都是很同情的。后来内弟媳被安排进了一家国营鞋厂,内弟也照顾安排在街道办的厂里做临时工,一家人算是安定下来了。过了几年,内弟的户口也迁去了扬州,他们还省吃俭用地买了一套面积不大的商品房。可惜好景不长,可怜的内弟没过几年安逸日子,就因肝病不治于四十多岁时与世长辞。算起来,他正式入籍扬州才一年多的光阴,却长眠于绿扬城郭边上的一处荒山中。内弟走后,生性倔强的内弟媳一个人将两个女儿拉扯大并为她们成了家,直到退休也没改嫁。后来我的二女儿和二女婿也都从学校毕业被分到扬州工作,他们常说,孩子小的时候常常得到舅母的照顾。现在,除了二女儿一家外,我还有四、五个侄儿、侄女都先后落户扬州。我们这个家族差不多有三分之二的后代成了扬州市民,他们当中去得早的人已经在那个美丽的城市打拚了多年,事业正如日中天。有的竟然住上豪宅驾起豪车。我有一个才七岁的侄孙已经跟着他酷爱旅游的父母去过世界上好几个国家。每年我也会同老伴一起到扬州小住几日,时间又大都选择在烟花三月,去时处处花团锦簇柳如烟,时时沉浸在浓浓的亲情中。经历了三十多年的沧桑岁月,我与扬州的情缘得到如此的升华,是我和我的前辈们做梦也想不到的。二、文昌路文昌路是贯穿扬州东西的一条主干道。它的中心是扬州的地标建筑——文昌阁。经过了几次东延西伸,现在的长度怕有十好几公里了,据说还要向两端延伸,东边要延至江都,西边要伸到仪征,全长要达到60公里!本文只是想说说这条路中间的一部分,即从解放桥到石塔寺这一段。这一段是市中心,是古扬州与新扬州交相辉映的典范地段,扬州人说这一段路是:“唐、宋、元、明、清,从古看到今”。街道两边有许多原汁原味的明、清建筑,新建的房屋楼层也不高,而且大都仿古。还能看到小河边上的古朴的驳岸和依依杨柳。记得这段路是由三条路串成的,西边从石塔寺至文昌阁原来叫石塔路,这段路上除了有建于明代万历年间的文昌阁还有一座建于唐代的石塔,塔侧有一颗千年银杏树;中间从文昌阁到国庆路原来叫三元路(三元路的前身叫三元巷),文昌阁俗称文昌楼,是一座八角三级的砖木结构,外形酷似北京的祁年殿;再向东就是原来的琼花路了。琼花路的两边旅游景点最多。先说琼花观。这所道观建于西汉,旧称“蕃厘观”(厘字上面还应有个赦字),据说是宋徽宗赐的匾额为“蕃厘观”,后来因为举世无双的扬州古琼花生长在这里,人们就习惯将这里俗称为“琼花观”。观里有一座主殿叫三清殿,还有欧阳修在扬州任知州时筑成的“无双亭”。在琼花观的后花园里有一座造型别致的琼花台,两棵年代久远的古银杏与古琼花相映成趣,琼花怒放时的绰约芳姿仿佛是在向游人诉说曾经发生过的美丽传奇。花园里还有九曲碑廊,小桥流水,使人好象置身于古朴典雅的江南园林之中。在琼花路北边有两条与之平行的古巷,就是闻名遐迩的双东街。双东街是东圈门和东关街的统称,这两条古巷都形成于明代。其中东圈门巷长约700米,巷里保存着许多盐商的古宅,全是原汁原味的高墙深院青砖黛瓦。比较有点名气的有“汪氏小苑”,“壶园”等,还有一处虽然整日关着大门但游人还是络绎不绝的景点,那就是江泽民童年时在扬州的旧居。不知缘于何种原因,至今没有向游人开放。东关街在东圈门巷的北边,是一条扬州城里最具有代表性的历史古街,以前这条街不仅是城内与城外水陆交通要道,而且是商业、手工业和宗教文化的中心,市面上商铺林立,行当俱全。街边有许多老字号商家,据说最早的“四美酱园”和“谢馥春香粉店”已有近三百年历史。