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子当如苏东坡
从图书馆借来林语堂的《苏东坡传》,从吃饭到上厕所,苏东坡的魔力令我手不释卷。苏东坡,这个人生路上风霜雨雪绵绵不断的眉山男儿,到底是怎样来烘焙自己的一生境遇,成为一位风光无限的旷世奇才的呢?
我最喜欢他的那首《定风波》: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这首词写于“乌台诗案”之后,那是苏轼差点儿丢了性命,被贬到黄州的第三年。他在黄州生活无着落,要靠东坡种菜来维持生计;要把仅有的活命之钱,分成三十份放在屋梁上,每一天取一份来过一种“计划经济”的生活。却说什么“也无风雨也无晴”这样自欺欺人的“胡话”。
其实不是这人太矫情,也不是这人太虚伪,更不是官场的生活已让他麻木不仁,其实他的内心时常掀起滔天巨浪。
他常想起周公瑾,命运为什么独独青睐于他?年纪轻轻,就让小乔托付了终身;羽扇纶巾,谈笑之间,就让曹军灰飞烟灭。每想到这些,东坡就浑身大汗淋漓,一夜之间,满头飞雪。
敏感的心灵见不得风吹草动,他常常在中夜起来,在庭中独徘徊。月色如水,让他心中凉意顿生,一只孤鸿飞过,他独怜这个拣尽寒枝不肯栖的缥缈身影。
夜游赤壁,他又感叹自己“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但是,今朝在世不得意,何必散发弄扁舟?天地之间万事万物,苟非吾所有就是非吾物,清风明月却不用一钱买,有了它们还不够受用一生吗?
他以赤子之心善待生命中遇见的每一个人。有很多粉丝来黄州膜拜,他倾其家酿菊花酒;贬官惠州,他跟当地的农民相处亲密,竟然想终老于斯,“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当读到政敌王安石的《桂枝香·金陵怀古》时,竟然击节赞赏:“此老乃野狐精也!”但是他始终不知道如何提防周围的“小人”:一个叫章惇的早年朋友,在他的诗词中寻章摘句,时常向上报告他在朝、在野的种种“不轨”……
他以虔诚的态度认真做好生活中的每一件事。在杭州太守的任上,他留下了造福一方的苏堤;他也曾任职过徐州,为防黄河水患,他又一次率领军民挖石狗湖(现云龙湖),把一道苏堤筑成永远的人心。
他的眼里独独不能容下害民的“沙子”。在从眉山到汴京的路上,他耳闻目睹“青苗法”给老百姓带来的灾难,上书直言;看到司马光反对变法成功后对不同政见者“残酷斗争,无情打击”,他又站出来大喊一声:“不!”
一个被小人和命运无常的阴霾笼罩一生的人,心里装着一个太阳,乐观地面对一切,尽情地挥洒着他的才情和性情。他的厚道为人,他的精神能量,他的旷达胸怀和气度,展示了一种力量。在这样一个人的面前,人生中的一切风云,都被烘焙成了美不胜收的风景。
生子当如苏东坡!
爱的眼泪在飞翔
初一(7)班
曾莹
爱,是什么?难道它仅仅局限在那几个简简单单的字眼上吗?不,不是。爱是博大的,爱是珍贵而奇妙的。爱,在我们身边无处不在。那么,爱的足迹又在哪里呢?
题记
蓝色的爱
她正趴在课桌上,两眼无神地望着前方,脸颊上清晰可见道道泪痕,眼角还挂着几滴泪珠。这时,好友走过来亲切地询问她怎么了,她再也忍不住了,泪水夺眶而出,“我没有妈妈了,我再也看不见她了,她就这样丢下我了……”
好友听明白了,她的妈妈因病去世了。“我没有完整的家了!”“不,你有,这里就是你的家,我就是你的家人,要坚强,我会陪着你的……”
说着说着,好友也忍不住掉下了泪。“你要记住我们的友情,是永远不会变的!”“嗯,我会坚强。”两人紧紧相拥,在蓝天下她们诠释了一种珍贵的爱,那就是—友爱。
橙色的爱
他洗着碗,他拖着地,他一会儿忙这个,一会儿忙那个,母亲坐在床上,欣慰地看着他。母亲的手缠上了绷带,不能做事,他想到了这十几年来,母亲总是在忙碌着,一刻也不曾停下来。而他却很少为母亲做过什么,想到这里,他拿起抹布努力做了起来,汗水浸湿了他的衣衫,模糊了他的视线,但他的内心分明是快乐的!他忙得不亦乐乎,一会儿就到了吃饭时间了,母亲的手有伤,总不能……他又想起了母亲平时在厨房忙活的情景,他下定决心钻进了厨房,可从来没进过厨房的他,什么也不会,反而把手给烫伤了,忙了好久,总算做好了。他端着饭菜进了房间,一口一口喂母亲吃,母亲看着他,想到第一次吃上他做的饭菜,也许并不好吃,但她还是感到很幸福,不觉,眼角就湿了……
白色的爱
她是来自四川绵阳的,她的脸上总是挂着甜甜的笑容,但在那笑容掩盖下的却是无尽的泪水。命运对她太不公平了,她只是一个中学生,正值花季,但是一场突如其来的地震却毁了她。在黑暗中,在寂寞与害怕中,她失去了双腿,从此便注定她的生活永远离不开轮椅了。不仅如此,这场灾难还无情地夺走了她的家,她还剩什么呢
