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亭游记
去年元旦,爸爸妈妈曾带我去兰亭,很可惜,因为去晚了,兰亭关门了,月亮下的白墙引起了我的遐思。于是在这天高云淡的金秋,我们又来到兰亭。
进入白墙,幽静的小路两旁是大片的竹林,与我曾经看到过的生长在山野之中的竹子不同,这里的竹子不那么粗壮、高大,但更显更优雅而有气质。这就是《兰亭集序》中说的“茂林修竹”吧。
再往前走,只见一池碧水上悠闲地浮着几只白鹅,树木倒影在水面上,别具情趣。池子旁边一亭一碑,碑上书“鹅池”二字。仔细一看,这两个字一个笔画细一个笔画粗。妈妈让我猜为什么会这样,我觉得是王羲之写了“鹅”字后去做其他事情了,然后回来写了“池”字。妈妈说我猜对了一半,传说是王羲之写了“鹅”字之后,听到接圣旨的呼声,就跑去接旨了。儿子王献之看到了父亲写的“鹅”字,就提笔写了个“池”字,所以这块碑也被称为父子碑。
继续向前,就是流觞亭,亭前有弯弯曲曲的水沟,水在沟里缓缓流过,这就是有名的曲水吧!《兰亭集序》中“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因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的画面形象地浮现在眼前。让我不禁想到,倘若那盛满酒的耳杯停在我的面前,我一不会喝酒、二不会写诗,还真不知道该怎么应对呢。
逛完右军祠,看了《兰亭集序》各种摹拓的版本后,在瓷砚馆门口,我们看到一位保安叔叔在地上练习写《兰亭集序》,因为写得漂亮,引来众人围观、拍照。我觉得这是我今天看到的写得最好看的《兰亭集序》。爸爸说他这辈子能练到这位保安叔叔的水平就很不错了,还说他就像《天龙八部》里那位武功高强的扫地僧。
我喜欢兰亭,她是那么的宁静、雅致,景点不多但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值得我们细细品味、用心感悟。
六年级观《开学第一课》有感:制度创新_700字
观看了今天的《开学第一课》,让我对科学创造的意义有了更深层次的认知,对实现中国梦更加憧憬和期待。 从人类学会直立行走开始,从人类学会制造并使用工具来帮助自己开始,人类的文明便拉开了帷幕。于是,人类便开始不断地创新,创新科学技术,创新政治制度,创新文学艺术,创新成为人类文明的助推器。 科技创新,让我们的生活学习更便利。 以书籍的演变史为例。三千多年前,我们的祖先把文字刻在龟甲和兽骨上,这是一个了不起的创造。为克服甲骨文材料不易得的缺点,春秋战国时期发明了竹简和木牍。为克服竹简木牍笨重的缺点,春秋末期人们发明了轻便的帛书。丝绢价贵,东汉蔡伦发明造纸术,用破布渔网树皮制成既轻且贱的纸,手抄纸书飞入寻常百姓家。唐朝发明雕版印刷术,大大提高了制书效率,降低了书的成本。如今,缩微图书越发微小易存,整个大英国书馆的所有藏书,可保存在指甲盖大小的电脑芯片上。 制度创新,让我们的社会更进步。 从早期的收音机、自行车、缝纫机,发展为如今的彩电、电脑、汽车等等高科技产品,科学正悄悄地改变着我们的生活。网络带来了信息时代,通讯带来了便捷沟通,我们在享受这些便利时也面对着科技的挑战。在科技改变我们物质生活的同时,我们更为看重的应该是科学带给我们的挑战与机遇,以及精神追求的改变。 古往今来,多少仁人志士弃家庭乃至生命于不顾,追求探索着真理。楚国的屈原,汉代的苏轼,唐代的杜甫,宋代的岳飞、陆游,清代的林则徐,无一不是以国家责任为重的典范。中华民族正是由这些脊梁支撑着,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我相信,我们的祖国将会不断地发展和创新,我们的祖国也一定会更加繁荣富强。
