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益身心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在这个世界上,或许只有亲情才是最持久的。亲情,是我们人生的出发点,也是我们生命得以延续的源泉。亲情是一种与生俱来的情愫,是一种无法割断的精神纽带。
暑假里,自由、轻松、随心所欲,但是不免有些无聊。因为朋友都在自己家里,就算是密友也不能天天在一起,那么总觉得没人一起谈心、聊天,所以陪伴在我们身边的爸爸,妈妈,哥哥,姐姐就是我们的密友了,他们会消解我们的烦恼,帮助我们度过难关,在他们身边我们会有安全感,很温馨,这样的他们不会伤害我们,会保护我们。这种感情是在心底散发出来的,他们给予我们最多,那么我们就要懂得知恩图报,不能伤害他们,要去爱他们。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我们的第二个家是哪?是学校。在学校,我们除了好好学习,报效祖国以外,我们还应该尊敬老师。老师的职业是世界上最美好的,老师的称谓也是宇宙中最动人的,老师是一支普通的蜡烛,燃烧了自己照亮了别人;老师是一颗平凡的石子,铺成了大道通向未来;老师是一名辛勤的园丁,默默地耕耘希望……我们应该遇到老师的时候问老师好,下课的时候让老师先走,上课认真听讲,课后及时完成作业。
最后感悟
2个月的暑假就这样来临了,在上学的时候不知道盼望了多久,久久等待的暑假就这样来临的时候,我却觉得暑假并不是那么轻松快乐的,因为整天懒懒散散的,不知道该干什么,每天也不会做多少作业,就这样失去了许多压力,没有考试后急切等待的分数,没有早晨6:00的霞光,没有第二天和同学见面的喜悦,没有……没有这些压力的时候,我们就会度过一个很无聊的暑假,虽然会有happy。很无聊不要紧,但是得有意义,其实把握好2个月,每天看点书是一个好的选择,课外书可以让我们懂得很多,比如珍惜亲情,尊敬老师,等等。有空呢,多去去书店!
云云
又是这样一个下午,使人无聊到了极点。
刚和好友煲完电话粥,放下电话又是一种失落。其实明天就可以见到她了,然后讲我们说不完的话。我们憧憬着31号下午将要怎样去狂欢,说去照大头贴。我说我又好长时间没找了,一直都不想。她说那天我一定要照,然后分一半给她,再然后两个女孩一起哈哈大笑。
不喜欢照相。摆着那些咋看咋不自然的动作然后浑身不自然的在几秒内完成一张相片,最后看着相片上凝固的表情总觉得找不出自己的影子。
变了?是我变了然后自己没发现?感觉好象是这样!但又说不出变在哪里。可能是不像小时候那样总是看着别人的东西眼红等等吧。前段时间上网碰到了小学同学,他说我变漂亮了。然后开始傻傻的笑。还记得小学时,他家有卖漂亮花瓶的,他把它们拿到学校来“低价出售”,在班上做起了生意!好多同学都买了。我因为那段时间手里“紧”,所以只能眼红的看着别人玩。后来等我有钱了,他的活动被老师严厉制止了,然后我开始暗自庆幸自己没买,自我安慰说买着也没用!
小时候就是小时候。
现在,似乎天塌下来也能泰然自若,可能没经过什么真正的打击吧。
打击?我又想起好友刚接电话时慌张地对我说:
楠,你们那儿早上打雷了吗?打雷时千万别打电话!早上一中有个学生在打雷是打电话然后被雷打到了。好吓人啊!你还要跟你爸妈说,还有你哥哥说……
感觉真的很温暖,今天气温很低,但还是很舒服!
真的很害怕,生命就这样不经意间轻易流逝,消失不见。昨晚看中央一台《震惊世界的七日》时,爸爸说了一句:
生命是脆弱的。
对于无力挽回的生命,确乎脆弱,但也坚强!
地震发生后一段时间,班上同学都在想:要是我们这里也发地震,但只震塌楼房那该多好,而且就不用上课了。我常常冷冷的抛一句:那你继续狂想吧,狂想是不犯法的!
想不出我会拥有怎样的打击。以前有也可能遗忘了,现在过得很好,将来,我也说不清楚。
别人说:能遗忘,不能算打击。我说:为什么受了打击还要幸苦的去铭记?