我这次去的时候正值清明假期,街上游人摩肩接踵,街边店铺门前大都挂着古时彩色的旗幡,还有一些店员身着古装,使人觉得好像是走进了清明上河图中。这条街还有一处闻名中外的景点——个园。个园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游客必到的地方。关于个园,待后慢慢细说,现在先说一下街东头的东关古渡和宋城遗址。东关古渡是古运河边上的一处千年渡口,古时候从古运河东面旱道进扬州都要在这里过渡。从黄海边上过来的运盐船也大都在这里的码头上、下货物。河边还停泊着从远道而来的客船。想像得到这里曾经有过的繁华!现在这个渡口已经早就没人摆渡了,在它南边不远的地方有一座连接文昌路的解放桥,北面还有一座便益门大桥。整日车水马龙,好一派现代都市的风采。运河边上垂柳依依,风情万种,婀娜多姿。渡口上面有一座古朴典雅的石牌坊,对着牌坊的东关街入口处新建了一座堪称雄伟的古城楼,城楼是在宋城遗址上重建的,游人还能通过脚下的玻璃砖看到保存下来的南宋旧城的墙基。最让人流连忘返的是这里的夜景,驳岸上的景观灯绵延数公里,波光粼粼的河面上不时有仿古游船缓缓驶过……三,瘦西湖每次到扬州都要去瘦西湖去走一走,起先这个景点的门票都只有几角钱,后来我有一个内侄女婿到了瘦西湖管理处上班,去时大都是揩公家的油。等到门票涨到上百元时,我和老伴又都到了免票的年龄,因此,去得就更频了。我第一次去扬州是上世纪60年代,那时文革还没开始,知青下乡也是以后几年的事,因此,对这个城市相当陌生。一齐去的还两个邻村的老年人,都是为生产队去买山芋苗的。那次虽然没买到一棵山芋苗,但却让我们借“出公差”机会逛了一趟瘦西湖与平山堂。那时的瘦西湖游人并不多,好像比平山堂还冷清得多,三年大饥荒刚过,人们都过着半饥半饱的日子,能有多少人还有兴致去游山玩水?记得那天,开始时还有点新奇的感觉,到了下午时便觉得兴味索然了,原因是中午只在平山堂庙里每人化二两粮票一角钱吃了一小碗素面,饿得连走路的力气都没有了。扯得有点远了,还是说说这些年来对瘦西湖的印象吧。瘦西湖位于扬州西北郊,经过多次拓展,景区面积已经大得令人难以想像,据说现在占地1500亩!其中几个传统的景点都在一条L型的大河两边,这样的地貌在水乡农村几乎随处可见,但在这里这条宽不足百米的河却被冠之为“湖”,也许冠名者觉得太过牵强才在前面加了个“瘦”字。不过,这条貌似极平常的河却有着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它曾是唐罗城与宋大城的护城河,明、清时期,富可敌国的扬州盐商们不惜重金竞相在河边建宅造园,多家亭园的汇集,使这里很早就形成了“两岸花柳全依水,一路楼台直到山”的胜境。我们每次都是从景区的南门进园,跟随着熙熙攘攘的人流往北走,脚下的这条路就叫长堤春晓。有时正逢烟花三月,通道旁树树桃花灿若晚霞,几步一株的垂柳像团团绿雾,一派醉人的江南春色。波光粼粼的河面上,不时会有一艘画舫缓缓驶过,使人觉得仿佛身在画中。到了长堤春晓的尽头就是徐园。徐园是辛亥革命时期大军阀徐宝山的祠堂,规模不大,但结构得体,庭院错落有致。内有听鹂馆、荷花池、春草池塘呤榭等景点,还有两具南朝梁时的大铁镬(锅),据说是镇水之宝。