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开朗琪罗传》读后感
“他中等个子,肩膀和背部很宽,手脚有力,肌肉发达。由于过度劳累,背有点驼,走路的时候,抬着头,弯着腰,挺着肚子,”“从面貌上看,他始终充满忧伤和怀疑。”
这是罗曼·罗兰为我们描述的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伟大的雕刻艺术家――米开朗基罗的形象。在书中,我们看到的是一个活的生命,一个真实的米开朗基罗。他把无以伦比的艺术天赋和创造力全部献给了艺术,他追求艺术真善美的表现力的执着与忠诚更是感人。但他的一生充满了孤独、坎坷和痛苦,他是一位孤独的英雄。
他狂野,他不羁,他高贵。他欣赏自己,赞赏自己,他不答应别人把他当艺术家来看到,他认为,天才这个词都不配于他。他是一位贵族,并且抱有一切阶级偏见,他甚至说:“艺术应当由贵族不是老百姓去搞。”他总是生活在无止境的狂热中。他有一种骇人的生命,猛烈地爆发,使他太弱的肉体与灵魂有所不能承担。“我疲惫不堪,从来不曾有人像我一样不停地工作,”“我任何事情都不考虑,只想昼夜不停地工作。”在艺术创造的不断冲动中,他什么都想做:工程师、操作工、凿石工,他样样自己动手,什么都想让自己一个人完他除了夜以继日的工作,除此以外什么都不想,他在继续不断的兴奋中狂热地生活。
他孤独,他无奈,他痛苦。因为人无法选择自己的存在,他承载着与生俱来的痛苦。他恨人;他亦被人恨。他爱人;他不被人爱。人们对他又是钦佩,又是畏惧。他孤独地生活着,他孤独地思考着,他孤独地工作着,他孤独地看着这个世界,他孤独地看着自己。他说:“叫我痛苦吧!痛苦吧!在我这一生中,我找不到那一天是完全由我自己安排的。”死对于他来说是一种解脱,一种快乐,但更是一种可望而不可及的奢侈品。他叹道:“我爱死亡,我的生命就在其中。”他一生致力于艺术的创造,试图把真善美保存到永恒,他在令他痛苦的折磨中完成了一件又一件有名的作品,给后人留下了珍贵的艺术瑰宝。
在《米开朗琪罗传》的结尾,罗曼·罗兰说,“伟大的心灵就像崇山峻岭,我并非说普通的人都能在高峰上生存。但一年一度他们应上去顶礼。在那里,他们可以变换一下肺中的呼吸,与脉管中的血流。在那里,他们将感到自己离永恒更近。随后,他们再回到人生的平地上来,心中充满了日常战斗的勇气”。在我心中,米开朗琪罗是一个传奇人物,他是真一位真英雄。在欣赏他伟大艺术作品的同时,他人生的经历也给我很多的启迪:悲惨的命运和痛苦的考验不仅降临在普通人的身上,同样也降临在伟人的身上。所以,挫折并不可怕,要有战胜困难的勇气,勇敢地朝着自己的目标坚定地走下去。
在世如莲,净心素雅
没有谁能够永远地沉浸于甜蜜,也没有谁的一生,总是大起大落,跌宕难安。生活对于大多数人来说,都是平凡的。犹如一片荷叶的简洁,一枚莲子的微渺,一滴露水的薄凉。当尘世的浮华迷离了双眼,当岁月的风尘凌乱了光阴,这时,平凡的你我,只需静下心来,便能够感受到,心中那枝洁净的莲花正在徐徐绽放。
一习微风,涤荡了一池碧波,一枝芙蕖,潋滟了一怀心境。炎炎夏日里,总有一道风景,让人驻足,总有一缕清香,令人留恋。远望去,那蓬勃舒展的田田荷叶间,点点娉婷的红莲若隐若现,犹如玉面玲珑,娇婉含羞的女子般,楚楚惹人怜。近赏时,更是让人心旌摇曳,欲罢不能,只一眼,便甘愿醉倒其间,不复醒。那亭亭玉立的芳姿,徐徐舒展的红袖,不染纤尘的秀妍,就这般,轻而易举地虏获了所有人的目光,也拨动了那早已蒙尘的心弦。
倘若知己红颜能够安抚漂泊的灵魂,那么,净婉的红莲便能够明澈迷茫的性灵。我们都是尘世间疲于奔命的人,浮世的喧嚣与烦琐的世相,犹如那夏日骄阳般,炙烤着一颗本就焦躁的心。倘若一个人,只是一味地追求入世生活而不知停歇,那么,只会被浓郁的烟火呛染得身心疲累,生活也愈加苍白。同样的,倘若一个人,只是一味地渴望跳出世外,栖居于无尘的桃源,也只是自欺欺人,水中捞月罢了。也许,我们所能做的,便是以出尘的心态,过入世的生活,如那枝净婉的红莲般,即便身陷泥淖,也要保持身心的明彻,绽放出属于自己的芳华。
我的家乡,虽无西湖的底蕴,亦无洞庭的风光,但那一湖澄澈如镜,柔和似锦的秀水,着实令我深深眷恋。故而,每有闲暇,我便会骑上脚踏车,听着沁心的筝音,环湖而游。其实,与其说是清丽的湖水触动了我,莫如说是那亭亭净植,袅娜生香的红莲令我忘忧。友曾说,她最喜白莲,出淤泥而不染,冷艳而清绝,惊世且骇俗,一袭素缟,却令众多粉黛无颜色。是呵,那淡雅的芳姿,出尘的风骨,孰不心动?只是,如此仙葩实在不该落入这风尘起落的浊世,承受浓郁烟火的熏染。对于那遗世独立的白莲,我的内心是敬畏而惋惜的。
红莲最是我所爱,华而不媚,艳而不俗,热情而不张扬,恬淡却不虚无。即便是身陷泥淖,也能以微笑的姿态,娉婷于红尘之中。她是迷恋人间烟火的,一怀柔情,一指婉约,不胜娇羞,同时,她亦是清醒自持的,面对浮华,不会让自己低入尘埃,迷失归途。明媚的胜放是她的姿态,淡雅的风骨是她的内涵,清澈的性灵是她的本真。有时,我能够伫立一隅,痴迷地伴她一晌,而不愿离去,甚至在心里默默祈愿,请求慈悲的佛,许我做一枚微渺的莲子,与她共筑一帘幽梦。
弹指间,一年一度的荷花节,如期而至。五湖四海的游客也开始陆续赶来,以至整个环湖的街道,都停满了形形色色的车辆。大家纷纷拿出相机,或乘船采莲,或手擎荷叶,或卧剥莲蓬,或临岸垂钓,都愿记录下这难忘而美好的时刻,热闹非常。友曾说,观景一个人最适宜,倘若多一个人,便少了一份清静雅致,也少了一份观景的心。而这些风尘仆仆的游客,又是为了赶赴一场怎样的际遇?也许是单调的生活节奏,与枯燥的工作环境,致使他们甘愿融入这熙攘的人流 ,在一枝娉婷的红莲中寻找一份诗意,觅得一丝清凉。
即便如此,那淡雅出尘的莲荷依旧清新如昨,从容如昨。面对世人的叨扰,她是这般宽和,以佛的悲悯,普渡着所有与之邂逅的过客,为他们洗去一路风尘。她在最炙热的时节,以令人惊叹的胜放,让天地失色,让山水汗颜。却又在这最美的花季,将所有的绚烂,毫无保留得交付给了来往的过客,交付给了芸芸众生。然而,即便是佛,也要历经生老病死的轮回,当时光的齿轮无情地碾过葱茏的青春,任谁也无法将其倒置,将其逆转。再回首,凋零已然成为了生命的主题。
我们总是认为,指尖流淌的光阴是可以恣意挥霍的,却不知,看过春风的姿态,赏尽夏花的绚烂后,即临地,是清秋的枯瘦与冷月的清寒。前几天,友曾说,她伫立于水畔叹惋良久,昔日那让人流连忘返的胜地,那楚楚动人的红莲,如今,只剩下干枯泛黄的残叶,与过往的寒风了,透着不尽的凄凉。命运是如此的不公,那出尘的芙蕖,原该‘质本洁来还洁去’,然而,却如《红楼梦》中的槛外人妙玉般,可怜金玉质,终陷淖泥中。听闻后,我的内心亦是无限悲戚,想要宽慰友人,却无语凝噎。
其实,今天的陨落,何尝不是明日的新生呢。“莫叹萧疏秋已暮,尚有残荷散清幽”,莲荷终究是悲悯的,带有佛性,即便是凋零,也要为污秽的泥淖奉献出自己的最后一丝芬芳,一丝淡雅。也许,她如此不畏炙热的绽放,就是为了让每个漂泊的路人,都能够将一份清宁,一份静好沁入内心。没有谁能够永远地沉浸于甜蜜,也没有谁的一生,总是大起大落,跌宕难安。生活对于大多数人来说,都是平凡的。犹如一片荷叶的简洁,一枚莲子的微渺,一滴露水的薄凉。当尘世的浮华迷离了双眼,当岁月的风尘凌乱了光阴,这时,平凡的你我,只需静下心来,便能够感受到,心中那枝洁净的莲花正在徐徐绽放。
