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求理论
第二章 供求理论
1、均衡价格是一种商品供给曲线和需求曲线相交时的价格。此时需求价格等于供给价格,需求量等于供给量。
2、需求规律指需求数量与商品价格成反方向变化的关系。
3、需求的收入弹性是指需求量相对收入变化作出的反应程度,即消费者收入增加或减少百分之一所引起的对该商品需求量增加或减少的百分比。
4、供给规律:也称供给定理,是指商品价格提高,对该商品的供给量增加,反之,商品价格下降,则对该商品的供给量减少,这种供给数量和商品价格成同方向变化的关系称供给规律或供给定理。
1、需求量的变动与需求变动的异同。
(1)需求量是指某一特定价格水平时,消费者购买某种商品的数量,它在图上表现为一个点。
需求量的变动是指其他条件不变,价格变动所引起的变动,在图上表现为点在曲线上的移动。
(2)需求是指在某一特定时期内,在每一价格水平时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商品量,它在图上表现为一条曲线。
需求的变动是指价格之外的其他因素的变动所引起的变动,在图上表现为曲线的移动。
2.需求的价格弹性。
(1)含义:需求价格弹性是指需求量相对价格变化作出的反应程度,即某商品价格下降或上升百分之一时所引起的对该商品需求量增加或减少的百分比。
(2)类型
1Ed>1,富有弹性,一般指高档消费品。
2Ed=1,单一弹性,这是一种特例,即属特殊情况。
3Ed<1,表明需求量的变动率小于价格的变动率,即需求量变化对价格变化反应缓和,称为缺乏弹性。需求曲线斜率为负,其绝对值大于1。这类商品为生活必需品。
4Ed=0,表明需求量为一常量,表明需求量不随价格变化而变化,称为完全无弹性,需求曲线和纵轴平行,其斜率为无穷大。这是一种特例,如火葬费、自来水费等近似于无弹性。
5Ed=∞,表明价格为一定的情况下,需求量无限大,称为无穷大弹性,需求曲线斜率为零。这也是一种特例,如战争时期的常规军用物资及完全竞争条件下的商品可视为Ed无限大。参见教材P38图2-6
(3)影响因素:购买欲望;可替代程度;用途的广泛性;使用时间。
第三章 效用理论
1、收入效应在名义收入水平不变的情况下,一种商品的价格变动会使消费者的实际收入发生变动,从而引起该种商品需求量发生相应变动,这种效应称为收入效应。
2、无差异曲线是用来表示给消费者带来相同效用水平或相同满足和谐的两种商品不同数量的组合。
3、边际效用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间内增加单位商品所引起的总效用的增加量。
4、替代效应是指当消费者购买两种商品时,由于一种商品价格下降,一种商品价格不变,消费者会多购买价格便宜的商品,少买价格商的商品。
1.总效用与边际效用的变动规律
(1)总效用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间内,消费一种或几种商品所获得的效用总和。边际效用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间内增加单位商品所引起的总效用的增加量。
(2)总效用与边际效用的关系:边际效用是递减的;当边际效用为正数时,总效用是增加的;当边际效用为零时,总效用达到最大;当边际效用为负数时,总效用减少;总效用是边际效用之和。用公式表示二者之间的关系:
dTU MU =dQ
2.无差异曲线、预算线和消费者均衡。
1无差异曲线是用来表示两种商品的不同数量组合给消费者带来的效用是完全相同的一条曲线。
从图上可知,无差异曲线有四个基本特征:无差异曲线是向右下方倾斜的,其斜率是负值;
在同一平面上可以有无数条无差异曲线;
在同一条平面图上,任意两条无差异曲线不能相交;无差异曲线是一条凸向原点的线。
2预算线又称为消费可能线,消费可能线是用来表示在消费者收入与商品价格既定的条件下,消费者所能购买到的两种商品数量最大组合的一条线。
消费可能线表明了消费者消费行为的限制条件,限制支出或收入一定,即 PxQx+PyQy=M
。
消费可能线随着消费者的收入和商品的价格改变而改变。
3消费者均衡:是指消费者的收入一定时,消费者所获得的总效用达到最大。条件是消费可能线与无差异曲线相切的切点。
第四章 生产与成本理论
1、机会成本是指生产者为了生产一定数量的产品所放弃的使用相同的生产要素在其他生
2、边际产量是指增加一个单位可变要素投入量所增加的产量。
3、边际技术替代率是指在保持产量水平不变的条件下,增加一个单位的某种要素投入量时所减少的另一种要素的投入数量。劳动对资本的边际技术替代率可用公式表示:MRTSLK
=
-△K
△L
4、边际成本指每增加一单位产品生产所增加的总成本。
5、等产量曲线是指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条件下,生产一定产量的两种生产要素投入量的各种不同组合所形成的曲线。
6.生产扩展线是指每一条等成本曲线和等产量曲线的切点所形成的曲线。
7.规模报酬是指所有生产要素的变化与所引起的产量变化之间的关系。
1.一种可变生产要素的合理投入区域。
(1)
边际报酬递减规律
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情况下,把一种可变的生产要素投入到其他不变的生产要素中去时,随着这种可变生产要素投入量的增加,产品的边际产量是先增加后减少的。
(2)
一种生产要素的合理投入区间
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的关系:
MP>0
时,
TP
上升;
MP=0
时,
TP
最大;
MP<0
时,
TP
下降。
AP 与MP
相交于
AP
的最高点,相交前,
MP>AP
;相交后,
MP。
一种生产要素的合理投入区间是
AP
达到最大至
TP
达到最大这一区间。
2.等产量曲线的特征
等产量曲线是指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条件下,生产同一产量的两种生产要素投入量的各种不同组合的曲线。其特征表现在:
(1)是一条负斜率的曲线。
(2)一个平面图上可以有无数条等产量曲线,离原点越远的等产量曲线表示的产量越大。
(3)一个平面图中的任意两条等产量曲线都不能相交。
3、等成本曲线的特征
等成本曲线是指在生产要素的价格和厂商的成本既定的条件下,厂商可以购买的两种生产要素的最大数量组合点的轨迹。
等成本线随着厂商的成本和生产要素的价格改变而改变。
价格不变,成本上升,等成本线向右上方平行移动。
成本不变,生产要素的价格同时成倍上升,等成本线向左下方平行移动。
第五章 厂商均衡理论
1、完全竞争又称纯粹竞争,是指只有竞争没有垄断的市场结构,或者说竞争不受任何阻碍或干扰的市场结构。
2、完全垄断:是指整个行业中只有一个生产者的市场结构。
3、寡头垄断是指少数几个厂商控制整个市场中的生产和销售的市场结构。
4、垄断竞争是指许多厂商生产和销售有差别的同类产品,市场中既有竞争因素又有垄断因素存在的市场结构。它兼有完全竞争和完全垄断这两种市场结构的特点。
1.完全竞争市场的短期均衡与长期均衡。
(1)
短期均衡
:短期均衡的条件是完全竞争市场上产品价格和生产规模都是确定的,厂商不能根据市场需求来调整全部生产要素。因此从整个行业来看,就有可能出现供给小于需求或供给大于需求的情况。
1)供给小于需求,此时存在超额利润;2)供给等于需求,此时存在正常利润,超额利润为0;3)供给大于需求此时存在亏损,超额利润为负;4)存在亏损的情况下,但价格大于平均变动成本,此时存在亏损,但仍生产;5)存在亏损的情况下,但价格等于平均变动成本,此时厂商生产与否对他来说亏损‘额都是一样的。一旦形式转好,可立即投入生产。6)存在亏损的情况下,价格小于平均变动成本,此时厂商只能收回部分可变成本,必须停产。总之,完全竞争市场上,厂商短期均衡的条件是MR=MC
从以上分析可知,在完全竞争市场上,厂商短期均衡的条件是:
MR=SMC
。
(2)长期均衡
在长期中,所有的生产要素的数量都是可变的,厂商就可通过调整自身的规模或改变行业中厂商的数量来消除亏损,或瓜分超额利润,最终是超额利润为0,实现新的均衡,即长期均衡。MR=AR=LMC=LAC=SMC=SAC
因此,在完全竞争市场上,厂商的长期均衡条件是:
MR=LMC=SMC=AR=LAC=SAC
。
2.完全垄断市场的短期均衡与长期均衡。
(1)短期均衡
短期有几种情况1)供给小于需求,存在超额利润;2)供给等于需求,存在正常利润,超额利润为0;3)供给大于需求,超额利润为负;4)存在亏损的情况下,但价格大于或等于平均变动成本生产比不生产好;5)存在亏损的情况下,但价格小于平均变动成本,停产。 均衡条件是MR=MC
从以上分析可知,在完全垄断市场上,厂商短期均衡的条件是:
MR=SMC
。
(2)长期均衡
在
LMC=MR
时,厂商实现了长期均衡。同时,厂商在实现长期均衡时,也实现了短期均衡。其均衡条件为
LMC
=SMC=MR
。
第六章 分配理论
1、利率又称利息率,是指利息占借贷资本的比率。
2、边际产品价值是生产要素的边际产品MP和产品价值P的乘积。
3、工资率工资是劳动力所提供的劳务的报酬,工资率是劳动这种生产要素的价格。(P145)
4、地租是土地这种生产要素的价格。
5、边际收益产品指增加一单位生产要素的投入所增加的收益。MRP=MP*MR
1.劳动供给曲线为什么是向后弯曲的?
这是因为在工资率较低时,闲暇的效用较小,工资率的提高对人们的诱惑很大,人们愿意放弃闲暇去工作,以提高生活水平,在这一阶段,劳动的供给量会随着工资率的上升而增加。但是,当工资率提高到一定程度后,闲暇的效用增加,闲暇的诱惑变大,而工资率的连续增加导致工资率的诱惑不断下降,工资率的增加会使得劳动者放弃部分工作时间以维持原有生活水平而去享受闲暇,在这一阶段,劳动的供给量会随着工资率的上升而减少。
第八章 市场失灵与微观经济政策
1、公共物品是指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不能依靠市场机制实现有效配置的产品,由政府提供的商品与劳务,像国防、立法、交通.
