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坟1200字以上

上坟

1200字以上 初二 记叙文

又是一年的清明时节,也只有这个时候奶奶的影像才会在我的脑海里变得清晰起来,很小的时候我是在奶奶的背上长大的,由于那个年代不像现在科技那么发达,奶奶留下的影像资料屈指可数,但每到这个时候奶奶的音容笑貌仍然在我的脑海里很清晰。

奶奶在我心目中是平凡而伟大的,她的身上具有了中国妇女典型的特点:勤劳、善良、质朴、顽强、任劳任怨; 奶奶的一生也是不幸的,在我很小的时候就听父亲说过他原来有一个妹妹,在父亲9岁的时候妹妹生病,由于身处在那个缺衣少药的年代最后不治身亡了,我的爷爷也在随后不久因病去世;奶奶和父亲相依为命直到生命的尽头。

虽然奶奶屡遭不幸,但她后来硬是一个人用那一亩三分地的微薄收入供父亲念完小学、初中、高中直到大学。

父亲大学毕业后分配到了离奶奶家两百多公里的都匀一中工作,两百多公里的距离现在也就是两个多小时的车程,但对于处在60年代来说已经是很遥远的距离了,父亲跟我说工作后只有假期时才能去看奶奶,后来结婚后事情更多了,特别是我出生后,他们又要上班最多只能照顾到姐姐,于是便把我送到乡下让奶奶带我。

现在还依稀记得,每天天亮时奶奶就背着熟睡的我下到地里干农活,当我醒来的时候,奶奶就陪我在田间地头摘野葱、野蒜、采蕨菜、抓黄鳝,当日落的时候我和奶奶提着我们采摘的野葱、野蒜、蕨菜、黄鳝高高兴兴地回家做饭了,那是我一生中最快乐、最无忧无虑的时候。后来我到了读书的年龄不得不离开奶奶回到城市里,但每年放假的时候我最先想到的就是去看奶奶。

可是好景不长,1976年的一天还在上学的我突然被父亲接走,在路上父亲用沙哑的声音告诉我奶奶过世了,我清楚的记得我当时没有哭,只是一脸的茫然,我不知道下一步我该怎么做。当父亲把我领到奶奶的遗体旁的时候,我甚至有些害怕,不敢走近只是紧紧地拽着父亲的衣角,跟在父亲后面,当父亲揭开盖在奶奶脸上的床单时,我偷偷地看到奶奶眼睛微微闭着好象睡着了一样,今天想起来知道了:奶奶走得很安祥,奶奶累了,奶奶应该好好休息一下了。

在我的印象中父亲是一个坚强的人,在文革时被打成右派的他也没有因此消沉过,在批斗时也没有掉过一滴眼泪。第一次看到父亲流眼泪的时候是在奶奶的追悼会上,父亲读了他写给奶奶的祭文,文章很长,父亲是一边流着泪一边读完的。直到现在父亲每次上坟时跪在奶奶墓前总是在流着泪责怪自己不孝,在奶奶去世时都不在身边,当日子稍稍好过一点的时候,奶奶却离我们而去,父亲也不止一次地跟我们说过:他死后把他的骨灰撒在奶奶坟上,他身前不孝,死后让他天天守在奶奶身边尽孝,每当此时我心里便会更加地想念奶奶了。

父亲是学中文的,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坚定捍卫者。奶奶遗体火化后骨灰一直存放在都匀的火葬场里,从那以后每年春节大年初一,父亲都会叫我跟他一起到火葬场去祭拜奶奶,刚开始时每当走进那阴森森的骨灰存放间时,我都不太情愿也有些害怕,虽然时间不长。年复一年,渐渐地也习惯了,后来连火葬场值班的老头都知道每年春节初一早上都会有一对父子来祭拜亲人,有一次听值班的老头说每年大年初一来祭拜的只有我和父亲两个人。

后来父亲调动到贵阳工作,在95年的时候父亲决定让奶奶入土为安,于是在清明节前把骨灰安葬在选好的墓地里了,那时我还在外地工作父亲没有通知我。当我清明节回到贵阳的时候,父亲把我带到奶奶坟前,这是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上坟,我和父亲用镰刀把奶奶坟前的杂草全部清除掉,在坟上插上醒目的坟飘,摆上祭品,点上香、蜡、纸、烛,在奶奶坟前磕头祭拜;父亲欣慰的说终于给奶奶找到一个安身之地,父亲说以后他老了走不动了要求我一定要每年给奶奶上坟,磕头;如果有了孩子也一定要带着媳妇、子女到奶奶坟前祭拜。

流光如逝,二十年过去了,如今我也早已成家立业,儿子今年已经13岁,父亲已近八十高龄,我实在不忍心看到父亲跪在奶奶坟前老泪纵横的自责,今年上坟时我没有带上父亲。

昨天我和媳妇、儿子又去给奶奶上坟了,我也要让儿子知道上坟不仅仅是走个形式,而把上坟当成一次心灵的洗礼,同时也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父亲是这样教育我的,我也要让儿子把这种文化传承下去。

天若有情天亦老,月如无恨月常圆。

安息吧!奶奶!

