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马寺
中国千年古?x——白马寺
——记洛阳白马寺
王轩宇
洛阳白马寺是我国创建历史最早的第一座佛教寺院,它历史悠久,久负盛名。到洛阳旅游,白马寺是我们选定的旅游景点之一。早上,我和爸爸7:30就来到了洛阳城东的千年古刹——白马寺。
白马寺被人们誉为“释源”、“祖庭”。北依邙山,南望洛水;在郁郁葱葱的长林古木之间,隐隐可见巍峨的殿阁和高高耸立的宝塔;洪钟长鸣,佛香远溢,给人一种庄严、肃穆、神圣之感。
我们来到白马寺山门外,山门面向道路有一座四柱三间的石牌坊,穿过石牌坊即放生池,放生池上有一座三石拱桥跨池南北,池子周围有石栏环绕,水中可见鱼吮残红,随波游荡;池子左右两侧,绿草茵茵,中心设花地,形成一种风格自然的人间?Q土。
白马寺山门,为牌坊式歇山顶,上以灰色筒瓦覆盖,有三个门洞;三门洞皆以灰砖、青石券石砌成;部分券石上刻有工匠的姓氏名字,从字体上看,此种券石是东汉的遗物,为白马寺内现存最早的文物。白马寺山门上镶有一块青石匾额,上书“白马寺”三个大字。这是明代嘉靖三十五年,太监黄锦重立在白马寺山门的。白马寺山门前还有两匹青石雕马,该马形象温驯,雕工细腻。此马原为宋朝太师太保、右卫将军、驸马都尉魏咸信墓前之物,后又被白马寺主持和尚德浩法师将两匹石马迁置于寺门前。
进入白马寺山门,在寺院东南角、西南角各有一座方形角楼,东楼悬钟,西楼架鼓;这就是白马寺的“晨钟暮鼓”之处,这“晨钟”这“暮鼓”之声,敲醒了人世间一些人的迷梦,也给人门带来了吉祥如意。
天王殿是寺?鹊牡谝徊愦蟮睿蕉ィ怪醒胧卧残巍胺鸸狻保?胺鸸狻绷脚缘窳?芰蕉怂起肺病<拐?嬗小胺绲饔晁场彼淖郑?贡趁嬗小肮?┟癜病彼淖帧5钅诹讲喙┓钭潘拇笸跸瘢?直鹞?戏皆龀ぬ焱酢⑽鞣焦隳刻焱酢⒈狈蕉辔盘焱酢⒍?匠止?焱酢K?歉髯运?址ㄆ鳎?直鸨硎荆悍纭⒌鳌⒂辍⑺场L焱醯钫?泄┓钭乓蛔鹇?嫘θ荨⒊嘟糯蜃?⒂沂质殖帜钪椋?笫质治詹即?拿掷辗鹣瘛H嗣乓豢吹剿?苁抢止男蜗螅?陀幸恢只独值母芯酰?殖扑?恰盎断卜稹薄
大佛殿是白马寺的主体建筑,殿顶九脊、筒瓦覆盖、飞檐挑角,斗拱华盖,大殿的正脊梁上有“佛光普照,佛轮常转”八个大字。大殿内供奉的主尊佛像是佛教的创始人释迦牟尼佛;他“大慈大悲,佛力无边,大智大觉”,故名“大佛殿”。释迦牟尼左边站立的是摩诃迦叶尊者,释迦牟尼右边站立的是阿难尊者,左右两倾的坐像还有文殊、普贤菩萨,他们作为“智慧”与“德行”的化身,来协持释迦牟尼的,此三尊佛又称“释迦三圣”。
大雄殿中央,置巨大的木雕贴金双层佛?,精雕细刻,金碧辉煌,十分壮观;上有大鹏展翅,蛟龙飞舞。殿内三尊主佛,中间是释迦佛,乃娑婆世界教主。左边是药师佛,为东方硫璃世界教主。右边是阿弥陀佛,是西方极乐世界教主。故又称此三尊为“三世佛”。
三世佛两旁是?驮、?力两位天将守卫左右,十八罗汉分列两旁,其造像栩栩如生。
接引殿是寺内最小的一层殿,原殿焚于清同治元年,再建于光?六年。殿内供奉的主尊佛像为西方极乐世界的教主阿弥陀佛。手呈接引状。左侧是手持净瓶的观世音菩萨,右侧是手持珠宝的大势至菩萨。这一佛二菩萨称为“西方三圣”,是清代遗留下来的精美地泥塑艺术作品。
天王殿、大佛殿、大雄殿、接引殿都是白马寺的主要建筑,还有许多景点,由于我们的时间不够用,没有逐一游览。
白马寺创建于东汉永平十一年(即公元68年),相传东汉永平七年(公元64年),汉明帝夜梦金人,身长仗六,飞绕殿庭。翌晨,即召集大臣,告以所梦;太史傅毅答曰:“臣览《周书异记》,谓西方大圣人出;灭后千载,当有声教流传此土,陛下所梦,将无是乎?”,汉明帝听后即遣大臣中郎蔡?帧⒉┦客踝竦仁?巳顺鍪刮饔颍?萸蠓鸬洹P兄链笤率瞎∮鲈诘钡赜位痰挠《雀呱?隳μ凇3梅ɡ级?淮笫Γ?眉?蟊痉鹁蜓约笆湾饶材岚渍狈鹣瘛6?菏拐咔攵?呱罢鸬┖胙锓鸾獭:菏埂㈣笊?阋园茁硗栽胤鹁?鹣裢?倒?悸逖簟:好鞯奂裰亓轿桓呱子?睿?⑶肫潇?雍桦退隆R钅辏?好鞯垭妨⒃诼逖舫俏饔好磐馊?镉?直毙诵奚?海?⑽前茁硗跃Γ?忝庾?略何?茁硭隆
白马寺建寺至今已有一千九百多年,几经风雨,几度兴衰。在人民政府的宗教政策和国家文物的保护下,寺院现在的面貌焕然一新,成为了洛阳一个著名的旅游胜地,如果你有机会来到洛阳的话,可别忘记到这儿玩上一玩。
作者所在学校:渭南市临渭区育红初级中学 初一•十班
作者通信地址:渭南市胜利大街105号 邮编:714000
送礼的烦恼
“星期天我生日,大家一定要赏脸来哦。。。。。。"刚参加完了个生日会不知道是谁在身后说了一句话。”“我送你一个大熊猫。“我送你一个洋娃娃。"。。。。。。大家说道。"唉!又一个生日,我怎么向爸爸妈妈开口啊。。。。。。。"我自言自语地说。 我垂头丧气地回了家,无奈得对爸爸说:”爸爸,下个星期我同学过生日,我总要买点东西意思意思嘛!给我十元好吗?”爸爸语重心长地回答:“逸飞,你的同学怎么老过生日呀!,三天两头地过生日,而且还讲什么排场,记得爸爸那个时候。。。。。。”“爸爸,你就给我嘛,别的同学都送,我不送多没面子呀!拜托拉!”爸爸无可奈何,只好给了我十元 。 同学生日的前几天,我走进了超市,买好了礼物,让售货员阿姨装起来,售货员阿姨一边包装一边小声说:“小小年纪送礼还挺讲究。”听了这句话,我心里真不是滋味,拿了礼物就往家里跑。 到了同学生日的日子了,我拿着礼物走到同学家门口,想起了爸爸和售货员阿姨的话,心里十分愧疚,但我还是走到了同学家里,别的同学都将礼物拿给了过生日的同学,我也不例外。 又一次生日过去了,在走的是时候,又不知道是谁说了一句:“再过一个月是我生日,大家别忘了带礼物哦!” ”“天啊!现在的同学怎么都这么注重排场啊!一次次的生日都要送东西,不送却会被人笑!我多么希望同学朋友之间能多一份友谊,少一份铜臭啊!”我叹息道:“不知这烦人的礼物何时才能停止。。。。。。”
相似题目
-
白马寺偶然一个机会,我和妈妈一起去了洛阳的“白马寺”。白马寺,位于洛阳市老城东约几公里邙山南麓洛河北岸之间,是佛教传入我国内地兴建的第一座寺院。初建于东汉明帝永平十二年(68年),距今已有1900多年的历史。历来被中外佛教誉为“释源”、“祖庭”。相传,东汉永平七年,汉明帝刘庄,因夜梦金人,谴使西域拜求佛法。永平十年,汉使及印度二高僧,以白马驮载佛像到了洛阳。第二年,汉明帝勒令在雍门外建僧院,为铭记白马驮经之功,故名该僧院为“白马寺”。白马寺坐北朝南,总面积二百余亩。来到大门前,门前车水马龙,川流不息,“白马寺”三个镏金大字在阳光下煜煜生辉。只见走进寺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碧绿的草坪:浓郁,开阔。蜿蜒的小径在其间延伸,亭台轩榭,潺潺流水,错落有致。各种肤色的游人,不同语言的旅客,络绎不绝。走进“白马寺”大门,大王殿、大佛殿、大雄店、接引殿、毗阁等殿堂紧紧相连,巧夺天工的各种雕塑引人注目。殿内殿外,香烟缭绕,檀木香味沁人心脾。出了寺门,沿着汉白玉洁净的小径东走,便来到“狄人杰之墓”。他秉公办案的一桩桩事迹,令人肃然起敬。 走过亭台轩榭,跨过小桥流水,便来到“ 释迦舍利”古塔。塔身巍峨高大,气氛肃穆清幽。对了,白马寺还是我国的一个4A级景点呢!点评:语句通顺,句意流畅,言辞优美,叙写形象、生动、鲜明,语言表达能力较强。脉络分明,层次感强,叙气说井然有序,纤毫不乱。文章前后连贯,形成完整的形象。550字 五年级 写景
-
