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八粥
年末,春节临近,大鱼大肉满足着人们的胃。而腊八那天,奶奶熬的那一碗热气腾腾的腊八粥,却是我最期待的。
奶奶信佛。记得在小时候,屋子里总放着一张小小的供桌,供桌上总放着两盏油灯。每逢十五或过节时,奶奶会将买来的棉花搓成灯芯,浸上油,插在油灯里,点亮油灯,护着火苗,放在摆有几碟供品的供桌上,虔诚地拜一拜。两束火苗静静地照亮奶奶的脸。
我并不懂得,奶奶为什么做这些,只是知道,那些供品最后都到了我的肚子里。到了腊八这一天,奶奶就会熬一大锅腊八粥。
腊八粥里有糯米、核桃、花生、桂圆、红枣、杏仁、枸杞、葡萄干、各种豆子等等。这些材料先要泡上两三个小时,奶奶说,这样各种材料就“活”了。等到把各种干果泡好后,奶奶便烧一大锅水,把这些材料倒进去,添旺火。待到汤色渐渐变浓,奶奶敲下一块红糖,放到沸腾的粥里。我站在一旁,看着红糖一点点融化,缠着奶奶要尝一口,假装用汤勺把红糖搅匀,其实不知道已经偷偷尝过多少勺了。红糖渐渐把锅里的粥染成糖色,热气腾腾的腊八粥就出锅了。
奶奶先盛出一碗腊八粥,端着它走向供桌,我的眼睛死死地盯着那碗腊八粥,不停地砸吧嘴。奶奶将腊八粥放在供桌上,拜了拜。我的手偷偷地伸向那碗腊八粥,随即手背上就挨了一巴掌。奶奶板着脸,说:“小小年纪不学好!”接着忍不住“扑哧”一声笑了。
终于能吃了!粥清香黏稠,各种豆子和干果早已煮得绵软,葡萄干也甜到了心里。奶奶笑眯眯地看着我们喝粥,像是自言自语地说:“喝了腊八粥,糊里糊涂地过年喽!”然后起身,将锅里的粥盛出来,送给左邻右舍。
多年后,我也学着做腊八粥,步骤都没错,但没了灶膛上的旺火,电磁炉上做的腊八粥,尽管放了糖,却已没有了儿时的甜味。
拾金不昧
时间飞逝,很多有趣的事情在我的记忆里不留痕迹。唯有那件事一直刻在我的脑海中,随时让我感动。
有一次,我和妈妈从景东乘车回花山,路上,我和妈妈一直晕车。到了花山,我们匆忙地拿了东西,就昏昏颠颠地回家了。把钱包忘记在车上,钱包里装着很多贵重的东西:身份证、医保卡、手机,还有要给奶奶治病的三千多元救命钱等。我们回家忙着洗澡、洗衣服打扫房间没有想起钱包的事。
突然,妈妈找手机打电话。翻遍了房间的每个角落,也不见手机的踪影。我和妈妈心急如焚,才想起钱包忘记在车上。妈妈急忙跑去找那个司机,经过再三联系,才找到那个杨司机。妈妈把事情的原因告诉了司机,司机说:“我已经把车开到修车的地方停留过,这么多贵重的东西恐怕难保了。不过,你给我留个电话号码,我找到给你打电话。”这时,妈妈觉得浑身无力,眼前一昏暗。心想:可能找到钱包的希望没有了。
叮铃铃,电话响了,妈妈用颤抖的双手拿起手机接通电话。司机说:“经过我三番五次地寻找,终于在垫子下面找到了钱包。”妈妈迫不及待地跑到司机那儿,司机语重心长地说:“你仔细看看东西少了没有,以后要多小心收拾自己的东西。”妈妈认真检查着自己的证件和钱财,妈妈看到包里的东西完好无损,钱一角也没少。压在妈妈心中巨大的石头一下子卸下了,激动的眼泪夺眶而出,妈妈赶紧拿一百元钱感谢那位司机,司机一分也不要。
一想起这件事,我就不由自主地敬佩起这位司机叔叔。在我眼里,这位叔叔永远是个品德高尚的人。我希望司机叔叔这种拾金不昧的精神能像生命的火种,传遍祖国的每个角落。让人间处处有真情,真情时时暖人间。
相似题目
-
