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师孔子
孔子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思想,精神无时无刻地围绕在我们的周围。其中,就有我们做人的道理:“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这是教育我们:要孝顺我们的父母,敬爱兄长,言行谨慎而且守信用,博爱大众,亲近有仁德的人。做到这些以后,还有多余的精力,就再去学习文献知识。
在学习方面,虽有头悬梁、锥刺骨,但还没有达到像孔子一样寻求真理的精神。有一次,孔子向鲁国的音乐大师,师襄学琴,一首曲子学了十几天,师襄满意的对孔子说:“好,可以学习新曲子了”。可孔子却对他说:“曲调我是掌握了,但技巧用的还是不够娴熟”。过了几天,孔子以弹得跌宕起伏了,可孔子还是不满意,孔子说:“这首曲子其中蕴含的道理我还没有领会,还得弹”。又过了几天,师襄说:“现在你弹的曲子以像行云流水般的动听了,可以学习新曲子了”。可孔子头也不抬的说:“可我还没有体会到作者是谁呢,孔子孜孜不倦的练习,终于知道了,周文王就是这首曲子的作者。孔子做事这种脚踏实地、坚持不懈的精神时刻激励着我,让我做事不要半途而废,要持之以恒。
关于孔子的故事不胜枚举,比如《孔子误会了颜回》、《颜回输冠》、等等,每一篇故事都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先生之风
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
他,姓梁,教我历史。
他是一个知识渊博,讲话极其幽默的老师。他讲课如同天马行空。丝毫没有课本的呆板和空洞。他讲课的时候,在他的课堂上常常会爆发出一阵莫名其妙的爆笑。他讲课的语气
动作甚至每一个眼神总能令我们狂笑。别看他个子不高,但他头上的一副眼镜却显得他只是极为渊博(本来就渊博,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他对待历史的态度极为认真,他时常告诫我们:“历史的真相只有一个,我们一定要尊重历史”这就是我们的历史老师。他叫梁海亮!
他姓任,教我音乐。
音乐可是我们最期待的课,然而刨根问底,其实是我们喜欢音乐老师罢了。
任老师总喜欢和同学们开玩笑,他喜欢借题发挥,把看似平常的事情给编的令我们狂笑不止!每到这时同学们就会说:“老师,你跑题了。”老师就会笑眯眯地问道:“跑到伊拉克了?”他个子高高的,经常穿一件红色的西服!他似乎永远也没有烦心事,脸上总过着幸福的微笑。当我们不遵守纪律时,他会把脸一绷,大手一举,说道:在说话大耳瓜子地干活!同学们就会笑得更厉害,他也会捂着肚子哈哈大笑。但他却从未打过我们一次。也许这就是我们喜欢他的原因之一吧!
她姓葛,教我们数学。
他戴着一副眼镜,总是穿着黑色的衣服,但从他的脸上却看不到我们所谓的恐怖。他讲课的时候有时候会恨铁不成钢的吼道:我的宝贝呀……
他对待数学,对待我们如同那数学公式一样,容不得一点错误。他时常会对我们表现得很无奈,但她绝不会放弃任何一个人。
她姓郝,教我们
郝老师的个子并不高,而且也有一颗孩子般的心。在课下,他有时也会与我们开玩笑。但他生气时才是最恐怖的。对于我们来说,她生气和世界末日一样可怕。但她对我们却关心的无微不至,小到充饭卡,大到穿衣,甚至连打饭也关心。开玩笑总喜欢用英语来说,这就是他,我们的班头!
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
行中的老师,邢中的老师们都有各自的优点,他们共同的心愿就是让我们拥有美好的未来。当学校这座纯洁的象牙塔被玷污时,老师们依然在执着的擦拭着上面的污点。他们高举神圣的火把年复一年的教导学生,走向成功之路!
向天下的老师们致敬!
