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安妮宝贝《莲花》有感
安妮的书几乎都有一个同样的字眼――死。她一直没有放弃对死亡对生命的探索。以最平静缓慢的口吻低吟浅唱。
就像黑暗中慢慢渗出了温柔的光,照亮前路――通向真相的路。
安妮说,死亡是最真实的真相。她一度认为生是为了死。我不否认这种观点,但我觉得生命因生而更加丰富,更具意义。你可以选择你想过的生活,而不是像死亡那样无法预知。
我不惧怕死亡,如安妮所说,死亡是一种超脱,超越肉体,凌驾于痛苦之上,向着另一个我们所不知道的世界而去。
像安妮一样,对一切坦然接受,我们终会得到穿越生命后的幸福。
读安妮日记有感
这个寒假我读了《安妮日记》这本名著。它的作者是14岁的安妮。弗兰克,可惜她在15岁就死了。
安妮。弗兰克年生于德国法兰克福的一犹太家庭年希特勒上台,开始疯狂地迫害犹太人,弗兰克一家移居荷兰。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不久,德国法西斯占领了荷兰,在这里避难的犹太人同样遭到残酷迫害。为了逃避纳粹的逮捕、监禁和屠杀,弗兰克一家在朋友的帮助下,躲进了父亲的公司大楼里一处隐蔽的地方,直到1944年8月4日,绿衣警察进了后屋,逮捕了所有隐藏的人,以及克拉勒和科弗斯,并把他们送进德国的和荷兰的集中营。“后屋”被盖世太保抢掠一空。米普和艾莉在留下的书籍、杂志和报纸中间发现了安妮的日记。
在“隐匿者”之中,只有父亲得以生还。克拉勒和科弗斯经历了苦难,在荷兰集中营侥幸活了下来,又回到他们的家中。安妮于1954年3月——解放前的两个月,在贝尔根—贝尔森集中营去世。
在书中,安妮提到了与她一起隐藏的同伴们,她对范丹太太的虚伪、对她的父亲献殷勤的厌恶。她自尊心强、有独立的见解,她认为她的母亲很可悲,每天都做一些家庭主妇所做的琐事,她要成为一个自立的女人;她认为她的父母都不理解她,经常与他们产生冲突。她用她自己早熟的头脑对战争与和平、人性善恶、男女两性社会角色等重大问题的思考;同时她在日记中也真诚地袒露了一个十四五岁的少女在青春期性意识的觉醒和对彼得从友情到爱情的情感的渴望。
“范丹太太,那个宿命论者,吓得快要哭了,很小声地说:“噢,太可怕了,炮打得这么凶!”用另一句话说,不就是:“我真害怕!”我觉得白天不像黑夜那么可怕。我像发烧似的那么叫喊,请求爸爸点上蜡烛。可是他铁面无情,仍然没有点亮蜡烛。这时突然响起了哒哒的机关枪声,这比炮声更可怕。母亲从床上跳起来,点上蜡烛,这使父亲很生气,认为违反了他的意思,妈妈坚定地回答:“安妮可不像你一样是个老兵呀!”事情就此结束!”这段文字让我看到了他们在苦难中痛苦的等待;我能想象到他们的心跳得是如何的激烈;他们所说的炮声令我毛骨悚然。
安妮在苦难中表现的如此坚强、勇敢。她鼓励自己要度过这次劫难,就能实现自己的梦想——成为一个对祖国有贡献的人。她开朗的个性、早熟的思想,早已看穿了这个世界看透了身边的每一个人,她对未来的渴望,希望能早早地回到学校去和同伴们学习、玩耍。她在战争后希望能成为荷兰人,她认为荷兰人的勇敢品质让她钦佩。
相关推荐
-
天堂——读安妮宝贝看安妮的文章总是突如其来的阵阵冷汗,背部发毛,内心惊异。一次次的冲击着灵魂,像是一次次揭开内心中隐秘的,禁忌的伤疤。那种直露,使我的脑海嗡嗡作响,回荡……是坠落的沉醉还是超脱的清醒,我不知道。在爱与恨、生与死中,我看到的是人生中另一座天堂。蜕变她说,当一个人快死亡的时候,他会经历潮状呼吸,那是生命停止之前最后一段呼吸,汹涌极了,像大海的声音。她说,苏,你不会听到这些。你听到的大海的声音,是有生命力的,是幻觉中的。而我听到的声音,是属于死亡的,是真实的。是折翅的天使坠落人间。在忧虑中挣扎,如此纯洁,如此无助的疼痛。我的心不由一阵紧抽。是啊,死亡的潮状呼吸,最后的挣扎,真实而伤感。我总是想,死亡是什么感觉,是灵魂的知觉在躯壳中慢慢脱离,蒸发,消失;是陷入无边的黑暗中奔跑嘶叫直到筋疲力尽的倒下;还是在白茫茫中看见无数的影子闪过--那是生前记忆,在记忆中隐见着天堂……我不知道,我曾眼见奶奶在最后的挣扎中离去,是如此平静,又是如此突然。我坐在她身边,内心茫然而无措,看着那乌黑的面孔,额头发紫,双眼微闭。直到突如其来的全身抽搐,口吐白沫……然后突然停止,回归平静。我空洞地望着一系列动作,意识到这个生命将永远离开时,心脏猛烈而凶狠的跳动,像要跳出身体。