就在这时候,神奇的爱出现了,她在网络上广为流传,许多人知道了这个故事,知道了这个可怜的她。她家总是会收到社会上一些富有爱心的人的关怀,也有许多人献出了一份力量去帮助她……哦,这是博爱,是大爱,是无私的爱,许许多多的好心人在用他们的行为传递着爱心,传递着高尚的作风。
每一份真挚的爱都是纯洁的,它们拥有晨曦般灿烂的颜色,它们总是不愿轻易地留下痕迹,它们总是小心地隐藏着,因为,每一份爱都是埋藏在每一个人心底最深最深的地方。
相关推荐
-
苏东坡苏轼,又叫苏东坡,他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画家,还是教育家、美食家。他与他的父亲和弟弟都幸运地得到了“唐宋八大家”的称号。我认为他是一个乐观、率真、耿直、博学、清白的人。苏轼是一个乐观的人,从他的词《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中可以得到证实:一下雨,本来就难走的路更加泥泞不堪,但他不会匆匆忙忙跑回家避雨,而是体会、欣赏雨中的情景,不会因为天气的变化而大怒,并且在词中透露出了自己就算被贬也无所谓的心态,因为自己坚决不做诬陷别人的小人,只要有粉丝的拥戴即使被贬谪也不后悔。苏轼还是一个率真、耿直的人。一次,他觉得自己的一首词写得非常好,于是就派人送给好友佛印去看,佛印没有夸他,反而在他的词下写了俩字——放屁!苏大学士恼了,当即坐船赶到佛印家“兴师问罪”,没想到佛印已经备下好酒好菜在等他了。佛印笑着说:“八见吹不动,一屁过江来。”苏轼恍然大悟,两人便坐下吃喝。苏轼还是一个清白的人,他被贬三次都是因为太忠诚,净说实话,所以总遭小人陷害,但他从没有因此而改变自己忠君爱国的心。但是我觉得有一点他不如我,那就是字,我的字工工整整,一笔一划,而他的行书歪歪扭扭,居然还号称中国三大行书之一,这样说起来,假如我生在苏东坡那个时代,我的字可能就是“第一”了!总的来说,苏东坡十分博学,让我十分崇拜。他的乐观、率真、耿直、清白和博学,将永远被后人铭记,尤其是他创造的成语“河东狮吼”实在是太适合我了,因为我就是河东人,我也擅长“狂吼功”。600字 初一
-
苏东坡苏轼,在北宋。你是一个官场不顺的官人,也是一个文学传奇的诗人。你的每一首诗都会给人惊喜。“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让所有吟月之词暗然失也。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如此的气势磅礴,让北宋的诗人情何以堪?在哪里都会创造奇迹。东坡肉,东坡帽,抵制水灾,抗御旱灾。东坡,你就是神话,就是传奇,就是中国人的骄傲。150字 初一 诗歌
-
苏东坡传《苏东坡传》读书笔记读完356页的《苏东坡传》。合上书本,下楼,门外晴天,望天,白云苍狗。苏东坡的最后十年,在无度漂泊中度过。尤其在他的守护神——皇太后和妻子相继过世之后。老苏的七年余生,被一贬再贬,先定州,又惠州,再儋州,以今天的地理看,苏东坡这七年从河北流放到广东,再到海南岛。他的最后一本文集,亦称《海外集》。公元1011年,朝廷大赦,苏东坡病逝在北返中原的路上。二对苏东坡的二次迫害,是从1094年开始的。这年四月,章淳为相,他首先拿苏东坡开刀。苏东坡是贬谪到广东以南的第一个人。他并非不知道会有这类情形,只是不知道会严重到什么程度。皇太后去世后,在往定州就职前,他正式辞行时,皇帝未允遏见,他就觉得危险即将到来了。林语堂推演,苏东坡曾先后教过那个年轻的皇帝八年之久,实在是对他很了解了。五十八岁的苏东坡,现在要跋涉一千五百里,自中国的北部到中国的南部。他觉得他一生只是一站一站的往前走,而现在只是他人生旅途中的另一步,这旅程是他呱呱落地时已由神灵决定,不过到现在他才充分明白罢了。据老林讲述,苏东坡在外的生活倒也绝不寂寞。在广东惠州,所有临近地区的官员都利用此一难得的机会来与这位杰出的诗人相结交。其他至交如杭州常州的朋友,不断派人带礼品、药物、书信来探望。而苏州一个姓卓的佛教徒,心甘情愿步行七百里充当苏东坡与他的朋友们的信使。苏东坡这时无官一身轻,自然以他的性情,任性逍遥,随缘旷达。选址盖屋,种树绿化,甚至还一度研究其酿酒来。“有一次,在一首诗前的小序中他说他一面滤酒,一面喝个不停,直到醉得不醒人事。”现在让我们联想这个画面的时候,是非常迷人又滑稽的,这位曾经的皇家翰林学士,曾领任国家吏部尚书,兵部尚书,礼部尚书的高级领导人,此刻自得其乐的远离中央政治圈,一心一意过起了平民的生活。