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微斜
走在山间的小径上,水声潺潺,雾雨蒙蒙裹挟着微弱的阳光,微风蔓延,空气中弥漫着野花的芬芳,泥土混着小草的清香,不协调的是远处调皮的孩子弹弓一发,鸟儿的歌唱繁多,夹杂一声哀鸣。显尽悲凉。
这早春的景象总是让人无法抗拒。站在山巅俯瞰远处——雄峻的山峦,浩瀚的林海。蒙蒙星星的雨将那种雄浑而又静美的绿挥散得淋漓尽致。从草绿,田绿,豆绿,嫩绿,浅绿到翠绿,祖母绿,深绿,黛绿……不同层次,排列组合,幽荫深邃。林海变换着绿的音韵,翻滚着绿的波浪,和着泉水的奏响,鸟儿的鸣唱,远处一片茂密的深绿饱含了自然的韵律、生命的繁重、生活的姿色统一和谐,眼下一抹浅如薄纱的绿飘逸而婀娜。深浅相间,构成一幅让人无法割舍的舒适惬意,辽远、恢宏,幽荫而精深,静谧而和美,让人忘却纷繁的世俗和碎杂忧伤的哀愁。但鸟儿的歌声略显哀伤,不知是因为调皮的孩子伤了她幼小的雏儿还是已唱尽这早春的葱容和活力,我倾向于前者,因进山时她的歌声尽是喜悦,而此刻只有哀嚎,也许是人类的愚蠢和无知让我难过,或者鸟儿对雏子的爱让我感动,阳光微斜我竟闪现一滴清晰的泪。
我对着绿波吹奏一曲《灵谷》。埙那淳朴浑厚的音色立刻在山间回荡,将摇曳的绿,叮咚的泉相糅合交映,鸟儿还在啼叫,我无法控制情绪,停止悲凉的吹奏,任留一声凄凉回荡石壁之间,随后雨夹杂着花的纯香伴着山风习习带着埙声渐行渐远。拈一抹花色,借一株碧绿,倾潺潺溪水,奏山间回荡之曲,感山雨朦胧山风阵阵,悲鸟儿伤雏之痛,凉爽清新而又伤感萧瑟。阳光依旧微弱,洒向山峦,光芒微恙。
然后沿着谷静山幽,潺潺溪水,走在风雾辽远的山径中,轻嗅幽深的森林由内而外散发出来的清香,感受山泉和花香渗透着的空灵。小溪,顺山沟而下,没有一丝杂质,清澈无比。躬下身子,捧一捧山泉,喝入口中,这种清凉的甘甜沁人心脾给喉咙一丝宁静,亦是一种无法比拟的遐意,透着轻轻的凉意看那草丛绿地,花瓣掉落,水珠盈美,绵绵小雨,幽幽小径,凝静柔和。独坐山谷凉亭,仰望山尖,淡淡云雾,澜翻絮涌,太阳微弱的光环缭绕而神秘,俯瞰山脚,那万丈激流会于一小潭,一旁的野花缀乱,花瓣飘散,富有诗意,零落零星的绣在那石潭周围,恰似星星闪耀而灵动。山色,天色,水色,空间层次重叠,美不堪言。再以一首《长亭怨慢》赠与空谷之间,古韵触碰山石,花香凝与水的纯净,融于这善感的音色之中。埙声之余却还听见鸟儿的悲凉的啼声使我哀意漫上心头,哽咽住喉咙。
沿径向下,遇一老者,听闻,西边峭壁上有一天然巧成的石佛音,周围奇珍异草,野花繁多,甚是奇特,但因在峭壁之上,很少有人去近距离观赏。而在距离石佛音50米出的山脚,一菩提树上有求愿红丝万千根,旁还有一照世潭,清澈见底,它是照净世间丑恶与圣洁,心灵纯洁与恶毒,社会黑暗与光明的镜子。听着顿时觉得纷繁全无,只觉空明。
古韵重叠了历史,岁月流逝,生命生息繁衍,而世人漂浮于城市的尘雾之中,享受着华灯初上的生活,忘了人性之道德,忘了自然之和谐,忘了一抹绿的清新,一拈粉的可爱,一泓泉的明净,更忘却的是自然和谐绚丽瑰美和生命之空明纯净和动物之间让人着迷的感动。
微感身在灵谷之中,奏着古埙之曲,陶醉其中,返璞归真。然后30°仰望,阳光微斜,我在绿菀之中,妙不可言。
天使
作文网专稿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你是否有过一段抹不掉的记忆,那些曾经让你笑过、快乐过、难过过、伤心过的人,你都还记得吗?是的,那样的人是那么的让人无法忘记。因此也成了关于你们的一段抹不去的记忆。
到了今天我还依然清新的记得我们初次见面的场景。那天也是我到高一4班去报到的第一天,还在家中的时候我就听初中的老同学说,这个班有什么样人物。而我也很期待走进这个教室的到来。当应该要去到老师那里报到时,我却在教室的窗外停住了脚步。在这个教室里有人在有感情的朗读着;还有人在哗哗的写着那飞舞般的字;而你是在这个教室里最独特的一个。用书本挡住你那害羞的脸,嘴巴还不停的在摇动。原来你是在搅口香糖,怪不得你嘴巴在动,也怪不得你会用书挡住脸。过了几分钟你发现窗外有人,于是做起了假动作,当时的你是如此的可爱。当你发现那个人不是老师是我的时候,你的脸显示出了那种无奈和失望的神情。
当我走进教室,许多人的目光都引到了我的身上。而只有你还是自己看着自己的书,在忙着你自己的事。好像这一切都与你无关,原来我以为你是一个独立不容易接触的人。可是到下课时你的精神不知道从哪里冒了出来。你也不再是在上课时的你,你是如此的开朗。我听见许多的女同学都叫你“同桌”,半信半怀疑的把它当成了你的名字。
后来我们相互认识了彼此也有了了解。原来同桌不是你的名字而是她们方便叫你才给你取的外号。而我却喜欢叫你王八蛋,其实我自己也不知道我为什么会那样叫你。只是你喜欢看你那生气的眼神还是什么。你总是说我要是再这样叫你的话,你就要打我,扒了我的皮。可是你从来没有真的这样过,我也知道你只是说说。难道我就是为了让你打我时的那种快感。
后来我知道你有一种病,就是每天不能超过晚上十点半。晚睡了的话你就会头疼,我们就是每天从放学聊天到十点半时都会睡觉。而我会偶尔撒娇要你陪我聊到更晚,你总是説会头疼。每天我最期待的就是那么两个小时,在这两个小时里我们可以自由的聊天。没有我们聊不到的地方,我们聊到了小时候,也聊到了未来。当我们知道彼此生病了的时候,我们都会劝对方去吃药,去医院。可是我们都没有做到过生病时吃药、去医院。
真的很感谢你陪我走过的这段时间,虽然只有一年但在这一年里我学会了很多。既然我们之间有过争吵,但那些也是值得珍惜的。这段时间里发生过的事情我都不会忘记。我记住了你的每一句话,我最敬爱的你保重。
五年级:梦曦天使
相似题目
-
阳光微斜马航,满载亲人的思念起飞在夜空,却在下一个黎明到来之前失去了踪影,为我们留下了解不开的迷。就像海子那样,在阳光微斜的清晨,默默踏上铁轨,从此,再没有回来,在漫长的时间里,永远牵动着母亲一颗沧桑的心。海子,当代著名多产作家,他的诗句“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我依然记忆犹新。多少年来,他的作品一直有人在传唱,鼓舞了一代人,也成就了新一代人桃花源般的梦想。如今走在大街小巷,不时在小年轻的谈话中,我们总能听到:“我想有一座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这充满勇气的只言片语。其实,海子一直活在阳光微斜的世界里,每天都把自己关在房子,默默写诗,浅浅吟唱,阳光承接着灰尘,缓缓洒下斑驳的影子,在地板上拼凑出不规则的多种形状,此时的海子总是会想:“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喂马、劈柴、周游世界;从明天起,和每一个亲人通信;从明天起,给每一条河,每一座山取一个温暖的名字;从明天起,给陌生人以祝福……”他用诗词诉说着对生活的憧憬,描绘自己心中无限美好的画卷。他真的有明天吗?其实,他只有对明天的向往,他只想“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理想般的蓬莱仙境。他的愿望终归没有实现,他放弃了对生活的追求,去了另外一个世界。诗人的离去,是那个时代的悲哀。