白马寺暑假期间,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去了洛阳的“白马寺”。白马寺,位于洛阳市老城东约几公里邙山南麓洛河北岸之间,是佛教传入我国内地兴建的第一座寺院。初建于东汉明帝永平十二年(68年),距今已有1900多年的历史。历来被中外佛教誉为“释源”、“祖庭”。相传,东汉永平七年,汉明帝刘庄,因夜梦金人,谴使西域拜求佛法。永平十年,汉使及印度二高僧,以白马驮载佛像到了洛阳。第二年,汉明帝勒令在雍门外建僧院,为铭记白马驮经之功,故名该僧院为“白马寺”。白马寺坐北朝南,总面积二百余亩。来到大门前,门前车水马龙,川流不息,“白马寺”三个镏金大字在阳光下煜煜生辉。只见走进寺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碧绿的草坪:浓郁,开阔。蜿蜒的小径在其间延伸,亭台轩榭,潺潺流水,错落有致。各种肤色的游人,不同语言的旅客,络绎不绝。走进“白马寺”大门,大王殿、大佛殿、大雄店、接引殿、毗膚阁等殿堂紧紧相连,巧夺天工的各种雕塑引人注目。殿内殿外,香烟缭绕,檀木香味沁人心脾。出了寺门,沿着汉白玉洁净的小径东走,便来到“狄人杰之墓”。他秉公办案的一桩桩事迹,令人肃然起敬。 走过亭台轩榭,跨过小桥流水,便来到“ 释迦舍利”古塔。塔身巍峨高大,气氛肃穆清幽。游玩后,我们回到了白马寺门口,骑上了已有一千二百多年历史的白龙马合影留念。白马寺还是我国的一个4A级景点呢!真的不错!550字 三年级
-
白马寺这天,阳光明媚,我来到了白马寺。站在白马寺的大门口,看到人山人海的游客来到这里,走进大门,先看到一座白色的桥,两边各一座小巧玲珑的小桥,桥对岸就是高大雄伟的寺庙了,我走在桥上,向两边望去,看到桥下有荷花,荷花并不是很多,只是稀疏的几株,有的正盛开着美丽的花,当我正看得起劲的时候,忽然看到几只乌龟正在往岸上爬,有的已经爬到岸上正在晒太阳呢,接着往下走来到了鱼池旁,看到里面有许多小红鱼,成群结队的鱼在水里游来游去,水池旁站了了很多游客,在观看鱼群,还有很多人在拍照,往前走,要到一座庙里,建筑十分雄伟,很大,很独特,看起来很漂亮,庙门旁有几座雕像,里面有很长的走廊还有水池往前走两边各有楼梯,从中间进入,里面有一尊很大的佛像,高大约四米,宽五米,很多人前来参拜。参观过这里,走出去向里走,又看到几座规模宏大的庙宇,有的是露天的,只有几块石碑,香火还是很旺,再走,进入另一座庙,院子里的庙从前到后,一座挨着一座,两旁是房屋,有卖饰品,佛像,佛珠等东西。看完了这边往东边走里面是一片花园,有很多种花有兰花,牡丹,卷尾,还有很多漂亮的花和不开花的绿色植物,也有不少高大挺拔的树木,他们就像花园里的守护神,保护着花园里的植物,花园里放着几把椅子,供游客休息,往东再走,上楼梯看到一座天桥,天桥上坐了很多的人,在那乘凉,走过天桥,来到这边看到眼前是池塘,里面有很多鱼和乌龟,鱼和乌龟都很大,岸边有一块大石头上面写了一个大大的佛字,很多游客在此拍照。鱼在水里游来游去,这时如何误会突然上那边游去,我顺着鱼,游过的地方看见一个僧人他站在池旁,用手丢自己手中的馍,鱼和乌龟都在争他丢下的馍,这时我才想起别人说,白马寺的鱼是吃素的,池内的鱼多种多样,大小不一,好像是很多好心的人,买来放生的,有这么多好心的人,池里才有这么多小生命。再往东走,还有一座桥两边的池塘,与并不是很多,池底有不少在阳光照耀下闪闪发光的钱币,是游客们丢的,白马寺中还有一个许愿池中间是一朵莲花,很多人向莲花中丢硬币,丢中,是为了祈福,许愿。最后,参观了其他的一些景观,我们就离开了。800字 初二 记叙文
-
白马寺暑假期间,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去了洛阳的“白马寺”。白马寺,位于洛阳市老城东约几公里邙山南麓洛河北岸之间,是佛教传入我国内地兴建的第一座寺院。初建于东汉明帝永平十二年(68年),距今已有1900多年的历史。历来被中外佛教誉为“释源”、“祖庭”。相传,东汉永平七年,汉明帝刘庄,因夜梦金人,谴使西域拜求佛法。永平十年,汉使及印度二高僧,以白马驮载佛像到了洛阳。第二年,汉明帝勒令在雍门外建僧院,为铭记白马驮经之功,故名该僧院为“白马寺”。白马寺坐北朝南,总面积二百余亩。来到大门前,门前车水马龙,川流不息,“白马寺”三个镏金大字在阳光下煜煜生辉。只见走进寺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碧绿的草坪:浓郁,开阔。蜿蜒的小径在其间延伸,亭台轩榭,潺潺流水,错落有致。各种肤色的游人,不同语言的旅客,络绎不绝。走进“白马寺”大门,大王殿、大佛殿、大雄店、接引殿、毗膚阁等殿堂紧紧相连,巧夺天工的各种雕塑引人注目。殿内殿外,香烟缭绕,檀木香味沁人心脾。出了寺门,沿着汉白玉洁净的小径东走,便来到“狄人杰之墓”。他秉公办案的一桩桩事迹,令人肃然起敬。 走过亭台轩榭,跨过小桥流水,便来到“ 释迦舍利”古塔。塔身巍峨高大,气氛肃穆清幽。游玩后,我们回到了白马寺门口,骑上了已有一千二百多年历史的白龙马合影留念。白马寺还是我国的一个4A级景点呢!真的不错!500字 三年级 记叙文
相关推荐
-
中国千年古剎——白马寺——记洛阳白马寺王轩宇洛阳白马寺是我国创建历史最早的第一座佛教寺院,它历史悠久,久负盛名。到洛阳旅游,白马寺是我们选定的旅游景点之一。早上,我和爸爸7:30就来到了洛阳城东的千年古刹——白马寺。白马寺被人们誉为“释源”、“祖庭”。北依邙山,南望洛水;在郁郁葱葱的长林古木之间,隐隐可见巍峨的殿阁和高高耸立的宝塔;洪钟长鸣,佛香远溢,给人一种庄严、肃穆、神圣之感。我们来到白马寺山门外,山门面向道路有一座四柱三间的石牌坊,穿过石牌坊即放生池,放生池上有一座三石拱桥跨池南北,池子周围有石栏环绕,水中可见鱼吮残红,随波游荡;池子左右两侧,绿草茵茵,中心设花地,形成一种风格自然的人间淨土。白马寺山门,为牌坊式歇山顶,上以灰色筒瓦覆盖,有三个门洞;三门洞皆以灰砖、青石券石砌成;部分券石上刻有工匠的姓氏名字,从字体上看,此种券石是东汉的遗物,为白马寺内现存最早的文物。白马寺山门上镶有一块青石匾额,上书“白马寺”三个大字。这是明代嘉靖三十五年,太监黄锦重立在白马寺山门的。白马寺山门前还有两匹青石雕马,该马形象温驯,雕工细腻。此马原为宋朝太师太保、右卫将军、驸马都尉魏咸信墓前之物,后又被白马寺主持和尚德浩法师将两匹石马迁置于寺门前。进入白马寺山门,在寺院东南角、西南角各有一座方形角楼,东楼悬钟,西楼架鼓;这就是白马寺的“晨钟暮鼓”之处,这“晨钟”这“暮鼓”之声,敲醒了人世间一些人的迷梦,也给人门带来了吉祥如意。天王殿是寺內的第一层大殿,歇山顶,正脊中央饰圆形“佛光”,“佛光”两旁雕龙塑莲,两端似鸱尾。脊正面有“风调雨顺”四字,脊背面有“国泰民安”四字。殿内两侧供奉着四大王像,分别为南方增长天王、西方广目天王、北方多闻天王、东方持国天王。他们各自所持法器,分别表示:风、调、雨、顺。天王殿正中供奉着一尊满面笑容、赤脚打坐、右手手持念珠,左手手握布袋的弥勒佛像。人门一看到他总是乐哈哈的形象,就有一种欢乐的感觉,又称他是“欢喜佛”。大佛殿是白马寺的主体建筑,殿顶九脊、筒瓦覆盖、飞檐挑角,斗拱华盖,大殿的正脊梁上有“佛光普照,佛轮常”八个大字。大殿内供奉的主尊佛像是佛教的创始人释迦牟尼佛;他“大慈大悲,佛力无边,大智大觉”,故名“大佛殿”。释迦牟尼左边站立的是摩诃迦叶尊者,释迦牟尼右边站立的是阿难尊者,左右两倾的坐像还有文殊、普贤菩萨,他们作为“智慧”与“德行”的化身,来协持释迦牟尼的,此三尊佛又称“释迦三圣”。大雄殿中央,置巨大的木雕贴金双层佛龕,精雕细刻,金碧辉煌,十分壮观;上有大鹏展翅,蛟龙飞舞。殿内三尊主佛,中间是释迦佛,乃娑婆世界教主。左边是药师佛,为东方硫璃世界教主。右边是阿弥陀佛,是西方极乐世界教主。故又称此三尊为“三世佛”。三世佛两旁是韋驮、韋力两位天将守卫左右,十八罗汉分列两旁,其造像栩栩如生。