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态梦幻1000字

世态梦幻

1000字 高三 散文

中国自古以来写墙的词人就很多,既有明写又有暗写,明写如苏轼的《蝶恋花》写道:“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虚写如朱淑真在《谒金门》中说:“满院落花帘不卷,断肠芳草远。”我们也可以想到是词人在落满落红的院子,触目生愁,愁绪万端终无法释怀,正好墙起到隔绝凡尘欢笑的作用。

李白的长安墙更远,曹雪芹的红楼高墙更深,虽然他们都有墙但很少直接写墙,而自观写墙之人,莫如周邦彦写墙手法更娴熟,造诣更厚重,文笔更清湜,时间已经过去了几个世纪,我们就根据词人笔下所洇染开的文字去刨根问底吧。

首先,还得申明,他历经北宋三朝(神宗。哲宗。徽宗),也许就是宦海浮沉的遭遇,词人写下了许多关于墙的词句,诸如《花犯》里:粉墙低,梅花照眼,依然旧风味”。词人说“依然旧风味”是词人与谁在一起的旧风味呢,只是后来野史家倒把周邦彦与名妓李师师相好的事传播开来,或许是专写他与李师师的经历也未可知。

他写:“夜深还女过墙来,伤心东望淮水”是化用刘禹锡的“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换过女墙来”词人可能是对石头城的怀古,但我认为是词人对刘禹锡的凭吊,是悲古伤今的明证。

他在自己的词中多次提到败壁,如:当时曾题败壁,“重门闭,败壁秋虫叹——《拜星月慢》,词人看惯了太多的生离死别,从前某一天和故人曾在墙下对月畅谈,抑或饮酒填词;而今又面对着这已破败的墙壁,怎能不勾起词人对往事的回忆呢?因此,他将情感毫无保留地宣泄出来,败壁成为词人旧事的线索,败壁在词人的笔下挥之不去。

别以为墙就此结束,后来败壁又成了“但照壁孤灯相映——《关河令》的孤灯,“孤灯”就更难逃了,它时刻伴随在词人不眠的夜晚,外面有风雨之夜,月明之夜,魑魅之夜,灯火之夜,词人为什么不肯拆掉隔绝欢乐的墙呢?一定是世态的欢乐是梦幻,他要真正的快乐,而这快乐又难寻觅,后来曹雪芹也说“青灯照壁人初睡”可见情感多半生于现实。

读“墙头青玉旆,洗铅霜都尽,嫩梢相触”~《大脯》,希望大多出现在春天的,如《春天的故事》、《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春水》等。词人也不例外,即使有墙阻隔,但有些希望就在墙下萌芽了,只需嫩梢经过风雨时间的考验逐渐成长,词人从此种下一地希望,愿自己来年享受苍翠欲滴的虚怀。

春雨惠泽着芸芸众生之一的嫩梢,所以“土花缭线,前度莓墙”,莓墙让人想起刘禹锡的《陋室铭》(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追求自然是人生命意义最本真的体现,人类源于自然,总有一天会回归自然。而所谓的名利墙,等级墙,心墙,特别是无形的墙冲斥在天地间,人类回归自然的期望只能是幻梦,这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放弃。墙还有很大的作用,要不人类何必劳神费力造它?

周邦彦说:“昼阴重,霜凋岸草,雾隐城堞”。墙在哪里呢?墙在‘堞’字上,它就是指墙,墙是隐不住的,所以看似没墙的地方有墙,尽管墙变成了堞,而且还有雾把它笼罩,但它还是被词人发觉了,也被我们发觉了。墙何时消失呢?别指望吧,只要墙还能发挥它保护事物的作用,谁愿把它拆毁让风雨和他人随意欺负我们?

成都市温江二中高三:王良勇

世故的背后是空白的内心

1000字 初一 散文

有人说,世故是一种成熟。但我认为成熟是建立在渐渐丰富的内心,而世故的背后是空白的内心。只是我们又必须接触人情世故,最好的方式就是知世故而不世故。

有一段时间,我觉得身边的很多人都非常幼稚可笑。无论是同龄人,还是比我年长的人,我都有一种我比他们都要成熟的感觉。我为此感到骄傲,不自觉地把自己放在较高的位置,俯视着别人。

虽然我并没有把内心的想法说出来,但是我知道我的语气和态度多多少少都会表现出一种不屑的意味。有的人渐渐和我疏远了,有的人对我的态度表示不满,最后为了维持一定的人际关系,我不得不收敛这种不好的态度。无论我内心有多么不屑,都要展露微笑,不让对方知道我的真实想法。我认为自己做得很成功,觉得自己深谙人情世故,比把喜恶写在脸上,甚至直接说出来的人成熟太多了。

然而,我发现自己越来越羡慕那些说话直率却又得到大家喜欢的人。虽然他们说话直接得毫无掩饰,但是旁人都能接受,甚至喜欢他们的直接,因为他们至少敢于表达真实的感受。从这个角度来看,我似乎显得有些怯懦,连自己真正的想法都不敢说出来,只会戴着友善的面具来掩饰真实的心情。

最初,我猜想他们一定是过着一帆风顺的生活,没有经历过任何风雨,被保护得太好才会有如此简单直接的性格。后来,我才知道他们的人生并没有我想象中的那么平顺,虽然称不上经历过大风大浪,但也是遭遇过一些坎坷和挫折的。

得知他们并不顺利的经历之后,我更加怀疑他们为什么还能以这样的态度活着。换做是我,也许就会愤世嫉俗,以消极的态度面对这个世界的残酷,很难像他们那样始终深情地活在这个薄情的世界里。

或许这就是我和他们的差别所在。他们有着一颗经历过风雨却依然积极向上的心,而我还没遇到多少风雨就一脸世故,还以为这是成熟的表现,为此沾沾自喜。我想他们的内心应该是非常丰富的,至少比我的内心要丰富得多。他们不仅没有被过去的坎坷打败,还能从容地表达内心。相比之下,我的内心更像是一片空白,只能用世故的面具掩盖内心的空白。我没有资格责怪别人不喜欢我,因为我也开始讨厌这样的我。比起我的虚伪,别人当然更喜欢他们的真实了。

原来我的世故并不是成熟,更多的是故作成熟。我只是看到了社会的部分面貌,经历过一些小小的挫折,就自以为看透了这个社会,看清了人性。可是从某种程度上来看,这也是一种幼稚,也是一种固执。幼稚地以为自己深谙世故,固执地以为自己是正确的,就认为别人幼稚得可笑。

或许世故的背后是空白的内心,真正的成熟不是表现在脸上的世故,而是经历风雨后渐渐强大且丰富的内心,以积极的心态面对生活的好与坏。知世故而不世故,也许才是最好的处世之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高三
散文
10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