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求理论1200字以上

供求理论

1200字以上 一年级 散文

第二章  供求理论

1、均衡价格是一种商品供给曲线和需求曲线相交时的价格。此时需求价格等于供给价格,需求量等于供给量。

2、需求规律指需求数量与商品价格成反方向变化的关系。

3、需求的收入弹性是指需求量相对收入变化作出的反应程度,即消费者收入增加或减少百分之一所引起的对该商品需求量增加或减少的百分比。

4、供给规律:也称供给定理,是指商品价格提高,对该商品的供给量增加,反之,商品价格下降,则对该商品的供给量减少,这种供给数量和商品价格成同方向变化的关系称供给规律或供给定理。

1、需求量的变动与需求变动的异同。

(1)需求量是指某一特定价格水平时,消费者购买某种商品的数量,它在图上表现为一个点。

需求量的变动是指其他条件不变,价格变动所引起的变动,在图上表现为点在曲线上的移动。

(2)需求是指在某一特定时期内,在每一价格水平时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商品量,它在图上表现为一条曲线。

需求的变动是指价格之外的其他因素的变动所引起的变动,在图上表现为曲线的移动。

2.需求的价格弹性。

(1)含义:需求价格弹性是指需求量相对价格变化作出的反应程度,即某商品价格下降或上升百分之一时所引起的对该商品需求量增加或减少的百分比。

(2)类型

1Ed>1,富有弹性,一般指高档消费品。

2Ed=1,单一弹性,这是一种特例,即属特殊情况。

3Ed<1,表明需求量的变动率小于价格的变动率,即需求量变化对价格变化反应缓和,称为缺乏弹性。需求曲线斜率为负,其绝对值大于1。这类商品为生活必需品。

4Ed=0,表明需求量为一常量,表明需求量不随价格变化而变化,称为完全无弹性,需求曲线和纵轴平行,其斜率为无穷大。这是一种特例,如火葬费、自来水费等近似于无弹性。

5Ed=∞,表明价格为一定的情况下,需求量无限大,称为无穷大弹性,需求曲线斜率为零。这也是一种特例,如战争时期的常规军用物资及完全竞争条件下的商品可视为Ed无限大。参见教材P38图2-6

(3)影响因素:购买欲望;可替代程度;用途的广泛性;使用时间。

第三章  效用理论

1、收入效应在名义收入水平不变的情况下,一种商品的价格变动会使消费者的实际收入发生变动,从而引起该种商品需求量发生相应变动,这种效应称为收入效应。

2、无差异曲线是用来表示给消费者带来相同效用水平或相同满足和谐的两种商品不同数量的组合。

3、边际效用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间内增加单位商品所引起的总效用的增加量。

4、替代效应是指当消费者购买两种商品时,由于一种商品价格下降,一种商品价格不变,消费者会多购买价格便宜的商品,少买价格商的商品。

1.总效用与边际效用的变动规律

(1)总效用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间内,消费一种或几种商品所获得的效用总和。边际效用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间内增加单位商品所引起的总效用的增加量。

(2)总效用与边际效用的关系:边际效用是递减的;当边际效用为正数时,总效用是增加的;当边际效用为零时,总效用达到最大;当边际效用为负数时,总效用减少;总效用是边际效用之和。用公式表示二者之间的关系:

dTU MU =dQ

2.无差异曲线、预算线和消费者均衡。

1无差异曲线是用来表示两种商品的不同数量组合给消费者带来的效用是完全相同的一条曲线。

从图上可知,无差异曲线有四个基本特征:无差异曲线是向右下方倾斜的,其斜率是负值;

在同一平面上可以有无数条无差异曲线;

