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失的吆喝声900字

消失的吆喝声

0
0
900字 初三

深圳的繁荣,在一年内除春节的十几天被瞬间打破,颠覆人们想象外,平日里,车鸣声,喇叭声,交谈声,混为一片。躺在床上,我这样想,窗外的车水马龙常常扰乱我的思维。喧闹的城市,紧张的生活节奏——这才是深圳,但却不能吆喝。

又是一个月的初一,按照我老家湛江的习俗,每逢初一、四、七,镇上、村上的人们大部分都想赶到镇中心赶集,赶集的热闹程度不亚于春节,虽说,老家的路并不太宽,但也不窄,总之塞得像北京一样走都走不动。

一天早上,我意外地早起,窗外仍是黑乎乎一片,公鸡才刚刚打鸣,大概才4点近5点。刚准备像往常一样继续埋头苦睡。接下来的诡异事件令我毛骨悚然。“卖猪肉……",窗外传来一阵阵空灵的,我从未听过的吆喝声,我转过头,想呼唤妈妈,但她这次起得早。我忽得想起来今天是“逢墟日”。

一大早,我被妈妈牵着,跟着妈妈她们一家人,拉拉扯扯来到集市,我那时还是没见过如此拥挤的环境,人山人海,摩肩擦踵。我看到外婆如此镇定,心想着:一看就是见过大世面的人呢。人们小心翼翼地把这几十天攒下来的钱掖在怀里,就怕那些探头探脑的扒手们,在人群中多看你一眼,再也没有忘掉你的金钱。虽说派出所就在附近,但也可以近似地说:警察们人在警局,心在市。

我们挤过重重人群,在人满为患的大街上窜来窜去,吆喝声不时地窜进我的耳朵,在讨价还价,在正经的吆喝,还是在无脑地骂街……

“卖猪肉”又是熟悉的吆喝声,这不禁让我想起了早晨街上的吆喝声。一群人排到肉店门口,这个肉店常常会有不用钱的又有用的东西。比如说:大油,都想碰碰运气,倘若你进去以后只要得一小条脱皮肉瘦肉和一块猪皮,那简直就是一次人格的失败,人们都全投以你同情的目光。倘若你进去以后提着一块大油出来,就好像你高人一等。所有的路人都向你注目。目光在大油上滞留许久。然后再看看你。这时你要保持清醒。就算他们赞许的是那大油,也要保持一种唯我独尊的感觉。当然,油不如人的时候也有,假如一个仪表堂堂的君子不幸托出来一块不怎样的大油。人们仍会投以你同情的目光。

家乡的宁静,在这几个日子里被瞬间打破,颠覆人们的想象。吆喝声,鸡鸣声,狗吠声,混为一片,给人以一种繁荣而又悠闲的感觉,这是深圳没有的。

快节奏的深圳,这些吆喝和集市早已消失。我回到现世,耳畔好像总会听见“卖猪肉……”

消失的缝纫机

700字 初三

吱呀吱呀,是缝纫机在歌唱……

——题记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曾经的缝纫机,被摆放在家中最显眼的位置,是一种富裕的象征。如今的缝纫机,被遗弃在家中的角落,是对过去的缅怀。

那消失的织布声,让我颇为遗憾。

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母亲对缝纫机的情愫。记得是在一次出游探亲,我们拜访了一个小织衣厂,十几台缝纫机在吱呀吱呀的响着。线儿飞快的跑到了衣服上去,所有的工人都在聚精会神的织着手中的衣服,像在雕刻一件精美的雕塑。这时候的母亲眸中发着亮,飞快的走到一部空余的缝纫机前,开始细细的大量着,在征求许可后,投入了织衣的乐趣中。

这时候的母亲,认真细致地用手推动着布料,似是将心中的柔情都融进了这块布料里。母亲娴熟地踩着踏板,固定在一个节奏上,不忙不乱,镇定自如。吱呀声不间断的传入耳中,串成了一曲恬静的歌谣。

当母亲意犹未尽的停止了“工作”后,我问母亲为何如此痴迷。母亲只是笑笑,说:“我回想到了年轻时在工厂里织衣的时光,再次看见缝纫机便想看看当年的手艺还在不在。”这时的母亲脸上洋溢着骄傲的神情,许是母亲又回到了年轻时的缝纫机旁了吧。

如今的缝纫机慢慢的消失在了时光中,近乎在日常生活中所见无几了。但这缝纫机却承载了一代人的青春,一代人的生活。我能想象到一群带着袖套的女孩,坐在大大的制衣厂里,不停地转着缝纫机,踩着踏板,在吱呀声中,一天开始一天结束……

缝纫机的声音,仍在那一代女孩的心中播放着。缝纫机的消失,却也多少让她们心中有些不舍。

窗外的阳光撒在了家中的锈迹斑斑的缝纫机上,布满着灰尘,无人问津。它安安静静的被摆放在角落中,诠释着时光的痕迹。缝纫机被女孩们收进了心里,将那青春时光也一并镌刻在心里。缝纫机没有消失,它承载了时光,推动了未来……

缝纫机依然活在人们的心中,生如夏花,尽情绽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初三
9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