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四季
长沟流月去无声,有些人,有些事,总在不期然的走近,又远离。可是,那些有关故乡的印痕,却深深的烙在灵魂深处,抹不掉,也擦不去。一曲旧时的音乐,一句熟悉的乡音,甚至一缕袅袅的炊烟……都让我的思绪掉进故乡的泥淖里,无法自拔。其实,故乡有什么呢?枯树,老屋,无边的田野,四角的天空,还有那些仍然在记忆里活蹦乱跳的名字……
春花满地,百枝吐翠,微风轻拂中,听那呢喃的燕子,衔来点点春泥,一口一口搭建着温暖的未来。最喜在一个空中氤氲着青草香味的黄昏,走到户外,任由乍暖还寒的凉风从脸上吹到心中,丝毫没有慵懒的春困萦绕胸怀。看巍巍西坠的落日,把西天染成醉人的昏黄;听随风摇曳的草儿低吟着成长的狂欢;嘎吱嘎吱忙着拔节的麦子,不辞辛劳地盘算着怎么才能把籽儿涨得满满……归巢的鸟儿,寂静中昏昏熟睡,待到一缕薄雾给村子拦腰围上宽宽的素白腰带时,村中隐隐传来的呼儿唤女声,提醒着还在户外流连忘返的我,该是归家的时候了。漫步归来,熟悉的家中已经华灯初上,母亲唠叨着我的晚归,孩子们忙忙地跟着母亲擦桌子、摆凳子,准备晚餐。
最难忘,春天的精神盛宴——赶庙会。一年仅有的一次最大型、最热闹的庆典活动。农家的精神活动,和城市不同,明星大腕们,没油水可捞的穷乡僻壤,基本是不去的。所以对仅有的一年一次的庙会,上至七八十岁的公公婆婆,下至嬉戏玩耍的三岁孩童,没很特殊的情况,都会拣一个风和日丽的大晴天,起个大早,拖家带口、呼朋唤友地去赶庙会。庙会的内容丰富多彩,有杂耍的、唱戏的、卖稀罕猜谜的、打卦算命的……等等,不一而足,当然还有琳琅满目的各类衣袜鞋帽、生活零碎……。不同年龄阶段的人,都可以在庙会上找到自己的最爱。老人们喜欢长坐听曲,小伙子们喜欢游戏杂耍,姑娘们则更喜欢穿梭于各类大大小小、花花绿绿的服装小店,使孩子垂涎的当然是那各种各样的小吃、小玩了。倒是上有老、下有小的中年人,则兼顾着全家人的爱好,陪着老人看戏的同时,心里不时嘀咕着,贪玩的孩子怎么半天还没回来?
过完了庙会,随着布谷鸟的声声催促,农忙的季节也就慢慢来临了。先是把经年的镰刀、长叉等农具拿出来,拂去表面的蛛网尘迹,该修的修,该磨的磨,如打仗一般,把镰刀擦得蹭亮。六月份左右是村人最苦最累,最忙碌的日子。记忆中家家户户农忙的时候,几乎都是天不亮就起床,踩着露水,一镰一镰地把熟透的麦子横放在地上。再一把一把捧起来,像抱着熟睡的孩子,运送到打场的地方。那时候,没有现代化的大型机械,唯一比较先进些的,不过是那些转一圈,嘎吱嘎吱响三响的牛车。这时候,谁家有牛,就大大的派上用场了。乡里乡亲之间,农具可以公用,牛车也不例外,这个时候的牛,一定要吃好喝好,不然,今天张三家,明天李四家,拉不完的车,耕不完的地,如此大的劳动强度,很难支撑下来。倒是现在,农村和城市的差距,虽然仍旧很大,但是也在慢慢地缩短,农人的生活,也没了往日那种暗无天日般的辛苦,各种各样的农业机械,慢慢地走进田间地头,劳碌了一辈子的老把式们,看着喝油的“牛”,喜笑颜开的同时,却也暗暗有股英雄失去用武之地的失落。
一季麦子从开始收割到晒干入仓,也就一个月的光景吧。麦子入仓之后,农忙基本可以算是告一段落了。再接着的,就是走家串户,互访亲朋的季节了。女儿忙完了,要回娘家汇报一季的收成。这个时候,如果走到人多的路口,往往都会不时地看到拎着鸡鸭、怀抱幼儿的年轻人,形色匆匆,却面含喜悦。
秋季的庄稼,像个刚出生的孩子,一天一个摸样。这个时候,大家稍稍有点闲,麻将、纸牌则是众人打发时光的最佳选择。再加之天气仍然酷热难当,再拼命的人,这个时候,也不敢大中午的在野地里拔草除虫。关于伏天的中午,老家流传着很多古老的传说,基本一致认为,正中午的时候,是鬼魂出没害人的时候,谁没事儿,最好不要去阴森森的玉米地、高粱地里。以避免万一碰上什么鬼啊、怪的,受到不必要的惊吓,甚至传说中也有丢掉性命之类的话,所以,一般中午到下午,地里往往悄无人迹。大人们午休、打牌,这段静悄悄的时间,却是一些调皮的孩子偷瓜摸梨的最佳时机。
秋天是瓜果梨枣盛行的季节。七月的枣子,八月的梨,九月的柿子红肚皮。说起那些瓜果的故事,三天三夜也唠叨不完。记忆里,印象最深刻的莫过于,邻家的老婆婆斥责那些永远也赶不散的调皮孩子的声音。老婆婆家那棵临水的老柿树,不知道给孩子们带来了多少无穷的乐趣。早还在柿树开花的时候,那缤纷一地的柿子花夹着青涩的小柿子,最能吸引一些梳着羊角小辫的女孩子一颗一颗的捡回家去,用长长的五彩丝线串成一串一串的项链、手镯,甚至门帘。再过些时候,天气一天比一天炎热,男孩子们几乎住在水里,还会觉得酷热难当。大家在水里玩捉迷藏,比赛憋气,打水仗……玩跳水,蹭蹭蹭,三下两下爬到老柿树的最高点,眼睛都不眨一下的,直直跳进水里。记得有个小男孩,在起跳的时候,小裤裤被老柿树的枝桠挂住,人已经跳下去了,树上还挂着半片裤衩。惹得围在岸边乘凉、吃饭的大人们也禁不住哄堂大笑。
如果要问秋天的故乡,最鲜明的景象是什么?连想都不用想,答案肯定是那悬挂在门梁上、树杈间,一串一串金灿灿的玉米、红彤彤的辣椒了。收获的季节,总伴随着甜蜜的忙碌。等到秋季的庄稼,再次收获进仓的时候,村人就快要迎来漫长的冬季了。
冬天的村庄,树叶全都掉进泥里、水里,只剩下那些光秃秃的枝桠横亘在苍茫的天空中。似老人枯瘦的双手,根根青筋暴露在空中。孩子度过漫长的暑假,疯玩了一季,到了冬天,则收敛了性子,专心地读书识字。大人呢,有的外出找事做一做,有的则待在温暖的小窝里,喂猪养鸭,日子也打点得井井有条。那时候的故乡,不像现在的样子,一到农闲的时候,基本看不到年轻力壮的青年人。记忆中,冬天的故乡,往往是待嫁的姑娘们着手准备嫁妆的时间。姑娘媳妇们穿针引线,绣上一朵牡丹,花开并蒂,描上一对鸳鸯,不羡神仙。我家是姊妹四个,年岁相差不大,站在那里,一字儿排开,不知道内情的人,很难分辨出到底谁是老大,谁是老二。四个人,都有自己圈子里的小伙伴,吆三拉四的,都爱聚到我家里来,真算是个袖珍型的女儿国了。姐妹们,围着火炉,织围巾,绣鞋垫,一根一根的丝线不知道蕴涵了多少女儿们甜蜜的梦。手中的活计不停,话匣子自然也是从来没有封口的时候。一会儿说谁和谁的风流韵事,一会儿讲谁的未来夫婿帅气逼人……嬉闹着打趣对方,笑声不时冲破暖暖的小屋,飞到大路上,惹得路过的婶子、大娘,时不时的走到屋子里来,看看大家到底玩的什么是那么的好笑。
大雪给田野盖上一层又一层厚厚的棉被时,春节的脚步也就一天一天的临近了。
家家户户,忙着置办年货,买烟花爆竹、香蜡纸画,请门君灶神、先祖远灵。个个都忙的不亦乐乎。至今仍然记得最爱那首童谣:“腊八祭灶,年下来到,闺女要花,小子要炮……”孩子们眼巴巴的期盼着新年的花衣服、压岁钱,还有那些似乎永远都吃不完的鸡鸭鱼肉,什锦果酥。
……
故乡的四季,总是那么鲜明的深烙在我的心上,肉上,多少个午夜梦回,不知身在何乡。那么今夜,且让我再爬一次故乡的老柿树,再偷一回邻家的小桃子吧……
又是小雨沥沥时
我说话的时候,就不喜欢再看天我看天的时候,却不敢再说话。
??题记
我迈着不知道是不是我的脚的那双东西走在不知道是不是叫街的那条东西上。天上飘落着几滴老天爷的泪,我心里下坠着几滴不敢流在脸上的泪。梦说我是个喜怒不形于色的人,我说我是个自卑不外露的人。我没有带伞,因为我喜欢这种雨滴在脸上代替泪的感觉。
刚才妈妈说她要和爸爸离婚,我只是很平淡地“哦”了一声,出乎他们意料的平淡,然后披了件外套,带上sonic就出来了。
梦说在网吧门口等我,我远远的看见她撑着一把粉红色的伞。
“滴滴”,小酷发了一条消息过来,他是我的网友,却有种似曾相识的感觉。“我爸妈离婚了。”我发给他,虽然不曾见过面,但我相信他。他发了过来“哦,是吗,大人的事小孩子很难懂,感情的问题又比较麻烦,你还是好好读书吧!”他讲话总是那么老调,我却始终相信他和我是同龄人,因为他的个人资料上写着:“一滴泪就能挡住两个人的天一条路就能让两个人刹那之间,命运都改变,只要愿意相信,就能相见。”我很欣赏这段话。“其实大人们的事我本不愿意管,可他们总以自我为中心,根本不考虑孩子的感受。”我对他诉苦,不知怎么的,过了很久,他才对我说:“来我的酒吧看一下吧,我最近新调了一种鸡尾酒,喝了可以忘却烦恼,地址在---。”梦叫我别去,她当心这年头坏人多,我会被骗。
到家了,爸问我要跟他还是跟我妈,我说谁也不跟,他愣住了,问我最近怎么了。我头也不回地进了我的闺房见周公去了。
接下来的几天,我没再去网吧,但我一直惦记着小酷的酒吧。
“我走在每天必须面对的分岔路,我怀念过去单纯美好的小幸福,爱总是让人哭,让人觉得不满足,天空很大却看不清楚,好孤独。”我在日记本上记下了这样一段话。
初三的暑假就是爽,可以忘却天的黑,考卷的白。
“我去酒吧上班了。”我爸砰的关上门。
“酒吧?”显然我又想到小酷了,他应该是一个很阳光的男孩吧!
梦给我打电话,说要一起去上网,我没有拒绝。
“怎么了最近,为什么这么久没call我?”小酷对我说。”哦,有点烦,有点累,有点迷茫,有点神经。”我发了一大串给他,他只发了一个笑脸和一句话:“真的不愿意来我的酒吧!”我把梦从网上硬拽了下来。
“我听见风来自地铁和人海,我等的人还在很远的未来,我排着队拿着爱的号码牌,总有一天,我的谜底会解开。”很深沉的男中音,这不是我最喜欢的歌吗?这不是我最熟悉的声音吗?”
