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三国演义》有感——书是精神的食粮
翻开历史的长卷,多少英雄人物为我震撼,多少历史事件使我诧异。
有人说,一本书是一片叶,一叶知秋;有人说,一本书是一场戏,一戏人生;有人说,一本书是一杯水,一杯沧海。就像《三国演义》一样,它作为一本书,可知三国时期的战乱纷争,也像是在演义一场戏,让人着迷。
站在历史的海岸上看着那一道道历史沟渠:楚大夫沉吟泽畔,九死不悔;魏武帝扬鞭东指,壮心不已;……他们选择了永恒,纵然谄媚诬蔑视听也不随其流扬其波,这是执着的选择;纵然马革裹尸,魂归狼烟,也要仰天长笑,这是豪壮的选择;纵然一身清苦,终日难饱,也愿怡然自乐,躬耕陇亩,这是高雅的选择,如陶渊明悠然南山,饮酒采菊……在一番选择中,帝王将相成其盖世伟业,贤士迁客成其千古文章。
在读完《三国演义》之后,总的说来应该是开卷有益吧!我读到了刘备,关羽,张飞桃园三结义的友谊董卓祸国殃民的奸毒;诸葛亮草船借箭的智慧;曹操赋诗的奸诈,但又有雄才大略的心怀。我还读了草船借箭,蒋干中计,曹操赋诗,借东风,七擒孟获等精彩的历史事件。
在《三国演义》所有的人物和事件中,我最喜欢诸葛亮和草船借箭。
诸葛亮草船借箭,不战而胜,为什么诸葛亮不费力地轻而易举得到十万只箭呢?我想,罗贯中把诸葛亮塑造成一个有智慧的人,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他向周瑜保证三天之内必定“造”出十万只箭,这在当时的情况下是不可能做到的,这只是周瑜想故意找诸葛亮的茬。但是,诸葛亮却能运用三天中雾最大的一天来借箭。是敌人万万没有想到,让曹操以失败而告终。在当时,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且有计谋与智慧的人可以说几乎没有,而诸葛亮作为这一种人物形象让人回味无穷。
大家都知道在三国纷争的背景下,刘备代表了蜀国,曹操代表了魏国以及孙权代表了吴国,他们展开了三国鼎立,三方角逐的场面。在历史上,人们都有“拥刘反曹”的倾向,这一倾向导致了后来刘备胜利为王的结果,我在想,为什么人们要“拥刘反曹”呢?在我看来三方争霸,各自都有优劣,都应该有公平的机会去争霸,应该体现当今的奥运精神:公平、公正、公开。可是人们却单一的“拥刘反曹”。我认为曹操和刘备他们各自有各自的优点,对于评价任何一个人,即使是他们天差地别,也应从好与环,优缺点去考虑。正如曹操亲帅大军征战,为争取民心,下令军队沿途不得践踏百姓的庄稼,违者格杀勿论。可偏偏就是曹操自己的坐骑受惊吓后进了老百姓的田地,他虽经众将苦劝没有取下自己头,但也割下了自己的头发以示惩罚,中国古代,视发如首,把头发割掉,在当时已算是一种不轻的刑罚,曹操能割发,以示自刑,体现出他纪律严明和体裇百姓所以说人是没有绝对的好坏之分的。所以说人们都是有自己的优点,评价一个人应全面评价。
诸葛亮是在“三国”中的一个亮点人物,三国时期,诸葛亮领兵评定了南方部落(云南一带的少数民族)的叛乱后,想要任命当地的土人担任官吏来管理。有人进言反对诸葛亮说:如果留下外地人在这里当官就要留军队,留下了军队,军粮无法解决,这就是一难我们刚刚打败夷人他们有的父兄死在战场,留下外地人而没有军队保护,必然会有仇杀之恨之类的祸患发生,这是二难。以前夷人常有废除或杀害朝廷官员的事,他们自己感到罪孽深重,他们留下外地官员,也是始终不会得到他们拥戴的,这是三难。现在,我打算不留官员,不留军队,不远送粮食,是考虑到各种典章制定已基本制定社会次序已得到初步整顿,夷汉王间大致可以相安无丰了。
总之,在《三国演义》这本书中,有多少英雄人物,各有各的特色,我从书中学到了诸葛亮的智慧“智绝”。关羽的“义绝”。曹操的雄才大略,豪放。
盈盈月光,我掬一杯最清的,落落余晖,我拥一缕最暖的,灼灼红叶,我拾一片最热的;萋萋芳草,我摘一束最灿的;漫漫人生,我要采世最重要的——义气,百万史书,我选择了经典的一本——《三国演义》。
若人生是一片土地,那么读书便是耕耘,想收获生活的人,要学会读书;若人生是一个海洋,那么读书便是舟楫,想到达生活彼岸的人,要学会读书。因为一本书,是一种人生。人生即沧海。
书是精神的食粮我想这句耳熟能详的话妇孺皆知,但若要领悟其中的真谛,唯有到书中去领悟,亦要坚持读书……
让我们一起坚持读书,让书融入我们的机体吧!
读《三重门》有感
初次开始阅读这本书,并非出自我本意,甚至准确点来说有点被逼迫的倾向。原因不用说,当然是来源于我们可爱的中文老师细心地想让我们在学习英语的同时,不忘母语。关于这一点,对于已经开始感到词穷的我来说,甚是理亏,于是只能点头哈腰的握手同意。说来也奇怪,原本只是想要大概看一下简介然后就草草了事的想法立即在看到第三章左右的地方消失的云飞雾散,一点影子都没有了。《三重门》完全不符合当今正在流行的校园青春风和古代穿越风;也跟幽默搭不上太多关系。却不知有什么魔力能让一直不愿意看批判风格的我,几乎痴迷的用了一个晚上的时间直到看完。当时针缓缓的指到十二点时,我轻轻地合上了电脑,靠在椅背上努力想让自己放松放松。但不知怎么的,脑子里面乱如团麻。不得不说我对于《三重门》最后的结局感到困惑和不解。而且这个疑问随着时间的推移,就如同滚雪球般越滚越大。
在故事中,韩寒把中国现代教育体系中的很多弊端和缺点都凸显在了男主人公和他周围的朋友身上。学生们错误的把读书理解为为了以后好挣更多的钱,而并非为了充实他们的内在和培养他们所散发出的气质。可见这些孩子的家长也并非了灌输什么正确的信息以及做出良好的榜样。令我印象最深刻的一段就是当林雨翔其中的一个朋友自豪地对他说读书有屁用,读书不就是为了有钱吗?都有了那还读屁书?林雨翔不语,但是我们可以大致揣摸出他当时的心情不是在心理默默地认同就是辱骂他太过骄傲,只知道仗着自己父母有钱就到处鬼混。“反正我爸有钱…”“反正我认识谁谁谁…”“我就不…你也不能拿我怎么样…有本事去找我爸妈…”自打出生到现在,我都数不清到底听过多少个人用一种傲慢,居高临下的语气对一些家庭条件比自己差的同学或是学校任课老师这样说了。但是平心而论,这些钱真的都是属于你的吗?很显然的,钱不会自己从天上掉下来。若不是自己父母在外面劳心劳力,到处奔波,如今的孩子们怎么会这么幸福?
不光是现在的学生对于学习开始产生抵触情绪或是受到了中考,高考制度的局限而出现偏科问题。就连老师和学校也是对于很多容易给别人带坏榜样的“差生”和“有靠山的学生”整天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他说对就对,就是错了也勉强算对。凭着这样的现象逐渐增多,那些天天被欺负又有苦说不出的学生只能默默忍受着一切,把痛苦扛在肩上,含在嘴里。林雨翔就很明显的成为了众多“牺牲品”中的一个代表。别人泼了水他没阻止也要被训;明明是对方先跟他过不去却反而因为一点小小的抵抗落了一个准备接受处分的下场。中国古代着名的文学作品之一三字经里面写道:子不教,父之过。正所谓孩子如果有问题,那肯定有一部分的原因是出自于他的父母。林雨翔的父母从小对自家儿子抱有很大希望,天天逼迫他背古文,背经纶;却很少真正的给予他过专属于家人的温暖和爱。林父不懂装懂,只收藏而不看书。虽然韩寒基本没有怎么描写到林雨翔到底受了多少他父亲的影响,但是我坚信这种行为只会让孩子走进误区,甚至步入迷途。作为父母和老师,最应该做的事是让孩子在一个快乐单纯的环境下健康的成长;而不是跟株歪脖树一样,都站在悬崖边上了也不知道抢救。有时候多听听孩子的想法不一定是件坏事;既能帮助他解决烦恼,又能在同时间减少代沟,增加感情。一举多得的美事,何乐而不为呢?
关于结局的部分,在经过多次反复地思考和仔仔细细地把整本书又嚼了一遍后,我终于发现为什么韩寒只留给人们一句“一张落寞的脸消失在夕阳里”,而不是把结局写的皆大欢喜,光明的这一边终于战胜了邪恶势力了。这本书是一本能够被称为文学现象的书;同时它也的的确确的反应了中国中学生最真实的一面。如果韩寒真的把结尾写的太过美好反而会让人觉得有些虚假,毕竟在全中国现在还依旧肯说实话,又有胆量把它写说来的人不多了。《三重门》不尊为经典之作,却也是一本少见难得的好书。希望这本书在开导了我的过程中,同样点化了下一个即将要看或是已经在看得你。
加拿大马格雷夫学校(Mulgrave School)初三:freyamobella
相关推荐
-
劣质的“精神食粮”议论文近几年来,社会上的假冒伪劣商品越来越多了。国家技术监督局已下了大力去查抄处理,消费者协会也为维护消费者权益做了许多工作。但仍有些伪劣商品悄然上市,而且已经蔓延到我们的精神食粮——书刊当中来了。书刊的问题主要表现在排版和装订质量太差上。在排版上最突出的问题是错别字太多。就拿中小学生的课本来说吧,几乎每本书中都有十几个到几十个错别字。例如,在历史书中把为中国革命牺牲的第一人“陆浩东”错印成“陈浩东”;在语文书中,把“泉而茗者,晷而者,红装而蹇者”中的“晷”字错印成“蓑”字。凡此种种,不一而足。中小学生课本是经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审订的,具有很强的规范性和严肃性。连这种书籍都出现了不该有的错字、别字,就更不用提那些各地非正规书刊了。在古时候,由于生产力低下,科学技术不发达,人们只能用手抄书,出现错字、别字是在所难免的。如今,科学技术发达了,书刊中的错别字却增加了,这是什么缘故呢?在装订上同样也存在着技术太差的问题。在我们每学期新发的课本中,有的书页边没有裁开,有的书扉页没有订上,还有的书页次颠倒,翻着翻着,中间的几十页空断了,跳开几十页后,它们又变魔术般地出现了,更有的本干脆就是缺。这些都给我们的学习带来许多不便。于其它书刊,这类问题更是屡见不鲜。比如,一本由中国科技普及工作组主编的科技画廊》软精装本书,在书的最部分竟出现了重复装订的现象。挺好的一本书竞成了“六指”,让人了只有摇头。无论是在排版还是在装订上的问题,出版者在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上出现的问题。“对读者负责”本应是出版界职业道德,可是有些人却把目光盯在了钱上,在审稿、校稿、印刷、装订的各环节中,只讲所谓的“效益”,却忘记了要讲究书刊的质量,忘记了出版者要对读者负责。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当前的出版物应该为培养跨世纪人才,为促进整个国民素质的提高做出应有的贡献。“工欲其事,必先利其器。”其器不利,其事安能善耶?歹为了我们的社会进步和民族发展,书籍出版应该首先跨过质量这道门槛。点评:例证丰富,选材得当,描述详略得当,较具说服力。适当地运用对比、比较等手法,通过事物相互间的悬殊与差异,有力地佐证文章的中心。全文清新秀逸,亲切委婉,朴素而不落俗淘,值得借见。900字 高一 议论文
-