2、不完全信息也称为非对称信息:是指市场上买卖双方所掌握的信息是不对称的,一方掌握的信息多些,一方掌握的信息少些。
3、外部经济是指某个家庭或厂商的一项经济活动给其他家庭或厂商无偿地带来好处,显然,这项经济活动的私人利益小于社会利益。
4、科斯定理是一种产权理论,是解决经济活动外部性的重要理论和全新思路。其原理内容是指在市场交换中,若交易费用为零,那么产权对资源配置的效率就没有影响。
1.外部性及解决对策。
(1)所谓外部性,是指单个家庭或厂商的经济活动对其他家庭或厂商的外部影响,分为外部经济和外部不经济。
(2)无论是外部经济还是不经济,最终都将造成资源配置不当,不能实现帕累托最优状态。
(3)解决外部性的对策主要有:征税和补贴,对造成外部不经济的家庭或厂商,政府应该征税,对造成外部经济的家庭或厂商,政府应给予补贴;企业合并;明确产权。
第十章 简单国民收入决定模型
1、边际消费倾向是指增加一单位收入所引起的消费的增加量。MPC=
2、投资乘数是指投资的变动引起国民收入变动的倍数。
3、平均消费倾向:是指消费占收入的比例。
1.短期消费曲线与长期消费曲线的异同。
短期消费函数为
C=C
0
+bY
,长期消费函数
C=bY
。因此短期消费函数和长期消费函数的区别在于短期消费曲线不经过原点。其中
C 0
是自发消费,
bY
是引致消费。
2.投资乘数形成的原因、作用及其计算公式。投资乘数产生的主要根源在于社会经济各部门之间的相互关联性。当某一个部门投资增加,不仅会使本部门收入增加,而且会使其他部门发生连锁反应,从而导致这些部门投资与收入也增加,最终使国民收入的增加量是最初自发投资增加量的数倍。同理,当投资减少时,国民收入也成倍减少。
乘数发挥作用是有一定前提条件的。总的来说就是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否则乘数就会相应的缩小。也就是说,在各个轮次上产出出现梗阻,则乘数的大小会减小,梗阻的程度越严重,乘数相应就越小。
在没有税收的情况下,投资乘数
在有税收的情况下,投资乘数
。
第十二章 总需求与总供给模型
1.总需求一般是指全社会在一定价格水平条件下,对产品和劳务的需求总量。
2.总供给一般是指全社会在一定时间内,在一定价格水平条件下的总产出或总产量。
3.总供给曲线是一条先平行于横轴、后向右上方倾斜、最后垂直于横轴的曲线。
4.短期供给曲线后向右上方倾斜
5.长期供给曲线垂直于横轴的曲线
1.总供给曲线的种类及其特点。
总供给曲线是表明在劳动市场达到均衡时,总供给与价格之间关系的曲线。总供给曲线如下图所示:
1未充分就业的总供给曲线——
ab
线,平行于横坐标,表明价格水平不变,总供给不断增加。
由于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在价格不变的情况下,可以增加总供给。
2短期总供给曲线——
bc
线,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表明总供给与价格成同方向变化。
由于资源接近于充分利用,产量增加导致生产要素价格上升,成本增加,最终使价格水平上升。这种情况是短期的,同时又是经常出现的,因此称为“短期总供给曲线”或“正常的总供给曲线”。
3长期总供给曲线——
cd
线,垂直于横轴,表明价格变动,总供给量不变。
这是因为资源已经得到充分利用,总供给量已无法增加,这是一种长期趋势。所以,这条曲线称为“长期总供给曲线”。
第十三章 失业与通货膨胀
1.失业率一般是指失业人数占失业人数与就业人数之和的百分数,即失业率
=
失业人数
(失业人数
+
就业人数)。
2.通货膨胀一般是指商品和劳务价格水平的普遍、持续上涨。
3.菲利普斯曲线是表示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之间相互关系的曲线。
4.滞胀通货膨胀率上升时失业率也上升的现象称为滞胀。
1.失业的含义、种类及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1)失业是指有劳动能力的劳动人口,有劳动意愿并在劳动力市场上经过一段时间的寻找没有找到有报酬的工作。衡量失业有两个指标:失业人数和失业率,其中失业率一般是指失业人数占就业人数与失业人数之和的百分比。
(2)失业按产生的原因可以分为摩擦性失业、结构性失业和周期性失业。
(3)失业对经济的影响主要反映在:会直接造成劳动力资源的浪费和社会损失,美国经济学家奥肯发现失业率与国民生产总值之间存在一种高度负相关关系,即失业率每高于自然失业率1个百分点,实际GDP便比潜在GDP低2.5%;从社会方面看,失业的不利影响也是巨大的。
2.通货膨胀的种类(成因)及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1)可从不同的角度考察通货膨胀的类型
1从物价上涨率角度:分为温和的通货膨胀、奔腾的通货膨胀、恶性的通货膨胀;
从市场机制作用,可分为放开的通货膨胀和抑制的通货膨胀;
2从人们的预料程度,可分为预期的通货膨胀和非预期的通货膨胀;
3从其形成原因,可分为需求拉动通货膨胀、成本推动通货膨胀、需求拉动和成本推动混合型通货膨胀。
(2)通货膨胀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体现在:
1收入分配效应;2名义税制下的实际收入的变动;3财富分配或转移效应:对抵押合同和养老金合同的影响;对借债合同及有关合同的影响;4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
第十四章 财政理论与政策
1.财政政策一般是指政府通过改变财政收入和支出来影响社会总需求,以便最终影响就业和国民收入的政策。
2.挤出效应政府支出增加引起利率上升,使私人投资减少,总需求减少,导致均衡收入下降的情形。
3.税收乘数是指国民收入变动量与引起这种变动量之间的倍数关系,即KT=-b/1-b.
1.财政政策的内容。
财政政策包括财政支出和财政收入政策。财政支出的政策工具包括政府购买、转移支付和政府投资;财政收入的政策工具包括税收和公债等。
政府购买支出是指各级政府购买劳务和物品的支出。如购买军需品,科技、教育开支,机关购买公用品、政府公务员报酬及维持治安支出。转移支付是政府在社会福利保险、贫困救济和失业救济金、农业补贴及退伍军人津贴等方面的支出。政府投资在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只包括公共项目工程和国家特殊重大项目的固定资产投资和存货投资。
在经济萧条时期,总需求小于总供给,经济中存在失业,政府通过扩张性的财政政策来刺激总需求。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包括增加政府投资,增加政府购买和增加转移支付,以及减少税收(主要是降低税率)。
在经济繁荣时期,总需求大于总供给,经济中存在通货膨胀,政府通过紧缩性的财政政策来抑制总需求。紧缩性的财政政策包括减少政府投资,减少政府购买和减少转移支付,以及增加税收(主要是提高税率)。
2.自动稳定器的作用及其波动的意义。
政府税收与转移支付具有适应经济波动而自动增减。作用如下:(1)在税收方面,累进制的自动稳定机制可以很好的减缓经济波动;(2)在转移支付方面,能够影响可支配收入和消费支出,从而有利于减轻总需求的波动;(3)在农产品支持价格方面,政府按支持价格制度给予补贴,避免了农产品价格下跌,增加农民收入,扩大社会总需求。
总之,在经济扩张时期,有助于抑制通货膨胀;在经济衰退时期,有助于缓和经济衰退。因此,自动稳定器能够减轻周期的波动幅度,降低波峰高度,提高谷底高度。但是,自动稳定器对经济的调节作用是有限的。
第十五章 货币理论与政策
1.货币政策一般是指中央银行运用货币政策工具来调节货币供给量以实现经济发展既定目标的经济政策手段的总和。 2.货币乘数一般是指由基础货币创造的货币供给。
3.再贴现率通常市场经济国家把中央银行给商业银行的贷款叫做再贴现,把中央银行给商业银行的贷款利率叫做在贴现率。
4.存款准备金率指存款准备金占商业银行存款的比例称为存款准备金率。
1.公开市场业务的含义及应用
公开市场业务就是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上买卖政府债券,其目的不是牟利,而是调节货币供给量。
中央银行买进政府债券,市场中的货币流通量增加。中央银行卖出政府债券,市场中的货币流通量减少。
2.再贴现率的含义及应用
再贴现就是指商业银行将未到期的商业票据到中央进行再贴现。中央银行可以通过调节再贴现利率和贴现条件来调节货币供给量。
中央银行降低再贴现率以及放宽再贴现条件,市场中的货币流通量增加。中央银行提高再贴现率以及严格再贴现条件,市场中货币流通量减少。
3.存款准备率的含义及应用
法定存款准备金制度就是中央银行规定商业银行必须将其存款的一部分缴纳中央银行作为准备金的制度。调节准备金率可以调节货币的供给量。
中央银行降低法定准备金率,市场中的货币流通量增加。中央银行提高法定准备金率,市场中的货币流通量减少。
在经济萧条时期,总需求小于总供给,经济中存在失业,政府通过扩张性的货币政策来增加货币的供给量,以刺激总需求。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包括买进有价证券,降低贴现率和放松贴现条件以及降低准备率。
在经济繁荣时期,总需求大于总供给,经济中存在通货膨胀,政府通过紧缩性的货币政策来减少货币的供给量,以抑制总需求。紧缩性的货币政策包括卖出有价证券,提高贴现率和苛刻贴现条件以及提高准备率。
第十六章 国际贸易理论与对外经济政策
1.
经济开放度是衡量一国经济开放程度的指标,经济开放度=进口/GDP×100%
2.国际收支是一国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一年内)对外国的全部经济交往所引起的收支总额的对比。
3.汇率是指用一种货币表示的另一种货币的价格,即本国货币与外国货币的交换比率。
4.对外贸易乘数是指国民收入变化量与引起这种变化量的最初出口变化量的倍数关系。
1.资源禀赋理论
这一理论由瑞典经济学家赫克歇尔和他的学生俄林提出。赫认为:两国要发生贸易需具备的条件---两国资源禀赋不同,即生产要素相对稀缺的程度有差别;资源密集程度不同,即生产不同的产品有不同的生产要素组合比例。俄认为:同一产品在不同区域价格不同是建立贸易关系的必要条件,而产品价格是由所耗生产要素价格决定的,要素价格则由要素的供求状况决定。成本优势带来的价格差别必然导致贸易关系的建立。他们都认为:每个国家都应该出口本国资源丰富的产品,进口稀缺的产品。人们称这一理论为赫-俄资源禀赋理论,亦称H-O模型。它与相对优势理论的重要差别是,不以劳动价值论为基础,而以一般的均衡理论为基础,把相对优势换成比较优势。
2.对外贸易乘数
对外贸易乘数:是指国民收入变化量与引起这种变化量的最初出口变化量的倍数关系,或者说是国民收入变化量与引起这种量变的出口变化量之间的比例。一般情况下
K=1/1-b+m
或
K=1/1-b(1-t)+m
西方经济学作业3和6中2008.6年度可能考的部分
作业3
1.已知某商品的需求方程和供给方程分别为:
QD=14-3P Qs=2+6P
试求该商品的均衡价格,以及均衡时的需求价格弹性和供给价格弹性。
解:(1)因为均衡时:QD=QS=Q
,PD=PS=P,
所以14-3P=2+6P,
(6+3)P=14-2
解得均衡价格为:P=
代入可得均衡数量:Q=14-3×
=10
(2)Ed=
式中
=-3,均衡时P=
,Q=10
需求价格弹性:Ed=
=-(-3)
=0.4
(3)ES=
式中:
=6
ES=6×
=
=0.8
答:该水平的均衡价格为10,均衡时的需求弹性为0.4,供给弹性为0.8。
2.若消费者张某的收人为270元,他在商品X和Y的无差异曲线上斜率为dY/dX=-20/Y 的点上实现均衡。已知X和Y的价格分别为Px=2,PY=5,那么以此时张某将消费X和Y各多少?