相关推荐
-
《孔子》我读了一本书,名字是《孔子》。孔子生下来很穷,他三岁的时候,爸爸就死了,他和妈妈过着艰难困苦的生活。它不像其他儿童一样玩耍,而是学习礼仪。他妈妈死后,他开始立志学习,只要他不会的都要仔细地询问。40岁的孔子想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他开始当官治理国家,可是大官们都不听。他想寻找一个更好实现理想的地方,就开始周游列国。在途中,他收了许多徒弟,回到了故乡,写下了《春秋》这一本书。他死了以后,弟子们为了纪念他,写了《论语》这一本书。“昔仲尼,师项橐”,“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孔子在周公的太庙里,不停地问这问那。我也要像他一样勤学好问,想方设法解决自己不会的问题。“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孔子不放过任何学习的机会,只要有不会的就去问。孔子每天都在大树下大声朗读。我也要像他一样坚持学习,节约时间,坚持做到每天早晨都大声朗读。《孔子》真是一本好书。点评:语句通顺,句意流畅,言辞优美,叙写形象、生动、鲜明,语言表达能力较强。详略得当,主次分明,思路清晰。精挑细拣,素材似为主题量身定制。文章前后连贯,形成完整的形象。450字 三年级
-
孔子学琴孔子向师襄子学习起弹琴学习,一首乐曲一段时间后,师襄子对孔子说:"我虽然是以击磬做乐师,但我还是擅长于弹琴。如今,你已学会了这首琴曲,可以进一步学点别的了。"孔子听了,并不急于学其他的,回答说:"我还没有学到它弹奏的技巧啊。"孔子用心投入,练习一段时间后,很快学会了技巧。于是师襄子便对孔子说:"你现在已经学会技巧了,那么可以学点别的了。"孔子回答说:"可我还没有了解曲子表达的意趣呀。"孔子继续专心练习一段时间,了解了曲子的意趣。此时,师襄子又对孔子说:"你了解了它的趣意,现在可以进一步再学点儿别的了。"但孔子依然想继续深入,回答说:"我还不晓得他是歌颂的谁呀。"于是孔子专心致志,每天弹奏,用心领会曲中歌颂的人物。过了一段时间,有一天孔子若有所思,贸然地站在一个高处,向着远方眺望说:"我已经知道他歌颂的是谁了,他长得有点黑,身材修长,目光深邃;他胸怀辽阔,心系苍生,有王者气度。那不是周文王,是谁能如此啊!"师襄子听了十分惊讶,立刻离开坐席,来到孔子面前,双手交叉于胸前表示敬意的说:"君子真是无所不通的圣人,此曲的原名正是《文王操》。"来源于书籍,主要是分享450字 三年级 散文
-
《孔子》读书笔记我读了一本书,名字是《孔子》。孔子生下来很穷,他三岁的时候,爸爸就死了,他和妈妈过着艰难困苦的生活。它不像其他儿童一样玩耍,而是学习礼仪。他妈妈死后,他开始立志学习,只要他不会的都要仔细地询问。40岁的孔子想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他开始当官治理国家,可是大官们都不听。他想寻找一个更好实现理想的地方,就开始周游列国。在途中,他收了许多徒弟,回到了故乡,写下了《春秋》这一本书。他死了以后,弟子们为了纪念他,写了《论语》这一本书。“昔仲尼,师项橐”,“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孔子在周公的太庙里,不停地问这问那。我也要像他一样勤学好问,想方设法解决自己不会的问题。“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孔子不放过任何学习的机会,只要有不会的就去问。孔子每天都在大树下大声朗读。我也要像他一样坚持学习,节约时间,坚持做到每天早晨都大声朗读。《孔子》真是一本好书。350字 三年级
-
《孔子拜师》读后感寒假期间,我重温了《孔子拜师》这篇课文。它很有教育意义,使我感触颇深。孔子年轻时就已经是远近闻名的老师了,但他仍然觉得自己的知识还不够渊博,三十岁时他离开家乡曲阜到洛阳拜大思想家老子为师。曲阜距洛阳有上千里,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花了几个月终于到达洛阳。见到老子后,他谦逊有礼,老子欣然收他为徒。从此孔子每天不离老子左右,随时请教。老子也把自己的学问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了孔子。人们敬重孔子和老子的学问,也敬重他们的人品。孔子真诚求学、谦虚好学的品质深深地打动了我。看看孔子,再想想自己,我觉得很惭愧。比起孔子,我主动学习、刻苦学习、谦虚学习的精神实在差远了。看动画片、玩电脑游戏、读课外书的兴趣远远大于学习的兴趣。爸爸妈妈督促我学习,有时也是一副极不情愿的样子。考试成绩好了,爱“翘尾巴”;成绩差了,爱“发脾气”;成绩不好不坏时,有时还“无所谓”。