相似题目
-
兰亭游记小队活动通知的是7点50分,可是我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一大早7点钟,就到了学校门口,一个同学都没来。我等了40分钟,才来了第一位小组成员,这时的我早已在烈日的暴晒下汗流浃背了。到了约定的时间7点50分,“德国人”薛睿晗还没到,直到了8点20分我们的小组成员才到齐。这下,我们的旅程终于可以开始了!我们分两辆车从杭州来到了绍兴兰亭,但是“德国人”薛睿晗他们那辆车慢了整整30分钟。我们一到那儿就买好了票,可是为了等他们,我们错过了讲座的时间。人齐后我们一起进了兰亭游览区,我们先去了一家工艺品店,在那儿我们领到了两个叶脉书签,可漂亮了,然后便去了兰亭博物馆。博物馆是由一个导游阿姨带我们参观的。刚开始,我们去看了王羲之和卫夫人学练字的故事。最让我记忆深刻的还是《兰亭序》的故事,听说王羲之写了《兰亭序》以后,先是在唐初的时候传到了辨才和尚手中,后来又被唐太宗李世民夺走了。当时,唐太宗李世民派了一名叫萧翼的御史去夺,萧翼扮成了一位书生,在寺庙里住下了,通过各种打探,知道了《兰亭序》放在哪儿,便在一个深夜抢走,送到了唐太宗李世民手中成为皇家收藏。最终《兰亭序》被放到了唐太宗李世民的棺材里一起随葬。听完了故事,我们去了-1楼,在那儿,我们体验了印画和描扇。我先体验了印画,其实是用稻草捆沾些墨水,在石板上均匀地上墨,再把宣纸盖上去,用东西压几下,就拓印成功了。之后的项目是描扇,我用毛笔仔细地描摹扇子上的兰亭二字,可真不容易啊,描摹了好长一段时间,扇子才做成了,我还在扇子上写下了孙丞睦三个大字,哈哈,真的很有成就感。这次兰亭的行程,让我了解了《兰亭序》的由来和流传故事。让我知道了书圣王羲之的生平,让我懂得了如果像王羲之这样勤学苦练,将来才能学成一位有用的人才。这次小队活动让我学到了许多知识,真是非常有意义!750字 五年级
-
兰亭游记兰亭,一直因王羲之的书法名作《兰亭序》而名闻海内外。今年的国庆节,我终于有机会前去游览一番。来到兰亭,只见四周崇山峻岭,茂林修竹,清流激湍,真是美不胜收!进入景区大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个四角碑亭,碑亭中间竖着一块巨大的石碑,上面镌刻着两个大字:“兰亭”。据说,这两字还是清朝康熙皇帝写的呢!绕过了石碑亭,前面便是大名鼎鼎的“鹅池”了。鹅池里当然少不了鹅。七八只大白鹅神态各异,有的在悠闲地戏水;有的正闭着眼睛晒太阳;还有的在争抢游人投下的食物……有趣极了。鹅池边上也有一块石碑,上书“鹅池”二字。看了石碑边的介绍,才知道这两个字还真不简单,这可是王羲之和他的儿子王献之合作完成的书法作品呢!简介上还详细说明了王羲之爱鹅、养鹅、观察鹅、最终把领悟到的心得和书法完美融合的小故事,真是让我大开眼界。穿过鹅池,就来到了兰亭最著名的景点——“曲水流觞”!相传在一个秋高气爽的日子里,王羲之和一群好朋友来到兰亭,沿小溪而坐,让侍女把倒满酒的酒杯放入小溪中,让它顺流而下,酒杯在谁的面前停下,谁就把酒喝掉,再作诗一首,故而成就了一件千古雅事,王羲之也为此事作了一篇序来纪念,这篇序正是号称“天下第一行书”的《兰亭序》!走过“曲水流觞”,迎面是一座祠堂——右军祠,里面是回廊形的建筑,刚好把墨池围在了中间。墨池的顶端是王羲之的雕像。回廊的四周还挂满了历代名家大师临摹的《兰亭序》。参观了右军祠,我们来到了一个高大的台子前。台子上有一个亭子,中间一块碑巨大无比,听爸爸讲,这个碑大有来头——碑的正面是康熙皇帝手书的《兰亭序》,背面是乾隆皇帝游兰亭时作的《兰亭即事诗》,所以这一座亭就叫做“御碑亭”。600字 初一 记叙文
