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梦猪
如最近,我也做了一个梦。梦见一只猪。于是,我开始想,要是两千年前,庄子梦见的不是一只蝶,而是一只猪,可能情况又不一样。
那个梦是这样的:我独自一人走在大街上。突然跑来一只猪。吓得我四处逃蹿。我停下来,对他说:“你干嘛,我又没惹你。”于是,它说:“对不起,我跑得太急了,哪里知道你会跟着我跑。对不起,对不起。”它连声说对不起。
也许是我的心太好了。说:“没事。”正当我原谅它的时候。它又得寸近尺的说:“大哥,你有没有钱啊。”我当然说没有啦。
可它说:“没事,我不介意。只要你把你的衣服借我穿一下嘛。”我不觉吃了一惊。一只猪为什么问我要衣服穿啊!这令我更是费解。说:“你是一头猪啊,你怎么要我的衣服穿啊。”它说:“废话,你们人都要穿衣吃饭,我们猪都不行吗?你这个人真抠门儿。”
“哎呦。你还跟我翻脸不成。”我顺手挽起衣袖。它见况不对,转身就跑。我拼命地追。它拼命地跑。它跑到一个墙角,已经精疲力尽了,它又突然跪下来对我说:“大哥,饶了我吧!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我突然意识到:我从一个人,怎么变成一头猪。
梦醒了,我觉得这个梦给我了一个“老子”学说的启示:凡事都能互相转化,不一定指事物,也可以是人。
快乐还是忧伤?
在我们彼此的眼中,看不到各自的长大。那些记忆长河中流逝的,有的清晰,有的淡泊。
那些清晰的是快乐,淡泊的,大概是忧伤吧。
记忆中那清晰的我,喜欢在夏天的树阴下看书。喜欢和朋友斗嘴,喜欢在早上赖床。那里关于快乐的,我都喜欢。
那些嗅着淡淡清香;沐着温煦阳光的日子。是我最高兴的日子。
那些高兴的日子每次都是形单影只的。但这些似乎挡不住快乐的脚步,它走进我的思维世界,轻轻拥着我,渡过童年。
童年很快乐,也很安静。它的天空是无忧织成的,天真是安静塑就的。那安静与外面喧闹的环境格格不入,好像是两个世界的人。我读不懂,他们也看不破。也不必去看。那个喧闹的环境,只顾在意自己就好了,何必管那么多呢?
岁月悄悄向我呓语,我侧耳听到它说:“童年过去了。”
渐渐长大了,上学了。头顶那方温煦的天空,被我置放在了屋外。那些书本堆积着,企图阻下我的视线。
也许,它真的做到了。
天边渐渐倾颓的夕阳薄撒着余晖。天际缥缈的浮云也被镀上了金色的影子。
凄美如幻的夕阳,恰似少年的金色年华。拓印着那首唱响在金色年华天空的古谣。
我徒然觉得它很短暂,所以每天都会看它,它好像舍不得我似的懒散的赖在墙头,昔日逐闹的轮廓已经模糊,轻轻诉着今昔的忧愁,再回首,往事却已轻随袖。
每周一的班会,老师都会照例在讲台上激越地说一些鼓励同学的话,试图让那些疲倦的身心拾回“朝气”
呵,那朝气,在不同的年龄段的人理解来,似乎不一样呢。
清脆的铃声飘荡在学校里,干干净净的音符在沉闷的课堂上点开了涟漪。同学们收拾着书本,攒着回家的力气
单调、枯燥的步子准时踏响在校园里,踩着夕阳薄撒的大路上,这个韶华群聚的朝气学校,有谁曾试着仰首驻望那方彩霞、夕阳织就的天空?仰望那个金色的。朝气短暂的夕阳这条夕阳倦撒的路上,谁又被手重那一叠叠的书,压成了木偶?
