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川的政府大楼为何不倒?_800字
作文网专稿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在5.12地震中,医院倒下,学校倒下,而政府大楼却没倒。地震灾难虽然属于不可抗拒的天灾,但数千学校师生的死亡,医务工作者的伤亡,肯定是不可绕恕的罪孽!于是,有人写了这样的诗:傲然的政府大楼如一座墓碑,挺立在西天阡陌的尽头,梦境一般沉重的寂寥,笼罩着村庄的怀抱。放学的铃声不再响起,浓缩着夕阳的哭泣,新月如弯刀,雕刻出天宇的哀鸣。夜幕吞噬着村庄,一片荒野的朦胧。瓦砾、粉碎、白骨露于野,政府大楼轻轻晃动,然后,毫发无伤。医院不再止血,而是血流不止,染红了西天的黄昏。颤抖的彩霞,遁入万物的灵魂,空荡的政府大楼外,轻晃的玻璃在闪闪发光。
这是为何?难道是偶然吗?作为政府,作为共产党人,作为人民的公仆,不是应该为人民服务吗?不是应心系人民群众吗?中国共产党不是坚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吗?它的本质不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吗?我不敢说所有的共产党人都是腐败的,但部分人总是给共产党抹黑。试问衮衮诸公,你们难道无愧于心吗?当你们看到美丽漂亮的教学楼轰然倒塌,当你们看到一个个可爱的孩子霎时间变的血肉模糊,当你们看到医院在倒下,你们是否想过医院里有许多病人正在接受治疗,学校里的某个孩子可能是您的孩子。
既然中国共产党坚持马克思主义,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坚持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政府的个别官员坚持以人为本了吗?他们把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了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了吗?没有,他们想到的是身外之物,比如说,生命、钱。我们可以理解,生命是可贵的,它对于每一人来说都很重要,但我认为,既然选择了作为一名共产党人,为了人民,就应抛弃自己的一切。恩格斯指出:“领导干部的理论思维水平如何,对于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至关重要。”马克思也曾指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主义精神财富的创造者。”这就要求政府一切为了群众。
将来无论我从事怎样的工作,我所做的每一件事必将有益于人民,有益于社会,如果为了国家和人民,需要我的付出,那么我愿意献出一切,包括生命。
胶南二中高一:姜涵
《围城》随记_1200字
作文网专稿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认识钱钟书是在中学课本上,而了解钱钟书却是刻意的。我不能说自己有多了解钱钟书,毕竟我没有深入研究过他,但我确实被他的文学才识,人格魅力所吸引。当然这一切还是来自于他的那本唯一的长篇小说《围城》