解:均衡时XPX+YPY=M 将Px=2,PY=5,M=270
代入有
2X+5Y=270 (1)
因为:边际替代率为
,
所以 = -(
)=
整理解得
Y=50
代入(1)式可得 X=(270-5×50)/2=10
答:均衡时张某将消费X
为1O,Y为50。
3.若消费者张某消费X和Y两种商品的效用函数U=X2Y2,张某收人为500元,X和Y的价 格分别为PX=2元,PY=5元,求:
(1)张某的消费均衡组合点。
(2)若政府给予消费者消费X以价格补贴,即消费者可以原价格的50%购买X,则张某将消费X和Y各多少?
(3)若某工会愿意接纳张某为会员,会费为100元,但张某可以50%的价格购买X,则张某是否应该加入该工会?
解:(1)消费者均衡时有:
(1)
(2)
式中:
PX=2元,PY=5 M=500
代入(1)(2)式得 即
5Y=2X
X=2.5Y (3) 2X+5Y=500(4) 联立解得:X=125,Y=50
(2)若政府给予消费者消费X以价格补贴,即消费者可以原价格的50%购买X,即PX=1元
同(1)可以求得:X=250,Y
=50
(3)若某工会愿意接纳张某为会员,会费为100元,但张某可以50%的价格购买X,此时
PX=1元 ,M=500-100=400元
计算得:X=200,Y=40
判断是否应加入工会:在第(1)种情况下:
在第(3)种情况下:
因为加入工会后总效用增加,所以应该加入工会。
7.一个厂商在劳动市场上处于完全竞争,而在产出市场上处于垄断。已知它所面临的市场需求曲线P=200—Q,当厂商产量为60时获得最大利润。若市场工资率为1200时,最后一位工人的边际产量是多少?
解:因为产出(产品)市场上处于垄断,要素市场完全竞争所以利润最大化条件为:
式中:W=1200
,
因为:AR=P=200-Q 所以TR=AR×Q=(200-Q)Q=200Q-Q2
所以:
利润最大化时的产Q=60代入得MR=200-2×60=80
将W=1200,MR=80
代入得
答:市场工资率为1200时,最后一位工人的边际产量是15。
作业6
3.设有以下简单经济模型:Y=C+I+G,C=80+0.75Yd,Yd=Y-T,T=-20+0.2Y,I=50+0.1Y,
G=200。式中Y为收入;C为消费;Yd为可支配收入;T为税收;I为投资;G为政府支出。
试求:收入、消费、投资与税收的均衡值及投资乘数。
解:(1)均衡时的收入、消费、投资与税收
均衡时Y=C+I+G
式中:
,
将Yd=Y-T,T=-20+0.2Y代入
=80+0.75(Y-T)
=80+0.75[Y-(-20+0.2Y)]
=80+0.75Y+15-0.15Y
=95+0.6Y
I=50+0.1Y, G=200
Y=C+I+G
=(95+0.6Y)+(50+0.1Y)+200整理得:
(1-0.7)Y=95+50+200
所以均衡时的收入为:Y=1150
将均衡时的收入分别代入有均衡时的:
C=80+0.75Yd=95+0.6Y
=95+0.6×1150=785
I=50+0.1Y=50+0.1×1150=165
T=-20+0.2Y=-20+0.2×1150=210
(2)投资乘数
==
=3.3
答:
注:投资乘数的推导过程:
设:Y=C+I+G,
将C=C0+bYd,Yd=Y-T,T=-T0+tY,I=I0+kY,
G=G0 代入上式
有Y={
C0
+b[Y-(-T0+tY)]}+(I0+kY)+G0
=C0+bY+bT0-btY+I0+kY,+G0
整理得:(1-b+bt+k)Y=C0+bT0+I0+G0
当投资有增量时乘数为
即:
4.设有下列经济模型:Y=C+I+G,
I=20+0.15Y,
C=40+0.65Y,
G=60。
试求:(1)边际消费倾向及边际储蓄倾向各为多少?
(2)Y、C、I的均衡值。 (3)投资乘数为多少?
解:(1)边际消费倾向MPC=b=0.65
边际储蓄倾向MPS=1-MPC=1-0.65=0.35
(2)均衡时:
Y=C+I+G=(40+0.65Y)+(20+0.15Y)+60
整理得(1-0.65-0.15)Y=40+20+60
解得:Y=600
代入有:C=40+0.65Y=40+0.65×600=430
I=20+0.15Y=20+0.15×600=110
(3)投资乘数:
=
=5
答: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题记
最近要抽考了,历史书是个热门人物,同学们个个和它亲热得不得了,早读课捧着,路上走惦记着,回家睡觉抱着,满脑子夏商周,满脑子青铜器……
上节课复习中国古代文化,历史老师讲课那丰富的表情和抑扬顿挫的声音仍在我脑海里回荡。
话说商代的青铜器,那时的青铜冶炼技术可谓是巧夺天工呀,比如四羊方尊,现代人要想仿造,不要用现代的焊接技术都不行;比如马踏飞燕,现代人制作的仿造品很难立起来。这能说明什么?说明中国古代人十分智慧还是现代人不够聪明?再说了,干嘛要去仿造?政治上不是说“创新精神”是一个国家的力量之源吗?一个国家的发展还跟着流行趋势走复古路线吗?
然后又讲圆周率,历史老师讲课那表情真叫一个拽呀!老师说:“祖冲之发现圆周率比西方的科学家早出11个世纪,1100年呢!说明中国人是很聪明的!”昏昏欲睡的我喃喃:“早又有什么用?比如火药,中国人那么早发明出来结果用来放鞭炮,而外国人把我国的火药拿去后发明了火枪炸弹,把军事实力提高了不知好几个档次,然后反倒用火枪炸弹来欺负中国。这又说明了什么呢?”中国人又何必太过沉醉于过去的成就呢?人不可能倒着走,把过去装在心里,拼搏创新,走好未来的路才能发展得更好!
最后说我们的语文课本,我们最近是成天被文言文古诗词,那些古老的东西固然优秀,但人类的发展不能总是看古人的成就,未来的中国还要考我们新一代人的创新,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二十一世纪,看我们新一代人的风采!
相关推荐
-
乐乐理论【第一章】打针时疼痛,不要埋怨医生护士以及自己的细胞,这是你自己的心理作用。打针疼痛,是因为生下来后打得第一针,让你体会到了疼痛是多么痛苦,你害怕疼痛,你对打针已经充满了畏惧感。所以,当你打针时,你的大脑会回忆起第一次打针时的痛苦,而你却感受不到,所以会产生疼痛。疼痛,只是心里畏惧的扩张。100字 一年级
-
科学管理理论的要点有哪些科学管理理论的要点有哪些?答:①以科学的管理方法代替传统的经验管理方法,实行工作定额原理和标准化原理。②为提高生产效率,必须为工作选配“第一流的工人”。③实行差别计件工资制。④将计划职能和执行职能分开。⑤实行职能工长制。⑥提出了管理的例外原则100字 一年级 叙事
-
运动会的排练下午,我们小学部的全体同学在学校操场进行运动会的排练。开始先进行一次传球练习,由一(1)班开始,球一个一个往下传,传到一(8)班的最后一位同学,传球就结束了。接着排练时,老师选四位同学喊口号,一位同学举中队旗。我们练原地踏步和向前走,喊我们的口号:“风铃风铃,感恩激情,快乐学习,比赛争赢,耶!”我们练了一个下午,练得很认真,得到了仲老师和王老师的表扬,说我们认真,队伍排得整齐,口号喊得响亮。我们准备好了,希望我们一(3)班在运动会上取得好成绩,就像比赛争赢的口号一样。200字 一年级 记叙文
-
听,那是风的声音诗歌一首我渴望长大,我想要去远方风每天都会悄悄地来到我的跟前会把它在来的路上所见的都告诉我它攀过了险峻的高峰它掠过了寒冷的冰川只为告诉我,远方是需要勇气点评:脉络分明,层次感强,叙气说井然有序,纤毫不乱。详略得当,主次分明,思路清晰。精挑细拣,素材似为主题量身定制。情感真切自然,无矫揉造作之嫌,以平淡心现真实情。本文内容生动丰富,语言新颖清爽,结构独特合理。150字 一年级 诗歌
-
这景色美极了-写景作文泉水日夜不息地从山缝中溢出,美丽的蝴蝶在泉边飞舞。你看,那花儿红的似火,粉的似霞,黄的似金,还有黄红相间的……无论是哪种颜色都显得神采奕奕,一眼望去,这景色美极了。50字 一年级 写景
-
人生理论人生并不总是阳光明媚;并不总是春意盎然;并不总是鸟语花香;并不总是富有诗情画意。有时也有阴霾;有时也有狂风暴雨;有时更有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气势,让人不能承受。人生有时更像无边无际的沙漠,让你茫然,让你无所适从。五年级:杨茹作文网专稿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100字 五年级 散文
-
人生理论挫折,失败。理想,前进。快乐,忧苦。人生和人生,最后还得与自己相提并论。我轻轻拨弄开乌云,豁然开朗;我回头寻找,莞尔一笑;我踏上旅程,跋山涉水。我是悄然离去了罢,还是我正在坚强地挣扎呢?我是尽如人意了罢,还是倔强地积极,做着无所谓的事呢?我是南柯一梦了罢,还是真的入情入理呢?我是习非成是了罢,还是真的腾云驾雾了呢?人生没有糖衣炮弹,更不能螳臂当车。我不是神乎其神,更不是天高地厚。我是如此,你是如此,他也是如此。这是我的人生理论,我自认为心服口服的人生理论。葛劳德这样说:“生活最大的危险就是一个空虚的心灵。”一个没有内涵的人,没有神情的人的人生,又何必要称其为人生?海明威这样说:“只要你不计较得失,人生还有什么不能想法子克服。”我们是斗不过人生的,可以说,他是服软不服硬的。我们又有什么必要去斤斤计较呢?罗曼 罗兰说:“人生不发行往返车票,一旦出发就再也不会归来了。”既然已经出发了,干嘛还要怕后患无穷呢?既然已经决定了,干嘛还要犹豫不决呢?人生只有几十年,走完了,就没有了。只要世界安好,你,我,他,就要勇往直前。400字 初一 散文
-
人生理论人生并不总是阳光明媚;并不总是春意盎然;并不总是鸟语花香;并不总是富有诗情画意。有时也有阴霾;有时也有狂风暴雨;有时更有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气势,让人不能承受。人生有时更像无边无际的沙漠,让你茫然,让你无所适从。五年级:杨茹100字 五年级 散文
-