相似题目
-
《米开朗琪罗传》读后感《米开朗琪罗传》读后感600字在这个假期里,我怀着好奇的心态读完了这本《米开朗琪罗传》。这本书中的主人公是一位伟大的艺术家,他的一生是那样的凄惨与艰苦,但是他却不屈服于现实,将自己的一生奉献给艺术。他是那样的坚强,他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被米开朗琪罗称为《胜利者》的白石雕塑存放在福罗伦萨国家美术馆里。雕塑是一个赤身露体的年轻人,他有修长优美的身体,卷曲的头发轻轻地覆在额头上。他巍然地挺立着,膝盖靠在一个满脸都是胡须的囚人背上。囚人弯着身子。脑袋前伸,仿佛一头负重前行的牛。但是胜利者却根本不理他。他放下了就要伸出去的拳头,将充满迟疑和沉郁的眼睛和嘴巴移向别的地方。身子向后倾,转过胳膊向着肩膀——他讨厌胜利。《胜利者》只是众多作品中的一个,也是我最喜欢的一个。也许米开朗琪罗的化身,也是一生的象征应该是他办公室中仅仅存放了一件作品——一个断了翅膀的胜利者,一副惊惶的英雄之像。米开朗琪罗的痛苦有各种各样的形式,是数不清道不尽的。也可以说是因为物质的困难、人们的诋毁……这些深埋在他心灵深处。他无法挽回,又无法使人怜惜。毕竟我们无法左右自己的命运。但是他有强悍的生命力,生来是个斗争者、征服者,并且他的梦想实现了。但是,他不要成功,这几乎是莎士比亚笔下的哈姆特式的悲剧!他不会树立高尚的英雄范本,他讨厌不堪一击的理想主义。任何不能拥抱快乐与痛楚的人,将没有快乐,也没有痛楚。只有体会它们,才能明白人生的真正价值与告别凡世的幸福。米开朗琪罗虽然只是一位雕塑家,但是,他的一生告诉我们:我们要坚强的去面对现实,并与之斗争。《米开朗琪罗传》读后感600字米开朗琪罗又何尝不是呢?“他有力量,他有幸生来就是为了奋斗,为了征服的,而且他也征服了——他不要胜利。那不是他所企望的。”他是精神贵族,是天才,然而他被天才所困扰,连他的精神与心灵也无能为力。这种疯狂的激发存在于一个过于柔弱的躯体和心灵中无法控制它的可怕的生命。从中我看出,他的一生是神圣痛苦的,但是他相信只要自己的灵魂能够坚忍果敢,不因悲苦而一味沉沦,那么就一定会冲破精神上的束缚,他在斗争和舍弃中,献出了毕生的精力创造表现真善美的不朽杰作。对于米开朗基罗的成功有很多的原因:首先是他经历了“苦难”。“苦难”对于人来说是一种认识自身、发展自身的过程。苦难让我们更清楚的认识自己,激励我们为了消灭苦难来找出解决的办法和途径,让我们学会了坚持与坚强,【我们有时自身的发展就是消灭苦难的过程。比如我们有一次考试不理想,这就可以比作是一次“苦难”,这种苦难让我们查漏补缺,让我们努力些的去学习,最终消灭了“苦难”,也就是考出了理想的成绩。(考试好的一方面原因O(∩_∩)O)】同时,对于苦难我们有时不能改变,但是可以转变对它的态度,用积极乐观的态度去迎接苦难,接受苦难,消灭苦难!(但是米开朗基罗在磨难中并不是乐观的对待,而是一种悲观的态度,估计他有他独自消灭苦难的方法不过我们一定要积极的面对人生!)米开朗基罗也正是经过了许许多多的磨难最终一步步的走向成功。其次米开朗基罗的成功是因为他十分的踏实,虽说他只知道夜以继日的工作但是他却拥有着踏踏实实的心理,做什么事都脚踏实地,从不去想有什么捷径,其实想要取得一定的成功只会去祈求捷径是毫无用处的,所谓的捷径也就是自己一分的耕耘,结果也就是属于自己的一分收获,而且唯一的捷径也就是自己不断的努力,没有任何人可以代劳!《米开朗琪罗传》读后感600字罗曼·罗兰先生所著的巨人三传之一《米开朗基罗传》,是傅雷先生所译。书中除了传记原文以外,还附有米氏相关作品彩色插图一百五十余幅。读罢此书,心中感慨万千。在书中,我们看到的是一个活的生命,一个真实的米开朗琪罗。他平易,但又超凡脱俗。他无以伦比的艺术天赋和创造力全部献给了艺术,他追求艺术真善美之表现力的执着与忠诚更是感人。米开朗琪罗是无愧于那个时代,无愧于巨人的称号的。米开朗琪罗生于意大利的佛罗伦萨,那是文艺复兴的发源地。他是一个精神的贵族。他是个天才。他有一种骇人的生命,猛烈地爆发,使他太弱的肉体与灵魂有所不能承担。在创造的不断冲动中,他除了夜以继日的工作,除此以外什么都不想。他在继续不断的兴奋中生活。他一生致力于艺术的创造,试图把真善美保存到永恒。他狂野,他不羁,他高贵。他欣赏自己,赞赏自己,他不答应别人把他当艺术家来看。他认为,天才这个词都不配于他。他的父亲也劝告他不要劳作过度,但是劝告并不起作用。他从不肯把自己的生活安排得更合人性些。他只以极少的面包与酒来支持他的生命。大师留存下来的作品,无论是建筑、雕塑还是绘画,任何一件都已成为不朽,它们与他一样名垂千古。米开朗基罗生于一四七五年三月六日,安息于一五六四年二月十八日下午五时。享年90岁。他的一生就在不息的艺术冲动与创造中渡过。无数的失败,无数的成功,他走完了自已充满坎坷的一生。最终他用自已的精神和生命为人类留下了无限宝贵的财富。1200字以上 五年级
-
《米开朗琪罗传》读后感《米开朗琪罗传》读后感400字米开朗琪罗,一个天才的雕塑家,他的一生一波三折。他出生于意大利卡森蒂诺的卡普雷赛,父亲是法官。母亲在他六岁时便死去,米开朗琪罗被寄养在一个石匠的妻子家里。十三岁时,他进入多梅尼科·吉兰达约的画室。由于他的成绩优秀,他的老师为之嫉妒。一年后,米开朗琪罗转入另一所雕塑学校。不久,由于宗教信仰的冲突,他离开了那里。后来,他又先后到过威尼斯、罗马等名城,不过在不断地交流中,米开朗琪罗的雕塑水平不断地得到了提高。他被贵族指使,每天做着他不愿意的事,他有着与众不同的创造力,可命运却好像注定他只能在无休止的干涉中替别人干活。他的一生都在为雕塑而奋斗,他并没有因为教皇的压迫而放弃反抗,而是把他内心的情感都注入他的作品中,一凿子,一凿子,一点一滴,是他对未来的渴望,是他对现实的讽刺,他是个想象的天才,他愿为了雕塑花上六年、八年,但命运却让他在辗转中成长、老去,他没有怨言,只是至始至终的从事他的职业。米开朗琪罗,一个雕塑家,他是伟大的天才,也同在人生的道路上享受着艰辛带给他们的考验。他们被罗曼。罗兰写成英雄,米开朗琪罗没有自由,却用想象雕出了让世界都赞叹的雕塑。我们没有他的天才,却可以具备他们的品质,不被风雨击倒,做一棵屹立在风雨中的柏松!《米开朗琪罗传》读后感400字米开朗琪罗,一个杰出的雕塑家,而教皇于勒二世却让米开朗琪罗为西斯延教堂画顶部壁画。可是,米开朗琪罗对壁画技术一窍不通,但教皇却不依不饶,坚持一定要他来做这件事情。他的敌人们甚至还近不及待的为他搭建了一个工作用的架台,还为他召来了几个壁画家来帮助他。米开朗琪罗为此苦恼不已,他一看到那个架台和那帮所谓的助手们,气就不打一处来。他把架台拆了重建一个,把壁画家们都赶了回去,只留了几个工人在身边。