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圣者
我在草原上看见了一个朝圣者。
他裹着一身破旧的黑色长袍,脸上尽是岁月所留下的风霜,双手分别套着一个木板。他每走五步便是一拜,十步便是一次“五体投地”:全身跪下,匍匐前进。下身蜷曲着,上身平放于地面,头叩于地。
虽然在车上仅仅看到了一眼,却能够想象出他目光里的向往,一举一动中的虔诚,心中的敬畏与神圣。
他没有同伴,也没有带任何包裹。就这样,在海拔高达4500米的草原上,顶着迎面袭来的的刺骨寒风,五步一跪十步一拜地朝着他心中的圣地前进。他没有理会别人或是惊异,或是敬佩的目光,无法自拔地沉浸在属于自己的朝圣之路中。
他,会去哪里?
周围已经没有太多的帐篷能够使他找到地方留宿,而对于所有佛教朝圣者而言的神圣之地,拉萨的布达拉宫,似乎还有很远。但是显然他自己似乎对这一点毫不在乎,仍旧在努力地去靠近那片属于他的天堂,去魂牵梦萦他的那片土地。
在一部纪录片中,我明白了朝圣者朝圣的意义。但凡通过“五体投地”的形式去朝圣的人,都可以洗净一生的罪恶与过错。诚心所向者,还可以实现自己的愿望。
于是不仅仅在青藏高原这块土地上聚集着数以万计的朝圣者们,在耶路撒冷的土地上,也总会有着来自世界各地的信徒们。
不得不承认,在这芸芸教徒中,一个家庭给了我前所未有的震撼。
他们采用了更劳累,也是更残酷的朝拜方式。炎炎烈日之下,跪走在最前面的应该是父亲,他穿着一身破布,膝盖上的布已经被磨破了,隐隐约约看见的是血肉一片模糊。
哥哥和妹妹跪走在父亲的后面,他们的膝盖与父亲无异,都是鲜艳的红。妹妹似乎快要撑不住了,只得由哥哥一路拉着胳膊缓慢却又吃力的前行着。
在这一个家庭队伍的最后,是一个白发苍苍的奶奶,裹着一身黑纱。她明显落下了很多,不过仍在一厘一厘的前行着。
纵观整个队伍,缺少的是父亲的妻子,哥妹俩的母亲,祖母的儿媳。
他们是否是在为那个正在病床上与死神做着殊死搏斗的苍白女子,做着深深的祈祷。祈祷仁慈的耶稣去拯救她。
就如飞蛾扑火,夸父逐日。一个又一个的朝圣者们都在为着自己的信念与夙愿,用自己的汗水、鲜血和生命,书写与绘画着自己的故事,自己的理想,自己的朝圣之路。
而我们,是否也应在心里去修建一座巍峨的布达拉宫,一座耶路撒冷城,一片自己心中的净土呢?
我在草原上看见了一个朝圣者。
时间
现在是夜半3点,写下这句话的时候我突然想到了一个问题,“我为什么不说是凌晨3点呢?”想了很久依然毫无头绪,于是我决定调整思绪,追溯到3小时前也就是凌晨0点我下线关上电脑走进房间抱着枕头躺在床上的时候。
凌晨0点,我下线,用鼠标箭头点了“开始”“关闭计算机”,然后电脑屏幕上弹出一个框,三个选择“待机”“关闭”“重新启动”,箭头在“关闭”上停留了十几秒后面的画面早就灰了下去,一狠心,按了下去,竟然有一些不舍,是舍不得什么?
是舍不得玩了很久的游戏角色?
是舍不得挂了好久的QQ帐号?
是舍不得一些志同道合的网友?
是舍不得散落在信箱记事本里的悲悲喜喜,欢欢乐乐?
……
又不是永远不上了网,怎么会有诀别的感觉?真是奇怪。
起身,关灯,然后回顾黑暗里仅有的一丝光明--还未暗下去的电脑屏幕,蓝色的背景,上面有“正在关机”四个字,后面是一些省略号。
缓缓关上门,然后转身,感受夜晚特有的清凉,进了自己的房间,随手带上门,闷热的气息一下将我包围,于是感觉黑暗更加黑暗,悲伤更加彻底,绝望无边无际地蔓延…
春树的《且听风吟》里头一句话把我拉回了现实。
“这世上没有十全十美的文章,如同不存在彻头彻尾的绝望”
我在绝望吗?我在绝望什么?想不明白,自嘲地笑了一下,转过脸,看着已然熟睡的表哥,心中有种奇特的感觉。
是冰天雪地里的那一点微弱的火焰?
是无尽黑暗里的那一束希望的曙光?
是大雨滂沱里的那一把小巧的油纸伞?