“爸”我冲了进去。“他是你爸?”梦呆住了,我却已不在门外了。那首歌停止了,他走到我身边,“我给你调酒!”“小酷?!”“你,是梦幻天使吧!”什么?我不敢相信。我爸=?小酷。那天,同样下着小雨,可不同的是不在我心里。我爸和我聊了很多,第一次,我哭了,把一个月来埋在心里的泪全释放了出来。那杯鸡尾酒,我也喝下了,味,真的很美。
突然,我想到了小酷的个人资料……
“从不觉得天是蓝的,因为心不在,多少迷茫,多少无奈从不觉得心不在,因为天是蓝的,多少渴望,多少梦幻。淅沥的雨丝,像梦的森林,它叮叮咚咚,是那么动听斑斓的树影,隐藏我点点的秘密,夏日的蝉鸣,吟唱我对未来的希冀。”我在今天的日记本上记了下来,然后赠给它们一个灿烂的笑容。
后记
数不清的,是星星还是无奈
道不尽的,是水滴还是欢快。
一瞬间,什么都改变。
把迷茫的谜底留给最迷茫的人……
相似题目
-
故乡四季又逢阴沉连日的雨季,我收了雨伞,快步走向楼内,楼梯上油腻又肮脏的雨水令我一阵厌烦。不禁想起故乡农村雨后泥泞的小路与清新的空气,雨靴与泥土难舍难分的黏稠感觉和深呼吸入肺中的凉爽,一霎时勾起丝丝乡愁。春天啊,喜欢和外婆一起去割韭菜。看到她用镰刀轻轻一揽手中就多了一把嫩绿的韭菜,像是少女一头青丝,不禁用手去梳理,韭菜的清香混着泥土气息缭绕鼻尖。走在田埂上,总喜欢指着各色的植物问个不停,指着大蒜叶非要说是葱,外婆只是笑地眼睛眯成一条缝,回家便给我做出一盘韭菜炒鸡蛋。夏天啊,喜欢和外婆一起去摘草莓。那一个个诱人的红宝石总是惹得我忍不住偷吃那么几个,一抬头,眼前景色瞬间令我忘了一切。远处幽深的密林在地平线上涂了一抹墨绿,由远及近,那绿由深及浅,层层叠叠,似乎把全世界绿色都汇集了起来,翠绿、草绿、嫩绿、鹅黄绿,故乡像穿着绿裙的少女,我流连在她的裙裾下,久久驻足。秋天啊,喜欢和外公一起去摘核桃。总喜欢在他不注意时追逐小虫,去邻家地里偷两只地瓜,献宝似地献给外公,他不恼,只是“训斥”我两句,便带着我旷野中生火烤地瓜,给我几多欢喜。冬天啊,粉妆玉砌,琼枝树树,外婆贴春联总拉我抹糨糊,我也乐此不疲。除夕夜一大家人一齐看春晚,我不爱吃水饺,非吵着外婆擀面条,外婆擀的面条筋道美味,不同于买来的面条,这面有一种手擀的粗糙感,在升腾的雾气里,我似乎尝到了幸福。如今啊,求学的我啊,远离了故乡,疲倦于题目的间隙,总会想起有一位绿裙少女在等我回家。600字 六年级
-
故乡四季作文网专稿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风捎来的落叶凝集了我的思绪,故乡的四季啊!真令我难忘!春严冬已逝,春骑着春天特有的微风到来了。故乡的春天是美好的,生机盎然。迎春花开得早,远远地,望去,一大片一大片遍地都是。柳树发芽了,有的更是长出了枝条,风一吹便好像在梳头发。春日的大地与往日不同,仿佛让人到了百花园,姹紫嫣红,争奇斗艳的,让人目不暇接,采撷几朵,不知不觉也已陶醉其中。故乡的春天是充满诗意的,诗人爱春,赞春,正是因为春景美,春天酝酿着不少大自然的诗。夏七月,透蓝的天空,挂着火球似地太阳,炎热像一条鞭子,把行人都去感到树荫下。蝈蝈与蝉的叫声嘈杂的混在一起,春随落花而去,夏呢,也披着一身的绿叶从暖风中蹦跳的走了出来,故乡初夏的阳光,透着淡淡的暖意。夏天,最宜下棋在那荷塘月色下轻摇着扇子,是再美妙不过了。在故乡,每逢夏天便会有好些小贩在街上叫卖,大多是卖冰棒的。儿时,夏天最吸引我们的便是他了,总会从父母那里要来些钱,饱饱口福。秋秋风送爽,赶走了下的炎热,送来阵阵凉风。金黄的季节里,院子里的树叶跟着黄了,火红的太阳也变得金灿灿,暖烘烘的照着大地。孩子们在田野里嬉笑,打闹,滚来滚去,弄得满身是土也不在意,开心就好。弹钢珠,打扑克,扔石漂儿,玩枪战---哪里都成了他们的游乐场,花样一翻儿一翻儿,好不热闹。冬故乡的冬记不太得了,只记起冬日是在漫天的鹅毛大雪与孩子们的嬉笑中度过的,冬虽然萧条,却也是一片银装素裹。故乡的冬天是寂静的,也是吵闹的,每逢孩子们上学时,村里边是一片鸦雀无声。春迎来了夏,夏迎来了秋,秋迎来了冬,冬迎来了春---,故乡的四季在变幻,但是他在我心中的地位是永远不变的,他永远是第一位,因为我爱我故乡的四季,和我的故乡。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河轻轻地流过爷爷的家门前。河边那一棵棵树,翠绿的叶子,也有泛黄,透着生命力,上面红褐色。河对岸遥远的苍翠山峦把我的思绪带到了很远很远的地方……去年秋天,爸爸妈妈带我到爷爷家玩。这天,天是那么高,那么蓝。蓝色的天空中飘着一丝丝白云,碧空如洗。不时有飞鸟成群盘旋。不知不觉我们已经到了爷爷家。故乡一派迷人的秋色展现眼前。爷爷家门前是一片果园,葡萄茂密的枝叶向四周展开,就像搭起了一个绿色的凉棚。葡萄架上挂满了一大串一大串的葡萄。红里透青,青中泛亮,像颗颗珍珠玛瑙,亮晶晶的。一个个沉甸甸的红苹果,压弯了枝头,在微风的吹拂下,不住地向我点头。那黄澄澄的橘子,五个一群,三个一伙,头挨着头,脸对着脸,好像在窃窃私语,好像在说:“小主人,欢迎你回来,我还以为你忘了我们啦!”我微微一笑,连连摇头。果园里,最让人垂涎欲滴的是那黄澄澄的鸭梨,皮薄、汁多、味甜,吃起来酸甜可口。果园旁边是稻田,从一片黄灿灿的田里飘出一阵阵芳香。颗粒饱满的稻穗,亚得稻秆直不起腰来,好像是在感谢大地的养育之恩。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河轻轻地流过爷爷的家门前。河边那一棵棵树,翠绿的叶子,也有泛黄,透着生命力,上面红褐色。河对岸遥远的苍翠山峦把我的思绪带到了很远很远的地方。啊,我爱家乡秋天的景色,因为它象征着成熟和绚丽。一年级:彩虹冰冰1200字 一年级 写景
-
故乡四季花开,蝉鸣,叶落,雪飘。四季轮回并以其多彩身姿将故乡深深地烙印在我心中。“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在第一张粉白色脸庞绽放笑容的霎那,春天,到了。一朵,两朵,三朵……一夜之间便开出了“春色满园关不住”之势。紧接着大地也翻了新绿,映山红在一个阳光烂漫的日子开满整座山头,如烟似霞。这还不够,等滚几个轰轰烈烈的雷,落几场淅淅沥沥的雨,洗净的泥土的气息伴着鸟儿的清啼从山里悠远传来是最叫人心旷神怡的。若雨后初晴,妈妈定要背上竹篓子往山上去寻一寻,那枞树底下肥厚的菌子是这个季节最鲜美的山珍。炒上一大菜碗,刚上桌就被一抢而光。我最爱的项目是扯笋子。呼朋引伴地上山,往灌木竹丛里钻去,仔细寻找必会有所收获。管它老的嫩的,一气儿全扯了往麻袋里一塞。可要小心咯!那锋利的竹尖子和荆棘条只消一下就能撕破衣服。常常是头发蓬乱,汗津津地跑回家,将麻袋的小春笋一倒“哗啦啦”,嚯!收获不少!乡邻们都自然地围过来,一圈儿坐下开始剥笋。手脚麻利的捏着笋尖手指顺势一卷,笋壳便下来了。人们一边剥笋一边谈着家常。有调皮的娃娃在堆积得厚厚的笋壳上打滚,逗得大家前俯后仰。晚饭时节,家家户户的厨房里都飘出鲜嫩的笋香,有的伴着腊肉,有的伴着藠头,有的伴着鸡蛋……等天气渐渐热起来,门口的大黄狗开始吐着舌头哈气,永不知倦的知了开始鸣叫。夏天便到了。夏,最美的时刻,是夜。铺一张竹床在坪里歇凉,睁眼,满天繁星;闭眼,蛙声阵阵。山风从竹林里穿来,凉风习习,甚是惬意。弟弟催着爸爸去井里捞西瓜,那是我们简家陇人自己种的西瓜,往井里一镇,刀一碰就裂开来,红瓤黑籽,清凉甜爽。附近乡镇的都特意开车来简家陇买西瓜呢!但是要说起令简家陇人们自豪的还是要数橘子。简家陇的水土都极适合橘子生长,所以家乡产的橘子个大味甜汁多。等到秋天橘子丰收的季节,家家户户门前屋后都有那么几颗橘树,橙黄透亮的橘子垂在枝上,压弯了树枝。山上的橘园更是一片金黄。这时候,无论你走在哪里,整个邵东都在叫卖着简家陇的橘子。家乡的橘子似乎是吃不完的,也是吃不够的。简家陇的冬天因着地势高,冷得很早。但这并不影响赶集的热情,大人们都在忙着准备过年的物资。天上雪花纷纷,集市上人头攒动,人们哈出的热气蒸腾着。豆腐一桌一桌地买,猪肉一腿一腿地扛……都买得很阔气,还得赶早去,晚了,品相好的都被挑走了。那样做出来的宝庆丸子,猪血粑,腊鱼腊肉可就不完美了。而精益求精的家乡人们是不允许这种事情发生的,于是冬天的集市反而更早了。再早,再早春天就又来了。我爱故乡的四季,更爱四季的故乡!1000字 初三
相关推荐
-
故乡的四季我的故乡是鄂尔多斯。这里虽然不像云南那样四季常春,鲜花不败,出不像珠海那边气候宜人。但这里也有春天艳丽的美,夏天浓重的美,秋天收获的美和冬天圣洁的美。春之神悄悄地走来。公园里,花园里,甚至马路两旁,都点缀着绿色的生机。小草睁开了眨眼,打了个呵欠,就赶快钻出了土,迎接新春的第一缕阳光。在地上,在树上,在园里,鲜花争先恐后地开着,来为春天增加点色彩。小鸟、蝴蝶在花丛中飞舞着,在传达着春天的喜讯。好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一道惊雷划过天边,随即倾盆大雨便下起来。待到风雨骤停,乌云散去时,树上的雨水压的树枝低下头来。草丛间,小的不知名的虫子赶忙窜出来,呼吸新鲜空气。人们也从各自家中走了出来,有的在玩耍,有的在纳凉。孩子们享受着夏天的特权——吃冰棍。人们沉浸在一片欢乐之中,全然不理会身旁的滚滚热浪。不知不觉中,麦田黄了,不知不觉中,瓜果熟了,不知不觉中,大雁飞向南方,不知不觉中,孩子走进学堂。秋天带着收获的喜悦走进乡村,走进城市,走进农场,走进学校。处处洋溢着丰收的快乐,处处飘散着瓜果的香味。鹅毛大雪飘了下来,圣洁的雪花给大地盖上了一层绵被,整个世界白茫茫的一片。农民伯伯笑着说:“瑞雪兆丰年,来年又是好丰景”。是啊,这白色的下面,不是又孕育着新的生命、新的希望吗?啊,好一幅和谐美好的四季图。500字 初三 记叙文
-
