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婆的霉豆腐味浓情更浓
忧伤总是刹那间袭上心头的,踩着涂抹在街道上的昏黄的灯光,我突然间就想起了远方的那个温馨的小镇,想起了远方的那个令人温暖的外婆。
小时候的我与外婆生活在镇子上,那时的我爱打闹,要么就摔坏了自家的花盆,要么就打破了别家的玻璃,可谓是“为祸四方”。但是外婆可有她的法宝:她的霉豆腐。只要闻到豆腐香,我便立马坐端正,像一只待喂食的小鸟,乖巧得很。
外婆做的霉豆腐,那可是全镇有名的,很多婆婆媳妇来找外婆取经的。每每这时,我都会大喊道:“外婆你多做一点啊!我要一半拌辣椒粉,一半拌黄豆粉!”拌辣椒粉,就是在水豆腐发酵发霉后,在外裹上一层辣椒粉,拌黄豆粉,当然就是在水豆腐发酵发霉后,在外裹上一层黄豆粉啦,这两种口味都是我喜欢的。夏夜的傍晚,我总是会抱着一碗霉豆腐与外婆出门散步,因镇子日经风霜,地上的青石板有些已经松脱了,不知道的人一踩上去“咯吱”一声可会吓死了。但我和外婆可不会,我们已熟悉了每一块松脱的青石板的位置,总是“巧妙”的躲过。外婆有时会跟我说:“崽阿,以后去外面读书了,一定要学会与人为善阿!”我当然知道了,外婆从小就跟我说。等我们转了一圈回家,天上的星星也挂在了天空上,有些人家歇息的早,已经关上灯,只剩屋内几个漆黑的人影,我和外婆躲过了每一块松脱的青石板,走上了回家的路。
后来,我回到了父母身边,去城里读了书,远离了小镇,远离了外婆。
我在各种餐馆寻找外婆味道的霉豆腐,可惜没有再闻到过豆腐的清香,也没有了辣椒粉和黄豆粉,要么就是味道太涩,要么就是口感太酥软。此时的我才明白,外婆八十余载的人生,已经教会了她水分蒸到何时合适,调味料添加多少才不会有涩味,以及与人为善的生活总不会太差。
此时的小镇已被拆迁的没剩几户人家,青石板松脱的已全被修好,房子也被建为商品房即将出售,而外婆却像“钉子户”一样,依然住在那儿。现在的我,十分想念那儿,外婆的霉豆腐,味浓情更浓。
用青春迎接初三_700字
E度网专稿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草长莺飞,时光荏苒,此刻的我们已经踏入了初三。
抬起头看天空中耀眼的阳光,心里面多了一份期待,一份欣喜。老师们说,初三是我们人生的第一个转折点。
当我们跨入初三的门槛时,我们便不再是每天无忧无虑的小朋友,也不再是那群带着红领巾的小学生,更不再是每天依旧上网看电视的初中生。初三,我们的肩上扛着一份责任。
开学第一天,老师问:初三意味着什么?
我想,我的回答是:初三意味着拼搏。
奥斯特洛夫斯基曾经说过:“人的一生可能燃烧也可能腐朽,我不能腐朽,我愿意燃烧起来!
是的,人生需要奋斗,人生需要拼搏!初三是我们第一个努力拼搏的转折点,如果我们依旧还像以前一样荒废时间,把时间浪费在无意义的事情上,那么我们就是在让自己的人生腐朽。
开学第一天,当我抱着手中沉甸甸的课本时,当我看到老师们在紧张的赶课时,当我看到同学们们忙碌的身影时,一种无形的压力便压在了我的肩上。
我们要化压力为动力!
