聆听距离的美
距离,从身到心,经历了,才会懂
—-题记
古语有云:“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可见,古人对于距离是毅然地洒脱。而我很庆幸能伴随着初中生活的交际体验了一次新的旅程。
初中入学那天,我意外发现了一个独自站在一旁格外安静的女孩。我仰起稚气未脱的脑袋,用那闪烁着爱慕的目光打量着她。许久,我咬紧牙,决定去跟她交朋友,我心里端着些许胆怯,却硬装着不怯场,爽朗的说:“咋们交个朋友吧!”女孩笑了,笑容就似白百合一样纯。我俩的距离被一句童真的话语由天涯海角拉到了近在咫尺之距。我们在校园的花季里插下了友谊的种子,用我们的花季去呵护着这段友谊。自次以后,这校园便多了对形影不离的闺蜜。
岁月如潮沙,日夜重复着那个似乎永恒的旋律。上课下课、白天夜里,走到哪,都是我俩紧靠的身影。也许是上天会吃醋,也许是彼此都有些心高气傲,也许是时间的齿轮残噬了我们的感情。两张课桌间多了道缝隙,课堂上少了两张鸡啄不断的声音,校园里的身影也变的形单影只了。没有通知,没有战书,我们之间开始了一场比美国苏联还要“轰烈”的冷战—对方采取除实际行动以外的一切手段进行敌对。这的确是可怕的。整个校园都弥漫着一股令人寒毛悚峙以至窒息的火药味。岁月的坛子被打翻了,不断的流逝。彼此都以为冷战会继续,可是一个突如其来的消息让我们分开了。更意想不到的是,我们的分别却结束了这场没有炮火的战争,彻底粉碎了彼此的隔膜。双脚的距离远了,但心之间的距离却被拉近了。
在我看来,距离是天使,它是愈合伤口的神医;距离也是魔鬼,它是碰伤感情的罪犯。也许双脚的距离便是天使,心灵的距离便是那魔鬼。零距离会让人亲密,也产生摩擦;远距离会使人想念,也容易让人遗忘,心与心的距离是与生俱来的。拉近心的距离,感受心灵的美。也许脚下的距离远了,但是不忘,距离产生美。这是经历过后才会懂的真理。
聊天
平时我很少去和爷爷聊天,也没有什么时间。
最近爷爷生病了,卧病在床。我才意识到要去探望探望爷爷,真惭愧啊我,平时都不懂关心爷爷,知道生病了才想到爷爷。
我去和爷爷聊天。我刚开始不知道聊什么,毕竟有代沟嘛!后来我想到可以聊聊爷爷奶奶他们以前生活的年代的那些事。
我和他们聊以前是怎样生活的,经历了什么有趣的事。爷爷跟我说起了人民公社那些事。还说起了毛泽东,刘少奇。我看着爷爷说得可起劲了,我听得也很入迷。
很感谢有这样一个机会和爷爷聊天。我以后会当个孝顺孙女,多点关心爷爷奶奶。
相关推荐
-
距离美雨后晴空,出现了一条彩虹,眺望碧空,彩虹流光溢彩。可是,你又何曾想过,它只是阳光的折射。距离产生美,满月之夜,过往的行人驻足望月,发出由衷的赞叹,但你是否想过,月球一片荒芜。距离的美,另人陶醉。追求现实,只有失望。距离的魔力,不可想象。彼此之间保持距离,才是真正的美。100字 初一 抒情散文
-
距离产生美最近听到一个词:“零距离接触”。由此,与大自然零距离接触便成了我的愿望,希望能通过零距离接触大自然来洗涤我的心灵,给我启示。清晨,两三方微亮的阳光射进小院,我起床了。走进小院,昨天的雨迹还未褪去,石板上残留着雨迹,一滴一滴的、纯净得可以看清自己的水珠,微风中带来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还有各种花的香,沁人心脾。我走向草地,看着那片绿油油的小生命发呆。弯下腰,我伸手拂去叶尖上的水珠,感觉叶尖上被拂去水珠的叶片与叶缝中被拂去水珠的叶片不一样。