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存老兵今何在贫病交困度余生
八百壮士幸存老兵王文川:如今重病缠身生活艰难在阴暗潮湿的房子里苦度余生!
1937年8月1
3日,日本侵略军进攻上海,中国军队奋起抵抗,开展了中国抗战史上著名的“八一三淞沪保卫战”,战斗历时三月余,杀伤日军6万余人,后终因敌强我弱大场防线被突破,守军国民革命军第88师262旅524团团附谢晋元奉命率领部队掩护主力转移。于10月26日进驻上海四行仓库誓死固守,激战四昼夜杀敌二百余人,伤敌无数。震惊了日本和世界,同时也鼓舞了中国人民抗日的决心。在中华民族抵御外敌和倭寇的入侵,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谢晋元团长和八百壮士的英雄壮举,永留中华民族的光辉史册。我们后辈深深地怀念他们,他们是我们民族的脊梁!
2007年8月13日我们少儿新闻小记者应邀采访了凇沪抗战纪念馆主办的凇沪抗战70周年纪念会,我们采访到三位当年参加凇沪保卫战的幸存老兵,其中有一位王文川。
8月13日上午10点,我们见到了这位仰慕已久,年已九十高龄坐在轮椅上的老人.
他.就是70年前谢晋元部队的重机枪手幸存老兵王文川.
我们围堵在老人身边采访,王文川老人今年90岁了,思维清晰.
由于时间短,后面还有电视台的同行等着为老人做录象,我们把准备好的采访提纲简要地询问了老人,最后我们照惯例问了一句“您现在的生活怎么样?”老人顿时把脸沉了下来,家人随即将我们拉到旁边,说:“这个问题老人听了会很伤心的,”我们一脸惊愕“为什么?”他的大女儿回答我们:“一言难尽。”听了她的话我们惊呆了,到底怎么回事?我们一直围堵在门外,想刨根问底,究竟是什么原因让他一言难尽,等电视台采访完了已是下午四点多,我们又上前询问,他的家人吱吱唔唔打发我们。采访结束了,总觉得有件心事,这到底怎么回事?事后,我们和老人的家人联系想问个究竟,未果。后又多次找中国作家协会的方军老师询问,作家方军告诉我们,老人的近况很不好,如果有机会,你们来北京看看。
编辑部要交稿,我们从哪切入这次新闻事件?如果写王老的过去,历史上的事,报纸上和电视台早已什么都有了;我们在犯愁,考虑再三,我们觉得还是从老人的家人吱吱唔唔打发我们开始下笔。时已9月头上,当即决定,立刻北上,去北京老人家中实地探访。我们坐9月1日晚上8点36分的火车,2日上午9点多抵达北京。采访由中国作家协会方军老师全程陪同.还没到王老家,方军老师就告诉我们,王老听说上海的小记者要来看他,一早起来让女儿替他穿上干净的衣服,一直叨念着我们什么时候能到,说是“上海人的后代来看他了”真让我们感动.
王老家住在北京一栋老式公房内,我们走到门口,昏暗的过道,走进门里,一股浓重的霉味扑鼻而来,楼上住户渗下的污水沿着斑驳的墙壁形成一条发黄的彩带,旁边大片的墙面已脱落,老人赖以生存的厨房间内乌黑油亮的煤气灶和墙壁还有密不透风的黑窗户,锅碗瓢盆放在两边被油烟熏得发黑的架子上.大约不足0.5平米的卫生间里没有洗澡的地方,墙壁上镶嵌着两根锈迹般斑斑的污水管和自来水管.老人睡觉的床边放着瘫痪病人用的便器和污物篮,紧靠床的是白里发黑的墙壁,整个房间给记者的印象只能用四个字来形容:阴暗潮湿.简陋的家具据说用了几十年了,大房间前有一个小院,堆放着乱七八糟的杂物,杂物上有三根新鲜的大葱,老人的女儿告诉记者,老人喜欢吃大葱,说是能治病,能省钱,这就是老人一天的主食!
随后老人的大女儿王秀英告诉我们,
“老人身体健康状况也不太乐观。54岁时,因患脑血栓,导致半身不遂,下肢不能行走;双眼患有白内障,眼底视神经萎缩,近乎失明;还患有老年性前列腺炎,并伴有心脏间歇多次住院;大?骨折,生活不能自理。无法支付高额的医疗费,没钱住院,只能靠我们子女轮流照料,因为老人每月只有900元的退休金,老人共有五个子女,其中两个女儿下岗在家,另外三个已退休,经济条件非常拮据,对老人也是无能为力。老人由于身体不便,不能去卫生间,只能在屋内大小便。破旧的房门、窗纱抵挡不了蚊蝇的进入。
时已中午,大女儿王秀英给老人做午饭时,记者发现,大房间的桌子上放着一叠王文川老人在医院的帐单,随手拿了几张在看,
大女儿王秀英发现后马上过来制止,说,老人不让人知道家里的经济情况,老人吃午饭时,大女儿小声地对我们说,为了不让老人操心,他们五个子女千方百计让老人的日子过得好些,有时实在没钱时只能瞒着老人向朋友同事那里去借些钱来,给老人买一些营养品和不能报销的药……
这次老人的上海之行,陪同来沪的中国作家协会作家方军老师为老人做了几张重访上海四行仓库和参观上海凇沪抗战纪念馆放大的照片,老人非常高兴,整天坐在轮椅上,望着那些照片,我们行将告别时,老人拉住我的手,希望通过我们谢谢上海人民对他的关心,因为前不久,他收到了几位上海市民寄给他的慰问金和慰问信,还有上海凇沪抗战纪念馆给老人的慰问金.
.采访结束了,记者的心情很沉重.
