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陈氏书院
10月1日,国庆节当天,我们一家去了陈氏书院。我上次去陈氏书院是在三四岁时,那幼时的记忆在脑海中已被惊涛骇浪所抹去。
来到陈氏书院,大门两边的巨大石鼓立刻吸引了人们的注意力。这可是广东最大的石鼓。可是当游客看到大门上的门神后,注意力就风驰电掣般移到了两位门神上。只见门上画着尉迟敬德和秦叔宝,威风凛凛,好不了当!
院子里的木雕屏门上的木雕栩栩如生,好似上苍所制,真让人拍案称奇,难道不是吗?
艺术不仅在屏门上,还在展厅里。你看,这是工艺精致的剪纸、刺绣、玻璃画;这是栩栩如生的木雕、石雕、砖雕;还有那精雕细琢的象牙雕、缅茄雕、榄雕;最后是各种各样的陶瓷工艺品。这些东西不能不让人拍案叫绝,是吗?
艺术除了在屏门和展厅有,屋顶也是建筑装饰艺术的天堂。设计者巧妙地运用了木雕、石雕、砖雕、陶塑、灰塑、彩绘等建筑装饰艺术,使陈氏书院的屋顶与众不同于其它屋顶,让陈氏书院分成了三部分:屏门、展厅和屋顶。屋顶上的事物多种多样,你看,这是独角狮;这是蝙蝠;这是鳌鱼;这是梁山泊一百单八个好汉的聚义图。郭沫若老先生曾赋诗赞曰:“天工人可代,人工天不如。果然造世界,胜读十年书。”可见这屋顶的建筑装饰艺术多么让人惊叹,是吗?如果不是,还有哪里的屋顶之上有如此精美的建筑装饰艺术,能与其媲美呢?
走走停停,忽然来到中国古典乐器展览厅。里面陈列着葫芦丝、竹笛、巴乌、埙等乐器。只见一位乐器演奏家拿起葫芦丝,悠扬的音乐声飘向人们的心灵深处。专注一听,原来是首《月光下的凤尾竹》。听过片刻,演奏者停下了吹奏。我便观察起乐器来。埙的样子酷似酒壶,只不过没有壶嘴,上面布满了气孔,是端着吹的。之后,我又看了其它乐器,方才离开。
我的肚子开始叫唤,我们只得离开了陈氏书院。如果想亲眼看到这些,那就请亲自去一趟陈氏书院吧!
母爱是什么
母爱是什么
妈妈的爱是清凉的风,妈妈的爱是滴落的泪,妈妈的爱是责备的目光。然而,我觉得妈妈的爱是很容易发现的。
我依稀的记得,在我上小学时,我每天早上去上学,母亲都会默默的陪伴,一路相送;逐渐的我长大了,觉得让母亲送很没有面子,同学都笑话我是长不大的小孩子,说我应该上学前班。
这一天放学,妈妈依然准时的站在大门口,迎着阳光妈妈面带笑靥,在我看来是那么刺眼。一大群人围着我说:长不大的孩子呦,每天都让妈妈送……于是,我便大声的对妈妈咆哮:都是你,每天都来学校,你是没有事情做,闲的吗?人家都说我是长不大的孩子,我烦死你了!
妈妈此时此刻地下了头,默默的立在阳光下,就那么站着、站着……仿佛妈妈的眼睛里有什么东西一闪一闪的,我没有将我的目光做片刻的停留,就像我的理解一样,没有分给妈妈一丝一毫,我转身跑回来家。
从此以后,在我上学的路上,不再有母亲相送,只是孤身一人,走在那条小路上。但每天放学,妈妈都会在门口等我,有一天,我到同学家去请教几个问题,晚回家了,却忘记了告诉妈妈。当我回来时,妈妈的身影依然矗立在我家的大门口,伴着那暮色,远远看见那熟悉的身影,忽然间我发现有她在,我是那么的心安,妈妈的相伴是默默无语的,却让我不知不觉的依恋,早已成为习惯。
当我走到妈妈的跟前,妈妈一脸焦急的对我说:孩子,你知道妈妈又多担心吗?我哭着扑到了妈妈的怀里,想说些什么却什么也说出来,我知道我错了,我把妈妈那细腻的关怀当成了一种负担,一种无奈,却不知正是这种爱伴着我们成长,它无所不在,让我们感觉甜甜的,暖暖的。
母爱真的好伟大,我不明白,为什么世上母亲能为孩子牺牲这么多!换做是我,我大概会因为太辛苦,太累而偷懒,不愿付出…
初一:潇潇磊磊
相关推荐
-
游鞍山书院早上天空晴朗,我们怀着好奇的心情向鞍山书院出发了。坐车到了鞍山书院的山脚,一块大大的路标上写着“鞍山书院欢迎您”,我们延着指示牌奋力地向目标地跑去。到了鞍山书院,大家你追我赶的往书院里挤,书院的墙上挂着许多牌匾,有书院简介、书院文化简介、书院名人简介……再往里面走,在书院的左侧,有两位伯伯正在忙个不停,为书院的一角添上绿色的衣裳,这时我们也快速地加入了他们的行列,和他们一起干了起来,为干枯了的小树撒上泥土,浇上水。瞧,在大家的辛苦劳动下,在两位伯伯的引导下,一盆盆干枯的小树复活了,各自都有自己的“新家”了,两位伯伯脸上绽开了笑露,通过种树,让我们懂得了一些种树的小知识,怎样保护树苗、养育树苗。这时,书院的一位叔叔走了过来,向我们讲了一些关于书院的开发前景,怎样把书院发展成旅游景点,吸引更多的外来游客来观光旅游,要象竹炭博物馆一样发挥自己的独特之处。听了叔叔的讲解,我们发表了自己的意见,觉得书院的水塘太脏了,水塘里的水脏得已经变成黄色了,假如把水塘的四周用水泥做起来,那样看上去既干净又漂亮,里面再养一些各种各样、五颜六色的小鱼;鱼塘的外围,种一些一年四季交替开的花、四季常青的小树……那样就会吸引更多的游客。扫完地,太阳快下山了,我们依依不舍地离开了书院。500字 五年级 日记
-