徐园西北角有一座木桥,叫小红桥,桥身被漆得通红,过了桥便是小金山。小金山在L型河流的拐角处,堂前有一副名联:“借取西湖一角堪夸其瘦,移来金山半点何惜乎小”;院子里还有一块鈡乳石盆景,听同行的导游说,是北宋时广西送给开封朝廷的贡礼,途中遗落扬州,奇怪的是那块石头的平面酷似瘦西湖景区的沙盘模型。小金山西边有一长堤伸向湖心,那是乾隆皇帝钓过鱼的钓鱼台,站在那里可以看到美仑美奐的五亭桥。五亭桥是景区的中心,它不但是瘦西湖的金字招牌,同时也是扬州市的标志。桥上的五座风亭就像五朵出水的莲花,每次到那里去都有许多游客在桥上歇脚、拍照。桥梁专家茅以升曾评价说:中国最古老的桥是赵州桥,最雄伟的桥是卢沟桥,最具艺术美的桥就是五亭桥。还听说桥下有15个桥洞,每当皓月当空,每个桥洞的水中都倒映着一个月亮,所以就有了“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在扬州”的咏叹,也使扬州多了一个别名叫“月亮城”。与美丽的五亭桥遥相呼应的是湖对岸的小白塔。小白塔是一座实心塔,四面八角,周边佛龛中雕有十二生肖像,塔身比例匀称,通体洁白,极像一个亭亭玉立的美女站立在绿树丛中。再从这里往西走便是1990年才重建开放的二十四桥景区了。历史上关于二十四桥的传说有许多版本,一说是那里过去有二十四座桥,一说是一座桥上曾有二十四位美女在月夜吹箫弄笛。它的得名源于杜牧的一首诗:“青山隐隐水沼沼,秋尽江南草未凋。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玉簘。”现在,由毛泽东题写的这首诗的石碑成了这里一道亮丽的风景。景区的主体——二十四桥是一座长、宽均为24米的汉白玉石拱桥,栏柱24根,台阶24级。到了这里,一上午的时间就用完了,如果还有精力继续玩就再往北走,那里还有一个近几年才建成的景点叫石壁流淙。穿过万花园走出公园北门便离平山堂不远了。四、大明寺与平山堂沿着不算太陡的坡道往上走,没多远就登上了蜀岗,这里可是扬州的制高点,但它还算谦虚,只称是座“岗”,其实它比脚下的“小金山”要“高大、雄伟”得多。座落在蜀岗上的大明寺,始建于南北朝。这是一座典型的佛教寺院,寺内布局也是传统的格式,其主建筑是大雄宝殿,供奉的是释迦牟尼佛。与杭州的灵隐寺相比其规模与气势都要差得多,它的名声主要是寺内曾出过一位大德高僧——鉴真和尙。远在唐代,鉴真大师在五渡日本失败后,终于在双目失明后以66岁的高龄第六次成功抵日,将中华文明传播至异邦,后在日本十年,为中日两国文化交流作出了巨大贡献,至今日本人仍将他奉为“文化恩人”。寺内建有鉴真纪念堂,是一座仿日本唐招提寺的式样的建筑。堂前的纪念碑是郭沫若题写的。堂内有一尊鉴真和尙的楠木雕像,神态安祥而坚毅。大明寺在唐代叫栖灵寺,当时的寺名源于寺内有一座建于隋朝的宝塔,叫栖灵塔。传说中的栖灵塔气势磅礴,高耸云天,雄伟壮观。李白、白居易。刘禹锡等历代文人都曾登临过并留下了千古绝唱。后来屡毁屡建,现在的这座美仑美奐的新塔是1996年才重新建成对游人开放的。塔高九层,方形,有点像西安的大雁塔。塔内供奉着佛骨舍利,游客如要登临,还需再掏20元购票,而且是对任何人都没有优惠。有一次,我和老伴也曾上过九层塔楼,虽然木扶梯相当陡,但上去后感觉还真不错,除了有一层供奉着佛舍利,每一层都有精美的佛像供游人参拜。