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问
学问
孔子曰:“学而常习之
不亦乐乎”。我认为这是对“学习”一词的解释,也是为学习的方式指明了道路。学习的最高境界和最终目标是成为一个有学问的人。那么什么是“学问”呢?
在我看来或许用“学而常问之,则不惑哉”这句话来解释它,更能阐明“学问”这一词的真正含义。
历史上有很多有学问的人,我所知道的就有:孔子,爱因斯坦,马克思,孙武等等。通过学习他们的传记我了解到,他们无一例外的都有一个共同之处:那就是博览群书,在书的海洋中孜孜不倦的学习。
以马克思为例,他曾十数年的时间,除了吃饭睡觉外都在图书馆中阅读。每当读到书中精彩之处,他总会情不自禁的用脚在地板上轻轻地擦几下。时间久了,坚硬的水泥地板居然被擦出一个深深的凹印。可想而知,书本就是他生活中欢乐的海洋。
那么马克思
爱因斯坦
孔子
孙武他们是不是仅仅通过这样的方式,就能够成为一个受众人敬仰的思想家或科学家以及书圣或武圣呢?如果是这样的话,每一个图书馆的管理员不都可以成为一个个像他们一样的人吗?因为,据我所知,图书管理员所看过的书也都不少。可为什么他们却成为不了一个有学问的人?我认为这就要通过”学问“这一词的含义来解释这一现象。
“学问”一词如果把它分拆开来,我理解为:学=学习
也就是通过各种渠道获取知识;问=思索和探究
也就是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思索钻研,把获取的知识通过自己的努力将之完善,从而做到掌握知识。这才是学习的最高境界,才是“学问”一词的完美阐释。
东华小学
五.3班
张紫君
2009年
4月6日
春游野炊
一大早,便接到好友的电话,催我起床,清醒过来后便记起,今天是春游的日子。大巴到达目的地了。(一路上是挤得要死~坐不下啦)今天的春游内容就是先爬山,然后下山野炊。爬到山顶,清风阵阵,十分凉快;而山下,无树木遮蔽,大家只好在烈日下开始野炊。
我们小组最先开始准备工作,大家摩拳擦掌,准备露两手。先将黑炭放入烧烤架内,由于只有液体酒精,无法长时间燃烧,只好借来固体酒精。火终于燃起来了,鼓舞势气,大家十分兴奋,纷纷拿出前一天准备好的鸡腿、鸡翅等要烧烤的东西。第一个难关刚过,又迎来一个困难,王同学(偶好友大概会介意出现她的真名)的鸡腿过于肥大,无法烧烤,某老师“预言”那大鸡腿至少要烤两个小时。大家“忘美食而兴叹”,只好放弃一顿大餐,而王同学十分伤心,心里大概在暗暗咒骂那位老师。可我们小组也是最先成功的一个小组,我烤的鸡翅(别打我~明明是偶带的,偶烤的!)被老师夸奖:“烤的不错嘛。”第一个成果要归属小组成员的努力,是我们共同奋斗的结果!(说得像虾米呢)
袅袅炊烟在“烤场”上升起,大家耐心地守在烤架前,一边不停地刷油,一边翻棍棒,让烤物全方面受热。可有时候一不小心插烤物的棍棒常常让火给烧掉了(就是留下一截在烤物内,外面一截的顶端被烧了),烤物也一次次掉地上,大家心疼不已。我也得出经验:尽量不让棍棒靠近烤架,就是别接触到火,可以将食物顶到棒端,或将棒子提起一点,只让烤物在烤架上。前提是劣质棍棒,我们被烧掉的都是那些质量差的棒子。应去正规超市或菜市场卖。(菜市场卖烤物的摊贩都知道春游的事,会事先准备好棒子卖)
第一批成果送入嘴中,无比畅快,毕竟努力了这么久,终于有了收获。再看大家,一个个嘴里吃着,手里烤着,还不忘擦擦汗。而最舒服的就是老师们了,一个组一个组地“巡逻”(其实是看看美食出炉了没,好大吃一把),也不忘指点学生如何烧烤。即使是坐那儿,也常有同学风风火火的送食物来洗耳恭听评价。
再美好的时光也总是偷偷溜走,小组成员一个个都拍拍肚皮到树下乘凉去了(我们班的“烤场”不在树下)。烧烤在一阵阵饱嗝声中结束了,大家还是乖乖在老师的监督下收拾好垃圾,三五成群地回到车上了。
也许是太累,这次春游地结尾并没有我想象中地热闹,还记得上次春游回去地车上,一首《就是我》唱响全车(当时林俊杰的这首歌在班中很流行,怀念啊),到最后竟换成“我在马路边捡到一分钱……”(大家都笑岔气了,真的很快乐啊~当时)