初三,新同学,新教师,新教室……一切都是崭新的!我们要在书里做上密密麻麻的笔记,在教室里大声背诵课本,在夜晚认真的,一丝不苟的完成作业……
初三,我们不要成为温室里的花朵,而要成为挺立在暴风雨中的小草;
我们不要沉浸在虚拟的网络世界里,而要奋斗在现实的初三中;
我们不要奔波在有了的场所里,而要在满溢书香的图书馆里静静阅读;
我们不要坐在教室里任思绪放空,而要集中注意力做好笔记……
初三,我们需要拼搏!这样,明年七月,在阳光下我们将会是笑得最灿烂的的那群人!
让我们用青春迎接美好的初三吧,无所畏惧将会是我们的态度!
梅州市平远县城南中学初三:韩佳娜
相关推荐
-
情义味浓情更浓时光匆匆,如白驹过隙。往事匆匆,但那些最珍贵、最甜蜜的时刻会永远留在回忆里,永不消散。温柔一刻“叮---玲玲”,下课铃声响起,同学们像刚出笼的鸟儿一样,欢快地飞向自由的天空。我走出教室,天空像一块巨大的幕布,几颗星星在夜空中眨,像灵动的眼睛,为这夜空增添了几分生机与活力。走出校门口。突然,我听到一声呼唤从耳畔滑过,妈妈那灿烂的笑颜映入我的眼帘,似乎一天的疲惫都随之消散了。回到家,温和的暖气扑面而来,我感到非常舒畅。不一会儿,妈妈端来了一杯热牛奶,明亮柔白的液体在玻璃杯中荡漾,含入口中,有着无比的舒心和快乐。那一刻,几分甜蜜在心头。温情一刻不知何时,天突然阴了下来,风婆婆如野牛般横冲直撞。不一会儿,倾盆大雨直泻而下,打在地上,激起层层晶莹的水花。我望着这漫天大雨,一筹莫展。这时,我同桌突然跑过来对我说:“我这儿有一把伞,看你这么“可怜”就先借你用吧!”我感激地点点头。我打着伞步入雨中,心中感到无比温暖。这时,我却看到同桌独自一人在雨中奔跑,我本想喊他,却不知怎的开不了口。那一刻,几分甜蜜在心头。温暖一刻早晨,金色的阳光洒满大地,照亮了整个世界,花儿、草儿、树儿都沐浴在阳光之中,一切都是那么温暖。教室饮水机里没有热水,我的心有点失落,这可如何是好?早饭后,大家一如既往额在教室里读书。这时,老师像“救世主”一样出现在我们面前,他带着一壶刚烧好的热水依次给每个同学倒上。当老师将冒着热气的水倒入我的杯中时,我的心里温暖极了。那一刻,几分甜蜜在心头。时光永不会回头,但那些最珍贵的回忆依然会被时光所定格,让人久久怀念。650字 初三 散文
-
饺子味浓情更浓临近除夕,各个商场都疯狂打折,人们都疯狂地买“年货”。但,有一样东西,不是商场能替代的,它,就是饺子。除夕的前一天,我们家总要包饺子——吉祥。在这一天,奶奶总是早早地出门买好面皮,我们就在家里制作饺子馅。首先,用生粉糊一糊肉,使肉更加柔嫩;接着,把韭菜放入,与肉一起抓,抓个几分钟,放盐,酱油,然后继续抓,馅就这样做好了。待奶奶买完面皮回来,把面皮一张张铺好,放在案板上。拿起一个小勺子,从放馅的盆里舀一点儿,把它按在面皮上。然后,把面皮对折封紧,不要以为这样就做好了,还要在封口处弄上几个褶皱,才算完事。做成的饺子像个金元宝,所以它还寓意着生财。待饺子全部包完后,就可以下锅了。把饺子放下锅这件事我最喜欢做了,我喜欢看饺子下水时的样子和那溅起的水花,饺子就像一条条小鱼欢快地跳下水去了,好似下凡的仙女,我静静地等待着,等待着饺子浮上水面,便可以起锅了。