“8•13”淞沪抗战纪念日过去了,年逾九旬的王文川,除去在相关抗日战争的纪念日以外,再也不会有人能想起他来,他将在那间陈旧的屋子里默默地生活下去。直到自然消失。……
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人
作文教学一直是摆在我们语文老师面前的一大难题,常规的作文课就是拟定作文题目,提出要求,指导写法,然后学生写作。这样的课,学生感到乏味,作为老师的我,更感到头痛。如何让作文课生动起来,让学生爱上作文课呢?这个学期我尝试的上了两堂让我比较满意的作文课。
第一堂是第一次作文课,作文主题是以“我”为话题,写一篇介绍自己的文章。写这样的文章,写好固然重要,但这也是一次让学生们在班上,让同学了解自己、推介自己的一次好机会,所以说比写更重要。对于刚来到一个新环境的初一新生来说,互不相识,连招呼还没打过几次,要上台而且还要带点文学味来介绍自己,这无疑是个难题。怎样才能让学生轻松走上讲台向同学展现自己的风采呢?我试着分三步走:一是写自己的小档案,二是说说别人眼中的我,三才是说自己。在进行前面两个环节时,我在黑板上都作了相应的提示,学生很快就完成了,并且我有意的让几个同学上台读出自己所写的,当然我也及时给予他们充分的肯定与赞许,课上到这里时,学生的上讲台欲望加强,于是到第三步时,展示自己风采的学生一个接一个,当然他们的发言也是一浪高过一浪,比如有张恩威聪明睿智的发言,有肖睿颖充满激情带有动作的慷慨陈词,还有朱春霖、王涣宇的搞笑诙谐的单口相声……学生们说得如此精彩,写起来那就是得心应手、一气呵成了,大多数的同学都写出了较好的习作,也可以这样说,这节课学生在快乐中作文,丝毫没有作文的压抑感,当然这也是我想要的效果。(这节课黄校长在监控室也略知一二,不知他的感受如何。)
组织作文课重要,但作文讲评也很重要,在进行作文讲评时,我抛开了以前的那种纯粹教师“吹擂”,而把这种评析的大权交到了学生手中,于是就有了我认为较赏心悦目的第二堂作文课啦。在上课之前,我把上次的没经过修改的优秀习作(也就是《童年趣事》的习作)印出来,每人分发一份。课中学生的活动我分成两步,一是动笔点评这些习作,点你自己想点的习作,要求学生一定要动笔,提示学生,可以找出好的句子进行赏析,也可以指出不足、提出建议;二是上讲台来讲你所点评的内容。学生的积极性很高,因为这些习作是身边的同龄人所作,他们易看懂,再加上能借此机会“奉承奉承”一下好友、“讪笑讪笑”一下“仇敌”,上台点评的真是争先恐后,有着不上台誓不罢休的气势。这堂课中不时传来我们师生的欢笑声,我不但为自己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而高兴,更重要的是为学生的精彩到位的点评而愉悦,比如,齐嘉裕点评陈高迪的习作是:选材新颖,斗蛋这件事写得生动有趣,尤其有些词语精彩工整,如“泣鬼神,动天地”;还有田梓辰、成晔戏说陈彦琳的习作趣味性强,但有些失真等等。当然,这节课最后该出场的是我啦,我总结了这节课,把学生们好的表现大肆渲染的表扬一番,不足的、该注意的地方也跟学生们交流了一番,统一了思想,为以后的作文点评课定方向、正框架。
学生们对这两堂课感觉也很好,下了课,他们与我交流时,有的埋怨老师为什么不多叫他发N次言,有的感慨这堂课时间怎么就这么短等等。面对这群可爱、热情的学子们,我也思绪万千,感谢他们对我的肯定,同时也激励、鞭策着我,因为我下堂课又能带给他们什么惊喜呢?
我对一堂成功课评判的标准是:不是老师讲得如何精彩,而看老师导得学生如何精彩。我觉得老师有时应该大胆的把三尺讲台让给学生,让他们充当演讲者,老师则当忠实的听众。我总认为: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人。
相关推荐
-
义,今何在自古,中国便是一个坚守道义的国家。孔子最早提出了“义”:“四维不张,国乃灭亡。何谓四维?一曰礼,二曰义,三曰廉,四曰耻。”在春秋战国时期,义得到了最充分的发展。春秋战国多侠士,他们可以为国为民,舍生取义;可以知恩图报,不惧一死;可以为素不相识的人只因“激于义”而挥剑上前,哪怕付出的是自己的性命。侠士不一定是武功盖世,但他们的心中一定有着自己的信仰,忠诚于自己的义。而在经济迅速发展的今天,在人们的生活日益富足的同时,我们是否会感到,社会上缺失了一些东西,它们名为忠诚、善良、坚持……它们有着一个共同的名字——义。当你因被好友出卖而心痛不已时,你也许如背中暗箭,愤怒质问,但你的好友也有自己的好友。许诺时的信誓旦旦,转身后的欢喜奔走,只余一人伤心流泪。不因为何,只因当今的社会缺失了人与人之间的忠诚。自利的现实让人与人之间披上了保护色,好似一层看不见的房,将人心阻隔。缺少应有的忠诚,社会将越来越冷淡,即使在温室效应的现在,也会全球变冷。当你因意外而摔倒在地时,你是渴望有人伸出双手,还是盘算着“扶起金额”?柏油路刺骨的温度传递到身上,心难道不会期待温暖;等待善良吗?善良的外延很广,似乎普天之下任何一件举手之劳的小事都可以用善良来完成,但真正心存善良的人又有多少?没有人敢说自己全身心的善良,但每个人的遗传因子都隐藏着它,和罪恶一样,不去触发,不会萌生。善良,其实很简单。当你在生活中遇到无数坎儿时,你是咬咬牙坚持下去,还是叹口气就放弃。也许认为无能为力,也许认为无论付出多大的努力最终还是会输,但,那有啥?人不会输,输的只有自己,放弃才算是输,只要没有放弃,只要还活着,就永远没有“最终”。坚持走下去,哪怕暂时被打败,但那又如何?胜利总会来临。但现在,还有多少人明白坚持,有多少人因无力坚持而走上歧路,背叛了义?谁也无从知道。是的,可能钱币装满了人们的口袋,却填不上人空虚的心;可能贫穷会使人衣衫褴褛,却不能让人心灵痛苦。泰戈尔说过:“信仰是个鸟儿,黎明还是黝黑时,就触着曙光而讴歌了。”义,就是信仰,它永远在人的内心深处,等待着人的坚持。义,其实无时不有,无处不在。800字 初一 议论文
