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观冀鲁豫纪念馆有感
春意盎然,草长莺飞,我们踏上了缅怀英雄烈士之路……
清晨,我们从学校出发,五年级的老师、家长代表与我们同行,前往冀鲁豫纪念馆参观。
出了校门,我们就直奔纪念馆。我们穿过马路,与行人擦肩而过,我们像一条巨龙在城市间徘徊。还没到目的地,我们已经累得快呼吸困难了,但是我还在坚持。
终于到纪念馆了,我们井然有序地走进了纪念馆……
啊!我简直不敢相信,那时用的生活用品、家具,竟是那么的简陋,桌子全都是简简单单拼装成的,不像我们现在的桌子那么精致、光滑……
出来纪念馆,返回的时候,虽然更苦、更累,但我一路都没有把自己的苦倾诉给同学,因为我知道我没有这个资格,没有这个资格说苦说累。以前红军没有地方睡觉,没有东西吃,更别说像我们这样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过草地时,红军指战员在饥寒交迫的情况下向北挺进,走在前面的部队断了粮,还可以挖野菜解决燃眉之急,而彭德怀率领的红三军殿后,则连野菜都没有了,那时死人就像死蚂蚁一样简单。我吃这一点苦,又怎么能和英雄们比呢?
这次参观,不只是对我的一个深刻教育,还是对全体学生的一个深刻教育,当你感到自己苦、累的时候,想一想红军,想想英雄烈士,你吃的这一点苦,受的这一点累,和他们比又算得了什么呢?
一年级日记:跑步
1月19日星期四晴
今天,我六点半时已经穿戴整齐,准备和奶奶一起出去跑步。
从家出发后,大约过了五分钟,我们便围着小区跑。在途中,有许多老爷爷和老奶奶们也带着同我年龄差不多的孩子在跑步。奶奶在一个劲儿地喊:“一二一、一二一……”我跟上去问:“为什么都这么喊呢?”“因为这样更有劲儿。”奶奶笑着说。
跑着跑着,我头上已全都是汗,再也跑不动了。“歇会儿,奶奶。”我上气不接下气。“坚持一下,到家你就可以坐了。”我不再跑了,直接走了。奶奶仍在起劲地跑。我想:还要多跑跑,不然连奶奶也追不上了。我又加快速度,和奶奶一起跑回了家。
相关推荐
-
参观南京大屠杀纪念馆有感自从我懂事之后,爷爷就经常给我讲述他在解放前受苦受难的故事,近来最常讲的就是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今年暑假,我和爷爷奶奶去南京旅游,第一个站点就是“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走到纪念馆的外侧,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个个高大的受难同胞的雕塑石像。进入馆内,许多石像栩栩如生,上面都刻着说明文字。来到万人坑,在暗淡的灯光下,大坑里横七竖八地堆满了数以万计的遇难同胞的尸骨,可怕极了。侵华日军的禽兽行径,令人发指。从1937年12月13日侵占南京后,对我们手无寸铁的同胞进行了长达6周惨绝人寰的大规模屠杀,被杀者最小的才3个月,最大的80多岁,正如《远东国际法庭判决书》中写道:“日本兵完全像一群被放纵的野蛮人似的来污辱这个城市,他们在全市游荡,实行杀人、强奸、抢劫、放火,终至在大街小巷都横陈被害者的尸体。”“江边流水尽为之赤,城内外所有河渠、沟壑无不填满尸体。”我两年前跟爸妈去过日本,当时觉得日本人对我们还很客气,给我留下较好印象,可站在坑前,我对他们的好印象一下子跌到了谷底。不对,应该是对侵华日军印象跌到了谷底才对,我打心眼里对侵华日军恨之入骨。除了灭绝人性的大屠杀外,对中国文化也是一场浩劫。据资料所载,日军占领南京后,在一个月的时间内,共抢去中国图书文献88万册,被焚烧的难计其数,“劫后的南京,满目荒凉”。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贫穷要受欺,落后要挨打。现在我们要好好学习,积极进取,为实现中国梦、使祖国更加繁荣昌盛而努力奋斗。牢记历史,不忘过去,绝不让这种悲剧重演。600字 观后感
-
