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失吧,消失吧,消失……”(七)550字

“消失吧,消失吧,消失……”(七)

550字 六年级 状物

“太高兴了!”这种感觉太好了!我怀疑自己是不是误入了天堂。音箱里放着周董的《我的地盘》,随着跳跃的音符,我忽然想创作一下。

支起画架和画板,打开颜料盒,拿来了油画笔和小板凳,我要开始了。

杰尼很虔诚地跟着蹲在我头顶上看着,不断地发出“啧啧”的赞叹。“听厉害啊,看不出来你还有一手。”

忽然觉得很无赖——我也许只有在画面上能够得到赞赏吧……

杰尼真好。自从今天早上认识他,才感觉自己竟还是童心未泯。我一直觉得自己成熟了,好象还有些老气横秋。生活在心里在就像一条没有尽头的路,无聊得快要走不下去了。

记得小学六年级换过好几个班主任,可以没一次开家长会,爸爸妈妈都会听到这样的赞赏:“您这个孩子真是好!老远就能感到她身上散发出的活泼与阳光。人还没到,笑容先到了。”

曾经,这就是我引以为荣的资本啊!可现在连影子都不见了。我渴望充满阳光的生活,哪怕是像现在这样不切实际。

杰尼不要走,我要你留下。

一下午,我都在家里专心致志地作画,用画笔调出或鲜艳或淡雅的色彩,挥动手腕摆在纸上。

杰尼一直看着,还不是地提出些“外行的建议”

“完成了!”我舒了一口气。

密密麻麻的荆棘丛几乎布满了整个画面,像一面墙一样挡住了阳光。只有画面的坐上角露出了一缕天空,是深灰色的。一双绝望的眼睛企图透过荆棘看到点什么,但看到的仍是痛苦与无助。

我从没想过这样低调的主题,甚至不知道自己是怎样画出来的。可我知道我必须画,只有通过这种方式来宣泄内心的情感。

我站起身,甩甩胳膊,铝合金的窗眶上闪过一丝金色。“我们出去走走好吗?”

《老人与海》读后感

1200字以上 六年级 状物

从读完《老人与海》开始,我就感觉有一种隐隐的冲动堵在胸口,却无从辨认它的构成元素,也无法为它找到释放的出口。最终得到的却只是些零散的思想碎片,就让我将它们一一罗列吧。

《老人与海》的故事非常简单,写古巴老渔夫圣地亚哥在八十四天没有捕到鱼的情况下,终于在第八十五天钓上一条大马哈鱼,但鱼实在太大,把他的小船在海上拖了三天才筋疲力尽,被他杀死并绑在小船的一边。在归程中一再遭到鲨鱼的袭击,最后回到岸上只剩下鱼头鱼尾和一条脊骨。

有人说,《老人与海》的故事是一曲英雄主义的赞歌,作者借它道出了全书的主题---“人不是为失败而生的,一个人可

以被毁灭,但不能被打败。”我不赞同这样的观点。诚然,小说中,作者借地亚哥的言行举止体现了对英雄主义的歌颂,比如圣地亚哥不惧挫折,永不言败的精神(undefeated

spirit),比如他与大马哈鱼的殊死搏斗,比如他对伟大的迪马乔(DiMaggio)的狂热崇拜。可是到了小说的结局,老人通过搏斗所得到的结果被鲨鱼抢劫一空,只留给他鱼头鱼尾和一条脊骨。从老人的话语中我只能感受到消极,无奈和落寞的凄凉,这样的情节安排,还能说作者仅仅是在歌颂英雄主义的伟大吗?这是否可以看作对英雄主义的某种反思?书中的英雄主义始于惊叹号,却终止于一个大大的问号。

在我看来,《老人与海》的故事是一场老人命运使然的悲剧,而悲剧的根源也许正是所谓的英雄主义。书中写到,圣地亚哥把大海看作自己的家,他对大海怀着原始,朴素而深沉的爱,他不仅仅是一个以打渔为生的渔人,而且是一个把自己的生命与大海相系的老人。他热爱海里的每一条鱼,每一朵浪花,甚至对海上的飞鸟都有一种出于爱的同情。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大海不仅仅是他的家,也是他的精神支柱和灵魂的栖息之所。在没有捕到鱼的八十四天里,他是愉快而不屑认输的,即便生活再困苦窘迫,他也从不绝望,而是满怀信心地去面对。然而,在出海的第八十五天,当那条十八英尺长的大马哈鱼出现点燃老人征服的欲望时,他就开始一步步走进自己导演的悲剧。

在与大马哈鱼搏斗的过程中,老人的心态是复杂的。他对大鱼是有感情的,甚至在某种程度上怀有同情的恻隐之心。可是出于职业习惯和自尊心,他又不得不杀死大鱼---“我跟你奉陪到死。因为当渔夫正是我生来该干的行当。”两种彼此矛盾的心态源于圣地亚哥一人---一种出于人的本性,另一方面则是人的社会性。所以,在与大鱼搏斗的过程中,老人的内心深处正与自己进行着更加激烈和残酷的心理斗争。当然,随着故事的发展,老人战胜大鱼,这在更深层次上暗示着人的社会性最终征服了本性。

此时,虽然老人在体力,精神和心理上都受到极大折磨,但他终究依靠他的力量战胜了大鱼。可以说,作者对英雄主义的渲染在此时到达了一个高点。然而故事并没有到此结束,也是从这时候开始,作者开始了对英雄主义的反思。大鱼的腥味引来成群鲨鱼的攻击,老人为了保护自己的战利品,开始了与鲨鱼群的新一轮殊死搏斗,悲剧就此发展到高潮。此时,老人的信心已不像之前与大鱼搏斗时那样坚定,他不断重复着这样一句话“我出海太远了。我把你和我都毁了。”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和鲨鱼的不断侵袭,老人最终选择了放弃——“仅仅希望能够平安地回到岸上,回到家里,美美地睡上一觉,和孩子聊会儿天。”那么,他只是为了保住自己的战利品而与鲨鱼搏斗吗?恐怕不尽如此,他的目的还在于通过捕到大鱼证明自己的能力,回击人们对于他的种种质疑。公共舆论是每个生活在社会上的人都无法回避的一个重要问题。那么,作者是借此歌颂英雄主义的伟大,还是暗含有某种讽喻的意味呢?我认为是后者。老人以生命为代价,去换取英雄主义的实现,只不过是为了满足得到社会认可的虚荣心。这是英雄主义的悲哀,也是社会的悲哀。

那么,小说究竟涵盖着怎样的主题呢?根据弗洛伊德关于梦的阐释,一个人的梦境反映的往往是他在潜意识里所处的真实心理状态。或许我们可以从老人的梦里寻找一些关于小说主题的线索。小说中,作者关于老人的梦有这样的描述:“Hts

in the dusk and he loved them as he loved the

boy…”人们普遍认为老人梦中的狮子。为什么出现在老人梦里的狮子像小猫一样嬉笑打闹呢?实际上,作者通过老人的梦在暗示读者什么才是真正的英雄主义---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六年级
状物
550字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