空间主观存在理论主观存在,就是以我们的思想存在,这个理论没有什么基础,就是一个幻想。一个平行宇宙,不是随意产生的,而是由想象产生的。前文说过,宇宙是思想的一种物质表现形式,我们的宇宙可能是外生物的思想,但如果是外生物,就又要趋于“无限理论”了。所以可能有另一种思想理论:我们的宇宙由自己创造。每个人有自己独特的思想,他所活在的宇宙由自己的思想所创造,意思就是这世界的一切人、事、物都是“虚像”,由主观思想创造。就像你站在我面前,我们对话,以我的角度,你说的一切都是由我的思想控制的,只不过是另一种表现形式,而如果以你的角度看,可能发生的情况就不同了,会出现另一个情景,因为那是你自己思想的宇宙。我看到的你是我的思想产生的,你看到的我是你思想中的我,极像一个道家理论“一切由念而生”。每一个宇宙就是一个人的思想空间,而这个人生活在的宇宙就是他自己的思想宇宙,一切都由他的思想产生。而如果是这样的话,就又引入了一个“无限理论”问题,就像那个“鸡蛋”问题,现有思想,还是先有宇宙?这里又有一个新的概念,就是我们的思想不是由我们产生的,而是思想产生的我们。一个宇宙中,出现了一个新生儿,出现了一个有思想的人,并非是先有这个人而是原有的思想进入了新生儿的大脑,这个思想就是一个平行宇宙的存在,而这个思想所进入的大脑就是一个宇宙的时间轴,有生老病死,就有循环交替。思想是一种存在物质的概念,宇宙就是思想的另种表现形式,而每个人对一个思想的拥有,就像是一个新的时间轴的开始,思想从零开始。假如一个人的寿命终止,思想离开身体,就是这个思想宇宙的时间轴结束,进入下一个时间轴,而当一个新生儿拥有思想时,肯定不会保持上一个时间轴终止时的状态,所以又重新开始。但因为这个思想是存在于一个自己的宇宙中,所以一切就成了时间轴循环的证明,发展相同,而时间概念不同。一个思想就像是我们所说的灵性一样,一个新生儿无法支配自己的思想,但思想为了能发展下去会反过来支配这个新生儿,让思想宇宙正常运作,能让新生儿在自己的宇宙中被自己空间物质养活,使思想不会终止。思想当然是个奇妙的概念,它不仅仅会进入人的大脑,可能进入宇宙一切物质的大脑,而宇宙又需要一个宿主来使自己正常发展,但它不会挑剔宇宙间的物质,它可能会使各种物质产生思想,而物质不同,它们的“想法”也不同,思想空间的形成、发展也不同了。也就是说它进入人类大脑,产生的是一个人类的宇宙,它进入一块石头里,这个宇宙的宿主就是石头,想想,当一块石头有了思想,它会想到它的宇宙就是石头为生命的宇宙,石头就是生命的概念存在物质。就因为思想不是我们的,所以人类能找到自己宇宙的开始,却无法知道宇宙开始之前是什么,因为宇宙没有形成时,思想就不存在,当然不会有这方面的内容了。1000字 六年级 散文
-
“车让人”的简单理论探讨衣食住行,生活之本。生活在佛山的中心城区,我认为“行”的问题很突出。车多、路堵,这种大中城市的通病且搁不论,让我们把目光聚焦在亮着黄灯允许右转的十字路口。当斑马线上的绿灯亮起时,行人都想过马路,路对面是他的目标,而绿灯亮起是他实现目标的合法前提。打右闪灯的车辆想着右转拐进另一条路,但是赶上绿灯路人过马路。这个时候,从理论上说存在几种情况:一是车让行人先过马路,再右转;二是车不让人,人让车,车右拐进另一道路;三是车和人谁都不让谁,导致大家都走不了甚至出现事故。把人和车等因素作为一个综合体来考虑,我们发现第一种情况的成本最低,社会效益最大,第三种情况成本最大,社会效益最差。首先,行人过马路是有前提条件的,绿灯亮起时,车不让人,人选择留守意味着选择人身安全,但要付出的机会成本是等下一次绿灯的时间,但是假设绿灯亮起时总有车要右转,而且车总不让人,那么这种机会成本就非常大,或者要考虑绕道,那这个交通灯的设置就毫无意义了。其次,车右拐在法律环境下是永远被允许的,只是当它碰到绿灯行人过马路时要作出走或停的选择。因此,车不让人将导致行人的机会成本大大提高,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成本将被白白浪费,一旦引发矛盾,还会引起安全、医疗等成本增加。因此,从经济学理论上“车让人”也是通的。500字 高三 散文
-
理论理论-论恶搞从去年恶搞《无极》的《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到今年的《鸟笼山剿匪记》,胡戈成为了中国网络上的名人。他的这两部作品我个人都看过,觉得很好玩,很是搞笑;而且其中还有一些比较聪明的,有实质性内容的搞笑段落,体现出了作者令人羡慕的观察力和胆量。总体来讲,我是比较喜欢的。从胡戈开始,网络上出现了大量的恶搞文化。从恶搞文学到恶搞flash甚至恶搞电影,可谓一应俱全。所谓恶搞与单纯搞笑作品的区别在于它通常是架构在一个本来没有什么喜剧元素(而且通常是十分严肃,以造成反差)的事物上,通过解构和重新组合演绎来达到搞笑的效果。其实很多的传统喜剧元素中都包含了所谓“恶搞”的成份。比如说讽刺现实中官僚主义的相声小品中的滑稽模仿,其实就可以说是一种恶搞了。网络上后来出现了恶搞“红色经典”的作品,如《闪闪的红星》等都被无情地重新演绎。虽然其搞笑的效果并不差,但是显然超过了一些人能够接受的尺度,从而到现在居然被禁止了。而且还有官方的命令:“叫停”恶搞。许多社会上的批评也随之潮水般涌来:恶搞行为亵渎传统文化,诋毁英雄形象,误导青少年。个人来讲,我不能完全认同这些论点。下面我就这几点一一进行驳斥。1.恶搞亵渎传统文化:首先我要对“传统文化”做一个简单的界定。严格来讲,传统文化应该不包括“红色经典”。但是由于红色经典是历史上的经典,在这个情境下也可算做传统文化的范围。为了严格,我暂且把“传统文化”定义为现今新的一代人之前曾经流行过的文化形式。的确,传统文化是具有其特殊性的,因为它所代表的是一个国家在某个历史时期的文化,从而在某种程度上代表这个国家。在世界范围上讲,我可以举出英国的浪漫主义文学,俄罗斯的苏联文艺,美国的三十年代流行文化,以及日本的和歌等等。这些文化现象都出现在这些国家强大,光荣的历史时期,都是国家的某种象征。然而请问:它们“神圣不可侵犯么”? 事实告诉我们不。文化事物的价值并不等同于它的流行倾向。“恶搞”所作的是将老的文化事物用今天的流行眼光进行再创造。这种创造在用流行文化诠释它们的同时并不能贬低它们的历史价值。我还想说,许多老人对于恶搞的痛恨来源于他们对于被恶搞对象的感情认同,流行认同。而新的一代没有这种感情联系。新的一代当然可以建立对老文化的认同和喜欢(我就很喜欢听苏联歌曲之类);但是同时请注意,我们没有责任或者义务对老的事物建立认同和喜欢,就像老的一代人没有责任或义务对新的流行文化建立认同和喜欢一样。2.恶搞诋毁英雄形象:在讨论之前,有一点必须清楚:英雄是历史的产物,而文化中的英雄形象是对历史现象,历史事件的再塑造。举例来说,不管电影中的英勇牺牲再真实,再感人,它也不是真实的,而是艺术再创造。许多人说恶搞董存瑞是对英雄的不尊敬,但是如果公平来讲的话,电影《董存瑞》中如果有什么与现实的不一致的话(这一点无法知晓),难道就不是对英雄的不尊敬么?艺术家以第三人称来观察,思考,表现,我想没有什么人敢于大胆宣称自己对历史的诠释就是绝对正确的。为了使我的理论更加清楚,还是举例说明:《最长的一天》是美国拍摄的经典二战电影。它表现的战争场面和叙事方法使一代人为之倾倒,绝对是不可多得的经典。但是现在的新一代人看它,由于相较于现在早期的特效,缓慢的节奏,老迈的配乐,自然不可能得到老一代人所得到的感动,甚至还会觉得一些场景主观上非常的好笑。比如说人被子弹打一下,半天才慢慢倒下去,还要说半天话才死。这在过去观众看了会哭,而现在则完全就是搞笑。而现在,我们有1999年的新片《拯救大兵瑞恩》,它的场面制作,剧情安排都符合了现在观众的需要,从而成为了新的经典。谁,请问,会去恶搞《大兵》呢?因为它带给人的震撼太大,太深刻了。但是说不定十年以后的人看这部电影也会觉得好笑或者没有意思。这两部电影没有高下,只是时代的不同,精神的不同而已。然而,在这两部电影的背后,二战作为一段历史,不会受到任何的质疑和嘲笑。这就是我的论点:英雄形象的不确定性和英雄的确定性。总结,“诋毁英雄形象”在我看来,是一个十分虚假的问题。这与参拜靖国神社之类歪曲历史的行为完全不是一个性质的事情。3.误导青少年:这一点最好的反对方法就是反问如下几个问题:A.什么是正确的引导? B.谁定义的正确引导? C.被“误导”了的话有什么害处,于谁有害?以上。谢谢您耐着性子看完。1200字以上 高一
-
理论理论-论恶搞从胡戈开始,网络上出现了大量的恶搞文化。从恶搞文学到恶搞flash甚至恶搞电影,可谓一应俱全。所谓恶搞与单纯搞笑作品的区别在于它通常是架构在一个本来没有什么喜剧元素(而且通常是十分严肃,以造成反差)的事物上,通过解构和重新组合演绎来达到搞笑的效果。其实很多的传统喜剧元素中都包含了所谓“恶搞”的成份。比如说讽刺现实中官僚主义的相声小品中的滑稽模仿,其实就可以说是一种恶搞了。网络上后来出现了恶搞“红色经典”的作品,如《闪闪的红星》等都被无情地重新演绎。虽然其搞笑的效果并不差,但是显然超过了一些人能够接受的尺度,从而到现在居然被禁止了。而且还有官方的命令:“叫停”恶搞。许多社会上的批评也随之潮水般涌来:恶搞行为亵渎传统文化,诋毁英雄形象,误导青少年。个人来讲,我不能完全认同这些论点。下面我就这几点一一进行驳斥。1.恶搞亵渎传统文化:首先我要对“传统文化”做一个简单的界定。严格来讲,传统文化应该不包括“红色经典”。但是由于红色经典是历史上的经典,在这个情境下也可算做传统文化的范围。为了严格,我暂且把“传统文化”定义为现今新的一代人之前曾经流行过的文化形式。的确,传统文化是具有其特殊性的,因为它所代表的是一个国家在某个历史时期的文化,从而在某种程度上代表这个国家。在世界范围上讲,我可以举出英国的浪漫主义文学,俄罗斯的苏联文艺,美国的三十年代流行文化,以及日本的和歌等等。这些文化现象都出现在这些国家强大,光荣的历史时期,都是国家的某种象征。然而请问:它们“神圣不可侵犯么”?事实告诉我们不。文化事物的价值并不等同于它的流行倾向。“恶搞”所作的是将老的文化事物用今天的流行眼光进行再创造。这种创造在用流行文化诠释它们的同时并不能贬低它们的历史价值。我还想说,许多老人对于恶搞的痛恨来源于他们对于被恶搞对象的感情认同,流行认同。而新的一代没有这种感情联系。新的一代当然可以建立对老文化的认同和喜欢(我就很喜欢听苏联歌曲之类);但是同时请注意,我们没有责任或者义务对老的事物建立认同和喜欢,就像老的一代人没有责任或义务对新的流行文化建立认同和喜欢一样。2.恶搞诋毁英雄形象:在讨论之前,有一点必须清楚:英雄是历史的产物,而文化中的英雄形象是对历史现象,历史事件的再塑造。举例来说,不管电影中的英勇牺牲再真实,再感人,它也不是真实的,而是艺术再创造。许多人说恶搞董存瑞是对英雄的不尊敬,但是如果公平来讲的话,电影《董存瑞》中如果有什么与现实的不一致的话(这一点无法知晓),难道就不是对英雄的不尊敬么?艺术家以第三人称来观察,思考,表现,我想没有什么人敢于大胆宣称自己对历史的诠释就是绝对正确的。为了使我的理论更加清楚,还是举例说明:《最长的一天》是美国拍摄的经典二战电影。它表现的战争场面和叙事方法使一代人为之倾倒,绝对是不可多得的经典。但是现在的新一代人看它,由于相较于现在早期的特效,缓慢的节奏,老迈的配乐,自然不可能得到老一代人所得到的感动,甚至还会觉得一些场景主观上非常的好笑。比如说人被子弹打一下,半天才慢慢倒下去,还要说半天话才死。这在过去观众看了会哭,而现在则完全就是搞笑。而现在,我们有1999年的新片《拯救大兵瑞恩》,它的场面制作,剧情安排都符合了现在观众的需要,从而成为了新的经典。谁,请问,会去恶搞《大兵》呢?因为它带给人的震撼太大,太深刻了。但是说不定十年以后的人看这部电影也会觉得好笑或者没有意思。这两部电影没有高下,只是时代的不同,精神的不同而已。然而,在这两部电影的背后,二战作为一段历史,不会受到任何的质疑和嘲笑。这就是我的论点:英雄形象的不确定性和英雄的确定性。总结,“诋毁英雄形象”在我看来,是一个十分虚假的问题。这与参拜靖国神社之类歪曲历史的行为完全不是一个性质的事情。3.误导青少年:这一点最好的反对方法就是反问如下几个问题:A.什么是正确的引导?B.谁定义的正确引导?C.被“误导”了的话有什么害处,于谁有害?以上。谢谢您耐着性子看完。1200字以上 高一 演讲稿