我意识到,我们在不断长大,青涩掩盖了曾经的稚气,小学生活快成为过去了呀……
记:写到结尾真的好难受,大家都在写同学录,其实都不好受啊。还记得好多事情,我们的小学生活剩两个多月了吧,以前说的“毕业遥遥无期”,如今的“即将各奔东西”,无法忘怀……我们在紧张的气氛中一边努力,一边慢慢度过即将的过去。
春风吹醒了小草,春风扬起了柳条,春风叫醒了竹笋,春风迎来了燕子……在这美丽的春天,我们将集体去春游。
相似题目
-
学问公元2014年4月25日,Y与D成立了在师数学工作室。他们俩都是有很多的人。但是,他们的风格却迥乎不同。D,十分严谨甚至拘谨的一个人。他关注每个细节,每个细微的东西他都要算到底。而Y则不同,他通常不拘小节,思想则天马行空,会冒出各种各样奇怪的方法。这天,他们正彼此争论着谁的多,一道题目摆在了他们跟前,要求解答。于是,他们约定:谁先解出,谁就获胜。“这是道举世难题,但Y瞄了几眼,就有了思路。开始写了起来,D则不紧不慢,一步一步地推导。一个月过去了,Y已经要完工了,可D才完成四分之一。两个月过去了,Y丧失信心,放弃计算。而D已经完工。终于,D打败Y。结局似乎表明了一个道理:细节决定成败。但事实的发展却不像这样。不久,Y积郁成疾,不久将离开人世,也不可能再思考了。于是,大师数学工作室由D承担。此时的D,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但是,每每有难题、怪题来让他解决时,他却没有新方法,只会老套路,不敢有一点点创新。不少人开始对他质疑,甚至质疑他的。可他却不管这些,继续坚持他的真理:做只要严谨就行。于是,越来越多的人离开了这个工作室。而D再也没有做出过任何研究。而这时,Z,传奇女数学家,登场了。她是Y的唯一弟子,也掌握了他的思想。在她的引领下,越来越多的研究成果诞生了,大师数学工作室再度生辉。在一次记者采访会上,应记者问,她说道:”师父教给我最大的就是——做要严谨,但不可拘谨,懂得如何做才是最大的呀!“点评:语言活泼,风趣幽默,令人忍俊不禁。Array。情节变化不落于俗套,偶有悬念骤生,波澜迭起,出人意外,事件的发展过程体现了作者的创新构思。文章内容新颖,结构合理,流畅连贯,自然通达。650字 五年级
-
学问记得我还很小的时候,妈妈给我买过很多漫画书,有搞笑的《阿衰》;有飞岩走壁、拯救世界的《蜘蛛侠》;有充满幽默和温馨的《父与子全集》。对于《父与子全集》我有着更深的情感,它是一本有意义又好看的漫画书,它是由一组组生动幽默的画面组成,写的是一对平凡父子的生活琐事。你能在简单的线条里看到一个理想的爸爸,在无奈和爆笑之余看到一个可爱的小天使——儿子。在《父与子全集》中,令我印象最深的是《和袋鼠做朋友》片段,这组漫画说的是:在一个阳光明媚、风和日丽的周末,爸爸和儿子一起去郊外打猎。在树林里,儿子开心地蹦着,突然看见一只凶恶的老鹰一个箭步俯冲下来,用它那“铁爪”把一只正在觅食的小袋鼠抓走了,小袋鼠拼命地呼喊,袋鼠妈妈在下面奋力追赶。儿子愤愤不平,眼看老鹰越飞越高,这时迟,那时快,他迅速拿起背上的弓箭,熟练地搭上一支箭,大声呵斥“吃我一箭!”老鹰“啊”的一声,像断了线的风筝朝地面直冲而下,小袋鼠得救了。袋鼠母子很感谢儿子,袋鼠妈妈说:“请你来我的袋子里,我们一起去玩耍吧。”于是,他们蹦蹦跳跳做着游戏,玩得不亦乐乎!袋鼠母子又请父与子吃了“水果大餐”,直到天黑了,他们才依依不舍地离开了树林。通过这组漫画,我明白了: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儿子帮助了袋鼠母子,得到了快乐和盛情地款待,我也要像儿子一样乐于助人、勇敢,“路见不平一声吼!”点评:巧妙地运用拟人手法,使文中的物像具备了人的行为特征、人的思想情感,使之从侧面体现文中主人公的心灵历程。详略得当,主次分明,思路清晰。精挑细拣,素材似为主题量身定制。文章前后连贯,形成完整的形象。650字 五年级 记叙文