仔细看一看,叶尖被拂去水珠被拂去的叶片,叶缝里有一层薄薄的灰尘。噢,小草是需要清洗的,而“清洁工”则是小水珠,我拂去了水珠,则使她无法把最美的一面展示给我们。双脚退出草坪,两个脚印下的小草弯下腰,留下的凹坑就像草儿的伤疤。走进青松,我立刻被那一根根松针吸引住了。全树上下,少则十万,多则百万,苍翠挺立没有一根枯黄,只有翠绿色的新针长出,却没有一根老针落下,一根根都直立着,像一个个士兵守卫着自己的母亲,决心毫不动摇。我深深地被这些硬的、直的松针吸引了。伸出手,费力地拔下十来根,想放在书中珍藏,以此激励我。可是再看那松树,似乎缺少了什么,只是缺少了树枝上的几根松针,树皮上多了几个小孔。可是,松树似乎不再那么挺直了,松针也不是那么坚硬了,松树是一个集体,缺少了每一根松针都会显得不在那么美呀!不一会儿,树皮上的小孔里流出了一小滴很稠的液体,这不正上松树的眼泪吗?草坪,远看很美,走近接触却不美了;松树,远看很美,走近触碰它就不美了。我知道了,美不仅是视觉上的感觉,也是心中的感受。零距离接触是心与心的接触,心与心的沟通,这才能感受到美。而人与人或物之间,总要有那么一段距离,我们才会感受到美,而突破了那段距离,会使人与人之间的美受到破坏。心与心无距离,人与人有距离。650字 初一 议论文
-
距离产生美有人说:距离产生美。她说:空间的距离――也许,是一种美。心灵的距离――划过一道伤痕,留下永远的痛。有人说:他和她很般配――浪漫――脱俗。 于是,他爱上了她,她成了他的女友。他说:你是我全部的幸福。她说:愿意成为你的幸福,但不是全部;希望你能拥有自己的天空。他说:想看你穿婚纱的样子。她说:那,并不是真实的我。他说:那张照片会铭刻我们誓约。她说:誓言深藏在心中,照片,不过是一段苍白模糊的记忆。情人节的前一晚,他送她一束盛开的百合。他说:纯洁的百合为你带来一段淡粉色的梦,淡淡的幽香伴你迎来清晨的第一缕阳光――在特别的日子。她说:花的美,不在于她的绽放和清香,而是她的生命;死去的花,不过是一具空洞、没有灵魂的尸体。而且,我――花粉过敏。他说:要按时吃三餐。她说:一日三餐是旁人说的,为什么你情愿听别人的话。他默默无语,默默的买来点心,默默的递给她。她默默的吃了,尽管不需要。他说:如果,有一天――我会带你到澳洲,看那崭新的天地。她说:要去寻觅书中的香格里拉;到没有人经过的地方,印下足迹。他说:那很危险。她说:站在马路上,也可能被车撞。他说:走,去求一支签,看看我们的未来。她说:一个故事,如果知道了结局,还会看下去吗?他说:先去找工作,再辞职。她说:已经递了辞职报告。现在――自由了!他说:希望天天和你在一起。她说:思念是一种很美的感觉,期待、幻想……他说:我的理想,是放下工作的烦恼,与你一起,*在沙发上看电视,宁静温馨。她说:无法忍受平淡,要去追寻与众不同的人生。她说:我们分手吧――因为,不想每天呆在家里看电视。他说:这不是分手的理由。她说:那么,从今天开始,分手就多了一个理由。于是,没有第三者,也没有争吵――她离开了他。他很伤心,也很困惑;她很无奈,有时,会觉得自己很坏。她依然孤寂,不再接受爱情,因为――她不知道,心灵的距离有多远……650字 初一 议论文
-