就说这次语文考试吧,虽然得了全班第一,但也只有89分。这说明我还有一些基础知识没有掌握,作文水平还需要不断提高,粗心的毛病还没完全改掉。学海无涯,学无止境。千古圣人孔子都能谦虚求学,我想我通过勤奋努力也能做到。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以后,我也要像孔子一样谦虚好学,孜孜以求,主动学习,刻苦学习,快乐学习,争取长大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陕西安康汉滨区果园小学三年级:樊星瑶作文网专稿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550字 三年级 读后感
-
《孔子学堂》读后感《孔子学堂》是一本漫画书,带领我进入国学的视野。我从书中了解到孔子和他学生的许多故事,学到很多做人的道理。 有一次我参加了一个培训机构举办的作文比赛,被一个男生排挤。我没有理睬这位男生,也没有生气,因为我想起了妈妈刚和我一起读过的《孔子学堂》中的一句话:“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意思大概是君子可以与他周围的人保持和谐融洽的关系,从来不人云亦云;但小人则没有自己独立的见解,只求与别人完全一致,而不讲求原则,却与别人不能保持融洽友好的关系。妈妈听了我的想法表扬了我,说我领会了书中的话并能活学活用,能够强大自己的内心,而不会被别人轻易打到。她说这就是知识的力量。250字 三年级 读后感
-
孔子没有一个时代不在讨论研究着孔子,就仿佛是一个人印证了那句话“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或许我们会一直对孔子的事迹有着两种目光,或褒或贬。无所谓外界的评论,实实在在的是孔子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人。孔子(前551年9月28日~前479年4月11日)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人,汉族。英文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政治家和思想家,儒家学派创始人,世界文化名人。无论是孔子还是孔丘更或者是可谓是家喻户晓了。当孔子穿梭于个个时代,被赋予了不同的意义。他不仅和儒学息息相关,在思想或者文化,甚至包括他的政治思想,在那个时代里丝毫没有被受到重视。这不是他的错,儒家思想终究适应不了春秋时期的统治阶级。那个时期,孔子被落寞在所难免。但是,伟大的孔子似乎又印证了一句话“是金子总会发光的”孔子的儒学从春秋时期的应运而生到战国时期已经成为巍然大宗,再到秦朝,秦始皇的焚书坑儒,让儒学遭受严重打击。西汉时期在逐渐复苏,到了汉武帝时期已然成为正统思想。从此以后一路繁荣确立了正统地位……这一思想在孔子在孔子逝世千年之后,仍然为我们现在所用以德治国的思想所延续着。当江泽民同志在全国宣传部长会议上指出“以德治国“这四个字的时候,标志了现时代对孔子儒家思想吸收借鉴。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曰:“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孔子心中的“仁”就是要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是多么进步而令人折服的思想。无数的人,无论是政治家还是思想家,更或者教育家都孜孜不倦的研究者孔子的思想学术。孔子主张学习的知识大体上有两个方面:一是从学习古代文献和典章制度方面得来的知识,这可以说是历史知识;二是从现实生活方面得到的知识,这可以说是现实的知识。孔子怎么会想到自己在那时不受重用的思想成为了各界研究的经典。无论如何站在孔子的角度学习和研究都似乎是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纵然我们知道孔子的思想不可避免的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例如:他主要是注重观察而不大注重实践,特别轻视生产实践。这或许就是所谓的时代的缺陷性。但是这不会影响到孔子在这个中华民族,乃至在整个世界的影响年,诺贝尔奖的获得者曾经向世界提出“学孔子”。可见在整个世界里,孔子的地位不可忽视。我们是新时代的栋梁,历史的磨练中仍然熠熠生辉的孔子思想不该在我们这个高科技化的时代里被落寞。我们作为高中生应该辩证的吸收孔子的思想。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或许就是我们这个时代人的任务了。1000字 高一 记叙文
-