参观南京大屠杀纪念馆“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正如这首诗一样,清明节那天天空下起了蒙蒙细雨。妈妈告诉我:“清明节是踏青、扫墓、祭祖的传统节日,每到这一天,人们都要给逝去的祖辈上坟、摆贡品、烧纸、献花等,借此来怀念已故的亲人们。”那天爸爸妈妈带我来到了南京大屠杀纪念馆,缅怀已故的烈士们和无辜的30万同胞们。远远望去,一位年轻的妈妈面无表情,也没有哭泣,只见她抱着自己死去的孩子。这样一座雕像的下面还刻着一段话:让孩童不再恐惧,让母亲不再泣叹,让战争远离人类,让和平洒满人间。这段话深深地印刻在我的脑海里。进入馆内,鲜红的灯光照着四周,犹如30万同胞的鲜血。墙壁四周张贴着各种被日本侵略的照片以及30万同胞们的姓名,这正是揭露了当年侵华日军的侵略罪行。最让人悲愤的是来到了“万人坑”,面对这样的遗址让我久久不能忘怀,“万人坑”里面遍地都是尸骨,令人毛骨悚然,有些是缺胳膊少腿的,有些是儿童,还有些是未出生的婴儿……我们和很多游客一样捧着鲜花向他们深深地鞠一躬。随后,我们走出纪念馆,纪念馆被小河包围着,屹立在河尽头的是一座雕像,一位妈妈抱着自己的孩子在放飞鸽子,下面写着两个大字“和平”。这让我想到了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是无数革命烈士和无辜的同胞用鲜血换来的,我们不能忘记历史战争带给我们的和平,所以我们要珍惜现在的美好安定的生活,努力学习文化知识。少年强则国强,我们要做个有志气的中华少年,让伟大的祖国更加强大。600字 观后感
-
四年级观后感:参观南京大屠杀纪念馆有感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是中国南京市人民政府为铭记日军攻占南京后制造的南京大屠杀事件而筹建。位于中国南京城西江东门茶亭东街原日军大屠杀遗址之一的万人坑。为悼念遇难者,南京人民政府于1985年建成这座纪念馆,1995年又进行了扩建。纪念馆占地面积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5千平方米。建筑物采用灰白色大理石垒砌而成,气势恢宏,庄严肃穆。 来到一个大空地的地方,有一个母亲唤子的雕像,这个雕像就像是一个母亲正在呼唤自己的孩子,而孩子却迟迟未现,这个情景真动人心弦。过了大空地,便看见一小块地喷着十股小喷泉,这个便是“祭灵泉”。过了“祭灵泉”,就来到了“万人坑”遗址,这个“万人坑”遗址就是日本侵略者杀害南京同胞的铁证,上面赫然用中、日、英三种文字镌刻着“遇难者300000”。中文和英文,这容易理解;日文,用在这里,更容易理解。这是一座用日本侵略者屠刀建起来的建筑。对具有正义感的日本人来说,这是一根日本民族的耻辱柱。 我没有哭的欲望,因为我没有看到血腥。这里是战场,这里又不是战场;来这的人很多都很虔诚,大家心无杂念地在悲凉的歌声红拜祭着漂浮在头顶上的冤魂,一切都那么清晰。 这里面的人的遗骨,有的残缺不齐,有的已经被子弹射得乱七八糟,有的还很完整,有的遗骨已经消失无踪了。同时望着飘着小雨的天空,苍天仿佛也在为死去的同胞落泪。550字 四年级 观后感
-
《鲁豫有约-游本昌》观后感昨晚作为形势教育课程的一环内容,我们集体到院楼观看了《鲁豫有约之游本昌访谈》。没有了看时的兴奋愉悦,也没有了刚散场时的激动澎湃的心境,只是在想着那人、那些事。他出场时,有一个60多岁的老人——他的多年的崇拜者——搀扶着,当时心里很不是滋味,一个年轻人怎么能让老人扶呢?后来才知道游本昌那时其实已经77岁了,现在78岁了的。调养的真好,或许就是因为他常笑——故有云“笑一笑,十年少”嘛——当时是这么想的。在台上他跟鲁豫有着谈笑风生的那种豪爽,偶尔让人觉得他该收敛一下、注意形象,没点传统老一辈的稳重。不过这跟他初上台时说的东西很符合,“不要哭,要笑。”或许他就是一只都自己实践着。如他所说,他是一名性格演员。在鲁豫的几次现场考验下,他真的做的活灵活现、像模像样的,有点小孩子般嬉皮扮鬼脸样好动。他说过他曾在飞机上演了个小品,自夸是世界上时间最短,同时水平最高的。当时心里一惊:这老顽童好自恋啊。而后明白那是在海拔两万米上的哪能水平不高呢。唉,这就是大师的幽默,自愧不如,脑瓜转不过来啊。演示迎见男朋友时,有点看不明白,不知道他表演的重点是手。