-
理论理论-学生用电脑首先,学生用电脑绝对是大势所趋,是时代的要求。我不想在这里谈国家发展,“民族复兴”的大道理,仅从非常实在的适应社会,促进人与人的交流上,电脑技能就是不可缺少的。根本上说,就像你有一把剪刀就不会用手裁纸一样,更好的工具当然应该得到运用。这种对效率,效果的追求是人类发展的原动力之一。当然,有人在性格上不欣赏技术的革新(我也有一点,到现在不会也不想用手机),这种怀旧恋旧的思维方式完全是正常的,可以理解的。人人都有选择自己生活方式的权力,而社会进步很大程度上也是为了这种自由而存在的。当然,个人认为新的一代认同电脑的是绝对多数,所以还是一个大势所趋的感觉。但是,在今年来国内有许多反对学生用电脑或电脑衍生产品的声音。其论点大致有三:1.电脑游戏影响学生学习成绩,甚至导致犯罪行为。2.电脑网络环境复杂,有些内容毒害孩子心灵。3.电脑网络对学生没有担当起其应有的教育任务。我从总体上反对这些看法,现在一一理论一下。论点1的反驳:电脑游戏玩多了的确不好,我没有什么反对意见。但是打牌打多了也不好,操场上运动多了也不好,甚至学习学多了我也看不出什么好来。什么东西都有一个度。当然,至于这个度的定度问题,是因人而异的。我最反感的,就是一些教育者居然公然大胆地宣称:孩子玩了电脑游戏,连学校都不来了,可见游戏毒害之大。我想反问他:请问您身为教育者,为什么会把学校设计的连一个电脑游戏都不如?电脑游戏,以它在西方发达国家的地位,完全不足以在孩子的心灵中取代学校生活,也没有什么学生天天游戏翘课的,因为他们的学校本身很有意思。这种理论是非常推卸责任的,因为它把责任全部干干净净地推倒了游戏上,而游戏是“物”,是无法为自己辩白的。多么轻松的辩论啊:一个不会说话的对手。就像批判卖淫时一个劲怪罪妓女说你为什么要去当妓女而根本不提嫖客的存在一样。这是不公平的,这是错误的。至于导致犯罪行为的,接着看论点二。论点2的反驳:电脑网络环境复杂,我也没有反对意见。色情暴力违法犯罪五毒俱全。这样的网络环境的成因是什么?很简单,因为网络是人类的产物。因为这些根据不同的道德观点而不同程度定义为“坏”的东西是人类社会的固有组成部分。人喜欢色情的东西,网络上就有色情的东西;人好奇暴力的东西,网络上就有暴力的东西。这不是什么建设能够解决的问题。我并不认为在大街上看到一帮人打架闹事给学生造成的心理影响小于网络上的凶杀。但是,如果在除网络之外的社会中(一个人能够真正从心灵和物理上被伤害的地方),我们能够为孩子们建立起来一个以学校为例的保护我们,教育我们的环境,为什么那么多的教育专家就悲观至此,说什么网络毒害论呢?我又要说了,不负责任的是你们。为什么行动起来的人那么少,而动不动就大骂放弃的人那么多呢?当然,有人拿出了校园枪击案,强奸案的例子。说这些孩子绝大多数都接触过网络上的“坏”东西。我对此回答非常简单,这是一个数据陷阱。它看起来非常的有道理,但是事实上是误导性的。西方的一个少儿心理测试表明,绝大多数的中学生其实都不同程度地接触过网络上的不良信息,而自然的,绝大多数人没有犯过罪。而另一个记录表明,在网络流行之前,校园暴力早以存在而且数量与现今没有巨大差异(事实上是比现在还要略高)。我暂且假定中国的学生情况类似。那么把两个数据重合起来,你就会从逻辑上发现犯罪了的学生看过网络不良信息的比率至少跟总体比率一样高,从而没有任何的理由相信是网络信息导致了这些犯罪。对于游戏,我的理论是一样的。论点3的反驳:这个论点比起前两个更加赤裸裸的不负责任。与之前的责任部分重叠,不再赘述。总体来讲今天先理论到这里。明天有时间再开一个话题。1200字以上 高一 演讲稿
-
文学理论1、选择题1、审美意象的基本特征()A哲理性B荒诞性C象征性D抽象思维直接参与2、“风格即人”的提出者是()A亚里士多德B钱钟书C王夫之D布封3、“期待视野”这一重要概念的提出者()A黑格尔B姚斯C刘勰D布封4、美的观点和历史的观点的提出者()A马克思B恩格斯C列宁D毛泽东5、孔子当年游齐,闻《韶》乐竟然“三月不知肉味”,这是欣赏活动中的()效果。A领悟B延留C净化D共鸣6、理想型文学的特征是()A再现性B逼真性C表现性D虚幻性7、象征型文学的艺术特征是()A表现性B象征型C暗示性D朦胧性8、按照艾布拉姆斯的观点,文学活动由四要素构成,世界、作者、作品与读者。9、与绘画、音乐相比,文学的长处在于:()A、善于描绘空间形象B、有极强的节奏感C、善于传达人的情意和思考D、能直接呈现人和事物的形象10、文以气为主出自曹丕的《典论·论文》。曹丕所说"文以气为主"的"气",指作家个性、才能构成的精神气质。“文以气为主”的解释是:文章表现出的是作者的个性和才能。11、肯定在文学作品中形式不能脱离内容而孤立地存在,并不是说形式没有自身的相对独立性,形式的相对独立性表现在,它的发展演变与内容之间往往会出现时间差,二者并不同步进行。文学作品的内容是直接从现实生活中提取出来的,与现实生活的联系相对密切,往往随着现实生活的变化而变化,因此它的变化比较快;而文学作品的形式虽说归根到底也是从现实生活中来,但是它更主要表现为一种历史的积淀,是许多代人的审美经验和艺术规范的结晶,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和普遍性,它的形成需要许多条件,有一个逐步成熟和完善的过程,因此往往并不是有了新的内容,就马上就会有新的形式出现的,新形式的形成往往是许多人、甚至是许多代人努力的结果,总是需要充分的准备和酝酿的时间,有时这个时间还是相当漫长的。12、“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此语出自:[]A、白居易B、柳宗元C、周敦颐D、顾炎武13、文学主体从对象的感性形式上直接把握其内在蕴含与意义,这种思维方式叫做:A、艺术直觉B、艺术灵感C、艺术情感D、艺术想象2、名词解释1、灵感是艺术构思阶段最重要的思维方式之一。外在形态是对问题突然顿悟。表现为非预期性和转瞬即逝性。2、艺术概括是文学创造的基本原则之一,要求作家依据自己的体验与认识,对个别或特殊性的事物加以处理,在主体与客体统一的基础上,创造出既具有鲜明的独特性又具有普遍性的艺术形象。3、象征型文学象征型文学是一种侧重以暗示的方式寄予审美意蕴的文学形态,基本特征是暗示与朦胧性,具有多层不确定性的意义。以欧洲象征主义为代表,这是法国文学史上的一种流派和文学思潮。4、诗文学体裁之一。一般认为,诗歌借助于有节奏感和音乐美的高度凝练的语言,创造出“言有尽而意无穷”的审美意境和形象,表现诗人的情致。中国古典文论主张“诗言志”,“诗缘情”,“诗者,根情、苗言、华声、实义”。无论是中国还是西方,都特别看重诗歌抒发诗人主观情志的特点,即使是叙事诗,其抒情性也相当明显。诗人的主观情志自然导源于外在现实,但外在现实必须内化为诗人的心理现实即变成诗人情志的一部分才能发而为诗。在形式上,与散文、小说、戏剧文学相比,诗歌更富于节奏感和音乐美。无论中国诗歌还是西洋诗歌,通常都是通过语音的有秩序的排列而形成有规律的抑扬顿挫;并且大部分诗歌要押韵,即使中国现代自由诗也注意押韵,只是押韵方式比较自由。此外,相对而言,诗歌从内容到形式都更讲究凝练;语言含蓄而富于跳跃性。诗歌是各种文学样式中出现最早的一种体裁。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不同种类,如抒情诗,叙事诗,格律诗,自由诗,散文诗,十四行诗,民歌等等。5、典型典型是西方文论创立的一个概念,发展三个阶段。17世纪以前的类型说、18、19世纪的个性典型说、20世纪之后,西方艺术中心转向,典型研究相对沉寂,但是马克思主义典型说在社会主义国家得到发展,成为中心议题。文学典型的美学特征:文学典型是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之一,它比一般形象更有艺术魅力,是文学话语系统中显出特征的富于魅力的性格。美学特征有:文学典型的特征性、文学典型的艺术魅力。6、特征化文学典型的特征性:特征概念是由德国艺术史家希尔特(1759-1839)提出来的,所谓“特征”就是组成本质的那些个别标志,从外延看,特征可以是一个细节、一个场景、一种人物关系、一个事件等。从内涵看,特征有两个特征:其外在形象极其生动、具体、独特;它通过外在形象所表现的内在本质又极其深刻和丰富的。7、文学风格是通过作家的一系列作品反映出来的作品内容与形式统一的独特性,是作家创作个性打在作品上的印记。是作家创作个性与具体话语情景造成的相对稳定的整体话语特色。8、文学消费文学消费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是指文学阅读和文学欣赏,狭义则指近代以来文学作品成为一种特殊的商品供人们的消费。9、期待视野在文学阅读之先及阅读过程中,作为接受主体的读者,基于个人和社会的复杂原因,心理上往往会有一个既成的结构图式。读者的这种据以阅读本文的既有心理图式简称期待视野(expectationhorizon)。在具体的文学阅读活动中,这种期待视野主要呈现为文体期待、形象期待与意蕴期待这样三个层次。10、文学批评所谓文学批评,也就是指人们根据一定的审美观点和趣味标准,对于文学现象,特别是文学作品从理性的角度所进行的一种分析和评判,是对文学欣赏所得的感受和体验的一种理性上的把握。文学批评是在文学阅读中伴随着欣赏而出现的。11、艺术生产艺术生产就是艺术创造活动。作为一种特殊的精神生产,它是人对世界的—种审美掌握方式,即主要通过情感体验和直观的方式掌握世界,形成对世界的审美意识并运用艺术符号将其物化、创造一个独特的具有审美价值的形象世界的活动。