将饺子盛起来后,装饺子的盘里还不停的在冒烟哩,仙雾飘渺,它成功地勾起了我的食欲,使我忍不住偷偷尝上一口。与家人一起吃饺子才是我最幸福的时刻,每到这时,全家人都会举杯相庆,辞旧迎新,这也是最令我动容的时刻。家人们总是给予我最诚挚的祝福。我是一个不善于表达的人,但家人们的祝福总能像一根针一样刺中我的心灵,我总是热泪盈眶。我们家的饺子,独一无二的饺子,是我们一家人用心血凝聚而成的,所以我才说,这是商场所替代不了的。这里面蕴含着家人对我的爱,对我的祝福,我永世难忘。我难忘家人们对我的养育之恩。所谓“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我会以我的实际行动来报答你们,虽然这是微不足道的,但,我会慢慢把它补上的。饺子,一个小小的饺子,系着我与我的亲人,沟通了我们的爱。愿时光请浅,许你安然。—后记700字 初三
-
饺子味浓情更浓“来吃饺子咯!”记忆中,每逢听到这句话,必然是奶奶端着一盘刚出锅的热气腾腾的饺子走来,吆喝着全家来吃。奶奶是一个地道的东北人,从小在山东长大。当年因战乱乔迁于南昌,虽然已经在南昌待了几十年,却仍未丢失对面食的真挚情感。从我记事时开始,家里常常吃的就是面条,馒头,包子,饺子一类的食物。奶奶包的饺子全凭自己一个人手工完成。从调制饺子馅到和面、发酵,再到擀面皮、包饺子,每一个步骤奶奶都已熟记于心,整个过程有条不紊,不慌不忙。小时候,我常坐在奶奶身边,仔细端详。我最喜欢把小面团一一摁扁,对于那时的我来说是极有趣的事。但奶奶笑着对我说:“你看你,摁得不圆饺子皮是擀不圆的。”只见奶奶用厚实的手掌,仿佛有魔力似的,轻轻一摁,一个个圆圆的面皮初形就出来了。看着奶奶的手与面团的紧密接触,起承转合间似乎有一股无形的力量把饺子做得如此好,我知道那是时间的历练以及奶奶的多年经验,更有奶奶对全家的爱,似乎都包在饺子中,吃进我们的胃里,流淌进我们的心中。每个除夕夜,我们一家团聚在一起,吃过晚饭后,奶奶便着手准备午夜的饺子。爸妈在客厅看春晚电视,我则耐不住寂寞,走到奶奶身边,看她又一个个地包着那爱心饺子。刚下锅,奶奶便不停息地搅拌,奶奶和我说,煮饺子是一个不停要使饺子翻动的过程,以免饺子粘在一起。整个过程持续五分钟之久,却未曾看出奶奶的疲惫。快煮熟时,饺子已经散发出浓郁的香气,我在旁边看着口水都要流出来了。奶奶还会在吃之前拌好大蒜泥,再滴几滴香油、酱油和醋。那晶莹剔透的饺子出锅了,轻轻咬一口,饺子的清香就在嘴中流淌,那是饺子的味道,那是奶奶的味道。俗话说:好吃不过饺子。我认为,好吃不过奶奶包的饺子,因为,奶奶包的饺子,味浓情更浓。700字 初三
-