-
兰亭游记烈日当头,我们乘车去往绍兴。进入绍兴,到了诸暨,到了五泄,我才发现自己犯了个极大的错误,“沧桑”用在这里是多么的不和谐。山虽不可谓高,但一片葳蕤,满山的绿色里漫长的山路无限延伸,举目远眺不见尽头,眼前浮现的只有山的轮廓和透过葱茏的缝隙射下的阳光。走进兰亭,似乎每个人都被这里的氛围感染了,大家的脚迈得很轻也很实。重峦叠峰茂林修竹,这里的每一寸土地和空气糅合了一种叫做“人文”的元素,让我们一向浮躁的心沉静下去,又沉醉起来。兰亭成名于王羲之,也成名于那篇传诵千古的《兰亭集序》,他用风格疏朗简约的文字记述了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的那场“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的盛会。于是,兰亭这个原本不为人所知的庭园由此名垂青史。当年的鹅池边今天的白鹅兴致勃勃地演绎着那段美丽的历史场景,疏觞亭前的溪流在物换星移千年之后换上了今天的活水。我们在漫步游赏中却依然清晰可见当年大书法家俯首洗墨的场景。我们还可以在穿过悠长的历史后遥想发生在眼前这个小溪边“一觞一咏,畅叙幽清”的雅士聚会。从王羲之和他的友人泼墨挥毫的那一刻起,兰亭就被赋予了特殊的历史气质,从此,丹青的爱好者不论少长都将这里视为书法的圣地,纷纷前来凭吊、瞻仰,想要从这里的空气中吸到一点儿传神的精粹。在陈列馆里我见到了许多年龄小于我的孩子的作品,他们的技艺固然稚嫩,但那一笔一画之间分明气韵初具,能够被陈列在兰亭,相信他们会将此视为无上的荣耀。后人曾评王羲之的墨宝“飘若浮云,矫若惊龙”,相信他们的艺术性情正是在此地得到了一次历史性的蒸馏和升华。他身有官职,却宁愿躲到山林之间与数位友人寻求闲云野鹤般的淡泊与宁静。他避开尘世的纷扰,兰亭成为了他风雅圣洁的归宿。于是,兰亭成全了王羲之,而王羲之也同样成全了兰亭,人杰而地灵,地灵而人杰。平静中渲染辉煌,中国文化的妙处正在于此。700字 六年级 记叙文
-
兰亭游记踏上潇潇竹林间幽秘的小路,满腔的竹叶清香。似是不经意的一譬,就流出那山,那水,那竹隙间透出的日光……眼眸中早已是一片迷醉,怪不得古人独爱寄情于山水,身处自然,心灵会不由自主的受到其感染,这是一种灵魂上的悸动。漫步其中,只觉得心中一片广阔,只想闭上眼,如在母亲怀里般酣睡。周遭,同伴们也半眯着黑眸,似也被这难得一见的风光所震撼。太久地在校园里待着,大自然的一切对我们来说都是那么新奇。或许,这才是我们真正所需要的吧!一生肆意潇洒,如赛李太白饮酒放歌;一生恣意飞笑,如与诸葛共待东风。不知不觉,时间在叶隙中流走,漫无目的的脚步不知何时停在了一座有着巨大裂痕的墨雕面前。上前近看,凌厉的笔锋仿佛囊括了那位书法大家一生的放荡不羁。回想起一生,辉煌又不失缤纷,尽享繁华又不失朴素。那十八缸写完的墨水,被微风吹皱的墨池,以及入木三分的坚韧。那一样不值得让世人去钦佩,沉思许久,朦胧的双眼竟透出了丝丝清明。王姓伟人,后辈感,悟,莫过于此。同伴们似已厌倦了这等肃穆气氛。再次嘻哈着去玩乐。我随大流而去。“小隐隐于林,大隐隐于市。”此话之蕴,莫过于此,到了烧烤之地,欢乐的气氛马上席卷了所有,实属欢愉。席地而坐,颇有几分竹林七贤的气势。招呼着同伴,七手八脚地架好了烧烤架,正待烤时。邻座却发生了一起规模不小的火灾,看着他们宛如黑炭的脸上所露出的呆愣表情,着实可爱。不过,那丝火苗似不甘被他们夺去了目光,有愈演愈烈之势。