腊八粥今天是腊月初一,一年一度的“腊八节”快到了。校长付少玉为了犒劳大家一年的辛苦,亲自安排后勤主任刘福军到超市购回磨莲、红绿豆、糯米、西米、高粱、荞麦等,挑选上等瘦肉,加之老师从家里拿来些红薯、南瓜,就这样大家第一次在学校吃上了风味别致的可口腊八粥。虽然是一顿粥,可是大家吃出集体凝聚力,决心来年更要发奋工作,不辜负领导的深情厚意。虽然以前读过冰心的《腊八粥》,自己家里也吃过腊八粥,但觉得今天的腊八粥更甜更香。关于腊八粥的来历说法有很多,其中有这么一个美好的传说最有意思。相传,佛祖释迦牟尼出家修行,云游四海。有一天,他因饥饿和劳累昏倒在野外,被一放羊女童发现,女童急忙跑回家寻找食物。可她家境贫寒,缺衣少食。自己家种的粮食都快吃光了,只剩下几粒米。姑娘向来慷慨大方,乐于助人,她将每个粮袋子底下所剩无几的粮食搜出来,加上一些自家种的果仁,用清泉水煮了一大碗粥,端到佛祖面前,一口一口地喂他。释迦牟尼吃了香喷喷的粥后,很快苏醒过来,并跑到附近的河中洗澡,坐在菩提树下静思,终于在腊月初八这天悟道成佛。后来佛教信徒就在每年腊月初八煮粥供佛。所以,腊八粥又称佛粥。每到这一天,寺庙里的僧众将募化来的斋粮煮成稀饭,来供奉神佛,将佛粥供过之后,再分给穷人食用。后来,腊八粥流传开来,成为民间的一种习俗。南宋诗人陆游留下了这样的诗句:“今朝佛粥更相赠,更觉江村节物新。”点评:语句通顺,句意流畅,言辞优美,叙写形象、生动、鲜明,语言表达能力较强。脉络分明,层次感强,叙气说井然有序,纤毫不乱。全文语言流畅,行文舒展自如,自然洒脱,称得上是一篇较成功的之作。650字 四年级 说明文
-
腊八粥《腊八粥》预习任务清单1、查课本或字典明确下列词语读音,然后我们一起读三遍腻咽匙沸腾唾沫搅和浓稠资格稀烂染缸塞灌肿胀深褐嘟囔2、扫除了字词障碍让我们一起来读课文吧1、第一遍出声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再把课文读给家里人听一听吧,这次要读出节奏和情感3、第三遍带着下面问题默读课文①本文的作者(),原名(),作家。籍贯______,民族_____。主要作品有小说《》《》、散文集《》等②阅读课文,仿照示例,试着用几个关键词,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盼粥——()—()—()——吃粥比较一下,作者哪些部分写的详细?哪些部分是略写呢?三、十五分钟完成以上预习任务,然后听魏致远、郭金铭、林彦如、李润泽范读任务一的词语(上课十五分钟后直接在群里发语音即可)。剩下时间观看直播。作业内容我发到家校本(作业写到作业本。不要用纸,开学咱们可以继续用)。350字 六年级 叙事
-
腊八粥记得小时候,每逢腊月初八日,母亲总会早早地熬好一锅腊八粥,然后拿过那带蓝边的粗瓷碗,盛给我们一人一碗。那时仅靠父亲每月微薄的工资维持一大家子,生活拮据,于是,这粥只有米和几种杂豆,可是,当粥熬熟的那一刻,满屋豆香。每次喝下这碗粥,我心里觉得特暖和、特踏实。光阴荏苒,近年,每至此日,在距我童年住的辛寺胡同只有两站地的雍和宫又是一番景象。但见红墙黄瓦的大院内熙熙攘攘,空气中弥漫着粥香,人们手捧着一碗碗热气腾腾的腊八粥,喝着、交谈着,充满了温情,和煦的阳光映照着张张幸福的笑脸。早上,远方的朋友短信提醒,今天是农历腊月初八,又到吃腊八粥的时候了,让我不禁想起了小时候的情景。腊八是过年的序幕,从这天开始,妈妈就会为过年做准备了,一直要忙到除夕。在我们家里腊八这天,二件事必做,一是熬腊八粥,二是腌腊八蒜。腊八蒜就是将蒜剥皮后放入醋中,妈妈说这一天腌的蒜会变成碧绿色。很神奇,确实如此。多年来一直以为只有腊八这个节气才能把蒜腌绿,前段时间无意中放入醋中的蒜居然也变绿了,才知道这大概是妈妈为了让我们剥蒜皮而编出的一个美丽的谎言吧。腊八这天我们小孩子还有一项任务,就是挑豆子,将坏豆子及石子挑出来,这也是最开心的时刻花花绿绿地滩了一桌子,两个姐姐仔细检,我两手抓满豆子,满桌子的和啦,劈啪直往地上掉,惹的她们俩生气。现在挑豆子这项任务妈妈又交给了她的孙子辈,孙女要比他爸爸小时淘气多了。腊八粥里除了各式豆子外,还有红枣、葡萄干、桂元肉、桔皮等,自然少不了米,有大米、小米、糯米、黑米等。熬这种粥要有一定的技巧,既要软烂黏稠又要不粘锅,要用时用心的,妈妈熬出的腊八粥有一种特别清香的味道,常常是满楼飘香,我们都是一路闻着香味上楼的。妈妈可以称得上是一个民间美食家,上世纪70年代,物质普遍不太丰富,但我们家因有妈妈的粗粮精做,餐桌上总是有吃不尽的美味佳肴。现在妈妈每年还熬腊八粥,因我在外地吃不上,她会把粥冻到冰箱里等过年回去给我吃。说实话跟过年的佳肴相比,粥算不上什么美味,但妈妈还是年年给我留着,我也会很有兴致地大吃几口,我知道只要这样妈妈就满足了。800字 初二 散文