在各种精神生产活动中,艺术创造突出地表现为“精神个体性的形式”保持着“精神的自律”,因而是一种最富于创造个性的“真正自由的劳动”。“艺术生产”的概念是怎样提出的?马克思早在《1844年经济学一哲学手稿》中就提出了“艺术生产”的概念,他指出:“全部人的活动迄今都是劳动”,“宗教、家庭、国家、法、道德、科学、艺术等等,都不过是生产的一些特殊的方式,并且受生产的普遍规律的支配。”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又一次指出:“支配着物质生产资料的阶级,同时也支配了精神生产的资料”,在这部书中,还有“关于意识的生产”、“语言中的精神生产”等提法,在《共产党宣言》中直接提出“精神生产”,说:“精神生产随着物质生产的改造而改造”。马克思在《“政治缀济学批判”导言》中,提出了人类对世界的四种重要的掌握方式问题,其中就包括对世界的艺术掌握方式问题。与此密切相关,马克思正式提出了“艺术生产”的概念,他在指出“物质生产的发展例如同艺术生产的不平衡关系”之后还说:“关于艺术,大家知道,它的一定的繁盛时期决不是同社会的一般发展成比例的,因而也决不是同仿佛是社会组织的骨酷的物质基础的一般发展成比例的,例如,拿希腊人或莎士比亚同现代人相比,就某些艺术形式,例如史诗来说,甚至谁都承认,当艺术生产一旦作为艺术生产出现,它们就再不能以那种在世界史上划时代的、古典的形式创造出来;因此,在艺术本身的领域内,某些有重大意义的艺术形式只有在艺术发展的不发达的阶段上才是可能的。”相对于人类其它形式的创造性实践活动而言,专指艺术创造活动。它标志着人类精神文明的成熟程度,是人类不可缺少的一种活动方式。艺术作品是这种生产劳动的直接成果。12、文化市场既是一个属于文化学范畴的概念,又是一个属于经济学范畴的概念。文化市场是文化产品生产、交换、消费的场所,又是市场经济本身的一个组成部分。所谓文化市场,是指按价值规律进行文化艺术产品交换和提供有偿文化服务活动的场所,是社会主义文化艺术产品生产和消费的中介。它必须具备三个条件:一是要有能供人们消费并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和活动;二是要有组织这种活动的经营者和需求者;三是要有适宜的交换条件。文化市场是市场经济在文化领域的延伸,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有机组成部分。从狭义上讲,文化市场是指以商品交换的形式提供精神产品和文化娱乐服务的场所。从广义上讲,文化市场是指文化商品和服务在交换过程中所发生的各种服务关系的总和,体现着文化商品和服务的生产者、经营者、消费者、管理者之间及不同文化生产者资料所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在整顿、规范文化市场秩序时,我们一般指的是狭义上的文化市场;在制定文化市场政策法规时,我们一般指的是广义上的文化市场。13、大众文学现代文学中一种具有广泛群众性或通俗性的文学的总称。大众文学和“纯文学”相对应,在商品经济流通过程中,侧重于追求群众趣味,注意消遣性和娱乐性。现代题材小说、传奇小说、剑侠小说、冒险小说、侦探小说、打斗小说、政治小说、言情小说、推理小说、科学幻想小说等,在广义上都可以列为大众文学。3、简答题1、艺术真实与生活真实有什么区别?艺术真实是指要求作家以主观性感知与诗意性创造,在其营造的假定性情境中表现对社会生活内蕴、特别是那些本质性规律性的东西的认识与感悟,显然,这是一种特殊的真实它不是一种如生活真实那样与生活本身同一的真实,是一种内蕴的真实、假定的真实,内蕴的真实是指文学不是对社会生活的模仿,而是与挖掘和表现社会生活的本质是联系在一起的。假定的真实,是艺术真实的外在特征。2、什么是形式创造?文学创造中,形式创造要遵循哪些原则?形式创造是文学创造的基本原则之一,要求作家赋予自己的创作对象以艺术形式。形式创造既体现为对内容的内在结构的把握,又体现为利用语言材料及艺术手段使之呈现出外在形态。要遵循的原则有第一从内容出发去选择与创造形式;二发挥形式对艺术表现的能动作用;三重视形式自身的独立的审美价值。3、文学典型的美学特征有哪些?文学典型的美学特征:文学典型是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之一,它比一般形象更有艺术魅力,是文学话语系统中显出特征的富于魅力的性格。美学特征有:文学典型的特征性:特征概念是由德国艺术史家希尔特提出来的,所谓“特征”就是组成本质的那些个别标志,从外延看,特征可以是一个细节、一个场景、一种人物关系、一个事件等。从内涵看,特征有两个特征:其外在形象极其生动、具体、独特;它通过外在形象所表现的内在本质又极其深刻和丰富的。文学典型的艺术魅力:显然,富于艺术魅力是文学典型观的应有之义。凡是在文学史上可以称为典型的文学形象,都具有永恒的艺术魅力。啥姆雷特、堂·吉坷德、林黛玉都是超越时空,而富于永久的艺术魅力的文学典型,然而艺术魅力却是一个模糊性概念,它是文学作品的诸种审美素质衍生出综合审美效果。文学典型的艺术魅力,可以从魅力的表现和魅力的实质两个方面来考察。一般表现为吸引力、感染力和震撼力;而它实质上是由文学典型、的真实性、新颖性、诚挚性和蕴藉性造成的。4、怎么理解文学意境的特征?意境是指抒情型作品中呈现的那种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形象系统及其所诱发和开拓的审美想象空间,它同文学典型一样,也是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之一。其特征有(一)情景交融。情景交融是意境创造的表现特征,意境创造就是把二者结合起来的艺术。由于它直接关系着意境的生成,所以古人在这方面研究得十分深透。有了三种情真交融的不同类型:第一是景中藏情式。虽不言情,但情藏泉中!往往更显得情深意浓,如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广陵》,第二情中见景式,第三情景并茂式。(二)虚实相生。意境包括两个部分:一方面是“如在目前”的较实的因索;亠方面是“见于言外”的较虚的部分。意境从结构上看,正是二者的结合。所以后人干脆提出了“全局有法,境分虚实”的主张,把意境中较实的部分称为实境,其中较虚的部分称为虚境,实境是指逼真描写的景、形、境,又称真境、事境、物境等;而虚境是指实境诱发和开拓的审美想象的空间,它一方面是原有画面在联想中的延伸和扩大,另一方面是伴随着这种具象的联想而产生热对情、神、意的体味与感悟,即所谓言不尽意,所以又称神境、情境、灵境等。虚境是实境的升华,它体现着实境创造的意向和目的,体现着整个意境的艺术品位和审美效果,制约着实境的创造与描写,处于意境结构中的灵魂和统帅的地位,因此才有神境、灵境的别名。(三)韵味无穷,这是意境的审美特征,是指意境中所蕴含的那种回味不尽的美的因素它包括情、理、意、趣、味等多种因素,因此有情韵、韵致、兴趣、兴味等多种别名。而所谓“韵味”,就是由物色、意味、情感、事件、风格、语言等因素共同构成的美感效果。5、风格的特征与形态主要有哪些?特征有独创性、稳定性和多样性。形态有:简约与繁丰,所谓简约是力求语词简洁扼要的风格形态;繁丰则相反。刚健与柔婉,刚健是刚强、雄伟的风格形态,柔婉则是柔和和优美的风格形态。平淡与绚烂,绚丽力求富丽,用词华美。平淡则相反。疏放与谨严,谨严是指从头到尾严严谨谨。疏放则循乎自然。6、怎样理解文学风格的时代性?时代性也称为时代风格,它是民族风格发展演变过程中的一种历时性的形态,是一个民族在特定时代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反映在文学作品中所形成的文学作品的时代特征因此,在同一时代作家作品中,又必然带有某种共同的为该时代所特有的思想情调和艺术特色。这种文学时代的风格,,一般也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表现在作品题材的时代特色上。其次,表现在作品中所体现的时代主题和时代精神上。再次,反映在作品形式的时代特色上。4、辨析题1、“凡是写作的作家就是文学创造的主体”。不正确。不能说“凡是写作的作家就是文学创造的主体”。因为“主体”的特定含义,即必须具有主体性。所谓主体性,就是人在与客体的特定关系中体现出来的主动性、主导性即自由自觉的创造性。没有主体性的人包括作家就不是真正的主体。“写作的作家”不一定具有主体性,如成为自然的奴隶或屈从于金钱而写作的作家就不是真正的文学创造主体。2、一个时代或社会的经济发展必然导致文学的发展,二者是一致的。5、论述题1、试论马克思主义文艺批评观。该题主要考察学生对马克思主义文艺批评观的整体掌握程度,重点考察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美学观点与历史观点,美学的观点,就是要求把文学作品当作艺术品,一种艺术家所创造的美,按照文学本身的规律来加以认识和评价。所谓历史的观点,就是要求把文学看作是一种社会现象和一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放到它产生的历史环境中去进行考察,而不能脱离具体的历史环境,孤立地就作品而论作品。要求学生从这两个方面具体阐述并且要特别把握美学的观点和历史的观点的辩证的统一关系。2、怎么理解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性?文学作为审美意识形态是一般意识形态的特殊形式,是审美与意识形态的复杂组合形式,从目的看,文学既是无功利性的也是功利性;从方式看,文学既是形象的,也是理性的;从态度看:既是情感的,也是认识的。(1)文学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马克思的社会结构理论确定了文学在人类社会系统中的坐标。文学是经济基础的上层建筑,属于上层建筑中的意识形态部分。文学源于生活又改造生活。马克思:“不是人们的意识决定人们的存在,相反,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马克思、恩格斯:“意识一开始就是社会的产物,而且只要人们还存在着,它就仍然是这种产物”(《德意志意识形态》)文学作为一种精神文化,是一种观念形态。