刚开始决定读《围城》只是为了多读一本书,至于自己能否将它认真读完那是后话。而当我翻开书的第一章的第一段,就被这精妙的比喻深深吸引了。开头是这样的:夜仿佛纸浸了油,变成半透明体;它给太阳拥抱住了,分不出身来,也许是给太阳陶醉了,所以夕阳晚霞隐褪后的夜色也带着酡红。这一句既应用了比喻又应用了拟人,这种修辞手法不动声色地将海洋上空的夜描绘得形象,生动,淋漓尽致,使人一读便可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钱钟书在《围城》中善用比喻等修辞手法,例如:“他靠纱窗望出去。漫天的星又密又忙它们声息全无,而看来只觉得天上热闹。一梳月亮像形容未长成的女孩子,但见人已不害羞,光明和轮廓都清新刻露,渐渐可烘托夜景。小园草地里的小虫琐琐屑屑地在夜谈。不知哪里的蛙群齐心协力地干号,像声浪给火煮得发沸。几星萤火虫优游来去,不像飞行,像在厚密的空气里漂浮,月亮不到的阴黑里,一点萤火忽明,像夏夜的一只微绿的大眼睛。这虽然是很平常的夏夜景色,但在钱钟书的笔下却如此生动。“不知哪里的蛙群齐心协力地干号,像声浪给火煮得发沸。”这里把声浪比作水,声音的变化就像水被煮沸了。如此绝妙的比喻也只有钱钟书能想到了,忽然记起要是我们来描绘这夏夜,定是把蛙声用拟声词给代替了。
原本以为《围城》这本书不过就讲那些琐碎的小事,不值深读。可当我慢慢读下去时,发现故事中并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件发生,也没有曲折离奇的故事情节。但我们这是阅读,不是听故事。所以这里的每一句话,每一个字都有它存在的意义。他善于应用精言妙语,来使文章更有看头,当然在他的刻画下,故事中的人物性格也是如此鲜明。例如一号人物方鸿渐,他是一个不学无数的人,他好的不纯然,坏的不彻底,不想像狗一样媚悦于人,又不甘低人一等,所以他只能像皮球一样被人一脚踢开。而苏文纨则是“底子”最厚的一位女生,她有着美丽的容貌,丰裕的家境,良好的教育,但却虚伪,傲视群芳,最后只得孤芳自赏。唐晓芙是苏文纨的表妹,她是一个集智慧,妩媚,青春于一身的小家碧玉的女孩子,她是我在《围城》中最喜欢的人物,因为她端庄大方,不做作不矫情近乎完美。孙柔嘉是后来方鸿渐的太太。她自然有柔弱的一面——被学生欺辱时,哭得像个孩子。但是她也是一个有心计的人,为了追求自己的爱情常常玩弄心机。至于赵辛楣,他是一个装腔作势,附庸风雅的人。不过他虽然不喜欢方鸿渐,但也会给方鸿渐提供真心的帮助。
听杨绛说,这些故事里也有钱钟书的留学经历,不过也是虚构的。我想如果不是博览群书,对社会有敏锐的观察,对人生有独到的见解。钱钟书有怎么会有这样一本《围城》。
有外国记者曾说:“来到中国,有两个愿望,一是看看万里长城,二是见见钱钟书。”可见他把钱钟书看成了中国文化的象征。
四川省成都市新都一中高一:蒋婷
相关推荐
-
玉树不倒_800字E度作文网专稿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时间对岁月,对苍生,对大地再次进行了洗礼。2010年4月14日青海玉树发生了7.1级地震,造成了重大伤亡。地震发生后,为做好青海玉树抗震救灾工作,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乘飞机前往玉树地震灾区,看望慰问灾区干部群众,实地指导抗震救灾工作。也许上帝想要灭亡玉树,也许大地想要摧残玉树,太多的也许太多的伤痛集聚在了玉树,但我相信玉树会长青。神州大地,历经磨练。经得起伤痛的考验,记得5。12的汶川地震举国同悲。那时的我也曾落泪,我想为什么上苍要带走这么多无辜的生命,为什么大地会如此抖动,为什么,我不知道。但这次玉树的震颤使我朦胧的懂得,懂得了生命的含义。也许是有了生命的存在引起了上天的不满,也许是上天对我们的考验。我相信,神州大地经得起考验,我更加相信,玉树会长青。万物生灵,不会毁灭。经得起时间的洗礼,地震已经过去了数天,生命的钟表依旧在延续。风,断续吟怀;雨,依旧飘扬。我24小时,48小时,72小时……,生命的最佳救援时刻已经过去,但我们没有放弃,我们相信生命的最后一秒得等我们自己喊停。我们会摆脱这一切的,法罗门说过“一切都会过去”,我想把这一句话送给玉树的同胞,相信我们的能力,相信我们强大的祖国,相信玉树会长青。