-
学问“学问学问,都是问出来的嘛!”学姐站在讲台旁,目光审视过我们这些刚进入初一的“小孩”。我有些羞愧地盯着脚尖:我对于“问问题”有着天然的恐惧感,无论是“问路”,还是“问题目”,以至于我一直是个“路盲”,成绩也并不出彩,听学姐这么一说,心里第一次滋生出对于“问”的渴望。转眼便是下课铃响之际,数学老师手忙脚乱地提着教材与大三角尺正往门外走去,我咬咬牙,一个健步追过去,拦在老师面前,带了些羞涩的微笑,扬了扬手中的数学书,小声嗫嚅道:“老师,我想问个问题。”数学老师有些惊诧却又舒心地一笑:“你问你问,我一定帮你解答。”我捧上数学书,小心翼翼地提问,换来老师妙语连珠的解答。我心里残存的那点好奇被毫不保留地拽出来,像小雏鸟从被孵出到嗷嗷待哺。之后,我成了与数学老师接触最多的人,仿佛问着问着,我的学问真的有所增长,数学对我也越来越有吸引力。这种对于“问问题”的积极与收获学问的喜悦毫不客气地蔓延到其他学科,譬如英语和语文。渐渐地,只要一遇到难题我便直奔老师办公室,享受老师精妙的讲解,直至我大呼“明白!”为止。就是这样一日一日的积累,我肚子里的墨水似乎多了起来,学问也渐渐多了。同学们有时愿意问我题,我也乐于解答。事情本该就这样按部就班,顺顺利利地发展下去的,直至期中考试那一天。我望着卷子上蝼蚁排衙般的小字,脑袋晕沉沉的,好不容易平复了心情,定神看题目,勉强下得了笔,却哆哆嗦嗦,仿佛我一直在以正确答案为中心绕圈却怎么也接近不了它。考试结果自然不提,我却有些生闷气,那些几天才往老师办公室跑一趟去问问题的好友竟是比我这个天天问问题的分数高出不止一大截,他们的学问竟比我要好的多。我心中很忿然。放学后,我照例抱着习题踏进数学老师办公室,刚摊开一道题却迎上老师不那么温和的目光。“你说说,为什么成绩下降这么厉害?”我沉下头,如往常一般嗫嚅不言。“要我说,你问题问得挺多,可这些题你有自己思考过吗?”老师放软了语气,“你自己并不思考,平时指望着我来讲解,那考试呢?你指望谁呢?”我有些懵懂地点头,心里却似恍然大悟一般明了:我错便是错在没有加入自己的思考,学问也在被动地增长。三年后的某日,我即将进入高一,作为学姐,来到老师新接手的初一班级,同样面对那些稚嫩的脸庞,我低声道:“学问学问,自然是问出来的,可更有价值的是经过自己思考后问出的问题。”我抬头,恰巧撞见老师赞许的微笑点头。我回以一笑,我会把老师的话放在心里,作为人生的学问,慢慢琢磨。1000字 高一 叙事
-
学问公元2014年4月25日,Y与D成立了在师数学工作室。他们俩都是有很多学问的人。但是,他们的风格却迥乎不同。D,十分严谨甚至拘谨的一个人。他关注每个细节,每个细微的东西他都要算到底。而Y则不同,他通常不拘小节,思想则天马行空,会冒出各种各样奇怪的方法。这天,他们正彼此争论着谁的学问多,一道题目摆在了他们跟前,要求解答。于是,他们约定:谁先解出,谁就获胜。这是道举世难题,但Y瞄了几眼,就有了思路。开始写了起来,D则不紧不慢,一步一步地推导。一个月过去了,Y已经要完工了,可D才完成四分之一。两个月过去了,Y丧失信心,放弃计算。而D已经完工。终于,D打败Y。结局似乎表明了一个道理:细节决定成败。但事实的发展却不像这样。不久,Y积郁成疾,不久将离开人世,也不可能再思考了。于是,大师数学工作室由D承担。此时的D,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但是,每每有难题、怪题来让他解决时,他却没有新方法,只会老套路,不敢有一点点创新。不少人开始对他质疑,甚至质疑他的学问。可他却不管这些,继续坚持他的真理:做学问只要严谨就行。于是,越来越多的人离开了这个工作室。而D再也没有做出过任何研究。而这时,Z,传奇女数学家,登场了。她是Y的唯一弟子,也掌握了他的思想。在她的引领下,越来越多的研究成果诞生了,大师数学工作室再度生辉。在一次记者采访会上,应记者问,她说道:师父教给我最大的学问就是做学问要严谨,但不可拘谨,懂得如何做学问才是最大的学问呀!600字 初二 叙事
