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一种传统艺术作文800字

介绍一种传统艺术作文

800字 高三

为家乡的木偶戏艺术喝彩

闽南是我的家乡,掌中木偶戏是我们闽南的传统艺术,它俗称布袋戏,自明清至今,流传于闽南地区,已有数百年的历史,现已成为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2019年7月18日下午,我们一行人在赵老师的带领下来到了惠安戏剧中心,近距离与木偶对话,感受这项古老艺术特有的魅力。

戏剧中心的外墙上绘制着生、旦、京剧脸谱、传统布袋木偶,以及惠安木偶剧团创作的四个惠安女木偶造型,颜色明艳,造型逼真。大厅的墙壁上张贴着许多表演剧照和国内、国际获奖证书。

进了大剧场,木偶剧团的刘老师为我们带来了儿童剧《拔萝卜》和经典剧《武松打虎》等木偶戏表演。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武松打虎》。只见刘老师一手控制“武松”,一手控制“老虎”,人与虎紧张地对峙着。“老虎”猛地扑了上去,张开了血盆大口,“武松”敏捷地闪开了。随着刘老师灵活地操纵指掌,变换姿势,“武松”和“老虎”进行了一场激烈的搏斗,最终“武松”成功打死了“老虎”,成了声震八方的打虎英雄。原本没有生命力的木偶在刘老师手指的控制下变得活灵活现,让我们切实感受到掌中木偶戏“一口道尽千古事,十指操弄百万兵,八弦寰宇集一艺,袖里乾坤日月升”的神奇与逼真。

精彩的演出结束后,我们意犹未尽,在刘老师的指导下尝试着玩木偶。操控掌中木偶看起来容易,实际操作起来却很难。在刘老师手中,木偶能做出各式各样的动作,而落到我们手中,只能做拍手、点头这些简单动作。真是“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呀!刘老师不知在背后练习了多久,才有这么出色的功夫,实在令人佩服!

看完这场木偶戏表演,我为中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和家乡特有的木偶戏感到骄傲。历史悠久的木偶戏艺术流传至今,仍然盛行不衰,并且已享誉海外。我相信,这项传统艺术在家乡的木偶戏艺术家和木偶戏艺术爱好者的努力下会一直传承下去,让更多人感受到它的魅力。这朵艺苑奇葩会开得更加鲜艳,香溢人间!

作为闽南人,让我们都来为家乡的木偶戏艺术喝彩吧!

手艺的“传承”

900字 高三

大树前的那块空地,是老人卖糖人的地方。

那块小小的空地,不知何时,竟已变得杳无人迹。

快入冬了,寒风卷落了几片凋零的黄叶,在地上摩擦出一道长长的痕迹,缓缓停在了老人那双黑色破旧棉鞋的旁边。老人垂着头,膝盖夹着颤颤巍巍的双手,把脖子向衣领里努力缩了缩。

一个小男孩路过,拨了拨老人摊子上竹盘的指针,一言不发地走了。

老人又垂下头。突然,一个影子挡住了老人的阳光:“老头儿,给我来个龙!”这次,来的是个年轻人。

老人看了眼年轻人,默默地拿出几块麦芽糖,放入了锅中。点火,加热,麦芽糖慢慢融化,融成了透明的金黄的同时,似乎也融化了老人的心。

那布满沟壕的手舀出一勺糖浆,缓缓倾斜,细细的糖丝随着老人的动作或急或缓、或平或斜地不断变化着。从眼睛,到龙头,再到苍劲有力的龙爪,寥寥几笔,一条龙便赫然屹立在竹签子上。老人欣慰地笑了,小心翼翼地把“龙”递了过去。

年轻人的眼睛亮得发光,接过老人递来的竹签,问道:“多少钱啊?”

老人满是皱纹的脸上滑出一个笑容:“这是最后一摊,送你了。”

“真的?”年轻人满脸的惊讶,“大爷,这可是艺术品啊!那我发个朋友圈行吗?”

老人点了点头,叹了口气:“明天我就不再出摊了,这手艺也就断了,哎……”

腊月的天气更加严寒,年轻人偶然间又再次路过了那棵大树,突然惊讶地发现,原本空空荡荡的大树前,竟然站满了人。

他连忙挤过去,但眼前却不是那个有着一面之缘的老人了,而是一个胖胖的中年男子。那个小小的摊铺,如今成了机械的庞然大物。后面的大树上插满了胖男人用来吸引顾客的假叶子。

一位大妈告诉年轻人:老人不知道去哪了,这人自称是来“传承”手艺的。

年轻人仔细一看,果然是糖人。机械臂左右摆动着,几个平淡无奇的图案就呈现而出。

那胖男子举起一个刚做好的龙,大声嚷嚷着:“谁要这条龙?拿走拿走!”

人们相顾无言了半晌,胖男人“啧”了一声,转手就要扔掉。年轻人连忙喊道:“别丢别丢,送我吧!”

“十块。没得商量,哪有白送的?”

年轻人一怔。

腊月的天黑得早,看热闹的人很快就散了。

年轻人望着手中没有粗细线条变化、毫无生气的麦芽糖,许久,无奈地摇摇头。无意中,他又发现了那个熟悉的旧物——那赫然是老人的竹转盘。

大树再也不会抽苗了。

“机器的热度很快便会过去,而所谓传承的‘手艺’却是再无从窥见踪迹。”

一张印着麦芽龙、竹转盘照片的旧报纸,被永远贴在了那棵大树上。而大树前,不知何时,早已杳无人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高三
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