-
困天气不错,惬意的阳光覆盖在大地上,懒洋洋的风,懒洋洋的空气,这不免也令我昏昏欲睡。“快点写作业!”又传来老妈尖锐的叫声,“认真写完!”我无精打采的应和了一声,心绪不宁地坐在写字桌边。提起笔,似乎重了千斤,平日的小笔却像失去了摩擦力,在一声韵味深长的哈欠中滑落了,又在一声山呼海啸般的哈欠声中我趴到了桌上。为了不导致我睡着,打开电视,听着动感十足的摇滚音乐,争分夺秒地奋笔疾书。可是电视不作美,一曲终了,却放起一首悠扬悦耳的摇篮曲:“睡吧,睡吧,我亲爱的宝贝······”这极具有磁性的声音像千万只苍蝇依附在我身体上,全身酥软了。不行,不能睡,老妈看见了要扣“工资”的。我持着这个信念,拼尽全力挨过15分钟,上下眼皮又开始打架了,连大脑都渐渐停止了工作了。耳畔传来熟悉的小贩叫卖声,穿过墙角,折磨我的耳朵,又激起我的睡意,柔软的床、舒适的枕头、美妙的被子,我只看间这几样东西了。是在是受不了了。我蹑手蹑脚地走进房门,轻轻锁上房门,又蹑手蹑脚地爬上了床,就眯一会儿,就一会儿······终于,我从困中解脱了······好香的一觉。450字 初一
-
困!这个字,是我这一周学习生活的唯一感受。说累倒也不算累;说苦,也不苦;就是一个字——困。凌晨三点过,我被室友那震耳欲聋的呼噜声惊醒。二十分钟后,我好不容易又进入梦乡,谁知,又有一道晴天霹雳等着我。“呯”的一声,我的手表不幸地降落在大陆上。紧接着,在我找手表的同时,衣服裤子也接二连三地掉了下来。这时,声控灯亮了,昏暗的光线照在惊慌失措的我的身上,一切显得那么凄凉。又睡了两个多小时,我被上床同学的闹钟声吵醒了。不一会,上面传来穿衣服,叠被子的声音,又过了几十秒,床板发出了愤怒的咆哮——“咔嚓”的一声过后,薄弱的床板裂开了一条地震过后般的大口子,足有我的手臂长。我本想再观察一下,研究研究,可瞌睡虫硬是把我催眠了,后面就什么也不知道了……“起床了,起床了”耳边响起了刺耳的声音。眼前亮起了耀眼的光芒。生活老师用他那浑厚的男低音想方设法地让我们脱离睡眠。吃过并不可口的早饭,读了并不整齐的早读,我便打起精神上课。前三节都很认真,只是从第四节起,我就十分疲倦了——我多想喝一杯温暖,爽口而且提神的咖啡啊!狼吞虎咽地吃完午饭,我快速跑回寝室,洗漱完,还没打铃,我就已经上床午睡了。因为鲁迅曾经说过:“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挤挤,总会有的。”自然,在这自来水短缺的年代,每挤出一滴水,都是上辈子修来的福分啊!下午,还是困……晚自习,作业早做完了,而练字的字帖又不在身旁,我只好翻开枯燥乏味的笔记本,注视许久,接着,又翻开周记本,在一个个哈欠中,写下了自己一周的所思所想……当然,这样的事每天都在我们学校上演。啊~~(哈欠声)650字 初一
-
困嗒、嗒、嗒,时间一分一秒的流过去。它,带走了时间,也带走了我的精力,让我变得不堪一击。看看窗外,已经没有一丝亮光,家家户户都进入了梦乡,只有我——一个中学生,还在灯下背单词。但是我已经无心去背,我的心早已到了那温暖又舒适的床上,我看着那模糊的字母,读着那连我也听不清的句子,背了一遍又一遍,不行,不行,还不行,我渐渐失去了耐心,还没把英语书放下,我就已经躺在椅子上,享受这片刻的舒适,不过,我只睡了一下,就被妈妈揪了起来:“快起来,怎么不背了?明天老师检查。”“妈妈,我太困了,不可背了,可以吗”?我几乎是用乞求的语气了。“那怎么行”,妈妈说。“谁让你到家不好好背呢?快背。”我顿时没了希望,觉得自己好像是被绑住身体的蚂蚁,努力想爬到那属于自己的床上,但是怎么也爬不过去。我看了看英语课本,好像是看着一个恶魔一样,努力想把它打倒,可它好像是无敌的,我又靠在了椅子上,整个人好像漂了起来。不行,我不能被恶魔打败,我要战胜睡意,战胜这个恶魔。我想到了头悬梁,锥刺骨,可是我又没有那么大的毅力,怎么办呀?正在我迷迷糊糊的时候,我突然想到了我的老师们,每一位老师跟我们都非亲非故的,但是,每当我们被题难住的时候,每当我们背不过单词的时候,每当我们考不好的时候,最为我们着急的却是我们的老师,想到这儿,我的身体内容突然爆发出了一股力量,我的大脑也清醒了许多,一下子就把所有的单词都背过了,我战胜了“困”这个恶魔。500字 初一 记叙文
-
困困困,无时不在;我,无法隔绝。因为我们的世界早已变的物是人非。看到的世界在喧闹的点缀下像人穿上了华丽的服装,但,心却暴露了一切。早晨醒来,人们为了工作毫不情愿起来,晚上为了任务劳苦。人们不在快乐的生活,不在为了大家而生活,只为自己而被生活带动,这遍是我们要的?为此我困,困这人们终成为社会的傀儡!看到的人们为利互争重利轻义像兽境为食而争之举,但,心却放下了道德。人们总说,酒后吐真言患难见真理情等,可这酒言真真,难见真情吗?我怒,这假的世界,不再相信人们的话;失望,失望人们的无知!!!为此我困,困这人们会失去真正的自我!初一:沈华洋250字 初一 日记
-