古筝味浓情更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朋友,一个能跟自己敞开心扉聊天,在背后默默支持你的好朋友。朋友,也许在你眼里一株自己喜欢的植物就是你的朋友;朋友也许在你眼里一个可爱的小动物就是你的朋友,不管怎么样,每个人都会有一个或两个自己的知心朋友。小时候,我的知心朋友是一把古筝,他让我在生活中有了快乐。跟它在一起,不仅让我感到身心放松愉悦,还让我学到了许多的知识,丰富了我的阅历。以前,没事就会抚摸她的身体,她发出了美妙动听的声音,使我陶醉其中,在安静的房间里传出一阵阵美妙的乐曲声怎能不让人沉醉其中?长大后随着环境的不同,我认识了许许多多的朋友。里面有我的好闺密,知心朋友……各种各样性格的人,他们让我看到了不同的世界,拓展了我的知识面,扩展了我的视野。其中就有一位朋友让我印象深刻,长长的头发大而圆的眼睛,使我一下就记住了她。她和我都喜欢弹古筝,所以我们俩有许多的共同语言,也就成了知心朋友,可能是兴趣相投的原因吧,我们的关系越加亲密,无话不聊。每天我们两个总喜欢坐在一起,聊一聊古筝或其他事情比如学习中的问题,曲目……每天总能看见我们坐在一起,哈哈大笑。就是我们这种开朗活泼的性格,所以我们大大咧咧,从不隐藏什么。之后,我们俩发展成了好闺蜜,一起谈人生理想等。古筝它让我收获了一份友情,让我多了一个知心朋友,但同时它也教会了我人生哲理,遇事要心平静和,不要毛燥。这个道理会使我受益终身!友情,便是我和它之间最美好的事物!600字 初三
-
年味浓情更浓“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伴随着一阵阵爆竹声,新的一年已悄然而至,大家欢欢喜喜,迎接着新年的到来。早上,一切都静静的,大概都在家里忙活,准备着团圆宴吧。临近中午,街上才渐渐热闹起来,来来往往的车“滴滴”地叫着,时不时还传来了几声狗吠,给人以一股喜气洋洋的味道。傍晚时分,令我期待已久的团圆宴终于开始了。大家伙儿齐聚一堂,热热闹闹地吃饭。每当这时,我们常把四方桌接拼成圆桌,一来是为了多坐几个人,二来是象征着“圆”—“团圆”。再看看桌上,菜式虽然不是应有尽有,但足以用“各式各样”一词形容;虽然算不上豪华宴席,但在我的印象中却是最为盛大的。伴随着碰杯声和祝福语的是窗外的烟花和鞭炮声。烟花声不算大,但给我的印象却最深。随着“咻”的一声,一缕微光射入夜空,在茫茫夜色中绽放出一朵五彩的“花”。虽然一朵“花”绽放的时间很短,仅仅几秒,但它在我的心中却久久磨灭不去。因为它不仅仅是一朵花,还是对来年红红火火的祝福和向往。鞭炮我是不大喜欢,总觉得太吵,可现在竟有些想念了,随着“噼里啪啦”的一阵响,一股微红色的烟便冒了出来,腾空而起,在空中渐渐消失。现在,烟花和鞭炮已经禁放,陪伴着我的只有电视“春节联欢晚会”了,心里总有一种淡淡的失落感……突然,一股甜味沁入心脾,是妈妈夹了一块团圆饭塞入我的嘴中。“快吃吧,要不该凉了”妈妈说。我凝望着妈妈,口里的甜味渐渐化了,但心中的情味儿却久不淡化。550字 初三
-