……
于是便有了一个坚持下去的理由,不再怕孤单没人陪,不再怕难过没人倾诉,不再怕生命里没有天使的存在。
从表哥手里抢回一个枕头,抱着就这样躺下去,这小子,竟然趁我不在,枕一个,抱一个,很热,但我还是不愿松手,紧紧地抱着,因为抱着的不仅仅是个枕头,而是梦,是回忆,是我生存下去的一个不可缺少的理由。
它装满了我十几年来梦中溢出的泪水呀,我要抱着它,不让它离开,因为我怕,我怕它有一晚不在我的手上也会哭泣,把我的泪水都再流出来,我怕那流出来的泪水会把我仅剩的一点希望也给淹没,我怕,我怕它告诉别人我梦中绝望的呓语,我怕别人听了也会哭泣。
在床上转辗反侧了好久,好久,难以入眠,越想睡,它还就越不让你睡,和我一样,像是一个任性的小孩似的,拿它没办法,既然睡不着就起来看点什么吧!于是起来看席慕蓉的诗。
看她决心做一只不再躲闪的白鸟。
看她在佛前求了五百年,只为结一段尘缘。
看她微笑地继续去寻找一个不可能再出现的你。
……
于是便想写些什么,当我提起笔的那一刹那,余光掠过钟表,原来已经是夜深了,低下头,挥笔疾书。
现在是夜半3点。
相似题目
相关推荐
-
朝圣真理银川一中杨培元 这世上最真实明确、广为人知的东西是真理,因为它真实存在而从不加修饰;这世上最模糊多变、为人所忌讳的东西也是真理,因为事实往往是真理的力量并不足以支配世界,那么坚持真理的人往往会成为真理的殉道士。 但我们需要的正是这些敢于坚持真理的人。正是他们勇敢无畏的坚持,才使真理之光照亮了黑暗的世界。正如那被打破后依然反映真像的镜子,他们以一种夸父逐日般的坚毅奔走在追寻真理的道路上,或许会成功,或许会失败,但他们在这个过程中都已完成了生命的洗礼,也铸就了人类文明最坚实的基础。没有他们对真理的一次次执着的坚持,怎会有人类从愚昧向文明的一步步进化?没有他们对真理的坚持,又怎会有人们真善美的幸福生活? 坚持真理者受人敬仰,却又是极其艰难的。因为对真理的坚持,意味着与世俗的许多黑暗相抗争,而这种抗争往往带着飞蛾扑火的悲剧与视死如归的悲壮。所以会有布鲁诺因坚持“日心说”而被教会烧死的悲剧;会有无数革命先烈为践行救国真理而付出生命的代价;会有马丁·路德金为坚持人人平等的真理而倒在种族歧视者冰冷的枪口下。 历史告诉我们,虽然真理显而易见,但要践行它、坚持它,并让真理之光照亮世界却是非常困难而漫长的过程,往往是要经过世人的冷嘲热讽,抵抗权威的冷酷打压,乃至遭受黑暗反动势力的摧残折磨,付出血的代价。而这也正是真理之所以为真理的珍贵之处。但这些并没有吓倒那些勇敢的人,那些被称为“民族脊梁”的人,在每一个黑暗的角落,我们总可以看到他们为真理奔波忙碌的身影,即使被黑暗吞噬亦无怨无悔。因为他们坚信,真理之光必会穿透黑暗的掩盖;因为我们知道,这个世界需要真理,需要这些坚毅的真理朝圣者。 那么就让我们都吧,平凡的我们虽然不能为真理献出一切,却可以在平凡的生活中坚持平凡的真理。如果我们有“众人皆醉我独醒”的意识,又怎会有千万人中竟无一人敢扶倒地老人的异闻?如果我们有“我以我血荐轩辕”的思想,又怎会对社会中许多的丑恶置若罔闻?如果我们有“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的态度,又怎会有许多对权威的屈服盲从?当我们把真理当作一种信仰,去坚持它,朝圣它时,我们的世界会变得更加真实光明,我们的生活也会更加真实美好。 人生如同一苇之航船,真理才是我们不变的方向,也只有在不断的坚持中,我们才会感知真理强大的力量与璀璨的光明。让我们扬起朝圣的长旗,奔驰在这无悔的真理之路上!点评:反复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来强调作者的观点,论据充足。比喻生动、形象、贴切,本体与喻体形神相似,文章的趣味性与说服力都大大增强了。本文取材真实生活,选材恰当,很有新意,段落分明,过渡自然,情趣盎然,可读性强。1000字 六年级 议论文
-