妈妈总和我讲他们那个时候的事,她也是个“忆苦”型的吧。那个我时候真的很苦。六个孩子只有一个奶男孩读了大学,其余五个都被迫下学给家里帮忙。妈妈那时学习很好,是学校里的“王牌”。但也无奈。每当讲了这些,末了,妈妈总会对我说:好好读书。在电视上看到某吸引人的东西时,就对我开玩笑似的说:以后看你们有没有条件让我们享受享受这东西啊!然后我总笑笑拍拍胸脯说:当然有,保准那时把你们服侍得舒舒服服!
其实心里挺酸的。“爸妈操劳了一辈子不容易”这句经常看到的话此时我也想用用。操劳了一辈子把希望都寄托在我们身上,还有什么理由不奋斗?
初一时成绩下滑,然后上升。呈“U”型不断出现,挨了不少批评。妈妈在说我的时候我泪流满面,下决心,一定要好好学!初二时,成绩似乎稳定。但被一个朋友的话猛然刺醒:你的成绩是不是下降了?初一第一次考试时你的排名在全校前几个,但后来好像……
是啊!其实,她不提醒我我自己也知道,但是,正在朝哪个方向奋斗啊!
快到初三了。这个暑假没去补课,一个人在家有事没事饭饭三年级课本。顶着压力。不知为什么就是不想去补课,妈妈也拗不过我,就真的没去。也许下个月的现在就坐在初三教室里学习新一学期的之乎者也、XYZ和ABC了。想让时间快点。
……
在一个无聊的下午,从此岸扯到彼岸,云云而已。
相关推荐
-
音乐——身心宁静的港湾好久没有认真听过音乐。这是发自内心的感慨,自己不曾再像童年时那样,用心去听一首歌了。当早晨的日光从窗帘细小的缝射进来,照在我的被单上。又是崭新的一天。微微睁眼,耳边静静传来一首似曾相识的轻音乐。它慢慢在耳中流淌,荡漾,散开,或在梦中迷离与享乐。也许一个音符在一曲歌声中出现多次,但与其他音符巧妙结合,又呈现出不一样的句子,同样动听。细想曾听过的音乐,忘了好多了吧,也不曾有刻骨铭心的一首。记忆像是倒在掌心的水,不论你摊开还是紧握,终究还是会从指缝中,一滴一滴,流淌干净。在家里的房间,总喜欢一个人静静听着音乐,但,好久都没听过这样的音乐了。总爱把耳塞紧紧地塞入,从而听不到外界与我温柔地对话,在音乐中渐渐封闭自己,总觉得自己变了,变了。习惯了忧伤的旋律在脑海徘徊远去,习惯了激情的摇滚赤冲耳鼓。在岁月的轮回里,又有多少人曾记得,还有这样一首曲子?我也说不清是怎样的旋律,说不清到底表示喜悦还是忧伤。这就是Kiss the rain。琴声清澈悦耳,像窗外的肥皂泡泡,轻盈的弹跳并飞舞着,即使破裂也是那样清脆动人,犹如那琴声转瞬即逝,却留下一串美好的颤音。雨中,那朵小小的花被打得低头焉下。看似细小而又轻盈的雨滴,却在花朵的世界里,显得有力而又壮大。好安静啊!在人山人海的街道,在雨中奔跑的人们,脚快速踩在泥地清脆的声响。马路喇叭长而刺耳的鸣叫……这不安静啊。也许,的确不安静。是宁静吧。手上还攥着刚才品冰淇淋时赠送的纸质小伞,我蹲下,把那把小伞放在那朵花旁。也许不能帮到什么,也许只是无用装饰的一把小伞。但是,却能感受到夏日雨中,印记在心中的一副温馨的画面。“雨中印记”,“Kiss the rain”的又一个名字。安静,是一个人的安然。在静谧中学会欣赏,如看花开花落,看细水长流。捧一杯香茗,思索着过去的点点滴滴,忆悲,忆痛,无不使你的思想蜕变,将你升华。我学着听轻音乐。它不需要用语言表达它的感伤,也不需要用文字来表达它的情感。它只需要用音符,音符就够了。听腻了多少流行歌曲,唱烂了多少伤感旋律。再回首听听这样无需深思熟虑,只用闭眼细听的音乐,很不一样,很不一样。喜欢唱音阶高的歌曲,在高音总是扯着嗓子放肆吼叫,以为那样就唱出了感情。可是,在没有歌词的轻音乐里,我怎么才能表达出感情呢。事实上,我不能。随着炎夏慢慢随过,我细细品味着每一首轻音乐,用它不能表达的情感来体现出情感,我也随着它们的音符度过又一个夏天。窗外,雨,戛然而止。900字 初三 散文
-