游嵩阳书院二零一四年农历正月十三,天气像小孩的脸,时晴时阴,爸爸告诉我,我们去嵩阳书院吧,我的心情由悲转喜,蹦着跳着跟着爸爸就出发了。我和爸爸首先来到嵩阳书院的仪门,仪门为新修的牌坊式建筑,上书“高山仰止”四字,爸爸告诉我意思是说孔子的品质和学识象大山一样足以让后人敬仰。因书院除具有讲学的主要功能外,还有藏书和祭祀孔子的功能,所以在这里设置仪门,是提示游客到这里要注意言行穿戴、不至失礼。走过牌坊,踏上一条青石铺成的小道,再登上二十多级台阶,我看到嵩阳书院大门上写着“嵩阳书院”四个大字,跨过大门,经过一个小院,我看到了两棵非常高大的柏树,这就是传说中的“将军柏”:“大将军”树干歪倒在墙头上,弯着腰,好像很惭愧;“二将军”肢体开裂,好像很生气。我没有看到“三将军”,爸爸说,“三将军”最大,古代一个叫刘彻的皇帝却把它封为“三将军”,它活活地被气死了。再往后面走,我看到了孔子的塑像,拜过孔子,我和爸爸来到讲堂,这是古代的学生学习、讨论问题、思考问题的地方。然后爸爸给我讲了“程门立雪”的故事,最后我们参观了展览馆,这里面保存着各种嵩山图片,让我留连忘返。我爱嵩阳书院,因为,她让我了解了古代人们尊师重教和推崇知识的氛围,使我在以后学习中更加努力,天天向上。500字 五年级
-
东山书院导游词亲爱的游客朋友们:大家好!今天我将带领大家去参观东山书院。我叫胡惠琳,大家可以叫我胡导,也可以叫我小胡。首先,大家跟我往右边走,大家看,这里有一口井,没错,当年我们的伟人——毛主席非常喜欢到这井旁边读书,养精神。有一天突然有一只青蛙正好蹲在大石头上,同学们便让毛泽东现场作诗,所以毛泽东写下了《咏蛙》这首诗。“独坐池塘如虎踞,绿荫树下养精神。春来我不先开口,哪个虫儿敢作声。”好,看完了诗,我们到桥那边去看看!“这里有六块石板,三块是新的,三块是旧的,那么请大家来猜一猜,哪三块是新的,哪三块是旧的?”其实,这三块比较平的是旧的,那么很多人就会问为什么呢?因为这三块石板经常有人走,所以,它渐渐被磨平了!好,我们再往里走,其实当年毛主席来求学的时候,是有专门的理发室的。大家看,这里是训诂室,相当于我们的教师办公室。这是监学室,当时教育部工作人员就在这里工作。这就是我们的堂长室,也就是校长室,其实当年毛泽东是被破格录取的。因为毛主席17岁来时,错过了考试时间,保安就不让他进来,可是毛主席从韶山跑到这儿来读书,怎能就这么轻易放弃呢?刚好这时校长从这儿经过,便让他把自己的志向写出来,于是毛主席写下了救国救民、保家卫国的长长文章,校长怎么也没想到,年仅17岁的少年,竟有这么大的志向和抱负!他被破格录取了!大家再看这里,这是藏书楼,毛主席非常喜欢到这里来借书。我们现在去看看他们的宿舍吧!当时是两个人同一间宿舍。记载有一次毛泽东把自己的棉被给了没带被子的同学,自己跟表兄挤在一张床上。青年时期的毛泽东是那样关心别人!这里还有他们的自修室,是他们上自习的地方。接着,我们去看看他们的教室吧。他们教室比起我们现在的教室要简陋一些。毛主席的位置在2组倒数第2位。大家可以去坐一下,体验一下。东山书院是由刘锦棠指挥修建的,用了一万四千七百二十九串七百四十文。现已发展到182亩,有全日制教学班76个,学生4800余人,是目前湘乡乃至湖南最大规模的全日制寄宿学校。今天的参观到此结束,感谢大家的配合!800字 五年级
-
关于陈氏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一、问题的提出人们常说:“陈林半天下”。我们班级姓陈的同学很多,有一天,我突然好奇姓氏是怎么回事于是,有人很满意,有人却很不满,于是,我做了关于陈氏的历史和现状的一次调查。二、调查方法1、查阅有关中华姓氏的书籍,阅读有关陈姓的报刊,上网查找陈姓的的来源和陈姓的历史名人。2、访问有关人士了解陈姓人口数量和分布情况。3、通过各种途径,搜集陈姓的名人故事。三、调查情况和资料整理信息渠道涉及方面具体内容书籍、报刊、网络陈姓来源陈姓最早出自妫姓,是舜帝的后裔。因“陈国”灭亡。陈国子孙便以陈为姓。陈姓就诞生了。书籍、报刊、网络历史名人陈嘉庚,西汉名将:陈汤,开国元勋:陈毅,历史大家:陈桓、陈寅恪,大将:陈赓,历史上第一个农民起义领袖:陈胜上网人口数量据2013年统计。陈姓人口约7000多万爷爷奶奶对我说陈姓族谱河北、山西、辽宁、上海、江苏都还保存着陈姓族谱。………………四、结论1、我国陈姓历史悠久,陈姓最早出自妫姓,是舜帝的后裔。据《通志?氏族略》记载:周武王灭商朝纣王以后,建立周朝以后,找到舜的后人“陈胡公妫满”,封他在陈(今河南省淮阳县)这个地方,建立了“陈国”。胡公满传至10世孙妫完,陈国内乱,陈厉公的儿子妫完怕株连自己,出奔到齐国,亡国后的陈国子孙便以原国名为姓氏,于是有了陈姓。2、陈姓在历史长河中涌现出许多有名的人物,如,陈嘉庚,西汉名将:陈汤,开国元勋:陈毅,历史大家:陈桓、陈寅恪,大将:陈赓,历史上第一个农民起义领袖:陈胜西汉将领陈立;南朝陈皇帝文帝蒨、废帝伯宗、宣帝顼;北朝北魏大臣陈建;唐画家陈闳;明画家陈淳;清学者陈启源,诗人陈訏等。近当代陈姓名人有近代民主革命家陈其美、陈天华、陈少白、陈作新等人。3、陈姓在当代中国的分布按区域而言,在南方地区(闽台、两广)陈姓则居于首位,占该区域人口的10。57%;在长江流域地区(江浙皖赣湘鄂川黔滇)陈姓位列第四,占该区域人口的4。86%;在北方地区(即除南方、长江流域以外地区)陈姓则退居第七位,占该区域人口的2。51%。从省别来看,福建、台湾、广东、浙江等省是陈姓人口最集中的地区,陈姓占本省人口的比例分别为14.01%、12.21%、10.52%、7.74%,并且在台湾、广东、浙江三省,陈姓均为本省第一大姓(福建陈姓略低于林姓,居本省第二位)……陈姓是当代中国第五大姓。据统计,陈姓人口总数超过7000万。五年级:陈睿900字 五年级
-