朝圣之路_1000字我在草原上看见了一个朝圣者。他裹着一身破旧的黑色长袍,脸上尽是岁月所留下的风霜,双手分别套着一个木板。他每走五步便是一拜,十步便是一次“五体投地”:全身跪下,匍匐前进。下身蜷曲着,上身平放于地面,头叩于地。虽然在车上仅仅看到了一眼,却能够想象出他目光里的向往,一举一动中的虔诚,心中的敬畏与神圣。他没有同伴,也没有带任何包裹。就这样,在海拔高达4500米的草原上,顶着迎面袭来的的刺骨寒风,五步一跪十步一拜地朝着他心中的圣地前进。他没有理会别人或是惊异,或是敬佩的目光,无法自拔地沉浸在属于自己的朝圣之路中。他,会去哪里?周围已经没有太多的帐篷能够使他找到地方留宿,而对于所有佛教朝圣者而言的神圣之地,拉萨的布达拉宫,似乎还有很远。但是显然他自己似乎对这一点毫不在乎,仍旧在努力地去靠近那片属于他的天堂,去魂牵梦萦他的那片土地。在一部纪录片中,我明白了朝圣者朝圣的意义。但凡通过“五体投地”的形式去朝圣的人,都可以洗净一生的罪恶与过错。诚心所向者,还可以实现自己的愿望。于是不仅仅在青藏高原这块土地上聚集着数以万计的朝圣者们,在耶路撒冷的土地上,也总会有着来自世界各地的信徒们。不得不承认,在这芸芸教徒中,一个家庭给了我前所未有的震撼。他们采用了更劳累,也是更残酷的朝拜方式。炎炎烈日之下,跪走在最前面的应该是父亲,他穿着一身破布,膝盖上的布已经被磨破了,隐隐约约看见的是血肉一片模糊。哥哥和妹妹跪走在父亲的后面,他们的膝盖与父亲无异,都是鲜艳的红。妹妹似乎快要撑不住了,只得由哥哥一路拉着胳膊缓慢却又吃力的前行着。在这一个家庭队伍的最后,是一个白发苍苍的奶奶,裹着一身黑纱。她明显落下了很多,不过仍在一厘一厘的前行着。纵观整个队伍,缺少的是父亲的妻子,哥妹俩的母亲,祖母的儿媳。他们是否是在为那个正在病床上与死神做着殊死搏斗的苍白女子,做着深深的祈祷。祈祷仁慈的耶稣去拯救她就如飞蛾扑火,夸父逐日。一个又一个的朝圣者们都在为着自己的信念与夙愿,用自己的汗水、鲜血和生命,书写与绘画着自己的故事,自己的理想,自己的朝圣之路。而我们,是否也应在心里去修建一座巍峨的布达拉宫,一座耶路撒冷城,一片自己心中的净土呢?我在草原上看见了一个朝圣者。六年级:陈科睿作文网专稿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900字 六年级 叙事
-
哀痛者与幸福者“这是怎样的哀痛者和幸福者!”在《记念刘和珍君》一文中,鲁迅先生的这句话,一直震撼着我的内心! 刘和珍们是“哀痛者”,这好理解。列强入侵,军阀混战,国家衰败,他们为国家哀痛!鸦片横行,人心麻木,民族积弱,他们为民族哀痛!水旱频发,家破人亡,百姓可怜,他们为人民哀痛!这种哀痛成为他们为国为民奋斗不息的动力,“哀痛”是刘和珍们的战士本色! 然而,他们是“幸福者”吗?他们真的幸福快乐吗?我时常在心底叩问,按庸常者的思维方式,刘和珍们被校方开除,何来快乐?被执政者镇压,何来幸福? 于是,我不能不改换一种思维方式,以战士的思维方式去思考! 刘和珍们的确是“幸福者”,因为他们是信仰的拥有者。 巴金曾说:“人不单是靠吃米活着的!”而庸常者却往往仅以追求物质满足为活着的目的。刘和珍们没有奢华的生活,却有崇高和坚定的信仰:为国家强盛,为民族复兴,为人民幸福而奋斗。有了这样崇高的信仰,他们还会在蝇营狗苟中戚戚不已吗?他们会因革命的挫折而“黯然至于泣下”,但更多的时候他们不是“始终和蔼而微笑着”吗? 刘和珍们确是“幸福者”,因为他们是理想的实现者。 真正的战士不是空想家,而是实践者。面对黑暗专制,他们可以显出自己的“桀骜锋利”;面对血腥残暴,他们从不畏缩后退,他们真正做到了“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如若他们九泉有知,知身后定会是“山花烂漫”,他们怎么不会在“丛中笑”?他们怎么会不感到幸福,不感到快乐呢? 用战士的思维方式去思考,用战士的心灵去看待幸福,看待快乐,我的内心一次次被一种崇高的东西涤荡着。我常想,如果今天,仍有许许多多的人像刘和珍们一般去思考幸福,那么这是怎样的哀痛者和幸福者?!600字 六年级 读后感
-
哀痛者与幸福者这是怎样的哀痛者和幸福者!”在《记念刘和珍君》一文中,鲁迅先生的这句话,一直震撼着我的内刘和珍们是“哀痛者”,这好理解。列强入侵,军阀混战,国家衰败,他们为国家哀痛!鸦片横行,人心麻木,民族积弱,他们为民族哀痛!水旱频发,家破人亡,百姓可怜,他们为人民哀痛!这种哀痛成为他们为国为民奋斗不息的动力,“哀痛”是刘和珍们的战士本色!然而,他们是“幸福者”吗?他们真的幸福快乐吗?我时常在心底叩问,按庸常者的思维方式,刘和珍们被校方开除,何来快乐?被执政者镇压,何来幸福?于是,我不能不改换一种思维方式,以战士的思维方式去思考!刘和珍们的确是“幸福者”,因为他们是信仰的拥有者。巴金曾说:“人不单是靠吃米活着的!”而庸常者却往往仅以追求物质满足为活着的目的。刘和珍们没有奢华的生活,却有崇高和坚定的信仰:为国家强盛,为民族复兴,为人民幸福而奋斗。