-
腊八粥过年喝腊八粥在我的家乡是一个古老的传统习俗。人们喜欢喝腊八粥,既是因为腊八节是一个传统的节日,更是因为腊八粥是一种美味。在家乡不论贫穷富裕,还是繁忙与否,人们都会熬腊八粥。每年一进腊月,人们就开始准备熬腊八粥用的材料了。首先准备的是各种米:糯米是首选,因为它既糯又香。黄米也很好,它是我们华北地区的特产,也是中国最古老的粮食作物之一。两种米比较起来,我更喜欢黄米,因为用这种米熬出来的粥味道更浓。再加入大米,小米等。其次是各种豆,主要是红小豆,它既有营养,又色泽鲜艳。黄豆、绿豆更是应有尽有。我最喜欢的是红枣,其实红枣早在深秋,就要开始准备了。刚打下来的红枣要晒干了,直到枣的皮儿皱了为止。听爷爷说,大红枣晒得越干就会越甜,因为在太阳下一晒,水分都跑走了,只留下糖分在里面。所以我家每年都是最晚收红枣的户家之一。晒完后,还要把坏的枣捡出来,枣坏了,就会变苦,很涩的那种。虽然现在在超市里也开始卖红枣,可以省去不少人力,但是家乡人还是沿用传统的老方法,因为超市里的不仅坏的枣居多,而且也不如自己种的甜。到了腊八这一天,家乡人就要熬腊八粥了。把头天煮熟的红枣、花生、大米、小米、绿豆等放在锅里,用文火熬。熬得黏黏的、软软的,吃起来,不仅细腻,而且口味极佳。关于腊八粥,有这样一个传说:在一个贫穷、干旱的地方,那里不知什么原因闹起了瘟疫,在粮草尽绝的最后时刻,一些人把找到的零碎的谷物放到一起熬制成粥,给患病的人们喂下,奇迹发生了,那些患病人的病全好了。于是人们把这一天也就是腊月八日记下来,每年庆祝。从而期望明年身体健康,无病无灾。腊八节熬的腊八粥特别多,每家都熬一大柴锅,要吃十来天,人们不仅吃的是粥,更主要的是那种氛围,那种欢乐,那种文化,那种家乡的味道。700字 初一
-
腊八粥“好香啊。”农历腊八的早上,一起来,我就闻到了一股香味,匆匆穿好衣服,来到饭桌前。这时,一碗粥浮现在了我的眼前,正准备拿起筷子好好品尝一番,妈妈突然走过来笑笑说:“小馋猫,你知道这是什么粥吗?”我摇了摇头。“这个是腊八粥,每年农历腊八,人们都要吃腊八粥。”妈妈说着,拿起勺子了一点粥,吃了下去。“说起腊八粥的来历,那就悠久了。你想不想听?”我开心的笑了:“肯定啦,了解一下也好嘛。”妈妈念念有词的讲解着腊八粥的来历:“好了,我开始讲了:相传,佛祖释迦牟尼出家修行,云游四海。有一天,他因饥饿和劳累昏倒在野外,被一放牧女童发现,女童急忙跑回家寻找食物。可她家境贫寒,缺衣少食。自己家种的杂粮都快吃光了,只剩下很少的几粒米。姑娘向来慷慨大方,乐于助人,她将每个粮袋子底下所剩无几的粮食搜罗在一起,加上一些自家种的果仁,用清泉水煮了一大碗粥,端到佛祖面前,一口一口地喂他。释迦牟尼吃了香喷喷的粥后,很快苏醒过来,并跑到附近的河中洗了澡,坐在菩提树下静思,终于在腊月初八这天悟道成佛。后来佛教信徒就在每年腊月初八煮粥供佛。所以,腊八粥又称佛粥。每到这一天,寺庙里的僧众将募化来的斋粮煮成稀饭,来供奉神佛,将佛粥供过之后,再分给穷人食用。后来,腊八粥流传开来,成为民间的一种习俗。南宋诗人陆游留下了这样的诗句:‘今朝佛粥更相赠,更觉江村节物新。’腊八粥作为民间的吉祥食品相互赠送,寓意一年之末的大丰收以及来年风调雨顺,吉祥如意。 从此,每年农历腊八,人们都要吃腊八粥了。”我用汤勺轻轻地在碗里的四周划了几下。然后,舀一勺放进嘴里,粥熬得烂烂的,不用嚼,很快融化了,嘴里还留有余香。喝下了这碗腊八粥,我的心就暖了起来。700字 六年级 叙事