在同一条平面图上,任意两条无差异曲线不能相交;无差异曲线是一条凸向原点的线。

2预算线又称为消费可能线,消费可能线是用来表示在消费者收入与商品价格既定的条件下,消费者所能购买到的两种商品数量最大组合的一条线。

消费可能线表明了消费者消费行为的限制条件,限制支出或收入一定,即 PxQx+PyQy=M

消费可能线随着消费者的收入和商品的价格改变而改变。

3消费者均衡:是指消费者的收入一定时,消费者所获得的总效用达到最大。条件是消费可能线与无差异曲线相切的切点。

第四章  生产与成本理论

1、机会成本是指生产者为了生产一定数量的产品所放弃的使用相同的生产要素在其他生

2、边际产量是指增加一个单位可变要素投入量所增加的产量。

3、边际技术替代率是指在保持产量水平不变的条件下,增加一个单位的某种要素投入量时所减少的另一种要素的投入数量。劳动对资本的边际技术替代率可用公式表示:MRTSLK

=

-△K

△L

4、边际成本指每增加一单位产品生产所增加的总成本。

5、等产量曲线是指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条件下,生产一定产量的两种生产要素投入量的各种不同组合所形成的曲线。

6.生产扩展线是指每一条等成本曲线和等产量曲线的切点所形成的曲线。

7.规模报酬是指所有生产要素的变化与所引起的产量变化之间的关系。

1.一种可变生产要素的合理投入区域。

(1)

边际报酬递减规律

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情况下,把一种可变的生产要素投入到其他不变的生产要素中去时,随着这种可变生产要素投入量的增加,产品的边际产量是先增加后减少的。

(2)

一种生产要素的合理投入区间

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的关系:

MP>0

时,

TP

上升;

MP=0

时,

TP

最大;

MP<0

时,

TP

下降。

AP 与MP

相交于

AP

的最高点,相交前,

MP>AP

;相交后,

MP。

一种生产要素的合理投入区间是

AP

达到最大至

TP

达到最大这一区间。

2.等产量曲线的特征

等产量曲线是指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条件下,生产同一产量的两种生产要素投入量的各种不同组合的曲线。其特征表现在:

(1)是一条负斜率的曲线。

(2)一个平面图上可以有无数条等产量曲线,离原点越远的等产量曲线表示的产量越大。

(3)一个平面图中的任意两条等产量曲线都不能相交。

3、等成本曲线的特征

等成本曲线是指在生产要素的价格和厂商的成本既定的条件下,厂商可以购买的两种生产要素的最大数量组合点的轨迹。

等成本线随着厂商的成本和生产要素的价格改变而改变。

价格不变,成本上升,等成本线向右上方平行移动。

成本不变,生产要素的价格同时成倍上升,等成本线向左下方平行移动。

第五章  厂商均衡理论

1、完全竞争又称纯粹竞争,是指只有竞争没有垄断的市场结构,或者说竞争不受任何阻碍或干扰的市场结构。

2、完全垄断:是指整个行业中只有一个生产者的市场结构。

3、寡头垄断是指少数几个厂商控制整个市场中的生产和销售的市场结构。

4、垄断竞争是指许多厂商生产和销售有差别的同类产品,市场中既有竞争因素又有垄断因素存在的市场结构。它兼有完全竞争和完全垄断这两种市场结构的特点。

1.完全竞争市场的短期均衡与长期均衡。

(1)

短期均衡

:短期均衡的条件是完全竞争市场上产品价格和生产规模都是确定的,厂商不能根据市场需求来调整全部生产要素。因此从整个行业来看,就有可能出现供给小于需求或供给大于需求的情况。

1)供给小于需求,此时存在超额利润;2)供给等于需求,此时存在正常利润,超额利润为0;3)供给大于需求此时存在亏损,超额利润为负;4)存在亏损的情况下,但价格大于平均变动成本,此时存在亏损,但仍生产;5)存在亏损的情况下,但价格等于平均变动成本,此时厂商生产与否对他来说亏损‘额都是一样的。一旦形式转好,可立即投入生产。6)存在亏损的情况下,价格小于平均变动成本,此时厂商只能收回部分可变成本,必须停产。总之,完全竞争市场上,厂商短期均衡的条件是MR=MC

从以上分析可知,在完全竞争市场上,厂商短期均衡的条件是:

MR=SMC

(2)长期均衡

在长期中,所有的生产要素的数量都是可变的,厂商就可通过调整自身的规模或改变行业中厂商的数量来消除亏损,或瓜分超额利润,最终是超额利润为0,实现新的均衡,即长期均衡。MR=AR=LMC=LAC=SMC=SAC