他用灵魂演奏出的诗歌,从不被人理解和赞赏,一首又一首的灵魂之曲,却换不来一杯水酒,一碗饭菜;微薄的收入,实现不了让年迈的父母过上幸福生活的期望,不羁的灵魂,无法让心爱的女人驻足……海子是一个天才,是一个幸运儿。15岁考入北大,19岁进入中国政法大学当老师,以后短短七年间,创作了将近二百万字的诗歌、小说、戏剧、论文,登上了他自己的文学创作巅峰。海子的父母是深情的,海子的老母亲,用她那浓重的口音,浑浊的花眼,一边又一遍诵读着海子用生命谱写的乐章,仿佛要伸出手,抚摸海子那炽热滚烫的灵魂,那一个个不被世人理解的文字,却在老人的心中欢快跳跃,是老人挥之不去的美好回忆。细细品读,倾洒的是老人对儿子无比深情的爱。那个时代是幸运的,产生了海子这样挚爱她的诗人,诗人没有抛弃整个时代,而是用自己的离去,惊醒那个熟睡的年代。环顾四周,诗人不断用诗歌高呼着心中对美好生活的坚持,只想用自己的方式,向这个世界表明自己的执意不悔!冰冷的铁轨,是通往极乐世界的天梯;飞驰的列车,把炽热的血液洒向他深爱的麦田。他的身体与他的“大诗王国”一起涅槃。远处,桃花飘飘而下,呼啸而过的列车,惊起了一地的花瓣,风一吹,飘向了远方,花瓣是要在下一个地方传递美好吗?此刻,我深深的沉思:但愿海子你去的地方,鱼儿能飞上苍穹,云朵能为你架起彩虹;但愿海子你去的地方,星星化为了玉琼,希望生命穿越了时空;但愿海子你去的地方,能够面朝大海,看着阳光微斜,洒在海面,身旁,春暖花开。1000字 高三 散文
-
阳光微斜午后的阳光依旧刺眼,连影子也变得孤独而又狭长,似乎预兆着夜晚的到来本来就是一个错误的开始。今夜,无人入眠。陌生号码,心里有一丝不情愿但还是按下接听键,一如既往的旁白,只是接下来的局面已不是我可以掌控的。“我是你老姨,你是xx吗?”“恩恩,我爸妈都不在,一会回来我让他给你回电话。”老姨,八杆子打不着的亲戚,他怎莫会知道我的电话号码,一阵遐想之后,思绪又被拉了回来。“我是找你的,你妈在家吗?有人说看见她在广场上跳舞。”“不可能啊。我妈在广东呢。”昨天母亲打电话来告诉我还有七天她就到家了,语气欢乐地竟像一个见到糖果的孩子。“你妈在县里没有?”她似乎直接忽略了我的答案。“我不知道。”毕竟我真的不曾详细过问,而且被质疑的问题我一直在逃避。鬼使神差的吐出四个字。灰蓝色格调,雾压低了天空的高度,近在咫尺的黑暗吞噬最后一缕阳光,只剩下暗紫暗红的晕影。“你看看你们家,都没有一个人知道你妈去哪了?在干什么?也不看看家里的活你爸一个人干的完吗,还有你奶奶,他腰酸背疼还帮你们家做事,她没办法问,我也不好说你们家的事情,你也长大了,也该操操心了,你就问你妈,让她回家,知道吗?”一直积累而成的美好家庭堡垒瞬间崩塌,心目莫名的开始激动和不安,随后自制力和理智变为一纸空谈,一心只想着质问。随之准备给我妈打电话,之前做了足够的心理准备才有勇气拨出,或许这一刻我就已经开始后悔了,说了不到两句话就扯动了泪腺,不能自已,独自弯腰啜泣。只留下电话那头的她,逐渐铁青的脸和拿着手机的颤抖的手,逐渐失去体温的心和手机里传出的忙碌音。爸爸回来,我现在没资格去质问任何人,包括他。厚重的手机铃声响起:“你在哪里,让xx接电话。”“她去厕所了。”这总算在我的预料之内,在旁边的我面如死灰。我在逃避,逃避不知名的情感,逃避自己所酝酿的后果。善罢甘休也不是她的风格:“动地谁告诉她什么了,干嘛不接我电话。”歇斯底里的嘶喊,同时撕扯着每一个人的心脏。“我不知道……”他们在争吵,吵得面红耳赤,而我无地自容却又满脸泪痕。这样的夜晚,繁星点点,触及每个人内心深处的柔软,不可否认我为之动摇,。明天天气应该会很好吧。她总是隔断打来电话,父亲一方面央求我接电话,一方面又帮我以各种可笑的理由搪塞。终究,他断断续续地:”你要很就很爸爸,别恨你妈,她在外头也不是享福呢,你要很就很爸爸,咱们家现在这样也就只能恨爸爸,你就接一下她的电话,现在这样她的性子今天晚上肯定睡不着觉了。"其实我知道,从一开始我就明白,母亲的劳累不亚于任何一个人,我又何尝不知道,她在外的苦,她对我们的关心和思念每每从电话里喋喋不休的道来,日常琐事她也万般嘱托,我怎莫会不懂。只是我真的希望你可以陪在我的身边,我太任性,贪婪的希望得到别人都拥有的。泪水夺眶而出,宣泄压抑了的思念,也痛恨自己的不懂事。最终,我还是打了电话,只说了一声“喂”之后,母亲便一直滔滔不绝。我还是没有回答,因为我早已泪流满面,泣不成声。再次见到母亲,近几个月不见,她又苍老了不少,眉宇间尽是对我的审问和疑惑,我害怕她落在我身上的每一寸眼神,灼烧皮肤,伤及心脏。因为心虚看向天空,天很蓝很蓝,估计云也被太阳的爱消融了吧。或许是错觉吧,我看见她的影子逐渐融进我的影子里,好像我们紧紧拥抱在一起。现在,我们依旧像以前那般美好。此时阳光依旧明媚,再也没有了那日狼狈不堪的自己。1200字 高三 散文
相关推荐
-
斜杠青年“斜杠青年”,近年来这个“特殊”群体的人数不断增多,你知道它们特殊在哪吗?“斜杠青年”指的是一群具有多重职业身份的年轻人,“斜杠”一词来自这类人介绍自己职业时,多用斜杠“/”来区分不同职业。拥有多重职业身份,听起来是不是很炫酷?由于大多数青年的共性——追求自由与多重可能性,“斜杠青年”式的生活方式将会被更多人所青睐,这群“高能人士”将会引领新时代的潮流。“斜杠青年”的多方面能力,是他们最显著的特点及优点。首先,拥有多方面能力也就意味着拥有多元生活的可能,至少他们能在多个行业自由切换。比如,这段时间我想去旅行,就切换至摄影师模式,用相机记录沿途风景;回来之后,内心颇有感触,不妨发挥作家属性,写一篇游记抒发诸多感慨……这些人的生活更加富有选择性,他们对于生活的把控能力也会比那些专攻某一领域的人强很多。相应的,那些只在某一领域有造诣的人,先不提他们对自己从事的行业抱有何种态度,是发自内心的喜爱也好,是出于生活所迫也罢,他们所得的生活体验远没有“斜杠青年”们丰富。“斜杠青年”的综合素养总是相对较高,这也得益于他们在多方面均有涉猎。昨天,在一位教授的讲座上,他为我们分享了他的一些学习经验。他高考考上北大,后又考上美国哈佛大学,现在已是哥伦比亚大学终身教授。他鼓励我们要学习多方面知识,既要学习理论又要注重自身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同时要全面发展,尽量不要偏科。他给我们举了一个事例:他的实验室中有一些学生,既有专业突出的学生又有综合素养很高的学生。他和一个专攻有机化学的学生讨论,那位学生在有机化学领域内的话题可以头头是道,句句在理,知识储备丝毫不输教授。但如果将话题切换到学科交叉的领域内,他们往往就会变得沉默寡言,不知从何说起了。因此,多方面的知识,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一个人综合素质的体现,而“斜杠青年”这一类人无疑在这方面占优势。我们在学习上亦是如此,别看有的人每天把“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挂在嘴边,这的确很重要——当然也不只是说说那么容易了。就拿一个很简单的例子讲,高考考场上,绝对不乏偏科的考生,比如某考生,数学超强,其他科目则略显薄弱。数学顶破天就150分,最多也只能高别人二三十分,但剩余几门,其他人不仅能把你这二三十分追回来,还能顺带甩你几十分……所以,得出的结论就是:全面发展对于个人来说是至关重要甚至必要的。这方面杰出的代表,大家都不陌生:达·芬奇,传奇式的人物,人类史上罕见的全才!他在绘画、建筑、发明等领域都有很高的造诣,称他为“升级版的斜杠老青年”“斜杠青年的代言人”是不是很贴切?这也许能说明一点:“斜杠青年”大多具有较高的素养。实际上,“斜杠青年”与“术业有专攻”这两类人一定是同时存在的。“斜杠青年”将成为未来的就业趋势,但由于他们要把时间分配给自己所涉及的各个方面,在特定领域的能力就不如后者,如今的科研事业正需要那些专业型人才,而“斜杠青年”的生活方式更加偏向于大众,所以它可以作为将来就业的一种良好选择。“斜杠”式生活将会在现实社会掀起一场不小的波澜,甚至可能改变人类一部分的职业结构,但要实现全民“斜杠化”,终究是不可能的。1200字 高一