辣椒酱味浓情更浓最近吃饭时总感觉缺少个味,没有刺激感。于是到超市买瓶辣椒酱,一排排整齐摆放的辣椒酱虽丝毫不打动我的心,但却使我打开记忆的大门,随着它越沉越深。夏日炎炎,一切都无比烦燥,小虫在半空中扑腾,鸣蝉在树上聒噪。但在这人人都想吹着空调的季节,却有一个在烈日之下晒着辣椒酱的身影——我的奶奶。辣椒酱总是要经历一道道工序,儿时的我对这样繁琐的事提不起兴趣,因此也总只看见放在烈日下晒着的辣椒酱。用盆装的辣椒酱上盖着一片纱网做成的盖子,既不影响阳光作用于辣椒酱,又可以阻挡“不请自来的”的各种飞虫,时不时有小虫飞来落在上面张望着,许是闻着浓烈的香气来的,却怎么也进不去,只好无奈飞走。不只小虫,我对那一盆辣椒酱的期待也是满满的,但又不敢随便打开盖,只好等奶奶过段时间来翻这浓稠的酱才可以一见它“庐山真面目”。夏季最热的七月和八月是晒辣椒酱的最佳时间,奶奶为准备辣椒酱从未停下过脚步,她脸颊的汗水在骄阳的照射下闪着光芒,像一颗颗珍珠滚落下来。天气也变化无常,有时前一刻还阳光明媚后一刻便乌云密布。奶奶总会时刻关注天气的变化,不会让那盆辣椒酱淋到一滴雨水。在奶奶辛勤劳动和烈日骄阳经过近两个月的炙烤下辣椒酱终于成为货真价实的辣椒酱。它的样子不比货架上包装的辣椒酱顺眼,有点偏黑而且很浓稠,一片片辣椒火红色的皮在黑酱中清晰可见。但是每次看见奶奶用她像树皮一样皱的手帮我装好一瓶辣椒酱时,我毫不掩饰对那辣椒酱的无比喜爱。我喜欢拿奶奶的辣椒酱下饭,每吃一小口便会有一股辣中带甜的浓烈气味直冲味蕾,就像夏天的太阳一般火辣辣,我全身上下都像沐浴着夏日,不但热而且精神抖擞。在我记忆的汪洋中,辣椒酱成了一座小岛,小岛的中央站着奶奶,她依旧对我慈祥地笑着,脸上的皱纹渐渐舒展开,手粗糙如同树皮已无年轻的光滑细嫩,但是我依然感觉她很美。骄阳、夏日、辣椒酱、奶奶,在我记忆深处,一股浓烈的香气弥漫开来。辣椒酱味浓但情更浓。750字 初一
-
苦菊味浓情更浓我一直不是很喜欢吃苦菊,不仅因为它味苦,令人难以下咽,而且在吃完后,即使灌再多的水,也无法冲淡嘴中的苦涩。可是外婆却不一样。每次去外婆家吃饭,她总会做一小盘苦菊放在我的面前。一闻见那熟悉的味道,我就皱眉头,吃来吃去筷子一挨到苦菊就绕走。外婆看不下去,劝我道:“吃苦菊好,清凉祛火。”见我摇头,外婆又说:“这可是我亲自摘回来的,你……”一听这话,我便迫不及待地打断她,心头无名火起,叫道:“谁要你去摘!我不喜欢就不吃!”无视掉外婆黯淡下去的眼神,一顿饭就这样不欢而散。那天,路过外婆家,突然下起了小雨。在田间,我看见了一位老妇人。她身上穿着一件印花衬衫,脚上一双老布鞋配着她褐色的长裤,手里挎着一个篮子,没有撑伞。她正蹲在地上不知在干什么。我轻轻地走近,将伞撑到她的头上。我看见她正将一棵棵细长嫩绿的嫩苗抖落泥土后小心翼翼地放入了篮子中。我仔细观察着她的眼神,是那样的专注,是那样的虔诚,像是在照顾一位刚出生的婴孩,在这纷繁的现世中,光彩夺目。我不禁有些感动。这时她抬起头,笑着说:“谢谢你,小丫头。”我摇摇头,问她:“您在干什么呢?”她说:“我在摘苦菊呢。吃苦菊好,清凉祛火。”接着她却叹口气:“唉!可惜我那小孙女不懂事,就是不肯吃,理解不了我的苦心哪……”我的心微微一震,我看见她在说这些话的时候,眼神酸楚像陷入了回忆一般,可她的表情却很幸福,如同一个渴望得到奖励的孩子,脸上是道不尽的温柔和慈爱。我的眼神有些湿润,怔怔地看着她,恍惚间竟看到了外婆的影子——她也和老妇人一样蹲在田边摘苦菊,尽管她的脚蹲得有些发抖,尽管她的手上布满了老茧,尽管天空正下着雨,她依然不为所动,用她的双手带给我深深的爱,可是我却将她的爱拒之门外,我突然有些内疚……苦菊,味浓情更浓。我终于明白,苦菊为什么这么苦,因为那里面包含着外婆的一片苦心。750字 初二
