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贝尔简介
诺贝尔简介
在世界科学史上,有这样一位伟大的科学家:他不仅把自己的毕生精力全部贡献给了科学事业,而且还在身后留下遗嘱,把自己的遗产全部捐献给科学事业,用以奖掖后人,向科学的高峰努力攀登。今天,以他的名字命名的科学奖,已经成为举世瞩目的最高科学大奖。他的名字和人类在科学探索中取得的成就一道,永远地留在了人类社会发展的文明史册上。这位伟大的科学家,就是世人皆知的瑞典化学家阿尔弗雷德•伯恩哈德•诺贝尔。
诺贝尔1833年出生于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
诺贝尔的父亲倾心于化学研究,尤其喜欢研究炸药。受父亲的影响,诺贝尔从小就表现出顽强勇敢的性格。他经常和父亲一起去实验炸药,几乎是在轰隆轰隆的爆炸声中度过了童年。
诺贝尔到了8岁才上学,但只读了一年书,这也是他所受过的唯一的正规学校教育。
为了使他学到更多的东西,1850年,父亲让他出国考察学习。两年的时间里,他先后去过德国、法国、意大利和美国。由于他善于观察、认真学习,知识迅速积累。很快成为一名精通多种语言的学者和有着科学训练的科学家。回国后,在工厂的实践训练中,他考察了许多生产流程,不仅增添了许多的实用技术,还熟悉了工厂的生产和管理。
就这样,在历经了坎坷磨难之后,没有正式学历的诺贝尔,终于靠刻苦、持久的自学,逐步成长为一个科学家和发明家。
诺贝尔一生的发明极多,获得的专利就有255种,其中仅炸药就达129种。他的发明兴趣不仅限于炸药,作为发明家、科学家,他有着丰富的想象力和不屈不挠的毅力。他曾经研究过合成橡胶、人造丝,做过改进唱片、电话、电池、电灯零部件等方面的实验,还试图合成宝石。尽管与炸药的研究相比,这些研究的成果不是很大,但是他那勇于探索的精神却为后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诺贝尔把他的毕生心血都献给了科学事业,他一生过着独身生活,大部分时间是在实验室中度过的。他谦虚谨慎,对别人亲切而忠诚。他拒绝别人吹捧他,不让报纸刊登他的照片和画像。长期紧张的工作,使他积劳成疾,但在生命的垂危之际,他仍念念不忘对新型炸药的研究。1896年12月10日,这位大科学家、大发明家和实验家,由于
诺贝尔是一位名副其实的亿万富翁,他的财产累计达30亿瑞典币。但是他与许多富豪截然不同。他一贯轻视金钱和财产,当他母亲去世时,他将母亲留给他的遗产全部捐献给了慈善机构,只是留下了母亲的照片,以作为永久的纪念。他说:“金钱这东西,只要能够解决个人的生活就够用了,若是多了,它会成为遏制人才的祸害。有儿女的人,父母只要留给他们教育费用就行了,如果给予除教育费用以外的多余的财产,那就是错误的,那就是鼓励懒惰,那会使下一代不能发展个人的独立生活能力和聪明才干。”
基于这样的思想,诺贝尔不顾其他人的劝阻和反对,在遗嘱中指定把他的全部财产作为一笔基金,每年以其利息作为奖金,分配给那些在前一年中对人类做出贡献的人。奖金分成物理学、化学、生物学或医学、文学及支持和平事业等5份。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发明家,从1901年开始,每年在他去世的日子里,即12月10日颁发诺贝尔奖。
诺贝尔奖不仅仅表明了这位科学家的伟大人格,而且,随着世界科学技术的飞跃发展,越来越成为世界科学技术冠军的标志。激励着越来越多的精英豪杰,献身于科学事业,去攻克一道道科学难关。同时,它也极大地促进了世界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世界科学文化的交流。
追求知识
追求知识
世上有各种各样的追求。
蜜蜂追求花朵,
苍蝇追求腐臭。
高尚的追求,
使生命变得壮丽,
使精神变得富有。
庸俗的追求,
使人生变得昏暗,
使青春变得衰朽。
人生的最大乐趣莫过于对知识追求。
终极孜孜不倦地追求知识的人,是生活的强者;
浑浑噩噩打发时间的人,
生活的航船难免在无知的沙滩上搁浅。
如果只举出一个原因来说明成功,
那就只是不间断的集体的对知识的追求
相似题目
-
诺贝尔简介阿尔弗雷德·伯纳德·诺贝尔(AlfredBernhardNobel,1833。10。21-1896。12。10),是瑞典化学家、工程师、发明家、军工装备制造商和炸药的发明者。诺贝尔生前的确拥有Bofors(卜福斯)公司。此公司拥有350年历史,此前主要生产钢铁。诺贝尔拥有Bofors后把公司主要产品方向改为生产军工产品。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该公司多项产品曾授权多国生产,并受军队广泛好评。诺贝尔一生拥有355项专利发明,并在欧美等五大洲20个国家开设了约100家公司和工厂,积累了巨额财富。在他逝世的前一年,立嘱将其遗产的大部分(约920万美元)作为基金,将每年所得利息分为5份,设立物理、化学、生理或医学、文学及和平5种奖金(即诺贝尔奖),授予世界各国在这些领域对人类作出重大贡献的人。其中炸药为最为出名的一项。人造元素锘(Nobelium)就是以诺贝尔命名的。人物生平家庭家族诺贝尔从小主要受家庭教师的教育,16岁就成为很有能力的化学家,能流利地说英、法、德、俄、瑞典等国家的语言。1850离开俄国赴往巴黎学习化学,一年后又赴美国在J。埃里克森(铁甲舰“蒙尼陀”号的建造者)的指导下工作了4年。返回圣彼得堡后,在他父亲的工厂里工作,直到1859该工厂破产了为止。他出生在一个技师家庭10月21日,一个瘦弱的婴儿在这个家庭诞生,他就是后来的炸药大王诺贝尔。诺贝尔从小体弱多病,意志顽强,不甘落后。诺贝尔的父亲很关心小诺贝尔的兴趣爱好,常常讲科学家的故事给他听,鼓励他长大做一个有用的人。诺贝尔的母亲卡罗莱曼,是一位有文化教养的妇女,讲求实际,乐观豁达,谦虚有礼。她对孩子既严格又慈爱,经常带着诺贝尔做一些浇花、锄草、清除垃圾的劳动。爱情生活在诺贝尔生前与身后,人们对他常有欧洲“最富有的流浪汉”之说。他一生没有妻室儿女,也没有固定住所。他曾说过:“我在哪里工作,哪里就是我的家。”曾有3位女性进入他的生活,但一个早逝,一个无缘,一个无知而负心,诺贝尔的爱情是悲剧。青年时代的那次欧美之旅,诺贝尔曾在巴黎与一位法国姑娘有过短暂的热恋,不幸的是,那位姑娘不久猝然病逝。1876诺贝尔43岁时,奥地利大元帅弗兰兹·金斯基伯爵之女伯莎应聘做他的秘书,诺贝尔对她一见倾心,无奈伯莎心已属人,这两人虽无缘结为连理,却结成了永恒的友谊,伯莎后来成为著名女作家、世界和平运动先驱之一。1876秋,诺贝尔去奥地利进行商业旅行时,在维也纳的一家花店里结识了卖花女索菲。此后诺贝尔与索菲维持了近15年的关系(一说18年)。诺贝尔一度希望索菲成为他的伴侣,为她在疗养地买了一幢漂亮的别墅,在巴黎富人区购置了一座华丽的公馆,但由于索菲没有文化,缺乏教养,又不听诺贝尔的劝导,只知挥霍放荡,使诺贝尔感到忧伤与失望。1891春天,她来信告诉诺贝尔说,她就要生下一个父亲是一位匈牙利军官的孩子来,诺贝尔看到这个消息后,彻底失望了,他还是写信去安慰和劝告她。诺贝尔从此决定不再与她来往,并通过一位律师为她提供30万匈牙利克朗的养老费,这在当时是很大的一笔钱。诺贝尔逝世后,索菲还去找拉格纳·索尔曼,她威胁说,如果不给她比遗嘱规定还多的东西,她就要将诺贝尔给她的216封信的原件出版权出卖掉。这时,索尔曼正陷于四面楚歌之中,为了避免可能出现一场丑闻,执行人有条件地买下了这些信件,这样就保证使他们在将来不致遭受任何讹。诺贝尔曾经在这些信上珍重地称Sofie为MadameSofieNobel。那些信在诺贝尔死后一直被锁在了Stockholm沉淀。一直到了1955才随诺贝尔的自传公开。诺贝尔(Nobel)这个姓(重音在最后一个音节上),过去曾引起过很多猜想。然而,我们能够肯定地说,这完全是一个瑞典姓,是从这个家庭原来居住的教区的名字,拉丁文“诺贝利叶斯”(Nobelius)略写而来的。阿尔弗里德·诺贝尔同他的先人一样,对家谱不感兴趣,因此,对他的家室祖先也就很少知道。他的整个一生,都被别的在他看来更为重要的事情所吸引去。他曾写过:“我充分认真地问过自己:谁有时间去读传记呢?而谁又会如此天真可爱地去对这类东西感兴趣呢?”然而,那些有兴趣的人可以从现存的调查良好的谱系里,从十七世纪以来的五代瑞典衣民和资产阶级中,找到阿尔弗里德·诺贝尔的六十二名直系先辈。他的祖先似乎是来源于斯科纳省,这个省位于波罗的海海岸的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的最南端。他父亲之前的几代人,都生在瑞典的中部。他母亲的祖先中,有一半是斯科纳北部的斯莫兰省里的农民世系,另一半则是完全由瑞典中部地区的一些中产阶级家庭构成。父母双方所有的先人,都有着完全是瑞典农民和中产阶级的名字,父方的一两位先人,还是瑞典文化历史上著名学者,其中之一的奥洛夫·鲁德伯克,曾是国际知名人士。这位杰出的瑞典科学家,是阿尔弗里德·诺贝尔的祖先中最光彩的一位。他之所以值得提及,是因为诺贝尔家族明显地继承了他的一些卓越品质。奥洛夫·鲁德伯克(1630—1702)这位精力充沛、学识渊博、激励人心的天才,具有艺术和音乐方面的天赋。他改革了乌普萨拉大学,并且一度当过它的校长;他还教授过诸如天文、数学、物理、机械、化学、植物、动物、解剖学、建筑、炮兵科学及烟火制造术等如此绝然不同的课程。诺贝尔家族后来几代人为之献身的,也正是这些异常雷同的课题,也许他们并不知道自己是从什么地方取得这种兴趣的。这位真正多才多艺的人之所以名传后世,是由于他发现了淋巴系统(1653),以及由于在一六七九至一七0二间,出版了他的巨部历史考古学著作《大西洋》。鲁德伯克是阿尔弗里德·诺贝尔祖父的曾外祖父。早年求学1841,诺贝尔8岁,他终于达到了上学的年龄,诺贝尔进了当地的约台小学,这是他一生中接受正规教育的唯一的一所学校。诺贝尔由于生病,上课出勤率最低。但是在学校里,他学习努力,所以成绩经常名列前茅。当时,诺贝尔的父亲因谋生困难,已经到邻国芬兰去工作了。他和母亲仍然留在斯德哥尔摩。没有多久,诺贝尔的父亲创制的一种水雷,被俄国公使知道了。公使参观了他的产品,十分赏识,盛情邀请他到俄国去工作,并且送他到彼得堡(列宁格勒)。他创制的水雷,在1853爆发的克里米亚战争中,被俄军用来阻挡英国舰队的前进。1842,诺贝尔全家移居俄国的彼得堡。9岁的诺贝尔因不懂俄语,身体又不好,不能进当地学校。他父亲请了一位家庭教师,辅导他兄弟三人学习文化。