-
斜杠青年近年来“斜杠青年”颇为流行,该词汇来源于英语Slash,指的是不再满足专一职业的生活方式,而选择拥有多重职业和身份的多元生活的人群。这些人在自我介绍中会用斜杠来区分不同的身份,例如:张三,记者/演员/摄影师。这些便成了他们的代名词,与用一事执一事的人不同,“斜杠青年”代表着人们对多元化生活,对自由的向往。而我们现在正值十五六岁的年纪,一个高中生,而高中有学生会,所以如果用斜杠来区分我们的“等级段位”的话,那无非就是学生/儿女/学生会成员;在班上则可能会成为:组长/班长/学习委员/课代表,还有许多职务。还差三四年,我们就会“贴上”成年人的“标志”,就会成为大学生,也有的会直接步入社会开始工作,那么将会有人问你:“想找什么样的工作呢?”你在将来是愿意成为一名斜杠青年呢,还是更愿意成为一名在专一职业领域坚持到底的人呢?那么对于我们现在这个阶段的人,是否也需要考虑到这个问题呢?要知道,在高中生活里,有一个单位叫做学生会,这是由一小部分的不同阶层的学生组成的一个集体。负责学校的部分工作,是校长和老师的小帮手。很庆幸我也是学生会中的一员。还记得在开会的时候,陈主任说过“学生会是一份光荣的职业,而且这也不是一份人人都可以参与的职业,学生会也可以说是在模拟社会职务,可以培养你的管理能力,培养你的社会实践能力,总之,你要是有工作的经验,参与过学生会的经历,那么对你以后的帮助将会很大,比起那些刚入社会的人群,你会更加清楚自己该选什么职业,更适合什么职业,更能胜任什么职业。这就已经赢在起跑线了……”。而我不光是在学校,我姑妈开了一家水果店,我没事的时候会去帮忙,学着怎么样销售。去年暑假,我在餐馆打了暑假工,做服务员,学会了如何面对服务他人和怎样面对那些不讲道理的人。……如果到了那个年纪,我想,我更愿意成为一名“斜杠青年”,因为我喜欢多元化和自由。750字 高一
-
夕阳西斜夕阳西斜,心中升起无限的感伤,暖风吹过,脸上挂着无尽的忧郁。天边的浮云轻掠,带不走我的怅惘,郁江喘急的流水,载不动我的愁绪,憧憬和希冀,善良和真诚,夹杂在喧嚣的世界,天边的残月冉冉升起,繁星像是嬉闹的小孩闪着无邪的眼睛,那是今生永远的爱和永远的梦。火红的晚霞燃烧着斑斓的色彩,还来不及炫耀自己,却已被阵阵黑暗吞没。枯叶飘落在幽蓝的水面,驾驭着流水轻轻荡去,那曾经装饰的花儿是否还会忆起?150字 高一 诗歌
-
微时代,微生活一盆热气腾腾的水煮鱼端上了桌子。散发出阵阵诱人的香气,汤-上浮起的红油令人垂涎三尺。这时候周围静悄悄的,只见大家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掏出了手机,咔擦咔擦地照个不停,数秒之后,整个朋友圈被一条水煮鱼刷屏这是我生活的真实写照,想必也是许多人生活的共同写照。在这个微时代中,衣食住行早早地就与网络挂上了钩。常言道:“饭前饭后拍张照”,这时若再弄下滤镜,改下光度,再配上自己的两三张自拍,那便是板好的。晒到微博、微信上,引得万千好友竟相点赞。还记得有一个阳光明媚的早上,我与同舍好友浩浩荡荡地来到枝旁的肠粉店。那店店面较小,这一下显得我们整1个宿舍承包了这个肠粉店。我因为饥肠辘辘,心血来潮之下点了加粉加面的肠粉。等到它被端上桌子的那一刻,整个世界的目光仿佛都聚焦在它的身上,老板竟然把它堆成一座小山。还没等我将因震惊而张得老大的嘴巴合上,舍友们早已按捺不住心中的激动纷纷拿出手机咔擦咔擦地照个不停,还将她们的肠粉拍上以作对比。待到她们发布到微博、微信上后,才心满意足地将手机收起,慢悠悠地拿起筷子吃起了肠粉。隔天,便作出“某女生宿舍承包肠粉店,肠粉谴比小山高”的流言。就连老同学与我打招呼,也要顺带问候我一句:“那个加粉加面的女生是你吧?我纵使哭笑不得,也只能默默承认。微生活使我们得以分享身边事,浏览天下事,给我们带来乐趣并拉近我们土间心灵的距离。但与此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一定的困扰。每每与表姐外出游玩,总会玩到筋皮力竭,饥肠辘辘。好不容易找到一家不错的餐厅,经历了漫长的等待后,菜品终于被端上了桌。正当我想动筷,大快朵颐之时,表姐总会无情地打掉我的筷子,一边念着“不急、不急“,一边拿起手机准备开拍。可她偏偏是个固执的人,不达到目的决不罢休。过分追求完美的她,总会花掸大量的时间,任凭我在那受着饥饿的煎熬,就连吃饭的时候,她也“机不离手”,一一回复着他人的评论,此时的我又感到孤独与悲凉。在美好的菜肴与亲爱的家人面前,我们何不放下手中的手机,与家人共享一段美好时光?微时代,微生活。整个世界都被一条纽带连接,我们足不出户便可分享身边事,了解天下事。当我们的朋友圈被美食刷屏,也请不要留恋于虚拟之中而忽略身边的美好。900字 高一
-
微时代微博作为一种新媒介,近两年发展迅猛。有人说,“微时代”已经来临了。面对“微时代”,有人欢欣鼓舞,有人大加挞伐,有人沉思不语。今天查字典作文网就为大家推荐一篇关于微博给人带来新的孤独感这样的例文,希望对大家会有所帮助!有些东西,玩着玩着,就失去了最初的纯粹。它在时间中像果实一样,由青涩走向成熟时,如果没有被采摘得以适当贮存,难免会有腐烂坠地的结局。我已很久没有更新微博。冷眼观望着粉丝数微小波动着,一天多几个,过几天又少几个。不过是些流动的投机者,想获取你的关注,无论你是否投桃报李,他们最后都会自动消失。这些人的目的,只在于增加自己的粉丝数,而非真正关注别人。这在微博流行初期,是不曾发生过的。后来微博普及到凡上网者皆有一个时,大家的粉丝数反而不增反减。以至于有个女孩,苦于没有粉丝,拿了一沓百元钞票,贴上自己的微博地址,上街遇人就发,小区里的邮筒也被“贿赂”。人类原本是群居动物,是社会发展结束了原始集体群居的状况。在现代文明的洗礼之下,人们各自蜗居在水泥丛林密密麻麻的房屋里,却多变成了老死不相往来的邻居。咫尺天涯的现实人际关系,反不如互联网天涯若比邻的虚拟关系热络。而微博的诞生,简直等同于网络群居时代的开始。你感兴趣的人、与你有关系的人、推荐给你的人,以此类推,微博服务的能量,足以使全中国的人都产生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关系。不知从何时起,曾经彼此关注的人,曾经彼此心有灵犀的人,微博更新不再同步,互动也不再频繁。十天半月不发一言已成常态。但名字在那儿,头像没变,每天都看见,每天都沉默而过。唯有一些不相干的微博喧哗着,却与你的情感、心灵,无关。微博没有院墙,没有门窗,大家毫不设防地群居在同一个广场。你可随时随地收听任何人的声音。在这一片纷扰里,又有几人与你息息相关,关注你的喜怒哀乐?万花丛中过,孑然一身的孤独感,来得更加强烈。你想与这个世界谈谈,你想发出自己的声音,你想拥有粉丝,于是你开了微博,混迹于亿万人海里,你却只能自说自话,连一个听众也没有。孤独是可耻的,是不欲使人同情的,所以没有多少人会像那个女孩,用钱来邀请听众。你整天手不离机,眼不离屏幕,身心基本奉献给了网络,连吃个饭也忙着发图,食不知味的你,总是不知觉间忽略了身边最近的人。这种只关注自己无视他人感受的自私一样被带进了微博世界,每个人都只盯着自己的粉丝数与个人悲喜得失,却希望获得别人真心的倾听,这注定是个肤浅的梦;也让微博,变成了一种越来越使人感到孤独的生活方式。微博的产生和流行,商人看到了商机,政客看到了舆论监控,明星看到了粉丝团,我却看到了赤裸裸的孤独:它是那么简洁、有力,轻易便横跨了960万平方公里。“微时代”的来临,契合现代人空闲时间零散的需求。凡事有其利必有其弊,“微时代”其实是快餐文化新的平台和表现形式,带给公众更多的浮躁。对于普通人,在享受“微时代”便利的同时,也在唾手可得的便利中日益懒惰。1200字 高一