因此,在完全竞争市场上,厂商的长期均衡条件是:

MR=LMC=SMC=AR=LAC=SAC

2.完全垄断市场的短期均衡与长期均衡。

(1)短期均衡

短期有几种情况1)供给小于需求,存在超额利润;2)供给等于需求,存在正常利润,超额利润为0;3)供给大于需求,超额利润为负;4)存在亏损的情况下,但价格大于或等于平均变动成本生产比不生产好;5)存在亏损的情况下,但价格小于平均变动成本,停产。  均衡条件是MR=MC

从以上分析可知,在完全垄断市场上,厂商短期均衡的条件是:

MR=SMC

(2)长期均衡

LMC=MR

时,厂商实现了长期均衡。同时,厂商在实现长期均衡时,也实现了短期均衡。其均衡条件为

LMC

=SMC=MR

第六章  分配理论

1、利率又称利息率,是指利息占借贷资本的比率。

2、边际产品价值是生产要素的边际产品MP和产品价值P的乘积。

3、工资率工资是劳动力所提供的劳务的报酬,工资率是劳动这种生产要素的价格。(P145)

4、地租是土地这种生产要素的价格。

5、边际收益产品指增加一单位生产要素的投入所增加的收益。MRP=MP*MR

1.劳动供给曲线为什么是向后弯曲的?

这是因为在工资率较低时,闲暇的效用较小,工资率的提高对人们的诱惑很大,人们愿意放弃闲暇去工作,以提高生活水平,在这一阶段,劳动的供给量会随着工资率的上升而增加。但是,当工资率提高到一定程度后,闲暇的效用增加,闲暇的诱惑变大,而工资率的连续增加导致工资率的诱惑不断下降,工资率的增加会使得劳动者放弃部分工作时间以维持原有生活水平而去享受闲暇,在这一阶段,劳动的供给量会随着工资率的上升而减少。

第八章  市场失灵与微观经济政策

1、公共物品是指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不能依靠市场机制实现有效配置的产品,由政府提供的商品与劳务,像国防、立法、交通.

2、不完全信息也称为非对称信息:是指市场上买卖双方所掌握的信息是不对称的,一方掌握的信息多些,一方掌握的信息少些。

3、外部经济是指某个家庭或厂商的一项经济活动给其他家庭或厂商无偿地带来好处,显然,这项经济活动的私人利益小于社会利益。

4、科斯定理是一种产权理论,是解决经济活动外部性的重要理论和全新思路。其原理内容是指在市场交换中,若交易费用为零,那么产权对资源配置的效率就没有影响。

1.外部性及解决对策。

(1)所谓外部性,是指单个家庭或厂商的经济活动对其他家庭或厂商的外部影响,分为外部经济和外部不经济。

(2)无论是外部经济还是不经济,最终都将造成资源配置不当,不能实现帕累托最优状态。

(3)解决外部性的对策主要有:征税和补贴,对造成外部不经济的家庭或厂商,政府应该征税,对造成外部经济的家庭或厂商,政府应给予补贴;企业合并;明确产权。

第十章  简单国民收入决定模型

1、边际消费倾向是指增加一单位收入所引起的消费的增加量。MPC=

2、投资乘数是指投资的变动引起国民收入变动的倍数。

3、平均消费倾向:是指消费占收入的比例。

1.短期消费曲线与长期消费曲线的异同。

短期消费函数为

C=C

0

+bY

,长期消费函数

C=bY

。因此短期消费函数和长期消费函数的区别在于短期消费曲线不经过原点。其中

C 0

是自发消费,

bY

是引致消费。

2.投资乘数形成的原因、作用及其计算公式。投资乘数产生的主要根源在于社会经济各部门之间的相互关联性。当某一个部门投资增加,不仅会使本部门收入增加,而且会使其他部门发生连锁反应,从而导致这些部门投资与收入也增加,最终使国民收入的增加量是最初自发投资增加量的数倍。同理,当投资减少时,国民收入也成倍减少。

