闹元宵
我们村的元宵日是正月十四。
凌晨二、三点,天还没有亮,大家就起来了。家家户户都忙个不停。杀鸡鸭的,买猪肉的,反正要做好一切招待客人的准备工作。就是大年三十都没有这么热闹。今天也是村中各家各户来亲戚朋友最多的日子!
九点钟左右,各家各户陆陆续续地抬出一张桌子,到学校的大操场找个显眼的摆着。再把早已准备好的鸡、猪肉、水果、米饭、茶酒摆在桌子上面。然后把红蜡烛和香点燃。这就是每年仅此一次的大型祭祀活动——“供饭”。
操场上,人来人往,熙熙攘攘,人声鼎沸。村中的人到齐后,就抬着“亚公”出游了。人们用大轿子抬着“亚公”走在最前面,后面有人捧着香炉,有人拿着大刀,有人杠着红樱枪,有人打鼓敲锣,有人舞动醒狮。沿途的人们,则把蜡烛、纸宝和香放进香炉里烧,来祭拜拜亚公,求他们保佑我们的子孙平安富贵。
精彩的时刻到了!我们村的醒狮队开始舞狮表演。人们纷纷拿起相机、手机拍照。先是表演狮子出世,再是模拟狮子刷牙洗脸,最后是狮子在七张长凳上游走……
放鞭炮的时间到了,人们便把鞭炮一字排放好,连接在一起竟然有几十米长。鞭炮点燃后,发出震耳欲聋的响声,弥漫着呛人的硝烟。人们是何其欢乐啊!个个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甜蜜的微笑。
中午,每家每户都散发出一股诱人的香味,让人们的口水都流了出来。那是家家户户都做好了饭菜。这些饭菜主要是用来招待客人的,这也是我们吃得最开心的一顿饭。因为亲朋好友都欢聚一堂,互相都说好听的吉利话。
晚上,人们开始放烟花了。只听一声巨响,脚下的大地在颤抖,一团团火球直冲夜空,随之在人们头顶上炸开了。夜空中,一派雄伟壮观的景象,无数个闪亮的小球化成了一把把撑开的绿色“大伞”,而每个小球又炸出了无数金黄色的“珍珠”,像一棵棵绿树开满着黄花,真是美丽极了。我赶紧拿起手机拍下这些美丽的场面,哥哥也在不停地拍。再看耶边,又见一颗颗五彩缤纷的“珍珠”,飞得高高的,发出尖叫声在空中钻来钻去,像要划破夜空。有多种多样烟花,看得眼花了。有的着圈,像一条条蝌蚪在找妈妈;有的头朝下,像一只只小鸟在觅食;有趣极了。与此同时,有一簇礼花直入云霄,炸开了,红的,黄的,蓝的,粉的……把天空映得五颜六色。这与低空的烟花相呼应,形成一幅“百鸟朝凤”的美丽图画。它把晚会推向了高潮。突然,一串串紫里透黄的“葡萄”从天而降,令人垂涎欲滴。
这时,皎洁的月亮也钻出云层,像要欣赏我这人间奇景;忽而又迅速躲起来,大概是害怕人们笑话它此时的暗淡无光吧。
不知不觉,一个小时过去了。哥哥把我拍在手机里的烟花图片,都发送到他的手机里,大概是他拍的没有我拍的漂亮吧。我回头问爸爸:“为什么要用这么多钱来买烟花呢?”爸爸笑着说:“现在,我们富啦。这是在祝贺我们昨天的收获,也是祝愿我们的明天像烟花一样美好。”
我在心里默默祝愿:“家乡啊,祝您前程似锦,盛世如花!”
啊!正月十四,我喜欢你!
你说,我能忘记这一天吗?
(尹翔学)
闹元宵
宵,原意为“上元节的晚上”,因正月十五“上元节”主要活动是晚上的观灯赏月,后来节日名称也演化为“元宵节”。正月十五闹元宵,将从除夕开始延续的庆祝活动推向又一个高潮。元宵之夜,大街小巷张灯结彩,人们赏灯,猜灯谜,吃元宵,成为世代相沿的习俗。
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早在2000多年前的西汉就有了,元宵赏灯始于东汉明帝时期,明帝提倡佛教,听说佛教有正月十五日僧人观佛舍利,点灯敬佛的做法,就命令这一天夜晚在皇宫和寺庙里点灯敬佛,令士族庶民都挂灯。以后这种佛教礼仪节日逐渐形成民间盛大的节日。该节经历了由宫廷到民间,由中原到全国的发展过程。
在汉文帝时,已下令将正月十五定为元宵节。汉武帝时,“太一神”的祭祀活动定在正月十五。(太一:主宰宇宙一切之神)。司马迁创建“太初历”时,就已将元宵节确定为重大节日。
另有一说是元宵燃灯的习俗起源于道教的“三元说”;正月十五日为上元节,七月十五日为中元节,十月十五日为下元节。主管上、中、下三元的分别为天、地、人三官,天官喜乐,故上元节要燃灯。
元宵节的节期与节俗活动,是随历史的发展而延长、扩展的。就节期长短而言,汉代才一天,到唐代已为三天,宋代则长达五天,明代更是自初八点灯,一直到正月十七的夜里才落灯,整整十天。与春节相接,白昼为市,热闹非凡,夜间燃灯,蔚为壮观。特别是那精巧、多彩的灯火,更使其成为春节期间娱乐活动的高潮。至清代,又增加了舞龙、舞狮、跑旱船、踩高跷、扭秧歌等“百戏”内容,只是节期缩短为四到五天。
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也是一元复始,大地回春的夜晚,人们对此加以庆祝,也是庆贺新春的延续。元宵节又称为“上元节”。
按中国民间的传统,在这天上皓月高悬的夜晚,人们要点起彩灯万盏,以示庆贺。出门赏月、燃灯放焰、喜猜灯谜、共吃元宵,合家团聚、同庆佳节,其乐融融。
元宵节也称灯节,元宵燃灯的风俗起自汉朝,到了唐代,赏灯活动更加兴盛,皇宫里、街道上处处挂灯,还要建立高大的灯轮、灯楼和灯树,唐朝大诗人卢照邻曾在《十五夜观灯》中这样描述元宵节燃灯的盛况“接汉疑星落,依楼似月悬。”