众人无奈,只得好好重视这顽皮的家伙,好一会儿才平静下来。位于烤架旁,脑门上也不住地沁出了黄豆般的汗珠,但围绕在周身的香气中算是对我们幸苦劳作的一丝慰籍。先生们也放开了层层顾虑,在各座之间徘徊,不需多言,总会有那么几个可爱的孩子,不顾同伴“痛心”的呼唤,抓起还有着油脂的烤串就给先生送去。那如稚子献宝,博得大人一笑的表情又一起惹得我淡笑出声。仿佛在一刹那,所有人到了自己最纯真的一刻。一张张稚气未脱的脸上所绽开的笑容是那么天真,那么烂漫,让人想把它放在手心里呵护。吃饱喝足,怎少得了玩乐时光,一群人如出笼的鸟儿般向四周飞去。我站在原点甚是纠结。突然,动物园山歌由藤蔓所拼起的大字闯入了我的眼帘,脑海还未作出反应,人已不由自主地向那神秘的地带探去。一入门,就被满屋子的药罐晃花了眼,近看才知是浸泡着各种蛇类的药酒。在往里走,好像与自然融于了一体,斑斓的孔雀,灵巧的猴子,威猛的藏獒,都历历在目。走着走着,竟又走回了原点,一眼望去,已是那熟悉的景色。满眼的山,满眼的水,和那竹隙间跳跃的华光。一切的终点即为原点,虽已将那景镶入了心头,但还是不忍离去。兰亭一游,处留我影。我乃某校某班某组小兵也。小兵谓谁小小游人我也!1000字 初一 记叙文
相关推荐
-
兰亭“曲水流觞千古胜,小山从桂一年秋”,这就是大诗人陆游眼中的兰亭。兰亭,是我的家乡————绍兴的著名胜景:“兰”字因春秋时期越王勾践在此植兰而得名,“亭”字则因汉代在此设立驿亭所称。兰亭是东晋书圣王羲之的住所,王羲之在兰亭写下的的《兰亭集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因此而闻名天下。兰亭地方不大,但是景色雅致。那儿的鹅池碑、兰亭碑、御亭碑……处处都在诉说曾经的故事:相传王羲之很爱鹅,专门为养鹅建了一个池,至今还养着几只可爱的白鹅呢!而鹅池碑上的“鹅”字由王羲之所写,笔法娟秀挺拔;“池”字则由王献之所写,笔法豪迈奔放,这块碑也因此被称作“父子碑”。鹅池的北岸就是碑亭,碑上的“兰亭”二字是康熙皇帝的御笔。碑亭的东面则是曲水流觞之处,当年王羲之会友在兰亭清溪,他和友人沿溪而坐,在清溪上游放下装了酒的觞,酒觞顺水而下,在谁那儿停下,谁就得赋诗一首,作不出则罚酒一杯。王羲之则乘着酒兴,挥笔写下名作“兰亭集序”。继续向前走,就能看到御亭碑。碑的正面是康熙皇帝所临写的“兰亭序”,反面则是乾隆皇帝即兴作的一首七律诗《兰亭即事诗》,祖孙两代皇帝同书一碑,这也是兰亭的镇亭之宝。御亭碑的背后有十八口水缸,名曰临池十八缸。传说当初王献之问父亲字要怎么才能写得好,王羲之就指着这十八缸水说:写完这十八缸水,秘诀就有了。王献之恍然大悟,从此苦练书法,写完十八缸水后,终于成为和父亲一样有名的书法家了。十八缸旁有十八张石案,可以拿毛笔蘸水缸的水在石案上写字。我握着毛笔,却不禁陷入了沉思:原来如王羲之、王献之这样的书法大家,也不是与生俱来就写得一手好字的。欲要取之,必先予之,正如高尔基所说:天才处于勤奋!650字 四年级 散文
-
兰亭“兰亭茧纸入昭陵,世间遗迹犹龙腾。”大家知道这说的是哪里吗?没错这里就是大书法家王羲之来过的书法圣地:兰亭。书法是人们必不可少的东西。而兰亭更是把书法的真正的气质给透露出来。兰亭四周崇山峻岭,茂林修竹,浅溪淙淙,幽静雅致,园内的几大景点更是让人赞不绝口!鹅池是兰亭的第一个景点。池水清碧,白鹅戏水。让人感到了鹅的纯洁。它还说明了王羲之爱鹅的传说,池边的三角亭上“鹅池”二字中,“鹅”为王羲之所书,“池”则为王献之所书。父子合璧,成为千古佳话。最让我流连忘返的还是“临池十八缸”了,为什么要叫临池十八缸呢?这个问题使我疑惑不解。原来,王献之小的时候。自以为练完三缸水就认为非常的好。得意地去哪给父亲看,哪知道父亲二话不说。给“大”字添了一笔,就变成了“太”王献之不禁有些生气。于是去拿给母亲看。母亲看了以后,说:“其他不怎么像,唯有一点像你父亲。”王献之听了以后很是惭愧,之后他发愤图强,努力练习。练完了十八缸水,终于成为了远近为名的大书法家!因此这地就叫“临池十八缸”除此之外兰亭还有许许多多的景点。等待你去欣赏哦!兰亭真是一个书法圣地!400字 四年级 记叙文