三被贬的第二年,朝廷有皇家祭祖大典,按习俗,应当实施大赦。但那年年终,也没有消息,这倒让老苏心里安定了,于他来说,可以稳定下来,好好做个广东人了。苏东坡又开始盖房子,为他和陪伴他的侍妾朝云,取名“德有邻堂”,语出孔子在《论语》里说的“德不孤,必有邻”。在南边一块空地上,他种了橘子树,柚子树,荔枝树,杨梅树,枇杷树,几株桧树和栀子树。他告诉帮他物色这些花木的太守,要他给找中等的树,因为他已经老大,不能等小树长大了。阅读至此,平某差点掉下眼泪来。更难过的事接连到来,新房子还未竣工,陪伴他的朝云得了一种瘟疫,竟然身亡。从此,陪着他的只有长子苏迈了。新居落成之后大约两月光景,正在苏东坡以为可以晚年在惠州安居下去之际,他接到远谪海南岛的命令。林语堂研究的原因,是出自当时的一则流传,苏东坡曾写了两行诗,描写在春风酣美的午睡,一边听房后寺院的钟声,章淳看到那两句诗,他说:“噢,原来苏东坡过的蛮舒服”于是颁发了新贬谪的命令。我就猜想,如果苏和章各自多活几年,将来章淳把老苏继续往南贬,一直贬到南沙群岛曾母暗沙印度尼西亚也未可知。四当时的海南岛是蛮夷之地,汉化的程度很浅。苏东坡去海南,已做好了死在那里的准备,在给朋友的信中他写道:“某垂老投荒,无复生还之望。春与长子迈决,已处置后事矣。今到海南,首当做棺,次便做墓。仍留手疏与诸子,死即葬于海外,生不契官,死不扶柩,此亦东坡之家风也。”这段近乎白话的文字,悲壮激烈。因为在海南,实在是太苦了。以身体的折磨加之于老年人身上,这才是流放。据苏东坡诉说:此间食无肉,病无药,居无室,出无友,冬无碳,夏无寒泉。唯有一幸,无甚瘴也。最后一句体现出乐观的老苏。苏东坡确实是情绪化的人,他自己也这么认可,他把对他在海南岛的迫害,比喻为“在水中,一蚁抱草叶求活”。但他安定下来,乐观的天性便显现出来,有一天,他在头上顶着一个大西瓜,在田地里边唱边走时,一个七十岁的老太婆向他说:“翰林大人,你过去在朝当大官,现在想来,是不是一场春梦?”此后,苏东坡就称她为“春梦婆”。所以要说起我们当下的“犀利哥”“大衣哥”“草帽姐”什么的,是不是苏东坡拥有绝对的原创版权?五1011年的七月二十八日,北返中原的苏东坡走到了生命尽头。从归程中的六月初三开始,他已感到身体不适,晚上病痛睡不着觉,他还自嘲“昨夜通旦不交睫,端坐饱蚊子尔”。七月十八日后,病况已恶化,苏东坡把三个儿子叫到床前说:“我平生未尝为恶,自信不会进地狱。”有方丈在临终与他谈论今生与来生,老苏笑了笑,他曾读过高僧传,知道他们已经死了。方丈劝他,“现在,要想来生”,苏东坡轻声说:“西天也许有;空想前往,又有何用?勉强想就错了。”这是他的`道教道理。解脱之道在于自然,在不知善而善。这一生,苏东坡的浩然之气已全用尽。林语堂总结说,人的生活也就是心灵的生活,这种力量形成人的事业人品,与生俱来,由生活中之遭遇而现实其形态。正如苏东坡其说:“浩然之气,不依形而立,不恃力而行,不待生而存,不随死而亡矣。故在天为星辰,在地为河流,幽则为鬼神,而明则复为人。此理之常,无足怪者。”如是之说,苏东坡实则受道教思想很深,这可能和他一生当中那个神奇的道士吴复古有关吧。六在读《苏东坡传》时,我们一直在追随观察一个具有伟大思想,伟大心灵的伟人生活,这种思想与心灵,不过在这个人间世上偶然成形,昙花一现而已。林语堂说,苏东坡已死,他的名字只是一个记忆,但是他留给我们的,是他那心灵的喜悦,是他那思想的快乐,这才是万古不朽的。而我要说些什么呢?这些有趣的人物,杰出的人物,他们已过世了千年,我们的心不必停留在那里。当我们读苏东坡的诗词的时候,这个有趣的东坡先生就在我们身边,就如同我们想看一部经典电影的时候,随时可以找出影碟,进入电影中的世界。点评:语句通顺,句意流畅,言辞优美,叙写形象、生动、鲜明,语言表达能力较强。脉络分明,层次感强,叙气说井然有序,纤毫不乱。本文内容生动丰富,语言新颖清爽,结构独特合理。1200字以上 初一
-