吹拂这个年华的,也许只是寂冷的夜风。
春晨的幕雪纷扬,迎春花憔悴着不开终成空。
相关推荐
-
庄子推开庄子的门,他不在。本想与他交谈,可惜,他不在。我漫步于草庐旁,落叶已积了八层。他真的在这里住过吗?还是让他的智慧随着自己的身影飘走了?“不,我可以证明他在这儿住过。”循声望去,原来是池中探出头的鱼。“我是他笔下快乐的鱼,他从未想过自己是怎么知道惠施是快乐的,但他却知道我是快乐的。他现在的确不在这儿,但是你可以在任何地方找到他。他可能在清风中与你交谈;也可能在这碧波里映出你的真实,你的心灵;他多半融入了你的心中。”鱼摇动着尾巴,游远了。我站起身来,这可以照透人之心灵的碧波,不就是庄子的智慧吗?不知何时,肩上停了一只蝴蝶。“他带走的是我,留下的却是他。我们在梦中飞舞,在花间大笑,我们让后人疑惑已久,可我们却感知着对方。他对这俗世累了、倦了,所以他为他妻子的解脱而开心。他无时无刻不在微笑,也无时无刻不在思考。他让生命的每一刻都如我翅膀上的花纹一样美艳。他选择了我,让自身也升华得如此美丽。”蝴蝶扑闪着翅膀,飞入花间。我闭上眼,这直透心房的花香不也是庄子的智慧吗?“你是官吏?”脚边爬来了一只老龟。“不,不是,和你一样不是。”我俯下身子。“好得很,清爽得很,庄子曾以我为喻,拒绝相位。其实,这泥土并不脏,曳尾于其中真的是世间最快活的事儿。有人曾问我带着这么重的壳行走累吗?殊不知,我早就把壳视为自己的血与肉,又怎的会觉得累呢?就像有人问庄子读那么多书累吗?在自然中行走累吗?书与自然早已是他的血与骨,何谈受累呢?”龟转过身,爬向淤泥深处。我直起腰来,原来这淤泥中也蕴藏着庄子的智慧呢……庄子生于乱世,在世间唱着属于他自己的狂想曲。他赞叹自然的伟大与人的渺小。并不是我们离庄子的智慧太远,而是尘世的尘埃遮住了我们的心扉,困住了我们的脚步。自然是伟大的,人类是渺小的,但当二者合为一体时,人的渺小也就不可见了。这才是庄子智慧的根本吗?我不禁嘲笑自己的浅陋,竟在这里等庄子回来。我应当去大自然,应当去世界上的每一角,去寻找,去拾起他遗留的智慧。700字 六年级 散文
-
我眼中的庄子初识庄子,是那句“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平平淡淡的语气,却在我心中勾勒出清晰的痕迹。庄子迫于那个特殊年代的尘世喧嚣,不得不作惊人之语。他在一个疯狂的年代里,用更疯狂的语调喊出真理。他是自由与真理的偏执狂。首篇大谈自由的逍遥游,通过借助外物而“自由”遨游天地的例子,来衬托圣人放开心神而遨游天下的自由。为什么古往今来,无数的贤人名士喜欢庄子?因为在庄子的思想中,宣扬着在无法改变的现实面前,解放自己,获得精神自由的释怀法则。这种自由比起依托外物更加高级,它来自于精神,依托于精神,并且可以通过人的精神降低自己对世俗的渴望,从而鹤立鸡群,平和理智,行为“随心所欲而不逾矩”,自由也便随之而来。“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故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顺从天地万物的本性,驾驭着天地变化,行游于绝对自由的境界。这在当时的民众的眼中,分明就是神话,嗤笑一下就过去了。可它却成为求道者心中的“道”,不示功名,不求名望,摒弃小我,追求绝对自由、通达、物我两忘的境界。仅仅依靠无,依靠道。我很难想象“无待”的境界。我们都是凡人,我们都生活在一个庞大的社会中,我们有家庭,有事业,有自己的追求和梦。无依无靠、无所牵挂固然理想,但我们生来的自身条件便已束缚了我们。我们真的可以达到吗?这个问题的答案是不确定的。但我抬头,透过漫漫的历史长河。思想的洪流中,映着一只轻巧的银蝶。它拍拍翅膀,抖落一身银光;又眨了眨眼睛,安然地向那幽深的天幕中飞去。600字 六年级 写人
-
庄子《逍遥游》读后感孔子被人们称为“圣人”,把庄子称为“神人”。一提到庄子,我们就会想到他的《逍遥游》。小时候,曾在语文书上读过简化版的《鹏程万里》,却从没有真正感受过“乘物以游心”的逍遥,从没有真正感受过那种“独于天地精神往来”的淡泊。上个世纪末,有一首歌叫做《潇洒走一回》,潇洒来去天地间,是少年人金色的憧憬,中年人的一声叹息,老年人不由自主“想当年……”。逍遥的脚步总是来去无踪,沿着中国千年的历史长河,顺流而上。有武陵桃园,遗世而独立,自在悠闲。再往前,乘物以游心,独与天地精神往来,有庄子,也只有庄子。庄子是诸子百家中一位重要的代表人物。他的文章气势磅礴、纵横恣肆;他的思想深邃宏阔、笼盖至今;他的寓言想象奇特,寓意深远;他的风格嬉笑怒骂、了无拘囿。庄子一生贫而不穷,家住陋巷,以织草鞋为生,有时甚至无米下锅,要向人借粮。但是他却能随心所欲,自得其乐。生不逢时,如之奈何?就是这样一个一贫如洗的人,断然拒绝了楚王送上门的相国之位。