安妮写道:死亡是真相,突破虚假繁荣,它终究让你明白,别人怎么看你,或者你看自己,如何探测生活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必须要用一种真实的方式,度过在手指缝之间如鱼水一样无法停止下落的时间,你要知道自己将会如何生存。升华她说,我们其实没有权力选择自己的人生,这是无望的事。这个世间,有一些无法抵达的地方,无法靠近的人,无法完成的事情,无法占有的感情,无法修复的缺陷。这世上,有太多的无奈,太多的残缺与痛苦。我们无法选择,有的只是面对,只是接受,这是与生俱来的。如同《莲花》中的善生与内河,如同安妮说,她写到的只是不同种类生命的形态,就如同写到不同种类的死亡,苦痛和温暖,是一种心灵的历程。善生说:但是很多人蒙住眼睛,以为自己会一直无损而长寿,甚而不朽,他们相信自己手里永远都有时间,可以肆无忌惮,做浪费和后悔的事情,总是认为能够再次获得机会。是啊,很多人都蒙住了自己的双眼,看不见时间的流逝,甚至连自己都看不见自己的真实,如同善生的本身。我说:善生,你没有体会到父爱,甚至看不见母爱。有的只是母亲的强权与压迫,有的只是母亲设计的人生与希望。于是,你隐忍着,隐忍着真实的自己,隐忍着爱与渴望。直到冷冻自己的心。于是你拒绝了爱,拒绝了所有想爱你的人,一个人生活在自己的内心,把自己隔绝于世人,你用世俗的物质来麻痹自己的感情,直到最后有的依旧是痛苦。就像内河所说,善生,你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伤口。内河说,后来我知道,必须接受生命里注定的残缺和难以如愿的部分,要接受那些被禁忌的不能见到光明的东西。我想,内河,你终于接受了自己,接受了心里所存在的空缺,你曾一样因缺乏而追求着情感。但你不同于善生,你把自己浮在世人面前,追求着他人的爱,来填充内心的空缺,可你的空缺向黑洞一样,吸取了你的一切,包括身体,包括岁月。在你付出巨大代价得到真理时,我们依旧陷入,不可自拔。《圣经启示录》中,安妮写道:我又看见一个新天新地。因为先前的天地已经过去了。海也不再有了。1200字 高二 读后感
-
晚安,宝贝孩子,自从你来到这个世界上,爸爸妈妈的脸上多了一分笑颜,少了一份忧愁,于是我们发誓,要把最好的给你,让你快乐,不受任何伤害。孩子,你三岁了,爸爸妈妈牵着你的小手过马路,告诉你红灯停绿灯行黄灯亮了等一等,你不明白为什么要这样,我给你的回答只是这是规定,看着一脸迷茫的你,我不知道要如何解释;孩子,你四岁了,离开爸爸妈妈的怀抱,进入幼儿园,有了自己新的伙伴,每天爸爸妈妈都会想,我的宝贝在干什么呢?他开心吗?快乐吗?有没有好好吃饭?你在远方,却不在爸爸妈妈的视线之外;孩子,你上小学了,开始有了家庭作业,学外语,学算术每天背着沉重的书包上下学,你可知道爸爸妈妈有多么心疼吗?你年龄这么小,就要那么辛苦,爸爸妈妈不舍啊;孩子,你第一次顶撞妈妈,妈妈是何等的心痛啊,我的宝贝,你长大了,妈妈知道你有了自己的想法,妈妈也知道,这样把思想强加给你是妈妈的错,孩子,妈妈只希望,你更优秀。孩子,你开始变的叛逆,开始有了自己的生活交际圈,开始有了生活的苦恼。爸爸妈妈真的很想帮助你,却不知道如何要跟你交流。害怕你生气,害怕你伤心,多少次都是欲言又止,看你受委屈了,我们也很难过,但是你自己的事情要学会自己处理,人生路上,你是主角。孩子,终于,你考上了理想中的大学,距离爸爸妈妈越来越遥远了,在另外一个陌生的城市开始了自己的生活。我开始想念你,想你在外面住得习惯吗,吃的还习惯吗?瘦了还是胖了,黑了还是白了?这些都是爸爸妈妈牵挂的,我的宝贝,你长大了,或许已经不再需要爸爸妈妈的怀抱,你有了自己的女朋友,开始沉浸在幸福的海洋里,在你熟悉的城市里,始终有爸爸妈妈期盼的眼神,希望你更优秀。孩子,或许你已经不再依赖爸爸妈妈了,但是爸爸妈妈想说的是,你依然是我的宝贝,是我最亲爱的宝贝。不管你在人生路上遇到了什么烦心事,回来跟妈妈说说,妈妈跟你支支招,工作上的事情跟爸爸说说,爸爸给你指明前进的道路。孩子,我的宝贝,我感谢上苍把你带到我的世界里,让我拥有了更多的欢乐,让我们一起度过那么多美好的时光。孩子,我的宝贝,请原谅我没有在你跌倒的时候将你扶起来,原谅我没有在你哭泣的时候哄哄你,原谅我没有在你遇到困难的时候没有第一时间给你解决问题的办法,原谅我没有在你受委屈的时候帮你扬眉吐气。宝贝,这并不代表我们不爱你。孩子,人生无法复制粘贴,你要做自己人生的船长,爸爸妈妈能交给你的就这么多。孩子,我的宝贝,也许有时候,我们没有满足你的要求也并不代表我们不想满足,谁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吃的最好,穿的最好用的最好,但是孩子,那并不是爱。爱你,是无条件的,爱你,是我们的责任,也是我们最应该做的。不管你是不是帅气是不是健康,我们都一样爱你,绝不会因为你的变化改变对你的态度。宝贝,你听见了吗?宝贝,十点多了,该睡觉了,不要熬夜,对身体不好。宝贝,晚安!爱你!高二1000字 高二 散文