相关推荐
-
作文:腊八时分腊八粥腊八时分腊八粥 今天是农历的腊月初八,是要喝腊八粥的。” 她揭开锅盖,里面的水几乎消失待尽了,缠和在一起的米粒间不时有一个个小气泡,仿佛一个个喷发的火山。膨大的红枣们漂浮在上面,像一群可爱的胖娃娃。我和奶奶的脸上都露出了笑容,“好了!”话音未落,我就捧出了碗筷,叫唤起了家人们。 一家人围坐在一桌,每个人前面都是一碗火红的腊八粥,我迫不及待的吃了一口,哇!这粥米糯糯的,十分可口!还透着一丝滑爽,仿佛吃亲亲果冻时的浅唱。诱人的红枣更是香甜美味…… 一碗粥下肚,整个人都暖融融了,冬日的寒冷一扫而光。神话故事说:“腊八粥既可口有营养,还能增福增寿。” 唉,如果天天都是腊八节该多好,如果天天都能吃到腊八粥该多好!初二作文300字 初二 叙事
-
关于做腊八粥精选作文今天是农历的腊月初八,是要喝腊八粥的。腊八粥是一种很讲究的食品。我国喝腊八粥的历史,已有一千多年。最早开始于宋代。家家户户都要制作。传说有的寺院于腊月初八以前由僧人手持钵盂,沿街化缘,将收集来的米、栗、枣、果仁等材料煮成腊八粥散发给穷人。传说吃了以后可以得到佛祖的保佑,所以也有穷人把它叫做“佛粥”。怪不得这种粥材料五花八门,十分好吃了!前一天,奶奶就为这顿粥忙活起来。用凉水泡起了黄米、黑豆、红枣、花生等谷物。光看着就让人联想到了美味。清晨一早,奶奶就用木材点起火炉,架起大祸,加好了水,轻轻放进了准备好的谷物,锅中马上变成了五彩世界,花花绿绿的,散发着微微的清香。奶奶用大勺柔柔的搅和了一下,锅中马上就翻腾了起来。奶奶满意的盖上锅盖,去看电视去了,可是我依旧对这十分感兴趣,细细的等待着,我现在终于懂了奶奶用木炭的道理,木炭染出的火柔柔的,轻轻的烘托着锅底,如此做出的粥才会更加香甜可口。木炭一点点向下延伸,我便把它往前推一下,那条坚实的木头为了我们的一顿美味,变成了灰烬。过了一个多小时,锅盖沿冒出了白气,锅中也发出了咕咚咕咚的声音,我兴奋的大喊,奶奶走来拍拍我的脑袋,“等等,就来了,你这个小馋猫!”她揭开锅盖,里面的水∫乎消失待尽了,缠和在一起的米粒间不时有一个个小气泡,仿佛一个个喷发的火山。膨大的红枣们漂浮在上面,像一群可爱的胖娃娃。我和奶奶的脸上都露出了笑容,“好了!”话音未落,我就捧出了碗筷,叫唤起了家人们。一家人围坐在一桌,每个人前面都是一碗火红的腊八粥,我迫不及待的吃了一口,哇!这粥米糯糯的,十分可口!还透着一丝滑爽,仿佛吃亲亲果冻时的浅唱。诱人的红枣更是香甜美味……一碗粥下肚,整个人都暖融融了,冬日的寒冷一扫而光。神话故事说:“腊八粥既可口有营养,还能增福增寿。”唉,如果天天都是腊八节该多好,如果天天都能吃到腊八粥该多好!750字 初二 记叙文
-
腊八节喝腊八粥作文【荐读】【第一篇】每年的春节前,还有个值得关注的节日,那就是腊八节,在腊八节这一天,要吃腊八粥。因为他有个传说。在这一天,举国上下都会准备腊八粥。东西生明,时光速流,又是一个春节即将来临,在春节来临之前,第一个小节便是旧历年的腊月初八,按家乡的俗称叫做“腊八”。“腊八”在我的印象里有着很深的记忆。因为“腊八”这天要吃“腊八粥”哦,每逢此时,一股久违了的香甜也会萦绕在唇齿之间。我小的时候,家境虽不很富裕,但我的母亲仍会把每一个节日都过得丰富甜美。记得腊月初八的前一天晚上,母亲安顿我们几个兄妹:明天是“腊八”,要早些起来吃“腊八粥”。母亲说着,像变戏法一样拎出一包红枣,我们高兴得如馋猫一般,在炕上打着滚,嘴里还“噢噢”地叫着,想要几粒打打牙祭,母亲却在这叫闹中把几颗最大的红枣悄悄塞给了我,哦,那一瞬间我感到我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儿了……母亲准备好了薏米、小米、大米、红豆等东西,为翌日的工作做好充分准备,然后再一次叮嘱我们早起,并说否则会变成“红眼睛”的。