关于陈氏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一、问题的提出人们常说:“陈林半天下”。我们班级姓陈的同学很多,有一天,我突然好奇姓氏是怎么回事于是,有人很满意,有人却很不满,于是,我做了关于陈氏的历史和现状的一次调查。二、调查方法1、查阅有关中华姓氏的书籍,阅读有关陈姓的报刊,上网查找陈姓的的来源和陈姓的历史名人。2、访问有关人士了解陈姓人口数量和分布情况。3、通过各种途径,搜集陈姓的名人故事。三、调查情况和资料整理信息渠道涉及方面具体内容书籍、报刊、网络陈姓来源陈姓最早出自妫姓,是舜帝的后裔。因“陈国”灭亡。陈国子孙便以陈为姓。陈姓就诞生了。书籍、报刊、网络历史名人陈嘉庚,西汉名将:陈汤,开国元勋:陈毅,历史大家:陈桓、陈寅恪,大将:陈赓,历史上第一个农民起义领袖:陈胜上网人口数量据2013年统计。陈姓人口约7000多万爷爷奶奶对我说陈姓族谱河北、山西、辽宁、上海、江苏都还保存着陈姓族谱。………………四、结论1、我国陈姓历史悠久,陈姓最早出自妫姓,是舜帝的后裔。据《通志?氏族略》记载:周武王灭商朝纣王以后,建立周朝以后,找到舜的后人“陈胡公妫满”,封他在陈(今河南省淮阳县)这个地方,建立了“陈国”。胡公满传至10世孙妫完,陈国内乱,陈厉公的儿子妫完怕株连自己,出奔到齐国,亡国后的陈国子孙便以原国名为姓氏,于是有了陈姓。2、陈姓在历史长河中涌现出许多有名的人物,如,陈嘉庚,西汉名将:陈汤,开国元勋:陈毅,历史大家:陈桓、陈寅恪,大将:陈赓,历史上第一个农民起义领袖:陈胜西汉将领陈立;南朝陈皇帝文帝蒨、废帝伯宗、宣帝顼;北朝北魏大臣陈建;唐画家陈闳;明画家陈淳;清学者陈启源,诗人陈訏等。近当代陈姓名人有近代民主革命家陈其美、陈天华、陈少白、陈作新等人。3、陈姓在当代中国的分布按区域而言,在南方地区(闽台、两广)陈姓则居于首位,占该区域人口的10。57%;在长江流域地区(江浙皖赣湘鄂川黔滇)陈姓位列第四,占该区域人口的4。86%;在北方地区(即除南方、长江流域以外地区)陈姓则退居第七位,占该区域人口的2。51%。从省别来看,福建、台湾、广东、浙江等省是陈姓人口最集中的地区,陈姓占本省人口的比例分别为14.01%、12.21%、10.52%、7.74%,并且在台湾、广东、浙江三省,陈姓均为本省第一大姓(福建陈姓略低于林姓,居本省第二位)……陈姓是当代中国第五大姓。据统计,陈姓人口总数超过7000万。五年级:陈睿作文网专稿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1000字 五年级
-
梦中书院在一个静谧的小院里,有一方碧潭,晶莹的潭水潺潺而泻,发出悦耳的音孕。我喜欢靠在这潭边在月光下读书。周边是落英缤纷,青草柳书,鲜翠欲滴。夜晚,淡淡的月光洒在一个个时而激扬时而温和的文字上,身边充溢着鸟语花呓,清晰可闻的花香令人精神振奋,情意绵绵的鸟鸣低婉温柔,宛如山泉漱耳,春风拂面。柔软的草地上,我细细品着如香茶般的书。读到经典处,我能放下书与身边涓涓流水共同呼喊心中的快意;读到哀绝处,我能放下书,望着天上的皓月,与阵阵轻风抒发心中的愁闷;读到激扬处,我能放声大喊,与虫鸣合奏;读到悲痛处,我能黯然流泪,泪水划过脸颊,在月光下是一点星芒;读到疲倦时,还能以清凉潭水洗脸华神或直接仰头栽倒呼呼睡去。在这个小院中,没有尘世间的喧嚣,没有尘世的污浊,只有盈盈暗香,只有淡淡月光,只有涓涓流水,只有鸟语花香。这里是我梦中的享书之地,是一个美好温馨的环境。我是主人,书,也是主人。350字 初三 日记
-
章氏日记一整天2014.11.7嗯哼,新的一天开始了,我背上书包,戴上红领巾胸卡,上学去罗!乘着妈妈的班车,到了学校,我一蹦一跳向学校跑去。在我的班级三班,有一群可爱的同学(内容查看第一篇作文《章氏日记一整天》)。第一节数学课,我们用集体成会的时间进行消防演练,才刚刚做完消防演练,上课铃声就响起来了,同学们都说:“嘿!怎么上课了呀!我还没去小便呢!”在热闹的人群中,数学老师历老师来到我们到教室,对我们说:“同学们,安静下来,我们要上课了!”同学们立刻安静下来(不是我们很听话,是历老师很凶滴!我们不敢冒犯啊)。40分钟过去了,数学课也下课了,马上要上语文课了,噢!最让我头大的考试就要来了!!!怎么办呐!!!可是,虽然我一直说,不要考试啊,不要考试啊!考试还是来了……叮铃铃,语文上课铃声响了,语文试卷也发下来了,我先看了看,噢!这么简单啊!我迅速提起笔做了起来。下午,我最期待的语文考试成绩出来了,我考得不错,全班第二哟!(分数:93.5)。350字 三年级 日记
-
游莫氏庄园2月27日星期日阴有人喜欢曲径幽深的佛门寺院,有人喜欢富丽堂皇的宫殿,也有人喜欢气魄雄伟的塔窟,而我却喜欢平湖的名胜古迹——莫氏庄园。一走进大门,便看见了一件漂亮的“外套”,不用看,里面一定古色古香。最让人记忆深刻的便是蜡人像了!只见三个蜡人栩栩如生,能工巧匠把蜡人的神态、表情、动作合三为一。看,一个蜡人非常愤恨,牙齿咬得紧紧的,使劲拉着铁索。他的衣服破破烂烂,把旧社会的黑暗全部表达了出来。最古朴典雅的还数巍然屹立的亭台楼阁。瞧,那楼阁结构精巧,红墙绿瓦,飞檐翘角,别有风味。楼阁共有2层,雕梁画栋,每一层都有宽大的回廊,室内布置典雅,墙上有古今名人的字画。顶楼的瓦砖,远看,好像女同学穿的百褶裙一样,风吹来,似乎在舞动。在阁楼上往下眺望,好似一幅幽静秀美的图画:近处是假山怪石,一旁池馆水榭,随着微风悠悠荡动。远处腊梅开得茂盛,一朵一朵在枝头比美,散发出迷人的清香。中间的池塘上架着一座石桥,好一派风景!在小鸟的叽叫中,我离开了莫氏庄园,可那一幅幅画还在脑中回荡。400字 五年级 日记