-
学问或许我们总是不容易得知,这世界上很多美好的事物,都容易稍纵即逝。上一秒我们还在手中把握着,觉得很好,可是下一秒之后却已经距离我们分外遥远了。我们根本就不知道这些故事到底来自于何方,但是却依旧觉得他们高深莫测,能够感受人的心境。如果那么多年我们一直都保留在原来的地方,那么这一切的发展道路是否又开始逆转了?自己当年的愿望?当年你心心念念地想要见到某一个人,可是当你见了他之后又紧张了,说不出话来,整个人显得别扭至极。原来那个勇敢坚强的你去哪儿了呢?以前的时候我们总是感觉那么多的问题,都是发生在关系当中的,不管是靠的太远,还是靠的太近,势必会产生问题,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却是最难以揣测的。甚至有的人花费了大半辈子的时间去研究这一门学问,他们进入了这门学问中,高深莫测的从事研究,可是却未必得到什么结论能够有益于自己处事和社交。也许这本身就是一个问题吧,也许这本身就是生活吧。我还在想多年以前我最喜欢做的就是看各种网站里面的文学作品,不管是世界名著也好,是网络文学也好,这些对于我来讲都是含有吸引力的。400字 高二 记叙文
相关推荐
-
学问从前,有个老人很有学问,他的房子里有一块匾,上面写着“学问”两个大字。老人死后,两个儿子八遍分成两半。哥哥拿了个“学”字,从早到晚,只是读书,从不提问。弟弟拿了个“问”字,专门提问从不读书。日子长了,两个人都学得稀里糊涂。后来兄弟俩想起了爸爸的教诲:学问学问,要又学又问。于是他俩勤学好问,结果也向他们的爸爸一样,都成了有学问的人。150字 五年级 叙事
-
吃的学问吃 的 学 问大家看到这个题目一定很惊讶吧,吃怎么会有学问呢?填饱肚子不就行了吗?告 诉你们,吃的学问可大啦,而且十分广泛,下面我给大家谈谈吃有那些学问。我们先从早餐谈起吧。早餐非常重要,所以我们要每天都吃早餐哦。我们应该怎么搭配早餐呢?早上起来温度较低,应该选择热乎乎的食物。大家可以选择热气腾腾的粥、爽口的咸菜、香喷喷的牛奶、美味的面包或馒头和蛋白质高的鸡蛋做早餐,这样不仅味道可口,还营养丰富。你们知道早餐需要的热量有多少千卡?需要蛋白质有多少克吗?5岁至7岁的小朋友需要500千卡热量,15克蛋白质;7岁至10岁的学生需要600千卡热量,18克蛋白质;10岁至13岁的同学需要700千卡热量,21克蛋白质。给你们提个醒:吃的食物要适量,千万不要不吃早餐,否则会晕菜哟!咱们再谈谈午餐和晚餐。午餐要吃的好,除了肉、菜、饭以外,可以再配一份蔬菜汤,营养可充分啦。还有,饭后最好吃点水果,有助于消化。晚餐自然要吃的饱,可以开怀大吃,但要细嚼慢咽。接着,我们聊聊偏食与减肥。我经常听到有人说:“我讨厌吃蔬菜,肉多香呀,我爱吃。我一顿能吃一只扒鸡。”还有人说:“我喜欢吃蔬菜,不敢吃肉,我还要减肥呢!”你们这样是不对的,你们不应该挑食,肉菜香、蔬菜鲜,大家要每顿饭都吃饱,不贪吃零食,这样才能身体强壮,精力旺盛。少吃饭,少吃肉的减肥方法是错误的,这么做不但不能保持健美的身材,而且会消磨健康的体魄,应该用科学方法解决,多做些运动,多锻炼身体。然后,要告诉你们个小资料——蛋白质、水、盐类是构成人体的主要材料。淀粉、脂肪是人体的能源,维生素具有促进生长发育,增强身份抵抗力等作用。最后,要跟你们说:“吃的学问还多着呢!以上只不过是一部分,希望你们去查一查资料,问一问营养博士。今天学了很多课外知识吧,愿大家从今天起不挑食、不厌食、不暴饮暴食、不贪食,做个营养丰富,身体健康的乖宝宝。再见,后会有期!”750字 五年级
-