有了这样崇高的信仰,他们还会在蝇营狗苟中戚戚不已吗?他们会因革命的挫折而“黯然至于泣下”,但更多的时候他们不是“始终和蔼而微笑着”吗?刘和珍们确是“幸福者”,因为他们是理想的实现者。真正的战士不是空想家,而是实践者。面对黑暗专制,他们可以显出自己的“桀骜锋利”;面对血腥残暴,他们从不畏缩后退,他们真正做到了“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如若他们九泉有知,知身后定会是“山花烂漫”,他们怎么不会在“丛中笑”?他们怎么会不感到幸福,不感到快乐呢?用战士的思维方式去思考,用战士的心灵去看待幸福,看待快乐,我的内心一次次被一种崇高的东西涤荡着。我常想,如果今天,仍有许许多多的人像刘和珍们一般去思考幸福,那么这是怎样的哀痛者和幸福者?!600字 六年级 状物
-
胜者,有梦者理想,就像是茫茫大雾中的灯塔,看到它,就看到了希望。即使它离你很远,但是,心中还有希望在。有了希望,还会惧怕路途的艰辛,遥远吗?古往今来,每一位成功人士,都曾在年少时立下自己的志向,然则为之奋斗一生。周恩来从小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最终才成为受人尊敬的总理;毛泽东少年立志:学不成名誓不还,最终带领全国人名建立了新中国;……一个个响亮的名字,一个个令人咋舌的事迹,激励着一个又一个青少年奋发图强。我的理想是做一名作家。我第一次萌生这个念头,是很久很久以前了。好像是读了朱自清的《匆匆》,又好像是读了小仲马的《茶花女》。这一个又一个感人的故事,优美的散文,在我的心中深深埋下了渴望写作的种子。于是,我爱上了读书,爱上了写作。我不会觉得自己的梦太不切实际,我好像太过于自信。但我相信,有志者,事竟成。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啊!只要有信念,还有什么做不了呢?哦,理想……350字 六年级 记叙文
-
遇见朝圣者在一次西藏之旅中,我遇见了朝圣者。星期三的早上,我又一次的乘车奔波于青藏高原那缓缓上升的”国道”。沿路,我遇见了朝圣者。那是一位老人,带着粗糙的手套,黝黑的皮肤,岁月用刀子在他的皮肤上刻画出一道道皱纹,每走一步就停下来,磕一次长头。过了一会儿,当车开到他的跟前时,我看清楚了,他的眸光是那么清澈那么虔诚,那一刹那,我被震撼了。那种感觉似曾相识,但却又扑朔迷离,也许,正是那种与生俱来的那种对信仰的崇高的敬畏感。那朝圣者的每一次磕长头,都牵动着我的心跳。我不知道他从何处来,也许是成都,也许是丽江,但我知道他前往何处—布达拉神庙,世上每一位佛教信徒心中的圣地。他的每一次长头,都磕的那么认真,那么正式,仿佛在他面前坐着的,就是现代佛释迦摩尼,尽管磕过了几十次,几百次,几千次,几万次。他身后跟着一辆大篷车,生面密密麻麻的铺着画着佛像的唐卡,这辆大篷车,就是陪伴他一路,唯一的伙伴。也许就在今晚,朝圣者正坐在一段木头上,吟唱着佛歌,旁边倚着他的大篷车,头顶上闪耀着星海。在寂寥的夜晚中,他并不孤单,因为在他的旁边,有忠实的大篷车,有古老的唐卡,有漫天的星海,有遨游中的月船,还有,那神圣的佛祖。那一刻,我遇见了朝圣者,继而,透过它空灵的眸光,我遇见了他心目中的佛。是那么繁多,那么神圣,那么高不可攀,但又是那么亲切。像母亲,像伙伴,像天上的浮云,又像地上的走兽。当我们俩的眸光相遇时,我感到十分羞愧,因为,那是世界上最纯洁的眸子。空灵如琥珀,黑亮如宝石,严肃如煤玉,灵动如猫眼,纯洁如玄冰,那种眼神,不像是属于人类,而是属于所谓的大自然,也许也只有西藏,这片单纯的净土。尽管前方的路十分的坦坷,尽管这路上危险重重,但在朝圣者的心中,一切都是那么自然,那么平静,那么理所当然。在他天真的想法中,前方的道路是平坦的,因为,他曾遇见了佛。也许,在每一个人的心中,都会有一座佛像,指引着我们,帮助我们,在郁闷的时候鼓励我们,在伤心时安慰我们。它们是高不可攀的,是严肃的,但有时也是我们的朋友、父母或老师。在那一刻,我遇见了朝圣者。在那一刻,我遇见了史上最纯净的一种灵魂。800字 高三 叙事
-