蓝藻的有益一天当我走过公园的湖边,闻到了一股难闻的腥味,我好奇的走了过去,发现了一些浮在水里,既不像草,也不像沼泽的东西。查了资料,我知道了在所有藻类生物中,蓝藻是最简单最原始的一种,他是最早的光合放氧生物,对地球表面从无氧的大气环境变为有氧环境起了巨大的作用。有不少蓝藻,可以直接固定大气中的氮,以提高土壤肥力,使作物增产。还有的蓝藻为人们食用,如着名的发菜和扑动的念珠藻、螺旋藻等。但是,每样东西有和好的一面也有坏的一面,蓝藻也是一样的。在一些营养丰富的水中,有些蓝藻常于夏季大量繁殖,并在水面形成一层蓝绿色面而有胆臭味的浮沫,称为“水华”,严重时耗尽水中的氧气而造成鱼类的死亡。更为严重的是,蓝藻中有些种类还会产生霉素,霉素除了直接对鱼类、人畜产生毒害之外,也是肝癌的重要诱因。现在我们国家针对蓝藻使用生物治理,只需投入大量鲢鱼,因为鲢鱼具有很强的吞噬蓝藻能力,早几年放养大批鲢鱼应该现在就可以见效了,另外还有放射性炭吸附蓝藻,放黏土使蓝藻沉淀……我们相信在不久的将来,科技一定能让有害的蓝藻全部变成对人类有益的蓝藻,不再让人一听到蓝藻就讨厌。450字 初三 书信
-
开卷未必有益古人云:“开卷有益。”顾名思义,就是说打开书本学习、阅读必是有益无害的。而我并不完全赞成。当然,这并不是说开卷无益,而是说要开有益之卷。书有千千万万,其中包罗万象有好有坏,有精华也有渣滓,对我们而言,更应正确选择。“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的确如此,读一本好的书可以陶冶我们的情操,让我们的心灵接受一次阳光的洗礼。一本好书更像良师益友为我们指点迷津。古今中外,好书自也不少,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这当中有许多古人留下的精神食粮,是我们选择的对象;散文、现代诗歌等等,这当中也有许多名篇佳作供我们选择。当然我们也应在适当的时间、地点去阅读,千万不能在老师讲课时,而自己却在下面看其他的书,这样好书也会对我们有害无益的。“坏书就如毒药”,这也是无可置疑的。读一本坏书会让我们身心疲惫,精神不振,更会消耗我们许多时间、精力。而时间不会因此停住脚步,你消耗了多少时间就像是一个吸毒者在一点一点地将自己的生命耗去。这样一来,我们要付出的代价太惨重了,何不把它用在做有意义的事上?何必要在八卦杂志、无聊消息、小道新闻上消耗自己的精力呢?何不将其用于看名家名作、精美文篇之上?认真想一想,这样的道理你我都很容易明白。“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这是我们对读书应持有的态度,为自己选择好的书,并在空余时间经常诵读,必会给我们的人生插上垂天之翼,带我们飞向蔚蓝的天穹。500字 初三 议论文
-
保护有益的动物有一天,我看见有人捕捉蜻蜓。我就是叫他不要捕捉,说:“蜻蜓是有益的动物,会捉蚊子,保护庄稼。”有一次,我和妈妈去市场看见有人捉青蛙来卖,我跟卖青蛙的人说:“阿姨你不要卖青蛙了,因为青蛙是有益的动物,我都告诉卖青蛙和买青蛙的人了,不要再捉青蛙了。”星期六,我和爸爸去叔叔家做客,看见叔叔家门有一个燕子窝,叔叔的儿子就用棍了把小鸟窝拆掉,我看见了对他说:“你不要拆掉鸟窝,因为燕子是有益的动物,会捉害虫,保护庄稼,你长大后就知道了。”(辅导教师:黄玉团)200字 初三 书信
-
开卷一定有益吗?古人云: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好书就像好药,可是不好的书,就像毒药,不仅对我们没有益处,还对我们有害。难道一打开书看就一定有益吗?李白刻苦读书,成就了一代“诗仙”;鲁迅刻苦读书,成就了一代文豪;毛泽东刻苦读书,成就了一代伟人。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是全世界的营养品。可见书对人类的益处不容小视。但书一定那么完美吗?冰心说:“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读书是好,但如果不读好书,也是不好的。读了不健康,对身心没有益处。做到好讳,必须是主动读,如果不主动读,不仅浪费时间,也学不到东西。改革开放以来,我们打开了国门。