接引殿是寺内最小的一层殿,原殿焚于清同治元年,再建于光緒六年。殿内供奉的主尊佛像为西方极乐世界的教主阿弥陀佛。手呈接引状。左侧是手持净瓶的观世音菩萨,右侧是手持珠宝的大势至菩萨。这一佛二菩萨称为“西方三圣”,是清代遗留下来的精美地泥塑艺术作品。天王殿、大佛殿、大雄殿、接引殿都是白马寺的主要建筑,还有许多景点,由于我们的时间不够用,没有逐一游览。白马寺创建于东汉永平十一年(即公元68年),相传东汉永平七年(公元64年),汉明帝夜梦金人,身长仗六,飞绕殿庭。翌晨,即召集大臣,告以所梦;太史傅毅答曰:“臣览《周书异记》,谓西方大圣人出;灭后千载,当有声教流传此土,陛下所梦,将无是乎?”,汉明帝听后即遣大臣中郎蔡愔、博士王遵等十八人出使西域,拜求佛典。行至大月氏国,恰遇在当地游化宣教的印度高僧摄摩腾、竺法兰二位大师,得见梵本佛经六十万言及释迦牟尼白毡佛像。东汉使者请二高僧东赴震旦弘扬佛教。汉使、梵僧便以白马驮载佛经佛像同返国都洛阳。汉明帝极为礼重两位高僧,躬亲迎奉,并请其禅居鸿胪寺。翌年,汉明帝敕立在洛阳城西雍门外三里御街北兴修僧院,并为铭记白马驮经之功,便命名这座寺院为白马寺。白马寺建寺至今已有一千九百多年,几经风雨,几度兴衰。在人民政府的宗教政策和国家文物的保护下,寺院现在的面貌焕然一新,成为了洛阳一个著名的旅游胜地,如果你有机会来到洛阳的话,可别忘记到这儿玩上一玩。作者所在学校:渭南市临渭区育红初级中学 初一十班作者通信地址:渭南市胜利大街105号邮编1200字以上 初一 散文
-
白马古镇社前三丛丈高草,河边九株垂丝柳。百年沧桑脚下走,上几千层高楼眼中修。田坝街头数道沟,粮仓门层锈。悠悠红日向西坠,滚滚沱江奔东流。50字 初一 诗歌
-
天童寺天童寺位于宁波市东25公里的太白山麓,始建于西晋永康元年(3 00年)。它从义兴结庐至今近1700年,几度兴毁。其中明万历十五年(1587年),一次特大山洪几乎使天童寺荡然无存。一直到崇祯四年(1 631年),密云禅师主持修建,经10年,建成殿屋999间,规模宏伟,建筑华丽,佛像高大,为国内罕见。相传,西晋僧人义兴和尚云游到此,开山搭庐,潜心苦修。渺无人烟的山中有一小孩每天给他送斋送水,最后寺院建成。一天,小孩向义兴和尚告辞:" 我是太白金星,玉皇太帝见你精进虔诚,派我变作童子照顾你,现大功告成,我去了"。说完腾云而去,后人便以太白名山,以天童名寺。天童寺寺院殿堂顺着山势,由低渐高,从寺前的六塔到天王殿到佛殿到法堂再到罗汉堂,错落有致。天王殿四大天王特高特大,为江南诸刹所不及。佛殿供三世佛坐像,连座各高9 .38米,迦叶、阿难侍立释迦佛左右,两翼为高约2米的十八罗汉坐像。三世佛后为海岛观音。法堂上层为藏经楼,堂西为罗汉堂,内层高1 .5米的十八罗汉石刻像碑,刀工精细,形象生动。从天王殿到法堂,两侧有庑廊与配殿相连。中轴线西有佛祖殿、选佛场、禅场,后有东桂堂,又西为大鉴堂。中轴线东有钟楼、御书楼、御碑亭等。天童寺四周群山环抱,重嶂叠翠,古松参天,有"深径回松"、"凤岗修竹"、"双池印景"、"西涧分钟"、"平台铺月"、"玲珑天凿"、"太白生云" 等十大胜景。宋王安石在鄞县任县令时;曾留下描绘天童的名句:"山山桑枯绿浮空,春日莺啼谷口风。二十里松行欲尽,青山捧出梵王宫。" 十分贴切。天童禅风远播海外,宋代有日僧荣西到天童求法,并从日本募大批百围巨木,建成千佛阁。以后代有日僧来此学禅。中国禅宗,由天童传到日本,日本禅宗曹洞宗至今有8 00万之众。700字 初一 写景
-
游南山寺今天,我们去三亚游览了著名的南山寺,听说南山寺里的南海观音有108米高,脚下的莲花高达10米呢!我也想去看看。到了南山寺,那里有很多寺庙,我们就去寺庙里拜佛了。到了寺庙的大殿,王阿姨说:“走进大殿的时候脚要男左女右。”意思就是说,男孩子要先跨左脚,女孩子要先跨右脚,听完,我就伸出了右脚。进了大殿,手拿着香,然后再磕头,再许下自己的愿望,就好了。我们拜好佛就来到了梦寐以求的南海观音,哇!好高好大呀!而且还在立在海的中央呢!观音圣像足下的莲花宝座高十米,共四层,每层有形状相同的二十七瓣莲花,共一百零八瓣,比灵山大佛底座莲花宝座多出二十瓣。简直是太雄伟了!今天终于让我看到了真正的南海观音。我好高兴!250字 初一 叙事
-
山中寺是一只无忧无虑的小鸟,从小生活在茂密的森林里.这片充满芬芳,充满欢声笑语的土地,对我来说再熟悉不过.早上,迎着朝霞起床;晚上,伴着月光入睡;每天,都过得那样充实,那样美满!快乐--一直陪伴着我......直到这天,一个车队开进了这片美丽的森林.在这些车上下来了许多人,几百人?几千人?我数不清!他们把小草弟弟践踏在脚下.从这以后,我不能再伴着皎洁的月光,安然入睡.每当夜深人静,听到的只是小草弟弟的呻吟.可那些人还不满意,他们的手中多了一把斧头--寒光闪闪,锋利无比.这些人砍死了许多树姐姐.后来,这片森林不再碧绿.每天,迎着我起床的不再是美丽的朝霞,而是同类嘈杂的哀鸣!他们一边飞着一边落泪,不听地问:"我们还能在哪儿安家?"从那以后,我们不再期待明天,而是回忆以前:回忆以前的那片土地,回忆以前那芬芳的气息,回忆以前那欢声笑语!啊--美丽的朝霞;啊--月色如水的夜晚;啊--以前的那片乐土,现在已无处寻觅.与我们同在一片蓝天下的人们啊!--你们可知道大自然的报复正一步步向你走近,到你们觉醒的时候啦!与我们同在一片蓝天下的人们啊!你们可曾听见我泣血的呼唤?400字 初一 散文
-
白马湖白马湖并非圆圆的或方方的一个湖,如你所想到的,这是曲曲折折大大小小许多湖的总名。湖水清极了,如你所能想到的,一点儿不含糊像镜子。沿铁路的水,再没有比这里清的,这是公论。遇到旱年的夏季,别处湖里都长了草,这里却还是一清如故。白马湖最大的,也是最好的一个,便是我们住过的屋的门前那一个。那个湖不算小,但湖口让两面的山包抄住了。外面只见微微的碧波而已,想不到有那么大的一片。。后来春晖中学在湖边造了房子,这才造了两座玲珑的小木桥,筑起一道煤屑路,直通到驿亭车站。那是窄窄的一条人行路,蜿蜒曲折的,路上虽常不见人,走起来却不见寂寞--。尤其在微雨的春天,一个初到的来客,他左顾右盼,是只有觉得热闹的。春晖中学在湖的最胜处,我们住过的屋也相去不远,是半西式。湖光山色从门里从墙头进来,到我们窗前、桌上。我们几家接连着;?D翁的家最讲究。屋里有名人字画,有古瓷,有铜佛,院子里满种着花。屋子里的陈设又常常变换,给人新鲜的受用。他有这样好的屋子,又是好客如命,我们便不时地上他家里喝老酒。?D翁夫人的烹调也极好,每回总是满满的盘碗拿出来,空空的收回去。白马湖最好的时候是黄昏。湖上的山笼着一层青色的薄雾,在水里映着参差的模糊的影子。水光微微地暗淡,像是一面古铜镜。轻风吹来,有一两缕波纹,但随即平静了。天上偶见几只归鸟,我们看着它们越飞越远,直到不见为止。这个时候便是我们喝酒的时候。我们说话很少;上了灯话才多些,但大家都已微有醉意。是该回家的时候了。若有月光也许还得徘徊一会;若是黑夜,便在暗里摸索醉着回去。白马湖的春日自然最好。山是青得要滴下来,水是满满的、软软的。小马路的两边,一株间一株地种着小桃与杨柳。小桃上各缀着几朵重瓣的红花,像夜空的疏星。杨柳在暖风里不住地摇曳。在这路上走着,时而听见锐而长的火车的笛声是别有风味的。在春天,不论是晴是雨,是月夜是黑夜,白马湖都好。--雨中田里菜花的颜色最早鲜艳;黑夜虽什么不见,但可静静地受用春天的力量。夏夜也有好处,有月时可以在湖里划小船,四面满是青霭。船上望别的村庄,像是蜃楼海市,浮在水上,迷离徜恍的;有时听见人声或犬吠,大有世外之感。若没有月呢,便在田野里看萤火。那萤火不是一星半点的,如你们在城中所见;那是成千成百的萤火。一片儿飞出来,像金线网似的,又像耍着许多火绳似的。只有一层使我愤恨。那里水田多,蚊子太多,而且几乎全闪闪烁烁是疟蚊子。我们一家都染了疟疾,至今三四年了,还有未断根的。蚊子多足以减少露坐夜谈或划船夜游的兴致,这未免是美中不足了。离开白马湖是三年前的一个冬日。前一晚"别筵"上,有?D翁与云君,我不能忘记?D翁,那是一个真挚豪爽的朋友。但我也不能忘记云君,我应该这样说,那是一个可爱的--孩子。1000字 六年级 抒情散文