乘数发挥作用是有一定前提条件的。总的来说就是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否则乘数就会相应的缩小。也就是说,在各个轮次上产出出现梗阻,则乘数的大小会减小,梗阻的程度越严重,乘数相应就越小。

在没有税收的情况下,投资乘数

在有税收的情况下,投资乘数

第十二章  总需求与总供给模型

1.总需求一般是指全社会在一定价格水平条件下,对产品和劳务的需求总量。

2.总供给一般是指全社会在一定时间内,在一定价格水平条件下的总产出或总产量。

3.总供给曲线是一条先平行于横轴、后向右上方倾斜、最后垂直于横轴的曲线。

4.短期供给曲线后向右上方倾斜

5.长期供给曲线垂直于横轴的曲线

1.总供给曲线的种类及其特点。

总供给曲线是表明在劳动市场达到均衡时,总供给与价格之间关系的曲线。总供给曲线如下图所示:

1未充分就业的总供给曲线——

ab

线,平行于横坐标,表明价格水平不变,总供给不断增加。

由于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在价格不变的情况下,可以增加总供给。

2短期总供给曲线——

bc

线,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表明总供给与价格成同方向变化。

由于资源接近于充分利用,产量增加导致生产要素价格上升,成本增加,最终使价格水平上升。这种情况是短期的,同时又是经常出现的,因此称为“短期总供给曲线”或“正常的总供给曲线”。

3长期总供给曲线——

cd

线,垂直于横轴,表明价格变动,总供给量不变。

这是因为资源已经得到充分利用,总供给量已无法增加,这是一种长期趋势。所以,这条曲线称为“长期总供给曲线”。

第十三章  失业与通货膨胀

1.失业率一般是指失业人数占失业人数与就业人数之和的百分数,即失业率

=

失业人数

(失业人数

+

就业人数)。

2.通货膨胀一般是指商品和劳务价格水平的普遍、持续上涨。

3.菲利普斯曲线是表示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之间相互关系的曲线。

4.滞胀通货膨胀率上升时失业率也上升的现象称为滞胀。

1.失业的含义、种类及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1)失业是指有劳动能力的劳动人口,有劳动意愿并在劳动力市场上经过一段时间的寻找没有找到有报酬的工作。衡量失业有两个指标:失业人数和失业率,其中失业率一般是指失业人数占就业人数与失业人数之和的百分比。

(2)失业按产生的原因可以分为摩擦性失业、结构性失业和周期性失业。

(3)失业对经济的影响主要反映在:会直接造成劳动力资源的浪费和社会损失,美国经济学家奥肯发现失业率与国民生产总值之间存在一种高度负相关关系,即失业率每高于自然失业率1个百分点,实际GDP便比潜在GDP低2.5%;从社会方面看,失业的不利影响也是巨大的。

2.通货膨胀的种类(成因)及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1)可从不同的角度考察通货膨胀的类型

1从物价上涨率角度:分为温和的通货膨胀、奔腾的通货膨胀、恶性的通货膨胀;

从市场机制作用,可分为放开的通货膨胀和抑制的通货膨胀;

2从人们的预料程度,可分为预期的通货膨胀和非预期的通货膨胀;

3从其形成原因,可分为需求拉动通货膨胀、成本推动通货膨胀、需求拉动和成本推动混合型通货膨胀。

(2)通货膨胀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体现在:

1收入分配效应;2名义税制下的实际收入的变动;3财富分配或转移效应:对抵押合同和养老金合同的影响;对借债合同及有关合同的影响;4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

第十四章  财政理论与政策

1.财政政策一般是指政府通过改变财政收入和支出来影响社会总需求,以便最终影响就业和国民收入的政策。

2.挤出效应政府支出增加引起利率上升,使私人投资减少,总需求减少,导致均衡收入下降的情形。

3.税收乘数是指国民收入变动量与引起这种变动量之间的倍数关系,即KT=-b/1-b.