-
浓浓的年味“轰隆隆!轰隆隆!过年啦”几簇烟花蹿出了烟花箱,飞上了天空,炸开了一朵朵美丽的花朵,“噼里啪啦”的鞭炮声响彻云霄,大家欢呼雀跃。此时正是除夕夜十二点钟声即将敲响的时刻,人们丝毫没有睡意,竟不约而同地涌上了街头,原本黯淡微弱的路灯,在众人们拎着灯笼的辉映下,刹时间变得明亮起来。墙上的小灯像花儿一样相继盛开,转为五彩缤纷的“闪光彩虹糖”。灯笼随风舞动,好似一位位跳舞的仙女。人们在大街小巷中穿行着,拍着手,哼着歌,都朝着文庙广场涌去,尤其是家中新的一年有中、高考孩子的人们更是疾步而飞,都想争着能在“孔子文庙”前烧上第一株香,以保家中学子来年金榜题名,据说村里的这座文庙是中国最古老的一座孔子庙,建于元朝,孔夫子及其弟子们在这里庇佑着一届又一届的莘莘学子们进入了自已的理想学府。我正逢小升初关键时刻,妈妈也想带着我去祈福,一路小跑,到时已有很多人在庙前恭敬地站着,许着心中的美好愿望。我悄悄站在后面,双手抱胸前,许下了我的心愿。“开戏喽”,随着一声吆喝,大伙们立刻冲向戏台边。演员们点燃火把,大声喊“父老乡亲们,盼望已久的春节终于到了,我们文艺团在这给大伙们拜年了,下面请欣赏过大年。”顿时,后台绕出两个花哨的演员,一个个戴着花冠,脸上沾着粉脂,身穿五色交辉,七色斗艳的阔衣。她们唱得很出色,优美的戏词如同灵泉一般从嘴里传出,台下的人们陶醉了,情不自禁地互相看看点头称赞,不时爆出雷鸣般的掌声。天亮了,大伙儿都开始走亲访友,每家每户的院子里都极其热闹,大人们围在一起,闲聊着过往的繁琐旧事,小孩子们在村里左串右逛,给长辈们拜年贺岁,还开心地收着最喜欢的一个个“红包”。鞭炮声再次接连响起,开饭的时间到了,大锅大锅的饺子端上来,香味吸引着我们,不一会儿就被一扫而空。我爱我的老家——山西平遥,这不但是一座有着“世界文化遗产称号”的古城,还保留着浓浓的春节年味,在这里我又度过了一个快乐、幸福的春节。750字 六年级
-
浓浓的年味正月初一一大早,锣鼓升天,噼里啪啦的声响把我唤醒,穿好新衣裳,和家人一起上山插香拜佛。寺庙建在山上,红墙青瓦在大片的绿色中显得格外突出。一路上走走停停,终于到了寺庙。我站在一旁静静地观察,红墙前有三个大烛台,上面插满了红色的蜡烛,一阵风吹来,烛上的火苗在风中摇摆,红彤彤的蜡油从蜡烛顶端顺着蜡身滴落。我走之中间的蜡台前,手中拿着两支已经点燃的蜡烛,动作小心地把它们插在上面,跟着奶奶双手合十,弯腰敬天地。紧接着奶奶领着我一脚跨过门槛,走进殿中。她从包中拿出一包之前折好的金元宝,用红色的盘子装好交给我,让我分别放到三尊佛像前。我小心翼翼地把盘子一个个的放在佛像前的桌子上。三尊佛像的颜色都很艳丽,主要以金色为主。每尊佛像的左右两边都贴着专属他们的对联。我挨个跪拜过去,而奶奶则在一旁轻声默念。印象最深的是文殊菩萨。