病孩子小妖说:我们是有缺陷的孩子。邪瞳说:我们是病孩子。我说:我是有缺陷的病孩子。病孩子是不完美的,在她们身上的某个地方,是有缺陷的,也许是内在、也许是外在——我就是病孩子的其中一个。我的缺陷毫无遮掩的暴露在人们眼前,一目了然的让人家知道我是个有缺陷的孩子。尽管如此,我仍在极力掩饰着自己的不完美,却始终逃不过人们锐利的眼光。被人们赤裸裸的看穿,我只能漠视,装作无所谓。可是,假装的坚强究竟还能撑多久?我不知道。病孩子不抱怨上帝的不公平,只希望自己不是别人眼中的另类,她们也有自己的生活,追寻着属于自己的那片天空。不需要别人的同情施舍,自己并不可怜;不需要被另眼看待,病孩子也是有梦想,有自尊的;讨厌别人过问自己的私生活,病孩子和平常人一样,只是有缺陷,仅此而已。病孩子是孤僻的,她喜欢安静的与寂寞伴随,她不是抵触与人沟通,而是害怕别人排斥自己。病孩子并不是天生的寂寞。人们永远无法到达病孩子的内心,更无法猜测她的真实想法。病孩子害怕受到伤害,把自己封锁起来,属于是自我保护。病孩子是虚伪的,她们强颜欢笑着,麻木地生活着,她们笑的越真,其实心里的落寞就越大。因为病孩子不知道自己为何而笑?对于病孩子来说,笑容只是掩饰她们脆弱的面具。病孩子一直告诉自己,要过的幸福。可是,幸福是什么?是安徒生的童话故事?是遥不可及的传说?只能凭空想象着幸福,努力找寻着自己的天空,却徘徊在痛苦的边缘,哪里才可以让自己安全停靠?没人被打扰,不用在乎她人的眼光,可以随心所欲的准求着一切。这些,只好在心里默默幻想,没有期盼,因为病孩子知道,永远不会有那么一天,正如她们永远不会得到幸福。600字 初一 抒情散文
-
城市病这压抑的城市,如同一群饥饿的蚂蚁,将一颗颗盛满热血的心吞噬殆尽,临走时,还不忘记将那涂满肮脏唾液的希望吐出。有时,天空暗淡不堪,只因为一颗淌满的心陨落。有时,晴空万里,可是却有你那灿烂的笑脸。远处的霓虹隐隐约约,涂鸦着漆黑而深邃的的夜空。闹市上,多少人的梦啊,在嘈杂的叫卖中消散着。吞烟吐雾的年轻人靠在墙角,或是自卑吧。夜店里,激情与摇滚透彻了每个人的大脑,随着旋律摆动的身体,可曾真正拥有那朴实而原始的心?是谁在桥下独自呻吟,是谁对着月亮大吼:我要成为这城市的主宰?呵呵,年轻人罢了。高楼大厦中,那自卑的人又是谁的主宰?那内心深处的蝼蚁,不也蠢蠢欲动?看,蜷缩在那里吞烟吐雾的人,他自我的旗帜,早已被内心的恐惧扯倒。城市,是你改变了生存,还是生存征服了你?此时,街上空荡荡的,城市就像空洞的眼眸,闪闪烁烁的灯光下,几片枯黄的树叶浮动着,他们循着风的足迹,没有归宿。初二:朕在天涯龙椅350字 初二 抒情散文
-
家族“病”家里人都有一种“病”那就是都爱养花连几岁的弟弟也对这些花花草草有很大的兴趣爸爸妈妈平时工作都很忙但是却都不忘照顾他们的花草不忘欣赏他们的花草生活不正应该这样吗找到自己的一种兴趣爱好找到一招能修身养性的好兴趣生活不正应该这样吗即使再忙再累都不忘自己的兴趣爱好都不忘停下脚步来欣赏生活家庭不正应该这样吗有着共同的好的兴趣爱好大家一起蹲下来观赏自己的花草大家一起说这些花的特点大家一起说这些花的含义大家一起说之所以种这些花的原因在我眼中/>那是最温馨的时候我爱这样的家族病!/>250字 初二 抒情散文
-
我困了我困了(~o ~)~zZ~~如果你问我最想干什么,我一定说,请给我三分钟,让我睡一会儿......这个世界让我觉得好累好累,13岁的我们,却要承担这麽多这麽多,我真的好累。面对那永远也做不完的作业,我想说,我困了~~面对老师家长的压力,我无能为力,只能收下他们所谓的好意,可是我想说,我困了~~面对同学之间的竞争,面对一个个强劲的对手,我想说,我困了~~面对难处理的同学关系,我只能束手无策,可怜的哀怨着,我困了~~面对那个充满硝烟味的学校,我想大声喊出来,我困了~~却没有力气面对父母的战争,我傻傻的站着,我想说,我困了~~别再烦我面对......面对......我只能......我只能站在窗前,想着我所想的,看着我所看的,听着我所听的,傻傻的笑着,对自己说,我真幸福。天空真蓝,好美好美,云儿依在他的怀里,悄悄对她说:“蓝天哥哥,让我在你怀里睡一会儿”,于是,蓝天便轻轻的搂着她,看着她再自己的怀里微笑着熟睡。水中鱼儿正欢快的做着游戏,鱼儿爸爸带着自己的宝宝们开心的笑着,玩耍着,玩累了,鱼儿宝宝对爸爸说:“爸爸,让我在您怀里睡一会儿吧”,于是,鱼儿宝宝便在鱼儿爸爸的怀里安稳的睡着了,鱼儿爸爸也安慰的笑了。13岁,多末美好的年龄,可是我们这些不知所措的小鱼儿却像孤儿一样在水里游着,自己寻找着出路,自己品尝着喜怒哀乐,然后经历后,再对自己说,我真幸福。我不需要你的疼爱,不需要你的怜悯,只要给我三分钟,就好......500字 初一 抒情散文
-
古·今叹怀古东方划一缕红日,男耕女织又一日。水清花艳清风来,童颜欢笑幸福言。碧波荡漾明月秋,眺望清秋至寒冬,盼望幸福又一年。叹今灯红酒绿世繁荣,烟火绚烂人伪善。金钱驱使欲望来,人心猥亵无至善。冷漠无情早已惯,世俗红尘风烟满,抱负理想金钱占。初一:阳光下青涩少年100字 初一 抒情散文
-
散文风骨今何在散文,就是随意而为的文字。写人写景抒情叙事,短小而灵活。散文,可以写得很细腻,很唯美;也可以很豪放,很沉郁。写散文的人很多,因为短小灵活。一山一水,一花一草,一时的心境,一点点感悟,皆可成文字。在写散文的人中,女性居多,而女性天生细腻温婉,因而时下散文的创造逐渐呈现出一种“婉约”的态势。满眼的风花雪月,一片低吟浅唱。在这里,我无意怪罪女性作者,男性作者在晓风残月里把酒临风,不知今夕是何夕的也不在少数。人们喜欢美的东西,包括文字。所以,有人把散文称之为“美文”。但“美文”的含义应是十分丰富的,至少应该包括两大方面。即:“婉约之美”与“豪放之美”。就像那唐诗宋词。但问题是放眼各大文学网站,以及有限的散文刊物,散文已是“婉约”太甚,甚至于到了泛滥的程度。写景也好,抒情也罢。我们不怕文字写得精致,写得唯美,只怕写到了为了追求文字的华丽而失去了文章的精神,没有了文字的风骨。有些文字为情而文,到了无文不情的地步。而这情则过于虚假,过于矫揉造作,给人的感觉是在那里无病呻吟。有的文字为了追求表面的华丽优美,堆砌辞藻,满篇的华辞丽句。结果是忽略了散文最本质的东西,朦朦胧胧不知所云。这样的文字乍一看似乎很美,有精雕细刻的词句,有缠绵悱恻的抒情,可是读者往往很难读懂文字表达的是什么,想抒发的是什么。