1.财政政策的内容。

财政政策包括财政支出和财政收入政策。财政支出的政策工具包括政府购买、转移支付和政府投资;财政收入的政策工具包括税收和公债等。

政府购买支出是指各级政府购买劳务和物品的支出。如购买军需品,科技、教育开支,机关购买公用品、政府公务员报酬及维持治安支出。转移支付是政府在社会福利保险、贫困救济和失业救济金、农业补贴及退伍军人津贴等方面的支出。政府投资在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只包括公共项目工程和国家特殊重大项目的固定资产投资和存货投资。

在经济萧条时期,总需求小于总供给,经济中存在失业,政府通过扩张性的财政政策来刺激总需求。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包括增加政府投资,增加政府购买和增加转移支付,以及减少税收(主要是降低税率)。

在经济繁荣时期,总需求大于总供给,经济中存在通货膨胀,政府通过紧缩性的财政政策来抑制总需求。紧缩性的财政政策包括减少政府投资,减少政府购买和减少转移支付,以及增加税收(主要是提高税率)。

2.自动稳定器的作用及其波动的意义。

政府税收与转移支付具有适应经济波动而自动增减。作用如下:(1)在税收方面,累进制的自动稳定机制可以很好的减缓经济波动;(2)在转移支付方面,能够影响可支配收入和消费支出,从而有利于减轻总需求的波动;(3)在农产品支持价格方面,政府按支持价格制度给予补贴,避免了农产品价格下跌,增加农民收入,扩大社会总需求。

总之,在经济扩张时期,有助于抑制通货膨胀;在经济衰退时期,有助于缓和经济衰退。因此,自动稳定器能够减轻周期的波动幅度,降低波峰高度,提高谷底高度。但是,自动稳定器对经济的调节作用是有限的。

第十五章  货币理论与政策

1.货币政策一般是指中央银行运用货币政策工具来调节货币供给量以实现经济发展既定目标的经济政策手段的总和。   2.货币乘数一般是指由基础货币创造的货币供给。

3.再贴现率通常市场经济国家把中央银行给商业银行的贷款叫做再贴现,把中央银行给商业银行的贷款利率叫做在贴现率。

4.存款准备金率指存款准备金占商业银行存款的比例称为存款准备金率。

1.公开市场业务的含义及应用

公开市场业务就是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上买卖政府债券,其目的不是牟利,而是调节货币供给量。

中央银行买进政府债券,市场中的货币流通量增加。中央银行卖出政府债券,市场中的货币流通量减少。

2.再贴现率的含义及应用

再贴现就是指商业银行将未到期的商业票据到中央进行再贴现。中央银行可以通过调节再贴现利率和贴现条件来调节货币供给量。

中央银行降低再贴现率以及放宽再贴现条件,市场中的货币流通量增加。中央银行提高再贴现率以及严格再贴现条件,市场中货币流通量减少。

3.存款准备率的含义及应用

法定存款准备金制度就是中央银行规定商业银行必须将其存款的一部分缴纳中央银行作为准备金的制度。调节准备金率可以调节货币的供给量。

中央银行降低法定准备金率,市场中的货币流通量增加。中央银行提高法定准备金率,市场中的货币流通量减少。

在经济萧条时期,总需求小于总供给,经济中存在失业,政府通过扩张性的货币政策来增加货币的供给量,以刺激总需求。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包括买进有价证券,降低贴现率和放松贴现条件以及降低准备率。

在经济繁荣时期,总需求大于总供给,经济中存在通货膨胀,政府通过紧缩性的货币政策来减少货币的供给量,以抑制总需求。紧缩性的货币政策包括卖出有价证券,提高贴现率和苛刻贴现条件以及提高准备率。

第十六章  国际贸易理论与对外经济政策

1.