“猜灯谜”又叫“打灯谜”,是元宵节后增的一项活动,出现在宋朝。南宋时,首都临安每逢元宵节时制迷,猜谜的人众多。开始时是好事者把谜语写在纸条上,贴在五光十色的彩灯上供人猜。因为谜语能启迪智慧又饶有兴趣,所以流传过程中深受社会各阶层的欢迎。
民间过元宵节吃元宵的习俗。元宵由糯米制成,或实心,或带馅。馅有豆沙、白糖、山楂、各类果料等,食用时煮、煎、蒸、炸皆可。起初,人们把这种食物叫“浮圆子”,后来又叫“汤团”或“汤圆”,这些名称“团圆”字音相近,取团圆之意,象征全家人团团圆圆,和睦幸福,人们也以此怀念离别的亲人,寄托了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愿望。
一些地方的元宵节还有“走百病”的习俗,又称“烤百病”“散百病”,参与者多为妇女,他们结伴而行或走墙边,或过桥,走郊外,目的是驱病除灾。
随着时间的推移,元宵节的活动越来越多,不少地方节庆时增加了耍龙灯、耍狮子、踩高跷、划旱船扭秧歌、打太平鼓等传统民俗表演。这个传承已有两千多年的传统节日,不仅盛行于海峡两岸,就是在海外华人的聚居区也年年欢庆不衰。
关于元宵节吃元宵的来历,民间还有几种有趣的传说:我国民间有元宵节吃元宵的习俗,该习俗始于宋朝。民间相传,元宵起源于春秋时期的楚昭王。某个正月十五日,楚昭王经过长江,见江面有漂浮物,为一种外白内红的甜美食物。楚昭王请教孔子,孔子说"此浮萍果也,得之主复兴之兆"。从此,元宵节吃元宵便成了一种历史。元宵和春节的年糕,端午节的粽子一样,都是节日食品。吃元宵象征家庭象月圆一样团圆,寄托了人们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愿望。元宵在南方称"汤圆"、"圆子"、"浮圆子"、"水圆",由糯米制成,或实心,或带馅。馅有豆沙、白糖、山楂等等,煮、煎、蒸、炸皆可。
相似题目
-
闹元宵吃元宵、看花灯、猜灯谜在元宵节是最有意思的事了。正月十四的晚上,边走边看我们来到百货大楼,来看灯的人可算是人山人海。看看这儿,花灯可真大啊,看看那儿花灯可真漂亮,再看看这儿还有记者在采访,摄像呢!再看看远处,好多人在放许愿灯,这么多的许愿灯在一起放飞好像是一颗颗耀眼的星星。。。。。。向前走,再看一看。。。。快看,那个花灯太特殊了,简直抢了所有观花灯人的眼球,成为了今晚花灯的主角!它就是最引人注目和最有特色的花灯----九龙壁上面的九条龙,它们的名字各不相同,比如:镇宅龙、多福龙,平安龙等等,这些龙的名字都是表示一些美好喻意的。我问妈妈最喜欢哪一条龙,妈妈立刻回答:平安龙!因为妈妈说,平安了啥都会好的!因此这个“九头壁”龙灯便十分的抢他人的眼球了。咦?那里怎么这么多的人啊?他们在看什么呢?我们三步并作两步走向前一看,原来是做糖画的!这些糖画做的可真漂亮,小蝴蝶,小猴子,小兔子,个个形象逼真!旁边观看的我实在忍不住了,让妈妈给我也买一个,妈妈爽快地答应了!因为龙年嘛,我便选着了这个让做糖画的阿姨帮我做。开始做了,阿姨用大勺盛上一些熬化了的糖,直接龙飞凤舞的做了起来。在阿姨炉火纯青的技术下,很快,一个活灵活现的龙就出现在了我眼前,真漂亮啊,我被惊呆了!真想把它永久的保存起来,可是因为嘴馋,那只威武的龙早已下了肚。。。。。550字 小学 日记
-
闹元宵忽然,他听见房间里谁在说话:“别这么气呼呼的.我比你更不快乐呢?昨天,你把我拿出来,玩够了,把我扔在地板上,瞧,我的裙子上尽是泥巴,胳膊也给摔疼了。”乐乐国王吃了一惊,赶紧从被窝里钻出来,一看,原来是搁在书架上的玩具——塑料娃娃在说话。她的名字叫纽纽。纽组长得很漂亮,眼睛又大又圆,嘴巴像红樱桃,头发像波浪一样披在肩上,头顶上扎着一只红蝴蝶结,身上穿一件桔黄色带白花的连衣裙。乐乐国王赶紧对纽纽说:“对不起!都怪我不好,害得你跟我一样不快乐。”纽纽说:“我不明白,大家都那么疼您,你怎么会不快乐呢?”乐乐国王也不明白:“我不快乐,也许就是因为大家太疼我了。”这时候,一只小黑狗跑了进来,嚷嚷说:“可我宁愿像你这样,让人家疼得受不了。”乐乐国王摇摇头:“小黑狗,硬让你吃大肥肉、鱼肝油什么的,你受得了吗?”小黑狗说:“吃肉怕什么?我怕的是人家都不理我。我跑到卫兵身边,卫兵一脚把我踢得老远,叫我滚;我跑到宫女面前,宫女尖声尖气大叫,硬说我身上有跳蚤。连猫咪都讨厌我,朝我吹胡子瞪眼睛。你说,没人愿意跟我玩,我会快乐吗?”乐乐国王说:“哦,哦,人家不理你,大概是因为你长得不那么好看吧?”“这有什么办法呢?”小黑狗叫起来,“我一生下来,牙齿就这么尖,毛儿就这么黑,我要能像鹦鹉那么漂亮就好了。”“漂亮有什么用!”笼子里的鹦鹉也说起话来,“人们把我关起来不说,还只让我老说那么几句话:‘你好!’‘请坐!’‘再见!’‘慢慢走!’真烦死了!”“你为什么不说自己爱说的话呢?”乐乐国王、纽纽和小黑狗一起问他。“那怎么行!”鹦鹉说,“要是那样,大臣们一定会说我是发疯了,把我打个半死。”“唉——”乐乐国王叹了口气说,“看来,咱们四个都不快乐,得想个办法快乐起来才好。”