老师经常进行成绩考核,向父亲汇报学习情况,诺贝尔进步很快。学习之余,他喜欢跟着父亲,在工厂里做些零碎活。诺贝尔跟着父亲,看父亲设计和研制水雷、水雷艇和炸药,耳闻目见,在他幼小的心灵中,萌发了献身科学的理想。父亲也非常希望他学机械,长大后成为机械师。1850,17岁的诺贝尔,便以工程师的名义远渡重洋,到了美国,在有名的艾利逊工程师的工场里实习。实习期满后,他又到欧美各国考察了4年,才回到家中。在考察中,他每到一处,就立即开始工作,深入了解各国工业发展的情况。诺贝尔从小体弱多病,加上他又特别勤奋,1854的夏天,他的病越来越重,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只好放下工作去医治。治病期间,他给父亲去信说:“我希望不久能结束这种游牧生活,开始活动内容较多的新生活。目前这种生活,消磨我的时间,实在令人讨厌。”没有等病完全好,他就投身工作和学习了。与世长辞1896,诺贝尔本人得了心绞痛和心脏病,并且非常严重,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医生建议他服用硝化甘油(当时试验证明有效,但没有理论支持)他不予理睬直到去世。直到一百多年后三位获得1998诺贝尔医学奖的科学家发现硝化甘油中的一氧化氮是机体产生的一种信号分子,能够舒张血管从而有利于血液循环,对心血管系统产生益处,才得到了理论上的支持。12月10日诺贝尔在意大利的圣雷莫去世,终年63岁。诺贝尔的墓碑是一座高约3米的灰色尖顶石碑,看上去很普通。石碑正面刻有“nobel”几个金字和诺贝尔的生卒年月,墓碑两侧刻有诺贝尔4位亲人的名字和生卒。墓碑右侧的地上,插着编号牌:170/1678。周围是10棵一人多高的柏树。碑上没有诺贝尔的肖像(据说诺贝尔生前只有一张画像),没有浮华的雕饰,没有关于他在人类历史上写下的辉煌!每一个知道诺贝尔的人,站在他的墓前,都会感到这种朴素带给人的心灵震撼。去世前于1895立下遗嘱,将其财产性大部分920万美元作为基金,以其年息(每年20万美元)设立物理、化学、生理或医学、文学以及和平事业5种奖金(1969瑞典国家银行增设经济学奖金),奖励当年在上述领域内作出最大贡献的学者。从1901开始,奖金在每年诺贝尔逝世时间12月10日下午四点半颁发。诺贝尔一生在死神的威胁下为人类向大自然索取动力,在讲述自己一生的科学技术成就时他只用了简短的几句话——“本文作者生于10月21日,他学问从家庭教师处得来,从没有进过高等学校。他特别致力于应用化学的研究,生平所发明的炸药有:猛炸药、无烟火药、‘巴立斯梯’或称C89号,1884加入瑞典皇家科学会、伦敦的皇家学会和巴黎的土木工程师学会。1880得瑞典国王创议颁发的科学勋章,又得到法国大勋章。”点评:语句通顺,句意流畅,言辞优美,叙写形象、生动、鲜明,语言表达能力较强。详略得当,主次分明,思路清晰。精挑细拣,素材似为主题量身定制。文章杂而不乱,能做到详略得当,重点突出。1200字以上 高二
-
诺贝尔简介在世界科学史上,有这样一位伟大的科学家:他不仅把自己的毕生精力全部贡献给了科学事业,而且还在身后留下遗嘱,把自己的遗产全部捐献给科学事业,用以奖掖后人,向科学的高峰努力攀登。今天,以他的名字命名的科学奖,已经成为举世瞩目的最高科学大奖。他的名字和人类在科学探索中取得的成就一道,永远地留在了人类社会发展的文明史册上。这位伟大的科学家,就是世人皆知的瑞典化学家阿尔弗雷德伯恩哈德诺贝尔。诺贝尔1833年出生于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诺贝尔的父亲倾心于化学研究,尤其喜欢研究炸药。受父亲的影响,诺贝尔从小就表现出顽强勇敢的性格。他经常和父亲一起去实验炸药,几乎是在轰隆轰隆的爆炸声中度过了童年。诺贝尔到了8岁才上学,但只读了一年书,这也是他所受过的唯一的正规学校教育。为了使他学到更多的东西年,父亲让他出国考察学习。两年的时间里,他先后去过德国、法国、意大利和美国。由于他善于观察、认真学习,知识迅速积累。很快成为一名精通多种语言的学者和有着科学训练的科学家。回国后,在工厂的实践训练中,他考察了许多生产流程,不仅增添了许多的实用技术,还熟悉了工厂的生产和管理。就这样,在历经了坎坷磨难之后,没有正式学历的诺贝尔,终于靠刻苦、持久的自学,逐步成长为一个科学家和发明家。诺贝尔一生的发明极多,获得的专利就有255种,其中仅炸药就达129种。他的发明兴趣不仅限于炸药,作为发明家、科学家,他有着丰富的想象力和不屈不挠的毅力。他曾经研究过合成橡胶、人造丝,做过改进唱片、电话、电池、电灯零部件等方面的实验,还试图合成宝石。尽管与炸药的研究相比,这些研究的成果不是很大,但是他那勇于探索的精神却为后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诺贝尔把他的毕生心血都献给了科学事业,他一生过着独身生活,大部分时间是在实验室中度过的。他谦虚谨慎,对别人亲切而忠诚。他拒绝别人吹捧他,不让报纸刊登他的照片和画像。长期紧张的工作,使他积劳成疾,但在生命的垂危之际,他仍念念不忘对新型炸药的研究年12月10日,这位大科学家、大发明家和实验家,由于诺贝尔是一位名副其实的亿万富翁,他的财产累计达30亿瑞典币。但是他与许多富豪截然不同。他一贯轻视金钱和财产,当他母亲去世时,他将母亲留给他的遗产全部捐献给了慈善机构,只是留下了母亲的照片,以作为永久的纪念。他说:“金钱这东西,只要能够解决个人的生活就够用了,若是多了,它会成为遏制人才的祸害。有儿女的人,父母只要留给他们教育费用就行了,如果给予除教育费用以外的多余的财产,那就是错误的,那就是鼓励懒惰,那会使下一代不能发展个人的独立生活能力和聪明才干。”基于这样的思想,诺贝尔不顾其他人的劝阻和反对,在遗嘱中指定把他的全部财产作为一笔基金,每年以其利息作为奖金,分配给那些在前一年中对人类做出贡献的人。奖金分成物理学、化学、生物学或医学、文学及支持和平事业等5份。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发明家,从1901年开始,每年在他去世的日子里,即12月10日颁发诺贝尔奖。诺贝尔奖不仅仅表明了这位科学家的伟大人格,而且,随着世界科学技术的飞跃发展,越来越成为世界科学技术冠军的标志。激励着越来越多的精英豪杰,献身于科学事业,去攻克一道道科学难关。同时,它也极大地促进了世界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世界科学文化的交流。1200字 六年级 记叙文
相关推荐
-
读《诺贝尔》受父亲的影响,幼时的他就开始“研究”炸药了,这种爱好几乎持续了他的一生。大家猜猜他是谁?他就是大名鼎鼎的“炸药大王”-----------诺贝尔。 最近,我拜读了《诺贝尔》一书。诺贝尔的一生坎坷曲折,但他小时就病弱的身体,却装载着攀登科学高峰的美好心灵。凭着勇敢顽强的性格,让世界在他的炸药声中震颤。他用财富为世界工业注入活力,他成为世上罕见的不爱金钱的大富翁。他自己就是科学巨子,却又给科学家们带来福音。相对于科学的巨大成就,他用遗嘱创立的诺贝尔奖,对人类的贡献更具意义。 诺贝尔从小就勤奋好学,从不浪费时间,他还很努力,开始他还跟不上学习节奏,但他每天晚上都将老师讲的内容复习一遍,奋起直追。 中年时,诺贝尔早已自己去创业,他在创业中遇到过许多挫折,甚至他最亲的弟弟埃米尔也在炸药实验中被炸死,但他毫不气馁,继续创业,最终获得了很大成就。他这种坚持不懈、锲而不舍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51-论文-网-欢迎您 他重友情,对朋友一诺千金;他重亲情,对父母至孝无比。“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让我们立即行动起来,以诺贝尔为楷模,奋发图强,刻苦学习,长大后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450字 六年级 读后感
-
诺贝尔小传诺贝尔,他是一个传奇人物;诺贝尔,他是一个令人铭心刻骨的瑞典人;诺贝尔,他是一个拥可贵精神的发明家。他在1833年10月21日出生于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他在1896年12月10日下午四点半逝世于意大利;他没有百岁高龄,但他那六十四个春夏秋冬格外精彩——这,就是诺贝尔。诺贝尔是一位化学家,他有100多项发明专利,有一大半都是炸药的。为了发明炸药,诺贝尔投入了他的整个生命。临终时他依然将遗产奖给五个区域成就最突出的人。让我们记住他——诺贝尔。200字 六年级
-
读《诺贝尔》受父亲的影响,幼时的他就开始“研究”炸药了,这种爱好几乎持续了他的一生。大家猜猜他是谁?他就是大名鼎鼎的“炸药大王”-----------诺贝尔。 最近,我拜读了《诺贝尔》一书。诺贝尔的一生坎坷曲折,但他小时就病弱的身体,却装载着攀登科学高峰的美好心灵。凭着勇敢顽强的性格,让世界在他的炸药声中震颤。他用财富为世界工业注入活力,他成为世上罕见的不爱金钱的大富翁。他自己就是科学巨子,却又给科学家们带来福音。相对于科学的巨大成就,他用遗嘱创立的诺贝尔奖,对人类的贡献更具意义。 诺贝尔从小就勤奋好学,从不浪费时间,他还很努力,开始他还跟不上学习节奏,但他每天晚上都将老师讲的内容复习一遍,奋起直追。 中年时,诺贝尔早已自己去创业,他在创业中遇到过许多挫折,甚至他最亲的弟弟埃米尔也在炸药实验中被炸死,但他毫不气馁,继续创业,最终获得了很大成就。他这种坚持不懈、锲而不舍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51-论文-网-欢迎您 他重友情,对朋友一诺千金;他重亲情,对父母至孝无比。“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让我们立即行动起来,以诺贝尔为楷模,奋发图强,刻苦学习,长大后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400字 六年级 读后感
-