自称宁愿做一只在淤泥中拖着尾巴、自由自在的乌龟,也不愿意当供奉在庙堂上,受人尊敬的龟甲。所以庄子选择了“无为”,敢于从容面对随之而来的寂寞和贫困,在天地间随心所欲,逍遥自在,达到心灵所追求的高度与境界。《逍遥游》是全书的精髓,开门见山点出“逍遥”的境界,“游”的状态。鹏程万里,扶摇直上,看似逍遥,其实都是“有所待”,不自足。一旦时不我与,则无法成功。如何才能超脱?庄子提出“乘天地之正,御六气之变,以游无穷”。也就是说,心灵顺应天地大道,跳出万物束缚,无物,无我,无功,无名,与天地精神相往来,逍遥自在。看庄子的《逍遥游》,首先就要看一个“大”字。“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几千里也。”巨鲲大鹏,充盈于天地之间的大气磅礴。“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大格局、大气量、大胸怀是逍遥的第一步。其实,生活都一样,只是每个人看待生活的角度不同而已。在每个人面前,生活都是不同的色彩,只在于你是如何去看待、如何去面对。所以,胸怀博大是庄子、是《逍遥游》给我们上的第一课。“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再说如果水的积聚不够深,那么则无力承载大船。同样的,在我们呱呱坠地的那一刻,嘹亮的哭声就是人生鸣笛启航的标志。我们在书海中、在困难中逐渐成长,小船历经风雨,变成了大船。倘若没有在学习生活中的知识、能力、经验的积淀,水不够深,人生的大船在未知的水域里航行,必然危机重重。当然,内涵深度的积累无疑是一种漫长的过程,需要锲而不舍的坚持,这也是一种逍遥游的前提与资格。《逍遥游》中塑造的境界永远是没有边界的。天地大道,发乎自然,庄子于虚静中挥洒他的放诞,于达观中流露出些许狡黠,让我们用一生的体温去温暖这个智慧的名字,渐行渐远,随着庄子去“乘物以游心”“独与天地精神往来”。当感受到心灵的疲倦与束缚时,让我们静下心来,跟着庄子一起展开一次心灵的逍遥游……1000字 六年级 抒情散文
-
小猪猪“我是一只小小猪,漂亮的小猪”我唱着自己的歌,走在大街上……本小猪:性别:女 年龄:3个月。你们可不要小瞧我哦,我的家族可是世界上家喻户晓的明星啊,有不认识我和我的家族的请举手,哈哈!你看——地球人都知道。我们可是动画片上的主角啊,在十二生肖中也有我们的位置!呵,有这么多人喜欢真幸福。虽然很受大家欢迎,但我们也有我们的悲哀,比如……1、随时可能进屠宰场本来我是很淑女的,记得有一次偷偷穿着妈妈的高跟鞋走在公路上,回头率竟然是100%,但是由于太激动了不小心把脚脖子崴了,从那以后妈妈再也不许我出门了,哎,现在每天在家吃了就睡,睡了就吃,再加上家族的遗传,现在走在路上大概惨不忍睹了(本人在现实中可没有这么胖)丢死人了!所以我决定从明天开始我要减肥!!!!(其实这个决定我已经下过n次了)但我太爱吃东西了,妈妈又特别宠我,每天都给我买好多零食,而我呢,只要看到好吃的眼睛就会发光,口水就会“飞流直下三千尺”,然后一扫而尽吃个净光,现在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吃的是越来越多了,体重也越来越重了,随时都有“牺牲”可能,成为你们人类的盘中餐,哎……2、贬音词的代表我抗议——我们猪猪是最无辜的,我们得罪谁了啊?为什么贬义词都要用我们猪猪!什么猪头、猪脑、笨猪、呆猪……拜托,猪,可是世界上最聪明、最可爱的动物。在我看来,你们人类才是最愚蠢的,明知道资源不可能再生,可你们还乱砍乱伐,不知道节约资源;明知道环境污染的危害,可你们还到处乱排污水乱倒垃圾。这样的人类,真令我们猪猪失望!3、我没有别的说法了,只希望你们人类要珍惜眼前的一切,不要等到失去才后悔!我可不想戴着防毒面具吃零食啊!最后我还想对你们说一句话:“祝大家在猪年天天开心,万事如意,福如东海,寿比南山。拜拜了!”650字 六年级 散文
-
猪猪大扫除几天前,我买了一只猪(玩具)。他的里面全是泡沫,外面包裹着一层金黄色皮(布料)。可是,到现在已经由金变黑,还多了浓眉毛和黑眼圈。好像在说:“我脏了,我要洗澡。于是,我给它来了一次大扫除。开工了,我先把他放入水中,倒入洗衣粉。给敌人轰一炮。不出我所料,绝大部分每挺劲的污点败下阵来,只剩一些即顽固又可恶的污点。对于这些大敌,只能用最原始也是最可靠的办法——用板刷刷。接着,我马上用雷达(眼睛)作地毯式搜索,不放过任何一个角落。突然总部(大脑)受到警报:发现敌兵。地点:左耳外部。总部以迅雷不及掩耳之速发出命令:左将军(左手)控制住敌,右将军(右手)用武器(板刷)攻敌。马上战斗。于是,我马上用刷子刷污点,可不知是敌人太顽固还是我不行,总部又收到了一条情报:敌人太强,攻而不破。总部思索了一会儿,下达命令:使用秘密武器攻敌。接到命令,我马上涂上肥皂,继续攻敌。还是秘密武器有效,敌人终于撑不住了。渐渐的,污点由深变浅,由浅变无了。哈!目标一OK啦!我又用同样的策略消灭了一个又一个敌人。当最后一个被我成功消除时。我的猪以涣然一新。浓眉毛和黑眼圈没了,以及全身上下,里里外外全部干干净净。顿时,他又恢复了往日的光彩,又得到了我的宠爱。450字 六年级 说明文