当然这一说法源于何处实在无处考证,因为我第二天还没见过某个人因在“腊八”这天没早起就变成“红眼睛”的。“腊八”这天,母亲总是起得很早,当我们还在香甜的酣梦中就隐隐听到了那“呼哒,呼哒”的拉风箱的声音,“呼哒,呼哒……”听来是那么悠扬,那么绵长,那么温馨……天还没有放亮,但红彤彤的灶火将屋子映照得灿烂美丽,当浓浓的香味在屋子里弥漫开来,母亲便开始喊我们起床。当我们洗漱完毕怀着喜悦的心情端坐在炕桌前等待着母亲把那香味扑鼻,色泽鲜艳的“腊八粥”盛到碗里时,我们激动的心情便再也按捺不住,会敞开腮帮子大嚼大吃,因为粥烫得历害,“吸吸溜溜”的声音响成一片。哥一边吃一边还不安分地将碗里的粥用力抛向空中,而最让我佩服的是那被抛起来如球一样的粥竟每一次都准确无误落回到他的碗里,简直像耍杂技,而我学了几次不是把粥抛到炕上就是抛到后脑勺,逗得一家人笑不成声。母亲端着碗坐在一边也不管我们,只用那充满了爱的目光凝视着我们。这时节,屋外往往是寒风呼啸、冰雪严寒,而屋里的我们却沐浴在母亲温暖的目光里,津津有味地吃着香喷喷、热腾腾的粥,那是一幅多么幸福的情景啊!如今时过境迁,“腊八粥”已不再是孩子们垂涎的美食了。虽然现在腊八粥用的料已与以前大相径庭,什么桂圆、莲子、枸杞、蜜饯等既营养又保健,十分讲究,但我吃来却总感到少了几样味道……哦,当我在纷繁俗尘的生活中一身疲惫时,我多么想沐浴在母亲那温暖的目光里再吃她做的一碗“腊八粥”哟!这是一碗多么好喝的粥啊,最终还是母亲做的腊八粥最好吃了!【第二篇】今天是农历的腊月初八,是要喝腊八粥的。腊八粥是一种很讲究的食品。我国喝腊八粥的历史,已有一千多年。最早开始于宋代。家家户户都要制作。传说有的寺院于腊月初八以前由僧人手持钵盂,沿街化缘,将收集来的米、栗、枣、果仁等材料煮成腊八粥散发给穷人。传说吃了以后可以得到佛祖的保佑, 所以也有穷人把它叫做“佛粥”。怪不得这种粥材料五花八门,十分好吃了!前一天,奶奶就为这顿粥忙活起来。用凉水泡起了黄米、黑豆、红枣、花生等谷物。光看着就让人联想到了美味。清晨一早,奶奶就用木材点起火炉,架起大祸,加好了水,轻轻放进了准备好的谷物,锅中马上变成了五彩世界,花花绿绿的,散发着微微的清香。奶奶用大勺柔柔的搅和了一下,锅中马上就翻腾了起来。奶奶满意的盖上锅盖,去看电视去了,可是我依旧对这十分感兴趣,细细的等待着,我现在终于懂了奶奶用木炭的道理,木炭染出的火柔柔的,轻轻的烘托着锅底,如此做出的粥才会更加香甜可口。木炭一点点向下延伸,我便把它往前推一下,那条坚实的木头为了我们的一顿美味,变成了灰烬。过了一个多小时,锅盖沿冒出了白气,锅中也发出了咕咚咕咚的声音,我兴奋的大喊,奶奶走来拍拍我的脑袋,“等等,就来了,你这个小馋猫!”她揭开锅盖,里面的水几乎消失待尽了,缠和在一起的米粒间不时有一个个小气泡,仿佛一个个喷发的火山。膨大的红枣们漂浮在上面,像一群可爱的胖娃娃。我和奶奶的脸上都露出了笑容,“好了!”话音未落,我就捧出了碗筷,叫唤起了家人们。一家人围坐在一桌,每个人前面都是一碗火红的腊八粥,我迫不及待的吃了一口,哇!这粥米糯糯的,十分可口!还透着一丝滑爽,仿佛吃亲亲果冻时的浅唱。诱人的红枣更是香甜美味……一碗粥下肚,整个人都暖融融了,冬日的寒冷一扫而光。神话故事说:“腊八粥既可口有营养,还能增福增寿。”唉,如果天天都是腊八节该多好,如果天天都能吃到腊八粥该多好!1200字以上 初二
-
风雨人生路作文慢慢的你就会发现自己的人生如此多娇,经历风风雨雨的过程是多么美好——题记我们人生要经历多少磨难、多少挫折、多少失败?这都是个大大的问号。也许,你可以去问下自己的父母,也许,你自己也可以去亲身体验一下!感受人生!对于人生,在我看来只有一次,从你出生到死去的过程就是人生的过程。然而不是所有人的人生都是这样的,如果它到了一个勤奋的人身上,就会给这个人带来欢乐、幸福、美好。如果它到了一个懒惰的人身上,就会继续帮助他懒惰直到死去。每个人的人生不同但他的一个过程是一样的,这要看你自己怎样做。学会在风风雨雨中醒悟自己存在的价值,学会用心去看待这个多彩的世界。当你行走在马路上想想自己的人生!初二:马德龙250字 初二