原因是这样的文字只注重了文字的雕琢,只注重了语句的美感,忽视了文字的表情达意,忽视了文字的通顺和流畅,忽视了文章的整体表达效果。像一幅漫画所描绘的那样,把一个美女的五官都精雕细刻,完美无缺。可是每一个器官都错放了地方,结果是不伦不类,损害了整体效果。如果我们不注重文字最本质的东西,不能把最真诚的情感呈现给读者,只在那些华丽的词句上下功夫,往往会呈现出一种病态。就像《红楼梦》里的林黛玉,看起来很美,却是不健康。有些散文,太注重自我,很少关注社会,关注人生。往往从自我入手,叙写一些个人的小情调,一颦眉,一回眸;描写眼前的一花一草,一蝶飞,一虫鸣。却又无力做到“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一粒沙里看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的境界。一个人躲在角落里梦魇般地顾影自怜,自怨自艾。因而导致了文字偏软,视野过窄,过于晦涩,陷入了低级趣味。即便是文字的技术层面无可挑剔,那么散文的立意,散文的品位也难称佳作。现在有很多的散文网站,包括一些着名的散文网站却比较青睐这一类文字。不知是网站的定位使然,还是网站偏爱这类文字的编辑居多。而那些文字质朴,却有真挚情感、深厚文化底蕴的文章却往往被忽视,看不上眼。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注意。“形散而神不散”应该是人们比较普遍认可的说法。所谓“神”应该是一篇散文的灵魂。一篇优秀的文字有了灵魂还不够,还应该有“风骨”。唯有如此,文字才会像一座大山那样巍然屹立;才会像一朵花那样卓尔不群。遗憾的是这样的文字越来越难得一见了。刘勰在他的《文心雕龙?风骨》里说道:“是以怊怅述情,必始乎风;沉吟铺辞,莫先於骨。故辞之待骨,如体之树骸;情之含风,犹形之包气。结言端直,则文骨成焉;意气骏爽,则文风清焉。”在他看来,一篇文字的言辞和文气就是“风骨”。我们不反对华美的语言,但如果我们只注重言辞的雕琢,而忽视了文气,那么,我们是不是误入歧途了?其实,我们中国历代的散文从来是不缺少风骨的。从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子散文,到着名的“建安风骨”,到唐宋八大家,到明清的散文。从来就没有缺少过言辞、文气具佳的散文。墨子很早就提出了“三表法”。即:观察事物和写文章要有历史上的事实作根据;要有广大人民的生活经验作根据;要放到实际生活中去检验一下,看是否符合国家人民的利益。因此,他的文章大多运用具体事例进行说理,不以华丽之辞取胜,而以逻辑严密着称。如他的《非攻》,《公输》等。如果从“风骨”上看,孟子的散文应是最具“风骨”的了。他认为“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有如此胸襟和刚烈的性格,表现在他的散文上,就形成了高屋建瓴,锐气逼人,酣畅雄肆,喷薄有力的风格。也体现了“文如其人”的观点。如我们熟知的《齐人有一妻一妾》就构思独特笔锋辛辣;再如《鱼,我所欲也》就骨力十足,气势磅礴,淋漓痛快。我们读他的散文,不娇柔,不造作,不粉饰,不雕琢。总会有言辞铿锵有力,大气磅礴。文气贯通,酣畅淋漓的感觉。庄子的散文是诸子散文中文学色彩最为浓厚的一位。超现实,纯想象的文学创作,决定了他的语言瑰丽,想象奇特的风格。在其文字中,善用比喻,夸张等艺术手法。但他文字的整体风格仍然是雄浑豪放,汪洋恣肆,风骨犹存。李白曾称赞为“吐峥嵘之高论,开浩荡之奇言”。《逍遥游》就是他散文风格的代表作。到了汉末建安时期,曹氏父子以其风骨遒劲的文字,悲凉沉郁的风格,发奋激昂的格调,成就了“建安风骨”。“建安风骨”的独特风格被后人尊为典范。“风骨”一词也成为文章很重要的审美标准。到了唐宋明清,文学家们很好地承传了“建安风骨”的独特风格,在他们的散文创作中,保持了骨力遒劲,慷慨悲凉的特点,注重文字的风骨,注重文字的社会意义,关注国家和社会,即便是描写个人的境遇也常常和国家,民族的命运结合在一起。因此,我们阅读他们的文章的时候,总是会被那些忧国忧民的情怀所感动,被文字里所蕴含的那种悲壮苍凉,沉郁顿挫之美所陶醉。如范仲淹《岳阳楼记》中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欧阳修《醉翁亭记》中的与民同乐;李华《吊古战场文》的沉郁苍凉,刚劲有力。再如苏轼的《赤壁赋》,张溥的《五人墓碑记》等,无不是言辞,文气具佳的散文作品。到了近现代,特别是建国后,我们那些现代的散文大家,仍然十分注重自己文字里的“风骨”。秦牧的《社稷坛抒情》;峻青的《秋色赋》;贾平凹的《丑石》等等,虽然较古人的语言更加丰富多彩,艺术手法也更加灵活多变,写作的题材也更加广泛,但在他们的作品中,我们仍然感受到了那种忧国忧民的情怀,那种苍郁顿挫之美。也许炉火纯青的文字就是返璞归真吧。就如《道德经》里所谓“大象无形,大音希声”。那些武林高手不是也经常说,武功的最高境界就是“无招胜有招”吗?散文也是如此,不必在表面的文字上花费力气去雕琢,去粉饰;不必刻意去追求什么唯美和“非主流”;也不必为赋新诗强说愁。自自然然地写,真真诚诚地去抒发。什么时候你的文字返璞归真了,你的文字就离“炉火纯青”不远了。我们大多是一些普通的人,写散文纯属爱好,或者为了娱乐。当然不能把我们的文字提到“文章误国”或者“文字可以兴邦”的高度。但文字是给人看的,或多或少是会产生一些影响的。写的人多了,就会形成一种潮流,就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就应该不是小事情。散文的写作,既有个人的风格,也有个人的喜好。写什么样的文字,是每个人自己的事情,别人无权干涉。鉴于时下散文现状,撰写此文,纯属一家之言,期待方家斧正。新乡市红旗区北街小学五年级:尛念---詹祉祎1200字以上 五年级 叙事