读《三国演义》有感——神机妙算、鞠躬尽瘁的诸葛亮(作文)读《三国演义》有感——神机妙算、鞠躬尽瘁的诸葛亮(900字作文)读《三国演义》有感——神机妙算、鞠躬尽瘁的诸葛亮_900字《三国演义》描写了三国时期的历史故事,表现了乱世英雄之间的政治和军事斗争。书中有那么多英雄豪杰,我却最钦佩诸葛亮。诸葛亮,字孔明,又称卧龙。诚然,在这天下之间,他并不是最厉害的,可论才能,论谋略,古往今来,恐怕只有西周初年的姜子牙和汉朝初年的张良可以与之相提并论。遥想当年,诸葛亮舌战群儒的风采,草船借箭的聪明才智和七擒孟获的攻心之计,早已深深印在了我的脑海中。最值得一提的是三气周瑜,第一气,逼得孙权和周瑜不得不将孙权的妹妹嫁给刘备,后来又使周瑜连中两个埋伏,还讽刺道:“周郎妙计安天下,赔了夫人又折兵。”把周瑜气得晕倒在船上。“赔了夫人又折兵”的典故由此而来。第二气,周瑜设计诸葛亮,看诸葛亮答应了,他就以为诸葛亮中计了,却没想到诸葛亮早已识破了他的计谋,就等着他自投罗网呢!周瑜眼见白跑了一趟,气得老伤复发,从马上一头栽到了地上。第三气,周瑜醒来后,真的要硬着头皮去攻打西川,诸葛亮却派人提醒他不要盲目攻打西川,那样东吴的后方就空虚了,曹操就会乘虚而入。眼见自己没有前进的路,诸葛亮又算计的这么气人,周瑜当场气昏过去。醒来后,他长叹一声:“既生瑜,何生亮!”说完就死去了。我钦佩诸葛亮,并不只因为他的神机妙算,更因为他为蜀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自从刘备三顾茅庐请他出山后,他就一心一意地辅佐刘备,助他成就霸业。自从当了军师,他为刘备出谋划策,使刘备打败了许多强敌,占领了无数城池,最终成为一方霸主,称帝汉中,建国蜀汉。刘备死后,他的儿子刘禅继位。所有事诸葛亮都亲自尽心尽力地做,可他那么勤劳,却吃的很少,心里只有责任,最终,诸葛亮还是病倒了,连续命之法也被魏延破坏。在大限将至之时,诸葛亮还在为国家担忧,他把自己所有的经验知识都传授给了姜维,又叫来马岱和杨仪,交给他们一个锦囊,告诉他们如何在他死后杀死造反的魏延,他强撑着给刘禅写了最后一篇表书,嘱咐他要想着统一天下的责任,约束自己,爱护百姓。最后还交代了他死后的一些事情,以及他死后由谁来担任丞相,说完就与世长辞了。可惜那刘禅是个扶不起的阿斗,蜀国江山就这么败在了他的手下。诸葛亮为蜀国如此殚精竭虑,只是为了报答刘备当年对他的知遇之恩。无论是他的神机妙算也好,鞠躬尽瘁也罢,都值得我们去学习。我敬佩诸葛亮,所以我会努力成为一个像他一样的国之栋梁!1000字 高一 叙事
-
悲也不失为“美” - 读 三国演义 有感(作文)悲也不失为“美”——读 三国演义 有感_1200字读完 三国演义 ,不免会产生这样的疑问:既然刘备的蜀国在道德、智慧、品质、勇武方面都无与伦比,为何结局惨烈?从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作为蜀国首领的刘备,是仁义的化身,是儒家仁爱思想的缩影。刘玄德携民过江一节集中表现了他的仁爱思想,因此他得到了广大民众的极度热爱。猎户刘安为了热情招待流落中的刘备,竟瞒着刘备,杀了妻子做成菜肴,可以说刘备是小说中仁绝的人物。其他人物也莫不如此。周瑜可以料事如神地指挥消灭曹操八十万大军的赤壁之战,但他的一切计谋都在诸葛亮的预料之中,最终只能在既生瑜何生亮的慨叹声中告别人世。一个空城计就能击退司马懿大军十五万,可谓智绝。还有义拔云天的关羽的忠义凛然更是被刻画得入木三分,他降汉不降曹、秉烛达旦、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古城斩蔡明,后来又在华容道义释曹操。他忠于故主,为了两位嫂嫂而降,但一旦得知故主消息,便千里万里地去投,我认为他不但仍算忠,而且还算是一种难得可贵的忠。张翼德大闹长板桥,可见张飞是勇绝。然而,就是这样一个蜀国,却遭到了失败,这个残酷的现实让我感到震撼,使我在深深的惋惜当中,不由得思索其失败的原因。蜀国的失败有其自身的原因,其中,最为突出的一点,就是在政治和道德的天平上,刘备等领导人总是将义放在首位,而将政治放在次要位置,这对于一个以政治追求为最终目标的领导者来说,无疑是一个致命的弱点。华容道义释曹操,释放了曹操,说明关羽在处理这个问题上显然是把义放在首位,而将政治利益放在次要位置。这虽然显出他的义,但他放的是曹操!北方统领!刘备在听说张飞和关羽相继身亡时,不顾众人的劝阻亲自率领大军征讨东吴,再一次将政治利益放在兄弟义气的后面。我认为这才是刘备蜀国灭亡的直接原因。因此要想换取政治上的成功,必要时要牺牲道德上的义。历史上这样的事例不胜枚举,哪个帝王之家不是腥风血雨的。譬如:曹操长子曹丕即位后,担心曹植会篡位,要求曹植七步成诗,最后曹植赋诗,曹丕也念及手足情,没有杀曹植,但也将其软禁。隋炀帝杨广善于掩饰,既博得了父母的好感,又成功诋毁了太子杨勇,最后杀父自立,杨勇也被他赐死。太子李建成本来就忌惮李世民功劳和才能,想除掉他,李世民也明白不杀李建成就不能确保自身安全,于是发动玄武门之变,杀死太子李建成、齐王李元吉,逼父让位。另外一个原因,是从写作的角度考虑的,作者一方面将刘备蜀国描写得如此美好,同时又将他置于失败的境地。这样,读者就会从深深的惋惜当中,受到强烈的悲剧美的冲击,品尝到悲剧美感的韵味所在,既给人们带来陶醉,也给人们留下回味思考的空间。因此, 三国演义 的结局虽然以蜀国的失败而告终,但在我看来,悲也不失为美。五年级:王琨程1200字 高一 叙事
-
读《三国演义》有感最近,我喜欢上了一本书。这本书的名字叫做《三国演义》。书中记载了在三国时期的故事。“刘、关、张桃园三结义”后,三人开始与曹操、孙权等人对抗。关云长在“千里走单骑”中展现了他的义重如山;刘备“三顾茅庐”获得诸葛亮;诸葛亮“草船借箭”、“三气周瑜”、“七擒孟获”展现了他的聪明才识。在《三国演义》中,我最喜欢的一个故事是“周瑜打黄盖”。有一个歇后语是这么说的: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我在看这个故事之前还在想:周瑜为什么要打黄盖?黄盖还“愿挨”?看完之后我明白了,“周瑜打黄盖”是对曹操使用的“苦肉计”。周瑜和黄盖事先说好了,说好的第二天,周瑜便在帐下会集许多将士,讨论攻曹之计。黄盖跟周瑜说要让将士们向曹军投降。周瑜装作生气,命令士兵将黄盖推出去斩首。众将都向周瑜求情,想让周瑜网开一面,于是周瑜只好不让黄盖被斩首。但是“死罪可免活罪难逃”,周瑜又让士兵把黄盖拖出去打一百脊仗。打得黄盖皮开肉绽。周瑜和黄盖的“双簧苦肉计”几乎瞒过了所有将士。于是顺利进行了他们“火烧赤壁”的计划。《三国演义》这本书记载了很多历史故事,会使我们终身受益!400字 高一 读后感
-
读《三国演义》后感三国啊,一个让人魂牵梦萦的时代,是一个盛世,也是一个乱世。是中华民族由盛转衰的时代。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东汉末年分三国,这是一个需要领袖的时代,也是一个诞生领袖的时代。在董卓废帝时,有多少人的野心重新复活,还有多少自持世家贵族的大夫欣喜若狂,觉得乱世来了,也意味这机遇到来。“这江山,有能者居之。”也催生了战争。在三国里,我要敬佩的是刘备的坚毅性格。坚毅的性格让刘备每逢绝境都不放弃,是什么支撑这刘备呢?我想也有这那争霸一方的志气吧。还有曹操和孙权,这二人皆有相同之处,就是厚黑。其实在这三人之中,我最敬佩的是曹操。在曹操一生中,能够以中华民族的利益为大局,在对待异族的态度是无情,不讲什么圣人道理。虽然说曹操做过很多人神共愤的事情,但是曹操是一个真性格的人。“生子当如孙仲谋”,孙权不足二十岁却执掌一方,可以说年少有为,虽然不是自己打的基业,但也是子承父业。只是守成之君而已。刚看三国时,看到貂蝉一个弱女子让董卓尸首分家是,也没什么了不起,在上高中以后,仔细研究了一下三国历史,却猛然发现貂蝉的舍身为国的勇气是那么的让人敬佩,那么的让人惭愧,让那些自以为是的士大夫一个响亮的耳光,巾帼不让须眉,只是伊人已逝,我们只能缅怀,让这一事迹永远的流传下去。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魏,蜀,吴三国。从来没有一个国家能够统一天下,只能不断的内耗,不断的消耗中华民族的底蕴,以至于,在晋连灭三国后,却发生了五胡乱华的悲惨事件,只能躲在南方苟延残喘。幸运的是出现了冉闵大帝,发出着名的杀胡令。“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凡我汉人,皆可杀胡人”这不得不说是中华民族的悲哀。三国有太多的着名武将和文臣。武将如吕布,赵云,关羽,张飞,张辽,甘宁,颜良,文丑。典韦,夏候渊等。文臣如诸葛亮,郭嘉,庞统,荀攸,田丰,周瑜,法正,钟繇,贾诩,张昭,鲁肃,陆逊等。三国的人才太多了,导致三国的局面始终不能打破。三国啊,你让人着迷,却让人热血沸腾,恨不得重回三国。三国时一个盛世,也是一个乱世。800字 高一 应用文
-
书,我的精神食粮为一体,为秀丽的山水披上了一层柔和的轻纱,好美啊!但,唉,口中情不自禁地吟道“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唉,黄昏过后就是黑夜啊!此刻,若我站在河边,不知是“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呢?还是“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呢?亦或者是“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吧!拿起桌上的一本诗词歌赋,沉醉于其中。黄昏,很美,很诗意,很梦幻,如果哪一天,能在黄昏的散步中,诗兴大发,大笔一挥,写下一首千古绝唱,嗯,真是想想都很美啊!不过,虽写不下千古绝唱,但是偶尔写下几句美言对我的作文水平是绝对有好处的。总的来说,我的晚餐也吃得不错!作文选,散文,诗词歌赋,早餐,午餐,晚餐。虽问“物转星移几度秋,季节变迁几时休?”但每天都按部就班的生活依然是我最爱的生活,每天的早餐、午餐、晚餐也依旧吃得津津有味,这是我的精神食粮,怎能一天没有你,我的食物?350字 六年级 书信
-
读《永不沉没》有感——贵族精神的宝贵这本书是我在机缘巧合下在网上看到的,这本书的全名叫《永不沉没:泰坦尼克号的真相》,作者叫丹尼尔·艾伦·巴特勒。《泰坦尼克号》著名的言情大片,可是事实真的是这样的吗,它只是来告诉人们杰克和罗丝的爱情如何的热烈与令人感动的吗?这本书就告诉了我们,泰坦尼克号为什么会被记住,为什么说它是永不沉没的.不是什么伟大的爱情而是一个个身份不同、地位不同、性格不同的男男女女。为什么这么说,因为他们都拥有同一种精神——贵族精神。首先贵族是什么?是开着豪华跑车、住着别墅、吃着山珍海味,出门还带着一大群保镖?如果你这么认为那么你就错到家了,那是暴发户与贵族一点都不沾边。那真正的贵族是什么呢?其实很简单但是也很难,贵族不一定要富裕它也可以是个妇孺也可以是个进入风烛残年的老人或者是个小孩甚至可以是个乞丐,它简单在这里没有年龄、性别、身份的歧视;而它难在很难保持,这一点因人而异,所以难在这里又简单在这里。而贵族精神又是什么?贵族精神有两个特点,一是:具备骑士精神,二是:具备强烈的主人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并且贵族不允许任何人侵犯他的自尊这是贵族的原则。接下来我转述一件真实的发生在泰坦尼克号上的事,在泰坦尼克号正在沉没的过程中亿万富翁阿斯德问负责救生艇的官员,他可否陪同正怀著身孕的妻子马德琳上艇,那个船员说了一句‘妇孺先上’之后,他就像一个真正的绅士一样,回到甲板,安静地坐在那里,直到轮船沉没,船上倒下的大烟囱把他砸进大西洋中。阿斯德当时是泰坦尼克号上唯一的亿万富翁,也是全世界最富的人之一,他的资产,可以建造十一艘泰坦尼克号巨轮。可他直到被砸进大西洋前连一句抱怨的话都没有。这就是贵族应有的觉悟。下面是存在于公元一九一零年十月二十八日的一段故事,一位八十三岁高龄的老人,为了拯救备受煎熬一生的灵魂,决意把所有的家产分给穷人,随后他离开自己辽阔的庄园出走了,最终像流浪汉一样死在一个荒芜的小车站……;他就是俄国伟大的作家托尔斯泰。多年后,另一位著名作家茨威格在评价托尔斯泰时这样感慨道:‘这种没有光彩的卑微的最后命运无损他的伟大。如果他不是为我们这些人去承受苦难,那么列夫·托尔斯泰就不可能像今天这样属于全人类……可是时至今日贵族几乎绝迹,更别说什么贵族精神了。由于历史的、政治的因素,中国人对于贵族的认识一直存在两个误区:一是,非富不贵;二是,成为贬义词。有意思的是,竟然真的有不少不少国人也好和前朝遗老攀关系,甚或翻出解放前自家和资本主义的瓜葛。现在什么人都有就是没有贵族,就连“残缺”的贵族都少有。大家可以想象一下,如果世界上每一个人都是那世界上还会有那么多不平事吗?都说“人性本善”可是人们如果不觉醒自我再这样继续下去人性会变成什么样,我们无法想象。可是我相信总会有一天,世界上每一个人都可以向全世界宣告“我是真正的贵族!”1000字 初三 应用文