逝者离去,成为永恒。经的起心灵的抨击,在这场灾难面前,我们大悲,国旗降半旗,表明的是我们对生命的尊敬,表明的是我们对逝者的尊敬,表明的是我们对心灵的尊敬。我们放飞了千纸鹤,我们洒下了格樱花,我们会相信去天国的路上会有常青的玉树,我们更加相信玉树会在漫漫人生的路上长青。不倒的玉树送我们希望,我更愿意我们的希望会造就一片玉树林。春天来了,在我们的面前是生机,是美好明天的希望,是一切幸福的开始。玉树,一个可以是梦开始的地方,当然更应该是一个能够将梦延续的地方。我坚信,格樱花不落,玉树不倒。威海市第三中学高一:邵龙涛750字 高一 散文
-
汶川,别怕汶川,别怕汶川,是祖国花园中的一朵,这座花园是祖国各族人民凝聚而成的。各族人民凝聚在一起,一起奋斗,一起劳动,一起建设美好的家园。5.12的某一刻,汶川发生了建国以来的一场大地震,无情的吞噬了成千上万的生命。正在开花的花朵,将要凋谢的花朵。爱情刚刚产生的结晶。来不及脱开母亲怀抱的花朵。也都被无情的灾难给结束了。一朵朵美丽的花朵都结束了,一切都结束。在电视机前面,看到了以前的辉煌和繁荣。充满了爱的城市,在一瞬间已经变成了一堆堆的废墟。祖国将失去更多更美丽,让祖国骄傲的花朵。有些已经安静的躺下了,安息了!他们离开了我们,有些正在和死神斗争,他们用最后一口气呼救,等着我们去救他们。他们的每一声呼唤深深的烙在我的心上,他们虽然受难,可我的心也跟着他们一起在滴血,因为各族人民的心是连在一起的。我曾经在报道上看到这样的一幕:在一座楼房将要倒塌的时候,里面传来求救声,一位解放军叔叔想冲进去救人,却被其他的解放军给制止了,他哭着说:“求求你们再让我救一个”。看到这里时,我的心很痛、很痛!我是一个来自乡村的学生,我只能尽我的一点点心意,我只能默默的为他们祈祷,但愿汶川的同胞们能站起来!再次建起属于他们的家园——新的汶川!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同胞们,我来轻轻说一声:汶川,别怕!我们身后有强大的祖国!500字 高一 演讲稿
-
汶川很好2008年5月12日,汶川大地震,震惊世界。自此,“坚强”、“信念”、“大爱无疆”之类的词不断爬上报纸的版面。到了2011年5月,时隔三年,人们对这场灾难逐渐淡漠的记忆又一次被媒体和机构借着三周年纪念的机会哄炒起来。于是捐款,于是探望,于是慰问演出,北川中学又一次回到了公众的视线。在这三年之后的重逢里,我们又能看到什么呢?媒体的宠儿,北川中学的学生郑海洋,全国知名人物,在灾难后成为了汶川精神的代名词。坚强、执着、阳光……对这个因地震而失去双腿的男孩,媒体毫不吝惜溢美之辞。他成为震后重建过程中树立的无数典型中最突出的一个。但当人问起他对今后的计划时,他回答:“上某某体育学院”,再问为什么,他干脆地回答:“因为学校的某某书记对我最好了,老来看我,她答应让我上她们大学。”从他说话的语气和表情来看,好像这一切都是天经地义的。现在,郑海洋也许正忙着出席各省市的好心人、慈善家和爱心团体组织的慰问演出,忙着向镜头展现他最阳光的笑容。那时候电视机前的人们可以热泪盈眶:真好啊,你看,汶川的人还有重建生活的勇气和希望,这样我们就放心了。正是这些好心人们,三年前在博大的同情心的驱使下,踏上了汶川的土地。也正是这些好心人们,三年后在博大的同情心和强烈的好奇心的驱使下,又一次踏上了汶川的土地。仅以北川中学为例,作为一所震后不久就复课的中学,现在平均一周就要接待一到两批远方的来客。这不禁使人怀疑:北川中学是震后不久就复课的,还是直至今日都没有正式复课?从郑海洋的身上我们已经看到北川中学——不能说所有人,但至少是一批人——的精神状态。这是一种消极避退的精神状态,而这种精神状态恰恰就来源于好心人们过于泛滥的无私的帮助,这些持续三年并且愈演愈烈的的帮助为他们的逃避现实提供了理由。