“如果面对这样的困难就畏缩不前的话,米开朗琪罗绝对称不上什么天才或者不朽的艺术家,面对困难,面对对手们的挑战和侮辱,他不仅没有退缩,反而把原来的计划扩大了,他不仅要画教堂顶部的壁画,还要画四周的壁画。”米开朗琪罗他为何给自己找来这么大的困难,他完全可以推脱掉的,但为什么他没有推掉?因为他那永不言败、勇往直前的精神!这不正是我们中学生所需要、所应具备的吗?有些同学,一听说有困难,便吓的退了又退,更别说硬加给他别的困难了。有点困难与挫折,便被压地再也不起。让我们从现在起,养成遇到困难永不退缩、畏惧,乐观接受的习惯。相信吧,阳光总在风雨后!《米开朗琪罗传》读后感400字米开朗琪罗一生痛苦,但他仍把全部的生命献于事业,米开郞罗琪一生圣神,因为他伟大的心灵雕塑了永恒的灵魂!米开罗琪是一个工作狂,一腔热血的不停工作。他没有欢乐,只有超乎常人所能承受的痛苦,他也因此变得忧郁,孤独,脆弱,但他还是为了绘画和雕刻倾尽一生,尽管换来的总是希望的破灭和意志的摧残,但那是一个伟大的灵魂!他在极度痛苦煎熬中却还能把他的全部奉献给工作,他一生经历过无数的挫折,然而总是没有什么能将他打到。我们的挫折,在他眼里不过是一颗沙子,小小的沙子比起沉重的巨石,还算得了什么?根本不值一提。我相信,只要我们经受住了生活中的挫折和苦难,就一定能收获成功的果实,而不会像米开朗琪罗那样直到死后才“从可怕的风暴中回到甜美的宁静之中。”勇敢承接挫折。人不怕跌倒,就怕站不起来。但要想勇敢地承接挫折,还要有坚定的信念。坚信自己一定能成功一定能越过挫折的考验!米开朗琪罗绝望过,但他总能在绝望中找到信仰。我们怎能不行?米开朗琪罗是为痛苦而生,为了自己的艺术追求而承受极端的痛苦,我们是为换了而生,我们完全能以天天开心的状态度过一生啊!只要我们承受住了那一点点的磨难,生活中不就处处春暖花开了吗?我们的生命多么美好!1200字以上 四年级
-
《米开朗琪罗传》读后感“他不幸的关键,他一生的悲剧之所在,是缺乏意志力和坚定的性格。一直到死,他都在自我挣扎,却无力抗争。他活了九十岁,一辈子没休息过一天,没享受过一天真正的生活。”他,就是米开朗琪罗。1475年3月6日,米开朗琪罗出生在加森汀省的卡普雷塞镇,他父亲是卡普雷塞镇和丘乌西的最高行政官。米开朗琪罗六岁丧母,幼时被寄养在一个石匠的妻子那里。后来,他打趣说,皆因吃了这个乳母的奶,他才选择当雕塑家。1495年春天,他雕塑了著名的《熟睡的丘比特》,被时人评为颇具古派的狂热。随后,他又雕塑了《醉酒的巴克科斯》,《垂死的阿多尼斯》和巨型的《丘比特》。而在《耶稣之死》中死去的耶稣躺在永远年轻的圣母膝上,似乎睡熟了。1501年春,一块巨型的大理石交给了米开朗琪罗,硕大的《大卫像》由此诞生。1508年,教皇命令这位根本不懂壁画技术的画家,去画西斯廷教堂的穹顶。因为教皇的固执,他只好让步执行。在工作疲劳与焦虑之外,还有家人那些可恶的纠缠。他们全家都靠他养活,滥用他的钱,拼命压榨他。就是这样一个薄情寡义,充满妒忌的环境,一边是毫无见识,只知盘剥他的家庭;一边是不断窥伺他,期待他失败的顽强敌手。米开朗琪罗只能在其间挣扎苦斗。在这段时期,他完成了西斯廷的英雄作品。可他付出了何等绝望的努力!西斯廷工程大功告成后,他回到佛罗伦萨。在这相对平静的时期,米开朗琪罗制作出他最完美的作品:《摩西》和现藏卢浮宫的《奴隶》。1544年夏天,他深切爱念的人——维多利亚去世了。在这严肃而平静的友谊中,米开朗琪罗完成了他最后伟大的绘画与雕塑作品:《最后的审判》,保利内教堂的壁画和尤利乌斯二世的陵墓。严格的僧侣般的生活,固然使他保持了结实的体格,却未能免除疾病的入侵。1544年和1546年两次患恶性疟疾以后,他一直没有复原。结石,痛风,各种各样的痛楚使他生不如死。但是他一直工作。1564年2月12日他站了一天,做他的《圣母哀悼基督》。14日他发烧了。他的朋友劝告他不要外出,他却回答说:“有什么办法?我病了,而我不论在哪儿都得不到休息。”直到去世的大前天,他才答应躺在床上。当着朋友和仆人们,他神志清楚地口述了遗嘱。他将“灵魂交给上帝,肉体留给尘土,”他要求“至少死后回到”他亲爱的佛罗伦萨。接着,他“从可怕的暴风雨转入及其甜美的宁静。”这是二月的一个星期五,约下午五时,正是日落时分……他终于休息了。他达到了他所企盼的目标:超越了时间。罗曼·罗兰将他比喻成一座巍峨的高峰。“耸立在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我们从远处就能望见他险峻的轮廓,隐没在无垠的天空。”我若是他,会有怎样的宿命,他艰辛痛苦的颠沛流离和他的美德,给这个世界带来了福运1000字 高一 读后感
-
《米开朗琪罗传》读后感阴沉的宫殿,矗立着崇高的塔尖如长矛一般,柔和而又苦索的山岗细腻地映在天际,岗上摇曳着杉树的圆盖形的峰巅,和闪闪作色、波动如水浪似的橄榄林;热狂、骄傲、神经质的气息,易于沉溺在一切盲目的信仰中,守着一切宗教和社会的狂潮耸动,人人是自由的,人人是专制的,生活是那么舒适,可是这里的人生无疑是地狱。就在这个天堂般又魔鬼般的地方,升起过一轮红热的太阳,明媚,刺眼。他从没有落过,随着时间的推移,一直悬挂在我们头顶,发光发热,直至永恒。他,就是米开朗基罗。他狂野,他不羁,他高贵。他欣赏自己,赞赏自己,他不答应别人把他当艺术家来看到,他认为,天才这个词都不配于他。天才,总有过人的品性。他的意志简直是一无所能;甚至可说他的精神与他的心也是一无所能。这是一种狂乱的爆发,一种骇人的生命,为他太弱的肉体与灵魂所不能胜任的。“他在继续不断的兴奋中生活。它的过分的力量使他感到痛苦,这痛苦逼迫他行动,不息地行动,以小时也不得休息。”他写道;“我为了工作而筋疲力尽,从没有一个人像我这样地工作,我除了夜以继日地工作之外,什么都不想。”这种病态的需要活动不特使他的业务天天积累起来,不特使他接受他所不能实现的工作,而且也是他堕入偏执的癖性中去。他要雕琢整个的山头。当他要建造什么纪念物时,他会费掉几年的光阴到石厂中去挑选石块,建筑搬运石块的大路;他要成为一切:工程师、手工人……他要独个子干完一切;建造宫殿、教堂,由他一个人来。这是一种判罚苦役的生活。他甚至不愿分出时间去饮食睡眠。他的父亲也劝告他不要劳作过度,但是劝告业不起影响。他从不肯把自己的生活安排得更合人性些。他只以极少的面包与酒来支持他的生命。自然,他的健康状况每日愈下,他的精神因他苦难的生活也极度悲观起来。他猜疑,他不安,他孤独。他甚至说过:“我的快乐是悲哀。”没有一个人比他更不接近快乐而更倾向于痛苦的了。他在无垠的宇宙中所见到的所感到的只有它。世界上全部的悲观主义都包含在这绝望的呼声,这极端悲伤的语句中。他也是孤苦的。——他恨人;他亦被人恨。他爱人;他不被人爱。人们对他又是钦佩,又是畏惧。他孤独地生活着,他孤独地思考着,他孤独地工作着,他孤独地看着这个世界,他孤独地看着自己。死对于他来说是一种解脱,一种快乐,但更是一种可望而不可及的奢侈品。因为他还有意志,又思想,有追求。也许,孤独可以让人静静地审视自己,审视世界,它帮助我们驱除世俗的嘈杂,给我们一片静谧的森林。也许,孤独让我们更能坚定自己的意志,让我们变得更坚强,好让我们在苦海中寻找救命的稻草。或许,孤独创造意志,而意志,则创造英雄!1000字 高一 读后感