故乡的四季初春时,空气中依然弥漫着冬意。独自漫步在田园,可以嗅到新鲜的泥土的芳香夹杂着嫩草的清香味;低头俯视可以发现生命在喘息,是一只刚出芽的嫩草,羞羞的样子还蛮可爱!春风拂面可以感到一丝温暖,发芽的柳枝在春风中摇曳,像少女那美丽的长发。蓝蓝的天,柔软的白云,静寂的湖水,是那样的美,跟童年记忆中的春天一模一样……夏天时,你还可以停留在树下小憩,感到无比的清凉,树下没有一丝斑驳的光影。秋天,大雁南飞,草木枯荣,昆虫也奄奄一息。唯一剩下的动人的景色莫过于掉落的依依不舍的树叶随着瑟瑟的秋风飞动,引发段段联想……放眼望去,一片荒凉萧条的景象映入眼帘冬天,这里没有皑皑的白雪,没有轻盈的雪花,更没有结了冰的闪闪发亮的湖面。但是,这里有温暖情谊……故乡的四季,是我心中永远的童年时光……300字 初三 记叙文
-
故乡的别样的四季_650字春天,在春姑娘的拥抱中,公园里的柳树长出了又嫩又绿的小芽儿。各种五颜六色的花儿争奇斗艳:红红火火的“一串红”,清香典雅的“紫罗兰”,热情洋溢的“向日葵”,芳香扑鼻的“鸡蛋花”……就连那些名不见经传的“小野花”也开得五彩缤纷,姹紫嫣红!花香四溢,沁人心脾;花枝招展,蜂蝶相伴。所有人都沉醉在花的世界里,小朋友们更是为之着迷:有的蹲下来用鼻子贪婪地吮吸着花儿的迷人香气,有的伸出白嫩的小手轻抚着娇艳的花瓣,有的奔跑着追逐那些流连于花香的蜜蜂和蝴蝶……穿得花枝招展的孩子、五彩缤纷的花朵和翩翩舞动的蜂蝶,构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夏天,太阳公公特别眷顾中山,这里的大小游泳池馆个个爆满。看!紫马岭游泳场、长江浪漫水城、大小花园的会所游泳池……来消暑的人们川流不息,摩肩接踵。大人们通常是将身子浸在水里,尽享那份清凉。孩子们就不同了:他们一穿好游泳衣就迫不及待地开始了各种各样的水中游戏:滑梯、冲浪、比赛憋气,三五成群地打水仗,各种各样的花式游泳……在水的世界里,到处是孩子们的欢声笑语!秋天的中山是金色的。金色的树叶,金色的田野,还有那金色的果园,给农民带来金色希望。芒果、柑橘、柿子、柚子、荔枝、香蕉、菠萝……到处果实累累,到处果香飘溢。冬天的中山多了一丝袭人的寒气。以往车水马龙的大街稍稍得到喘息,而火锅店就成了令人心驰神往的好地方。特别是冬至前后,几乎每一家火锅店都是宾客盈门。瞧!粥底火锅、清汤火锅、麻辣火锅等争相粉墨登场。一个个热气腾腾的火锅里,天上飞的,地上跑的,水中游的……各种食材聚齐一堂,好不热闹!各种特色火锅吃得顾客直暖到心窝里,也为商家带来了火爆的生意——好一个“火”字了得!伟人故里,别样的四季,全都浓缩在“美”、“乐”、“金”、“火”这几个字里!700字 初三 叙事
-
故乡记忆中的故乡,谈不上什么山清水秀,美丽如画,可那暗涌其中的勃勃生机是藏不住的。若你佯作对村口那极富力量、奋力流动的河流视而不见,呈现在你眼前的苍劲林木,也定会给你显耀出它们蓄力一整个隆冬迸发出的蓬勃生气;若是你未曾察觉村间小路上日日夜夜的熙来攘往,各家各户上空飘荡的袅袅炊烟,也定会令你倍感这小村邻里间的情意浓浓。我爱极了儿时的故乡。依稀记得我四五岁时,整日在妈妈的陪同下在村路上闲逛。妈妈在路上碰到熟人,一聊就是两三个小时。我年纪小,只觉得她们所讲的话像极了和尚念经,讲话的人乐在其中,旁人听来只觉腻烦。便只身一人在妈妈的可视范围内四处游逛,时而蹲下身摘些花花草草来打发时间,其间还不住地抬头望天,运气好的话,兴许能瞧见群鸟迁徙或是晚霞陲于天际。怎么说呢?当时快活极了,每天偷得半日清闲,让那暖阳从头顶发梢笼至脚底,最终身披星河月光漫步回家,称不上世外桃源之趣,三分诗意倒还是有的。又是一年中秋,我随父母回到了故乡。到达之时,刚好是晚上七八点,还好,不算太迟。我走下车,只见周围一片漆黑,仅有几点亮着的灯火。我环视一周,盯紧那盏最熟悉的灯的方向,朝其飞速奔去。一路上,没有了节奏欢快的流水声,只是偶尔传出几声狗吠和夜虫的鸣叫。听见分外凄凉,我将外套裹紧了些,低下头不作声,只是走路。到了奶奶家,我吃着月饼,听奶奶唠着家常。她说近来在村子里也无聊,好多人都进城务工,一走就带一大家子一同走。这样一来,本就不大的小村子变得更是荒凉冷落。奶奶说这话时,不住地摇头叹气。此刻,我与奶奶的心情没什么分别,都在失望,在惋惜,似是亲眼看见那一颗星曾经辉煌,继而坠落衰亡的感受。唯一的分别是,奶奶的失望程度远高过我罢。也罢。这世上顺遂心意的事本就不多,何不径直向前看,朝前走呢?我相信,一切好东西都永远存在,它们只是像水一样凝结,而有一天,还会像花一样重开。750字 初三
-
故乡前不久,我们一家老小带着大大小小的布袋回乡了,为给我爸的侄女举行婚礼。坐在车中,路两旁的树木迅速穿过。两边地里,暑假原本挺拔向上生机勃勃的玉米已被收割,变成了金黄色玉米杆子倒在道路两旁,那金灿灿的颜色闪得刺眼,映衬着村民丰收的喜悦。进入村庄,入眼便是几座荒废了的老房屋,那里许久都无人居住了,但院中不是杂草丛生的景象,而是相对干净的,这一点令我很惊喜。很快便到了我家门口,大院里与房屋旁边的小梨树林还在,叶子依然青翠。不久,邻居小胖孩的奶奶似乎听到了响声,闻声出来。见到我们便露出了笑容,说:“呀,你们回来了,是不是放假了?回来好呀,帮你娘掰点玉米。你们是不是要生火?用不用煤球?用的话就去我那儿拿。”说完便走了。我被这回家的第一丝热情温暖到了。独自出门闲逛,天上的白云大块聚拢来,湛蓝的天空中挂着温暖的太阳。今天的太阳特别大,再加上路两旁红砖红瓦的屋子,展现出了一幅“乡村美景图”,这在城市是没有的。之前我虽一直在村里生活,但从并没有发现天空是那样好看。老妈和弟弟早已来到了我姑家,我也前去看有什么需要我帮忙的。一进大门,便看见妇女们忙来忙去。我姑她关节不好,不能干活,这些妇女都是邻家们或亲戚们来张罗婚礼的吃食的。而男的,老的坐在圆桌旁,泡着茶,谈谈闲话,少的则帮助妇女们端盘子,做些杂活。到了晚上,在地里忙完农活的人都赶来这里吃饭。饭虽然很普通,但对我们而言已经足够了。饭后,到九点开始吃席,男的端着酒杯划着拳,脸色微红;妇女们吃完后又赶快去帮忙了。终于忙完了,从姑姑家门口出来,抬头望着天空。哇!真美啊!点点繁星密密麻麻地布满天空,夜里的天虽然黑得吓人,但有那繁星的点缀,也使胆小的人壮起了胆子,心里明亮起来。看着天空,我心里充满了感慨。家乡,依然温暖如初。这次回乡,充满了惊喜与热情。我爱这片土地,更爱这里的人。750字 初三
-
故乡小时候随叔叔去了他谋生的地方,离了故乡。如今,大了的我回了来,想看看家乡的模样,也来实现与水生的约定。坐了火车,很快便到了故乡,当初的老屋已荡然无存,换做了楼房在那里矗立着。我脑里的故乡与这一点不同,发着呆,不知过了多久,听到身后喊了一声:“你是?宏儿?”我回过头来,哦,是那个叫做“豆腐西施”的女儿,听母亲提过一次,也便记下了。她的母亲当年像似圆规,此刻的她,可以说成是直尺了,挺拔的身姿,飘飞的长发……说话的风格,也与她母亲迥然不同。“你的母亲可好?”我问着。“她……唉,身子不好,已过世了。”“啊,对不起。”“嗯,没事,没事。”我的脑海里浮现起了小时候的情景,那时,她的母亲每天都会来我家里拿东西,精力很是旺盛,没想到现在是过世的了。故乡完全变了样,似乎也没什么可留恋的了,于是我坐船前往水生家。船也好久没坐了,很怀念,距水生家还很远,便看见水生在家门口向我挥手,他是接我来了。一见面,我们便又像儿时一样打闹起来,没想到他的父亲闰土喊了声:“水生!不得无礼!快给老爷磕头!”听了这话,我和水生都笑了起来。看来,闰土的思想还是没变,当初就是他守旧的思想拉远了叔叔与他之间的距离。我和水生可不能这样,相反,多年不见,要把距离拉近些才好!450字 初三 书信
-
故乡二十八很快,我醒了,发现我躺在一个人怀里.那个人的胸膛好热好热,还带着一股硝烟的味道.一张俊脸上两只深邃的眼睛正注视着我,那是星.奇怪,星不是要走嘛,怎么又回来了?我应该在医院里的啊.....还有,尹鸿翼,他也晕倒了,他怎么样啊!这里怎么这么地冷清啊~我挣扎着爬了起来,四下张望.星也站了起来,轻轻把我拦在怀里.我没有像上次一样顺从,而是推开他,直径向大门口走去."梦雪,你去哪里啊?!"星在后面叫,飞快地堵住了大门.不是吧,我只不过想去看一看这是在哪里,还有尹鸿翼怎么样了,他在干什么罢了!我拉开星,还是管自己走."这是哪里啊,我去看看尹鸿翼."星又窜到了我旁边,用冷地吓人的手拉住了我的手,用爱怜的目光看了看我,收起笑容,告诉了我一个对我来说无异于晴天霹雳,让我担心,害怕,却也让我高兴的消息----尹鸿翼死了.这是他家的灵堂.我高兴的是,从今以后我不用再费尽心思地去装尹鸿翼的女朋友了;忧的是,他是怎么死的,在大街上?那我和这件事情也托不了干系.还有,灵堂.我的天,死人!我最害怕死人了,而且死的还是我认识的人,他的灵魂会不会来找我啊~....不要....~~我正在胡思乱想呢,一滴冰冷的液体滴到了我的睫毛上,又从睫毛上滑落,顺着脸峡上往下落,流到了嘴角上,咸咸的,很苦很涩.我抬头望上望去,星也正在望着我.四目相对,我的脸不由一阵通红.我收回目光,低下头,轻轻地问:"你怎么了?是不是不舒服?!"不过,我的顾虑显然是多余的,他可是男的呀,怎么会为了一点疼痛而哭泣?"我.......我"星欲言又止,脸涨地通红."我......我把.."这时,门"哐"地一声被踢开了,冲进来了一小队警察.其中两个一溜小跑来到星面前,手脚利索地把亮闪闪的手铐铐在了星的手上.星长长地嘘了一口气,回头看看我,深邃的目光像要告诉我什么似地."等一会儿你来看我吧,我有事情要告诉你."他终于开口了,嗓音比刚才深沉多了.我还未反映过来,星已经被押走了.我的心被深深刺痛了,咸咸的液体又流进了嘴巴里,苦苦的,涩涩的.PS:我今天没有睡好,所以写的东西有一点乱.如果你们有什么好的建议,就给我发纸条吧~800字 一年级 书信
-