说孔子孔子,是我们中国文学的典范,他的论语,在孩童时的我们就开始学,甚至是在大学里也有在学。从古至今,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以及西方的哲学家都层出不穷。但在众多的圣杰之中,最令我敬佩的依然是我们的东方圣人:孔子。孔子是春秋时代人,名丘,自仲尼,是我国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号称弟子三千。关于他的故事可太多太多!所以我们今天就来谈一谈:我心中的孔子!首先,我认为他是一个不耻下问、终身求索的人。我们知道孔子有很多的导师。大到道家创始人,小到故事中的两个六岁小孩。这样鲜活的例子自然说明了孔子的谦虚、和刻苦好学!但是这还不够深刻,因为孔子还是一个终身好学,终身求索的人。孔子说:“五十有无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从十五岁到七十岁,孔子一共活了七十三岁,让我们来算一算,孔子一生中百分之八十都在学习!“活到老学到老”。这句话在孔子身上得到了完美的体现!第二,我认为孔子是一个人、礼、国家,把生死置之度外的人。孔子从四十多岁开始讲学,一生弘扬仁义礼智信。以礼治国。为了国家、他可以“毁三都”、为了国家,他可以亲自领兵。但是鲁国的君上却为了自己的利益,而将孔子赶出鲁国,不过,孔子并未放弃,在和弟子漂泊的十九年中,他仍然没有放弃,走到哪讲到哪。有几次差点丢掉性命,但他已然宣扬仁、义、礼、智、信。也许真正的大无畏,不仅是在战斗中“不怕死”的烈士,更是为了教育不畏惧一切困难的老师们!第三,我认为孔子还是一个很有战略思想的人。2009年的时候有一部电影很火,叫做《孔子》,其中有一个片段,是这样的:齐想借用会盟来刺杀鲁国君上,以为孔子早就料到这一招,出动了五百乘兵车,但在实施过程中却出现了问题,兵车并未出动。不过,孔子早有准备,会盟开始,齐国动用五百乘战车,而鲁国竟然也有五百乘战车。齐国见此情形,只好收兵。讲到这,有朋友会问了,鲁国的战车是从哪来的呢?哈哈!五百乘战车子虚乌有因为他们站的高,下面的情景看不大清楚,所以孔子便集中了一百乘牛车,后面拉上扫把,一跑起来、烟雾弥漫。这样便形成了“五百乘战车”的壮观景象!孔子的战略就是这样:兵以正和,以奇胜!这就是我心中的孔子,这也就是孔子。爱人、爱己。正像它的先师子产大夫说的那样:“苟利国家生死以之,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孔子不愧为真君子!他的弟子遍天下,也把仁、义、礼、智、信,传遍了天下!孔子的论语指引我走君子之路。900字 初一 写人
-
孔子庙我最喜欢也最想推荐的地方就是孔子庙。一进门就会看见连绵不止的古人庙和许多参天大树,中间有一条明如玻璃的湖,有许多人在湖中央行驶着一条条小船,有的小船在湖中央快速地行驶着,有的小船悠闲地漂浮在湖中,像一片片一直在湖上飘荡。我们走着走着就看到了几朵美丽的庙,买了几柱香,进去拜了一下我们的祖先,然后再去捐钱,我们走了好几座古人庙,看见那里陈列着许多祖先的肖像,我们开心的走进孔子的教室,里面有许多桌子和椅子,坐在椅子上面,仿佛孔子正在教我们读书一样,我忘记了一切,只知道孔子正在教我们读书,让我们流连忘返。我们走出了教室,然后走在小路上,我们看见了许许多多的参天大树,每一棵参天大树都像士兵一样坚守的自己的岗位,仿佛不让坏人走进他们的领地一样。“哈哈,哈哈!”呀!哪儿传来的欢笑声?原来,是从儿童乐园里传来的,那里有许多小朋友在玩滑梯,小朋友们都在耐心的等待着玩滑梯,滑下来的小朋友欢笑声一阵接着一阵。我喜欢既美丽又热闹的孔子庙。400字 六年级 写景
-
孔子曰孔子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圣人,他说的每一句话都被尊奉为真理,虽然有时连他自己都不知道,创造真理很简单,关键是时间。可他却不知道,他的真理被后来的统治者当成了统治江山的工具,玩得团团转。 有一次,他的弟子子路问他:“如果有人对我不逊,我是不是该用道德的方法对他呢?”孔子答了一句:“以德报怨,何以报德?”意思就是如果有人对你不逊,你就改用板砖飞他。可是这句话硬是被统治者把后半句掐掉了,变成了“以德报怨”,是讲:如果有人打你的左脸,那就把你的右脸也伸过去给他打。简直把孔老夫子抱怨从一个血气方刚的男子汉变成了一个懦夫,以至于皇帝一手抱着美女,一嘴哼着小曲,而百姓却吃着窝头咸菜,还有的连这也吃不上的局面。皇帝好像是在告诉人们:怎么地,老子是皇上,你是一个贱民,别老盯着我的王位,一旦发现满门抄斩!就这样,百姓忍了,沉重的赋税,忍了;长年的水患,忍了;繁重的军役,还是忍了。如果你问他:“为什么忍?”他还说:“孔夫子都说要以怨报德,我们当然要遵从喽。” 呜呼,我的百姓哎,你怎么什么都忍啊? 这种好景也不长,在清朝末年,列强像到医院排号似的到我们国家来侵略一番,有时等不及了,一起上,玩群殴,可清政府不但不拿板砖飞他们,反倒给他们黄土,等列强烧成砖后再拿来飞清政府,所以签了很多不平等条约,《马关条约》,《南京条约》……终于,底层人民站起来了,拿起了大刀土枪,推翻了清政府,打走了侵略者,建设了新中国!在新中国的号角下,好像听到了孔子三千弟子的声音:“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呼……”600字 初一 叙事
