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如此相似,看PK台上胜败如何1000字

历史如此相似,看PK台上胜败如何

1000字 高三 议论文

夫差和项羽,料想大家不会不熟悉吧?皆为世之枭雄,却都没有长久统治。品读历史,便会发现其中有诸多相似之处,且听我细细道来。

其一:贤臣

夫差手下唯一能算作贤臣的,恐怕只有伍老伍子胥了。他辅佐了吴国两代君王,夫差尊称其为“亚父”。但在多次军事讨论中,他与吴王夫差的意见发生分歧,致使夫差对其产生了极大的不满,最终“赐”其剑,将伍老推向了死亡的深渊。伍子胥死不瞑目,因为吴国就在他向先王乞求立夫差为太子时,注定了将要灭亡。

项羽手下的一名贤臣,同样为其“亚父”――范增。虽说范增的贡献及其事迹没有伍子胥那样家喻户晓,然而他在羽军中的作用与威信也是不可忽略的。对项羽是绝对地忠心耿耿。然而也正是因此才白白搭上了他自己的性命。项羽怀疑他不忠而打发他回老家,途中他因气愤过度导致旧病复发,暴死在路上。他亦死不瞑目,因为他的悲惨结局也是注定了的,就在他当初选择项羽为王的瞬间。

两名贤臣,不同的朝代,同样的结局。伴君如伴虎,此话不假;忠言逆耳,此话也不假。怪只能怪他们所服侍的君王太不懂道理,只能怪他们自己没有找到一个好君王。

其二:对手

勾践的卧薪尝胆恐怕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吧!勾践的确是一个了不起的人物,是一个伪装能力超强的人物。十年的忍辱负重,十年的厚积薄发,便成就了他十年后的大举灭吴!无论过程如何艰辛,他终究是个胜利者。

刘邦,作为汉朝的开创者,与勾践的伪装能力不相上下,他甚至可以利用项羽的叔父项伯,求取保得自身性命。善于用人也罢,不辞而别也罢,总归算赢得了大汉天下,便是强者。

两代君王,获取成功所付出的代价都是非常艰辛的,然而他们最终都成功了,这是历史的固定模式么?不!他们的努力有目共睹。

其三:性格

夫差和项羽有着太多的相似之处,不知从何说起。首先,他们都太自傲,刚愎自用。例如:夫差的齐国之战,项羽的鸿门宴座次他坐在尊位上等事件都能看出。其次,他们都具有不必要的不忍之心。在吴国的庆功会上,伍子胥本来打算让夫差借此机杀掉勾践,以绝后患。然而就是因为勾践为夫差唱了一曲“称颂功德的赞美诗”,吴王便不忍了,这完全是不必要的;鸿门宴上,项羽本可以借罪杀刘邦,可就是因为刘邦的伪装和几句好话,他便不忍了,此亦是不必要的。还有,他们都还算有良心,临死是知道自己的罪过:夫差自杀时脸上蒙着布,还慨叹到阴间无颜见伍子胥;项羽也叹出愧对江东父老的话来。

相似的性格,相似的命运,一个早,一个晚。至今我仍在想:如果当时范增用夫差的例子来劝荐项羽,不知他可否狠心杀掉刘邦?未可知。

夫差PK项羽,谁胜谁败没人能说得清。我只知道历史的教训太多太多,相似的事情太多太多,关键是要从相似中悟出道理。“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品读历史,便是品读人生!

历史学习新方法

1200字 初二 应用文

(一)初中历史课要学哪些内容呢?

初一学中国古代历史,初二学中国近历史,初三学习各国的历史。每一册课本一般都分为几个单元,历史学习基本上是以课为单位,一课时学一课。

(二)课文内容由哪些构成?

每课课文由10个部分组成:

1.导入框:由生动的故事、传说、诗歌、民谣或文物、名胜古迹等开篇,然后提出问题,导入新课引发学习历史的兴趣,同时又增强了教材的启发性。 

2.课文(宋体字):着重讲述历史发展的生动过程,力求简明。这是课堂学习的基本内容。

3.阅读课文(楷体字):其作用是引起学习兴趣,浅化教材内容、扩大知识面,培养良好的品德。这部分内容一般不要求记忆,考试也不作统一要求。

4.专栏的文献资料(竖排字):基本上每课一条。目的是使你接触一些浅显的文献资料,以增强历史的真实感,并能提高阅读古文、古诗词等的能力。

5.图表: 包括图画、表格、地图和图注,是课文的组成部分,为的是增加你的考古文物知识,增强历史的真实感,增强课文的明晰度,有利于教材的形象、生动,也起到浅化教材、引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作用。

6.动脑筋:插在课文中间,每课1—3个,以增强教材的启发性和探究性,便于你参与课堂教学,发展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并使课文中没有讲出的结论,由自己通过思考和分析得出。

7.注释和注音 目的是浅化教材,便于学生自学,扩大知识面。

8.检测自己:通过不同形式的练习题,检验自己对本课核心知识的理解和把握。

9.活动与探究,安排在每课课文后面,有1—3项,可任选。启发你的思维能力,尤其是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你的实践能力,以及与其它学科交叉、与现实生活联系学习的能力。也有一些能起到巩固所学内容的作用。活动方式很多,包括小讨论、小游戏、比一比、找一找、查找成语故事、寻找变革、判断、分析材料、制表、填图与思考、看图分析、看图猜字、故事会、朗诵比赛、短剧、小制作、动动手、小实验、欣赏、看一看等二十余种。

10.自由阅读卡:设在活动与探究之后,内容以介绍与课文同一时期的物质文明、社会生活等为主,同时结合现实生活中涉及的一些问题。它有利于拓宽你的知识面、使历史更加贴近生活,并能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引发你学习历史的兴趣。 

11.活动课:主要是引导你进行探究式学习,培养你的多种能力,特别是创造性思维和实践能力;同时,也使你学会学习历史的方法与技能,如,了解历史的途径,地图的识别与年代的计算等,为以后学习历史打好基础。

(三)如何学好历史?

1.预习很重要所谓预习,是在老师讲课之前,先自己阅读新课的内容,做到初步了解,并做好学习新知识的准备工作。预习将直接影响听课的效果。预习可以提前消灭听课中的“拦路虎”;预习有利于培养和提高自学能力;预习可以提高独立思维能力和阅读能力;预习有利于提高听课的效率;预习有利于巩固所学的知识。

2.预习的策略和方法预习从时间和内容上说,大致可以分为三类:课前预习(课前预习下节课的内容)、阶段预习(预下一阶段的学习内容)、学期预习(开学前在假期里,预习下学期的内容)。

3.课前预习的基本程序通常,预习新课可按以下程序进行:1浏览教材;2编写本节的内容提要;3确定本节的重点和难点;4找出上课时应重点解决的问题,特别是新教材中自己不理解的问题,可用彩笔勾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高三
议论文
10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