勺子的学问一天晚上,我吃完了晚饭,自告奋勇地要帮忙洗碗。爸爸可高兴了,连忙把我拉进了厨房。我抬头一看,哎呀,这么多的碗碟,该从哪儿动手呢?我先洗勺子类吧。我将一个塑料勺子洗干净,用干抹布擦干放在一边。我看了看已经发亮的勺子,心想,这可是我用的勺子呀,得洗干净点儿,不然把细菌吃到肚子里可不好。于是,我又拧开水龙头,放出一股细细的水柱,慢慢地把已经擦干的勺子伸过去,当勺子就要碰到水柱的那一刻,水柱突然开始向勺子倾斜。真奇怪,为什么会这样,莫非我的勺子有“神力”?我立刻来了精神,飞快地跑去叫爸爸来看这“奇迹”。爸爸来到厨房,让我把这一“奇迹”演给他看。我得意地将勺子靠近水柱,等待“神力发威”,可是奇迹却没有发生。“怎么会这样?”我疑惑的看着爸爸。爸爸扫视了一下厨房,发现了放在柜子上的抹布,问:“是不是你的勺子经过抹布的摩擦,然后把水吸过来了?”摩擦?我心想,对呀,勺子是被我反复擦过,可是摩擦力怎么会把水吸过来呢?我又半信半疑地试了一次,果然不出我所料,勺子又把水柱吸过来了。我洗完碗后,上网寻找相关资料,最后得到了答案。原来摩擦后带电的勺子对不带电的水流产生了吸引力。但一旦勺子碰上了水流,那么这个奇迹就会立即消失。水是导体,会立即把电子从勺子上导走。“哦!”我恍然大悟:“原来是这么一回事啊!”500字 五年级 叙事
-
浇水的学问炎热的夏天,太阳烘烤着大地,路面仿佛有一股暖流,景物边变朦胧了。头上的汗水犹如山泉一般,源源不尽,汗水从头上低落,视线变得很更模糊了…… 这时,邻居出来给花草浇水,可他却吝啬地给仙人掌浇一点点水,我很好奇,带着疑惑去问妈妈:“妈,为什么邻居家叔叔在那么热的天气,却只给仙人掌浇少量水呢?”妈妈并没有回答我,让我自己搜索。我迫不及待地打开电脑搜索原因。 原来:原产热带和亚热带干旱少雨地区的仙人掌,在酷热干燥的恶劣环境下,锻炼出一副钢筋铁骨的体躯,成了天演淘汰中的优胜者。它的叶片变成了体积最小的针刺状,茎却变成了肉质的叶片状,代叶而营光合作用。这种变态茎的外层是甲胃模样的栅状组织,且外表皮光滑浓绿,茎内是富含胶质的海绵组织,是水分和养分的贮藏库,以备旱季的不时之需。仙人掌的气孔隐藏在针刺基部的茸毛之中,在白天高温时紧闭气门,不许体内的水分蒸发掉,所以仙人掌不用浇太多水。 读了资料之后,我有所顿悟:少先队员是祖国的希望,我们要学好科学,为祖国多一份创新精神!400字 五年级 叙事
-
生活的学问有一天,在奶奶送我上学的路上,我看见有什么东西在树丛里飞来飞去,我跑去一看,感觉像是蜻蜓,再一看,蜻蜓怎么飞得这么低?我立马回过头来,好奇地问奶奶:“蜻蜓怎么飞得那么低?”奶奶说:“是天要下雨了。”我说:“怎么可能,太阳还在天上呢,不可能下雨的,我不相信。”就这样,我若有所思地去上课了,不一会儿,我感觉教室里暗了下来,向窗外看去,天上乌云密布,这下我知道奶奶说的是对的。后来,我又查看了百度,让我更了解了蜻蜓飞低就要下雨的原因,有一句谚语这样说:蜻蜓低飞,不风即雨。雨前,气压低,昆虫多在低空浮游,蜻蜓为了觅食,往往在离地二三米处飞行,这是即将有风雨的征兆。为什么蜻蜓会在下雨前飞得很低呢?是因为蜻蜓的翅膀是网叶形,不像有羽毛的动物可以承受大的气压。快下雨的时候或者阴天的时候气候比较湿润,空气中的湿度很大,蜻蜓翅膀的组成成分是角质化的蛋白质,在蜻蜓飞翔的时候,一遇到潮湿的水汽,往往会把翅膀沾湿,由于重量的原因造成了蜻蜓飞不高。有经验的农民一看见蜻蜓低飞,就知道要下雨了,为自己的农业生产早做安排,防止下雨造成庄稼的损失。看来,生活中要是仔细观察,到处都是学问。450字 五年级
-
学问今天下午我在家里看了《格林童话全集》,里面有《白雪公主》,《青蛙王子》,《睡美人》等好多有趣的童话故事。爸爸问我:“你知道这些故事的作者是谁吗?”我摇了摇头。爸爸告诉我:“就是格林,他是位很有学问的童话作家,写了很多著名的童话。”我问爸爸:“什么是学问呢?”爸爸说:“学问就是知识。”“那我有学问吗?”我又问。爸爸说:“你有一点点学问,因为你才一年级啊!平时学校里老师教的,家里父母讲的,课外自己学的,只有你知道了才是你的学问。平时碰到自己不知道的要多学多问,才能增长知识,才能成为有学问的人。”我听了有点懂了。250字 一年级 叙事
-