但还应该装一扇纱窗,不让外面坏的东西进来,就像不让蚊子、苍蝇进来一样。我们应该给自己的心灵装一扇纱窗,过滤了不干净、不好的东西,就像不看对我们没有益处的书一样。读了好书,不用在正道上,也是没有益处的。薄谷开来就是北京大学法律系的博士。她读了很多法律书,对她当律师很有帮助。但她却没有这样,法律书里没有讲到的,她就记住了。她钻了法律的空子,丛勇别人去杀人,干坏事。可见,读好书也不一定有益。现在很多犯人,都是学了高科技,利用高科技手段来犯罪。张之洞说:“读书不知要领,劳而无功。”美国的富兰克林说:“读书是易事,思索是难事,但两者缺一,便全无用处。”在不对的时间读书,用不对的方法读书,读不对的书,把知识用在不对的地方,都没有益处。所以说,开卷未必有益。500字 初三 记叙文
-
读书有益看书可以增长很多指示,比如:你原来不知道地球总面积有多少万平方公里?我国的地下森林是怎样形成的?陨石是什么东西?你就可以看《十万个为什么》这本书,它可以为你解答,还可以告诉你一些你不知道的事情。有一次,老师让我们查阅有关项羽的资料,当时我惊呆了,这怎么写,说不会吧,项羽这个名字还挺熟悉过了一会儿我才想起来,上回去姨妈家看书,书上有项羽的资料,具体我也不大清楚了,只记得项羽是楚国人,号称西楚霸王,与刘邦争夺天下。我就照着自己看书时,用脑子记下来的写了上去。没想到还真对了!在我们生活或学习中,要多读书,才能增长知识,如果你不读书,那么只能像“井底之蛙”一样,永远也看不到广阔的天空,也就是永远也得不到更多的知识,这样也不能学以致用。我记得老师曾经说过一句话,才让我懂得了知识是多么重要:多读书,读好书,才能好读书!300字 六年级 书信
-
开卷是否有益开卷是否有益,主要还是看谁看书,看什么书和年龄这些因素。如果是一个心术不正的人看书,不管看什么书,他吸收的总是不好的语言和思想。相反,是一个素质极好的人看书,他就会有选择性地看书,而且还会去粗取精,把好句好段和好的思想吸收了,不好的语言和思想就会被他排斥。要是两个心理完全不同的人同样都是看一本警匪书,心术不正的人看了,就会学着做案的手法,而素质极好的人看了,就会学着破案的思维。看什么书也很重要,看不健康的书,吸收不好的。就像《蜡笔小新》这本漫画书,我认为这本是给成年人看的休闲读物,而现在看这本书的都是毫无判断是非能力的儿童,学了里面一些不良的语言和习惯。所以,我觉得开卷是否有益是不能一锤定音的个人觉得,开卷十分有益!读书肯定有好处,但关键还在于你怎么读?这个很有讲究。还有读什么书也很重要要说开卷一定有益那也未必这要看你开卷看什么书,开电脑干什么事了。你开卷读好书当然有益,而且是大大的有益;你打开电脑上网、收集资料、写作,当然有益。如果你看一些内容不好的书或玩电脑游戏,那肯定是无益的1年轻人,不能这么说。我们看书是要动脑筋的,要带着批判的眼光去读书是对的。不能尽信书,因为书中也有谬误,尽信书不如无书。大部分历史书上都是正确的,有谎言的书是存在的,但不会全是谎言。你说的:“尽量少看历史书!因为都是谎言!”是没有根据的。所以我不同意你的说法。赞同沈老师!我很喜欢看历史书读史书可以明志!同样赞同沈老师的说法!!凡事有两面性,看你怎么去看了,呵呵!!世事无绝对的,关键在开卷人的心了。凡事都有两面性,关键要在什么情况下才能说是好还是错!你想说好,那就好,你想不好,那就不好!反正支持自己这一观点的人,肯定有自己的理由!古人云:“开卷有益。”确实,博览群书能使人拥有高深的学问,能言善辩,受人尊敬。古代诗圣杜甫有句名言:“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一点是不能否认的,杜甫所博览过的群书不可记数,虽然许多书都被他翻烂了,翻破了,但书中的知识去深深的印在了他的脑子里,在他写文章,作诗的时候,一连串的好词好句便从笔尖顺流而下,一篇篇的佳作名诗便流传千古,被人们传诵。所以,多读一些有益的书,是能帮助我们写出好文章的。书,是人类的营养品,是人类知识的源泉,就像一个文明的国度如果失去了书的文化,那么着个曾经富丽繁华的国度便会遭受到灭亡的威胁。