-
读《三国演义》有感怀着激动的心情,我第三次翻开了古典文学名着《三国演义》。曹操的诡诈,刘备的谦逊,孔明的谨慎,周瑜的心胸狭窄,每一个人物都具有不同的性格,作者刻画的淋漓尽致,细细品味,让读者仿佛进入了一种境界。故事的主要内容是以智和勇来依次展开的,但是我认为智永远是胜过勇的。比如:在西城,孔明用空城计吓退了司马懿率领的十五万大军。此种例子举不胜数。可是在故事中也有“智不划谋,勇不当敌,文不拿笔,武不动枪”的。像汉室刘蝉,整日饮酒作乐,不理朝政,心甘情愿的把蜀国献出,最后竟然上演了让天下人(笑逐言开)耻笑的事情,乐不思蜀。谁会想到一个国家的统治者能做出这样的时移俗易的事情来呢?有勇无谋,大敌当前,只能拼死征战。吕布,颜良都是典型的例子:如果吕布在白门楼听从谋士的计策,何必被曹操吊死在城门上呢?如果颜良把刘备在河北的事情和关羽说清楚,哪儿至于被义气的关羽所砍呢?古人云:大勇无谋,祸福占其,祸居上,福临下,入阵必中计,死无不目。再谈谈国家,魏,曾经煊赫一时;蜀,曾经功成不居;吴,曾经名震江东。这么来看,从国家就可以反映出国君的性格。曹操,欺压百姓;刘备,爱民如子;孙权,称霸江东。400字 初三 书信
-
读《三国演义》有感《三国演义》从普通角度来看这是一本记录朝代兴亡盛衰、文武百官谋朝篡位以及各路英雄豪杰打拼天下的历史文学。可是从一个小学生的角度来看则妙趣横生!我将我看出来的“门道”写为以下几篇:第一篇——蒋干盗书,学生作弊蒋干盗书讲述了一个曹营谋士——蒋干从周瑜那里盗取一封书信,从而让曹操知道蔡瑁、张允有意叛变,可却中了周瑜一计,上了大当。在学生时代,同学作弊也不为过罕见之事,很难与古代事件相比,但是细想蒋干盗书、学生作弊之间不都是为了达到目标不择手段(战国时代可以当做一种策略)却自作自受,骗了自己!第二篇——草船借箭,灵活运用草船借箭讲述了一个诸葛亮为完成三日打造十万支雕翎箭的任务,巧妙利用曹操水上作战时的谨慎和大雾天气从而收集敌军射来的雕翎箭。在学生时代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各种问题也是一个好方法,例如运用语文、数学知识解决实际应用问题,运用科学、地理知识解答实际天气问题……古代的草船借箭和现代的灵活运用这两件事不都是以多种知识解决复杂问题的例子吗!第三篇——妙使空城,巧用换位空城计讲的是诸葛亮为了吓走曹军,故作镇静,利用司马懿心计复杂、为人谨慎的心理,让他误以为城中藏有伏兵从而达到目的。在学生时代也可以运用此计:我们的同学相处中难免有一些矛盾,这时我们就可以像诸葛亮那样利用那个同学的特殊心理,换位思考,化解矛盾从而和睦相处!这不都是通过思考对方的内心,从而达到目的的例子吗!这是我把《三国演义》与学生生活中的事件结合在了一起。虽然两者之间相距数年,但是却有相同之处。也许这便是《三国演义》流芳百世的原因吧!所以在此我向大家推荐这本中国四大名着之一:《三国演义》!600字 初一 应用文
-
读《三国演义》有感“丞相祠堂何处寻?”我仿佛听见了千百年前杜甫的一声叹问。情不自禁地,我拿起了《三国演义》这部记录了三国兴衰的小说。看罗贯中笔下个个鲜活的英雄人物,读那天下三分的故事,写下我千万分之一的感慨。《三国演义》以时间为顺序,交错叙述魏蜀吴三国形成的历史,我见刘关张桃园结义,为“上报国家,下安黎庶”,董吕二人被司徒王允一招美人计所消灭。曹刘煮酒论英雄,张飞怒鞭督邮,关羽过五关斩六将更是展现了他们的鲜明性格。而刘备三顾茅庐得卧龙,自此天下三分有其名。毛宗岗:“《三国演义》有三绝,即曹操的”奸绝“,关羽的”义绝“,孔明的”智绝“。”虽然我为孔明的才智折服,为关羽的重义吸引,但我更欣赏的是曹操这个千古奸雄,他挟天子以令诸侯,更显乱世中的智慧;他费尽心机笼络关羽,更显奸诈,却不同于董卓之流的小人之奸;他礼贤下士,求贤若渴,更显雄才伟略。但他也更接近世俗,他曾言”宁教我负天下人,莫教天下人负我”,这样狭隘的话语。但在我看来,这样的他,更接近普通人,不似”刘备之德近乎伪,孔明之智近乎妖“。令我激动不已的是,在三国之中,有追梦者有手足之情。不论是曹操抑或是贩履织席为业的刘备,都有统一天下的雄韬伟略,他们都义无反顾、前赴后继地投入到乱世之中,去追寻自己的理想。刘关张在桃园结义,自此肝胆相照,祸福与共,相互扶持。这样有情有梦的三国,有怎会不令人感动呢?曹刘孙三人统一天下的梦想在当时被称为雄才伟略,而现今,有人说要当国家主席为梦想却会被众人耻笑为痴心妄想。何解?少年之志不复哉!老骥伏枥尚有千里之志,何以少年不再有凌云之志?时势所造,年少不复英雄哉!在社会中,高中生立下壮国家之志可谓多不胜数,但到了大学之后,大学生却成了懒的代名词。起床也要靠“床协”的资深困难户,又怎能唤起对梦想的热情和追求呢?向颓废妥协,即是在向现实妥协,会屈服而意志薄弱的人又怎能成就大业呢?为成就梦想,曹操求贤若渴,刘备三顾茅庐,而21世纪的大学生却向“床协”求助。在这个时代里的我们更需要的是心灵的沉淀而非物质生活的丰富和慵懒。正是“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一个说出来会被笑的梦想,才有实现的价值。800字 六年级 应用文
-
读《三国演义》有感_1200字《三国演义》乃四大名着之一,是一部断代的历史小说。由明朝的罗贯中根据当时流行的话本收集而成,主要介绍在东汉末年,群雄争霸的景象,讲叙魏、蜀、吴三国的交战故事。其中以蜀为正统,正面人物关羽和诸葛亮;反面人物曹操;庸主献帝、刘禅;无能之辈吕布、袁术、袁绍、刘表、刘璋;器量狭窄的周瑜;厚忠的鲁肃;勇者张飞、许诸、典丰;还有因行间而贻笑千古的蒋干,型态各异。若说印象最深的莫过于蜀国的诸葛亮,它是一个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和熟知天文地理、过去未来无所不知、能文能武、足智多谋、呼风唤雨集聚于一身的忠臣。他是一个大人物,作者用祭东风,草船借箭,三气周瑜,智斗华容道,巧摆八阵图,骂死王朗,空城计,七星灯等事例证明了他的的能耐,令人佩服得五体投地。《三国演义》是章回小说之一,在我国文学史上占了重要的位置,其中,许多故事都使人拍案叫好,包括:草船借箭、空城计、大意失荆洲……。其中我最感兴趣的属——三气周瑜了,一气周瑜,据说当时周瑜与刘备约定,由周瑜攻打曹军把守的南群。周瑜率兵出战,曹仁见周瑜,令军士破口大骂,周瑜于是口中喷血进营。第二天,周瑜到南群,见赵云在楼上大喊我奉军师之命,已收复此城,周瑜大怒,正要攻取荆洲、襄阳,忽听哨兵报告,诸葛亮派人拿了魏军兵符,连夜赶赴荆洲、襄阳,谎称曹仁求救,诱骗守城军出城,后被张飞、关羽乘机袭取了两个城,周瑜听了,大叫一声,气得伤口迸裂昏死过去。二气周瑜,周瑜醒后,大骂诸葛亮,后让鲁肃说服刘备归还荆洲,可任未答应,最后诸葛亮才答应攻下西川,才还荆洲。周瑜为此而愁,忽闻刘备丧妻,生出一计,又用主公的妹妹许配刘备,将其骗来,囚禁他,用他换回荆洲,可是赵云破坏了此事,刘备带妻逃到江边,这时,诸葛亮与周瑜都领兵上岸,但在黄州周瑜遭关羽、黄忠、魏延阻击,大败而归,江上军士一齐高喊:“周郎妙计安天下,陪了夫人又折兵。”周瑜一气,又大叫一声,金疮迸裂,倒在船上。三气周瑜,周瑜当上南郡太守后,报仇心切,要鲁隶做说客,告诉刘备:“孙权愿派兵相助,取西川做为嫁妆,送给皇叔,然后你把荆洲还给东吴,因此吴军过荆洲,希望提供粮食”,诸葛亮一听连忙说好,而又秘密吩咐赵云行事,周瑜听了,派兵直去荆洲,糜竺奉刘备命令通告周瑜:“刘备已准备好,在城外等侯,周瑜信以为真,哪知中了计,赵云在城上喊到:“军师知道了都督的诡计,派我来镇守,周瑜慌忙退兵,这时,张飞、关羽、黄忠、魏延从四面而来,“活捉周瑜”的口号响天震地,周瑜气极败坏,大叫一声,伤口复裂,跃下马,被众将救上船。虽说诸葛亮是三气周瑜,可周瑜死后,诸葛亮也感叹不已,因为他又失去了一个知已。这则故事给了我很大的启迪,诸葛亮虽有机智过人的头脑三气周瑜,可他对周瑜的死有些遗憾与悲叹,诸葛亮也不愧是蜀国一大人物也。看了《三国演义》,完全改变了我对它以前的认识,它的文学是博大精深的,故事的连续性,让人不得不想把它一鼓气看完,其中作者描绘得栩栩如生的人物,让读者与剧情紧紧地融合在一起。回味一下,《三国演义》确实是一本值得一看再看的好书,多读一次,感融就越深,理解就更透彻,使自己的文学素养就更有提升。高三:4399逍遥作文网专稿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1200字以上 高三 读后感
-
读《称象》有感_《三国演义》读后感《三国演义》读后感800字篇一_读《称象》有感从小到大,我大约已经看过200篇文章了,我也阅读了许多的名着,它们就像贝壳一样洒在金黄的沙滩上。当我看完《三国演义》的时候,我唯一完全记住的片段只有——《称象》。读了《称象》这篇课文,使我深受教育。我为主人公曹冲勤于思考,超群的智慧而折服;也使我明白了智慧源于思考,勤劳的道理。是啊!古往今来,有多少人像曹冲一样勤思,善思,敢于创新?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帕斯卡发现声学的振动原理;达尔文发现发现进化论;爱迪生搞出了一千多项发明……这不都是勤于思考,善于思考的典例吗?看着比我小很多的曹冲,我心里充满了惭愧。因为我常常不动脑筋,不认真的去思考,因此我的成绩并不是很好(我自己的认为),不优秀。当我的学习遇上困难的时候我总想逃避现实,不认真的思考,只是想:这道题我不会,一会就上网去查答案,当然,查到的只是那些可有也可以不有的答案,现在我终于明白结果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你在认真思考的过程。记得有一次我做数学作业遇到一个比较难的数学题,我草率的看了两遍题,也很马虎的算了一下,但是因为数字太大了,我就跑到厨房去问妈妈。妈妈看了一眼,说:“这道题很简单,你自己做,你一定做的出来!”我极不乐意的扭身回屋里。我一坐在座位上就在草稿纸上算题,但是我越算越烦,气的直挠头,把草稿纸丢在一边想:想!想!想!你不给我说,我怎么知道这题到底该怎么做!虽然我心里是这么想,但还是捡起草稿纸认认真真的算了一次,但是我没有想到这次我居然做了出来,也没有想到这到题居然这么的简单。于是我心情大好。过了几天,数学单元考试时有这种类型的题,我理所当然的回答正确了。我考完试就在想:如果不是妈妈的话,我也许就不会做这到题也不肯能得到一个好的分数;如果不是我自己后来真的认认真真的思考了的话我也不会这么高兴。“勤于思考,善于思考。”是我们每一个人都该具备的良好习惯,也是我们必备的基本素养。我在以后的学习中,一定要学会思考,只有这样,才会成功!《三国演义》读后感800字篇二_读《称象》有感曹冲称象是讲一个小孩子称大象的故事。这小孩子名叫曹冲。曹冲的父亲曹操是个大官,外国人送给他一只大象,他很想知道这只大象有多重,就叫他手下的官员想办法把大象称一称。这可是一件难事。大象是陆地上最大的动物。怎么称法呢?那时候没有那么大的秤,人也没有那么大的力气把大象抬起来。官员们都围着大象发愁,谁也想不出秤象的办法。正在这个时候,跑出来一个小孩子,站到大人面前说:“我有办法,我有办法!”官员们一看,原来是曹操的小儿子曹冲,嘴里不说,心里却想一个五、岁的小孩子,会有什么办法!也都想看他的笑话。只见曹冲叫人牵了大象,来到河边去。河边有只空着的大船,曹冲说:“把大象牵到船上去。”大象上了船,船就往下沉了一些。曹冲说:“齐水面在船帮上划一道记号。”记号划好了以后,曹冲又叫人把大象牵上岸来。这时候大船空着,大船就往上浮起一些来。大家看着,一会儿把大象牵上船,一会儿又把大象牵下船,心里说:“这孩子在玩什么把戏呀?”接下来曹冲叫人挑了石块,装到大船上去,挑了一担又一担,大船又慢慢地往下沉了。“行了,行了!”曹冲看见船帮上的记号齐了水面,就叫人把石块又一担一担地挑下船来。这时候,大家明白了:石头装上船和大象装上船,那船下沉到同一记号上,可见,石头和大象是同样的重量;再把这些石块称一称,把所有石块的重量加起来,得到的总和不就是大象的重量了吗?大家都说,这办法看起来简单,可是要不是曹冲做给大家看,大人还真想不出来呢。曹冲真聪明!我读了这个故事,我觉得曹冲很聪明。因为他勇敢地在那么多人面前提出自己与众不同的想法,他用许多石头来称得大象的重量。在遇到难题时善于动脑筋,想办法,勇于创新。我也要向他学习。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时,不退缩,开动脑筋,克服困难,学习才会越来越好。1200字以上 四年级