故乡记得有一次,我和我外公打开那尘封已久的老屋。门被轻轻地推开了,地方一下子阔亮起来,仿佛已经很久没有拥有过似的。阳光下。我可以看见,那漂浮的着的灰尘,那不知从何而来的腐烂气息也随空气飞扬着`点燃那蒙了一层薄薄的灰的煤油灯,发出暗淡的有点昏黄的光,我抬起头,猛然发现墙角上有一只蜘蛛正在破烂的网上爬着,我就怔怔地看着。老屋里堆着许多的杂物,记得不很清楚了,只有那一堆堆的书,压在书桌上,桌子因为年代过于久远的缘故,似乎一碰,就会塌下似的,都蒙了一层灰。我好奇地抹开了一本在我当时看起来很厚的书,当然,现在也挺厚的,看到了一个和尚骑着白马。还有一只穿着衣服的猴子,大概是这样的,还有`应该是《西游记》吧!随着长大,我对于儿时记忆的影像也愈加的不清楚。家乡的房子大多有天井。下雨时,雨水顺着长而弯的屋檐流了下来,滴答滴答的声音,在积了水的地上漾起了一圈圈的波纹,这样情景是十分特别的,可是年幼的我不知应该怎样形容,我总是站在过道上倚着屋梁看着,心想什么时候雨会让天井都浸上了水,但又好像永远也装不完。后来上学了,读课文时,读到了这样一个句子“雨,像断了线的珠子从天上纷纷落下来。”记忆又回到了从前,下雨时好像真的是这样的。门前有一口水井,可以感觉到一丝井里的阴凉,映着天空。大人总是警告我说,小心跌了下去,还讲许多有关古井的诡异故事,于是对于古井,我更多的是恐怖。回忆中的故乡,总是略带一分破败。许多年没回去过了,不知道现在是什么样了,偶尔想起,脑海里泛起了几点新绿。550字 初三 书信
-
四季春风吹来暖洋洋,大地原野换绿装,花儿盛开对我笑,春雨丝丝润大地。夏季蜻蜓满天飞,绿树成荫荷花红,知了树上不停叫,携手共迎秋天到。秋天谷穗金灿灿,田野皆是黄金路,露珠躺在小草上,眨眨眼睛亮晶晶。冬天雪花飘如絮,似给大地披银装,堆个雪人哈哈笑,爆竹响起年又到。100字 初三 书信
-
四季春春天是一个让人犯困的季节。自从全球气候变暖,两极冰川融化,最高气温可以突破四十多度的时候,我们这个南方的小城春天变热的事实就可以解释了。下午的时候,电扇在教室里呼啦呼啦地转个不停。老师在讲台上唾沫横飞,粉笔在黑板上游走,宛如一位将领带领着我们这群小兵冲锋陷阵,可是战事还未开始,士兵就已经倒下了大片。为什么?一个个的都去会周公了呗!哈喇子流得老长,呼噜声震天都不自觉。任凭老师的声音一浪大过一浪,同学们依然“意志顽强”,雷打不动。唯一叫醒他们的方法有两个,一是老师好心宣布下课,还有就是打下课铃。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耳边讲课声,就是不醒了。夏夏天是一个让人紧张的季节。电扇的转动似乎一点作用都不起,于是书本起齐上阵,双手开工,一逮着空隙就猛往自己脸上扇风,希望能借此降低已经高得不行的体温。有同学曾开玩笑地说:往手臂上倒一碗生蛋清,就能把蛋煎熟咯!初三高三的莘莘学子们,都在忙着升学考试,抱怨声叫苦声连天。而我们这些虽然要期末考试,却也托他们升学考试的福,能忙里偷个几天闲。整个校园的气氛一下子严肃了起来,几乎初三高三人人口中不离“升学、升学”。我为他们祈祷,尽管我知道自己也会有这么一天。树上的鸟儿,你为何紧皱眉?地上的人儿,为一个“学”字累。秋秋天是一个夹杂着欢乐和痛苦的季节。土地里,放眼望去,是一片金黄的稻田,在阳光照耀下熠熠生辉;稻穗上结满了饱满的稻子,压得稻杆都垂下了腰。我们亲爱的农民伯伯的脸上此时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欢乐之情不言而喻。于我,秋天是十分痛苦的DD秋天=暑假的结束=狂欢的结束=学习生涯的又一次开始=痛苦郁闷的又一次降临。人人解说悲秋事,不似学生彻底知。冬冬天是一个让人忙碌的季节。爸爸说:最忙的时候就是冬天过春节了。又要把家里彻底清洁好招待亲戚朋友,又要总结一年以来的工作,又要到处去串门送压岁钱。真的是忙啊忙啊……我也很忙,只不过是忙着玩:寒假到了作业少了痛快疯啊还用愁吗?大年三十放鞭炮等待新年钟声,初一走亲访友收压岁钱,初二狠补睡眠,初三……这个南方冬天就像是春天/这个南方冬天它不下雪/啦……这个南方的冬天/我想为你唱支歌/就当是迎接新年。感谢我们的地球妈妈,感谢上帝耶稣,真主安拉,释迦摩尼等等等等各位大罗神仙,感谢你们赋予了我们四季,让我们感受四季的不一样的感觉!900字 初三 书信
-
故乡我冒了严寒,回到相隔二千余里,别了二十余年的故乡去。时候既然是深冬;渐近故乡时,天气又阴晦了,冷风吹进船舱中,呜呜的响,从蓬隙向外一望,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我的心禁不住悲凉起来了。阿!这不是我二十年来时时记得的故乡?我所记得的故乡全不如此。我的故乡好得多了。但要我记起他的美丽,说出他的佳处来,却又没有影像,没有言辞了。仿佛也就如此。于是我自己解释说:故乡本也如此,——虽然没有进步,也未必有如我所感的悲凉,这只是我自己心情的改变罢了,因为我这次回乡,本没有什么好心绪。我这次是专为了别他而来的。我们多年聚族而居的老屋,已经公同卖给别姓了,交屋的期限,只在本年,所以必须赶在正月初一以前,永别了熟识的老屋,而且远离了熟识的故乡,搬家到我在谋食的异地去。第二日清早晨我到了我家的门口了。瓦楞上许多枯草的断茎当风抖着,正在说明这老屋难免易主的原因。几房的本家大约已经搬走了,所以很寂静。我到了自家的房外,我的母亲早已迎着出来了,接着便飞出了八岁的侄儿宏儿。我的母亲很高兴,但也藏着许多凄凉的神情,教我坐下,歇息,喝茶,且不谈搬家的事。宏儿没有见过我,远远的对面站着只是看。但我们终于谈到搬家的事。我说外间的寓所已经租定了,又买了几件家具,此外须将家里所有的木器卖去,再去增添。母亲也说好,而且行李也略已齐集,木器不便搬运的,也小半卖去了,只是收不起钱来。“你休息一两天,去拜望亲戚本家一回,我们便可以走了。”母亲说。“是的。”“还有闰土,他每到我家来时,总问起你,很想见你一回面。我已经将你到家的大约日期通知他,他也许就要来了。”这时候,我的脑里忽然闪出一幅神异的图画来: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都种着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其间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项带银圈,手捏一柄钢叉,向一匹猹⑵尽力的刺去,那猹却将身一扭,反从他的胯下逃走了。这少年便是闰土。我认识他时,也不过十多岁,离现在将有三十年了;那时我的父亲还在世,家景也好,我正是一个少爷。那一年,我家是一件大祭祀的值年⑶。这祭祀,说是三十多年才能轮到一回,所以很郑重;正月里供祖像,供品很多,祭器很讲究,拜的人也很多,祭器也很要防偷去。我家只有一个忙月(我们这里给人做工的分三种:整年给一定人家做工的叫长工;按日给人做工的叫短工;自己也种地,只在过年过节以及收租时候来给一定人家做工的称忙月),忙不过来,他便对父亲说,可以叫他的儿子闰土来管祭器的。我的父亲允许了;我也很高兴,因为我早听到闰土这名字,而且知道他和我仿佛年纪,闰月生的,五行缺土⑷,所以他的父亲叫他闰土。他是能装〔弓京〕捉小鸟雀的。我于是日日盼望新年,新年到,闰土也就到了。好容易到了年末,有一日,母亲告诉我,闰土来了,我便飞跑的去看。他正在厨房里,紫色的圆脸,头戴一顶小毡帽,颈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这可见他的父亲十分爱他,怕他死去,所以在神佛面前许下愿心,用圈子将他套住了。他见人很怕羞,只是不怕我,没有旁人的时候,便和我说话,于是不到半日,我们便熟识了。我们那时候不知道谈些什么,只记得闰土很高兴,说是上城之后,见了许多没有见过的东西。第二日,我便要他捕鸟。他说:“这不能。须大雪下了才好。我们沙地上,下了雪,我扫出一块空地来,用短棒支起一个大竹匾,撒下秕谷,看鸟雀来吃时,我远远地将缚在棒上的绳子只一拉,那鸟雀就罩在竹匾下了。什么都有:稻鸡,角鸡,鹁鸪,蓝背……”我于是又很盼望下雪。闰土又对我说:“现在太冷,你夏天到我们这里来。我们日里到海边捡贝壳去,红的绿的都有,鬼见怕也有,观音手⑸也有。晚上我和爹管西瓜去,你也去。”“管贼么?”“不是。走路的人口渴了摘一个瓜吃,我们这里是不算偷的。要管的是獾猪,刺猬,猹。月亮底下,你听,啦啦的响了,猹在咬瓜了。你便捏了胡叉,轻轻地走去……”我那时并不知道这所谓猹的是怎么一件东西——便是现在也没有知道——只是无端的觉得状如小狗而很凶猛。“他不咬人么?”“有胡叉呢。走到了,看见猹了,你便刺。这畜生很伶俐,倒向你奔来,反从胯下窜了。他的皮毛是油一般的滑……”我素不知道天下有这许多新鲜事:海边有如许五色的贝壳;西瓜有这样危险的经历,我先前单知道他在水果电里出卖罢了。“我们沙地里,潮汛要来的时候,就有许多跳鱼儿只是跳,都有青蛙似的两个脚……”阿!闰土的心里有无穷无尽的希奇的事,都是我往常的朋友所不知道的。他们不知道一些事,闰土在海边时,他们都和我一样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可惜正月过去了,闰土须回家里去,我急得大哭,他也躲到厨房里,哭着不肯出门,但终于被他父亲带走了。他后来还托他的父亲带给我一包贝壳和几支很好看的鸟毛,我也曾送他一两次东西,但从此没有再见面。现在我的母亲提起了他,我这儿时的记忆,忽而全都闪电似的苏生过来,似乎看到了我的美丽的故乡了。我应声说:“这好极!他,——怎样?……”“他?……他景况也很不如意……”母亲说着,便向房外看,“这些人又来了。说是买木器,顺手也就随便拿走的,我得去看看。”母亲站起身,出去了。门外有几个女人的声音。