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的年味
我的家乡在岳阳,那里濒临洞庭湖。是一片鱼米之乡。更有我家乡特殊的年味—丰锅。
丰锅,顾名思义就是丰收后才能吃的一锅菜。做法也极其讲究,而且是一场盛宴!先是将水和排骨一起煮熟,等到水变得黄澄澄时,将其他“佐料”例如:腊肉,白菜,粉丝,胡萝卜等放入锅中,无需加其他的油盐,让它们互相交融直至煮熟后再端上桌,绝对让人垂涎三尺。
我老家还有个特殊的习惯就是:丰锅中的腊肉不能小于两厘米厚!寻常人可吃不惯这丰锅肉,因为实在是太厚。不过当地人很喜欢这样吃,我曾问过他们这个问题,他们的回答却让人很惊讶:“薄的肉太小了,那哪叫吃肉啊?根本没有大肉过瘾!”
我也这么觉得:的确,吃小片的肉哪有大块肉过瘾?吃大块肉才叫吃肉!
还有一种菜在我家乡也很出名,名字我已经不急得了,但是却很霸气:整整一个大碗,只装一个肘子,大到吓人。虽然我没吃过,但看起来好像很好吃。我觉得能吃完的都不是一般的厉害。
家乡的年味永远在我的心中占据别样的地位,不可或缺,我在哪都能见到家乡菜,可终究不是家乡菜:少了一份味道,也少了一份情怀。
或许我们每天都在品尝家乡的味道,其实吃上妈妈奶奶亲手做的菜就是家乡菜肴中最美味的菜肴!
年味
过年家人们都聚集在了一起,只是在欢声和笑语中有什么在远离了我们,是不是还少了些什么。
“出去放烟花吧!家里还有一些不要浪费了,还有不要老是玩手机。”“啊?我都多大了还玩那种东西?”我一脸无奈的看着爸爸,“虽然现在是过年让你玩下,但是老玩手机对眼睛不好,那你要不就还是去写作业吧。”“那我还是去放烟花吧。”说完我就拿起家里的烟花和打火机一溜烟的下楼了。
夜晚里的小区里冷冷清清的没有什么人在这里,似乎印象里这时候会有很多的小孩出来玩烟花,就算是自家没有买在一旁看着别人玩也是一种快乐,不过现在小孩都在家里玩游戏吧,不像我悲催的要下来放鞭炮。拿着打火机有点生疏的点燃一个烟花,“呲呲呲!”看起来像水池中间的喷泉一样向外面喷射烟花,越来越高不过我知道,这是要放完了,果然之前璀璨的烟火,现在就只留下了缕缕白烟消散在黑夜里。这些烟花我早已叫不上名了,只是还记得怎么放出来大概是什么样的,我记不得以前在一起发烟花的朋友们了,我也不记得多少年没下来放烟花了。
看着最后一个烟花“没意思。哎!还是上去玩游戏算了”站在门口,看着空空的门总感觉少了些什么?却又有点说不上,看向邻居家的门,噢!门上的福呢,拿出钥匙打开门,“爸,为什么门上没有贴福啊?”“啊!我都不记得了,你去贴上吧。”说完就递给我一个普普通通的“福”,我接过然后贴了上去,但我看着那门上的“福”却总是感觉好像还少了些什么。
以前的习俗并没有消失,而是我们忽略了这些习俗。或许当传说中的“年”再次出现在人们的视野里,人们就不会忽略这些习俗了。
相似题目
-
