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佳节250字

中秋佳节

250字 初一 日记

怀着无比轻快的心情,我们迎来了上中学以来的第一个中秋佳节。

原本打算好好赏一赏月的,我家楼顶是最好的赏月场所。可是原计划糟到暗算,学校在中秋节那一天,突然传来了一个不知是好是坏总之破坏了我原来计划的骇人消息:按上级领导规定,中学生中秋节将在学校度过,晚上6点30分到校组织看露天电影《走进毛泽东》,全部学生自带报纸“席地而坐”。我们一听,全部傻眼了。接着,发出一声声叹息:“唉――”“真讨厌――”刹时全班变成菜市场。

可再怎么叫也没办法,我们当即决定:既然如此,就要使这个中秋节过得别具一格。于是,我们便密谋了一个开心的“赏月计划”。

中秋节晚上,我“密谋”的要求,带了一个双黄!

化石

600字 初三 记叙文

2055年,中国。

某地,正在开化石研讨会。

一块圆柱体,无盖,里面是空心的,柱体极薄,但有底。

各位专家就这是什么东西展开激烈的讨论:

化学家:“这是一种晶体,你看,多完善,不但能承受巨大的压力。还能让人们在其中存放东西——只要把东西放在这个晶体里,再把它倒过来插在土里,就密封了。而且怎么也不会被压烂。”

艺术家:“不对,过了这么多时候,早就已经分解掉了,哪会是‘密封的容器’呀?”他顿一顿,继续说,“依我看啊,它是一种乐器。”众人曰:“何以见得?”

艺术家抿了一口农夫山泉(畅销了55年余),好似要发表长篇大论似地说:“女士们先生们,很高兴能在此为大家介绍此化石。我要感谢……”众人不耐烦:“开头我们都听厌了——可以省略。”

艺术家有些不高兴地“哦”了一声,继续说:“它啊!它肯定是一种乐器。古人那几个形状相似而高不同的此类乐器,用硬物敲打,空气在它的腔内产生振动,形成了声音。这就是古人所说的‘打击乐器’。”“哦——”众人若有所思。

这时,从人群中跳出一个人类学家:“这位大师说得有道理,但是不完善,诸位想想:如果真是如此乐器,那么肯定是整个出土——敲的‘硬东西’呢?其他‘类似于此的乐器’呢?”

“那——”众人又思想糊了。

“依我看,它是古人戴的帽子。”见众人不解,他又进一步解释:“在古人说的古人(即封建社会和其之前),不是戴‘大官帽’吗?极有可能——不,可以说是古人效仿古人说的古人而设计的经典流行时髦高级帽子。”人类学家用了n个形容词,后来发现太夸张了。

说完这些,一旁的服装学家也表示赞同。

众人大笑:“古人的头皮是铁皮吧?他们的头骨是钢盔吧?

人类学家一掂:喔唷,好重……他赶忙下台和服装学家跑到人群后去了。研讨会进行了半天,但没有研讨出这是什么“圣物”。

唉,想得太深了,就连杯子也不认识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题目

相关推荐

初一
日记
25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