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贵质疑800字

学贵质疑

800字 初一 散文

人们说有成就的人有“学问”,既然是“学问”,那么就要既“学”且“问”。“问”从何来?从疑而来。只有多疑、善疑、质疑、探疑,才能获得渊博的学识,用之于我们的事业。所以我们说:学贵质疑。明朝学者陈献章说:“学贵置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悟之机也。”说的正是这个道理。

人们常常把知识比作海洋,海洋是无边际的,知识也是无止境的。一个人,无论他有多大的学问,总会有无知的地方,而多疑、善疑、质疑、探疑则是获取新知识的途径。正是基于这一点,法国伟大作家巴尔扎克说:“打开一切科学的钥匙就毫无疑义地是问号,而生活的智慧,大概就在于逢事都问个为什么。”的确如此,如果达尔文没有对“特创论”的怀疑,就不会有“自然选择学说”的确立;如果哥白尼没有对“地心说”的怀疑,也不会有“日心说”的创立。所以说,只有“疑”才能使得我们的智慧之树开出艳丽的花,结出丰硕的果。

但是,我们必须明白,“疑”是建立在丰富的知识和认真思考的基础之上的,绝不是无端的猜疑或随便的怀疑。达尔文对“特创论”的怀疑,并不是一时的心血来潮,而是他随“贝格尔”号帆船环球旅行五年,观察和采集了大量的动植物标本,考察和研究了无数的地质资料,经过综合探讨之后,才向根深蒂固的“特创论”发出了强有力的挑战。这是一场真理对谬误的挑战,其结果自然是真理胜利。可见,任何有效的怀疑,都依赖于对事实的仔细分析和对理论的深入研究。

可是我们有许多青年,他们不善于发现。他们相信,凡是书上写的便是正确的,凡是前人说的便是真理。他们迷信书本,崇拜前人,不敢越雷池一步。这样的人,自然不会有什么发现,更不可能有什么创见。他们对于社会的进步没什么贡献,还可能成为社会前进的绊脚石,阻碍人类文明的发展。这样的人多了,我们的社会就不会进步,人类的文明就会停滞不前。所以我们必须提倡怀疑精神。半个多世纪以前,鲁迅先生就曾通过《狂人日记》倡导这一种精神。如今,历史的年轮已过一周又一周,我们也早该拿起反向思维这把钢枪,作为我们向科学进军的武器了。

地质学家李四光曾对他的学生说:“不怀疑就不能见真理。”这句话对我们也同样适用。我们要增长知识,寻求真理,就必须多疑、善疑,而且要质疑、探疑。这才是我们打开知识大门的金钥匙。年轻的朋友们,勇敢地拿起这把钥匙,去打开科学的大门吧!

孝心不能迟

550字 五年级 记叙文

孝,是稍纵即使得眷恋;孝,是无法重视的幸福;孝,是一失足成千苦恨的往事……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俗话说:“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任何一种爱都应当回报,更何况我们的师长和父母呢?人不能忘本,不能忘记师长与父母的恩,比海深,比山重。

不善待父母就难取善于人,与人不善则不能取信于人。失去做人的

基本道理,社会所不容,且被人所鄙视。一个人如果不知孝敬父母,就很难相信他的为人了。

有一位青年人,小时常常与父母争吵、斗嘴,从不听父母师长的劝告,而父母每次为了摆平事情,浪费了多少金钱、多少话语。他却不知悔改,继续放肆。长大后,家里破产了,因为父母都去世了,他才感到自责,想要报恩,但,已经晚了!

千万不要等到“子欲养而亲不在”的时候,那就什么都迟了!既然这样还犹豫什么呢?赶快为自己的父母、师长尽份孝心吧!老话说得好“养子方晓父母恩”。古人有云:在家敬父母,何必远烧香;千拜万磕头,不如扎扎实实敬父母。家有父母,是子女最大的荣幸。堂前尽孝,是最大的善事。

其实,父母做的都是为我们好,我们不能忘记人生的短暂,不能忘记世上还有永远报不完的恩情。

有些事,我们年轻时无法懂得,但懂得时已不再年轻。世界上有些事能弥补,但有些事无法弥补,这就是--孝。

而所谓的孝,不是山珍海味;不是金绸银丝;不是一处豪宅……

也许是以前的事;也许是唠叨、撒娇;也许是一件亲手做的东西;也许是回家时的门铃……

孝要敬在亲人们健康时,孝要敬在亲人们需要时,孝要敬在有意义时。因此,孝心不能迟,孝心必须现在进行!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题目

相关推荐

初一
散文
800字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