距离产生美如皋中学高二19每每走出喧闹的教学楼,总有一阵淡淡的清香,萦绕于鼻尖之上,不似玫瑰、月季那般浓烈,但却有着几分清雅脱俗,是桂花香啊!我慢慢走近它,惊奇地发现:香味有些刺鼻,太过浓厚,过多的芬芳参杂在一起,使它的清新变了质。我静静地看了看这棵随风摇曳的桂花树,渐渐明白:是距离,让它的芬芳更加清新迷人。唐代着名诗人韩愈的“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不也是相同的意境吗?看来,一定的距离能够感受超越实际存在的妙处,这妙处或许是花儿的芬芳,或许是草儿的青翠,或许是……而这一切都是美的体现。但是美的体现就仅仅局限于视觉的享受抑或是人的生理器官所感知的呢?不,它更多的情况在于人与人心灵的碰撞。“有一种爱叫做放手。”父母信任孩子,与孩子保持适当的距离,给孩子一片自由的空间,这样孩子才能飞得更高,飞得更稳,亲情的羁绊将会更加坚不可摧。但是并非任何的距离都有利于美的产生,只有适当的距离才能让美的程度最大化。亲子距离太近,就会让孩子感到紧迫感,产生压力,有的父母打听隐私,偷看日记,这不仅不能让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使得孩子飞翔的翅膀被死死铐住,而且孩子会产生厌恶的情绪,父母与孩子的代沟就会越大,又怎能有益于父母与孩子的关系呢?距离太远,更不必说,父母与孩子的关系只会更加疏远。当然,除了父母与孩子之间,恋人之间、朋友之间,这一切不都需要距离吗?看来只有适当的距离才会产生美。罗曼罗兰曾说过“世界上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美的眼睛。”而这产生美的“眼睛”是什么呢?是心境,一种恬淡的心境。走出教学楼的我能够领略到“美”,是因为脱离烦躁的学习,心绪更加澄澈、透明,难怪在教学楼内无法感受?当然孩子与父母的相互信任也是基于这种恬淡的心境,能够更加理智地看清现状,这样“美”自然在“距离”的呵护下茁壮成长喽。还是走远点吧,我再次感到那淡淡的清香从我肌肤的每一个毛孔渗透进去,溶于血液的循环之中,让我的心绪更加平稳淡然,距离产生美,真的没错!700字 初一 议论文
-
美距离的忧伤从仓颉造字开始,中国字一直是表意的象形文字。老祖宗造字,不仅融会了字的灵动美观,更糅合进了字的喜怒哀乐。一个字是一幅图画,那么一个词便是视感极强的世界了。比如“距离”,透过这复杂的横横竖竖,我似乎看到一股幽怨之气的氤氲上行,伴随着古典的美感渐行渐远,若即若离,忽明忽暗。毫不夸张地说,中国的古典美正是构建在距离上的亭台池榭。我们大可想象,这距离是“君住长江头,妾住长江尾”的遥远相思,或者是比地理距离更加遥远的门第观念与等级尊卑,或又是“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的生死相隔,或又是忠臣与“不己知”的君王一段扼腕叹息。有人说“诗是痛苦的结晶”,而文学则爆发于强烈的情感,而距离则是横亘在现实与美之间的通途。而当今这信息高速发达的社会却大大缩短了本应天水相隔的距离。手机、网络随时将信息迅速传递,火车飞机将相爱的人立刻送到对方身边,网络上各种体验让爱情、阅读这本应严肃而投入的内容“快餐化”、“泡面化”,并黯淡化,让本应结集于心,奔突于胸的块垒并非用酒或诗浇灌,而是自行崩溃,永远不再。没有了距离,没有了强烈的情感,没有了尖锐的锋芒,所有人都是鹅卵石,在互相促进更为圆滑中失去了古典美丽,只留下现代的忧伤。没有了征人送行,又怎会有为良人缝寒衣的怨妇在七月流火中的叹息?没有了君臣相隔,怎会有“文死谏,武死战”激昂正气和《出师表》的赤子忠心?没有了父亲去无所侍的小儿女“清辉之臂”的月下守望,没有了朋友远离塞外风寒的痛苦,又怎会有一出出《阳光三叠》,一枝枝折柳赠别,一涟涟十里长亭的泪,一句句“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的相安互慰?秋雨先生说“由山脉相隔的遥远是一种绝望,由水道相通的遥远是一种忧伤”,现代剥离了“山脉”,“水道”,黯淡了“遥远”,“忧伤”,在文学与美的领域,我们只能淡淡绝望点点悲哀,愿距离还在,人情还在,美,还在。650字 初一 散文