朝圣黄埃散漫风萧索,瀚海黄天共一色。我出函谷关已经有二十多天了,目之所及,除了稀疏的流放犯人的村落,只有一片茫茫戈壁。苍髯白衣,似乎已经被青牛脚下的沙染黄。“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可惜在这贫瘠的秦地,土,不再是王土。彪悍的人们也不再是王臣……子所言者,其人与骨皆已朽矣,独其言在耳。方今乱世谁还重视这些繁文缛节。周朝注定要灭亡了,这是你无法改变的。 他似乎知道我会说这些,站起身来再拜,说:“丘三岁丧父,十七岁丧母,少来贫贱,多能鄙事,今为人家臣,立身于鲁,全仰仗礼乐教化。周礼自殷礼来,殷礼又自夏礼来。其变数虽多,然恒不易者,长幼尊卑之仪轨也,今礼乐败坏,天下大乱,蒸民涂炭。你我虽免,然夫天下百姓如就汤镬。吾何忍坐而观之。丘所崇者非止周礼耳,盖请教正天下之道也。” 孔丘闻言,起身再拜:“夫子,您的话弟子不能理解。人们常把祸福归于天命,但所谓的天命又何尝不是人为?夏桀无道,商汤放之;纣王暴虐,武王伐之。人们说把殷代夏、周代殷是天命,但为什么昊天会选择商汤、武王这些人呢?难道不是他们励精图治、勤勉躬行顺应民心的结果?万物草木消长之道虽繁,人们归结为天命,然究其事理,皆有其本源。蓍草龟甲之卜虽定卦象,然爻辞自拟。夫天命者看似大而缥缈,实则微而具体。既可谋术而逆之;亦可因之以利人。所谓天命关乎国运者,人心之背向也;所谓天命以主万物枯荣者,事物自然之理也;所谓天命以定人生荣辱成败者,时势与笃行也。而那些才能平庸而不求上进之人,常常把天命作为逃避世事的借口!” 后来我们再也没有谈论过天命。半年过去,孔丘就已经把周礼的动作与内涵学通,是时候分别了。 “如果真的有天命,那上天选中的人为什么不是我?”孔丘傲然回首,坚定的说。 他又像来时那样俯身拜手“夫子,请原谅孔丘的狷狂。丘不才,没有将周礼研究透彻。离别后,我会谨记夫子的教诲。” 双鬓苍苍将作古,此生流年终荒度。孤独,无尽的孤独如周围弥漫的沙尘涌来。回顾这近百年时间里,为而不争、藏而不用、小国寡民、绝圣弃智这些话从我口中冒出了无数次,可有又谁在意?世人都知道我博学,可没人在意我到底擅长什么。也许是不复洛邑那般安定的生活了,孔丘的话最近常常在我耳边回荡。哎——也许他说得对。人生在世,匆匆一世。学了本领,哪能像匏瓜一样系而不食,也许真的要为天下做点什么,至少不会空负腹中五车书。天命是什么,我也不知道。。那黄沙的尽头,那里是一个世外桃源,还是重复以前的场景?我不知道。甚至我连这次西行的目的也不明确,是去找一片乐土安居养老,还是要到达天的尽头?亦或是下定决心,要丧身在这茫茫瀚海之中?我不知道…… 让《道德经》和孔丘作为我留给王土的礼物吧……点评:语言活泼,风趣幽默,令人忍俊不禁。能够选择生活中具有典型意义的题材,事件的代表性较强。情节曲折,叙事过程有一定的起伏感,体现了情节的曲线美,引人入胜。文章内容新颖,结构合理,流畅连贯,自然通达。1200字 初三 叙事
-
作文:朝圣高三作文:朝圣蘸一抹天青,晕开沉睡千年的寂寞;掬一捧清泉,勾起微凉淡漠的回忆。我在冰冷潮湿的坟茔里躺了太久,而此时我醒了,踏上了坎坷的朝圣的旅途——我是一本宋词,身后是无边的荒凉。一、神于天记忆的水路很模糊,可我依然记得你的倔强。记得你轻轻翻开我的内页,用苍白的手指摩挲着一个个你曾经以万丈豪情挥就的字眼。“嘀嗒”,是窗棂上的雨滴打湿了你的心,也打湿了我的眼。路遇黄叶,是你的不幸还是我之大幸?你沉默。然后靠窗独面寂寞沙洲冷。还记得小时掌灯读 四书 ,未来骄傲的士大夫,不过只有封妻荫子的小小心愿,如今却被这雨打得支离破碎……我知你的愁苦。你爱苍生,所以你不愿向小人低头。而你更爱这一片繁星闪烁的中华文化之天空,所以你用文人的尊严捍卫你接近天空的理想。人怕寂寞,而你独爱它,抓住中华文化之魂,你需要它。二、圣于地深夜无眠,我躺在狭小的书箧里渴盼着一双手把我拉出黑夜。我讨厌这狭小的空间和纠结的蛛网。我是一本宋词啊!曾经是万千文人的挚爱,而今却……被人遗忘,厚厚的灰尘说明了一切。千年后的人们,已把我遗忘。可是,你来了。拍拍我肩上的尘土。你小心翼翼地把我装进你随身携带的书箱。你带我上了船,一艘开往大洋彼岸的船。你是即将远行的游子,可我知你深爱着身后的热土。你喜欢在清晨对着东方将我翻开,用你充满情感的乡音一遍遍地呼唤。子瞻、易安、稼轩……你爱它们,就如爱你的祖国。你又要远行了,这一次你将奔赴前线,所以你要和我告别,把我埋在这棵大槐树下,向着东方的太阳。我又再一次回到了地下……我累了,此时的我是东方的一枚叶子,承载着太多人的神圣理想。此时我只想贴近大地,倾听她的呼吸,那么真实自然。三、回家没有人知道我的家在哪里,可我知道来时的路。我不惮其他人把我忘记,因为我是一本宋词,我是中华文化辉煌的注解。但,原谅我的寂寞吧。我离不开故乡的土,更怀念那曾经浸润我心的读书声。尽管这条朝圣之路那么艰难,我想回家……带我回家……800字 高三 叙事
