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青子衿 悠悠我心1200字以上

青青子衿 悠悠我心

1200字以上 高二 散文

有些人,他们的心田只能耕种一次,一次之后,宁愿荒芜。

青青子衿 悠悠我心

我的一个朋友非常嗜好读三国。当我想了解曹操的事情时,我跑去问他,我说,告诉我三国里曹操最爱的人是谁?

真的,不骗你,我这样问的时候,我的意思是问“曹操最爱的女人是谁”,我以为他也会这么理解。是的,正常人的逻辑是这样,但是他告诉我曹操最爱的人是典韦。

真是个让人意外的答案!在我没有来得及把嘴巴合上的时候,他仿佛已经明白我的另一层意思。他说,如果说曹操还曾经有过心仪而没得到手的女人,那应该就是袁绍的儿媳甄氏。不过,三国是个男人的世界,女人根本无足轻重。

那么,我就可以理解,为什么《诗经》里的“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在曹操的《短歌行》里成了对贤才的思慕。

三国乱世,那是阳光灼烈的世界,每个人都拥有沙漠里寻找水源生存般的决绝和义无反顾,那个时代没有空地让女人的碧草春心孜孜蔓延。

最早在《诗经》里,有一个多情的女人在城阙等候着情人。她望眼欲穿,就是不见情人的踪影。她着急地来回走动,不但埋怨情人不赴约会,而且埋怨他连音信也不曾传递。

她唱着——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青青子佩,悠悠我思。纵我不往,子宁不来?

挑兮达兮,在城阙兮。 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你衣服纯青的士子啊,你的身影深深萦绕在我心间。虽然我不能去找你,你为什么不主动给我音信呢?你佩玉纯青的士子呀,我无时无刻不在思念你,虽然我不能去找你,你为什么就不来看我?我一个人孤孤单单地守候在城楼上,我一天不见你,就像过了三个月那么漫长。

后来在《短歌行》里,曹操也在忧虑,他高唱着——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望。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没错,他是在忧愁,甚至以他敏感高贵的心智,他已经非常清晰地感受到人生的苦短和无常。人生短暂得就像清晨的露珠一样,经不起日光照耀。

我们生命的曲线如此蜿蜒曲折,看不到尽头。可是,有时候会发现我们身边的事物:一树唐朝的花、一座宋朝的楼、一口明朝的钟、一把清朝的椅子、一坛酒,只是五十年前埋下去的酒,如果它们愿意,都可以获得比我们更久远的存在。站在城市的广场中间,看见日头缓缓落下,来来去去的人消失了,那扇门关闭了,我们又像根本没有存在过似的。

然而曹操是个绝对积极的人,他本身就像赤壁大火一样兴兴头头。感慨归感慨,他却绝不是为了伤春悲秋而活着的人,接着,这个男人就在《短歌行》里毫不掩饰地表示了自己求贤若渴、以期建功立业的万丈雄心。他说——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萍。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这里的“青青子衿”二句直用《子衿》的原句,一字不变,意喻却变得深远,连境界也由最初的男女之爱变得广袤高远。

不得不承认曹操是个绝顶聪明的人,他在这里引用这首诗,并且强调自己一直低低地吟诵它,除了在政治上有明确的用意,在艺术上也有其非常高妙的地方。这个人能以文才笼络“建安七子”,当然不容小觑。

他说“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固然是直接比喻了心里对“贤才”的思念,更值得注意的是他所省掉的两句话:“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他用一种委婉含蓄的方法来提醒那些“贤才”:我纵然求贤若渴,然而事实上天下之大,我不可能一个一个地去找你们;就算我没有去找你们,你们为什么不主动来投奔我呢?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天上的明月常在运行,我的求贤之思何时可以实现?缺少贤才的忧虑常常会让我忧伤,像流年一样不可断绝。下面他还用了《诗经·小雅·鹿鸣》中描写宾主欢宴的句子:“呦呦鹿鸣,食野之萍。”曹操用这些古诗句,成功地表达自己对贤才的渴求。诗句语气婉转,情味深细,阐释了自己内心深处的需要,达到他原来颁布的《求贤令》之类政治文件所不能达到的效果。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后来的后来,我们一直引用他的话,表达我们对情人的思念和忠贞。然而当时的曹操,他的“但为君故”,为的是天下数之不尽的贤才;他的沉吟,亦是在思考如何招揽贤才,完成自己的宏图霸业。虽然都是在低吟“青青子衿,悠悠我心”,虽然都会感觉到“忧从中来,不可断绝”,然而,雄才大略的曹操是绝不会像《诗经》里的郑国女子一样幽怨的。

即使和当时的绝色美人甄宓失之交臂,在情场上被儿子曹丕撬了墙角,他也能够迅速调整好心态,像任何一个不为女色所误的贤明君主一样,全心投入到自己的霸业当中去。

传说曹植也曾向曹操请求娶甄氏,曹操却帮曹丕迎娶了她,错点鸳鸯使二人抱恨终天。甄氏死后,曹植入觐,曹丕看到他,有了点儿悔意,把甄氏的金缕玉带枕赐给了他。曹植行至洛水,恍惚如见甄氏,遂写下了《洛神赋》。