经济开放度是衡量一国经济开放程度的指标,经济开放度=进口/GDP×100%

2.国际收支是一国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一年内)对外国的全部经济交往所引起的收支总额的对比。

3.汇率是指用一种货币表示的另一种货币的价格,即本国货币与外国货币的交换比率。

4.对外贸易乘数是指国民收入变化量与引起这种变化量的最初出口变化量的倍数关系。

1.资源禀赋理论

这一理论由瑞典经济学家赫克歇尔和他的学生俄林提出。赫认为:两国要发生贸易需具备的条件---两国资源禀赋不同,即生产要素相对稀缺的程度有差别;资源密集程度不同,即生产不同的产品有不同的生产要素组合比例。俄认为:同一产品在不同区域价格不同是建立贸易关系的必要条件,而产品价格是由所耗生产要素价格决定的,要素价格则由要素的供求状况决定。成本优势带来的价格差别必然导致贸易关系的建立。他们都认为:每个国家都应该出口本国资源丰富的产品,进口稀缺的产品。人们称这一理论为赫-俄资源禀赋理论,亦称H-O模型。它与相对优势理论的重要差别是,不以劳动价值论为基础,而以一般的均衡理论为基础,把相对优势换成比较优势。

2.对外贸易乘数

对外贸易乘数:是指国民收入变化量与引起这种变化量的最初出口变化量的倍数关系,或者说是国民收入变化量与引起这种量变的出口变化量之间的比例。一般情况下

K=1/1-b+m

K=1/1-b(1-t)+m

西方经济学作业3和6中2008.6年度可能考的部分

作业3

1.已知某商品的需求方程和供给方程分别为:

QD=14-3P    Qs=2+6P

试求该商品的均衡价格,以及均衡时的需求价格弹性和供给价格弹性。

解:(1)因为均衡时:QD=QS=Q

,PD=PS=P,

所以14-3P=2+6P,

(6+3)P=14-2

解得均衡价格为:P=

代入可得均衡数量:Q=14-3×

=10

(2)Ed=

式中

=-3,均衡时P=

,Q=10

需求价格弹性:Ed=

=-(-3)

=0.4

(3)ES=

式中:

=6

ES=6×

=0.8

答:该水平的均衡价格为10,均衡时的需求弹性为0.4,供给弹性为0.8。

2.若消费者张某的收人为270元,他在商品X和Y的无差异曲线上斜率为dY/dX=-20/Y 的点上实现均衡。已知X和Y的价格分别为Px=2,PY=5,那么以此时张某将消费X和Y各多少?

解:均衡时XPX+YPY=M  将Px=2,PY=5,M=270

代入有

2X+5Y=270 (1)

因为:边际替代率为

所以 =    -(

)=

整理解得

Y=50

代入(1)式可得  X=(270-5×50)/2=10

答:均衡时张某将消费X

为1O,Y为50。

3.若消费者张某消费X和Y两种商品的效用函数U=X2Y2,张某收人为500元,X和Y的价 格分别为PX=2元,PY=5元,求:

(1)张某的消费均衡组合点。

(2)若政府给予消费者消费X以价格补贴,即消费者可以原价格的50%购买X,则张某将消费X和Y各多少?

(3)若某工会愿意接纳张某为会员,会费为100元,但张某可以50%的价格购买X,则张某是否应该加入该工会?

解:(1)消费者均衡时有:

(1)

(2)

式中:

PX=2元,PY=5  M=500

代入(1)(2)式得  即

5Y=2X

X=2.5Y  (3)  2X+5Y=500(4)  联立解得:X=125,Y=50

(2)若政府给予消费者消费X以价格补贴,即消费者可以原价格的50%购买X,即PX=1元

同(1)可以求得:X=250,Y

=50

(3)若某工会愿意接纳张某为会员,会费为100元,但张某可以50%的价格购买X,此时

PX=1元 ,M=500-100=400元

计算得:X=200,Y=40

判断是否应加入工会:在第(1)种情况下:

在第(3)种情况下:

因为加入工会后总效用增加,所以应该加入工会。

7.一个厂商在劳动市场上处于完全竞争,而在产出市场上处于垄断。已知它所面临的市场需求曲线P=200—Q,当厂商产量为60时获得最大利润。若市场工资率为1200时,最后一位工人的边际产量是多少?