我便招宏儿走近面前,和他闲话:问他可会写字,可愿意出门。“我们坐火车去么?”“我们坐火车去。”“船呢?”“先坐船,……”“哈!这模样了!胡子这么长了!”一种尖利的怪声突然大叫起来。我吃了一吓,赶忙抬起头,却见一个凸颧骨,薄嘴唇,五十岁上下的女人站在我面前,两手搭在髀间,没有系裙,张着两脚,正像一个画图仪器里细脚伶仃的圆规。我愕然了。“不认识了么?我还抱过你咧!”我愈加愕然了。幸而我的母亲也就进来,从旁说:“他多年出门,统忘却了。你该记得罢,”便向着我说,“这是斜对门的杨二嫂,……开豆腐店的。”哦,我记得了。我孩子时候,在斜对门的豆腐店里确乎终日坐着一个杨二嫂,人都叫伊“豆腐西施”⑹。但是擦着白粉,颧骨没有这么高,嘴唇也没有这么薄,而且终日坐着,我也从没有见过这圆规式的姿势。那时人说:因为伊,这豆腐店的买卖非常好。但这大约因为年龄的关系,我却并未蒙着一毫感化,所以竟完全忘却了。然而圆规很不平,显出鄙夷的神色,仿佛嗤笑法国人不知道拿破仑⑺,美国人不知道华盛顿⑻似的,冷笑说:“忘了?这真是贵人眼高……”“那有这事……我……”我惶恐着,站起来说。“那么,我对你说。迅哥儿,你阔了,搬动又笨重,你还要什么这些破烂木器,让我拿去罢。我们小户人家,用得着。”“我并没有阔哩。我须卖了这些,再去……”“阿呀呀,你放了道台⑼了,还说不阔?你现在有三房姨太太;出门便是八抬的大轿,还说不阔?吓,什么都瞒不过我。”我知道无话可说了,便闭了口,默默的站着。“阿呀阿呀,真是愈有钱,便愈是一毫不肯放松,愈是一毫不肯放松,便愈有钱……”圆规一面愤愤的回转身,一面絮絮的说,慢慢向外走,顺便将我母亲的一副手套塞在裤腰里,出去了。此后又有近处的本家和亲戚来访问我。我一面应酬,偷空便收拾些行李,这样的过了三四天。一日是天气很冷的午后,我吃过午饭,坐着喝茶,觉得外面有人进来了,便回头去看。我看时,不由的非常出惊,慌忙站起身,迎着走去。这来的便是闰土。虽然我一见便知道是闰土,但又不是我这记忆上的闰土了。他身材增加了一倍;先前的紫色的圆脸,已经变作灰黄,而且加上了很深的皱纹;眼睛也像他父亲一样,周围都肿得通红,这我知道,在海边种地的人,终日吹着海风,大抵是这样的。他头上是一顶破毡帽,身上只一件极薄的棉衣,浑身瑟索着;手里提着一个纸包和一支长烟管,那手也不是我所记得的红活圆实的手,却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了。我这时很兴奋,但不知道怎么说才好,只是说:“阿!闰土哥,——你来了?……”我接着便有许多话,想要连珠一般涌出:角鸡,跳鱼儿,贝壳,猹,……但又总觉得被什么挡着似的,单在脑里面回旋,吐不出口外去。他站住了,脸上现出欢喜和凄凉的神情;动着嘴唇,却没有作声。他的态度终于恭敬起来了,分明的叫道:“老爷!……”我似乎打了一个寒噤;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我也说不出话。他回过头去说,“水生,给老爷磕头。”便拖出躲在背后的孩子来,这正是一个廿年前的闰土,只是黄瘦些,颈子上没有银圈罢了。“这是第五个孩子,没有见过世面,躲躲闪闪……”母亲和宏儿下楼来了,他们大约也听到了声音。“老太太。信是早收到了。我实在喜欢的不得了,知道老爷回来……”闰土说。“阿,你怎的这样客气起来。你们先前不是哥弟称呼么?还是照旧:迅哥儿。”母亲高兴的说。“阿呀,老太太真是……这成什么规矩。那时是孩子,不懂事……”闰土说着,又叫水生上来打拱,那孩子却害羞,紧紧的只贴在他背后。“他就是水生?第五个?都是生人,怕生也难怪的;还是宏儿和他去走走。”母亲说。宏儿听得这话,便来招水生,水生却松松爽爽同他一路出去了。母亲叫闰土坐,他迟疑了一回,终于就了坐,将长烟管靠在桌旁,递过纸包来,说:“冬天没有什么东西了。这一点干青豆倒是自家晒在那里的,请老爷……”我问问他的景况。他只是摇头。“非常难。第六个孩子也会帮忙了,却总是吃不够……又不太平……什么地方都要钱,没有规定……收成又坏。种出东西来,挑去卖,总要捐几回钱,折了本;不去卖,又只能烂掉……”他只是摇头;脸上虽然刻着许多皱纹,却全然不动,仿佛石像一般。他大约只是觉得苦,却又形容不出,沉默了片时,便拿起烟管来默默的吸烟了。母亲问他,知道他的家里事务忙,明天便得回去;又没有吃过午饭,便叫他自己到厨下炒饭吃去。他出去了;母亲和我都叹息他的景况:多子,饥荒,苛税,兵,匪,官,绅,都苦得他像一个木偶人了。母亲对我说,凡是不必搬走的东西,尽可以送他,可以听他自己去拣择。下午,他拣好了几件东西:两条长桌,四个椅子,一副香炉和烛台,一杆抬秤。他又要所有的草灰(我们这里煮饭是烧稻草的,那灰,可以做沙地的肥料),待我们启程的时候,他用船来载去。夜间,我们又谈些闲天,都是无关紧要的话;第二天早晨,他就领了水生回去了。又过了九日,是我们启程的日期。闰土早晨便到了,水生没有同来,却只带着一个五岁的女儿管船只。我们终日很忙碌,再没有谈天的工夫。来客也不少,有送行的,有拿东西的,有送行兼拿东西的。待到傍晚我们上船的时候,这老屋里的所有破旧大小粗细东西,已经一扫而空了。我们的船向前走,两岸的青山在黄昏中,都装成了深黛颜色,连着退向船后梢去。宏儿和我靠着船窗,同看外面模糊的风景,他忽然问道:“大伯!我们什么时候回来?”“回来?你怎么还没有走就想回来了。”“可是,水生约我到他家玩去咧……”他睁着大的黑眼睛,痴痴的想。我和母亲也都有些惘然,于是又提起闰土来。母亲说,那豆腐西施的杨二嫂,自从我家收拾行李以来,本是每日必到的,前天伊在灰堆里,掏出十多个碗碟来,议论之后,便定说是闰土埋着的,他可以在运灰的时候,一齐搬回家里去;杨二嫂发见了这件事,自己很以为功,便拿了那狗气杀(这是我们这里养鸡的器具,木盘上面有着栅栏,内盛食料,鸡可以伸进颈子去啄,狗却不能,只能看着气死),飞也似的跑了,亏伊装着这么高低的小脚,竟跑得这样快。老屋离我愈远了;故乡的山水也都渐渐远离了我,但我却并不感到怎样的留恋。我只觉得我四面有看不见的高墙,将我隔成孤身,使我非常气闷;那西瓜地上的银项圈的小英雄的影像,我本来十分清楚,现在却忽地模糊了,又使我非常的悲哀。母亲和宏儿都睡着了。我躺着,听船底潺潺的水声,知道我在走我的路。我想:我竟与闰土隔绝到这地步了,但我们的后辈还是一气,宏儿不是正在想念水生么。我希望他们不再像我,又大家隔膜起来……然而我又不愿意他们因为要一气,都如我的辛苦展转而生活,也不愿意他们都如闰土的辛苦麻木而生活,也不愿意都如别人的辛苦恣睢而生活。他们应该有新的生活,为我们所未经生活过的。我想到希望,忽然害怕起来了。闰土要香炉和烛台的时候,我还暗*乩镄λ?*以为他总是崇拜偶像,什么时候都不忘却。现在我所谓希望,不也是我自己手制的偶像么?只是他的愿望切近,我的愿望茫远罢了。我在朦胧中,眼前展开一片海边碧绿的沙地来,上面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我想:希望本是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一九二一年一月。□注释⑴本篇最初发表于一九二一年五月《新青年》第九卷第一号。⑵猹:作者在一九二九年五月四日致舒新城的信中说:“‘猹’字是我据乡下人所说的声音,生造出来的,读如‘查’。……现在想起来,也许是獾罢。”⑶大祭祀的值年:封建社会中的大家族,每年都有祭祀祖先的活动,费用从族中“祭产”收入支取,由各房按年轮流主持,轮到的称为“值年”。⑷五行缺土:旧社会所谓算“八字”的迷信说法。即用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相配,来记一个人出生的年、月、日、时,各得两字,合为“八字”;又认为它们在五行(金、木、水、火、土)中各有所属,如甲乙寅卯属木,丙丁巳午属火等等,如八个字能包括五者,就是五行俱全。“五行缺土”,就是这八个字中没有属土的字,需用土或土作偏旁的字取名等办法来弥补。⑸鬼见怕和观音手,都是小贝壳的名称。旧时浙江沿海的人把这种小贝壳用线串在一起,戴在孩子的手腕或脚踝上,认为可以“避邪”。这类名称多是根据“避邪”的意思取的。⑹西施:春秋时越国的美女,后来用以泛称一般美女。⑺拿破仑(1769—1821):即拿破仑·波拿巴,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军事家、政治家。一七九九年担任共和国执政。一八○四年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自称拿破仑一世。⑻华盛顿(1732—1799):即乔治·华盛顿,美国政治家。他曾领导一七七五年至一七八三年美国反对英国殖民统治的独立战争,胜利后任美国第一任总统。⑼道台:清朝官职道员的俗称,分总管一个区域行政职务的道员和专掌某一特定职务的道员。前者是省以下、府州以上的行政长官;后者掌管一省特定事务,如督粮道、兵备道等。辛亥革命后,北洋军阀政府也曾沿用此制,改称道尹。1200字以上 六年级 叙事
-