-
距离美空旷的草地上,小柏杨和老梧桐生活在一起,他们亲密无间,无话不谈。恨不得长到一起去于是他们拼命的把树根向着对方的树根生长过去。随着时间的推移,树根终于长到了一起。刚开始他们还非常的高兴,没日没夜的聊天,聊天……终于有一天,小柏杨发现老梧桐把原本属于自己的那份营养给吸走了,而且他的枝干太长,把阳光都遮住了。老梧桐也觉得小柏杨抢走了自己的风头,因为他总是那么讨人喜欢,从草地经过的人都会拿他们做比较,然后都得出“小柏杨比老梧桐好看”的结论。暗自的勾心斗角渐渐的变成了公开的战斗。矛盾越来越深,无法再调解,昔日的好朋友反目成仇。于是他们请来猎人把树根分开,可是因为缠的实在是太紧了,双方都必须截掉一大截树根。可想而知,他们以后的和生活……有的时候,亲密无间带来的并不是预期中的结果,很有可能是两败俱伤。曾经无话不谈,天天黏在一起的好朋友到最后可能形同陌路,成为最熟悉的陌生人。当彼此都有一点距离感的时候,就像小柏杨和老梧桐之前那样,不也很快乐吗?也许正是因为这样,所以太想让对方知道自己有多重视这份友谊。可是,短暂的欢快过后,带给彼此的却是永远的伤害。朋友之间就是这样,关系太好,好的连衣服都穿同样的款式,以至于容不得第三个人插进来。对这样的友谊,我真的厌倦了。我们是好朋友,拉近的是心与心的距离,而不是不分主次地绞到一起。就让这种距离产生的美来弥补我们受伤的友谊。勾勾手,我么还是好朋友……550字 高一 散文
-
美的距离美的距离是遥望星空时跨不过的光年;是隔望蓬莱时越不过的沧海.少年不懂美时,以为美近在咫尺,长大后懵懂的知道咫尺及是天涯。距离产生美,时间孕育美。美似珍珠,时间磨练它成为精华;美如清莲,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距离保持美好,美的距离也是一种国度因为只有仰望星星的人,才知道夜的美丽圣洁。得不到的翅膀即使在梦中也很美丽,吃不到的菜肴即使远观也很可口。距离产生美,这种美在我心中支撑着愿望......未知的一切引导着我们,吸引着我们,因为不了解所以才向往,这是距离的诱惑。美是月亮距离就是走过光年的朦胧;美是太阳距离就是侵透大气的阳光;美是星星距离就是距隔黑暗的闪烁,美是蝴蝶距离就是破茧一刻的等待......美事一种距离,一种猜不透的距离。当你以为你离美很近,其实你离美就越遥远。距离像月下老人的红线,只是我们看不见。美的诱惑来自遥不可及的距离。没有什么是无缺的,只有朦胧的美才令人心神向往,我们是美的奴隶,离得太近会被抛弃,距离使我们和睦相处。我们对美的向往就是这距离,有了距离,美才会在我们心中亘古不变。其实,美不一定无缺,美不一定要拥有,要知道,遥望也是一种幸福。450字 四年级 散文
-