-
游兰亭盼望已久的六一儿童节到了,我终于可以去绍兴了!绍兴是座有着几千年历史的古城,名胜古迹数不胜数,有秋瑾故居,鲁迅故里,周恩来纪念馆等等,说上三天三夜也说不完,还是去看我最喜欢的兰亭吧!兰亭是因为当年越王勾践常在这里种兰花而得名的。当时由于战争失利,越王被吴越王夫差俘虏了,越王在吴国受尽凌辱,三年期间一直不忘越国子民,卧薪尝胆,处心积虑,回国后与全国子民艰苦奋斗十年,转弱为强,终于灭掉了吴国。到了兰亭,迎面扑来的是竹子的清香,我不由得深深吸了口气。院内修竹成行,石子铺成的幽深的小径旁,有一条小溪淙淙地流着,溪水清澈见底。看!在盈盈的水面上,几只悠然自得的大白鹅游于其中,不时发出“鹅,鹅,鹅,”的叫声。池旁有座精巧的三角亭,亭内竖着一块石碑,碑上刻着“鹅池”两个大字。一个刚劲有力,一个遒健妩媚,完全两种风格。为什么呢?这里还有一个关于它的有趣故事。从前,王羲之要写“鹅池”两个字,当时他只写了一个“鹅“字时,皇上的圣旨到了,王羲之只有停下来,走了。这时,他8岁的儿子王献之就学着爸爸写了个“池”字,所以才会使两字风格完全不一,却同在一碑上。由鹅池前行30余米,我就看见了小兰亭,从兰亭向右拐,我来到了御碑亭。这是一个八角重檐的大亭子,亭角上翘,宛如飞燕栖息,角上挂着十分古老的铜铃。亭栏周围的石狮更是雕刻得栩栩如生。然而最引人注目的还是矗立在亭内的御碑。它是一块高6米,宽2米,厚近0.5米,重达18吨的巨型石碑。这石碑上可有清朝皇帝康熙和乾隆的亲笔题词呢!走出大门,我不禁再次对这里的一切深情凝望,对越王勾践这位传奇英雄的敬仰之情就更增添了几分。650字 四年级 叙事
-
游兰亭今天,我盼望好久的“六一”儿童节终于到了,在今天这样一个欢乐的日子里,我们学校要组织大家去绍兴游玩。我知道绍兴是鲁迅先生的故乡,好久一前,爸爸就说要带我去鲁迅的故乡看看,可一直苦于没有时间,才没带我去,今天学校的安排正好替爸爸实现我的愿望,一大早起床,我带上准备好的午餐、水和帽子,还有雨伞,揣着激动的心情来到了学校集合,其实我已经一晚上激动下来了。准备出发了,还是先看看今天的路程安排吧。今天的主要路程是:上午先奔鲁迅故里;然后参观三味书屋、鲁迅纪念馆等;后去大禹陵景区看看;下午游览兰亭景区,看看兰亭三绝及历代名家墨宝。一路上,我想象着景区的一切美好景象,期待着那种让我兴奋的喜悦。时间很快, “到了” 有人叫道,我也从想象中醒来。跟随队伍一起去看鲁迅先生的书屋及先生的纪念馆简单的观赏后,一上午就算结束了。和同学们一起吃了些点心后就准备下午的游览行程,下午,我们要去看看被人称为书法圣地的兰亭。进入兰亭,映入眼帘的是一潭清清的水池,称之为鹅池,白鹅戏水,池边立石质三角亭“鹅池碑亭”,亭中之碑是同治年间建,上书“鹅池”二字,相传鹅字为书法家王羲之所书,“池”字为其子王献之所书,父子合璧,成为千古佳话,被人称之为“父子碑”。接着,我们来到了兰亭碑,兰亭碑是兰亭的标志性建筑,名列中国四大名亭之一,建于清朝康熙年间,碑上的“兰亭”二字是康熙皇帝亲笔所书,可惜,文革时期此碑被红卫兵砸成了四块,后于80年修复,但已留下了“兰”字缺尾,“亭”字缺头的遗憾,许多民众都喜欢用手去摸摸这块残碑,碑已被摸的非常光滑,所以又称之为“君民碑”。