上天倾了一座城,只为得你一阙词不冷

1200字以上 初一 散文

上天倾了一座城,只为得你一阙词不冷、

时光淬砺,大厦倾圮,灯隳城寂,只在朝夕。

家国之役,黍离之悲,千古词帝,逝水如斯。

倾城之前,你的词只为吟风弄月,不过尔尔;

倾城之后,你的词化作枕畔芳华,不胜灵秀。

似乎上天倾了一座城,只为成全你浮生一晔,只为得到你瘦词一阙。

你通音能词、

工书善画,信手拈来,便是江南陌巷,寂匿古香。一辈子都活在诗里的人,却死于至狠至痛的毒,形状惨烈,让我们无论以诗、以画、以世上最美最伤的语言来悼念都是万万不能、忧忧不已。

也许命运就是有意把世间最美好的东西撕碎了给我们看,以对比出最惊才艳艳的你,镌刻在我们的骨中、心上。

你痛苦吗?是的,全身抽搐、头脚蜷缩,焉能不痛,焉能不苦?但也不及尊严被践踏来得煎熬。

你不谙帝王权术、战地干戈,却好生戒杀、钟隐好闲。

王国维评价你:

“词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故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是后主为人君所短处,亦即为词人所长处。

主观之诗人,不必多阅世,阅世愈浅,则性情愈真,李后主是也。”

如此真性情。

于是,当赵匡胤兵临城下,你看那浩荡金戈铁马,仍不忘续词初夏:

“樱桃落尽春归去,蝶翻轻粉双飞。

子规啼月小楼西,

玉钩罗幕,惆怅暮烟垂。

别巷寂寥人散后,望残烟草低迷……”

只是,词未完,城已破,连同你的天真也一并殉葬。

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一朝一夕间归为臣虏,才发现,你们李氏一族的付出,竟是为他人做了嫁衣。

你确是该悔、确是该憾。

只是,南唐不过沧海一粟,若无你的浅斟低唱,它在历史中只会轻得失了重量。

那一刻,你一袭白衣纱帽,卑微地跪在胜利者的脚下,心却在这场劫灰里凤凰涅盘,笑傲于文人墨客间。

——国家不幸诗家幸,赋到沧桑句便工。

此后,你的心不再限于靡靡之音,而是有了更宽广的情怀去容纳人生沉浮、家国兴亡。

这般亡国被囚,倾国倾城只为成全一阙词的隽永的诗人,也唯有你而已。

无人可以理解你的心绪,也无人殷勤听你的心声,于是你凭阑半日独无言,叹往事只堪哀。我竟想起了一首诗,如此贴切: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还有谁能比得上你的清姿幽雅?

即使是啼血之作,亦不见得丝毫血雨腥风,只有林花谢了春红,太过匆匆。

即便把国倾了,你也不曾仰天长啸、金刚怒目,始终善意山水、菩萨低眉。

只是这一低眉,撩拨的是后世千万年的弦,惊艳的是后世千万人的眼。

你写: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你还写: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

罗衾不耐五更寒。

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

别时容易见时难。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你只用一支笔,便点出了无数繁华凋谢、水墨江山。

殉国的人太多,从来不差你一个。

我暗想,你与生俱来的宿命,应当只是为了祭诗吧?

你的诗歌被赋予了你的灵,所以千百年后的我们真切地触摸到了你的魂。

七月初七,一个本该十分美好的日子,却被镀上了一层忧伤。

只因,这一天不仅是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的七夕佳节,也恰好是你的生辰、你的祭日。

幽静深院,草色荒烟,冷风吹楼檐。

你寂寞凭栏,用肉体残存的最后时间,写下了一阙回首不堪。

于是,一首《虞美人》传到了赵匡义那里:

“……小楼昨夜又东风,

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这用血和泪唱出的一首词,在他听来却是无比刺耳。

心狠手辣如他,连亲哥哥都能手刃,又怎会怜悯一个代表着诗意存在的诗人?

于是,他遣人送去了牵机药,让诗人以狼狈的形象,毫无诗意地死去。

于是,一座城倾覆了,一阙词结束了,一缕诗魂飘远了……

你这一生,过得若即若离花,

活得如梦如幻月。

这一遭人间的音尘决绝,倾国倾城,亦倾尽了你所有。

我自吟诗长短句,句句皆是你心魂。

虽然一个时代已被雨打风吹去,但你早已融入一川烟草、江山如画,走进千秋万代,书香人家。

我独行雕栏陌巷

看斜阳浅影无往

许是那幽邃的意象

许是那故国的难望

许是那召唤的远方

依昔

南唐旧事徜徉

——你挥墨山水如画

她起舞笑靥如花

惆怅时光

江南旧想

诗人愁肠

千年不忘

当时明月今临窗

我轻抚荒落城墙

看尘土扬起万丈

应是金戈铁马兵临城下

应是鼓鸣长天宋军轻狂

应是山河永寂谢了繁华

依昔

南唐旧事徜徉

——你续诗未完初夏

他血染只为称王

动荡时光

江南旧想

倾国魂殇

千年不忘

这篇文章,原因很多。他写的很好,我很喜欢,但这绝不是最重要的。我不知道这篇文章所表达的是什么,没看出来思想感情绝不是作者的问题,是我赏析的问题,希望能渗透的多渗透,希望高人回复。鄙人唯一藤蔓这厢有礼了。

再退我跟你急啊!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题目

相关推荐

初二
记叙文
1200字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