站在顶层围栏边极目远眺,扬州这座被绿树簇拥着的美丽城市尽收眼底。瘦西湖静静地躺在脚下,可以看得清湖两旁的所有景点,甚至还能看到像蚂蚁搬家般的缓缓行进着的游人。下来后还可凭登塔票到鈡楼撞鈡。在寺内大雄宝殿的西侧,就是闻名遐迩的平山堂。平山堂是欧阳修任扬州太守时修建的,是一处专供士大夫与文人墨客们吟诗作赋的场所。人们都有习惯将周边的好几处景点包括大明寺都统称做平山堂。内有两副名联很值得玩味,一副是:“晓起凭栏六代青山都到眼,晚来对酒二分明月正当头”另一副是:“山与堂平千古高风传太守,我生公后二分明月梦扬州”。紧挨着平山堂的谷林堂是当年苏东坡为纪念他的老师欧阳修建造的,后面还有欧阳祠,祠内有几幅名匾:如“风流宛在”、“远山来与此堂平”等均出自名家之手。在平山堂的西山坡上还有一个好去处——西园。那里原是康熙、乾隆皇帝的御花园,依山而建,山下还有一泓碧水,园内古木参天,构思独特的假山怪石嶙峋,环境十分宁静幽雅。其中有好几处耐人寻味的景点,如:御碑亭、天下第五泉、鹤塚等。大明寺东边还有一个游人必去的景点叫观音山,观音山是扬州的天然制高点,沿着蜿蜒陡峭的砖铺山道向上攀登显然要比上平山堂费力得多。观音山是扬州寺庙的代表。与传统的佛教寺庙不同的是,这个庙里没有供奉释迦牟尼佛,而是供奉着中国佛教四大名山的四位菩萨。正殿圆通殿供奉观音(普陀山),东殿文殊(五台山),西殿普贤(峨眉山),后殿地藏(九华山)。农历六月十九是是这里的香期,据说来上香的信众有四、五万人。这里曾是隋焬帝下扬州时的行宫,明、清小说中常提及的“迷楼”就在寺院后面。传说中的迷楼是一座天上绝无人间仅有的豪华宫殿。隋亡楼毁后宋人将其改为“鉴”楼,意为前车之鉴。五、个园与何园现在的扬州仍然有许多由盐商营造的古典园林,其中历史最悠久,保存最完整,最具艺术价值的就是个园。个园的“个”字就是“竹”字的半边。它建于清嘉庆23年,是两淮盐业商总黄至筠营造的私家园林。它的南门即正门在东关街的西端。大门很不起眼,与双东街上许多古老的盐商宅弟没有什么不同,里面却别有洞天。一大片青砖黛瓦的老房子,密密匝匝地挤在一起,大院套着小院,小院又连着小院,游客仿佛行走在迷宫中。有一间面积较大的客厅叫汉学堂,堂中挂着一幅郑板桥画的竹,两旁的对联既文雅且朴实:“咬定几句有用书可忘饮食,养成数竿新生竹直似儿孙”在别处还看到几副楹联表达了主人耕读传家的传统理念,如:“传家无别法非耕即读,裕后有良图惟勤与俭”、“几百年人家无非积善,第一等好事只是读书”。可惜听说后来他的子孙们并没有给他争多少气。个园的精华是它的后花园,前面的大片宅院反倒成了它的陪衬。过了一个上书“个园”二字的月洞门就进入了这座驰名中外的古典园林。在月洞门旁的修竹丛中插着数支石绿斑驳的石笋,寓意“寸石生情”。门西边是一大片竹林,竹林中间有几株琼花树,如逢烟花三月,琼花与绿竹相映成趣。除了这些春景,园中还有戛、秋、冬三景。夏景在园西北角,主景是一座用青灰色太湖石叠成的假山,山中有石洞,游客可以在洞中穿行,山上有古松,山下有池塘,水上有曲桥,塘中有憨态可掬的红鲤鱼游弋在睡莲间。连着假山的是一座横贯东西的一字形长楼,听说此楼名抱山楼。沿着楼前的长廊向东就是位于东北角上的秋景园。那里是一座用黄石堆叠成的假山,山势较高,有小径供游人攀登,山顶有一古亭,叫拂云亭。