-
胸襟如海度余生母亲今年已经85岁,共育有9个儿女。其中5个儿女伴随着母亲一路走来,或在他们孩提之时,或在他们成人之际,却又像风摧树木一样,安然地倒在了黄土之中。对母亲打击最大的莫过于哥哥之死。哥哥是我们村上优秀的木工。1993年6月15日早晨,哥哥找来医生,给病中的母亲打上吊针,然后笑着说:妈你小心点,一会徐大夫就换药。说完就出去坐上拖拉机给黄三拉木料。约下午5点邻居王晓月急慌慌来学校寻我,说:你哥哥遇车祸了,在红城医院,你赶快去看。坐了一个小时班车到医院,见早先到来的嫂子已经哭得昏死过去,大夫们在急救。哥哥躺在病床上,口里没有呼吸,双脚已经冰凉,并开始慢慢上移,瞬间身体就变成了一根硬棍。夜很黑,大雨如注。当我决定将尸体运回家中发丧,我心里突然一紧:母亲知道了会不会出事?我家与哥哥家相隔还不到300米,想瞒过她是不可能的。但我终于还是将尸体运回了家。片刻,邻居王国龙跑来告诉我,康奶奶听到哭声在大雨里赶过来了,泥身成了泥蛋,过渠时又栽倒在水里,是我把她背回家了,还派了王芳守着。这时我已经作了最坏的准备。次日晨,我抽出一点时间回家看母亲。母亲见我进门,就微微欠起身子,红肿着双目说:我啥都知道了,你快去忙丧事。你外爷早年说过一句话:不养骆驼,不死骆驼。有气的是假的,活人就是这么个理儿。三天后母亲被人扶持着在哥哥的灵前大哭一场,然后就下炕做活了。虽然垮塌的精神需要长时间去修复,但这堵墙依然屹立着。也许上帝为了检验母亲的胸襟,2002年的秋季将又一个灾难送到了她面前。那天,小妹夫匆匆来叫我,说是妹妹突然发病,住在乡医院里,她已经没有了血压。我和小妹夫赶到医院,只见妹妹已经半睁着眼睛,气管里像一团乱麻塞住了,正在作临死前的痛苦挣扎。我当即决定将她送往县医院。这年我已调入了县城工作,县医院就在我家的隔壁。母亲颤微微地来到医院,端详着妹妹一张黄纸般的脸,听着她嗓中的呼噜声,说:不中了,不中了!她要走了,你们快去准备寿衣吧!母亲出门坐在走廊的长椅上,老泪横流。我让大妹守着母亲,她长叹一声:为啥用我的命换不下她的命呢?半夜小妹咽了气。这一次,母亲昏睡了整整一周,又恢复了往日的生活。毕竟是70多岁的老人,抗难抵灾的能力有所减弱,但仍然是一棵不倒的树。弟媳妇是个个性吝啬而又暴戾的女人。一辈子不但将母亲没有叫过一声“妈”,也没亲手端过一碗饭,而且还时不时地找茬寻错。如果母亲看电视,她就老早去睡觉,这样母亲也不敢看电视了,把电视留给了弟媳妇。一家人本来在一张桌上吃饭,但当母亲坐在沙发上,弟媳妇就端了碗到阳台去吃,母亲从此也就不敢坐沙发了,吃饭时就坐在自己的小床上。家里做了馍,弟媳妇三下五除二给孩子们都拿去了,母亲也不生气,就用我和弟弟给的零花钱到街上买馍。我见母亲床上床单旧了,就买了一条铺上去,可又被弟媳妇捞去了。家里如果只有弟媳妇和母亲,弟媳妇就不做饭了,母亲也只好啃几口干馍……可母亲却从来都没有跟她红过脸。我对母亲说:这样过日子费不费事,如觉费事,咱们另想办法。母亲却说:这日子过得很好啊!你弟媳妇毕竟不是我生的,本来就没有感情,她看我不顺眼,做出一些出格的事儿也很正常。有的亲生儿女都有不养爹妈的,你弟媳妇比起他们又好到天上了。万万没想到,母亲对这种生活居然非常知足。母亲在70岁的时候,对于不期而至的“死”,她几乎是做好了全面的精神准备。她催我做好了棺材,做好了寿衣。她又将寿衣从里到外套理得整整齐齐:最里层是一件黑绸子内衣,外罩一件绣花银灰色缎子棉褂,最外层就是一件大红绸子的长袍了。下身呢,一件天蓝色棉布内裤,外罩一条青绿色缎子的夹裤。她又把一枚戒指放进绣花鞋里。“这是你姥姥给我的陪嫁品,我一辈子都没舍得戴,我咽气后你就把它放进我的嘴里,亡人口里金银,后人不受穷。我一断气,你就把我套好的寿衣一次性穿在我身上,用不着一件一件地穿,那样麻烦。”吩咐完这一切她咯咯笑了,“老姐妹们大多回‘家’了,我也成了熟透的瓜,得打点好行李,随时准备‘上路’呀。”坦荡自若,笑语盈盈;镇定从容,豪气万丈。好像不是要永久地离开这个世界,而是去姥姥家做一回娘家。母亲的生活虽然单调、枯燥、烦心,可她的心胸却像大海,任何进入这个大海的浊流臭水,残物朽质都会激起她点点幸福的浪花。1200字以上 初二 记叙文
-
老兵老兵_高中记事作文1500字天要昏的时候,老兵颤巍巍地拖了一张小椅子走到门口,慢慢地靠着门檐坐了下去。远方的天边,夕阳懒散地散发着余热,老兵眯着眼向远处望去,夕阳拉长的身影,几个小辈围坐在一起,聊着天,磕着瓜子。老兵突然想起来,他们好像说过,抗战胜利都七十周年了,老兵仿佛有点不可思议,他依稀记得昨天还听见连长和指导员说笑话的声音呢,怎么今天就胜利了这么多年了呢?老兵安静地坐在门前那张小小的椅子上,静静地将两只手交叉,放在了腿上,突然想到,这样看来,自己今年该九十多了吧,他好好想了想,也没能想明白自己究竟有多大岁数了,他仔细地算了算,却还是没能算明白,17岁的时候鬼子就打进来了,十八岁的时候,鬼子打到了家门口,他积极地参了军,然后就一直打一直打,打了好久好久,打得身边的同志们换了一批又一批人,他转念又想了想,自己换了几个队伍?却发现那就更数不过来了,有时候一年就得换上好几支。部队的转移总是很快的,受伤一次,进一次后方医院,几乎就是和原部队的永别了。天有些昏暗了,远处的房檐上,最后还剩着一点黄晕,老兵眼睛迷蒙着,欲昏欲睡的样子,远处坐着的那群人里,走过来一个“年轻人”,其实也不能算年轻人了,毕竟是一个四五十岁的中年人,老兵一眼不眨地看着中年人走到他面前,弯下腰,笑着问他:“大爷,听说您以前也是老红军呐,您能不能和我们讲讲您打仗的故事啊?”