天下奇才苏东坡“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飘渺孤鸿影。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这阙著名的《卜算子》,述说了一位天下之奇才的遭遇,他——就是苏东坡。余秋雨先生便这样说到:成熟是一种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辉,一种圆润而不逆耳的音响,一种不再需要对别人察言观色的从容,一种终于停止向周围申述求告的大气,一种不理会哄闹的微笑,一种洗刷了偏激的淡漠,一种无需声张的厚实,一种并不陡峭的高度。勃郁的豪情发过了酵,尖利的山峰收住了劲,湍急的溪流汇成了湖,结果——引导千古杰作的前奏已经鸣响,一道神秘的天光射向黄州,《念奴娇?赤壁怀古》和前、后《赤壁赋》马上就要产生。以上便是余先生的赞誉。对文化的界定,人们一直是莫衷一是,自古以来人们各抒己见;但对苏东坡,评价似乎已经成为了毋庸置疑的五个字——天下之奇才。这位文人,“战”着的光阴似乎比站着时光还多,为何而战?为文化。命运多坎坷,他却在站着,而且是“战”着,占据了人们的论述,也成为文坛佳话。宋神宗时,文化的发展的领袖是苏东坡,否则,文化的发展一直是在彳亍。天下之奇才,无人可及。但一群小人,把这位文化与文明的代表者逼到了“法庭”上——乌台诗案,将这位大师捆押在被告席上,一部文化史,把这一幕记载了下来。这本来的无端风波,引得我们惊心动魄。我们学习的《记承天寺夜游》给了我写苏东坡的启发。“乌台诗案”过后,难言的孤寂在苏轼的心中萌发,使他彻底摒弃了人生的喧闹,去寻找无言的山水,去寻找远逝的古人,循着文化,艰难地向上寻,寻啊寻,苏东坡经历了一次真正地脱胎换骨,也使他的文化才情获得了蒸馏和升华。当他褪去了浮躁,完成了涅槃,铸就了天下之奇才——苏东坡,才成为了我们现在所知道的苏东坡。人,在逆境中迎难而上,才称得上“千古风流人物”。650字 初一 写人
-
《苏东坡传》读后感中国自古以来评价一位文人,首先看的并非是成就的大小,而是人品道德的好坏,也就是他的人格。一个品格低劣的文人,即使文字再富有才华,也终归无用。所以,一个人的人格可以说是他的名气的骨干。苏东坡所处的时代与现在已有千年之隔,而他的美名依然历代为人们所称颂,可谓家喻户晓。他之所以如此,我想也与他的人格魅力不无关系。苏东坡的人格虽然复杂多面,然而我认为也可以用“浩然之气”四个字来概括。所谓浩然正气,就是正大刚直之气,也就是人世间的正气。苏东坡即具有此种“浩然之气”,它致大致刚,激烈冲动,不可抑制,这种力量若辅以正义和真理,便在天地之间无所畏惧。一有一个家喻户晓的故事:一天饭后,苏东坡捧着肚子踱步,问道:“我肚子里藏些什么?”侍儿们分别说,满腹都是文章,都是识见。唯独他那个聪明美丽的侍妾朝云说:“学士一肚子不合时宜。”苏东坡捧腹大笑,连胜称是。“不合时宜”正是苏东坡那坚执性格的体现。苏东坡坚执的性格集中表现在了他的宦海生涯之中,那是他性格中最坚硬的一部分,正如暴风雨中的海燕,暴风雨越是猛烈,他就越是要激越地怒吼,高傲地飞翔。400字 初一 读后感
-
论爱生如子_议论文爱生如子,就是爱自己的学生,就像爱自己的孩子一样。真是一个好老师应该做到的。那么,应该如何爱呢?爱学生,就要关心学生。关心他的学习,他的生活。爱学生,就要理解学生。从他们内心深处出发,了解他们的心里。一个老师,不应该因为学生小小的错误而惩罚他,不应该因为学生该过坏事而视他为坏孩子,不应该因考试成绩差而歧视他,更不应该去打或骂或罚某个学生。就这些,有哪个老师做到了呢?反正在我认识的老师中无一人。为什么呢?有老师说:“既然爱生如子,那你父母怎么打你,我就怎么打。”你们说说,这是什么逻辑,简直就是变态!老师爱学生,是要对学生好,要慈祥,要善解人意,要宽容。难道每个父母都打孩子吗?不一定,打孩子已经成为父母思想落后、没有头脑的表现。同样,老师打孩子,就说明这个老师不是一个合格的老师,这个老师他不会教书,他只会教书本上的知识,不会从根本上解决一个学生学习落后的问题。现在的孩子需要鼓励,支持,正确地开导。用武力对待学生,会让学生也用武力去解决他自己的一些事,这不是对学生好,是对学生无形地残害。鼓励一个学生,会使他觉得自信,自己也很棒,激起他再做下去的毅力。如果一个学生,整天被老师批评,打,他怎能有学习的兴趣,他会认为学习有何用,给自己找麻烦,给自己压力,给自己不愉快,这有意思吗?我希望是老师的都看看吧!听听我们学生的心声吧!不要用你们的暴打换我们的好成绩,那没什么意义。老师们,换个方式教书育人吧!550字 议论文
-