家乡的年味中国有56个民族,每个民族过年的习俗不一样,所以年味也不一样。我们河南也有自己过年的习俗。春节前几天,大家就开始备年货,比如瓜子、花生、糖、蔬菜、鸡鸭肉等等。所以啊,南向店一到过年人就特别多,挤都挤不动。超市的话就更急了。但是大家的脸上都洋溢着笑脸,因为马上就要——过年啦!除夕早上,天还没亮,爷爷奶奶就开始准备饭菜了(因为我们是中午吃团圆饭),切菜、炖肉、蒸排骨,煎蒸焖炸顿,各种做菜的方法都用上了。满屋的香味,可诱人了。在开饭前,爷爷现在神像前烧纸祭神,折求一家人平平安安。然后再放上饭、菜、肉。弄完之后才可以吃饭。一家人围坐在一起,边吃边扯家常,一片和睦的景象。在吃饭的时候,还要燃放烟花鞭炮。在晚上睡觉前,要把家里所有的灯都打开,到晚上十二点,也就是刚好第二天,新的一年的开始。就要燃放烟花,放完后才可以睡觉。初一早上,孩子们早早起床,穿上新衣,准备和爸拜年,妈妈就留在家里,因为也有人到你那儿拜年啊。初一和初二一般都是附近的邻居朋友拜年,后几天就去亲人家拜年,吃饭。拜年对于小孩子来说,最高兴不过了,可以领红包,吃好吃的,玩好玩的。男孩子们就喜欢买烟花爆竹,女生就喜欢买扎头发的,或者洋娃娃。可以高兴好几天了。河南人的过年挺有年味的,但可能是时代的变化,年味比以前淡了很多。希望我们一些特有的习俗继续传承下去,这样年味就会更浓了。550字 初二
-
家乡的年味今天就是除夕了,家家户户开始贴对联,贴福字。我们家也不例外,准备着过喜气洋洋的春节。不一会儿,就到吃年夜饭的时间了。奶奶和家人们,烧饭的烧饭,炒菜的炒菜,忙得不可开交。过了一会儿,奶奶把香喷喷的菜端上来,有酸菜鱼,猪蹄,饺子,各种各样的菜,使我们迫不及待把它吃掉。接着,爸爸拿着手机,大声喊:“拍全家福了!”我们便都对着镜头,咧开嘴笑了笑,等爸爸拍好了,我们便开吃了。香喷喷的饭菜让人垂涎欲滴,禁不住就夹一口吞下去。美味佳肴让人闻着总感觉是特有的家乡的年味。大年初一,当新年的钟声敲响的那一刻,家家户户燃起了烟花,放起了鞭炮。这家放完那家放,真是热闹。爷爷也点燃了鞭炮和烟花,那铿锵有力的旋律开始演奏起来……清晨,随着鞭炮声的平息,心里想得到压岁钱的愿望愈来愈高了。妹妹忍不住,起先跑到我房间,用她那天真可爱的腔调对我的妈妈和我的爸爸说:“祝婶婶、叔叔新年快乐,身体健康,吉祥如意。”随即,我爸爸妈妈对着她笑了笑,立刻把各自的红包塞到妹妹怀里。我们便都起来,小孩子给长辈说祝福语,长辈给小孩子红包,顿时,屋里沸腾起来。给屋里的长辈拜完年,我们穿上新衣服,蹦蹦跳跳地到亲戚家去拜年了。我们去了舅公家,我对舅公说:“祝舅公新春吉祥,长生不老。”接着,对舅公笑了笑,只见舅公也朝我笑了笑,把红包塞到了我怀里。我又走过去对舅婆说:“祝舅婆狗年旺旺旺。”手里又被舅婆塞了一个红包,领完红包后,我们高兴得不得了,激动地回了家。家乡的年味可真浓呀!600字 四年级
-
家乡的年味年年有鱼庆新岁,岁岁平安贺吉祥。过年啦!家家户户粘贴对联,迎春接福,欢聚团年;大街小巷张灯结彩,礼花齐放,鞭炮齐鸣。我的家乡万古镇,好一片喜气洋洋的新年新气象。每逢春节,我都要回老家过年,这里有清代传承下来的,老百姓珍爱的“鲤鱼灯舞”。民间工匠用材料把鲤鱼灯扎得精美绝伦,色彩鲜艳夺目:红不红,黄不黄,蓝不蓝,绿不绿。鱼灯亮相暖眼:大不大,小不小;长不长,短不短;肥不肥,瘦不瘦。条条鱼灯身上,用金色有光纸剪贴的鱼鳞,在阳光下闪闪发亮,增添了节日的气氛。大年初一,荷花灯簇拥一群鲤鱼灯,紧跟响彻云宵的锁呐吹奏,领头向前,锣鼓喧天的川锣套打,追尾殿后,浩浩荡荡地沿街游行。鞭炮噼里啪啦恭迎鱼队,红包源源不断接获喜钱。这支“鱼灯舞队”给万古镇人民拜年,祝乡亲人寿年丰,贺店铺生意兴隆。它有着地道民俗味,浓浓乡土情,吸引广大乡亲们,不约而同地从四面八方涌来围观。