老兵的眼里有点朦胧,他想了想,眼睛里却好像闪出了亮光,仿佛又回到了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打仗啊,哦,我记得,我们那时候打仗啊,人多枪少,枪不够分。有些兵凶,拿着大刀的就往前冲,你说,大刀怎么拼得过枪呢?拼的眼睛红了都没用啊,到处都是死人。”老兵顿了顿,好像眼睛里有了泪光,中年人递过一张纸巾,老兵接着,又说道:“新兵啊,真的是没有打过仗的,都是白白的送死啊,什么都不懂,哪里有子弹往哪里躲,其实上战场之前就说过的,战场上的子弹是有回声的,战场上啊,到处都是“嗖嗖”的子弹声,有时候你听见在那边响,可是子弹偏偏就是往这边打的,那些新兵啊,都不会躲子弹,都是白白的送死啊,有些新兵上了战场,连一颗子弹还没打就死了,上战场前都已经说过那么多遍,怎么躲子弹,怎么躲子弹,一上战场,怎么就全吓蒙了?都躲错了地方,都躲错了地方啊。”说着,老兵别过脸去,眼神看向了远处,好像在回忆着什么。中年人想起了什么似的,起身,走远了去。本来是还有些刺眼的夕阳,逐渐地全都被云给埋了下去。天,又暗了些。老兵心里有点闷,就往后靠在了椅子背上,他捏了捏手上的纸巾,想到:“是有好久没有打仗了。不打仗的日子挺好的,就这样静静地坐着,静静地想着以前的日子。静静地想着同志们,想着那些峥嵘岁月。70年了,70年风风雨雨,真的过去好久了。老兵抬起头,望着这片天空,似乎还可以看见硝烟依旧在这座城市的上空蔓延。一面残破的红旗在夕阳的风中倔强地飘着,几座孤坟在风里扬着沙,扬扬洒洒。老兵想着:同志们,我是抢了你们的寿限啊。最后一抹黄云被黑夜吞进了肚子,夜,来了。一片落叶偶然地被一阵夜风吹了起来,飘向老兵,老兵一下子没忍住,打了一个哆嗦,。“天凉了,该回屋了。”老兵说道,就站起身来,颤巍巍地拖着凳子走进了屋子。坐在桌旁,老兵打开了电视,安安静静地看着电视上的阅兵仪式,电视屏幕上播放到天安门城楼,城楼上,几个老兵挥了挥手;电视机前,老兵默默地站起身,敬了一个军礼,喃喃道:“首长好。”1200字以上 高三 叙事
-
今为甚么“今”最可宝贵呢?最好借哲人耶曼孙所说的话答这个疑问:“尔若爱千古,尔当爱现在。昨日不能唤回来,明天还不确实,尔能确有把握的就是今日。今日一天,当明日两天。”为甚么“今”最易丧失呢?因为宇宙大化,刻刻流转,绝不停留。时间这个东西,也不因为吾人贵他爱他稍稍在人间留恋。试问吾人说“今”说“现在”,茫茫百千万劫,究竟哪一刹那是吾人的“今”,是吾人的“现在”呢?刚刚说他是“今”是“现在”,他早已风驰电掣的一般,已成“过去”了。吾人若要糊糊涂涂把他丢掉,岂不可惜?有的哲学家说,时间但有“过去”与“未来”,并无“现在”。有的又说,“过去”“未来”皆是“现在”。我以为“过去未来皆是现在”的话倒有些道理。因为“现在”就是所有“过去”流入的世界,换句话说,所有“过去”都埋没于“现在”的里边。故一时代的思潮,不是单纯在这个时代所能凭空成立的,不晓得有几多“过去”时代的思潮,差不多可以说是由所有“过去”时代的思潮,一凑合而成的。吾人投一石子于时代潮流里面,所激起的波澜声响,都向永远流动传播,不能消灭。屈原的《离骚》,永远使人人感泣。打击林肯头颅的枪声,呼应于永远的时间与空间。一时代的变动,绝不消失,仍遗留于次一时代,这样传演,至于无穷,在世界中有一贯相联的永远性。昨日的事件,与今日的事件,合构成数个复杂事件。此数个复杂事件,与明日的数个复杂事件,更合构成数个复杂事件。势力结合势力,问题牵起问题。无限的“过去”,都以“现在”为归宿。无限的“未来”,都以“现在”为渊源。“过去”“未来”的中间,全仗有“现在”以成其连续,以成其永远,以成其无始无终的大实在。一掣现在的铃,无限的过去未来皆遥相呼应。这就是过去未来皆是现在的道理,这就是“今”最可宝贵的道理。现时有两种不知爱“今”的人:一种是厌“今”的人,一种是乐“今”的人。厌“今”的人也有两派。一派是对于“现在”一切现象都不满足,因起一种回顾“过去”的感想。他们觉得“今”的总是不好,古的都是好。政治、法律、道德、风俗,全是“今”不如古。此派人惟一的希望在复古。他们的心力全施于复古的运动。一派是对于“现在”一切现象都不满足,与复古的厌“今”派全同。但是他们不想“过去”,但盼“将来”。盼“将来”的结果,往往流于梦想,把许多“现在”可以努力的事业都放弃不做,单是耽溺于虚无飘渺的空玄境界。这两派人都是不能助益进化,并且很足阻滞进化的。乐“今”的人大概是些无志趣无意识的人,是些对于“现在”一切满足的人。他们觉得所处境遇可以安乐优游,不必再商进取,再为创造。这种人丧失“今”的好处,阻滞进化的潮流,同厌“今”派毫无区别。原来厌“今”为人类的通性。大凡一境尚未实现以前,觉得此境有无限的佳趣,有无疆的福利;一旦身陷其境,却觉不过尔尔,随即起一种失望的念,厌“今”的心。又如吾人方处一境,觉得无甚可乐;而一旦其境变易,却又觉得其境可恋,其情可思。前者为企望“将来”的动机;后者为反顾“过去”的动机。但是回想“过去”,毫无效用,且空耗努力的时间。若以企望“将来”的动机,而尽“现在”的势力,则厌“今”思想,却大足为进化的原动。乐“今”是一种惰性(inertia),须再进一步,了解“今”所以可爱的道理。全在凭他可以为创造“将来”的努力,决不在得他可以安乐无为。热心复古的人,开口闭口都是说“现在”的境象若何黑暗,若何卑污,罪恶若何深重,祸患若何剧烈。要晓得“现在”的境象倘若真是这样黑暗,这样卑污,罪恶这样深重,祸患这样剧烈,也都是“过去”所遗留的宿孽,断断不是“现在”造的;全归咎于“现在”,是断断不能受的。要想改变他,但当努力以回复“过去”。照这个道理讲起来,大实在的瀑流,永远由无始的实在向无终的实在奔流。