-
安妮日记的读后感“我希望我死后仍然继续活着,这就是为什么我感谢上帝赐予我这一天赋,我可以利用它表达我内心的感受。”这正是安妮弗兰克在日记中写下的希望与天赋之“感谢”独白。在那最暗无天日的近现代历史中,法西斯用枪炮轰炸着大地,纳粹的极权统治,盖世太保的残酷迫害,使犹太民族遭受到民族的洗劫,弗兰克一家与另外四人,不得不隐匿在幽暗而危机四伏的密室之中忍受痛苦。安妮弗兰克有幸得到了一个日记本,把它当做自己最亲密的朋友,记录着自己深藏密室的见闻与心路历程。正是这珍贵的日记本,记载着她少女独白,帮她发出尊严的强音。安妮有着自己独立的人生观与价值观。自从八人躲入密室,幽闭的环境使众人关系变得扭曲,矛盾滋生。她开始观察周围的人,事,大家的言谈,这是我所做不到的察言观色。她不仅在观察,还在思考,渐渐形成自己的哲学观。安妮是坚强而乐观的,她深藏密室是命运所迫。尽管痛苦摧残着她,可是她仍然努力学习,坚持记日记,用精神上的充实来弥补物质上的匮乏,从来没有一次无聊地耗时间。不像一般女生那样生活,她有一个作家梦,因此她坚持博览群书,写文章;纵使她已经意识到自己的理想,在残酷的现实面前几乎不能成功,她仍然抱有坚定的信念并为之奋斗,她要为为自己励志,全人类工作。最使我佩服的还是她自我反省的精神,她深知自己的缺点与错误,并努力将其化为无形。牢记父亲的那句话:“每一个孩子都应该自己教育自己。”她就这样审视自己,改造自己,用真,善,美的原则来丈量自己的言行,使自己的思想走向成熟,让自己的思想更加圣洁。安妮无时无刻不顶着烟与弹药奋斗着。她已经有了切身的战争体会,深感法西斯的罪恶之重,意识到种族主义是弥天大罪。她思索的战争,思索着政治,思索着人性。她坚信:战争是黑暗的,暂时的。解放与和平总会一天会到来。“火只能把铁炼成钢,却无法把铁烧成灰烬。”虽然安妮涅槃在黑暗的集中营中,我却认为她虽死犹生。她的思想,她的精神,她的灵魂,在世界上永生。希望我们的世界永远和平美好,因为和平鸽在天上,正飞出一道道美丽的曲线。我坚信!800字 高二 读后感
-
读《安徒生的骗局》有感终于熬过了半期考。在心里堆积了半个多月的愤愤不平终于有时间宣泄出来。我,要替安徒生反驳你!小时候的我们,总喜欢躲在被窝里,一边装睡一边听妈妈讲那些充满神奇色彩的童话。安徒生的童话,应该是印在我们脑海中最深刻的吧?一说起安徒生童话,那一个个精彩的故事便向我们奔来了:历经种种惊险磨难最终蜕变成为美丽白天鹅的丑小鸭;为了追求不切实际的爱情而化作泡沫死去的美人鱼;生活在残酷的社会里最后死在对火柴光的幻想中的小女孩;昏庸奢靡被骗赤裸着身子上街游行而被百姓笑话的皇帝;贪慕虚荣最终不得不砍去自己穿着红鞋不停跳舞的双脚的小姑娘……安徒生,他为使穷孩子们的凄惨生活有一点温暖,并通过一些东西来教育他们,使他们热爱生活,热爱美和真理,他为他们写下美丽的,富有现实意义的童话。可是,如今有些人却说,他只不过是把个人或社会的理想和愿望夸张,然后写在纸上去欺骗儿童!安徒生,他的童话里终是充满了乐观的精神,体现着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的完美结合;总是鞭鞑丑恶,歌颂善良,表现对美好生活的执着追求;总是面对现实,着力写底层民众的悲苦命运,揭露社会生活的阴冷,黑暗以及人间的不平。可是,如今有些人却高呼着——安徒生是骗子!安徒生的童话是阴险的骗局!安徒生让一代又一代的人们成了他骗局的帮凶!我不禁愤怒了。我要替安徒生揭开你的骗局!童话——儿童文学的一种体裁,采用幻想和夸张的手法塑造形象,情节神奇曲折,语言浅显易懂,对自然物往往作拟人化描写,适合儿童阅读。幻想——脱离现实基础的空想;毫无拘束的畅想。对未来事物的发展进行不切实际地或无拘无束地想象。不可否认,童话中的确采用了幻想的手法来塑造形象。