相关推荐
-
《米开朗琪罗传》读后感_3000字阴沉的宫殿,矗立着崇高的塔尖如长矛一般,柔和而又苦索的山岗细腻地映在天际,岗上摇曳着杉树的圆盖形的峰巅,和闪闪作色、波动如水浪似的橄榄林;热狂、骄傲、神经质的气息,易于沉溺在一切盲目的信仰中,守着一切宗教和社会的狂潮耸动,人人是自由的,人人是专制的,生活是那么舒适,可是这里的人生无疑是地狱。就在这个天堂般又魔鬼般的地方,升起过一轮红热的太阳,明媚,刺眼。他从没有落过,随着时间的推移,一直悬挂在我们头顶,发光发热,直至永恒。他,就是米开朗基罗。他狂野,他不羁,他高贵。他欣赏自己,赞赏自己,他不答应别人把他当艺术家来看到,他认为,天才这个词都不配于他。天才,总有过人的品性。他的意志简直是一无所能;甚至可说他的精神与他的心也是一无所能。这是一种狂乱的爆发,一种骇人的生命,为他太弱的肉体与灵魂所不能胜任的。“他在继续不断的兴奋中生活。它的过分的力量使他感到痛苦,这痛苦逼迫他行动,不息地行动,以小时也不得休息。”他写道;“我为了工作而筋疲力尽,从没有一个人像我这样地工作,我除了夜以继日地工作之外,什么都不想。”这种病态的需要活动不特使他的业务天天积累起来,不特使他接受他所不能实现的工作,而且也是他堕入偏执的癖性中去。他要雕琢整个的山头。当他要建造什么纪念物时,他会费掉几年的光阴到石厂中去挑选石块,建筑搬运石块的大路;他要成为一切:工程师、手工人??他要独个子干完一切;建造宫殿、教堂,由他一个人来。这是一种判罚苦役的生活。他甚至不愿分出时间去饮食睡眠。他的父亲也劝告他不要劳作过度,但是劝告业不起影响。他从不肯把自己的生活安排得更合人性些。他只以极少的面包与酒来支持他的生命。自然,他的健康状况每日愈下,他的精神因他苦难的生活也极度悲观起来。他猜疑,他不安,他孤独。他甚至说过:“我的快乐是悲哀。”没有一个人比他更不接近快乐而更倾向于痛苦的了。他在无垠的宇宙中所见到的所感到的只有它。世界上全部的悲观主义都包含在这绝望的呼声,这极端悲伤的语句中。他也是孤苦的。——他恨人;他亦被人恨。他爱人;他不被人爱。人们对他又是钦佩,又是畏惧。他孤独地生活着,他孤独地思考着,他孤独地工作着,他孤独地看着这个世界,他孤独地看着自己。死对于他来说是一种解脱,一种快乐,但更是一种可望而不可及的奢侈品。因为他还有意志,又思想,有追求。也许,孤独可以让人静静地审视自己,审视世界,它帮助我们驱除世俗的嘈杂,给我们一片静谧的森林。也许,孤独让我们更能坚定自己的意志,让我们变得更坚强,好让我们在苦海中寻找救命的稻草。或许,孤独创造意志,而意志,则创造英雄!《米开朗琪罗传》读后感1000字“他不幸的关键,他一生的悲剧之所在,是缺乏意志力和坚定的性格。一直到死,他都在自我挣扎,却无力抗争。他活了九十岁,一辈子没休息过一天,没享受过一天真正的生活。”他,就是米开朗琪罗。1475年3月6日,米开朗琪罗出生在加森汀省的卡普雷塞镇,他父亲是卡普雷塞镇和丘乌西的最高行政官。米开朗琪罗六岁丧母,幼时被寄养在一个石匠的妻子那里。后来,他打趣说,皆因吃了这个乳母的奶,他才选择当雕塑家。1495年春天,他雕塑了著名的《熟睡的丘比特》,被时人评为颇具古派的狂热。随后,他又雕塑了《醉酒的巴克科斯》,《垂死的阿多尼斯》和巨型的《丘比特》。而在《耶稣之死》中死去的耶稣躺在永远年轻的圣母膝上,似乎睡熟了。1501年春,一块巨型的大理石交给了米开朗琪罗,硕大的《大卫像》由此诞生。1508年,教皇命令这位根本不懂壁画技术的画家,去画西斯廷教堂的穹顶。因为教皇的固执,他只好让步执行。在工作疲劳与焦虑之外,还有家人那些可恶的纠缠。他们全家都靠他养活,滥用他的钱,拼命压榨他。就是这样一个薄情寡义,充满妒忌的环境,一边是毫无见识,只知盘剥他的家庭;一边是不断窥伺他,期待他失败的顽强敌手。米开朗琪罗只能在其间挣扎苦斗。在这段时期,他完成了西斯廷的英雄作品。可他付出了何等绝望的努力!西斯廷工程大功告成后,他回到佛罗伦萨。在这相对平静的时期,米开朗琪罗制作出他最完美的作品:《摩西》和现藏卢浮宫的《奴隶》。1544年夏天,他深切爱念的人——维多利亚去世了。在这严肃而平静的友谊中,米开朗琪罗完成了他最后伟大的绘画与雕塑作品:《最后的审判》,保利内教堂的壁画和尤利乌斯二世的陵墓。严格的僧侣般的生活,固然使他保持了结实的体格,却未能免除疾病的入侵。1544年和1546年两次患恶性疟疾以后,他一直没有复原。结石,痛风,各种各样的痛楚使他生不如死。但是他一直工作。1564年2月12日他站了一天,做他的《圣母哀悼基督》。14日他发烧了。他的朋友劝告他不要外出,他却回答说:“有什么办法?我病了,而我不论在哪儿都得不到休息。”直到去世的大前天,他才答应躺在床上。当着朋友和仆人们,他神志清楚地口述了遗嘱。他将“灵魂交给上帝,肉体留给尘土,”他要求“至少死后回到”他亲爱的佛罗伦萨。接着,他“从可怕的暴风雨转入及其甜美的宁静。”这是二月的一个星期五,约下午五时,正是日落时分??他终于休息了。他达到了他所企盼的目标:超越了时间。罗曼·罗兰将他比喻成一座巍峨的高峰。“耸立在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我们从远处就能望见他险峻的轮廓,隐没在无垠的天空。”我若是他,会有怎样的宿命,他艰辛痛苦的颠沛流离和他的美德,给这个世界带来了福运。《米开朗琪罗传》读后感1000字“他中等个子,肩膀和背部很宽,手脚有力,肌肉发达。由于过度劳累,背有点驼,走路的时候,抬着头,弯着腰,挺着肚子,”“从面貌上看,他始终充满忧伤和怀疑。”这是罗曼·罗兰为我们描述的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伟大的雕刻艺术家――米开朗基罗的形象。在书中,我们看到的是一个活的生命,一个真实的米开朗基罗。他把无以伦比的艺术天赋和创造力全部献给了艺术,他追求艺术真善美的表现力的执着与忠诚更是感人。但他的一生充满了孤独、坎坷和痛苦,他是一位孤独的英雄。他狂野,他不羁,他高贵。他欣赏自己,赞赏自己,他不答应别人把他当艺术家来看到,他认为,天才这个词都不配于他。他是一位贵族,并且抱有一切阶级偏见,他甚至说:“艺术应当由贵族不是老百姓去搞。”他总是生活在无止境的狂热中。他有一种骇人的生命,猛烈地爆发,使他太弱的肉体与灵魂有所不能承担。“我疲惫不堪,从来不曾有人像我一样不停地工作,”“我任何事情都不考虑,只想昼夜不停地工作。”在艺术创造的不断冲动中,他什么都想做:工程师、操作工、凿石工,他样样自己动手,什么都想让自己一个人完他除了夜以继日的工作,除此以外什么都不想,他在继续不断的兴奋中狂热地生活。他孤独,他无奈,他痛苦。因为人无法选择自己的存在,他承载着与生俱来的痛苦。他恨人;他亦被人恨。他爱人;他不被人爱。人们对他又是钦佩,又是畏惧。他孤独地生活着,他孤独地思考着,他孤独地工作着,他孤独地看着这个世界,他孤独地看着自己。他说:“叫我痛苦吧!痛苦吧!在我这一生中,我找不到那一天是完全由我自己安排的。”死对于他来说是一种解脱,一种快乐,但更是一种可望而不可及的奢侈品。他叹道:“我爱死亡,我的生命就在其中。”他一生致力于艺术的创造,试图把真善美保存到永恒,他在令他痛苦的折磨中完成了一件又一件有名的作品,给后人留下了珍贵的艺术瑰宝。在《米开朗琪罗传》的结尾,罗曼·罗兰说,“伟大的心灵就像崇山峻岭,我并非说普通的人都能在高峰上生存。但一年一度他们应上去顶礼。在那里,他们可以变换一下肺中的呼吸,与脉管中的血流。在那里,他们将感到自己离永恒更近。随后,他们再回到人生的平地上来,心中充满了日常战斗的勇气”。在我心中,米开朗琪罗是一个传奇人物,他是真一位真英雄。在欣赏他伟大艺术作品的同时,他人生的经历也给我很多的启迪:悲惨的命运和痛苦的考验不仅降临在普通人的身上,同样也降临在伟人的身上。所以,挫折并不可怕,要有战胜困难的勇气,勇敢地朝着自己的目标坚定地走下去。1200字以上 高一 读后感
