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曲人生1200字

戏曲人生

1200字 六年级 散文

一方青席,一曲秋月,一缕清风,仰望星空,尽享那“近水楼台先得月”的惬意,月虽缺,然唯此夜,风景独好。

四十五度角的仰望,即使再闪耀的星辰也让那双浊眼看得朦胧。轻柔双眼,想把这满天星辰看得更真,睁着,睁着,却朦胧依旧。于是便这样劝服自己,眼浊,心明便好,看与不看,那闪星皎月都挂在那里,不远不近。

望着这千百年来诗家人都爱吟哦的对象,“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像这样在有生之年都晓不得的疑问,自是无趣,便大多时不去理会的。自然,这月,不是此夜的角儿,我要说的,是这月下的戏,要侃的,是这月下的人与事。

不远处,虾饼,甘蔗,水果,应有尽有。那些年,在成群欢笑的孩童里,也有我的身影。只是,与那东奔西串的影儿不同,我喜欢,近近的,静静的看着眼前这一波三折的戏儿。

如今,又是一年欢乐时。然而,今年的我,没有去了。而是在自家楼台上铺一张青席,亮一盏青灯,听着那时而欢快时而凄迷的曲调,写着那月下的人与事,竟难相信,一向欢快,活泼的高胡(粤胡)既能奏起《步步高》这样振奋人心的激昂,也能拉出今夜这凄迷的离合之情。

写至此,倏地静了。戏曲楼台处又落幕了,渐渐地,落幕时的那一曲秋月又起,也不知今夜映的是何曲目,往年第一天大多是《六国大封相》的。

大多数戏都是善始善终的,人人称道,这自然是好。然而,这半途的坎坷,谁人又解其中味?自是愤愤的道一声:满曲荒唐言!

人生与戏,孰难辨?便是这戏。真真假假,假假真真。谁人能自清?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称员外,称老爷,想功就名成,究非真富贵;呼夫人,呼娘子,看郎才女貌,到底假夫妻。这以假乱真,便像往年听那折子戏《狸猫换太子》一样,这假,来得自然,令人触不及防,你便不假思索的把它当真了。(那太子命好,竟一波三折后,属于他的谁也索不走)。倒是我等凡人,哪能人人有此等好命?所以啊,时而被这假东西坑了爹,也莫怪。

舍真取假,就是人常说的:摆在眼前的好东西不索,非爱那天边坑爹的假货。敢问,元芳,你怎么看?愚蠢至极?不,那是大智若愚。《真假包拯》倒也有趣,那人真不识趣,竟冒天下大不韪,装起了假青天。为保黎民安危,那皇帝老儿自是不敢马虎,派了个巡案,破了这案,用的正是这招‘舍真取假’。固然,并不是真真叫你弃了那真的,只是让你且将它放一边,让那假的走马上任,有无文墨,一点便知。

“人生如戏,戏如人生”晚清名伶德珺如如是说。然鄙人始终觉得,这人生如戏,倒不及戏如人生来得贴切。此话怎讲?因为啊。这戏能演的人生,终究也只是精彩的部分。人生如“戏”,你演不全,亦演不完。此“戏”非彼戏!就拿戏曲里那苦守十八年寒窑的王宝钏来说话吧。说人话!大多数人,从那戏中,只知道,结果是这寒窑女与她爱郎团圆了,果真如此?非也。就在第十八天,这位苦女离世了,十八年苦守只换得这十八日荣华。我们没能从戏曲中看到结局的结局——她没能将此爱进行到底,因为还有个代战。

只能说,这人生只是形式上如戏。开幕落幕相似,仅此而已。

京剧,鲁剧,越剧……还有十几年前在外婆乡下看过的雷剧——几个人儿支着那布偶在说唱,有点像皮影戏。中国的戏种多得数不胜数,南腔北调,不知为何独爱那粤剧,或许自己是广东人的缘故吧,受了那吕文成的熏陶,便有了恋家情怀,亦或是戏里的人或事,让自己心动了。今日大诚说木心消沉,其实不然,阿木的内心依然有渴望,这种渴望,正如对戏曲的执着,不深不浅……

戏曲倡议书

900字 初一 应用文

新时代的青年人: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它不仅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之一,也是世界上持续时间最长的文明。从盘古开天辟地,到如今的现代科技飞速发展,中华文化也从几千年前的单调,发展到现在的辉煌。

特别是中国的戏曲,它在世界的舞台上独树一帜,博大精深,有着辉煌灿烂的历史,在世界的戏剧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戏曲是我国的国粹,是中国社会长期孕育而成的,是中国传统文化长期积淀而成的。在中国拥有几百个剧种、多达上万个剧目的戏曲,从它诞生之日起,就深深地扎根在广大群众之中。正是由于戏曲表达了中国人的思想感情、喜怒哀乐,和它浓厚的乡土气息,以及说、唱、表兼重的戏剧形式,生气勃勃、充满活力,所以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

当今世界是一个全球化的时代,也是一个文化交流、冲击、甚至冲突异常激烈的时代。在东西方文化较量中,作为世界最早的三大戏剧体系之一的中国戏曲,无疑是最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文化成果,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不可缺少的组成内容,对文化事业的繁荣、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近年来,戏曲出现衰退现象,戏曲团体萎缩,戏曲走进低谷。有许许多多的年轻人将这“国粹”抛在了脑后,他们宁愿往耳朵里灌国外的流行音乐,也不愿聆听自己国家的瑰宝。我曾经看过一个电视节目,记者到街上进行随机采访,对象都是一些年轻人,记者说出一些老戏曲艺术家的名字,问他们知不知道,而大多数被采访者都表示没有听过。现在,新一代的文化如浪潮般席卷而来,新一代的偶像受到众多粉丝的追捧,新一代的歌曲、舞蹈在人群之间流传。有许许多多的现代偶像的粉丝对中华传统文化不屑一顾,认为那样的艺术、文化不适合喜欢追赶潮流的自己;对老一辈艺术家和传统节目一无所知,认为父母那一代人知道,并不等于他们也应该去知道。这是多么令人心寒啊!因此,我向广大青年人提出以下倡议:

一、了解中国戏曲的历史及基本知识

二、多鉴赏中国优秀戏曲,感受感受它博大的内涵,去品味它悠长的韵味。

三、业余时间多与身边的老一辈戏曲艺术者聊聊戏曲,从中学习。

四、加入戏曲协会向协会中有名的一些戏曲艺术者学习。

五、多开展些关于戏曲的活动,如知识竞赛、舞台剧表演等。

毛泽东说,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中国戏曲文化博大精深,它应该得到发扬光大,它的未来有了我们这群富有创造力、富有激情的年青人的参与,必然会更加美好! 让我们大家共同携手,把我国的国粹发扬光大!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题目

相关推荐

六年级
散文
1200字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