纽纽说:“我有办法!”她在小黑狗耳边嘀咕了一阵,就给乐乐国王挠挠胳肢窝。乐乐国王咯咯咯笑起来,说:“别:别!痒死了!”他也挠挠纽纽的胳肢窝,纽纽也笑了。可是,小黑狗和鹦鹉不怕痒,他们都不笑。过一会儿,乐乐国王说:“我笑得这么厉害,怎么还是不觉得快乐呀?”纽纽说:“我也不觉得快乐,挠痒痒这个办法不灵。”“我有办法。听说,有个地方叫快乐岛,咱们到那儿去吧。”鹦鹉说。“好啊,你快带我们去!”大伙儿都赞成。乐乐国王打开鸟笼,把鹦鹉放出来。鹦鹉飞了起来,乐乐国王抓住鹦鹉的两只脚,小黑狗紧紧咬住乐乐国王的鞋后跟,纽纽又抓住小黑狗的尾巴。就这样,鹦鹉带着三个朋友飞上了天。鹦鹉对他们说:“你们快闭上眼睛,要不,会害怕的,害怕了就会掉下去。”乐乐国王、纽纽和小黑狗都把眼睛闭了起来。1000字 六年级
-
闹元宵今年的元宵节热闹极了,在学校里我们到各个班级去猜灯谜,领奖品,玩得不亦乐乎。但最令我难忘的却是放学后,爸爸妈妈带我到浦东图书馆参加的闹元宵活动。一放学,我们就迫不及待地来到了浦东图书馆。大厅里挂满了各式各样、五颜六色的花灯,那里的活动丰富极了,有猜灯迷,有写福字,有画元宵,还有做花灯……我一眼就看中了“贴五官”和“七巧板”这两个游戏。贴五官的游戏规则很简单,墙上有一个大狗的脸部头像。活动参与者先蒙上眼,然后原地旋转一圈,再把狗的眼睛鼻子和耳朵贴在相应的位置,贴的准确的人可以获得一张抽奖券。在排队的时候,我暗暗观察与我身高相仿的小朋友摆放时的角度,高度和方位。轮到我了,我心里默念刚才记下的角度。稳步向前走,接着我小心翼翼地摆放。当我脱下眼罩的时候,兴奋极了,因为我贴的位置和图片几乎重合,我幸运的拿到了管理员给我的一张抽奖券。兴奋不已的我又参加了第二个游戏——七巧板。这个游戏颇有些难度,需要参与者在三分钟之内用七块板拼出指定的图案。于是我们三个人决定合力完成。我们拿到的指定图案是一把锤子,一开始我们像没头的苍蝇东拼西凑。突然,妈妈灵机一动找到了一个突破点,她用两块最大的三角形拼出了锤子的头,我们再用零散的小块拼出了锤子的柄。最终我们成功了,又拿到了一张抽奖券。我们拿着抽奖券,兴致勃勃的去抽奖。抽完奖我又和爸爸妈妈一起去猜灯谜,看皮影戏,做中国结……我们从六点直玩到了九点,要不是活动结束了,我还不肯回去呢。今年的元宵节红红火火,热热闹闹,怪不得人们常说“闹元宵”。600字 五年级 叙事
-
闹元宵正月里,正月正,正月十五闹花灯;花灯花,花灯红正月十五元宵佳节,大街小巷大红灯笼高高挂,元宵真是一个喜庆的日子。今天,我和爸妈拿出相片簿,一起回忆着闹元宵的情景。下午3点,一声礼炮响起,民俗欢闹贺新春广场活动拉开序幕。台上那些具有闽南民间特色的舞蹈节目牢牢吸引住观众的眼球,另一侧,一场木偶表演也让许多男女老少拍手叫好呢。一位老爷爷说:元宵气氛真是好,那些节目让我回忆起童年,好久没看到这么好看的木偶戏了!不远处,灯谜引人入胜;围棋、跳绳、投羽毛球入洞等丰富多彩的活动让人玩得乐翻了天这样的演出真是让我大开眼界。好戏在后头,现场锣鼓声、鼓掌声、雨声、欢呼声,一浪高过一浪;舞龙、高跷小丑等具有典型民间特色的传统舞蹈,精彩得让人目不暇接。观众围得里一层外一层,小孩子坐在爸爸肩上,个子不够的脖子伸得老长看表演。6时30分,天黑了,公园里参观的游客络绎不绝。闹元宵真叫人难忘。350字
-
闹元宵闹元宵“轰——”,“劈啪——”。一阵阵烟花爆竹声传入耳畔,让我们一家人心神不宁。一放下碗筷,我们一家人立即走出大门,汇入闹元宵的人流中。街上早已人山人海,我真不知道为什么一下会有那么多人,仿佛是突然间从地底下冒出来一样。头顶上,五颜六色的烟花已把夜空妆扮得格外美丽。他们时而像一棵玉树临风的柳树,时而又像一把花伞,一会儿又像无数的繁星从空中撒落。一轮52年来最圆的元宵月早已高挂空中,探着脑袋俯瞰着这迷人的人间。这时,空中隐隐约约的飘过一朵“星星”。流星!不,流星更快;星星,不,星星没那么亮也没那么快。“孔明灯!”爸爸叫道。果然,一盏又一盏的“孔明灯”随风飘走,它带去人们对幸福与和平的无限憧憬。大街上,路边的高大建筑也被流光溢彩的霓虹灯装点得焕然一新,它们与路边的彩灯相辉映,把整座小城点亮了。街面上的人越来越多,大街小巷已经是水泄不通了。一阵锣鼓声由远及近。啊!是一条金龙!你看金龙扭动着身躯追逐着一个火球,这是金龙戏珠;忽然,锣鼓骤停,金龙垂首,这是金龙饮水;一会儿它又向围观的人群点头,这是金龙拜年……来到公园,一个个头带发光“牛角”的小朋友从我们身边走过。我们羡慕极了。舅舅很快满足了我们的要求,我们也成了牛年里的一头“小牛”。我们一定可以牛气冲天了,我们一定能进入一中学习。整个小城都逛了个遍,快乐充溢着我们疲惫的身体。我们回家了,元宵夜寄托着我们对一年的期待。550字 六年级
相关推荐
-