诺贝尔小传1诺贝尔,他是一个传奇人物;诺贝尔,他是一个令人铭心刻骨的瑞典人;诺贝尔,他是一个拥可贵精神的发明家。2他在1833年10月21日出生于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他在1896年12月10日下午四点半逝世于意大利;他没有百岁高龄,但他那六十四个春夏秋冬格外精彩——这,就是诺贝尔。诺贝尔是一位化学家,他有100多项发明专利,有一大半都是炸药的。为了发明炸药,诺贝尔投入了他的整个生命。临终时他依然将遗产奖给五个区域成就最突出的人。3让我们记住他——诺贝尔。200字 六年级 写人
-
诺贝尔小传1诺贝尔,他是一个传奇人物;诺贝尔,他是一个令人铭心刻骨的瑞典人;诺贝尔,他是一个拥可贵精神的发明家。2他在1833年10月21日出生于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他在1896年12月10日下午四点半逝世于意大利;他没有百岁高龄,但他那六十四个春夏秋冬格外精彩——这,就是诺贝尔。诺贝尔是一位化学家,他有100多项发明专利,有一大半都是炸药的。为了发明炸药,诺贝尔投入了他的整个生命。临终时他依然将遗产奖给五个区域成就最突出的人。3让我们记住他——诺贝尔。六年级:1136117653200字 六年级 写人
-
高中基本简介_指导议论文分享:高中议论文基本简介议论文是对某个问题或某件事进行分析、评论,表明自己的观点、立场、态度、看法和主张的一种文体。议论文有三要素,即论点、论据和论证。概述证明,阐述作者的立场和观点的一种文体。这类文章或从正面提出某种见解、主张,或是驳斥别人的观点。新闻报刊中的评论、杂文、说法或日常生活中的思想感受等,都属于议论文的范畴。议论文又叫说理文,它是一种剖析事物、论述事理、发表意见、提出主张的文体。作者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辨是非等方法,来确定其观点正确或错误,树立或否定某种主张。议论文应该观点明确、论据充分、语言精炼、论证合理、有严密的逻辑性。文体简介议论文是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通过摆事实,讲道理,直接表达作者的观点和主张的常用文体。它不同于记叙文以形象生动的记叙来间接地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也不同于说明文侧重介绍或解释事物的形状、性质、成因、功能等。总之,议论文是以理服人,记叙文是以事感人,说明文是以知授人。议论是作者对客观事物进行分析、评论、说服,以表明自己的见解、主张、态度的表达方式,通常由论点 、论据、论证三部分构成。议论文题目分为论题,论点,寓意型。论题型为作者观点但以简洁为主,所以中心论点一般不能直接抄论题,论题型,论题型一般没有观点倾向性,例如:君子之交淡如水。寓意型一般与论题论点并存且不能直接作为中心论点要还原本意。语言特点①准确、严密②概括性和简洁性。③使用修辞,体现其用词鲜明、生动和感情色彩。议论文主要分为两大类:立论文和驳论文,以下是具体介绍,仅供参考。1.立论文定义: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通过讲事实,摆道理,直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主张的文章体裁。要求:①要对论述的问题有正确的看法②用充足有说服力的论据③要言之有理,合乎逻辑2.驳论文定义:论辩是针对对方的观点加以批驳,在批驳的同时阐述己方的观点方式:①提出论点②证明论点③总结论点驳论文的破立结合定义:先指出对方错误的实质,再批驳已指出的错误论点,并在批驳的同时或之后针锋相对地提出自己的正确观点加以论证。800字 议论文
-
风泠舞个人简介风泠舞。出生于90后年代。天蝎座。 小时候常幻想自己是古代的公主,总觉得会有一天会回到那个万人宠爱的年代。长大后很多才多艺,会扮幽怨状,博取爹地妈咪的同情,还会穿越,还会写字……浙江小妞,目前流浪在书滴海洋,小孩一枚。换名癖,拥有譬如“泠舞翩翩”,“拽娃娃”,“喧嚣已落幕”等诸多马甲。发誓要做一名闪闪发光的好青年。却又很害怕当小泠舞长成大泠舞的的这一天。偏执狂,矛盾体。总活在纠结之中。常常会纠结晚餐到底吃什么比较好咧……啊,是鱼香茄子还是糖醋里脊呢?如果哪位同志知道的话,那就来解脱俺吧…… 俺的抠抠号:1015370332,非诚勿扰,还想补一句,我爱我爹,我妈妈,我爷爷,我叔叔,我阿姨,我姑妈,我姑爹,我所有的亲朋好友们……— - —我是个博爱又专一的人,真的……我绝对不骗人……300字 初二 议论文
-
风泠舞个人简介出生于90后年代。天蝎座。小时候常幻想自己是古代的公主,总觉得会有一天会回到那个万人宠爱的年代。长大后很多才多艺,会扮幽怨状,博取爹地妈咪的同情,还会穿越,还会写字……浙江小妞,目前流浪在书滴海洋,小孩一枚。换名癖,拥有譬如“泠舞翩翩”,“拽娃娃”,“喧嚣已落幕”等诸多马甲。发誓要做一名闪闪发光的好青年。却又很害怕当小泠舞长成大泠舞的的这一天。偏执狂,矛盾体。总活在纠结之中。常常会纠结晚餐到底吃什么比较好咧……啊,是鱼香茄子还是糖醋里脊呢?如果哪位同志知道的话,那就来解脱俺吧……俺的抠抠号:1015370332,非诚勿扰,还想补一句,我爱我爹,我妈妈,我爷爷,我叔叔,我阿姨,我姑妈,我姑爹,我所有的亲朋好友们……—-—我是个博爱又专一的人,真的……我绝对不骗人……300字 初二 议论文
-
M4A1简介M4A1卡宾枪介绍当今世界突击步枪有三大枪族,一是俄罗斯AK47的枪族,另一个是美国的AR-15枪族,还有一个是中国95式枪族。1988年由柯尔特公司授命于美国陆军部,在陆军部与海军陆战队联合参与下研制新型的M16突击步枪。柯尔特公司的工程师把枪管弄短至14.5英寸(370mm),枪管上增加了一个缩颈用以挂装M203榴弹发射器,采用伸缩枪托,射击方式为半自动和三发点射,护木内采用了双层的铝制隔热屏。这种新型卡宾枪的柯尔特公司产品编号为Model720,在1991年3月军方正式定型并命名为“美国5.56mm北大西洋公约组织(NATO)口径M4卡宾枪”(TheUnited States Carbine, Caliber 5.56mmNATO, M4)。由于M4和M16A2非常相似,事实上它们有80%的零件可以互换,因此最初也称为M16A2卡宾枪。M4首先装备82空降师,用于替代M16A1/A2步枪、M3冲锋枪和车辆驾驶员使用的部分9mm手枪,1994年正式列装。柯尔特公司又为海军研制了一种射击方式为半自动和全自动的Model 727,除射击方式外其他与M4完全一样,因此有些人称Model727为M4增强型(M4except)或海军型M4。然后柯尔特公司又研制了一种M4的子变体,主要是设计了一种新的平顶型机匣盖以安装模块化的瞄准系统。在1994年8月,这项改进被军方采纳,并把这种平顶型M4正式命名为“美国5.56mm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口径M4A1卡宾枪”(TheUnited States Carbine, Caliber 5.56mmNATO, M4A1),柯尔特公司编号Model27。M4A1的主要改进是把原来的固定式提把改为可以安装不同瞄准装置的M1913导轨——即平顶型机匣,此外M4A1的射击方式是半自动和全自动,就像M16A1。M4/M4A1卡宾枪在美国的特种作战部队中服役,特别是美国陆军的游骑兵、海军陆战队的武力侦察队和海豹突击队等等。M4/M4A1受到其他作战部队及非一线作战人员的钟爱。从1997年11月起,美军陆军正式装备M4/M4A1卡宾枪,到1999年底全部现役部队换装M4/M4A1,而原来的M16A2则转交预备役部队和海岸防卫队。不过尽管平顶型机匣早已投产,但首先装备的M4仍然是带瞄具提把的标准M16A2机匣。M4和M4A1主要由柯尔特公司和大毒蛇公司(BushmasterArms)生产,此外M4/M4A1也被一些执法机构所采用。现在柯尔特公司销售的M4/M4A1的名称已经改为RO777、779、977和979。另外民间也出现一些民用型的M4/M4A1,有半自动也有全自动,但为符合相关法规,枪管长度一般都在16英寸或以上。现在针对M4有远距离杀伤不足的缺点,针对这个问题,柯尔特把M4改装为6.8mm口径,并且命名为M468,目前,特种部队大量换装M468,而M16,M16A1,M16A2,M16A4已经被打入冷宫M4a1卡宾枪的历史M4A1的历史得从20世纪60年代的越南战争说起。1965年初,因为前代主战步枪M14在越南从林战中的恶劣表现,M4A1的前身M16正式登场。并于1965年11月在德浪河谷战役中全面配发给部队。然而,随着配发数量的增加,M16的问题也越来越多。M16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弹膛污垢严重易卡壳弹匣易损坏枪膛与弹膛锈蚀缺乏合适的清理工具,尤其是在在越南恶劣的条件下,情况更为严重。M16在很多时候对于美国士兵来说是一个威胁而不是武器,美国人扔掉自己的M16而使用缴获而来的AK47的情况非常普遍。经过一年多的紧张战地考察和信息反馈后,M16的后继产品M16A1出现了。改进后的M16A1不但提高了可靠性,也在生产质量上严格把关。每一批M16A1在配发到部队前都会进行可靠性抽试,抽试的结果中表明M16A1平均故障率为0.033%,低于指标要求的0.15%,平均无故障工作时间为3000发。通过严格控制生产工艺,M16A1具有良好的可靠性。现实证明,M16A1是一款设计优秀的步枪。1977年4月至1979年春,北大西洋公约组织进行了一系列的测试以决定新的北约制式弹。大部份北约成员国家提交的弹药都是以标准的5.56mmM193M16弹为基准研制的,当时的西德则推出了4.7mm无壳弹。在所有测试完成后,在1980年比利时SS109弹被选定为第二种北约标准弹。SS109弹的弹头为组合钢弹芯,枪口初速为每秒3000英尺。它的优点是有效射程比美国的M193弹更远,适合轻机枪使用,但是要完全达到这种性能表现必需将膛线缠距改为7英寸,而原来的M16/M16A1的膛线缠距为12英寸。当SS109弹在缠距为12英寸的步枪中发射时,SS109弹的表现只比M193弹好一点。因此M16A1需要进行改进以适应发射SS109弹,美国军方决定尽快改变膛线缠距并改进M16/M16A1的一些不足。同时美国海军陆战队根据M16A1在部队使用的十几年来的意见也对M16着手改进并试验。到1985年陆军正式承认其改进的成果,改进后的M16A1E1被正式命名为M16A2.