-
走近孔子当寒风裹挟着大雪,淹没你眼前的世界,你是否畏惧,是否心灰意冷,是否仍坚信自己的力量。 ——题记佛教有轮回之说,所有的相逢都是重逢,所有的离开都是归来,鲁哀公十六年,你走了,却留下了千年不化的哲理。人总会以不同的方式走向生命的尽头,有的人死去了,就意味着永世的寂寞;有的人死去了,却意味着一种永恒和超越。随着年龄的增长,与你的接触更甚,便愈加崇拜你那种对于命运的领悟,人生的豁达,世情的谙熟,社会的了解,从你的所言所行中,感受到常常于不期然间闪烁而出的智慧之光,着实令我们这些后辈于迷蒙中清晰,于混沌中了然,而获益匪浅。我们应当相信每个人都是带着使命来到人间的。无论她多么的平凡渺小,多么的微不足道,总有一个角落会将他搁置,总有那么些人需要他的存在。有些人在属于自己的狭小世界里,守着简单的安稳与幸福,不惊不扰的过一生,如长沮 ,如桀溺;而夫子你则在纷扰的世俗中,以无所畏惧的姿态尽情地演绎着匡救天下的人生。得知你曾因难以施展抱负后带领颜回,子路等十多名弟子竟开始了长达十四年周游列国的生涯,我不得不心生敬佩。更懂得了一个道理:做一件事情,不管有多难,会不会有结果,这些都不重要,即使失败了也无可厚非,关键是夫子你有别人没有的勇气去解脱束缚的手脚,也有别人没有的胆量去勇敢面对。很多时候,我们不缺方法,缺的是一往无前的决心和魄力,总是在事情开始的时候就畏首畏尾,在事情进行的时候就瞻前顾后。怀才不遇没什么,大不了亲力亲为,躬身上路传大道;梦碎了没什么,大不了再重新做一个。洛克菲勒说:世界上没有一样东西可取代毅力。才干不可以,怀才不遇者比比皆是,一事无成的天才很普遍;教育也不可以,世界上充满了学而无用的人。只有毅力和决心无往而不利。所以,怀才不遇的你带着毅力和决心,在教育上获得了永不褪色的成就,也唯有你,仁以为己任,倾尽一生。唯有你,配得上这圣人的称号。700字 高二 记叙文
-
孔子孔子的名言1、不患贫而患不均,不患寡而患不安。——孔子2、民无信不立。——孔子3、礼之于人,犹酒之有襞也。——孔子4、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孔子5、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孔子6、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踰矩。——孔子7、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孔子8、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孔子9、天下之至仁者,能合天之至亲也。——孔子10、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孔子11、芝兰生于幽林,不以无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为穷困而改节。——孔子12、益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孔子13、益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孔子14、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孔子15、与朋友交,严而有信。()——孔子16、君子谋道不谋食,忧道不忧贫。——孔子17、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孔子18、君子之道四焉,强于行义,弱于受谏,怵于待禄,慎于治身。——孔子450字
-