闹元宵昨天,是元宵节,吃完汤圆后,我们一家人兴致勃勃来到街上赏烟花,看花灯。街上的人可真多啊!老的少的都出来了,每个人都喜气洋洋的,迎接这与国同欢的时刻。听,那咚咚的响声是象征着和平,国泰民安,繁荣富贵,祖国日益昌盛的声音。阵阵响声震耳欲聋,让人心花怒放,对新的一年充满斗志,充满信心,有意志迎接新的挑战。看,那五彩斑斓的烟花,如孔雀开屏般美丽,像千万朵盛开的鲜花,展现出迷人的美丽。像一把把展开的扇子,挥舞着,如银光挥洒在空中,像天女散花一样充满奇特,充满幻想。有的烟花像皎洁的月亮一样圆,绽放在黑色的天幕上,展现出圆的美丽。在烟花周边还有一些孔明灯,它带着人们美好的愿望,对新的一年的期望,飞在天空中,如果飞的远点,就像一只只萤火虫那么小,发出淡淡的亮光。这一切让我不由得想到“举杯邀月,与世同欢”的景象。今年的花灯又是怎样的呢?我带着好奇,走进人群中,欣赏花灯。哇!一个个花灯让人目不暇接。看,第一个就是有几个精神饱满,生气勃勃的小兔子,今年是兔年,这几个小兔子就象征着新的一年的到来,我们要接受新的挑战,迎接新的自己。咦,看那个,几个小灯笼围着一个大灯笼转,那个大灯笼上写着“新年好”几个金光闪闪的大字,充满着新年味儿。再看看那个,有一只帆在大海上,与海浪搏斗,告诉我们,只有经过艰难险阻,经得起生活的考验,才能到达成功的彼岸,取得胜利。看看前面那个,一只大肥鱼嘴里含着一颗明珠,鱼鳞闪闪发光,嘴巴一张一合,象征着人民的日子越来越好了,年年有余。嘿,那有三只憨态可掬的小熊正向大家拜年咧!在三只可爱的小熊前面,有一对金童玉女手拿一幅春联上面写着“喜气洋洋迎春到,欢欢喜喜过大年。”还有很多花灯如:鱼跃龙门,孔雀开屏,城市风光……大家都赞不绝口的夸道,有些人拿着手机,照相机和花灯合影,小弟弟,小妹妹则拿着小灯笼玩,老奶奶,老爷爷,也露出了灿烂的笑容。元宵节真热闹啊!它象征着新的一年的开始,我们要迎接新的生活,新的挑战,新的自己和新鲜的事物。祝大家在新的一年中,学习事业更上一层楼!河南省驻马店上蔡县上蔡一中初一:赵雅琦800字 初一 叙事
-
闹元宵正月十五闹元宵,红红火火过大年”。一年一度的元宵节来临啦。看家家户户都洋溢着红彤彤的笑脸来迎接元宵节的到来。有的人家不仅只挂着大红西瓜灯笼,而且还有孔明灯、绢灯、橘灯……各式各样、丰富多彩。把整个上烟村照的如同白天一样。看礼堂这边更热闹,花灯更漂亮。这儿琳琅满目的花灯使人眼花缭乱,看都看不过来。看那桃灯,粉红的底色,桃尖上涂点红色,桃底有翠绿的大叶子,真是既漂亮又简单。看那金猪灯,制作好框架后,用闪闪发亮的金纸糊住框架,这样一个金猪就立刻展现在了眼前,再看那已过了时的扇灯,虽说它过了时,可还是那么青春年华那么有风度、有气魄。还有……真是一言难尽啊!呵!还有多姿多彩的爆竹,从天而炸,仿佛使天空炸开一个洞,满天的星星从天空一下撒了下来。快看啊!五彩的烟花从天而降,一下子照亮了整个上烟村。这时,在场的人都惊呆啦,这情景多么壮观,多么美丽啊!初一:13941251357350字 初一 写景
-
闹元宵又是一个热闹非凡的元宵节,大街上张灯结彩,到处是孩子们的欢声笑语。一路上人山人海,整条马路都已变成了“人行道”,一眼望去看不见人流的末尾,公共汽车早已被挤得水泄不通。好不容易来到了广场。哇!眼前的景色让我惊呆了,各种各样的花灯.设计新奇.造型各异。你瞧,那荷花,粉红色的花瓣就像仙女的裙子,荷叶展绿叠翠.浑圆宽阔.碧盘滚珠.皎洁无暇。因为今年是牛年,所以大部分花灯都以牛为主题。你看,那头满身金黄的金牛,头微微抬起,仰望着夜空,好像在欣赏着这轮皎洁.圆润的明月,美丽的夜空,祝福人们在牛年里牛气冲天,财源滚滚,心想事成。我们慢慢地往前走,一盏盏绚丽多彩的花灯相继展现在我们眼前:天女散花,可爱的米老鼠,柳州全景,红鲤鱼……真是美不胜收!“瞧!这盏灯真有意思!”爸爸对我说。嗬,可不是!在碧波荡漾的大海里,一只调皮的小龙追一个宝珠。可追来好长时间,还没追上。看样子,它也着急了,拼命地追呀追呀。那宝珠好像故意戏弄它,使劲地跑呀跑呀,小龙怎么也追不上。哎呀,笨蛋!我都替它着急。我还没看够,就被闹闹嚷嚷的人群卷到了一盏鲤鱼灯前,它的嘴巴一张一合,鳞片闪闪发光。尾巴一摇一摆,像是在无边的大海里游动,两只大眼睛一眨一眨的,似乎要跳过龙门,寻觅可口的食物。看着这些花灯,我真佩服设计师独特的想象和精湛的手工。九点多钟,在广场上,一朵朵绽放的礼花,腾空而起,哇!好像的夜空。只见深蓝色的天空布满了五彩斑斓的礼花,开放的礼花如一个个彩球,似一朵朵雪花,想一颗颗拖着彩带的流星,把漆黑的夜空照得如同白昼一样,把元宵之夜变得无比美丽,我简直被迷住了。夜深里,我依依不舍地离开。但观灯的人还是络绎不绝,各种彩色的灯像天上的繁星一样,大放光彩。真是“一夜花灯醉,只缘春意浓。”650字 初一 记叙文
-