-
朝圣_作文朝圣本文是关于高中作文的朝圣,感谢您的阅读!点评老师:点评内容:1。内容独特、富有想象力未必就受欢迎在套话作文受到抨击之后,人们开始追捧写实之作,这种倾向在高考作文中尤为明显。像2009年浙江卷高考作文(“绿叶对根的情意”新材料作文),绝大部分考生都能扣题,不少考生能从祖国统一,祖国与人民的关系,自己与父母、老师、学校的感人深情或传统文化的继承与迷失角度切入。于是,评卷时评卷老师习惯于这方面的内容表达,习惯于在流水线般的阅卷过程中为这方面的作文打分。那些越贴近学生生活,越反映真情实感的内容越受欢迎,而那些超越现实或特别有想象力的文字,往往会被认为是不顾事实的胡编乱造,会给老师留下杜撰的印象。像《朝圣》这样内容独特的作文,它需要认真解读,而认真解读又需要300字 高中 叙事
-
乐观者和悲观者父亲欲对一对孪生兄弟作"性格改造",因为其中一个过分乐观,而另一个则过分悲观.一天,他买了许多色泽鲜艳的新玩具给悲观孩子,又把乐观孩子送进了一间堆满马粪的车房里.第二天清晨,父亲看到悲观孩子正泣不成声,便问:"为什么不玩那些玩具呢?""玩了就会坏的."孩子仍在哭泣.父亲叹了口气,走进车房,却发现那乐观孩子正兴高采烈地在马粪里掏着什么."告诉你,爸爸."那孩子得意洋洋地向父亲宣称,"我想马粪堆里一定还藏着一匹小马呢!"温馨提示:乐观者与悲观者之间,其差别是很有趣的:乐观者看到的是油炸圈饼,悲观者看到的是一个窟窿.200字 五年级 叙事
-
朝圣之路绵延崎岖的山路通向他们心中的天堂。朝圣,一生的追求,心灵的寄托。去往西藏的路上,傍山而建的公路十分曲折。我们放慢了车速,青灰色的山石嶙峋,衬着星星点点的深绿。路边零零总总的转山者,或手持转经筒身穿厚重的素色藏袍缓步前行,或行五体投地之礼一路跪拜。慕名而来的游客被这厚重的气息所感染,神色变得庄重而肃穆。这一幕,勾起了儿时在丽江古城所看所忆。同母亲在古城中闲逛,穿城而过的流水,建筑群充斥着小城的韵味……不过几天,我已厌烦了这毫无新意的美景,而我总催促母亲到古巷口静候他们的到来。他们的长袍遮蔽在素白厚重的围裙中,手上套着木板,一丝不苟地做着单调的动作。人人神色凝重,沉默不语,眼眸宛如平静的湖面,波澜不惊,干净透亮。他们是我对古城最深的记忆,也是童年中一直未解开的迷。越来越多的转山者在拉萨聚集,来自同一个村庄的,或许会相互邀约一起前往大昭寺,但大部分还是独自一人磕长头,口中念叨着佛经前往。先以右膝着地,次下左膝,再次两肘着地,两掌舒展过额,其后头顶着地,良久一拜。他的动作是那样有条不紊,一丝不苟,他昂首挺胸,毫无长途跋涉的倦怠。双臂舒展,大有怀抱天地之势,强烈的仪式感深深吸引着我,我随着他一起前往大昭寺。仔细观察,他手上的木板变得黝黑,头顶也因长久的跪拜已磨出老茧,深黑的茧子在他精瘦的脸上显得格外突兀。他的脸上泛着高原儿女独有的深红,与长期照射后黄中透黑的皮肤相应,倒是十分和谐自然。那双眼眸似是成了点睛之笔,深邃而透亮,既透着小孩儿那不谙世事纯洁脆弱的心灵,也蕴藏着饱经风霜的老者看破世事后的释怀,我似乎能体会他独有的故事。我烦请导游与他对话,他只嗯嗯呀呀的答着,时不时蹦出几句佛经。我甚至觉得他有些木讷,不通人情,他太过平静,我们再不忍去打扰。看着他在大昭寺门口举行着繁琐复杂的仪式,他还是那样不喜不悲,而他的故事早已刻在了他平静的面容之下。大概他此次的朝圣之旅已然接近尾声,但他心灵的朝圣却还远远没有结束。在这个浮躁的时代,我们是否也可以静下心来,为自己来一场心灵的朝圣。点评:一场朝圣之旅,一次心灵涤荡。作者通过对朝圣一路所见所问,融进所感所思,生动形象地将朝圣场景人物鲜活再现,重要的是作品升华了这些场景,从精神境界上引申了心灵所得,启迪人心。900字 初中 抒情
-
《一个人的朝圣》读后感“过去那二十年就这样被抽丝剥茧、原形毕露,他再也无法躲到那些平淡无奇或陈腔滥调背后,与这片土地上一切细节一样,所有伪装都不复存在了。没有谁可以想象这样的孤单。”有时候我们走得太远,以至于忘了从哪里出发。激情注定无法长久,玫瑰色的光环一旦隐去,生活开始归于平淡,我们几乎都渴望对方的拯救。但往事如烟,心怀的热切,在现实中慢慢冷却。我们以为是生活辜负了我们,其实是我们错过了生活。小说中“一路上我记起了很多东西。很多我都没有意识到自己忘了的回忆。有些回忆很不容易,但大部分都很美。我很害怕,我怕有一天,或许很快,我就会又把它们弄丢,这一次永远都找不回来了。”