我奋力钻进人群,只见一位老艺人精神抖擞地挥舞彩棒,彩棒顶端的宝球在空中舞动。顿时群鱼戏珠,龙飞凤舞,上下翻腾。有位老街坊观得眉开眼笑,比手划脚道:“这位传承人,参加过全国汇演,为周总理、朱德等老一辈国家领导人,表演‘鲤鱼抢宝’节目呢!”看!“鲤鱼灯舞”表演得栩栩如生,一会儿舞姿翩翩,跃过龙门;一会儿摇头摆尾,嬉戏莲叶间。那精彩场面,让我大饱眼福,情不自禁地诵起《江南》这首古诗:“江南可采莲……”观看“鲤鱼灯舞”时,广场上人声鼎沸,热闹非凡。“牛!牛!必须点赞。”男女老少赞不绝口地竖起大拇指,“发到朋友圈”。年味乡村润,蟠桃献寿星。举杯欣喜宴,鱼跃上荧屏。大地回春,喜气盈门,乡居生活丰富多彩,新农村到处呈现一派欣欣向荣的新面貌。大年初二,乡民们开始热热闹闹摆桌席,高高兴兴办喜酒,开开心心赴盛宴。“鲤鱼灯舞”活蹦乱跳到田间院坝,祝寿星:福如东海、寿比南山,贺新婚:男帅女美、花好月圆,送千家万户新年礼物——年年有余〈鱼〉。“万古鲤鱼灯舞”它在庆祝重庆直辖开幕式上闪亮登场,它参加国庆60周年天安门游行盛典,它参加庆香港回归文艺汇演,它是家乡的经典传统文化,被重庆市命名为“鲤鱼灯舞之乡”——我骄傲!我自豪!800字 初三
-
家乡的年味在乡下过年,比在城里更有趣,为什么呢?接下来就让我给大家介绍一下吧。今年春节前夕,爸爸妈妈早早地把我带回了农村老家,着实让我体味了一把跟城里与众不同的年味。奶奶带我去了一趟新农村广场,那里真是热闹啊!广场四周摆满了琳琅满目的商品、美味可口的小吃、各式各样的玩具、还有可爱调皮的小动物们。我们随着拥挤的人流边走边看,真是目不睱接。突然,前方有个摊位前挤满了人,我费了好大的劲挤了进去,原来是套圈游戏。但是你们知道套的是什么吗?——是嘎嘎叫的大白鹅!这真稀奇啊!我也买了几个套圈,真希望在我套圈时大白鹅能配合我的动作,如果我投的圈向左偏,大白鹅的头也向左边靠靠那该多好!可五个圈都套完了,大白鹅一点都不配合,甚至还躲了两下,它不想和我一起回家。“咚呛、咚呛……”我又被不远处一片锣鼓声吸引了过去。远远看见了两条威风凛凛的大金龙伴着一颗大龙珠在人群中上下飞舞,原来是双龙戏珠啊!走近一看,可热闹了!还有两头可爱的大眼睛红狮子,正摇头晃脑地给人们鞠躬拜年,后面还跟着一队穿着红红绿绿亮丽衣服、头上带着大红花的奶奶们,她们划着旱船、挑着花担、走着欢乐的秧歌步,最后面还跟着憨态可掬的猪八戒背着漂亮的媳妇呢!大家连连叫好,人群都沸腾了!乡村的年味可真浓啊!小伙伴们都来乡村过年吧!500字 五年级
-
家乡的年味在中国人的眼里,在流淌的五千年岁月光景中,意义最大也最隆重的大概也就是除夕一晚春节一天罢了。于我而言,它没有清明“路上行人欲断”的凄凉,没有重阳“遍插茱萸少一人”的落寞,没有中秋“人有悲欢离合”的无奈亦没有端午伤感汩罗屈原的萧索。这天的大雪是丰年的遇兆,也是万物复苏的过渡,“年”这个字,在每个有牵挂的人那里,都是一份深情的寄托一份深重的家书。在南方这个常年氤氲的小镇,每到大雪纷飞的时候,都是人们最开心的时候,而在我不多的记忆中,这种发自肺腑,也最自然的快乐,是从腊月二十四,也就是从小年开始的。我的故乡是一个安静的小村子,可一到小年,我就能在街角巷尾看见每家每户准备的吃食,馋嘴的小毛头常会小步走上去,偷偷的拿几块油酥糖送到嘴中,而看见的大人也一改素日严肃的面孔,像个孩子一般向路上的行人或偷吃的小阿毛讨要几句祝福吉祥的话。