-
西游记反语寺一日,唐僧带着他的三个徒弟:悟空、悟能、悟争,继续走向通往西天取经的大道。“师父我又累又饿,我不想走了”八戒没出息的说。“悟空,你前去看看,我们在此地休息一下。”唐僧慢吞吞的说。“好,师父。”说完悟空一个筋斗云便飞走了。过了一会儿,悟空回来了,“怎么样,悟空前方有何物?”师父问。“是,师父前方有一座庙,名叫反语寺”悟空刚说完,八戒就不耐烦的说:“管它什么庙呢!赶快走吧!到了就有饭吃了。”“你这个饭桶!”悟空骂到,“好了,我们上路吧。”唐僧说。此时,猪八戒跑在最前头,而脑子都是香喷喷的饭菜。很快他们便来到了寺庙。唐僧从白龙马上翻身下来,“八戒,不要忙着叫门,你们这副模样会吓到他们的,还是由我来叫门吧。”“师父、师父”这时一位和尚开了门,“请问施主,你没有什么事情吗?”唐僧愣了一下,忙说到:“我们想在这里借宿一晚,后面那些都是我的徒弟,我们是从东土大唐来的,到西天取经。”施主“请不进。”和尚说。后面的八戒烦了,“师父,他这是变着法说我们,我不在这待了!”“悟能,不得无礼。”“师父,您我们已经太累了,这天了快要黑了,宽容一下吧!”“我不是没请你们进吗?”和尚又说到。“哎!好吧!那我们就走吧。”唐僧无奈的说。悟空很纳闷,路过了这么多寺院,哪个不是对我们恭恭敬敬。悟空感觉不对劲,就用金箍棒使劲砸了下地面,立刻冒出了一个白胡子老头,“大圣、大圣别砸了,我这老腰可受不了,有何指教?”“土地爷,我想向你打听下这寺院怎么这样怪?”悟空问。“大圣,你有所不知,这寺院叫反语寺,里面的每一个人说的每一句话都是反语,也就是把句子的意思反过来。”土爷回答到。“噢!原来如此,好吧谢谢,你现在可以回去了。”这时八戒那边又喊了起来:“太棒了,猴哥,这下我们就有饭吃了。”“吃、吃、吃!你就知道吃。”沙僧连忙把土地爷讲的告诉了师父。可唐僧就是不信。孙悟空去敲门,“这位师傅您好,不对,您不好吗?”悟空学着本寺的语言说到。和尚回答到“不好、不好,请不进”。“师父,咱们进去吧!”“悟空,人家不是不让进吗?”师父不解的问到。“师父,不用管了,跟我走吧。”这时徒弟们一齐把唐僧拉了进来。里面有大大小小的和尚,见到他们师徒四人都说你不好。悟空也忙着回答你不好。进到一间屋后,一位和尚对他们说到“这不是你们的寝室,你们不可以把东西放下,别跟我们一起吃饭。”悟空连忙回答到“不好。这次猪八戒一气吃了八个馒头,还偷偷带走了几个,这一夜过去了。第二天,他们继续上路,去西天取经。这一次的经历他们又让他们开了一次眼界。但猪八戒记住的也许只是那一顿丰盛的晚餐。900字 六年级 抒情散文
-
戒台寺记山道缠绵,清水娟秀。深林禅寺,独享仙境。坐观远山,近临清风。赏聆啼鸣,口品松香。木林森叠,人从众走。细雨霏霏,青枝漫漫。洞天空鸣,钟响世宁。古柏苍劲,枝蔓蛇缠。满目青翠,兰泉映秀。道边古木,踵地连天。隐天蔽日,飒爽阴凉。长亭古道,蜿蜒深幽。初临寺闼,恢弘庙宇。磅礴浩气,堂堂大殿。繁花团簇,松与相伴。瀑水连绵,声声荡响。鸟兽伏走,处处莺啼。相托相衬,相呼相应。人走草木,白水溪流。坐品香茶,茶自泉中。崇山峻岭,山高峰低。绵连起伏,宛似长龙。碧玉连天,山青日丽。天与交融,浑似一体。燕飞雀舞,日暖幽寒。山与相应,难分两形。能工巧匠,莫以雕琢。老叟画师,不可仿绘。举世倾叹,得天独厚。闲置丽舍,谈天论世。相步中庭,气宇轩昂。金玉镶嵌,银饰点缀。紫烟氤氲,佛香满庭。御钟长响,余音颤颤。水漾涟漪,微微一波。茂林修竹,天河球图。人和心静,万物犹始。宁远祥和,莫有声迹。本自骄躁,而今止休。涤洗身心,破眼红尘。人生几何,百年弹指。霎眼万过,稍纵即逝。功名财利,一纸空文。何以相争,道之须臾。憩息索思,心之旷然。飞檐流布,琉璃迎日。横梁立柱,参差相错。圣佛殿中,面目清荣。静坐莲花,普渡众生。人情冷暖,尽收眼中。慈眉善目,端庄典雅。六道轮回,佛法无尽。我自人间,却览天边。雾气升腾,烟火缭绕。万籁俱寂,但余钟声。圣僧踱步,诚徒心祈。寺藏绿荫,庙隐青叶。倦卧长椅,不觉而眠。似梦非梦,似醒非醒。冷风刺骨,讶然清醒。不知时过,已然日落。余辉洒洒,残阳晚暮。红火烧野,炎炙枝头。时转秋日,遍山红叶。似是飞逝,红叶复青。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梦得之文,所言即是。戒台禅寺,斯不闻名。唯有德馨,唯有盛名。身处顶峰,脚踏仙云。万里河山,千顷良田。飞禽走兽,繁花古木。世间奇珍,尽收眼底。踏临仙云,遥望群峰!十一学校初二:徐子晗650字 初二 抒情散文
-
游昭明寺游昭明寺(修改篇)在7月26日这一天我们进行了一次小团队活动,那就是,游昭明寺。昭明寺是一所历史悠久的古寺,它位于福建省福鼎寺的一座高山上,交通方便,但因山坡陡峭游人十分稀少,只有门前冷落的几个,而我们坐着车到达寺庙的时候除了僧人,其他没有一个人但是昭明古寺确是一个高僧聚集的地方,因为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许多古文物。并且这里十分清静,是一个遗址。现有大雄宝殿,地藏殿,天王殿(清),玉佛楼,钟楼,鼓楼,藏经阁,白衣阁,念佛堂,法堂,净业堂,五观堂,怡怡斋褚多建筑与昭明太子读书台,飞翠亭遗址。寺内供奉镇寺之宝释迦牟尼佛舍利子一颗,迎自斯里兰卡。今天我们就是乘坐着车来到这里———昭明古刹。迎接我们的就是大门二旁边的字,分别是,清风远尘,云开雾朗。还有俩头大象,背上有这俩座古塔。走进门前,不得喧哗,因为是佛教圣地。俩旁边是许多用石头做的僧人,他们形态各异,与兵马俑不相上下。前方就是大雄宝殿,四大天王威武雄壮,守护着大雄宝殿和观音菩萨。走出大雄宝殿,俩旁的钟楼与鼓楼气势庞大,四处的花草,散发着悠香,更使得寺庙变得十分幽静。在昭明寺中最属藏经阁为重,这座古塔有着悠久之史,长有1千多年的历史并是福建最早的古塔之一。是福鼎的标志性建筑,高有25.6米,内设扶梯(因为扶梯陡峭,还有藏经阁的安全,现已将扶梯封锁)还有许多的建筑,都使人感到昭明古寺的文化。虽然他没有资国寺的粉妆玉砌,虽然没有花一样的美丽多姿,虽然没有故宫的气势恢宏,但他却用另一种美来带给我们无穷无尽的精神享受,和与美的欣赏。在我们依依不舍得离开昭明寺,走着人行道准备去西藏寺的时候,一路上的泥沼使我们的双鞋子都上了一层厚厚的泥沙,终于在我们的不懈努力下,走到了半山腰,一段整洁的小路出现了,那就是由石头做的阶梯完美无瑕。我们走啊走,走啊走。唱着歌沟通了我们的心灵,一路上的风景并不令人乏味,终于我们又看到小板凳了,更在在后面的人,说着话,我们在板凳上眺望着福鼎的无限风光。心中感慨万千,突然,一烈火车从铁轨上醒过,外公反应的及时,他大叫“火车,火车”!后面的人听到了,也看到了,你知道为什么外公开到火车那么惊奇吗,因为那是福鼎铁路的试通车,这是一个令人惊喜的事情,我们开心极了。火车从铁轨上呼啸而过,我也是真真见到了火车。我们继续迈步,在惊喜的同时我们也不忘加快步伐,争取早些回家,突然火车又出现了,我们仍然欢呼,虽然是第二次但是我们为我们的收获感到高兴。我们的收获就是;福鼎火车试通了!我们继续前进,这时我们又看到了景象,看看哦,是个亭,走进去看看,哦,上面写着,这是健身岭,是由广大群众自发捐赠的款项投资,建成的一系列桌椅,石阶,樟树,獒泉,全是由各界人士赞助而建成的。旁边还有个獒泉,也是赞助建造的,里面的水很清,很清。