-
谢氏人物、故事震惊和困惑之余,提起手中相机,次日便只身前往法源寺后街。说起北京牛街附近的法源寺,几乎无人不晓,1400余年的历史,佛门圣地,名人足迹,丁香牡丹,无不成为其名片。一墙之隔的法源寺后街却鲜为人知,甚至少有外人经过。而这里,在700年前,曾发生了一段感天动地的往事,把谢叠山的名字永远和法源寺连在了一起。谢枋得,字君直,号叠山,江西弋阳人,其与文天祥在南宋宝佑四年是同科进士,两人同样率兵抗元,同样义胆忠肝,以身殉国。他的散文格调高奇,气势磅礴,诗文朴素端正,沉痛苍凉。为人刚直不阿,出任考官时,曾出题以奸臣贾似道政事为问,得罪了权臣,诬以居行不法,谪居兴国。南宋咸淳中赦归,德佑初以江东提刑,知信州。此时元兵侵犯中原,谢枋得奋起率兵抗元,无奈兵败信州失守,流亡福建山区,卖卜为生。谢枋得算命与众不同,他不取钱财,只收大米和草鞋。收取大米是为筹一日三餐。取草鞋是因其兵败后曾经发誓说:“不见南朝不着鞋!”因此,谢枋得一直是身着麻衣,足蹬草鞋。南宋灭亡后,元世祖忽必烈求贤若渴,元至元二十三年,集贤学士程文海向其举荐宋朝遗民22人,以谢枋得居首。但是谢枋得坚辞不受,并写下了着名的《却聘书》,其中引用太史公司马迁的名句“人莫不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以此明志。但是福建参政魏天佑急于求功,强行将谢枋得送入大都,迫其出仕。于四月一日到京,绝食数日而亡,以死表示了对宋室的忠诚。值得一提的是,谢枋得的妻子、弟弟、儿女等也多因忠烈或自尽、或被杀、或被捕入狱,可谓满门英杰,谢妻李氏被专门收录于《宋史·烈女传》中。谢枋得在京的居住生活实际上只有短短几天,至元二十六年四月,谢枋得到达京师,到京后他寻问了死在这里的南宋谢太后的葬身之处和瀛国公所在,禁不住痛哭一场。不久悲愤交加的谢枋得就病倒了,迁往悯忠寺居住。在这里他见到居室壁间有孝女曹娥寻父投江的碑刻,不禁想起自己国仇家恨,无力回天的痛楚,悲从心生,泣曰:小女子犹尔,吾岂不汝若哉?于是他决定以身殉国。元至元二十六年(1289年)谢枋得绝食而死。这段历史据《叠山先生行实》记载:“四月初一日至燕京,初五日死于悯忠寺(今法源寺)。子定之护骸骨归,葬于信州”。《宋史·列传一百八十四》载:“迁悯忠寺,见壁间曹娥碑,泣曰:‘小女子犹尔,吾岂不汝若哉!’留梦炎使医执药杂米饮之,枋得怒曰:‘吾欲死,汝乃欲吾生耶!’掷之于地,终不食而死”。明景泰七年九月,巡抚江西右佥都御史韩雍请求为谢枋得建祠,景泰皇帝令原籍官员每岁为其举行祭祀事宜,并与文天祥同赐谥号,“诏谥天祥忠烈、枋得文节”(《明史·列传六十六·韩雍》)、并“建祠于尽节之所”(《日下回眸》),供奉谢枋得和文天祥的塑像每岁致祭。1988年《北京名胜古迹辞典》也有对谢叠山祠的记录:……明代在法源寺后街,江西会馆谢枋得殉难处建祠,现院内还有二层小楼一座,原供谢叠山和文天祥像,该处以被公布为宣武区文物保护单位。宣武区有着大片的胡同四合院老街区老建筑,近年来在城市发展的现代化建设中也加快了脚步,拆迁的力度越来越大,全然看不出微循环所在。法源寺后街终于也贴出了长长的拆迁公告,从西砖胡同左转,心就凉了半截,后街东口的左右的老房子已经被挑了顶子,院内一片狼藉,看来拆迁的动作比我们想象的还要迅速,我心中惦记着谢公祠的小楼,从报纸上看不出拆的状况,于是直奔法源寺后街5号,从街面上看到谢公祠二层小楼的左半安在,往前三步,才看到小楼的右半已然被挑了顶,靠东的一侧二层只剩山墙和栏板,不过雕花护檐板尚在。穿过小楼,扶着古老的木制楼梯登至二层,虽然房顶不存,脚下一片破砖碎瓦,垃圾狼藉,但仍然感到小楼结实如故,人在二层走动时,这座明代的小楼纹丝不动。凭栏南望,正是法源寺的大殿后墙,后人拜谒祭祀谢公时,怎能不睹景生情。据周围居民介绍,谢公祠故址也是江西会馆,当年楼前曾有大片的竹林水榭,一派江南风格,40年前,小楼后尚有假山,后来房子紧张加上破四旧,大家就把假山砸了盖了小平房。现在要拆迁了,街坊邻居抬头看着谢公祠小楼二层山墙上贴的大红双喜字,叹着气说,别看破,这么多年这小楼不知迎送了多少小两口……谢公祠是宣武拆迁区中的上百处文物古迹之一,宣武要发展,要腾飞,要给老百姓创造更好的居住条件,这是可以理解的,但请不要闭着眼睛拆丢了北京的风骨。谢枋得祠、法源寺、江西会馆,与宣武,与会馆,与科举,与旧京文化,与历史,是共生的,700年后,我们又有谁会成为千古佳话,或背上千古骂名?雪中松柏愈青青,扶植纲常在此行。请留住谢公祠吧。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粒子加速器事业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着名加速器物理学家谢家麟,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两院院士、着名建筑与城乡规划学家、新中国建筑教育奠基人之一、人居环境科学创建者吴良镛,荣获2011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为他们颁奖。