-
阳光微凉_1500字微凉的酱油似的赭红色的阳光,清一色的,染得孤单思念的天空,满眼都慕粘是香艳,满眼都是阴冷,满眼都是亘古的荒芜。落日像醉酒的汉子,东倒西歪,趔趄摇晃,将晚空闹得一片猩红昏黄。西风劲吹,院落萧条,曾经繁华的屋宇如今已被缘墙攀援的藤蔓爬满了,遮蔽了。在那方寂寞的透明的天空下,映照着像溪水般来回流淌的浮云旧事,则需要温柔的低眉想起。思绪万千,心灵像一叶兰舟,载不起,载不动,这无边无涯的愁容愁思。是的,愁绪满怀,难寻释处。唯今,只得像误入藕花深处的独行小船,木桨掉落,竹蒿难寻,载着这愁绪,在雨夜里,独自湿了衣衫,独自沉醉春风,不知身在何处,不知何日归期。 墙外的晚秋天,依然你行我素,依旧朝气蓬勃。日子像被筛过一般,有着透过指缝间的凉意,坚硬而隽永。风吹过,吹来满地香味,吹来花落的消息,吹来如草般的年日上镀金的梦幻,林间的落叶纷飞,像翩翩起舞的蝴蝶,像恰恰啼叫的娇莺,成了礼赞时光的人间信使。而天空呢,晴明如洗,纤尘不染,浮云透明,映照着这清澈溪水般的如烟往事,望去恍如漫游仙境,信步天庭,像渴饮琼浆玉液,让人颇感心旷神怡。 而墙内呢,却早已是寅年吃了卯年粮,多情秋风成了匆匆过客,绵绵秋雨做了他方女婿,自此旧地不再留恋,只留下这虚映着的景儿,虽然架子未倒,内囊却早已浮现,萧索悲凉,温煦不再。冬风料峭,一路摧枯拉朽,轰轰烈烈,蔓延过境,将苍凉刻进骨子里,刻进心里,刻进灵魂里,永生难忘。思绪纷飞,绵延无尽的岑寂,尽收眼底。 我总是无端的怀念,怀念围墙内的童年,被挡在围墙外的满尘萧索,丝毫没有撩动墙内的一草一木。遥望它们的欣欣向荣,勃勃诗意,才真正感受到世间生命的伟大意义。而我,在时光长河的右岸,遥看左岸的风景,用幻想的生花妙笔,蘸着微甜的河水,写下属于我们的青春纪事。那是跳跃在文字的旷野里的诗行,是用生命的韵脚写下的粼粼乐章。 也许是少不经事,也许是遗世独立,总觉得年少的我,所渴望的那片自由的天空,是如此的低矮,所要独享的心灵的宁静是如此的欠缺,可怜得只剩下葛朗台式的吝啬。而梦想又是如此的遥远,奢侈的可望不可即。不光是生活的亏欠,连记忆也无法打捞起过往的欢乐。 童年是梦中的真,所以总觉得,那时候,即便是冬天,也是诗意盎然,像春天里复苏的万物,解冻的田圃,生机勃勃,焕发着朝气。那时候,梅花沁人心脾,清风拂过脸颊,有着一种好闻的懒洋洋的温馨,迥异于现在的荒凉景象。那时候,落的雪也像柳絮那般随风而起,也有这预报春天消息的喜鹊在枝头盲目歌唱,也有几个儿童在严寒中兴高采烈的玩耍,也有几个老妇人在风中怡然自得的晒太阳。 而如今呢,凛冽的冷风吹败了枝桠间那几朵可怜的皎白嫣红的花朵,弥散在空气中的暗香也像春梦一般变得遥远,变得无踪无影。四周寂静无人,唯有内心的孤独与空漠,殷勤得陪伴我走完这一段生命的旅程。 窗外的寒风瑟瑟,望去犹如波涛汹涌,而我,则像一只孤单的小船,无法把握未来的风向标,无法掌控未来的方向盘。也许,几丈之外,就是死亡的坟冢;也许,几步之内,就有复活的转机。远去的孤帆倒影出生活的本来面目,璀璨的烟花盛开,那绽放的花朵,温暖舒适,生命本该如此。 心事的繁芜,需要静下心来沉淀过往时光的泥沙,只剩下如空白画稿的宁静湖面,共我展览。我希冀在遥远的某日,静坐窗前,不染尘埃,不诉离殇,默默地清亮洁净的生长,就这样,一直等到荒芜的心田遍生绿意,遍生暖意,遍生芬芳。 或许,生活像初融的坚冰,想要变成流水,尚需时日。 或许,明媚的春天就在眼前,而我所要做的就是等待。 或许,埋藏很久的冬天记忆,要等很长时间才会被人重新想起。 在晚风中眺望遥远的前方,我感到一阵迷茫,我不知道路在何方。但我知道,梦想总会有扬帆起航的时节,就像晨曦,冲破黑夜的重重封锁,终会拨云见日。1200字以上 初二 散文
-
微尘“不微”在词典的1017页有一个字—微。它的第一项解释是细小。在我们看来是和微搭边的词,它多少显得有些渺小。但是微尘,他却不同一般。或许你会问微尘是什么?是微小的尘土吗?这和我刚看《寻找微尘》这部电影时的想法如出一格。可是我要声明,微尘他是一个人。一个为他人默默奉献,无私付出的人。这个人就如他的名字一般那么渺小。但“微尘精神”却是他带给我们的巨大的震撼。《寻找微尘》以寻找在印度洋海啸中捐款作为背景展开的。以杨念念母女的事迹作为引火线发展下去的。电影讲述了在台电记者,一位红十字会志愿者的感召下,青海市民们纷纷以微尘这个名字为千里迢迢来还钱,半途母亲却患重病的杨念念母女募集善款,最终是这对母女平安相会。并体会到了“微尘精神”的力量。当我看到电视台记者唐影讲述微尘的事迹时,心里并没有太大的震撼。心想或许这点钱对于这个微尘来说不值一提吧,人们干吗非要找到这个微尘呢。可是随着越来越多的微尘出现,我才明白:人们寻找的微尘他并不简单,他以个人的行动感染了青海市民,使他们纷纷为红十字会捐款。这个微尘我们一定要找到!在唐影记者的脚下,我看到了许多慈善人们。他们有的酒店总裁,有的军队警员,还有的只是一些打工的人士。在一次次的寻找和一次次的失望中,我却真切的看到了,这个世上人们的纯真和善良。当寻找微尘的事被广大的市民得知后,人们也纷纷为这个不知人的名字“微尘”增光添彩。后来唐影记者结识杨念念母女。在得知她们的情况后,唐影毅然地帮助了她们。唐影在电视台讲述着这对母女千里还钱,母亲却不幸患上重病的事迹时,她不禁流泪了。她说:“这位母亲生命垂危时,想着的还是找到那位给她们一万元钱的微尘,请真正的微尘出现吧,完成这位母亲最后的遗愿。”我听了这句话不禁又被这位母亲所感动。当电视台播出后,群众反响十分的大。他们都慷慨解囊来救助这对母女。在红十字会捐款时,还有位帕金森病人他也来为杨念念母女献上一份力。当那位病人歪斜着头,拒绝他人代签后,用那颤抖的手端正地写下微尘两个字时,我不禁鼻子一酸。我彻底被这些善良人士感动了。后来杨念念母亲的病友的丈夫也自己戒掉烟,把三千元钱偷偷的塞到母亲的枕下。电台的工作人员也共同募集了一些钱帮助这对母女。就连这家医院的院长——事先不同意减免手术后医药费的人,也拿出了自己的五千元钱。当人们寻找微尘的脚步还是那么乐此不疲时,我已经觉得没有那个必要了。微尘不就在我们身边吗?那位病人,那个丈夫,院长。总裁,警员……那一切帮助过困难人的人们不都是一个个活生生的微尘吗?其实杨念念母女不过是千万个困难人士之一。她们只是困难人士的代表罢了。人们寻找已久的微尘也只是一种象征。就好比雷锋精神一样。这是一种微尘精神。在寻找微尘中,我们其实已经感召了众多的微尘。最后,我没找到真正的微尘已经不在那么重要了,我们找到了微尘带给我们的精神!我相信,我们身边一定潜伏着许多的微尘。他们就像天上的星星一般,白天默默地隐于天空中,只有当天空真正需要光明时,他们才会发出自己微弱的光。虽然一颗星星的光芒对于天空来说实在是微步足道,但当你抬头仰望时,你会被惊呆了。亿万颗星星的光芒足以照亮天上的那片黑暗。一个微尘或许算不了什么,但亿万个微尘就足以使世界变得光芒。微尘已不再是一个人的名字,他是一种精神的代表。微尘虽然渺小,但“微尘”却并不微步足道!奉贤区实验中学初二:马艳婷1200字以上 初二 读后感