在之后几年内,在对M16A2进行过几次小的修改后,M4正式诞生。M4的编号是Model720,在1991年3月军方正式定型并命名为:美国&北大西洋公约组织5.56mm口径M4卡宾枪(TheUnited States Carbine Caliber 5.56mmNATO M4).M4和M16A2非常相似,事实上它们有80%的零件可以互换,因此M4最初也称为M16A2卡宾枪。M4A1卡宾枪评价反恐游戏中的M4A1是在M4的基础上经过几次微小的调整后得到的后继产品。M4A1射程远杀伤力大而且结构紧凑,因此受到作战部队及非一线作战人员的钟爱。标准的M4A1可以搭载消声器激光瞄准器和枪榴弹。在游戏中,M4A1是反恐部队的专有武器。M4A1有值得夸耀的射程和杀伤力,安静并且射速高。它使用的5.56毫米子弹能够穿透墙壁对敌人造成伤害。它易于控制,有着非凡的射击精度。在搭载消声器的情况下,伤害力有所下降,但射击精度更高。M4A1算不上完美,但在游戏中,它是一把非常平衡和实用的武器。然而,诸如CS之类的游戏在运作上是成功的,却在普及兵器常识上是失败的。也误导了很多对兵器不熟悉的人们。以至于很多人知道M4却不知道M16;多人竟然觉得狙击步枪是可以甩着打、跑着打、跳着打;甚至很多人以为重机枪是可以端着打的…M4A1并非没有弱点,只是我们在游戏中体会不到而已。尽管M4A1看起来线条流畅而且参数完美。但它也继承了美国产品的一贯特点:给人印象深刻大气但是缺乏对使用者在细节上的呵护。尽管经过多次改进,M4A1依然无法控制枪管过热的问题,在长时间的发射后,枪管变形的情况屡屡发生。依然不太能适应恶劣的使用环境。因为设计工艺上的原因,枪身不耐冲击,在近身的格斗战中,M4A1在经受对方的一次撞击后很可能就无法正常使用。AK47和M4A1永远是死对头,我在美国,每周都去射击场。可以得出结论的是在一般的战场(非非常恶劣的环境下)M4A1的威力要远远超过AK,很多人都太高估了AK,它的威力是大,但是在掩体很多,在薄钢板的后面其实M4的那高旋转的子弹的穿透力比AK要高多,越南战争中为何AK战胜了美军的M16…其实有2个因素,1.M16和M4都太娇气,在恶劣环境下非常容易卡壳,并且每次作战后都需要清理和保养。2.在近距离,树林里,AK的7.62子弹可不是吃素的,不需要很准,只需要威力的话,5把AK基本上就能压制10把M4,可想而知为什么美军在越战中捡AK了。但是如果超过50米以上,100-200米居多的现代战争,M4/M16的威力不容小观,在射中人体后的伤害也绝对是M4高,综合而言M4胜出,因为设计的年代不同,高精准度和高旋转的子弹,创造了这把名枪AK47在美国的价钱(军用版)500美金大约4000元M4A1/M16的价钱7000-10000美金大约55000元差不多14倍的价钱,这也就是为什么那么多非洲国家选用AK,如果有钱的话谁不用M4啊。。呵呵缺点是有,卡壳完蛋,不过哪把枪没有呢?AK的价钱和免清理的特点给了他优势,M4的精准给了他优势,就算凡人、稍微懂一点点射击的基本用M4都能打8环以上,AK的话,呵呵有5环就算高手了在CS游戏里的M4A1:M4A1卡宾枪规格参数原产地:United States of America美国制造商:Colt(柯尔特)口径:5.56mmNATO 容弹量:30发最大备弹量:90有效射程:685rpm (CS单位)重量(EMPTY)3.22kg Projectile 重量:4kg 初速度:2900英尺/秒枪口动能:1570焦耳特殊武器功能:加装(卸下)消音器杀伤力:49(不装消音器),26(装消音器)装甲修正:0.20弹夹更换速度:3.16秒射速:9.37发/秒(不装消音器),8.43(装消音器)评价:科尔特M4A1卡宾枪有值得夸耀的射程,安静并且射速高,它使用的5.56毫米子弹能够穿透墙壁。以上说明出自很早的CS攻略书,事实上"杀伤力:49(不装消音器),26(装消音器)"现在是根本不准确的。下面是CS各版本中M4A1杀伤力的较准确数据:1.5打无甲/有甲头胸腹四肢102|8925|2127|2322无消音器89|6721|1623|1718有消音器1.6无消音器打头100+/84胸腹约32/22四肢24有消音器的话近距离伤害不减,中远距离一般打身体少一点,打头少5点。无论有无消音器伤害均随距离下降,有消音器下降得快一些。CSS 无消音器打头100+/92胸32/23腹40/28四肢20左右有消音器的情况类似1.61200字以上 初二 议论文
-
《闪闪的红星》剧情简介1934年秋,主力红军撤离中央根据地。参加了主力红军的父亲出发前给冬子留下了一颗闪闪的红星。冬子把它当作宝贝似的收藏了起来。红军一走,大土豪胡汉三又回来了,柳溪又陷入了白色恐怖之中。冬子的母亲作为游击队的交通员,走东村奔西庄地传达着党的精神。在一次行动中,冬子妈被胡汉三的“靖卫团”围困在燃烧着熊熊烈火的草屋内……母亲的从容就义,使小冬子突然长大了许多,他怀揣爸爸留下的红星,承担起了游击队交通员工作。他们为山上游击队筹盐,巧妙地躲过了“靖卫团”的搜查。冬子还机灵地做了米店的伙计,搞到了确切的情报,破坏了胡汉三的搜山计划。冬子在沉着自如地对付了胡汉三的多次试探和盘问后,抓住良机,砍死了胡汉三。1938年,江南游击队准备开赴抗日前线,冬子和父亲又见面了。他带上那颗保存了多年的红星,成了一名真正的红军战士。300字 四年级 议论文
-
诺贝尔情结诺贝尔奖设立已有百余年,中国人百年的奥运梦都圆了,但国人的名字却始终没有出现在诺贝尔奖的名单上。面对新一轮诺奖的揭晓,内心酸涩的国人早已习惯从名单中尽可能梳理一些聊以自慰的因素。更有一些中国文人摆出一副不屑一顾的模样,认为中国人不能过分关注诺贝尔经济学奖,因为这是一个以欧洲为中心的科学评价活动。事实上,国人向来不缺对诺贝尔奖的热情。这些年,关于国人与诺贝尔奖发生联系的新闻或者说小道消息,从来就没有停歇过。从鲁迅到王蒙,再至安徽省诗人叶世斌的自娱自乐,似乎诺奖尤其文学奖总是与国人擦肩而过。如何缩小我们与诺奖之间的差距,中国人何时才能走近诺贝尔奖?面对国人情深似海的“诺贝尔情结”和难以掩饰的尴尬,你的看法如何?请你以“诺贝尔情结”为话题写一篇文章,题目自拟,文体不限,不少于800字。【写作导引】这是个思辨性极强的话题,写作时要先梳理出自己的观点。明确诺贝尔奖不只具有荣誉意义,更是一个国家尖端科技实力的反映,因此对国人的“诺贝尔情结”,我们需要理性看待。吃不到葡萄,就说葡萄是酸的,以此淡化诺贝尔奖的科学意义显然无济于事,我们更应该反思当前的教育制度和科研制度,乃至整个国家的人文环境。在当今这个浮躁而功利的社会,是不可能培养出大师的。真正的大师需要有“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半句空”的治学精神,更需要有悲天悯人的博大情怀。科学可以没有国境,但科学家有祖国。因此,我们一方面要理解国人难以言说的“诺贝尔情结”,另一方面更需要优化育人环境,奋起直追,不断创新,勇攀世界科学高峰。这些都是对诺贝尔奖的基本态度,值得注意的是,写作时不要面面俱到,抓住一点深入剖析即可。【范文一】比诺贝尔奖更重要的白剑峰每年诺贝尔奖揭晓的时候,中国人总有几分落寞。很多人不由自主地追问:为什么获奖的都是西方科学家?中国人离诺贝尔奖有多远?中国人为什么拿不了诺贝尔奖?在中国人的心底,似乎隐藏着一种挥之不去的“诺贝尔情结”。客观地说,诺贝尔奖并不能完全反映一个国家的科学研究水平,但是,诺贝尔奖又是一个独特的标志,代表了一个国家科学家的素质。当我们回望历届诺贝尔奖获得者时,就会惊奇地发现:在他们的身上,除了有一种执着求真的科学精神外,更有一种关注人类命运的博大情怀。而这恰恰是比诺贝尔奖本身更重要的东西,也是容易被世人忽略的。根据诺贝尔的遗嘱,诺贝尔奖评选的惟一标准是成就的大小,也就是对整个人类文明进步的贡献。例如,2008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了三位科学家,他们分别发现了导致艾滋病和宫颈癌的病毒。这些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发现,无疑为人类战胜重大疾病带来了曙光。2007年,美国科学家马里奥等三位科学家在基因治疗研究领域成果卓著,造福了无数肿瘤患者,因而也当之无愧地获此殊荣。历史似乎总是充满戏剧性,面对荣誉的桂冠,求者不得,得者不求。在诺贝尔奖获得者中,大多数人根本无意于得奖。这些人长期淡泊名利,甘于寂寞。在科学的禁区,他们每迈出的一步都是前人没有走过的,因而这种探索也意味着一生的徒劳和失败。而支撑着他们永不放弃的,就是造福人类的伟大梦想。这正如爱因斯坦在悼念居里夫人时曾说的:“第一流人物对于时代和历史进程的意义,在其道德品质方面,也许比单纯的才智成就方面还要大。”由此可见,诺贝尔奖与其说是一个光环,不如说是一种精神。对于中国科学界来说,最缺少的不是光环,而是“诺贝尔精神”。眼下,中国不乏才智过人的学者,但鲜有兼具科学精神与人文情怀的巨匠。一些人过分关注科研的“果实”,忽略了生长的过程;过分关注个人的小得失,忽略了社会的大利益。因而,他们常常是在利欲的驱使下从事科研活动,急功近利,作风浮躁,甚至欺骗造假。此种短期行为,注定只会催生“学术泡沫”,而无益于人类的长远进步。事实上,获得诺贝尔奖,绝非一朝一夕的“突围”,而是经年累月的苦守。真正的科学家,必须怀着造福人类的“大功利心”,只问是非,不计利害,耐得寂寞,不慕纷华。惟其如此,才能孕育出非凡的科学之果,最终被历史铭记。也许,科学家的重要性并不在于是否获奖,而在于是否为造福人类而献身。懂得了这一点,中国人就离诺贝尔奖近了一步。【评析】从诺贝尔奖中,我们有太多值得反思的东西,为此教育制度和科研制度往往成了抨击的对象,却忽视了诺贝尔获奖者身上的精神品质,这就是除了执着求真的科学精神外,更有一种关注人类命运的博大情怀。这正是我们的科学家所缺少的。文章以此为论点,从诺贝尔奖评选的标准谈起,以获奖者为实例,阐述了不同的人面对荣誉桂冠的不同态度——“求者不得,得者不求”,呼吁我们的科学家需要有“诺贝尔精神”,“科学家的重要性并不在于是否获奖,而在于是否为造福人类而献身”,发人深省。【范文二】诺贝尔奖和国籍无关郭钦小时候,老师让我们写理想,记得当时很认真地写下了科学家。不想在成长和学习的过程中,阴差阳错地离科学越来越远,最后成了一名文字工作者。这时才发现,离科学越来越远的不止是我,对很多普通人来说,科学就像身处云顶塔尖的“玄学”,高不可攀。幸好还有诺贝尔奖,它就像科学界的奥斯卡,在每一次尖端科学就快被人遗忘的时候,又适时地将它们带回地面,接受大众的朝拜。