故乡人那,总是这样的喜欢回忆,即便其中拥有的大多是悲伤和寂寞。如今我已经记不清是什么时候开始记事的,只是感觉眼前一阵朦胧之后便开始了人生的旅途。故乡这一词在我的脑中从未有过一个具体的概念,生我的地方是杭州,然而我却为曾爱上那样一个有些美丽的城市,也许是她的冰冷让我无法亲近。要说我父母们的故乡,我的老家,给我留下的记忆少的可怜,即便我多想挖掘她的一切,用我的一生为她谱彩,然而上天只给了我半年,短的不能再短的时光去认识这美丽的大地。四岁是我上学的开始,上学的第一天我没有像别的小朋友一样拉着父母哭着喊着不让走,只是有些害怕的看了眼母亲,便被学校的老师给领进教室。这些都是后来母亲告诉我的,她说当年她还担心我离不开她会哭着喊着,毕竟那时我很小。老家幼儿园的生活短暂没有什么可值得讲述,零零碎碎,只记得那时我曾那样的好动好斗。好动可以说是我的天性,我一直不习惯老老实实地坐在小凳子上,哪怕是一分钟,喜欢滚在又脏又硬的水泥地上,在那地上笑着叫着闹着。快乐总是拿来传播的,在我的引导下地面成了我们孩子们的乐园,老师呢倒也不怎么管束,只是看着我们陪我们玩着。打架曾是我的一大乐趣,即便我比别的小朋友们总小一岁或好几个月。看着他们哭着找老师的样子我总会大声的笑,不加掩饰。也不想不起当年,我为什么总是比别的小朋友的思想超前,打架慢慢地已经过时了,几个星期后我就开始了我的宏图伟业,开始拉帮结派,收了许许多多的小弟,还为和我最好的朋友上位封号——大哥。后来想到自己的封号时,才发现找不出比大哥更大的词来了,便随意取了个大大哥。直到后来我才知道大哥上面的人被称作大哥大。就这样放了学,我带着一群小弟们行走江湖,说白了就是到处玩罢了。但凡事都有三分钟热度,建立好帮派刚管理上几天,我就把宏图伟业给丢到了脑后。每天一个人蹲在小溪边看着水底下的石头发呆,从中午直到傍晚,静静地呆着,不管路上的行人和车辆。而当我熟悉了这块土地的人和事时,时光不再允许我继续独守在那条溪,他为我准备盛大的闭幕高峰,那是我在老家的最后一场格斗。那一天对手出奇的强大,是一个三年级左右的学生,要问打架的原因只是因为他在我眼前欺负了我姐姐。我一下子冲上去就开始了抓咬捶打。然而毕竟对手比我大上六岁左右,难以对敌败了阵,最后在对手轻飘飘的拳头下逃走了。然而事情不能这么算了,立马召集小弟们一起群殴上去,我要找回我天下无敌的名号。对手显然知道此事无法善了动了真格,打倒了我数个小弟,到最后只有我一个人倒了,爬起来,再扑上去。我瞪着小眼趴在他身上能咬就咬,能抓就抓。那一天我打的很疯,也许是为我最后在这大地上的时光而疯狂吧。最后的胜负已经记不得太清了,战况大概是各回各家,各找各妈,转变成了家长间的较量。如此,时间开始倒计时,父亲催促起我们离开的日子。半年的时间说短不短说长不长,离开的时间到了。那一天我拿了一张小凳子坐在自家的阳台上,一直望着远方的一切,看得是那样的深沉。日落这样一个美丽而悲伤的事物,第一次进入我的脑海,微微的金光刺痛我的双眼,流泪却没有哭声,没有抽泣。大地上的田野已经失去了苍翠,变得是那样的昏黄。太阳跳进了路上的汽车,几声叹息后随着车子远去,越来越小,越来越暗,最后在远方凝成了一条金线消失了。我站在阳台上整整一个下午,父母一直没有回来,大概是去准备明日的物品。次日,我没有和别的朋友们说声再见就被父母带上了远途的车子,留给这片大地的只有一个深深的眼神。透过汽车的后玻璃目睹着家的远去,伸着手想抓住在那许许多多的事物,却不能够了,眼睁睁地看着家消失在地平线上。1200字以上 初三 叙事
-
故乡许多年的在外生活让我想起了久别的故乡。故乡在我的脑海里,我大抵只去过几次。由于从小离乡的缘故,它也变的模糊了。而故乡的人,我是不认识几个的,又或者说,我仿佛又不是那里的人,五六岁的时候我在故乡住过半年,故乡周围依附着大山,山上种着松柏,又有一种叫黄花的树,大多山上是有的,但我又不清楚它的真实名字。黄花开时,山上映着黄黄的一片,和松树的绿茵交织在一起,一幅春色美景图便呈现在眼前。而一股扑鼻的芳香,却又令人清爽。每到这时候,春里的老人便会上山摘黄花。它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在农村的人收入不多,所以宁愿冒着汗流浃背也不会放弃它。小的时候,我还和大人上山去摘过。总是调皮的背着一个框子,踩着各种个样的石头,大声喊叫着朝前去。卖黄花,应该也是一比不小的收入。以前听父亲说过,故乡原先是很富的。可后来因为又修了新路的缘故,通行的车辆少了,交通自然而然也就差了。因为去晋城市里,原先是走老路的。老路刚好路过富饶的故乡。我至今扔记得老路的那个洞,是一条小隧道(我们这边方言称之为洞)。小时候是爷爷带我去看过几次,那还是隧道刚修的时候呢。那会骑着高梁车,我坐在前梁,哥哥坐在后面的座位,一路上又说又笑的哼着。如今那画面仍清晰的萦绕在目前,时光还真是过的快了些。在故乡住的半年里,我记忆最清晰的是戏台。我只在那看过一次戏,戏的名字是我记不得了。那个时候看到唱戏的在台上耍大刀,时常想自己也能有一把,自然耍了一些小聪明,于是去台后想偷偶拿一把,结果进去门一下就把脚扎进了人家戏子洗脸的盆子里。然后慌张地跑出去,竟然还被同龄的孩子拦住,硬和我要大刀,竟要和我打架呢!当时是打了一架,最后的结果是我输了,赶紧跑回了家里!我家住在一个老土坡上面,十年以前墙是土墙,不过现在房子的墙已经塌了。门是用木头做的,一共有三间房子,进去最外边有一个小房子是放杂货的,房子是坐北朝南的,最里面原先有一个猪圈,后来爷爷把猪卖了,小院子里有一片地,那时候的房子在村里也还算是大户,可是去年清明回去的时候放杂货的小房子已经被雨冲倒了。出门下面有一片地,原先有一口井,中间是一个磨盘,还有一头驴总是被拴在磨盘上。十多年来我每年清明回故乡都喜欢去看一看老驴,因为小时候玩耍的时候,我去和它玩,它还踢过我一脚呢!去年回去的时候老驴不在了,我还问过别人,大概或许是死了。我还怪伤心的,生命总是弹指瞬间便会消失,时光不复返!家的后面有一条小路,从那上去,有一个水库,水库是个圆形的,里面的水是山上流下的泉水,所以水质很好。我小时候挺怕去那个水库的,每次爷爷去打水的时候我总是默默的躲到一边,生怕掉下去,水库里我记得有水蛇,青蛙,蛤蟆,有很多种动物的。说来也怪,去年清明扫墓的时候,我还特意去水库看了看。时隔多年,我进去的时候有些灰心,水已经干涸了,里面什么都没有,我以前明明记得水库很深的,可我现在发现挺浅的,也就三四米高,毕竟十多年了呢,什么都模糊了,什么都没有了!多年后多故乡多了太多冷清,这些年听到故乡的消息大多是死了什么人。毕竟不再像过去富饶,家乡的人能走的也就都走了,只留下一群风烛残年的老人留守着。年轻人,能去打工的,有谁会留下!中学也倒闭了,戏台也不唱戏了,一切都显的那么徒然。或许,世事都是如此,有辉煌必有衰亡,他们早就对家乡的经济不抱希望了。我想到希望,联想到了自己的境地,我去送故人,多会感到心酸,也许多年的不相见,十年后,二十年后,互相熟识又会如何。事务的变化往往超越人的想象,我也没有再见那个曾经和我打架的孩子,也许他已经外出打工了,也许的也许,太多的意想不到。人总是喜欢怀念旧的美好的东西,往往是因为现在过的不如意。其实不管如不如意,都是人生的过客,太多的人情世故太多的冷清。现实就是如此,又何必去深究呢?只有期望自己的将来美好一点罢了!我在迷途中突然望到一颗流星划破了天际,我知道那是上天给我的警示。1200字以上 初三 散文
-
故乡“无论我多么的身无分文,一无是处,远方总有一个地方,她会义无反顾的欢迎我,那是我的故土。无论我如何的身心疲惫,伤痕累累,心中都有一个声音,她在一如既往的呼唤我,那是我的家乡。无论我远隔天涯海角,无论我远离千年万年,梦中总有一个身影,她在深情地拥抱我,那是我的爹娘。”——题记大槐树村是位于陕北黄土高原的一个自然行政村。这里很穷,很偏远。远远望去,只见一溜溜蜿蜒的沟沟峁峁,一道道连绵的川川坎坎,一把把飞扬的黄土和一撮子荒芜的秃山。这里是生我养我的地方,这里是我久违的故乡。故乡的黄土地地处塞北黄土高原,这里的每一寸土地都是黄土成分,确切地说是黄沙,也有极少一部分红胶泥。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故乡的人们靠的就是这片黄土地。这里的人们对黄土有着一份特别的感情,用“黄土人”来形容故乡的人们真是再形象不过了。他们每天每时每刻都与黄土作伴——在家里,他们居住的窑洞是在黄土坡上凿的,火炕是黄土构造的,灶台是用黄泥涂的,脚地是黄土的,农家小院是黄土的,连院子里的围墙也有用黄土夯的。在外头,种庄稼的土地是黄土成分。在地里干活的时候,脚下踩得是黄土,手里抓是黄土,脸上吹的是黄土,鼻孔里吸的也是黄土。困了就在黄土地里睡,饿了就在黄土地里找东西吃。似乎,他们的命里就是土命。在故乡人的眼里,黄土是干净的、养人的。小孩子们爱在黄土地里玩耍、打滚、捏泥人。受了皮外伤,就用细细的黄土敷在伤口上,很快便可愈合。流鼻血了,就用细小的黄土块塞住鼻孔,便可止血。过去,农村条件差,故乡的人们上茅厕没有手纸,就用黄土块擦屁股。这里的人们从头到脚都渗透着黄土的气息,他们是真真正正的黄土儿女。土地是庄稼人的根。惊蛰一过,日头慢慢地有了温度。庄稼人期盼已久的春雨终于来了,勤劳的黄土儿女,家家户户都已着手修整农具,广积农家肥,开始又一年的辛勤劳作。勤劳的黄土儿女,在这片土地上挥洒汗水,营务庄稼,收获希望。春分一过,这片黄土地上就拉开了一年春耕的大幕。犁者如大山一般的汉子,头戴白羊肚手巾,扬鞭吆喝,露出黝黑而又壮实的臂膀,孔武有力。如白杨树一般的婆姨女子踩着碎步,紧跟在后头,下籽、盘粪、上土。如此配合起来,怎一个默契了得。山涧里、沟洼上、田野圪崂里,耕牛遍地走。山沟沟里,圪梁梁上,拦羊的嗓子回牛声,吟哼吼喊出淳朴而又原汁原味的信天游:“对畔畔的(那个)圪梁梁上那是一个谁那就是咱要命的二妹妹二妹妹我在圪梁梁上哥哥你在那个沟看见了那个妹子哥哥你就摆一摆手”……“崖畔上开花崖畔上红(咱)受苦人盼过上好光景有朝一日翻了身我和我的干妹子结个(噢)婚”……“青杨柳树长的高,你看上哥哥我哪达好马里头挑马不一般高,人里头挑人就数哥哥好鸡蛋壳壳点灯半炕炕明,烧酒盅盅里量米不嫌哥哥穷”……“兰格莹莹天飘彩云,看见干妹妹实在亲山挡不住风,雪挡不住春,神仙挡不住人爱人”……正是这拦羊的嗓子回牛声,震得地动山摇,响彻黄河两岸。正是这一声声嘶喊,喊出了受苦人的恩爱情仇,道尽了庄稼人的苦乐人生。春分,天街小雨润如酥。春雨贵如油,几轮求神祈雨之后,终于盼来一场天赐甘霖,农人们卯足了劲赶着耕种,只为赶上这场及时雨,只为赶上这个好节气。