-
拿破仑传读后感这是一个传奇的故事。意大利人拿破仑波拿巴在其短暂的一生中,攻下过整个欧洲大陆,击败五次反法同盟,两度成为皇帝,却在第七次与反法同盟的战斗中败北,从此一直被英国囚禁在圣赫勒拿岛上,一直到他去世。纵观其一生,他本人清廉节约,却放纵自己的兄弟姐妹尽情挥霍;他自己睿智机敏,却因太过自信,将重权交到了叛徒手上而从没怀疑;他不惧强权,连曾经不可一世的教皇在他面前也是那样谦卑。在他鼎盛时期,整个欧洲的皇帝都是他的亲兄弟。在拿破仑不到二十岁时,他就很有自己的思想。他的脑袋在那时起就充满了自己对政治、哲学、物理、历史和战斗的思考。背后包抄、迂回前进、快速行军,这些战术战法在他以前从来没有人使用过,然而拿破仑凭借着他那敏锐的大脑做到了,所以才使他在面对那些思想保守的欧洲军团时能够百战百胜。毕加索、凡高,他们之所以出名,是因为他们有自己的思想,他们创建了自己独树一帜的派系。如果只知道跟随潮流,跟着大部队走的话,就不会找到一条最适合自己的路,就不会有属于自己的成功。拿破仑犯得为数不多的错误之一就是太过自信。这可以说是他犯的最为严重的错误。因为太过自信,他进攻俄国,认为战无不胜的自己一定能够使俄国屈服,结果不仅没有征服俄国,反而丢下了九十万法军士兵的尸体在俄罗斯的冰天雪地里;因为太过自信,他毫无保留地将机密交给了外交大臣塔列朗,认为塔列朗一定不会背叛自己,却从没想过这个塔列朗是一个唯利是图的小人,竟将这些机密以“卖”的形式卖给了国王的敌人当然,如果没有自信,那也是不行的。因为他有自信,所以他经过重重险阻,成为了法国的国王;因为他有自信,所以他力挫群雄,成为称霸欧洲的霸主·可见,要想把握好“充满自信”和“太过自信”中间的平衡,是多么的困难。拿破仑用其一生写就的悲剧可谓千年不遇。早年的他想像亚历山大大帝一样,称霸欧亚,青史留名;晚年的他意识到战争的残酷,想要停止战争,却是心有余而力不足,想停也停不了。拿破仑的优点数不胜数,精力旺盛、不甘失败、机敏聪慧、清廉节俭可惜的是,他的弱点却和他的优点几乎一样显著。读了埃米尔路德维希的《拿破仑传》后,我认为拿破仑过于复杂,对于他,我并不想评价,也评价不了。但是,如果让我形容他的一生,我会用《圣经耶利米书》中的一句话来形容:“我今日列你在列国列邦之上,为要施行拔出、拆毁、倾覆,又要建立、栽植。”我认为,拿破仑足以当得上“万王之王,万主之主”这个称号。900字 高一 读后感
-
《名人传》读后感翻开《名人传》,在首篇的引言中有这样一段话:“我们周围的空气多沉重。老大的欧罗巴在重浊与腐败的气氛中昏迷不醒,鄙俗的物质主义镇压着思想,阻挠着政府与个人的行动。社会在乖巧卑下的自私自利中而死,人类喘不过气来。打开窗子罢!让自由的空气重新进来!呼吸一下英雄们的气息。”显然,罗曼•罗兰要用英雄主义的精神来矫正时代的偏向。在罗曼•罗兰看来,真正的英雄、真正的伟大是痛苦和孤独,是自我同无形物的抗争。在同一引言中他还说:“我称为英雄的,并非以思想或强力称雄的人;而只是靠心灵伟大的人。”他正是紧紧抓住了英雄和伟人痛苦的心灵,把战胜苦难作为衡量英雄的一把闪亮标尺。而他的《名人传》就是揭示人类历史上三位苦难英雄的心灵传记,他们是19世纪德国伟大音乐家贝多芬、文艺复兴时代意大利著名雕塑家米开朗基罗、俄国文坛巨子托尔斯泰。他在《贝多芬传》的结尾这样写道:“一个不幸的人,贫穷、残废、孤独,由痛苦造成的人,世界不给他欢乐,他却创造了欢乐来给予世界;他用他的苦难来铸成欢乐,好似他用那句豪语来说明的——那是可以总结他的一生,可以成为一切英勇心灵的箴言:用痛苦换来欢乐。”确实,“用痛苦换来欢乐”正是罗曼•罗兰追踪贝多芬一生命运的视野,这句话构成了《贝多芬传》内在的紧张和扣人心魂的思想魅力之所在。是什么支持着贝多芬?是不向皇权低头的品质,是不被金钱收买的决心,是扼住命运咽喉的勇气!正是依靠着这些超凡的精神力量,贝多芬越过了人生的无数个痛苦险峰,得到了对人生最清醒的领悟。如果说《贝多芬传》是英雄主义的号召,是力量的颂歌,那么《托尔斯泰传》则是一首安魂曲、一支哀歌,一阕送葬曲。贝多芬伟大的痛苦是因为他在人生的盛年遭到厄运,托尔斯泰伟大的痛苦是他自身主观意志的选择。《复活》是托尔斯泰暮年的又一部力作,正如罗曼•罗兰所说:“妻子、儿女、朋友、敌人都没有理解他,都认为他是堂•吉诃德,因为他们都看不见他与之斗争的那个敌人,其实这个敌人就是他自己。”“托尔斯泰,你是否依照你所宣扬的主义而生活!”他痛苦地回答:“我羞愧欲死,我是罪人,我应当被人蔑视。”终于,在82岁的暮年,托尔斯泰在一个寒冷的冬夜,独自逃出了家门,在一个无名的小城一病不起。弥留之际,他号啕大哭,对守在他周围的人们说道;“大地上千百万的生灵在受苦;为何大家都在这里只照顾一个列夫•托尔斯泰?”其实,托尔斯泰发出的是对苍生的疑问,也是对痛苦心灵的回应,在这里我们分明又听到了贝多芬对生命的欢乐歌唱。这就是罗曼•罗兰的《名人传》里留给我们的永恒的精神光芒。1000字 高一 读后感
-
《名人传》读后感《名人传》是法国作家罗曼·罗兰所著《贝多芬传》、《米开朗琪罗传》和《托尔斯泰传》的合称。传记里的三人,虽然一个是音乐家,一个是雕塑家兼画家,一个是小说家,各三部传记都着重介绍伟大的天才,找人生的道路上,为创造真、善、美的杰作,现出毕生精力。贝多芬创作乐曲,“他用痛苦换来的欢乐”。即使听觉不断衰退,他也没有放弃,纵使遇上失败的爱情打击,也没有使他消沉下去。面对生活苦难,似乎没有什么能使贝多芬屈服,他以自己的创作风格扭转了维也纳当时轻浮的作风,创作了《英雄交响曲》、《热情奏鸣曲》 等伟大的曲目。米开朗基罗留给后世的不朽的作品,是他一生血泪的凝聚。他勇敢的面对了痛苦的童年,在命运注定他只能在无休止的干涉中替别人干活的同时,他自己却雕刻下世纪的杰作。托尔斯泰不仅常为思想苦恼,还为自己丑陋的相貌感到绝望,也曾亲临战场,常常处于危险之境。在这样的环境中,他仍然写出了《塞瓦斯托波尔纪事》那样令人激赏的作品。在结婚之后,有写下了:《战争与和平》与《安娜·卡列尼娜》。等世界巨著。在精神上,他一直是孤独的。八十二岁的时候,他选择了出走,并病死于一个小火车站上。《名人传》又被人们称为““英雄传记”。“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伟人都是在水深火热中历练出来的。不经过战斗的舍弃是虚伪的,不经劫难磨练的超脱是轻佻的,逃避现实的明哲是卑怯。当今的我们要踩在“巨人”的肩膀上看世界。在阅读《名人传》的同时,寄托对伟人的哀思,更多的是从中学到伟人的精神,学习“英雄”的脚步走自己的人生道路。600字 高一 读后感