论“爱生如子”_600字E度网专稿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爱生如子,就是爱自己的学生,就像爱自己的孩子一样。真是一个好老师应该做到的。那么,应该如何爱呢?爱学生,就要关心学生。关心他的学习,他的生活。爱学生,就要理解学生。从他们内心深处出发,了解他们的心里。一个老师,不应该因为学生小小的错误而惩罚他,不应该因为学生该过坏事而视他为坏孩子,不应该因考试成绩差而歧视他,更不应该去打或骂或罚某个学生。就这些,有哪个老师做到了呢?反正在我认识的老师中无一人。为什么呢?有老师说:“既然爱生如子,那你父母怎么打你,我就怎么打。”你们说说,这是什么逻辑,简直就是变态!老师爱学生,是要对学生好,要慈祥,要善解人意,要宽容。难道每个父母都打孩子吗?不一定,打孩子已经成为父母思想落后、没有头脑的表现。同样,老师打孩子,就说明这个老师不是一个合格的老师,这个老师他不会教书,他只会教书本上的知识,不会从根本上解决一个学生学习落后的问题。现在的孩子需要鼓励,支持,正确地开导。用武力对待学生,会让学生也用武力去解决他自己的一些事,这不是对学生好,是对学生无形地残害。鼓励一个学生,会使他觉得自信,自己也很棒,激起他再做下去的毅力。如果一个学生,整天被老师批评,打,他怎能有学习的兴趣,他会认为学习有何用,给自己找麻烦,给自己压力,给自己不愉快,这有意思吗?我希望是老师的都看看吧!听听我们学生的心声吧!不要用你们的暴打换我们的好成绩,那没什么意义。老师们,换个方式教书育人吧!河南省灵宝市豫灵镇杨家村初一:我是冰心600字 初一 议论文
-
师当如将,生当作兵人,为群居者。少独往,儿把个体凝聚在一起的往往是一些无形但坚固的情感。自古以来师生关系同亲情、爱情、友情一样,将人与人之间紧紧牵绊,从以前的师徒的到现在的师生(师傅和徒弟到老师和学生)交换的是名称,而不变的是那如将兵般的师生情。将师生比作将兵或许不恰当,战场上多是将观兵斗,让人感觉将不爱兵;但这又有几分恒当。真正的好将怎么能不爱兵;虽然是看着徒弟们之间的比试,但他们的心里也会为自己的徒弟骄傲。就杨将车有引以为傲的杨家将,孔儒子也有自己骄傲的颜回。不过话说,将军看着自己练出的兵与敌交战的场景不是与老师看着自己的学生和别人竞赛一样一样的么。严将出好兵,同样严师才能出高徒,对学生;老师需要有将帅般的权威方能使雪生敬仰、学习,使学生愿意放下自己的姿态,认识自己的不足。倘若一个老师没有什么脾性,没有什么让人尊敬的地方,如何能让学生服气,让那些玩劣,未曾认识天高地厚的小子们学习自己的技能。“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者也”。为人师表虽主要传授知识,某些方面的信息内容,但有思德的人会尽量让学生有合适的最好的选择,不只是把知识一股脑儿倒给学生,但在老师卖力的同时,如果学生不认真学那么只能是往筛子里倒水——装不住。这时,便需要老师严格的检验学生们的学习效率,设定一定的标准,要求严格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在训练中不过关的士兵在战场上无疑是送人头。师生的使命,在传统上往往是:学习——精湛——传承,师者父母也,老师照顾学生,将自己毕生所学尽心传授也是给予了学生一切,老师们有的只是知识,学生们学了知识也便成了老师。不知那些继承老师门楣的学生们在交接的一瞬间会不会有将士从将军手中接过虎符时的庄重。此外,师生间的互相欣赏也往往相对于将兵;老师从学生中选取聪明好学的寄以厚望,将军也从队伍里挑出实力性格出众的士兵带在身边,随战随陪。将军和士兵一起出生入死,老师与学生们也常见共举大事,共经风雨。师如将,生作兵,这一份牵绊将永远流传在中国人与人关系中,并且生生不息。800字 高三 议论文
-
生当豁达天苍苍矣,可溶鲲鹏展翅翔千里;地莽莽兮,可载天下之物度万古。人心豁达,便可感天地之苍莽,生一种坦荡,性一种乐观,做一种奉献。生当豁达。思量间,豁达是一种坦荡。一颗豁达的心灵,就像一汪碧泉清澈见底。不然污秽,不沾虚伪,绝不颠倒黑白,也绝不指鹿为马。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可见所谓君子皆有一颗坦荡豁达之心。范希文即是如此,“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一生问心无愧,西去之后依旧能留名青史。思量间,若是能有一颗豁达坦荡,我们将能走的更远。风雨中,豁达是一种乐观。一颗豁达的心灵,就像一缕春风微微拂面。他能驱散生活中的痛苦和眼泪,无论生活如何欺骗你,你永远可以逆着阳光,绽放微笑。刘禹锡身在陋室,却依旧吟咏着“惟吾德馨”,他那豁达乐观之心,驱使他在风雨中触碰到了一缕阳光,看似微弱,实则耀眼。风雨中,若是能有一种豁达乐观,我们将能走出低谷。心犀里,豁达是一种奉献。一颗豁达的心灵,就像一粒青种破土而生,自我奉献。心中豁达,便可如子路般对友壮吟“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的心绪,便可如徐锡麟般对国激荡“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的豪言,便可如龚自珍般对人生呐喊“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的志向。心犀里,若是能有一种豁达奉献,我们将能思索人生。观古今,览天下,豁达总能使我们找到人生的方向,走向未来的希望。当人生遇是非之辨时,请豁达坦荡;当人生遇风雨之阻时,请豁达乐观;当人生遇心犀之惑时,请豁达奉献。问:人生当如何?曰:生当豁达。550字 初三 议论文