这就表明,汶川的精神状态发生了微妙的变化,这种变化仍只是一个趋势。但在北川中学这个微缩的窗口中,我们已经可以看到这个变化已经在某些人身上凸显。汶川变散了。这就像一个久病的人,刚开始时积极配合治疗,遵医嘱要吃很多药,勤加锻炼,争取快速恢复机体的功能。但坚持一段时间之后,病有了起色,医生却仍不减药量,人就慢慢松懈了,对药物的依赖增强,也不经常锻炼了。久而久之,急性病变成慢性病,虽不危及生命,却给生活带来不便。这时有经验的医生往往会直接断药,人无药可依赖,刺激自身的免疫系统,往往反而好得快。汶川变散了。在刚震后形势严峻时汶川人众志成城,巨大的悲痛和求生的意念汇成一股强大的内驱力,鞭策着人们去救援伤者、建设家园。当好心人们、慈善家们和爱心团体们反应过来,积极捐款捐物的时候,这股强大的外力的的确确推动了汶川建设的发展。但现在,三年后,我们看到汶川的一切都将步入正轨的时候,这股外力仍没有消失,而是由推力变成了阻力,它强烈地干扰了汶川人建设家园的内驱力。从郑海洋身上我们就能看到,这个外力使得汶川人把希望寄托在外人身上,自强不息的精神就多少遭到了削弱。众志成城地朝一个方向使劲的汶川不见了,出现了一个不屈不挠的精神文明典型汶川,出现了一个研究灾后心理阴影的心理学家们的实验室汶川,出现了一个好心人们展现自己博爱精神的舞台汶川,出现了一个带着阳光般的微笑接待慈善家和爱心团体的招待所汶川。这里成了一个倾倒爱心的垃圾场。一些人千里迢迢走到这来,做忧虑状、做沉痛状、做饱含热泪同情状,于是捐款捐物慰问演出,当然看到“汶川很好”,做感动状、做放心状、做长舒一口气状,点着头,微微笑着,背着手踱着步子,回家去了,感到又对祖国和人民做了一件有意义的事。我认为这样的人,不是被言论的潮流所裹挟,被所谓的“爱心”蒙蔽了双眼,就是以救灾为噱头,其实别有用心。三年之后的汶川,发生了许多可喜的变化,但我们的目光也应穿透歌功颂德的言论,看到事件背后悄悄衍生的汶川问题。在媒体报道的浸泡中,在蜂拥而至的好心人们的簇拥下,汶川是永远谈不到建设的。我们要说,三年后的汶川很好,我们可以放手了。当某一年的五月十二号,没有人再提“汶川大地震周年纪念”,没有人再去汶川慰问演出,没有人再捐款捐物的时候,我们就终于可以松一口气:汶川的人终于可以重建家园了。1200字以上 高一 议论文
-
汶川,别哭那一声巨响,“震”动每一颗赤子之心,十三亿中华儿女的爱照耀那片曾经金碧辉煌的土地——汶川,这一场灾难使多少生灵涂炭,每一幅画面都紧扣你我心弦,但我们会携手在一起,汶川,请您别哭,我们不会让您孤独。这些天,我们心中冲荡着同一种情感,怀着同一样惦念,虽不知汶川地震会有怎样的伤亡数字,但我们看到一批批搜救队伍,争分夺秒的寻找每一个有声或无声的生命;一批批医疗队伍,十万火急的抢救每一位虚弱或垂危的伤员;一批批救灾队伍,马不停蹄的搭起帐篷来安置那些无家可归亲人离散的幸存者…..从地震发生到现在,汶川不会孤单,因为我们都是汶川人。汶川,别哭,用信念迎战不幸,用坚强拭去泪水,用守望温暖悲情,用相助抚慰创伤。汶川,别哭,灾难突如其来,全国人民的心凝聚在这里,所有的心在反复传递着一个声音:“只要有一线希望,我们就要尽全力救人,废墟下哪怕还有一个人,我们都要抢救到底。”因为我们是心血相连的同胞,血浓于水,生命高于一切亲情永不老去。只要有生命,有人在,这片土地就能重新焕发勃勃生机,就能重建设起美好的家园。汶川,别哭。埋在废墟瓦砾下的奄奄一息的生命,请不要绝望,请咬牙挺住,请相信救援队伍的科学施救能力,定会给你一条展望蓝天的路,废墟上,瓦砾间,到处是救援人员的紧张身影,到处是幸存者被艰难抬出来的场面,坚持住,心与心之间传递着“不抛弃,不放弃”的坚定信念。这一场灾难,多少人家破人亡;这一场灾难,多少人悲痛欲绝;这一场灾难,多少人时时牵挂。汶川,请不要放弃,要坚强,让我们携手共度难关,让我们一起共建美好家园。550字 高一 散文
-