因为在这一天,大人是不能发火的。否则是不会消灾的。腊月二十四,大人会从早忙到晚,不单单清扫家中的垢还要做松脆的油酥糖。听老一辈讲呀,做这糖呀,就是为了让农户家要上天祈玉帝的灶王多说好话,不多生事,保佑家中事事顺利的。所以呀,这满浸糖香的街道怎能不吸引不更事的小毛孩童呢?过了小年,再些个日子,便是除夕,街道上依次摆起了“年铺”,差不多就是让你买一副大红联,然后小贩便给你写几张“福”字的小摊,小时候一到开摊,我便会兴奋的托着爷爷去买,每次拿到尚未干透且透着油墨香的字我都能有一种极致的满足,每到将大红联亲手挂在门上,然后被爷爷抱起的和他面对面一直“噶噶噶”笑的我,就连到如今回忆都是幸福的画面。可惜这样的摊子三五年后也就相继不摆了,而我也在反复的光景中长大,以至于到现在,我都对那时那地的快乐念念不忘,而没能再见那个小摊也成为了我的一个遗憾。除去这种心爱之物遗失的难过,除夕的精彩依是难忘的。除夕傍晚,吃饭前,大人们都要到院子里放几串鞭炮,有些讲究的人,家还会专门请一些锣队鼓队的到家门口敲,彼时,万人空巷,爆竹的响声接连不断,而在家中,老人们早已生好火炉,做好佳肴,就等着儿女上坐,互相赠予压岁包,唠唠家常了﹍﹍除夕是要守更的,所以到了零点,全村的人便放起了烟火,齐刷刷的满满一片,亮的宛如白天,最后的烟火一放,除夕也就是旧年也算是过完了。接下来便是春节。在我的故乡,春节是要早起上香的,每年春节,我们家都会举家出动,清早便去庙宇的,小时候上完香后寺里的一碗热腾腾的素面总会激起我无尽的虔诚,所以之后便遇人所奉上的诚挚的“谢谢“大概便是从那时形成的。过了元宵便也过完了年,所以每个人对元宵日子都怀有一种特殊珍重,都小心翼翼的格外重视的过。故乡小村不像北方,在正月的时节都会办庙会,我们过元宵的方式很简单:请戏班,舞板凳龙。戏班是从上午一直演到下午的,村中的老人和小孩都会拿着一把凳子准时候着戏子出场听他们唱尽人生,演完百态,咿呀一番。有时看得饿了还会花上那么些零钱,去流动车那儿买些零嘴烧些元宵﹍﹍到晚上七、八点,舞龙队便出来了,那时候全村人都会出来,拥挤的小道小巷早已挤得水泄不通,倘若你不早些出来占位置,很有可能只能听见舞龙队的吆喝而不见龙尾龙头。元宵一过这年也结束了,从外地回来的儿女孩子也渐渐归去,小村子又恢复往日平静,人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屋子不再整夜的通明,巷子也不会飘出油酥糖的香味。冬一过,春便归暖,南归的新燕逐起了春泥,不知名的人家筑起了新巢,新日初升,融化了檐角积雪抖落了三尺冰凌,红联依旧,情感仍浓,过了一个念想,又迎来一个念想,在反复如常的年月里,瞥见一眼门户上的年画,锦绣如织,简净悠长﹍﹍唯念“青枝绿叶果儿长,辛辣廿甜任人尝”。1200字以上 初二
相关推荐
-