-
老鼠罗罗一、出生某一天,一只小老鼠出生了,它的鼠爸爸和鼠妈妈非常高兴,给它取名叫“罗罗”。二、遭遇刚出生不久,小罗罗的爸爸妈妈把窝迁移到一个农民家里。一天,它的爸爸妈妈出去觅食,主人家的大花猫发现了,把它们全吃了。从此,小罗罗就开始过着寂寞的生活。三、朋友小罗罗再也呆不下去了。有一天,它开始出来游玩。走了一天,它决定在一个车子上睡觉。第二天早上,它发现自己已经在一个动物园的大车上,旁边有几个笼子,里面都是动物。小罗罗问:“大伙,你们怎么了?”动物们说:“小老鼠,我们是被人抓来的,你能把笼子打开吗?”小罗罗爬上笼子,打开锁,笼子全开了,动物们躲进森林。从此,大家和小罗罗成了好朋友。四、识破阴谋小罗罗在森林里呆了很久了,又有点想家。于是,某一天又带着朋友回到自己原来的主人家。小罗罗在主人家又和一群鸡、鸭交上了朋友。一次,它看见一群老鼠,共有四个,鬼鬼祟祟的在一块儿开会。它悄悄地躲在一旁一听,终于明白,这些老鼠是在商量偷鸡、鸭的蛋。五、妙计灭敌小罗罗听得一清二楚,连忙告诉鸡、鸭们,也开会商讨对策,小罗罗综合大家的意见,想到一条妙计。晚上,老鼠来了,狐狸先从上面跳下来,吃掉两只老鼠,小狼从东边冲来,又打死一只,剩下一只老鼠往洞里跑,小熊堵住退路,一个拳头又打死最后一只。就这样,四只老鼠全被消灭了。六、重返森林打败老鼠后,罗罗觉得还是大森林自由、快乐,于是就和这些来助战的森林朋友一起重返森林。500字 高一 记叙文
-
米开朗基罗传读后感孤独的天才,执着的人生告别了乐观而顽强的贝多芬,我来到了文艺复兴时期。在一个截然不同的世界中,我与一个对于艺术近乎疯狂的天才相遇。他是一位天才,对艺术有着与生俱来的追求;他也是一位疯子,脾气暴躁,生性乖僻。他很不合群,经常与恩主顶撞。他是无人可理解的,得不到人们认可的,却又孤芳自赏的——米开朗琪罗。天才总是孤独的,因为他们必将遭到一批小人的嫉妒与怨恨,再加上他天性孤僻,所以他的一生都是寂寞的。正因如此,这位可怜的天才只可用艺术工作来填补生活的空缺和心灵的空虚。他把一生都献给了艺术,亦或许,他正是为了艺术而生。即使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他依然在思考着自己的艺术作品。纵然上帝再嫉妒这位天才,他也依旧我行我素,不在意他人的看法,执着地为着心中的梦想和信念,每一秒,每一桢,都在为之而奋斗。他的一生,是如此悲痛,又是如此幸福。悲痛的是他活错了年代,在那个年代中,几乎无人可真正理解他,幸福的是他即使在无人赏识的时代里,也依然完成了梦想,依然没有被时代的世俗而沾染。或许对他来说,在艺术中死亡,才是最好的结局。他不必再担心自己的经济,不必再为了家庭而工作,也不会再听到别人对他的打压。他达到了他愿望的目标,他从时间中超脱了。米开朗琪罗,这位执着而又孤独的天才,将他的一生都奉献给了艺术,用他那天赐的智慧雕成了一个理想的世界。他屹立在文艺复兴的意大利,也屹立在了每个人的心中。是啊!对于这位孤傲的天才来说,为了梦想而燃烧的生命是多么高尚与值得啊!是他告诉我:“不必为了时代的潮流、他人的赞赏而活,孤芳自赏的人,也是幸福的。”650字 读后感
-
米开朗基罗传读后感大家都见过石头。当石头握在手中时,指尖触的或是平滑或是粗糙,眼睛所见或黑或灰或白,但全身上下都透发着一种坚不可摧的力量。至于真正懂石头的,在这大千世界,又有几个呢?而米开朗基罗就是其中之一。在米开朗基罗八十多岁的生涯中,石头,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是与米开朗基罗密不可分的。石头可以说是他的朋友,亦甚至是伴侣,一生的伴侣。他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仍在工作,因为和石头一起是件让米开朗基罗快乐宽慰的事情。米开朗基罗的心,也像石头一样坚不可摧。他坚持当一名艺术家,即使父亲瞧不起;他坚持在人体中展现美,即使代价很大;他坚持铸自己不擅长的铜像,画自己不喜欢的圆顶,并尽力做到最好,即使那将他青春都搭上了;他坚持用质地最纯的大理石雕刻出最好效果,即使开采需要冒生命危险;他坚持去“管闲事”,让大教堂建造完美,即使会受人嫌弃;他坚持竭尽全力设计圣彼得大教堂穹顶,即使他可能看不到成品了……米开朗基罗说:“我的自尊心不允许一丁点儿的瑕疵。”原来,这就是米开朗基罗坚持的原因,他搭上一切、付上一切代价的原因!回想自己,有这种做到最好的精神吗?虽然并不需要“十全十美”,但尽力做到最好就是真正的完美。当自己挥洒汗水,攀上一个新高峰的时候,那种成就感与喜悦真的是发自内心的!让我们学习米开朗基罗,发现一下新的自己,用一块一块真正完美的石头,铺出一条自己不留任何遗憾的人生路!550字 读后感
-
米开朗琪罗感动了我意大利的历史上有这样一位雕塑家,他一生流传的作品不多,可件件都是价值连城,当你看到这些作品时,你会感受到一股跨越时空的伟大力量,这个艺术家就是米开朗琪罗。米开朗琪罗自幼丧母,一生坎坷,父亲的执拗,寄人篱下的不堪,好友的背叛,对手的谗言,统治者的压迫,所谓教皇的欺凌……一切一切都要是这个天才濒临绝境。但他却以顽强不屈的生命力,以一个斗争者征服者的姿态,实现了他的梦想。为了自己热爱的事业,他经历了太多难以承受的苦难,悲惨的遭遇,内心的惶恐,贯穿了他的灵魂。并非每个人都能登上生活的高峰,但如果不去奋斗,就一定不会有所收获。250字 初一 读后感
-
普罗米修斯读后感一个真正的英雄,要有正义感,不畏强暴、勇于牺牲、为人类造福的决心和勇气的精神。我读了《普罗米修斯》这篇课文,深受感悟。这篇课文是一个神话故事,本文的大意是普罗米修斯为了解除人类没有火种的悲惨情景,不得不触犯天规,勇敢地拿取天火,造福人类,而自己却因为盗取天火种遭受了惨酷的惩罚,但是,他并没有屈服,后来被大力神赫拉克勒斯所救,重获自由。这篇课文使我受到了很大的启发,普罗米修斯很勇敢,他为造福人类不惜牺牲一切,却忍受着宙斯的惩罚,无论谁怎么劝解他也不屈服。这篇文章告诉我一个道理:无论遇到任何困难,都不能退缩,强权面前绝不低头,要有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同时也感受到宙斯的冷酷无情,心狠手辣。他不配作众神的首领,他太霸道、太残忍。平时我们遇到困难,可是有的人可能会放弃,有的人会坚持不懈,结局一定是不一样的。就像上次老师给我们留了《一张旧照片》的作文,我回家写了一遍,到了老师那儿不通过,我不明白为什么?回家修改后,自己觉得已经很好了,可是交给老师后还是没有通过,我非常不高兴,心想:这个老师怎么这么严格呢?我上课那么认真,还认真记笔记,为什么还是不行?于是,我把作文往旁边一扔,心想:我不写了。到了周五,老师又讲了一遍,我才明白要怎么改,原来我自己以前的思路就是错的,这次修改起来就容易多了。通过这次作文修改,我真正领悟到遇到困难,不能轻言放弃,要坚持到底,才能取得胜利。在生活中,不管遇到什么困难,都要勇敢面对,不能轻易放弃,不能退缩,不要害怕,不能屈服,要做一个勇敢不认输,迎难而上的好孩子。600字 读后感