中国2011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共授奖374个项目和10位科技专家,包括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2人,国家自然科学奖36项,国家技术发明奖55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283项,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8人。其中,“青藏高原地质理论创新与找矿重大突破”获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国家最高科技奖每年授予人数不超过2名,获奖者必须在当代科学技术前沿取得重大突破或者在科学技术发展中有卓越建树;在科学技术创新、科学技术成果转化和高技术产业化中,创造巨大经济效益或者社会效益。获奖者的奖金额为500万元人民币。谢家麟简历加速器物理学家。生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原籍河北武清。1943年毕业于燕京大学。1951年获美国斯坦福大学物理系博士学位。现任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在美期间,曾领导研制成功世界上能量最高的医用电子直线加速器。1955年回国后,于60年代初领导完成一台可向高能发展的电子直线加速器、大功率速调管和电子回旋加速器等科研目。80年代领导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工程的设计、研制和建造。90年代初领导建成北京自由电子激光。英烈相女谢二妹考略谢燕颉(一)谢二妹,广东长乐(今五华)双头(今双华)大陂人。明朝末年,天下大乱,风起云涌,各地民众纷纷揭竿而起,广东也不例外。为了抗击张、毛、李三都司的残酷压迫、剥削和奴役,长乐百姓也投入到了战斗行列。时势造英雄,年方十八岁的谢二妹,因为人才出众,被推举为当地农民义军的女首领,她率领起义军直指当地封建都司,威震朝廷。后来起义军被官兵击败,谢二妹不幸被俘,后英勇就义。民众感其英勇烈节,被起义军王朝(大顺或大西)敕封为“英烈相女”,而当地民众称她为“谢圣仙娘”,为祭祀这位巾帼英雄,人们在五华县双华镇大陂高山寨顶修建了“英烈庙”。该庙宇形制和用材均别具一格,也具有五华石乡特色。其建筑全部采用青色花岗岩石砌筑而成,前亭后殿皆用石槽构件石榫卯接而成,建筑饰有石狮、花鸟等动物图案,且工艺精巧。庙宇呈长方形,长5。5米、宽2。82米、高3。15米。前亭为抬梁式石梁框架结构,四角攒出尖顶。平面呈四方形,前后石柱均为八角梅花柱。前为方形柱础,后为鼓形柱础。亭顶用预制石板拼成,翘角亭檐,顶尖置有石葫芦。后殿为石砖墙壁,盖石板瓦。内设一座石神坛,亦刻有浮雕图案。神坛上加置一小石宫,宫内供谢圣仙娘神像。庙宇内刻有三幅楷书楹联。神台楹联云:莫道生为女子;依然没则明神。后柱楹联云:能敷人世康宁福;常作天边欢喜迁。前柱楹联云:祷心殷殷在我尽一心诚敬;情难已已惟神锡二字平安。此庙宇附近尚留有不少有关谢圣仙娘的遗迹,如仙娘梳妆的“丝线缠石”、急报军情的“铜锣石”,以及三都司下棋的“棋盘石”等。1989年6月,省人民政府公布“英烈庙”为广东省第三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二)据史籍记载,西汉时期,南越王赵佗曾筑崇台于五华山下,称“长乐台”,因而得名,县治名长乐镇(今华城镇),属循州。宋高宗绍兴十九年(1149)曾迁至七都九龙岗,元世祖至元二十九年(1292)复县治于长乐镇。明洪武二年(1369),改元广东道为明广东行省。洪武九年(1376)7月,广东行省改为广东承宣布政使司,通称广东省,撤循州,并入惠州。明洪武二十一年(1388),始筑城墙。清雍正十一年(1733),长乐改属嘉应直隶州。民国三年(1914),因与福建省和湖北省的长乐县同名,遂改称五华县。以境内五华山取名,属潮循道,道治在潮安县。五华山沿着两支山脉走向,山峦重叠,河流纵横,从而构成了全境地形复杂多样的格局。沿琴江﹑五华河沿岸狭长的河谷地带,南起默林北部,北至水寨河口,西起蓝关,东止大坝,因大自然变迁,侵蚀冲积,而形成一个个河谷平原。在这些平原中,以水寨平原为大,东起白凤岭,西至乌石浦龟形岭,南达旱塘凹石子蒗,北止楼子角﹑高车洞,最宽处达七公里,海拔均在50—100米之间。西部山地上有九座千米以上的山峰,而形成了华城盆地﹑歧岭盆地﹑双头盆地﹑潭下盆地﹑长布盆地﹑大田盆地和华城盆地。谢二妹就诞生在其中的双头盆地。此地为东南高西北低的山地丘陵区,海拔一般在400—800米之间。北部形成平原丘陵区,地势和缓,山丘零星破碎,海拔一般为200—400米。谢二妹领导的农民起义军就浴血奋战在这山山水水之间。(三)关于“张、毛、李三都司”,或为广东都指挥使张某、布政使毛某、按察使李某的简称,或为张、毛、李个三都司家族。明代,都指挥使司为一省掌兵的最高机构,简称都司。明洪武主朱元璋为了加强皇帝的统治权力,一改以前的做法,不仅取消宰相制,而且还在各地分别设立掌管军政的都指挥使司、掌管民政的布政使司和掌管司法的提刑按察使司,让其各自独立,不相统属,便于皇上一手掌控。都指挥使司,简称都司,是明朝设立于地方的军事指挥机关,掌一方军政。包括其所统率其所辖卫所,均属五军都督府而听从兵部调令。都指挥使司与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合称“三司”,同为封疆大吏,分掌地方军政、民政、刑狱。