“作为观念形态的文学是社会生活在作家头脑中的产物”(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社会生活是文学的源泉。但文学不等于社会生活本身,社会生活必须经过作家头脑的能动的反映、认识、体验、感悟、描写和改造,才能转化为文学。文学活动中“心”与“物”的关系。刘勰的论述。歌德的论述。“物理境”与“心理场”的区别。要求深刻理解文学源于生活又改造生活的内容,能举例说明。(2)文学是人的一种审美活动人类的一切活动中都存在“审美”。但只有文学艺术活动把审美作为基本的功能,文学艺术活动是审美的高级形态和典范。1.审美的含义及其实现的条件审美是心理处于活跃状态的主体,在特定的心境、时空中,在有历史文化渗透的条件下,对客体的美的观照、感悟、判断。审美实现的过程是创造的过程。审美的实现需要四层面的协调合作:(1)主体心理层。审美关系的建立,有赖于有审美感觉和能力的人。“审美”的“审”也就是“审者”及其动作,他的愿望,他的感觉,他的能力,他的动作,即指主体的观照—感悟—判断。在审美的观照—感悟—判断中,人作为主体的一切心理机制处于活跃的无障碍的状态。(2)客观对象层。审美关系的建立,还有赖与审美的对象及其属性的呈现。“审美”的“美”,是“审”的对象。美的对象很复杂。有美、丑、崇高、卑下、悲、喜等。不同的对象引起不同的感受和感情。虽然这些感受和感情不同,但它们仍属于同一类型,即以情感评价对象。(3)心理时空层。审美关系的建立还有赖于特定的时间、特定的空间和人的特定心境的契合。(4)历史文化层。审美关系无法孤立建立,它的每一次建立都必然渗透了人类的、民族的历史文化传统。审美活动的根本精神是人的心理器官的全部畅通,是人的内在丰富性的全部展开,是人本质力量的对象化。在审美的瞬间,人们暂时摆脱了周围熙熙攘攘的现实,升腾到一个心醉神迷的境界。·正是在这个意义上说,审美是自由在瞬间的实现,是苦难人生的节日。要求深刻理解审美的含义和实现审美的条件。2.文学审美活动的特点文学作为审美活动的高级形态,是审美关系的典范,是审美活动根本精神的集中体现。与其他艺术的审美相比,文学审美活动的特点有:(1)文学审美活动具有生活的包容性;(2)文学审美活动具有思想的深刻性。要求理解文学的审美活动的特点。(3)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性1.审美意识形态的独立性文学是审美意识形态。“审美意识形态”不是“审美”与“意识形态”的简单相加。世界上并没有纯粹的意识形态。意识形态只有在各种具体表现中——作为哲学的意识形态、政治意识形态、法的意识形态、道德意识形态、审美意识形态——才会现实地存在。审美意识形态自身是一个系统。文学和其他艺术集中体现了一个社会的“审美意识形态性”。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性的内涵:(1)有集团倾向性又有人类的共通性。(2)是认识又是情感(3)无功利性又有功利性(4)假定性与真实性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性是人对现实审美关系中的精神意识,它是集团倾向性与人类共通性的统一,是认识与情感的统一、无功利性与有功利性的统一、假定性与真实性的统一。要求深刻理解文学审美意识形态的相对独立性和内涵。2、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表现在哪些方面?答: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是指文学的审美表现过程与意识形态相互浸染、彼此渗透的状况,表明审美中渗透了意识形态,意识形态巧借审美传达出来。具体地说,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表现在,文学成为具有无功利性、形象性和情感性的话语与社会权力结构之间的多重关联域,其直接的无功利性、形象性、情感性总是与深层的功利性、理性和认识性等缠绕在一起。第一,从目的看,文学不带有直接功利目的,即是无功利的,但这种无功利本身也隐含有某种功利意图;第二,从方式看,文学处处以形象感人,但也含有某种理性;第三,从态度看,文学富于情感性,但也带有某种认识性。3、说明文学消费与文学接受的意识形态性质。1200字以上 叙事
-
计算机理论论文对每位计算机用户来说,了解一点计算机病毒方面的知识,掌握一些防护计算机病毒的方法,是非常必要的。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计算机理论论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摘要:本文首先分析了计算机病毒的类型及特点,并对计算机病毒注入进行了技术分析,研究出了计算机病毒的主要防护方法。关键词:计算机病毒;防护计算机病毒(Computer Virus)是指编制或者在计算机程序中插入的破坏计算机功能或数据,影响计算机使用,并且能够自我复制的一组计算机指令或者程序代码。自80年代莫里斯编制的第—个“蠕虫”病毒程序至今,世界上出现了许多不同类型的病毒,给数以千计的计算机用户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因而,对每位计算机用户来说,了解一点计算机病毒方面的知识,掌握一些防护计算机病毒的方法,是非常必要的。1.计算机病毒的类型及特点1.1计算机病毒的类型计算机病毒的类型繁多,在近几年内,主要有以下几种病毒:1.1.1“美丽杀手”(Melissa)病毒。这种病毒是专门针对微软电子邮件服务器MS Exchange和电子邮件收发软件Out1ookExpress的Word宏病毒,是一种拒绝服务的攻击型病毒,能够影响计算机运行微软Word97、Word2000和Outlook。这种病毒是—种Word文档附件,由E-mail携带传播扩散,能够自我复制,一旦用户打开这个附件,就会使用Outlook按收件人的Outlook地址簿向前50名收件人自动复制发送,从而过载E-mail服务器或使之损坏。1.1.2尼姆亚变种W(w)。该病毒通过感染文件传播,可造成用户文件损坏,无法运行。由于被该病毒感染的文件,图标会变为一只举着三炷香的熊猫,因此该病毒又被称作“熊猫烧香”。它是一个能在WIN9X/NT/2000/XP/2003系统上运行的蠕虫病毒。该病毒可通过局域网进行传播,进而感染局域网内所有计算机系统,最终导致整个局域网瘫痪。1.1.3情人节(in)病毒。该病毒是一个会写情书的病毒。它会将自身用脚本加密引擎加密后插入到HTML文件中。病毒运行时会产生—个名为的病毒文件,并拷贝到系统目录中,并搜索Outlook的地址薄中的所有邮件地址,向这些地址发送病毒邮件。病毒会在每月的14号发作,发作时会以一封西班牙情书的内容覆盖掉硬盘中的所有文件,并将覆盖过的文件扩展名全部改为txt,使用户的系统完全崩溃。1.1.4桑河情人()病毒。该病毒是—个会删除了你的文件还要祝你情人节快乐的病毒。病毒运行时会产生—个的文件,该文件是编译过的病毒格式,可以被系统自动执行。病毒会将这个情人节的文件放入系统的启动目录,每次开机后病毒会自动运行。该病毒在每月的8、14、23、29号发作,发作时会将C盘的所有根目录都保留,只将这些根目录中的所有文件及子目录都删除,而且还会建立一个名为:“happysan-valentin”情人节快乐目录。1.1.5CIH病毒。据悉,CIH病毒已给计算机用户造成了巨大损失。近来又出现了CIH病毒的一种升级版本CIHvl-2病毒,CIHvl-2病毒被定时在4月26日对被感染计算机的BIOS芯片和硬盘驱动器发起攻击,造成系统崩溃,甚至损坏硬件。CIH病毒基本上是通过互联网络或盗版软件来感染windows 95或98的exe文件的,在执行被感染文件后,CIH病毒就会随之感染与被执行文件接触到的其它程序。1.2计算机病毒的特点1.2.1计算机病毒的可执行性。计算机病毒与其它合法程序一样,是一段可执行程序,但它不是一个完整的程序,而是寄生在其它可执行程序上,因此它享有—切程序所能得到的权力。 论文下载1.2.2计算机病毒的传染性。传染性是病毒的基本特征,计算机病毒会通过各种渠道从已被感染的计算机扩散到未被感染的计算机。病毒程序代码一旦进入计算机并得以执行,它就会搜寻其它符合其传染条件的程序或存储介质,确定目标后再将自身代码插入其中,达到自我繁殖的目的。1.2.3计算机病毒的潜伏性。一个编制精巧的计算机病毒程序,进入系统之后一般不会马上发作,可在几周或者几个月内,甚至几年内隐藏在合法文件中,而对其它系统进行传染,而不被发现。1.2.4计算机病毒的可触发性。病毒因某个事件或数值的出现,能诱使病毒实施感染或进行攻击的特性。1.2.5计算机病毒的破坏性。系统被病毒感染后,病毒一般不立即发作,而是潜藏在系统中,等条件成熟后便发作,给系统带来严重破坏。1.2.6攻击的主动性。病毒对系统的攻击是主动的,计算机系统无论采取多么严密的保护措施都不可能彻底地排除病毒的攻击,而保护措施只能是一种预防手段。1.2.7病毒的针对性:计算机病毒是针对特定的计算机和特定的操作系统的。例如,有针对IBM PC机及兼容机的,有针对Apple公司的Macintosh的,还有针对UNIX操作系统的。2.计算机病毒注入的技术分析2.1无线电方式。发射到对方电子系统中。此方式是计算机病毒注入的最佳方式,其技术难度大。可能的途径主要有:2.1.1直接向对方电子系统的无线电接收器或设备发射,使接收器对其进行处理并把病毒传染到目标机上。2.1.2冒充合法无线传输数据。根据得到的或使用标准的无线电传输协议和数据格式,发射病毒码,使之能够混在合法传输信号中,进入接收器或网络。2.1.3寻找对方信息系统保护最差的地方进行病毒注放。通过对方未保护的数据线路,将病毒传染到该线路或目标中。2.2“固化”式方法。即把病毒事先存放在硬件或软件中,然后把此硬件或软件直接或间接交付给对方,使病毒直接传染给对方电子系统。2.3后门攻击方式。后门,是计算机安全系统中的—个小洞,由软件设计师或维护人发明,允许知道其存在的人绕过正常安全防护措施进入系统。攻击后门的形式有许多种,如控制电磁脉冲可将病毒注入目标系统。2.4数据控制链侵入方式。随着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使计算机病毒通过计算机系统的数据控制链侵入成为可能。使用远程修改技术,可以很容易地改变数据控制链的正常路径。3.计算机病毒的防护措施3.1检查BIOS设置,将引导次序改为硬盘先启动(C:A:)。