所以说,人是决不能离开书籍的。然而,现代社会的人民却推翻了古人“开卷有益”的说法,因为他们认为“开卷未必有益”。当然“开卷未必有益”这一说法并不是说多读书无益,而是说多读那些不健康的书籍便会对身心造成影响,没有好处。当你越读地多那些不健康的书,你的中毒就会越来越深,从而导致你沦落,跌落万丈深渊,永远没有翻身的机会,那该是一个多么悲惨的命运啊!一个人的美好前途就在于他所选择的书籍的种类,如果他所选择的是有益的书籍,那么他的前途将一片光明;如果他选择了那些不健康的书,那么他的前途将会是一片暗,但如果他能及时悬崖勒马,改过自新,我相信他也能有美好的前途。所以说:“开卷未必有益”这一说法也并不是完全真确的。多读书固然是件好事,可一定要读有益的书,不能读有损身心健康的书。开卷不一定有益,有时(假如读了坏书)会造成损害.像教育家徐特立说的:“有关家过书常读,无益身心事莫为。”无益身心的事大多来源于读了那些坏书。当今社会上的一些少年的犯罪事实就是一个很好的证明,就是被那些不良书刊污染了心灵,染上了不良恶习,导致最后走上违法犯罪之路。人们常说:“开卷有益,看书有益。”但是,仔细一推敲,这种说法也不完全正确。如果我们对每一本书都感到兴趣,那“开卷有益”也就未必有益了。1200字以上 六年级 书信
-
开卷未必有益?英国作家菲尔丁曾说过;“不好的书也像不好的朋友,可能会把你戕害。”读书固然有好处,可是如果一切书皆读,认为书读得越多越好,不顾内容,不理解书中讲得道理,只认为读了就有益,不对!我们必须挑选对自己有益的,且看过有所感悟,适合自己阅读的书阅读才是有益的。孟子云;“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历史上有许多血淋淋的例子,比如;战国时期的赵括熟读兵书,却不懂得变通,纸上谈兵,最终兵败被杀。还有三国时期的的马谡也是饱读兵法,可结果如何?言过其实,导致失街亭,失去性命!尽管开卷有益是一个成语,而且还有“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等诗句。可是,我认为,如果盲目开卷,未必有益。开卷不一定有益,有时(如读了坏书)还会造成损害。当今社会上的一些少年的犯罪事实就是被那些不良书刊污染了心灵,染上了不良恶习,导致最后走上违法犯罪之路。现在有些同学可能喜欢看武侠之类的小说。甚至痴迷到废寝忘食、手不释卷的阶段,上课时想着小说中的内容,没心思学习。最终荒废了学业。更有甚者,模仿小说中的人物,可能还会走向犯罪的道路。这难道不是看无益之书害了自己吗?诚然,读书可以使人增长知识,陶冶性情,修养身心,但“开卷”只是“有益”的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汉代刘向说过:“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书既然是药,就具备两种功能:一是良药,药到病除;一是毒药,置人死地。不是吗?20世纪的德国,不少人看了希特勒的《我的奋斗》,受不良影响,论为希特勒的殉葬品。现在有一部分同学迷上了武侠小说,整天看那些怪诞的书籍,而把功课“丢”在一边,导致学习成绩一直下降,最后竹篮打水一场空。试想,“开”这样的“卷”,能是“有益”的吗?“一本好书胜过珍宝,一本坏书比一个强盗更坏。”因此,开卷是否有益,得先看开什么卷。600字 初一 书信
-
开卷未必有益?作文英国作家菲尔丁曾说过;“不好的书也像不好的朋友,可能会把你戕害。”读书固然有好处,可是如果一切书皆读,认为书读得越多越好,不顾内容,不理解书中讲得道理,只认为读了就有益,不对!我们必须挑选对自己有益的,且看过有所感悟,适合自己阅读的书阅读才是有益的。孟子云;“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历史上有许多血淋淋的例子,比如;战国时期的赵括熟读兵书,却不懂得变通,纸上谈兵,最终兵败被杀。还有三国时期的的马谡也是饱读兵法,可结果如何?