吾人的“我”,吾人的生命,也永远合所有生活上的潮流,随着大实在的奔流,以为扩大,以为继续,以为进转,以为发展。故实在即动力,生命即流转。忆独秀先生曾于《一九一六年》文中说过,青年欲达民族更新的希望,“必自杀其一九一五年之青年,而自重其一九一六年之青年。”我尝推广其意,也说过人生惟一的蕲向,青年惟一的责任,在“从现在青春之我,扑杀过去青春之我;促今日青春之我,禅让明日青春之我”。“不仅以今日青春之我,追杀今日白首之我,并宜以今日青春之我,豫杀来日白首之我。”实则历史的现象,时时流转,时时变易,同时还遗留永远不灭的现象和生命于宇宙之间,如何能杀得?所谓杀者,不过使今日的“我”不仍旧沉滞于昨天的“我”。而在今日之“我”中,固明明有昨天的“我”存在。不止有昨天的“我”,昨天以前的“我”,乃至十年二十年百千万亿年的“我”,都俨然存在于“今我”的身上。然则“今”之“我”,“我”之“今”,岂可不珍重自将,为世间造些功德。稍一失脚,必致遗留层层罪恶种子于“未来”无量的人,即未来无量的“我”。永不能消除,永不能忏悔。我请以最简明的一句话写出这篇的意思来:吾人在世,不可厌“今”而徒回思“过去”,梦想“将来”,以耗误“现在”的努力;又不可以“今”境自足,毫不拿出“现在”的努力,谋“将来”的发展。宜善用“今”,以努力为“将来”之创造。由“今”所造的功德罪孽,永久不灭。故人生本务,在随实在之进行,为后人造大功德,供永远的“我”享受,扩张,传袭,至无穷极,以达“宇宙即我,我即宇宙”之究竟。1200字以上 六年级 散文
-
老兵的故事一个老兵的故事,也许三天三夜也说不完。他头顶一顶军帽,平静的躺在摇椅上,嘴里一阵阵嘟囔着什么。风轻轻地从窗口吹进屋里,拂其他额前的银发,吹过他满布皱纹的脸颊和时常挂在嘴角的慈祥的微笑。岁月不饶人,他已不再是当年突击小分队主力了,可似乎心中总有一股力量支撑着他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诉说着当年那刻骨铭心的往事。“我们小分队叫‘胜利小分队’,呵,那时连长说我们一定是会凯旋而归的,于是我们便有了这样一个名儿。我们对有五个人,青云年纪最小,也是最懂事最吃苦的一个;队里的窝窝头他总是自己少吃一个,留给其他人吃;冬天的时候他把自己的棉被盖一半在别人身上;打鬼子的时候他总是冲锋在前;撤退的时候他总是跑在最后边。多好的一个孩子啊,唉……”“那天雪下得很大,我们的任务是护送村民离开村子躲进村子后面的山里去。因为上头说鬼子的下一个目标就是这个小村。这个小村里有四百来个人;那天白天我们只撤了一半,可鬼子就到了村口,我们带着最后一批妇人和老人还有孩子离开村子;剩下百来个男人。他们推拽着我们上山时说他们断后,很快就会跟上来,可最终还是被鬼子的军队抓了。后来我才知道,其实他们早就决定要和鬼子拼命的。”老人长吁一口气,眼里开始泛起泪光,他继续说。“那天晚上,妇女们听着远处村子里不时响起的枪声,想着又是哪家的丈夫因为不服从鬼子而被枪决了,都用力捂着嘴泣不成声。孩子们不懂事,依偎在老人怀里一个劲地问‘妈妈怎么哭了?谁欺负妈妈了?’可是大家都选择沉默”“我看见青云坐在一根横着的树枝上,满脸痛苦的望着远方隐隐闪着灯光的村子,沉思。我爬上树安慰他说‘别难过,他们会坚强活下来的,等鬼子走了以后我们再把这些村民送回村子,帮他们重建家园!’他摇摇头,‘我并不是因为这个而痛苦’。‘那是什么事?’我问他。他望着我,问,‘哥,如果我做了什么错事,你会原谅我吗?’我顿了一会儿,想,他该不会是要对鬼子投降吧?但又想到我们两兄弟一向被母亲教导要忠于国家忠于党,忠于人民;而且他从小就听话,什么都为别人着想,于是我打消了这个疑虑。说:‘哥不怪你,哥相信你是对的!’他点点头,哭了。那晚我们都哭得很痛快。”“可第二天早上起来,他却真的如我所担心的那样不见了踪影,我们找遍了所有他可能去的地方,都没有他的踪影。我开始担心,我是不是眼睁睁把他放走了。后来我们的一个队员从山脚气喘嘘嘘地跑上来说他看见青云对日本军官鞠躬,而且恭敬地为鬼子带路。我不敢相信,可报告员不会说假话。愤怒之下,队长让我留在山里保护村民,自己便带着小分队另外两个人下山追击日本鬼子。他们要与日本人人决一死战,他们要亲手杀了青云这个叛徒!”“可是,他们仅凭三个人的力量怎么可能打败浩大的鬼子军队呢?最后他们都战死了;可他们死的英勇,为国而死,死得壮烈!而我的弟弟却做了鬼子的膝下臣,他是叛徒,我为他感到羞耻。”“十多年过去了,一个小姑娘找到我,给我一封信,说是她父亲留给她,让她找到我,交给我。我打开信,看到信的落款是弟弟青云,没等我把信看完,眼泪便哗地流了下来。青云那晚一定抉择了很久,最终他还是走了,并且为了不让我们担心也怕我们阻止他,他没有告诉我们。可他并没有背叛党背叛国家。他为了救村民,答应鬼子带鬼子去追分散的解放军,条件是放了村民。为了让鬼子相信自己,他叫出了小分队绘的山里的路线图。后来鬼子相信了他,放了剩下的村民;小姑娘的父亲就是其中一个。可是他并没有带鬼子去追解放军,而是领着他们走向了反方向的另一片林子深处;后来鬼子发现不对劲,对他严刑拷打,他始终一个字不说,最终惨死在鬼子枪下。而在鬼子杀死青云准备找走出山林的路的时候,早已掌握鬼子踪迹的解放军增援队赶到这片林子一举歼灭了鬼子军队。”“都怨我错怪了青云,十几年了,我一直在怪他,甚至不愿让别人知道我有这样一个弟弟。可现在,我觉得比起他我为党为国家做的一切都是那么一文不值。我为青云骄傲!”老兵笑了,风和着故事伴着他走过了退役后的十几个春秋。如今,依旧是微风,依旧是那刻骨铭心荡气回肠的故事;老兵说着说着,安然地闭上了双眼。1200字以上 初二 记叙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