学问人生处处皆学问,这句话说得真的是一点都不假。我觉得我们的生活中,做事做人,都需要遵循一定的道理,或者按照一定的规律去做的,但是一般来说,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很多时候我们的经验和经历都是严重欠缺的,这个时候,就需要我们自己去学习那些需要我们掌握或者了解的学问了。俗话说,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只要我们勤奋的去学习,去汲取新的知识,我们的眼界就会不断地拓宽的,我们的人生之路也会少走很多的弯路。让我们每个人,从点滴做起,积累学问,做一个有着丰富大脑的人吧!200字 六年级 叙事
-
起名字学问大家好!我的名字叫崔赟,小名叫咪咪。大名字中的“崔”是跟我的爸爸性的。大名字中的“赟”原指美好的,爸爸希望我一生平安。其实,这个“赟”字中还有奥秘呢!我的爸爸叫“崔小兵”,所以,这个奥秘就是:斌的宝贝。瞧!中国的文字多神奇呀!不过说起我的名字,还有一段故事呢!当我还没有出生时,我的爸爸妈妈就已经在议论我的名字了。妈妈说:“我很辛苦,怀了她10个月,所以就叫“猫”咪咪吧!大名随你起吧!““就叫崔云吧!啊!我的蓝天白云出生了!她像天上飘飘悠悠的白云一样自在。”爸爸提议到。“不行,这名字不好听。”“嗯……”爸爸沉思了片刻说,“那就叫崔娟吧!”“不行,娟字有点像给农村孩子起的名字了,太老土了!干脆就叫崔茆求慈吧,这样既有你的性,也有我的姓。”“不行,这个名字不像女孩子的名字,而像男孩子的名字了。”到了晚上,爸爸一页一页地翻着字典,终于将“赟”这个字翻出来了。因此,我得名为“崔赟”。起名字,还真需要学问呀!400字 四年级 叙事
-
税收的学问税收的学问我们一家住在妈妈的厂里,我总看见妈妈的老板娘忙里忙外,感觉她挣钱真不容易。有一次,我看见老板娘阿姨又急急忙忙地准备出门,我追赶上去问:“阿姨,你这是去哪啊?”阿姨回答我说:“我要去税务局交税了。”我感到很疑惑。我不明白税收到底是什么意思,便去问妈妈:“妈妈,为什么老板阿姨要去交税呢?那钱是她好不容易赚来的啊?”妈妈回答我说:“艳艳,你看,我们现在生活在这么美好的城市里,多幸福啊!以前的道路坑坑洼洼的,哪有这么宽敞?再瞧瞧四周的高楼大厦是多么繁华,开放式公园的景点是多么美丽,你知道这些建设的钱都是从哪来的呢?都是靠税收来的啊,税收带来家乡美。一个国家富强,最主要靠的是什么?靠的是钱,有了钱,我们的国家才能发展得更快;有了钱,才能建设国防,保卫祖国,而这些钱又是从哪来的呢?也是从税收中来的。”妈妈接着说,“不管是个人的还是集体的消费,都得交税。有人逃税的话,或者偷税漏税,社会税收将会减少,国家没有充足的资金,社会的发展就会因此受到阻碍。因此,按时纳税是每个公民的责任。还记得2008年的5月12日的汶川大地震吗?如果我们不交税,地震灾区会有钱重建吗?如果没有税收,那国家哪来的钱去抗灾、救灾呢?我们常州就是一个美丽的城市,这个城市是靠什么去建设的呢?我们的学校怎么会如此美丽呢?都是靠税收去建设的。税收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听了妈妈的一番话,我如有所悟,虽然税收在我们的生活中看似遥远,但是它却和我们每个人密切相关。我觉得老板阿姨主动纳税的做法值得大家学习。我也是一位公民,我要做一位税收宣传者。诚信纳税,人人有责。我们要谨记“依法纳税光荣,偷骗抗税违法”的口号,为国家的富强出一份力!点评:叙述详细具体,细节描写生动逼真,人物个性鲜明突出,形象丰满,跃然纸上。Array。情节曲折,叙事过程有一定的起伏感,体现了情节的曲线美,引人入胜。文章内容新颖,结构合理,流畅连贯,自然通达。800字 二年级 叙事
-