-
林微因优美:一片阳光一片阳光作者:林徽因放了假,春初的日子松弛下来。将午未午时候的阳光,澄黄的一片,由窗棂横浸到室内,晶莹地四处射。我有点发怔,习惯地在沉寂中惊讶我的周围。我望着太阳那湛明的体质,像要辨别它那交织绚烂的色泽,追逐它那不着痕迹的流动。看它洁净地映到书桌上时,我感到桌面上平铺着一种恬静,一种精神上的豪兴,情趣上的闲逸;即或所谓“窗明几净”,那里默守着神秘的期待,漾开诗的气氛。那种静,在静里似可听到那一处琤琮的泉流,和着仿佛是断续的琴声,低诉着一个幽独者自误的音调。看到这同一片阳光射到地上时,我感到地面上花影浮动,暗香吹拂左右,人随着晌午的光霭花气在变幻,那种动,柔谐婉转有如无声音乐,令人悠然轻快,不自觉地脱落伤愁。至多,在舒扬理智的客观里使我偶一回头,看看过去幼年记忆步履所留的残迹,有点儿惋惜时间;微微怪时间不能保存情绪,保存那一切情绪所曾流连的境界。倚在软椅上不但奢侈,也许更是一种过失,有闲的过失。但东坡的辩护:“懒者常似静,静岂懒者徒”,不是没有道理。如果此刻不倚榻上而“静”,则方才情绪所兜的小小圈子便无条件地失落了去!人家就不可惜它,自己却实在不能不感到这种亲密的损失的可哀。就说它是情绪上的小小旅行吧,不走并无不可,不过走走未始不是更好。归根说,我们活在这世上到底最珍惜一些什么?果真珍惜万物之灵的人的活动所产生的种种,所谓人类文化?这人类文化到底又靠一些什么?我们怀疑或许就是人身上那一撮精神同机体的感觉,生理心理所共起的情感,所激发出的一串行为,所聚敛的一点智慧,——那么一点点人之所以为人的表现。宇宙万物客观的本无所可珍惜,反映在人性上的山川草木禽兽才开始有了秀丽,有了气质,有了灵犀。反映在人性上的人自己更不用说。没有人的感觉,人的情感,即便有自然,也就没有自然的美,质或神方面更无所谓人的智慧,人的创造,人的一切生活艺术的表现!这样说来,谁该鄙弃自己感觉上的小小旅行?为壮壮自己胆子,我们更该相信惟其人类有这类情绪的驰骋,实际的世间才赓续着产生我们精神所寄托的文物精萃。此刻我竟可以微微一咳嗽,乃至于用播音的圆润口调说:我们既然无疑的珍惜文化,即尊重盘古到今种种的艺术——无论是抽象的思想的艺术,或是具体的驾驭天然材料另创的非天然形象,——则对于艺术所由来的渊源,那点点人的感觉,人的情感智慧(通称人的情绪),又当如何地珍惜才算合理?但是情绪的驰骋,显然不是诗或画或任何其他艺术建造的完成。这驰骋此刻虽占了自己生活的若干时间,却并不在空间里占任何一个小小位置!这个情形自己需完全明了。此刻它仅是一种无踪迹的流动,并无栖身的形体。它或含有各种或可捉摸的质素,但是好奇地探讨这个质素而具体要表现它的差事,无论其有无意义,除却本人外,别人是无能为力的。我此刻为着一片清婉可喜的阳光,分明自己在对内心交流变化的各种联想发生一种兴趣的注意,换句话说,这好奇与兴趣的注意已是我此刻生活的活动。一种力量又迫着我来把握住这个活动,而设法表现它,这不易抑制的冲动,或即所谓艺术冲动也未可知!只记得冷静的杜工部散散步,看看花,也不免会有“江上被花恼不彻,无处告诉只颠狂”的情绪上一片紊乱!玲珑煦暖的阳光照人面前,那美的感人力量就不减于花,不容我生硬地自己把情绪分划为有闲与实际的两种,而权其轻重,然后再决定取舍的。我也只有情绪上的一片紊乱。情绪的旅行本偶然的事,今天一开头并为着这片春初晌午的阳光,现在也还是为着它。房间内有两种豪侈的光常叫我的心绪紧张如同花开,趁着感觉的微风,深浅零乱于冷智的枝叶中间。一种是烛光,高高的台座,长垂的烛泪,熊熊红焰当帘幕四下时各处光影掩映。那种闪烁明艳,雅有古意,明明是画中景象,却含有更多诗的成分。另一种便是这初春晌午的阳光,到时候有意无意的大片子洒落满室,那些窗棂栏板几案笔砚浴在光蔼中,一时全成了静物图案;再有红蕊细枝点缀几处,室内更是轻香浮溢,叫人俯仰全触到一种灵性。这种说法怕有点会发生误会,我并不说这片阳光射入室内,需要笔砚花香那些儒雅的托衬才能动人,我的意思倒是:室内顶寻常的一些供设,只要一片阳光这样又幽娴又洒脱地落在上面,一切都会带上另一种动人的气息。这里要说到我最初认识的一片阳光。那年我六岁,记得是刚刚出了水珠以后——水珠即寻常水痘,不过我家乡的话叫它做水珠。当时我很喜欢那美丽的名字,忘却它是一种病,因而也觉到一种神秘的骄傲。只要人过我窗口问问出“水珠”么?我就感到一种荣耀。那个感觉至今还印在脑子里。也为这个缘故,我还记得病中奢侈的愉悦心境。虽然同其他多次的害病一样,那次我仍然是孤独的被囚禁在一间房屋里休养的。那是我们老宅子里最后的一进房子;白粉墙围着小小院子,北面一排三间,当中夹着一个开敞的厅堂。我病在东头娘的卧室里。西头是婶婶的住房。娘同婶永远要在祖母的前院里行使她们女人们的职务的,于是我常是这三间房屋惟一留守的主人。在那三间屋子里病着,那经验是难堪的。时间过得特别慢,尤其是在日中毫无睡意的时候。起初,我仅集注我的听觉在各种似脚步,又不似脚步的上面。猜想着,等候着,希望着人来。间或听听隔墙各种琐碎的声音,由墙基底下传达出来又消敛了去。过一会,我就不耐烦了——不记得是怎样的,我就蹑着鞋,捱着木床走到房门边。房门向着厅堂斜斜地开着一扇,我便扶着门框好奇地向外探望。那时大概刚是午后两点钟光景,一张刚开过饭的八仙桌,异常寂寞地立在当中。桌下一片由厅口处射进来的阳光,泄泄融融地倒在那里。一个绝对悄寂的周围伴着这一片无声的金色的晶莹,不知为什么,忽使我六岁孩子的心里起了一次极不平常的振荡。那里并没有几案花香,美术的布置,只是一张极寻常的八仙桌。如果我的记忆没有错,那上面在不多时间以前,是刚陈列过咸鱼、酱菜一类极寻常俭朴的午餐的。小孩子的心却呆了。或许两只眼睛倒张大一点,四处地望,似乎在寻觅一个问题的答案。为什么那片阳光美得那样动人?我记得我爬到房内窗前的桌子上坐着,有意无意地望望窗外,院里粉墙疏影同室内那片金色和煦绝然不同趣味。顺便我翻开手边娘梳妆用的旧式镜箱,又上下摇动那小排状抽屉,同那刻成花篮形小铜坠子,不时听雀跃过枝清脆的鸟语。心里却仍为那片阳光隐着一片模糊的疑问。时间经过二十多年,直到今天,又是这样一泄阳光,一片不可捉摸,不可思议流动的而又恬静的瑰宝,我才明白我那问题是永远没有答案的。事实上仅是如此:一张孤独的桌,一角寂寞的厅堂。一只灵巧的镜箱,或窗外断续的鸟语,和水珠——那美丽小孩子的病名——便凑巧永远同初春静沉的阳光整整复斜斜地成了我回忆中极自然的联想。(原载1946 年11 月24 日《大公报·文艺副刊》1200字以上 散文
-