闹元宵一年一度的元宵节又到了。吃过团圆饭后,我们准备燃放烟花来庆祝元宵。我把大年三十玩剩的烟花全都清理了出来,要痛痛快快地闹一下元宵。我们选择的燃放地点是家门前的走道。天黑漆漆的。这真是天助我们呀!我们便迫不及待的拉开了烟花闹元宵活动的序幕。首先闪亮登场的是大红伞。我把它放置好后,就点燃了它的导火索。导火索开始“吱吱”地燃烧,一直燃到里边。随着轰的一声响,再加上一道闪光,一个黑乎乎的东西直往上冲,到达一定高度,便噼里啪啦地一阵爆裂响,接着开始下落。我觉得很刺激,就又燃放了几个。接下来出场的是飞毛腿导弹。我把它口朝上地插在砖缝里,麻利的点燃导火索后,就迅速地跑开了。轰响过后,一个小火球直往上窜,而后在天上噼里啪啦地炸开了,变成了无数的闪亮小星星。这一珠刚完,下一珠又接着上来了。此景,我觉得用“火树银花不夜天”这一句来形容是再恰当不过的了。这之后,我又拿了一盒霹雳火盘出来,从中挑了一个,将它平稳地安放在地上,后把它引燃。它便边急速旋边向四周喷射五颜六色的火焰,样子看上去有点像盛开的艳丽的花朵,最后炸开了花……直到燃放完所有的烟花,我仍余兴未尽。过了元宵,就出十五了。说句实话,我真有点恋恋不舍。450字 初一 记叙文
-
闹元宵正月十五是一年一度的元宵节,在这喜气洋洋,灯火通明的狂欢节里,人们都要放鞭炮,迎龙灯,好好庆祝一番。夜幕降临了,人们开始在大街小巷里迎龙灯。龙灯有长有短,可都装扮得十分漂亮,它们在小城街道上穿梭,爆竹声此起彼伏,响彻整个夜空,代表了人们在新的一年里的美好愿望。烟花如火箭般地飞上天空,在空中形成了各式各样的图案,有的好似一朵婀娜多姿的迎春花绽开笑脸;有的又如一群快乐的小朋友在草地上追逐玩耍;还有的像满天星,闪闪烁烁,虚无缥缈……最抢眼的还是要数孔明灯了,它们在夜空中随处可见。每盏灯代表着希望与梦想,带着人们的祝愿与祈福,在蓝天中摇曳。它们飞越千山万水,把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期盼带给远方的人们。元宵节的月亮也格外地明亮,晚会的节目也精彩纷呈。今年的元宵节真是热闹非凡,明年的元宵节我一定要亲手迎龙灯,给元宵节增添一片生机。初一:陈煜350字 初一 记叙文
-
闹元宵正月十四到了(石浦的元宵都在十四过),我和爸爸妈妈吃完饺子后就一起去石浦看花灯了。还没到广场,只看见人群向四面八方涌来,黑压压的人群一眼望不到头,仿佛是一片人的海洋。天刚黑就有人迫不及待地开始放烟花了。看,一个个烟花你追我赶地飞上了天,像开运动会似的,绽放出绿的、红的、黄的、紫的颜色,五彩缤纷,绚丽多彩。有的像菊花,有的像迎春花……又“砰!砰”的响了几声,发射出霓虹灯一样的光。五颜六色的彩花笼罩了整个石浦。看完烟花,我们又去看花灯。我们看见了“八仙过海”,他们好像在向我们挥手,在向人们表示新春的祝福。再往前走,一条大黄龙飞了过来,小孩子们都跑到它的肚子下钻来钻去。还有敲锣的,打鼓的,整个小镇上洋溢着浓浓的元宵气氛。今天我过得真高兴。三年级:王博作文网专稿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300字 三年级 叙事
-
闹元宵今天是正月十五元宵节,是我最盼望的节日.我们一大早就把蜡烛摆放好,就去奶奶家吃团圆饭了。桌上的菜可真多!有鸡、白菜、羊肉、猪肚子……开饭了,我迫不及待地拿起饭碗夹好菜,津津有味地吃了起来。饭吃完了,我们要回家发元宵了。天渐渐地黑了下来,我们把蜡烛全部点燃。门前的五支表示“五福临门”,阳台上有一排“八星报喜”。我把家里所有的灯都开着,家里亮堂堂的。再看那远处的烛光,如同闪光的长龙,它全身金色,给夜色中的人们洒下祝福,愿人们在新的一年里幸福平安。突然,外面传来一阵欢呼声:放烟花∮械难袒ǔ宄黾颐牛?傻教炜眨髁餍怯甏犹於?担?械谋涑晌宀淑头椎闹狡髀淙思洹H萌丝吹醚刍ㄧ月艺娴拿览黾?耍二零零九年元宵晚会开始了!有游戏、小品、歌舞……其中刘谦表演的魔术最精彩。他让主持人抽了一张纸记住纸上的图形,然后在一张白纸上滴了一滴墨水。再把它放到一个透明的玻璃缸里。让人惊奇的事出现了,缸里的纸慢慢地出现了一个和主持人手里纸上一样的图形!现场响起了一阵热烈的掌声,电视机前的我都把手都拍红了。吃元宵了!我端着热乎乎的元宵,一连吃了好几个。觉得格外香甜。夜深了,夜晚显得安静了许多,但我知道,欢乐还在继续着……450字 三年级 写景
-
闹元宵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每年的正月十五就是元宵节。“正月十五闹元宵,红红火火过大年。”一年一度的元宵节来临了,家家户户都在用笑脸迎接元宵节的到来。晚上,我在楼上,听到楼下有一阵阵锣鼓声,我赶紧冲下楼一看,一大群人围在一起,我挤进人群,看见几只“狮子”正精彩地表演着。突然,一直“狮子”朝我扑过来,好想要把我吃了,我很害怕,连忙向后退了几步。这时,它向我摇头摆尾,一副得意洋洋的样子,仿佛在说:“你这个胆小鬼!怕了我吧,哈哈哈……”我看了很不服气,就壮着胆子向前走了几步,趁它不注意,偷偷揪了一下它的毛,心里想:哼,叫你得意,现在知道我的厉害了吧!我终于报了这“一吓”之仇。这时,有人放了鞭炮,送他们到下一个地方表演。我一直站在那,看他们慢慢离去,直到看不见他们的身影,我才恋恋不舍地离开。今年的元宵节,我不仅看了舞狮,还猜了灯谜、放了烟花,真是个令人难忘的元宵。300字 三年级 叙事
-