家乡年味家乡的年味,是最为浓厚的,也是最让人怀念的。家乡的年味是一种独特的味道承载着厚重文怀底蕴的味道!小时候最盼望的就是过年。那奶奶亲手包的饺子,那红红火火的新衣服,那五花八门的爆竹,那让人满心欢喜的甜言蜜语。可如今都不复存在了。随着我一步步长大,如今的我不是等着新衣服给我穿,而是一本本新的作业本给我做。年味也越来越淡薄,直到那年。我回到家乡有一段时间了,但我一直埋头在作业中。春节到了,我终于能休息一天了。当我趴在窗前,看着外面,我貌似看到了年的一角。在马路上,来来往往的车子,有的是崭新的豪华轿车,有的是一辆破损的摩托车,后面还拖着一些不忍直视的衣服。但他并没有感到羞愧,相反他面带笑容,眼里充满期待。顿时我领悟到“有钱没钱,回家过年”。在家中,奶奶也开始忙碌起来,剁饺馅,炒瓜子,杀公鸡,扫房梁,洗衣服。爸爸妈妈没闲着,他们买鞭炮,买糖果,买着各种各样的年货。虽说“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可是现在国家政府到处禁止放炮竹,导致让年味缺了一种味道。但是,小朋友们却不甘心,拿着·自己的压岁钱偷偷的买炮竹,又偷偷的放炮竹。这又给年味添加一种神秘的味道。在除夕之夜,家家灯火相照,一家团聚。全家坐在一起,吃着年夜饭,有说有笑,但也不缺乏“低头族,”吃完年夜饭,一加坐在一起看春晚。这一天,许多人会守岁。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一声钟响,“过年了,新年好,恭喜发财!”这样的声音起此彼伏,即使没有炮竹的声响,却也有哪班热闹。如今,年味越来越淡,这个中国最具特色,最为重要的节日不应该如此淡薄,我希望那独有的年味能够再次散发出那味道。650字 初二
-
家乡的年味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题记时间飞逝,转眼间一年又在我的笔尖流过,迎来了今年的春节,瞧!外面正在放烟花呢!我们一家人坐在电视机前,吃着年夜饭。外面的烟花好似非常欢喜,仿佛也在庆祝这喜气洋洋的年呢!可是,空气中却有一丝淡淡忧郁,使得我无法安心享用。望着窗外那一轮皎洁的明月,心仿佛也跟着那一缕幽光回到了过去,回到了那个生我养我的地方。“丫头,快!快来帮忙!”一声呼喊传来,打破了我的呆愣。“哦!好!我马上就来!”原来是老妈找我帮忙包饺子,于是,我便赶忙去到了她那里,我们一大家子说说笑笑,很快便做好了年夜饭,接着,便是放烟花。这可谓是孩子们最喜欢的一件事了。屋外的天空一时一片漆黑,此时,已有非常多人聚集到了一块儿,看样子大部分是孩子们的父母,有说有笑的扎堆聊天,无比火热。此时,只见一个八九岁的男孩子拿着一筒烟花放在了前面的空地上。又跑回父母那里拿了火柴,滋啦——一声,一束美丽的小火苗燃了起来。随即,他跑到了放置烟花的地方,火苗一碰那绳儿,便飞快地燃烧了起来。“啪!”烟花升空,爆了。远离的烟花炸出了美丽的图案。瞬间,所有人的注意力又被那样她所吸引,小孩子更是高兴的拍手叫好。我也无比开心,笑得合不拢嘴。这时,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放起了烟花,天空顿时亮如白昼,我也加入了放烟花的行列……“干嘛呢!太晚了,该睡觉了。”一旁的老妈叫住了我,我立马清醒了。“嗯……哦!知道了。”我应和着,心想:以后怕是再也见不到这样的视觉盛宴了…虽说年还是这个年,可人再也没有以前的多,没有以前的热闹了。不过,安于现状,才是最好的选择。哎!还是很怀念家长的年味啊!650字 初二
-