3.2关闭BIOS中的软件升级支持,如果是底板上有跳线的,应该将跳线跳接到不允许更新BIOS。3.3用DOS平台防杀计算机病毒软件检查系统,确保没有计算机病毒存在。3.4安装较新的正式版本的防杀计算机病毒软件,并经常升级。3.5经常更新计算机病毒特征代码库。3.6备份系统中重要的数据和文件。3.7在Word中将“宏病毒防护”选项打开,并打开“提示保存Normal模板”,退出Word,然后将文件的属性改成只读。3.8在Excel和PowerPoint中将“宏病毒防护”选项打开。3.9若要使用Outlook/Outlook express收发电子函件,应关闭信件预览功能。3.10在IE或Netscape等浏览器中设置合适的因特网安全级别,防范来自ActiveX和Java Applet的恶意代码。3.11对外来的软盘、光盘和网上下载的软件等都应该先进行查杀计算机病毒,然后在使用。3.12经常备份用户数据。3.13启用防杀计算机病毒软件的实时监控功能。综上所述,计算机病毒对计算机用户的危害是尤为严重的,必须采取行之有效的防护措施,才能确保计算机用户的安全。参考文献[1]韩莜卿,《计算机病毒分析与防范大全》[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6.4[2]李辉,《黑客攻防与计算机病毒分析检测及安全解决方案》[M].2006篇二摘 要:无线网络的质量和许多因素有关,由此带来了网络优化工作的复杂性。文章提出了注重平衡性是提升网络质量评价的关键,专注于讨论使用变色龙算法合理精确配置功率,控制网内干扰分布,达到网络质量峰值的方法。关键词:C/I 变色龙算法 自适应 收敛反馈1 C/I概述1.1 最根本的网络质量指标评价无线网络质量的最基本准则是C/I(载干比)。C/I的改善可以降低误码率、丢帧率,提高语音质量、MOS感知等,是无线网络优化的底层指标;而其他诸如掉话率、切换成功率、无线接入性等KPI指标都是在C/I这个性能上的高层反应。由此可见,网络优化的重点即是优化C/I,偏离这一目标,盲目追求高层KPI都是不切实际的。1.2 提高网络质量评价的关键随着网络发展日益复杂,各种干扰也越来越多,在功率配置问题上绝大多数网优人员解决干扰的手段是提高功率来抗干扰,高电平高干扰,这样会导致高电平质差比率升高,整网质量不高,且由于存在网络质量的不平衡分布,易使终端用户产生感知上的差异化,引发投诉上升及满意度下降。在与竞争对手的比拼中处于优势,和在网内尽量保持各处同性是同样重要的。网络优化是一门平衡的艺术,平衡性是提高网络质量评价的关键。举例:路测优化。由于路测考核指标越来越成为各运营商关注的重点,因此在优化上也就自然而然地会倾注更多的资源,对道路覆盖小区频率使用进行倾斜、大功率保证C/I,提升各类道路测试指标。乍一看这样的做法效果不错,可细想一下问题就来了,路测道路占整体覆盖面积不足10%,用户不及20%,而这些区域C的强化势必导致90%区域和80%用户的干扰上升,将显着降低原本就覆盖受限区域的C/I,影响客户感知,从实际投诉比率上也可以看到,室内投诉比率占绝大多数。因此,一视同仁(道路和室内)的总体网络优化策略能更好地改善用户感知,提高满意度,这是平衡的观点。1.3 C/I和功率的关系改善C/I的方法有两个:提高C或降低I。提高用户感知还可以运用一些新功能,改善相同C/I情况下的MOS表现,如AMR、跳频等。(1)提高C的主要方法是提升功率、调整覆盖、优化邻区配置;(2)降低I的主要方法是降低功率、调整覆盖、优化频率配置、控制外部干扰等。功率调整最为纠结,增加功率即增加了C和I,增加单小区抗干扰能力的同时增加了全局干扰;减少功率降低I的同时也降低了C。I由白噪声、外部干扰(各类干扰设备)和内部干扰(频率干扰和交调干扰)构成,可见在调整功率时主要影响的是内部干扰。下面模拟了一条C/I VS Lev的曲线做个简单示意图,如图1所示:其中,横轴为全网的平均接收电平;纵轴为全网的平均C/I。图1主要分为3个区、1个点,具体描述A区:此处属于低功率区域,干扰主要由底噪、外部干扰强度决定,因此随着电平功率的提升,C/I上升很快。B区:随着电平的升高,干扰的主要组成部分转为网内干扰,电平功率的上升引起的C增加和I增加接近,C/I趋于稳定。C区:网络中的部分深度覆盖或广覆盖区域的电平强度已经无法进一步提升,全网电平的提升是部分小区的提升贡献的,对一个小区覆盖而言,其主控面积远小于干扰面积,因此在不能全网提升功率的情况下,C的增加速度会慢于I的增加速度,导致C/I的下降。而随着平均电平的增加,功率受限区域也不断增加,I的增加亦越来越快,C/I呈现加速下滑。目前大部分网络运行在C区(以暴制暴的结果)。P点:一定网络状态下的功率和C/I的最佳平衡点。在此点左边,由于功率不足,载干比不高;在此点以右,干扰增加速度上升,载干比下降。[论文网]对于不同的网络就有不同的C/I VS Lev的响应曲线;同一个网络在话务、外部干扰分布不同的情况下,响应曲线也是不同的;覆盖调整、频率优化等是网络优化的重要手段,也是改善曲线特性的主要方法。良好的曲线特性应该具有较高的P点,且C区下降趋势较缓。在网络特性(响应曲线)确定后,优化的一个重要工作内容就是通过合理配置网络功率水平,使网络质量运行到最佳位置(P点)。2 寻找网络最佳运行点P——变色龙算法2.1 图形转换从上文可知,大部分网络运行在C区,不是网络的最佳运行区域,将网络置于P点运行才能获得最佳质量。那么如何确定P点呢?首先网络功率水平的调整主要依靠最大功率水平设置(会影响覆盖、话务分布等,在下面介绍中不采用)和功控参数设置(功控范围、功控区间)实现。实现网络P点运行有以下难度:(1)从现有的GSM网络统计中,缺乏对C/I的统计,无法很好地评价调整效果;(2)功率水平的统计是平均值,在设置上是区间值,也较难实现参数设置和网络响应的吻合,横坐标位置较难确定。需要想一个变通的方法将这两个指标转化为易获取、易度量且相关性极强的指标。在GSM网络中,受C/I影响最大最直接的指标是quality,quality的统计也非常容易获取,这就是变色龙算法第一步。将上面的C/I VS Lev的图转换为目标quality VS实际quality的图,如图2所示:其中,横轴为目标质量(自左向右,由好到坏);竖轴为实际质量(自下而上,由好到坏)。A区:当目标质量要求较低时,电平配置较低,C/I比较差,仍有功率及质量提升空间。C区:当目标质量要求较高时,电平配置升高,产生的干扰增大,导致C/I变差,实际质量差于目标值。P线:不同网络特性的最佳点P,在此处能达到实际质量最佳。在图2中表现为目标质量和实现质量一致,即斜率为1,汇聚成P线。通过这样的图形转换,就把问题简化到了以质量为目标的优化过程,而质量统计非常方便,便于实现调整和评估的工作。2.2 逼近P点完成图形转化后,仍需要找到P点的位置,通过实践和研究总结出了一套算法,由于其能敏锐捕捉周围环境变化,自适应调整无线参数,将网络置于最佳点P运行,降低干扰,提高网络质量,因此取名“变色龙”。变色龙算法的第二步是寻找P点,这里采用无限逼近的方法,说明假设网络最初目标质量设置是q1,网络反馈的实际质量是q2;接着以q2为目标质量,网络会反馈出q3;再以q3得出q4……由于P线的斜率为1,因此网络的反馈会逐步收敛,这样网络运行点就无限逼近P线,达到网络最佳质量。在此过程中排除了人为的对参数设定的猜测,而全由网络反馈决定参数设置,形成了自适应过程,也就是说网络需要多少能量,就会去要求获取,通过这一过程大大提高了无线参数设置的准确性,如图3所示:2.3 变色龙算法下的参数设置GSM厂家功控算法的理想目标是在质量允许的条件下功率尽可能低,这就需要去寻找这个质量和电平的稳定区域。大多数优化人员会根据经验定一套区间参数放到现网上运行,细致点的可能会考虑分场景设置功控参数。然而,什么样的设置才能真正满足适合场景、规划、话务、外部干扰等多种变量引起的功率需求变动呢?变色龙算法的第三步是将靶心图中的质量区间和电平区间尽量重叠,使功率趋于稳定,并且尽可能地降低发射功率,减少整网的干扰。这样做能使电平和质量做合理转换,因为在GSM网内质量的参数设定为0~7,电平设定为-110dBm~-47dBm,显然电平设置更为精细,质量区间和电平区间靠近的好处是不会由于两者的偏离导致功控方向的不确定。通过采集话务统计数据收集测量报告,进行电平质量二维整理,完成环境数据的收集。某小区的情况如表1所示:其中,填色部分的数字表示对应电平等级以下、下一级电平等级以上的对应上行质量等级的采样点比例,所有填色格子相加为100。通过质量和电平的综合分析,能很方便地确定稳定区域,实现质量和电平的等效转换。由表1可见,电平强的时候,质差占比较低;而电平弱的时候较高。功控的目的是保证质量的情况下尽可能降低发射功率,也就是说合理设置功控电平区间,不宜设得过低引起质差,不宜设得过高产生干扰。反馈的结果能进一步修正设置的精确度。通过测量报告能清晰地了解干扰分布状况,进行精确功率分配,可以说有多少小区就有多少场景,实现因地制宜。更精细的做法是可以根据不同时段进行功控参数的设定,以适应不同时段的话务和干扰分布,做到与时俱进。需要注意的是,在参数设置时以网络级或区域级的平均值为每个小区进行设置,这样就能很好地完成各向同性的均衡工作。此外,在干扰分布中上行和下行的相关性不大,需分别计算。变色龙算法最终达到的效果将是降低干扰,极少功率浪费。网络运行至P点位置,总体指标提升。2.4 变色龙算法在3G网络的应用变色龙算法对于CDMA或3G网络实施起来更为简单,只需对BLER进行收敛,即可取得P点运行效果。可以根据不同业务的BLER(Block Error Ratio,块误码率)现网统计值作为目标设置,经过网络的自适应反馈后,经3~4次收敛即可达到最佳运行状态。3 变色龙算法效果自2011年8月起,变色龙算法陆续在多个城市多厂家设备的GSM网络进行使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具体举例如表2所示:从总体效果来看,抑制了网内干扰,TCH/SDCCH分配成功率、0-5级质量、掉话率、切换成功率等都有显着改善,对突发的外部干扰有很强的适应性和自愈能力,能迅速调整参数配置策略,稳定网络指标,是名符其实的变色龙。4 总结综上所述,变色龙算法是基于网络干扰环境分析及反馈进行参数配置自适应优化的一种算法,目前适用于2G和3G网络。从应用实践看,变色龙算法是支持多厂家、适应多环境的成熟通用算法,对降低网络底噪、提升网络质量提供了极大的助力,加之其可操作性极强,值得广泛推广使用。1200字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