汶川很好2008年5月12日,汶川大地震,震惊世界。自此,“坚强”、“信念”、“大爱无疆”之类的词不断爬上报纸的版面。到了2011年5月,时隔三年,人们对这场灾难逐渐淡漠的记忆又一次被媒体和机构借着三周年纪念的机会哄炒起来。于是捐款,于是探望,于是慰问演出,北川中学又一次回到了公众的视线。在这三年之后的重逢里,我们又能看到什么呢?媒体的宠儿,北川中学的学生郑海洋,全国知名人物,在灾难后成为了汶川精神的代名词。坚强、执着、阳光……对这个因地震而失去双腿的男孩,媒体毫不吝惜溢美之辞。他成为震后重建过程中树立的无数典型中最突出的一个。但当人问起他对今后的计划时,他回答:“上某某体育学院”,再问为什么,他干脆地回答:“因为学校的某某书记对我最好了,老来看我,她答应让我上她们大学。”从他说话的语气和表情来看,好像这一切都是天经地义的。现在,郑海洋也许正忙着出席各省市的好心人、慈善家和爱心团体组织的慰问演出,忙着向镜头展现他最阳光的笑容。那时候电视机前的人们可以热泪盈眶:真好啊,你看,汶川的人还有重建生活的勇气和希望,这样我们就放心了。正是这些好心人们,三年前在博大的同情心的驱使下,踏上了汶川的土地。也正是这些好心人们,三年后在博大的同情心和强烈的好奇心的驱使下,又一次踏上了汶川的土地。仅以北川中学为例,作为一所震后不久就复课的中学,现在平均一周就要接待一到两批远方的来客。这不禁使人怀疑:北川中学是震后不久就复课的,还是直至今日都没有正式复课?从郑海洋的身上我们已经看到北川中学——不能说所有人,但至少是一批人——的精神状态。这是一种消极避退的精神状态,而这种精神状态恰恰就来源于好心人们过于泛滥的无私的帮助,这些持续三年并且愈演愈烈的的帮助为他们的逃避现实提供了理由。这就表明,汶川的精神状态发生了微妙的变化,这种变化仍只是一个趋势。但在北川中学这个微缩的窗口中,我们已经可以看到这个变化已经在某些人身上凸显。汶川变散了。这就像一个久病的人,刚开始时积极配合治疗,遵医嘱要吃很多药,勤加锻炼,争取快速恢复机体的功能。但坚持一段时间之后,病有了起色,医生却仍不减药量,人就慢慢松懈了,对药物的依赖增强,也不经常锻炼了。久而久之,急性病变成慢性病,虽不危及生命,却给生活带来不便。这时有经验的医生往往会直接断药,人无药可依赖,刺激自身的免疫系统,往往反而好得快。汶川变散了。在刚震后形势严峻时汶川人众志成城,巨大的悲痛和求生的意念汇成一股强大的内驱力,鞭策着人们去救援伤者、建设家园。当好心人们、慈善家们和爱心团体们反应过来,积极捐款捐物的时候,这股强大的外力的的确确推动了汶川建设的发展。但现在,三年后,我们看到汶川的一切都将步入正轨的时候,这股外力仍没有消失,而是由推力变成了阻力,它强烈地干扰了汶川人建设家园的内驱力。从郑海洋身上我们就能看到,这个外力使得汶川人把希望寄托在外人身上,自强不息的精神就多少遭到了削弱。众志成城地朝一个方向使劲的汶川不见了,出现了一个不屈不挠的精神文明典型汶川,出现了一个研究灾后心理阴影的心理学家们的实验室汶川,出现了一个好心人们展现自己博爱精神的舞台汶川,出现了一个带着阳光般的微笑接待慈善家和爱心团体的招待所汶川。这里成了一个倾倒爱心的垃圾场。一些人千里迢迢走到这来,做忧虑状、做沉痛状、做饱含热泪同情状,于是捐款捐物慰问演出,当然看到“汶川很好”,做感动状、做放心状、做长舒一口气状,点着头,微微笑着,背着手踱着步子,回家去了,感到又对祖国和人民做了一件有意义的事。我认为这样的人,不是被言论的潮流所裹挟,被所谓的“爱心”蒙蔽了双眼,就是以救灾为噱头,其实别有用心。三年之后的汶川,发生了许多可喜的变化,但我们的目光也应穿透歌功颂德的言论,看到事件背后悄悄衍生的汶川问题。在媒体报道的浸泡中,在蜂拥而至的好心人们的簇拥下,汶川是永远谈不到建设的。我们要说,三年后的汶川很好,我们可以放手了。当某一年的五月十二号,没有人再提“汶川大地震周年纪念”,没有人再去汶川慰问演出,没有人再捐款捐物的时候,我们就终于可以松一口气:汶川的人终于可以重建家园了。天津市耀华中学高一:李拉1200字以上 高一 日记