但是,难道就仅仅因为这一手法的运用,就要把那一篇篇以现实为背景,给大自然的一切事物都赋予人一样的生命并一起演绎与我们社会生活相符的童话故事一律说成是幻想,是理想和愿望的夸张,是欺骗儿童的东西吗?欺骗?!我的的确确是惊讶和不解了。于是我带着深沉的疑惑再一次翻开了珍藏多年的《安徒生童话》——找寻,找寻。我在寻找“那些‘已很久很久以前’开头,以‘从此过着幸福美满的生活’结尾的”关于公主和王子的童话故事。可是,很抱歉——这样的安徒生童话实在是太难找了!哦?《灰姑娘》?《白雪公主》?再次抱歉,请不要将你对格林兄弟的不满强加于安徒生的身上!翻开《安徒生童话》,168篇童话故事拼成了完整的我们生活:《打火匣》中一项被王室贵族蔑视的士兵在大或下的帮助下推翻了贵族的压迫,获得了人民的尊重与支持,这是反映了下层人民追求自由平等的愿望;《完全是真的》里一只母鸡啄下了一根小羽毛的小事情随着流言传播成了五只母鸡啄光自己所有羽毛集体自杀的大事件,以幽默的语调讽刺了那些社会中的留言传播者,同时提醒我们人言可畏;《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通过讲述同一个豆荚里的五里豌豆的不同命运,告诉我们要做一个踏踏实实,有爱心的人,才不会像其它四粒豆子一样落得悲惨可笑的下场……你看见了吗?在安徒生的童话里,不是篇篇如一的白马王子配公主;不是篇篇如一的宫殿高塔等救赎;不是篇篇如一的巫婆继母恶魔姐姐昏庸父皇设置坎坷困境;更不是篇篇如一的“幸福快乐地生活下去”的结尾!在安徒生的童话里,人物,动物,植物,甚至是剪刀袜子那些没有生命的东西都有着鲜明的个性,他们展现的是真实的社会生活,而不是在白日做梦!的确,一个稍有智商的人都知道;仙女与巫婆是不存在的;公主与王子只是西方旧社会的贵族,就像我们旧社会时的高官贵族家的公子小姐;除人以外的事物都不可能像人一样会说话会思考。就算是小孩子,只要稍作思考也能明白这些。一个稍有智商的人,当他在读完童话之后,会在浅显易懂的故事中悟得真理,会因故事里的情节而陷入对人生的思考;而不是死死地抓住那篇有关与王子公主的故事不放,并从此进如长期幻想状态雷打不醒!因为我们至少也是一个稍有智商的人啊!的确,童话里有讲述世界的美好,但同样有讲述世界的丑恶;童话塑造的世界并不是完美无瑕的,正如我们的真实世界一样。那么,还有什么骗局可揭的呢?童话到底哪里残忍了呢?请不要回答说,要解开的是《灰姑娘》里铺天盖地的温柔梦,因为好人好报,恶人恶报是不可能不实现的。请不要回答说,童话残忍在《白雪公主》的美满结局,因为我想,所有的人都会祝福善良的人得到幸福吧?为什么要把世界的美好当作是骗局?为什么要把完满的结局当作是残忍?为什么就丝毫不把童话的世界与现实的世界联系在一起看看?这样的人,才是真正的残忍!他们不让孩子与会说话的小草玩耍,他们不让孩子从童话世界里去寻找未知。谁也没有资格因为几篇有关公主王子美好结局的童话而误会安徒生,甚至误会所有童话。不是没有人能揭开安徒生的骗局,而是安徒生根本就没有设下任何骗局,这是众所周知的事实,从来就不是秘密。所以,近二百年来,《安徒生童话》一直敞开着,大自然的一切都在向我们讲述着,讲述我们身边多姿多彩的世界……1200字以上 高二 读后感
-
读《安娜•卡列宁娜》有感这是一部厚重的书,不仅在于它近千页的篇幅,还在于它所展现在读者面前真实的历史画面、曲折的故事情节、激烈的思想冲突与真挚的情感。安娜与伏伦斯基和列文与吉蒂两条爱情线索相互交错描述,一悲一喜,一暗一明,相互缠绕又豁然分道扬镳,悲喜相衬,令人怅然。同时夹杂大量对土地与农民关系的叙述、政治评论,对现有社会制度缺陷和随资本主义发展沙皇制度所暴露出的弊端以及上层社会奢侈生活的批判与不满,也抱有对时人提出的解决办法怀有质疑而自己却无法提供更好的方案而产生的沮丧。前者是本书的特性,后者是托尔斯泰作品的共性,时代使然嘛。爱情与法律关系,世俗观念与宗教信仰,个人对幸福追求和社会伦理道德等等这些之间存在着不可调和的矛盾。互相猜忌与不信任则是安娜个人悲剧的催化剂,而她的卧轨自杀则是时代悲剧的体现。仔细分析好像谁都是对的,拼凑在一起便全都是错的,必须有无辜的人做出无辜的牺牲,否则就是集体的毁灭。个性是人物的灵魂,矛盾是情节发展的动力,将个性鲜明的人物揉合进一个又一个矛盾里,故事便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老托尔斯泰长于此道,加之他对现实生活的切身体会与对世事的真知灼见使他的文章具有深厚的底蕴。