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冲棒打洪教头之前的故事400字

林冲棒打洪教头之前的故事

400字 六年级 叙事

北宋末年的一天,在东京的一座名寺里,林冲碰见了英雄好汉鲁智深,两人一见如故,便在酒馆聊起了天。这时,太尉的义子看见林冲的夫人长得十分漂亮,便起了坏心。幸好林冲及时赶到,三拳两脚就将他打跑了。

这下子林冲可闯了大祸,太尉高俅知道了这件事,火冒三丈。他为了给义子报仇,委托一个亲信假装成卖宝刀的,在大街上卖宝刀,结果林冲中计,买了这把宝刀,紧接着高俅派人传话:“听闻林教头买了一把宝刀,太尉想看一看,请林教头到白虎堂等候太尉”林冲不知是计,带着宝刀来到白虎堂。那儿的侍卫去通报了好几次却迟迟不见高俅出来。林冲等得不耐烦了,冲了进去。抬头一看,猛地发现匾额上写着:“白虎节堂”。这可是商议军机要事之处啊!他吓了一跳,正准备离开,高俅出来了,他大声吼道:“林冲,你好大胆!你带刀进入白虎堂,是想行刺吗?”林冲连忙解释,可他已是百口莫辩,跳出黄河也洗不清了。突然,从四周冲出了许多官军,不由分说,一下子就将林冲压倒在地。

此后,高俅以造反之罪把林冲抓了起来,并收了他的刀,又以擅闯军事禁地的罪名将林冲刺配沧州充军。在路上借住在柴家庄,所以,才有了洪教头和林冲比武的场面。

那山·那人·那狗·那情观《那山·那人·那狗》有感

1000字 初二 叙事

第一次看见影片中的那位父亲,脑海里一幕幕飞闪的画面便定格在了曾经读过的一篇有关“皮鞋人”和“草鞋人”的故事上,仿佛这位其貌不扬的父亲,便是从那个故事上走下来的。同样的瘦弱的身板,同样的饱经风霜的脸庞。

故事与文中人物的跋涉从一个典型的江南清晨开始,一切画面都好像中世经欧洲浓墨重彩的油画,而在这绚丽的背景前上演的父与子的故事。却仿佛清洌的溪流,沁透心脾。但是流水过后,并不是彻骨的寒冷,而是微微的,如油画色彩一般的暖意。

作为一对父子,影片中的这一对,倒更像同路的路人,交谈甚少,有的只是不断的行走,只有到达村子的时候,父亲才会和儿子说起许多关于送信的事,我不禁有些疑问,这位瘦小的老人怎么会把这一个村子里的事记得清清楚楚,一丝也不混淆。

影片中有一个印象较深的片段,父子俩走到一个村子,不是先去村委会,而是径直到了那位瞎眼的婆婆家。显然父亲在给那位婆婆念信时,只是顺口编了几句讲给她听,但老婆婆显然没有丝毫的怀疑,也许对山里这位邮员的信任,早已成为她的一个习惯。甚至连父亲告诉她,自己的儿子将要接过他的班时,老婆婆还会担忧以后没人帮她写信。给老人念信甚至编信念,显然并不是这位老邮员份内的工作。他平日送信的辛苦,也很少能有时候允许他这样做,但他却坚持了如此长的时间,并把这份工作继续交给他的儿子。我不知道这位父亲心里的想法,但无论他怎样想这样的行为却又一次使我对他肃然起敬。

影片的后半部分,有个场景令我很难忘。父子俩站在黄昏暮色中的山坡上,父亲略带悲伤的和儿子伫立在那里,儿子放飞了一只纸飞机,于是父子俩的目光便随着那只纸飞机四处飘移。这时父亲在黄昏中的脸显得更加苍老与憔悴,眉宇间拧成一团,目光却紧随那只在风中飘摇不定的纸飞机,仿佛那上面承载着他一生的梦想。后来父亲说了一句话:“过日子必须得有想头,就是理想,缺了想头生活便会变得没有意思,”这话很像流沙河那首叫做《理想》的诗,我想这诗里的寓意,已经被这位乡邮员父亲诠释了,或是在他的一生中,被找到了最好的印证。

电影末尾,儿子又在一个清晨上路了,还是那只沉重的邮包,还是那条一路相随的狗,但却少了父亲,这个儿子终于卸下了父亲一生的重任,扛在了自己肩上,继续在永无止境的邮路跋涉。

爱究竟是什么?这个问题有着无数个答案。在这部电影里,我感受到了一种特殊的亲情与爱。并没有直言不讳的表白,也没有出生入死的拯救,甚至没有父子俩有说有笑其乐融融的场面,有的只是一幕幕平淡的画面。但正是在这些细枝末节中我感受到了父亲对儿子无言的爱。想到这里,我重新又想到了那篇“皮鞋人”的故事,影片中父亲向乡亲们介绍儿子的场面也与那个故事中的颇有相似,同样是两个淳朴的父亲,同样是对儿子无言的爱。

有人说“父爱如山”,而影片中的父与子,也有着对彼此如邮路上连绵不断山头般的,深沉的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六年级
叙事
4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