距离产生美距离的存在使我大悟,原本优雅的山峰,欣赏其优雅,无需身临其境;原本汹涌的大海,要领略它的波涛,也不必登上海轮,你只要站在高高的岩石上,任海风吹乱发丝,任骄阳晒黑皮肤,任潮水拍打脚下的巨石。如果你还觉得不够,那么,让自己飞翔,化作一只苍鹰,你会看到蓝天、白浪、金色的沙滩、暗红的礁石。这时,你说你找到了通向美的道路,我衷心向你祝贺。其实每个人都能看到美,感受美,只是有人太急于求成,把一切都抓取到眼前,以致无美可言,于是抱怨这个世界太不美。想一想吧,不是吗?有的人或抱得太紧,或看得太清,而世间本就没有完人,所以他们的一生充斥着孤独和失落。人与人就像两个运动的分子,只有拉开了距离才会相互吸引,只有距离才会使本就不完美的人看上去完美。于是距离成了一双眼睛,她明亮、她迷离,她使世界因她而充满了美。彼此不要如此紧密,世界就会因充满了距离而美丽。350字 高二 散文
-
距离产生美“凌晨四点起来,发现海棠花未眠。”川端康成这样写道,海棠本来便是日夜开放,为何凌晨四点起来便可以产生到别样的美感呢?那便是因为白天里海棠花彻底融入了我们的生活,我们埋着头,或学习,或工作,那近在咫尺的美却悄然溜远。而当我们退一步,保留那与海棠花的距离,便会如川端康成一般领略到不一样的美丽。距离为何产生美呢?大概是由于距离让人可以宏观地把握事物,更重要的是距离带来了未知的神秘,引发了人们的美好幻想。在美国登月之前,中国早已流传着嫦娥奔月等关于月亮的美丽的传说。然而,当宇航员带回来几块冰冷的石头,发回几幅月球“满目疮痍”的图片,童话、传说便不复存在了。从此,人们说起月亮,脑海中只会浮现出一个荒凉的大球,而不再有玉兔,广寒宫与吴刚了。远观月亮,人们产生了美好的遐想;近观月球,人们得到的却只有几块冰冷的石头。这便是距离的奇妙作用吧。那么在我们的生活中又如何去退出来去体会被忽略的美呢?人是不可能说突然集体移民月球,在月球远望家园。然后去感受什么不同的美丽。此处距离便是心灵的距离。在物欲横流的社会人们的心灵总被功名利禄紧紧裹住,以致无法体会身边的美。所以我们要与功利保持距离。当我们不再为考试的分数而学习时,我们会发现书本中的知识是如此有趣;当我们放慢上班、上学的脚步时,你会发现街边苍翠的大树多么富有活力。生活中处处皆诗意。人们缺乏的便是适宜的距离。当我们的心灵得以解放,保持与外物的距离,我们会发现天空,是给了我翱翔的渴望的天空;大地,是承载着万物的大地;海洋,是孕育了最初的生命的海洋。让我们退一步,保持适宜的距离,身边的美好就会纷纷呈现。600字 高一 散文
-
距离之美交往的质量在于距离。在友谊的框架内,你第一个想起的人,一定是最好的朋友。当然,他若第一个想起的也是你,那么,你俩一定是两心相悦的至交。你会发现,你与那个一辈子都要好的朋友之间,是有距离的。这个距离,不远,也不近,不疏,也不密,是一颗心对另一颗心的不绝欣赏,是一段情对另一段情的永恒仰望。交往过度其实是很致命的。这有点像吃饭,无论多么顺口的珍肴,是不能总吃的。胃不说什么,大大咧咧,但一颗敏感的心,早已变得挑剔,厌烦。这时候,极平常的一句话,极微小的一件事,都会引起交往的一次海啸。是的,山珍海味也有吃腻的时候。在交往的理想结果上,你不要期待永远的如胶似漆,你能不断地接近与契合,就够了。平素间,推杯换盏,称兄道弟,鞍前马后,阿谀逢迎的人,不是朋友,是利益的结合体。超出常情的亲密无间,不是在交往,是在勾结,在利用,在狼狈为奸。这样的结合体,聚得快,散得也快,刚才还好得一塌糊涂,转眼间,就可以翻脸到分崩离析。费了心思的交往,叫周旋,累;耍了心机的交往,叫算计,阴。真正的交往,是至简至真的,一扇春天的门开了,一扇含笑的门阖上,然后,天地淡然。