托尔斯泰的作品所考虑的问题主要又一个即要不要给农民土地。农奴制刚刚废除,生产力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庞大又落后的沙皇俄国在突飞猛进的英法面前相形见绌。占全国九成以上的农民大多耕种着地主的土地,没有生产积极性,作为大地主的托尔斯泰在个人利益与农民利益之间徘徊。怎样实现利益的最大化,使生产资料得到最充分的利用是托尔斯泰所关心的问题。资本主义在俄国有了一定的发展,而农业却长期停滞不前,造成的巨大贫富差距远远超出安全系数而俄国还要进行对外战争。在作家看来只有让土地所有权给占绝大多数的农民,农业才会欣欣向荣,国家才会安定并正常发展,但这势必损害占统治地位的地主阶级的利益,而列夫•托尔斯泰正是其中之一。对于安娜•卡列宁娜的对爱情的追求,我无法作出公正合理的评价。一是因为在现代中国这是一件极其容易解决的事情(到民政局走一遭用不了一个小时),而在遥远时代的遥远俄国的复杂关系令我难以理解;二是正处于青春期的我对于“爱情”并没有一个准确清晰的概念,所以不敢妄加评论。只是觉得两个人在一起,装点呆、卖点傻,何必分清“丝瓜藤和肉豆须”。900字 高二 议论文
-
安妮宝贝《莲花》读后感安妮宝贝的《莲花》读毕,仍是有患得患失的怅然。只是觉得在自己的精神也如同绑系在安妮身上必需的绑腿,经历过翻山越岭的跋涉,骤然停下来,原本麻痹的意识便开始清晰起来。不是那种由于长期连续风尘仆仆劳顿后肿胀的钝感,而是一种尖锐的,实实在在的,蚕食般啃噬的凌迟。整个旅程便是个拖沓的过程。所有的叙述在一路的结伴同行中,将意识深处的苦闷及精神寄托蜿蜒的随着疲惫但不歇的脚步,盘旋着,一圈一圈,延伸上去,抵达心中既定的皈依——墨脱。是否便是个朝圣的过程?或是这披星戴月的追寻是为了某种由于内心负罪感沉重而刻意选择的救赎。善生,庆昭,内河。叙述的角色便在一个平面上互相转换。很诡异的写法。恣意的任性,很多时候,我甚至混淆了其叙述角度,其中不乏我由于精神高度紧绷或是急于求成而走马观花带来的如此混淆。我几次的怀疑起自己的判断,不知道是自己的错觉还是确实我的思维称了安妮的本意,在她的意识流的叙述中,盘根错节起来。内河庆昭几次在我眼前模糊起来,如洇了水的潮湿的墨迹一样,摊成一团不分彼此了。或许安妮本意便是说,内河庆昭便彼此是对方另外的一个存在,其实本是一个人,只是以不同的具体的形式出现,只是一个比较真实鲜活的呈现在我们面前:体现在其本身便是叙述角度之一,很感谢这样的安排,我们从庆昭的眼中看到了一个丰满的善生,而由于完成对善生的完整的解剖,对他性格以及行为的具象的剥离,我们却又从善生的梦呓般孤独的叙述中,萃取出一个若隐若现的人物及这人物身上承载的彼此之间的故事。缓缓的回忆之河在阳光辉映下波光粼粼,只是未料及猝然狂风骤雨,水流暴涨,回忆的堤岸,承受不了负载,在几欲崩溃下,倾诉就成了一种感情的流泻,一种郁闷的缓解与分担。于是整个倾诉与聆听的过程便串联了整个故事的脉络筋骨,只是这筋骨中我看到更多的是先于彼此遇上之前就带有的宿命的伤害及疤痕。于是你会发现这跟日本岩井俊二《情书》的手法有惊人的相似,都是从一个叙述的主体中抽离出另一个与故事息息相关的人物及其故事,并且由于对回忆的复苏重现,使得整个叙述更丰满完整,更让人喟叹。这是段不能抹杀并在此去经年后仍让你在心痛中闻到芳香的记忆。只是善生庆昭由于倾诉聆听之后是否便对彼此曾经的认可并产生感情的偎依,书中也很暧昧,没有清晰的暗示或是直接的阐明。不过相信是“爱”了。即使表面看起来,两人的感情官能即爱的能力已经荒废了,毕竟两人看起来都惊人的相似的对周围,对结果冷漠,但对过程沉溺。但相信他们是“爱”了,假如照安妮的定义:爱只是一种思维方式。它是一种信仰。它是愿意在某段时间里,与一个人互相交换历史,记忆及时间的信任。交换各自生命中重要而隐匿的部分。却对各自无所求。透彻全文,你会发现,原来这由于倾诉的需要而对彼此敞开心扉便是“爱”了。原来在恋人面前我们可以如此的絮叨,即使是自言自语。把握每次倾诉聆听的端倪,我们便更一步一步靠近“爱”了。天生感情残缺的两人在彼此面前互相坦陈伤口是否便意味着更大的伤害还是由于彼此对伤害的认同感并互相安慰便得以稀释或抵消。不能断言。毕竟感情以及由此带来伤害是不能够用物理科学电磁领域的“负负得正”现象来解释的。 “后来我知道,必须接受生命里注定残缺和难以如愿的部分。要接受那些被禁忌的不能见到光明的东西。