-
运动会剪影盼星星,盼月亮,终于盼到了这个特殊的日子:外中第十一届运动会!在这天,作为一个运动员的我自然是异常兴奋,恨不得立即长双翅膀“飞”到比赛场地好好比上一番。可时机未到,我只好坐在观众席上看着他人比赛。剪影一:赛场飞扬“各位选手,预备……”听到这声,正在观众席上的我们立刻向跑道上看去,因为在那里有两位我班的选手,一位是体育委员吴相呈,另一位是班长耿廉程。“二”程(呈)“加油!”看到他们,我们情不自禁地纷纷为他们加起油来。“砰!”一声枪响,令他们如离弦之箭般冲了出去。“八(8)班的运动员们,加油!”我们在一旁大声喊道。吴相呈、耿廉程似受到了我们热情如火的祝福,双双占据了第一、第二的前列。我们更加兴奋起来,大喊着“拿第一!拿第一!”吴相呈果然不负众望,拿下了全场第一,速度略微慢一点的班长耿廉程也坐上了第二的宝座。“耶!”我们欢呼着,跳了起来,为我班运动员取得的第一、第二的好成绩而喜悦。他们俩也笑起来,光滑的额头上因过度用力而布满汗珠,这是他们为班级荣誉而努力的象征!剪影二:教师之乐在比完了学生们的比赛后,就轮到了我们十分期待的教师趣味比赛了。先是举行的背靠背夹球比赛。一群老师围在跑道边上跃跃欲试。两个男老师首先站了出来,脸上的神情很是容易让人看出他们对这场比赛的兴奋。他们俩背靠背站着,其中一个老师拿起一个球放进两人之间特意留出的空间,随后就横着冲了出去。看着两个老师的姿势,我脑中不禁闪过两只“横行霸道”的水产生物——螃蟹!对,就是螃蟹!我“呵呵”笑出声来,旁边的人却发出了一阵更大的笑声。原来是因为两个男老师比较胖,在如螃蟹般横着冲出去的过程中,那球像是不甘被两人肥硕的身躯压着,竟挤着挤着就挤了出去,球像是得到了自由,又在地上欢呼似的蹦了几下。所以大家又是一阵发笑。之后来了些女老师上场。但这些老师都十分文雅,只是迈着小碎步淑女地跑向终点,这让我们看得都不是很过瘾。剪影三:默默付出在校长的一声“今日的运动会到此结束”中,第十一届趣味运动会落下了帷幕。在整队回班的路上,我不经意瞥到了一道不算陌生的背影,原来是平日多见的保洁阿姨。她正弯着腰,拿着扫帚默默清扫着操场边过道上同学们残留的垃圾。她的背影很小,但我突然觉得她在我心中十分高大。正因为她的默默付出,才有了我们干净整洁的操场、过道,也因她的付出,才有了让我们安心、舒心的环境。在这样一个欢庆的日子里,我们都忘记了她们的存在与付出。我不知为何眼眶突然有些酸酸的……在这样一个日子了,有快乐,有遗憾,有兴奋,有灰心,当然,还有一个让我深刻的背影。运动会剪影1000字 初二
-
奶奶的腊八粥农历腊月初八,是我国传统的腊八节。在这一天,全国大部分地区还保留着腊八节的传统习俗--吃腊八粥、泡腊八蒜。每年这一天,奶奶都会给我们熬一锅腊八粥的。那天早上,奶奶早就拎着满满一袋子菜回到家里,开始在厨房里忙碌起来,叮嘱我和爸妈下午早点回家喝腊八粥。传说,在古时候,是因为恶鬼总在农历腊八这天出来吓唬小孩。然而这恶鬼天不怕,地不怕,单单怕赤(红)豆,所以有了“赤豆”打鬼的说法,于是大人们便用赤(红)豆、绿豆、花生、葡萄干熬成腊八粥,也就是八宝粥。而我奶奶腊八粥却更丰富多彩:有米、胡萝卜、青菜、花生、黄豆、莲子、白果、豆腐、木耳、红枣等多种食材,以前奶奶煮腊八粥时我总爱在旁边看着,奶奶一次性在锅里加足了水,先将黄豆、莲子、白果、绿豆、花生熬至半熟,再放入米和少量的糯米一起熬,煮粥要用大火,等米开花了,奶奶才加入青菜、胡萝卜、豆腐等,然后用文火熬,边熬边搅拌,奶奶说,这样粥才不会糊。望着一锅色泽艳丽芳香馥郁的腊八粥,顿时你会垂涎三尺,用勺子舀一点粥,细细品味,会让你觉得这不是粥而是一个小型的豆类展示会。