冬景在南墙下,假山与地面全用白色石头,让人有一种积雪未消的感觉。园里还有一座古建筑叫“透风漏月厅”,有一副楹联:“何处簘场醉倚春风弄明月,江痕波影斜撑老树护幽亭”。出了个园的北大门就可乘公交去何园。因为对何园的印象不怎么样,以为那里没什么看头,所以这几年一直没去过。何园在徐凝门街,离渡江桥很近,很早以前,桥旁边有个客运轮船码头,我60年代的那次扬州之行就下榻在有个叫徐州客栈的小旅馆里,曾去何园玩过一次,记得大门与普通民居差不多,里面好像还住着人家,只有一小部分对游人开放,门可罗雀,异常冷清。去年有人劝我再去看一下,说是今非昔比了,现在可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A级旅游景区了。到那里一看,还真的果不其然。大门前的街道也拓宽了许多,门旁书有“中国晚清第一园”的大字。游客络绎不绝,听说门票每人40元。进得大门,不远处就是“寄啸山庄”的月洞门,听导游说:何园原名寄啸山庄,因园主人姓何,简称何园。清同治元年湖北道台何芝舰离任后归隐扬州,购得片石山房旧址,化13年建成了这座大型私家园林。整座园林由东、西花园和片石山房三部分组成,建筑面积7000多平米,厅、堂98间,因其建筑风格独特,在传统的中国造园艺术中融入了西洋格调,是晚清园林中的代表作。进了月洞门就是东花园,园内主要建筑是牡丹厅和船厅。南面的牡丹厅上嵌有凤凰牡丹的砖雕,正中刻着牡丹、凤凰等图案,因其刻工精美,线条流畅,是一件不可多得的砖雕艺术品。最精致要数北面的船厅,厅似船形,阶下铺着的瓦片与鹅卵石皆成水波状,给人以水居的意境,厅前还有一副对联:“月作主人梅作客,花为四壁船为家”。西花园是何园的主体,园里空间开阔,居中有一不大的水池,水池四面设景。湖中还有一座四四方方的湖心亭。北面的两层楼叫蝴蝶厅,楼体中部稍突出,两头略收敛,屋顶四角翘起,极像振翅欲飞的蝴蝶。蝴蝶厅是主人宴请宾客之处,厅里的板壁上雕刻着许多历代名人字画,如苏东坡的梅、郑板桥的竹,唐寅的花鸟等。西花园的南面还一座桂花厅,庭前植有桂花树。过了西花园就是片石山房了,片石山房是石涛大师的作品,石涛是明末清初的大画家,晚年寓居扬州,留下了这座园林杰作,因其造型奇特,被誉为人间孤本。至此,这座不算太大的私家园林就走到了尽头,我的这篇算不上游记的“杂记”也要就此打住了,待将来多走些地方再续。1200字以上 高三 散文
-
泽地荒草有事要去一趟市区,准备到站台坐公交。天下着毛毛雨,有些许的凉意,撑一把花伞,把雨和喧闹都挡在伞外。入秋的早晨,不燥不寒,挺愜意的。行至站台,车还没来。我左顾而右盼,车、人流、大马路、人行天桥、楼房、广告牌,除了人为的装饰,还是人为的建筑,以平常的心态看平常的事物,感觉也就如此这般。如丝的雨,飘飘洒洒,平常又淡然,也只是告诉你,那是秋的脚步声。等待中,忽地感觉背后有一片绿,直把我的眼光套去。只见人行道旁有一块隔离带,再后面是一堵围墙,墙里面是公明高级中学校区。这块隔离带长满了蓬松的杂草,枝繁叶茂,藤牵蔓缠,那些尖尖的嫩嫩的幼芽,东窜西窜,由于雨水的沉重,稍稍低了低头,仿佛怕生的小孩,胆怯地依在绿叶姐姐身傍,好奇地张望这新鲜世界,那趣味横生的模样,仿佛能听得到他们稚嫩的童音在慑懦地叫嚷。那些绿叶,挂满了水珠,晶莹剔透,因为超重而滑,盛不住了,水珠咕咚跌了下去,上面大树落下的水珠又重新跳在绿叶上。