在这个世间。有一些无法抵达的地方,无法靠近的人,无法完成的事情,无法占有的感情,无法修复的缺陷。”安妮还是对这世界仍是绝望多于些微的希望,只是表现的形式由先前的在城市石头森林离群索居蜕变成另外的形式:流浪放逐自我。她还是对这个世界信任不起来,决绝得残酷,不由分说就将一切笼罩整个阴晦窒息的稀薄空气,让我们在其中苟延残喘。同样一轮月亮她看到的往往都是亏损晦暗而不是盈满清澈,她一直都是这么坚决的冷酷。宿命,悲观,绝望,血腥,漂泊,晦暗```````一直都是她溺爱的字眼及不曾偏离的观察判断世界的原则跟标准。她一直冷漠得很残酷。于是她更习惯的并一直是咬牙切齿的咽着血腥的叙述。我们从他的文字中闻不到任何清新的气息而只是让我们不得不掩鼻而过的腥味。只是她的坚强这次似乎有了妥协(抑或是对世界有了重新的认识,认为抗争已经变得无谓或是无力),她在放逐流浪的过程中竭力摆脱世俗的羁绊但最终也回归到物化的世界。于是,契机便出现了,庆昭把本属于善生跟内河的书信以及故事连同她跟善生的一起交付了“我”。于是疼痛不再隐私。情绪便蔓延到不相关的人。这违背了她一向的原则。她一直都是孤独桀骜的人,即使是痛也是自己的事情。她一直有不为人知的过去及疼痛,只是不愿意也不屑去透露表现。脆弱的人往往需要一个坚强的外表。我故做坚强是因为我害怕伤害。当你这样孤决的想当然的时候你却承受更大的伤害。我们常常想,我痛苦的很孤单你知道吗?我们急需倾诉。于是,我们便学会交付,交付幸福,交付痛苦。交付生命中任何可以交付的历史曾经并无所求,于是我们学会“爱”了。 看到尖锐的棱角圆滑起来,不再是那样咄咄逼人的一味只是伤害。看到安妮如下温馨的文字我也会心的舒展下一直紧锁的眉头。“有时候他会想象等到他们彼此老去的时候,再在一起,是否会有更多的理解。这种理解的界限是,他将不会再试图为自己所做过的一切做出任何解释。他将会因为隐藏了自己对这个世界的抗争和无能为力而觉得安全。而在他老去的时候,也许他会试图告诉她这一切。他所有的虚空,困惑,失望以及软弱。她也将如此。” 尖锐的棱角逐渐圆滑起来,失了她原本的乖戾跟刺痛,不再是那样咄咄逼人的一味只是伤害。文字汹涌的猛兽关进了囚笼。不再肆意的张牙舞爪。只是我们要多久才能习惯适应这本不属于她的,异常的我们接受不了的温和呢?她释然了。我是否也可以不揪着不放呢?我不知道!1200字以上 初二 读后感
-
捧起那朵圣洁的莲花读安妮宝贝《莲花》有感就像一位朋友所说,近些年来,沉迷于电子网络世界,不是自拔不出来,而是从未想过要去自拔。所以,根本不知道自己翻过多少本能散发墨香的书本,更确切地说,不知道翻过多少刚过一半就置之高阁的散发着墨香的书本了。在文华姐和淙淙面前还可以耍个赖,但在这些坏她们,所以,一定得把自己最基本的任务给完成了,所以,也就特意地为自己选了一本有故事情节的书,好让它引领一个好的开始,其实是更喜欢那个超凡脱俗的名字《莲花》。书读了,泪也流了,为生命中每一个无法承受的绝望与悲哀的瞬间。脆弱敏感的主人公,脆弱敏感的文字,脆弱敏感的读者,一时间,为行走在生命边缘的庆昭的坚强与洒脱折服,感叹我们没有权力选择自己的人生,和她一样忽地发现自己曾经执著过的很多都是不重要的;一时间,也为善生曲折的事业和情感征途而折服,莫名地感到,能屈能伸张弛有度的行走方法也会给人生旅途带来别样的景致。一直揪心地咀嚼着文字,担忧与欣赏并行,批评和接受共存。终于知道了人必须接受生命里注定残缺和难以如愿以偿的部分,接受那些被禁忌的不能见到光明的东西。知道了在这个世界上,有无法抵达的地方,无法靠近的人,无法完成的事情,无法占有的感情,无法修复的缺陷……知道了可以努力必须努力,但也可以也必须学会接受一切——包括不想接受的或无奈或残酷的现实。我想我还知道,一切经历都会自然而然地走过,最终,就像一名路人,平平淡淡地擦肩,平平淡淡地消失于茫茫人海,平平淡淡地走近明天的生活……有点儿相信,是冥冥之中注定我要看到这本书,而且是在这个时候这种心情下看这本书。读书过程中,我一遍一遍地把思绪从近一年的残酷现实中拼命拉回,用心推敲着书中每一个文字来表达此刻的心情,其中丝丝缕缕的感伤遏制不住地涌出来。可能,我的字里行间不能给我本文的听者和读者带来满满的正能量,缺少催人奋进促人向上的动力,甚至会带来些许的哀伤,但是,我还是感受到了并强烈地和大家分享我的收获——坦然面对来临的一切,无论悲喜,无论成败!学会在风雨飘摇中应对峭壁上的塌方,明白迟疑和停下就注定死亡。如果有一天,我拿到命运判决书的时候,我也会笑着,去安排我生命中的墨脱之行,因为我觉得,在黑暗和光明的召唤下,我还是愿意投入光的怀抱!因为我觉得,留给关注我的人一个甜蜜的微笑,是我心中最强烈的渴盼!900字 初三 读后感