家乡味家乡的味道我从未停止过追随。最让我怀念的是奶奶亲手做的炸酱面,这才是让我魂牵梦绕的味道。忆起儿时每每回到远在村中的家乡,我都会和村里的小哥哥们捉蛐蛐、拔野菜,滚得满身是土。中午时分,回到大院门口,香气扑鼻,奶奶在院子里用大铁锅炒着炸酱。我总是跑到跟前昂着头,张着嘴问奶奶要肉吃,肉汁在锅中咕嘟咕嘟的冒着泡泡,香味萦绕着整个院子。炒完炸酱的大锅还要煮面,前一夜醒好的面派上了用场。雪白的大面团被奶奶用两只大手反复揉搓,还时不时往面团上撒一把白面粉,和电视上大师傅的动作一模一样,十分协调。拉面在当地又叫扯面,顾名思义,就是把切好的面条在案板上拉扯均匀。奶奶的动作极快,只见她手捏面条两端,在案板上下甩动,轻轻拉扯,还没等我看清楚,根根细如发丝的拉面已经下锅了。一碗碗香气逼人、色泽丰富的炸酱面出锅了,棕色的肉馅,黄色的土豆块,红色的萝卜丁,可谓是一件“艺术品”再随着淋油时发出的呲呲声和一把葱花的撒下,刹时让人垂涎欲滴。家中的男男女女,老老少少,都搬着马扎到院子里来了。男人们蹲在台阶上抱着城市里买不下的大碗风卷残云,就连晚辈的小伙子小姑娘都端着比脸还大的沉甸甸的大瓷碗狼吞虎咽,我也坐在其中。“哧溜”声刹时间传遍整个村子,看着一派情景,一旁的奶奶拍拍手上的面粉,欣慰地笑了……就是这般一把小马扎坐在大院的朴实,才是舌尖最难忘的感觉,才是对故乡难以割舍的思念。550字 初二
-
家乡味家乡味是大铁锅里炒出的饭菜的香味。黄昏时分,池塘边、小山坡上,家家户户的烟囱里都冒出来白烟,有时候会有些发灰,如同水墨在洗净的天空上勾勒出淡淡的线条。一走进厨房,大锅里翻炒着菜,香味总会让我肚子咕咕直叫。五颜六色的食材在锅里跳跃着,仿佛是害怕自己被烫到而跳着脚。锅里还冒着点点火星,如同夜空中的火焰般璀璨发光。厨房里当然还会有呛人的浓烟味。姑姑总是端着板凳,坐在灶台后,一面添着柴火,一面与我们聊天。香味与烟味混杂在一起,让我一边流着泪一边仔细嗅着各种菜的香,既满足却又难以忍受。可每当菜端上桌,一股温暖的香味扑鼻而来,只让人心生对家的眷念。250字 初二 叙事
-
家乡味放眼望去,在这片热土上即将开始的是恢弘盛大的鼓子秧歌,他们将带给我们一段气势磅礴、热血沸腾而富有家乡味的历史回眸……鼓子秧歌是一种最初起源于商河的民间舞蹈。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传说起源于民间的抗洪斗争,黄河支流流经商河县,到了雨季黄河决堤,洪水泛滥,黄河岸边的百姓为了生存,群起抗击洪险。情不自禁地拿起锅、碗、瓢、勺、棍棒等随手用具,聚集在一起载歌载舞,祈求上苍能够赐福,这便是鼓子秧歌的雏形。今年春节,我在老家便看了场鼓子秧歌表演。“咚咚-——咚咚”,耳边传来阵阵铿锵有力的鼓声,一位老者,虽年过花甲,须发皆白,可依旧精神矍铄,神情坚定。你看他手执鼓槌有节奏地敲击着大鼓,沉浸在密密麻麻的鼓声中。很快,演员们正式登场,打头的是“丁伞”,他头戴老生帽,一袭白衣,白须飘飘,左手执伞,右手握牛胯骨。看似笨重的伞在他手里上下翻飞,轻盈无比。只见他们弓着腿,脚下踏着鼓点,按照有规律的路线舞动,脚下扬起的尘土,使他们象是一位位身经百战的将军,在万军中厮杀。我还沉浸在其中,唰的一个转身,丁伞闪进了队尾。一排排小鼓队员排山倒海般涌来。他们一身红装,手持小鼓,脚步轻巧,飒爽英姿。一排排、一列列,整齐划一,时而一字长蛇阵、时而铁桶阵,训练有素,喊着口号,声震四方。我仔细看去,这其中有不少五六十岁的老人,还有年轻的小媳妇、大姑娘,其中还有带着眼镜的少年,都是土生土长的家乡人!看着这一场气势磅礴的鼓子秧歌,仿佛把我带到了鼓子秧歌诞生的那个遥远的时代。如今的鼓子秧歌是家乡春节不可或缺的一项民间文化活动,是商河的一个靓丽的文化名片,存放在每一个家乡人的心中。看着鼓子秧歌,我深深感受到了浓浓的家乡味,那是一种质朴、豪放、乐观的精神。我爱家乡,我爱这一片洋溢着浓浓家乡味的土地!700字 初二