哥哥忍不住洗了把脸,将手清洗干净。我们歇完了就要继续走,我们走啊走啊走啊走啊,终于走到了西藏寺,我们的嘴巴忍不住了,口十分的渴,在寺庙里,在食堂外的外的一个喝茶的地方停下,我和哥哥都倒了一杯,突然当姨妈喝水的时候看到了一只蜘蛛,我们反胃了,但是因为渴,我们也是不得以的,还是可以忍受的,红军当年都吃草根,我们这点不该怕。我们喝完了,就走出寺庙,继续我们的行程了,我们遇见了俩条路,这可把我们难住了。外婆说?“往上有车”。姨妈说?“往下才对”。经过争议,我们还是同意往下走,因为往上是往山上走,往下应该对。我们走着走着发现了一大堆的小石子,外公说,这是铁轨的原材料之一。我们在一路上碰到了一位,农民在收获玉米。那玉米颗粒饱满,使人真有些嘴馋。突然,我有了个意外发现,一条蛇,啊,我大叫,什么!什么!我的“大部队”闻声赶来。哦,一条小蛇,他们仔细的看才看清,啊啊啊啊,你知道为什么他们一点也不慌张吗,应为那是一条死了的蛇,但是我却看到那条蛇张大嘴,是我毛骨悚然,才使我大声尖叫。我们继续漫步,四周十分的安静,几乎没什么人,虽然是农田。我们走了好久终于走到了求新中学。盯着大太阳简直就是煎熬,我们看到了快餐店,坐下就先要水,在快餐店安下了“家”。我们吃了半天,虽说肚子也很饿,但是我们并没有狼吞虎咽,因为饭很硬。当然我们还是以最快的速度将其吃完,搭上9号公交车打道回府。今天,我们游了福鼎的昭明寺,懂得了寺文化的博大精深,感受到了昭明寺的另一种美,并在下山走人行道活动中,感受到了艰苦朴素的精神,也感受到了走的艰难,更感受到了旅行的愉快,今天的旅行就这样圆满结束了,在这过程中我们没有任何遗憾,一个上午就这样过去了。文由本人;许欣叶,写于2009年7月26日星期日希望大家能点评,给予修改,并希望大家能来福鼎的昭明寺1200字以上 六年级 抒情散文
-
春游梅庵寺我们一路步行,走过了一长段公路,又踏上了一条山间小路。两旁绿树成阴,鸟语花香。看!那粉红色的桃花开得那么灿烂;洁白的李花显得那样纯洁高贵;油菜花开得黄澄澄的,像铺了一地金子。一阵和煦的春风吹过,撩起了我的衣角,拂起了我的头发。各种花香扑鼻而来,同学们深深地呼吸着春天的气息,心里爽极了。“快到梅庵寺了!”不知是谁喊了一声,同学们立刻欢呼起来。我随着同学手指的方向抬头望去:原来梅庵寺坐落在一座不高的小山顶上,被苍翠的树木环抱着,显得那样幽静。终于,我们登上梅庵寺。迈进大门,一股浓郁的香火弥漫了整个寺庙。烟雾缭绕中,大大小小的神像端坐着,它们有的凶恶,有的严肃,有的威武,有的神气,还有的和蔼善良。各个惟妙惟肖,栩栩如生。特别是供台上的观音菩萨,手拿紫荆瓶,神态端庄慈祥。我双手和一,深深地鞠了一躬,许下了一个美好的心愿。走出殿门,我和同学来到了一片树林中,追逐玩耍,做游戏,猜谜语,讲故事......大家玩得开心极了!时间就像那小马车,哒哒哒地跑个不停。不知不觉,天色渐渐晚了,我们又排着长长的队伍依依不舍地走在了回家的路上。这次春游,我开阔了眼界,放松了心情,感受了春天的美景。更让我感叹的是,劳动人民巧夺天工的技艺,我为他们感到骄傲自豪!450字 六年级 抒情散文
-
白马寺精选洛阳白马寺为中国第一古刹,是世界著名伽蓝,乃佛教传入中国后官办的第一座寺院,被中外佛教界誉为“释源”、“祖庭”。白马寺创建于东汉永平十一年(公元68年)。现存的遗址古迹为元、明、清时所留。寺内保存了大量元代夹纻干漆造像如三世佛、二天将、十八罗汉等,弥足珍贵。1961年,白马寺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3年,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汉传佛教重点寺院。2001年1月,白马寺被国家旅游局命名为首批AAAA级景区。佛殿位于由南到北的中轴线上,从前到后依次分布着山门、天王殿、大佛殿、大雄殿、接引殿、清凉台和毗卢阁等主要建筑。其中,天王殿为单檐歇山式,东西面阔5间,南北进深4间,内供明代夹纻弥勒佛像、泥塑四大天王像、韦驮天将像等;大佛殿为单檐歇山式,东西面阔5间,南北进深4间,内供一佛,文殊、普贤二菩萨,迦叶、阿难二弟子,二供养人,观音菩萨等塑像;大雄殿为悬山式,东西面阔5间,南北进深4间,内供释迦、阿弥陀、药师“三世佛”,韦驮、韦力二天将,十八罗汉等23尊元代夹纻造像,韦力天将泥塑像等;接引殿,硬山式,面阔3间,进深2间,内供阿弥陀佛及观世音、大势至二菩萨像;毗卢阁为重檐歇山式,位于清凉台之上,东西面阔5间,南北进深4间,内供毗卢佛及文殊、普贤二菩萨。钟鼓楼位于山门内南北中轴线东侧和西侧。其中,钟楼由日本国中村包行先生捐资400万日元、白马寺出资60万元人民币于1991年6月建成;鼓楼于1992年竣工。钟鼓楼同为方形角楼,高7米,重檐歇山式,上覆灰色筒瓦,额枋彩绘,同建于石砌台基之上。钟鼓楼的建成恢复了寺院晨钟暮鼓的礼佛仪式,恢复了历史悠久的洛阳八大景之一——“马寺钟声”。法宝阁与藏经阁分别位于清凉台的东、西两侧,坐落在东西长25.2米,南北宽22.5米,高5米的台基之上。1995年建成。二阁形制相同,重檐歇山式,坐北朝南,面阔5间,进深4间,长18.5米,宽12.95米,朱漆圆柱,额枋彩绘,上覆灰色筒瓦。其中,藏经阁内供奉着泰国佛教界赠送给白马寺的中华古佛,收藏有龙藏经、中华大藏经、日本大藏经、西藏大藏经、敦煌大藏经等10余种藏经;法宝阁内供奉着1993年印度总理拉奥访华时赠送的一尊铜佛像,并收藏有数十种“法宝”。泰式佛殿位于寺院西侧墙外100米处,始建于1992年,1995年4月竣工。该殿坐西朝东,建于长27.3米,宽21.3米,高1.2米的台基之上。大殿南北长14.4米,东西宽7.5米,高10米,其廊柱与墙面均用大理石镶嵌,三重檐,顶饰琉璃瓦,具有鲜明的泰式建筑风格。在该殿之中,供奉泰国友人赠送的铜佛一尊。卧玉佛殿位于大佛殿东侧,原为斋堂,1996年辟建。该殿为五开间硬山式建筑,南北长17.25米,东西宽5.4米,建于石砌台基之上,殿中供奉卧玉佛一尊。玉佛殿位于大佛殿西侧,原为禅堂,五开间硬山式建筑,南北长17.25米,东西宽5.4米,建于石砌台基之上,殿内供奉玉佛一尊。六祖殿位于大佛殿西侧南部,原为祖堂,硬山式建筑,西阔七间,南北长24.5米,东西宽5.4米,建于石砌台基之上。殿内供奉禅宗六祖木雕像。齐云塔院齐云塔院是河南唯一的一所比丘尼道场。院内主要建筑是金代重修的齐云塔和新建的斋堂、客堂、禅房等。其中,齐云塔始建于东汉明帝时,本称“释迦舍利塔”,后屡毁于战火,至金大定十五年(1175年)得以重修。金修释迦舍利塔为四方形密檐式砖塔,13层,高约25米,是洛阳一带现存最早的金代地面建筑之一;清代,白马寺住持如琇依据东汉明帝创建齐云塔的记载改称“齐云塔”。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洛阳市人民政府对齐云塔实施保护,于1990年建成,占地15亩的齐云塔院。该院坐北朝南,平面为长方形。在由南到北的中轴线上分布着山门、放生池、石拱桥、齐云塔等建筑。在齐云塔的东西两侧分布着附属建筑:西侧修建有3间念佛堂、3间斋堂;东侧修建有3间客堂、3间培训班教室,另修建有禅房,所有建筑均为硬山式。在山门的两侧为大型佛教碑廊,西边为禅宗三十三祖画像及传法偈,东边为“释迦牟尼应化事迹”及高僧大德墨宝。1999年前后,白马寺寺院把白马寺镇政府所建的“狄公祠”收归寺院所有,并进行改建。此外,还新建了假山、观赏亭、放生池等游览设施。碑刻白马寺保存的古代碑刻40余方。其中,最具历史价值的有:宋崇宁二年刻石、金“重修释迦舍利塔记”碑、元“龙川和尚遗嘱记”刻石、元“洛京白马寺祖庭记”碑、明“重修古刹白马禅寺记”碑等。佛像1990年以后,白马寺先后接受了国际友人和居士们赠送的佛像,分别供奉于不同的殿堂之内。泰国佛像供奉于泰式佛殿内,1991年泰国内务部长瓦塔纳先生和友人常媛女士到白马寺朝拜时赠送。佛像铜质鎏金,通高7.2米,重达6.68吨。释迦太子像供奉于法宝阁内,1993年9月印度总理拉奥访华期间参观白马寺后赠送。佛像通高1.50米,螺纹高肉髻,着偏左袒式袈裟立于弥须座上。中华古佛拇指般大小,铜质鎏金,结跏趺坐于须弥座上,是世界上仅有的造型奇美的佛像。源于中国东汉时期,始塑于洛阳白马寺,后流落民间,由西域传至南亚、东南亚,最后分别收藏于泰国博物馆和泰国一富商家中。1995年,泰国复制两尊,其中一尊归宗白马寺,供奉于藏经阁。卧玉佛是1996年前后,在弘法寺本焕大和尚及白马寺印贤法师的感召下,深圳、广州的部分居士捐资,用缅甸玉敬雕成卧玉佛像,1996年12月由印贤法师护送到白马寺,供奉于卧玉佛殿内。1997年12月19日,白马寺专门举行了开光法会。该佛像用缅甸玉雕刻而成,身长5米,重8吨,侧卧于榻上。1200字以上