然后,我们经过曲水流觞、御碑亭来到了临池十八缸。相传当年王献之曾向父亲王羲之讨教书法秘诀,王羲之指着院子里的18只水缸说:你把这18缸水写完,就知道秘诀在哪里了。于是,王献之遵从父训,天天从缸里取水磨墨习字,用完了18缸水,也成为一代书法大家,与其父并称“二王”。愉快的时间总是过得好快,已经是下午2点多了,我们大家都恋恋不舍地上了汽车,多么希望再玩一会,可是,绍兴的景点实在太多了,多不胜数,就是走马观花一整天也未必能看完,没办法了,只能下回有时间再来吧!回到学校,我的心情还不能安静,回想书法家王献之为了把字练好,居然用了十八缸水,才把字写得那么的好看。我的字也写的好难看,歪歪扭扭不说,还糊里糊涂,越看越不好意思,我要学习王献之的练字精神,争取把字写的漂漂亮亮的,不再糊里糊涂。1000字 四年级 叙事
-
游兰亭今天是令人快乐的一天,我们柯桥小队,一起游览王羲之这位大书法家隐居的地方——兰亭。终于到了!首先应入眼帘的是,茂盛的大树,从远处看好像张开它那粗大的手在欢迎我们的到来,走近一看那大树似一把把撑开的大伞为我们遮住那夏日的阳光。走进去一眼就看见了鹅池,但鹅不在水里,它们站在岩石上向四周张望,好像在等人。沿着鹅池走到了“鹅池”两个字前,我想起了以前徐老师告诉我“鹅”字是王献之写的,“池”字是王羲之写的。向前走去眼出现一条清澈的小溪,在里面生活着很多可爱的小鱼和机灵的小虾。我看见张鑫雨爸爸已经开始捉虾了,为了不让女生嘲笑,我这一个怕虾的男生也只好硬着头皮开始捉虾了,过了好长时间我发现了一个目标伸出手一直伸向水地谁知道这么机灵一眨眼的功夫就不见了,张鑫雨来叫我走了,我只抖抖水站起来向荷花池走去。啊,一池的荷花可真美,粉红色的花在阳光下现的格外美丽,这时我才体会到“出淤泥而不染”的含义。走过荷花池我们来到太字旁,前面摆着几缸水和毛笔和石桌,我随手抄起一支笔认真的写了一个“太”字。可张鑫雨爸爸开玩笑说你们练完十八缸水也可以写出这么好的“太”字了。不知不觉我们已经来到了景区出口,我们几个依依不舍地离开了兰亭。点评:语句通顺,句意流畅,言辞优美,叙写形象、生动、鲜明,语言表达能力较强。详略得当,主次分明,思路清晰。精挑细拣,素材似为主题量身定制。全文语言流畅,行文舒展自如,自然洒脱,称得上是一篇较成功的之作。600字 四年级
-
游兰亭带着满怀的好心情,我和同学们踏上了开往兰亭的汽车。兰亭到了,我们兴奋地下了车,排好队,开始了一天的兰亭之旅。我们首先去了兰亭国家森林公园。我迈着轻快的脚步穿行在“绿荫大道”中,四周环境优美,水与竹的结合反衬出森林公园的静谧,一个个古典雅美的亭子宛如温柔雅静的少女,为公园增添了不少色彩。我们走到了烧烤区。扑面的食物香味令我们垂涎三尺,我迫不及待地坐了下来,亲自动手烤食物。可不久我发现,烧烤也并不是我想象中的那么容易,它不仅需要一些基本的烧烤技术,还需要团队合作的精神。在一片欢笑声中,我们挣脱了礼仪的束缚,大口地咀嚼着,不顾形象,释放出来了我们的童真与野性。浏览完了兰亭国家森林公园,我们又去了兰亭。跨进兰亭的大门,再走一段僻静的小径,就到了鹅池。鹅池,顾名思义,就是有鹅的池子,一只只白天鹅游在水中,欣赏自己美丽的倒影,成为兰亭一道靓丽的风景,再向前走,远远地就看见了一个高大的亭子,里面有一块碑,听老师说,这是兰亭的镇亭之碑:御碑亭。因为碑的正面是康熙皇帝临写的《兰亭集序》,反面是乾隆皇帝题写的一首七言律诗,所以我们也称之为“祖孙碑”。这块由俩个皇帝题写的碑矗立在兰亭中,格外引人注目,也令游客们产生无限遐想。碑旁边,就是传说中的墨池。据说王羲之的儿子王献之苦练书法,写黑了十八缸水,便有了现在的墨池十八缸。到了兰亭,名家书法作品是必不可少的参观项目,尤其是王羲之的《兰亭序》,是中国乃至世界书法的精髓。时间在不知不觉中悄然流逝,该回学校了,我依依不舍地告别兰亭,带回了满怀的好心情,踏上了回校的旅途!六年级:谭丽莎650字 六年级 记叙文