-
家乡的年味过年了,人们纷纷回家过年,新闻上也有说春晚的事了。我回到了奶奶家,奶奶家的年味越来越浓了。除夕傍晚,我们开始放鞭炮。传说叫“年”的怪兽最害怕的是巨响和红色。于是人们燃放烟花爆竹驱逐年。鞭炮声音很大,噼里啪啦的。我们捂着耳朵观看这个热闹的景象。然后趁着天还没黑,贴春联。上联:人逢治世居栖稳;下联:运际阳春气象生。横批:家庭幸福。接着就是过年的惯例——看春晚。有老面孔,也有新面孔。一个个小品,我最印象深刻的是蔡明和潘长江演的《车站奇遇》,故事大概是这样的:一个大妈的女儿过年加班不能回家,她就准备在12点前去他女儿的公司给她一个惊喜,她去搭车,与司机发生了一系列搞笑的东西,却没能在12点去他女儿那,后来她发现司机的儿子也是五年没回来了,他就准备陪司机过年,后来他儿子回来了,他们两家就一起过年去了。过年还要放炮。表姐买了一盒“烟雾弹”,点着后不会发响,只会喷烟雾。因此怕响声的表弟总算找到了适合他玩的。最重要的是两盒大烟花。12点了,四周的烟花都放上了天,很漂亮。我们全出去观看放烟花。我们也该点了。表哥和大爸爸点完,一个个烟花在漆黑的夜幕上绽放,连同附近的烟花,将世界照得如同白昼。在家乡过年很热闹,家乡的年味很浓。450字 初一 记叙文
-
年味过年了!家家户户都热热闹闹的,每一个人都在忙着准备年货,此时我的心情非常兴奋。随着我兴奋,四处响起了各种各样的鞭炮声。这几天我冲充分体验了年的“味道”。大年三十早上,我们都早早的起来了,爸爸妈妈忙来忙去,从柜子上面拿了一副对联,我问妈妈为什么每一年都要换新对联呢?妈妈对我说因为每一年都要“喜新厌旧”呀!后来我认认真真的将对联读了一遍,上联是“春来花开福满门”,下联是“泰连常临通富路”,横联是“喜迎新春”。下午我们和爷爷一起去坡子街逛了庙会,到处都是人山人海,非常的喜庆。庙会逛玩完了之后,我们大家都去了伯伯家吃年夜饭,伯伯做的饺子可是一流的,才上桌的饺子就被人们抢光了。放烟花是每个小孩最喜欢做的事,我们会粘在大人身边求他们买烟花,放的烟花可漂亮了,有一种烟花像喷泉似的,很多漂亮的“星星”都撒出来,象再下流星雨一样。新年的钟声敲响了,一束束烟花直冲云霄,在天空中绽放开来。到了大年初一,我们每一个人都去了祖先的坟墓上去拜年,保佑我们一生一世平平安安。这就是我们家的年味,这一年一定是幸福圆满的,在这里我祝大家家庭美满,万事如意平平安安,特别是要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450字 六年级
-