-
游白马寺作文篇一:白马寺游记白马寺游记是日,与几位朋友相约去游览晋城市市郊的白马寺山。“白马寺山”是一个很别扭的名字。为什么要用这样一个别扭的名字呢?难道他本来没有名字吗?不然,这座山原来有自己的名字,它叫做司马山。明代万历年间编修的《泽州志》记载:“司马山,城北十里。”引《风土记》曰:“司马山在晋城。”清代雍正年间编修的《泽州府志》记载:“司马山,县北十里。魏司马懿封长平侯,尝登此山。”又引《初学记》曰:“晋代祠此,因以为名。”这里告诉了我们两个事实:第一,三国魏的司马懿被封为长平侯,曾登过这座山;第二,司马氏建立晋朝,做了皇帝,人们于是为皇帝的祖宗司马懿在这座山上建了祠庙,当时这座山就被叫做司马山了。既然这座山本来的名字叫做司马山,又有其历史文化的渊源,在以下的叙述中我就不再使用“白马寺山”这个别扭的名字,而直接写作司马山了。这天,天气由小雨转晴,天空中有一丝丝的雾气,看上去有些朦朦胧胧的。当我们来到司马山麓,仰望山颠,却见山与天相接之处挂着一片白云,起初并没很在意,稍微走近些一看,哪里是什么白云呀,是一件硕大的巨型白色雕塑。很快,我们从雕塑的大致轮廓和“白马寺山”的名字判断出这是一匹腾飞的白马。马首高昂,后腿立地,前腿平伸,像是要飞扑下来一般。刚开始还以为这尊巨大的白马雕塑是用大理石雕成的,甚为壮观,但走近一看,原来是用钢筋铁片做成的,上面涂了一层白漆而已,这样看起来倒没什么意思了,就不想再看了。爬了很长很高的楼梯之后,我们终于来到了白马寺。历史上的白马寺应该只是一座普通的寺院,明万历《泽州志》只记了“城北司马山,国朝建”几个字,清雍正《泽州府志》也只写了“在城北十里司马山,明建”的字样。晋城的青莲寺、碧落寺在古代都很有名,给我们留下了许多名人题咏和碑记,而白马寺却除了方志中这些极其简短的记述之外,再难找到任何有关的文献了。公元一千九百三十九年,侵华日军用大炮对准了这座小寺,历来在寺内养尊处优的释迦摩尼、观音大士、地藏菩萨及其十八罗汉诸佛,眼睁睁地看着这座小寺和自己的塑像化成了一片可怜的焦土,那被芸芸众生称作“无边”的佛法却怎么也施展不出来。可恨的是,在东洋鬼子的炮火之下,竟连一块残碑断碣都没能够留存下来,这里从此便断绝了香烟。晋城建市之后,百废俱兴,到处是欣欣向荣的新气象。平地起楼台,白马寺要在焦土上重新修建了。曾记得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中叶,白马寺的住持僧请原以仁老先生撰写碑文。原老先生到已建成了部分殿宇的白马寺观看,回来之后赞叹道:“真正有气度啊,现在新修的白马寺,不知要比原来的白马寺大多少呢!”十来年过去了,白马寺还在不停地修建着,主体建筑已经全部建成,天王殿、大雄宝殿、玉佛殿、藏经楼,不仅巍峨壮观,而且香烟旺盛。玉佛殿里面供奉着五尊金妆的汉白玉佛像,据说是1995年从缅甸进口的,不用说,在当时自然是天价。现代科技也在这里派上了用场,许多佛殿里的佛像背后都安装了电气设备,能够不停地放射出耀眼光芒来,使这些无不知无不能的佛像平添了几分庄严和神秘。看到这里的藏经楼时我突然想起有人说过,“晋城市是一个没有文化的城市,理由是晋城建市二十多年来,还没有一座市级的图书馆;有人还为此而大声呼吁,请求当政者重视文化建设,请求要尽快修建一个市级图书馆。想到这儿,我不禁纳闷了,这些人难道没有来过白马寺吗?这座富丽堂皇白马寺难道不是晋城市的文化吗?白马寺里面的那座高大雄伟的藏经楼,不就是一座很好的图书馆吗?”这里的藏经楼里确实是收藏了很多台湾友人送得佛经等古籍善本经书之类,大约有万余部之多。但这里是普通人就能进去的了的地方吗?我真希望有一天我也能到这里面去好好研究研究佛法,哪怕只是见识下那浩瀚的经书。在藏经楼的东面有个书画院,门是上了锁的,没能进去看看。想要会去时,看到有个卖礼品工艺品的店铺,于是好奇的进去瞧了瞧。店铺名叫“佛缘轩”,老板名叫李子豪,这里的服务员挺热情的,见我们爱好书法字画,懂些茶道,便招待我们品茶赏画,甚是热情。她为我们烹茶,我们品的也确实不错,品的是种禅茶,叫桔普,就是用陈皮包上普洱经过一定的工艺做出来的茶,喝着不只具有普洱的浓香之气,还具有陈皮的淡雅清香,别有一番品味。品完茶后赏阅了几幅书画作品,虽然只是普通人的作品,但也不乏一些优秀之作。之后就沿着来时的山路往回走了,路上又看到了高高的“景公塔”,不知下了多少台阶,看到一个小湖和假山,见里面有游鱼嬉戏,想起来时山路上的喜鹊和野松鼠,倍感亲切,想着自己以后也要修一座别墅在这宁静祥和之地,有山有水,有花鸟鱼虫,有伴侣相陪,欣喜之际,竟忘了返程。就写到这吧,今后我会继续游历晋城的古迹,以供后来者参考。牛青宏圣三队2013年1月12日篇二:白马寺——导游词洛阳白马寺导游词朋友们:今天我要带领大家参观的是洛阳市一处著名的旅游景点-----白马寺。白马寺位于今洛阳城东约12公里处,这里北依邙山,南临洛水,宝塔高耸,殿阁峥嵘,长林古木,肃然幽静。在它的东面不远处,蒿榛丛莽的古城垣,依然断断续续逶迤在伊洛平原之上,勾勤出一座昔日大国京都的宏伟轮廓。那就是东汉洛阳城的旧址。白马寺初创于东汉永平十一年(公元68年),是佛教传入中国后,由官府正式创建的第一座寺院,是源于南亚次大陆的佛教在辽阔的中华大地赖以繁荣发展的第一座菩提道场,故历来被佛教界称为“释源”和“祖庭”。“释源”即佛教之发源地,“祖庭”即祖师之庭院。它对佛教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对促进中外思想文化交流和发展各国人民的友谊,是起了重要作用的。1961年,国务院公布白马寺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3年,国务院又公布白马寺为全国汉传佛教重点寺院。前不久,即2001年6月2日,白马寺又被国家旅游局定为国家4A级旅游景点。白马寺自东汉创建起,到董卓火烧洛阳时第一次被毁,其后兴衰毁建,到武则天时,由主持薛怀义大兴土木,达到了鼎盛。随后又毁建不断,最近一次大规模重修是1972年为迎接柬埔寨西哈努克亲王,经周总理批示而进行的。现存白马寺坐北朝南,为一长方形的院落,总面积约6万平方米左右。门前有宽阔的广场。寺内的主要建筑,都分布在由南向北的中轴线上。前后有五座大殿,依次为天王殿、大佛殿、大雄殿、毗卢阁,东西两侧分别有钟、鼓楼,斋堂、客堂,禅堂、祖堂,藏经阁、法宝阁等附属建筑,左右对称,布局规整。山门前的这两匹石马,通高1.8米,身长2.2米,形象温驯,雕工圆润。大家可能会问,这两匹马是否和白马寺的创建历史有关呢?关于白马寺的创建,最流行的一种说法即“白马驮经”说。