特别是豆子的清香味道配上米的香醇,那味道真是无法形容。晚上,我们一家人喝着腊八粥,说着腊八事,奶奶说,姨奶奶家在山东,她们每年还要在腊八这天泡上的蒜头,到除夕那天,蒜头不再是白色,而是绿色或黄色。绿色的蒜头绿得晶莹剔透,犹如一块无瑕的翡翠,黄的蒜头则一个个味道甘甜,但我们四川人不怎么吃,听了奶奶的话,我嚷着叫奶奶教我做腊八蒜,奶奶拗不过我,就教我做了腊八蒜。我按照奶奶的吩咐从橱柜里找出大大小小、各式各样的密封罐,接着将蒜头去皮放入罐中,最后将陈醋放入密封罐中,盖好盖子,将一罐腊八蒜放入坛中。今年姨奶奶来了,我要给她一个惊喜!650字 六年级 叙事
-
老北京的腊八粥煮粥的方法各地不同,地方制作时也有精粗之别。北京煮粥用料以米、豆、枣三者为主体。米的繁多,分为粳米、糯米,再加黍稷(黄米和小米),大麦米,果类的薏仁、芡实。豆以赤豆为主,也可以少加芸豆。黄豆、豌豆等绝用。枣是果类之首,取其香,起调味作用。考究的煮法是先取豆汤和枣汤,取汤之法是将赤豆煮烂,用做豆沙的方法去皮留沙,再溶入豆汤内。枣煮烂去皮、核,枣的原形,另放侍用,剩下枣、豆的皮渣,用淘米箩在清水中滤一二次,加入原汤,煮粥时用汤做底,加清水下米,再加上的果肉就煮成味道的腊八粥了。用此法煮出的粥,颜色绎红,充满枣、豆的甜香。北京煮腊八粥除供佛、自吃外,还馈赠亲友。礼尚往来,不免竞务新奇。用粥果,还粥果在粥面上摆出美丽的图案。所用的干果和果仁中,以核桃仁为最要。蜜饯中以葡萄干为主。粥初七日就煮好了。晚间,把送人的粥分盆分碗盛出,就在粥面上用果子摆起图案来。场面俗称“摆粥”。大人小孩全家出动,各逞技巧。上面所说小小节日气氛就指摆粥活动。尤以小孩子最感兴趣。摆粥剥制果子手续很繁复,剥果仁的皮,属核桃最难,剥的要完整不碎,还小镊子钳净折皱部分的皮,以不伤肉为标准。此外用小刀在蜜糕、青梅、柿饼上刻花样。如原只核桃肉作狮子头,原只枣肉作狮身。枣肉作花篮,生栗子切片切条作篮柄篮框等等随意。一碗粥摆好,外表装饰得瑰丽多姿,博取的欣赏和赞誉。北地天寒,粥虽煮得多,也顾虑有馊腐之虞,初八日饱餐一顿外,多的粥,屋外,粥结冻后,可以随时吃。人家腊八粥可以保存到春节。粥结成冰,要块地砍屋内溶解,再加水烧透而食。但蜜饯类的果品粥里加热,蜜饯(是柿饼、蜜糕),经热后就使粥汤稀释,米的黏性完全丧失了。粥加白糖原味有浓厚的枣豆香,加赤砂糖则更带有玫瑰香,都非常可口,加奶油而食,那就更是美味了。加水时,改为加牛奶,也很可吃,决用黄油。650字 六年级 状物
-
金秋运动会之拔河比赛五四班 李奡轩在星期日的下午,我们来到了风景如画的明湖湿地公园,那长长的“彩虹桥”像一条“金鳞巨蟒”穿行在这水与天相接的地方;又像,一位美丽的仙女,挥动着五颜六色,像彩虹似的彩带。过了一会,老师和同学们也分别来到了这里,这时只听得老师喊道:“同学们,下面我们将要开展一场令人兴奋不已、激动万分的拔河比赛.”老师话音刚落的那短短的几秒钟,鸦雀无声的主会场,(贵州省第八届旅发大会主会场)一下子就沸腾起来了。只见一条又长又粗的大麻绳,像一条又长又粗的大蟒蛇躺在那里,在它的“腰”上还系着一条红布呢!下面终于到我们闪亮登场了,当我们站在绳子的一端时,我的信心就破碎了一大半因为——我们的对手竟然是初中的哥哥姐姐们!随着裁判的一声令下,比赛开始!比赛激烈的进行着,那些初中的哥哥、姐姐们还耍赖,比我们大两三岁就不说了,人数也比我们的多,更加“可恨”的是他们还带家长!可是我们不怕,紧紧的抓住绳子,双脚分开,身子向后倾斜,用力的蹬着地面。赵老师见势不妙,一下子冲在了第一个,强而有力的喊道:“同学们,加油!一、二!加油!一、二!加油!……”别班的几个老师也不约而同的冲了上来加入了我们。可是就在这一瞬间,对手一把夺过绳子,我们被打败了!第二局开始了。我们吸取了上一局的教训,大家团结一心,劲往一处使,同学们也呐喊助威:“加油!加油!”快看!同学们的小脸蛋,都喊的红彤彤——像一个个红苹果。最后我们还是又一次被打败了。有一句古话说得好:“胜败乃兵家常事。”我们没有必要去斤斤计较这一时的胜败。虽然我们被打败了,但是我们还是战胜了自己勇敢的面对比自己强大的对手,难道不是吗?650字 五年级 叙事