年味新年到,新年到,万家灯火通明,各地的年俗多种多样。我的家乡的年俗也不少。我的家乡在湘乡,景色怡人,家家户户都与邻里有好的关系。自然年俗也是多种多样。舞龙、杀年猪、祭祖先的。在这里我一一讲解。舞龙的习俗是一年1度的。舞龙队伍里有大人和小孩儿,过程中还要有乐器合奏。家家都要舞,队伍来的时候还需要放烟花,同样,走的时候也要放烟花。这个习俗可能是恳求风调雨顺。今天,舞龙的队伍,又到我们家里来了,金色的龙在人们的掌控下,张牙舞爪,一会儿朝天,一会儿朝地,一会做出翻转动作。还要到我们里屋里面来。每年的舞龙都是很壮烈的。不说人,就说烟花爆竹吧!烟花放完了以后,走在上面就像走红毯一样。红色象征着吉利,所以放完了烟花以后要等许久才能把烟花烧掉。人还要在上面踩一踩象征着大吉大利!午饭时少不了有猪脚,吃猪脚代表着拿钱手,炖烂的猪脚撒上了鲜红的剁辣椒,淋上汤汁,别提多美味了。每年还要上一次祖先的坟山,恳求保佑我们的学习,事业,安全的。还有就是给祖先的坟上清理过去的杂草。给他们烧纸,放炮,烧香等。这就是我的家乡年俗与年味。450字 五年级
-
年味寒假中许多时间我都马马虎虎的虚度,唯有过年那几天,身边的年味也越来越重了。天刚亮,家家户户都忙着贴对联。爸爸踩着凳子,手里拿着胶布,小心翼翼的对着墙壁比划,我们则身为指挥官。“歪了往左斜”、“过去点”。贴好后,我们跟奶奶在家里祭祖,希望能够保佑在新的一年里,一家老小平平安安,大吉大利。厨房里手巧的妇女们,各显神通。屋外调皮的孩子正在放鞭炮,乐不可支,那笑声围绕整个房子回荡。车道上车子来来往往,都赶着买年货回家过年,给家人一个惊喜。饺子是我家缺一不可的食物,那肥中带瘦的馅,加上些水,那位让人口水流下三千尺。在馅中加入些萝卜、香菇,那滋味无法用语言来形容,蒸煮完后香味那真是扑鼻而来。一碗醋,让饺子更传神了,饺子上的醋一咬开饺子又会有一股汁混着醋一起流入口腔,让人回味无穷。过年我们通常在前一天守岁,不能睡觉,已有几分期待过年的味道。目的是在新的一年里能万事如意,用诗来说就是,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正月初一,大人们早已准备好过年时用的年货。过年的主要目的就是一家团聚,吃团圆饭不能说脏话,不吉利的话,要说好话。年味,顾名思义,当然必须在过年时,只在过年才能享受这种别有风趣的味道。450字 初一
-
年味什么是年味?是那硝烟中弥漫着的幸福味道、是年夜饭里团圆的美味、是二十年始终坚守在电视机前看春晚的乐趣……每一次过年都要提前筹备,与父母挑选自己喜欢的食物和大家喜欢的食物和果子。每一次我们都是满载而归而妈妈却总是嚷嚷着感觉少了什么。过年的前两天天就更不要消停了,与父母和哥哥姐姐们进行大扫除、摆年货、贴春联和福字……我们会选一个艳阳高照的天,把家里的许多东西都拿来晒一晒,把家里从里到外都收拾打扫一遍,拖地啊、擦窗户啊、洗窗帘啊……而奶奶就开始做我们过年爱吃的食物比如饺子、肉丸、烤肉等等……而过年的时候变得轻松了许多,一家人在一起叨叨家常聊聊天,除夕夜吃团圆饭看看春晚,玩玩烟花一家人在一起无比的幸福。而一到大年初一便是孩子们最喜欢的日子了。他们会穿上缠着父母好久才买的新衣,还可以领自己的大红包。一家家的串门,与已故的祖先们,还有长辈们拜个早年。而初二开始变的有趣了,许多人会扮演财神来到你家,我们那还有舞龙的会来你家表演,祈祷新的一年风调雨顺,家人们平平安安还有财运滚滚。年少不了一些工序,而这些传统的礼节将年推向了一个高潮,使它变得有趣而充满着幸福的味道。450字 初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