-
汶川的政府大楼为何不倒?在5.12地震中,医院倒下,学校倒下,而政府大楼却没倒。地震灾难虽然属于不可抗拒的天灾,但数千学校师生的死亡,医务工作者的伤亡,肯定是不可绕恕的罪孽!于是,有人写了这样的诗:傲然的政府大楼如一座墓碑,挺立在西天阡陌的尽头,梦境一般沉重的寂寥,笼罩着村庄的怀抱。放学的铃声不再响起,浓缩着夕阳的哭泣,新月如弯刀,雕刻出天宇的哀鸣。夜幕吞噬着村庄,一片荒野的朦胧。瓦砾、粉碎、白骨露于野,政府大楼轻轻晃动,然后,毫发无伤。医院不再止血,而是血流不止,染红了西天的黄昏。颤抖的彩霞,遁入万物的灵魂,空荡的政府大楼外,轻晃的玻璃在闪闪发光。这是为何?难道是偶然吗?作为政府,作为共产党人,作为人民的公仆,不是应该为人民服务吗?不是应心系人民群众吗?中国共产党不是坚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吗?它的本质不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吗?我不敢说所有的共产党人都是腐败的,但部分人总是给共产党抹黑。试问衮衮诸公,你们难道无愧于心吗?当你们看到美丽漂亮的教学楼轰然倒塌,当你们看到一个个可爱的孩子霎时间变的血肉模糊,当你们看到医院在倒下,你们是否想过医院里有许多病人正在接受治疗,学校里的某个孩子可能是您的孩子。既然中国共产党坚持马克思主义,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坚持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政府的个别官员坚持以人为本了吗?他们把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了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了吗?没有,他们想到的是身外之物,比如说,生命、钱。我们可以理解,生命是可贵的,它对于每一人来说都很重要,但我认为,既然选择了作为一名共产党人,为了人民,就应抛弃自己的一切。恩格斯指出:“领导干部的理论思维水平如何,对于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至关重要。”马克思也曾指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主义精神财富的创造者。”这就要求政府一切为了群众。将来无论我从事怎样的工作,我所做的每一件事必将有益于人民,有益于社会,如果为了国家和人民,需要我的付出,那么我愿意献出一切,包括生命。800字 初一 散文
-
汶川加油在这次5·12汶川强1烈地震中,有许多感人的爱心故事发生在你我的身边。其中有无数个集体用自已的绵薄之力,筑造了一道爱的长城!使我们中国在世界上体现了他的强大与团结。让世界重新认识我们-----中国人第一个他们是一个个白衣天使,他们在第一时间赶到了重灾区,他们在重灾区废寝忘食,不畏困难从生死线上挽回了无数人的生命!却把自己的安危置之于不顾。有的医生、护士甚至于顾不了家人也在这次无情的地震中受伤或死亡,自己的亲人也正在需要他们,而义无反故的来到了最需要他们的灾区群众中来为他们解除了不少的病痛,也为不少的灾民们羸得了第一救治时间和挽回了很多的新生命。使灾民们获得了重生,也在这里体现了生命美丽。灾区的医生、护士们在和时间赛跑的过程中上演了一个个生命的奇迹。从他们的工作中体现出了人间天使的伟大和美丽、博爱与无私他们有个伟大的名字-----医生!第二个他们是身着红、篮、绿、军?