言过其实,导致失街亭,失去性命!尽管开卷有益是一个成语,而且还有“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等诗句。可是,我认为,如果盲目开卷,未必有益。开卷不一定有益,有时(如读了坏书)还会造成损害。当今社会上的一些少年的犯罪事实就是被那些不良书刊污染了心灵,染上了不良恶习,导致最后走上违法犯罪之路。现在有些同学可能喜欢看武侠之类的小说。甚至痴迷到废寝忘食、手不释卷的阶段,上课时想着小说中的内容,没心思学习。最终荒废了学业。更有甚者,模仿小说中的人物,可能还会走向犯罪的道路。这难道不是看无益之书害了自己吗?诚然,读书可以使人增长知识,陶冶性情,修养身心,但“开卷”只是“有益”的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汉代刘向说过:“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书既然是药,就具备两种功能:一是良药,药到病除;一是毒药,置人死地。不是吗?20世纪的德国,不少人看了希特勒的《我的奋斗》,受不良影响,论为希特勒的殉葬品。现在有一部分同学迷上了武侠小说,整天看那些怪诞的书籍,而把功课“丢”在一边,导致学习成绩一直下降,最后竹篮打水一场空。试想,“开”这样的“卷”,能是“有益”的吗?“一本好书胜过珍宝,一本坏书比一个强盗更坏。”因此,开卷是否有益,得先看开什么卷。四年级:烟雾泛动700字 四年级 书信
-
小议开卷是否有益宋·王辟之《绳水燕谈录·文儒》太宗日阅《御览》三卷,因事有阀,暇日追补之,尝曰:“开卷有益,朕不以为劳也”。今天,老师就围绕这个主题,开了一次讨论会。正方先发言,刚一开始,就给了我们一个下马威,说:“我认为开卷必有益,因为书是人类文明的‘长生果’……”他侃侃而谈,虽说论据不太有力,但我们依然鼓掌向他表示支持。我说:“现在的同学可能都喜欢看武侠、言情只类的小说、书刊,有时会达到废寝忘食、手不释卷的程度,他们一旦看迷了书,便会走火入魔,那他们上课一心只想着书,没心思学习,成绩就会一落千丈。还有些人被书中的一些情节所吸引,模仿书中的人物,有时还会走向犯罪的道路。这不是看书害了自己吗?”正方又反驳道说:“开卷是否有益,主要还是看谁看书,看什么书和年龄这些因素。”我们看书,要有选择。那些不健康、对我们没有多大帮助的书,就不要看。要看书正方又反驳道;我们看书,要有选择。那些不健康、对我们没有多大帮助的书,就不要看。要看书,就看一些有利于我们身心健康、对我们学习、生活中都有帮助的书。这样的书就是好书,只有看好书,就不会毁了自己。有人把书比作了朋友,看好书,就是交好朋友,才会进步;则看不好的书,当然是交不好的人作朋友,那样你就会退步。因为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嘛!所以,只有看好书才会对你有益。因此,我的观点是:开卷未必有益。我真心的希望,每位同学都能有选择的看书。而不要因为看错了一本书,将自己引入歧途,毁了自己的一生?”激烈的讨论会就在我们的欢呼声中结束了。我总结了一下,如果要真正实现“开卷有益”的话,只有明确目的,有选择地读,还要注意读书的方法才行。600字 六年级 书信
-
开卷未必有益古人云:“开卷有益。”都说读书能长见识,提高作文水平,传递正能量,就连那些名人也说过:“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书读百遍,其意自见”、“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等等。可是,开卷就一定有益吗?在我看来,未必!首先,如果我们打开的是不利于我们阅读的书籍,那么阅读的效果会适得其反。现在,有很多的书都不适合我们看,传递的不是正能量。一些色情、暴力、恐怖的小说,如果看了,对我们的身心健康会造成了不可估量的危害。所以,我们还是要少看这些有害身心健康的书!