如果一个人一辈子都没有与别人真正交往过,不是孤高自傲太过超脱,就是品性卑琐不被人所容;当然了,若许多人都是你结交的朋友,恐怕,更多的是狐朋狗友。佛无至爱,只有众亲,我们不是佛,我们的心里,一辈子,真正接纳的,只会是有限的几个人。更多的,都成了我们生命中的匆匆过客。交往的质量,在一定意义上成就着生命的质量。“竹林七贤”之一的山涛,投靠司马氏之后,平步青云。有一次,他想推荐同为“竹林七贤”的好朋友嵇康做官,嵇康觉得自己高洁的情操与志向受到了凌辱,于是,愤怒地给山涛写了一封信,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与山巨源绝交书》。就这样,嵇康与好友山涛渐行渐远,却因此,在魏晋名士中,嵇康成就了自己独一无二的名声。我觉得,最好的交往,不是双方有意识的吸附与粘合,而是彼此间无意识的渗透与融入。吸附与粘合,常常怀有目的性和功利欲,或含蓄,或浓烈,总之,看起来,有些心怀鬼胎;而渗透与融入,则不然。云淡风轻的,风倏忽间来,云恬淡着去,无欲无求,是心灵最真挚的握手,是情感最纯净的需求。历史上,俞伯牙与钟子期,高山流水,贵为知音。钟子期死后,俞伯牙黯然地把琴摔了。也许,在他看来,世界再美的乐声,如果无知音来赏,不如,任天籁的香魂归去,让它成为绝唱。900字 初三 散文
-
距离即美每每透过枝头,凝望空中幽月,回想起文章中的字字句句,心中不禁感慨万千。其实,怎是只有人与人之间才需要距离?那万事万物于人于事不都需要距离吗?曾几何时,人们凝视空中,那如被浓墨泼洒般的夜空,使人感到无尽凄冷与哀痛。这时,一轮明月,悄然悬挂,轻轻输送那温暖的亮光,那细微的活力。有了它,夜才不真正孤寂,因为有一双如眸之月,注视着你;有了它,人才不真正孤单,因为有一颗如心之月,倾听着你。于是,人们遥望明月,兴许是距离太远,也是对它的不知。无尽的联想,伴它亘古流传。自小便听妈妈讲那嫦娥奔月,那吴刚伐桂。月宫幽然,便引起我无尽的幻想。我幻想那恬静的月亮里,伫立着一座金碧辉煌的宫殿,殿前矗立着一颗挺拔的桂树。琼楼玉宇,高处塔顶,嫦娥那如水深眸正凝望着远方……看着人类第一次登上月球传回来的画面。原来,月不美,月有痕,月并不是想象中那么完美无瑕。一时间,仿佛心中某种东西破裂了……并不是在埋怨人类不该登上月球。的确,人类登上月,标志着人文进步。可一旦距离没有了,收获的虽的的确确是真理,可那一颗失落的心,是无法形容的……我喜欢在网上与人聊天,并不是说在真实世界里,便无法与人交谈、与人为善了,而是我喜欢那彼此间披着的朦胧面纱,亦或说是那美的距离。因为有了距离,我们可以畅所欲言,无所顾忌;因为有了距离,我们可以纵情喜怒哀乐,不必拘泥;因为有了距离,我们可以……真实世界给予我的是与人相处的方式,但真的很累;虚幻世界赠给我的是舒心放松,不必有所顾虑。并不是如他人所说,投身虚幻便是一种逃避,只是因为我们平日与人太近了,太近了,近到不知所措,无所适从,保持距离,隔着一个心与心的世界,未必不是一种良方……月远则美,月近则衰。湘头映月,月如钩,月似舟,远载梦想飞逝……网络虚则瑰,实则摧。相隔两地,心无良,意无锋,沉淀怡人芬芳……距离即美,美如画卷…………………………650字 初二 议论文
-