看绿草中间处,竟缀着几朵小花,橙色,红色都有,它们不是特别的绽放,有点含蓄的包裹着小花蕾,浑身湿漉漉的,像娇羞的少女在宽衣沐浴,甚至可以看得见那出水芙蓉的妩媚,听得到泼水的清脆的哗哗声。绿草丛中间插着几棵较高的树,茂密的树叶枝丫挡住了烈日,挡住了风雨,免下面的杂草遭直接伤害,是杂草的保护伞,使得杂草,都快中秋了,叶还那么绿,茎还这般壮,看不岀半点秋来的萧条。好一块绿茵,好一片自然风光,它是不需要任何修饰的,不用施肥,不用裁剪,不用灌溉,也不奢求谁会为它拍照,对它簇拥,甚至不需要有谁去关注地瞥上一眼,靠着阳光雨露,那么自然地生,自然地长,自成一体自成一景.真是一泽荒草,别样境界。这是大自然的赏赐,赐予这座新兴城镇的一份厚礼。联思间,忽然感觉有股气味钻进鼻子,那是要林荫雨露才有的味儿,浓浓的,郁郁的,提神爽意,似曾相识,似曾熟悉。那是家乡松林才有的气味!家乡那山那水那树,那通向大山里弯弯曲曲,凹凸不平的小路,此刻突地在心中眼前清晰闪现。有多久没闻到过家乡的气味了?那熟悉、亲切、令人回味难忘的气味。深山里,密布峥嵘的松林灌木,叮咚流淌的山泉小溪,湿润松软的山地泥土,枯叶的熏,松脂的香,还有时不时跳跃在树上偷吃松果的鸟雀,还有那一段似是而非,似梦非梦的眷恋……很想在这荒草地旁长驻,与其共醉。但车来了,雨也停了。收起伞上车,却怎么也收不起心情。一路上,心里总掂挂着那片泽地荒草,竟然办起事来也有点魂不守舍的恍惚。幸好,一切顺利,便打道回府。又到站台,下车。再流连那片草地,它们依然碧绿,依然透亮,依然还有几颗水珠在晶莹;那股只有家乡松林才有的味道依然,依然扑鼻而来,依然沁我心魂。哎,那边有两只蝴蝶在花开的地方飞舞,一只有花纹的,一只纯黑,轻轻的、柔柔的、悠悠的,不慌不忙、不紧不慢,扇动着翅膀,似在留恋美景,似在倾心诉说。它们是雌雄蝴蝶,是同学、朋友、知己?这般亲近,这般超然若竭,飞过千山,飞过万水,飞过闹市,找寻这泽地荒草?一种怜爱,一种感动,一种欣慰交织在心头。此刻,此情此景,让我遇上,便是至美。润泽的泥土培孕着我的构想,葱茏的荒草丰盈着我的思维。我更愿停留于此,与此情此景长驻。但,家是要回的。蓦然又想,何处有能工巧匠,为我把这泽地荒草移载于自家院中,连同这不知是同学、朋友、知己的蝴蝶,让我每天加以呵护,照顾。然,自然是不可人为冒犯的,如若手动,恐怕将不再是此情此景了。我有些欣然怡悦,更有些怅然若失。只好,把这泽地荒草轻收于眼帘;只好,把这家乡松林才有的味道塑成记忆留存于脑间;只好,把这雌雄蝴蝶永藏在心深处,再领一额午后秋凉的风,归家去…1200字以上 初一 散文
-
旅游字义旅游(Tour)来源于拉丁语的“tornare”和希腊语的“tornos”,其含义是“车床或圆圈;围绕一个中心点或轴的运动。”这个含义在现代中演变为“顺序”。后缀—ism被定义为“一个行动或过程;以及特定行为或特性”,而后缀—ist则意指“从事特定活动的人”。词根tour与后缀—ism和—ist连在一起,指按照圆形轨迹的移动,所以旅游指一种往复的行程,即指离开后再回到起点的活动;完成这个行程的人也就被称为旅游者(Tourist)。“旅游”从字意上很好理解。“旅”是旅行,外出,即为了实现某一目的而在空间上从甲地到乙地的行进过程;“游”是外出游览、观光、娱乐,即为达到这些目的所作的旅行。