孔子孔子,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他三岁是父亲离世,十七岁时母亲又离开人间,但他没有失去信心,而是努力造就自己,凭着他受到的教育,开办私塾,把自己学到的和积累的知识教给他的学生,被他所教育过的学生大多都是平民家,而他免费教育他们,让他们也能有出人头地的一天。孔子的品行优良,他根据学生的性格来不同的教育他们,“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体现了他的谦虚;"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展现了他教育学生的方法。不只是中国,其他国家的人也了解孔子不少,他一生教过多达三千名学生,而着名的就有七十几个个,他是多么无私。在国外,还创办了许多孔子教育学校,这说明孔子对其他国家的影响也很大,他是多么伟大。他55岁时率弟子一起周游其他列国,把自己的教学方法介绍给其他列国,可是他们一行人在周游过程中多次被困遇险。孔子把“任”和“义”视为道德的最高原则,“仁”可以将它理解为对人的关心,"义"则是道德,他讲求学生道德好,对他人关心关爱,他的学生把他说的名言名句记录下来,流传至今,这些育人的方法值得我们学习,值得老师学习。孔子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人,但他用自己的行动使他成为了风靡全球的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他在中国历史上重重的画上了一笔,在许多人的心上画上了一笔。初三:代严450字 初三 议论文
-
谈孔子孔子大家可能都熟悉不过了吧,他是中国古代历史上一个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他还是儒家学派创始人,他的思想核心是一个“仁”字,他古代很有才华,也教育了许许多多有才能的学生,还各有所长,有趣极了。我们就说他几个出名的有趣弟子吧。孔子当最感兴趣的是公治长,传说他能听懂鸟儿的说话,你说神奇不神奇,还有最动心同情的算是文字赛,他有一颗善良的心,他体贴孝敬父母,还有对他师兄颜回,颜回家里穷,却努力上进,虚心学习,读了许多的书,学了很多知识,所以孔子很器重颜回,而且颜回总有一种什么东西,长久起一种激励人鼓舞人的作用,还有。你说孔子的这几个弟子神奇不神奇,好像把有才的人全都集中在孔子的脚下,有些人说这可能是孔子的名誉好,名声大,所以有才的人全都来拜孔子,其实不是的。孔子能够流传至今的是因为他很有知识,他的才华如万丈深渊,取之不尽,所以教出了那有才华的弟子。孔子总是轻松愉快,坦荡,悠闲的。而孟子则是“凡事紧张”所以这就体现了孔子他对生活的热爱,对大自然的向往。孔子他一生教育弟子,做人要讲道理,孝敬父母,尊老爱幼,不羡慕富贵。450字 初二
-
《孔子》观后感抽空在周末去看了孔子,在网上倒是首先看到一大帮愤怒的青年给的低分。但本人就是冲着法哥去看的,电影院一大帮叔叔大妈,阿姨婆婆,哥哥姐姐全是排队看阿凡达的,他们其实就是图个在杯具的生活中看点喜剧的事情,而阿凡达正是他们乐意看到的。整个场子里面(晚6点30分首厅)看孔子的还没坐到1/4,我不免为法哥感到杯具了。孔子这部戏拍的我也能接受,尤其是场景布置刻画的相当的“春秋”,历史背景也把握的很好。这部电影描写孔子非常的人性,不像阿凡达里面的冷血主人公,信仰、理想、乡情、亲情一个不差的展现出来,法哥饰演孔子也是那么的平易,但又不知不觉散发出一种让你尊重的气势。让我震撼的是在孔子在众多纠葛中仍然保持着一种执着的信仰,这种信仰到底的底线在哪里,不是说出来,孔子一生都追随了他的信仰,不管是为官受挫、家人分离、颠沛流离、施教受辱,环境在变,他的做法在变,但是信仰不变。国人都缺乏信仰,譬如“为人民服务”这信仰估计只有M.ZD同志说过而已,所以我觉得都该看看这部戏。唯一的遗憾是:二小时剧情太过寒碜,没有把电影做深刻。PS:为什么电影院老是叽叽喳喳的女生悄悄话。450字 六年级 读后感
-
赞孔子、这个寒假,我看了《孔子》这部电影,对此,我很是感触。对于孔子,我们也已经对他的了解很少了,我想,我们这些后代,也正是需要去了解这些中华民族上曾经的历史。影片中感触最深的,是理想与现实的冲撞。孔子从政,希望实现自己的社会理想,却被现实无情地抛弃。孔子一心只想实现自己的理想,对可能的困难估计不足,最终只能黯然离去。孔子到了晚年,认清了理想与现实的关系。他最能影响社会的,是教育弟子,而不是从政。他的弟子有各种各样的才干,可以将他的思想传播到更多的地方。孔子把精力放在讲学上,能够影响到更多的人,意义要远大于参政。联系到实际生活中,我们也经常会抱怨身边的事不如自己所愿,不完善,不合理等等,还喜欢去描绘一个理想的情境。可是,这些都于事无补。现实摆在这里,我们也只有从思想上变,亲自去行动,不要总依赖于别人。不要只是替别人着急,看到自己应该做的,才最重要。这样,把握好方向,有步骤、有计划、从实际出发,理想才会越来越近。这部影片人物刻画的生动形象,也能让人深受教育,人们能在这种场景中得到知识。孔子面对贵族与恶势力不低头,面对困难不畏缩,面对孤苦不冷漠,我想,他的精神会激励我永远向上。所以,我们这一代新世纪的幼苗,一定要铭记这位开创教育先河的人物——孔子。450字 初三 记叙文
-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