的勇士们!他们和白衣天使一样,那里有难他们就不顾一切的一起冲向前方,每当大灾难降临时,他们总是冲在最前线!在这抗震救灾中,他们当仁不让的冲在了抗震救灾的第一线,在这生死决择的瞬间他们没有为自己的小家考虑,没有为自己的安危考虑,而是更多的为灾区人民考虑。他们没有白天黑夜不知疲倦的奋战在废墟中,从废墟中救出了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创造着一个个生命奇迹。这时他们忘记了疲倦发出了一声声令人震奋喊声,从而也给废墟下的人们带来了生的希望和永气。他们有一个神圣的名字-----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个你、我、他也是他们中的一员,他们中有:教师、农民、工人、学生包括乞丐!有一次我在看汶川大地震的图片中,有一张图片是一个双腿秸截肢的乞丐把自已仅有的30元钱投入了志愿者手抬的募捐箱子里,志愿者本来要制止可是被乞丐拒绝了。志愿者被感动了,我也被感动了,我相信我们大家都被他感动了。我坚信除了以上的几个群体,还会有更多的群体都在不断的加入到这个志愿者的群体中,为重建灾区出我们的微薄之力。有了我们坚强的集体帮助,四川,一定会雄起!汶川,一定会比今天更美、更好!世界为我们中国加油!!!!!800字 六年级 写人
-
汶川地震看完了四川汶川大地震的新闻后,让我觉得非常揪心,我希望大家能献出爱心,拯救四川!下午2点28分,都江堰聚源中学1800余名师生正在教室里上课,突然学校一栋高三层的教学楼轰然坍塌,近千名师生被埋在了废墟中,情况十分危急!数百名武警官兵连夜赶往出事地点进行救援。 截至昨晚7时,距事发已接近30小时,现场的救援工作仍在紧张进行之中…… 现场千人关注师生安危 昨日上午11时,距事发地不远的聚源镇上人来人往,不时有参与救援的官兵赶往聚源中学。 在学校大门处,10多辆120急救车整齐排开。在大门口几米远就是一个操场,密密麻麻挤满了上千名等待消息的学生家长和附近群众,所有人的目光都凝望着正在施救的废墟。 此时,3台大型吊车原地待命,数十名救援官兵正神情专注地在瓦砾堆上用铁锹挖,用手刨……前来参加救援的官兵连夜参与抢救,一整夜都没有合眼,其他救援人员也整夜守护在现场,一刻都没有离开过。镜头二刨出遇难学生亲人泪水唤不回快让开,快让开!”上午11点10分,救援人员从废墟中挖出一名女生,经医生诊断她已经死亡,4名救援官兵用木板抬着女生的遗体迅速跑向操场。人群开始出现骚动,外围的人群开始跟着跑。最后,这名女生被抬到操场的一块空地上,很多还没有见到孩子的家长一下子围了过来。“女儿啊,怎么会是你啊?”一名30多岁的女子突然冲上前,扑到该女生身上嚎啕大哭起来,旁边的另一名妇女赶忙上前安慰,围观的其他家长都忍不住跟着流泪。“我能理解她的感受!那天听到侄女儿死亡,我伤心得差点晕倒了。”杨国英说,前天她和家人一直站在现场等候消息,突然一名女孩的尸体被抬出,她跑过去一看,正是侄女程婕。当时她简直不敢相信,一下子瘫倒在地哭了起来。这样的场景已多次在她眼前上演,似乎连心都伤得麻木了,但每次看到别人哭,她也忍不住会掉泪。惊魂回忆! 看完了这篇报道,我都快感动落泪,我无法忍受这样强暴的大地震威胁着四川人民的健康和安全!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我希望大家能够嫌出爱心800字 初一 抒情散文
-