解:因为产出(产品)市场上处于垄断,要素市场完全竞争所以利润最大化条件为:

式中:W=1200

因为:AR=P=200-Q  所以TR=AR×Q=(200-Q)Q=200Q-Q2

所以:

利润最大化时的产Q=60代入得MR=200-2×60=80

将W=1200,MR=80

代入得

答:市场工资率为1200时,最后一位工人的边际产量是15。

作业6

3.设有以下简单经济模型:Y=C+I+G,C=80+0.75Yd,Yd=Y-T,T=-20+0.2Y,I=50+0.1Y,

G=200。式中Y为收入;C为消费;Yd为可支配收入;T为税收;I为投资;G为政府支出。

试求:收入、消费、投资与税收的均衡值及投资乘数。

解:(1)均衡时的收入、消费、投资与税收

均衡时Y=C+I+G

式中:

将Yd=Y-T,T=-20+0.2Y代入

=80+0.75(Y-T)

=80+0.75[Y-(-20+0.2Y)]

=80+0.75Y+15-0.15Y

=95+0.6Y

I=50+0.1Y, G=200

Y=C+I+G

=(95+0.6Y)+(50+0.1Y)+200整理得:

(1-0.7)Y=95+50+200

所以均衡时的收入为:Y=1150

将均衡时的收入分别代入有均衡时的:

C=80+0.75Yd=95+0.6Y

=95+0.6×1150=785

I=50+0.1Y=50+0.1×1150=165

T=-20+0.2Y=-20+0.2×1150=210

(2)投资乘数

==

=3.3

答:

注:投资乘数的推导过程:

设:Y=C+I+G,

将C=C0+bYd,Yd=Y-T,T=-T0+tY,I=I0+kY,

G=G0 代入上式

有Y={

C0

+b[Y-(-T0+tY)]}+(I0+kY)+G0

=C0+bY+bT0-btY+I0+kY,+G0

整理得:(1-b+bt+k)Y=C0+bT0+I0+G0

当投资有增量时乘数为

即:

4.设有下列经济模型:Y=C+I+G,

I=20+0.15Y,

C=40+0.65Y,

G=60。

试求:(1)边际消费倾向及边际储蓄倾向各为多少?

(2)Y、C、I的均衡值。  (3)投资乘数为多少?

解:(1)边际消费倾向MPC=b=0.65

边际储蓄倾向MPS=1-MPC=1-0.65=0.35

(2)均衡时:

Y=C+I+G=(40+0.65Y)+(20+0.15Y)+60

整理得(1-0.65-0.15)Y=40+20+60

解得:Y=600

代入有:C=40+0.65Y=40+0.65×600=430

I=20+0.15Y=20+0.15×600=110

(3)投资乘数:

=5

答: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550字 高二 叙事

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题记

最近要抽考了,历史书是个热门人物,同学们个个和它亲热得不得了,早读课捧着,路上走惦记着,回家睡觉抱着,满脑子夏商周,满脑子青铜器……

上节课复习中国古代文化,历史老师讲课那丰富的表情和抑扬顿挫的声音仍在我脑海里回荡。

话说商代的青铜器,那时的青铜冶炼技术可谓是巧夺天工呀,比如四羊方尊,现代人要想仿造,不要用现代的焊接技术都不行;比如马踏飞燕,现代人制作的仿造品很难立起来。这能说明什么?说明中国古代人十分智慧还是现代人不够聪明?再说了,干嘛要去仿造?政治上不是说“创新精神”是一个国家的力量之源吗?一个国家的发展还跟着流行趋势走复古路线吗?

然后又讲圆周率,历史老师讲课那表情真叫一个拽呀!老师说:“祖冲之发现圆周率比西方的科学家早出11个世纪,1100年呢!说明中国人是很聪明的!”昏昏欲睡的我喃喃:“早又有什么用?比如火药,中国人那么早发明出来结果用来放鞭炮,而外国人把我国的火药拿去后发明了火枪炸弹,把军事实力提高了不知好几个档次,然后反倒用火枪炸弹来欺负中国。这又说明了什么呢?”中国人又何必太过沉醉于过去的成就呢?人不可能倒着走,把过去装在心里,拼搏创新,走好未来的路才能发展得更好!

最后说我们的语文课本,我们最近是成天被文言文古诗词,那些古老的东西固然优秀,但人类的发展不能总是看古人的成就,未来的中国还要考我们新一代人的创新,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二十一世纪,看我们新一代人的风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一年级
散文
1200字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