-
《罗亭》读后感看完罗亭后,心里久久萦绕一股难以言喻的悲伤感触,也许就是小说中男女主人公凄美抑郁的结局而带来的丝丝的忧伤..一段即将呈现光明的纯洁爱情却因为彼此间命运的不得已而悄然无奈的消逝,爱情因此深埋海底之渊。可是,最令人心痛哀婉的却是这份深沉明镜的爱情不会因为封沉海底促使两个相爱之人减轻丝毫的痛苦,而是更加的令人黯然神伤。横亘在他们间的爱其实没有消褪而只是因为命运所迫向了心灵的交流,从此忍受着天各一方的思念煎熬,借着往事回忆,借住星光点点传达给对方的遥远牵挂,一直到死的那一刻!这是多么残忍凄凉的经历,是怎样一道深陷的伤疤划在恋人们的心里,刻骨铭心……罗亭,颀长的身材,天赋才情,学识深厚,却因为怯懦在他生命最为华美的时段未能闯出一番真正轰轰烈烈的事业,而把宝贵的时光耗费在与人高谈阔论上……空有一腔热血……他雄辩直爽,思维敏捷,在谈论起国家大志、民生疾苦乃至哲学人伦时是那么的激情洋溢,热血沸腾,豪情壮志,可待到要行动时却畏缩彷徨,言行举止判若两人……不能不让人一声叹息……幸运的是,罗亭最后终于勇敢地踏上了一条光辉的革命道路,为了伟大的事业献出了生命,生命因此得到升华……然而,他的爱也因为他的应声倒下永远凄婉而悲凉的随风散去,无迹寻觅……他最初的软弱使他的情人娜塔莉亚愤然决然地离他而去。这是他最最痛惜却无法挽回的美好,深深留下烙印。在他后半生奔波忙碌之余,受尽磨难之际,留存他心中的那份唯一且最真挚的爱从未消淡过,而是至始至终深嵌心间。那份爱的遗憾一直伴随着他进入了天堂……600字 初一 读后感
-
拿破仑传读后感1769年8月15日,拿破仑出生于科西嘉岛的一个意大利没落的家族中,在他出生不久前,热那亚把本来就不属于自己的科西嘉出售给法国,拿破仑10岁便进入了军校学习,那时的拿破仑是一个特别孤僻的男孩,他从不喜欢跟别人说话,也不讨人喜欢,他既没有任何朋友,也没有任何知己,他总是一个人躲进图书馆看书,他如饥似渴地阅读和研究科西嘉的历史地理,他对伏尔泰、卢梭关于科西嘉的书特别感兴趣。他暗暗下定决心,有朝一日他要与保利携手合作,解放科西嘉,尽全力整治这些法国人。但他后来却与保利发生了分歧,因为他支持法国制宪议会的决议,拥护法国的民主政体,并认为法国革命为科西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于是,他不在痛恨法国,后来反而成了法国的民族英雄。不久后,拿破仑的军事才能在对反法联盟战争中发挥的淋漓尽致,一场又一场的胜仗,使得拿破仑的声誉越来越大,当然,他对权利的欲望也越来越大,最后当上了法国第一执政,不久又变成了终身执政,在执政道路上可谓是一帆风顺,可是他对荣誉的渴望使得他必须不断发动对外战争,其中包括了对饿奥战争,对西班牙的不义之战,为了小小的利益而侵害西班牙的主权,后来陷于西班牙战争中不能自拔。拿破仑在战场上的指挥让人深感佩服,无论多少炮弹从他身边插身而过,无论多少战马倒下,他从不畏惧,毫无疑问,他是一位很伟大的军事家。但最后,他还是倒下了,我想他是被自己打败的,或者说是被自己好战的心打败的。他应该知道当时人们是多么渴望和平,他应该知道孤军深入俄国是多么危险的一件事,他也应该知道战线太长以及恶劣的天气都会对他的军队产生许多不利。但是,他还是没有停止战争的脚步。难道正如他所说的:“因为我是士兵出身的暴发户。一旦我不再强大并且不再受人敬畏,我的统治就完了。因此,我需要荣誉和光荣,我不能以一个被侮辱者的姿态出现在我的人民面前。我必须永远是伟大的、光荣的、受到人民称赞的。”这就是阶级的局限性。拿破仑拥有用不完的精力,特别是在战场上,他睡得特别少,每次总是在半夜三更醒来,然后投入工作。当他被流放到圣赫勒拿岛得时候,就已经注定了他不可能再回到法国从新战争了,1821年,伟大的军事家终于长眠了。我认为:这世上的一切都借希望而完成,农夫不会剥下一粒玉米,如果他不曾希望它长成种粒;单身汉不会娶妻,如果他不曾希望有孩子;商人也不会去工作,如果他不曾希望因此而有收益。900字 高中 读后感
-
岳飞传读后感我能行“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这是妈妈教我背的第一首词。记得那是在幼儿园的时候,妈妈告诉我这是民族英雄岳飞写的,在那时我就记住了岳飞这个名字。一年级时,妈妈带我去了岳王庙参观,让我进一步了解了岳飞。岳飞自幼丧父,岳母姚氏独自一人抚养他长大,希望他能成为国家的栋梁,用绣花针在他的背上刺下了“尽忠报国”这四个字。岳飞不负母望,率领着骁勇善战的岳家军,东征西讨,杀得金兵人仰马翻,节节败退,为大宋王朝立下了赫赫战功。从那时起,我就特别敬佩岳飞,经常和爸爸一起聊那段历史。没想到二年级的平安夜,圣诞老人给我送来的礼物竟是《岳飞传》,我爱不释手,反反复复看了好几遍。让我印象最深的是,在岳飞攻打金兵的一次战役中,金兵率领铁浮屠、拐子马向岳飞挑战,岳飞没有了解对方的战术,中了金兵的埋伏,结果5000将士丧命于阵中。岳飞面对敌人的围攻并没有退缩,他发现敌人的马都是马腿连在一起,只有马腿没有覆盖盔甲,他冷静地思考,想出了计策。当金兵故伎重演时,岳家军用钩镰枪去勾马腿,一匹倒,匹匹倒,金兵大乱阵脚,纷纷往外逃窜,他们自相踩踏,血流成河。岳飞大破敌军,以弱胜强,取得了重大的胜利。岳飞智勇双全,作战勇猛,宁折不弯,让我更加敬佩。在我国历史上,像岳飞这样的民族英雄还有很多,“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的于谦;“吾辈从军卫国,有死而已”的邓世昌;“匈奴未灭,何以为家”的霍去病;抗倭名将戚继光;收复台湾的郑成功;虎门销烟的林则徐……这些民族英雄在国家风雨飘摇的时候,不退缩,迎难而上,他们有着坚强的意志与坚定信念。想到我自己,遇到困难时,畏难情绪严重,“我不行”“我不会”“我做不到”“我不想做了”常常挂嘴边。说说每天的体锻吧!妈妈要求我单跳一分钟达到200个,我一口回绝:“我跳不到的。”在跳的过程中,渐渐地肚子痛了,手脚酸了,跳不动了,速度慢下来了,跳到一半就想停下来休息。仰卧起坐、坐位体前屈,也是常常做到一半就喊累,半途而废,有时还要发脾气。想想觉得好惭愧!我要改变自己,我要向岳飞这些民族英雄们学习,遇到困难勇往直前,告诉自己:“我能行!”900字 读后感
-