汶川,祈祷2008年5月12日发生在四川汶川的8.0级大地震,给祖国母亲的身体上划了道深深的伤痕。 这次极具有破坏性的大地震,不知让多少人无家可归,多少孩子变成了孤儿,让那原本幸福的家庭,失去了温暖,让那天真的孩子,失去了微笑,还让那原来繁华的城市,充满了悲伤和哭泣声。 在地震中,那一个个的感人事迹让全世界为之震惊。有一天,我无意中在网上看到一条新闻报道,标题是:乞讨老人,你用零钱凑起了最伟大的爱!这是一篇记录了四川汶川大地震中,我看过最为感人的瞬间。5月15日中午12点,一名约60岁的老人来到了募捐点,他头发花白,穿一件蓝色衣服,胸前的补丁起码3个,背后的则不计其数,衣服下摆已经烂掉了,脚上穿一双破烂的凉鞋,手中还拿着一个讨饭碗。他看了一下募捐宣传牌,从口袋里哆哆嗦嗦地掏出5块钱,放进了捐款箱。念叨了一句,“为灾区人民……”工作人员愣住了,还没反应过来,老人已经离开,“他好像很累的样子,步履蹒跚,看着他的背影的录象,我就想哭。”下午3点,老人再一次出现,这次,他掏出了100元,塞进了募捐箱。工作人员惊呆了。老人解释道,“我上午就想多捐一点,但钱太零碎了……” 后来在场的许多人央求着才知道了真相:老人本想多捐一点钱,但身上全是讨来的一毛两毛还有一些硬币,不好意思拿出来,特地利用中午凑了凑,接着到银行,将一直攒着舍不得花的,全身的零钱兑换出了一张100元,“老人一直说,‘灾区的人比我更困难,他们的生命都受到威胁,不容易啊!”好说,老人总算留下了自己的名字,但他不会写字,委托工作人员代签:徐超。老人走后,在场很多人都流下了眼泪,保安说,老人常在附近乞讨,平时很少吃到什么好东西,没想到一下子就捐出这么多……乞讨老人,你倾尽了你所有的爱,为我们所有人带来了温暖、鼓舞和希望。你的一角两角的零钱,凑起了世上最伟大的爱!为您感动,向您致敬!地震给我们国家,我们同胞,我们亲人,带来了灾难,但同时也给我们带来无数的感动和震撼啊!让我们知道:我们是炎黄子孙,我们是龙的传人,我们有着不屈不挠的精神,有团结互助的精神,有……800字 六年级 叙事
-
唐山,汶川时光飞逝,岁月轮回。壮丽的新中国已经走过了60个年头。我亲爱的祖国,已经走向成熟。如一轮红日,正从广阔的地平线上冉冉升起!六十年了,中国由任人宰割变成繁荣富强;由卑躬屈膝变成昂首挺胸!中国终于傲然挺立!六十年,是一个怎样的飞跃?是神七上太空,奥运在北京;是地震面前伸援手,面对危机不低头。想当初,人人只求吃得饱、穿得暖,再无他愿。生活水平低、压力大,民不聊生。再看现在,不但衣食无忧,而且还过上了好日子:家家户户都有各种电器,生活多姿多彩。六十年前,望一望街道,一番洗劫之后的悲凉。现在呢,高楼耸立,车水马龙……这些只是表面罢了。这里,我要就着2008年的灾难:四川汶川发生的8.0级特大地震。的确是伤亡惨重,不过有一点就可以证明:这次地震远比1976年的唐山地震要强烈得多,可一项数据告诉我们,唐山地震遇难人数24万,汶川地震却不到10万!这就是差别了,仅这一项就充分说明了进步。还有,2005年5月份的一本《唐山警示录》,披露了震前一个鲜为人知的内幕:唐山地震在震前就已经被开滦马家沟矿地震台准确地预测出来了!可为什么还伤亡惨重?因为这个听似天方夜谭的报告被当时的国家地震局一拖再拖,理由是先到唐山、天津了解请况,再听报告。可他们始终没有来。结果是:只有青龙县全县躲过这场劫难。这又是为什么?因为地震台最资深的工作人员,一位担任过河北省第六、七、八届人大常委的七旬老者马希融在唐山市7月14日举行的一场大会上“越轨”通报了震情,才使这个县无一人遇难。回过头看去年,多少英雄涌现,多少救灾物资送到,多少志愿者舍命相助,又有多少子弟兵冲在第一线?还有那些稳固的教学楼,让多少孩子躲过劫难。天灾不可逆,却可防。汶川的这次地震已经把伤亡减到最小。震后,各国元首纷纷哀悼,同样说明了中国在世界中的地位。而且,这次地震能如此短时间的恢复,不也是靠着中国人团结一心吗?政府及积极响应,胡锦涛、温家宝等领导人的亲切慰问……这就是进步,是成功!现在,唐山已经成为“世界最安全的城市”,坚强的中国也还在以飞速的步伐前进着,衷心祝愿愿祖国更加繁荣,富强!800字 初二 议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