闹元宵元宵节是我们中国的传统节日,正月十五,闹元宵。我们的小区就在今晚提前开展了“闹元宵,游小区”的活动。刚吃完晚饭,我就被一阵敲锣打鼓声给吸引了。接着我也迫不及待地跑下楼,加入了大家的队列。队伍的最前面,大家拉开了横幅。后面紧跟着许多小朋友,手里提着各式各样的灯笼,一闪一闪的,把我们脚下的路装扮得更加绚丽多彩了。接着就是腰鼓队了,这些“女将们”可都是我们小区的居民啊!她们的动作整齐划一,鼓声震耳欲聋,为我们这个活动增添了热闹的气氛。我和我的好朋友们,手里拿着彩旗,挥舞着。在一片欢声笑语中,我们提前迎接了元宵节的到来!江苏省连云港市灌云县伊山镇实验小学五年级:张明250字 五年级 叙事
-
闹元宵元宵节到了,你在做什么,在做汤圆,在逛街,还是在看电视······今年,我家过了一个与众不同的元宵节,猜灯谜大赛。怎么样,够新鲜吧。比赛开始了,爸爸当裁判,我和妈妈来比赛,第一场,宝玉不知何处去,林妹宋体瘦半身。打一字。我沉思半刻,脱口而出’宋‘。’答对了,加10分。‘爸爸说。比赛剩最后一场了,’低头思故乡,猜一唐诗篇目。‘爸爸说。’望月怀远‘妈妈说。’答对了,加10分。‘爸爸说。这一次,我和妈妈打成了平手,下一次我要更加努力,超过妈妈,加油。.这次元宵节既好玩,有时我增长了不少知识,我爱元宵节。200字 三年级 叙事
-
闹元宵每年农历的正月十五日,春节刚过,迎来的就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也是一元复始,大地回春的夜晚,人们对此加以庆祝,也是庆贺新春的延续。元宵节又称为“上元节”。按中国民间的传统,在这天上皓月高悬的夜晚,人们要点起彩灯万盏,以示庆贺。出门赏月、燃灯放焰、喜猜灯谜、共吃元宵,合家团聚、同庆佳节,其乐融融。元宵节也称灯节,元宵燃灯的风俗起自汉朝,到了唐代,赏灯活动更加兴盛,皇宫里、街道上处处挂灯,还要建立高大的灯轮、灯楼和灯树,唐朝大诗人卢照邻曾在《十五夜观灯》中这样描述元宵节燃灯的盛况“接汉疑星落,依楼似月悬。”宋代更重视元宵节,赏灯活动更加热闹,赏灯活动要进行5天,灯的样式也更丰富。明代要连续赏灯10天,这是中国最长的灯节了。清代赏灯活动虽然只有3天,但是赏灯活动规模很大,盛况空前,除燃灯之外,还放烟花助兴。“猜灯谜”又叫“打灯谜”,是元宵节后增的一项活动,出现在宋朝。南宋时,首都临安每逢元宵节时制迷,猜谜的人众多。开始时是好事者把谜语写在纸条上,贴在五光十色的彩灯上供人猜。因为谜语能启迪智慧又饶有兴趣,所以流传过程中深受社会各阶层的欢迎。民间过元宵节吃元宵的习俗。元宵由糯米制成,或实心,或带馅。馅有豆沙、白糖、山楂、各类果料等,食用时煮、煎、蒸、炸皆可。起初,人们把这种食物叫“浮圆子”,后来又叫“汤团”或“汤圆”,这些名称“团圆”字音相近,取团圆之意,象征全家人团团圆圆,和睦幸福,人们也以此怀念离别的亲人,寄托了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愿望。今年我也不例外,中午吃了一餐香喷喷的牛排之后,晚上就到姑奶奶家吃了汤圆,有黑芝麻馅的、豆沙馅的、果仁馅的,令我眼花缭乱,我随便夹起了一个,一嚼,啊!满口的豆沙香飘了出来,发出迷人的香味,我情不自禁的夹起一个又一个,吃得我满嘴飘香。晚饭后,我们和姑奶奶一家一起去南湖广场看焰火,一路上,人山人海、热闹非凡,很多警察叔叔在维持秩序,公路上连汽车都没有,人们把公路当成了人行道,人群缓缓的流向南湖广场。当我们走近广场,哇!那里已经是人头攒动,看样子我们只能挤进去了。八点钟一到,开始放焰火了,一颗颗礼花腾空而起,在黑色的夜空中爆开,有的像有节奏飞舞的流星,有的如闪闪发光的金环,有的像绽放着菊花,有的还像满天的繁星……刹那间,又一声巨响,一个礼花在天空中爆开,发出耀眼的彩光,在场的人们随着礼花的绽放而轰动,夜空被装扮得五光十色、色彩斑斓,广场上沸腾了……今年的元宵节真的让人难忘!广东清远育英三年级:nancygirl作文网专稿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1000字 三年级 叙事
-
喜气洋洋闹元宵(2)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家乡,我的家乡在山东。山东素称“齐鲁之邦,礼仪之乡”。在特有的地域文化熏陶下,山东的民俗风情风格多样,生生不息。你想知道我的家乡有什么风俗吗?那我就说说前不久的元宵节吧。元宵节是春节的尾声,可仍和除夕夜有得一比,我的家乡在这天正月十五元宵节闹花灯,大街小巷,处处张灯结彩,一个个精致的小灯,照亮猜呢了大街的每个角落。刚到傍晚,寂静的村子便锣鼓喧天,热闹非凡,每想到这,我的心也随之沸腾起来。记得去年的元宵节,爸爸开车带着我和妈妈去了元宵灯会街。一下车,放眼一瞧,真壮观哪!人们熙熙攘攘,排着长队;男女老少,摩肩接踵,人声鼎沸。突然,远处出现一片耀眼而美丽的灯光,我飞奔而去。啊,原来是花灯走廊,我沿着五彩缤纷的灯廊,来到了花灯最密集的地方。琳琅满目的花灯使人眼花缭乱,那活泼可爱的兔灯,粉红色的身子,吊着长长的耳朵,圆圆的脸蛋上挂着一副动人的微笑,红红的眼睛看着正在赏灯的人们,好像在跟我们打招呼呢,祝福着:“元宵节快乐!”