微信微博作文2015新作文:材料“微信与微博”考场佳作及阅卷标杆文2015年广州二模作文阅卷标杆文评〖金题回放〗24、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微信用户可以在朋友圈中发布文字、图片和视频,但只有朋友圈内的好友才能看到并点评;而微博平台上博主发布的内容,则可以让所有认识和不认识的人看到并作出评论。因此,网络平台用户有不同的看法。甲:在微信朋友圈发布信息后收到的大多是点赞和肯定的评论,我觉得很开心。乙:我更喜欢微博,在上面发布内容后,收到的评论有赞扬,也有批判,甚至是不留情面的指责和嘲讽。我更需要这种氛围。丙:我多用微信,更满足在朋友圈这种比较私密的空间里和亲朋好友交流。丁:我偏爱微博,更喜欢在一个更为开放的空间与认识和不认识的博友互动。要求:①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文体不限。②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套作,不得抄袭。【题目解析】一、关于题意理解本题与近两年广东高考作文题基本相同,都属于材料引出写作要求的材料作文题,考生须在阅读题目中的材料以后,按四个要求写作。材料首段解释了微信和微博的区别,目的是为引出下面四种人对微信微博等交流方式的不同看法。题目中的材料分为两部分:第一段文字陈述了“微信”和“微博”这两种交流方式的特点以及因此引起人们不同的看法;第二、三、四、五段文字分别陈述了对这两种交流方式的四种不同态度和观点。题目中所陈述的微信和微博这两种交流方式的不同在于交流对象不同。微信发布的内容只有朋友圈内的好友才能看到并点评;微博发布的内容可以让所有人看到并点评。题目中所陈述的四种不同态度和观点应分为两组。甲乙围绕两种交流方式所收到评论的不同结果进行讨论:甲喜欢在微信平台上所收到的肯定评论,乙更喜欢在微博平台上有赞有弹的评论。丙丁围绕两种交流方式不同的空间特点和交流对象进行讨论:丙喜欢微信私密的空间,更愿意与亲朋好友交流;丁喜欢微博开放的空间,更愿意与认知和不认知的博友互动。从命题者意图看,四人的情感、态度和认知没有对错、高下之分,而写作者本人对这四类人是可以有倾向性的,对他们的看法肯定或否定,或有所肯定、有所否定,都是合乎题意要求的。二、关于材料的内容和含意作文题要求“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内容”应指字面上的、表层的意思,“含意”应指深层的抽象概括的意思。(一)关于材料的内容1.因为微信和微博两种交流方式各有特点,所以人们对这两种交流方式看法不同。2.因为微信上收到的大多是肯定的评论,所以有的人更喜欢微信。3.因为微博上收到的评论具有多样性,所以有的人更喜欢微博。4.因为微信的空间私密,交流的对象是亲朋好友,所以有的人更愿意用微信。5.因为微博的空间开放,交流的对象包括认知和不认知的,所以有的人更愿意用微博。(二)关于材料的含意微信与微博是当下最流行的交流方式,考生可从这两种交流方式出发,围绕交流方式谈交流结果、交流空间或交流对象,表达自己的情感及认知。1.有的人喜欢能得到更多肯定与赞美的交流方式。2.有的人需要能有多样性评论的交流方式。3.人有不同的交流需求,有人渴望在私密的空间内交流,有人期待在开放的空间里互动。4.网络的多样交流方式满足了人们不同的交流需求。三、关于是否符合题意判断考生作文是否在题意范围之内,主要看是否围绕“微信、微博/交流方式”来谈交流结果、交流空间或交流对象,表达自己的情感及认知。符合题意只要围绕“微信、微博/交流方式”来谈交流结果、交流空间或交流对象,表达自己的情感及认知,属符合题意。基本符合题意如果只是开头、结尾或文中其他部分提一下“微信、微博/交流方式”或与之相关的交流结果、交流空间或交流对象,主体部分与之无关;或者离开交流方式,只谈“表扬”“批评”或“私密”“开放”等,属于基本符合题意。偏离题意离开“微信、微博/交流方式”,离开交流结果、交流空间或交流对象,仅谈“空间的大小”“时代”“如何评论”等,属于偏离题意。如果考生只抓住了材料中的“朋友”“信息”“氛围”“开心”等,但不联系“微信、微博/交流方式”来谈交流结果、交流空间或交流对象,则为偏离题意。四、关于角度选择与立意参考(一)角度选择考生可以从第一段选择角度,也可以从第二、三、四、五段文字中任意一段(甲乙丙丁四种观点中任意一种)选择角度,也可以综合四种观点选择角度,没有优劣之分。可以从材料的内容选择角度,也可以从材料的含意选择角度,没有高下之分。单一角度:1.肯定或否定或辩证看待甲的观点,表达自己的情感及认知2.肯定或否定或辩证看待乙的观点,表达自己的情感及认知3.肯定或否定或辩证看待丙的观点,表达自己的情感及认知4.肯定或否定或辩证看待丁的观点,表达自己的情感及认知复合角度:除了以上所列的单一角度之外,还可以任选其中的两种、三种甚至四种观点综合作为写作的角度。(说明:列出的甲乙丙丁四种观点,根据“自选角度”的要求,考生任选两种、三种、四种亦是可以的。)(二)立意参考1.直接评论甲观点,微信朋友圈中得到多数点赞,能愉悦身心,是值得提倡的人际交流方式。2.对甲的看法商榷甚至质疑,交流中若只在乎表扬,容易使人忘乎所以,满足现状,不利于更好地成长或发展壮大。3.直接评论乙观点,交流中有批评、指责、嘲讽,才会有自我反思、调整、进步。4.评价乙观点,微博中表扬批评等多种评论俱存,有利于自己客观、理性去分析认知自己转发或发表的各种信息。5.从丙的态度看,喜欢一种比较私密的交流方式,向往一种与亲朋好友相处的舒适、亲密的生活。6.从丁的观点看,乐意置身于一个开放的交流环境,缘于开放交流的种种好处,诸如广泛接触,有利于拓宽视野,择善而学,相互包容,和谐相处,等等。7.比较微信、微博的点赞,分析其可信度,微信限于朋友交往,得到的表扬或出于礼节;微博亲疏不拒,获得的肯定多发自肺腑,由此告诫人们理性对待点赞,网络外的交流亦然。8.如何对待微博的表扬与批评,也可从两方面理解。一方面,因为交流方式的开放性,收到的评价会更加客观真实,有益自我提升;另一方面,由于网络交流的虚拟性,夸大其词的追捧或以匿名的方式进行不负责任的攻击,都有可能,`需要擦亮眼睛,辨别真伪。【样卷例评】1号文评分:23+25+10=58评语:本文属议论类一等文。本文从材料中的微信角度立意。第1段先比较了微博、微信的不同特征和人们对待它们的不同态度,继而提出中心论点:微信给我们提供的私密空间,能保护我们免受这纷扰世界的侵烦,是我们心灵的的港湾。立意符合题意。第2段开头提出中心句“自古至今,一个私密的空间一向弥足珍贵”,并对应举出古人五柳先生、今人南怀瑾及其它概括事例,强调“私密的空间,让人们的心灵躲避纷繁,在宁静的休息中,茁壮成长”。第三段紧承上文,指出“微信,就为人们提供了这样一个私密的空间”。第四段进一步论述保有一个私密的空间在信息时代的重要性。第五段举腾讯的例子对上一段作收束。第六段引用布莱希特的话再次强调我们每个人都需要一个私密的空间。最后两段分别以海子的事例、皮埃尔的话作结。全文围绕微信来论述私密的空间之于心灵的重要性,中心突出,内容充实,论述富有逻辑,语言自然流畅。发展等级在立意深刻、材料丰富。2号文评分:24+24+10=58评语:本文属议论类一等文。本文从材料中的微博角度立意。开头以选择疑问的方式引入材料,简要阐释后提出中心论点:(微信的)温情固然让人沉醉,(微博)理性的碰撞却更能让人在交流中思辨,在思辨里成熟。立意符合题意。第二段从反面分析沉醉于(微信)赞扬鼓励中的消极影响。第三段正面论述微博以理性与思辨著称,引领了信息时代不可或缺的思辨之风。第四段从微博延伸到现实世界,进一步论述“思想的碰撞交融是理性与智慧赖以生存的土壤”。第五段辩证分析微博中漫无目的的谩骂会让人无所适从,并联系现实生活中的事例,指出理智地使用微博的重要性。