不只是书的问题,看书的姿势、环境也影响着我们的阅读质量。有些人喜欢趴在桌子看书,撑着头看书,趴在沙发上看书,躺着看书,坐车看书……千万不能养成这样的看书习惯,否则容易驼背、近视等。还有些人喜欢在一些不利于读书的环境下阅读,比如刺眼的阳光下、昏暗的路灯下、一些嘈杂的地方等等,其实这也是不利于我们的身心健康,反而会造成对身体和心灵上的伤害。最让人难以理解的是,有些人沉迷于一些书中的描述,盲目地模仿。看书中的侠客腾云驾雾、穿墙、轻功水上飘等,他们居然也跟着学,最后都是弄得头破血流,甚至死于非命啊!这些故事告诉我们:不能太过于执迷书本,书中所说的未必是真实的。开卷既然未必有益,那么我们该如何“开卷”才能做到“有益”呢?我觉得读书应该选择有利于阅读的环境,采用正确的读书姿势,选择读那些有益身心健康和个性成长的书籍。合理地安排阅读时间,与学习科学搭配,做到劳逸结合,并尝试做读书笔记,搜集对我们有用的知识。我想,如果能长期保持这样的阅读习惯和方式,那么你一定能从阅读中不断汲取文化营养,让自己健康成长起来。650字 四年级
-
开卷未必有益所谓开卷有益,是大家都知道的事,可开卷真的有益吗?假使让我们想像一下,读A书,A书让我们懂得了哪些体会,又或是明白了什么知识,那么读A书就是对我们有益的,有好处的。那么此时,就符合了“开卷有益”的说法。让我们又想象一下,读B书,B书不仅没有让我们明白某某知识,或是其他的体会,而是让我们明白了错误的道理,或是让人看得不知所云,不但没明白什么,还平白无故浪费了时间,那就是得不偿失,就刚好应了“开卷未必有益”这个说法。大家再回过头来看,肯定会发现奇怪的地方,同样是读书,一个有益,一个无益,这是为什么呢?那就是因为读的书的缘故,你阅读的书是对你有帮助的,那就是“开卷有益”,那如果你阅读的书是对你没有帮助,反而有害无益,那就是“开卷未必有益”。所以这也说明了:就算一个闲暇时间的阅读,也要谨慎的选择阅读的书籍是否有益,但如果你是囫囵吞枣式的阅读,那我就无能为力,毕竟有益的书不去细加理解,了解了大概内容就以为自己看完了这本书,有害的书也是照看不误,就算是再有本事也是束手无策的。大家看完上面的内容,是否有了一点体会呢?毕竟阅读这件事情,不是简单的小事,而是决定了你人生的变化,假使你喜爱的书是周树人(鲁迅)的《朝花夕拾》,那你多多少少也会染上这位历史伟人的对当时封建时代的抗议及反对的情绪,那么在写作时也会用着周树人文笔中的极强的穿透力;假使你喜爱的书是某现代小说儿童文学作家的作品,那在写作时也会有着此作家相似的带着积极向上的地方……看了这些,那你最常阅读的书籍是如何的?你的写作文笔也带上了多大的印象呢?五年级:李雅菲作文网专稿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650字 五年级
-
开卷未必有益所谓开卷有益,是大家都知道的事,可开卷真的有益吗?假使让我们想像一下,读A书,A书让我们懂得了哪些体会,又或是明白了什么知识,那么读A书就是对我们有益的,有好处的。那么此时,就符合了“开卷有益”的说法。让我们又想象一下,读B书,B书不仅没有让我们明白某某知识,或是其他的体会,而是让我们明白了错误的道理,或是让人看得不知所云,不但没明白什么,还平白无故浪费了时间,那就是得不偿失,就刚好应了“开卷未必有益”这个说法。大家再回过头来看,肯定会发现奇怪的地方,同样是读书,一个有益,一个无益,这是为什么呢?那就是因为读的书的缘故,你阅读的书是对你有帮助的,那就是“开卷有益”,那如果你阅读的书是对你没有帮助,反而有害无益,那就是“开卷未必有益”。所以这也说明了:就算一个闲暇时间的阅读,也要谨慎的选择阅读的书籍是否有益,但如果你是囫囵吞枣式的阅读,那我就无能为力,毕竟有益的书不去细加理解,了解了大概内容就以为自己看完了这本书,有害的书也是照看不误,就算是再有本事也是束手无策的。大家看完上面的内容,是否有了一点体会呢?毕竟阅读这件事情,不是简单的小事,而是决定了你人生的变化,假使你喜爱的书是周树人(鲁迅)的《朝花夕拾》,那你多多少少也会染上这位历史伟人的对当时封建时代的抗议及反对的情绪,那么在写作时也会用着周树人文笔中的极强的穿透力;假使你喜爱的书是某现代小说儿童文学作家的作品,那在写作时也会有着此作家相似的带着积极向上的地方……看了这些,那你最常阅读的书籍是如何的?你的写作文笔也带上了多大的印象呢?650字 五年级 叙事