-
猪猪梦我相信每个人都有在梦里有奇妙的经历吧?其实我也有过。记得有一次我在看电视,看的是“猪猪侠”,我看的正起劲,突然妈妈说:儿子,该睡觉啦!我说在看一会嘛,不行!妈妈对我大喊,就这样我垂头丧气地睡觉了。刚刚闭上眼睛没多会很快就进入了梦乡。我梦见了十年后的今天,我在一个未知的地方迷了路,正在我不知所措的时候,我碰见了猪猪侠,它的第一句话是你是我的主人。我简直不敢相信我I的眼睛和耳朵,然后我说你能不能给我拼装一个神龙?能啊,主人猪猪侠说。话音刚落猪猪侠就说超级拼装,几个拼图从猪猪侠身后出来了,哐!哐!哐!三俩下就拼装完成了。仔细一看,金色的角,红色的身躯,长长的尾巴,尖尖的爪子给人一种高贵的“混血儿”的感觉,我心想不会吧?十年后的今天科学家竟然发明出来了猪猪侠。算了算了哈哈,猪猪侠竟然变成了我的手下啦!就在我兴奋的不得了的时候,不知谁喊了一声“李国印”把我吓了一跳让我从梦中惊醒了,是谁喊得!我恨不得把那个喊我的人拧成麻花!没想到是妈妈喊的我。“李国印,该起床啦!”妈妈从房间里走了出来又喊了一声“李国印,该起床啦!”啊!吵死我啦!妈妈你想吵死我呀!我快被你的狮吼功的吼声给震聋啦!而且我已经有一个猪猪侠给我当手下啦,您不该叫醒我的,为什么不该叫醒你?我不叫醒你你就要迟到了。英语老师又要说你啦!哦,我这才清醒过来,原来是一场梦呀!原来看动画片看的太入迷也会在梦里梦见。我以后会再也不多看动画片了,不然这样的梦得做个没完没了!山东枣庄市中区立新小学二年级:李国印550字 二年级 议论文
-
我看庄子今天,我给大家讲讲庄子。从三个角度切入。庄子与他所处的时代庄子生活在春秋战国时代。“那是最美好的时期!那是最堕落的时期!那是智慧的岁月!那是没有开化的岁月!那是信仰坚定的时代!那是怀疑一切的时代!那是阳光明媚的季节!那是黑夜深重的季节!那是满怀希望的春天!那是令人绝望的冬天!人们拥有一切!人们一无所有!人们直入天堂!人们直堕地狱!总而言之,那个时代与现在极其相似。以至于那时名噪一时的某些权威们坚持只用比较级中的最高级修辞形式对它进行评判,不论是好是坏。”在一个新旧交替的时代,狄更斯在《双城记》的开头写下了上面的那段文字,拜他所赐,同样的文字也适用于战国。在这一时期旧的行为准则已经被人类进化的车轮碾碎,新的行为准则在力量纷争中还没有确定。唯有不确定,国家、社会和人性才会放射出别样的光彩。感谢不确定,躁动不安的灵魂终于挣脱了昔日的束缚开始漫天飞舞。多亏不确定,当今天回首往事,我们也可以欣慰地说一句:“有那么一个时期,中国人曾经血脉喷张,肆无忌惮,精彩绝伦地生活过。”如果说春秋还是对酒当歌,英雄几何的浪漫时代;那么战国就成了纯粹的功利时代,功利得血腥、无耻。这是一个靠实力说话的社会,也是一个能让人施展才干的年代。春秋的百家争鸣到战国就成了百花齐放。各个流派从理论进到了真刀真枪你死我活的实干。文人不仅相轻,还要相害;文武双全,不如文武全才。这时的周王朝已气息奄奄,靠着那点儿从姜太公那儿得到的神气儿苟延残喘,就像一个肺痨病人捧着九鼎不能承受之重。在广袤的中华大地上,群雄之间也兼并得差不多了,出现了很多跨流域的大国:秦、楚、齐、魏、燕、赵、韩。而春秋五霸的威名,也变成了七大国实实在在的兵势和战力。夹在这些大国股掌之间的,是一些甘当配角的小国。这些小国国君的祖先也都是王室宗亲,可到了现在,只能期盼别作了亡国之君。大国考虑的是怎么才能独霸天下,合纵好呢,还是连横。小国考虑的就是如何跟大国拉关系、套近乎,延缓灭亡的时间,多玩会儿。在这些小国里,有一个特殊的地方。当初周武王打败殷商后,把商殷的后裔发配到了豫鲁皖苏交界的地方,听着挺像个根据地的吧。这个根据地,就是“宋”。据说宋人好夸耀,又愚蠢。这可能和商殷遗风有关系吧。要把帽子贩给从来头上就不戴东西的越人的是宋人,贱卖祖传护肤秘方的是宋人,分不清自己的小蜜哪个漂亮的还是宋人。于是在这个蠢人扎堆儿的地方,就走出了中国第一个自由主义的大游侠——庄周。庄子的为人及其思想我爱孔孟,而我尤爱庄生。孔子熟,因而雍容和顺、简约含雅;孟子生,因而锋芒毕露,感情奔放;庄子真,因而高妙奇瑰,恣肆汪洋。庄子性情率真、胸襟博大。大如鲲鹏展翅击水三千里,拍风而上九重霄,邀游于碧海长空,不慕恋滚滚红尘;小如蝴蝶款款而飞,悠游自在,心之所适,行之所安。庄子有维护自由之心,故向往逍遥之游。名利荣华是生命枷锁,故弃之如敝屣;意识形态是思想羁绊,故坚决予以拒斥。他不为外物所拘。