最后一段升华中心,提出“百家争鸣,始于微博而不止于微博”。全文先破后立,观点鲜明且具有思辨色彩;内容充实,所举材料的内涵紧扣中心。结构层层深入,逻辑性强;语言富有个性化和表现力。中心论点中的“温情”和“理性的碰撞”应分别加上“微信”“微博”的限制语,第二段分论点中的“赞扬鼓励”也应加上“微信”的限制语,这样扣题会更紧一些;结尾处的对偶句略显生涩。发展等级打在见解、构思有创意。3号文评分:23+23+10=56评语:本文属议论类一等文。本文从微博与微信空间的不同特点切入,层层深入,一直谈到这个时代下的社会应该有怎样的构建与担当,视野雄阔,境界高远。文章在第1段即指出了微博与微信的不同。随即第2段谈到从个人生活而言喜欢微信无可厚非。接着文章在第3段将讨论纳入社会的背景,比较了作为“小时代”价值产物的微信与拥有“大时代”气象的微博,究竟哪种交流空间更符合时代的需要。第4、5段辩证分析了微博开放空间的优缺点。结尾呼吁人们承担社会责任,呼唤一个“大时代”的中国。全文围绕着微博和微信,分析了交流空间的开放性、私密性与时代的关系,对材料有准确而透彻的把握。文章结构工整、逻辑严谨,语言准确而富于思辨。发展等级在立意深刻。4号文评分:22+23+9=54评语:本文属议论类一等文。本文从微信朋友圈私密性的角度行文,深入当代人的心理层面,剖析了“朋友圈”这个屏障所带来的消极影响。第1段开门见山,提出问题——微信这个屏障是否带来了积极影响?第2段借用契科夫名篇 套子里的人 中的文学形象生动地描画出现代人躲入“朋友圈”的心理动因。接着文章3、4段以毕福剑、邹忌两例深入分析了躲入看似安全的朋友圈背后是不敢对自己言行负责的逃避心态。第5段呼吁人们消除屏障、共沐阳光。全文围绕着微信朋友圈的私密性,大胆地表达了自己对现代人生活的思考。考生熟练运用举例、比喻等多种论证方法,语言犀利、眼光独到。但文章的观点稍嫌偏颇(私密性与开放性并不是完全对立的)。发展等级打在立意深刻。5号文我们更需多元的声音微博与微信成为了时下人们热捧的宠儿。它们拥有相同的使用者,示有各自忠实的粉丝。它们的不同的功能让人们争辩不已。在微信朋友圈中,你发布的内容只能被你的亲朋好友所看到。如果你所发布的内容与他们契合,那么他们就给你点赞,给你肯定的评价,若是不赞同你的观点,他们碍于面子,碍交情,只会默默地把你的朋友滑动开,假装看不见。试问,有谁在朋友圈中收到,“啊,你穿这件衣服好丑!别穿了!”这样的评论呢?在微博上,境况则完全不同。由于不认识的人亦可看到你发布的内容,他们不需要有更多的顾忌,可以将自己真实的想法吐露,所以说话更直接。诚然,相比起微博上不时出现的“世纪级”的口水战,微信朋友圈显得更加风平浪静,其乐融融。但是,事物的发展往往蕴藏在矛盾运动中。你对你的见解沾沾自喜时,有网友指出你认识中的不足与错误。你对此愤愤不平,冲上去与之“撕杀”,几个争论的回合下来,你对事物的认识反而更全面了,顺带获得一股酣畅淋漓之感。你看,历朝历代哪位暴君不是自认英明而专断、蛮横的?而盛世的明主则多为广开言路、尊重各位臣子给他的意见。暴君身旁依附的是阿谀奉承的小人,明主身边则站着义正言辞的忠臣。国家凋敝抑或是开创繁荣盛世,不是一道很简单的选择题吗?这就是为什么我们需要多元化的声音。当下,越来越多的政府部门开通了微博,及时发布微博,保持信息的畅通,使决策更为透明。政府开通微博,各路网友献言献策。在不同的声音中政府可以听民意,集民智,聚民心,实在是乐事一件。的确,微信朋友圈提供了一个更加私密的空间,但是,微博却为我们搭建了一个更为广阔的舞台。我们在这里不仅可以听到别人对自己的评价,亦可抒发我们自己对别人的见解。更多的不同的声音交融在一起,才可以让我们更加坚定地走在前进的道路上,及时发现错误避免错误的倾向。所以,我们需要更多元的声音。一味的鲜花与掌声只会让人沉溺其间不能自拔,而“苦口良药,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所以我们需要更多元的声音。评分:20+21+8=49评语:本文属议论类二等文。本文从微信朋友圈与微博的不同功能对比入题,围绕“微信、微博/交流方式”来谈交流的结果,表达自己的情感及认知,明确提出“我们更需多元的声音”的中心论点,符合题意。文中引用政府部门开通政务微博的例证,既是由题目中的材料展开的合理联想,又有效地论证了中心论点,用例恰当,分析较深刻。但第四段由对暴君与明主的对比而引出本文的观点,与题目的材料结合得不够紧密。本文语言流畅、生动,善于适当运用形象的描述;结构完整。发展等级打在语言有文采。6号文评分:19+21+7=47评语:本文属议论类二等文。本文以一种近乎散文的笔法,叙述性地展开由微博的不足到微信朋友圈的诞生过程,进而提出“发现你的朋友圈——一个全新的情感纽带”的中心论点。全文围绕“微信、微博/交流方式”来谈交流的对象,表达自己的情感及认知,符合题意。文章在第三段提出论点后,以一连串的排比句,铺排出微信朋友圈中传递的种种幸福美好的情感,真情溢于言表;紧接着的一段又重点叙写了“爸妈”加入自己的朋友圈后,自己与爸妈的情感“升华了”,进一步体现朋友圈这个“情感纽带”的作用。描写细致,情感真挚。文章感情真实,语言流畅,结构较严谨。可惜的是仅停留于对朋友圈能表达爱这一表层的叙写,而未能作深入的分析,文章缺乏一定的思想深度。发展等级打在材料丰富。7号文:评分:20+18+7=45评语:本文属议论类二等文。本文主要是从“微信”与“微博”这两种不同的交流方式的特点谈起,第1段引用材料后随即提出观点:“我倾向于同时使用两者(‘微信’与‘微博’)”。第2段列举广州某一女生的事例,说明“微博”与“微信”在保护个人私密方面各有利弊。第3段举例说明“微信”比“微博”多了一份朋友的关爱。第4段再次用例说明微博有其不可取代的优点。第5段是总结性段落,回扣第1段的观点认为“微信”与“微博”是互补的,“两微”应该并存。全文能围绕“微信”与“微博”这两种不同的交流方式的特点展开论述,观点比较清晰,所用的例子均做到符合题意。语言通顺流畅,但出现明显的错别字。逻辑思维显得简单,欠深意。发展等级打在用例较丰富。8号文:评分:18+18+6=42评语:本文属议论类二等文。本文主要是从材料中“乙”的观点“我更喜欢微博”的角度来立论的。第1段引用材料后随即提出观点:“我更喜欢后者(微博),因为它可以让我们更广泛地进行交流。”从第2段至第6段共五个段落,以并列的方式说明微博的特点和功能。第7、8段论述微博信息的真实性与炒作的问题。最后一段总结微博的作用是“微小而博大”的。全文围绕着微博的特点和功能写作,论证自己更喜欢微博的原因,对材料内容有较为准确的把握。中心较明确。语言通顺。但采用并列式的结构,限制了思维的展开,论证内容显得简单,程式化。发展等级打在语言较有文采。9号文:评分:16+17+6=39评语:本文属议论类二等文。本文主要是从材料中“乙”的观点“我更喜欢微博”的角度来立论的。第1段直接引用材料后指出自己更喜欢微博,因为微博可以让人听到不同的声音,更客观地认识自我,兼听则明。第2段分析网上评论赞许过多不是一件好事。第3段使用唐太宗接受魏征的意见的例子和秦二世轻信赵高的言的例子,对比论证“兼听则明,偏听则暗”的重要。第4段采用假设论证,强调忠言逆耳的后果。最后一段只用一句话仓促结尾,说明自己的立场喜欢微博。全文围绕喜欢兼听则明的微博而展开,整体上看是符合题意的。