二者合起来即旅游。所以,旅行偏重于行,旅游不但有“行”,且有观光、娱乐含义。已有研究1、概念定义:旨在提供一个理论框架,用以确定旅游的基本特点以及将它与其他类似的、有时是相关的,但是又不相同的活动区别开来。国际上普遍接受的艾斯特定义,1942年,瑞士学者汉沃克尔和克拉普夫旅游是非定居者的旅行和暂时居留而引起的一种现象及关系的总和。这些人不会因而永久居留,并且主要不从事赚钱的活动。2、技术定义:用它来为统计和立法提供旅游信息。各种旅游技术定义所提供的含义或限定在国内和国际范畴上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技术定义的采用有助于实现可比性国际旅游数据收集工作的标准化。世界旅游组织和联合国统计委员会推荐的技术性的统计定义旅游指为了休闲、商务或其他目的离开他她们惯常环境,到某些地方并停留在那里,但连续不超过一年的活动。旅游目的包括六大类:休闲、娱乐、度假,探亲访友,商务、专业访问,健康医疗,宗教/朝拜,其他。3、其他相关定义交往定义:1927年,德国的蒙根·罗德对旅游的定义,旅游从狭义的理解是那些暂时离开自己的住地,为了满足生活和文化的需要,或各种各样的愿望,而作为经济和文化商品的消费者逗留在异地的人的交往。注意:这个定义强调的是:旅游是一种社会交往活动。目的定义:20世纪50年代,奥地利维也纳经济大学旅游研究所对旅游的定义,旅游可以理解为是暂时在异地的人的空余时间的活动,主要是出于修养;其次是出于受教育、扩大知识和交际的原因的旅行;再是参加这样或那样的组织活动,以及改变有关的关系和作用。时间定义:1979年,美国通用大西洋有限公司的马丁·普雷博士在中国讲学时,对旅游的定义为,旅游是为了消遣而进行旅行,在某一个国家逗留的时间至少超过24小时。注意:这个定义强调的是,各个国家在进行国际旅游者统计时的统计标准之一:逗留的时间。相互关系定义:1980年,美国密执安大学的伯特·麦金托什和夏西肯特·格波特对旅游的定义,旅游可以定义为在吸引和接待旅游及其访问者的过程中,由于游客、旅游企业、东道政府及东道地区的居民的相互作用而产生的一切现象和关系的总和。注意:这个定义强调的是:旅游引发的各种现象和关系,即旅游的综合性。生活方式定义:我国经济学家于光远1985年对旅游的定义为,旅游是现代社会中居民的一种短期性的特殊生活方式,这种生活方式的特点是:异地性、业余性和享受性。三、“游憩中国网”定义1、内涵:旅游是人们在非定居的城市、乡村、景区和度假区围绕生态、文化、康体、游乐等功能进行的游憩活动。2、外延:认为,旅游的外延应包括:旅游目的地、旅游产业、旅游项目、旅游产品等由大到小的一系列范畴。1200字以上
-
旅游这次是我们首次采取自助的形式出游,因此不像从前跟团那样省时省力,凡事都需要亲力亲为,好在有网络,给我们提供了许多快捷的帮助。首先我们通过网络查询了旅游当地的许多相关资料,如天气情况、景点分布,食宿介绍等等,然后再参考一些去过该地的游客所写的游记及相关书籍,再搜集几个旅行社的出行线路安排,对要去的地方在心中有个大致了解后,再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选择好相应的出行工具,制定了具体的出行路线。