食盐的学问今天,弟弟来我家玩,我在写作业,谁知,弟弟把衣服用水彩笔涂成了黑白配。爸爸看见了,以为是我,严肃地说:“如果今天不把衣服洗干净,我就罚你一个星期不准吃零食。”我垂头丧气地拿着衣服走进卫生间,把衣服用洗衣粉泡了起来,接着开始洗。可是就是洗不干净,后来我又换看肥皂,也洗不干净。我绞尽脑汁,突然心生一计:听说食盐可以去污。我不管三七二十一,抓了一把食盐就往衣服上撒,然后我搓了十多分钟,可还是不行,害得我手都搓红了,脚也麻了。正当我准备放弃的时候,奇迹发生了,污渍慢慢地消失了。我拿着衣服去给爸爸看,爸爸看呆了,他本来想教育我的,可是泡汤了。后来我翻阅了书籍,知道食盐的化学名字叫氯化钠,是一种晶体,它不但可以做调料,溶解在水里还可以漂白、去污等功能。今天很开心,学到了关于食盐的学问。300字 小学 叙事
-
喝豆浆的学问妈妈非常爱我,每天早上都会为我煮热腾腾的豆浆,一杯豆浆下去顿时倍感惬意。妈妈告诉我豆浆里有蛋白质、脂肪、钙、铁等各种微量元素,对人体非常有好处,从此豆浆便成了我的好伙伴。一天妈妈有事出去了,我便自己起来煮豆浆,我照妈妈的样子,用豆浆机磨好以后就放入锅里煮,当锅里的豆浆一冒泡我就关火,然后把豆浆倒入杯中大口地喝了起来。谁知半小时以后,我的肚子便疼了起来,七上八下的难受极了,幸亏妈妈及时赶到把我送进了医院,医生告诉我是喝了未煮熟的豆浆导致了腹泻,还告诉我煮豆浆时要警惕‘假沸’现象,豆浆由于皂素的作用,加温至80°时便会出现泡沫,以后泡沫越来越多。此时有害物质并未被破坏,而人却误以为是豆浆烧开了。人们喝了‘假沸’的豆浆,很容易中毒,应将泡沫撇去,加热至豆浆沸腾为止。于是我带着诸多的不解打开了《十万个为什么》,原来食物消化道后,消化道内有两种的消化液——胰液和小肠液。前者含有胰蛋白酶,是消化食物蛋白质的酶类。未煮熟的豆浆中含有皂素?抗胰蛋白酶等有害物质。皂素对黏膜有刺激性,它还含有能破坏红细胞的皂毒素,使人中毒,产生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抗胰蛋白酶可使蛋白质不被消化吸收,从而刺激胃。引起呕吐,腹泻。未煮熟的豆浆中含有叫脲酶的物质,可人体中毒。是啊处处留心皆学问,只要留心生活,仔细观察,日常生活中到处都闪烁着发明的火花,我们才会感受到生活的丰富,体会到学习的乐趣。550字 六年级
-
关于洗手的学问一大早,我正写作业,但不听话的钢笔又漏墨了,我的食指上立刻惨不忍睹。还好,苍天有眼,桌上放着一杯水,大约有200毫升。为了防止墨水干了洗不掉,我飞快地将手指浸到水里。蓝黑色的墨汁慢慢变淡,我突然想到:要是把200毫升水分成两分清洗两次,那会更干净呀!大家一定会觉得两种方法效果一样,用的水都是200毫升嘛!如果你这样想就错了,应该是第二种方法更干净些。假设皮肤皱褶的容量是1毫升,手指上留下了1000个墨水分子,先来试试第一种方法。这1000个墨水分子,被稀释到了200毫升水里,每毫升水里含有1000÷2005(个)墨水分子。皮肤皱褶里正好是1毫升,所以那里残存了5个墨水分子。再来看看另外一种方法。还是1000个墨水分子,先遇到100毫升水,经过稀释,每毫升水里含有1000÷100=10(个)墨水分子,也就是说皮肤皱褶里还剩下10个墨水分子。接着进行第二次清洗,手上这10个墨水分子,又碰到了100毫升水,稀释后,每毫升水里有10÷100=0.1(个)墨水分子,就是说皮肤皱褶里留了0.1个墨水分子。两种方法一比较,一种残留了5个墨水分子,第2种残留了不到1个墨水分子,结果不用说,你也知道了吧。经过更详细的计算会发现,在总用水量相同的情况下,每次用水越少,洗的次数越多,墨水残留的就越少。这种方法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也经常用到,比如洗衣服的时候,同样一桶水,分几次洗比洗一次干净得多。大家明白了吗?550字 六年级 叙事
-