-
读安妮宝贝《告别薇安》灵魂的冲击——读安妮宝贝《告别薇安》高一(10)班王奕琎我不记得自己是从什么时候开始读安妮宝贝的东西。前几天才好不容易在书店里翻来了一本她二零零零年出版的个人第一本书:《告别薇安》。她说很多时候,自己是个四处飘荡的人。生活缺乏随性以及安全感。最终让自己长成了一棵狂野而寂寞的植物,扎进潮湿的泥土里面。我想起自己也是个向往自由的人。向往一个人的生活。我憧憬过四处的旅行,我幻想过独自的前行。但我从不敢想象漂泊的生活。于我而言。我知道有很多人,他们漂泊过或正在很多城市漂泊。也许表面看来他们是敢于寻求自我的人,但其实呢,其实是他们曾经生活的姿势太陈旧,是他们的灵魂太起伏。他们也想找到一个喜欢的平静的地方留下来。就像她说的,我们的生命,就是以不断出发的姿势得到重生。为某些只有自己才能感知的来自内心的召唤,走在路上。无法停息。有些人说她阴郁的文字令他们恐惧。无法平静。有些人又对她抱着好奇和想象。也许这两种人之中有重叠的部分。很多人都喜欢把自己的生活打扮得精致,以为这样或许就会无懈可击。可现在有人跑出来揭穿了。那些故事就仿佛心里隐忍的和潜伏的暗流,暴烈地冲出了地面。就是安妮宝贝。她对此只有一句话,如果心里藏着一些眼泪,又为什么不感觉一下它的流动呢。是呵,不要让它最后在时光里干涸。我在读完这本书以后,有一段连续的时间,都沉浸在这一个个故事之中。她的主人公永远只是这几个名字唯美的人,安蓝,乔,林。连她自己也说,他们只是一些美丽而有缺陷的人。如同生命本质上的形式。有人问她,文字里经常出现的那个女孩是否就是她自己呢。我想,可能是的。而她说,她同时也是看到文字的每一个人。是阅读着的人,心里的阴影和伤口。也许是这样的吧,也正因如此,它被一些我们这般孤独而脆弱的阅读的灵魂靠近并且拥抱。在那里,我们学会了沉默地倾诉。摘除面具,敞开心扉。这样倾诉才能开始。然后卸下包袱,重新出发。我甚至在想,是否在某一刻,我们会像陌生人一样擦肩而过。我曾经也记得,像她这样游移不定的生活到头来可能是一无所有。人,应当有固定的工作,有稳定的生活。而她说,一直都不想工作。却以此为目标始终在努力地工作。这让我想起了以前曾有个人说过,一个人一直想自杀,因为这个明确的目标,他活了下去,并活了很久。这样看上去逻辑矛盾的一句话,却正中我的心坎。也许这世上想法相通的人真的很多,而真正能以此为目标努力的,又有多少呢。每个人好像都过得不容易。但回过来看,我们终究都是要过下去的,不管按照什么样的方式。每个人都试图在按照自以为是的目标和幸福标准生活下去。而这种感觉又很容易被吹散。也许这个时候该试着像她那样做,一个人趴在18层的阳台上往楼下看。会发现大街上的人车如蚁,高楼成了积木。然后高声地尖叫一声,宣泄完成了,声音也很快被呼啸的风带走。那里有我们很久没有看到的,空阔并且深蓝的天空。我们可以选择百折不回地期待和尝试。当然我们也可以选择清醒而坚强地生活着。800字 初三 读后感
-
关于安妮宝贝从我第一次阅读安妮的文章后,我便无法自拔的爱上了她。一个怎样的女人,文字华丽到令人窒息。她笔下的文字似乎被给予了灵魂,字字如金。每次阅读,我都会被震撼,为她的颓败,为我的无奈。在她文字的牢笼里,我只能睁着双眼,观看黑暗。如一场华美但不实的梦,充斥着惊羡与感动。梦,也许是安妮孤独的缩影,我时常读出她文字中的悲哀与忧伤。那种无比的愁丝仿佛入髓,但她却把握住了那个底线----介于怨与美之间的独特的平静。有时,我会抱住她的书静静思考,思考那些关于云朵与鲜花的希翼。那是一种坦然自如,无人打扰,不被伤害。同安妮一样,我经常做梦,但大多都无法被记住,因此只有碎片被残留下来。我的梦不如安妮那样瑰丽与炫耀,它时常是黑白的,清爽无染,那是我的天堂。还记得那一场梦,一个雨后的黄昏,空气清馨,一个男人躺在远处的棺中,面容平静,微带笑意。而我就站在他面前,静静的看着他,没有恐惧,反而无限宁静。350字 高三 读后感
-