一场饱墒雨后,庄稼地里新生的嫩芽犹如新孵化的雏鸡,初破壳,正探出小脑袋饱览这个全新的世界。夏至,枯树瘦影夏日长。夏日炎炎,锄禾日当午。满山的谷子、糜子、荞麦、绿豆、土豆、玉米和高粱在烈日高温下煎熬,在署土气中挣扎。庄稼们垂头丧气的耷拉着半个脑袋,仿佛生命垂危的病人,气息奄奄。秋分,自古逢秋悲寂寥。那沟洼上,圪梁上,秋收的婆姨和汉子们挥舞着镰刀,迸发出一种秋风扫落叶般的狠劲。一溜溜庄稼割倒了,起垅了,上场了。年景算不上大丰收,但既然辛苦营务了一年,就要用心拾掇,就要善始善终,不管收成如何。冬至,北风吹落雪纷纷。选个晴朗的日子,赶上毛驴推磨压碾。谷子脱粒,豆子入仓。把这新收的软糜子(黍子)磨成软米面,蒸上一锅黄格生生的油糕——敬供天地,感谢上苍,祈求来年风调雨顺;也算是犒劳一下自家,庆祝这一年辛劳的收获——不管殷实富足也好,微薄寒酸也罢。就这样,春耕、夏耘、秋收、冬藏。一年又一年,故乡的人们在这片黄土地上生活了一辈又一辈。由于西北地区常年干旱少雨,这方土地并不算肥沃。受原始地理环境制约,这里沟壑纵横,梁峁交错,交通闭塞,风沙茫茫,偏僻荒芜。然而,这里的人们却世世代代坚守在这片贫瘠的土地上,收获着微薄的希望。多少时间我都在寻思:是什么让故乡的人们如此痴恋,再苦再累也不愿走出去闯一闯,不为创造一片天地,也图得此生一时畅快、潇洒走一回。现在,我明白了:也许,这份执着的坚守来自人们对这方土地恒久的爱,以及那份不了的情。一个人,对生活的爱,首先应该源于其对自己所生活的这方土地炽热的感情。正如歌曲《就恋这把热土》所言:就是这一溜溜沟沟就是这一道道坎坎就是这一片片黄土就是这一撮子秃山就是这一星星绿就是这一滴滴泉就是这一眼眼风沙就是这一声声嘶喊攥住我的心,扯着我的肝记着我的忧虑,壮着我的胆就恋这一排排窑洞就恋这一缕缕炊烟就恋这一把把黄土……故乡的窑洞窑洞是故乡的符号。过去,人们常说的“见村不见房,见房不见人”就专指黄土高原的窑洞。这里的人们为什么住窑洞?我想,产生这种民居风格主要有这几方面原因:一是黄土高原土质好,便于挖窑洞。二是延续了过去人们掘地穴居的生活方式。三是因为贫穷,盖不起砖瓦房,因此就挖窑洞。挖窑洞靠力气就行,不花钱。窑洞也许是最简易的民居形式了。选准一块背风向阳的山坡,几个年轻后生扛上几把钢镢、几把铁锹,再有一辆推车,用个半月二十天,一孔窑洞就成型了。当脑畔上冒起缕缕炊烟,窑洞中传来人们的说笑声,小院里响起鸡鸣犬吠声,这就成了陕北人世代生活居住的家——简陋却温暖。故乡的窑洞多为土窑洞。普通人家会在土窑洞洞口接上石窑檐;部分殷实一点的人家箍起了石窑;也有个别富足的人家砌起了砖窑,并且盖起了门楼。站在远处眺望,这一排排高低错落的土窑洞,仿佛一个大型考古发掘现场。千百年来,一茬又一茬窑洞,以其兴废见证并记录了黄土高原亘古的岁月。其实,窑洞并不像人们想象中的那样原始甚至神秘,无非是人类从古至今延续的一种穴居形式而已。故乡的窑洞很简单,简单得让人感觉寒酸。窑洞的门窗多为木质结构,因日子久远、风吹日晒而腐朽、变形、发黑。窗户上糊的麻纸在一年的风雨侵蚀中变得千疮百孔、发暗泛黄,有很多用旧报纸甚至破涤纶布弥补过的痕迹。这样的门面多少显得有些破败、粗糙而单调。也许是为了掩饰这份寒酸,人们往往会在窗户上贴上五颜六色的剪纸窗花。窑洞的内部设施也很简单:一盘火炕,睡觉休息的地方。炕围多用油漆涂上民间画,有洛阳牡丹图、万象更新图、招财进宝图以及万字边的福禄寿图等。还有一盘灶台,灶台上大锅和小锅一字排开,用来生火做饭。灶台紧挨火炕,二者通过内部的炕洞子联通。灶台内烧火做饭的热量就通过炕洞子传递到火炕上,烟雾则通过窑腿子内部的烟囱排到窑顶外头。这样,吃饭和取暖的问题就同步解决了。普通人家的脚地上往往都放有两口陶大瓮:一口盛水、一口腌菜。每年秋后,村里家家户户都要腌制大白菜。一口一米高的菜瓮腌制的大白菜是全家人的过冬食品,从秋后一直吃到来年开春。窑洞中故事还是柴米油盐、爱憎情仇、悲欢离合。不过,有一点您也许不知道:黄土人长期居住的窑洞不仅冬暖夏凉,而且还有防空防震的作用。据说,抗战年代,毛主席住在延安的窑洞里指挥作战,成功躲避了小日本及后来国民党的四十余次空袭。就连上世纪二十年代最惨烈、破坏最严重的陕甘海原大地震中,窑洞与大山融为一体,尽显其坚固结实,保护窑洞中的主人免遭其害。此外,窑洞减少了紫外线辐射,所以,长期居住在窑洞里的人们可以延年益寿。故乡山高路远、风沙茫茫、落后贫穷。我想,北方的多数窑洞都集中在这种穷乡僻壤之地。因为贫穷,所以盖不起像样的房屋,因为贫穷,所以走不出大山。在父辈们心里,人生最大最真实的追求只有一个:就是儿女成家立业。这其中的“家”就包括住所,即,窑洞。于是,箍窑就是父辈们一生的大事。我的父亲就印证了这一点。一九九六年秋后不久,禾场刚收拾利索,父亲就请了全村最好的工匠,召集了乡邻和亲友,好烟好酒伺候,动土挖地基、打石头。还请了乡里知名的风水先生用风水罗盘立极定向,开始箍新窑。这一切,只为哥哥和我长大后成家做准备。可那年,哥哥只有十岁,我才八岁。终于,经过两个冬季辛苦而漫长的劳累,一字四孔新石窑箍起来了。后来,我们兄弟都离家在外头上学,那四孔新窑就从来没有整修过,全家人一直住在老窑里。再后来,我去外地工作,哥哥去城里打工,这四孔新窑任凭风雨侵蚀,无人问津。三年前,父母也离开老家去城里打工了。这样,新窑老屋就都没人照料了。为了生活,为了梦想,村里的年轻人几乎都去城里了。上学的上学,上班的上班,经商的经商,打工的打工。我是在窑洞里长大的,那里有我童年的故事和成长的记忆。而今,为了工作,离开故乡的窑洞有些年了。慢慢的,那三孔老窑变成了心中永远的乡愁。我的心里很矛盾,正如所言:故乡的窑洞是我的家,但我却无法去爱这个家;即使我爱这个家,但我却不得不离开这个家。如今,坚守在故乡的只有十几位年迈的老人。故乡的很多老人这辈子没有走出过窑洞。日复一日,他们在窑洞里做着一样的事情,过着重复性的生活。年复一年,他们把朝霞过成了夕阳,把暖春过成了寒冬。他们也知道外边有一个精彩的大世界,但这只停留在想象中或者晒太阳时的拉话中。他们就是不肯出去,也不敢出去——他们怕花钱、怕出去了不自在;他们留不下这孔土窑洞、留不下这方土地、留不下这里的一切。我的奶奶就是这样,老人家一生去过最远的地方可能就是城里的县医院。而且是走着进去躺着出来的。出来不足一月,老人家就从地上的窑洞去了地下的窑洞。就在奶奶病情最重的时候,却执意要搬回自己原来居住的那孔窑洞——那孔她生活了一辈子的土窑洞……我知道,这些坚守在故乡窑洞中的老人终将离去。那些黎明的炊烟、黄昏的羊群以及连接家家户户的小路也将成为永远的记忆。太阳依旧从东方升起,却不再会有窑洞中晨起的妇人开门迎接清晨的第一缕暖阳。就这样,慢慢的,一个个村落、一排排窑洞,一排排曾经温暖而有故事的窑洞将被杂草疯狂覆盖,将被历史的尘埃掩埋。真正原始而古老的窑洞文化也将在这种历史的必然中逐渐衰落、慢慢消失。故乡的农民(一)故乡的农民很勤劳勤劳的人与慵懒的人最直观的对比可能就在于晨起,早起的鸟儿有虫吃。农家人对时间的定义不同,他们不会完全跟着“北京时间”走。比如,当窑洞那碗大的窗口微微亮起,不再一片黑咕隆咚,即,天明了,该起床了。而此刻,公鸡的第一遍鸣声还未响起,北京时间还不到五点(夏季)。再比如,地里干活的农民把锄把(bà)朝天垂直地立在地上,如果锄头周围看不到锄把的影子,即,太阳当头照,正午时刻,可以收工回家了。而这时候,可能已近下午两点(夏季)。我对这套属于农民的作息计时器深有体会。我的母亲是家里起床最早的人,春耕、夏耘、秋收这些及其忙碌的季节里,每天,只要窗口一出现亮光,母亲就起床做饭了——春天,早起,是为了赶早趁着一场饱墒雨,为了春种的希望;夏天,早起,是为了避暑,赶早趁凉,好松土、除草、上肥、浇水;秋天,早起,是因为清晨湿气足,借着这股湿气,一来容易拔起地里的庄稼;二来成熟的庄稼颗粒不容易脱落流失;冬天,日头短,早起做饭是为了出门赶集的父亲早去早回。似乎,一年四季,故乡农民生活的课堂里只有一门课——劳动课。这门课,是自修课。课时是一辈子。没有考核,考核自在心里。勤劳的故乡人,勤劳的农民。天道酬勤,可为什么,故乡的劳动人民用一生的辛劳都改变不了受苦的命。(二)故乡的农民很节俭也许是受成长环境的影响和生活条件的制约,故乡的人们在吃穿方面不爱讲排场,不比阔气,主张生活向低标准看齐。就拿最基本的吃饭来说,故乡的人们一日三餐吃得最多的恐怕是馒头、土豆、酸菜和挂面。生活在农村,除了过年过节以外,他们很少会买鲜菜鲜肉、鲜奶鲜蛋。他们不会注意荤素搭配、营养均衡。故而不追求什么早餐与夜宵、水果与甜点。反正一日三餐,哪怕餐餐土豆熬酸菜,只要吃饱就好。吃饭是为了活着——是的,对故乡的人们来说,吃饭真的只是为了活着。至于什么营养和健康,这个真没有认真考虑过。去年春节,邻家老杨在城里工作的儿子为老杨带回一包爱尔兰VILLIGER手工小雪茄。过年了,孝敬孝敬老人。老杨平时只抽自己种的旱烟,没有开过洋荤。老杨的儿子恭敬的为老杨点上一支小雪茄,当老杨嘴里吐出第一个饱满的烟圈时,老杨问:“这洋玩意多少钱?”。“国内市场价,二百块一包,十支装的,也不贵”。老杨的儿子答道。老杨的脸上顿时飘来一片阴云。老杨狠狠的掐灭了指间的小雪茄。之后,老杨一五一十的跟儿子算了一笔账:娃呀,一斤五花肉十三块块,这二百块可以买十五斤五花肉;一斤白面两块五,这可以买八十斤高精雪花粉;一斤土豆八毛钱,这可以买一百三十斤土豆……这足够我和你娘吃一个月了。孩子,这一包洋烟烧掉了我和你娘一个月的口粮啊…………故乡还有很多个这样的“老杨”,他们的日常食谱里只要有白面、大米和土豆就好,再有点油水和调料就够了,没有肉也行,没有菜也行。这样的生活就是好生活,这样的日子就是好日子、幸福的日子。这就是节俭的故乡人。俗话说:成者惜粪如金,败者挥金如土。当然,我知道,不能简单的用成与败来衡量一位朴素的农民。但就是如此节俭的农民,一生辛劳、一生节俭,却未见得手有余钱、仓有余粮。更不用谈何腰缠万贯、金山银山。