那荷花形状的花灯,绽放着粉白色的花瓣,旁边还有几朵荷叶点缀着,真是漂亮极了!还有那“春”字形的灯,白菜灯, ……看得人目不暇接,我简直是欢呼雀跃,心花怒放。我有些不解,元宵节为什么要闹花灯呢?爸爸告诉我,在很久以前有一只神鸟降落人间被人们误杀,天帝知道后震怒,下令正月十五火烧人间。人们想出个法子:在正月十四,十五,十六这三天每户人家在门前挂起红灯,从而骗过了天帝,保住了自己的生命,从此元宵节闹花灯便成为了一个风俗一直传到了今天。接着,我们又看到了有趣的活动——猜灯谜。看看这个花灯,看看那个花灯,都写着各种各样的灯谜,正等着我们去猜呢。大街好热闹啊!人们都围在灯盏前,五彩缤纷的服装货摊,各式各样传统风味的小吃货摊等,在道路的左侧排成了长龙阵,道上游人如织,人头攒动,好不热闹。我们边赏花灯边往前走着,“咚咚锵,咚咚锵” 一阵响声从耳边飘来,只见前面围着许许多多的人,他们拍手叫好,洋溢着欢乐热闹的气氛,原来是舞龙灯的,这可是我们家乡元宵节灯会的重头戏。人们随着声响都赶紧前去戏台上看,只见前面盘旋着一条长长的“龙”,制作的多么惟妙惟肖啊,让人看了忍俊不禁。舞“龙”人在“龙”的身体里面摆动着,他们提着一盏灯,让这条“龙”看上去更加夺目。场上人们的欢呼声,锣鼓、唢呐的演奏声,龙腾狮舞,一派热闹非凡的盛景,不知不觉把人带入一个神奇的世界。那儿没有城市里汽车鸣笛的喧杂声,只有简单、朴实充满浓郁的乡村风味。这就是我家乡的风俗,元宵节闹花灯、猜灯谜、舞龙灯……多么欢乐!热闹! 怎么样?我家乡的习俗有意思吧!你家乡的习俗呢?不防也说来听听吧!1000字 四年级 记叙文
-
正月十五闹元宵年农历的正月十五日,春节刚过,迎来的就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也是一元复始,大地回春的夜晚,人们对此加以庆祝,也是庆贺新春的延续。元宵节又称为“上元节”。按中国民间的传统,在这天上皓月高悬的夜晚,人们要点起彩灯万盏,以示庆贺。出门赏月、燃灯放焰、喜猜灯谜、共吃元宵,合家团聚、同庆佳节,其乐融融。元宵节也称灯节,元宵燃灯的风俗起自汉朝,到了唐代,赏灯活动更加兴盛,皇宫里、街道上处处挂灯,还要建立高大的灯轮、灯楼和灯树,唐朝大诗人卢照邻曾在《十五夜观灯》中这样描述元宵节燃灯的盛况“接汉疑星落,依楼似月悬。”宋代更重视元宵节,赏灯活动更加热闹,赏灯活动要进行5天,灯的样式也更丰富。明代要连续赏灯10天,这是中国最长的灯节了。清代赏灯活动虽然只有3天,但是赏灯活动规模很大,盛况空前,除燃灯之外,还放烟花助兴。“猜灯谜”又叫“打灯谜”,是元宵节后增的一项活动,出现在宋朝。南宋时,首都临安每逢元宵节时制迷,猜谜的人众多。开始时是好事者把谜语写在纸条上,贴在五光十色的彩灯上供人猜。因为谜语能启迪智慧又饶有兴趣,所以流传过程中深受社会各阶层的欢迎。民间过元宵节吃元宵的习俗。元宵由糯米制成,或实心,或带馅。馅有豆沙、白糖、山楂、各类果料等,食用时煮、煎、蒸、炸皆可。起初,人们把这种食物叫“浮圆子”,后来又叫“汤团”或“汤圆”,这些名称“团圆”字音相近,取团圆之意,象征全家人团团圆圆,和睦幸福,人们也以此怀念离别的亲人,寄托了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愿望。今年我也不例外,中午吃了一餐香喷喷的牛排之后,晚上就到姑奶奶家吃了汤圆,有黑芝麻馅的、豆沙馅的、果仁馅的,令我眼花缭乱,我随便夹起了一个,一嚼,啊!满口的豆沙香飘了出来,发出迷人的香味,我情不自禁的夹起一个又一个,吃得我满嘴飘香。晚饭后,我们和姑奶奶一家一起去南湖广场看焰火,一路上,人山人海、热闹非凡,很多警察叔叔在维持秩序,公路上连汽车都没有,人们把公路当成了人行道,人群缓缓的流向南湖广场。当我们走近广场,哇!那里已经是人头攒动,看样子我们只能挤进去了。八点钟一到,开始放焰火了,一颗颗礼花腾空而起,在黑色的夜空中爆开,有的像有节奏飞舞的流星,有的如闪闪发光的金环,有的像绽放着菊花,有的还像满天的繁星……刹那间,又一声巨响,一个礼花在天空中爆开,发出耀眼的彩光,在场的人们随着礼花的绽放而轰动,夜空被装扮得五光十色、色彩斑斓,广场上沸腾了……今年的元宵节真的让人难忘!五年级:11159782471000字 五年级 叙事
-
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所以全国各地都过,大部分地区的习俗是差不多的,但各地也还是有自己的特点。正月十五吃元宵,“元宵”作为食品,在我国也由来已久。宋代,民间即流行一种元宵节吃的新奇食品。这种食品,最早叫“浮元子”后称“元宵”,生意人还美其名曰“元宝”。元宵即“汤圆”以白糖、玫瑰、芝麻、豆沙、黄桂、核桃仁、果仁、枣泥等为馅,用糯米粉包成圆形,可荤可素,风味各异。可汤煮、油炸、蒸食,有团圆美满之意。陕西的汤圆不是包的,而是在糯米粉中“滚”成的,或煮司或油炸,热热火火,团团圆圆。到了清代,满族入主中原,宫廷不再办灯会,民间的灯会却仍然壮观。日期缩短为天,一直延续到今天。