-
不要因小失大——读《三国演义》有感_800字不要因小失大——读《三国演义》有感世界着名文学家莎士比亚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的确,看书能带给我们许多好处。它能让我们开拓视野,让我们丰富感情,让我们增长知识等等。在我看过的书中,《三国演义》印象最深,它里面的故事《火烧连营》更是让我深有感触,得到人生的启示。《火烧连营》主要讲了在三国时期,蜀国的皇帝刘备因为东吴杀死了自己的结拜兄弟关羽和张飞,心生悲愤,于是就一赌气率领七十五万大军进攻东吴。但由于扎营不当和气候问题,被东吴的军师陆逊用火攻,导致蜀国的军队火烧连营,几乎全军覆没。读了《火烧连营》,我深有感触,不禁为刘备感到惋惜。七十五万大军,为了一口没争到的气而命丧黄泉,多悲惨啊!本来,蜀国粮食充足、兵多将广、实力强大,文有卧龙凤雏,武有五虎猛将,完全有能力统一天下。但由于刘皇叔的冲动,让怒气冲昏了头,不听手下的劝告,气冲冲地去攻打东吴,结果把更多兄弟的性命都赔了上去。征战沙场多年的刘皇叔居然被一介书生打败,而且输得那么惨,这对刘皇叔来说是多大的耻辱啊!自从那一仗后,蜀国便因小失大,不但没能报到仇,而且开始走向下坡路,成了三国中实力最弱的一国,多可惜啊!刘皇叔的冲动导致了他的蜀国败北!读了《火烧连营》,我又不禁想到了自己,自己不也有过因小失大的事情吗?记得小时候,我有一个好朋友,名叫李力。有一天,下课后,我和李力各自拿出了自己制作的小木船来玩。在玩的时候,李力不小心撞了我一下,我手中的小木船立刻飞了出去,裂开两半。我顿时火冒三丈,不听李力的解释,一把夺过他的小木船摔在地上,变成两半。李力看后,愤怒地对我说:“我以后没你这个朋友!”说完便跑出了教室。我也怒气冲冲地走了。打那以后,我们便没有再说过话了。现在回想起来,我十分后悔,后悔自己当初冲动用事,因小失大;后悔自己因为一个小木船而失去了一个好朋友;后悔自己因为一次吵闹而失去了一段珍贵的友谊。读了《火烧连营》,我懂得了一个做人的道理:做人不要因小失大,冲动用事,要能屈能伸,否则,你将失去更多更多。相关阅读:寒假读后感作文专辑 《十万个为什么》_读后感 《西游记》读后感 《长腿叔叔》读后感 《围城》读后感 《鲁滨逊漂流记》读后感 读《麻雀》有感 读《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有感 读《伟大的母爱》有感 读《凡卡》有感 《童年》第一章读后感 读《信任》有感 《童年》第二章读后感 读《圆明圆的毁灭》有感 《童年》第三章读后感 《离开雷锋的日子》观后感 《童年》第四章读后感 读《购买你的时光》有感 《童年》第五章读后感 再读《背影》有感 《童年》第六章读后感 读《瑞恩的井》有感 《童年》第七章读后感 《登上地球之巅》读后感 《童年》第八章读后感 《斑羚飞渡》读后感 《童年》第九章读后感 读《老外捡硬币》有感 《童年》第十章读后感 《成吉思汗和鹰》读后感 《童年》第十一章读后感 读《只有一个地球》有感 《童年》第十二章读后感 读《巨人传》有感 《童年》第十三章读后感 读《海底两万里》有感 高尔基的《童年》读后感 读《福尔摩斯侦探小说全集》有感(2) 伟大的童年——读《童年》有感 读《福尔摩斯侦探小说全集》有感(1) 读《童年》有感(1) 勇者拾梦——读《傲慢与偏见》有感 读《童年》有感(2) 《爱的教育》读后感——爱的人生 读《童年》有感(3) 《格列佛游记》读后感 读《童年》有感(4) 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后感 读《童年》有感(5) 读《林肯这一生》有感 《童年》读后感(1) 读《平凡的世界》有感 《童年》读后感(2) 读《野生的爱尔莎》有感 《童年》读后感(3) 读《水浒传》有感 《童年》读后感(4) 读《苦恼》有感 《童年》读后感(5) 《雷雨》读后感 《童年》读后感(6) 《哈利波特》读后感 《童年》读后感(7) 《傲慢与偏见》读后感 《童年》读后感(8) 《细节决定成败》读后感 《童年》读后感(9) 不要因小失大——读《三国演义》有感 《童年》读后感(10) 卑微的爱——读《巴黎圣母院》 《童年》读后感(11)1200字以上 高二 读后感
-
读三国演义笔记读三国演义笔记500字《三国演义》是四大名著之一,也是我们班男生的最爱,他们一到下课时间,就以讯雷不及掩耳之势拿出自己的宝贝——《三国演义》,迫不及待地打开自己看到的那一页,津津有味地读了起来,有时还会摇头晃脑地模仿里面的英雄人物说话呢!我疑惑了,这书真的有这么好看吗?于是,我怀着兴奋、激动的心情打开了这本《三国演义》。里面果然名不虚传,里面的人物刘备、关羽、张飞、孔明个个有勇有谋。我最佩服还是那神机妙算的诸葛亮,他的架子还真不小,竟然让刘备三顾茅庐才请到他,不过,他的确聪明过人。一次,周瑜因嫉妒诸葛亮的才华,想出了一个阴谋,让诸葛亮在十天内造好十万支箭,诸葛亮居然“口出狂言”说他三天内便可完成,周瑜也是聪明人,立马就让诸葛亮下军令状。诸葛亮请来鲁肃,对他诉说了自己的计划,第三天四更时分,故意让将士们擂鼓呐喊,还在船的两侧放满了稻草人,曹操中计,派弓弩手射箭,不一会儿,草人上都射满了箭,诸葛亮当然成功了。这件事虽然看起来不是很厉害,但其实诸葛亮算到了三个人的性格特点,周瑜聪明过人;鲁肃忠厚老实;曹操生性多疑。这不得不让我佩服得五体投地。这本书讲述了多个英雄人物,这些英雄人物个个有勇有谋,才智双全,部分人物的精神更值得我们佩服。希望有更多的人能体会到《三国演义》这本书的精髓所在,让更多人能佩服里面英雄人物的精神,并试着学习。啊!〈三国演义〉真得带给我很多很多!读三国演义笔记500字战火纷飞,吼声震天。在春秋战国时期,要生存靠四样东西:智慧、力量、仁义、勇气。具备了这四种品质也就具备了统一三国的能力。以上是我对《三国演义》这本书的理解。此书讲述了,从东汉末年到晋代统一期间发生的一系列故事。每一卷讲述的故事都有着其蕴含的道理和智慧、力量、仁义、勇气这四种品质。有时,我每读完一卷都会有一些疑问,正是这些疑问让我学会了思考。我就像一条鱼儿,思考就是我在探索,有时好奇心驾驶着我,好像我要跳跃一面墙,每跳过一面墙,感知新的水域时,就好像在一遍一遍印证我在书中看到的这四种品质。第一是智慧。比如第十章:草船借箭。相信大家对这一章都不陌生,这是至今还使用广泛的一条军事战术。这是什么?这就是智慧。诸葛亮为什么只用二十条草船就取了十万支箭呢?智慧,当然是必不可少的。第二是力量。这连想都不用想,三国时期每天都发生着力的较量。三英战吕布、千里走单骑、大败西羌兵,无一需要的不是力量!第三仁义。这个也不用想,桃园三结义。那是绝对的仁义。三国鼎立之时,刘备、关羽、张飞就是用这绝对的仁义结为生死之交,有福同享、有难同当。第四勇气。诸葛亮在用空城计时,最终成功的原因就是这临危不惧的勇气。智慧、力量、仁义、勇气,这些人类的优秀品质是我从《三国演义》中学到的,你又从中学到了什么呢?!读三国演义笔记500字我之所以喜欢这本书,一方面是故事情节,最重要的一方面:我喜欢这本书给予我们的道理我要学习诸葛亮的绝顶聪明——他巧妙地设计圈套,不费吹灰之力便把五路大军击退;学习刘备的以人为本——他攻打吴国失败后还带着人民一起逃亡;学赵云的勇猛;学习张飞、关羽的自信······这本书给于我的道理与影响太多太多,有时间,你也可以看一看!读三国演义笔记500字前些天,我读了四大名著之一《三国演义》,它是罗贯中写的,它产生于元初明末,述说了一段辉煌的时期——三国时期。《三国演义》描写了从汉灵帝到晋武帝之间共一百多年的历史,用有力的笔生动的描绘出蜀、魏、吴三国互相征战争雄兴衰存亡的历史过程。故事中有忠勇义气的、自信傲慢的关羽、张飞、有聪明绝顶、无所不能的诸葛亮、仁厚的刘备、英勇的赵云以及狡诈的曹操······这本书有一个总体观念,就是“拥刘抗曹”。为什么会“拥刘抗曹”呢?读完全书,我明白了罗贯中先生之所以以蜀汉刘备为正统,是因为刘备出生贫贱,却有使汉室江山复兴之力图,终成正果,当选帝王后刘备坚持以仁为本,安定民心,把国家管理得井井有条。但不论刘备还是曹操都有一个共同的之处——注重人才,著名的刘张关“三顾茅庐”,曹操赤脚迎许攸······都足以说明,在曹操身边,谋士成形,猛将如云,但只要有一技之长,不论出身,不计恩仇,都能重用。这在当时包括现在都是难免可贵。所以男女老少无不喜欢这本书、流传极广,我也不例外。读三国演义笔记500字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尺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读了《三国演义》一书,使我受益非浅,本书以蜀汉为中心,以魏、蜀、吴三国之间的矛盾斗争为重点,形象地演绎了封建军阀集团之间在政治、军事、外交等各个方面的斗争,比较重要的出场人物有四百多个,它所反映的社会内容广泛深刻,矛盾错综复杂。讲述了从东及末年时期到晋朝统一之间发生的一系列故事。在《三国演义》这本书中,每个人都有独特鲜明的性格,仁义之君刘备,奸雄小人曹操,高傲又重义的关羽……但最今我钦佩的还是那机智过人的——诸葛孔明先生。遥想当年,刘备三顾茅庐方才请得这位卧龙先生,那人身高八尺,面如冠玉,羽扇纶巾,何等意气风发。火烧博望,白河用水,新野用火,以数千仁义之师杀得曹军数十万残暴之众闻风丧胆。后又说动孙权共对抗曹操,舌战群儒,令江东才俊为之变色,出山仅两三年,诸葛亮三字已名满天下了。年届中年的诸葛亮,更是收得虎将马超,助刘备取得西川,汉中两地。老年的他,不如年轻时风华绝代,单据风发,却更加成熟凝重,还有“明知不可为,可还是要为之”的迎难而上的精神。七擒孟获,安定了后方;六出祁山,想征服曹氏,功未成而身先死。正如诸葛亮出山时,水镜先生成说道:“孔明虽得其主,但不得其时啊”!读三国演义笔记500字在假期,我读了四大名著之一——《三国演义》。这本书讲了春秋末年时汉朝分裂为三个国家,而三个国家都想统一天下,最后同归于尽,司马家族统一天下的故事。故事情节很吸引人,书中人失败了,我跟着伤心;书中人得到成就,我也沾沾自喜。我痴迷在其中。何况书中又出了许多吕布、赵云、关羽这样的英雄,我更是眼睛“长”到了书上。其中,我最喜欢的一章是《赵子龙单骑救主》。赵云随刘备到当阳时遭到曹军追击,刘备逃出重围,赵云护着刘备的家小杀退了无数曹兵。赵云发现刘备的两位夫人和儿子阿斗不见了,冲进曹营寻找。将一位夫人送到安全处,赵云又掉头冲进曹营……在一堵断墙后,赵云找到了已浑身是伤的夫人和阿斗。夫人为了不连累赵云,将阿斗交给他,投井自尽。赵云解开护心镜把阿斗揣入怀中,向外冲杀。只见赵云左手枪,右手剑,使出浑身解数,杀得曹兵血肉横飞。在张飞的掩护下,赵云终于杀出曹营……赵云真是个不得不令人敬佩的英雄——闯曹营可不是闹着玩儿的,陷阱无处不在,而在无数曹兵曹将之中杀出一条重围,在人海之中找到小主公和夫人又谈何容易!而怀揣着一个孩子杀出重围更是难上加难,而赵云做到了,他有何等的武功和勇气!可见,赵云为了小主公是把自己的命给拼上了!赵云只是《三国演义》中的一位英雄,其他的英雄也不比赵云逊色,甚至还有人在赵云之上!可见三国时期是个英雄辈出的时代。《三国演义》令人一看就放不下,不愧是四大名著之一!1200字以上 五年级