曹植的《洛神赋》是中国文学史上的名篇,和宋玉的《神女赋》一起树立了一种女性美的终极典范,在中国传统文学中影响极大。千百年来,我们对女性的审美取向,就没有脱离过二赋的范围,这故事就是李商隐诗中说到的“宓妃留枕魏王才”。然而,甄宓和曹子建之间注定是一场镜花水月,一场没有开始就已经结束的爱情。

“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我得一斗,天下共一斗。”谢灵运如是说。然而这个被谢公极口称赞的男人,却用他满腹的才华,毕生的思念,为一个不可能属于他的女人写下了流传千古的名篇。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曹植像他的父亲一样沉吟,却永远不会成为他哥哥那样阴鸷的男人。有些人,他们的心田只能耕种一次,一次之后,宁愿荒芜。后来的人,只能眼睁睁看它荒芜、死去。

何必可惜?昙花一现的惊艳,只要出现一次已经足够。荒芜的本身就是一种保留。因为静默,你永远不会了解它蕴藏了怎样深沉如海的情感。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1200字 高一 散文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青青子佩,悠悠我思。纵我不往,子宁不来!

挑兮达兮,在城阙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第一次认识钱学森是在小学的课本里,课文中这么一段话让我始终记忆犹新,美国海军的一位领导人曾对美国负责出境的官员说:“我宁可把钱学森枪毙了,也不让他离开美国!”“钱学森至少值五个师的兵力。”当时的我对此并不热心,只是老师总说他很厉害,于是便有了小孩子所谓的崇拜,但这种崇拜并没有持续多久,便被另一种崇拜所替代了。第二次认识钱学森是在感动中国人物榜上,因为比较喜欢看这一类节目,所以那一次在感动中国上看到了钱学森,知道他是我国导弹之父,知道他为了祖国放弃美国的高薪工作…

第三次认识钱学森是偶然看到新闻上播报他去世的消息,那时真的很难过,想着这么一个伟大的人就这么去世了,我想如果当时钱学森没有回来的话,我国的航天事业也不会发展的如此迅速吧?当然这是后话,毕竟他回来了,甚至给我们带来了高新技术…

第四次认识钱学森就是这一次了,说实话这一次更触动我的内心,以前看书听老师讲钱学森的事迹,总觉得很玄。毕竟我们这些90后始终也无法了解那些老一辈的艰辛,甚至缺少了一份爱国的热情,一份为国献身的激情,他们身上所体现的很多优良品质似乎也随着时代的发展渐行渐远…

虽然只是一个多小时的电影,给予我的更多的是震撼,是感动,当然还有些许气愤…

当我看到钱学森与众多中国科技人员夜以继日地为中国伟大的建设事业奉献自我,最后终于取得标志性的胜利之时,我真的震撼了!在当时那么艰苦的时期,竟然能取得如此大的成就又怎能不振奋人心?

当我听到钱学森说,他在美国学习就是为了报效祖国,甚至为了回国放弃美国的优良待遇的时候,我真的感动了…试问:如今的中国人有多少能为国至此?又有多少那些所谓的“伟人”“能人”早已贴上外国的标签?为什么诺贝尔获奖史上,中国始终是空白?难道中国人就比那些洋人差?NO!NO!NO!世界上如今盛传如此一句话:“美国人的智慧在中国人的脑袋里,美国人的钱在犹太人的口袋里。”这句话足以证明中国人绝对是智慧的化身,那又为什么中国总是落后于美国呢?那是因为很多原原本本的中国人如今已变成了“美籍”华侨…这是多大的讽刺啊?中国这个伟大的母亲用乳汁认真浇灌的孩子们最后竟然用这种方式回报他们的母亲。你们可曾听到你们可敬的母亲在低泣?

当我看到那些美帝国主义者为了阻止钱学森回国,将他关押,处处监视他,甚至以非人的方式对待他时,我不自觉地紧握着拳头;而当我看到所谓的“俄罗斯老大哥”以鄙视的态度对待我国渴求技术的“学生”,我感到我的心都凉了一大截,这是何等的凄凉啊?那种被人瞧不起,被人欺凌的日子终于结束了。今天的中国早已不是那个受人欺侮的国家,可是为什么,总觉得缺少了什么?航天事业飞速发展,经济也发展的极其迅速…是精神!是品质!是热情!

或许如今的我们生活太过安逸,所以那些曾经我们极为推崇的“两弹一星”精神,“雷锋精神”…早已被我们丢弃,那些先辈们用汗水和鲜血换来的劳动成果正一点点被侵蚀,我们又该何去何从呢?

东西丢了可以再找回来,心丢了去哪找呢?钱学森的心在中国,所以他毅然选择回到祖国。可中国人,你们的心到底丢哪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高二
散文
1200字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