这到底是一方百姓的遭遇,还是一个社会集体的悲哀。(三)故乡的农民很普通。普通人和卓绝群伦的人一样,也有属于自己的故事,只不过不为人们了解罢了。人,其实是一种很奇怪的动物,人们宁愿去八卦一个街头小丑的鸡毛蒜皮,也不愿去关注一个普通人波涛汹涌的内心世界。就像人们的手机里多会保存跟你没有半毛钱关系的明星靓照,却不肯留一张高堂父母的合影。故乡的农民的确很普通,普通得似乎没有任何诉求,不论是对土地、对社会、对政府、对环境,还是对他人。比如,在香港,如果雨水淹没了市政交通,市民会向市政部门表达抗议和不满,强烈要求其出面检讨澄清。而在故乡,如果山洪冲毁了窑洞和道路,如果冰雪冻死了牛羊,村民们最多只会抱怨老天不长眼。生活在这样的穷乡僻壤之地,也许人们的生命里已经经历了太多的苦难。生活的重压不仅压垮了人们的身体,也摧残了人们的意志。如果说偶尔有一丝抱怨的话,那么就只能抱怨命运了——命运捉弄人。而这抱怨之后,还得向生活低头,向命运屈服——谁让咱就是个普普通通的农民!……不过,也许,这份普通之中还折射着另外一种高度——一个人,只有真正经历过生活的风雨和磨难,承受过生命不能承受之重,才会看穿事物、看淡繁华、看透人生、看破红尘,才能回归人类最原始的本真,做一个真正“普通”的人。(四)故乡的农民“没文化”故乡的农民读书少,多数没读过书,没文化,但却很淳朴,很实在。打个比方,如果在城里,公交车站,一位农民扛着自己的行李上车,大包小包,肩上扛着,背上背着,怀里抱着。这时候,可能会招来不屑、嫌弃甚至鄙夷的目光——唉!农民,没文化的农民。而这些排斥农民的人,可能就是戴着眼镜而又“有文化”的城里人。相反,如果是一位扛着大包小包的城里人走在故乡的小路上,那么,会有故乡的农民伯伯热情地来帮忙,会把你请进门,邀你到炕上坐,亲切的视你为贵宾和上客——唉!这些“没文化”的农民伯伯。我的母亲就是一位不识字的农民。因为不识字,又与外面的世界接触的少,自然,她不知道目前国家和世界正在发生着什么。什么是AA制、她不知道什么是WTO,以至于什么互联网+。因为不识字,所以没法读书看报、没文化。也许在城里人看来,没文化就是没头脑,没头脑就是傻。但事实往往与这种偏见恰恰相反。由于他们知识不多,所以精神不容易分散,对人间真善美与假恶丑的理解往往更原始、更直接、更纯粹。只是,故乡的农民不善言谈,从不张扬傲慢,人前人后的姿态永远很低很渺小,但绝对不傻。他们说的少,做的多;他们会用实际行动告诉你什么是真正的“文化”。(五)故乡的农民也有梦想。故乡的农民也知道山外还有一个山,天外还有一个天,他们也梦想着走出大山。可以毫不夸张的说,“走出大山”是山里几代人的梦想。但这种梦想也仅仅是梦想罢了,或者只是一个梦,不敢奢望。贫穷,也许不只是物质财富的匮乏,可能还包括思乡、视野以及精神层面。一代又一代山里人,他们不苛求轰轰烈烈、大富大贵,不指望肩挑日月、手挽乾坤。只盼着儿女走出大山,成家立业,家和万事兴;只希望老天有眼,赶个好年景,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六)尾声故乡的小山村有很多像母亲一样的农民,他们生活的大书里都有一个共同的词汇:劳动——无休止的劳动。不论是坚守在故乡窑洞里的老人,还是出门在外打工婆姨和汉子,他们都在坚持劳动,辛苦的劳动。多少次劝母亲不要再那么辛苦劳动,自给自足就好,可母亲不听。而且,母亲总是在会类比村里的其他老人:你看上村某某老人,老两口都七八十岁了还自己出山劳动,不拖累儿女。自己种庄稼,吃自己种的粮食——舒心、实惠。……我一直在想,故乡的农民伯伯如此拼命的劳动,他们图得是什么。在这个偏僻的小山村,在这方贫瘠的土地上,单靠自身辛苦努力、拼命劳动,即使耗尽心血,流干汗水也不可能改变什么。那么,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信念让他们在如此繁重的体力劳动中长期坚持呢?现在,我明白了,作为一个朴素的农民,他们的人生字典里没有好吃懒做,没有不劳而获,也没有坐享其成。这些与他们所坚持的人生价值是背道而驰的。闲着,会不自在;享受,会自责。只有劳动最踏实,生活就得劳动。在无休止的劳动中见证做人、做事以及生活的真理,也是在这无休止的劳动中诠释生命的意义。作为一个地地道道农民,有时候,努力不一定是为了成功或者成就什么,而是为了作为一个农民的尊严、为了作为一个人的尊严。图的只是内心里一份实实在在的宁静和无愧于心。也许,这就是农民的风骨。或者,这样的劳动中还饱含着另外一种悲情与悲壮。也许,历经苦难的普通百姓早已无心申诉或者呼吁什么。似乎,只有在这无休止的劳动中才可以暂时忘掉心中的愁苦,无论是肉体上的还是情感上的抑或精神上的;只有在这无休止的劳动中才可以体现一个生活在最底层劳动者的价值;也只有劳动才可以证明一个普通劳动者的存在。结束语:故乡的记忆记忆中,故乡的小山村里还有许许多多的故事——那个好传播谣言、泼舌弄嘴的村寡妇;那位憨厚老实的老羊馆;那口古井、那棵老树;那些顽皮的孩子和那份掏麻雀、抓蛐蛐的快乐;那些偷地瓜、烧玉米棒子的记忆——那些“做贼”的日子。还有那吃也吃不够的羊杂碎和杀猪菜、那唱也唱不完的信天游……如今,虽然扎根城市,但那些关于故乡的记忆却是我终生难忘的情愫。那片土地、那孔窑洞、那里的父老乡亲——那个回不去的故乡。从西北荒漠到东南沿海,横亘在我们之间的不只有黄河长江,还有无尽的思量。慢慢地,牵挂成了忘不了的乡愁。多少次梦回故乡,多少回想起故乡的窑洞、土炕和泥巴墙。多少个寂静的深夜,灯下枯坐,为工作、为世事而心生烦恼、生怨恨的时候,眼前总会浮现出一幕幕故乡的往事。那些关于故乡的记忆,那些如酒往事,常常温暖我的心,抚慰我的心。1200字以上 初三 散文
-
故乡在赣南唐江古镇座落着一个西坑村,那便是我的故乡。那里没有高山,四周都是小山包,中间有一条河奔向远方。古往今来,故乡一词是多少文人墨客的灵感之源,是多少居士的内心所向。然而,故乡也让我无比眷恋,她默默地奉献,还守护着世世代代的儿女。虽然我现在远离故乡,身处异乡。但是,我永远也不会忘记自己是从故乡走出来的儿女。故乡的小河给我带来了美好的童年。小时候我们经常约小伙伴一起到河里抓鱼捞蝌蚪,那时候特别爱玩水,我想那时的小孩都会有那么一段难忘的记忆吧。见到有水的地方高兴得不得了,然后玩一个下午。晚上,爸爸妈妈到处找你回家,回到家发现衣服裤子鞋子全湿透了,然后埃一顿打,屁股一顿遭殃,又是一顿大哭,过后还是记不住,仍然会有下次,其实不是记不住,而是喜欢。我是在这样淘气的环境中长大的,所以那条小河也见证着我的成长。等我再大一点的时候,我们就学着妈妈来到河里洗衣服。每个周末提着装满脏衣服的水桶到河边洗衣服。特别是夏天,太阳高照的下午,小河两边挤满了人,你要提前一点来才能找到位置,大家一边洗衣服,一边热火朝天地谈天说地,不分男女,不分年龄,都会有着同样的话题,笑声在河里荡漾开来。有时候我们年轻人直接挽起裤脚在河里嬉戏打闹,阳光下被印得两腮通红,像鸭子一样在河里面畅快。小河哺育了田里的庄稼,也给了我欢乐的童年。故乡的人勤劳善良。他们每天辛勤劳作,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一年四季在这块土地上尽情地播种收获,故乡属亚热带丘陵山区湿润季风气候,所以一年两熟更让他们忙于劳作;每家都有自己的菜园子,种出各种蔬菜,家里都养着一些鸡鸭鹅,每天早上提醒着主人:起床了!主人起来打开圈门,一溜涌出来,一天就从这里开始。农忙时,他们互相帮助,互相照料。我家今天插秧你来,明天你家收割我去。就是在这样的互帮互助中,顺利完成每一季的播种与收割;你家菜园子里的菜会给我,我家菜园子里的会送你;他家娶媳妇大家来帮忙,我家嫁女儿大伙也来热闹;已经形成这种淳朴的风格,或许可以称为“习俗”,这是故乡特有的那份厚重的情感,早已形成了一种习惯。记得小时候放学回来,妈妈不在家时,隔壁的阿姨跑来家里:“你妈今天上邻村了,放下书包去我家吃饭。”有记忆以来不知道吃了她家多少次饭,这些一直记在心里。工作以后,碰上逢年过节回家,我都会买一些水果略表心意给阿姨送去,她还在一个劲地夸,跟你说过去的事。记得小时候总是淘气,老是挨鞭子,那时候就会拼命跑到邻居家,她家就是我的“避鞭所”,甚至只要我一声大哭,邻居阿姨就会跑过来,把父母手里的鞭子夺走,然后一边哄着带我去她家,等父母气消了再把我送回来。这也许在很多小伙伴中有过这一招吧!特别是现在久住于高楼大厦的日子,越能感觉到故乡的那份人情味儿。每次回家,这个是七大姑,那个是八大姨,白天遇到的时候热情地问候着,晚上会带着自家做的好吃的来给你尝尝,邻居之间就是这么热心肠。当你快要离开时,邻居阿姨总会带一些自己家特有的特产让你带回城里吃,瞬间心里流露出一种暖意。这是世间另一种真情!故乡的人就是这样,当我遇见他们的时候,就忍不住叫他们,哪怕隔着很远很远的距离。我喜欢故乡的人,无论男女老少,从他们身上总能感觉到一股淳朴气息,与他们相处很愉快,尽管他们穿的不是名牌,甚至衣服上沾满泥巴,没有豪车,住的也不是什么别墅,但也足够温馨。有这样一群朴素又热情的故乡人,在我心中永远是幸福的!故乡永远是一首唱不完的歌,那里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已经装在我的心里。虽然我现在远在他乡,但故乡是最温暖人心的地方。每当我瞭望天空的时候,我会对着飘向远方的彩云说:“请转告我对故乡的祝福!”看着花香鸟语,看着田野间那片金灿灿的稻谷,我仿佛又回到了故乡,走在故乡的小路上,好像遇见故乡的叔叔阿姨,在相互热情地问候。我在不停地张望,不停地寻找,寻找熟悉的记忆!待下一个春暖花开,我就回来,等我,故乡!1200字以上 初二 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