进过奶奶的介绍,我知道了文殊菩萨是大智慧的象征,他可以保佑学生学业有成。下午,我和爷爷奶奶来到老房子做糯米饭。首先我拿起一个装有糯米的盆子来到河边洗糯米。这河水是从山顶流下来的,清澈见底,可以看见河底那随波摇摆的水草。我认真地用手洗糯米。捧着盆子回到老房子的前面,爷爷正在劈柴。“乐乐,拿着这些柴去生火。”爷爷递给我一把柴和一个火钳。我来到大锅前,先铺上了一把干草,用火柴点燃,在用火钳夹了几根木柴进去。火势突然间小了下去,我瞬间有一点慌张,奶奶见了,拿来大蒲扇扇了几下。我帮着奶奶放上蒸糯米的竹蒸笼。爷爷把我之前洗好的糯米放进蒸笼里。我坐在蒸笼旁。过来几十分钟,一股淡淡的糯米香从蒸笼中飘出来,使我想快点吃到糯米的想法更加急切。“好了!”奶奶的声响终于打破了我这漫长的等待。我套上手套,从表面抓了一把糯米饭,感受着刚出炉的糯米冒出的热气。另一只手拿起调羹,斗了一勺白砂糖包裹在糯米饭中。自己尝完还把这些糯米送给亲戚朋友们。正月初一,年味浓浓;锣鼓升天,上香拜佛;走街串巷,蒸煮糯米。750字 六年级
-
浓浓的年味今年是我第一次回河南老家过年,在那里,我感受到了浓浓的年味。年三十那天,吃完早饭,我们小孩子便缠着父母上街买些小玩意儿。其中,买的最多的就是爆竹了。大人们则买来春联,准备把它贴到门上。今年,我们家贴春联的“重任”就交给爸爸了。爸爸用面粉和水,调成了一盆浆糊。然后,只见他手持丝瓜络,蘸了稀溜溜的浆糊,往铜门上一擦,丝瓜络划过不锈钢门,立时,一道浆糊匀匀实实地留在了门上。爸爸趁势把春联往门上一贴,哈哈,这春联竟没有一丝皱痕,就如刚印出来的一般。红色的春联与银色的大门交相辉映,愈发显得熠熠生辉。其余的家里人则忙着准备年菜。姑妈拿来麦芽糖,把它倒入已加热的锅里,待到糖被完全融化之际,在里面掺进花生、核桃、芝麻和红枣,然后盛入早已准备好的器皿中。等到麦芽糖凉透了,把它切成方形的薄片,这便是花生糖。奶奶在煮腊肠,只见腊肠里还被加上了辣椒、大葱、老酒等调味品,所以,煮好的腊肠,色香味俱全,我们几只“小馋猫”闻味而来,把奶奶团团围住。奶奶被缠得没法子,只好“赏”了我们几块,我们得到了腊肠,便一哄而散。大伯买来了腊酒,呵,还是十年陈酿的呢!大家各个忙得不可开交。日落西山,大家早已把饭菜备齐,便其乐融融地围坐在一起,开始吃团圆饭。餐桌上,尽是美味佳肴:辣椒炒蛋、小鸡炖蘑菇、牛肉粉丝、腊味鸡胗……其中,最美味的就是小鸡炖蘑菇了,那浓浓的汁水,让我回味无穷。还有海绵似的蘑菇,咬上一口,既凝滑如脂,又甘甜如蜜,有一种独树一帜的滋味。吃完饭,照例要放鞭炮的。大伯拿出一卷早已准备好的鞭炮,把鞭炮平铺在屋前的空地上。然后,他手持一支点燃的香,准备点燃导火索,众人纷纷逃入屋内,不一会儿,屋前便响起了“噼里啪啦”鞭炮声。这时,别家也放起了鞭炮,那声音不绝于耳。晚上十二点,屋外再次响起了鞭炮声,这声音,难道不是预祝着我们在新的一年里合家幸福吗?这么想着,我伴着鞭炮声,径自甜蜜地进入梦乡……750字 六年级
-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