那么,广东的都指挥使张某到底是谁呢?很有可能是着名的“燕王靖难”的第一功臣张玉世家。张玉(1343—1401),字世美,祥符(今河南省开封)人,为元枢密院知院事,元亡后出走漠北。洪武十八年(1385)降明,后从大军出塞,至捕鱼儿海,以功授济南卫副千户。后为燕王朱棣手下第一员大将,累官至燕王府左护卫指挥。他勇冠三军,且身先士卒。“靖难之役”兵起,他任都指挥佥事,攻克蓟州、遵化。同年八月,建文帝派老将耿炳文至真定会战朱棣。朱棣即遣张玉侦察敌情后,言敌军纪律涣散,打败其易如反掌,朱棣许之。在战役中,朱棣领数千人从城西南侧击,张玉、朱能、潭渊从正面猛攻。在两面夹击之下,大败耿炳文。史称“真定之战”。建文二年(1400)腊月廿五,燕师遭盛庸军截击,大败于东昌(今山东聊城),死伤数万人,燕王亦被盛庸军围困于东昌。张玉冒死入围救援,被斩杀,燕师则被迫还师北平,史称“东昌之役”。朱棣闻知张玉战死,恸哭道:“胜负常事,不足虑。艰难之际,失此良辅,殊可悲恨!”亲自为张玉撰写悼文。日后朱棣入主南京称帝,以张玉为靖难第一功臣,追封荣国公、河间王,谥为“忠武”,位在诸人之上,与东平王朱能、金乡侯王真、荣国公姚广孝共侑,享成祖庙廷。长子张辅(1375-1449),字文弼,早年随父参加靖难之役,后进攻并占领安南,改交址,此后四次平定叛乱。宣德年间,率军平定汉王朱高煦叛乱。袭封为英国公,世袭罔替。正统年间,随明英宗北征,在“土木堡之变中”阵亡,享年七十五岁,谥“忠烈”。次子张輗(1390-1462),因功定神策卫指挥使。之后连升三级至中军都督府右都督。泰德三年,加升太子太保。英宗复辟后,因张輗迎立有功,封文安伯,食禄千二百石。天顺六年,去世。赠侯爵,谥“忠僖”。张輗之女嫁明仁宗。其三子张軏(1393-1458),永乐年间,为锦衣卫指挥佥事。跟从明宣宗征讨朱高煦,又跟从成国公朱勇出塞至毡帽山。正统十三年,以副总兵身份出征麓川。后讨伐贵州苗族叛乱。积功为前军都督府,总管京营兵。后参与夺门之变,与石亨、曹吉祥迎明英宗。封太平侯,食禄二千石。天顺二年,张軏去世,赠裕国公,谥“勇襄”。当时于谦、王文、范广之死,都有张軏在背后出力,其纳贿乱政,仅次于石亨。然而张玉世家,世代兴旺。英国公张玉为明朝最高世袭公爵,即使如刘瑾,魏忠贤当政,这一家也是稳稳当当,无人敢妄动:第一代:张辅,永乐六年(1408)晋封英国公;第二代:张懋,景泰元年(1450)袭封;第三代:张仑,正德十年(1515)袭封(张懋之孙,张锐之子);第四代:张溶,嘉靖十四年(1535)袭封;第五代:张元功,万历十年(1582)袭封;第六代:张元德,万历二十四年(1596)袭封(张溶子,元功弟);第七代:张维贤,万历二十六年(1598)袭封;第八代:张之极,崇祯三年(1630)至崇祯十年(1637)间袭封;第九代:张世泽,崇祯十六年(1643)袭封,末代英国公,被李自成军所杀。谢二妹所反抗的广东都指挥使应是第九代张世泽,至于广东布政使毛某,广东按察使李某,待考。那么敕封谢二妹为“英烈相女”的绝对不是明王朝或南明王朝,而应是李自成大顺王朝或张献忠大西王朝。(四)有史料可稽,清朝初年有广东长乐有客家人,慕西蜀之沃野千里,谋生迁徒而至,同时还从广东搬过来“三都司”神祗,令人费解。今成都市新都区三河镇,有一个名叫“三都村”的村落,此地居民至今还说着一口流利的客家话,村民分属杨、李、张、赵等姓氏,且其祖先大多数来自于广东长乐县。追寻其村得名的缘由,大家众口一词。说与祖先迁川时,是背负“三都司神明”而来,因为长乐某地的客家人,历来崇拜明朝在当地掌管地方军政、民政、刑狱的张姓、毛姓、李姓三位都司,奉若神明,供奉拜祭。因相沿成习,今要离开故园,远去他乡,舍不得就此与祖辈几代人崇信的三都司神明诀别,于是便敬请神明一齐上路,大家一齐商量了护送神明入川的动议。于是决定由当地杨韶叔一家,将三都司神牌背负随行。他们踏上迁川之途。一路千辛万苦,数月艰难历程,均赖都司神明庇佑,又有地方公差护送,杨氏一行乡人才终于平安到达西蜀地面,立脚于成都府北新都三星店、螺丝坝一带。今已繁衍十几代,杨韶叔后裔在四川艰苦创业,新建家园,还为三位都司神明营建了新的府邸,即一座三开间通体石结构的庙宇,于乾隆六年(1741)建成,同时还为三位都司錾石成像。石刻像高约四尺左右,皆穿戴明朝礼服官帽,并列供奉于庙堂之中。这座供奉着“张都司、毛都司、李都司神位”的“三都司庙”,被当地移民后裔继续奉为保护神后,一直享受着顶礼祭拜,且香火一直旺盛。延至民国初年,三都司庙由一座小庙,扩建为有十多开间的建筑。庙内还增设了钟、鼓等祭祀设施,最盛时有七八个看司照管庙务。因为扩大了规模的三都司庙,故在周围百里内名气大增,当地的基层行政区划曾一度将此地命名为“三都保”。农事有关的节庆活动,以及春节迎春活动,均在这里进行。每年春节期间,从初一到十五,三都司庙前彩龙翻滚,大戏连台,热闹非常,成为客家民间文化活动的一大亮点。1949年以后,曾有一所小学就办在三都司庙内。“文革”期间,三都司庙遭到拆毁,神像不复存在。进入改革开放年代,当地的客家人在距原庙50—60米处的一片竹林里,重建一座仅有八九平方米的简陋的三都司庙,庙内供奉着观音瓷器坐像和佛祖画像,同时还有一幅写着“张、毛、李三位都司老爷”神位的神榜。庙里还留下的遗物,有一块残缺的石刻屋脊,经辨认大概是乾隆年间始建的那座三都司小庙的屋脊的一角,作为当年移民迁移文物的遗迹保存至今,弥足珍贵。谢二妹与三都司是冤家对头,逝后仍在地隔千里的两地继续受到人民的祭祀,令人深思。张玉有文才,当年曾携琴载酒漫游长乐东山岭,并留下着名诗《为爱东山》:为爱东山景致幽,携琴载酒任遨游。云迷路径人烟少,翠拥峰峦树木稠。丹灶无存仙已往,华封有迹字空留。管它世上尘凡事,春自春来秋自秋。恒安二中初一:谢云鹏1200字以上 初一 日记