只是,这种关注在中国,把重点都落在了获奖者的名字和国籍。其实,每一届诺奖,和我们相关并能被我们所读懂的,不应该也不止是获奖者的身份。要知道,对人类做出重大贡献,原本就是诺奖设置时的获奖标准,而这个人类,就是无数个像你我这样的普通人。所以,它的每一个获奖发明,都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今天,科学成果转化成生产力的周期越来越短,诺奖与我们的距离,也在进一步缩短。看看现在在无数医院发挥作用的核磁共振诊断方法,就是2003年生理学或医学奖的获奖成果。再如这次的生理学或医学奖,他们发现了导致艾滋病与宫颈癌的病毒。很显然,这样的成果对于揭示人类的疾病原因、提供预防疾病的可能性,都有重要价值。只是,普通的你我,很多时候不愿花时间去了解获奖者背后的尖端科学,就轻易地以一句“太高深,看不懂”,放弃了诺奖提供给我们接近科学的机会。别不信,你试着问问身边的人,很多人都知道丁肇中、李政道、杨振宁这些华裔科学家获得过诺奖,但有多少人能说出他们是因为什么获奖?所以,如果你也在关注诺奖的开奖,那就不妨花点时间了解一下获奖和提名者的研究成果吧,在向获奖者致敬的同时,更别忘了向他们的研究成果致敬。看看那些成果,你会发现,诺奖其实离我们很近。这个近,和国籍无关,只是我们和科学的距离。【评析】有人说:“科学没有国界,但科学家有祖国。”对这句话的理解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本人的作者从另一个角度提出了对诺贝尔奖全新的理解。确实,有时候我们是不是过分关注了获奖者的名字和国籍,反而忽视了诺贝尔奖本身的意义。让科学走近生活,为人类服务,这才是人们孜孜不倦地发展科学和追求科学进步的原因,也是颁发诺贝尔奖的真正内涵。而在中国,人们只读懂了诺贝尔奖的国籍和名字,赋予它功利的色彩,只能反映国人思想的狭隘与浮躁。因此,我们要向获奖者致敬,更要向科学致敬。1200字以上 高三 抒情散文
-
高尔基简介高尔基简介(一):高尔基(1868。3。28―1936。6。18)全名马克西姆·高尔基,俄文:МаксимГорький,英文:MaksimGorkiy,原名阿列克赛·马克西莫维奇·彼什科夫,也叫斯克列夫茨基,前苏联伟大的无产阶级作家,列宁说他是“无产阶级艺术最伟大的代表者”,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奠基人,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导师,苏联文学的创始人。1868年3月28日出生于俄国伏尔加河畔的下诺夫戈罗德城。他早年丧父,寄居在经营小染坊的外祖父家。11岁开始独立谋生,其童年和少年时代是在旧社会的底层度过的。高尔基早年的不平凡的经历在他著名的自传体三部曲中作了生动的记述,其中包括《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人间的苦难,生活的辛酸,磨练了他的斗志;他在繁重劳动之余,勤奋自学不息。对社会底层人民痛苦生活的体验和深切了解成为他创作中永不枯竭的源泉。1892年,以马克西姆?高尔基(意为最大的痛苦)这个笔名,发表了处女作《马卡尔?楚德拉》。高尔基早期作品中,最有名的浪漫主义短篇《伊则吉尔老婆子》和《鹰之歌》、描述流浪汉生活的代表作《切尔卡什》,都是在1895年发表的。1899年,高尔基完成了第一部长篇小说《福马?高尔杰耶夫》。1901年,高尔基因参加彼得堡的示威游行而被捕。著名散文诗《海燕之歌》就是他参加这次示威游行后写的,他以这篇豪情洋溢的革命檄文,迎接了20世纪无产阶级的革命风暴。同年,他写了第一个剧本《小市民》,其突出成就是塑造了世界文学史上第一个革命无产者(革命工人尼尔)的形象。1902年,写了剧本《在底层》,它是作者20年观察流浪汉生活的总结,是高尔基戏剧的代表作。在1905年革命形势高涨的岁月里,高尔基作为战士参加了革命户外,他的住宅成为1905年莫斯科武装起义的据点之一。高尔基简介(二):高尔基笔名玛克西姆·高尔基,原名阿列克塞·马克西莫维奇·彼什科夫。他是苏联著名的作家、诗人,评论家,政论家,学者,11岁时当过学徒。他是前苏联下诺夫哥罗德人,俄罗斯族。1868年3月16日生于下诺夫哥罗德的一个木工家庭。是苏联文学的创始人,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奠基人,无产阶级艺术最伟大的代表者、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导师,政治生活1892年用笔名“玛克西姆·高尔基”发表处女作短篇小说《马卡尔·楚德拉》,他的主要作品有:自传体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长篇小说《母亲》,散文诗名篇《海燕》等。从此专心从事写作。1936年6月18日在莫斯科逝世。世人遗憾,悲伤。高尔基简介(三):高尔基(1868年3月16日–1936年6月18日),笔名马克西姆·高尔基(俄语:МаксимГорький)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奠基人,政治活动家,苏联文学的创始人之一。主要着名作品与小说有:《母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散文:《海燕》。生平经历马克西姆·高尔基,前苏联(今俄罗斯)作家,原名阿列克谢·马克西莫维奇·彼什科夫。高尔基是他的笔名(“高尔基”在俄语中是“苦难、痛苦”的意思)。高尔基是“无产阶级艺术最伟大的代表者”、“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奠基人”、“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导师”。1868年3月28日生于下诺夫哥罗德(曾名高尔基城)。父亲在高尔基3岁时去世。高尔基后随母亲寄居外祖父家。11岁开始走向“人间”,曾当过学徒、搬运工、面包工人等。19世纪80年代在喀山参加持民粹派观点的知识分子秘密学习小组,1883年开始过流浪生活。高尔基从小就有强烈的读书愿望,他在学校时,成绩很好,获得过最优秀奖,然而贫穷使他只上了两年学。为了养家糊口,他四处奔波,干过各种的工作,但他始终没忘记过读书,他常常冒着危险找书看。为了躲避老板的监禁,他常常利用深夜看书。他用罐头做了个油灯,收集主人烛盘里的残油,躲在贮藏室、板棚等处苦读。实在找不到油灯,他就在月光下看书。在极端艰难困苦的环境里,高尔基发奋自学,从而掌握了很高的文化水平,为他的文学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主要作品高尔基刻苦自学文化知识,并用心投身革命活动,探求改造现实的途径。1892年发表处女作《马卡尔·楚德拉》,登上文坛,他的早期作品,杂存着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两种风格,这是他无产阶级世界观构成前必然经历的阶段。高尔基的成名作为人生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成为世界无产阶级作家描述个人成长,奋斗经历的经典作品。浪漫主义作品如《马卡尔·楚德拉》《伊则吉尔老婆子》(1895)、《鹰之歌》(1895)等,赞美了热爱自由、向往光明与英雄业绩的坚强个性,表现了渴望战斗的激情;现实主义作品如《契尔卡什》、《沦落的人们》、《柯诺瓦洛夫》等,描述了人民的苦难生活及他们的崇高品德,表达了他们的激愤与抗争。这些作品的主人公大多是发奋探求新的生活道路、思考生活的好处并充满激烈内心冲突的人物。1905年俄国革命前夕,高尔基的创作转向了戏剧,1901~1905年,他先后写出了《小市民》《底层》《避暑客》《太阳的孩子们》和《野蛮人》等剧本。个性是《小市民》《底层》展现了现实生活中工人的新形象与新的精神面貌,表现了他们为自己权利而斗争的决心与乐观情绪,它们的上演,在当时俄国的剧坛上引起了轰动。1906年高尔基写成长篇小说《母亲》和剧本《敌人》两部最重要的作品——标志着其创作到达了新的高峰。《母亲》塑造了世界文学史上第一批自觉为社会主义而斗争的无产阶级革命者的英雄形象,是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作。列宁肯定了它的现实好处。他(高尔基)又被列宁称为“无产阶级艺术最杰出的代表”。1901年他亲自参加彼得堡的示威游行,并创作了着名的散文诗《海燕之歌》,塑造了象征大智大勇革命者搏风击浪的勇敢的海燕形象,预告革命风暴即将到来,鼓舞人们去迎接伟大的战斗,这是一篇无产阶级革命战斗的檄文与颂歌,受到列宁的热情称赞。1905年革命失败后,高尔基赴美国及意大利写了一系列政论文章,抨击西方资本主义制度和充斥于思想、文学界的形形色色反动思潮。1908年创作的中篇小说《忏悔》流露出唯心主义的造神论思想,受到列宁的严肃批评。尽管如此,高尔基的主导倾向仍然是用心的,富于革命的战斗精神。对新的无产阶级文学创作方法的特征从理论上进行了许多探索,提出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的观点。他在两次革命之间的创作成果颇丰,如《奥古洛夫镇》(1909)、《夏天》(1909)、《马特维·柯热米亚金的一生》(1910~1911)、《意大利童话》(1911~1913)、《俄罗斯童话》(1912~1917),以及稍后完成的《童年》和《在人间》(1913~1916)。十月革命之后的十年间,高尔基因健康欠佳,仅写了关于列宁及一些作家的独具艺术风格与重要文献价值的回忆录及自传体三部曲的最后一部《我的大学》(1922~1923)、《阿尔塔莫诺夫家的事业》(1924~1925)等几部作品。1921年,他遵照列宁忠告,到国外养病。1925年回国之后,从1931年起着手创作卷帙浩繁的具有史诗气魄的长篇巨着《克里姆·萨姆金的一生》,这是一部未完成的作品。