不为俗议所限,“上与造物者游,下与外死生、无终始站者为友”,风流倜傥,潇洒快意,无怪乎千古文人莫不为之心醉。世人蔽于人欲而不知天道,争名夺利,乐生恶死,斤斤于是非之争,汲汲乎仁义之辩,最终避免不了人性的丧失。庄子为此感到深深的悲哀。于是他将自己对天道的体认,对天人之际的辩证,以“谬悠之说,荒唐之言,无端崖之辞”,化成先秦诸子第一流文章,中华学术第一等思想。其文如长江大河,滚滚灌注,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如长风鼓窍,天语纶音,令人不知所自,叹为观止。若非意气相投、才气相匹,智力相当者,不足以与之俱游于《南华》(《庄子》一书被道教奉为《南华真经》)。因此,视野之宽狭,视力之高下,视域之深浅,是决定解读《庄子》成功与否的关键。庄子与儒家之争庄子之时,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异彩纷呈。儒、墨、杨各领风骚,争吵也最激烈。而庄子则如幽谷百合,虽国色天香,但孤芳自赏,不与人争,人亦不与之争。庄子动手不动口,以木为纸,化刀为笔,力战儒墨。在庄子看来,儒家是最大的对手,几乎整部庄子都在与孔子争论。这是因为他认定儒家学说最易惑众、最难对付。但是不是还出于南北对抗的分庭抗礼心态?庄子对儒家,尤其是对孔子的态度非常复杂,钦佩有之,褒扬有之,讥讽有之,贬抑有之,怒斥有之。是道不同不相与谋,还是道相近而“术”不同?是水火不容,还是阴阳互斥?“仁义”二字被视为儒家思想的标志,“道德”一词却是道家思想的精华。今天的“道德”被理解为一种德性和德行,被视为一种符合伦理规范的品行。如果某种伦理规范说:你应该这样做。而你果然这样做了,就是有道德的,反之就是不道德的,即“缺德”。因而道德即伦理,人所皆知。但在先秦却不是这样。“道”意味着天道,“德”意味着有所得。人的“有所得”中最大的德便是一种符合适的生活。所以,由道而德,顺道而行,就是天人合一,人道与天道打通,人的生活道路获得了终极根据。天道作为体认的结果是不可怀疑的,因为怀疑是一种理性行为,而体认则超理性,属于信仰层面。因此,“天人合一”之德也是不可怀疑的,值得怀疑的倒是某种伦理规范:它究竟合不合道德?进而,也可以发问:某种社会设置、社会思潮,合不合道德?这是道家一切批评的出发点。儒家先圣孔子说:“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论语·述而》)孔子所志之道亦是天道,由道德而“仁”却是孔子再三强调的。仁是天道无不为的一面,是爱人生民的大德,因而也应该是做人和治世的基本精神。孔子“仁”字不绝于口,却不执著仁的某一方面。儒家伦理可用两个字概括:礼和义。可以说,庄子与孔子体道的差异未必水火不容,但在如何得道、行道上便大相径庭。如果说二人在道体上是理一分殊,那么在道术上则是分庭抗礼。所以,如果说战国的王公诸侯、将相游仕是以血和火、利与欲去摧毁儒家所认定的古代的社会政治理想和人伦规范,那么庄子则是以自己所认定的圣王理想去打破礼乐教化的儒家梦想。如果说孔子兼历史标准与天道理想标准于一身来评说和批判现实,那么庄子则仅以天道理想来批判一切现存的行为制度和学说。因而孔子中庸,庄子孤绝。庄子实际上把仁降格到规范层次。第一,仁义不合人之自然本性。所谓自然本性,就是曲者不因弯钩而曲,直者不因准绳而直,圆的不因圆规,方的不因尺矩,粘在一起的也不因为胶和漆。天下万物皆自然而生,而不知其所以生,各得其所而不知其所以得。第二,仁义扰乱人心。“昔日黄帝始以仁义乱人之心,……到了禹、汤、文王的时候,天下大乱。下有夏桀、盗跖,上有曾参、史鱼,而儒墨并起,于是人们以喜怒之情相猜疑,以愚智之才相欺诈,以善与不善相非难,以荒诞与信实相讥讽,因而天下衰颓了。大德分歧,而性命之道散漫了。天下好智巧,而百姓好纠葛,于是以斧钺来制裁,用礼法来击杀,用肉刑来残害,天下纷纷大乱,罪在扰乱人心。”(《在宥》)第三,仁义之道为盗贼之道提供了逻辑上的合法性。善人与不善人皆可得仁义之道而行事,但天下善人少而不善人多,难道不是因为圣人之利天地少而害天下也多吗?所以圣人生而大盗起,圣人不死大盗不止,绝圣弃知,大盗乃止。(《胠箧》)第四,仁义之道是大乱之本。“爱民,害民之始也;为仁义而制止战争,是引起战争的根本原因。”(《徐无鬼》)选贤任能是使百姓相互倾轧,任用智力会使百姓窃财盗国。二者皆不足以使民生丰厚。实际上,道家可以把社会问题归于其它任何学说。因为它们都提倡有为,而有所为是必有所不为,有所得则有所失,有所成则有所毁,只有自然无为才能无所失。只有死人才真无所为。庄子与儒家之争的原因在于他们的关注点不同。庄子法天,故圆;孔子法天务地,故圆而方。方是社会政治、礼乐教化,方之外是超越社会政治、礼乐教化,鱼相忘乎江湖,人相忘乎道术也。具体地说,庄子式的方外是“方且与造物者为人,而游乎天地之一气”。在个人逍遥的问题上,仁义之道不适宜的。