-
兰亭游绍兴是闻名遐迩的“书法之乡”,喜爱书法的我自然把兰亭作为我学习游玩的首选之地。今天,天公作美,万里无云,我的兰亭游也如愿的拉开了序幕。当我们的车缓缓的进入停车场,在通过兰亭的一条幽幽古道边,入耳的好像是黄郦的鸣叫,但浓密的绿叶把它们遮挡起来,真是“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啊!这条古道的两侧虽说有些现代化的建筑,但仿佛古韵犹存,沁人心脾,或许兰亭就是值得我们这样细细琢磨,慢慢品味。走过小道,我一眼就望到了鼎鼎大名的鹅池了。只见池中有两对大白鹅在昂首欢啼,似乎在说:“我们可不是一般的鹅,我们是兰亭的鹅,是别有一番风味的鹅!”又回首看了鹅池旁边的石碑上大大的“鹅”字,像足了一只昂首阔步的鹅,摇头摆尾的走了过来,我不禁感叹:“王羲之的书法,真是如神来之笔相助啊!”在我的赞叹声中,继续往前,便是我最欣赏的“祖孙碑”了。碑的正面是康熙皇帝临的《兰亭序》,背面则是乾隆皇帝的诗。两位满族皇帝对汉族的文化十分欣赏,书法如行云流水一般,尤其是康熙皇帝,将兰亭序写得大气磅礴,包含着对祖国河山尤其是江南文化的赞美与留恋,整个文字潇洒自如,不愧是我最欣赏的君王。听,有泉水的声音!原来我到了曲水流觞处,在古时,将一个盛满酒的杯子漂在水中,酒杯漂在谁的面前,坐着的人就要赋诗一首,倘是作不出诗,那可是得一饮而尽以作惩罚的。古人不仅有闲情雅趣,更有满腹经论,让我们这些后辈佩服不已。我虽然到过兰亭多次,但每次都能发现它新的诗情。我想这个书香浓郁的地方定有让人更意犹未尽的美丽,等待着我们去发现,期待着下次美丽的兰亭游。650字 小学
-
游兰亭这个暑假,妈妈答应带我去兰亭。我天天盼着,希望这一天快点到来。终于,一个阳光明媚的周末,我们全家一起去了兰亭。走进兰亭,我一眼就看到了一座三角形的碑亭,亭内碑石上刻 “鹅池”两个草书大字。相传这两个字是王羲之手写,并传说王羲之很喜欢鹅,在家里养了一群鹅。现在兰亭的鹅池也养了几只白净的鹅。我们又来到流觞亭,亭前有一条弯弯曲曲的水沟,就是有名的曲水。水沟边上有一个个石凳,上面还有垫子。是王羲之和朋友坐在石凳上在曲水面上放上盛满酒的杯子,酒杯漂到谁那里,谁就要作诗,作不出者要罚酒一杯。我们又来到右军祠,祠旁有一水池,就是“墨池”。王羲之当年练字很勤奋,用墨池洗笔,居然把整个池水都染黑了!接着,我们又来到康乾碑前。为什么叫康乾碑呢?因为康熙和乾隆都非常敬仰王羲之的字,所以留下了自己的诗词。其实,康熙和乾隆的字也是非常漂亮的。终于,我们要去看王羲之的著作《兰亭序》了。据说是当时王羲之乘着酒兴方酣之际,用蚕茧纸、鼠须笔疾书此序,通篇28行,324字,有复重者,皆变化不一,精美绝伦。只可惜这样一件书法珍品,到了唐太宗手里,他爱不忍释,临死时竟命人用它来殉葬。从此后世人便看不到《兰亭集序》的真迹了。我们又来到一块碑前,上面刻着“兰亭”,是一块兰下缺亭上缺的断裂碑,据说文化大革命时碑被打断了, 1980年被人重新找回部分,缺少中间一小截。据说此碑是是康熙写,也有传说是乾隆写的,后来的书法家曾想修复补写此碑,可能是因为此碑是皇帝所写,也有可能是此字写得比较好难以描摹,留下让后人遗憾也可让人遐想的“兰亭”碑。游了兰亭,不仅让我欣赏了优美的风景,还让我深深地体会了王羲之练字的刻苦。650字 六年级 叙事