-
精彩东坡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苏轼《题西林壁》如果说李清照沉浸于幻想,李白甚是浪漫,辛弃疾过于现实,那么精彩的,无疑是东坡了。一阵悠扬的歌声蓦地传来: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对东坡了解不深,无非是儿时整天念叨的那些:“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印象中,他似乎是一位很伟岸风光的大人物。而记忆,却定格在了千年之前,一位已步入不惑之年的男子,带着一副郁郁不得志的愁容,缓缓走到一个偏远贫苦之地。深夜,星光树影,一个苍凉的身影把着冰冷的酒壶独酌,问着苍茫大地寻找月儿的光芒。呆望着时隐时现的星星,静静地幻想云彩、天宫……茫然回顾,远处隐隐透着一缕模糊的光,刹那间把眸子照亮……记忆中的影子,便永久的留下了痕迹,渐渐远去……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300字 初三 议论文
-
苏轼与苏东坡看了这个题目,你一定会说我犯了一个历史性错误。苏轼,号东坡居士,人称“苏东坡”。但我却认为,在文学史上,这两个名字的含义不尽相同,而只有“苏东坡”这三个字,才有资格名垂青史。宋仁宗年间,苏轼生于四川眉山,自幼文思敏捷,才华横溢。年纪轻轻就考中了进士,带着一份“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踏进了北宋黑暗的官场。自古以来,大文豪的仕途多不得意,因为他们太单纯,不能适应那种尔虞我诈的政治斗争,苏轼也不例外。宋神宗年间,苏轼被贬黄州——他人生的拐点到来了。我想后人应该感谢当时的北宋朝廷,因为苏轼如果没有被贬,终其一生恐怕也只能成为一个平庸的政客,一个吟风弄月的词人,却永远不会成为那个引领整个宋朝文坛的大文豪。话虽如此,苏轼是肯定不会感谢朝廷的。“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这中间含蕴着的千言万语,哪里是一首三五分钟的流行歌曲《寂寞沙洲冷》能说的清,道的明的呢?但是,苏轼之所以成为苏东坡,绝不仅是因为那句“寂寞沙洲冷”,而是因为一个叫赤鼻矶的地方。当他面对滚滚的江水,唱出“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时候,他已经从一个被贬的小官,蜕变成了一位真正的“千古风流人物”。当他泛舟长江,挥毫泼墨,写下“浩浩乎如冯凭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他已经放下了尘世的纷扰,也许真的“羽化而登仙”了。即使没有,至少也是“一蓑烟雨任平生”了罢。也是在黄州,苏轼为自己取别号“东坡”。由苏轼到苏东坡的华丽转身,完成了。放下了纷扰的苏东坡,八斗的文才也有了用武之地,字字珠玑的华章喷薄而出:“一朵芙渠,开过尚盈盈”“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这些佳句读来如嚼橄榄,令人唇齿留香,爱不忍释。写到这里,苏轼的人生已经是光彩照人了,但我很想提一下他的那首悼亡妻的《江城子》,这时的苏轼已经“进化”成了苏东坡——一位放达的文人,但放达并不代表放下一切,想到故去的妻子,苏东坡的眼中还是会蓄满泪水,“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他不是一个多愁善感的人,但他也会流泪,而且这种泪也许更能打动读者的心灵。这,就是苏东坡,北宋,甚至宋朝,乃至唐亡以后古代最伟大的文学家。900字 高二 写人
-