吃菠萝的学问吃菠萝的学问寒假里,姐姐来我家做客,买来了两个菠萝。我们坐在沙发上,边说着话边磕着瓜子。爸爸把一个菠萝拿过去,用刀子笨手笨脚地削了皮,放在盘子上切了许多小块,然后作彬彬有利状,说:“请大家品尝吧!” “吃菠萝了,看电视眼睛又拔不出来了,昊昊!”妈妈又提醒我了。想象以前吃菠萝的情境:拿在手里粘答乎乎地、味道有些酸涩,我急中生智,“别用手拿,我给您们武器用用。”我快速从抽屉里拿出一些竹子牙签,分给大家,示范一下,拿它来叉着小块菠萝吃,姐姐直夸我聪明。妈妈早尝了一口,吧嗒着嘴,直说:“有点酸”。爸爸恍然大悟,像是想起了什么似的,奔向厨房,用小勺子盛来了些白色粉末状东西,放在了碗里,倒进了许些温开水,卖关子地说:“现在大家蘸着吃,尝尝,还酸不酸?”我自作聪明地说:“蘸白糖还不甜吗?”“大错特错!”爸爸斧正道,“这是盐水,不是白糖水”。我纳闷了,为什么呢?看着我迷惑不解的样子,爸爸又给我们上课了,“吃菠萝为什么要蘸盐水呢?因为菠萝的肉果里含有丰富的糖分、维生素C、柠檬酸、苹果酸等有机酸,但是当你不蘸盐水生吃时,就会感到嘴巴有刺痛,那是菠萝酸在起作用。由于这种酸能够分解蛋白质,因此才会对口腔粘膜产生刺痛作用。菠萝蘸了盐水后,就能抑止菠萝酸的作用,使菠萝吃起来味道感到香甜。”听后,我受益匪浅,没想到吃菠萝还大有学问呢!550字 四年级
-
小书学问大今天,谭老师拿来了两本书页重叠在一起的书。我们都觉得很奇怪,不知老师葫芦里卖的什么药。谭老师笑眯眯地说:“谁愿意来把这两本书拉开?”同学们都想上台去试一试。首先,李映莹上来拉书。只见她使了九牛二虎之力,还发出了一声尖叫,书却一点动静也没有。接着,同学们请了我们班的大力士李政阳。他自信满满地上台了,老师问他有没有信心,他大声喊:“有”。首先,他仔细地观察了一番,然后,就开始拉书了。只见他眉头紧皱、咬紧牙关,书没有被拉开。他换了一个面,使出吃奶的劲拉书,可书依然纹丝不动。他像一个泄气的皮球一样,失望地回到了座位上。大家觉得团结力量大,所以这次老师让四个同学上台拉书。他们自信满满地走上台,觉得四个人可以不费吹灰之力就可以把书拉开。结果,他们有的眉头紧皱,有的咬紧牙关,有的蹲着弓步,有的扎着马步,可书还是纹丝不动。大家都觉得这里面有玄机。后来,我们才知道,书面虽然很光滑,可两本书紧紧地重叠在一起后,书与书之间就产生了很大的摩擦力,所以怎么也拉不开。谭老师说自己能在1分钟内拉开这两本书,接着,老师左手抓了一把气,右手抓了一把气,又向书吹了一气,然后一拉,书就分开了。同学们都很惊讶,老师难道是魔法师吗?谭老师说:“老师向书页吹气,在书页中出现了许多空隙,摩擦力大大减少了,所以可以不费吹灰之力就可以把书拉开了。”真没想到小书里也有大学问呢!550字 小学 叙事
-
转笔的学问有人认为转笔是在装酷;也有很多人认为转笔毫无用处。但我认为转笔也有学问。首先是转笔的方法。有些人喜欢用手指尖转,中指和食指夹住笔,交替动来带动笔转。有些人喜欢把笔夹在食指的第一关节和中指第二关节中间,食指上下动来转笔,有人喜欢以食指为中心,用拇指和中指转笔。转笔的方法有很多,但是一定要找到一种适合自己的方法转,这样就可以更快的学会。学习也一样,你需要找到一种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不然你就算非常认真刻苦的学习,也难有大的进步。就像我一开始学转笔一样,总想模仿别人转笔的方法,结果模仿了两个月还不会。直到有一天我脑子一开窍找到了一种属于自己的方法,很快就得心应手了。无论做什么事,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方法,才能事半功倍。第二点是笔的选择。现在市面上有卖那种专门用来转的笔,但是对于学生来说那种笔又贵又不实用。还不如单独挑选一些好转又好用的碳素笔。那到底什么样的笔符合要求呢?首先要稍微长一点的,其次粗细要合适,不要像自动铅笔一样细,也不要像画词的记号笔那样粗,适中就好。笔的一头比另一头沉一点,这样转起来更容易。如果一头太重笔也转不起来。选择合适的笔,就像我们在生活中做选择一样,有的东西看起来高大上,但是性价比不高,我们不能为了虚荣选择那些华而不实的东西,而应该选择实用的东西。生活中的很多事虽然很小,细究起来很值得研究。观察生活,思考生活,其乐无穷。550字 五年级
-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