-
运动会剪影_700字运动会剪影秋姑娘迈着姗姗步伐来到了人间,带来了秋的凉爽,带来了秋的凉爽,带来了一片金黄,她像万物洒落一颗收获的珍珠。一切都变了样,叶子褪去了生机勃勃的绿色,换上了诗情画意的金色。在这凉爽、美丽收获的季节中,学校迎来了同学们盼望已久的运动会。巾帼不让须眉吴瑶女“童鞋”,是我们班的运动“女将军”。她报了两项体育运动,跳高和女子400米,都取得了第一名。女子400米时,裁判枪声一响,“砰”,吴瑶就像离弦的箭一样向终点冲去。一开始,吴瑶落后第一跑道的选手,但跑到中间,渐渐开始反超。经过栏杆是,全班同学都为她加油!有的同学屁股像着了火一样,直接从椅子上一蹦三尺;有的同学想吃了兴奋剂,脸通红的……到了最后100米,吴瑶使出了吃奶的力气冲刺到终点,筋疲力尽。回首望望,还有的选手在终点老远呢!吴瑶夺得了第一,连平时老爱板着脸的“老班”(班主任)也欣慰的笑了。谁说女子不如男?人家吴瑶还是现代版的“穆桂英”呢!体育达人~~~蔡彗彗星,原名蔡彗也。他的腿在比赛前已经挂彩了(挂彩)了。他参加了男子400米和接力赛。在400米中,他获得了第二名,然后他又在3×400棒接力中,他如彗星般冲刺终点,勇夺第一。大力神~~~陈佳文陈佳文,是我们班负重跑中唯一一个获得第一名的选手。负重跑时,陈佳文背起沙袋,枪声一响,使劲的跑,别人在沙袋重压下,气喘吁吁,他却身轻如燕,把其他选手远远甩在身后,10米、5米、2米……又是第一!直到傍晚,运动会结束了,汗水和笑容流淌在我们的脸上。虽然我们班没有获得年级总分第一,但我相信:我们收获了友谊,收获了团结,收获了信心,这比名次更重要。江苏盐城盐都区潘黄实验中学七年级四班初一:时?650字 初一 叙事
-
风雨变奏曲大自然像是一位神奇的音乐家,风雨都是它的乐队成员,给人们带来了许多美妙的音乐。今天就让我们竖起耳朵,聆听大自然带给我们的视听享受!一开始,天气晴朗,风和日丽。太阳火辣辣地烤着大地,蓝蓝的天空上悠闲地飘荡着几朵白云。街上也不见几个人,只能隐隐约约地听见回收旧物的人拿着个大喇叭,手上拿着个旧喇叭喊着:“回收旧冰箱、洗衣机,回收!”突然,一场声势浩大的风雨来袭。天空上飘来了几朵乌云,好像有人把一大桶的黑墨水往天上一泼,然后还拿起一支巨大的毛笔朝着天空“唰唰唰”地练起了毛笔字,顿时天空变得一片漆黑。紧接着几道闪电从乌云背后挣脱出来,就像一把宝剑一下子在天空上划开了好几道口子。惊雷和风雨也都陆续登场。不远处一记闷雷响了,“咔啦啦”。风夹着雨丝飘飞,风“呼呼”地吹着,像是悠扬的萧声。雨细细的,像绣花针;雨密密的,像牛毛;雨软软的,像棉线。雨水形成的水雾笼罩着整座城市,整座城市像是一幅江南雨画。雨渐渐变大,我闭上眼睛仔细听,仿佛听到了有人用葫芦丝在演奏着《荷塘月色》。在明亮的月光下,这片荷塘显得格外宁静,每一朵荷花都在温柔的月光下显得那么圣洁、优雅。再次睁开眼,雨还在淅淅沥沥地飘洒着。雨落在屋顶上,“丁丁冬冬”,像是有人在弹钢琴;雨落在小河里。“滴滴答答”,像是清脆的时钟声;雨落在花花绿绿的雨伞上,“嘀哩嘀哩”,像是数千颗珍珠坠落下来。惊雷更响了,风雨更大了。雷声一个接一个在天空炸响,天空上就像千军万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朝这边飞奔过来。他们是旌旗鲜明的王师,一下子把整片天空都给占领了。风也像天下无双的手撕扯着一切,大树拼命地摇晃着,雨也从原来的轻快圆舞曲变成了激情澎湃的交响曲。650字 四年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