-
开卷是否有益周四的下午,我们503班的教室弥漫着紧张的气息。这是怎么了?原来是因为将要举行一场辩论——开卷是否有益。老师分好两方的辩手,辩论马上就要开始了,同学们非常严肃,心中暗自为自己喜欢的阵营加油。这次的辩论,一共有三个环节:一,两方表达各自意见;二,自由辩论;三,总结。还有观众投票。第一环节刚开始,正方辩手马上开始发言:“我认为开卷有益,俗话说:书中自有黄金屋。如果作家们不读书,也就不会写出好文章!”反方选手不紧不慢道:“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也有食人虎。书,善读之可以医愚。可是如果不善读,良药变成毒药,毒药可以毁人一生。现在小学生沉迷于漫画、小说的例子,还少吗?”正方辩手皱了皱眉头,但很快就恢复冷静。当到了第二环节开始自由辩论时,两方,马上开始有些争论,你一言,我一语,不时逗得大家哄堂大笑。反方辩手发言次数明显多了,正方显得有点落后。这时,我支持的阵营是反方。老师让我们观众也发表意见。没想到,观众们也因为不同的意见,辩论起来。我站起来说:“我们只是观众,选自己喜欢的就好了,没有谁对谁错。”开始投票了,大家选择投给自己支持的辩方。“投正方的举手!”快要一半的同学举起手来。“投反方的举手。”果然,大多数同学举起手来。正方的同学显得有些失落。老师马上总结了这一次辩论:开卷是否有益这件事情,没有谁对谁错,保持自己的观点就好。我们也是要读书的。但也不能读坏书,如漫画书、小说等,我们来上学为的就是读书,大家要读好书。这次辩论真有意思,希望老师再给我们多布置一些这种活动。这次辩论还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读书有益”和“读书未必有益”,都没错。只是看那个人怎么读书罢了。650字 五年级
-
开卷是否有益?前两天,我一个人在家,闲着无聊,就上网和亲友们聊天,桌面上不时蹦出几条新闻,是关于某局长,某人大代表因贪污受贿而革职处罚等等。这早已是司空见惯了的,可心里突然想,金钱真的有如此大的诱惑力吗?我突然想起这样一个故事:“说一个脑外科博士在某医院任职几星期后,就被辞退了,理由是搞不好科内团结,使医疗纠纷不断。其实,最主要的原因是他这个外科博士不懂‘内科’问题罢了。”据博士自己说:“我出生在农村家庭,不懂客套送礼,只一心在学习上。”读到这儿,我们会知道,还是“贪心”二字在其中作怪!这位博士最终应美国加州大学邀请,出国谋生。这就是金钱导致的结果——祖国失去了一个宝贵人才!记得动画片〈葫芦娃〉中,有这样一个片段:大力娃在铜钱堆里和妖怪搏斗,最后掉进“钱眼里”,被妖怪捉住,这其实很有讽刺意味,难道正义在金钱面前也会败下来吗?难道金钱的诱惑力真的大到令人难以自拔吗?当然,我们不能全盘否定金钱的作用。没有它我们寸步难行。但钱是死的。而人是活的,难道活生生的人还能让钱牵制了不成?除非这个人的灵魂已经迷失了!然而,社会事实并不乐观,金钱真的将它的作用发挥的淋漓尽致,甚至是超水平发挥!看看吧!上大学,有人花钱走后门,为子女谋学历,结果排斥了多少有真才实学的“老实人”;超市里,制造商借机钻空,假冒伪劣不胜枚举,人家“大白兔”,我“太白兔”;更有甚者,直接占有国家财产,还振振有辞“人家都贪,我装什么清高!”类似这种事例还比比皆事,真叫人“眼花缭乱”呢!回头想想,其实这种风气是从古代流传下来的,哪朝哪代没有几个“和绅”,似乎从上古有交易开始,就已经遗传下了这个“病根”!可是,我至今还在纳闷,为什么那些文化传统没有流传这么久呢?这应该是人类自身最应考虑的问题了吧?650字 初一 抒情散文
-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