距离产生美每当夜幕降临的时候,总喜欢一个人躺在地上仰望天空。那种感觉让我痴迷叫我陶醉。我真想有一天能飞向天空去揭开星星的面目,特别是月亮。月亮有着那么多传说,是团圆的象征。然而,阿波罗号的登月,让我的梦彻底破碎。总以为月亮是那么的美好,那么的和谐。然而,据阿波罗号发回来的图片显示,月球上没有水,几乎每天都要发生地震,月球上的光线有时很强,有时伸手不见五指。然而,在地球上看却还是那么美丽无暇,那么祥和。同样,我们认为太阳是我们的能量之源。可是,你知道,太阳是不能靠近的,否则连光都会被吸进去的。这种现象不正解释着距离产生美的这一事实吗?海市蜃楼是一种美好的现象。我们会通过海市蜃楼看到许多美好的、令人向往的东西。但是,海市蜃楼中的人却并非有美好的感觉。当然,对于理想也应当如此。当你的现实相对于理想有差距的时候,你才会更加努力地去争取。但当你已达到目标,实现理想,你的这种心理就会消失,从而得不到真正的进步。这正如有人说的:夺得第一容易,守住第一很难。原子在分开的时候才会相互吸引。这些都充分说明:距离产生美。有位伟大的画师每次画后都要后退几步来观察自己的作品,然后才继续作画。问其原因,他说:我后退几步是为了看清楚自己的作品。是啊,“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嘛。这不也能很好说明“距离产生美“吗?其实,人又何尝不是如此呢?古人云:不吵不骂不是夫妻。这不也能说明这个理儿吗?想想当初刚认识的时候的生疏;谈恋爱时候的亲密;结婚时候的美好。再想想此时的怨恨。然而,古人云:床头打架床尾和。这也就是说,由于他们在一起太久了就会产生矛盾。就在这矛盾的产生,使得两人产生了距离,使得他们能更好的来看清实际情况。有了距离,才有了心中的美好;有了距离,才有了理想;有了距离,才有了人生目标。请记住:距离产生美。650字 高三 议论文
-
距离产生美当你隔着一层纱,又或者是隔着一面干净的玻璃看世界时,你是否会觉得那是另一种美,比原来的世界更美!坐着车透过玻璃看外面的青山绿水时,是淡淡的绿,不加修饰的、朦胧的美。阳光明媚时看到的山是耀眼的、华丽的绿,远不如雨中山景那么清淡,浪漫。这时你不免会有同感:距离产生美!时常听说某某夫妻闹离婚的事。可是到底是什么原因呢?他们开始的海誓山盟,相约天荒地老,海枯石烂又哪去了,被遗忘了?“山无棱,夏雨雪,乃敢与君决”般的誓言是否也被遗弃了?据说很多人都是因为性格不和终日吵闹而离婚的,他们婚前对彼此不了解,有距离,于是有种朦胧美,想要接近对方吧。可是一但结婚,近距离接触后,如果两人的性格不和就可能产生矛盾,家庭不和,甚至离婚。这种美建立在有距离之上,一但越过界限或许就会失去原来的美。同学之间的关系也如此。两个同学在班上处得很好,可是当他们成为同桌时,对彼此的性格,缺点是了如指掌,自然他们会少了以前的那种敬慕感。两个同学的性格不同,近距离接触时,意见不统一,不免会发生小矛盾,如果两人都不主动道歉,事情将会很严重,两人可能从此赌气不理对方。这样的人,当他们近距离接触时产生的有可能不是美,而是矛盾。但也有些是例外的。没有任何事物是完美的,有好的一面也就有不好的一面。世界很美,也有很多丑陋之处。当人们深入这个世界时,你是否看到了污浊,看到了丑陋?这时我们看世界时不要看得过深,不然可能会给你带来伤害。我们学生还是纯真的孩子,至少我是这么觉得。虽然不可避免我们会踏入社会,但这也是我们的必经阶段。可是我们的纯真不能丢弃,即使看到了深处,看到了不美,也不能够人云亦云,随波逐流,我们需要改造不美之处,让不美变美。让我们眼中的美多些,世界更和谐。美需要我们去寻找,去创造!距离—人们眼中的美!距离产生美,你是否也觉得如此?650字 高一 散文
-