但在他表演接见女朋友时,全场轰动了。或许我们都是给真实感染了。一个老年人演示热恋中青年的东西真的很少见,这也很逗人……依然觉得好笑~~~当然如果据此断定游本昌就是个生活恬适、事业上平步青云的话就不对了。在他前大半生,做的都是些小打小闹的小角色。《济公》是他接的第一部大制作,但是当时他已经年过半百了。在拍摄中他倒是顺风顺水的了,上天也让他们顺心顺意的拍了好几个可遇不可求场景。作为主角,游本昌的出演费对现在的人来说有点匪夷所思了:一集100块,一共八集,只是到最后大结局了加薪50。游本昌自嘲是导演觉得他演的好100元太少了。或许是吧,万人空巷的收视率,连偷窃犯罪都减少了。如是说游本昌演的深入人心啊,不愧是经典版《济公》而后续拍的貌似真的没有超越它。话锋一转,当鲁豫谈到他妻子谈到他们共同抗争癌症时。游本昌不禁老泪纵横,台下的妻子也欲哭又止。那年是1991年妻子杨慧华被诊断为癌症二期晚,这在常人看来不一隅直接判了死刑,但是他们没放弃。一起努力一起抗争,16年走来(相对《鲁豫有约》拍摄时间2009年4月)杨惠华依然活着,而且感觉比过去还好。这除了因为他们乐观积极的抗争外,他们的养生之道也值得推崇。谈起养生之道,游本昌认为就是一个字——动。因此天天运动是游本昌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个内容,“游氏健身术”也就在他长期的运动和不断的摸索中诞生了。他建议中年特别是老龄人每天起床前都应该先活动活动筋骨,不要马上起来。他相信老中医观点,“通则不痛,痛则不通”。同年十月,在鲁豫节目里还说剪光头是好玩的游本昌终于看破红尘到绥芬河市大光明寺剃道出家了。或许他跟济公已经合二为一了。在他奋斗人生里我深深记着那句“一息尚存,坚持不懈。”在过去的生活中,我缺少的就是这种奋斗的意志。胜时骄,败即妥。曾认为自己对生命思考得够深入,但对于生命的意义我一直都是一无所知。应该说游本昌是我的救赎。1200字 小学 观后感
-
叶永烈鲁豫有约观后感叶永烈 鲁豫有约——观后感说来有些惭愧,在老师还没放该节目给我们看之前,我一直不知道有位名人名叫叶永烈。看来以后得加强人文方面的素养啦。通过观看这部片子,我学到很多,同时也做了不少的思考。叶永烈爷爷小时有过作文不及格的经历,但现在他是一级作家、教授、科普文艺作家、报告文学作家??“有人说很多作家曾是神童,我不是。我是从一个语文不及格、作文也不及格的孩子成长为作家的。”这句话给了我很深的印象。的确,生活中像这种曾经看起来不可能但最终一切都成为了现实的例子并不鲜见,比如:众所周知的,曾经因不及格要补考英语的李阳现在成为了英语方面的能手;小的方面,高中时我的物理老师曾经就很惧怕物理,达到了一看见物理就头晕的境界,但后来他还是喜欢上了物理??所以说,客观地讲,曾经或者是现在我是怎样一种状态并不能决定我们的未来是啥样,现在我该做的是努力朝着自己的理想迈进,尽管过程不是很顺利,而不是纠结于现在的状况有多糟。叶永烈爷爷11岁起发表诗作,18岁起发表科学小品,20岁出版第一部科学小品集《碳的一家》,21岁成为《十万个为什么》主要作者。他是以儿童文学、科幻、科普文学及纪实文学为主要创作内容,他的《小灵通漫游未来》带来的巨大的影响,还有《毛泽东的秘书们》、《陈云全传》、《叶永烈采访手记》、《星条旗下的中国人》等等一系列的作品都受到好评。这一切,都是从1951年4月28号那天开始的,那是他11岁,小学五年级,从一首出版在《浙南日报》(即现在的《温州日报》)上的《短歌》开始,叶永烈爷爷走上文学创作的道路,后来就读于北京大学化学系并不影响他对文学的热情。其实这得益于他的好奇心,更重要的一点是他敢于为止付出行动和对文学的热爱,试想一下要是当年他对那个“投稿箱”仅仅只有好奇并没有为之写《短歌》,或者在大学期间转向研究化学,结果会怎样。所以说,我要向叶永烈爷爷学习有想法了就敢做的品质,特别是当今社会,现实是残酷的,当你有自己的想法并理性地判断它的可行性时,我要立刻行动起来,并坚持着那份属于自己的梦想,勇往直前。他是一个以写作为生的人,更是一个以写作为乐的人;他是一位勤于科学幻想的作家,也是一位擅长传记文学的作家。