《苏东坡传》读后感《苏东坡传》这本书我才只读了一半,便对苏东坡这位大文豪有了足够的认识。书中提到过许多地名,多得数不清,这也正提示了我们苏东坡一生漂泊。在书中,我最喜爱的是苏东坡爽朗的笑声——他的笑声告诉了我许多道理。他的笑是一种自得其乐的笑,他被贬之后赏景便成了他最大的乐趣。苏东坡常对着风景写诗,写完之后总会为自己又完成一篇文章而高兴地笑;苏东坡的笑,还包含着一种不与人斤斤计较的笑,朝廷的官员为了针对他,因挑不出苏东坡平时表现完美,就拿他的文章骨头里挑刺;苏轼显然没与他们计较,反而还写出“何日遣冯唐”这句话,话中毫无归罪之意;苏东坡的笑,更多的是苦中作乐。谁被贬之后不低落?就像你突然由组长被降到普通成员一样,不再被人肯定你的能力。时势造英雄,苏东坡之所以在中国古代文学史谈论上经久不衰,多半是因当时所处的环境,造就他颇高的思想道德素质。正因为苏轼的思想超乎常人,才使他的作品犹如一颗璀璨的星在人群中脱颖而出。我喜欢他毫不恭维、仗义执言的性格。虽然他比较冲动、做事不经过“大脑”思考,但正因为这一点,才使他更富有魅力。《中国人你为什么不生气》里面说过:“不要以为你是大学教授,所以作研究比较重要;不要以为你是杀猪的,所以没有人会听你的话,也不要以为你是个大学生,不够资格管社会的事。你今天不生气,不站出来的话,明天――还有我、还有你我的下一代,就要成为沉默的牺牲者、受害人!”苏轼这种激烈的性格,对当时、和我们后世都有极大的影响,他告诉我们:不能让那些不好的东西继续下去,要阻止他们,阻止他们必须要有带头人。谁也不想让自己的利益受到损失,谁也不想当那第一个人,凡是有点头脑的人,都不会那样去做,苏东坡正因为“没头没脑”,就毅然去当带头人。尽管在仕途路上坎坎坷坷、得罪过许多人、多次被贬,但苏东坡依然不乏幸福笼罩。他有非常爱他的妻子、生死相依的弟弟、陪伴他的朋友、非敌即友的王安石、以及朝廷上的众多好官。这里面最让人感动得便是皇上和皇后,皇后非常重视苏东坡的文采,苏东坡每次犯错之后皇后总会为他求情;皇上对苏东坡极其严厉,他重视苏东坡的文采,但因苏东坡做事欠思考、直言不讳,皇上怕他终有一天得罪大官,就把苏东坡贬谪。我对苏东坡永远怀有一颗仰慕之心,我喜欢他的真诚待人、真心交友以及直言不讳,如果我身边有这样的以为亲人、朋友或者是同学,我会非常珍惜!900字 六年级 读后感
-
论《苏东坡突围》一文说道《苏东坡突围》一文,毫无疑问,大家先是想到苏东坡,即苏轼本人!苏东坡乃唐宋八大家之一,也是当时宋朝名声赫赫的大诗人。《苏东坡突围》写的是苏东坡的才学出众,惹来朝中和小人的妒忌而遭到战战克克的不幸,进而是坎坷的一生。在全文中,无不流露出作者对苏东坡遭奸人迫害而被贬至黄州的惋惜之情。最令我感触内心的是当时官场的腐败黑暗,嫉妒成风,如此阔大的朝廷竟容不下一个有才能的人,君主昏庸无能。面对众人对苏东坡的诽谤,宋神宗竟叫李定去查清事实真相,叫这个也有份诋毁苏东坡的人去调查苏东坡,不觉令人可笑,当这又是铁一般的事实,可笑之余有乏起对那些小人的痛恨之情。当苏东坡被抓,面对阵阵令人毛骨悚然的严刑,他尚且能暂时坚守自己的操洁,但古代的封建制度容不下他这份执着,面对永无止境的严刑拷打,苏东坡他倒下了,他的意志倒在那些含沙射影的笑声中,含着泪承认那些虚无飘渺的罪名,但他并不颓废,以诗歌来缓解自己的愁绪,将自己的忧与愁,寄托在这字字诛之的诗词上面。而在山重水复疑无路时,苏东坡已绝望地写给弟弟一首道别诗,但柳暗花明又一村,苏东坡平时的为人赢得许人的尊敬与爱戴,杭州的百姓站出来了,他平时的官友站出来的,连病得奄奄一息的太皇太后也站出来了,为这个不可多得的大文豪求情,为这个社会的发展前程求情。皇上终究抵不过众人的祈求,心一软,命人把苏东坡放了,但又没那么顺畅,不是会苏州,是被贬至黄州,远离生活数年的故土,来到这个陌生而荒僻之地,对苏东坡而言,又何曾比困狱之刑要好多少呢?时光的脚步渐渐地挪移,苏东坡带着惆怅消逝在这片陌生的土地上,接着是接二连三的泣声,留下的,只有他那充满忧愁与无奈的诗词,镶嵌在人们脑海的深处。然而,读完这篇文章,我们又不得不反思现代的社会,贪官仍然放纵,鱼肉百姓。嫉妒的浪潮也难以避免,才华出众者往往还是遭小人迫害,得不偿失,或者从某种意义上说,这就是社会,有些事不可避免,正如像苏东坡那样的人,在他那个社会乃至现在,总有些东西不能很好地掌握在手中,应学会适当鄙弃。正如高尔基所说:“社会,我们只能适应它。”换个角度来谈,那就得归结到个人人生历程中来了,如果我们是当时困在狱中生不如死的苏东坡,或是被贬黄州过着行尸走肉生活的苏东坡,会不会毅然地选择死亡?还是苟全性命于乱世呢?900字 初三 议论文
-