-
巅峰时刻——记金牌得主陈燮霞8月9日分,在北京奥体中心——鸟巢,陈燮霞和对手们在拼杠铃举重分两个阶段,先是抓举,后是挺举。抓举和挺举都各有三次机会。如果你报的斤数三次都未举起,就没有成绩了,挺举也没有资格参加。报的斤数在运动员出场后就不能改了,最后计算有效的抓举和挺举的最高斤数的总和为最后成绩,排名次。陈燮霞抓举报的开靶斤数是92公斤,可是前面对手都在85公斤附近就出了问题,于是她把开靶斤数改为90公斤。陈燮霞出场了,大家都很激动,很紧张,第一次抓举90公斤轻松成功了,大家欢呼着第二次成功举起92公斤,接着95公斤也被成功举起,鸟巢内掌声雷动!后来的挺举,以112公斤的优秀成绩结束了比赛,陈燮霞获得了冠军!中国第29届奥运会的首枚金牌产生了!颁奖典礼上,陈燮霞左手捧着鲜花,右手拿着金牌,脸上的汗水与她的笑容交相辉映。鸟巢里荡起了雄壮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此时我的眼泪也开始泛滥在这块金牌的背后是多少汗水呀!想想她每天都要拿着杠铃进行无数次的抓举和挺举的训练,枯燥而且辛苦,她从不说一个“苦”字。在近乎魔鬼似的训练下,陈燮霞成功了,想想我自己,做一点事就说又苦又累的,很多事情就半途而废了,长大以后能不被别人耻笑和唾骂吗?又怎么能取得成功呢?500字 五年级 日记
-
陈氏两兄弟他俩不是亲人却胜似亲人。为什么呢?因为他俩太像了,用一个词来形容就是——欠扁。想知道这个名字从哪儿来的?别急别急往下看,答案不就一目了然啦!他俩一个胖一个瘦,一个黑一个白。一个眼睛大一个眼睛小,以女生的第六感来看这俩长的五观还算不错,但依我看这俩长得真不昨的。这只是外表,但内在可就差太多了!简直就是熊的外表蛇的心肠。最大的特点不在这儿,而是在老师不在的时候,因为他俩都是老师的小助理,一到这时候他们就发起威来,那可凶得不了!还叫咋班的黑社会老大来一起来惩罚我们女生呢!心中有多少愁恨,但都说不出来。记得有一次,他们又不知道去干嘛了!但一回来不是这一个青包就那一个红包。眼睛都微微肿了起来,这时候到不由得心疼起来,必竟大家在一起四年了打打闹闹的,这样的情况也是难免的!但这个念头一下就被打散了!这是他们活该应得的,谁叫他们不好好打扫卫生呢?还说什么孙悟空大战猪八戒!真不知是活腻了还是怎么的,罪有应得!从此之后我就为这对相爱相杀的兄弟取了个名字——欠扁!上面说的是相杀是时候说说相爱。相爱的滋味大多都是甜甜的,蜜蜜的!但这种滋味在我们看来就是酸酸的,苦苦的!难受极了!这件事就发生在冬令营的时候,一位是大名鼎鼎的班长,一位则是虚张声势的纪律委员。他俩都“剑”人“剑”和为一体简称“贱人”两人和为一体遍出门闯荡江湖了!这七天里,把我们女生好受的,真是不得了。这也是苍天所说的相爱吗?这简直是把自己的快乐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好心酸……这就是我所说的陈氏兄弟——欠扁。在老师面前装乖乖,但对女生一向不留情的陈氏兄弟!650字 六年级 写人
-
游嵩阳书院今天,我和爸爸一起去我国宋代著名的最高学府——嵩阳书院游览。走下公共汽车,来到嵩阳书院门前的广场上。我首先看到一个高高的牌坊,上写“高山仰止”四个大字。走过牌坊,踏上一条青石铺成的小道,再登上二十多级台阶,在石阶尽头向左拐,我看到了一个非常高大的石碑,上面有一个碑帽。石碑的基座和碑帽上都雕刻有精美的图案:有的是武士习拳、有的是双龙戏珠。爸爸说,这是因为唐朝的道士孙太冲炼仙丹治好了李隆基皇帝的病,皇帝下令刻立的。由于当时技术条件所限,没有起重设备,碑较高,碑帽又大又重,为戴碑帽,还杀死了三个县令呢。转回头向东走,我看到嵩阳书院大门上写着“嵩阳书院”四个大字,两旁的柱子上还有对联。跨过大门,经过一个小院,我看到了两棵非常高大的柏树,这就是传说中的“将军柏”:“大将军”弯着腰,好像很惭愧;“二将军”肢体开裂,好像很生气。我没有看到“三将军”,爸爸说,“三将军”最大,古代一个叫刘彻的皇帝却把它封为“三将军”,它活活地被气死了。再往后面走,我看到孔子的塑像,陪伴他的还有颜回、孟子、子思和曾子。我们在课本上学过,孔子有3000多个弟子呢。拜过孔子,我和爸爸来到讲堂,这是古代的学生学习、讨论问题、思考问题的地方。这里还有一个“程门立雪”的致学故事,至今传为佳话。再向里面走,我们来到了泮池桥,爸爸说,这是为纪念孔子而修建的。许多金鱼在桥下尽情地游来游去。最后,我们来到了展览馆,这里面保存着古代的树木化石,还有少林寺、关帝石竹、第一山、千崖万壑等拓片。关帝石竹的竹叶还是由一首诗组成的,真了不起。我爱嵩阳书院,因为,她让我了解了古代人们尊师重教和推崇知识的氛围,使我在以后的学习中受益终身。650字 四年级 日记
-