灯在台湾民间具有光明与添丁的涵义,点燃灯火有照亮前程之意,且台语灯与丁谐音代表生男孩,因此往昔元宵节妇女都会刻意在灯下游走,希望“钻灯脚生卵葩”(就是钻到灯下游走,好生男孩)。汉明帝永平年间(公元58--75),因明帝提倡佛法,适逢蔡愔从印度求得佛法归来,称印度摩喝陀国每逢正月十五,僧众云集瞻仰佛舍利,是参佛的吉日良辰。汉明帝为了弘扬佛法,下令正月十五夜在宫中和寺院“燃灯表佛”。此后,元宵放灯的习俗就由原来只在宫廷中举行而流传到民间。即每到正月十五,无论士族还是庶民都要挂灯,城乡通宵灯火辉煌。宋代,元宵灯会无论在规模和灯饰的奇幻精美都胜过唐代,而且活动更为民间化,民族特色更强。以后历代的元宵灯会不断发展,灯节的时间也越来越长,。唐代的灯会是“上元前后各一日”,宋代又在十六之后加了两日,明代则延长到由初八到十八整整十天。元宵节也是一个浪漫的节日,元宵灯会在封建的传统社会中,也给未婚男女相识提供了一个机会,传统社会的年轻女孩不允许出外自由活动,但是过节却可以结伴出来游玩,元宵节赏花灯正好是一个交谊的机会,未婚男女借着赏花灯也顺便可以为自己物色对象。元宵灯节期间,又是男女青年与情人相会的时机。欧阳修云: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书;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辛弃疾(青玉案)写道:众里寻它千百度,暮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就是描述元宵夜的情境,而传统戏曲陈三和五娘是在元宵节赏花灯进相遇而一见钟情,乐昌公文与徐德言在元宵夜破镜重圆,《春灯谜》中宇文彦和影娘在元宵订情。所以说元宵节也是中国的“情人节”。元宵节除了庆祝活动外,还有信仰性的活动。那就是“走百病”又称“烤百病”“散百病”参与者多为妇女,他们结伴而行或走墙边,或过桥过走郊外,目的是驱病除灾。随着时间的推移,元宵节的活动越来越多,不少地方节庆时增加了耍龙灯、耍狮子、踩高跷、划旱船扭秧歌、打太平鼓等活动。1000字 初二 说明文
-
元宵佳节摘要:“才赏春节万家灯火,又见元宵华灯幻海。”这一夜,沿禾祥西路-斗西路-中山公园西门-南门-中山路,形成灯的长廊:华灯齐放,花灯璀璨,火树银花,吸引了我,我提着灯笼和爸爸、妈妈冒雨前来赏灯。元宵佳节,细雨霏霏,团圆的温馨点亮万家灯火,美丽的厦门被笼罩在祥和的气氛中。元宵夜,红红火火、流光溢彩的厦门显得更加妩媚,更加温柔。“才赏春节万家灯火,又见元宵华灯幻海。”这一夜,沿禾祥西路-斗西路-中山公园西门-南门-中山路,形成灯的长廊:华灯齐放,花灯璀璨,火树银花,吸引了我,我提着灯笼和爸爸、妈妈冒雨前来赏灯。2007盏红灯笼汇聚2007个祝福一走进白鹭洲公园,首先映入我眼帘的是一个直径15.5米、高13.8米的大红灯笼,灯笼造型宏伟震撼,喜庆祥和,寓意着和谐美满;跨虹色彩明朗,动感绚丽,蕴涵着跨越腾飞的意义。跨虹由红黄蓝三原色组成,红色代表太阳、蓝色代表大海、黄色代表土地。“跨越发展,和谐社会”道出了厦门人的心声。巨大的旋转走马灯造型喜庆的侧立两旁,更凸显了元宵的热闹与美好。2007盏红灯笼组成的“2007个祝福”,寓意着2007年的丰收和喜悦,表达了对厦门的衷心祝福。我们沿着“开”满“鲜花”的花廊来到湖边,湖面上波光粼粼,在湖中,漂浮的千盏荷花宫灯顾盼生姿,水中倒影流光溢彩,仿佛天上人间,令人遐想翩翩,流连忘返……。“楚楚,你看:鲤鱼跃龙门了!”妈妈唤回了我的遐想,我定睛一看:一群形象逼真、惟妙惟肖的、浑身透着吉庆亮彩的鲤鱼们,大鲤鱼率领着小鲤鱼们,摇头摆尾,互相打着招呼,正争先恐后地跃出水面,仿佛正向目标――“龙门”跃过呢!妈妈说:“鲤鱼跃龙门”带给人们诚挚的祝福。我说:是的,妈妈,我会用“鲤鱼跃龙门”的精神去努力,迎接我小学毕业的各项挑战。银河落九天缤纷不夜厦门城水上的花灯精彩纷呈,陆上的花灯绚丽夺目。你瞧:流光四溢的贝贝、京京、欢欢、迎迎、妮妮不正向我们招手吗?相距不远,孔雀正开屏、金猪正送福、美猴王正挥舞着定海神针,它们形态各异、喜庆吉祥;白鹭翩翩欲飞,预祝厦门人民在新的一年里有更大的飞跃。咦,哪里传来悦耳的音乐?哦,原来奇花起舞、蝴蝶翩翩、蜜蜂嗡嗡,人类的朋友――动物们正开元宵联欢晚会呢!“哇噻,好漂亮呀!”一座耀眼的花灯呈现在我们眼前:在一片蔚蓝的海浪上,托起一片巍峨的建筑,两道彩虹凌空而过,雄伟而壮观。这是我们厦门的观音山建筑楼盘,它与金门隔海相望,真正的体现了“厦门金门门对门”的同胞情怀,它的建成将成为厦门的标志性建筑。面对着这美丽的厦门,我们不禁要问:谁持彩带当空舞?我们将自豪地回答:是我们,所有的厦门人!“春灯绝胜百花芳,元夕纷华盛福唐;银烛烧空排丽景,鳌山耸处现祥光。”“龙衔火树千灯焰,鸡踏莲花万岁春。”雨中赏灯,别有一番风味,我期盼着2008年的元宵节的到来,我祝福我的厦门更加流光溢彩!1000字 六年级 叙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