比如“意而子”见许由,许由说:“尧教你什么了?”意而子说:“尧对我说:你一定要躬服仁义而明言是非。”许由说:“那你还来我这儿干什么?尧既然已经以仁义给你在脸上刺了字,已经用是非给你做了割鼻手术,你以后还想不想游于逍遥恣纵、无拘无束的境界啊!”(《大宗师》)意而子恐怕不行了。回过头来看,我们可以发现庄子对孔子仁义之道的批评主要是针对个人生命问题,而社会政治、社会教化次之。所以在批评中,庄子常常把仁降格到伦理规范层次,或仅作为天道的一个方面来批评,而孔子在理论上仁与规范衔接的不充分性,又为庄子提供了批评的口实。在庄子看来,个人生命问题的解决要远远大于社会问题,前者的解决是解决后者的前提。当后者无法解决的时候,不妨撒手不管,而求个人逍遥。那庄子岂不是像“拔一毛以利天下而不为”的杨来了?那么庄子是不是极端个人主义呢?不是。一个社会被称为良好的,只是因为它的制度和设置能够使每个人都可能去创造自己的幸福生活。但一个良好的社会并不能代替个人生活,再好的社会也不可能没有人生的悲剧,而无论在任何社会,追求个人幸福是每个人唯一可能做到的,是天经地义的。庄子并不是在逃避社会,他只是想以完整的生命去生活,而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要避免被卷入喧嚣和庸人自扰之中,不成为牺牲品。在庄子看来,真正的生活是自然而然的,因此不需要去教什么,规定什么,而是要去掉什么,忘掉什么,忘掉成心、机心、分别心。既然如此,还用得着政治宣传、礼乐教化、仁义劝导?这些都是荀子所说的“伪”。是以庄子不为。颜回对孔子说:“我有进步了。”孔子问:“怎么讲?”“我忘掉仁义了。”“可以,还不够。”过了几天,颜回说:“我有进步了。”“怎么讲?”孔子问。“我忘掉礼乐了。”“可以,仍不够。”又过了几天,颜回说:“我有进步了。”“怎么讲?”“我坐忘了。”孔子大惊,问:“什么是坐忘”颜回说:“遗忘了我的肢体,抛却了我的聪明,离弃了身体,忘掉了知识,与大道融为一体,此之谓坐忘。”孔子叹道:“与万物一体便没有偏私了,参与万物的变化就无偏执了。你真是贤人啊!我只能从乎其后了。”(《大宗师》)这便是庄子的追求:道德之乡而不是仁义之道。如果不站在坐忘的境界、天道大通的视角来批评仁,只能落入各执一端的争论,其结果自然只能是无是无非。这就是庄子,一个逍遥于两千年前,却时至今日仍让我们无比怀恋,无比追思的智者。1200字以上 高三 议论文
-
庄子告诉我们当你无路可走的时候,你该何去何从?庄子之所以能成为一代知名学者,就是因为他的大境界,大智慧,以及他与众不同的对事物的见解和独特眼光!最初知道庄子,是从一首诗“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开始的。虽然当时不知道是什么意思,只是觉得诗句挺特别。后来才明白这个典故出自是庄子的《逍遥游》,《逍遥游》代表了庄子思想的最高境界,是对世俗社会的功名利禄及自己的舍弃。如果说孔子是儒家的代表,那么庄子就是道家的化身。庄子留给我们的,是他那些充满了寓言小故事的文章。庄子一生穷困潦倒,却能超越贫困乐在其中。能言善辩的他,尤其善用语言和小故事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同时嘲讽那些追名逐利的小人。庄子的文章充满了天马行空的想象,充满了尖酸刻薄的讽刺与挖苦。他的所作所为经常令人瞠目结舌,又能让人拍案叫绝!他看破功名,不屑利禄,甚至对于死亡,他也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而庄子思想中最重要的东西就是他的《逍遥游》。庄子是一个有智慧的人,但他并不是衣食无忧的。他的生活十分贫困,甚至到了处处求人,等米下锅的地步。但它贫而不穷,他并不会因为肉体上的满足而满足,他的满足是高于平常人的,是精神层面的!正因为他勤于思考人生,使他心中充满喜乐。常常喜乐,即使是过着食不果腹的生活又如何?在于丹《庄子心得》里,我最喜欢“境界有大小”一个人的境界的大小决定了对事物的判断,也可以完全改变一个人的命运。站在大境界上,就会看到天生我材必有用。而站在小境界上,只能一声碌碌而无为。世间之大,远远超乎我们的想象:世间之小,也同样我们所想。因为真正的大小不仅在眼界之中,还在人的心智之中。一个人,若要达到庄子那种旷达的大境界是很难的,但我们可以学习者把眼光放长远,尽量开阔心胸。庄子告诉我们:不要去羡慕别人。但作为普通人的我们要完全做到这一点是不容易的。我认为,我们可以羡慕别人,因为人之长或许正是吾之短。羡慕可以为我想要成为我羡慕对象的那种人提供动力,来逐渐的完善自己,装备自己。若你只是一味的羡慕别人而不付出任何努力去学习,那就无济于事了。在如今的诗人看来,庄子是一位超凡脱俗的圣人。他“圣”在他的睿智,“圣”在他的坦然,“圣”在他对人生的不断思索。但千年难成就一位庄子,我们毕竟也都是世人,我们尊他的名为圣,他的哲学也帮助沦陷在迷茫中的人们走出困境。庄子告诉我们:做好自己!高三:柚子900字 高三 议论文