-
五读三国演义本人对3国演义是越看越不好,演义里有N个虚构的故事,可以欣赏的是刘备的帝王之术,曹操的阴险,孙权的感情通化.演义的虚假:1.桃源结义:正史并无写到三人有结拜只提到情若兄弟(年龄:关羽>刘备>张飞)2.温酒斩华雄:实华雄死於江东猛虎孙坚刀下,三演反把孙坚写成是华雄的手下败将,这对孙坚太不公平了。3.三英战吕布∶吕布实被孙坚击退公孙瓒没有参加讨董联盟,所以刘、关、张三也未曾参加,也就不会有虎牢关三英战吕布。4.十八路诸侯讨董卓∶只有后将军袁术,冀州牧韩馥,豫州刺史孔?,衮州刺史刘岱,河内太守王匡,勃海太守袁绍,陈留太守张邈,东郡太守桥瑁,山阳太守袁遗,济北相鲍信,广陵太守张超,长沙太守孙坚和曹操只有这十三家.孔融当时正忙於对付黄巾贼,不可能分身去讨董,陶谦当时只有贡献一些金钱,并无参加战役,马腾当时尚未接受招安,怎可以参加讨董行列,当时公孙瓒正要对付鸟桓,亦不可能参加讨董行列,至於张杨当时和刘备一样,只是义勇军,而刘备当时亦只是跟随出征.5.关公斩颜良,诛文丑:斩颜良确有其事,诛文丑的却是曹操的部下所为。6.张飞鞭督邮∶实乃刘备所为7.徐州诛车胄、古城斩蔡阳:此乃刘备所为。8.土山约三事:那次战役关羽是战败被擒,并非有“土山约三事”如此堂皇之事。(就是败军之将,罗贯中写到堂而皇之不知所谓)9.曹操献刀杀董卓:曹操认为卓终必败,不领董卓情~逃归乡里曹操献刀,不见正史虚构的10.连环计∶载有貂蝉之人吕布与董卓争夺一婢女而起并无指出是有人用计11.关羽降曹∶无特别记载应为自愿在三演所编造的关羽投降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为了“保护二皇嫂”,但这是与史实不符的。根据史书记载∶刘备到徐州后,屯兵小沛,命关羽守下邳。刘备的妻子应该随刘备住在小沛,而不是住在下邳。曹兵进攻小沛时,刘备战败逃走,妻子在小沛被俘,而不是随关羽在下邳投降的。也就是说,关羽在投降时,身边并没有什?“二皇嫂”。12.过五关斩六将∶此五关相距甚远也无联系虚构剧情关羽离开曹操后,直接从许昌南下往汝南投奔刘备,并未发生过五关、斩六将之事。13.被斩的六将∶三演说被斩的六将是孔秀、孟坦、韩福、卞喜、王植和秦琪,而这几个人都不见史书记载,连名字也是虚构的。他们的出场只有一个任务,就是挨关老爷一刀。14.孙坚之死∶孙坚死於砚山由於单骑轻出,只带几名随从遭黄祖设伏以落死及流失射死15.孙策之死∶实乃遭刺客暗算伤重不治在攻打陈登的途中亦是单骑轻出,不过更夸张…只有自己一个人去打猎无巧不巧被许贡的三名家客给盯上许贡死於孙策之手即做孙策晓勇,但脸上一箭,受创极深虽有黄盖等人后来极力抢救但仍回天乏术16.徐庶之智∶徐庶在正史上记载太少……无名过客而已17.徐庶进曹营:曹操南征,刘备和诸葛亮、徐庶等南逃,乱军中,徐母被俘,于是徐庶告别刘备,进曹营18.火烧博望坡∶非诸葛实乃刘备手笔发生在建安七年,而建安十二年,诸葛亮才出山。19.糜夫人伤重跳井自杀、赵云推倒土墙盖井∶正史记载甘夫人和糜夫人在当阳皆安然无恙故也没有超云推倒土墙盖井的事情啦^^20.长板坡七进七出∶赵云护送家小撤退十分平淡21.怒吼长板桥∶曹军夏侯杰因此肝胆俱裂被吓死的。是小说的夸张手法(人死了,马怎么会没有事呢?)22.苦肉计∶正史上确有黄盖诈降曹操一事但苦肉计置疑23.舌战群儒∶无此事诸葛面见孙权而已诸如舌战群儒、群英会、苦肉计、连环计等均为虚构。24.孙夫人投江∶孙夫人与刘备的婚事,本来只是历史上无数次政治性联姻之一。是孙夫人去荆州并没有刘备跑到东吴去娶亲。这里并没有多少男欢女爱的色彩。二人成婚之时,刘备已年近半百,而孙夫人不过二十上下,年龄相差约三十多岁一个是贪图皇位的枭雄,另一个是任性而为的骄女,彼此互不信任,何来欢爱?所以,刘备入益州不久,孙权就「大遣舟船迎妹」,而孙夫人也毫不犹豫地回了娘家,还差点带走了刘备的宝贝儿子阿斗。从此,她一去不返,杳无音信,与刘备恩断情绝.后孙夫人投江自尽是假,没有此事刘备呢?占据益州之后便娶了寡居的吴氏(吴懿之妹,刘璋之嫂),也看不出对孙夫人有什?留恋。正因为这样,在《三国志.蜀书.二主妃子传》中竟没有一句话提到孙夫人!史书上没有记载孙夫人的最后结局,但可以肯定,她是绝不会为了刘备而殉情自尽的。25.铜雀台中锁二娇—此诗出于曹植之手……当时还未出现26.周瑜智算蒋干∶实蒋干赤壁后游说周瑜不成历史上的蒋干没有说服周瑜,就回来了,称赞周瑜雅量高致,并没有中计,而且这件事发生在赤壁之战几年以前。27.庞统连环∶记载连环是曹操之决策,庞统未曾参与过赤壁之战。28.草‘船‘借箭∶无此事,此乃孙坚、孙权父子所为,分别发生在跨江击刘表和濡须之战。三国演义之祖【三国志平话】中借箭的是公瑾。29.草‘船借箭∶在唐代时张巡在安史之乱中,曾在夜间用草人垂下城墙赚了令狐潮几十万只箭←这是补充^^综合起来就变成草船借箭哩一?一30.孔明借东风∶纯属虚构借东风——冬至时日,多有东南风,此乃曹操之天灾,非人为;31.华容道关羽义释曹操:这是作者为丑化曹操,树立关羽的高大形象而虚构的。在华容道拦截曹操的是刘备,但是他去晚了,所以被曹操跑掉了。32.战长沙:刘备南征荆南四郡,四郡守望风而降,黄忠便随长沙太守韩玄同降,并未发生战斗。33.刮骨疗伤:此时华佗已经死了两年,因此并非华佗所为,似乎只是一般的军医所为。34.诸葛三气周瑜∶周瑜当时并未注意过诸葛亮……极少碰面…从赤壁之战结束到周瑜病逝的两年间,诸葛亮正在零陵一带搞后勤工作,根本没有和周瑜见过面。至于周瑜病逝后,蜀国吊唁的代表是庞统,而不是诸葛亮。35.征汉中:征汉中时的前线总指挥是刘备,诸葛亮留守成都搞后勤工作。36.赔了夫人又折兵∶单纯的政治婚姻……无他37.周瑜之死∶周瑜死于巴丘操劳过度38.计借荆州∶实乃鲁肃之计以刘抵曹39.马腾讨董卓∶马腾和董卓等是一路人马,不但没有参加讨董联盟,而且还帮助董卓镇守长安。40.马超兴兵∶实乃背父叛乱至於马腾之死,并非马腾谋诛曹操被杀,马超起兵报仇,而是马超起兵反曹,所以马腾被杀。大家明鉴,虽然我也喜欢马超)41.取蜀攻略∶由法正庞统完成……42.张松献地图∶刘备入蜀后,拉拢法正与张松,并询问蜀中的兵马粮钱等情况,于是张松绘制了《西蜀地形图》。43.乔国老应是‘桥国老‘,还有和乔玄并不是同一人44.貂蝉∶存在置疑…但王允的确有个导致董卓与吕布反目的侍女45.刘岱∶正史有两个刘岱,反董卓联盟的刘岱和曹操手下的刘岱并不是同一人46.韩遂几岁∶演义中,曹操问韩遂几岁,韩逐答四十,此处错误,此时韩遂已经七十多岁了47.关羽单刀会∶按照《三国志?鲁肃传》和韦曜《吴书》的记载,并不是关羽到鲁肃那里去赴会,而是鲁肃到关羽那里去赴会,“单刀赴会”的孤胆英雄不是关羽,而是鲁肃。而三演本末倒置,“单刀”乃军士之兵器佩刀,而非大刀。48.关羽与同僚∶关羽与同僚的关系很不和谐1马超∶听说马超归附,对其不服,写信给诸葛亮,问“马超的才能可与什么人相比?”《三国志?马超传》2黄忠∶听说黄忠为后将军,愤怒地说∶“大丈夫终不与老兵同列!”《三国志?费诗传》3糜芳∶“为南郡太守,与关羽共事,而私好携贰私人关系不和,叛迎孙权。”《三国志?麋竺传》4傅士仁∶“与羽有隙,叛迎孙权。”《三国志?杨戏传》5刘封、孟达∶二人镇守上庸,关羽在襄樊之战中请二人发兵相救,二人坐视不救。6廖立∶在丞相掾李邵、蒋琬面前评论关羽“怙恃勇名,作军无法,直以意突耳凭恃英勇的名声,带兵没有章法,简直是主观蛮干。”《三国志?廖立传》7潘∶“亦与关羽不穆不和。”《三国志杨戏传》49.关公好女色:曹公与刘备围吕布与于下邳,关羽启公,布使秦宜禄行求救,乞娶其妻,公许之。临破,又屡启公。公疑有异色,先遣迎看,因自留之,羽心不自安。如此看来,关圣大帝也有七情六欲;关于貂蝉,正史上没有记载。《三国演义》在吕布死了以后,也未对貂蝉作交代。关公月下斩貂蝉,大多史学家认为是虚构。如果是真事,关羽也太不配做男人了。50.关羽麦城凛然拒降:孙权使人劝降,关羽诈降,在城头虚插旌旗,从别门撤退,被吕蒙算到,半路截杀之。51.关羽亡命:《三国志?关羽传》说关羽“亡命奔涿郡郡治涿县,今河北涿州市”那他作为山西人,为什么亡命到了河北呢?史书并没有交待。三演中,关羽自述说∶“因本处势豪仗势凌人,被吾杀了。”52.五虎将:刘备并没封什?【五虎大将】,只不过上面五人的军职是最高的,关羽(前将军),张飞(车骑),马超(骠骑),黄忠(后将军),赵云(翊军将军,最低),而且自从关羽伐魏,建安二十四年到章武二年短短四年间,关张马黄都死了53.《后出师表》:乃后人伪托,并非诸葛亮所作;54.追命吕蒙,玉泉显圣:不用说也知道是子虚乌有,不多说。55.八阵图石伏陆逊∶置疑56.七擒孟获∶虚构并无此事历史上确有诸葛亮南征之事,也确有孟获其人。但七擒孟获《三国志》上没有记载,只是在裴松之引注《汉晋春秋》时说了一句“七擒七纵”,但具体过程没有记载。孟获后在蜀国任御史中丞,是文官。[57.孔明伐魏∶并无七次实伍次输的没演义那?漂亮58.火烧上方谷∶即是孔明差点烧死司马懿和魏延那回,纯熟虚构59.六出祁山:诸葛亮伐魏五次,只有第一次和第四次到了祁山。60.木牛流马:其实,木牛就是独轮车,流马就是今天很常见的四轮小拉车。一说木牛是四轮车,流马是一种头部比较尖的船。61.诸葛亮用兵如神:诸葛亮擅长内政治理,用兵并不是强项。62.死诸葛吓跑活仲达:确有此事,但并非诸葛亮遗计,而是司马懿心虚。“死诸葛走生仲达”的依据是《汉晋春秋》,但是作者又加了工。《汉晋春秋》的记载是:诸葛亮死后,蜀军秘不发丧悄然撤退,司马懿有所发觉,驱军追赶。两车相近时,蜀军长史杨仪命蜀军“反旗鸣鼓,欲向魏军”,司马懿“不敢逼”,只好退兵当时在魏军中就传开了“死诸葛走生仲达”的笑话。蜀军“入谷然后发丧”。但是在《三国演义》中却成了蜀军推出一辆四轮车,车上端坐著诸葛亮木偶像,司马懿疑诸葛亮未死,故而退兵。63.曹军潼关战马超事∶战斗确实很激烈,但是《三国演义》写曹操割须弃袍乃得脱则完全是为丑化他。实际上,潼关大战,曹操是赢家。64.曹真∶病死於洛阳,并非被诸葛亮写信骂死==||65.诸葛亮骂死王朗∶王朗病死於228年,并未随军出战王朗被骂死,完全虚构。66.马超战张飞∶正史上,是马超私自写信给刘备~~请求投降,并无二人大战~李恢劝降。67.空城计∶虚构灵感应该赵云的空营计诸葛亮只是在最后一次北伐时才与司马懿相持於渭水。但作者写空城计又是有所本的,这个“本”就是《三国志》中的裴松之注所引“郭冲三事”,但它是假的。因为诸葛亮屯兵汉中阳平时,司马懿还是荆州都督,无缘与诸葛亮抗衡。当时诸葛亮驻今陕西安康县,司马懿屯今河南南阳,如此之遥远,何谈空城计?[68.魏延反叛∶其实魏延才是受害者69.落凤坡落凤∶庞统进攻雒城时中箭死去,并非死於落凤坡。70.黄忠战关羽∶纯虚构并无关羽义释黄忠的故事正史中~关羽嫌弃黄忠老…又怎会有「义释」。71.关於年龄:几个主要人物的年龄,从大到小的排列是,曹操→吕布→赵云→关羽→刘备→张飞→鲁肃→周瑜→诸葛亮→孙权→陆逊。一些资料表明,赵云至少比刘备大二岁,赤壁之战那一年,赵云已经五十上下了;张昭比孙坚小一岁;关羽比刘备还要大一岁。72.七星灯续命∶无需解释了……73.周仓∶历史上没周仓之人…似乎是个虚构的人物。[74.刘琮:献出荆州后,被曹操任命为青州刺史,封列侯,并未被杀。后曹操为了表彰他的功绩,迁为谏议大夫75.彝陵之战:刘备仅带了四万多人,而孙权给了陆逊五万人。之所以能够取胜,不仅仅靠的是优良的战术。76.青龙.蛇矛∶关羽不是用刀的…历史上关羽的兵刃是长矛…其实吕布的兵刃也是长矛,张飞的兵刃并非丈八蛇矛,而是一般的矛青龙偃月刀和丈八蛇矛、方天画戟这样有个性的兵器对于塑造人物来说是很有好处的77.赤兔马∶:赤兔马确为吕布所骑,但吕布战败后,不知去向…关羽跨下无赤兔,为表达勇武形象。更虚构赤兔马为了关羽的死绝食亡要是要绝食吕布死时、就该绝食哩。