到1936年他去世前还写了《苏联游记》(1929)《英雄的故事》和多部剧作《耶戈尔·布雷乔夫等人》(1932)、《托斯契加耶夫等人》(1933)、《瓦萨·日烈兹诺娃》(1935),以及超多的文艺理论、文学批评和政论文章,对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和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高尔基之死1934年5月,高尔基的儿子马克西姆神秘死亡,是对高尔基晚年的沉重打击。随后,高尔基的家庭医生维诺格拉多夫死于秘密警察之手,对马克西姆的死因调查中断。克里姆林宫医疗局长柯多洛夫斯基在调查中也死去,死因不明。生命最后两年,高尔基完全成为政府的驯服工具,他不倦地颂扬斯大林,但是后者对他已毫不在意。他推荐出版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小说《恶魔》,《真理报》立刻发表一个御用文人的文章批判他犯了“自由主义”。甚至,高尔基看不到报纸,克格勃有几次还专门为他印了一份报纸,高尔基纪念馆就保存着这样一份报纸。高尔基想去意大利旅游,但得不到批准。他被锁入囚笼。表面上他的名声仅次于斯大林。作家什喀帕在回忆中,谈到高尔基绝望地喃喃自语:“我实在太疲倦了。好像他们把我圈在篱笆里,我走不出去。我落在陷阱里。进退不得!我不习惯这种生活……”高尔基在克里米亚的别墅度过最后一个春天。法国作家安德列·马尔罗去那里访问他。在苏联秘密警察总部保存的巴贝尔审讯档案证辞中,带给了此次会见的细节。马尔罗问高尔基,苏联文学现是否正处于衰落阶段,高尔基的回答是肯定的;那时《真理报》正在批判什柯洛夫斯基等人的文学形式理论,以及萧斯塔科维奇的音乐,高尔基十分关心,他不一样意那些批评;他情绪抑郁而孤独,多次说有人不许他回莫斯科,去从事他热爱的工作。雅果达和克鲁奇科夫安排一些行迹可疑的女生和高尔基一齐彻夜纵酒狂欢,直到高尔基昏昏睡去。克鲁奇科夫控制了高尔基的日常生活,那些来访者都得经他挑选,使高尔基只能见到雅果达秘密警察圈子里的人物和一些文化骗子。这位无产阶级“文学之父”之死,官方的解释是一桩罪恶的谋杀,是托洛茨基右派集团庞大阴谋的一部分,由布哈林、里科夫、雅果达以及托洛茨基等人直接操纵,阴谋在于推翻斯大林政权。连他的死也被斯大林用来大做文章。高尔基死后,他的房子被彻底搜查,而且不只一次。他的秘书克鲁奇科夫被捕时,秘密警察甚至把土豆一个个切开,寻找他们需要的材料。高尔基的可悲命运,耐人深思。他顺从于斯大林政权,享受最高的名誉和地位,却付出一个知识分子最高的代价——人格的丧失和良知的扭曲。他参与残酷,宣扬虐杀,既是虐政的受害者,也成为虐政的工具。高尔基童年故居至今仍完好保留着,并已辟为作家纪念馆,当地人依高尔基原姓亲切地称其为“彼什科夫小屋”。他是个很伟大的人,为了革命事业献出了自己的生命,向他致敬。腐败问题法国作家罗曼·罗兰于1935年到莫斯科访问,惊讶地发现连“伟大的无产阶级作家”高尔基也置身于深深的特权腐败之中,在金碧辉煌的别墅里,为高尔基服务者多达四五十人。罗曼·罗兰感慨道:“身为国家与民族卫士的伟大共产党人队伍与其领导者们,正在不顾一切地把自己变成一种特殊的阶级。……而人民则不得不依然为弄到一块面包与一股空气(住房)而处于艰难斗争的状况之中”。1200字以上 叙事
-
朱熹简介朱熹,南宋时期的理学家和教育家。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朱熹简介的内容,欢迎大家查看。朱熹(1130—1200),字元晦(一作仲晦),江西婺源人,南宋时期的理学家和教育家。父亲朱松是岳飞、秦桧同时人,曾得充福建政和县尉小官,携全家赴任,后调任尤溪县尉。宋高宗建炎四年(1130年)朱熹出生于尤溪,降世不久,其父升任朝廷秘书省正字职,但因反对秦桧主和,被逐出朝廷。朱松回到福建建阳家中。朱熹随父在建阳度过了他的童年。相传朱松曾求人算命。卜者说:“富也只如此,贵也只如此,生个小孩儿,便是孔夫子。”恐是后人附会,朱熹学成大儒则是事实。建阳近邻有个南剑州,是道学最初在南方的传播中心,朱松十分热衷道学,与当地道 学家交往甚密。这种环境对朱熹的一生有着深刻的影响。朱熹受教于父,聪明过人。四岁时其父指天说:“这是天。”朱熹则问:“天上有何物?”其父大惊。他勤于思考,学习长进,八岁便 能读懂《孝经》,在书题字自勉曰:“苦不如此,便不成人。”朱熹十上岁时父亲去世,其父好参刘子、刘勉子、胡宪等人,这三人皆是道学家。当时的道学家一部分排佛,一部分醉心学佛,他们皆属后者。因此朱熹既热衷于道学,同时于佛学也有浓厚兴趣。绍兴十七年(1147年),十八的朱熹参加乡贡,据说就是以佛学禅宗的学说被录取的。主考官蔡兹还对人说:“吾取一后生,三策皆欲为朝廷措置大事,他日必非常人。”绍兴十八年(1148年),朱熹考中进士,三年被派任泉州同安县主簿,从此开始仕途生涯。赴任途中拜见了著名道学家、程颐的丙传弟子李侗。绍兴三十年(1160年),三十岁的朱熹决心向要侗求学,为表诚意,他步行几百时从崇安走到延平。李侗非常欣赏这个学生,替他取一字曰元晦。从此,朱熹开始建立自己的一套客观唯心主义思想——理学。朱熹认为在超现实、超社会之上存在一种标准,它是人们一切行为的标准,即“天理”。只有去发现(格物穷理)和遵循天理,才是真、善、美。而破坏这种真、善、美的是“人欲”。因此,他提出“存在理,灭人欲”。这就是朱熹客观唯心主义思想的核心。淳熙三年(1176年),朱熹与当时著名学者陆九渊相会于江西上饶鹅湖寺,交流思想。但陆属主观唯心论,他认为人们心中先天存在着真、善、美,主张“发明本心”,即要求人们自己在心中去发现真、善、美,达到自我完善。这与朱的客观唯心说的主张不同。因此,二人辩论争持,以至互相嘲讽,不欢而散。这就是中国思想史上有名的“鹅湖会”。从此有了“理学”与“心学”两大派别。绍兴三十一年(1161年)秋,宋金关系紧张,金统治者完颜亮分兵四路南进,马踏长江北岸。宋高宗准备出海南逃,由于右相陈康伯竭力劝阻而作罢。不久宋军击溃金兵,消息传至当时朱熹求学的延平,朱熹为民族的胜利欣喜若狂,写下了庆贺的诗篇,表达他不可抑制喜悦心情。同时,他又给负责军事的大臣写信,指出必须乘胜出击,坐视中原而不进取是不明智的。不久高宗退位,孝宗继立,在广大军民要求的压力下,起用了掂抗战派张浚,平反了岳飞的冤案,贬退了秦桧党人朱熹这时上奏孝宗,提了三项建议:(一)讲求格物致知之学;(二)罢黜和议;(三)任用贤能。在奏章中鲜明表达了他的反和主张。这一奏章使朱熹得幸被召。他赶至杭州,正值宋军失利,朝廷派人议和,朱熹仍强烈反对,在孝宗接见时连上几道奏章,慷慨陈词。孝宗有感朱熹的忠心,命其为开学博士侍次,此职非其所长,未免有点讽刺。朱熹乘机面见张浚,提出北伐中原的具体想法。但不久张浚罢相,出任外地,病死途中。朱熹专程赶至豫章(今南昌)哭灵,痛惜抗金受挫。此时朝廷内主和派势力猖獗,金兵渡过淮水。朱熹对此忧心如焚,但难有所为。隆兴元年(1163年),朱熹回福建崇安,临行前在给友人的信中写道:“夫沮(阻)国家恢复之大计者,讲和之说也;坏边陲备御之常规者,讲和之说也;内(拂)吾民忠义之心,而外绝故国来苏之望者,讲和之说也……尖锐地抨击了那些议和投降派。1164年隆兴和议之后,宋金结为侄叔,关系暂时缓和下来,朱熹便一头钻进理学中去了。他在故里修起“寒泉精舍”,住此十余年,编写了大量的道学书籍,并从事讲学活动,生徒盈门。这一期间他对朝廷屡诏不应。1178年朱熹东山再起,出任“知南康军”,尽管他重新入仕,却未忘自己的学者身份。在庐山唐代李渤隐居旧址,建立“白鹿洞书院”进行讲学,并制定一整套学规。即:“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的“五教之目”。“博学之,审问之,谨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的“为学之序”。“言忠信,行笃敬,惩忿窒欲,迁善改过”的“修身之要”。“政权其义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的“处事之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行有不得,反求诸己”的“接物之要”。这个“白鹿洞书院”后来成为我国著名的四大书院之一,而其“学规”则成为各书院的楷模,对后世发生了巨大影响。1181年朱熹解职回乡,在武夷山修建“武夷精舍”,广召门徒,传播理学。为了帮助人们学习儒家经典,他又于儒家经典中精心节选出“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并刻印发行。这是教育史上的一件大事。“四书影响深远,后来成为封建教育的教科书,使得儒家思想更进一步成为全面地控制了中国封建社会的思想。1193年朱熹任职于湖南,不顾政务缠身,又主持修复了四大书院之一的另一著名书院──岳麓书院。使之与白鹿油书院一样,成为朱熹讲学授徒、传播理学的场所。书院在南宋发展盛行,几乎取代官学,这种盛况是与朱熹的提倡直接有关的。朱熹一生虽然为官时间不多,但总是努力设法缓和社会矛盾,或多或少地为下层人民办好事。他退居崇安时期,崇安因水灾发生饥荒,爆发农民起义。有鉴于此,朱熹主张设“社仓”,以官粟为本,“俾愿贷者出息什二,……岁或不幸小饥,则驰半息,大俊则尽”。设立社仓的目的是为了防止地主豪绅在灾荒时期用高利贷剥削农民,无疑是有惠于民的。此后,朱熹并在多处推行。1178年朱熹任“知南康军”(今江西星子一带),上任不久发生灾荒,朱熹上疏要求减免租税。同时,请求政府兴修长江石堤,一方面解决石堤失修问题,另一方面可以雇用饥民,解决他们缺食问题,饥民称善。1190年朱熹知福建漳州,时值土地兼并盛行,官僚地主倚势吞并农民耕地,而税额没有随地划归地主,至使“田税不均”,失地农民受到更为沉重的剥削,阶级矛盾激化。为此,朱熹提出“经界”,即核实田亩,随地纳税。这一建议势必减轻农民负担,损害大地主的利益,所以遭到后者的强烈反对。“经界”终于未能推行,朱熹愤怒不已,辞职离去,以示抗议。朱熹的一生志在树立理学,使之成为统治思想。但因理学初出,影响不深。同时,朱熹在官场上因品性耿直而得罪权臣,致使朱熹晚年落得一个悲剧的结局。1181年8月浙东饥荒,朱熹由宰相王淮推荐任提举两浙东路常平茶盐公事。途经杭州,入对七札,陈述时弊。到职后,微服下访,调查时弊和贪官污吏的劣迹,弹劾了一批贪官以及大户豪右。他不徇私情,牵连攻击了王淮等人。于是,王淮指使人上书抨击理学,斥其为“伪学”,朱熹被解职加乡。1187的朱熹出任江南西路提点刑狱公事,管理赣州(今赣县)、江州(今九江)一带地方的司法、刑狱、监察、农事等方面的事务。不久王淮罢去,理学一时得势,朱熹更是仕途顺利。几年后受宰相赵汝愚推荐,当上焕章阁侍制兼侍讲,即皇帝的顾问和教师。刚即位不久的宁宗全面肯定了理学,称朱为“儒宗”,这反映了苟安江南的南宋企图以理学加强内部团结的希望。朱熹为宁宗进讲《大学》,每逢双日早晚进讲,但他借此机会对朝政多有批评,终于使宁宗不满,加以干预朝政的罪名,被逐出朝廷。庆元元年(1195年)朱熹在朝廷的支持者赵汝愚受韩胄排挤被罢相位,韩势盛极一时。韩因朱熹曾参与赵汝愚攻击自己的活动,于是发动了一场抨击“理学”的运动。庆元二年叶翥上书,要求把道学家的书“除毁”,科举取士,凡涉程朱义理不取。监察御史沈继祖指控朱熹十罪,请斩。朱熹的得意门生蔡元定被逮捕,解送道州。一时理学威风扫地,被斥为“伪学”,朱熹被斥为“伪师”,学生被斥为“伪徒”。宁宗一改旧态,下诏命凡荐举为官,一律不取“伪学”之士。庆元六年(1200年)三月初九,朱熹终于在家里忧愤而死,享年七十一岁。临死还在修改《大学诚意章 》,可见他是如何矢志于树立自己的理学,然而生前终未如愿。更多热门文章:1.三国演义内容简介2.列子简介3.水浒传内容简介4.张爱玲简介5.叶圣陶简介6.梅兰芳简介7.百团大战简介8.西安事变简介9.陶渊明简介10.比尔·盖茨简介1200字以上
