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问550字

学问

550字 五年级 叙事

学问

孔子曰:“学而常习之

不亦乐乎”。我认为这是对“学习”一词的解释,也是为学习的方式指明了道路。学习的最高境界和最终目标是成为一个有学问的人。那么什么是“学问”呢?

在我看来或许用“学而常问之,则不惑哉”这句话来解释它,更能阐明“学问”这一词的真正含义。

历史上有很多有学问的人,我所知道的就有:孔子,爱因斯坦,马克思,孙武等等。通过学习他们的传记我了解到,他们无一例外的都有一个共同之处:那就是博览群书,在书的海洋中孜孜不倦的学习。

以马克思为例,他曾十数年的时间,除了吃饭睡觉外都在图书馆中阅读。每当读到书中精彩之处,他总会情不自禁的用脚在地板上轻轻地擦几下。时间久了,坚硬的水泥地板居然被擦出一个深深的凹印。可想而知,书本就是他生活中欢乐的海洋。

那么马克思

爱因斯坦

孔子

孙武他们是不是仅仅通过这样的方式,就能够成为一个受众人敬仰的思想家或科学家以及书圣或武圣呢?如果是这样的话,每一个图书馆的管理员不都可以成为一个个像他们一样的人吗?因为,据我所知,图书管理员所看过的书也都不少。可为什么他们却成为不了一个有学问的人?我认为这就要通过”学问“这一词的含义来解释这一现象。

“学问”一词如果把它分拆开来,我理解为:学=学习

也就是通过各种渠道获取知识;问=思索和探究

也就是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思索钻研,把获取的知识通过自己的努力将之完善,从而做到掌握知识。这才是学习的最高境界,才是“学问”一词的完美阐释。

东华小学

五.3班

张紫君

2009年

4月6日

春游野炊

1000字 六年级 叙事

一大早,便接到好友的电话,催我起床,清醒过来后便记起,今天是春游的日子。大巴到达目的地了。(一路上是挤得要死~坐不下啦)今天的春游内容就是先爬山,然后下山野炊。爬到山顶,清风阵阵,十分凉快;而山下,无树木遮蔽,大家只好在烈日下开始野炊。

我们小组最先开始准备工作,大家摩拳擦掌,准备露两手。先将黑炭放入烧烤架内,由于只有液体酒精,无法长时间燃烧,只好借来固体酒精。火终于燃起来了,鼓舞势气,大家十分兴奋,纷纷拿出前一天准备好的鸡腿、鸡翅等要烧烤的东西。第一个难关刚过,又迎来一个困难,王同学(偶好友大概会介意出现她的真名)的鸡腿过于肥大,无法烧烤,某老师“预言”那大鸡腿至少要烤两个小时。大家“忘美食而兴叹”,只好放弃一顿大餐,而王同学十分伤心,心里大概在暗暗咒骂那位老师。可我们小组也是最先成功的一个小组,我烤的鸡翅(别打我~明明是偶带的,偶烤的!)被老师夸奖:“烤的不错嘛。”第一个成果要归属小组成员的努力,是我们共同奋斗的结果!(说得像虾米呢)

袅袅炊烟在“烤场”上升起,大家耐心地守在烤架前,一边不停地刷油,一边翻棍棒,让烤物全方面受热。可有时候一不小心插烤物的棍棒常常让火给烧掉了(就是留下一截在烤物内,外面一截的顶端被烧了),烤物也一次次掉地上,大家心疼不已。我也得出经验:尽量不让棍棒靠近烤架,就是别接触到火,可以将食物顶到棒端,或将棒子提起一点,只让烤物在烤架上。前提是劣质棍棒,我们被烧掉的都是那些质量差的棒子。应去正规超市或菜市场卖。(菜市场卖烤物的摊贩都知道春游的事,会事先准备好棒子卖)

第一批成果送入嘴中,无比畅快,毕竟努力了这么久,终于有了收获。再看大家,一个个嘴里吃着,手里烤着,还不忘擦擦汗。而最舒服的就是老师们了,一个组一个组地“巡逻”(其实是看看美食出炉了没,好大吃一把),也不忘指点学生如何烧烤。即使是坐那儿,也常有同学风风火火的送食物来洗耳恭听评价。

再美好的时光也总是偷偷溜走,小组成员一个个都拍拍肚皮到树下乘凉去了(我们班的“烤场”不在树下)。烧烤在一阵阵饱嗝声中结束了,大家还是乖乖在老师的监督下收拾好垃圾,三五成群地回到车上了。

也许是太累,这次春游地结尾并没有我想象中地热闹,还记得上次春游回去地车上,一首《就是我》唱响全车(当时林俊杰的这首歌在班中很流行,怀念啊),到最后竟换成“我在马路边捡到一分钱……”(大家都笑岔气了,真的很快乐啊~当时)

我意识到,我们在不断长大,青涩掩盖了曾经的稚气,小学生活快成为过去了呀……

记:写到结尾真的好难受,大家都在写同学录,其实都不好受啊。还记得好多事情,我们的小学生活剩两个多月了吧,以前说的“毕业遥遥无期”,如今的“即将各奔东西”,无法忘怀……我们在紧张的气氛中一边努力,一边慢慢度过即将的过去。

春风吹醒了小草,春风扬起了柳条,春风叫醒了竹笋,春风迎来了燕子……在这美丽的春天,我们将集体去春游。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题目

相关推荐

五年级
叙事
550字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