而且吕布死时和关羽死时相差很多年马不绝食也老死了78.刘皇叔刘备∶实为无稽之谈虚构刘备被献帝称「刘皇叔」来表达刘备是「捍卫汉室」…和曹操是「国贼」的假象。要是刘备是刘皇叔那刘表、刘璋哩?79.孙尚香∶历史上并未提到名只知姓孙80.张翼德∶真名张益德81.粗人张飞∶其实张飞一手好书法精通美工画文武全才高硕书生形象吧(所以火凰燎原修改他为桃园画家也不为过)82.关兴∶一介文官…年轻的时候就死了……83.关兴复仇∶据《演义》所写,关羽死后,在刘备伐吴的夷陵之战中,关羽之子关兴和张飞之子张苞,都为其父复了仇,与史实并不相符。在《三国志》以及裴注所引诸书中,都没有关兴参加夷陵之战和擒获,处死仇人的记载。另据《三国志?潘璋传》∶潘璋在夷陵之战中为孙权立了战功,拜官平北将军、襄阳太守,死于吴嘉禾三年公元234年,在夷陵之战后还活了十多年。马忠是小人物,他的下落史书绝载。至於士仁、麋芳二人,以后也不见史书记载。他们本是一些平庸之辈,投吴后没有什?建树,默默无闻,史书也就没有记载他们的必要了。另据《蜀记》∶魏将庞德之子庞会,随钟会、邓艾伐蜀在公元263年,因为庞德被关羽杀害,庞会为了复仇,诛灭了关氏全家,所以关羽没有留下后人。84.张苞∶早夭85.关索∶只出现下民间传说野史中……乃虚构人物86.关平,关羽的亲生儿子,史书里名字只出现两次的人。到了演义里,成了义子,还那么厉害?ps:关羽还有一女,相传叫银屏,嫁与李恢之子。87.刘备用牛血破张宝妖法:封建迷信88.陈宫捉曹操:陈宫本来就一直在曹操手下,捉放曹的事发生於中平六年189年…陈宫开始跟随曹操在初平二年公元191年故陈宫捉放曹是虚构滴89.陶谦的为人和让位与史实不附。90.文丑中曹操之计被杀91.无左慈戏曹操92.无赵颜延寿93.托孤∶刘备临终是?O孤与孔明和李严二人94.张?∶张?先后败於赵云、马超等人之手,这在高手动辄大战数十回合平手的演义中实在是少见的。只能说,罗贯中好像颇不喜欢张?….猜想跟三国志里那句蜀军自孔明以下都惧怕他张?脱不了关系而正史中~张?也不是中伏,而是追击孔明时膝盖被流箭射中,跟庞统一样死的满衰的。95.史实无老黄忠计夺天荡山96.水淹七军:此事件虽有所本,但与史实相差很远。此乃天灾人祸,非人谋。虚构庞德抬榇死战,大战关羽,对于禁纯属污蔑《三国志》中的《关羽传》和《于禁传》都写得很清楚:时值秋天,大雨连绵,汉水暴涨,平地水高五六丈,关羽所带的荆州水军适应这种天气,而于禁、庞德带的是北方军,不适应水战,被洪水冲没,于禁投降,庞德被杀。[97.七十二疑冢:曹操葬在高陵,没有七十二疑冢这一说。98.关於身材∶刘备172cm,张飞184cm,关羽203cm,曹操161cm,张松110cm,诸葛亮184cm;99.气量狭小的周瑜∶刘备评价周瑜“器量广大”,程普评价周瑜说:“与公瑾交,若饮醇醪,不觉自醉”,陈寿评价周瑜“性度恢郭”,另外洪迈、苏东坡等古人,在周瑜的人品方面,也给予了极高的评价.刘备的帝王之术精彩绝伦,蒙蔽千年人的眼睛,我为什么要说他是奸臣大家请看.一.刘备之奸术三国中,刘备和曹操两大阴谋主之间,曾经上演一段脍炙人口的“青梅煮酒”的故事。这是这两大阴谋主唯一的一次直接过招,这次过招中,曹操以龙为喻,大论天下英雄,在他眼里,天下一时豪杰,或是冢中枯骨,或是好谋无断,或是虚名无实,或是守户之犬,就连面对面这个被他称为唯一对手的刘备,也不过是“迅雷风烈必变”之辈。而面对天下第一奸霸之主的曹操的挟风雷之势的惊天一论,刘备竟然轻描淡写的虚招一出,不着痕迹地将曹操的雷霆一击化为乌有。由此而见,若论天下英雄,曹操雄霸三国、傲视古今无人可比。但要说论阴谋主,阴气十足的刘备却要站在曹操之上,列于三国阴谋主的之首。中国人向来有以擅长阴柔见长的绵绵之功的爱好,刘备便是奉行这一原则,使得扫荡群雄、纵横捭阖的曹操只要一遇到死皮赖脸的刘备,便无可奈何,垂头丧气。所以也只能以刘备作为开篇,以突出“阴谋”二字。人之将死,其言也善乎?依我看来,未必。至少装了一辈子仁义之君的刘备,临死之言非为善类。先主(刘备)泣曰:“君才十倍于曹丕,必能安邦定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则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为成都之主。”孔明听毕,汗流遍体,手足失措,泣拜于地曰:“臣安敢不竭股肱之力,尽忠贞之节,继之以死乎!”言讫,叩头流血。我读到此处,如芒刺背。不知诸葛亮是不是心寒之至,但以孔明之智,恐怕早已心知肚明,否则怎会“汗流遍体,手足失措”?(刘备)又嘱赵云曰:“朕与卿于患难之中,相从到今,不想与此地分别。卿可想朕故交,早晚看觑吾子,勿负朕言。”云泣拜曰:“臣敢不效犬马之劳。”表面看来推心置腹,实际上心疑诸葛亮久矣,真是防诸葛亮甚于防川。论赵云之胆识,在我看来恐怕十倍于关羽,实是三国武将中第一人。虽然长期以来未受重用,但一直充当刘备贴身护卫,对刘氏父子忠心耿耿,曾两次营救少主阿斗。按说,刘备临终嘱咐赵云并不为之过,但如果同托孤于孔明一起来看的话,“早晚看觑吾子”其中深意便非同寻常。其实,同时托孤的还有李严。李严是刘备在攻取绵竹时收降的一员大将,刘备“待之甚厚”。刘备任命李严为“尚书令兼都护将军、统内外军事并镇守永安”。我由此推之,刘备令赵云守护阿斗,在用李严分军政大权,都是针对诸葛亮的。可见其心机叵测,老谋深算,奸滑至极,不愧为一代阴谋主,制衡术为阴谋学中最基本的阴谋术,刘备自然善于运用。刘备与孔明,向来有鱼水之比。但在我看来,诸葛亮自然是“水”,而刘备却并非诸葛孔明“池中之鱼”。在刘备临死之言中,诸位如何能看出鱼水之情?三国之主对于用人,可谓各得其妙。刘备独运用奸气,以谋人之术称道;曹操独运霸气,以御人之术为专;孙权善用痞气,以和人之术见长。刘备善于谋人,是众所周知的。所谓“刘备摔孩子,收买人心”,并非虚言。诸葛亮出山,到赤壁之战这段时间,并无任何官职,可见刘备虽说如鱼得水,但也并非像人们所想的那样,诸葛亮此时连一闲职都没有。直到孔明一叶扁舟,连吴抗曹,火烧赤壁后,才封了诸葛亮“军师中郎将”的官职。刘备在攻取成都之时,将当时仅为“军师中郎将”的诸葛亮提升为“军师将军”并总理“左将军府”的军政事务,“左将军府”是刘备自己的官府,也就是说,此时诸葛亮完全可以代刘备行使军政权利。可是不久以后,刘备自称汉中王,却没有再给诸葛亮升职,反而将“左将军”的官职封给了马超。而卖主求荣的法正和在成都之战中率先投降的许靖分别封为“尚书令”和“太傅”之职,控制了行政大权,而诸葛亮只剩下“军师将军”的虚衔。可见刘备时代,诸葛亮始终受到刘备制衡之术的牵制,以至于不能整体贯彻连吴抗曹的大政方针,埋下失荆州的伏笔。由此可见,刘备绝不是简单得像人们认为的那样仁厚之君,而是一个真正的阴谋之主。二.刘备之仁术我可是瞪着眼睛看曹操,斜着眼睛看关公,却是冷着眼睛看刘备。刘备之奸,不但在三国时代被人视为仁义之主,甚至历经历代,正史野史无不将其歌功颂德,可见其奸得可以,令我佩服得五体投地,我纵得其一半功力,恐怕早已富甲四方,还用得了在这儿瞎喊!那么,奸滑如刘备是如何成为仁义之主的?又如何被我称为“三国第一奸主”的?且看我是如何解释。军师庞统曾劝刘备攻取益州,这益州之主刘璋是刘焉之子。刘焉是汉鲁恭王之后,原任幽州太守。刘备刚出道时,靠“汉室宗亲”的金字招牌招摇撞骗,投奔刘焉,刘焉认刘备为侄,并帮助刘备在剿灭黄巾军战役中打了第一仗,也是刘备平生的第一仗。所以刘备不但同刘璋有宗亲兄弟的关系,刘焉还是刘备事业上第一大恩人。如此关系摆在号称仁义之主的刘备面前,刘备当然不能去占刘璋的地盘。然而,刘备一方面暗地里同法正商议谋取荆州,一方面却声称与刘璋宗亲,不忍相图,并义正辞严地对庞统说了一大套道理。看刘备是如何表演:酒过数巡,玄德屏退左右,密谓(法)正曰:“久仰孝直英明,张别驾(张松)多谈盛德。今获听教,甚慰平生。”法正谢曰:“蜀中小吏,何足道哉!盖闻马逢伯乐而嘶,人遇知己而死。张别驾昔日之言,将军复有意乎?”玄德曰:“备一身寄客,未尝不伤感而叹息。尝思鹪鹩尚存一枝,狡兔犹藏三窟,何况人乎?蜀中丰余之地,非不欲取,奈刘季玉(刘璋)系备同宗,不忍相图。”法正曰:“益州天府之国,非治乱之主,不可居也。今刘季玉不能用贤,此业不久必属他人。今日自付与将军,不可错失。岂不闻‘逐兔先得’之语乎?将军欲取,某当效死。”玄德拱手谢曰:“尚容商议。“当日席散,孔明亲送法正归馆舍。玄德独坐沉吟。庞统进曰:“事当决而不决者,愚人也。主公高明,何多疑耶?”玄德问曰:“以公之意,当复何如?”统曰:“荆州东有孙权,北有曹操,难以得志。益州户口百万,土广财富,可资大业。今幸张松、法正为内助,此天赐也。何必疑哉?”玄德(对庞统)曰:“今与吾水火相敌者,曹操也。曹以急,吾以宽;曹以暴,吾以仁;曹以谲,吾以忠。每与操相反,事乃可成。若以小利而失信于天下,吾不忍也。”诸位如果只看到刘备最后的几句豪言壮语,恐怕无人不称:“真仁慈之主也”。我不这么认为。庞统也不这么认为。庞统是谁呀,凤雏!如果庞统真这么认为,那他就不是庞统了。庞统自然没有诸葛亮有涵养,虽然此时却不能说破,但在心里不免骂道:“老奸巨猾。你丫的蒙谁呀。”表面却不得不假作周旋:庞统笑曰:“主公之言,虽合天理,奈离乱之时,用兵争强,固非天道;若拘执常理,寸步不可行也,宜从权变。且兼弱攻昧、逆取顺守,汤、武之道也。若事定以后,报之以义,封为大国,何负于信?今日不取,终被他人取耳。主公幸熟思焉。”玄德乃恍然曰:“金石之言,当铭肺腑。”刘备一天到晚装孙子,跟这种人做事,累不累!在刘璋的邀请下,庞统随刘备进驻了益州。不久便骗取了涪关。刘备终于忍不住得意忘形,露出了奸人本相。且看庞统如何戏弄刘备。次日劳军,设宴与公厅。玄德酒酣,顾庞统曰:“今日之会,可为乐乎?”庞统曰:“伐人之国而以为乐,非仁者之兵也。”玄德曰:“吾闻昔日武王伐纣,作乐象功,此亦非仁者之兵欤?汝言何不合道理?可速退!”庞统大笑而起。左右亦扶玄德入后堂。睡至半夜,酒醒。左右遂以庞统之言告知玄德具。玄德大悔;次早穿衣升堂,请庞统谢罪曰:“昨日酒醉,言语触忤,幸勿挂怀。”庞统谈笑自若。玄德曰:“昨日之言,惟吾有失。”庞统曰:“君臣俱失,何独主公?”玄德亦大笑,其乐如初。“君臣俱失”的言外之意是“君臣俱知”。玩笑归玩笑,庞统并不把它当回事,你是仁义也好,奸人也罢,彼此心照不宣。只是刘备被人戳穿了假面具,虽然表面上其乐如初,但心里肯定不是滋味。于是,便算计了庞统一把,使庞统死在了落凤坡。庞统不听孔明之言,执意攻取西川。临行前刘备以庞统的劣马为由,将自己的马与庞统的马交换。刘备的马叫“的卢”,是个妨主的马。当年,蒯良曾相此马:“此马眼下有泪槽,额边生白点,名为的卢,骑则妨主。”果然,庞统中途遭伏,被张任认为骑在马上的是刘备本人,一阵乱箭将庞统射死在落凤坡。当日传下号令,军士五更造饭,平明上马。黄忠、魏延领军先行。玄德再与庞统约会,忽坐下马眼生前失,把庞统掀将下来。玄德跳下马,自来笼住那马。玄德曰:“军师何故乘此劣马?”庞统曰:“此马乘久,不曾如此。”玄德曰:“临阵眼生,误人性命。吾所骑白马,性极驯熟,军师可骑,万无一失。劣马吾自乘之。”遂与庞统更换所骑之马。却说雒城中吴懿、刘?听之折了泠苞,遂与众商议。张任曰:“城东南山僻有一条小路,最为要紧,某自引一军守之。诸公谨守雒城,勿得有失。”忽报汉兵分两路前来攻城,张任急引三千军,先来抄小路埋伏。见魏延兵过,张任教尽放过去,休得惊动。后见庞统军来,张任军士,遥指军中大将:“骑白马者必是刘备。”张任大喜,传令教如此如此。却说庞统迤逦前进,抬头见两山逼窄,树木丛杂;又逢夏末初秋,枝叶茂盛.庞统心下甚疑,勒住马问曰:“此处是何地?”数内有新降军士,指道:“此处地名落凤坡。”庞统惊曰:“吾道号凤雏,此处名落凤坡,不利于吾。”令后军疾退。只听山坡前一声炮响,箭如飞蝗,只望骑白马者射来。可怜庞统竟死在乱箭之下,时年只三十六岁。老白唬承认这一段是老白唬的瞎白唬,做不得正谈。