并根据当地天气准备了所需要的衣物,带上充足的食品、水、现金和银行卡以及一此常用的如感冒、肠胃、跌打酒之类的药品。OK,一切准备就绪,炎炎夏日,开始我们期待的旅程。石林之旅我们这次的第一站是石林,从柳州到昆明我们先选定了两趟车,即上海----昆明,桂林北----昆明。前者从乘坐环境来说比较好,但相对较贵。从时间上考虑,我们选择了后者。由于当时正值学生放假,我们只买到了坐位票。上车时经过一番搏斗与混乱后方能安然就坐。而最痛苦的是上车好长一段时间以后,准备吃饭时才知道,因为人员太多,列车无法正常供应开水,这就使我们所准备的方便面成了摆设。(在此提醒各位,去的时候最好要买卧辅票,因为能休息一个晚上,精神状态会好许多。而且卧辅的服务条件相对好一些,另外,如果你不打算吃列车上难以下咽的盒饭的话,最好准备多元化一点的食品。)。忍受着饥肠辘辘,日晒雨淋的折磨,在穿越了无数个深远幽长的隧道,16小后,在隆隆声不绝于耳中我们终于到达了石林火车站。清晨5点的石林火车站静谧一片,我们的到来让它暂时的热闹起来。乘坐站外搭客的面包车我们来到了石林景区附近的青年旅行社的宾馆,稍事休息、填饱肚子、寄存好行李。等到7:30景区开门后我们便开始了今天的旅程。石林的天气要比柳州凉了许多,带来的厚衣服正好派上用场。在这里,我们结识了两个也是自助游的女孩子。特别有一个是从俄罗斯来的女孩子,在一句中文不懂的情况下居然独自游了中国的许多地方。真是不得不佩服外国人的独立性。石林号称天下第一奇观,俗称“李子箐”,整个景区包括大石林、小石林、外石林、步哨山、李子园箐等。游览此地也有一种套票(面值100元),可以游包括石林在内的三个景点,而且还包括一年的会员费(即你或者你的朋友在一年内持此票来游览石林就再不需要再购买门票了)。如果单游石林的话门票是80元,人多的话在石林湖畔的街上请个导游也是不错的选择,大约60元左右,保证让你在充分游览石林的同时少走不少冤枉路。石林以喀斯特地形为主,形成于古生代时期。但这对于我们生长于南方的人来说算不上是很奇特的地貌,只是这里相对集中一些。步行其间,四周怪石嶙峋,群峰壁立,造型千姿百态。峰回路转间,步步有景,或如利剑,或如母子同游,或如唐僧入定,令人浮想联翩,不禁惊叹于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从高处望去,只见一只只巨大的灰色石峰、石柱拨地而起,直刺云宵,如一片莽莽森林,蔚为壮观。石林间不时有身着民族服装的导游在为游客讲解,为石林增添了不少民族风情。远处,似有若隐若无的歌声传来,让人不禁想起传说中美丽的阿诗玛和情深一片的阿黑哥之间凄婉动人的爱情故事。我们从望峰亭到双鸟渡食,穿大石林到小石林,反反复复,兜兜转转的花了将近四个小时才出了景区大门。从石林到昆明白天有三趟火车经过停靠,最后一班是13点钟到。我们吃过午餐时间也就正好合适。因为听说这个期间昆明到大理的票非常紧缺。所以我们通过联网售票,直接在石林火车站就把车票买好了。后来我们才知道,我们的决定是正确的,这是最后的6张票了,而且还是昆明站因为旅客太多,加了一节厢的结果。1200字以上 初三 写景
-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