赵氏家族中华的文化源远流长足有,五千年的历史。经过风霜雪月的磨砺,这五千年的光轮就变成了一本本珍贵的藏书,他们就是中华历史的象征。《百家姓》是代表历史文化的书籍之一。它记载着每个中国人的头衔,是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讲述着每个中国人的姓的来历。我姓赵,在《百家姓》中,第一个姓氏就是赵。那是因为《百家姓》成书于宋,因为当时皇帝姓赵,所以赵是国姓,故表示对宋代皇帝的尊重,赵排在第一位。“赵”最初源于周朝,赵氏与秦共祖,始祖为造父。西周时,造父在桃林得骏马八匹,献于周穆王,并为周穆王驾驭马车,巡视西方,会见西王母,乐而忘返。不久,徐偃王发动叛乱,国事危,军情急,幸好造父驾车,日夜兼程,才得以及时返回镐京,发兵破徐,叛乱乃平。为彰造父之功,周穆王赐赵城给造父,从此在晋朝建立赵氏家族。再由到前325年,勇猛、拥有军事创新能力的赵武灵王(赵雍)他根据赵国的国情,大胆提出了胡服骑射的主张。突破传统习俗使赵国迅速强大的功效。这一措施对中国历史发展所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是中国军事史上的一大进步。接着跨越到三国时期。尘土飞扬、硝烟袅袅,英勇、善战的赵云,赵子龙,三国时蜀国大将,为“五虎上将之一”初依公孙瓒,后归刘备。“长坂坡之战”,他“单骑救主”力战送出甘夫人及刘禅。定益州,夺汉中,骁勇善战,屡立大功。刘备曾赞赏他“子龙浑身是胆也”成为千古之佳话。在历史的长河中我们游到了宋代。宋代赵氏立国320年,赵匡胤字元朗,小名香孩儿,宋开国皇帝,即宋太祖。发动陈桥兵变,黄袍加身,代周称帝,建立宋朝,使赵姓的宗族声望达到了最为辉煌的时期。赵氏家族的名人远不止如此,还有很多很多,这都是他们用自己的勇敢、智慧、心血换来的。它为中华的历史增添了一份色彩和韵味,为子孙后代留下了一片不朽的文章。我身为赵氏家族的一员,我感到无比的骄傲与荣幸!650字 初一 议论文
-
游东山书院旧址--作文游东山书院旧址东山书院,坐落在我的家乡东台山下。因为杰出领袖————-毛泽东少年在此读过书,所以就远近闻名。现在是国家4A红色旅游景区。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星期天,我和妈妈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踏上了游东山书院旧址的旅行。刚下车,雄伟壮观。幽静的东山书院就映入了我们的眼中。来到东山书院门口,就看见有工人叔叔阿姨们在忙碌着,他们是为了纪念毛主席120周岁,而在一丝不苟的工作着。是在这里修个广场呢!再看右边的牌子上刻着:全国AAAA级旅游胜地,全国爱国主义示范基地。再往里走就是操场。操场上有一架滑滑梯和爬杆。接着,就是大厅。大厅里摆着孔子先生的雕像。而雕像两边就是学生宿舍。仔细一看,只有毛主席的床上有厚厚的被子。从大厅往里走就是毛主席的教室。一进教室就看见后墙上写着:业精业勤。这四个大字。教室里摆放着32张整整齐齐的桌椅,课桌看上去很旧,但一尘不染。我激动地坐在毛主席的座位上,好象我来到了哪个年代,同学们是那么认真地听课,多么刻苦地学习,学习他们刻苦的精神,取得优异的成绩为祖国,为社会做出一份力量。想起:毛主席离开韶山来乡求学,曾赋诗一首:孩儿立志去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何处不青山。从这首诗中可以看出,来乡求学时的毛主席,是怀着一种远大的理想和崇高的思想、以及坚定执着的信仰。最后我和妈妈来到了谭政爷爷的纪念馆。一进门就看见几个引人注目的大字:永远的丰碑。我们大家都知道谭政是毛主席的第一任秘书,同时也是一位杰出的爱国大将。啊!谭政大将和毛主席是多么伟大啊!我们以后学习毛主席和谭政大将的爱国精神,为祖国做出更多的贡献!650字 初三 叙事
-
陈曦我是一个北方的女孩儿,在北方已经度过了16个年头。北方的春天是温馨的,北方的夏天是热烈的,北方的秋天是宁静的,那么北方的冬天呢?北方的冬天是美丽、坚强而又伟大的。最能让人们感受到北方冬天美丽的是窗户上的冰花,有的像森林,富有神秘感;有的像小溪,仿佛在静静流淌;还有的像圣诞老人,好像来给人们送礼物…冻得久的冰花,花样繁复,一眼看不透,让人颇费猜疑,不由浮想联翩。可是现在,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家家都住上了24小时恒温的楼房,昔日那美丽的冰窗花再也看不到了。前几天,在教室里,我偶一回头,竟然看到一小片薄霜正在悄悄萌生,渐渐的被冷冽的空气,雕琢成一朵朵美丽的冰窗花,静静的挂在上面。这时的冰花是脆弱的,让人心痛。北方的冬天是坚强的。北风“呼呼”地咆哮着,用它那粗大的手指,蛮横地乱抓行人的头发,针一般地刺着行人的肌肤。行人万般无奈,只得将冬衣扣得严严实实的,把手揣在衣兜里,缩着脖子,疾步前行。而路两旁的树木,虽然光秃秃的没有一片叶子,却枝桠横生,把躯干努力的伸向天空,坚强不屈地挺立着,无惧疾风怒吼,傲迎寒风刺骨,激励着人们勇敢前行。北方的冬天是伟大的。南飞的鸟儿給大地寄来了最后的离别信,片片雪花飘落下来。顽皮的小雪花纷纷扬扬地落下来,就像跳舞一样。落在地上,仿佛给大地盖上了厚厚的毛毯,给小麦盖上了御寒的棉被。雪的作用很广,其中对农作物有很大的好处。我国有一句农谚“冬天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瑞雪兆丰年”,积雪下面,孕育着生的希望,春的曙光。正是因为冬的伟大无私才成就了春的绚丽多姿。我爱北方的冬天...650字 五年级 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