-
黑洞简介黑洞简介:演变到最后阶段的恒星(恒星——白矮星——中子星——夸克星——黑洞)由中子星进一步收缩成,有巨大的引力场,使得它所发射的任何电磁波都无法向外传播,变成看不见的孤立天体,人们只能通过它的引力作用来确定它的存在。在相对论中,黑洞是大质量恒星爆炸所产生的。而在广义相对论中,他们预言黑洞是一种特殊天体。它的基本特征是具有一个封闭的视界,视界就是黑洞的边界,当一颗大质量恒星的“死亡”中产生,当一颗大质量恒星耗尽其内部的核燃料而抵达末态时,恒星就变成不稳定的并发生引力坍塌,死亡恒星的物质的重量会猛烈地沿四面八方向内挤压,把恒星压成一个称为奇点的孤立点。据霍金猜测,为数众多的小原生黑洞,可能是200亿年前宇宙诞生的大爆炸中产生的。历史事件:首艘由中国航天院研发的宇宙飞船进入黑洞并成功返回。2025年8月28日,甘肃九泉基地,卫星监测系统准备完毕,在全国乃至全世界的殷殷期盼中,“黑洞号”宇宙飞船起飞,然后立即消逝在我们眼前,因为黑洞的引力可以将光吸进去,而光无法返回。跟据这一特征,这艘飞船的速度必须要超过光速(30000000米每秒)。飞船穿过臭氧层,脱离大气层,在浩瀚的宇宙中难以看清飞船的面目,因为速度太快了,无法形容。我们在舱内用卫星探索器寻找着可疑的星体。茫茫宇宙中,火星、月球、冥王星、海王星。。。。。。突然探索仪中显示出信号,前方发现奇怪星体,难道前面的星体就是黑洞?通过精密数据探测结果证实,前方应该是双星,而双星中的每一个星都是沿着椭圆形路线运动的,而单颗的星体不是这样运动的。在单颗的星体运动时,还有它的同伴也在运动,而我们却无法望见。计算机通过计算它走的路线和走完一圈用的时间算出此星体质量有多大。结果得出结论:这个星体质量超过中子星能有的质量,它是一个真正的黑洞,名叫天鹅座x、1。它就是那个看不见的黑洞。舱内的船员都欣喜若狂,请求向黑洞全面“进攻”,随着总部的令下,“黑洞号”出发,在0、01秒之后就来到黑洞表面。黑洞开始发威,在引力作用变大的情况下,飞船的速度逐渐减慢。但是,飞船的速度还是大于黑洞本体的运行速度,所以飞船没被黑洞吸进去,而是安然无恙的向黑洞内部开进。我们看到的是一个名不副实的黑洞,尽管表面一片漆黑,无法眼观,但是内部构造却异常奇特,还存在着引力坍塌的痕迹,而且我们还见识到了被黑洞吸进去的一些星体,但是已经完全被引力扭曲。这时,仪器出现了电磁感应,我们知晓,黑洞因为有引力场,而许多电磁无法向外传播,所以我们无法观测黑洞。而此时的黑洞,像一个星云,又似绽放的烟花,色彩纷呈,又如一个时空隧道,具有鲜明的层次感。而我们此行的目的,就是为了验证霍金的相对论与其他学者提出的广义相对论。飞船依旧在浩瀚的黑洞中行驶,我们似乎永远驶不到尽头。工作人员将一种自动操作仪器扔出舱外,结果仪器显示出失控状态,各种零件无法正常工作,如瘫痪一般,而这些表现都是由于引力作用导致而成。现在我们可以知道,霍金的相对论基本是正确的。这一结论得出后,无疑震惊全球。全舱人员欢呼雀跃,向祖国报捷后,载着成功的果实返航。当飞船驶出黑洞时,我们回首观看黑洞时,依旧一片黑暗,似乎什么也不曾发生。1200字以上 高三
-
巴金简介巴金,被誉为是“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最有影响的作家之一。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巴金简介的内容,欢迎大家查看。巴金 - 人物简介巴金(1904年11月25日-2005年10月17日),原名李尧棠,字芾甘(fèi,取自“蔽芾甘棠”),汉族,四川成都人,祖籍浙江嘉兴。现代文学家、出版家、翻译家。同时也被誉为是“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最有影响的作家之一,是20世纪中国杰出的文学大师、中国当代文坛的巨匠。著书颇丰。巴金 - 代表作品巴金代表作有“激流三部曲”:《家》 、 《春》 、 《秋》 。“爱情三部曲”:《雾》、《雨》《电》。散文集《随想录》巴金 - 笔名由来巴金一生写过九百多万字的文章,用过二十多个署名。用得最多的是“巴金”这个名字。“巴金”这一笔名源自他一位在留学法国时认识的一位巴姓的同学巴恩波(一说是无政府主义创始人巴枯宁)。那还是在法国沙多—吉里小城,巴金写完了处女作《灭亡》,想寄回国出版,又不想用真实的名字李尧棠,就想起了一位北方同学巴恩波,相处不到一个月,他就到巴黎去了,第二年在项热投水自杀。为了纪念他,就用了百家姓中这少见的“巴”字;这时一位学哲学的安徽朋友看到桌子上摆着巴金正在译的克鲁泡特金(1842—1921)的《伦理学》,就建议取用这个“金”字。一个很随意、很平常的署名,后来却成了巴金信仰无政府主义的“罪证”:巴是巴枯宁的首字,金是克鲁泡特金的尾字,说明他崇拜无政府主义的两个代表人物,不允许有别的解释。巴金 - 忘年之恋巴金的一生没传过一次绯闻,他与夫人萧珊恋爱八年,相守一生,成为文坛的楷模。萧乾曾经说:“巴金写恋爱,然而不谈恋爱。”年轻的女学生萧珊是他的崇拜者,是她主动给巴金写信,约他跟自己见面的。她一辈子称巴金为“巴先生”。“文革”期间,萧珊处处保护丈夫,受尽皮肉之苦,过早地离开人世。萧珊没能看到巴金今天的辉煌,然而她是天下最幸福的女人,因为伟大的巴金自始至终只爱她一个人。她去世时,巴金不过68岁,30多年来,他对妻子坚贞不渝,他笔下的《怀念萧珊》一文,使这位善良的东方女子的形象永远铭刻在千千万万读者心里。相识笔墨传情1936年的大上海,年仅32岁的巴金在文学创作和翻译两方面已是声誉卓著,尤其是他的长篇小说《家》,深深唤醒了青年一代。当时追求巴金的人很多,但他却没看上任何人。在给他写信的爱国学生中有一女生写给他的信最多,她笔迹娟秀,言词不多,落款总是“一个十几岁的女孩”。这个女孩的信给巴金留下了特别的印象,他们通信达大半年之久,却未见过面。最后,还是女孩在信中写道:“笔谈如此和谐,为什么就不能面谈呢?希望李先生(巴金原名李芾甘)能答应我的请求……”信中不仅约了时间、地点,还夹着一张她的照片。按信中的约定,那天上午,巴金怀着好奇的心情,来到约定的饭店。一会儿,一位梳着学生头、身着校服的女生出现了,还没等巴金回过味来,那女孩已像熟人似的欢快地叫起来:“哎呀,李先生,您早来啦。”巴金谦逊地一笑:“唉,你也早啊。”她那忽闪忽闪的大眼睛看着巴金,文雅、快活地笑着说:“李先生,您比我猜想的可年轻多了。”不善言语的巴金一下子少了许多拘束,开心地说道:“你比我想象的还像个娃娃呀!现在可以告诉我你的名字吗?”于是,18岁的萧珊(陈蕴珍的笔名)开始介绍自己。此后,两人开始了8年的恋爱。相知忘年之恋在巴金看来,萧珊主动爱恋自己是她的权利,是她纯洁美好心灵的自然表露,而自己对萧珊的爱,却出于躲不过诱惑,甚至有亵渎感情的嫌疑。因此,巴金仍然把萧珊当小朋友对待。而萧珊对巴金的爱,是为巴金作品中对生活的真诚、激情和高尚的人格力量所感动而产生的。一天,萧珊高兴地来到巴金的住地,不一会儿,却泪流满面地从楼上下来。同院的朋友好心地拉住萧珊问道:“李先生欺侮你啦,我去找他算账。”萧珊不好意思地说:“我爸爸要我嫁给一个有钱人,我来请他决定,他却说,这件事由你自己考虑。”这时,随后下来的巴金解释说:“我是说,她还小,一旦考虑不成熟,会悔恨终身的。如果她长大有主见了,成熟了,还愿意要我这个老头子,那我就和她生活在一起。”巴金一番发自肺腑的表白更坚定了萧珊追求爱情的决心。相守风雨30载1942年,由于抗战吃紧,巴金的一些同事先后离开了当时共同工作的桂林文化生活出版社,这使巴金顿感悲寂。体贴入微的萧珊不等大学毕业,就来到巴金身边:“你不要难过,我不会离开你,我说过在你身边的。”姑娘的挚爱帮助巴金度过了最艰难的日子。在接下来的一年多时间里,巴金为维持生计拼命地写书、译书、编书,他不能被经济问题所困扰,更不能影响自己的创作心境与创作质量。他写出了《火》第三卷,翻译完了屠格涅夫的《父与子》、《处女地》。这样,他的侄儿、侄女的学费有了,结婚成家的费用也没问题了。1944年5月1日,巴金在桂林漓江东岸,借了朋友的一间木板房当新房,他们没有添置一丝一棉、一凳一桌,只有巴金4岁时与母亲的合影,作为祖传的珍贵家产。也没有什么可安排的,只委托弟弟李济生以双方家长名义,向亲友印发了一张旅行结婚的“通知”。第二年,他们生下了女儿李小林,5年后,又添了儿子李小棠。近30年的相亲相爱,相濡以沫,他们从未吵过一次架,红过一次脸。在“文革”的岁月中,萧珊和巴金互相支持、互相关怀。巴金不知向萧珊隐瞒了多少次自己所遭受的非人待遇,萧珊也替巴金承受着铜头皮带的毒打。1972年7月底,备受精神摧残的萧珊患了直肠癌。手术前,萧珊对巴金说:“看来,我们要分别了!巴金用手轻轻地捂住萧珊的嘴巴,低下了头,肝胆欲裂。1972年8月13日中午,萧珊与世长辞。她在临终前一直念着巴金的名字。萧珊故去后,她的骨灰一直放在巴金的卧室里,巴金的床头放着萧珊的译作。巴金时常对着这些物品出神。巴金对萧珊一往深情,写了《怀念萧珊》、《再忆萧珊》,还有《一双美丽的眼睛》等文章。巴金 - 兄弟巴金说过,大哥是他爱得最深的人,三哥是最关心他的。巴金还说,他们三兄弟的共同之处,都是愿意多为别人着想,多付出一点。“两个哥哥对我的帮助很大,我要帮助他们,结果没有机会了。我可能不会被人忘记,我希望他们两人能被人记住”。巴金希望他们两人能被人记住的愿望不仅仅是因为兄弟之情,更因为两个哥哥对人的真情。