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兴中华,点点滴滴1000字

复兴中华,点点滴滴

1000字 初二 应用文

历史的长河中从不乏为复兴中华而做出巨大成就的伟人,如周恩来,毛泽东,邓稼先,陈毅等人,可我们有没有思考过,有没有追问过:一定要这些开天辟地的名人才有资格复兴中华吗?答案是否定的,因为在我们身边也不乏用点滴诠释大爱的人……

林中深情

上学路上,我总要穿过一片幽暗的树林,阳光透过树网,在小道上投下斑斑驳驳的光影,路上很安静,只是偶尔听见几声鸟鸣与风卷树叶的沙沙声。我不禁加快了步伐,林中似乎有三个人影,走到近米处,才看清了,是一位老奶奶带着她的两个孙子,那个老奶奶神色安详,而那两个小孩也不过9岁,稍大一点的孩子手里正拿着一把小红伞,稍小一点的孩子手里拿着一把小蓝扇,而身后的奶奶正背着他们的书包,拉着他们的小手,一步一步蹒跚的走着,那两个孩子也微笑着望着他们的奶奶,稍大一点的孩子用手中小红伞遮住奶奶头上的骄阳,而另一个孩子也懂事地用手中的蓝扇为奶奶驱赶着暑气,还时不时的用胖乎乎的小手擦着奶奶头上的汗,一阵微风吹来,让人心旷神怡,我看着,想着,我不想也不忍出声,这幅温馨的画面遭到破坏,我于心何忍,于是我就这样看着,默默地看着,嘴角不自主的扬起了弧度,直至他们的身影消失在密林深处,形成一道绝美的风景线……

尊老爱幼,老幼互爱,即中华之大德,尽显淋漓!

红十字,筑起生命的长城

2013年4月20日8点零2分,四川雅安发生了7.0级强力地震,房塌了,人伤了,大地的芳华逝去,整座城市笼罩着死亡的气息,浑浊的空气中传来一声又一声的无助的哭喊,让人感到压抑,让人不自主的想要逃离。可是,却有这样的一群人,她们却终日在废墟中穿梭,与死亡擦肩而过,她们在用自己柔弱的双翅筑起生命的长城,她们永远工作在震中一线,她们是离死神最近的人,却带给无数人生的希望。她们在人们眼中如圣洁的天使一般,柔弱双臂,可容生命之降临;柔弱双肩,可担生命之重任,他们有着一个信念:“没有什么比生命更可贵!”她们不能等,她们害怕等的代价太大,因为在她们眼中,时间就是生命,她们无法为一己私欲,而去放弃他人生命,他们做不到。所以即使在余震频发时,她们也不曾离开自己的岗位,倾尽所有,只为守候每一个生命,即使是用她们自己的生命作为代价也在所不惜。她们不是别人,她们就是我们可亲可敬的医护人员,她们是阳光下最圣洁的存在,她们用那洁白得羽翼飞离了死亡的边际,创造了生命的奇迹……

坚守岗位,舍己为人,即中华之大美,尽显其身!

复兴中华,有时很大,如浩瀚无边的宇宙长河;有时却很小,如世间悠悠的一粒微尘。复兴中华,点点滴滴,从我做起!

复旦,我的梦想

500字 六年级 散文

今年九月是复旦百年华诞。这个暑假由于爸爸单位搞“走进杨浦,走进复旦”的党团主题活动,我有幸一睹复旦大学的“庐山真面目”。复旦大学留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它的气派,它的宽广。

去复旦的路上,“中环”正在热火朝天地建设着,一天飞龙正初见雏形。到了复旦大学正门,门上“复旦大学”几个金灿灿的大字在阳光的照耀下格外醒目。门前“中环”这条飞龙却钻到了地下,更显得这一流大学的气派。我进入向往已久的校园,只见校园里一片生机勃勃的嫩绿。和我现在读书的小学校园相比,实在大多了,简直是“大巫见小巫”。花坛里,那毛茸茸的嫩叶摇摆着,仿佛无数只热情的小手,在向你招手。林荫道两旁,各种树儿都穿着绿装,迎着习习凉风,翩翩地舞出婆娑的倩影,一点感觉不到上海夏天的炎热。

听爸爸讲,爸爸读大学时在第二军医大学读书,他有好多中学同学在复旦大学读书,于是经常来往。那时只要坐9路电车、99路车,就会经过复旦大门,大学的四周是用厚厚的围墙围住,外面看不到里面。现在围墙已变成栅栏,更体现了人文观念。绿树,校园,移步易景;图书馆、体育馆和双子楼,更是宏伟壮观,俨然成为五角场地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大学占地面积252万平方米,校园极大,以后的城市规划中杨浦区东北面新江湾城也将成为复旦大学的国际区,以满足世界各地不同肤色学生就学的需求,复旦大学已成为国际上有影响的学术中心之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初二
应用文
1000字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