生如蒲公英天灰蒙蒙,突然一道闪电划过天际,鸟儿如惊蝉一般扑棱棱地躲回了暖巢,我静静地在家中坐着,看着美术老师的画,看到阳台上的蒲公英被风吹散了,忙起身阻止,却想了想,停下脚步,趴在阳台上,看着蒲公英自由的飘散。9岁的时候,我开始了绘画的学习,我的老师姓李,是个留着飘飘长发的,白白净净的,戴着黑框眼镜的女老师,画画是她的最爱,但她却不止只会画速写,素描、石膏体、儿童画都可以画得活灵活现,她是东北人,却因为想要出来闯一闯而来到了我们这座城市,很特别,第一节课她就告诉我说不会按照书上的内容教我,而是会按照我想学什么而教我什么。于是,我就画着正方体,慢慢学会了怎样把调子上匀,学会怎样画难画的速写。渐渐的,老师的头发越来越长,我的绘画技术越来越好。我是在老师家学美术的,老师的家是租来的,但却到处是艺术气息,她的画板和作品摆在客厅,房间里还有一个大大的书柜,里面都是关于美术的书。好几个美术本里满满都是她画的草稿,她很喜欢这些画,每次我来的时候总能看见她在卧室里端详着它们,她这些作品可以净化心灵,让人心平静,她每次都会很大方的叫我带几幅画回去临摹,刚开始我依然固执的喜欢素描,什么速写啦,儿童画啦,无所不画,但渐渐地,我喜欢上了老师那些美丽而不失端详,华丽而不失淡雅的画,喜欢上了那份宁静中的纷扰,喜欢上在伤心时看一看那幽默的小漫画,喜欢上在忙碌了一天之后看一看夕阳景色带给我的温暖。妈妈说学个画画真是好,以前疯疯癫癫的女儿终于有点安静了,终于心细了,而我只有呵呵的傻笑。星期六我到老师家中上课,发现窗台多了一盆蒲公英,我又好奇又惊喜,奔向窗台,很激动的吹了一口气,蒲公英花瓣随风而飞,一点一点地在阳光中消失,“李老师,你什么时候种的蒲公英啊?”李老师冲我笑了笑,“一个星期前,没想到这小东西长得这么快,现在就可以飞向各地了,真快乐,真自由啊。”李老师微笑着感叹,“可能你下次来的时候又可以吹它了,不过这样它会不高兴吧,本来跟家就割舍不下,就让它自己告别,自己飞翔吧。”我认真的看着蒲公英,点了点头。一个生命,只有顺其自然,才能最美地绽放。这是李老师教会我的,也是她自己最真实的写照,他从不苛求什么,也不对生活不满,她热爱美术如热爱生活一般,平静待人,永远不会去贬损别人,有的只是洋溢的赞美,她教会了我要像蒲公英一样淡雅,自由,顺其自然。她使我真正的去体会世间的一切,我感谢蒲公英纷飞时带给我的粲然,更感谢那个生如蒲公英的人。山西太原杏花岭区山西省实验小学五年级:祁灵幸子900字 五年级 叙事
-
生如剑祭品、纸器被一个一个地扔到江里,糕饼一路下沉,一直沉到鱼腹,那些纸人纸马却还在江面挣扎,固执地抓住波浪,在江面一漾一漾。作为汗讨虏将军孙坚唯一的女儿,高贵的身份是我与生俱来的资本,可父亲并不疼我,我知道他希望他的孩子都是英勇善战的男儿。只有二哥,他是我唯一的倚仗,是我唯一崇拜的人,他相貌平凡,才智过人,天生帝王的风范。曾有一相士说:“此人形体伟岸,骨骼清奇,大贵之相,年又最寿,日后必主江东之事。”相士的话冥冥之中预示着什么。由于父亲、大哥相继殁去,二哥遂走向政治权利的核心,当年的某些东西真的应验了。长江上的漫天大火烧毁了一个政治家的野心,却成就了一个年轻将军的不朽功名。巧借东风的周郎应时而出,挽救了东吴的命运,看他英姿勃发,一手执杯一手握剑,炫目,剑光流转,要不是那完美的婚姻,也许我也会有资格被那剑光笼罩。天生就喜观武事,善弄刀剑,阁内四壁亦布满弓弩长枪,所以没几人敢亲近我。一日,兄长告知,要把我许给一位刘皇叔,实在话,我是讨厌这个人人敬重的皇叔的,因为他曾说“兄弟如手足,妻子如衣布”如此不尊重女人的人如何全心爱惜他的子民呢?成婚那天我照旧执着剑,平静的等他。可笑的是这个厮杀半生的男人居然被我手中那柄泛着冷光的玉剑吓懵了,于是我对这个人起了怜悯之心。“勇者就应为剑而死”。这是吴候也就是二哥常对他的部下说的一句话,而眼前这位“骁勇”的皇叔却为一柄女人剑所震慑……偶然的机会,我知道了我这场婚姻后的阴谋,我只不过是个诱饵,是二哥与周都督的政治诱饵罢了,于是二哥对我多年的情意都成枉然了。不得已,我只好以一颗报复的心来报答二哥了。我走了,可是又回来了,是被骗回来的,也许亲情真的更难以割舍。再接着,二哥出兵了对象当然是那条盯了好久的“鱼”。彝陵的一场大火烧了七百里连营,也烧得他的帝王梦灰飞烟灭。始初,我并未料到输的会是他,但我知道,不管谁输,都将是我为之设祭,而祭品便是我,我才是这场战役中输得最彻底的人。大江里,多少将士的灵魂在翻涌,就让我的眼泪和生命给他们作祭奠吧!曾发誓要为剑生,为剑死,可如今却在我到真正属于我的剑之前我已精疲力竭。千万年以后也许孙权、刘备枭雄之名依然辉煌,可又有多少人还会想起那位湮没在江边的一代枭姬——孙仁?900字 初一 记叙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