当叶永烈爷爷科在科普小说方面干得正红时,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增加,他感到科普写作已不能反映他的所思所想。他的视角,更多地放在国家、时代的命运和人民的呼声上,所以他选择了纪实文学。这是一个多么坚定、伟大的抉择啊,他的心不仅仅放在个人的事业上,同时还牵挂着国家与人民的命运。前几天看过一篇题为“我们不一定会输在起跑线上”的文章,其中讲述了一个道理:起跑线虽然不同,但同时通向成功顶峰的路也是不尽相同的,你是否选择了正确的路线才能决定你是否是最先达到顶峰的人。叶永烈爷爷的成功就很好地为这个道理提供了强有力的证明。此时此刻,我在为那份属于我的梦想而奋斗。1200字 观后感
-
参观革命纪念馆有感今天,老师带我们去参观革命烈士纪念馆,它座落在泰和县,周围的环境幽雅肃穆,新纪念馆造型独特,周围被各种各样的花草树木簇拥着,就像一个个战士整齐地排列在一起,保卫着这块革命烈士用鲜血染红的土地。我们认真地看了许多革命烈士保卫家园、保卫祖国的英勇事迹,并且又看到了他们用过的枪、刀、手榴弹等武器,脑海中浮现出一幕幕革命烈士浴血奋战的场面。每参观一处,我的心中都会感慨万千——今天的幸福生活真是来之不易啊!我们怎能不好好学习,珍惜美好的时光呢!毛泽东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席,他一生热爱人民,为人民谋利是他终生坚持不懈的追求,朴素诚实,勇敢刚毅是他自幼养成的美德,酷爱诗书,尊师重友是他一生的情怀,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有这一位主席是我们的骄傲。参观完革命纪念馆,听着老师所讲述的那些人民英雄的事迹,作为后代的我们不得不肃然起敬,他们所忍受的痛苦是我们所不能够忍受的,在反动派和日军的严刑逼供下不屈不挠,为了国家和社会的安定,就算是牺牲自己也在所不辞。伟大的革命先辈们,作为你们的后代,我们一定会弘扬你们的光辉事迹,学习你们的精神,不会和以前一样执迷不悟,让亲人们为我们伤心,我们一定会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努力成为新一代的祖国的栋梁,相信我们吧,伟大的革命先烈们,我们是不会让你们失望的。500字 四年级 记叙文
-
参观陆游纪念馆“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这首闻名遐迩的《临安春雨初霁》是南宋诗人陆游居住在杭州孩儿巷时写下的诗篇。陆游纪念馆就在这充满市井和热闹的孩儿巷内。孩儿巷98号,这幢白墙青瓦红木的古老建筑被周围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包围着,显得与众不同。这是著名一座走马楼式的木结构建筑。一走近它,明清时代的老宅气息就扑面而来。大门由两扇厚实的木门组成,门上各安着一个沉重的铁环。我想:铁环可能就是古代的门铃吧。踏入木门,首先引入眼帘的是三扇雕花木门,门上的图案精美绝伦,令人赞叹不已。陆游的雕像矗立在大厅中央。他目光炯炯有神,右手捋着胡须,左手捧着书卷,正细细斟酌自己刚写完的诗词。大厅两侧,分别摆放着三个玻璃展台,一一陈列陆游的作品,展示出了陆游的伟大成就。穿过大厅,两边的过道上悬挂着介绍陆游生平事迹的画作,还展示了陆游的大量手迹,令人目不暇接。穿过雕花的小门,四周层层的青瓦圈起了一方天井。一抬头,我才发现原来这是两层木制阁楼,古朴又雅致。继续穿过一个天井,一路走到纪念馆的尽头,一片小小的后花园里,草木茂盛,绿意盎然。在喧闹的城市里,显得尤为宁静祥和。参观陆游纪念馆,我不仅了解了明清时期的建筑风格,也感受了伟大诗人陆游的爱国情怀,敬佩之意油然而生。作为新时代的少先队员,我要好好学习,长大报效祖国。500字 四年级
-