但第3、4段所用的例子论述的都是历史上“兼听则明”的故事,而并不是在微博、网络平台上的“兼听则明”,其用例是偏离题意的。可见作者在构思写作时,思维是不严谨的。第1、2段都能扣紧材料,但之后就渐行渐远了。最后一段仓促地回扣观点,显得空洞乏味。语言较通顺,结构较完整。发展等级打在材料较丰富。10号文:评分:15+16+5=36评语:本文属议论类三等文。文章的第一段及倒数二、三段能扣住材料内容写作,谈到了网络交流的特点与作用。此外,文章能从正反对比的角度进行布局,结构比较清晰。然而文章的中心为“网络的利与弊”,明显偏离了写作的范围。作者将“微博”、“微信”等网络交流方式理解为“网络”,属于过度引申,扩大了写作的范围;论述重点放在“利与弊”两方面,也与原材料中的交流结果、空间或对象等内容联系不紧密。虽部分内容能扣住材料来写,但整体是游离于材料的内容及含意之外的,只能判作基本符合题意。发展等级打在材料略显丰富。11号文评分:14+14+4=32评语:本文属议论类三等文。文章的倒数第三段能扣住材料内容写作,对微博、微信等网络平台上的交流内容、特点进行了分析,还能借用童话故事及名言来说理,部分语言较生动。文章分析了人们“喜听好话吹捧”与“难以接受真话批评”等现象及其原因,与“交流”有一定的关系,但除倒数第三段外,其余内容基本脱离了原材料中使用“微博”、“微信”进行交流的话语背景,故仍属基本符合题意。发展等级打在文句略有表现力。12号文:评分:11+12+3=26评语:本文属议论类三等文。文章仅在第二段、倒数第三段提到“微信、微博/交流方式”,其余内容与材料基本无关,故作文属基本符合题意。作者将写作重点放在了“选择适合自己的(事物、人生方向)”上,犯了较明显的“转移话题”话题的错误。作文的思维水平比较低下,语言比较幼稚,有不少语法错误,字迹也比较潦草。发展等级打在材料略显丰富。1200字以上 叙事
-
微信与微博【题目解析】一、关于题意理解本题与近两年广东高考作文题基本相同,都属于材料引出写作要求的材料作文题,考生须在阅读题目中的材料以后,按四个要求写作。材料首段解释了微信和微博的区别,目的是为引出下面四种人对微信微博等交流方式的不同看法。题目中的材料分为两部分:第一段文字陈述了“微信”和“微博”这两种交流方式的特点以及因此引起人们不同的看法;第二、三、四、五段文字分别陈述了对这两种交流方式的四种不同态度和观点。题目中所陈述的微信和微博这两种交流方式的不同在于交流对象不同。微信发布的内容只有朋友圈内的好友才能看到并点评;微博发布的内容可以让所有人看到并点评。题目中所陈述的四种不同态度和观点应分为两组。甲乙围绕两种交流方式所收到评论的不同结果进行讨论:甲喜欢在微信平台上所收到的肯定评论,乙更喜欢在微博平台上有赞有弹的评论。丙丁围绕两种交流方式不同的空间特点和交流对象进行讨论:丙喜欢微信私密的空间,更愿意与亲朋好友交流;丁喜欢微博开放的空间,更愿意与认知和不认知的博友互动。从命题者意图看,四人的情感、态度和认知没有对错、高下之分,而写作者本人对这四类人是可以有倾向性的,对他们的看法肯定或否定,或有所肯定、有所否定,都是合乎题意要求的。二、关于材料的内容和含意作文题要求“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内容”应指字面上的、表层的意思,“含意”应指深层的抽象概括的意思。(一)关于材料的内容1. 因为微信和微博两种交流方式各有特点,所以人们对这两种交流方式看法不同。2. 因为微信上收到的大多是肯定的评论,所以有的人更喜欢微信。3. 因为微博上收到的评论具有多样性,所以有的人更喜欢微博。4. 因为微信的空间私密,交流的对象是亲朋好友,所以有的人更愿意用微信。5. 因为微博的空间开放,交流的对象包括认知和不认知的,所以有的人更愿意用微博。(二)关于材料的含意微信与微博是当下最流行的交流方式,考生可从这两种交流方式出发,围绕交流方式谈交流结果、交流空间或交流对象,表达自己的情感及认知。1. 有的人喜欢能得到更多肯定与赞美的交流方式。2. 有的人需要能有多样性评论的交流方式。3. 人有不同的交流需求,有人渴望在私密的空间内交流,有人期待在开放的空间里互动。4. 网络的多样交流方式满足了人们不同的交流需求。三、关于是否符合题意判断考生作文是否在题意范围之内,主要看是否围绕“微信、微博/交流方式”来谈交流结果、交流空间或交流对象,表达自己的情感及认知。(一)符合题意只要围绕“微信、微博/交流方式”来谈交流结果、交流空间或交流对象,表达自己的情感及认知,属符合题意。(二)基本符合题意如果只是开头、结尾或文中其他部分提一下“微信、微博/交流方式”或与之相关的交流结果、交流空间或交流对象,主体部分与之无关;或者离开交流方式,只谈“表扬”“批评”或“私密”“开放”等,属于基本符合题意。(三)偏离题意离开“微信、微博/交流方式”,离开交流结果、交流空间或交流对象,仅谈“空间的大小”“时代”“如何评论”等,属于偏离题意。如果考生只抓住了材料中的“朋友”“信息”“氛围”“开心”等,但不联系“微信、微博/交流方式”来谈交流结果、交流空间或交流对象,则为偏离题意。四、关于角度选择与立意参考(一)角度选择考生可以从第一段选择角度,也可以从第二、三、四、五段文字中任意一段(甲乙丙丁四种观点中任意一种)选择角度,也可以综合四种观点选择角度,没有优劣之分。可以从材料的内容选择角度,也可以从材料的含意选择角度,没有高下之分。单一角度:1.肯定或否定或辩证看待甲的观点,表达自己的情感及认知2.肯定或否定或辩证看待乙的观点,表达自己的情感及认知3.肯定或否定或辩证看待丙的观点,表达自己的情感及认知4.肯定或否定或辩证看待丁的观点,表达自己的情感及认知复合角度:除了以上所列的单一角度之外,还可以任选其中的两种、三种甚至四种观点综合作为写作的角度。(说明:列出的甲乙丙丁四种观点,根据“自选角度”的要求,考生任选两种、三种、四种亦是可以的。)(二)立意参考1.直接评论甲观点,微信朋友圈中得到多数点赞,能愉悦身心,是值得提倡的人际交流方式。2.对甲的看法商榷甚至质疑,交流中若只在乎表扬,容易使人忘乎所以,满足现状,不利于更好地成长或发展壮大。3.直接评论乙观点,交流中有批评、指责、嘲讽,才会有自我反思、调整、进步。4.评价乙观点,微博中表扬批评等多种评论俱存,有利于自己客观、理性去分析认知自己转发或发表的各种信息。5.从丙的态度看,喜欢一种比较私密的交流方式,向往一种与亲朋好友相处的舒适、亲密的生活。6.从丁的观点看,乐意置身于一个开放的交流环境,缘于开放交流的种种好处,诸如广泛接触,有利于拓宽视野,择善而学,相互包容,和谐相处,等等。7. 比较微信、微博的点赞,分析其可信度,微信限于朋友交往,得到的表扬或出于礼节;微博亲疏不拒,获得的肯定多发自肺腑,由此告诫人们理性对待点赞,网络外的交流亦然。8. 如何对待微博的表扬与批评,也可从两方面理解。一方面,因为交流方式的开放性,收到的评价会更加客观真实,有益自我提升;另一方面,由于网络交流的虚拟性,夸大其词的追捧或以匿名的方式进行不负责任的攻击,都有可能,`需要擦亮眼睛,辨别真伪。点评:脉络分明,层次感强,叙气说井然有序,纤毫不乱。详略得当,主次分明,思路清晰。精挑细拣,素材似为主题量身定制。文章杂而不乱,能做到详略得当,重点突出。1200字以上 高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