-
庄子的智慧现在受追捧的事物总是很另类!人们对娱乐明星的怪异穿着,一些奇怪的行为疯狂追捧及效仿,以致于有歌手在演唱会上不小心把鞋带弄散,第二天大街上也许就会有许多衣着绚丽的人们拖着散了的鞋带的鞋招摇过市这种现象也充斥着文坛。某天某当红作家出了一本很悲的书,人群反应暴烈,于是年轻作家们开始崇尚悲伤的文风,汹涌产出一篇篇文章搞得好象一年有360天都在失恋,要不就是被抄了家里的祖坟似的。可怜的人儿。回望2000多年前,看见那个九万里情怀荡漾于三千濮水之上的长者庄周。那是一个百家争鸣的年代,那是一个战火纷飞的世界,人们渴望出仕,渴望能辅佐在各国诸侯的身旁。庄子的思想,继承了老子的“清净无为”,在那个时代显得十分另类,但似乎没有能受到崇拜的好运,或许是因为他的人生智慧中,一个显着的特点便是对世俗成见的批判,他所竭力批判的正是大众的流行的东西,指出这些东西的虚伪和无意义。比如,大众孜孜追求的权,利,名。庄子以为不仅毫无价值,反而是有害的,并且所造成的伤害是根本性的,即它们伤害到了人的本性甚至是生命。然而,这些东西都是无处不在于社会的,并且诱惑力也是相当巨大的,为了保护到自己最重要最根本的东西,想来,也只有避而远之了。这似乎注定了庄子与世俗是格格不入的。可是,当我们仔细体会庄子思想时便会发现他的出世是建立在入世的基础上的,试想,一个完全出世的人,又何必发出那样一番愤世嫉俗的言论,有何必评论那些功名利禄呢?他无非是以一种隐者的姿态去入世罢了。在一个争权夺利的时代,这样的一种竞争心态是相当高明的,这之中灌注了一种叫做“智慧”的东西,这样的心态让人有了一种旁观者的眼光去审视世俗的竞争,进而从中搜寻出于自己有利的条件。所以,这并不意味着他根本不行动,而是要不动声色,不显山露水,不作无谓斗争,想必出世正是入世的最高境界“出世”与“入世”是两个极端,正如天平的两个托盘,如果人生的天平倒向入世,便会因为对名利的贪婪而倾斜倒塌,那么,一个绝对出世的人,不也与绝对入世的人是实质相同的么?甚至,他没有尝过世俗中的喜怒哀乐,相比之下,则更是一种不幸,所以说以出世的态度入世,能够在超然物外的同时参透社会,这是获得平衡与和谐的不二法门。庄子曾告诫世人:以出世的态度入世,以消极的态度积极,以绝望的态度希望,以无为的态度有为。这样不正可以从两个对立面中获得最终的平衡么?两千年前的庄周,只是逍遥一游,便早已站在智慧的颠峰,俯瞰着者芸芸众生。如今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性的复杂化,世俗的弊病也渐渐增多,譬如本文开头一例。2000年后的我们,处于比当年诸侯纷争更激烈的社会竞争中,是否也应该用庄子的思想来审视或是批判这些“流行病”呢?1000字 高一 议论文
-
庄子笔下的水记得庄子曾说过一句话,原句已经记不清了,说的是“水“主要的意思是水的表面是平静的,就象大家看到的海平面,但是他的下面却不是那么平静的,有很多沟壑,水所到的地方,不会有空虚,每一个小的坑洼,都会被水注满。这句话使我想到了两点,第一,水就象是一个社会,表面看上去平静,但内在去并非如此,社会是复杂的,是多元化的,每一个方面都有他的缺点,许多都是不为“领导人“所知的。就像海底的鱼知道海底的水坑一样,生活在这个社会的人民知道,而那些飞在高处的飞鸟是不会知道的,就像那些领导人不知道底层人民的生活一样,在他们看来,这个社会是祥和的,安宁的。另一方面,水是值得我门学习的,它会认真的注满每一个坑,踏踏实实,虽然在人们看来它很辽阔,但是它也是细腻的!茫茫大海,它无所不在,足以证明它的细腻。300字 初三 议论文
-
买梦的小猪这天,小动物们都聚集在草坪上谈论做梦的话题,小兔说:“昨天,我做了个梦,梦见我飞上了天空,和小鸟一起玩儿。”青蛙说:“我梦见自己成了我们青蛙家族的游泳教练。”小山羊说:“我梦见自己来到了一个满是青草的山坡上,让我饱饱的吃了一顿。”接着,狮子、小猫、猎狗、等动物都说了自己的梦,只有小猪一句话都不说,愁眉苦脸的回了家,心想:为什么我就没有梦呢?第二天一大早,小猪就出了门,他走到河边,轻轻的问正在戏水的小鸭子:“小鸭子,你可不可以卖一个梦给我?”“不行,不行,梦是靠自己做的。”小鸭子答到。小猪又走到山坡上,问正在吃草的小山羊:“山羊哥哥,你能不能卖个梦给我?”“不行,不行,梦是靠自己做的。”接着,小猪又问了许多小动物,他们的回答都和小鸭子、小山羊一样。太阳下山了,小猪无精打采的回家了,晚上,当小猪进入甜蜜的梦香时,梦见自己飞上了天空,小鸟向他招手,他又和小鸟在白云里捉迷藏。第三天,小猪醒来高兴地又蹦又跳:“我有梦了!我有梦了!我以后再也不会向别人买梦了!”400字 四年级 童话