参观周恩来纪念馆——雨露(3)班 尹嫣然 五年级国庆长假的时候,我和我的家人来到了淮安周恩来纪念馆。刚走进大门,就看到一片繁华:树木成荫,池塘里荷叶密密麻麻地挤在那里。我们又往里走去,只见一座高高的房子矗立在那儿。定睛一看,门上的牌子上有毛主席亲自题的五个金灿灿的大字“周恩来纪念馆”。走上长长的楼梯,大家又看到用汉白玉雕刻成的周恩来的雕像。雕像旁,布满群花:红的、黄的、橙的……一片姹紫嫣红。走上楼梯,我们来到顶层,一阵风吹过,在树叶沙沙唱歌、树木悄悄摆动中,人们也感觉到凉爽。往下望去,所有东西都让人感到渺小,我情不自禁地想到了“一览众山小”这句诗。再往里走,又看见仿造北京故宫的西华门。里面的大厅里,有当时周恩来坐过的椅子。旁边有他们的活动室,活动室里有一个大地球仪和一张乒乓球桌。在往旁边望去,是邓颖超和周恩来的工作室和卧室,因为周恩来生前有心脏病,所以他们俩是分开来住。下午,我们又来到周恩来的故居。屋中一张张整齐的床,一排排整齐干净的花草。一切都让我惊呆了。我原以为它是又小又破的房子,没想到是这样的大气与整洁。我们向里走,里面就是“邓颖超纪念园”了,园中的一个小池塘里面有好多金色的小金鱼。不知道是谁不小心掉里面去的,还是一开始就有的,池塘里都是硬币。后来,我们又看到了图片展,里面都是邓颖超帮助孩子的照片。啊!这次参观真是不虚此行啊!500字 五年级 记叙文
-
读《鲁鲁》有感-----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并非生与死,而只是在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宗璞先生所写的《鲁鲁》是一篇另具匠心的短篇小说。作者在文中叙述了小狗鲁鲁经历两次丧家之苦,充分体现了鲁鲁与主人之间悲欢离合的情感。作者通过儿童的视角看待成年人视角的方式产生了鲜明的对比。在描述故事的字里行间中呈现出作者在对人与人之间的温暖,人与人之间的人性,人与人之间的美好情感所呼唤!这篇小说让我的心承载着满满的感动。但是让人寒心的是鲁鲁跋山涉水只为找到自己逝世的老主人,却造人驱逐,唾弃。而范家姐弟却依然和鲁鲁快乐的玩耍。这写出了在战乱年代里生命的脆弱,老主人一死,鲁鲁就被人忘却。信任和真情的缺失侧面映衬这片篇文章。世界越来越大,人越来越多,为保护自己我们划出等距离线,只有极少数人才能进入彼此的领地。人与人之间的冷漠,是因为人与人之间真诚的交流接触减少了,在这个特欲横流的时代,人都变得势利起来,没有利益价值是提不起世人兴趣的。世态炎凉,人情淡漠。 人心不古,冷暖自知。人们常挂在口上的一句常话。却狠狠的刻出人世间的冰冷,其实哪怕你有一丝温暖给予他人,那么世界便会少一丝冷漠。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并非生与死,而只是在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若是世人都像范家姐弟对待他人一样,冰冷何在?500字 初中 读后感
-
参观辽沈战役纪念馆作文周末,我们全家一起去参观辽沈战役纪念馆,因为爷爷是个老兵,他对辽沈战役有着特别的感情。为了感染我的成长,爷爷非常主张对我进行这样的教育。刚一到纪念馆门口,我就看见有两个大炮矗立在门口,好雄伟啊!走进纪念馆,那里陈列着许许多多的枪和装备,真让我肃然起敬,这时,我发现一个楼梯,它又高又陡,于是我们一起走了上去,真高啊!我刚走了三层就有点坚持不住了,这时奶奶说:“宝贝,再坚持一会儿!”就这样我们一直走到了第五层,在那里我看见了英雄战争的场景图片和画面,非常逼真。让我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我被这种真实感动了……,为了留下这感动的记忆,爷爷还给我买了一本收藏册做为纪念,那上面写着“功照千秋”四个大字。我轻轻地翻开这本书,看到了十大将军和十大元帅,很兴奋。其中,我最敬佩的是贺龙和朱德元帅,因为他们真实地故事让我感动的流泪……当我们从纪念馆里走出来时,我又看到了两架飞机和一辆坦克,为了能够留下这两个“神奇的宝贝”,爸爸用相机给全家留下了这美丽的瞬间。回家的路上,我的脑海里还在闪现着刚才英雄的事迹,它将成为我永不磨灭的记忆。当我遇到困难时,就会想起这些勇士们,也就有了战胜困难的决心和信心。等我长大以后,一定要成为一名现代的将军,用我最威武的军姿向国旗献礼!500字 三年级 记叙文
-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