读《安妮日记》有感暑假时,我读了《安妮日记》这本书,使我感触很深。这本书主要讲了安妮?弗兰克一家和其他人员在法西斯执政后,开始对犹太人进行残酷的迫害,从而不得不躲到密室生活的故事。从一九四二年七月六日躲进密室,到一九四四年八月四日遭人检举而被纳粹警察逮捕,他们八个人在密室里整整生活了两年。密室是非常隐蔽的,窗户全部钉上了板子或是拉上了厚窗帘,挡住了一切光亮,白天他们不能有一点儿声响,以免被楼下的人或邻居察觉,晚上他们能自由活动,开一点儿窗户透透气。他们的食品供应和其他物品的来源,主要靠他们的保护人和公司的员工,这些保护人给予了他们无私的援助。密室里面的生活是极其枯燥和烦闷的。这里没有阳光,没有快乐,只有饥饿,恐惧和病痛不断地折磨着他们,再加上外面紧张的战争形势,不停的轰炸也对他们造成极大的威胁。安妮在这种生活中开始写日记,当时只有十三岁,停笔时是十五岁。她自己的情感,对别人的感觉直言不讳,非常坦率的表露在文字中间,所以我们在日记中还可以看到,她在这段生活中的苦闷和困惑,他与长辈之间的冲突,她对在这个特殊的环境中扭曲的人际关系的不适应。我读了《安妮日记》,不但了解了历史,战争和种族迫害,还读懂了期盼,成长与困惑。最重要的是,我能从中感悟到安妮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热爱阅读和学习的人生态度,永远满怀理想,身处逆境不气馁,不屈服。我还要学习她善于思考,敢于深刻剖析自己,正视自己的缺点,不断提升自己的品格。550字 初中 读后感
-
安妮宝贝的烟花始终记得那些在黑暗里散发幽凉光芒的文字,像烟花的幻觉,美丽的伤痛青春的容颜是花朵的绽放,有醉人的芬芳,在阳光下却不安定。梦想在远方招摇,不可触摸。安妮说,这个世界不符合我的梦想。找不到属于自己的轨迹。所以徘徊,和忧伤。如果看安妮的文字,你会若有所失的空空荡荡,仿佛窥见一场注定颓败的命运。那是黑暗的文字。以前她说,光明需要经过漫长的黑暗。后来她说,在黑暗里太久,会感到寒冷。一旦寒冷,就退缩。安妮写的文字关于灵魂,有伤口,有疼痛。可是依然安慰,会温暧。200字 初三 散文
-
永远有多远——读安妮宝贝《七月和安生》有感有人说安妮的文字像一挤吗啡,在疼痛中给人快慰。很赞同。永远有多远。很古老的一行字,却没有那想尺子量得的答案。正如安生和七月的距离。在学院的操场上,安生选择了七月,那个幸福的人,她一身的追逐的对象。清纯的七月很安生很快成为最好的朋友,但友谊不敌追求,不同的生活最终让他们各自疏途。终于有一天,安生为了心中的理想,踏上漂泊的不归路。遍身鳞伤的安生在最后发现,自己追求的是一场空,上天给自己的依然是孤独。在临死前倔强的安生痛哭着对七月说,为什么安生不能够做七月。可又有谁能回答,永远到底有多远。200字 初三 应用文
-
读《绿屋的安妮》有感《绿屋的安妮》读后感刘佳慧今天,我读了《绿屋的安妮》这本书。它主要讲的是,一个叫安妮的小姑娘是个孤儿。被一对老兄妹收留了。从此,安妮交上了许多朋友。过上了幸福、快乐的生活。安妮经过了大大小小开心、伤心的事情。安妮是个活泼、调皮、漂亮、可爱和具有丰富想象力的小女孩。因此,这本书吸引了全国无数的少年儿童读者。读了《绿屋的安妮》这本书,我感到安妮是个十分外向的女孩。我喜欢她的性格,我愿意做像她一样的女孩。像他那样把世界的未来想象的无限美好。当然也要行动起来,爱护我们的世界,保护我们的地球。指导教师崔梅茹200字 三年级 写景
-
安妮日记这一本书是在叙述有关犹太人当时遭受到不平等待遇,故事的主角安妮法兰克,她在她十三岁时生日得到的日记中,写下他对父母及朋友的观感、生理上的变化...等生活上的变化,她用她不向逆境低头的个性,在这部平等的时代活出属于她的独特生活。日记就像是一个知心的好友,它比任何人都值得信任,它对你的秘密都能够守口如瓶,让你能放心的对他倾吐秘密。写日记可以让我们留下生活中的美好回忆,不管日子经过多久,十年、二十年甚至一千年都不会忘记,而且你再回去回味时,你会发现自己或许已经和过去不一样了,感受到成长的喜悦。200字 小学
-
安妮日记读后感由于种族的歧视,安妮他们的逃亡生活并不好过:明天都吃烂了,变质了的食物;没有什么合身的衣服;不能在屋内远动;不能看见阳光与光明;不能和小伙伴们一起玩耍学习;不能发出响声……在这些恶劣的居住环境下,他们还要时刻担心会来小偷;因为害怕被人发现而整天提心吊胆的;被突如其来的子弹和大炮吓到;有心事无人诉说,只能在被窝中偷偷抹眼泪……在如此艰苦的生活下,安妮还是十分乐观,怀揣着希望:她相信英国很快就会打败德国;她相信这种日子很快就要到头了;她相信她一定可以熬到重见光明的那一天……200字 二年级 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