《巴金的两个哥哥》收录了巴金讲述他两位哥哥的多篇文章和哥哥给巴金的信件。还有亲朋好友撰写的回忆文章。在他们充满真情的文字中,读者感受到的不仅是巴金三兄弟的手足之情,更是那抹不去的人与人之间的真情感。巴金 - 著作书目《无政府主义与实际问题》(理论,与他人合著),1927,上海民钟社《灭亡》(中篇小说),1929,开明书局《从资本主义到安那其主义》(理论),1930,上海自由书店《死去的太阳》(中篇小说),1931,开明书店《复仇》(短篇小说集),1931,新中国书局《雾》(“爱情三部曲”之一,中篇小说),1931年,新中国书局《海的梦》(中篇小说),1932,新中国书局《春天里的秋天》(中篇小说),1932,开明书店《海行》(散文集),又名《海行杂记》,1932,新中国书局《光明》(短篇小说集),1932,新中国书局《雨》(“爱情三部曲”之二,中篇小说),1933, 良友图书公司《砂丁》(中篇小说),1933,开明书局《电椅》(短篇小说集),1933,新中国书局《抹布》(短篇小说集),1933,北平星云堂书店《家》(“激流三部曲”之一,长篇小说),1933,开明书局《萌芽》(中篇小说,又名《雪》),1933,现代《新生》(中篇小说),1933,开明书店《旅途随笔》(散文集),1934,生活书局《将军》(短篇小说集),1934,生活书局《巴金自传》(传记),1934,第一出版社《电》(“爱情三部曲”之三,中篇小说),1935, 良友图书公司《点滴》(散文集),1935,开明书店《神·鬼·人》(短篇小说集),1935,文化生活出版社《巴金短篇小说集》(1——3卷),1936——1942,开明书店《生之忏悔》(散文集),1936,商务印书馆《沉落》(短篇小说集,又名《沦落》),1936,商务印书馆《爱情三部曲》(《雾》、《雨》、《电》合集)1936, 良友图书公司《忆》(回忆录),1936,文化生活出版社《发的故事》(短篇小说集),1936,文化生活出版社《长生塔》(童话集),1937,文化生活出版社《雷》(短篇小说集),1937,文化生活出版社《短简》(散文集),1937, 良友图书公司《控诉》(散文集),1937,重庆烽火社《春》(“激流三部曲”之二,长篇小说),1938,开明书店《梦与醉》(散文集),1938,开明书店《感想》(散文集),1939,重庆烽火社《黑土》(散文集),1939.文化生活出版社《秋》(“激流三部曲”之三,长篇小说),194O,开明书店《利娜》(中篇小说),1940,文化生活出版社《火》(共三部,长篇小说),1940—1945,开明书店《星》(英汉对照,中篇小说),1941,香港齿轮编辑社《无题》(散文集),1941,文化生活出版社《龙·虎·狗》(散文集),1941,文化生活出版社《还魂草》(短篇小说集),1942,文化生活出版社《废园外》(散文集),1942,重庆烽火社《小人小事》(短篇小说集),1943,文化生活出版社《憩园》(中篇小说),1944,文化生活出版社《第四病室》(中篇小说),1946, 良友图书公司《旅途杂记》(散文集),1946,上海万叶书店《寒夜》(长篇小说),1947,晨光《怀念》(散文集),1947,开明书店《静夜的悲剧》(散文集),1948,文化生活出版社《纳粹杀人工厂—奥斯威辛》(散文集),1951,平明出版社《华沙城的节日—波兰杂记》(散文集),1951,平明出版社《巴金选集》(短篇小说、散文等合集),1951,开明书店《慰问信及其他》(散文集),1951,平明出版社《生活书局在英雄们中间》(散文通讯合集),1953,人民文学出版社《英雄的故事》(短篇小说、散文合集),1953,平明出版社《保卫和平的人们》(散文、通讯合集),1954,中青《巴金短篇小说选集》1955,人民文学出版社《巴金散文集》1955,人民文学出版社《谈契河夫》(理论),1955,平明出版社《大欢乐的日子》(散文集),1957,作家出版社《坚强的战士》(散文集),1957,少年儿童出版社《明珠和玉姬》(儿童短篇小说集),1957,少年儿童出版社《—场挽救生命的战斗》(报告文学),1958,中国青年出版社《巴金文集》(1—14卷),1958—1962,人民文学出版社《巴金选集》(短篇小说、散文合集),1959,人民文学出版社《新声集》(散文、短篇小说合集),1959,人民文学出版社《友谊集》(散文集),1959,作家出版社《猪与鸡》(短篇小说),1959,作家出版社《赞歌集》(散文集),1960,上海文艺出版社《李大海》(短篇小说集),1961,作家出版社《倾吐不尽的感情》(散文集),1963,百花文艺出版社《贤良桥畔》(散文集),1964,作家出版社《大寨行》(散文),1965,山西人民出版社《巴金近作》(第1、2集,散文集),1978—1980,四川人民出版社《海的梦》(中短篇小说合集),1979,人民文学出版社《烟火集》(散文集),1979,人民文学出版社《随想录》(散文集),1979,香港三联书店《巴金中短篇小说选》(上下册),1980,四川人民出版社《巴金选集》(上下卷),1980,人民文学出版社《探索集》(《随想录》第1集,散文集),1981,香港三联书店《巴金选集》(散文、短篇小说合集),1981.香港昭明出版社《创作回忆录》1981,香港三联书店《探索与回忆》(《巴金近作》第3集,散文集),1982,四川人民出版社《巴金选集》(1—10卷,小说、散文等合集),1982,四川人民出版社《创作回忆录》(散文集),1982,人民文学出版社《序跋集》(散文集),1982,花城出版社《巴金散文选》(上下册),1982,浙江人民出版社《忆念集》(散文集),1982,宁夏人民出版社《真话集》(《随想录》第3集,散文集),1982,香港三联书店《巴金论创作》(理论),1983,上海文艺出版社《巴金散文选》1983,中国文联出版公司《文学回忆录》(与老舍等合著 ) 1983,四川人民出版社《病中集》(《随想录》第4集,散文集),1984,香港三联书店《童年的回忆。(回忆录),1984,四川少儿《愿化泥土》(散文集),1984,百花文艺出版社《控诉集》(散文集),1985,海峡文艺出版社《心里话》(《巴金近作》第4集,散文集),1986,四川文艺出版社《十年一梦》(散文集),1986,人民日报出版社《巴金六十年文选》(散文集),1986,上海文艺出版社《巴金全集》(1—26卷),1986—1994,人民文学出版社《无题集》(《随想录》第5集,散文集),1986,香港三联书店《巴金》(短篇小说、散文合集),1986,香港三联书店《当代杂文选粹·巴金之卷》1986,湖南文艺出版社《寻找理想的少年朋友》(书信集),1987,少儿出版社《雪泥集》(书信集),1987,三联书店《巴金书简·新编》1987,四川文艺出版社《随想录》(散文集), 1987 ,三联书店《巴金散文精编》,1991 ,浙江文艺出版社《巴金书信集》, 1991 ,人民文学出版社《域外小说》,1992 ,上海文艺出版社《忆》(回忆录),1994 ,中国华侨出版社《短简》,1994 ,河北教育出版社《再思录》(散文集),1995 ,上海远东出版公司《巴金自传》,1995 ,江苏文艺出版社《十年一梦》,1995 ,人民日报出版社《中华散文珍藏本丛书·巴金卷》,2001,人民文学出版社《中国国外获奖作家出版社作品集·巴金卷》,2001,云南人民出版社译文集《科学的社会主义》(理论),阿里斯著,1927,民钟社《面包略取》(理论),俄国克鲁泡特金著,1927,上海自由书店;又名《面包与自由》,1940,平明出版社《狱中与逃狱》(回忆录),俄国克鲁泡特金著,与李石曾合译,1927,广州革新书局《薇娜》(短篇小说、剧本合集),波兰廖·抗夫著,与李石曾合译,1928,开明书店《人生哲学:其起源及其发展》(上下编,理论),俄国克鲁泡特金著,1928—1929,上海自由书店《为了知识与自由的缘故》(短篇小说集),俄国普利洛克等著,1929,新宇宙《一个卖鱼者的生涯》(传记),意大利凡宰特著,1929,上海自由书店《蒲鲁东的人生哲学》(理论),俄国克鲁泡特金著,1929,上海自由书店《前夜》(剧本),波兰廖·抗夫著,1930,上海启智书局《丹东之死》(剧本),苏联A·托尔斯泰著,1930,开明书店《草原故事》(短篇小说集),苏联高尔基著,1931,上海马来亚书店《秋天里的春天》(长篇小说),匈牙利尤利·巴基著,1932,开明书店《过客之花》(剧本),意大利阿美契斯著,1933,开明书店《自传》俄国克鲁泡特金著,1933,上海新民书店《狱中记》(传记),美国柏克曼著,1935,文化生活出版社《俄国虚无运动史话》(史话),俄国斯特普尼亚克著,1936,文化生活出版社《门槛》(短篇小说集),俄国屠格涅夫等著,1936,文化生活出版社《夜未央》(剧本),波兰廖·抗夫著,1937,文化生活出版社《告青年》(理论),俄国克鲁泡特金著,1937,美国旧金山平社出版部《一个家庭的戏剧》(传记,又名《家庭的戏剧》),俄国赫尔岑著,1940,文化生活出版社《叛逆者之歌》(诗集),俄国普式庚等著,1940,文化生活出版社《父与子》(长篇小说),俄国屠格涅夫著,1943,文化生活出版社《迟开的蔷薇》(短篇小说集),德国斯托姆著,1943,文化生活出版社《处女地》(长篇小说),俄国屠格涅夫著,1944,文化生活出版社《散文诗》(散文诗集),俄国屠格涅夫著,1945,文化生活出版社《快乐王子集》(童话、散文诗合集),英国王尔德著,1948,文化生活出版社《回忆托尔斯泰》(回忆录),苏联高尔基著,1950,平明出版社《回忆屠格涅夫》(回忆录),俄国巴甫洛夫斯基著,1950,平明出版社《草原集》(短篇小说集),苏联高尔基著,1950,平明出版社《屠格涅夫中短篇小说集》俄国屠格涅夫著(与肖珊合译),1959,人民文学出版社《巴金译文全集》,1997,人民文学出版社巴金 - 人物评价“穿越一个世纪,见证沧桑百年,刻画历史巨变,一个生命竟如此厚重。他在字里行间燃烧的,点亮多少人灵魂的灯塔;他在人生中真诚地行走,叩响多少人心灵的大门。他贯穿于文字和生命中的热情、忧患、良知,将在文学史册中永远闪耀着璀璨的光辉。”——感动中国2003颁奖词《后人评论巴金为中国的良心》曹禺先生说:“你是光,你是热,你是二十世纪的良心”,数十年前,曹禺先生书下此言,赞美巴金,1927年,巴金以第一部小说《灭亡》,被人们认识以后,正是以自己全部的光和热,逐渐成为中国文坛的领军人,并且长达数十年之久,无人可以替代,没人可以撼动。1200字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