但是,刘备本人就是个相马高手,他知道自己命硬,此马妨不了他,相反,这匹马还救过他的命,但别人就说不准了,想当年,徐庶就教过刘备“禳法”,即将此马让给他人使用,只要之匹马妨了别人,自己再骑便可,这一招刘备恐怕不会那么轻易就忘记,更何况诸葛亮已经来信提醒刘备“将帅身上多凶少吉,切宜谨慎。”刘备此时换马,是好意还是潜意识中的有意。我本人不敢瞎猜,只做为一家之言,反正这是我本人看法又不负什么责任。说起刘备取益州,倒不能说不说说刘璋。刘璋虽然暗弱,倒不失为一个仁义之人,如果不生在乱世,必是一名贤臣。只可惜在本人的阴谋学中,所谓仁义之人,大多是窝囊之辈。刘焉掌管益州,待民甚宽,刘璋继承了乃父之风,在益州可以说是广得民心。无奈恰逢乱世,又碰上了两个卖主求荣的小人:张松与法正,只因得不到重用,便将益州卖给了刘备。而刘璋却把大奸大滑的刘备当成了仁义之人:“吾与仁人相会,如亲芝兰。”其实这怨不得刘璋,想这刘备把当时整个三国上下,从黎民百姓到达官贵人全多骗得不亦乐乎,又何况老实厚道的刘璋?只是在那兵荒马乱的年代,真正将黎民百姓的生命当作一回事的官员却是尤其难得的。却说玄德军马在雒城。法正所差下书人回报说:“郑度劝刘璋尽烧野谷,并各处仓廪,率巴西之民,避于涪水西,深沟高垒而不战。”玄德、孔明闻之,皆大惊曰:“若用此言,吾势危矣!”法正笑曰:“主公勿忧:此计甚毒,刘璋必不能用也。”不一日,人传刘璋不肯迁动百姓,不从郑度之言。玄德闻之,方始宽心。......(马)超在马上以鞭指曰:“吾本领张鲁兵来救益州,谁想张鲁听信杨松谗言,反欲害我。今已归降刘皇叔。公可纳土拜降,免致生灵受苦。如或执谜,吾先攻城矣!”刘璋惊得面如土色,气倒于城上,众官救醒。璋曰:“吾之不明,悔之何及!不若开门投降,以救满城百姓。”董和曰:“城中兵尚有三万余人;钱帛粮草,可支一年,奈何投降?”刘璋曰:“吾父子在蜀二十余年,无恩德以加百姓,攻战三年,血肉捐于草野,皆我罪也。我心何安?不如投降以安百姓。”众人闻之,皆堕泪。老白唬亦堕泪也。好在好人总算有一把好报,刘璋投降后,到了荆州的公安城。关公丢掉了荆州以后,孙权封给他一个益州牧的虚衔。刘璋病死后,其子还做了吴国的御史中丞。可谓善死有后,这在三国中是不多见的。说到此处有同学问我,当年诸葛亮火烧新野,刘皇叔不忍抛弃百姓,携民渡江,难道不也是不忍百姓于难吗?有人这样理解,但我却想起了另外一段故事。关渡大战以后,曹操在辽东南皮追缴袁绍的儿子袁谭,两方展开了大战。袁谭自然打不过曹操,便使出了一个毒计,袁谭驱百姓在前,袁军在后,用百姓做挡箭牌。曹袁大战,曹操亲自上阵击鼓,百姓被杀无数。看了此故事,诸位想必知道刘备所谓的携民渡江的“真实意”了吧。试想,战乱年代,老百姓真正想得到的是安全。而此时,诸葛亮火烧新野,整个新野已是一片火海,老百姓有家不能回,不跟着跑又能怎么办?那么,曹操的追兵在后,刘备的败军在前,老百姓夹在中间,不是挡箭牌又是什么?刘备连老婆孩子都不顾了,又怎么顾得上老百姓?只是刘备做得比袁谭聪明得多。在我看来,刘备携民渡江至少捞取了三方面的好处。一方面:拿老百姓当挡箭牌,他曹操在狠,也不能杀光十万百姓,一刀一刀砍,也得砍一阵子,那时候刘备早已逃得生天。二方面:向世人证实自己是仁义之主,你们看看,如果不是我刘备民心所向,这十几万的百姓,会跟我刘备逃难吗?三方面:曹操的追军在后,杀百姓的罪名自然是他曹操的,要不怎么能说“曹以暴,吾以仁”呢?如此算计,非三国第一大奸主刘备不可。还有一件事,令我疑惑不解。刘备被吕布占了沛城,不顾妻儿,穿城而过,去投奔曹操。途中就宿于猎户之家。一日,到一家投宿,其家一少年出拜,问其姓名,乃猎户刘安也。当下刘安闻豫州牧至,欲寻野味供食,一时不能得,乃杀妻以食之。玄德曰:“此何肉也?”安曰:“狼肉也。”玄德不疑,乃饱食一顿,天晚就宿。至晓将去,往后院取马,忽见一妇人杀于厨下,臂上肉已都割去。玄德惊问,方知昨夜食者,乃其妻之肉也。玄德不胜感伤,洒泪上马。刘安告玄德曰:“本欲相随使君,因老母在堂,未敢远行。”玄德称谢而别,取路出梁城。我弄不明白这一段说明了什么,大概意在说是刘备如何得其民心?这刘安何等残忍,你既然敬仰刘备,为什么不割自己的肉,偏要杀妻,甚至没有一点伤心之感,还把老婆的肉比做“狼肉”,只怕这刘安早就有杀妻之心,只是遇到了个好主,买了个好价钱。而刘备吃了人家老婆的肉,又让曹操替他买单,竟然还“不胜感伤”?虽说刘备事前不知,但似此等残暴之徒,不杀之为快,反而请曹操“以金百两往赐之”?(大概是念念不忘刘妇之肉味乎?)老白唬假设:曹操此时会暗问刘备曰:“妇人之肉,其味如何?”刘备听得曹操问起,心下暗想:我是谁呀,我是刘备!如此美味,岂能让你丫的知道?心里想着,眼含热泪,嘴上答曰:“人者,仁也。吾误食其人,只知其仁,故食而不知其味也。”以大奸之心,换取仁义之名,实为帝王术第一精要。我看得明白,三国之中,刘备独得帝王术之秘方。孙权是继承父兄的遗产,属于守成之主;曹操出道时是孝廉出身,官拜都骑尉,更有家族的势力支持,属于“官倒”出身;独这刘备,织席贩履,白丁一个,竟然能同曹操、孙权三分天下。这白手起家,空手套白狼的本事在三国中独居第一。我苦读三国,为的就是找到这独家秘方。本人不敢藏私,将其传与诸位,学而时习之,时间久了,必有所得。三.金字招牌术刘备初出江湖,靠的是什么?一是汉室宗亲的金字招牌,二是关羽、张飞之勇,再加上一张仁义的面具和一颗大奸之心,借着黄巾军造反的机会,招摇撞骗,纵横江湖。虽然在遇到诸葛亮以前,收效不大,但也屡次得手,尤其是把当时已经是大骗子的曹操,骗得咬牙切齿,却又无可奈何,只能骂声“大耳贼”时,刘备的骗术可见一斑。其实刘备在遇到关羽和张飞之前,就已经扛起了汉室宗亲的金字招牌,招摇撞骗,这才引得同关、张二人的桃园三结义。关羽当时是一个江湖杀手,张飞是个屠夫,遇到了刘备这个没落王亲,同等地位下,自然心起敬畏,桃园结义也只有在这种条件下成为可能。加上刘备笼络人心的高超功夫,让关、张二人死心塌地卖命,是轻而易举的事情。有了金字招牌和关张二将,又骗了马贩子张世平、苏双的几十匹马,聚集了几百名乌合之众,刘备便走上了伟大的旅程。先是利用金字招牌和父母官刘焉攀上了亲戚,认了个叔叔,同黄巾军打了一仗。又在刘备的授业恩师卢植的指点下,借了一千兵马,投靠了皇甫嵩。打败了黄巾军之后,虽然说朝廷有点慢待刘备,但白丁出身的刘备也不再是白丁,有了小小的官职。谁知张飞受不了督邮的气,鞭挞督邮。其实在《三国志》只说刘备鞭挞督邮,并没有张飞的事。我以为即使真的是张飞之所以鞭挞督邮,恐怕是受了刘备的指使,只因督邮怀疑刘备的出身,说刘备“诈称皇亲”,那还了得?这是刘备最受不了的。刘备幼孤,父亲早亡,其实没有人证实刘备的出身,也由此而见,刘备的出身是成问题的了,而怀疑刘备出身的人也恐怕不止督邮一人。否则,以刘备的忍功,好不容易捞了个官做,又怎能挂印逃走?到县未及四月,朝廷降诏,凡有军功为长吏者当沙汰。玄德疑在遣中。适督邮行部至县,玄德出郭迎接,见督邮施礼。督邮坐于马上,惟微以鞭指回答。关、张二人俱怒。及到馆驿,督邮南面高坐,玄德侍立阶下。良久,督邮问曰:“刘县尉是何出身?”玄德曰:“备乃中山靖王之后,自涿郡剿戮黄巾,大小三十余战,颇有微功,因得除今职。”督邮大喝曰:“汝诈称皇亲,虚报功绩!目今朝廷降诏,正要沙汰这等滥官污吏!”......是可忍孰不可忍?刘备此时唯一好使的就是这块金字招牌,那能容忍别人怀疑。督邮此话若传遍县城,让那刘备今后如何在江湖上混?到不如打他丫的一顿,挂印而走。其实,刘备的出身无稽可考是事实。在当时也不仅只有督邮怀疑刘备的出身,东吴的陆绩也曾提过。座上又一人应声问曰:“曹操虽下天子以令诸侯,犹是相国曹参之后。刘豫州虽云中山靖王苗裔,却无从稽考,眼见只是织席贩履之夫耳,何足与曹操抗衡哉!”孔明视之,乃陆绩也。可见刘备出身是大有问题。县尉当不了,无奈刘备只好在此又扛起了金字招牌,继续招摇撞骗,投靠了刘恢。后经老同学公孙瓒的保举做了平原县令。终于在公孙瓒的带领下,参加了讨伐董卓的战役,关羽温酒斩华雄、三英战吕布在各路诸侯中混得个脸熟,刘备也由此升到了平原相。真正让刘备得到发展的却是徐州牧陶谦,同时,陶谦让徐州也让刘备第一次获得了仁义之名,同时还得到了徐州广陵郡太守陈登“雄姿杰出,有王霸之略”的评价。陶谦让徐州,让得不是时候。陶谦手中并没有多少兵马,又与曹操大战,耗掉了许多,刘备经孔融邀请,救助陶谦,解围徐州。刘备自带三千兵马,加上在公孙瓒处借的两千兵马,恐怕总共也不到万人,如何抵挡曹操大军?陶谦自知将徐州留给自己的儿子,只能是取祸之道,不如让给刘备。这一点不但陶谦明白,孔融也明白,否则,孔融为何不接徐州,当时,无论从名声上到实力上,孔融都在刘备之上。既然大家都明白,刘备又怎能不明白。陶谦有有病在身,活不了几天,此时接徐州,会给人留下趁火打劫的借口,更何况徐州本是四面受敌之地,曹操、吕布、袁术、袁绍均在虎视眈眈,无论谁接管了徐州,都会成为众矢之的。到了陶谦死后,刘备无奈只好接管徐州,到了此时只能硬顶。守不住不要紧,不守,会被天下人取笑。不管怎样刘备总不会将徐州献给曹操吧。所以,被吕布袭了徐州,也没什么可惜的。但是,徐州虽然丢给了吕布,刘备还是捞取了不少的好处。首先,以解徐州之危为借口在老同学公孙瓒处借出了两千兵马再加一个赵云,又在陶谦处交得了陈登、糜竺、孙乾,刘备手下第一次有了谋士。最大的收获是获得了更大的发展空间和仁义之名。投靠了吕布,刘备日子难过起来,不过正好有时间骗骗曹操。刘备通过出卖吕布得以投降曹操,换得了豫州牧的官职和三千兵马。要知道刘备刚刚同曹操打完仗,他别人不投,偏偏投靠了敌人曹操,可见刘备不同常人的地方。但在这期间,刘备做了一件最令我所不齿的事来,那就是刘备为了取悦曹操,竟然暗杀了韩暹、扬奉。这二人在李?唷⒐?崤崖抑校?合椎郾焕?嘟僮摺6摺⒀锓盥时?燃荩?此谰群合椎塾谒?穑?渌灯淠芰Σ辉趺囱暇乖?蠊τ诤菏遥?灰虿宦?懿伲?阃读嗽?酰?笥衷诼啦加朐?醯拇笳街校?读寺啦肌兵至豫州界上,玄德早引兵来迎,操命请入营。相见毕,玄德献上首级二颗。操大惊曰:“此何人首级?”玄德曰:“此韩暹、扬奉之首级也。”曹曰:“何以得之?”玄德曰:“吕布令二人权往沂都、琅?两县。不意二人纵兵掠民,人人嗟怨;因此被乃设一宴,乍请议事;饮酒间,掷盏为号,使关、张二弟杀之,尽降其众。今特来请罪。”操曰:“君为国家除害,正是大功,何言罪也?”遂厚劳玄德,和兵到徐州界。虽说韩暹、扬奉并不是什么正人君子,但和刘备没有丝毫过节,以韩、扬二人纵兵掠民为由,诱而杀之,其实是为了剪除吕布之羽翼,顺道作为献给曹操的一个礼物。做为满口以仁义为立身之本的刘备,以如此卑鄙之手段,行此一举两得之目的,却施以为民除害之名,真可谓滴水不漏。战败了吕布,徐州却被曹操没收了,曹操任命了一个叫车胄的人为徐州刺史。刘备没了徐州却不着急,他只需要接着骗。接下来得到的东西却使他梦寐以求的。在曹操的引荐下,他终于见到了他宗亲中的最大官汉献帝,他不但得到了左将军的官职,最重要的是得到了“刘皇叔”称号,从此,汉室宗亲的金字招牌不但扶正了,而且还擦得更亮,变得金光闪闪。还有一项意外的收获,那就是“衣带诏”,这对刘备是至关重要的。有了刘皇叔的称号,不但使刘备名声远扬,而且,为他将来自封汉中王找到了基础。有了衣带诏,他才能名正言顺的打起恢复汉室的旗号。那么刘备真的想恢复汉室吗?在我看来,这一点倒是真的,只不过他决不想恢复汉献帝的汉室,而使他刘备的汉室江山。于是董承取衣带诏令观之,玄德不胜悲愤。又将义状出示,上止有六位:一,车骑将军董承;二,工部侍郎王子服;三,长水校尉种辑;四,议郎吴硕;五,昭信将军吴子兰;六,西凉太守马腾。玄德曰:“公既奉诏讨贼,备敢不效犬马之劳。”承拜谢,便请书名。玄德亦书“左将军刘备”,押了字,付承收讫。承曰:“尚容再请三人,共聚十义,以图国贼,”玄德曰:“切宜缓缓施行,不可轻泄。”共议到五更,相别去了。这衣带诏是有了,但这无疑是一颗定时炸弹,刘备可决不会留在朝中自找麻烦,等曹操来找他算帐。他当然知道,这块意外得来的招牌,只有在跳出曹操的虎口才能有利用的价值,更何况此时,他那皇帝侄儿再也不能给他的好处了。于是借机骗上曹操五万兵马,溜之大吉。次日,玄德面奏君。操令玄德总督五万人马,又差朱灵、路昭二人同行。玄德辞帝,帝泣送之。