六十岁的哈罗德菲莱,默默无闻地在酿酒厂干销售四十年,没有升迁没有朋友。他和妻子生活在英国乡间,情感疏离,生活平静过了一日又一日。但这种日子的打破是因为二十多年未见的老友珍妮的一封来信。珍妮因患癌症来写信告别,哈罗德情绪复杂喷薄而出,写了封简短的回信。寄信途中,他错过了一个又一个邮筒,越走越远。后来因为一句话他决心横跨英格兰,就这样走着去见珍妮,哈罗德心中有这么一个信念:只要他坚持走下去,珍妮就会活下来!一个人的朝圣,这是一次心灵救赎之旅。在漫长而艰难的旅途中,哈罗德回忆起人生中的很多失意,包括酒鬼无能的父亲,离家出走的母亲,疏离他的儿子戴维,被他辜负的妻子莫林,二十年前不辞而别的好友珍妮……哈罗德曾经对幸福的希冀,曾想要努力成为一个好丈夫、好父亲,然而因为他童年的经历无法让他给出“爱的表达”,和妻子儿子疏离错过。面对痛苦,才会超越。伤口只有重新剖开,才能有愈合的可能。“他可以原谅自己的父母不想要自己,不教他怎么去爱,甚至不教他怎么表达爱,他可以原谅他的父母,还有他们父母的父母。他只想把自己的孩子要回来。”比命运更惨的是屈服和逃避,麻木自我只会带来恶性循环的毁灭。只有踏上回归心灵的朝圣之路,我们才能实现自我的救赎。“为了坚持到底,他一定要诚实坦然地面对最初推动自己迈出步子的感觉。别人选择的方法不同并没有关系,这是无法避免的。”“我们用尽全身的力量和意志往前走,心里清楚自己是永远不可能到达的,然而就算永远也无法到达,我们仍然选择往前走,这就是生命。”只有上了路,才回的了家。900字 初二 读后感
-
乐观者,悲观者人,活在这个世界上,到底是快乐的时候多,还是不快乐的时候多呢?没人做过这方面的统计,因为他们自己也不知道快乐不快乐。不过,快乐的机会不是人人都能每时每刻都能遇到的,不快乐却能随时随刻来到。面对着如此多的不快乐,另人感到痛苦不堪,那还不如乐观地面对他。一个人所说的话会使更多的人感到快乐和不快了。既然一个人所留下来的是影响着这么多人,那不如克制自己,让自己变得乐观,让许多人都感到快乐`乐观,这不也是一件有意义的事情吗?把自己的不快乐,乐观地去面对,使自己少一件不快乐留在脑中。乐观的人和悲观的人有什么区别呢?最经典的两个例子是:面对同样的半杯水,乐观的人会说“太好了,还有半杯水”悲观的人会说“唉,怎么只剩下半杯水了。”面对有个豁口的瓷碗,乐观的人会说“虽然这碗有个口,可还是很漂亮。”悲观的人会说“这碗很漂亮,可惜有个豁口。”面对半杯水,美中不足的瓷碗,乐观的人是对现实的满足,是对事物的欣赏,而悲观的人看到的是不足,是缺憾。父亲欲对一对孪生兄弟作"性格改造",因为其中一个过分乐观,而另一个则过分悲观。一天,他买了许多色泽鲜艳的新玩具给悲观孩子,又把乐观孩子送进了一间堆满马粪的车房里。第二天清晨,父亲看到悲观孩子正泣不成声,便问:"为什么不玩那些玩具呢?""玩了就会坏的。"孩子仍在哭泣。父亲叹了口气,走进车房,却发现那乐观孩子正兴高采烈地在马粪里掏着什么。"告诉你,爸爸。"那孩子得意洋洋地向父亲宣称,"我想马粪堆里一定还藏着一匹小马呢!"温馨提示:乐观者与悲观者之间,其差别是很有趣的:乐观者看到的是油炸圈饼,悲观者看到的是一个窟窿。我想如果有一个人问你:“你愿做乐观者还是悲观者?”我想大多的都说愿做一个乐观者。那既然我们是愿意做一个乐观的人,为什么要让自己成为一个对任何事情都失去信心的悲观者呢?为什么我们不去尝试改变自己呢?乐观这是个多么好的词语。乐观的人,无论何时何地,他都会对生活充满渴望,积极的态度。不因一次依次失败,一次挫折,而放弃,遭塌自己。如果你不想成为一个对一切都失去信心快乐的人,那请你去勇敢地追求快乐乐观的态度。要活得快乐,就必须改变自己的态度。我想,这就是快乐的真谛。忧愁、顾虑和悲观,可以使人得病;积极、愉快和坚强的意志和乐观的情绪,可以战胜疾病,更可以使人强壮和长寿。种子不落在肥土而落在瓦砾中,有生命力的种子决不会悲观和叹气,因为有了阻力才能磨炼。——夏衍900字 初三 散文
-