-
庄子知鱼乐庄子在濠水桥上与著名的哲学家惠施一起散步。他看见鱼儿在水中悠然自得地游戏,便对身边的惠施说:“这是鱼儿的乐趣啊!”惠施不以为然地反问庄子:“你不是鱼,怎么知道鱼儿是快乐的呢?”庄子反唇相讥:“那么,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了解鱼的乐趣呢?”两个人你一言我一语互不相让,惠施辩解道:“我不是你,当然不知道你的感觉。你本来就不是鱼,你肯定也不会知道鱼的感觉。”庄子到底是做学问的人,十分善于总结问题的症结。他认为两人争论的焦点是,你问我怎么知道鱼儿的快乐,这是你承认我了解鱼的乐趣以后才会提出的问题。于是他告诉惠施:“那是因为我在桥上的心情很高兴,所以我就认为鱼儿在水中也是很快乐的。”这篇寓言是中国古代一场著名的辩论,带有浓厚的哲学意味。惠施的观点是,人只能自知,不能他知;而庄子的观点则是,人既可自知,又能感知其他事物。点评:语句通顺,句意流畅,言辞优美,叙写形象、生动、鲜明,语言表达能力较强。脉络分明,层次感强,叙气说井然有序,纤毫不乱。本文内容生动丰富,语言新颖清爽,结构独特合理。400字 三年级
-
逍遥游—感悟庄子庄子是一位影响了中国几千年的大思想家、哲学家和文学家。这几天,我津津有味、如饥似渴地读了庄子写的《逍遥游》。令我至今难忘的是《逍遥游》中的这样一段话:“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而后乃今培风,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我对这句话的理解是:再说,积存的水不够深,它就无力承载大船。倒一杯水在低洼之处,只有小草可以当船;放上杯子,它就着地不动了,这是水少但是船大的缘故。积存的风不够大,就没有力气承载巨翅。所以,大鹏飞到九万里的高空,才能算抵达风的上方,这样才可以乘着风力,背靠着青天,完全没有任何阻碍,然后,才可以开始飞向南方。从中,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做事情之前,都要打好充分的提前量。《庄子逍遥游》是一本好书,里面的奥妙无穷无尽,让我如醉如痴、令我受益匪浅,还有一些奥妙,等着你去探索和发现呢!400字 五年级
-
小猪猪我家有一只小猪猪,我很喜欢它。这只小猪猪长得有趣极了。皮球一般的头上长着一对“大扇子”耳朵,还镶嵌着一对珍珠般的小眼睛。它还有一个圆圆的气球肚,摸起来舒服极了。最可爱的地方是它的小尾巴,常常一卷一卷的。每天,小猪猪都会用它那四只小猪爪跟我一起去跑步。每天吃饭时,小猪猪就跟10天10夜没吃一样,拼命的吃,吃得大鼻孔里都是米糠。吃完了还要喝水,那喝水样,简直比河马喝水还疯狂。吃饱喝足了,它就使劲地叫,叫我帮它把我的红围巾给它戴上,然后一起去跑步。每次我都想拒绝它,可是看着它那可怜巴巴的小脸蛋,我又不忍心。唉,谁让它是我的心肝宝贝呀。大家可能不知道,我可是一个很依赖的人。自从家里有了小猪猪以后,我只有抱着它才能睡着觉,要不然到凌晨两点我都睡不着。点评:反复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来强调作者的观点,论据充足。不失时机地运用排比的手法,从多方面说明事物的特征,既增强语势,又给读者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本文取材真实生活,选材恰当,很有新意,段落分明,过渡自然,情趣盎然,可读性强。400字 三年级 说明文
-
猪猪日记中考结束了,本猪猪在家疯玩了两个月.眼间,高中的学习已开始了,猪猪又步入了紧张的学习中本猪猪进了实验班,班里人才如天上的繁星,多得遍地都是.猪猪有些担心,担心本来就不爱主动学习的猪猪会落到深渊——成为班里的最后一名.望着在课堂上聚精会神地听着课,课后又不知疲倦地做着那永远做不完的作业的同学们,猪猪决定做会真正的自己,为自己而学习.但像猪猪这样爱玩的猪会安下心来做那些猪猪一直认为枯燥无味的习题吗?猪猪有些迷茫.不过,猪猪不收回玩心静下心来,行吗?猪猪有些疑惑.高中的学习不在像初中的学习那样轻松,自由,快乐了,有的就是从早上起床到晚上睡觉那永不改变地学习!学习!学习!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学习!学习!高中的学习才刚刚开始几天,猪猪就已闻到高中那龙浓浓的“火药味“,看到每个同学“津津有味“地学习,听到老师天天重复地说的那句话:“学习要抓紧,要时时刻刻都想着学习,要争取得第一试问:“谁又不想得第一呢?”400字 高一 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