玄德到寓,星夜收拾军器鞍马,挂了将军印,催促便行。董承赶出十里长亭来送。玄德曰:“国舅宁耐。某此行必有以报命。”承曰:“公宜留意,勿负帝心。”二人分别。关、张在马上问曰:“兄今番出征,何故如此慌速?”玄德曰:“吾乃笼中鸟、网中鱼,此一行如鱼入大海、鸟上青霄,不受笼网之羁绊也!”四.见缝插针术光有了金招牌和关、张二将,恐怕还不够。试想,凭着刘备织席贩履的出身,虽说在镇压黄巾军中,捞到了个县令做,可是一旦有了天下大事谁带他玩呀?刘备可不是没人带着玩就不玩的主,无论怎样硬着头皮,厚着脸皮,也得掺乎一把。十八路诸侯讨伐董卓,本来没刘备什么事,想必是刘备也闻到风声,于是在各路诸侯当中,拔了来拔了去,总算找到公孙瓒和他脸熟,借机参与了一把国家大事。且说北平太守公孙瓒,统领精兵一万五千,路经德州平原县。正行之间,遥见桑树丛中,一面黄旗,数骑来迎。瓒视之,乃刘玄德也。瓒问曰:“贤弟何故在此?”玄德曰:“旧日蒙兄保备为平原县令,今闻大军过此,将来奉候,就请兄长入城歇马。”瓒指关、张而问曰:“此何人也?”玄德曰:“此关羽、张飞,备结义兄弟也。”瓒曰:“乃同破黄巾者乎?”玄德曰:“皆此二人之力。”瓒曰:“今居何职?”玄德答曰:“关羽为马弓手,张飞为步弓手。”瓒叹曰:“如此可谓埋没英雄!今董卓作乱,天下诸侯共往诛之。贤弟可弃此卑官,一同讨贼,力扶汉室,若何?”玄德曰:“愿往。”张飞曰:“当时若容我杀了此贼,免有今日之事。”云长曰:“事已至此,即当收拾前去。”于是才有了借着关公温酒斩华雄在各路英雄面前露了一次脸,紧接着打听到袁绍和公孙瓒在火拼,赶忙趁机前来凑个热闹,也好报答公孙瓒让他露脸的恩情。(袁)绍驱兵大进,复赶过桥,落水死者,不计其数。袁绍当先赶来,不到五里,只听得山背后喊声大起,闪出一彪人马,为首三员大将,乃是刘玄德、关云长、张翼德。因在平原探知公孙瓒与袁绍相争,特来助战。当下三匹马,三般兵器,飞奔前来,直取袁绍。绍惊得魂飞天外,手中宝刀坠于马下,忙拨马而逃,众人死救过桥。公孙瓒亦收军归寨。玄德、关、张动问毕,瓒曰:“若非玄德远来救我,几乎狼狈。”教与赵云相见。玄德甚相敬爱,便有不舍之心。到了曹操围困徐州,孔融替陶谦向刘备求救,刘备的见缝插针术终于有了成效。太史慈得脱,星夜投平原来见刘玄德。施礼罢,具言孔北海被围求救之事,呈上书札。玄德看毕,问慈曰:“足下何人?”慈曰:“某太史慈,东海之鄙人也。与孔融亲非骨肉,比非乡党,特以气谊相投,有分忧共患之意。今管亥暴乱,北海被围,孤穷无告,危在旦夕。闻君仁义素著,能救人危急,故特令某冒锋突围,前来求救。”玄德敛容答曰:“孔北海知世间有刘备耶?”乃同云长、翼德点精兵三千,往北海郡进发。五.刘备之骗术有了刘皇叔的称号和衣带诏这两项政治资本,刘备便开始大骗曹操了。刘备先是通过煮酒论英雄在曹操面前装孙子,然后是以剿灭袁术为借口,骗了曹操五万兵马,这可是刘备出道以来最多的兵马了。打败了袁术,刘备转头到了徐州,杀了车胄,夺回了徐州。这真是小骗子刘备骗倒了大骗子曹操。虽说当时刘备还是个小骗子,但已经初显大骗子的本色。此时曹操恐怕不仅在心里大骂:“你这孙子,装的真丫的像。”刘备骗得了曹操却打不过曹操,只好不顾家小投靠了袁绍。而刘备不久之前才杀了袁绍的兄弟袁术,这一点又显刘备非同常人之处。官渡之战,刘备看到袁绍打不过曹操,便跑到了荆州,计划以刘皇叔的金字招牌骗骗刘表。怎奈刘表并不相信刘备,再加上蔡氏在旁边虎视眈眈,又怎能让刘备骗走。好在刘备的忍功了得,竟在新野过起日子来,一过竟是六七年。我猜测这些年是刘备出道以来最舒服的日子,阿斗就是这期间出生的。除了过日子,闲时这位刘皇叔还有心探探幽,访访贤。终于三顾茅庐,孔明出山,注意在新野7年得到诸葛亮后曹操马上就来了,2年去一次茅庐。此时刘表已经奄奄一息,假腥假意地让荆州,其实是指望着刘备保他的儿子刘琦,老谋深算的刘备当然心里一清二楚,他此时并不急于接管荆州,以免落下个不仁不义的坏名声,他满心盘算着通过刘琦、刘琮兄弟间的争位火并,混水摸鱼。却没想到曹操已经兵临城下,蔡氏投降,献了荆州。诸葛亮只好火烧新野,刘备拿老百姓当挡箭牌,逃到了江夏。接着便是诸葛亮带着两片嘴皮子,挑拨孙权和曹操两家大打出手。孙权虽然在赤壁大败曹操,却玩不过刘备,此时的刘备,因为有了诸葛亮,其骗术可谓登峰造极。孙权忙着在那里打仗,刘备却在忙着占地盘。然后就是前面提到的大骗刘璋,终于有了荆、益二州,坐上了汉中王的宝座。刘备一生,给他最大实惠的两个人,一个是曹操,另一个是孙权。我前面说了曹操,现在说说孙权。孙权给了刘备最大的实惠,也是被刘备骗得最惨的一位。当刘备被曹操追得到处乱跑的时候,是孙权帮了他打了最大的一仗,而且,任凭刘备占据了武陵、长沙、零陵、桂阳等大面积地盘,使得奔波了近三十年尚且无处安身的刘备第一次有了立命之所,同时又将自己的胞妹嫁给刘备,每当刘备面对曹操这个强敌的时候,又总是孙权伸出援手。刘备却从来没有真正帮助过孙权。他不但使孙权得罪了曹操,还同孙权争地盘,赖在荆州不走。而且,在孙权要去攻取益州之时,他以刘璋是他本家兄弟为由,阻止孙权,结果他自己却占了益州。更有甚的是,关羽死后,刘备称帝,兴大兵为关羽报仇。其实,我明白,他哪里只是替关羽报仇?他刘备只是借报仇为名,心里实际想着一举吞并东吴。此时的刘备,只以为孙权的这块骨头好啃,一心想收拾了孙权,再与曹操化江而治。当时刘备已经称帝,而且自称是代“汉之正统”,称曹丕为篡汉之贼,不先伐魏,而先伐吴,既破坏了联吴抗曹的大政方针,又与他的“汉之正统”的名义极不相符。却说先主起兵东征,赵云谏曰:“国贼乃曹操,非孙权也。今曹丕篡汉,神人共怒。陛下可早图关中,屯兵渭河上流,以讨凶逆,则关东义士,必裹粮策马以迎王师;若舍魏以伐吴,兵士一交,岂能骤解:愿陛下察之。”先主曰:“孙权害了朕弟;又兼博士仁、糜芳、潘璋、马忠皆有切齿之仇;啖其肉而灭其族,方血朕恨。卿何阻耶?”云曰:“汉贼之仇,公也;兄弟之仇,私也。愿以天下为重。”先主答曰:“朕不为弟报仇,虽有万里江山,何足为贵?”遂不听赵云之谏,下令起兵伐吴。赵云见识非常,而孙权亦派诸葛瑾前来说和:先主怒曰:“汝东吴害了朕弟,今日敢以巧言来说乎?”瑾曰:“臣请以轻重大小之事,与陛下论之:陛下乃汉朝皇叔,今汉帝已被曹丕篡夺,不思剿除,却为异姓之亲,而屈万乘之尊,是舍大义而就小义也。中原乃海内之地,两都皆大汉创业之方,陛下不取,而但争荆州,是弃重而取轻也。天下皆知陛下即位,必兴汉室,恢复山河;今陛下置魏不问,反欲伐吴:窃为陛下不取。”而此时,刘备却再不顾什么公与私,大义于小义了。刘备杀了害死关羽、张飞的凶手之后,马良曾奏曰:马良奏曰:“仇人尽戮,其恨可雪矣。吴大夫程秉到此,送回夫人,永结盟好,共图灭魏,伏候圣旨。”先主怒曰:“朕切齿仇人,乃孙权也。今若与之连和,是负二弟当日之盟矣。先灭吴,此灭魏。”便欲斩来使,亦绝吴情。可见报仇不过是借口,“先灭吴,次灭魏。”才是刘备真正的目的。荆州的战略地位早在刘备三顾茅如,孔明隆中之对中,便已阐明,刘备当然知道荆州之失对他意味着什么。坐拥荆、益二州,联吴抗曹,是诸葛亮在隆中对中便制定的方略。益州地势封闭,宜守不宜攻;荆州四通之地,宜攻不宜守。兼荆、益二州,攻守兼备,可攻可守。西出祁山,东出荆州,东西两方,形成钳击之势。再加上荆州与东吴接壤,联吴抗曹,共谋进退,这样扫平中原曹魏之军,方有可能。荆州一失,一统中原的可能几乎没有。联吴抗曹又是诸葛亮在隆中为刘备设计的一大战略,而孙权一直保持着合作的态势,刘备虽然有吞并江东之心,怎奈一则长期以来没有能力,二则不好违背诸葛亮的战略,单独破环吴蜀联盟。而此时刘备坐拥东、西两川,而孙权又单方毁盟,对刘备来讲当然不会放过并吞江东,同曹魏并立天下的机会,于是,在不顾什么战略,什么道义,举兵兴吴,结果,少成多败的刘备被江东小童陆逊打得落花流水,客死白帝城。刘备就是这样在投靠和背叛中捞取好处。虽然在他刚出道时,曾救过孔融、救过陶谦,但或名或利,他总能捞一把。他投靠刘焉,却占了刘焉儿子的地盘;投靠卢植,卢植有难他不敢援手;投靠公孙瓒,在公孙瓒被围时,袖手旁观;投靠吕布,却勾结曹操杀了吕布;投靠曹操,却杀了车胃,占了徐州;投靠袁绍,曹、袁大战时,他在新野享清福;投靠刘表,却任凭蔡氏夺权。这样一个人竟然能被称为仁义之君,可见帝王术之厉害。六.帝王术之传承说到帝王术,老白唬想到了一个人,那就是刘备的老祖宗汉高祖刘邦。此时,我颇有恍然大悟之感。刘邦堪称帝王术的祖师爷。刘备的帝王术也好,笼络人心的高超功夫也罢,甚至明仁暗奸,无不效法刘邦这位祖师爷。刘邦与刘备,两人出奇的相似。两人的出身:出道之前都是出身低微,游手好闲之徒,不甚好读书,专好结交天下豪杰。刘邦:泗水亭长。刘备:织席贩履。两人的性格:刘邦:仁而爱人,喜施,意豁如也。常有大度,不事家人生产作业。刘备:性和,寡言语,喜怒不形于色。两人的志向:刘邦:高祖常徭咸阳,纵观,观秦皇帝,喟然太息曰:“嗟乎,大丈夫当如此也!”刘备:其家之东南,有一大桑树,高五丈余,遥望之,童童如华盖。相者云:“此家必出贵人。”玄德幼时,与乡中小儿戏于树下,曰:“我为天子,当乘此车盖。”两人都靠农民起义起家。刘邦靠陈胜、吴广;刘备靠黄巾起义。两人都善于笼络人心,尤其是善用谋士。刘邦用张良,刘备用孔明。两人都号称仁义,而实为大奸:刘邦以项羽杀义帝怀王为名,背叛项羽;刘备以衣带诏为名,背叛曹操。两个人都是常败将军,刘邦屡战屡败又屡败屡战;刘备少成多败。两个人都是在战败后,不顾妻子家小,自故逃命。刘邦曾被项羽将父母妻子捉去为人质,在逃亡中三次将儿子推下车去;刘备自故逃命,曾被曹操将两位夫人及关羽俘虏,也曾将家小两次被吕布俘虏,长坂坡时如不是赵云,不但死了老婆,恐怕儿子命也难保。两人均称汉中王。由此可知,刘备是他祖师爷的忠实信徒,可以说是唯妙唯象,终生供奉。但依我看来,刘备的功力充其量只是他祖师爷的七八成。所以,只得了三分之一的天下。且听我接着诉说理由。阴谋主的祖师爷刘邦出道之前纯粹是一个无赖加流氓。而刘备却读过几天书,尽管读得马马唬唬,但必竟其老师是两名汉末著名的大儒,郑玄和卢植。观三国上下,大凡占得山头的儒家弟子均纷纷落马。有人说,诸葛孔明也算大儒,如何明扬天下?在我看来,一来诸葛亮和儒家根本沾不着边,二来诸葛亮充其量只是一个高级白领。咱先放下诸葛亮不说,等到了该介绍时候再介绍。读书和刘备的功力有什么关系?这里的关系可就大了。刘备正是在郑玄、卢植门下读过几天孔子,到底还是有点义气之心,所以,他和关羽、张飞的关系就不同于刘邦同萧何、韩信的关系。因此,在关羽、张飞相继遇难后,便再也坐不住了。虽然刘备兴兵东吴并不单纯是为了报仇,而是想一举吞并东吴。但这个错误决定,正是由于关、张之死引起的,否则,他就不会亲自带兵出征。假如换做祖师爷刘邦,绝不会如此冲动,刘邦在项羽要烹自己的老父亲的时候,犹能稳如泰山,甚至要求分自己一杯羹吃,又何况异性兄弟?更何况项羽本来就是刘邦的结拜兄弟。有了一点义气之心,就修炼得不到家,便失去了一份天下,再加上刘邦的对手项羽远非刘备的对手曹操可比,就又失去了一份天下。汉高祖刘邦为帝王之术的祖师爷,也是集帝王术之大成者。无论是刘邦之前或之后的历代君王,均无法超越。勉强可以与之相比的,恐怕只有刘备和朱元璋。帝王术的精要:一定要树仁义之名,但切不能有丝毫仁义之心。帝王术的关键是在于一个“奸”字,独得其奸气而兴仁义之名,必能广用人心而不被人心所用,治于人而不被人所治,愚于人而不被人所愚,谋于人而不被人所谋。吾辈之人,若能得其十之一二,白手起家,衣食无忧;得其半者,富甲四方;得其八九者,定能纵横海内外,列身于世界五百强,不在话下。我激动啊,我决定了我的未来,我就要修炼帝王之术,杀人莫须有,奸臣之道名忠臣,我一定要锻炼自己,世界没有几个像古人一样的强者,帝王之术便是王道,我从小学3年级开始练,现在到初一了,心也是练的心狠手辣,我也是巧舌如簧,哲学也会一些,我有我自己的思维系统,我从刘备的帝王术中学会了依靠别人的知识在他们身上创建思维改变他们的方式!这世界就是天外有天!本人准备了一个月写出来的!1200字以上 初一 抒情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