哀痛者·幸福者一棵芦苇并不会快乐,当她快乐了,是因为她开始变换思维方式了。——题记“这是怎样的哀痛者和幸福者!”在《记念刘和珍君》一文中,鲁迅先生这句话,一直震撼着我的内心。刘和珍们是“哀痛者”,这好理解。列强入侵,军阀混战,国家衰败,他(她)们为国家哀痛!鸦片横行,人心麻木,民族积弱,他(她)们为民族哀痛!水旱频发,家破人亡,百姓可怜,他(她)们为人民哀痛!这种哀痛成为他(她)们为国为民奋斗不息的动力。“哀痛”是刘和珍们的战士本色。然而,他(她)们是“幸福者”吗?他(她)们真的幸福快乐吗?我时常在心底叩问,按庸常者的思维方式,刘和珍们被校方开除,何来快乐?被执政者镇压,何来幸福?于是,我不能不改换一种思维方式,以战士的思维方式去思考,刘和珍们的确是“幸福者”,因为他(她)们是信仰的拥有者。从亚当和夏娃开始,上帝就创造了人类,他赋予人类的不仅仅是血肉之躯,更是那思维方式,正是此,造成了他们的叛逆,也从此有了人类生活的丰富多彩。思维是最敏感的,也是最富有生命力的东西。改变思维的角度、方式,我们就会有新的感受和发现。不同的思维能造就不同的幸福。纵观古今,楚之屈原,高举“举世皆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不合污同流,宁愿举身赴汨罗,死亡的虽然是血肉之躯,而升华的却是永恒的精神。屈原因此得到了万世敬仰,这是何等的幸福!毛泽东在敌人的围剿下,最后毅然决定长征,一个惊世骇俗而清晰的思维,造就了新中国十几亿人的幸福。被下放于牛棚的邓小平,走在乡间的田埂上,然而思维的火花却在他的脑中飞扬——改革开放。一个让亿万中国人富裕起来的决策,就这样产生了。因此,我们不得不说,思维的方式决定了人类文明的幸福。幸福是需要用不同的思维方式去解读的。昭君远嫁草原,她的一生将以怎样的心情度过?她自己会怎样想,她是选择时刻回忆长安的繁华,还是向往广阔无边的草原呢?我想,昭君选择了不同庸俗的思维方式,于是,她可以不再以青灯为伴,不再以孤独为伍,不再面对伪善,不再独忍忧伤,她可以在漠北辽阔的天地里纵横驰骋,当地淳朴的民风可以给她慰藉,她会不幸福吗?千年的余晖摇曳那些花季,飘落那些雨季。我们不妨把或深或浅的记忆,放进日记,把我们或多或少的往事交给岁月,换了一种全新的思维方式,那就会不再因外界的风声鹤唳而瑟瑟发抖,不再因世间的荣辱得失而锱铢必较,不再因生命的瞬忽飘逝而怅惘莫名——人生因此快乐,因此幸福!常常变换思维方式是快乐的源泉。900字 初一 散文
-
读书旅程之《一个人的朝圣》——读《一个人的朝圣》有感书,不厌百回品读。独捧一杯香茗,鼻尖萦绕着清茶的馨香与书间文字的独有墨香,是人生之中最惬意幽香的时光。从遇见哈罗德的那一刻起,我再也不想离开他。一个人,行走在朝圣的路上,坚持着、坚信着。也许哈罗德仅仅只是我们茫茫人海,芸芸众生之中的一个平凡之人,却做着不平常的事,走着不平凡的路。老友奎妮患了癌症,这使他一度悲伤;但当他受到一位加油站女孩无意间的启发,有一种名为信仰的光芒绽放于心间: 他坚信,只要他一直走下去,奎妮就一定会痊愈。1个人,87天,627英里,横跨整个英格兰。这条路不仅饱含着信仰,更凝聚着意志。也许在某种意义上,这条路并不是真正的朝圣,它的初衷只是为了救愈奎妮;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它却从一个简单的信念,汇聚成神圣的信仰,人生的高度得到了体现。这里的“走路”,已不是一般意义上两只脚一步一步地前行,而是信念的驱使。其实我们每个人都走在朝圣之路上,心怀信念,坚定向前。也许我们在人生之旅上也曾迷惘无助,也曾茫然彷徨,不妨停下匆忙的脚步,掠过浮世的繁华,回顾过往,静静地思考一下,自己的初衷是什么?自己的梦想是什么?我们每个人都需要有一个信念,或真或幻,却是一个能支撑人生的点,心怀梦想,坚信自己,坚定地走下去。毕淑敏言:人生本没有意义,每个人必须为自己的人生确定意义。也许目标可以实现,也许目标形同虚设,但在为其奋斗,为其努力的过程之中,你的心灵却受到了洗涤。结果也许并不重要,但人生路上奋斗的过程却是难能可贵的。我想,这应该是朝圣最浅显的真谛。作者运用独到的笔触,细腻地描写了哈罗德的朝圣之旅。画面的描绘,简单的落笔,却刻画了真实的生活,深刻的情景,使我们恍若身临其境。书中人物的任何一个心理活动,都如此牵动着我们的心灵,使我们久久无法忘怀。潜移默化之中,我们仿若阅读了一生的漫长。生活之中,总有一些事情会触动人的心灵,有时一个契机,或许会改变人的一生。一个人的朝圣,或许就是那个改变我们的契机,它真正触动了我们的内心,使我们与哈罗德情感融汇在一起,思想迸发出灿烂的火花。结局的塑造是悲伤的,却又是圆满的,就如我们的人生。这样一本自然纯粹,不加修饰的书籍,如何不教人读之深切,读之入迷?再一次沐浴在朝圣的光辉之中,凝神静想,我们每个人都走在朝圣之路上……900字 初一 议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