美,距离的忧伤从仓颉造字开始,中国字一直是表意的象形文字。老祖宗造字,不仅融会了字的灵动美观,更糅合进了字的喜怒哀乐。一个字是一幅图画,那么一个词便是视感极强的世界了。比如“距离”,透过这复杂的横横竖竖,我似乎看到一股幽怨之气在氤氲上升,伴随着古典的美感渐行渐远,若即若离,忽明忽暗。毫不夸张地说,中国的古典美正是构建在距离上的亭台楼榭。我们大可想象,这距离是“君住长江头,妾住长江尾”的遥远相思,或者是比地理距离更加遥远的门第观念与等级尊卑,或又是“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的生死相隔,或又是忠臣与“不己知”的君王的一段扼腕叹息。有人说“诗是痛苦的结晶”,而文学则爆发于强烈的情感,而距离则是横亘在现实与美之间的通途。可当今这信息高速发达的社会却大大缩短了本应天水相隔的距离。手机、网络随时将信息迅速传递,火车飞机将相爱的人立刻送到对方身边,网络上各种体验让爱情、阅读这本应严肃而投入的内容“快餐化”“泡面化”,并黯淡化,让本应结集于心、奔突于胸的块垒并非用酒或诗浇灌,而是自行崩溃,永远不再。没有了距离,没有了强烈的情感,没有了尖锐的锋芒,所有人都是鹅卵石,在互相促进更为圆滑中失去了古典美丽,只留下现代的忧伤。没有了为征人送行,又怎会有为良人夜缝寒衣的怨妇的声声叹息?没有了君臣相隔,怎会有“文死谏,武死战”的激愤之情和《离骚》的一唱三叹?没有了父亲“遥怜小儿女”哪有“未解忆长安”的月下守望,没有了朋友西出阳关、仗剑远行的分离,又怎会有诗人的月下徘徊,又怎会有《阳关三叠》的传唱,又怎会有折柳赠别的深情,又怎会有长亭话别的忧伤?秋雨先生说“由山脉相隔的遥远是一种绝望,由水道相通的遥远是一种忧伤”,现代剥离了“山脉”“水道”,黯淡了“遥远”“忧伤”,在文学与美的领域,我们只能怀有淡淡绝望点点悲哀。但愿距离还在,人情还在,美还在。650字 高二 议论文
-
聆听有位智者说:“当我们明心见性,达到心物合一的境界,便能从细微的事物中获得智慧的启迪,”奇妙的世界,万世万物,无时无刻不在百般譬喻,殷勤示教,你听见了吗?听那蜜蜂嗡嗡飞舞的声音,正在向你讲述那默默无闻的奉献是多么崇高,正在向你展示那酿蜜的辛劳。我喜欢听那雪花悠悠飘落的声音。每当听到这种声音,我便仿佛看到了那漫天的雪花纷纷扬扬,如鹅毛,似白梅,给人以虚幻迷茫的意境。我喜欢倾听流水潺潺的声音。每当听到这种声音,我便仿佛看到那清澈透明的流水从远处曲曲折折的游来,时而急,时而缓,在阳光的照耀下,艳光四射,给人以远离城市的吵闹回归自然的感觉。一位伟人说:“喜欢聆听的民族是一个智慧的民族”。狂妄的民族不喜欢聆听,自大的民族不懂得聆听,他们的傲慢将它们的视线遮挡,它们坐井观天,日益闭塞。急功近利的民族不喜欢聆听,他们浅尝辄止,缺乏深厚的内涵。心情浮躁的人不会聆听,他们过于浅薄,缺少顿悟的耐心;利欲熏心的人不会聆听,他们过于功利,缺少舒展的心灵;心胸狭窄的人不会聆听,他们过于狭隘,缺少适度的宽容;老谋深算的人不会聆听,他们过于世故,缺少好奇的天真;聆听,涵养了你的性情;旷达了你的胸怀;给你智慧的灵光和启迪,让你的思维流转自若,鲜活水灵。聆听,是一种人生态度,充满着潇洒的人生乐趣。聆听,是心与心的碰撞,爱与爱的交流,情与情的交融。聆听,是一种主动的生活态度,一种亲切的对待,一种美妙的心境;因此,学会聆听才善于思考,才富有创意,才从容冷静,才虚怀若谷。朋友,请不要让你的耳朵闭塞,去开放你的耳朵,来聆听世界万物的心声!650字 高二