-
《兰亭》观后感在放寒假的时候,我和妈妈一起在时代潮城的横店影视城看了一场电影《兰亭》。这部影片讲述了1931年至1941年间发生在绍兴城的传奇往事。主人公林耕亲眼目睹了社会与人性的沉沦。在救出被卖的弟弟林田之后,他与方先生一行迁往蝴蝶湾。在这个风景如画的世外桃源里,经过一番打拼,终于拥有了属于自己的船运码头。于是,林耕成为当地小有名气的风云人物,并娶了日本女子秀代为妻。日军占领绍兴城后,林耕亲眼目睹日本人以赤匪之名杀害了自己的好友,就毅然地选择帮助抗日队伍,并为此付出了生命。随着中日的战争,置身世外的林耕终于感受到了战争的残酷。他亲眼看着弟弟为了抗战牺牲,看着方先生和他的妻子阿姿被日本人残忍地处死,他终于从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麻木中觉醒,愤怒地将挑衅的日寇杀死,投身抗日的洪流之中。故事最终,林耕与日本妻子秀代的人头被日军割下来悬挂在墙头,但被他救下来的战士们却从泥沼中掘起,伟大的民族精神就像那把撑起的红纸伞一样愈加鲜明。看了这部影片,我觉得相比之下,那一些抗战电视剧本中战无不胜的英雄人物,林耕的意义就在于对人性的真实解读。他曾经为了一个安稳而平静的小家甘心做一只把埋在沙子中的鸵鸟,也曾在日本妻子与民族大义之间矛盾挣扎,但他心中永远有一团熊熊燃烧的民族之火,这团火会在民族危亡之际奋然崛起!从这一角度而言,《兰亭》这部关于抗战历史的影片为观众展示的正是一个民族的真正觉醒,这正是一个民族抗战的真实历史,因为真实,所以更加发人深省。今天,我们这些小学生所需要铭记的正是心中的桃源,以及那种为民族奋不顾身的斗志。正如肖风所言:“敢战,才会有和平,而敢战的根本还是有强大的国家实力,所以自强才是根本。”650字 六年级
-
游兰亭在绍兴,有一处景点,每天游人如织。她吸引人的地方,不仅仅是因为景色优美,更因为那里的两位名人:王羲之和王献之。他们既是一对父子,也是两位著名的书法家。“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今天,我来到兰亭风景区,探访这个风景胜地。走进风景区,迎面而来的,便是碧绿的沙沙作响的茂林修竹与习习凉风。枝叶间不时传来幽静的鸟鸣与小虫的呢喃。信步向前走去,我便看到了王羲之与王献之合写的父子碑:鹅池。虽然是两人写的,但是却都透露出了行书特有的苍劲有力,笔走龙蛇。这使我对二人的敬佩更深了。十倍的后头,便是鹅池了。清波荡漾,池中,几只大白鹅,顶着红头冠,在池中自在地游着。我仿佛看到,王羲之站在池边,仔细的凝视着池中的白鹅,想到了行书“之”字的写法与结构与大白鹅之间异曲同工之妙。不写字时,他一定也是一边看着白鹅的姿态,一边想着与书法的联系。鹅池不远处,便是墨池。据说,王羲之每天都坚持练字,练字之后在墨池边洗笔,久而久之,把池子里的水都洗黑了。现在,黑色的池水早已不在,取而代之的,是一池发青的水,但我站在池边,迎着凉风,还是感受到了王羲之时隔千年的坚持与毅力。走着走着,我看到了王献之练字的十八缸水了。十八缸水与石板边,有一个大大的“太”字。关于这个“太”字,还有一个脍炙人口的故事。当年,王献之奋发图强,久久不出门,一口气写完了十八缸水,练得了一手好字。我走过去,拿起一支笔,轻轻地在石板上写下了一个“太”字。字很快隐去了,但王献之的精神却留在了我的心上。夕阳西下,在沙沙的竹林风声中,我走出景区,带走了一条让我终身受益的道理:只要坚持,哪怕是再难的事,也能成功。650字 六年级
-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