据在关佛籍记载,东汉永平七年的一天晚上,汉明帝刘庄(刘秀之子)夜宿南宫,梦见一个身高丈六,头顶放光的金人自西方而来,在殿庭飞绕。第二天早上,汉明帝召集大臣,把这个梦告诉给大臣们,博士傅毅启奏道:臣听说,西方有神,人们称其为佛,就像您梦到的那样。汉明帝听罢,信以为真,于是就派大臣蔡音、秦景等十余人出使西域拜求佛经、佛法。蔡音等人于公元65年,告别帝都,踏上了“西天取经”的万里征途。在大月氏国(今阿富汗境至中亚一带),遇到印度高僧摄摩腾、竺法兰,见到了佛经和释迦牟尼佛白毡像,诚恳邀请二位高僧东赴中国弘法布教。永平十年(公元67年),二位印度高僧应邀和东汉使者一道,用白马驮载佛经、佛像同返国都洛阳。汉明帝见到佛经、佛像,十分高兴,对二位高僧极为礼重,亲自予以接待,并安排他们在当时负责外交事务的官署鸿胪寺暂住。公元68年,汉明帝敕令在洛阳西雍门外三里御道北兴建僧院。为纪念白马驮经之,因此取名“白马寺”。“寺”字即源于鸿胪寺之“寺”字。再后来“寺”字便成了中国寺院的一种泛称。12345篇三:白马寺导游词白马寺导游词白马寺,位于河南省洛阳老城以东12公里处,始建于东汉永平十一年(68年),是佛教传入中国后兴建的第一座寺院,下面是白马寺导游词,希望大家喜欢。篇一:白马寺导游词朋友们:今天我要带领大家参观的是洛阳市一处著名的旅游景点-----白马寺。白马寺位于今洛阳城东约12公里处,这里北依邙山,南临洛水,宝塔高耸,殿阁峥嵘,长林古木,肃然幽静。在它的东面不远处,蒿榛丛莽的古城垣,依然断断续续逶迤在伊洛平原之上,勾勤出一座昔日大国京都的宏伟轮廓。那就是东汉洛阳城的旧址。白马寺初创于东汉永平十一年(公元68年),是佛教传入中国后,由官府正式创建的第一座寺院,是源于南亚次大陆的佛教在辽阔的中华大地赖以繁荣发展的第一座菩提道场,故历来被佛教界称为quot;释源quot;和quot;祖庭quot;。quot;释源quot;即佛教之发源地,quot;祖庭quot;即祖师之庭院。它对佛教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对促进中外思想文化交流和发展各国人民的友谊,是起了重要作用的。1961年,国务院公布白马寺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3年,国务院又公布白马寺为全国汉传佛教重点寺院。前不久,即2001年6月2日,白马寺又被国家旅游局定为国家4A级旅游景点。白马寺自东汉创建起,到董卓火烧洛阳时第一次被毁,其后兴衰毁建,到武则天时,由主持薛怀义大兴土木,达到了鼎盛。随后又毁建不断,最近一次大规模重修是1972年为迎接柬埔寨西哈努克亲王,经周总理批示而进行的。现存白马寺坐北朝南,为一长方形的院落,总面积约6万平方米左右。门前有宽阔的广场。寺内的主要建筑,都分布在由南向北的中轴线上。前后有五座大殿,依次为天王殿、大佛殿、大雄殿、毗卢阁,东西两侧分别有钟、鼓楼,斋堂、客堂,禅堂、祖堂,藏经阁、法宝阁等附属建筑,左右对称,布局规整。山门前的这两匹石马,通高1.8米,身长2.2米,形象温驯,雕工圆润。大家可能会问,这两匹马是否和白马寺的创建历史有关呢?关于白马寺的创建,最流行的一种说法即quot;白马驮经quot;说。打开百度文库APP阅读全文取消确定1200字以上 叙事
-
晋城有座白马寺“五一”节来了,我素有登山的爱好,于是便与两三伙伴徒步去游览市郊的白马寺山。“白马寺山”是一个很别扭的名字。按理说,山和寺本应该各自有其名的,但因为山是人类有史以来就有的,而寺庙是人们后来才修建的,所以人们通常习惯以山的名字来代称山上的寺庙。如远近颇有点名气的珏山,山顶上的庙宇叫做真武庙,但人们为了方便,习惯上也称这座庙为珏山庙,却从不把珏山称作真武庙山。而白马寺山就是因为山上有一座白马寺,而被叫做白马寺山的。你说这名字,山不山,寺不寺,不是有点别扭吗?这座山为什么要用这样一个别扭的名字呢?难道他本来没有名字吗?不然,这座山原来有自己的名字,它叫做司马山。明代万历年间编修的《泽州志》记载:“司马山,城北十里。”引《风土记》曰:“司马山在晋城。”清代雍正年间编修的《泽州府志》记载:“司马山,县北十里。魏司马懿封长平侯,尝登此山。”又引《初学记》曰:“晋代祠此,因以为名。”这里告诉了我们两个事实:第一,三国魏的司马懿被封为长平侯,曾登过这座山;第二,司马氏建立晋朝,做了皇帝,人们于是为皇帝的祖宗司马懿在这座山上建了祠庙,当时这座山就被叫做司马山了。说到这里,有人会问:既然司马山的名字在晋代就有了,又见于《风土记》、《初学记》这些古代著名的文献典籍,明万历《泽州志》和清雍正《泽州府志》又有明确记载,为什么现在这座山不叫做司马山,而别出心裁地用了“白马寺山”这样一个别扭的名字呢?我想,这个问题有点太深奥了,恐怕只有老天知道吧!为什么要叫“白马寺山”,完全可以不问,但写文章是比较严谨的事,却不能草率,因此我在这里要声明一点,既然这座山本来的名字叫做司马山,又有其历史文化的渊源,在以下的叙述中我就不再使用“白马寺山”这个别扭的名字,而直接写作司马山了。这天,天气好晴朗,蔚蓝色的天空没有一丝儿云彩。当我们来到司马山麓,仰望山颠,却见山与天相接之处挂着一片白云,起初并没很在意,稍微走近些一看,哪里是什么白云呀,是一件硕大的巨型白色雕塑。很快,我们从雕塑的大致轮廓和“白马寺山”的名字判断出这是一匹腾飞的白马。马首高昂,后腿立地,前腿平伸,像是要飞扑下来一般。这时,一个同伴大声说:“这哪儿是马,你看马头,分明就是鸟嘴嘛!”我仔细一看,可不,马脖子很粗壮,马头却又细又尖,很像是一个长着细长嘴巴的鸟头。唉!不知是哪位蹩脚的雕塑家弄出这么一幅马身鸟首的糟糕作品,让人越看越觉得别扭,我索性不想再看它了。不想再看固然可以,但却不能不谈,因为这座雕塑标志着所谓“白马寺山”的文化呀!在晋城,曾经盛传着“南有孔子回车,北有白马拖缰”这样两句话,“孔子回车”不必说了,晋城人几乎家喻户晓,“白马拖缰”却令人费解。于是一些有心人便围绕着“白马拖缰”这个词望文生义,附会出许多关于“白马王子”的民间传说故事来,说得煞有介事,绘声绘色。然而,这些所谓“民间传说故事”一看就知道并非来自民间,而是现代文人的即兴创作。因为“白马王子”一词是舶来品,不是国产,难以混入我国源远流长的古代文化,难以对“白马拖缰”作出符合我国传统文化理念的合理解释。那么“白马”究竟为何在此“拖缰”,其中有什么含意呢?我们只能求助于历史文献了。明代成化年间编修的《山西通志》说:“白马寺在泽州城东北十里司马山上,因白马驮经过此,故以名寺。”这儿说得再清楚不过了,原来根本就不是什么“白马拖缰”,而是“白马驮经”。“驮经”一词,经过口耳相传,逐渐讹为“拖缰”,自是情理之中的事,但却不知道因此误了多少人。说真的,“拖缰”拖得习惯了,一下子要改为“驮经”,还真是转不过弯来。话又说回来了,转得过弯来也好,转不过弯来也罢,历史的本来面目是这样,不由你不转。等你转过弯来,再来看这一座被称作白马的雕塑,它正高昂着那古怪的鸟头在拖缰呢,根本没有一点“驮经”的意味,你说可笑不!本文作者:马甫平1200字以上 高三 散文
-