岳飞传读后感少年强,则国强莎士比亚说:“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读书能陶冶人的情操,给人知识和智慧。这个寒假,我读了很多书,其中《岳飞传》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小岳飞在贫寒的环境下努力习文练武、廉洁正直的精神深深地触动了我。岳飞从小失去父亲,和母亲寄人篱下。在没有纸和笔的情况下,聪明的小岳飞就让母亲用树枝在河沙上教他写字。当王员外请周侗教他儿子时,住在隔壁的岳飞每天用凳子垫脚,爬上墙头偷听周先生讲课。由于王员外的孩子很调皮而不愿学习,他们就把作业交给岳飞代写。后来岳飞在墙上题诗让周侗知道了真相,他就收下了岳飞这个徒弟。从此岳飞抓住机会,更加发奋图强。看看岳飞,想想自己,真是羞愧呀。我们有那么先进的学习工具,有那么优美的学习环境,还有那么优越的学习条件,比岳飞小时候好上几百倍甚至上千倍,坐在家里通过网络就能进行各种远程学习。但还是有些同学不珍惜,整天沉迷于电视剧、电子游戏,作业拖拖拉拉,简直是荒废学业。我虽然能做到认真学习,但有时妈妈让我练会儿书法,我总想稍稍偷懒一下,还会跟她讨价还价,少写一点也好。岳飞的故事,让我受益匪浅。岳飞不仅学习上非常出色,在武艺上也是一块大料。在周侗先生的悉心传授下,他还学会了使长枪拉大弓的高超本领,为他长大后成为一个有胆有识、文武双全的军事统帅打下了扎实的基础。上学期开始,我们每周都有一节拓展课程,有很多健身、娱乐项目供我们选择,如独轮车、跆拳道、篮球……让我们强身健体。我时常记得梁启超《少年中国说》中的一段话:“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所以我们在学习、运动上都要向岳飞学习,把握住每一次机会展示自己,比如一个读书的机会、学习的机会、比赛的机会等等,并始终不忘锻炼身体。回顾岳飞的一生:精忠报国。但他手里却没有几两银子,家中也是简陋平凡,作为岳家军统帅的他,生活得非常简朴。所以作为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我们,更应该珍惜生活,不能铺张浪费。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让我们牢记岳飞的勤奋努力、艰苦朴素,让它激励我们前进吧!900字 读后感
-
岳飞传读后感“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这首流芳百世的《满江红》,第一次让我领略到抗金英雄岳飞将军的豪情壮志。我心想:他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假期到来之际,我便迫不及待地翻开由浙江摄影出版社出版的《岳飞传》这本书,拿起它便津津有味地“品尝”了起来。翻开扉页,岳飞传三个字赫然映入眼帘。旁边为数不多的图片清爽简洁,细细品味,书中把各种人物刻画地淋漓尽致。十恶不赦的金军,臭名昭著的金兀术和秦桧;弃恶扬善的宋军,大义凛然的岳飞将军,一一呈现。而且书里面的每个章节中都配有精美绝伦的彩色插图,更加吸引了我的目光。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我也仿佛来到了那个动荡的年代,跟随岳飞将军一路走来,幕幕跌宕起伏,处处震撼人心。尤其当我读到《守忠义岳母刺字》这个章节,内心更加被深深触动了。岳飞的母亲为了让岳飞更忠于当时的朝廷,做个忠臣良将。用绣花针在岳飞的背上一针一针地刺下“精忠报国”四个大字。又反复涂上醋和墨,使它永不褪色。在这个过程中岳将军硬是没喊一声痛!这是何等英武!不禁让我深深地折服。也正是因为这个激励,岳飞将军越来越忠心耿耿。他用自己的聪明才干,带领岳家军打得侵犯我们的金军节节败退。可是,就是这样一位精忠报国的一代良将,眼看就要成功灭金军之时,却被朝廷的大奸臣秦桧夫妇和卑鄙无耻小人金军首领金兀术里应外合地不断诬陷,无耻地朝廷居然听信谗言以“十二金牌召岳飞”。将岳飞将军召回,诬告岳飞谋反并立即将其打入地牢,每天严刑拷打。最终,岳飞将军和他的的长子岳云受尽折磨,在杭州大理寺风波亭含冤遇害。看着眼前这一幕幕,我心中悲愤不已,恨不得能冲进其中,把这些奸佞小人杀得片甲不留。岳飞的一生虽然很短暂,但他的一生是光辉灿烂的一生,是令人愤慨的一生,是使人奋进的一生。今天我们只能感叹岳飞将军真是生不逢时,要是他在当今我们21世纪的新中国,必然会有一番作为,能给我们伟大的祖国发展做出巨大的贡献。读完这本书,让我更深刻地了解了抗金英雄岳飞将军传奇的一生。从书中让我明白了许多道理:一定珍惜现在这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面对困难和失败一定要坚持不懈地努力下去。要发奋学习、拼搏奋进,立志以最优异的成绩来报效祖国。900字 读后感
-
诺贝尔传读后感诺贝尔,瑞典人,19世纪的伟大科学家。他一生十分传奇,拥有无数的发明专利,同时也是一个实业家。而最广为人知的,是他对炸药的研究,以及诺贝尔奖他出生时就遇上父亲破产,生活十分艰苦。7岁时父亲又将家小留在故乡,到9岁时父亲工厂的生意兴隆,全家迁到俄国,这是生活才开始好转10岁父亲发明的鱼雷受到俄国政府的重视,同时这也更加加深了他对炸药的兴趣。17岁的他为研究化学,而留学美国,两年后回到俄国。20岁父亲获的俄皇颁授的奖牌。同时因积劳成疾而到德国的埃格温泉养病。父亲的成就是诺贝尔一生的动力1856年父亲的工厂陷入困境。因此他在25岁时前方伦敦,但在一年后破产了,他们又回到了德国。从30岁起,诺贝尔开始发明炸药。三十岁之前的穷苦,父亲的激励,不断的学习为他传奇的一生奠定了基础他拥有着科学家们共有的努力,对科学的执着以及牺牲奉献。因为研究炸药,许多人包括他的弟弟都由于事故而死,但他依然坚持了下来。为了尝试生产炸药,他甚至只能在海上成立“船上化工厂”。他的一生经历中充满着矛盾:他的目的是以改进采矿和道路修筑等和平时期工业,但他却看到炸药被用作战争武器以杀伤人类;他与人相处时兴致勃勃,但私下却郁郁寡欢;他认为“我不配成名,而且我也不爱成名”但他确实名誉世界的人。他为了科学付出了一生心血,又为了人类捐出巨款设立诺贝尔奖。他为后人留下的话中“生命,那是自然付给人类雕琢的宝石。”“人类从新发现中得到的好处总要比坏处多。”“我的理想是为人类过上更幸福的生活而发挥自己的作用。”“我看不出我应得到任何荣誉,我对此也没有兴趣。”是后人对科学执着追求中的动力与原则,也是对未来生活的追求与向往。人们称呼诺贝尔为“热爱和平的炸药大王”。他在科学研究上的研究与爱因斯坦有些相似。都是极度热爱和平的人道主义者,都厌恶战争,都热爱科学,也都更加的促进了战争。爱因斯坦在后半生中为人类的和平与慈善事业而奔走,诺贝尔则为人类的物理、化学、生理、医学、文学、和平在死后贡献了毕生积蓄。在我眼中诺贝尔成功源于他的好奇,他的不断反复研究,他的刻苦钻研书本知识,他无畏的探索未知与危险。他的成功,起源于对炸弹偶尔的一次好奇,成功于一生的钻研与努力。而诺贝尔留给我们的众多品质中,淡泊名利,为科学贡献一生而不为谋取半点私利人们值得借鉴一生的原则。900字 初二 应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