白马少年白马啸西风驹子把黑风怪给关在白马寺山下后,人们过上了幸福而快乐的日子。驹子也因为民除害,成为了白家村的守护神。过了三百年,人们以为黑风怪已经死了,所以又大量的砍伐香柏树,拿来卖钱。可是,过了一段时间,黑风怪的弟弟——黑沙怪来了。他先把他的哥哥救了出来,又让白家村每天都给他进贡给他一吨食物,只要少一千克,就要把村民打一顿。让白家村的人民生不如死。黑风怪和黑沙怪还起了一个外号,叫——黑风双煞。驹子看到老百姓正在受着水深火热的环境,心里很是不高兴。他想:如果我把这黑风双煞除掉,那村民不是还会像以前一样快乐吗?于是,驹子带着白马和朱衣鸟来到了黑风宫里,对着里面说:“黑风双煞,快给我出来,和我决一死战!”……。。话还没有说完,黑风双煞已经像风一样飞了出来,说道:“是谁在嚷嚷,活得不耐烦了!”“是我,应该是你们活得不耐烦了!”驹子大叫道。朱衣鸟也在旁边说:“就是就是,真不要脸!”“是谁在说我不要脸?”黑风怪和黑沙怪异口同声地说。“是我啊,你这个不要脸的大怪物!”朱衣鸟笑道。黑风怪火了,一招打了过去,驹子赶紧用白马神功挡住。这时,黑沙怪突然笑了起来,和黑风怪一起对战驹子,驹子便和白马和黑风双煞斗了起来。这时的驹子可不和三百年以前的驹子一样了,他拥有深厚的法力,一掌就能打他一座房子。可是,黑风怪和黑沙怪毕竟也是修炼了几千年的妖怪。很快,驹子便败下阵来。紧接着,黑风双煞突然出了一招“漫天花雨”的暗器。驹子无力还招,只能让那暗器打在自己身上。接着,驹子身上满身都是伤口,显然已经身受重伤。就这样,驹子便昏迷了过去………不知过了多久,驹子才悠悠的醒来,他发现自己在白家村里,身边许多村民都在望着驹子,看到驹子醒来,人们又是欢呼,又是跳跃。好像在过年一样。驹子问村民:“我怎么会在这里,我不是在黑风宫吗?”“是白马把你回来的,它看你晕倒后,便和朱衣鸟把你搬上了它的背上,把你送回来的。”村民说道,喝了一口水,继续说道:“我们看到你时,简直吓了一跳,想不到三百年前打败黑风怪的驹子,怎么负伤回来了啊?我们赶紧让村里最好的大夫帮你治伤,可你还是昏迷不醒,终于,在这一天,你终于醒来了!”驹子听了村民的话,心想:单凭我一个人的力量是打不过黑风双煞的。但只要人多,团结一心,就能把他们打败。之后,驹子每天云游四海,寻找合适的人选。半年后,驹子终于找到四位合适的人选,和他们组成了金、木、水、火、土的阵型,由白马当先锋,朱衣鸟在空中观测敌人的动静。过了三年以后,驹子和其他人都已经修炼好法力,准备向黑风宫进发,和黑风双煞算总账了。每个人都是精神充沛。希望能把黑风双煞一举铲除掉。第二天,驹子和白马、朱衣鸟等四人向黑风宫进发。来到黑风宫,黑风双煞正好在散步,他们看到驹子等人来到自己面前,都均想:这小子不要命了?还是精神受刺激了?我们打败他以后,他怎么还敢来?黑风双煞正想着,驹子正对他们说:“黑风双煞,你残害人民,天理不容!”朱衣鸟也在旁边起哄“你这个卑鄙无耻、臭名远扬、阴阳怪气、恶贯满盈…。。还有什么词语啊?”驹子说:“这就是你偷懒不读书的效果,看看,卡壳了吧?让你不好好读书!”黑风双煞看他们俩根本没有把他们放在眼里,心里很是恼火:“你们到底是来干什么的啊?要聊天给我滚一边去!要决一胜负就快点!”驹子回头说:“好啊,我也正想和你决一胜负呢!”接着,又回头和白马和四人说:“给他点颜色瞧瞧!”然后,驹子和他们占开了金木水火土阵法,将黑风双煞打的无任何还手之地。本来就要成功了,可意外发生了。担任土的人放松了警惕,给对方留了破绽,黑沙怪看还有一丝空隙,便冲了出去,驹子看形势不妙,连忙出阵和黑沙怪打了起来,就在这时,黑风怪突然发了六只毒镖,向白马,驹子他们打去。驹子由于和黑沙怪打斗,所以无力闪避,中了毒镖。其他人还没看到毒镖在哪里,就已经被打住了。白马没想到黑风怪会使这般毒计,所以中了毒镖。朱衣鸟在天空,毒镖打不着他,幸免地逃过一难。驹子看到队友全部中了毒计,心想除害无望,还不如拼了。反正都是死。他想到这里,运用起了白马神功的最后一招—全军覆灭。这招可以让敌人没有生的希望,只有死。但这也是最费法力的一招。黑风双煞还没回头,就已经化成灰了。驹子看到敌人被消灭,笑了一下,便倒在了土地上,永远的闭上了眼睛。白马朝着西方吼了一下,才缓缓的倒了下来。白家村非常想念驹子和白马,所以每天在白马寺上烧香,祈求驹子在天上能保佑自己。1200字以上 三年级 写景
-
白马湖读后感白马湖读后感《白马湖》赏析《白马湖》是一篇从风中领略的情味的散文。它通篇弥漫着一种深沉的、撩人遐思的情愫,这情思像风一样,是无形的,却无所不在,将你紧紧裹挟祝作者选择一年中最萧索乏味,甚至有些凄冷可怕的白马湖冬天来写景抒情,不仅角度新奇,又在中领略和表现出一种特别的情趣。主要抓住冬天的风来进行描述,领悟到一种萧瑟的诗趣和特有的情调,同时又在貌似平淡无味的日常生活中领悟出人生的情趣和世态风习,把他对白马湖的怀念之情表现的十分真切而朴实,同时也流露了作者的处世自然、达观的人生态度 。作者并没有刻意为文,却用舒徐自如的笔自然创造出一种清幽、遐远的境界。文章第一段交待来白马湖的时间及生活环境:“一家人于阴历十一月下旬从热闹的杭州移居这荒凉的山野,宛如投身于极带中。”寥寥数语,即为下文安置了特定的背景,定下全文的基调。当那夜深人静风啸之际,“我于这种时候感到萧瑟的诗趣”,“把自己拟诸山水画中的人物,作种种幽邈的遐想。”作者并未直言其所要表达的意思,然而读者自会在这含蓄的字里行间了其情趣所在,自会咀嚼出深长隽永的意味来。不是吗?当文章行将结束,作者无限深情地说:“白马湖的风尤其特别”时,我们知道这正是作者厌恶动荡、嘈杂的城市而向往思念纯静美好客居他乡的情感的一种特殊表达。素朴优美的语言像一阵阵轻风,吹起感情的涟漪,始终在全篇无声地荡漾,浸裹着读者的心。读后感——之两“春”比较我要对比的两“春”便是——朱自清的《春》与夏丏尊的《春的欢笑与感伤》。这两篇文章的线索都来自与“春”,也有着各自不同的含义。首先,这两篇文章的内容显然有着很大的区别,《春》主要描写的是春天生机勃勃的景象,描述了盼春、迎春、绘春、赞春的过程,是人有赏心悦目之感;而《春的欢笑与感伤》主要是描写作者由春引起的欢笑与感伤。从写法上看两者也是截然不同的。《春》的作者运用了大量的比喻、拟人的手法,形象生动地在读者心中刻画出了春草、春话、春风、春雨的姿态,语言优美。《春的欢笑与感伤》的作者并不着重与语言的修饰,而是御用大量的古代诗句阐述自己的观点,使之更有说服力。但是,两篇文章的目的却相同,都是为了说明深刻的道理,知识内容不同。《春》的作者用细腻的手法表现出了春优美的景象,告诉人们“一年之计在与春”的道理,要好好把握美好的时光。《春的欢笑与感伤》告诉我们春的欢笑来自与人们,感伤也是如此。由于社会日渐复杂,乡间的风景逐渐小时,春的欢笑将回不复存在,只留下浓浓的感伤,深深的愁意。两篇文章各有各的特点,让人难以取舍,可若要我选,我回选择朱自清的《春》,可能是因为那春的美景、春的气息、春的声响,拨动了我的心弦吧!读后感——之两《冬》比较我要比较的是老舍的《济南的冬天》与夏丏尊的《白马湖之冬》。惊鸿一瞥,济南的冬天给我的感觉是无风的,是温暖安适的,是一个能躲避严寒的宝地;而白马湖的冬天恰恰相反:“那里的风差不多日日有的,呼呼作响,好像虎吼。”舒适的感觉荡然无存,读起这篇文章,便会使人忍不住打一个冷颤。两篇文章描写的季节相同,但气候却产生了强烈的反差,鲜明的对比。《济南的冬天》是以写景为主的,生动地描绘了老舍眼中美丽如画的济南,抒发了自己对济南山山水水一往情深的热爱。内容充实、空洞,有着大量的拟人修辞手法,语言朴实而不失优雅,读起来令人感到亲切动人,自然形象;而《白马湖之冬》的作者以“冬”为中心,以“风”为线索,语言中表述得更多的内容来自自己的感受,“我在那里所日常领略的冬的情味,几乎都从风来。”是作者最深的体验,富有真实感。两篇文章所“绘制”的图画也不相同。老舍的文章所刻画的是一张出自唐代名手笔的“小水墨画”;夏丏尊大文章 描绘则是一幅“冬日湖泊风景图”。他们都边县出了各自不同的个性与对冬的理解。这两篇文章使我受益匪浅。我懂得了写文章要适当加入一点实物,不能夸夸其谈,正像老舍说的:“要虚中有实。”而且还要写出自己的个性,不能人云亦云!白马湖读后感1200字以上 高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